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欢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浙江宁波北仑长江中学 王静波 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2)过程和方法
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这样由浅入深逐层渐进。3)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把文言文学活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所以教师没有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所以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 导入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导入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 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二、课文学习分层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比如:项为wei 之强jiang 鹤唳li云端 „„
[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如:使之/冲烟/而飞鸣
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如学生找到描写童趣的句子:“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教师就趁机指导落实“素帐”“ 徐喷以烟”“ 冲烟”等语义„„)小结:
要求用“把
想象成”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附:板书设计
物 外 之 趣 细察 想象
夏蚊成雷 群鹤舞于空中 冲烟飞鸣 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二虫斗草间 二兽斗林间 怡然自得 癞虾蟆 庞然大物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课文内容已基本能当堂成诵。]
三、体验生活 引发联想
你在童年时代有这样的体验吗?
方法:首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奇特而丰富:天空白云朵朵,犹如草原上的羊群;夏夜萤火虫飞舞,这是仙女的小灯笼„„)
[这个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设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审美态度。]
四、拓展延伸 思维扩散
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
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如: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四、教后随记
浅谈《童趣》朗读层次的设计
反复诵读课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文言文,教师更应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童趣》诵读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一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初一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二读课文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
三读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四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尤其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
五读课文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在上面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点训练要求是不难的。诵读是直接感知课文语言和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之后再与学生交谈“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你还能通过细听来领略物外之趣吗?”等这些话题就显得水到渠成。
2.欢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备课人: 江苏省阜宁县陈集中学 朱益刚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象征手法,领悟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隽永的语言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蕴涵的情与理
教学难点:读出文章真挚美、蕴藉美
学法指导:四读学法(针对散文特点教者自己设计)
一读 感知--读出“文意” (默读 领读)
二读 理解--读出“文脉” (速读 浏览)
三读 领悟--读出“文旨” (自由读)
四读 鉴赏--读出“文味” (品读 诵读)
学法阐释:四读首先并非是仅读四遍或四次而是指阅读中的四个阶段,教者自称为四轮;其次并非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逐层深入的;第三,并非是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的;最后,每轮的阅读任务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在互相渗透中而有所侧重。
教 法:四读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在四轮阅读思考表达过程中注意设计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课文
教法阐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课堂上“当家做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体验,自主阅读喜爱的段句,让学生与文本“自由恋爱”;利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主动参与课堂论辩,让学生的观点形成碰撞和交锋,让课堂“百家争鸣”;设情境,留空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静心沉思,设计探究话题,创设拓展链接,引导学生课后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
拓展方案:引导学生课后探索,可就中外文学作品中“灯”这一意象开展研究性学习。
合作方案:课堂分组阅读 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
导语:在一个风雨凄冷的黑夜,你迷路了,你的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
和孤鸟的悲鸣,此刻你可能最企盼出现什么?家 灯
同学们或许会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中这样一席话:“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在阴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可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正是冰心先生心中永不熄灭的一盏灯,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盏灯在摇曳在心灵深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巴金先生的名作--《灯》。
二、一读 学生谈第一感想。
问:1、文章读完后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分组推选同学回答
灯给人光明、勇气、希望、安慰、温暖、信念
2、哪些语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
教师小结:全文围绕着“灯”写,灯在寒夜里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勇气,给风雨中迷途的人指路,给亲人、爱人导航,给垂死的.人带来生的勇气、生的希望。
