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室要求

2024-07-03

幼儿园活动室要求(通用11篇)

1.幼儿园活动室要求 篇一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遵守原则及要求

1、身体基本活动技能:

目标:小、中、大班幼儿各按其年龄段目标在掌握走、跑、跳跃、投掷、平衡、踢、钻、爬、攀登等基本活动技能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体育活动器械及辅助材料,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及场地条件或空间里进行身体基本活动练习,具有成功感和自信心。

主要内容:在一日户外体育中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锻炼,注重锻炼的实效性,并在每个锻炼环节中随机抽测幼儿锻炼开始、进行和结束部分的幼儿心率,了解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在观察幼儿面色,呼吸状态、精神状态后进行调整,记录与活动相关的心理素质反映,以及创新举动的频率,分析这些片段并进行有目的地创设相应情境,进一步促进幼儿良好强化正面心理行为与创新品质,让幼儿逐步形成相关的情绪体验.2、身体素质:

目标:提高幼儿平衡、协调、速度、灵敏、柔韧、力量等身体机能,帮助幼儿灵活运用各类体育器械进行锻炼,在掌握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探索活动.器械的不同玩法,满足幼儿身体活动、娱乐、表现、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合作伙伴等多种需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等精神。主要内容:通过家园共育。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户外玩具提供给幼儿。例如:踩高跷、飞盘、捉尾巴、袋鼠跳、绸带等。以及为幼儿配备的户外玩具。例如:跳跳球、呼啦圈、羽毛球、扔接球等等。提供各种幼儿感兴趣以及适合年龄特点的体育器材,使幼儿的体育游戏更加丰富。

3、基本体操:

目标:在幼儿掌握的一般体操及队形变化的同时让幼儿尝试创编不同的模仿操、器械操等,激发幼儿对做操的兴趣,提高身体动作的表现能力,发展其空间想象的概念和能力,培养幼儿在体操活动中协同一致,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满足幼儿表现模仿、审美等多种需要。内容:创新徒手操及器械操的教学模式,根据年龄特点让幼儿主动参与学操以及队形的变换的内容,平日早操带领幼儿做律动,提高幼儿兴趣。为幼儿创造活动条件与空间,使幼儿形成积极主动、自信、创新等的心理品质。

1、经常化原则:即应组织幼儿经常地坚持不懈地参加锻炼不因气候冷暖或天气阴、晴等因素而中断。

2、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人体生理负荷曲线总的变化规律是从逐步上升到相对平稳然后逐渐下降,伴随着的心理反。

应也相对同步,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逐步加大运动量,避免使幼儿产生过重疲劳。

3、全面发展原则:即注重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培养和幼儿情感、态度品质的培养的结合,挖掘体育活动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因素,使幼儿的整体素质获得发展。

2.幼儿园活动室要求 篇二

1 娴熟的业务素质和广泛的社交能力

活动编导作为一个活动创作集体的核心人物,对整个活动起到总指挥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活动编导需要根据活动的要求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有价值的题材揉入活动主题,并根据活动的时间长短删选节目等,还需要对活动中的节目进行把关和系统性的创作活动。因此,大型活动编导不仅要精通本职专业,还要对活动的其他知识了如指掌。也就是说,不仅要有选材、策划、构思、组织节目等能力,还需要对活动的每个流程的专业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大型活动编导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善于通过节目将活动主旨表达出来;还要对各个创作环节的知识有所了解;同时,一场大型活动的完成离不开其他部门和演员的帮助,所以编导还应拥有内外沟通的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感染工作人员的情绪,带动他们积极地完成活动任务,使各个工序协同工作。

