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基础知识

2024-09-01

小学生写作基础知识(精选6篇)

1.小学生写作基础知识 篇一

成人大专班的学生英语基础相比之下比较薄弱, 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根据本文作者的经验,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胸有千言万语, 却无处落笔。这是大多数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2、审题不清, 致使作文跑题。这是作文中最重要的评分标准之一。3、枝节性论述过多, 导致重点不突出。4、文章结构层次不清, 布局混乱。这是评判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5、语言表达由于受母语影响, 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是学生作文丢分的原因之一。6、句型单一, 无变化。这是评判学生基本功的依据。7、用词不当, 语法错误较多。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的基本功, 同时也说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步骤。

二、实际教学中采取的方法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 如果让学生从基础抓起, 一条条去克服, 显然对于学习任务繁重, 对英语本身没有什么兴趣的学生来说, 他们是不可能耗费如此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作者发现学生一般被要求写的文章都是观点论证型作文, 即题目提出一种观点, 通常会要求学生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 多为议论文。较为常见的写作方式是:第一段提出观点或问题;第二段要求学生针对这一观点运用理论或举出具体的例子, 来论证这一观点,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例证法;而在第三段中, 又往往会要求学生表明自己的态度、做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实践这一观点。因此, 作者认为要找出一条快速, 有效的写作方法, 解决学生写作遇到的各种困难。比较多年英语写作教学所采用的众多方法, 作者发现王长喜教授的十二句作文法对大专学生英语英语写作教学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十二句作文法按照“提出主题——分析主题——推出结论”的逻辑结构, 将作文题目具体化。此方法主要策略是将作文的审题, 结构安排, 写作方法, 确定主题句, 选择材料与组织材料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在内, 将整篇文章分解到句子来解析。全文共有十二句组成, 每个句子平均十个词, 这样全篇文字至少120词, 语句精练, 既可以保证学生在作文内容上不偏离作文试题的要求, 又保证了学生作文在字数上恰到好处的符合大多数试题的字数要求。文章一般划分三个段落, 每个段落大体划分为四个句子:主题句, 正面论述主题句, 反面论述主题句, 结尾句。引入“作文模板”的概念, 化繁为简, 将繁杂的作文过程简化为选取模板, 填写主题词与主题句的简洁过程。

该作文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面向考试, 适用性强。2、形式固定, 模板通用。3、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4、简便易学, 成效显著。5、机动灵活, 随机应变。

此法最大优势在于不背范文背模板:学生不是机械地背诵其中的一, 两篇范文, 考试时生搬硬套, 而是对作文题目心中有数。不同类型的作文有相对应的作文模板供套用, 依靠模板建立基本框架。熟背模板中的句型, 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第二个优势是先死写, 后活写。基础差, 词汇量小, 语法错误多, 首先靠死记硬背记住一些常用句型和词语, 运用十二句作文法中固定的结构与句型进行写作。经过一段时间初级写作后, 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 再根据作文要求, 灵活运用各种句型进行较高难度的写作。

比如, 作者现在给出一个观点论证型十二句作文模板。

Wealth and Happiness

It is well known that wealth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happiness in today’s world.No one can deny that there are many things you cannot buy with money.Therefore, people owning much money may also feel sad.

Many examples can be found to prove that wealth is not equal to happiness.Take love as a typical example.People cannot buy love with money an many fell unhappy without love.Further more, health, which cannot be bought with mone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ves.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people can’t do many things without money.Then, what’s the proper attitude towards wealth?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 should earn money with honest work.In conclusion, happiness consists of love, health, wealth and many other ingredients.

三、作文十二句的实践效果

本文作者在2008年9月-2009年1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代课, 课程为英语写作基础,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了王长喜教授的十二句作文法, 在学期末的考试中, 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相对比2007年在西京学院运用一般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的学生成绩, 普遍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此方法较为适用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而且, 英语写作其实也并非枯燥乏味, 难于驾驭, 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 认真思考, 总会找到好的方法让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以上只是本人我的教学一点尝试经验, 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王长喜:《大学英语四级十二句作文法》,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年。

[2]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2.积累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 篇二

