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2024-08-07

分类统计教学设计(精选9篇)

1.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篇一

“分类统计”教学反思

马思花

分类统计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整理的第二课时内容,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我组织学生利用学过的分类知识,根据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再根据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表,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份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统计标准虽不同,但总数不变,引出通过合计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统计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在教学习题的时候,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让学生从图片中去收集、整理数据,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清晰的了解图的情况,从而确定分类的标准,准确的将图形进行分类统计。

总体来说这节课算是完整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语速过快;

2、问题提出后给学生没有留足够多的时间考虑;

3、课堂上缺乏生生互动的活动。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懂得,在教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过程中,要尽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本事存在的问题。

2.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分类统计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各高校都把学科(专业)建设视为发展中的主要目标。在学校进行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时,均要求有一定的科研实验设备和相应的图书文献资源作为教学资源保障,以便能持续、稳定地为教学、科研工作及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以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对于图书馆而言,当某一个学科(专业)要求提供与之相应的馆藏文献书目数据资料时,目前多数高校馆是靠人工逐步、逐表去操作完成。由于操作过程中的繁杂,比较耗时、费力,有的高校馆采用将部份获取数据方法,写成PPT说明手册,交由需求方自行操作,但这可能引发统计结果多样化,则无法保证数据质量。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还可能遇到更多复杂的情况,比如要在不同的业务数据系统中对不同的分类、来源数据进行统计,最后再将结果汇总;有的数据库只能按目录树统计,没提供更便捷的统计后台;有的目录树与中图法分类不一致等等情况;还有的是因为使用权限问题,图书馆是无权对相关系统后台访问的(如包库使用),以上这些都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带来繁琐和不便。

1 统计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身份认证

考虑到工作的分散性,以及不同院系统计的学科和专业不同,用户在使用系统前需要输入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验证方可使用统计平台。身份分为管理员用户和普通用户,不同身份用户拥有的权限不同,以及可操作的功能界面也不相同。

1.2 个性化界面

根据身份不同,各组用户的操作界面也不一样。管理员用户拥有用户管理、模板管理、数据类型管理、数据来源管理、数据管理、服务器管理等后台管理功能。而普通用户仅有基本的统计查询功能,通过建立个人统计列表,能根据自己所管理的学科专业自定义检索列表,并通过相应统计列表对不同学科专业数据进行统计。

1.3 统计数据

每个用户帐号下可建立若干个学科列表,用户也可以根据图书管理员建立的学科:每个帐号可以拥有若干个学科项列表进行统计,比如资环学院用户帐号下,可以有地理学科、化学学科的分类项,并支持分别统计。统计结果为了能为学校早报新建学科、教学评估等服务,要能提供数据的统计结果和详细清单、并且支持对清单结果的导出功能。

1.4 其他需求

统计平台除了常用功能外,在使用时还要考虑以下需求:简单易用、稳定性、安全性、灵活性。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用例

本系统主要涉及人员为两类,一类为普通用户,仅有定义学科统计列表以及进行统计的权限,而另一类为权限更多的管理员用户,除了有普通用户拥有的权限外,还有诸如用户管理、统计模板管理、数据管理等更多的权限。不同的用户类型根据登录后系统中所赋予的权限来控制用户所拥有的操作功能以及显示的菜单界面。

2.2 统计列表流程设计

统计列表是为了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进行数据统计而生成的列表,同一个用户下可以保存若干条列表,每条列表中保存的是根据中图法生成的目录树所对应的ID序列。

根据用户身份以及建立的用途不同,分为模板型统计列表和用户定义统计列表。模板型统计列表,顾名思义,是用于套录使用,不能用于正式统计功能中。模板仅管理员用户才可创建,通常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使用,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或院系、教务的需求,对照中图法中的相关分类,建立的分类信息,专门存放到模板数据表中。用户定义的统计列表可用于数据统计,根据不同的统计列表,将从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资源数据。

