《耳朵小卫士》说课稿

2024-07-27

《耳朵小卫士》说课稿(精选7篇)

1.《耳朵小卫士》说课稿 篇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说课稿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学习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提问: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说课稿篇2

一、说课本。

(一)说计划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风趣,形象光显凸起,说话中泄漏着讽刺和藐视,轻易吸引幼儿的进修爱好,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如今的孩子因为受生存情况限定,缺少与四周人相处的履历,广泛存在对四周事物缺少情感的举动,以是这一内容既切合幼儿年事特色,又切合孩子的实际须要。故事极具创意,从题目—辩论—办理都充斥童趣的处置惩罚方法,故事形貌小兔子因为个别差别而受到别人的讽刺,于是它想尽各种措施让耳朵竖起来,实在是带出小同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干系。小同伴们不但没有抚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讽刺小兔子,于是制作出了更多的题目。末了小兔子经由过程大夫的点拨,明确了此中的原理,于是担当了这个究竟,并用很乐不雅的立场来看待,效果反而受到了另外小同伴的接待。这个故事和生存比力切近,又能办事于幼儿的生存,让幼儿在报告中明白每小我私家各有长处,切合大班幼儿的年事特色和进修特色。这个故事同样也得当我们宽大的家长和先生,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运动目的:

《幼儿园教诲引导纲领》在说话范畴中提出:“生长幼儿说话的要害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幼儿园教育随笔敢说、喜好说、有时机说并能获得努力应答的情况”以及要“勉励幼儿勇敢、清晰地表达本身的设法主意和感觉,生长幼儿说话表达本领和头脑本领。”运动的目的是讲授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运动起着导向感化。凭据大班幼儿年事特色及现实环境,建立了情绪、认知、本领方面的目的,此中既有自力表达的身分,又有互相融会的一壁。

1、让幼儿知道每小我私家都有本身的奇特性,应当用乐不雅的立场去熟悉的看待它。

2、经由过程不雅察画面明白故事内容,可以或许连系相干动词短句报告故事变节。

3、教诲幼儿明白采取本身、采取别人。

(三)说运动重、难点:

本次运动的讲授重点是使幼儿明白每小我私家都有本身的奇特性,应当准确熟悉和看待它。讲授难点是幼儿明白故事内容,连系图片应用相干动词报告故事变节。

二、说运动预备。

为了更好地办事于本次的运动目的,完成运动内容,我作了以下预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讲授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脚色头饰多少。

三、说教法。

教诲生理学以为“进修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正确有用地控制进修工具。”凭据幼儿的进修环境,本次运动我应用了直不雅法、提问法、预测评论辩论法等讲授要领。

为什么要接纳以上要领呢?

接纳直不雅法是由于这个年事段的幼儿头脑具有显着的详细形象性特色,幼儿手工制作属于典范的详细形象性头脑。从幼儿熟悉事物的特色和说话自己特色来看,在幼儿园说话教诲中贯彻直不雅性原则异常主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情势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讲授举行得活泼生动,引发幼儿进修的爱好。

接纳提问法是由于提问能引诱幼儿有目标地、细致地不雅察,开导幼儿努力头脑。我应用开导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详细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说话形貌出来,是办理运动重点的有用要领。提问法是说话运动中都能用到的要领。在讲授中,我实验将单一性、回想式、关闭式的提问要领改成多样性、开导式、开放式的提问。要是你是小兔子布布,同伴们讽刺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奈何?你会用什么要领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题目既能开导幼儿的头脑,又能让幼儿凭据本身的生存履历表达本身的设法主意。

预测评论辩论法评论辩论能开辟幼儿的头脑,是引发幼儿言语的主要要领,幼儿园教案而言语是幼儿进修浏览和查验浏览本领的根基本领。应用预测评论辩论能满意幼儿的好奇生理,促使幼儿努力言语,终极有用地完成讲授目的。

四、说学法。

遵照幼儿进修的纪律和幼儿的年事特色,在《纲领》新理念的引导下,全部进修运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已往的“要我学”为如今的“我要学”。遵照由浅入深的讲授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控制运动的重、难点。幼儿将应用不雅察法、评论辩论发言法等。不雅察法是幼儿经由过程视、听觉感官努力到场运动,幼儿经由过程旁观图片和课件直接得到印象。预测评论辩论法是幼儿在评论辩论、预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本身的明白与意见,是幼儿训练语言的好时机。

五、说运动历程。

连系幼儿园教诲事情原则和本次运动的目的,我计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重要脚色图片,引起幼儿爱好,引出课题。

2、连系图片,分段观赏故事,明白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备观赏故事,迁徙履历,使幼儿明白每小我私家都有本身的奇特性。

4、幼儿举行脚色演出。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爱好,引出课题。

爱好是幼儿自动到场运动的要害,开端部门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好的脚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而且经由过程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侪,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寻常瞥见的有什么差别?(请幼儿评论辩论并说说,进修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殊,他的一只耳朵老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侪玩,但是产生了很多事变。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连系图片,分段观赏故事,明白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应用了直不雅法和提问等要领,把故事举行分段报告。

1、报告故事第一段,提问:a、布布去找同伴们玩,同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风趣,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当和我们一样才对。)b、布布的耳朵和同伴们的纷歧样,以是各人都笑话他。要是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要领。

2、报告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要领,提问:a、布布想了什么措施让耳朵变直?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措施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路、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措施有没有效?c、但是小同伴们照旧讽刺他,你以为如许做对吗?为什么?

3、报告故事第三段,提问:由于小同伴们的讽刺,布布到病院去想把本身的耳朵割失,然则大夫是怎么报告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报告故事竣事部门,提问:厥后布布想明确了,他又去找小同伴时产生了什么事变?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高兴的?末了小同伴们喜好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备观赏故事,感觉小兔子布布被同伴们讽刺的心境,使幼儿明白怎样准确熟悉和看待本身和他人的奇特性。

此环节实在重在展现头脑内在,举行情绪教诲,我经由过程看课件的情势让幼儿完备观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观赏故事,明白故事内在。同时我还应用了提问法,引诱幼儿去发明实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同伴们应不该该讽刺他?总结:实在每小我私家都有本身的特殊之处,我们小朋侪也有特另外处所,好比有的小朋侪胖,有的小朋侪个子很矮,但只有增强熬炼,多用饭,不挑食,身材就会很康健,各自也会逐步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另外小朋侪也不该该笑话他们。

四、延长运动:分组:脚色演出。

供给给幼儿头饰和部署简朴的场景,请幼儿本身选择饰演的脚色举行故事演出,西席可凭据详细环境把故事的论述部门该成简朴的旁白,重要让幼儿训练脚色的对话及演出响应的行动。

这一环节能充实满意幼儿的运动愿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进修对话,表达本身的明白,给幼儿供给表示和语言的时机,将全部运动推向热潮,终极到达实现运动目的的目标。

绘画:小兔子还大概利用的要领。等等。

列位先生: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说话运动得到乐成,须要不停地实验和摸索,我会在今后的讲授实践中,在新的教诲理念的陶冶下,和孩子们一路摸索,一路发展!不妥指出,望列位先生赐与品评斧正,感谢!