1、 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现行人教版教材插图美,语言文字更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如道道甘泉,使人回味無穷。他们都是前人语言的精粹,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人教版课文中引入了很多大师级作家的文章,比如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等,在上此类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诵读这些佳作的同时摘录文中的好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2、 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21世纪的今天,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精彩画面、动人音乐的同时,用心听其中的语言,让学生获得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如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我让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的全程直播节目、听记者的现场采访,随时记录解说词中令你感动的词语与句子,事后在一次“写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班中大部分同学都写的真实而又感人,还有几位学生的作文还获了奖。又如很多学生爱听流行歌曲,还学唱的有模有样,我抓住这一实际,在班中开展我爱记歌词活动,后来的几次作文中很多学生自然地引用上了一些歌词,把文章写得很生动。

3、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我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推荐了很多好书。如:《草房子》《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根鸟》《爱的教育》等;我还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我推荐学生去读《水浒传》;教学《猴王出世》时,推荐学生看《西游记》;教学《金色的脚印》时,我向推荐动物小说《101斑点狗》、《第七条猎狗》、《退役军犬黄狐》……只要学生能读懂的作品,我都大力推荐,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

4、 学生交往中积累语言。学生是社会的人,每天接触最多的无疑是家长、老师、同学。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及时捕捉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教学生先在头脑里暂时记忆,后抽空做好笔录。

(1)随性记录。没有题材、主题等的硬性规定,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过多的省悟,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学生可以由着自己的喜好和见闻记录身边的生活。比如:今天放学回家,我看到妈妈好像很疲惫,我真想帮妈妈分担点家务;我的同桌今天穿了件新衣服,听说还是什么名牌,真羡慕;写字课上,同学不小心把墨汁甩到了我衣服上,我宽容了他的失误……

(2)主题记录。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搜集和记录素材。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以你的同桌为记录对象,记录他(她)一周的趣事;以传达室老爷爷为主人公,记录他在干些什么,对陌生人和调皮捣蛋的同学他是怎么处理的?早上几点起床等问题进行调查后进行记录;记录老师的精彩语录……

如在一次“我的老师”的主题习作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老师非常认真的在黑板上画圆锥,突然之间转过身来,扫视全班,发现有几个同学在打瞌睡(注:上一节课是体育课)。同学们以为这下他们肯定要挨批了,教室里安静的连掉根针也能听见,呼吸也变得很轻。出乎大家的意料,老师不紧不慢地说:“还在操场上的魂呀!快回来吧!回来吧!我们要上课了。”在睡梦中的同学和迷迷糊糊的同学全醒了,全班笑成一片。这下老师也讲话了:“魂啊!都留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好吗?”全班学生齐声喊:“好的”。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都听的很认真,没有一人分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了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言行,在写作中真实的呈现出来,写出了一个幽默的数学老师。

要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随时记录备案,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语言,最终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储存”,用时“呼之欲出”。

3.小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 篇三

1. 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 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4. 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5. 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4.小学生写作基础指导:梗概是什么 篇四

基本解释

◎ 梗概 gěnggài

[broad outline;main idea;gist] 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

略举梗概

故事梗概

近义词

大概、大要、大抵、大略、大致、大意、大约、大体、概略

反义词

细节

英文翻译

1.(broad) outline; main idea; gist; model; rough; summary

详细解释

亦作“梗槩”。1.大概,概略。《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臣闻知而復知,是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 李贤 注:“梗概犹粗略也。” 宋 陆游 《书<宛陵集>后》诗:“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2).刚直的`气概;慷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魏书·李彪传》:“臣虽下才,輒亦尚其梗概,钦其正直,微识其褊急之性,而不以为瑕。” 朱自清 《论书生的酸气》:“他们可以看远大些,‘梗概而多气’,是雄风豪气,不是酸气。”

作用

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了解主要内容,还可以使文章具有条理性

梗概,指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等。“梗”和“概”每个单字有其释义和应用方法。梗概也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简单介绍等。

★ 写作指导:小学六年级语文写景作文基本写作指导

★ 公文写作基础

★ 写作基础技巧

★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 小升初的语文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 语文作文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 工作计划写作指导

★ 记叙文写作指导

★ 小学作文写作指导的几点尝试

5.小学生写作基础知识 篇五

但是这个问题很现实, 又让人笑不出来———你去问语文教师, 就会发现他们多数人都对此感到困惑, 有些甚至直言不讳:根本搞不清楚到底该教什么, 别人怎么做我也跟着怎么做。

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是随大流:中考作文题看着高考作文题, 初、高中的作文教学看着升学考的作文题, 教师和学生都看着高分作文卷, 讲着, 写着, 模仿着。“应该教什么?”谁知道!