2.3 查询流程设计

首先要从统计列表中获取列表ID,因为每个ID下对应着不同学科的分类ID,再通过分类ID与中图分类法进行关联,通过程序将分类合并到SQL语法中进行联合查询。

2.4 数据表设计

2.4.1 用户表结构

用户表主要用于存储合法用户的相关信息,并在表中设置专门字段对用户身份进行区分,以在前台登录时,进行相应的权限控制。

2.4.2 书目数据表

这是统计平台最主要的表,用于存放所有书目信息的相关数据。如保存书名、刊名信息,classify字段用于保存中图法分类值,此字段不能为空,并且后期由于作为数据统计时的检索字段,需要添加索引,数据来源和数据类型两个字段分别要与来源表和类型表中ID值相关联。

2.4.3 个人检索列表

每个用户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学科专业的检索项,这便于用户统计,互相之间也无干扰。名称字段主要保存便于识别的学科专业名称,而中图法字段用于保存要统计的中图法分类所对应的ID值,用户字段用于保存建立此检索列表的用户ID,用于对照用户身份。

2.4.4 模板表

此表与表个人检索列表相似,主要用于存放管理员用户针对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建立的检索模板,以方便后期普通用户套用为个人检索项。

2.4.5 数据来源表

来源表用于规范书目数据所属来源,在统计来源信息时分组使用,主要保存数据如馆藏图书、超星图书、金图外文等数据来源。

2.4.6 数据类型表

类型表用于规范书目数据所属类型,在统计时分组使用,主要保存的数据如纸质中文图书、纸质英文图书、纸质中文期刊、纸质英文期刊、电子中文图书、电子英文图书、电子中文期刊、电子英文期刊等类型数据。

2.4.7 中图法分类表

分类表用于保存中图法分类,ID字段用于保存中图法相对应的值,分别用于对应目录树时的键值和后期保存统计列表时使用,而分类字段用于保存中图法分类,名称字段用于保存完整的中图法分类,例如分类字段为“TP3”时,相应的名称值为“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前者主要是为了检索是方便比对,后者主要用于界面显示。

3 统计结果

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时,要考虑结果的准确性和统计的效率。由于中图法分类的特点,操作时可能对父分类及子分类都进行选中,为避免数据被重复计算以及提升检索效率。首先使用PHP代码对中国法分类的父子关系进行识别和归并,解决包含关系,再利用数据库自身的UNION ALL方法合并数据库中可能存在的同一条数据,保证统计结果准确性。同时为保证统计时的效率,对检索时的字段建立索引,而且由于书目数据表不涉及事务处理,加上此表多是用SELECT查询,特将此表由Inno DB改为My ISAM引擎。通过对2 组学科,对2 种引擎的测试结果分别为:16.25秒、2.57秒和54.819秒、15.631秒。

4 结束语

结合笔者所在图书馆在为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服务时遇到的问题,根据图书馆现有各个资源库,围绕着如何方便地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相关数据材料,又能解决以往人工的在不同的系统中切换统计数据,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仔细分析图书馆拥有的各个资源库的表结构和访问方式,以及大量书目数据在格式化、导入方面的问题,针对当前图书馆所需功能,进行了《基于中图法的面向学科(专业)方向的馆藏图书统计平台》设计。

在统计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系统更加健壮和灵活,方便维护和扩展,平台的运用使得统计时间由以往的数据小时减小到以分钟为单位,最终让统计工作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大大减轻、减少本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Ralph Steyer.JQuery应用开发实践指南[M].姚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王炳举.基于Code Igniter的精品课程自助建站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开发与设计,2010(20):17-19.

3.一气呵成数据分类提取统计 篇三

在一个数据汇总表里按地区提取出数据进行统计并生成相应的工作表,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汇总表中按地区排序,再分类筛选,然后是复制、粘贴筛选出的数据到新的工作表中,最后再对每个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这样的方法效率实在太低。如果利用数据透视表的方法,就能比较轻松地解决上述问题(图1)。

1. 生成数据透视表

选择数据区域中的任何一个单元格,点击“插入”选项卡中的“数据透视表”,在弹出的“创建数据透视表”窗口,“选择放置数据透视表的位置”处选择“现有工作表”,位置处选择F1单元格。在右侧的“数据透视表字段”中,将“客户区域”拖放到“筛选器”处,将“品牌代表”拖放到“行”处,将“销售额”拖放到“值”处(图2)。

2. 设置数据透视表

数据透视表制作完成后,对它进行必要的设置。点击“设计”选项卡中“报表布局”下的“以表格形式显示”(图3)。

接下来,点击“分析”选项卡中“数据透视表”处“选项”下的“显示报表筛选页”,在弹出的窗口中直接确定即可(图4)。

这样,就实现了按“客户区域”提取汇总表中的数据并进行统计的效果了。这种方法是不是特别简单而有效呢?