以上就是这篇育儿文章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幼儿、故事、活动、耳朵、兔子、提问、自己、方法,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说课稿】相关文章:

1.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大班说课稿

2.大班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说课稿

3.大班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说课稿

4.大班语言《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说课稿范文

5.大班语言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说课稿

6.大班语言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兔子》教案

7.幼儿园大班老师语言说课稿: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8.小班耳朵说课稿

9.《一只耳朵耷拉的小白兔》说课稿

2.《耳朵小卫士》说课稿 篇二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要求:幼儿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艺术活动,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幼儿的年龄特点: (1) 喜欢唱歌, 并能感受歌曲的节奏。感知歌曲中的节拍与节奏, 学习打节拍, 尝试用敲击乐器伴奏歌曲, 具有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 (2) 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快慢及歌词等, 做出各种模仿动作、律动和舞蹈动作, 初步尝试表现音乐的力度、速度变化和情感等。 (3) 能随音乐自由地表现律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使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活动目标

(1) 了解歌谣内容, 学会随乐朗诵歌谣。

(2) 通过音乐律动和演奏掌握×××节奏型。

(3) 体验合作精神和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幼儿通过律动、教具以及乐器来感知×××节奏型,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歌谣。

四、活动过程

1. 学习, 可以这样有趣

在“四只小蚂蚁”活动中, 为了使活动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达到教学目标, 突破重难点, 运用电子白板解决本节活动的重点, 引导幼儿了解歌谣内容, 学会随音乐朗诵歌谣, 感受歌谣中小蚂蚁团结力量大的情感。

同时, 采用了情境引入法、认知选择法、角色扮演和乐器演奏法等学法 (如图1所示) , 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 交流互动,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1) 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 主要采用情境法, 利用电子白板视听结合, 声像一体, 形象性强的特点, 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情境 (如图2所示) 。

在情景引入时, 教师点击“声音链接”, 播放森林背景音乐, 同时设置“聚光灯”功能, 通过移动聚光灯, 孩子们看到了页面某一部分“大森林里的小昆虫”, 集中幼儿注意力。为了突出主人公“小蚂蚁”, 请孩子们找一找小蚂蚁在哪里, 并点击“小蚂蚁”图标, 运用白板“上侧大小递增”功能, 小蚂蚁会逐渐变大, 并链接“小蚂蚁说话”的声效, 根据小蚂蚁的介绍, 了解小昆虫聚在一起的主要目的。

请幼儿初步感知歌谣时, 请孩子们想一想会有几只小蚂蚁运送木材, 怎样运送木材?教师点击声音链接, 播放歌谣, 即使第一遍孩子没有完全听出小蚂蚁运用不同方法运木材的先后顺序, 可以重复点击声音按钮播放歌谣, 直到说出正确点为止。同样也可以点击声音按钮, 播放歌谣, 来验证幼儿的回答是否正确, 不仅帮助幼儿判断正误, 还通过反复倾听歌谣, 增强了幼儿对歌谣的记忆, 使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 调动幼儿认知的积极性。结合师幼的角色扮演, 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律动。

(2) 学习建构新知

以幼儿为主体, 通过有效提问和白板的互动让幼儿积极主动参加表现活动, 结合图例形象记忆, 多种肢体感官参与活动中, 引导幼儿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学一学、演一演, 来掌握×××节奏型。

在第一遍倾听歌谣后, 孩子便可以将听到的蚂蚁出现数量, 运用“拖动副本”功能从蚂蚁洞里随意拖动小蚂蚁副本, 排成一队, 帮助幼儿明确歌谣里出现了4只小蚂蚁。将第一只运木材的小蚂蚁先预设在木材堆前, 提前调为透明度, 引导幼儿回想第一只小蚂蚁用什么方法来运木材的?依据幼儿的正确答案运用白板“透明度调节器”功能, 调节透明度出示图片, 激发幼儿求知欲。随之通过有效性问题, 引导幼儿分析第一段歌谣进行分析理解歌词, 了解歌谣内容与结构。以此类推, 其他3只小蚂蚁便可以运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请3位小朋友将自己所听到“小蚂蚁运用不同方法运木材”的先后顺序拖动图片依次进行排序。通过多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 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随机性。

排序后的验证环节, 巧妙运用白板“照相机”功能, 请幼儿将所排序的图片拍照下来, 同时将不同的答案依次摆放整齐, 播放歌谣, 请幼儿自己边听歌谣边选择正确答案。验证后, 点击“白板笔”, 书写记录幼儿针对不同答案的投票人数, 引导幼儿更加明确歌谣内容的正确顺序。最后, 播放歌谣, 听歌谣看图谱, 进行歌舞表演。在此通过恰当运用白板教学, 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他们参与的欲望非常强烈, 从而优化了课堂, 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突出了重点, 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3) 表演乐器演奏

在出示歌谣重点节奏图谱时, 引导孩子边说歌谣边律动掌握稳定节奏, 巩固歌谣的环节中, 提前预设白板的“显露器”功能, 将图谱隐藏, 请幼儿说歌谣, 教师根据歌谣里小蚂蚁“运用不同方法运木材”的先后顺序, 逐步向下拉幕, 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 不仅知道4只小蚂蚁演奏时分别使用的乐器, 还掌握了本节课的难点“歌谣中的稳定节奏”。通过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演奏, 巩固歌谣里×××节奏型, 促进幼儿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体验同伴间合作的快乐。

