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案幼儿园

2024-09-05

村居教案幼儿园(精选10篇)

1.村居教案幼儿园 篇一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学习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风筝)

2.“对,就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也有人把它称为‘纸鹞’或‘风鹞’。放纸鸢一定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吧!”

3.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瞧,图上的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古诗《村居》。请大家齐读诗题。教师随机教授生字“村”。

二、初读感知。

过度:“这是诗人高鼎在农村居住时写下的一首赞美春天美景的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

②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做的?你的心情怎样?)

③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④理解诗意: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2.朗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指名读。

②点评。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高兴的心情。(板书:人乐)

③男女生赛读。④全班齐读。

过渡:孩子们有一个好心情跟他们周围的景物是分不开的。3.学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①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板书:景美)

②诗中哪一句是描写景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③理解诗意:自由读,说说诗句中写了哪几种景物,并想象描绘出景色来。

4.朗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指名读——点评(读出美感)——分组赛读——齐读

5.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读诗想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五、拓展。

“我们还学过几首赞美春天美丽景色的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

背诵《咏柳》、《春晓》。

板书: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景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人乐)

第二学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的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美丽,可爱。你能背诵几首和春天有关的诗吗?(指名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也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板书题目,齐读。

二、合作探究,学习古诗

(一)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

1、教师范读古诗《咏柳》。

2、解题。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同学们观察过春天的柳树吗?师出示图片,生观察。

3、介绍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少年时期就以文辞尤佳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二)自读自学,师生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a、借助拼音读这首诗,把诗读通顺,把字音读准,有能力的同学读出诗的节奏来。

b、认读生字,不理解的字词要多读读,想想是什么是意思。c、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汇报。

a、出示生字,认读生字。(咏、丝、绦、妆、裁、剪)b、学生练习读诗,教师抽查并示范朗读节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学习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

妆:打扮。一树:满树。

“一”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带子。细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似:好像。

三、学习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2、全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一读,再回答)。前两行是作者看到的。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之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3、诗的后两行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抽人读完后回答)

写的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使我们感受到柳树的美和它生命力强的样子,同时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三、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校园、果园、油菜田等),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四、小结本文的学习,布置作业。

1、背诵《咏柳》

2、发挥想象,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

3、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

谁裁出? 丝绦

万 二月春似剪刀!

2.《村居》教案 篇二

古诗《村居》选材于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系列活动。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幼儿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幼儿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和敏感力。

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

2.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3.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

2.PPT

3.笔、纸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照片,引入古诗《村居》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幼儿春天时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

——你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幼儿园的大树和小草都有了什么变化?

——这些照片让老师想起了一首古诗《村居》。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古诗《村居》。

——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古诗。(教师朗诵古诗)

——你在古诗中听到了什么?(第一遍)(草、杨柳、儿童……)

——听得真仔细,这首古诗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这一次,你听到了什么呢?(二月天,教师可以追问:你觉得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呢?)

3.播放 PPT,幼儿边看古诗画面边听教师朗诵古诗,再次完整感受古诗,并理解古诗大意。

——小朋友们都听到了古诗中的很多内容,那你猜猜看这首古诗是写什么季节?

——对,写的是春天的山村美景,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 PPT 古诗画面)(柳树、小草、小鸟、儿童、风筝)

——请你来说一说第一句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教师加以补充更正)

——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早春二月,村子里的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早早的回家,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候,把风筝放上蓝天。

4.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古诗《村居》。

——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可以用什么美好的画面去展示这首古诗呢?(逐句请幼儿用笔画出来)

——好了,我们一起看着你们画的古诗把这首古诗朗诵出来吧!

5. 幼儿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这首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那古人是怎样朗诵古诗的呢?