2 具有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发现是一种才能,即便是在大型活动的编导过程中也需要发现各种素材加以运用。好的编导可以从素材中看出文学形象,甚至引申出更深层次的哲理,从而使活动的主旨得以升华。编导发现的眼光主要是根据活动的主题思想来的。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果这些活动千篇一律,就会形成模式化概念化、形式单一的局面,是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的。这就要求编导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争取做到与众不同。因此,在活动的构思阶段和脚本创作阶段就需要发散思维进行创新,从而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思想艺术价值较高的活动。创新也是活动能够继续推广的必然要求,是观众们驻足欣赏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编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每个编导每天都在面对崭新的工作内容,这就要求编导不断研究新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扩充知识储备,做到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沿。编导不仅要多读书看报关心热点问题,还要多与人交流结识不同行业的朋友以拓展事业,同时走入基层掌握最真实的资料。

3 具有巧妙独到的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一项精神活动,其形成十分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艺术构思通过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之后,经过人为的雕琢、加工、提炼和组合,并融入艺术家的想象和情感,从而达到主体和客体、现象和本质、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统一。简而言之,艺术构思是一种审美意象,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形成,并达到了主客的统一。艺术传达活动就是通过艺术媒介等形式将这些审美意象转化成一些具体的形象传递给他人欣赏。

活动编导的艺术构思,可以直接叫做“导演构思”。如果将活动的编排剧本当做整个大型活动的设计蓝图,那么导演构思就是完成这些工作的施工计划书。因此,活动编导要想构思精巧独特,就必须根据活动主题进行题材、演员、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多方面的设定。

从实质上来说,活动编导的导演构思是对未来活动的构想,所以需要“想象”和“情感”两个翅膀才能在艺术的天空中绽放光彩。这时,艺术造诣中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情感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尽管在艺术构思中也包括了感知、理解、联想等其他心理活动,但是这些心理活动一般都要依靠情感的渗透和影响才能更够更好的发挥作用。艺术家依靠自己的情感迸发,从而达到一种完美的审美意象,完成艺术构思。

4 具有提炼的能力和技巧

提炼就是要抓住活动的重点,把握好活动的分寸,而这个分寸就是每个文艺创作的人都需要在脑中形成的一种形象思维。编导的提炼能力是建立在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基础上的,看一场活动是否经过了较好的提炼,主要也是看整场活动是否突出了特色和主题。这往往决定了一场活动是否成功,且体现了一个编导是否具有高超的提炼技巧。因此,编导必须加强学习,以提高编导能力和艺术修养,从而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5 结语

编导作为一场大型活动的心脏,是整个活动的领军人物,从活动的策划、剧本、编排到最后的拍摄演出等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在新时代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段雨欣.浅谈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J].新课标(下),2012,(4).

[2]张凡.电视编导技能素质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3.浅谈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要求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探究 活动

对于幼儿而言,科学探索性学习是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得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教育应当从身边取材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从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开始,这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并让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1、探究和认识植物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感受到植物种类繁多,应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和探究植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探究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我们在主题活动里面开展了“有趣的根”这个科学活动。“根”是幼儿平时见得比较多的一种东西,但是由于没有加以适当的引导,他们对这些根根本没有投入较多的认识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放手让幼儿自己观察比较,进行分析归类;对于块根,幼儿会比较陌生,可以改为集体探究,观察比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最后通过“给根找家”的活动,使原本枯燥的分类活动变得极富情趣,吸引幼儿继续探究,鼓励幼儿自主尝试。

2、关爱和研究小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对小动物浓厚的兴趣,对此在幼儿园可以生成以“可爱的小动物”系列活动。活动中,创造了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感知并积累有关常见小动物和珍惜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奇闻趣事。例如在“我国的珍惜野生动物”这个活动中,将野生珍惜动物的保护教学引入幼儿园课堂是一次大胆地尝试,这些动物离幼儿的生活很远,幼儿完全不了解这些动物,单凭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情趣,激起他们的共鸣。因此运用多媒体等技术,给幼儿多方面的刺激,让幼儿认识到这些动物珍惜在哪里,并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从而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请家长也特意带着孩子们去到碧峰峡和永川野生动物园参观,使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和了解逐步加深。

二、从环境入手,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幼儿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幼儿真正地“做科学”。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1、从身边的环境入手