2. 思维, 可以这样启发

在“四只小蚂蚁”音乐活动中, 由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谣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歌谣完全朗朗上口之后, 如何将歌谣里的稳定节奏通过音乐律动表现出来, 这对于他们来说, 将是一个挑战, 所以这是整个活动的难点。

为了解决重难点主要采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如图3所示)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 自己去创造音乐, 是最重要的。”把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孩子们置身于“记”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 去产生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 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它呈现的是一种开放性、创造性。

将白板功能巧妙融入教学, 让课堂效果大大提升。 (1) 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可以很好地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 为孩子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2) 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以前音乐教师要在主控台、钢琴、屏幕之间不停地走动, 既分散孩子注意力, 又影响学习情绪与效果。现在教师可以面向孩子站在白板前, 身体语言得以充分发挥, 增强了教师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3) 加大了教学容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节课的内容相当于以前两节课时的教学量, 孩子不仅很快克服学习歌谣的难点, 还能够使用乐器为歌谣演奏, 不仅学得轻松愉快, 而且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

五、结束语

3.“小鳄鱼爱洗澡”说课稿 篇三

《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南》关于学习活动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同时强调幼儿直接体验的过程,重视活动过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游戏中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本次活动中所用的水管玩具是幼儿平时在建构室所接触的,具有低结构材料的特点,既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动机和兴趣,也能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问题。活动的材料具有生活化、趣味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的特点,从而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1.来源于建构室的材料。水管玩具是幼儿平时在建构室所接触的,在活动中,大多数孩子喜欢用直通管来搭建,形式单一,很少有孩子用到弯管、三通管、四通管这些接头管,从而忽略了水管玩具的真正意义。而这些接头管的运用不但可以让玩具的造型千变万化,同时也让幼儿了解了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2.来源于游戏。“小鳄鱼爱洗澡”这个游戏非常受小朋友的喜爱,于是我想借用这个游戏中的主人公——小鳄鱼,和小朋友们一起用他们非常喜欢玩的水管积木再次一起来探索水管积木的灵活运用。

二、活动目标

我设计的这个科学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引导幼儿相互协商、共同探讨、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依据大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一是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连接水管完成任务,初步探索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二是能大胆表达探究过程中的想法,乐于与同伴分享成功的经验。

当然,目标的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的重、难点设定为:探索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和探索如何在同一路线下所用的水管最少。

三、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环境准备。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话和操作(操作、交流)的机会。我把幼儿分成2人一组,一共是7小组。

2.各种操作材料准备。直通管、弯管、三通管每组一份,保贴若干。

3.记录材料准备。标有图片的记录表、记号笔等。

四、说教法

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在幼儿第一次尝试给小鳄鱼家接水管时,我通过敏锐的观察,对一组能力比较弱的幼儿进行针对地指导,还在观察中发现了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本次活动中使用的记录表,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五、说学法

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生活化和趣味性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和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六、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指导语:出示洗澡图片,引起接水管的兴趣。)小鳄鱼可爱的外形,引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

2.第一次接水管。提出接水管的任务。(指导语:依据定点位接管子——定点位:进水口、出水口、排水口。)我事先给每个定点位都接上了直通管,便于幼儿操作,避免出现一些干扰操作的因素,如会出现绕过小鳄鱼家,水管有断开的现象。

3.实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语: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要求:接的管子要牢固,每个点都要有出水口,水管中间不能漏水。)

4.数一数。(指导语:一共用了多少直通管、弯管和三通管,并且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重点提问:数一数用了多少管子?和别人比一比为什么有的多,有的少?为什么他们用的管子比较少?有什么发现?)

5.调整已接水管。(指导语:提出再次接水管的任务——尝试新的连接方式,减少管子的使用数量。)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连接水管完成任务,初步探索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幼儿能大胆表达探究过程中的想法,乐于与同伴分享成功经验。

6.出示四通水管,进行思维拓展。(指导语:如果又有一条小鳄鱼想要洗澡,怎样来使用最少的水管来接通管子?)

4.《大象的耳朵》说课稿 篇四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层层推进。讲述了一群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有问题,于是大象也对自己的耳朵产生了怀疑,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结果反而遇到了麻烦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地改变自己。全文语言生动有趣。“读好文中的问句并借助大象的话,弄明白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是教学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这篇课文的插图中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他们见到大象都是一脸奇怪的表情,更有助于孩子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说目标

依据20xx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对感兴趣的任何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认识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多音字“似、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能读好文中的问句,并借助大象的话,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情感态度与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根据《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三.说方法

1.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法

抓住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我在教学过程中牢牢地抓住写大象耳朵的句子、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以及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去读这些句子,以及对学生恰到好处的点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

2.小组合作教学法

我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要求:一人演大象,另一人在小鹿、小马、小老鼠中选一个角色来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说设计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力求达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力求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带生字的词语

“温故而知新”嘛!孩子们根据我出示的词语抢读跟读,激情满满地完成了复习巩固的任务。

(二)谈话导入

我出示一个“聪”,告诉孩子耳朵总是在倾听的孩子最聪明。引导学生上课一定认真倾听,做一个会倾听的孩子。这不仅仅用激励的语言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还自然地宣布了课堂常规。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以“作者围绕大象的耳朵写了什么?”这一看似简单问题将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好奇心,急切地想要知道童话的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二至十一自然段

3.品读第十二至十三自然段,领悟文本寓意

4.总结全文

5.幼儿说课稿 耳朵上的绿星 篇五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幼儿与动物更有不解之缘。中班幼儿已有了对动物的认知基础。而且本节故事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对孩子且有很强的吸引力,《幼儿教育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儿童应能够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要说的事情并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其次,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通过活动来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并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二.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的理解,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征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故事,学会倾听,并能够记住主要情节。

2、使幼儿懂得同伴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三.实施策略与方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将采用直观法、提问法、角色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在教学中我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已幼儿为主题,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通过这几种教学法的运用,让孩子们在形象直观,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期的目标。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如下准备: 1.符合故事背景的森林挂图一幅。

2.小松鼠、萤火虫的头饰各一个,教学图片一套。3.课件一套,幼儿用书第三册16—17页。五.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我对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会展示小松鼠、萤火虫的图片,使幼儿认识这两种可爱的小动物没通过这一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并导出本节课的主题。

接下来,我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完整的讲述故事使幼儿欣赏并安静倾听。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倾听的能力。

紧接着,我会提出几个问题:1.故事里有谁?讲了什么事?