——(教师起立模仿古人摇头晃脑朗诵古诗)古人朗诵古诗和我们平时念儿歌有什么不同?(幼儿谈论交流)

——对的,念儿歌比较欢快,有节奏,而朗诵古诗我们要慢一些,要有感情、有韵律,还要摇头晃脑。

——现在我们也学着古人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诵这首古诗吧。

6.延伸活动。

——我们也趁着在这美丽的春天出去放风筝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兴趣比较浓,活动目标基本实现。古诗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让幼儿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因此,我让幼儿模仿醉酒的人摇头晃脑两手左右摆动,感受“醉春烟”。整首古诗

中最能引起幼儿共鸣要数后两句,由于他描写的就是幼儿的生活与游戏,就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幼儿对于绘画展现古诗《村居》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从幼儿根据每一句诗画的一幅画,不看诗就知道画面描写的是哪首诗。

3.《村居》教案 篇三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掌握两个多音字“散”、“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两个多音字“散”、“长”。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或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画,谈话引入。

(出示图画)乡村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青草生长,黄莺飞舞。春风的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白天渐渐长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放起了风筝。清朝有一个叫高鼎的诗人,看到这样美好的情景,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村居》(板书课题),请大家来读一读。

二、熟读背诵古诗。

1、“村”“居”是我们这课要学的生字,你给它们组个词吗?

2、跟老师来一起读读这首古诗吧。

3、自己练习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长”在本课读zhang,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chang)咱们来给这两个读音分别组组词吧。在这首小诗里,有很多个“长”,和同桌一起读读,读准“长”的发音。

4、指读、齐读。

5、质疑:关于这首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6、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练习:给意思相同的词语连线

回来风筝放学

散学归来纸鸢

7、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定位联想,识记生字。

1、读一读黑板上的字,如果忘记了哪个字的读音,就想一想它在古诗中的位置,肯定会帮你读出这个字的。

2、按顺序读黑板上的字,打乱顺序读黑板上的生字。

3、现在我们打开书,再读读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3、读一读黑板上的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二、识字、写字

1、认识“火”字旁,指导书写。

(出示“烟”)在烟字中,有一个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偏旁,它就是火字旁。认真观察,火字做旁有什么变化呢?

2、指导书写“因”:(出示“因”。)看拼音,读读这个字。组词。注意先里面后封口的笔顺规则;大字的捺变点。

3、本课中左窄右宽的字还有哪些?(村、堤)自己观察好字。同桌之间说一说怎么记住“散、放”,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写什么?

4、(出示“散”)请大家读读这个字。拿出字典,看看它的另一个字音是什么。你发现这个多音字的发音规律了吗?

4.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书第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古诗《村居》。

教材分析:《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并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诗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有关于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展示出了一张图片,谁能够来说说图片里有哪些景物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老师呢还有一个疑问,这些景物通常是在哪个季节里出现呢?(学生:春天)回答正确,这些景物是在春天里出现。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山村里的春天吧!

(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1、教师: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个朝代的呢?(点名回答,并给予评价)

学生:清朝的高鼎。

教师:回答的不错,这首诗是清朝的高鼎所写。我们对诗人仅仅知道名字和朝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所以,请同学们把目光移到多媒体上,让我们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教师朗读

三、初步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4)请学生朗读古诗。

(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教师在学生自读古诗时进行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an)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1)出示“醉、烟、童、散、忙”这些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成员一个一个接着朗读生字并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笔顺跟随表,说出笔顺。指名反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

(5)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6)学生描红、临摹。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3)配乐练读

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4)全班齐读

四、品悟古诗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五、背诵全诗

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所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啊!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背诵。

3、集体配乐吟诵。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出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来读一读。)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沾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村居》

5.《清平乐村居》教案 篇五

村居

执教:陆劲松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并能够背诵。

2、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3、在诵读的过程中,再现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词人所营造的安适恬淡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咱们今天首先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出示画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他和咱们以前见到的文人画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

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英勇善战;在诗词创作上,他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他也曾作为咱们镇江的“父母官”,登上北固山,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的千古名篇。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的,其间写下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词作,深受人们的喜欢。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平乐 村居》,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

二、解题

1、[出示课题] 指名读题

正音“ yuè”

在这里,“清平乐”是词牌名。[出示:词牌名] 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的,就像现在的歌词,词牌则是词谱。我国古代有一千多个词牌,词在宋代达到颠峰,因而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出示:题目] 词牌和题目之间读时要稍微停顿一下,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2、“村居”在这里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看到“村居”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些什么?