孩子们天生爱水,水是幼儿日常生活接触的最多的课题之一,但是幼儿对水却不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保护水资源”这一主题活动,旨在让幼儿明白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进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总之,幼儿的科学领域活动应当从幼儿在生活中经历过、有经验的事开始,以便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植他们对环境的关爱之情。

2、从幼儿自身做起

幼儿天生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无比喜爱,一旦他们感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受到威胁,离他们远去,他们将乐于、勇于投入到保护它们的行动之中。故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适时引导幼儿从事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如将爱护花草树木、讲究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消除白色垃圾,做环保小使者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

三、科学教育点滴渗透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最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1、科学教育生活化

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活化,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这些内容是他们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想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

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这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如:在班级体育游戏“赶小猪”中,让幼儿比较各种体育器械的特征,感知球体状物体和正方形状物体哪一个赶起来又快又方便?幼儿对于立体图形的认知并不明确,更不用说去尝试着滚动这些图形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幼儿有兴趣参与课堂,学到新鲜的知识,就必须尝试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形操作。让幼儿运用实物在游戏化的场景中进行操作,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体验到球体状物体的优点和特性,让幼儿在活动中成功的进行了探索。既帮助幼儿明晰地认识了立体图形,又在愉悦的情境中得到了深化感知。

2、科学教育渗透一日生活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幼儿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要敏锐的观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热情,随机生成系列教育活动。如在农历新年过后,常有幼儿在袋中藏几粒瓜子偷偷与同伴分享,这种情形我们也没过多阻止,而是让小朋友带些瓜子,在让幼儿在尽情品尝之余了解瓜子的生长及不同瓜子的不同特点之余利用吃剩下的瓜子壳做了幅粘贴画,并在其中渗透怎样利废为宝的环保教育。

总之,《纲要》在科学教育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新《纲要》所倡导的科学教育的实践策略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和建构。

【参考文献】

[1]彭国平.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与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0

[2]彭国平.幼儿教育精彩案例解读出版社[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8-5-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2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7

4.幼儿园活动室要求 篇四

扎实开展学校防汛和安全工作整治,清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和遏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按照《临沭县教育局关于做好汛期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沭教安卫字[20__]12号)的精神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整治重点

1、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完善校舍安全预警机制,针对汛期到来后极易造成的基础浸泡、下陷、墙体酥松、屋顶漏雨等不安全因素,各学校要对学校校舍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加强事故多发区域经常性安全检查工作。

2、加强汛期游泳安全管理。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职能和学生家长监护人的监管职能,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全面了解学生课余时间活动情况。教育学生不准在无家长和老师带领的情况下私自游泳,严禁到无安全设施、不熟悉的水域、水库、池塘、江河和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确保学生不发生游泳溺水事故。

3、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活动。一是要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或利用地方课程,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举办出行安全、食品安全、计划免疫、预防流行病、防溺水,防雷电伤害等专题讲座,让师生掌握公共安全常识。三是通过开展防火、防震、防暴风雨、防溺水等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避险自救能力。四是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墙报、宣传栏、文化长廊等设施和班会、主题队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

4、加强防雷电伤害安全管理。学校建筑物应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检查维护。开展雨季雷电知识讲座和防雷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雷雨时,不在大树下避雨,不使用金属杆雨伞,尽量不骑自行车,要远离阳台、金属栏杆、金属防盗网、电线等导体及建筑物外墙,不使用水龙头、淋浴器,尽量不使用电话,同时,关闭电视机、电脑等用电设备。遇到雷雨天气时,在室外活动师生应立即进入教室并关好门窗。

