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2024-11-06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精选9篇)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篇一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以实验观察和活动操作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新课改形势下实验过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认真做好课前实验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实验课,必定建立在教师丰富的经验之上。实验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要熟悉教材知识,还要知道学生实验。教师应充分构思每一节实验课的总体思路,亲自动手熟悉每节课的实验程序,找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而悬念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奥秘,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三、演示实验要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

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所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优化教师演示实验,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四、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如《观察土壤》一课的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把沙和粘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前面的仪器车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

五、实验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形象生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一些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有一些实验的过程极短,如电路的连接过程,可以用慢镜头或动画表示。一些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根能吸收水分等,可用动画显示。这就充分说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

六、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科学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科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同时教师要注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条件去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在实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选择进行发明创造的课题,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以自己的创新行动,关心和满足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需要。学校还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的环境。如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以创新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应努力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学质量,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

周坤,男,一级教师,本科学历。1991年参加工作,现任教与东荒峪小学,热爱教育,喜欢教书,寓教于乐,深受学生的喜爱。

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迁西县东荒峪镇东荒峪小学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周 坤

迁西县东荒峪小学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篇二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 什么样的课程最适合科学实验教学探究呢?这就涉及到课程的分类。

一、什么是课型?

一是课的类型, 即按知识特征、教学任务等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二是课的模型, 是对各种类型的课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方式、需要时间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型、模式。——田宝宏《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原载于《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9期。

课型的分类, 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区别。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 可分为以下五种课型: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 (制作、种植、饲养等) 、科学讨论课。

二、科学实验课

实验是为了验证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它是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 确定的实验方案, 利用一定材料组装实验模型, 控制实验条件, 从而产生某种实验现象, 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认知过程。——《小学科学概论》

实验课是小学科学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课型。实验课型的执教效果如何, 将直接影响科学课的教学质量。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 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 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要想上好实验课, 应做到: (1) 实验前——四个明确; (2) 实验材料选择——因地制宜; (3) 实验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 (4) 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 实验前——四个明确

四个“明确”, 即明确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操作过程, 明确观察任务, 明确实验结果。

(1) 明确实验目的。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 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 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 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通俗一点, 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我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中, 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 无论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来吹动小纸条, 还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放到水里, 让水冒出小泡, 都是为了说明空气是存在的。如果只是为实验而实验, 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只会让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 是不会获得科学知识的。

(2) 明确实验操作过程。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 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 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 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 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 颠倒操作过程, 少做漏做, 导致实验失败, 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 我先让学生自由讨论, 尝试用1个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 然后汇报, 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 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 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 明确观察任务。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任务, 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 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 学生往往会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情况, 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 而放过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 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 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 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尝, 借用工具观察等等, 这就是科学地听, 科学地做, 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一个学生只有明确了观察任务, 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 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植物种子, 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如:黄豆和豌豆极其相似, 但细看会发现:豌豆形状较黄豆圆一些。

(4) 明确实验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 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 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如《磁铁》单元, 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地球上具有一种特殊的力, 和电一样, 磁也是人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的, 可是它的影响力却处处可见。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 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 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 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 等到它静止时, 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 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然后提示:古代的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磁铁很容易被制造, 用途也相当广泛。通过学习谁还想到了磁铁的其他用途呢?比如, 我们大部分学生都用过的画写板笔头部分最易掉下来, 掉下来的两只笔头如果把它们笔尖对笔尖, 拿在手里一个朝上, 一个朝下也不会掉到地上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推测实验结果, 学生知道了是因为笔尖部分的磁铁互相吸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 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学生学习运用科学原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了四个明确, 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 实验材料的选择——因地制宜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上好科学实验的基础。实验材料不仅需要实验室里的, 也需要实验室外面的。

(1) 实验教师对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2)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3) 实验材料要有结构性。如选择沉浮实验材料时, 铁、塑料、泡沫、木块等必须要形状、体积都一样, 否则就会让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

3. 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

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 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 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生活在农村, 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 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如我校的实验基地, 大足荷花山庄, 就为我校的科学教学、社会实践, 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 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 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 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 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

4. 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 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三、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实验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归纳结论——实践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 教学模式的各个“板块”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如“不翼而飞的水”我是这样设计的:

研究问题:水加热直到沸腾后会发生变化吗?