三、初读

1、乡村的景色是令人向往的。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2、听老师读读着首词。你有什么感觉?[配乐,出示词]

3、听完了,感觉怎样?

(一个“美”字激荡在心头。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就是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3、不信,大家自己打开书读读,体会体会。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的节奏读出来,另外词与古诗不同,分上片和下片,上下片之间我们也要停顿。〈学生自由读〉

4、现在谁可以自告奋勇地起来,大声地读一读。

(评价:能把词的音乐感读出来,不简单。你把词内在的节奏读出来了。字音读得真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

5、我们一起把这首词读一遍。[划分好节奏]

四、理解词义

1、由于这首词的年代已经久远,有些地方我们是不太理解的。请根据注释,再读读,试者说说词的意思。如果还有疑问可以提出。[出示注释] 〈学生自由说〉

2、请同桌相互说说。〈同桌练说〉

3、有没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4、指名说说词的意思。

5、理解了意思,这样读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男生先来读读看。女同学也来试试。

五、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课件:播放筝曲]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倾听。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词中描绘了哪些情和景呢?请再细细地读读,仔细体会体会。

3、你能把你印象最深或觉得最有趣的画面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4、比较两幅画,说说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5、通过讨论和比较别人的画,你的脑海里一定也有属于你自己的村居图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词。会背了吗?闭上眼睛伴着音乐,轻声背背,让脑海中的画面更清晰。

6、把自己脑海中最有趣的部分写出来。

八、总结:

6.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六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一)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二)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7.清平乐村居教案 篇七

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清平乐 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

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导读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 “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

(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谁能告诉我?

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 “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

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

2、相媚图

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分页标题#e#

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看到儿子劳动的场面,老夫妻俩会怎么说?(体会大儿、二儿的勤劳)

4、小儿剥莲图

(1)引导学生抓住“卧”,理解小儿的天真、淘气,以及自由自在的快活之情。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儿是非常的顽皮,拿起笔,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小儿剥莲蓬的样子!(注意观察小儿的动作、神态)

四、体会意蕴,定格画面。

1、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2、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

3、现在你觉得“醉”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一背,读出我们对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农村生活的安宁、详和,更深切地懂得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拓展建构,走近作者。

这首词带给我们的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辛弃疾一生给我们留下了600多首词,有爱国词,乡村词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乡村词)。

8.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案 篇八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刚才在课件老师放的歌吗?还记得老师放的是什么诗吗?

生背《春晓》

2、师:咱们中国历来被成为是古诗的王国。请学生背古诗。

3、这些古诗给它配上曲子就特别好听。愿意来听一首歌吗?

4、师:听了这首歌,老师再给你看看这首词,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听完老师想听听你的感受。

5、播放《康熙大帝》片尾曲,听完有什么感受?

6、师读词

同学们,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哪怕一个词

生:壮观

师:能不能说说怎么样壮观的场面?

师:这首词也让我们有心潮澎湃的感觉。知道作者是谁吗?猜一猜

生:辛弃疾

师:你怎么知道是辛弃疾的?