5.幼儿园活动室要求 篇五

一日各活动环节保育员工作的要求

一、07:30到园

1.教室、寝室、开窗通风。

2.消毒毛巾、杯子、提开水。早餐准备工作。

3.根据天气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

4.擦窗台、玩具柜、桌椅。

5.配合教师观察幼儿情绪,了解幼儿健康状况。

6.室内外环境卫生工作。

二、早操

1.协助教师准备场地器械,注意观察活动的安全问题。

2.熟悉本班早操活动内容。

3.掌握幼儿的活动量,提醒帮助幼儿增减衣物,特别关注体弱幼儿。

4.协助教师引导和组织幼儿按要求收拾整理好器械。

三、第一节课、第二节课

1.上课前向教师了解需配合事项,协助教师做好活动前准备(如:摆放材料、安排场地等)。

2.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偶发事件及时处理。

3.协助抓好课堂纪律。

4.协助教师指导个别幼儿。

5.指导或帮助幼儿做好活动事后收拾整理工作。

四、户外游戏及室内自选游戏

1.观察活动场地是否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2.协助准备场地、器械。

3.掌握幼儿的活动量,提醒帮助幼儿增减衣物,特别关注体弱幼儿。

4.注意观察活动中每个幼儿的情绪,协助教师指导帮助幼儿的学习及活动后的收拾场地、检查器械数量等。

5.做好活动的护理工作(给幼儿擦汗、隔背增加衣服、饮水等)。

五、用餐

1.餐前给饭桌用清水、消毒水各擦洗一遍。

2.早餐、午餐前,按时到食堂拿饭、菜。

3.分发餐点、照顾幼儿进餐,培养良好进餐习惯,进餐时间不过长或过短。

4.擦桌、扫地拖地、湛清洗毛巾。

5.及时收拾餐具、送到食堂。

6.进餐不批评或不处理问题,让幼儿愉快进餐,以免妨碍消化或食物卡在身体内引起危险。

六、午休、起床、梳洗、午点

1.保持通风的睡眠环境,根据气候调整好幼儿车上用具。

2.做好交接班。

3.指导帮助幼儿脱衣物。并整齐摆放在固定的地方,引导幼儿安静入睡。

4.午睡保育员勤走巡视及时发现幼儿不良睡姿并纠正。

5.起床帮助指导幼儿穿好衣物,做好检查每个幼儿是否穿好衣服、鞋子,是否穿对,及时指导幼儿。

6.党员活动室布置基本要求 篇六

总体要求:布局合理,美观整洁,特色鲜明,氛围浓厚。

一、硬件要求:

1、有单独设置的党员活动室,面积能够满足全体党员学习、会议需要。

2、室外有标志牌:在入门处上方悬挂“党员活动室”牌匾或标牌;室内设施齐全:有资料档案橱、有足量桌椅,保证一名党员一个位子。

3、电教设备齐全,有电视机、电脑和电教片。(条件允许的配备投影仪)

4、资料齐全,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

二、软件要求:

1、有永久性党建宣传栏或永久性宣传标语。

2、一旗一词二图六栏十制度上墙:(上墙位置一般规范:入党誓词、党员的义务、权利应放在主墙面,入党誓词在党旗的下方,党员的义务、权利在党旗和誓词的左、右位置。

党旗: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与锤头组成的图案。

入党誓词:一般置于党旗正下方。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二图、六栏、各项制度一般悬挂在主墙壁的左右墙两边,主墙对面一般为党组织或党员活动掠影。

二图:党组织结构图(农村应有一个合作社党组织); 发展党员简意程序图等。

六栏:党员形象栏,党费收缴公示栏、荣誉栏、党务公开栏(一般放活动室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栏、党组织生活或党员活动掠影栏(此项内容是区别本党组织活动室布置与其它党组织活动室建设的主要内容,所以要经常更新,一般一年至少要更新一次)。

十制度(可选6-10个):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日活动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

3、薄册资料齐全:党员花名册、流动党员花名册、困难党员帮扶花名册、流动党员发放证记录册,等等各项资料齐全。

7.幼儿园活动室要求 篇七

然而,在几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中仍积累了一些只能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英语教学一直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教学投入大,收益小,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能力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该文将以《大学英语精读》为例,谈谈近期笔者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期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所作用。