不只是教师们说不清, 就是课程标准也语焉不详。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 还是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 对写作教学的目标说得都很含糊, 让人不得要领。

搞不清楚的主要有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写作是什么?该学写实用文还是该学写文学作品?该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该怎样教学生写作文?———差不多都是写作教学最基本的东西。

可笑又让人笑不出来, 这就是中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也是放在语文教育者面前极为严峻的问题。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 都有责任来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

在这里, 我想就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些认识。

一、写作是什么?教学写作, 该学写实用文还是该学写文学作品?

写作是为着特定的目的运用材料去实现预期效果的书面表达, 任何写作概莫能外;现实中的写作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用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实用性写作, 一种是用来承载审美认识成果的文学作品写作。教学写作, 既不应该学写实用文, 也不应该学写文学作品, 而应该学习实用性和审美性的书面表达。理由如下:

生活中人们写作, 无非是满足两种需要:处理现实问题, 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表达审美感受, 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基础教育中的写作教学是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写作的基本能力, 为进一步的发展打基础的, 它既离不开生活中的写作, 又不是生活中的写作, 而有自己的特殊性。

将实用文写作引入基础教育的教学写作是不适宜的。实用写作的面非常广,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写作, 用途万殊, 形式各别, 以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 去学习五花八门的实用写作, 不仅时间不允许, 就是从语文科的教学目标来看, 也不能将实用写作引入中小学的写作教学。

将文学作品写作引入基础教育的教学写作同样是不适宜的。文学创作也是专业写作, 四种基本体裁各自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类, 每个小类又有若干更细的分支, 在基础教育阶段, 以极为有限的教学时间, 让中小学生去学习这么专业的写作, 给他们定下这么狭窄的发展方向, 显然是不妥当的。

但是, 任何写作都是具体的, 都有特定的用途, 特定的表达环境, 特定的表达目的, 特定的读者对象, 特定的效果预期和评价标准, 它不可能是抽象的写作, 不是文学的就是实用的, 而不可能超越两者之外。学生写作学习也如此。这就发生了问题, 写作教学既不能把学习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 而实际上, 只要写文章, 不是写的文学作品就是写的实用文章,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就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无论哪类文章, 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书面表达。无论哪类文学作品, 表达的都是作者的审美认识、审美感受, 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审美表达;不是表达审美感受、审美认识的文章, 是实际应用中的文字, 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归入实用表达。这两类表达, 总称为书面表达———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 学的应该是书面表达, 实用的书面表达和审美的书面表达, 两者不可偏废。

实用表达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显而易见。人际交往很大一部分是由书面表达实现的。每一个行当、每一项工作都有用文字表达进行交往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 没有这种交往, 没有这种交往的能力, 是很难想象的。在人们使用文字进行的交际中, 审美表达占的只是小部分, 更多的是实用表达。培养学生具备实用表达的基本能力, 是现代语文教育必须的工作, 写作教学应当下大力气培养这种书面表达能力, 将它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一, 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 学习实用表达是一回事, 学习实用文体的写作又是一回事。前者是语文学习, 后者是专业写作学习;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应当指导学生学习实用性质的书面表达以满足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但不是去教学生怎样写科技论文、怎样写公文及其他应用文章。

审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 是人对理想、对进步的追求, 对真、善、美的崇尚和向往在认识活动中的表现, 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向上的动力。学习对生活的审美, 培养审美能力,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美表达, 是审美活动的继续和总结, 是审美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 学习审美表达是一回事, 学习文学创作又是一回事。前者是生活内容, 后者是专业学习;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 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审美活动, 学习将自己的审美认识、审美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但不是去教学生怎样写诗歌、小说和剧本。

二、该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该怎么教?