简介作者。

7、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手辛弃疾的.词,这两首词风格迥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体会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种特殊的问题,板书词

2、听范读,要求:思考词与我们以往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3、交流不一样的地方,找到一点说一点

(1)生:古诗字数相同,词的字数不同。

师:所以我们把词的句子叫做长短句。读的方法也不一样。谁来读一读?读错也不怕。

师:声音清脆,挺好听的

(2)生:词分了段

师:在词里不这么说,在词里叫片或者阙。上面的叫上阙,下面的下阙。读的时候上阙和下阙要稍微停一停。谁来读一读。

师:发现咱们班女孩子读书真好听。

(3)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词先写词牌名。再写词名。

师:好极了,这不叫词名。词牌好名字之间也要空一点。再来读一读课题。

4、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读的这么好呢?自己小声读一读。

5、生读课文。

师:你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你觉得哪个字音是难读准的?

生:刨

师:这个字是多音字

师:“莲蓬”我们平时要读轻声,但在词里要注意押韵,不读轻声。

6、你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什时候写的吗?课前有没有查资料?记得一点说一点。

生:傍晚

师:是不是傍晚等会我们学了就知道了。老师的意思是说这首词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师介绍词的背景(你们听过上海和苏州人说话吗?上海人说话什么感觉?引出吴音)

7、这首词里写了几个人?他们是什么关系啊?

生:父母、大儿二儿小儿

师:翁媪是什么意思?分页标题#e#

8、看到这五个人给那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相亲相爱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相媚好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生:小儿子很调皮。

生:我喜欢二儿子和打儿子,他们帮父母分担压力。

师:看来这首词不难理解。谁连起来把这首词的意思说一说?

指名回答.

师:现在两个人把这首词呃意思说给对方听。

9、同学们,词人四十多个字就向我们描述了一副农家的情景。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词,你通过哪一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青翠的小草

师:我觉得青翠还不是很适合,莲蓬应该是初夏,应该是很茂盛才对。

生:人们很勤劳。

师:送他一首诗,你想到哪一首诗了?生背《锄禾》…………..

生: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翩翩起舞的荷花

师引导学生背“接天荷叶无穷碧……”

10、师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为什么用无赖?

师:看这个“卧”,能不能换躺、趴?

生:不生动、乏味

师:更显得他的调皮啦,这样的孩子你喜欢吗?谁来读一读?

指读两名,齐读。

11、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老两口用家乡话聊天

师:同学们,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同桌说一说。

生:我们真幸运啊!大儿子和二儿子这么懂事,小儿子真可爱。

师:我们只听到说话内容,但是没有看见表情。那两个同学来演一演?

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啦?

生:生活无忧无虑,儿子很孝顺。

师出示“醉里”,指导朗读。

12、同学们,这首词里还有一幅画呢!师引读

生:小溪

师播放小溪的声音

师:我们不仅听着老两口说话的声音,还听着溪声,还听见这鸟叫(播放)

指导朗读。

13、难怪词人用了个醉字,同学们,谁醉了?

师:先说说老两口为什么醉了?

师:这幅画仅仅五个人吗?还有谁?辛弃疾也醉了,他为什么醉了?

14、老师也醉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能背的就背一背。

三、作业

9.五语 清平乐村居 教案2(共) 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懂课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祥和而宁静的意境,感受农家生活的快乐、惬意、悠闲、和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

1、背诵学生熟悉的古诗。(如《小儿垂钓》《池上》《小池》/《寻隐者不遇》《所见》,这些诗是学生四下和五上刚刚学过的。)

2、揭示板书课题。

(1)师: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

(2)和刚才背诵的古诗相比较,你发现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介绍词牌及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步体会词的音韵。

1、看到“村居”这个题目,哪些农村的图景浮现在你的眼前?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让我们共同走近“村居”。

2、屏示《清平乐 村居》全文

3、提出初读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按照以往读诗的经验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朗读,相机指导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读法。重点正音:翁媪、剥莲蓬、相媚好、无赖

翁媪:一对老夫妻。相媚好:夫妻恩爱、亲热。无赖:顽皮可爱。

*指导“剥”的读音。结合字典解释(剥 bao:去掉外面的皮、壳等)和组词(剥花生、剥香蕉等,让学生自悟课文中的读音。)