1 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构词、语法等知识,是学生打造终身学习能力和应用英语技能的必备基础;应用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是英语知识应用的手段,语言交际的基础,也是学习终身化的重要途径;相关文化知识主要是指本民族语以及目的语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课程要求》将学习策略作为教学内容使得培养学生自主、终身学习能力成为可能:只有掌握了学习策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才能随时随地随需要地继续学习,更新英语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

这四项内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英语基本知识的教学,又要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相关文化知识的培养;同时,为使大学英语教学转型为一种有建设性的科学教学,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其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因此,要使大学英语教学跳出以往的恶性循环,跟上时代需求,就得避免使学生陷入单一学习语言的局面,一方面将提高教学目标,注重英语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行为。

据此,笔者在课堂活动设计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综合人文素养方面进一度提高;

2)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或讨论;

3)让英语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主动、有目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尽可能提供多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去构建知识。

2 课堂活动的具体实施

大学英语精读课侧重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通过讲授与练习相关语言知识点,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淡化了语言实践,冲淡了交际能力的训练。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相关语言知识的同时,又有充分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本节笔者将就如何根据新《课程要求》所指定的教学内容,从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角度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阐述在课堂教学中的新尝试。

按照笔者所在高校(普通院校)的教学安排,《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每单元的课时安排为5学时,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有教材,配套泛读教材,词汇书,网络资源。根据新《课程要求》,每单元的课堂活动设计如下:

1)前自学阶段:教师建议学生购买相应的教辅书,要求学生课前就课文背景、词汇辨析、习题答案、作文范文提前自学并掌握相关知识点,以此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针对教辅书进行知识补充和归纳,与学生进行交流。

2)第一学时,引导小组学习:教师就文章内容确定主题,通过问题设置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主题的确定要切合文章内容,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例如《My First Job》一文的主题应确定为“面试”,“工作”和“找工作”之类的话题都没有前者更贴切文章内容。问题的设置也应为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服务:例如,该文教参的问题设置为:

1)Have you ever taken a full-time or part-time job?If the an-swer is yes,what kind of a job was it?

2)What kind of job do you want to have after graduation?

这显然与我们所确定的主题不太吻合,因此,教师可以做出如下调整:

swer is yes,what kind of job was it?2)Have you had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interviewed?

2)Have you had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interviewed?

3)What is an interview?

4)For what purpose is an interview needed?

5)What kind of a job do you want to have after graduation?

6)What kind of a person do you want to have as your futureboss?

其中,问题(2-4)凸显了文章的主题,为课堂的活动设计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问题(6)对学生掌握文章大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3)第二学时,补充相关知识并检测学生自学情况: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包括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在补充语言知识的同时,应特别注意扩展学生知识面,讲授相关文化信息点,增强他们的文化差异意识,为今后的实际交流创造丰厚的背景知识。例如在《My First Job》一课中,我们可以补充介绍一些外企求职经历和求职注意事项或策略,在《The Luncheon》一文中,可以介绍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请客礼仪和赴宴礼仪,并且与我国的相关礼仪作比较,总结出文化异同点。

检测应以课文为中心,检测形式多样,可以采取例句听写、翻译、转述、或总结文章大意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自习情况。例句和翻译题材的选取都应切合学生的生活、学习或情感经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检测的同时,将所检测的内容转换为自己的语言知识。检测的最后环节是学生小组相互检查对方的测试情况,达到相互督促、纠正和学习的目的。

4)第三学时,设计交际活动,加强口语表达训练:我们可以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多使用新学的词语和表达法。例如在《My First Job》一文中,可以要求学生模拟招聘现场进行求职表演;《A Brush with the Law》一文中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进行真实交际,总之交际活动的设计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第四课时,阅读和听力训练:阅读训练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阅读技巧(例如,《My First Job》一文中“making inference”的阅读技巧)。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利用配套泛读教材,因为泛读教材的长度适中、难易适度、内容有趣。听力训练的材料包括课文光盘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材,例如在《My First Job》一文中,我们可以选取“工作”、“大学生就业形势”之类的听力题材进行训练。