4.大班数学 趣味统计与分类 教案 篇四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文档仅供参考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文档仅供参考

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案例点评: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7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5.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6.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篇六

利用-的11月至次年4月份NCEP再分析资料和昆明长水机场的观测资料,对出现的大雾进行分类,共分为四个类型,前三型为锋面雾型,第四型为辐射雾型。并统计分析了各类大雾出现的时序特征,环流特征以及出现过程中的地面风场、低云等物理量特征,得出大雾的一些预报参考指标。

锋面雾地面风向以偏北风为主,辐射雾地面风向以偏南风为主。发生前一天有降水是辐射雾形成的主要水汽来源。

大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有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1]。雾是影响航飞行安全的最大的危险天气,如何作好大雾的预报一直是广大航空气象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大雾使能见度下降,从而影响航空器起降,给飞行员操作带来困难,当能见度低于飞行器起降标准时使得航空器无法起降,造成航班延误,影响航班计划的顺利正常运行。

昆明长水机场是国内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而在干季(11月至次年4月,下同)低云低能见度频发,在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手段消除大雾的前提下,能否提前预报大雾的生消及能见度变化情况,使相关航空工作人员作好应对成为关键问题。昆明长水机场地处低纬高原,位于昆明东北方向,介于昆明和嵩明坝子之间,昆明城区平均海拔为1897米,长水机场的海拔约为2100米,从城区到机场为缓慢爬坡的地势。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较易受东北面冷空气影响,再加上机场周围下垫面较湿润,易产生大雾、低云天气。为了提高预报质量和改善服务品质,对昆明长水机场观测点3个干季共57个大雾日,利用2012-2015的11月-次年4月NCEP再分析资料和昆明长水机场的观测资料,对出现的大雾过程进行分类,共分为四个型,前三型为锋面雾型,第四型为辐射雾型。并统计分析了各类大雾出现的环流特征以及出现过程的地面风场、低云等物理量特征,主要分析了主导能见度的变化程度和时序特征,得出大雾的一些预报参考指标。

1 资料及方法

对-的1月至次年4月昆明长水机场的观测资料,以及选取70°-120°E,10°-50°N范围,500hPa、700hPa和850hPa高度层(考虑到大雾的形成与中低层环流关系更密切,选取700hPa和850hPa高度层分析场资料,虽然850hPa高度层在本场海拔高度之下,但仍有较好参考意义),2.5°×2.5°NCEP的再分析风场格点资料。规定当日任何一个观测时次出现主导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雾称为一个雾日。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长水机场观测点风场、低云与大雾的关系进行分析。

2 分型结果

雾的分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雾的形成是各种因子同时起作用,同一大雾可能有多种影响形成,例如大多数平流雾是在辐射雾背景下形成,在此情况下,我们取其主要过程。20-20的1月至次年4月出现的主导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雾日数为57次。通过对500hPa、700hPa、850hPa的风场和昆明长水机场的观测资料的客观分析,得出昆明长水机场干季以锋面雾为主,占雾总日数的86%,辐射雾次之,占雾总日数的14%。

锋面雾又分为三种不同类型,锋面雾一型,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无降水,天空以多云为主,占雾总日数的26%;锋面雾二型冷空气影响过程中阴天有降水,占雾总日数的44%;锋面雾三型冷空气影响结束后,有弱的回流冷空气影响,天空以多云间阴为主,占雾总日数的16%(图1)。昆明长水机场干季11月至次年1月发生雾的日数占雾总日数的88%,其中1月份发生雾的日数最多,占雾总日数的44%。进入2月份后发生雾的次数明显减少(图2)。