*指导“莲蓬”的读音。“蓬”读“péng”,不读轻声,结合《荷花》一课中“小莲蓬”读音作比,强调读音,简单说明“押韵”。

5、指导学生初步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借助对重点词语如“醉”“相媚好”“无赖”等的理解进行;

*借助学生朗读的情况相机进行点评指导。三、二读课文,初步感知“村居”画面。

1、过渡、引导: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词也是一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轻轻地反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透过这首词短短的46个字,你会读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图画。咱们走进“村居”——

2、学生读课文,教师行间观察了解学生读书所得。

3、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从哪句词的描绘中读出来的?(学生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4、出示课文插图,归结:同学们读出了很多幅画面,或清新、或恬静,这些画面构成了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画卷。四、三读课文,体味“村居”意境,体会农家生活的美好。

1、师:刚才我们是远远地看,看到了很朴素、很简单、很清新的农家生活画面,其实没幅画里面浓缩着更多丰富的内容,让我们再次走进“村居”画卷,细细地读,用心的品,你会体会到更多的情趣,获得更多的理解。

2、学生再次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学生。

3、交流并指导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和情感。

哪幅画面让你体会到更多情趣,获得更多的理解?(学生交流感悟,领会词人情感,体会农家生活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安宁和谐。)

“翁媪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出示放大的“翁媪图”;

(2)谈话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补白说话。

*师:你们看,凉风习习的午后,老夫妻几杯小酒下肚,打开了话匣子,正在用吴侬软语说着悄悄话呢!听听:这位老翁,他凑近老妇人,笑着说些什么呢?老妇人又和他唠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说话。教师评价、点拨、概括、提炼。(主要帮助学生体会出农家生活的温馨、满足。)预设1:学生说到老两口互相的夸奖。结合“茅檐低小”的清贫,着重体会他们的恩爱,亲热、和美生活之乐。

预设2:学生说到三个儿子。着重通过看图引导学生体会大儿、二儿的勤劳、能干和孝顺等。过程中相机背诵《悯农 锄禾》;

体会小儿的童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抓住“卧剥”一词,借助图片进行体会,相机背诵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别样荷花映日红。”给小儿活动一个美丽生动的背景。

(3)紧扣词眼“醉”,引领学生“身临其境”,体悟情感。

*引导学生感受“醉”之“陶醉”。(师:多么温馨、悠闲自在的生活!老两口怎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呢!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它还指什么意思?陶醉)

*“真是酒不醉人自醉!” 是什么让老两口陶醉了呢?(相机联系“茅檐低小”的清贫,激发阅读的冲突,体会农家生活的安逸、满足和幸福。)

*“醉”的仅仅是“翁媪”吗?(触发学生进行情感转移,感受辛弃疾的那份“沉醉”)

*出示文字,介绍词人辛弃疾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更是一位有谋略、有才华、有胆识的英雄豪杰!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的整个生命的重心,是念念不忘的抗击金兵,收复自己的故国故土,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然而他却屡次遭受奸臣打击而被贬官,一贬就是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他被贬居住在远离战场的江西上饶写下的。)

读了这段话,你再读读这首词,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诵读这首词。问:“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你听到了辛弃疾的心声了吗?

**总结:是啊!“沉醉不知归路”,看到眼前的一切,普通的村居生活,平凡的一户农家,辛弃疾却满腔感慨,挥笔写下这首词,传唱至今。

**齐诵课文(配乐)

板书:

10.1 古诗两首-《村居》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猜谜语 像蝶不是蝶,像鸟不是鸟,清明前后天上飞,就怕雨水浇。谜底:_风筝_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二、学习古诗

1、播放古诗朗读,划分节奏。

2、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居:居住。

3、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4、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5、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6、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7、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朗读、背诵《村居》。

上一篇:命运的优秀作文:掌握自己的命运下一篇:工程合同管理教学案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