6)第五课时,写作训练:写作的内容可以是某一个话题,也可以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一个框架)。写作训练的环节为:首先让学生根据所给定的话题进行“乱写”,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时间持续约为2-3分钟,这个过程目的在于打开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就自己所想拟好提纲,尽量补充相应的细节,时间持续为3-5分钟;最后,进入到写作环节,时间为20-25分钟。写作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其能力能得到逐步提高。因此,学生写完作文后,还得重新改写自己的文章,解决一些语法、表达、结构甚至是内容上的不足,修改的次数越多越好;最后再进入到同学互批的环节,达到相互纠正和学习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抽取10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分析。

7)课后继续学习阶段:通过网络或多媒体资源的方式提供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料。例如轻松有趣的音频资料(如歌曲,电影截频等);真实而具有可学性的视频资料应(如国家地理,电影等);阅读资料应加大难度和长度,内容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后继续学习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终身行为。

3 课堂多动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以上课堂活动设计优势在于把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这一环节置于课外,从而使得课堂进行大量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可能。所以,课堂不再是对课文和语言点进行详细讲解的费时活动,它已成为巩固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应用型课堂。这样的课堂更符合当今形势的要求。

然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涉及的英语知识不仅包括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技能)和文化知识(交际),还包括工作中所涉及的学科专业英语。因此,英语在他们今后工作中发挥的有效作用还是相对有限的。现在许多重点大学已实施了双语教学(张文霞、罗立胜2004)甚至是依托式教学(袁平华2010),开设了专业英语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向语言语用能力方向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然而,基于一般院校大部分大学生英语基本功不足,一些专家已证实依托式教学对于英语水平有限的学生作用并不明显(袁平华、俞理明2008)。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院校大学生来说,上述课堂活动还是非常具有可取性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0(3).

[3]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

8.幼儿园活动室要求 篇八

首先,记住要求是广大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要求是方向是规范他人的标准,只有把其记住记牢,才有可能真正入脑入心,辅导员要发挥少先队组织的独特优势,把握少年儿童年龄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象化、情感化、榜样化、行动化,将其通过红领巾广播、海报、队室、队角等阵地进行宣传,利用拍手儿歌、童谣、歌曲等形式熟记熟背。这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记住要求的基础上,辅导员应该组织活动,带领队员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通过认识红岩英烈,为红岩英烈扫墓等活动传承红岩精神,并且挖掘身边的榜样,寻找校园里的“四好少年”“五心好少年”“校园明星”,见贤思齐,明辨是非,让队员懂得学习榜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作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大队活动,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寻先烈足迹,缅怀先烈”“乘理想翅膀,共圆中国梦”“红领巾心向党”等活动,不仅可以激起少先队员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还可以激励他们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行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刻苦钻研精神。在“乘理想翅膀,共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让学生缅怀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了解中国梦的含义,再描绘自己的理想,并且立下志愿,要为中国的腾飞梦不断努力!开展“红领巾诵经典,放飞中国梦想”经典诵读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能的平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也让广大师生对“我的中国梦”的主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积聚起团结奋进的正能量。各中队利用每周一次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展中队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全面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历史的担子在肩上,不抗也得抗。”少先队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广大少先队员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少年。

9.幼儿园安全工作要求 篇九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职责分工明确。

1、要根据幼儿园负责人员的变动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修改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明确安全工作的分工和职责。

2、完善并落实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排查安全工作隐患。

3、对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工作培训,保证他们能够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容的处理安全事故。

4、定期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和逃生、紧急疏散等的演练。

二、具体工作要求:

1、消防安全:

1)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设备,并保证这些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液化气罐要记清打压的时间,并定期打压。

3)电器的安装和布线要请专业人员完成,严禁拉外线和明线。

4)室内布置尽量不使用(苯板)等易燃物。

5)定期对电源电线、插座、用电器、开关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6)使用正规厂家的插排,严禁使用热得快。