教构思、行文和自我修改的基础知识, 培养构思、行文和自我修改的基本能力, 教的主要方法是从思维的角度进行引导。理由如下:

无论是哪类书面表达, 都可以从构思、行文、修改三个环节去考察其写作过程, 都可以从构思能力、行文能力、修改能力角度去考察其写作的基本能力。如果从这三个环节去考察, 无论是审美表达还是实用表达, 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 其基本能力也是相同的。抓住书面表达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能力, 就为今后的专业写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避开了专业写作的特殊性, 体现了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宗旨。问题是怎样处理审美表达和实用表达的兼顾。

文学创作和各行各业的应用写作属于不同领域的写作, 由于有各自的适应背景, 它们在书面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但是, 它们最根本的区别, 不在文章形式, 而在思维类型。从本质上说, 文学创作所运用的, 是审美思维, 其主要特征是用主观的眼光去观照所写的事物, 将它理想化, 赋予感情色彩, 甚至将它变形, 使之符合主观愿望或理想化, 在多数情况下允许虚构、合理想象, 以符合人的“自由意志”。与这种思维特点相应, 其语言是情感化的, 高度个性化的, 诗化的, 有明显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主观性、形式多样性, 讲求形式美, 是“艺术语言”。总而言之, 是务虚。实用写作所运用的, 是实用思维, 其主要特征是用客观的物理的眼光去观照所表达的对象, 不能将其任意变形, 而应尽量贴近实际, 不能随便想象, 不允许虚构, 应当合乎逻辑。与这种思维特点相应, 其语言讲求准确、明确, 一般以平实为主, 更多用的所谓“科技语言”。总而言之, 是责实。

这两种写作各自的特点很明显, 以致我们从文面很容易看出一种文字到底属于何种表达。尽管如此, 但它们都属于书面表达, 从本质上看有相同的东西———

首先,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实用文写作, 都存在着构思问题, 而且构思的基本思想方法是一致的。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 用以展开思考的都是形象材料, 材料也千差万别, 但是, 构思的基本问题, 都是“想表现什么”“用什么表现”“怎样表现”, 概莫能外, 整个构思阶段所有的思考, 都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转。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 觉得妥当了, 构思工作便基本上完成了。立意的确定, 材料的选择、剪裁, 谋篇布局, 全都在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主导下展开, 在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联系中形成有机的结构体———作品的框架。看起来形式上差别很大的诗歌和剧本, 构思所用的材料有这样那样的差别, 浮上脑际的意象看起来截然不同, 但是思考的基本问题却无二致。不管构思多么有创造性, 也不管想象有多么奇特, 怎样思绪万千、跌宕腾挪、费尽周章, 在思考材料是充足的这个前提下, 最终决定构思成败的, 还是要归结到在纷繁的材料中理出头绪, 形成最有价值的审美认识, 然后充分利用最合适的材料, 删汰无用材料和不合意的构想, 勾画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轮廓。在这个过程中, 发挥决定性作用的, 是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运用材料形成有机结构的能力———构思能力。

实用写作其应用面广大, 简直是个海洋, 而且各种用途的文字形态各异, 小到一纸数十字的便条, 大到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就这些写作的用途来说, 几乎每个生活领域, 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要, 有与之相应的各式文字;就写作的诉求目的而言, 有告知的, 有解释的, 有申诉的, 有论证的, 有劝告的, 不一而足;所用的材料, 有事实的, 有看法的, 有数据的, 各各不同;所用的表达方式, 有叙述的, 有描写的, 有解说的, 有论说的, 交叉运用。不管有多少差异, 将构思时所考虑的基本问题加以归纳, 也还是这三个:“你想达到什么目的”“该写些什么”“怎样写”。所有材料的有用性, 都得用这三条逐一去衡量, 在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框架内, 梳理出材料间的关系, 根据表达需要, 整合出一个合乎需要的结构系统, 作为行文的蓝本, 指导整个行文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 发挥决定性作用的, 依然是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力和运用材料形成有机结构的能力———构思能力。

这两个写作领域的构思活动, 不仅存在于行文之前, 也存在于行文、修改之中, 凡在写作过程中有新的考虑, 哪怕是对局部有所调整, 牵一发而动全身, 很可能需要对整个构想进行修整, 否则就会造成整体的不协调、不统一。而这些调整的最核心的问题, 还是那三个老问题:在“为什么写”主导下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思考。