三、二读 找出文中线索,理清作者思路。
问:文中线索是什么?作者思路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线索:灯
思路:眼前(灯)--回忆(灯)--眼前(灯)--联想(灯)--眼前
联想:记忆中的灯 传说中的灯(亲情之灯 爱情之灯) 友人心中生命之灯
四、三读
1、结合具体词、句体会文章所渗透的情感。(分组讨论、让学生讲自身体会)
①找出反映作者情绪变化的词语。窒闷-畅快-微笑
② “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对灯的热爱、感激之情
③“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是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有等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用沉海底”--作者苦闷又不甘沉沦,寂寞无奈的人生之旅中,对“灯”的向往亲近之情
④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作者感到祖国的希望和光明,是对抗战必胜的信念,点燃全国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灯。
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看见正义胜利的时候。 --巴金
⑤写出自己的人生感受,含蓄表达了人类向往光明,坚定信念,正义必胜的信念,抒发生命需要支柱的感想。⑥⑦⑧⑨
教师引巴金语小结:我生活过,奋斗过,挣扎过,哭过,笑过,我从生活里得到一点东西,我便把它写下来。 --巴金
2、结合具体语段,领会象征手法,探究文章蕴含的哲理。(学生分组交流,发表个性化见解)(联系课后练习三)
①在逆境中、困难中不甘沉沦,勇敢面队,心存希望,光明必现。
②“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点燃心灵之灯,引照漫漫人生路,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③“我们不是但靠吃米活着的。”
希望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希望。 --牛顿
托物言志 灯-象征-温暖 信念 光明 希望 理想
五、四读 诵读感受最深刻的语段,体会文章的真挚、含蓄与深刻。
读出文中蕴涵的真挚情感和隽永哲理。(第6段、12段等)(分组阅读比赛)
六、学生主动质疑。
七、一句话结束本课:
“心灵之灯不灭,生命之光永存。”(学生掌声)
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灯,理想之灯,信念之灯,在学生高昂的情绪中结束本课。
八、作业
1、以“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课后搜索积累描写“灯”的中外名篇,理解这些作品中“灯”的意境构成,总结归纳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特征。(冰心 泰戈尔)
3.欢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小朋友,你吹过泡泡吗?你喜欢吹泡泡吗?
(板书课题:吹泡泡)
二、小组实践,引导观察
分小组玩吹泡泡,教师在游戏前提出观察要求
如:
(1)观察泡泡的样子、颜色及其变化;
(2)观察自己和同学吹泡泡时的动作、神态;
(3)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组织学生室外开展活动
三、交际互动,说写结合
(1)先说后写
小组练说、指名练说再写下来;
(2)边说边写
想写什么先说一说,说了什么就写什么;
(先说再写,把自己写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同学评价吹泡泡
的动作、神态描述得是否准确;泡泡的样子、颜色和变化表达
得是否比较生动。随后尝试修改。
(2)评一评,比一比
4.欢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学生分析: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雨春花春草像什么。 本组教材中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口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单元分析:
过了欢乐,祥和的春节,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迎来了崭新的迷人的春天。每当春天来临,我们就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睁大双眼,敞开心扉,拥抱自然,拥抱生活。
去年春天,我们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专题的课文,本组教材也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内容,我们都会发现这组教材与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的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1找春天
教材简说: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 。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四)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的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
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5.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二、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兔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5.长城(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 智慧(hui) 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ai she ning jie zhi hui jian gu cheng qiang yu hang yuan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 )山( )岭 互相( )应
蜿蜒( )旋 气( )雄伟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6.翠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2、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3、 完成有关作业。
重点:自学生字,学习课文第一段。
二、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再我们的周围,你比较熟悉的鸟有哪些?你知道有关它的哪些方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认识一种新的小鸟,它就是--翠鸟(板书课题),起读课题。
(2)、自学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A、 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B、 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翠鸟。
(3)、检查自学情况
A、 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上的错误。读后评议朗读情况。
(强调难读音:衬衫、锐利、隐约、荡漾。多音字:尽、爪)
B、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翠鸟?
(讨论的出结论,并找出相应的段落:外形(1、2),行动(3、4)住处(5)
C、 出示幻灯--停在苇杆上的一只翠鸟,进行说话训练。
(有顺序的仔细观察,说说你眼前的这只翠鸟是怎样的?从形体和颜色两方面来考虑)
(4)、学习1、2两段
A、 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它的外形的呢?轻声朗读1、2两段。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它的小巧玲珑?哪些地方写出它的颜色鲜艳?(小巧玲珑体现在:一双小爪、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解词:透亮 看幻灯)
B、 这只小巧玲珑的翠鸟最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为什么是水边的苇杆呢?
C、 翠鸟的美丽又体现在哪里?指读第2段,思考:这1段共有几句话?第1句话与后面的2、3、4、句有什么关系?