7)彻底杜绝用电量超负荷现象(要使用空气闸刀开关)。

8)使用任何用电器都要做到人走断电。

9)无论什么原因发生火灾都要先关闭电闸。

2、校车安全

10)凡接送幼儿车辆都要有校车手续。

11)有校车的幼儿园要制定《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2)每台校车要定位、定人数、定时间、定教师,并保证车上的负责人员与乘车幼儿家长能畅通的联系。

13)聘用的校车驾驶司机要有5年以上的开车经验。

14)每天校车启动前,司机要认真检查校车有无安全隐患。

15)校车的停放应有安全、固定的位置。

16)严禁校车超员、超速行驶。

17)特大风雪天、暴风雨天或严重不正常的天气不接送幼儿,并将此信息及时告知家长。

3、食品安全

18)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幼儿园不能为幼儿提供用餐。

19)幼儿园要索证购买食品。

20)食品要随用随买,不堆放使用,保证食品新鲜。

21)食品存放地点要在窗户处加网。

22)食堂内,除炊事员外,其他人员严禁入内。教师不得在厨房用餐。

23)不为幼儿提供生拌食物。

24)储藏室、厨房不得堆放杂物。

25)食堂工作人员要体检、戴帽子、着装白大褂。

26)幼儿饭前、饭后要洗手。

27)幼儿园使用的消毒液要由幼儿园指定地点统一保管,不能在幼儿的活动室或者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摆放消毒液。

4、传染病防控

28)认真做好晨间排查工作,记好各项排查记录。对幼儿体温在37.5度以上并有感冒症状的,教师要及时通知家长到医院救治,并回家隔离。

29)搞好环境卫生,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30)定期擦拭消毒公共设施,定期清洗幼儿手头玩具,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31)教育幼儿保持勤洗手、勤剪指甲、不随点吐痰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2)严格坚持疫情上报制度,发现班级有3个或3个以上发热幼儿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

5、其他事故的预防:

33)冬季、初春季节、夏季要对幼儿及其家长做好防止幼儿防溺水教育。

34)幼儿在就餐、饮水时,教师要避免他们接触到过热的食品和水,以防烫伤。

35)幼儿园要设有门卫,并坚持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36)幼儿园的墙壁开关和插座等都要安装在距离地面1米5以上的位置,避免幼儿触摸。

37)幼儿园的紫外线灯要安排专门人员管理,防止外来人员随意开启。

38)定期排查幼儿园的房舍、围墙、门窗、牌匾、大型玩具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是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各幼儿园要对照要求查找园内存在的隐患,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事故,园长要根据安全工作培训的具体要求,带领全体工作人员沉着应对,并在第一时间(半小时内)向相关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汇报,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汇报。

10.幼儿园活动室要求 篇十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科特点 问题分析 物理情境 迁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72-01

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就是惠安女(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而小岞女却是当中的一隅。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活动为形式,通过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具有明显的活动内容开发性、学生活动阶段性、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和活动展示实践性的特点,它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注意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在设计“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做到了“四性”:

一、活动内容的开发性

小岞中心小学2003年秋季提出的县级立项课题“开发海岛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简称“开发海岛”)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无教材课上,需要师生以“边立边破、合作探究、问题解决”为行动方针,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把综合实践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以达到共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在选择子课题“海岛文化(民俗)调研和考古”中“岞女服饰”的内容时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既注意拓宽知识扩大视野,又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特别注重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优势,以达到学科课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注重趣味的开发

根据小学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活动内容,来充分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参加“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既能在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又能感受到心理的愉悦,体验成功,受到激励。比如设计“问问你身边的岞岛女”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问问身边司空见惯的妈妈与姐姐、邻居的服饰有什么特色。“熟悉的地方无风景”,一下子让学生问“身边的人穿的衣服”,学生感到惊讶、新奇、有趣,自然产生试一试的欲望。通过问身边的人,发现身边的小岞女服饰那么的惹人喜欢,学生急于知道它所蕴藏的渊源资料。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通过主动探究来发现,并圆满地解决问题。