我的猜想:水加热直到沸腾后会发生变化。

实验材料:铁架台1个、酒精灯1盏、火柴1盒、石棉网1个、烧杯1只、温度计1只、水、方巾1张、镊子1把。

实验步骤:

1. 调整铁圈, 放上石棉网, 点燃酒精灯调整到外焰, 然后熄灭酒精灯。

3. 点燃酒精灯, 加热观察。

4. 沸腾后继续加热, 观察温度变化、水量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 需要教师的引导, 需要学生的合作, 更需要师生的合作。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 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 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 才能真正实现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分清课型, 分清哪些课是科学实验课。要想上好实验课, 应做到:实验前四个明确;实验材料选择, 因地制宜;实验过程, 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采用合理的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控制变量,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科学结论并加以运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田宝宏。原载于《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9期.

[2]《小学科学概论》.

[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情境;探究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呢?下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我们有实验仪器,但不是什么都有,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搜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搜集。如,教学《土壤里有什么》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各自准备新鲜土壤,里面还有活生生的动植物,非常便于观察。再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由于学校库存的材料有限,我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的机会,于是我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而悬念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在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课《金鱼》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了金鱼的外形、运动和吃食后,问:金鱼的鱼鳃一分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奥秘,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于是学生便对金鱼如何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注重探究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学习科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而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课程改革以后,不仅仅语文、数学讲究以学生为主,把空间还给学生,科学更是这样,教师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心灵去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地猜想,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设计实验去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城关小学)

4.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四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到来时,我就与《科学》教师联系在一起,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使自己逐渐地成长,同时让我产生了对《科学》课堂教学一些理解和感悟。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

经历探究 激情 科学探究 方法

三至六年级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而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师指导儿童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能力,千万不要把科学课上成是语文课。“在指导儿童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着力培养、训练、发展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栽培、饲养、制作等技能。”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科学》教学评价认识的改变,即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随着课改不断地深入使教学评价方式由“教师的教”来评价“学生的学”转变成由“学生的学”来评价 “教师的教”;而且教学的评价更关注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即从 “应试教育”中看“分数”结果的评价,转变成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指明了教学过程的评价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科学》教师要树立起这样的学生观:用多元智力理论来分析每个学生,他们都拥有九种智力,只是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在一起,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具有特色;也就是说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的聪明的问题;这样就没有所谓的“差生”,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从多角度分析、评价、观察、接纳他们。

二、关注《科学》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随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入,不断的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滋长着“幽默”细胞的重要性,以此作为教学上的“催化剂”,用他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滋长着“幽默”细胞,增强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吸引力。

5.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汇报材料 篇五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

首先我谨代表夏孜盖乡中心小学欢迎各位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近年来在县、乡两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在教学质量、考核中获第一名,2008评为地区级文明单位。现将我校实验教学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夏孜盖乡中心小学原名为夏孜盖乡初级中学,成立于1952年。2006年9月,根据自治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我校初中部撤并,现为完全小学。开设教学班7个(其中学前班1个),本学期在校生151人(其中学前班14人),新增双语幼儿园36人。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工人1名,特岗教师12人,学前双语7人。学校五室一部健全(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少队部),完成了远程教育、互联网相互整合,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二、实验教学达标情况

(1)实验用房

我校实验室按完全小学标准建设,现有科学实验室 1间,面积 52平方米,实验桌15套,每桌2人,实验室采光良好,供电到室,布线安全;建有仪器保管室1间,面积 25平方米,墙壁清洁完整,门窗牢固。

(2)仪器配备情况

我校仪器装备按自治区2008年“两基”迎国检二级学校装备,品种配齐率达 100%以上,其中,科学仪器共187种、998件,价值 28927.91 元;各种仪器设备完好率达 99%,均为合格产品。

(3)实验教师配备

我校配备了一名责任心强,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担任兼职实验人员,做到全部仪器设备分类登记,帐物相符。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规范分类、存放,药品和仪器、标本、模型严格按操作规范要求存放与保管,实验室、仪器室长期保持干净整洁。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做到六防(防火、防盗、防潮、防腐、防尘、防震),领导小组成员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实验室管理