既然我们可以把文学创作和实用写作所牵扯到的林林总总的构思现象全部归结到这三个基本问题上来, 将它作为核心, 那么, 同样, 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基本问题出发, 将对书面表达的思考触角伸向任何文章的写作, 不管是审美表达还是实用表达, 凡是构思涉及的所有问题, 我们都可以放到这个框架内来思考, 用基本相同的思想方法去解决, 将之辐射向审美表达和实用表达。这样, 我们就能把这三个问题作为一切写作构思的基本问题, 放到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中去, 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 而把培养学生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 以面对和满足生活、工作、学习中书面表达的基本需要。

其次, 任何文章的写作都需要把构思变为具体的表达文字———行文。审美表达和实用表达在行文上各有特点, 但是, 其基本能力、基本原则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却是一致的。

先是行文焦点和行文思路的设定, 围绕着焦点和思路展开行文的能力。构思不可能具体到每一个局部的表达细节, 表达细节的斟酌是行文的事。只有保证每个表达环节都能沿着总体构思的方向发展, 才能实现构思的表达目的, 有时候, 一个细小的环节, 甚至一两个关联词语, 都能诱使作者改变行文的方向, 鬼使神差, 将表达引向歧途而不自觉。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实用写作, 无论是形象性表达还是抽象性表达, 能够认清表达焦点, 设定合理的行文思路, 都是行文的基本功夫, 是有效表达的重要前提。具有这种行文意识和处理具体行文事宜的实际能力, 是一个人的写作素养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 是一切专业写作的重要基础, 是从事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与此相关, 还有行文的控和放的意识和能力, 也就是苏轼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的本事。行文之能保证构思的落实, 主要表现在它表达构思所设想的必须说的东西, 不说或少说与构思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东西。必须说的, 就得放开来说, 说具体, 说透彻, 有时还得说痛快;关系不大的, 就得控制住自己的笔绝不能多说, 没有关系的就绝不涉及。都是得说的, 各种内容该说到哪个份上才够、就够, 都有一个需要掌握的分寸, 不能少, 也不能多。这是行文时量的把握和控制。还有用语轻重的控制、情感色彩的控制、态度显隐的控制、身份与用语口气相应的控制、表述详略的控制、具体与概括程度的控制, 等等, 都需要认真把握, 以使行文得体。处理这些问题的原则———围绕着表达目的, 适当处理说什么、怎么说, 文学创作的行文必须遵循, 实用文的写作也应该恪守, 这是一切文章写作的共性。具备了这些行文能力, 就既能胜任审美表达, 也能胜任实用表达;缺少这些能力, 文学作品写不好, 实用文也不会像样。

最后, 是对自己的文章的修改。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实用写作, 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 始终是写作能力的集中体现。人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自己所写文字进行修改的。能够判断自己的书面表达是否恰当并作出适当的调整使之合用, 这需要条件。首要条件是, 写作必须处于自觉状态, 即明确地了解自己的表达目的、用途特点、读者情况、想收到什么样的阅读效果———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以及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一个条件是, 有能力对自己表达的现实情况作出判断, 即自己所写的是什么状况、能反映什么、不能反映什么、读者会有什么反应———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 才有可能对自己表达的优劣作出判断, 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自己进行修改———懂得“怎么做”。

说修改, 最重要的是对篇的表达判断和调整。判断整篇的基本情况是否符合表达意图, 应该就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思路所形成的整体的表达力作出判断:这种内容, 这种基本结构, 实际上反映了什么?和自己预想的效果有没有距离?如果有距离, 有多大的距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 怎样调整, 才能切合自己的表达意图?只有对这些情况作出明确的判断, 才能进行有效的修改。

然后是段落的修改。先得进行各部分内容恰当性的查验, 判断其总体内容是否为整个表达之必需, 分量是否适当;接着看主要内容是否已经说清楚, 重点是否突出, 结构是否合理, 所用材料是否充足, 表现力有多大, 其分支内容是否适当。在此基础上, 对不满意的地方作出调整。这种检查修改, 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 既有基本思路的也有具体表达的, 既有材料的也有语言走向的。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实用写作, 无论是哪种体裁的文章, 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由于是对自己的表达作出判断和修正, 难度较对别人的为大。但正是这种判断和修改, 才反映出一个人书面表达的基本功底。