2.你感觉故事哪些情节很有趣? 通过此环节,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利用课件,请幼儿再听一遍故事,边讲边提出问题:1.小松鼠想怎么打扮自己?2.小松鼠为什么不宅花草?3.萤火虫为什么要帮助小松鼠?

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并通过萤火虫为什么要帮助小松鼠?这一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对小朋友进行思想教育,使小朋友懂得帮助他人能过获得快乐。最后一个环节我利用头饰,请幼儿角色扮演,表演故事。

这一环节成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加深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并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6.幼儿园音乐全靠两只耳朵说课稿 篇六

1、学唱游戏歌曲,能边唱边初步学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2、发展节奏感和耳朵听辨的灵敏性。

活动准备:手帕一块、美丽的景色图片一副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铃鼓舞音乐,脚做踏点步,手上做不同动作进入活动室。

教师:听好铃鼓的声音,做出漂亮的动作来走进教室。

2、听音乐《小司机》,幼儿在音乐旋律、音区的变化中开汽车。

3、学习游戏歌曲。

教师:刚才这么好听的歌曲,使用什么听出来的?

教师:听游戏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教师:听第二遍音乐。幼儿边听边拍手。

教师:告诉名称,教师清唱一遍。

教师:教师再次清唱,听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第三次示范,歌里唱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怎么叫?

教师:幼儿跟着琴声来唱一唱

4、学习游戏

教师:我们现在来玩个游戏好不好?先看老师是怎么来玩这个游戏的。

请部分幼儿游戏几遍

全体幼儿游戏。

7.《小麻雀》说课稿 篇七

《小麻雀》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童话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

《爱唱歌的小麻雀》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故事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让幼儿通过活动理解要关心别人,个人的行为不要影响别人,培养幼儿初步的关心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简单的对话。

2、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小动物间的关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我原来把活动的重、难定在一起为: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声音响亮。这样难点没有突出,现在我把难点定为:能体验到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

四、说活动准备:

原来我只是物质准备为:

1、麻雀妈妈胸饰一个、大树一颗。故事中的角色图片:小麻雀、猫头鹰、猴子、蝴蝶、小松鼠、小花狗。

2、录音机、录音带。

现在我增加了经验准备为:了解小动物的本领。

通过完整欣赏培养幼儿注意倾听打下更好的基础,幼儿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虽然小麻雀很喜欢唱歌,但看见小狗在睡觉时就不在唱了,而是安静的等着等着。孩子们就会觉得小麻雀多么了不起。将这一情感教育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是解决重点以及重建后的难点突破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四、结束部分:

1、迁移故事。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说说“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大声讲话?”

本想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但我发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与实际生活有脱节,原因一是小班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不足。二是他们实话实说。把这一环节渗透到前一个环节“小狗睡觉时我们该怎么办”后就引发孩子讨论“你觉得还有在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大声讲话?”运用“乘热打铁”的方法能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而不是回过头来“硬邦邦”地把这种知识强教给孩子。

反思性说课还是第一次,接下来就会有第二、第三……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肯定是:反思+说课=效率!

2、说教学过程:

第一、角色游戏法,抓住小班孩子的心里特征,用角色游戏让幼儿进入活动:

“小朋友们,我来扮演‘麻雀妈妈’,你们当我的‘麻雀宝宝’好不好?”幼儿回答。教师:“现在妈妈可想听你们唱歌了,你们唱歌给妈妈听吧。”激发全体幼儿参与学习的欲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第二、情景教学法,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当幼儿唱得正高兴时,放录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同时教师和幼儿停止歌声。我故意说“是谁在说话?为什么不让我们唱了呀?”并出示猫头鹰,引导幼儿主动发问:“猫头鹰,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我以猫头鹰的口吻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

教师:“下面的朋友是谁呀?设置悬念吸引孩子,鼓励幼儿猜想、模仿学说对话。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说出角色间的对话,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故事、理解故事。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也让幼儿更好的体验这种环境所带来的语言交流乐趣,从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注意倾听打下更好的基础。

然而当看到小花狗在睡觉时我放低音量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孩子大都说:“拿棒打醒小狗。”这让我感到很意外,直接把答案给了孩子。其实,这不是意外,孩子是很现实的,他们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验”。这说明我对教材的把握不够透彻,准备的不充分,缺乏活动前的经验准备。当孩子说:“拿棒打醒小狗。”我应与孩子展开讨论如:为什要打小狗,小狗每天晚上为我们做什么,使孩子懂得小狗晚上为我们看家刚刚才睡着,好辛苦,我们不能吵醒它。真正领悟到关爱之情。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情感目标。

3、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故事中都有谁呀?”“小麻雀是怎么问它们?(按故事中顺序逐个问)”“是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了?它为什么不让小麻雀唱歌了?”“小麻雀是怎么做的?”“你们喜欢这只小麻雀么?为什么?”

《小麻雀》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说课内容是《小麻雀》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小麻雀》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童话世界”中的第一课,讲诉了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不听妈妈劝告,掉在窝外,险些被大花猫吃掉,麻雀妈妈奋不顾身的用身体保护了孩子,自己却被咬掉尾巴的故事。

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目标要求和本课的内容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从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学生通过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并抓住重点句子,了解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正确认识这对母子。

而怎样使学生能够“把握重点句子,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则可能是教学中的难点。

结合教材和五年级学生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教法和学法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童话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角色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让语文课堂的教学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

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谈话导入,设置情景,将学生引入角色中,通过扮演故事人物,分角色对话,正确认识这对母子。

我设置的第二个环节是品读重点段落,了解母爱的伟大和故事给我们的启迪。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通过要求学生对15.16段中麻雀妈妈救孩子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的重点品读,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通过对小普季克获救的反思,对他获救后矛盾心理的探索,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小孩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长出真本事”这一成长经验。

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试着想像写作,经历了这次事件,小普季克和妈妈

开始了怎样的教育和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写作力。

一. 谈话导入

在一家屋檐下,住着一对麻雀母子,小麻雀叫普季克,特别喜欢聊天,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小麻雀》认识这对麻雀母子。(板书课题)

二、以读代讲,体会人物特点

1、请大家默读第1—13自然段,找一找,麻雀母子在聊些什么呢?