安排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管理员,管理人员做到全部仪器设备分类登记,实物流水账、管理明细账记录规范,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负责实验教学各种资料归档工作。做到重大件仪器入下层,轻小物件放上层,小件在前,大件在后,摆放整齐,使用方便。帐、卡、物 三者完全相符。每周定时作好清洁工作,加强防火,防尘,防潮,防晒,防锈,防虫管理,从而保证了仪器的完好率。建立健全学校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各项管理职责。建立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仪器管理原则》、《教学仪器使用借还制度》、《实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手则》等,营造了科学、严谨的氛围。

(5)实验教学:严格按照《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实验教学: 教师有教学计划实验通知单,实验报告等实验表单,均能按照要求规范填写和管理。演示实验开出率95%,分组实验开出率为98%。

三、主要做法

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硬件、软件同时抓,配、管、用一 体化”的管理,在器材配置,教师培训,管理应用等方面建立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服务功能、教学功能,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 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求科学的精神。

①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培训,我校的实验教学任务由2名教师共同承担完成。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科学教师。2009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了地区中小学科学

教师继续教育,取得合格证后,在学校进行二级培训,重点培训内容有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实验技能规范操作等,并进行定期考核,对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业务学习、服务质量,领导小组每学年均要进行一次测评,并将检查、测验结果列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中,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培训考核,使实验教师能操作规范、科学、熟练使用本学科仪器、器材进行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试验现场对实验教师进行指导,这些措施和做法有力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②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使用效益

加大管理力度,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根本。为了更好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我校在抓仪器使用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学校十分重视每学期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要求任课教师制 订实验教学计划,按计划上好每节实验课。要求演示实验达 98%,分组实验达95%以上。为确保实验课能正常有序地进行,每学期,校长、教导主任都要对科学实验课进行不定期听课或检查,每学期向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学期末对实验教师进行岗位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③扎实上好试验课

组织科学教师认真逐条学习新课标和实验教学有关规定,明确各册教科书的实验内容及分组、演示实验项目、要求学期初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做到应开实验必做努力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各年级科学教师都能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实验,发挥仪器作用,使实验教学落实到每个班级。每次实验要记载执行情况,实验课前做到精心准备,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验引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完成各个实验环节,实验后要求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小结。

④完善各类实验档案

每次实验都要做好记录,认真填写实验统计表、实验登记表、实验通知单、仪器领用单、损坏仪器报废单各种表册,及时反馈实验效

果。并将记录情况归入档案资料予以长期保存。

⑤广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我校教学仪器虽然配备齐全,但教材中所需的仪器有少数与现有的仪器不相符,没有现存的,所以必须自制教具用于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规定每学期课任教师根据所上科目必须自制教具,达到每科3种。我校现有自制教具13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作用。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但是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有少部分教师未参加正规实验教学培训,实验操作还不规范。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待加强,科技活动范围小,涉及的项目不多,且深度也不够。

3、多媒体实验教学不够理想。

以上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今后我们将更加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领导,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巩固实验室建设成果,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大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夏孜盖乡中心小学

6.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篇六

为了实现实验室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本学期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室将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科学规范;使用注重实效。

2、按照合格科学实验室的标准和《江苏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试行)》,着重添置配备能满足现行教材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凡与现行教材配套的仪器、器材要配齐配足,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等活动的服务工作。

3、仪器保管责任到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要做到:

定期检查、核对、统计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到帐、物、卡相符;对丢失、损坏、报废的要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存放定位存放,取用方便,尽量做到科学、整齐、美观。

实行仪器设备等入帐、借用登记制度,凡丢失或损坏的要酌情处理。

实行易耗品入库、领用登记,严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费。

经常维护保养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做好使用与维修记录。

4、科学学科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工作的领导。学校实验教学有分管校长负责,主要领导经常检查,科学教师的配备要相当集中、相对稳定,另外要配备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老师当兼管员。

5、执行好科学实验室守则、借还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6、配合组织教师开展活动,认真钻研教材,研

究教法,上好实验课或公开课,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并撰写论文。

1、实验室工作由主任教师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

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7.更新观念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篇七

一、精心准备充分的观察实验材料

在观察实验课教学中, 学生活动是否充分, 观察实验的效果是否明显,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 精心选择材料, 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制作植物标本》一课,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压制方法制作植物标本的作用, 通过压制制作的植物标本颜色是鲜艳的、不变的, 这样在寒冬也能看到新鲜的植物, 从而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我让学生动手、分工合作, 让他们既看得见, 又摸得着。观察时, 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 逐步认识植物的特征。