1、 这一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是从几方面来介绍的?具体是怎样描写的,找出相应的句子。2
2、 、作者这样描写翠鸟的各部位的羽毛,把它写成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第1句和后3句话有什么关系?(先总起后分述)
D、 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段意
朗读指导--用喜欢的语气读
E、 小结: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翠鸟小巧玲珑而美丽的外形。
F、 指导写字:巧、绣、纹、衬衫
G、 作业:;抄写词语
熟读1--2段
板书:翠鸟 先总起后分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3、4、5、段课文。
重点|、:学习第3、4段
教学过程:
一、 指读3--4段
A、 想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敏捷
B、 翠鸟行动敏捷表现在几个方面?
二、 学习第三段
1、 从哪里看出来它飞的快?
2、 它停在苇杆上的目的是什么?
A、 出示第3句:它一动不动的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来的小鱼。
B、 把“注视”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用哪一个词合适。
3、 学习第4段
A、 第1句:讲到了谁和谁?到底是写小鱼还是写翠鸟?为什么还要写小鱼呢?这句话用什么连接?
B、 第2、3句:主要写什么?--捉鱼动作快,体现在哪里?(抓主要的词语)
出示课后题3--(2),蹬、叼换词比较练习
C、 作者还观察到什么?--苇杆、水波分别怎样?去掉这些句子行吗?为什么?
4、齐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行动敏捷
5、学习第5段
A、 面对外形这么美丽,行动这么敏捷的翠鸟,“我”和小伙伴心中滋生了一个什么愿望
B、 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C、 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希望是什么?
D、 练习:选词填空--希望、愿望、失望
(捕捉翠鸟很不容易,我们的( )无法实现,我们( )了,只好在翠鸟飞来得时候,( )它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E、 齐读第5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翠鸟的住处隐蔽。
6、齐读全文,小结
全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分别有什么特点?
7、作业:指导写字 课后题4(1)
板书:捉鱼动作快
行动敏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读课文。2、能说说翠鸟。
重点:有感情读课文
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 结合板书回答问题
1、 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翠鸟的喜爱?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2、 你最喜欢文中描写翠鸟哪部分的内容?
3、 课文是分几方面把翠鸟的“翠鸟非常鲜艳”写具体的。
A、 填空: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绣满了--,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
B、 这段话的结构是什么?
C、 试背
三、 总结全文
四、 作业:围绕下列总起句分别说,写一段话
1、 说:翠鸟的动作很敏捷
写:我们的教室非常整洁
7.观潮(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七
浙江杭州胜利崇文学校 虞大明
一、课前谈话,师生问候
生用英语问候老师
老师用中文快速说一段话,算作英文。
二、复习旧知:10、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三、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观看课件:虞老师在钱塘江畔观潮的一组图片)
(谈话):师:发现什么秘密?
生1:里面有虞老师。
生2:只是不会动。
师:怎么样才会动?
这样的片子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生:背景音乐、画面、解说、图象……
师:今天的任务就是制作这样的片子。
四、合作探究,完成制作
1、师:读2-3自然段潮来时的景象,把描写潮来时景象的
四字短语圈出来。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能瞎读、
乱读。
2、交流: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白色城墙
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 闷雷滚动 横贯江面
3、师:把每个词看作一个战士,老师要把他们分成两个排,
一个排是“山崩地裂、闷雷滚动”,剩下的词语是一
个排,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分别表示声音和形状。
师:声排和形排
找一个领导管这两个排,比排长大的叫(连长),连
长就藏在第2段里
生:天下奇观(师板书)
4、认真读2-3段,哪些句子连起来组成解说词?直接描写
钱塘江潮的
5、(选择解说词)你选择其中最有把握的,最想读的反复练
习,时间1分半。
6、指名朗读
生1读
师:你认为你读得怎么样?
生1、一般
师:再读一遍
生1再读
师:“奇”在哪儿?
生1:浪潮声音很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听到过闷雷吗?
生用动作演示(脚踏)
齐读
生2读
师:奇在哪里?
生2:山崩地裂
师:“山崩地裂”怎么模拟?
生模拟战马
师:45个同学45匹战马,千万匹战马有多少气势
指名读,读出气势;生推荐同学读;齐读
师:有没有读浪高的?多高?六七米高,我班最高的是谁?
多高?(一米六)象她这样的上面还有几个?
7、(配乐)师:什么样的音乐?