2.1 锋面雾一型

锋面雾是在两种气团之间的锋面上,由于气团混合的结果而形成的雾。昆明长水机场地处低纬高原,位于昆明东北方向,介于昆明和嵩明坝子之间,昆明城区平均海拔为1897米,长水机场的海拔约为2100米,从嵩明坝子到机场为缓慢爬坡的地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较易受东北面冷空气影响,再加上机场周围下垫面较湿润,地形的抬升作用,随着云贵准静止锋西进影响昆明地区,昆明长水机场易产生锋面雾天气。当云贵准静止锋西进影响昆明区域,在850HP天气图上冷空气由贵州回流影响云南区域,昆明受偏东北气流影响。根据环流形势,降水情况,天空云况将锋面雾分为三种类型。

锋面雾一型环流形势,500hPa从高原南侧至云南大部受偏西气流控制,700hPa上高原东南侧至孟加拉湾有浅槽存在,中南半岛存在南海高压,云南区域基本是偏西气流,地面以北风为主,天空状况多云间阴为主。

锋面雾一型受云贵准静止锋西进影响,水汽条件相对偏差,基本无降水影响,当低云接地形成雾天气。锋面雾一型雾天气出现主导能见度小于等于400米占此类雾总日数的27%,主导能见度在400-600米之间占此类雾总日数的7%,而主导能见度大于等于600米占此类雾总日数的67%。锋面雾一型的雾天气以出现主导能见度大于等于600米的雾天气为主(图3)。

2.2 锋面雾二型

锋面雾二型为昆明长水机场最多发大雾类型,其环流形势500hPa从孟加拉湾至我国西南地区南支槽发展加深,以槽前偏西南气流为主,700hPa在青藏高原东南部或云南北部有切边东移南压影响昆明区域,850hPa回流冷空气较强,且持续时间较长。昆明长水机场阴天为主,地面以北风为主,有明显的降水天气影响,低云接地形成雾天气。锋面雾二型雾天气出现主导能见度小于等于400米占此类雾总日数的28%,主导能见度在400-600米之间占此类雾总日数的12%,而主导能见度大于等于600米占此类雾总日数的60%。锋面雾二型的雾天气以出现主导能见度大于等于600米的雾天气为主(图4)。

2.3 锋面雾三型

锋面雾三型的雾天气主导能见度较低(图5),对飞行安全影响较大。其环流形势为500hPa南支槽后西北气流或偏西气流控制,冷空气对云南的影响趋于结束,长水机场多云天气,地面以偏南风为主,准静止锋东退到昆明长水机场以东地区。前一日受冷空气影响,有明显降水,地面水汽充沛。

夜间气温下降,昆明热低压减弱,昆明准止锋西进压过长水机场,或在长水机场附近摆动,地面转为偏北风,有弱冷空气渗透影响。锋面雾三型雾天气出现主导能见度小于等于400米占此类雾总日数的`78%,主导能见度在400-600米之间占此类雾总日数的0%,而主导能见度大于等于600米占此类雾总日数的22%。锋面雾二型雾天气以出现主导能见度小于等于400米的雾天气为主(图5)。且呈现出前一日降水量越大,及近地面空气层水汽含量越大,该型雾天气的主导能见度下降越低的特点。

2.4 辐射雾

辐射雾是晴朗少云夜间或清晨,由于地表面辐射降温,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形成的。当近地面层水汽充沛、气层比较稳地或有逆温层、微风有适度的垂直混合作用时,有利于形成辐射雾。昆明长水机场的辐射雾占雾总日数的14%,由图6可见,昆明长水机场的辐射雾主导能见度较低,对飞行安全影响较大。辐射雾型雾天气出现主导能见度小于等于400米占此类雾总日数的62%,主导能见度在400-600米之间占此类雾总日数的0%,而主导能见度大于等于600米占此类雾总日数的38%,辐射雾型大雾天气以出现主导能见度小于等于400米的雾天气为主(图6)。