学生汇报:小麻雀对外面很好奇,问了妈妈很多问题。可是又不相信妈妈的解释。

2、指名学生朗读麻雀妈妈的话,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从妈妈的话中,你觉得麻雀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教导孩子非常有耐心 苦口婆心

3、指名学生朗读普季克的话。(同学们边默默的跟读,边听边想,普季克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天真,幼稚,充满了好奇心,样样都爱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

4、分角色朗读。(同桌)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和幼稚。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这样一个天真任性的小麻雀,不相信妈妈的话,大家觉得,以后他可是要怎样啊——要吃亏的

三,品读重点段落,体会母爱伟大。

师:这不,一天小普季克在窝边手舞足蹈,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大花猫还正好蹲在那里,这可怎么办啊!麻雀妈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14—18自然段,

(一)抓住麻雀妈妈的动作感受母爱。

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麻雀妈妈的句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麻雀妈妈动作的词语。思考:你从麻雀妈妈的

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勇敢 奋不顾身 爱小麻雀胜过了爱自己

4、让我们带着这种体验,再读读15段,读出麻雀妈妈的勇敢,坚定。

5、在读的过程中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你看到了什么?(学生

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6、师激情: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麻雀妈妈挺身而出,用自己渺小的身体

挡住了大花猫,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啊!此时此刻,你想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呢?——

7、(过渡)还能从哪里感受到这种母爱?

(二)抓麻雀妈妈的神态、语言来体会母爱。

学生回答后,顺势带出16自然段。

1、在乎 欢天喜地”——麻雀妈妈一心想着孩子,对自己的伤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怎么样 怎么样”——体会麻雀妈妈对孩子关心很急切

2、指导学生读出麻雀妈妈心情的急切和欢喜。

四,品读句子,体会普季克的成长。

“嗯,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1、想一想,小普季克为什么没有受伤呢?

一是依靠妈妈的帮助 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只有在实践中自己努

力,才能掌握真本领)

2、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成长的经历和普季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3、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一样一样指的是什么啊?——学飞 学找食物 学很多知识

小普季克学会了什么?——学会飞了 也学会了要听大人的话(因为小孩子不听劝告总是要吃亏的)

4、经历了这件事,普季克为会飞而感到高兴,为妈妈受伤感到内疚难过。如果你就是普季克,你想对妈妈说什么话啊:

——妈妈对不起,我不该不听你的话,害你受伤我好难过

——妈妈,你瞧,我会飞了,我长大了。

——妈妈,以后你多教我一点本领吧!这样我就能保护自己了。

5、通过小普季克的经历,同学们也学会了点什么呢?——总结感悟 (要听劝告,要自己努力学习新本领)

四,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故事(注意对话的提示语)

《小麻雀》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小麻雀》是S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教材的开场说明它的重要性。《小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不听妈妈的劝告,试图飞出窝来却一不留神落到窝下,遭遇到了大花猫袭击,麻雀妈妈为救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本课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三阶段(5-6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以及妈妈为保护小麻雀奋不顾身的爱。并且能够认、读和运用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使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到麻雀妈妈对小麻雀的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和意见,实践是获取知识经验的最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只怎样的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本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将采用启发式谈话导入:四年级我们学过一篇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中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也是关于麻雀的`课文《小麻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随后揭开课题,并简要了解作者高尔基的概况后,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个怎样的妈妈?同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设臵一个问题:从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与麻雀妈妈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采用分角色的办法,抽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来朗读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答案。

接着,全班有感情的朗读14-19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妈妈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重点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并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能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后星号题中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细致,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作业2: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不听父母劝告的情况,是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后把它写出来。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母子对话:小麻雀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妈妈则细心照看,再三告诫;第二个阶段是经历危险: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妈妈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第三个是内心感受:小麻雀既高兴又难过。最后总结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听劝告吃苦头;经受磨练长本领!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麻雀》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歌词作者结合儿童心理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只彬彬有礼、惹人喜爱的小麻雀形象,非常形象化,潜移默化地教给小朋友待人有礼貌的道理。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歌曲前两句采用了重复的手法,尤其要注意歌曲进入的第一个音符re的音准,第三乐句在较低音区进行节奏重复,第四乐句重复了一二乐句的素材,形成呼应,倒数第二小节要把三拍子唱满,最后一小节要注意休止一拍结束。

二、说学情

本课的歌曲比较的简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但在歌唱姿势和发声练习方面没有养成习惯,容易喊唱,对节奏把握有时不准确,对于四度音程2—5要提醒学生唱准,教师要多加指点和练习。

三、说教学目标:

1、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3、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歌曲《小麻雀》,并能边唱边演;

(2)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难点:准确、合理地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能指出演唱中的优、缺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课件、头饰、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听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按照老师说的内容进行表演,例如:说小白兔就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兔子跳;说小鸟就一起做小鸟飞的动作等等。

2、谈话: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小鸟的种类?(如:鹦鹉、麻雀、喜鹊等)并让小朋友学一学它的叫声。

(二)、寓教于乐

1、老师边放边读歌谣(歌曲歌词):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只歌讶,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只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活泼的、

调皮的、懂礼貌的小麻雀等)

3、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歌谣,边读边指导。

4、请同学们为歌谣编上动作边做边读,加上表情读。

5、教唱。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谣伴奏,注意要符合歌谣的节拍。(可以多请几位同学来示范,每位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

6、请大家说一说除了加动作读,加打击乐器读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拍手读)说玩后,大家一起拍着手读一遍,节奏自编,但要同歌谣的基本节拍相同。

7、想一想除了为读小麻雀的歌谣,我们还可以把歌谣编成哪种小动物的歌?(如:小猫、小狗、小鸡等)然后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配上歌谣,大体不变,按课本上的要求来变。

六、创造表现

读了这么多遍小麻雀的歌谣,你想唱唱吗?