对表述语言的检查和修改是表层功夫, 任何文章写作都得做这项工作, 其重要性和共性自不待言, 兹不多述。

上述的在解决构思、行文和修改的问题时, 我们抓住的都是“想”的问题———思维的法则、思维的方法问题;从思维的角度理清这些问题的内部关系, 从思维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问题的要害所在, 从思维的角度去理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从思维的角度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思维的角度去带挈学生懂得写作的基本知识, 培养构思、行文和修改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该怎么教”的问题。

三、结论

世界上所有的写作分为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两类, 这两类写作各有特点, 从实质上说是实用书面表达和审美书面表达, 都是书面表达, 其方法和能力需求上存在着一致性。

实用表达和审美表达都可以从写作流程上分为构思、行文、修改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的写作活动中, 其思维状态和具体方法尽管各有特点, 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所需要的能力也都基本相同———构思能力, 行文能力, 修改能力。它们是一切写作最基本的能力。

写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想的问题, 构思、行文、修改的能力从本质上说是思维能力, 实用表达和审美表达的最大差异也是思维的差异, 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核心在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

一个核心要素, 两种类型的写作, 三个基本环节和所需的基本能力, 是书面表达学习的最主要内容, 因而也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我认为, 让学生懂得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具备这些方面的基本能力, 是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

6.引导学生将诗歌知识运用于写作 篇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3-0064-01

当前的初中作文写作教学往往从谋篇布局入手,但收效甚微,写作依然是学生的弱项。“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杜甫等大家尚且为遣词造句或痛苦或喜悦,我们在教学中当然也要重视遣词造句。笔者在江苏省特级教师胡小林的指导下,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别样的遣词造句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借助“韵”,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中国汉字意蕴丰富,同样的意思有不同的词语可以表达,学生如何选择词语,是衡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标准。让学生用“韵”进行造句,颇有成效。

我首先让学生用“u”韵进行遣词练习。一开始学生组织的词语缺少画面感。我以杜甫《登高》诗为例,指出诗的第一联只有“风、天、猿、渚、沙、鸟”是读不出悲凉之感的,变成主谓结构的六个画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悲凉气氛才出来,画面与意境跟词语结构关系密切。经过点拨,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激发,写出了“飞舞、白雾、老树、乐土、老屋、幸福、痛哭、凄苦、痛苦”等词语。我随即由词到句,让学生继续运用“u”韵造句,学生的作品令人惊喜——

《读〈紫藤萝瀑布〉》:犹忆当年花稀疏,而今却是花瀑布,生命不禁新感悟。厄运就算如黑幕,我也不会闭双目,相信生命永不枯,淡紫藤萝也复苏。

《樱花雨》:常忆当年樱花路,雪白花瓣齐飞舞,宛如白色花雨幕,行人陶醉闭双目。

《天净沙·城市》:大楼汽车马路,小巷工地房屋,坐车急行散步。抬头环顾,见得几棵绿树?

学生学会用“韵”,并运用长短句,实现了造句的形式美与韵律美。因此,在写作教学中用“韵”造句应该成为经常性练习,引导学生把诗歌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习作,将学与写相互贯通。

二、巧用词牌,提升遣词造句的格调

在语文教学当中,造句可以随时进行,随处运用。在教学时我巧用词牌,把造句渗透到生活中去。

比如,新年将至,我让学生模仿词牌来编写祝福短信。我给了自己的习作供模仿——

《翠盘秋》:时光晃,似水荡,又把新年唱。烟花放,把酒酿,忧愁全无消惆怅,愿明年节节上。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习作——

喜上眉,笑声飞,温情祝福动心扉。硕果累,新衣围,爆竹于声人耳沸,幸福在其内。

红灯笼,醉人红,家家挂兴隆。看儿童,乐面孔。燃鞭放炮闹哄哄,飞龙直舞长空。

铃儿亮,风儿响,消去旧忧伤。把歌唱,乐曲扬,我自高兴心通畅,迎来一年吉祥。

短信编好了,造句也精彩了。学生活学活用,在联欢会上,还编起了剧本并获得好评,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写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作文要注意遣词造句,遣词造句练习是时时刻刻的,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稳步提高。

上一篇:花卉市场下一篇:办公室主任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