前一日的降水是昆明长水机场形成辐射雾的主要水汽来源,统计表明长水机场发生辐射雾前一天有降水的占辐射雾总日数的88%。且呈现出前一日降水量越大,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含量越大,辐射雾型雾天气的主导能见度下降越低的特点。在前期降水形式是降雪天气时,当机场附近形成明显积雪,降雪结束之后温度低于0℃,积雪没有融化,近地面层中水汽不够,降雪过后第一天早晨一般不会形成辐射雾。降雪过后第一天白天温度上升,温度高于0℃,积雪融化,近地面层中水汽增减,在第二日早晨造成形成辐射雾天气。

3 时序特征及与低云的关系

锋面雾一型和锋面二型的雾天气生成和消散时间没有明显的特点,且长水机场长时间大雾天气都属于这两种起雾形式,预报生成和消散难度比较大。由图7可见,锋面雾一型雾的主导能见度在12月-次年1月份的最低主导能见度数值最小,干季的其它月份最低主导能见度大于等于600米,且呈现最低主导能见度数值呈现逐年升高的特点。

云贵准静止锋随冷空气西进影响昆明长水机场形成锋面雾天气,其主要是因为低云形成后接地,形成雾天气。其中锋面雾一型和锋面雾二型雾天气其主导能见度变化与低云云量、低云云底高度密切相关,且低云变化超前与主导能见度变化1小时左右。由图8可见,当3-4量低云(天空总云量8份制,满天云时,总云量为8)的云底高度下降到120米以下,一般主导能见度下降到1000米以下,且呈现主导能见度数值随低云云量增多和低云云底高降低而降低,反之亦然的特点。低云的变化可作为主导能见度的临近预报的参考指标。

7.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篇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征地测量随处可见, 其工作量大且繁杂, 不仅令工作人员头疼不已, 稍有失误也会给被征地家庭带来不便。根据福建泉州市的征地, 我们得到启发:如果将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生成的方法引入这项繁杂的工作中, 不仅使测量人员的工作更有条理, 极大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也大大增加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给被征地家庭带来极大的方便。

1 征地测量

随着城市的发展, 征地现象随处可见, 征地测量在整个征地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征地测量工作进行的是否顺利关系着整个征地的进度, 也决定着征地工作的成败, 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家实力的发展与进步。

1.1 概述

征地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 并依法给予被征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一定的货币补偿, 有的还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就业安置。在征地过程中, 征用的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需要用到的土地必须上报省级以上的国土部门报批方能征用。

征地测量则是指针对政府的征地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能否做好征地测量工作, 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也会对我国的社会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现状

在当前的征地测量工作中, 我国的征地测量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编制征地图和填写征地报告。

在编制征地图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按照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的《全国土地分类 (试行) 》作为依据对征收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分类。在对土地进行分类时, 我们要先以行政村为单位将用地范围线内的土地进行分类, 根据土地类型来划分分类区域, 将土地类型及相应面积标注在相应的区域内。

在填写征地报告时, 我们需要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 按土地分类面积表的要求将统计得出的数据进行归类合并, 将合并后的结果按照要求填写到土地分类面积表中, 最后进行汇总填写。

由此可见, 征地测量工程量非常大。所以, 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误, 给工作人员和被征地家庭带来麻烦。

2 福建泉州市征地测量中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的使用

现阶段,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征地测量工作仍然沿用以前的方法, 使我国的征地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

(1) 土地分类不准确。根据我国的土地分类方法, 土地分类共分一级3类, 二级15类, 三级71类, 由于分类繁多, 且较复杂, 工作人员稍有疏忽, 就会造成土地分类不准确的现象发生。

(2) 在对土地分类之后进行的面积汇总与理论面积不一致。因为土地分类的复杂性, 我们在计算合并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小误差而导致汇总的面积与理论面积不一致的现象, 而这些小误差查询起来也非常困难。

(3) 土地分类面积表填写失误。由于土地分类面积表所包含的项目极其复杂, 而且工作量巨大, 工作人员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失误, 导致征地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1 福建泉州市征地案例