生:快 声音雄壮 气势大
师:什么音乐比较好?
生:摇滚 从低音到高音 土耳其进行曲
斗牛士曲子
师:老师准备了三段音乐,请你选择
生欣赏音乐,读解说词,考虑好不好?
(第一段音乐轻快的 第二段音乐:钱江潮本来的声音
第三段:钱江潮颂--去年西博会的歌曲)
师:感觉还可以的请举手?
8、选择图片:(师准备了16幅图)
生欣赏、发出赞叹
师:对潮来时潮头高的比较感兴趣
9、学生完成“制作单”,师现场制作:选择音乐乙,图片六
张,制作完毕放映,生表演,师生评价
8.观潮(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八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9.打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要求:
1、认识3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道理。
3、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读全文,看拼音并联系上下文认识“打赌、上了瘾、呵斥”等3个生字词。
2、用较快速度熟读课文,想一想从课题“打赌”入手,对理解课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围绕课题,提出了3上问题:为什么打赌?怎样打赌?打赌的结果怎样?
4、再读课文,围绕这3个问题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参阅“阅读提示”,提出讨论题目。
(1)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2)“真正的男子汉”的意思是什么?
(不拘泥于这两个题目,如果学生能提出别的、更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则更好。)
2、班级讨论。
要求:仔细读课文,认真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加以证明,并认真读好这些语句。
(1)讨论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①从“打赌”的结果看,是不是值。
“我”和爸爸原先各有什么不良习惯,现在怎样了?
“我”爱吃零食有哪些具体表现?
小结:为了改掉坏习惯而打赌,有个好结果,值得。
②从打赌的过程看,“值”在哪里?
我和爸爸是怎样经受了说话算数的考验的?
他们经受的仅仅是吃不吃零食或者抽不抽烟的考验吗?
(引导学生从体验艰辛、锻炼毅力、培养意志这一层意义上去讨论,并通过朗读相关语句去理解、去感悟这一层意义。)
小结:为磨练意志而打赌,意义更大,确实值得。(如果学生有不同看法应予以尊重。如,认为“打赌”不值,有可能改掉一个坏习惯,却养成一个凡事好打赌的坏习惯等。)
(2)讨论“真正的男子汉”是什么意思。
先找出最能表达“真正男子汉”特点的一个词语(说话算数),再找出写“我”和爸爸“说话算数”具体表现的语句。
小结:真正的男子汉说话算数,有改掉坏习惯的决心、意志和实际行动。
〈三〉、联系实际,个体感悟。
你有没有类似“打赌”这样的经历?愿不愿意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说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听的学生从怎样改掉坏习惯、靠什么力量改掉坏习惯上去体会他人的经历,领会做人的道理。
课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感兴趣的其他同学的经历写下来。
10.林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 深入阅读课文2-5自然段,认识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向我们介绍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
2、 理解“疾驰、目之所及、盛气凌人”等词语。
3、 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学习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以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目标。
三、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四、教学过程: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从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欣赏美景的好奇心。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达到“教
课前: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说说描写花的词或带有花的词。
(一)情景导入:
1、 昨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游览了美丽的大兴安岭,同学们,你心中有什么感觉?(亲切舒服)
2、 是啊!老师和同学们有同样的感受,大兴安岭美的让人陶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老舍先生再次走进林海,更加投入,更加忘情地欣赏美景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3、 你觉得课文中写得最美的是哪一个自然段?(2-5节)为什么呢?板书 岭、林、花
(二)学习2-5自然段:
1、 老师小结:的确,大兴安岭的岭、林、花都那么美,而老舍先生写得更美,难怪同学们那么喜欢它。下面我们
是为了不教以及为迁移而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在2-5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能力。
带领学生走了个来回:从字的世界走向了画的世界,又从画的世界就来细细的品味。
2、 请你自由读岭这一节,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四人小组互相品读。
3、 指名读,出示句①: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1)请你读一读。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你最欣赏的词句。
(2)议:这个句子写什么?(岭多)哪些地方反映岭多?