二、明确实验的目的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之前, 必须向学生指明观察、实验的目的。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 为了弄清楚空气占据什么空间, 空间又被什么物体占据, 我们分组进行实验: (1) 用细绳提钩码, 把钩码慢慢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 通过观察, 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该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2) 把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 将玻璃杯倒立, 压入水底, 纸团会不会湿? (3) 将玻璃杯重新压入水底, 把杯子慢慢倾斜, 看到什么现象?纸团湿了没有?让学生注意观察纸团在杯子中的变化, 它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观察目的是什么。由于观察的指向性清楚明确, 所以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操作、去观察,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注意指向性。

三、通过观察实验、研讨得出课文中的结论

学生的研讨过程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是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个过程, 首先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无拘无束地用自己的语言如实地描述出来。

当学生完成观察实验活动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结论。注意这个结论性的语言不要从教师口里说出来, 要通过学生口讲出来。

如《空气》一课, 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周围到处都充满着空气, 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研讨:“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学生纷纷发言说:“瓶子里、砖块里、土壤里、粉笔里、教室里、操场上……都有空气。”教师接着问:“这么多地方都有空气, 谁能用一句话说出哪里有空气?”经过思考, 学生很快用“周围”“到处”四个字概括出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这个结论是学生自己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悟出来的, 因此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就更深刻。

四、学习总结, 拓展延伸

1. 今天这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什么体会?给这堂课起个题目。 (学生发表意见)

2. 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 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只要大家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们一定能更好地做科学的小主人。

3. 作业:

我们知道, 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使一杯热水很快凉下来。猜想一下热水变凉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把你的猜测记在你的《科学活动手册》上, 并利用你所掌握的本领设计实验, 可找同学一起来研究, 检验猜测是否正确。

五、让学生思维探索, 动脑制作, 大胆创新

在自然科学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 认真实验, 从中把握性能, 有所发现, 并力求在实验中发挥其特长, 所以制作在科学教学中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制作辅导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就是所谓的发明创造。“制作”这项工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教师要有机地组织学生、调动学生, 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制作行列中, 如利用反光原理制作潜望镜;利用电磁原理制作起重机;利用电热原理制作电热切割器;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来制作“灭火器”等。

上好科学观察实验课, 教师不仅要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 而且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精心准备材料, 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 亲自进行研讨, 亲自得出结论, 使学生经历一个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8.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形式初探 篇八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学形式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既有科学性又有知识性的综合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这既是有效教学成功的突破口,也是学生学习自主化,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在自然科学实验中,从基本仪器的选择到合理使用,从科学思想的表述到实现处处都蕴涵着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教师要打破课堂实验教学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科学实验形式,变教师单一的演示实验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精彩纷呈的自我探究。

一、我们都是科学家——从实验走向科学之路

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都不是科学家,但是我们要将每一个孩子都当作科学家去培养。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在刚刚懂事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充满好奇心,缠着大人问这问那,不断地提出问题。这最初的求知欲与牛顿或者爱因斯坦如出一辙。科学家的内心活动实际上与孩子们一样,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孩子们都能够自然地做出来,儿童实际上就是小科学家。因此,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科学》伊始,就务必要使得他们明白科学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并且要他们认识到“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点更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科学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测原因——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不可否认这个过程应该是连贯的、不可分割的,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首先会对其中的“动手实验”产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不必急着去更正错误,这恰是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探究能力的一个好的开端。因此,哪怕是再小的操作示范,我们教师也要不厌其烦地去演示;想方设法克服实验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劣势,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二、品尝土壤——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

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总是感到新鲜有趣,总是爱寻根问底,这种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十分可贵,因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调动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才能有效地获得科学知识、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爱因斯坦说过,“人类最美最深的感情,是神秘的感觉,它是所有科学的起源,无法认识这种感觉的人,不再肃然而立赞叹宇宙奇妙之工,这种人活着跟死了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教师应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实验、考察、调查等实践机会,使得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实现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和体验。例如,我们不可能只让孩子呆在教室里学习《了解土壤》。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大操场上,有条件的还可以走出校门,让孩子们真正体会什么是“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嘴巴尝、用手摸”。由此,他们很容易就发现:土壤里有小动物,有小石子,还有大的石块;有草根、落叶、花瓣,甚至还有一些垃圾。勇敢的孩子们甚至亲口尝了尝泥土的味道,虽然没落个“好下场”,但是敢于尝试,才能真正明白土壤的味道,体会到别人无法获知的成功的味道。这种成功的感觉虽然微不足道,却可能是改变一个孩子的契机,或是成长历程里生命力量的活水源头。