1、然后出示电脑课件2:歌谱:一起来听一遍歌曲。

2、老师范唱,请大家为老师打节拍,注意歌曲三拍子的感觉。

3、放电脑课件中的音乐范唱,请同学们听一听小朋友是怎样唱

的,并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

4、老师弹琴,请大家小声跟唱,老师大声唱。

5、老师讲解一下演唱中的难点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再一起将难点地方唱一唱。

6、点击课件伴奏音乐,请大家跟伴奏音乐唱一唱。

7、边唱边打节拍,注意三拍子菂貂规律。

8、把自己刚才创编的新歌词加入唱一唱,可以边唱边表演,也可以同位两个一起配合着表演。

9、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节拍及菂貂。

10、一组唱,一组打乐器,和着同学们的歌声听听演奏的效果怎么样。一组玩后,交换玩成。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新歌,而且还为歌曲编上了新的歌词,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了伴奏,大家的表现很好,表演的很精彩,同学们之间配合的也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学会更多好听的歌曲。”

《小麻雀》说课稿5

一、说教材分析

1、首先从作品的写作特点出发:“爱唱歌的小麻雀”这个故事主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情节。其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对话简单重复,较符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与需求。小班阶段正是幼儿的语言从模糊期向清晰期的过渡,孩子特别乐于模仿别人说话,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具备了在成人的引导下完整重复一些较简单句子的能力。

2、其次从作品所包含的寓意来说:这个故事通过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的关爱之情来激发他们萌发同伴之间的关爱之情,起从而逐渐延伸为自己内化的行为,懂得日常生活中要关爱同伴,知道自己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的道理。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可以帮助幼儿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

3、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班部分幼儿的常规淡薄,规则意识差,用餐、午睡、集体活动时有些孩子总是控制不了自己,会影响到别人。因此,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让幼儿逐步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二、说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方面。

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理解故事内容,乐意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乐意学说角色对话,能在活动中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中我用电子图书来吸引全体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乐于和老师一起看图书,并在边看边讲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分层逐步学说对话,并在完整欣赏的时候进一步学说对话,同时配合延伸活动进一步巩固对话练习。

活动难点: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的道理。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能明白这一道理,但是由于孩子的自制力差,他们很难一下子就延伸为自己的内化行为,所以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提醒与督促才能逐步实现。

三、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电子图书(集体看图书时用)

故事录音、人手一本故事书(完整欣赏、边听边看边讲时用)

经验准备:幼儿有和老师一起看图书的经验

孩子们有学说角色对话的经验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一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活动通过利用“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学习角色对话。

多媒体演示法:我们人说比较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电子图书呈现在每个幼儿的视线范围内。

讨论交流法:《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讨论交流法给幼儿提供一个较宽松的语言环境。

2、说学法

本次活动我主要引导幼儿用多通道体验法,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重点和难点。同时还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在生生互动中进行语言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以调动幼儿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满足幼儿表达、交流的需求。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1、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3、自助阅读,完整欣赏,情感迁移

4、延伸活动

环节一、教师以观察封面导入活动,主要采用情景激趣法,设置悬念,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爱唱歌的小麻雀为什么不能唱歌,激发幼儿看图书的欲望。

环节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我将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电子图书的形式,让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在学说对话的部分,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幼儿自由猜测猫头鹰与小麻雀的对话,引出故事中的对话并引导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完整学说对话,然后引导幼儿集体猜测、学说啄木鸟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最后让个别幼儿来分角色猜测、学习小猴子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采用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及教师逐步退位等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有效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完成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小松鼠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是引出故事寓意的关键,所以,这里我们让幼儿重点观察最后一幅图,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为突破活动重点作铺垫。

环节三、此环节既是活动重点的补充,又是活动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人手准备了一本故事书,让幼儿边看、边听、边讲,进一步学说角色对话,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从幼儿的翻书过程了解孩子地故事内容的理解与否。在完整欣赏后我将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来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深层寓意。如:用“你喜欢小麻雀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动物间的关爱之情。同时再顺势提升,“你觉得什么时候也不能大声说话”,让幼儿通过讨论懂得自己日常生活中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环节四、我主要设计了两方面的延伸,一是区域游戏的延伸,在阅读区、表演区投放图书、头饰等,让幼儿进一步学说对话;另外一方面是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小麻雀不影响别人,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们不可能通过这一集体活动就能真正明白故事所寓含的道理,能学会说话、做事不影响别人,所以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仅一步引导,才能让幼儿把这种关爱之情延伸为自己的内化行为。

六、说活动反思

1、内容的选择适合小班幼儿。情节简单,对话重复,使幼儿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中初步体会关爱的情感。

2、在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时,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引导幼儿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采用个别、部分、全体等回答形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3、以《纲要》为依据,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并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及培养注意倾听的习惯打下更好的基础。

《小麻雀》说课稿6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小麻雀》。根据新课程理念,对于本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小麻雀》是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这篇精读课文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了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不听妈妈的劝告,掉在窝下的一只花猫旁边,妈妈为了救他被花猫把尾巴上的羽毛咬掉的故事。通过学习文章我们可以有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告诉人们,孩子们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本领才能更快的增长起来,最后,整篇文章向我们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2、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小麻雀》是本册本单元的开篇,由此可以看出它的特殊性。本单元以“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专题。结合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以及妈妈保护小麻雀奋不顾身的爱。

(3).能认、读并运用本节课生字词。

方法和过程目标: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理解本

课思想内容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妈妈对小

麻雀的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要虚心听取别人

的建议和忠告,实践是获取有效经验的渠道。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怎么样的一对母子。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的认识小麻雀和麻雀妈妈,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童话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角色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让语文课堂的教学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

三、教学过程

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谈话导入

在一家屋檐下,住着一对麻雀母子,小麻雀叫普季克,特别喜欢聊天,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小麻雀》认识这对麻雀母子。(板书课题)

(二)、以读代讲,体会人物特点

1、请大家默读第1—13自然段,找一找,麻雀母子在聊些什么呢?

学生汇报:小麻雀对外面很好奇,问了妈妈很多问题。可是又不相信妈妈的解释

2、指名学生朗读麻雀妈妈的话,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从妈妈的话中,你觉得麻雀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教导孩子非常有耐心苦口婆心

3、指名学生朗读普季克的话。(同学们边默默的跟读,边听边想,普季克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天真,幼稚,充满了好奇心,样样都爱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

4、分角色朗读。(同桌)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和幼稚。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出演文章角色,体会角色的台词及情感思想。读书百变,其义自

见。这样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身课堂的主人公,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三)、品读重点段落,体会母爱伟大。

1、请同学们默读14—18自然段,抓住麻雀妈妈的动作感受母爱。

A、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麻雀妈妈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句子。生思考:你从麻雀妈妈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麻雀妈妈勇敢奋不顾身爱小麻雀胜过了爱自己

B、师谈话: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麻雀妈妈挺身而出,用自己渺小的身体挡住了大花猫,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啊!此时此刻,你想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呢?——

C、(过渡)还能从哪里感受到这种母爱?