(3)比较: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可是没有一条岭让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
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你读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先读下面那句(加手势),再读上面那句(加手势),上面那句写出了岭的温柔,高矮长短都只有一点点,而不象秦岭那样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理解: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用简笔画把大兴安岭与秦岭的特点表现出来,并评议怎样把两者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手势指挥)
〈你为什么喜欢?你是怎样体会的?作者是怎样把岭的温柔写出来的?同学们体会的非常好。的确,大兴安岭是那样的柔美多姿,我们就用朗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吧!〉
4、 还有哪些句子你也欣赏?
句②A、多少条岭啊,在疾驰得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岭多),也看不厌(岭姿态多美)。
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围中,完成了“字画转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岭”多而温柔的特点也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采用指导读“岭”,学生共读“林”,独立自学“花”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读、写、议、品读”的阅读方法。
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和小节,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
为什么喜欢?还有哪些词说明岭多?为什么?
(“疾驰”指火车飞快地跑,“几个钟头”指时间长,在这么快的火车上看这么长时间的,也看不完,看不厌,岭真多啊!)
比较B、在疾驰得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岭。
同学们都这么欣赏这个句子,我这儿有一个句子,也说明岭多,请你比较一下?
它们俩虽意思相同,可句式不同,感情也不同。前一句以感叹的形式强调了岭的多和岭看不完看不厌,让人感到亲切舒服,同时也蕴含了作者的一片深情。
这就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且其效果大不一样。
5、 学法总结:刚才我们通过读、划、议、品、读,感受了岭的多和温柔,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继续学习林和花。(四分钟)
6、 反馈:你最欣赏哪个句子?
出示句子: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得绿颜色来呢!(绿的颜色多、美)为什么?(我喜欢它是因为……)是啊!绿得真美,出示投影(景色)让学生看着图说一说,你既然已体会到了绿的美,你现在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把“的”删掉读一读,原句读起来更舒服。
7、 大兴安岭的景色是那样的美,老舍爷爷写得更是如此的美,还有哪些句子也非常美,为什么呢?
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对大兴安岭的赞美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学林和花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和欣赏。“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最好的方法。学生读读、品品,领悟了“林”树多似海,花多美丽的特点。
读和写是一个互逆的过程。他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8、 投影:
①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把群岭起伏比作林海的波浪,形象地把大兴安岭森林之茂密,面积之广大再现了出来。)
②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③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把白桦比作浪花,让人读后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④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放上图,让学生指图说:“哪里是青松作衫,哪里是白桦为裙,哪里是穿着绣花鞋。”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句子写得真美啊!青青的衣服,白色的裙子,五颜六色的绣花鞋,多美的小姑娘啊,你们瞧小蝴蝶也来了,小红豆也来了,它们围着小姑娘跳舞呢!)
⑤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写出小红豆的晶莹剔透,流露出作者对这种小小果实无限珍爱的情感。)
9、 引:大家读得声情并茂,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同学们帮助解答一下,作者说大兴安岭有多少条岭啊,有多少种绿颜色呀,有多少野花呀,为什么作者写岭、林、花要用同样的句式呢?(用三个同样的句式强调了作者对这些景物的喜爱)
10、引读:多少条岭啊……,多少种绿颜色呀……有多少野花呀。
解了表达方法后,有针对性设计一定量的片段练习,实行读写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以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语言,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提供思维的空间,启发创造想象,身临其境地谈感受,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巧妙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性思维能力。
写花只有一句怎么办呢?那么我们也学着作者写岭、林的方法,围绕有多少野花呀!把花写具体。(看投影:景)要从不同角度来写,写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一读。
11、演示学生写的并让其读,评议。同学们写得都是那样美,简直跟老舍爷爷一样的美,现在我们把自己写的文章接到老舍爷爷的文章后面,大声的读一读(个别读、自由读)
(三)总结延伸(机动或作业布置)
林海,多美的文句,多美的景啊!真使人感到亲切舒服,我想我们的小诗人、小画家一定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那么,用诗句、用画笔来表达对大兴安岭的赞美吧!同学们尽情地抒发吧!
<板书>
岭 多 温柔
13 林海 林 多 绿 亲切、舒服
花 多 美
【欢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识字3》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2
12 看雪(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0
四下、峨眉道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19
小鹰学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6
劳动的开端(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0
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23
威尼斯小艇(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0
一面五星红旗(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3
北京亮起来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