福建泉州依山面海, 耕地面积217万亩, 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 土地分类极其复杂。在引入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方法之前, 征地测量工作在进行过程中极其不顺利, 经常出现各种偏差。近些年来, 泉州市政府引入了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的方法来统筹征地测量工作, 大大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加快了测量工作的进度, 为政府和被征收土地的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接下来, 我们将以泉州市的征地测量为案例, 分析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方法的引入。

2.2 征地测量中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

(1) 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的方法提出了对土地分类的新要求。泉州市政府提出了对不同的土地类型采用不同的图层的概念, 这样使土地的类型分类更加准确, 大大降低了分类误差。

(2) 检查土地类型及面积注记。泉州市政府通过对土地类型及面积注记的检查, 可以大大降低标记的失误, 从而提高侧量的正确率。

(3) 对土地类型及面积标注的检查无误之后, 就可以对其进行统计。如果统计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在一定范围内, 程序将会按照比例进行自行调整。如果不一致, 则退出并进行人工分析。这大大减少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生成土地面积表。在程序设计时, 我们根据泉州市政府征地报告的要求, 编写土地面积表的模板。根据模板录入我们需要的信息, 针对泉州的土地分类, 我们可以编写两张面积表, 第一张面积分类中包含的土地分类项为:耕地3项, 林地、园地两项, 建设用地4项, 未利用土地2项, 剩余的分类放在第二张面积表中。这使得我们的面积表更有条理性, 看起来一目了然。

这一方法的引用, 是我国政府工作能力的一大提升。使我国政府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 结束语

使用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来实现征地测量, 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了数据统计上的失误, 提高了工作效率, 规范了分类方法, 从而保证了统计数据与理论数据的一致性。由于从统计到图表的生成均是自动生成, 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高艳, 李乃良.征地测量中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J].城市勘测, 2008 (03) :120-122.

8.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统计指标;指标分类;定类尺度

一、统计指标的各种分类方法

统计工作是从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来认识经济活动,那么就要借助统计指标,用统计指标概括和分析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它是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具有描述、评价、检测、预警等功能,在各种问题的统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统计指标的分类是根据指标的特性进行归类,是为了深入理解指标的特性以及利于对不同的指标作不同的处理。

二、问题的提出

现行的各种分类现象,说明没有对统计指标的分类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论述。不同的划分角度代表不同的定类尺度。在对同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定类尺度可以独立地采用,形成平行的分类;也可联合地采用,形成复合的、有隶属关系的分类。

简而言之,后一种划分是在前一种的基础上进行的,两个定类尺度的叠加形成各种类别间既存在着并列关系,也存在着从属关系的复合划分。上述对统计指标的分类就是独立地采用了两种定类尺度而进行的平行划分。若将这两种定类尺度联合采用,即在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数量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质量指标亦如此。

三、常见的两种统计指标分类

1.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统计指标按其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凡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范围的广度、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指标叫数量指标,它表示事物外延量大小。因此也称为外延指标。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表示的,并具有实物的或货币的计量单位。统计实践中这类指标通常是以总量指标的形式出现。由于数量指标反映的是现象总体的绝对量,因此其指标数值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变动。可以说数量指标对应的是总量指标。

2.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1)按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是指总体内所有单位数的总和,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总和。二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

(2)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也分别称为流量和存量。时期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的数量状态。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不同时间的同一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加起来反映现象在更长时问内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不同时点上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相对指标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相关事物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情况,利用相对指标可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有利于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①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计算结构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现象的类型特征。

②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③比较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④平均指标的种类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前三种平均数是根据总体所有标志值计算的所以称为数值平均数,后两种平均数是根据标志值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因此称为位置平均数。

四、总结

以上为统计指标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那么这两种是否可以联合采用进行分类呢?首先我们了解到,数量指标也称外延指标,它是用绝对数表示的,通常是以总量指标的形式出现。总量指标又称为统计绝对数,所以数量指标,外延指标,绝对指标,总量指标都是对应的。同理,质量指标也称为内涵指标,它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统计工作中,通常是以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的形式出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又可称为统计相对数和统计平均数,所以质量指标,内涵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相对应的。

可以得出结论,统计指标以多种定类尺度联合采用进行分类是可以的,但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前一个定类尺度与后一个定类尺度是对应关系。(2)后一个定类尺度要比前一个定类尺度的类别多,且各个类别都包含于前一个定类尺度。

参考文献:

[1]苏为华.统计指标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8:1-17.