三、团结的水——从游戏中学习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更喜欢做游戏。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游戏不是简单的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必须是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分解并将其融入其中,做到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我在教学《神奇的水》时,为了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水的表面张力”,我就和孩子们做了两个游戏。其中一个是魔术表演:一枚一元钱硬币上究竟能存下多少滴水(为了便于观察,所用的水是高锰酸钾溶液)?孩子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三滴、五滴、十滴……再到二十滴、三十滴。孩子们猜测的答案最终在他们惊讶的目光里被否决,实验证明竟然是五十三滴!惊讶之余,他们不禁要进一步探索:为什么硬币上的水珠鼓鼓的都超过了硬币的边缘却不往下掉呢?做第二个游戏寻找答案。我先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来,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轻轻一推他,他就被我推动了。接着请多名同学一起上讲台,并要求他们手拉手,这时我再推他们之中任何一人,他都不会被推开了,因为有小伙伴拉着他呢。构成水的一个个水分子就像是一个个拉着手的小伙伴们,所以即使站在硬币的边缘,有其他水分子拉着,也不会掉下来。

四、一组鸡蛋实验——从生活中学习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人类的活动就是从探索自然,思考生活开始的,如今社会物质文明发展迅速,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这些发展成果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鲜活内容。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这种探究精神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科学课程是由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富有探究性的实验组成的,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探究思维。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饮料瓶、包装盒、气球、泡沫板都可以是实验的好材料。在科普兴趣小组活动中,我和学生们就利用鸡蛋做了一组物理实验。从开始煮鸡蛋我们的实验就开始了:

捞鸡蛋:感受热度,体会液体蒸发吸热;

剥鸡蛋:从剥壳的难易中知道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鸡蛋沉浮:了解往水里加盐可以使一些物体浮起来;

旋转鸡蛋:利用惯性、摩擦阻力现象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

腌制咸蛋:了解分子运动现象;

吃鸡蛋:庆祝活动成功。

五、将实验引到课外

课堂实验教学除受时间、空间限制外,还有仪器有限,动手不足的弊端,这就使学生的一些必要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不能充分发展。因此,要巧妙地将它穿插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作业习题等各个教学环节中, 彻底打破课外让学生单单围着习题转的“应试教育”的传统作法。例如,小学生对电和磁铁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所接触,所以在学习五年级第三单元《电和磁》前可先指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简单电路进行初步实验,并在观察实验中提出相关的问题予以思考。这样安排课前预习性实验不仅节省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精细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在课后,在对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开展手工制作竞赛,看看谁做的指南针最精准,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实验教学应在“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和“学生本位”的观念指导下,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教学”的观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实际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空间,积极发掘多种有效的实验形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探索研究,自主总结实验现象,并且解决生活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晓华.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

2.刘汝君.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J].科技资讯.2007 NO.03.

3.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吕宪军、王延玲.美国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7(2):72-76.

9.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九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儿童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长大后去探究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奥妙的品质。同时,它也能为学生初、高中学习生物、物理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课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就如何上好一堂实验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掌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所要用的各种仪器,对所做的实验提前熟练,牢记于心。例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课时,我把所需的实验器材(灯泡、电池、导线)用信封装好后摆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这样可以缩短学生做实验的时间,而且实验教学显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二、实验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

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一起,并告诉学生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并按设计选取材料开始实验。这样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注重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创新。

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常常是只重结论,不重过程,总是教师领着学生做,然后说出实验结果“灌输式”模式。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则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如在教学《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蒸发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我先让学生猜想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有的说与温度有关,有的说与占地方大小有关,根据同学们的这些猜想,我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有的小组在培养皿中滴入两滴水,一个

加热,一个不加热。有的小组把 5 毫升的水泼在地上,一会就干了,而在烧杯中的还没见少。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与和作学习的精神.

四、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验中一些学生,只重视操作而忽视了语言表达,做一个实验,一直保持沉默,这很不好。因此,在教学实验课时,要重点培养学生边说边做的好行为、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实验结束后,学生要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上一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及格式要求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