2、抓麻雀妈妈的神态、语言来体会母爱。

A、重点理解“欢天喜地”——麻雀妈妈一心想着孩子,对自己的伤一点也不放在心上。“怎么样怎么样”——体会麻雀妈妈对孩子关心很急切

B、指导学生读出麻雀妈妈心情的急切和欢喜。

3、品读句子,体会普季克的成长。

A、想一想,小普季克为什么没有受伤呢?

一是依靠妈妈的帮助 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只有在实践中自己努力,才能掌握真本领)

B、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成长的经历和普季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C、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一样一样指的是什么啊?——学飞学找食物学很多知识

D、小普季克学会了什么?——学会飞了也学会了要听大人的话(因为小孩子不听劝告总是要吃亏的)

4、经历了这件事,普季克为会飞而感到高兴,为妈妈受伤感到内疚难过。如果你就是普季克,你想对妈妈说什么话啊: ——妈妈对不起,我不该不听你的话,害你受伤我好难过 ——妈妈,你瞧,我会飞了,我长大了。

——妈妈,以后你多教我一点本领吧!这样我就能保护自己了。

5、通过小普季克的经历,同学们也学会了点什么呢?——总结感悟 (要听劝告,要自己努力学习新本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本环节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在不断阅读同时,采取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

《小麻雀》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四册第7单元的第21课——《被赶出家门的小麻雀》。

2、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写的是麻雀爸爸妈妈的5个孩子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其中一个孩子不愿意离开家,爸爸硬是把它赶出家门。几个月后,被赶出家门的小麻雀回家看望父母,明白了爸爸妈妈的用意。这篇课文的情感主线是小麻雀被赶出家门时的可怜无助、赶出家门后的欢快的心情,并用麻雀妈妈,爸爸的情感烘托出这种变化,使学生懂得小麻雀学会独立生活,不娇生惯养,所以小麻雀的生活更健康更快乐。语文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阶段要加强朗读教学及其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因此“正确、流利、有感情”就成了贯穿于三个学段的总要求。而这个要求将渗透落实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之中。本课教学任务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商量”两个字,在语境中明白“商量”的意思,能用商量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懂得应该勇敢的学习独立生活,从现在开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教学重点:

(1) 学会“商量”两个字,在语境中明白“商量”的意思。

(2)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体会小麻雀的感情变化。

5、教学难点:

现在的孩子大多独生子女,成长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预计,他们很难明白小麻雀经历风吹雨打后的自强自立,能够独立生活的重要,所以,我将难点定为:理解“你们那是为我好哇!”这句话的含义。从而懂得应该勇敢的学习独立生活,从现在开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三、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将采用:读中感悟小麻雀的心理变化,想象与交流中明白道理。

四、说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我将从四步进行教学活动:

(一)质疑问难,激趣读文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问:为什么要把小麻雀赶出去?小麻雀被赶出去以后是怎样生活的?……这样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跃起来,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地方,而学生读课文也将更有目的性了。长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更加浓郁,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二)品读体会,感悟小麻雀的变化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据此,语文课堂应体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表达情感。因此,我以小麻雀的心理变化为主线,以想象诱发情感为基调,以角色朗读为手段,安排了三处的朗读:

一读小麻雀不愿离家的伤心。

哭着说:“离开了爸爸妈妈,我会饿死的。”这里不难看出小麻雀是哭着说的,它不仅担心会被饿死,还有其他的担心,

我引导学生想象:小麻雀离开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我估计:不会搭窝,被雨淋,被小孩拿弹弓打,被老鹰捉。所以他会说:离开了爸爸妈妈,我会。(这既是想象能力的培养,又是语言表达的训练。)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识字教学穿插其中,让学生认识“商量”两个字,理解他的意思,我是这样设计的:

妈妈听了小麻雀的话心软了,悄悄地和爸爸商量,出示词语卡片“商量”。

这就是商量,指名来读,齐读。

问:一个人能商量吗?(不能)要几个人呢?看“商”字里面是什么?(八和口)对,所以八个人才能商量。“量”你怎样记?给学生自主的空间。然后和老师书空加深印象。(这里力求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理念。)

“妈妈和爸爸商量什么呢?”进行角色朗读,

“老师也想和你们商量商量,能让老师当麻雀妈妈吗?谁愿意当麻雀爸爸。”“同桌商量商量读什么角色?”(这一环节的安排一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商量的意思,二是为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读小麻雀长大成人后回家后的快乐。

我是这样设计的:小麻雀就这样被赶出去了,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小麻雀被风吹,被雨淋,被老鹰捉,可是它——学生接:回来了。板书:长大回家。

它欢快的唱着:全班一起读: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妈妈快来呀,我是被你们赶出家门的孩子,我看你们来啦!

如果读不好,我将引导:孩子们,你们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爸爸妈妈了,当你看到它们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呀?这么高兴啊!你快读读!

这时我的角色变成麻雀妈妈,随意走到一个健壮的学生面前说:“孩子,你要是不说,我们还真不敢认呢!你长的这么健壮,生活得一定不错。快告诉妈妈你都学会干什么了?”我估计:飞,搭窝,找虫子,逃跑……这里的想象意在让学生懂得独立生活的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壮,本领更高。

三读小麻雀理解爸爸妈妈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

有了上面的理解与体会,再加上我的导读:

因为您们把我赶走,所以我学会了。我知道,你们那是为了我好哇!(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标》的理念,这个富有弹性的设计完成了这一理念。)

(三)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全文

[课文学到这里,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语言得到训练,更需要再整体的回顾课文,加深记忆。]

我有安排第三个环节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全文:孩子们,你们真的长大了,明白爸爸妈妈的苦心了。带着这种感受,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再小组分角色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四)联系课文内容谈感受 小学教学,设,计,网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所以我在课堂上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

基于此我安排了第四个环节联系课文内容谈感受: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小麻雀被赶出家门以后,它不仅长得更加健壮了,还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高兴地回来看望爸爸妈妈,也明白了爸爸妈妈的心意了。学完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对小麻雀说,可以对麻雀爸爸妈妈说,可以对你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还可以对小伙伴说……

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如果有时间,我会安排学生书写两个汉字商量。

(五)指导书写“商量”。

看两个生字宝宝跑到田字格里了,他们是谁?