[2]朱钰 杨殿学.统计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55-83.

[3]王振龙 赵昌昌.统计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2001:26-29.

[4]李洁明 祁新娥.统计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3:67-119.

9.《分类》教学设计 篇九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董艳春

教材说明: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如给儿童若干物品,儿童能够根据形状、颜色和其他特征(功用、概念等)将物品分成若干组并说出分类理由。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如果教师提示儿童“把红颜色的放在一堆,蓝颜色的放在另一堆”,所观察的并非是儿童的分类水平。

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

实际上,在本册教材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时,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在这里,把分类单列一单元进行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教学内容: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教材地位: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整理老师的讲桌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材通过一个信息窗“乱七八糟的讲桌”引出“怎样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学会将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具准备:学具袋(分别装图形、学习卡)

(一)课前激趣,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第一次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老师们都想认识一下我们,谁愿意向听课的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生自我介绍。

师:你是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小朋友,让我们为他的勇气鼓掌,老师送你一份奖励。给学生的额头贴上小花。

师:谁愿意再来介绍介绍!

(二)创设情景、感知分类:

师:这些小朋友做的真不错,我想很多老师对他们都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要奖励给他们漂亮的小花。把小花贴到学生的额头。

【教学预设:学生自我介绍时的发言方法很多,如“在座的听课老师,你们好!我叫×××。我喜欢画画。” 或“老师们好!我叫×××,我是一个小男生,但我长的很文静,有很多人都错认我是女生。”„„等等。】

多找几名同学介绍。

【教学预设:得到奖励的学生会笑的很开心,没有得到的学生也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为以后的教学开展有了更大的动力。】

这时,教师适时提出要求:小朋友们,我想给台上的小朋友按不同的方法分分组,以后有什么活动就会很方便了。谁能帮帮我呀。

【教学预设:有的同学好表现,可能会很快举手,但为了能让同学们很快就能安排,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以免浪费时间,注意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预设:生可能只说出一种分类方法,如“我是按照年龄分的”“我是按照男女来分的(性别)、我是按照得到的小花的颜色分的”“我是按照同学们的爱好分的”„„ 】

教师及时表扬:小朋友的们的方法可真多呀!

这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取信息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水平。

师:对,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三)动手操作、学会分类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玩,怎么玩!请同组的小朋友拿出你手中的袋子,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分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分的? 分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先商量怎么分,再动手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教师把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并请学生自我介绍,鼓励相互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绿色、粉色、蓝色)、按图形分(立体、平面),按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还可能按照又角和没角分,如果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不提醒。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才能时学生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也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提高了教学效果。】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将同一种东西——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形状分,可以按有无角分,按几个角分。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的,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这里还有很多种分法,有兴趣下课再去分一分。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

(1)练习六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要求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圈?”的理由。(2)练习六第2题“把车涂上颜色”。要注意提醒学生涂色时要用同一种颜色,不要太杂乱,这样在颜色上也进行了分类。

【教学预设:在此题中可拓展说明车是陆地上的,你还能说说其他的能怎样分类吗?如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水里航行的船。也可要求学生涂上色彩。】(3)练习六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教学预设:这里要求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只要贴切就要加以表扬,如第一行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按照水里游的和陆地上行走的分类,有的可能按照有腿和没有腿的分类。是正确的,应该都加以肯定。第三行主要是按照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但有的学生可能按照有角和没有角的分类,这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哪一个更准确。】

(四)联系生活,巩固发展: 说说商场里物品的摆放是怎样分类的?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从食品类、服装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类、玩具类等方面回答,说的越全面越好,要适时表扬。】

在这里要求学生说明商场里为什么这样摆放的原因,体现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给事物进行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方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今天的收获喝彩。

2、你觉得今天谁表现得最棒,为什么?

(五)、课后实践

上一篇:六一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的学生优秀观看心得总结下一篇:调度主任岗位工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