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学生观察,我示范写,学生独立描红在照样子写一个。我会在旁边指导。

[指导写字时,我总喜欢把要写的字拿出来让学生自己观察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我觉得,具有观察能力是把字写漂亮的基础。]

(六)作业

始终认为下课的铃声仅仅是这节课的结束,却是学生学习思考的开始,因此,我设计了这个作业:

(1)经历了风雨的小麻雀,学会了独立生活的本领,理解了爸爸妈妈的爱,请你回去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一颗星)

(2)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了。(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三颗星)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既照顾了差生,又可以让好学生能跳起来够够桃子。

至此,教学任务结束。

《小麻雀》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语文组1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麻雀》

(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小麻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教材的开场是有其特殊的含义的,说明了这篇课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不听劝告妈妈,试图飞出窝来却一不留神落到窝下,遭遇到了大花猫袭击,麻雀妈妈为救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

本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三阶段(5-6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能够正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并抓住重点句子,了解其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的重点句,并理解其意蕴是本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阅读“学习链接”,或查找更多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找高尔基的《童年》等作品来读一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贵在切合学生实际,叶老先生曾说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本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

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将采用启发式谈话导入:四年级是我们学过了一篇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中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也是关于麻雀的课文《小麻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大作家高尔基的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随后揭开课题,并简要了解作者高尔基的概况后,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个怎样的妈妈?同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设臵一个问题:从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与麻雀妈妈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采用分角色的办法,抽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来朗读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答案。

接着,全班有感情的朗读14-19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妈妈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重点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并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能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后星号题中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

3体验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细致,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作业2: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不听父母劝告的情况,是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后把它写出来。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母子对话:小麻雀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妈妈则细心照看,再三告诫;第二个阶段是经历危险: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妈妈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第三个是内心感受:小麻雀既高兴又难过。最后总结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听劝告吃苦头;经受磨练长本领!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麻雀》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时间控制3 分钟) 《小麻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教材的开场是有其特殊的含义的,说明了这篇课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不听劝告妈妈,试图飞出窝来却一不留神落到窝下,遭遇到了大花猫袭击,麻雀妈妈为救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本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三阶段(5-6 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能够正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并抓住重点句子,了解其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的重点句,并理解其意蕴是本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阅读“学习链接”,或查找更多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找高尔基的《童年》等作品来读一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

(时间控制1 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贵在切合学生实际,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本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 2 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时间控制5 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将采用启发式谈话导入:四年级是我们学过了一篇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中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也是关于麻雀的课文《小麻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随后揭开课题,并简要了解作者高尔基的概况后,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个怎样的妈妈?同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设臵一个问题:从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与麻雀妈妈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采用分角色的办法,抽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来朗读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答案。

接着,全班有感情的朗读 14-19 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妈妈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重点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并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能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后星号题中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 3 体验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细致,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作业2: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不听父母劝告的情况,是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后把它写出来。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时间控制1 分钟)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母子对话:小麻雀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妈妈则细心照看,再三告诫;第二个阶段是经历危险: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妈妈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第三个是内心感受:小麻雀既高兴又难过。

最后总结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听劝告吃苦头;经受磨练长本领!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麻雀》说课稿10

一、设计意图:

《小麻雀》是一首低年级的学唱歌曲,我采用听唱法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从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入手,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三拍子的旋律特点,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强弱规律。通过旋律变化、乐句的对比让学生对歌曲有更直接的了解和感受,通过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一句”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自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来纠正、巩固歌曲,解决难点。

1、教材分析:

《小麻雀》是一首儿童歌曲,3/4拍,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词作者结合儿童心理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只彬彬有礼、惹人喜爱的小麻雀。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小跳与级进相结合,起伏得当,使得旋律流畅、优美,第三句旋律在较低音区重复,与前面形成对比,形成“转”句,使第四句重复第一、二乐句的素材,形成呼应,结束全曲。歌曲的歌词结合紧密,有着抒情优美的风格,通过对小麻雀行为的描述,潜移默化地教给小朋友待人有礼貌的道理。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及低段学生极富有同情心和喜爱小动物的特点,我将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情感目标:正确掌握歌曲的节拍以及了解和认识休止符。

(3)知识目标: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立为:学会歌曲《小麻雀》,并能边唱边演;

难点确立为:正确掌握歌曲的节拍;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4、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打击乐器。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聆听法

充分挖掘音乐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学习歌曲,感悟意境。

2、范唱引路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使学生正确地学会演唱。

3、情境教学法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模唱法、听唱法让学生能正确地演唱歌曲。动手操作法让学生运用打击乐器和多种形式演唱等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中的美。

四、说教学过程: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首先在上课前唱师生问好歌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之后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喜欢什么小动物,然后再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接着我用范唱的形式让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我唱的是哪种小动物,从而引出学习的课题。

(二):歌曲教学,丰富情感。

这一环节我是分五个步骤来进行教学的:

1、歌词教学

我在教用手打击伴奏的前提下有感情、有节奏地范读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并能很快跟着伴奏朗读歌词。

2、老师范唱

在学生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我有感情地范唱歌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3、歌曲教唱

有了前面环节的层层铺垫,学生对歌曲的学唱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在我的领导下,他们主动参与学唱歌词。教唱时我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

4、突破难点

难点一:在整个教唱过程中,学生对三拍的节奏与强弱关系把握的不是特别好,为此我采用先教他们三拍的打击方法与强弱关系,之后再进行教唱。

难点二:这首歌曲的歌词有生动的情景,内容很感人,在教唱过程中,我时时引导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去感受美。

5、歌曲体验

我将采用接龙唱、分段唱、分组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来巩固所学的歌曲,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准确地演唱。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歌曲教唱完之后我试着引导学生为第二段歌词创编完整并试着演唱。

2、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舞蹈并找人试着表演。

3、让学生自己选择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4、唱歌、跳舞、伴奏一起进行表演,教师进行评价。

六、课后总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新歌,而且还为歌曲编上了新的歌词,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了伴奏,大家的表现很好,表演的很精彩,同学们之间配合的也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学会更多好听的歌曲。”最后在歌舞中结束本节课。

课后反思:

走进上课的班级是二年级2班,这个班的课堂纪律非常不错,教学常规方面的实施也比较顺利。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听得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我让学生在学歌之前听了好几遍歌曲,但是每听一遍我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上一篇:浅谈医院人性化服务下一篇:周一问候语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