2.开发学科的沟通

为了弥补“学科课程的分化,缺乏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交叉和综合这一弊端”的不足,我们在选择“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时,有意在沟通学科联系上下功夫。比如,结合乡土教材来讲解自己家乡的服饰文化,在语文课“积累与应用”中描述岞女及服饰的渊源等。使学生在掌握“岞女服饰”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初步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发思想教育

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小岞女的勤劳致富、勇敢创业、勤俭持家也正是“岞女服饰”活动思想教育内容开发的重要原因,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也正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倚重的。比如结合有关“岞女服饰”知识,介绍一些“岞女”劳动的资料、“岞女”爱家创业的故事,激发学生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学习精神等。它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二、学生活动的阶段性

学生的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质量。我们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制定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内容,分阶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内容选择的阶段性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都是一样的主题,但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却有阶段性。如用美工体现你身边的“岞女服饰”,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取的表达形式不同,低年级是用橡皮泥捏出,中年段用剪贴形式,高年段临摹教师的简笔画作品或写生。

2.活动形式的阶段性。

不同年龄学生的智力、心理发育是不同的,活动的形式也应是不同的。教师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活动形式。以“岞女服饰”社区活动为例,低、中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对“岞女服饰”的了解,因此活动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以语言描述、图画展示等表现;而高年级活动的重点却放在理解和思考“岞女服饰”的繁衍历史与相关知识,活动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考察的结果以用报告、图片、模型等形式表现。

三、活动过程的自主性

“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从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成员的分工、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汇报总结,学生自始自终是活动的主体,自主活动是“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是活动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岞女服饰”综合实践区别于其它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要让学生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调动多种感官,看一看、问一问、讲一讲、画一画、演一演、查一查。重视让学生自主地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参与活动过程的始终。而教师,在“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活动的内容、目的、特点,精心设计、因势利导,组织、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上给予适时地点拨和适当的帮助。

四、活动展示的实践性

“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是由目标及活动内容决定的,以其开放的内容,体现其活动展示形式的实践性。

1.开设拓宽知识课:在乡土课堂上,学生将从书上、网上搜集到的“岞女服饰”知识,和“身边的同学”交流,结合学生知道“岞女服饰”的相关知识,了解泉州市的乡土文化。

2.进行“岞女服饰”服装展示表演:“岞女服饰”体现在各年龄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通过学生服装表演展示出来,集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表演时体验,在欣赏中学习“岞女服饰”的繁衍知识和表演技能,是一种较直观的展示活动。

3.开展“岞女服饰”知识竞赛和板报展示:将“岞女服饰”的材料以知识的形式展示出来,提升了知识认知的层次,为开设我校相关校本课程提供了条件。

11.幼儿园活动室要求 篇十一

一个班级学生的个别差异, 绝非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方面所能囊括的, 因为差异是极为多样的, 有思想水平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感知记忆能力的差异等。把因材施教提到突出位置, 但绝对做不到有多少种差异就开出多少门课程, 就教出多少种水平, 就用出多少种方法。所以对于一般生源学校来说, 体现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用“一般要求加特长发展”的办法是一种较好而可行的选择。所谓“一般要求”, 就是对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材, 在化为对学生的要求时, 只要求掌握基本内容、基本技能, 发展基本能力, 即达到及格水平就可以了。所谓发展“特长”, 就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先天潜能和现实条件, 把自己容易发展的方面发展起来。为使学生发展特长, 可以开设选修课程、学生自由活动课程等。

为了使学生发展特长, 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集体教学、分层教学过程中, 还必须加强与班级课外活动的融合, 这就要求正确理解并妥善地处理好班级活动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出示以下案例:

“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 而且竞争这么激烈……”这是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些学生由于报了太多的辅导班, 班级活动对他们来说就是“负担”。

“由于‘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班级活动的开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 活动与学习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之中。”读罢《班级管理新论》小册子上的这段话, 当班主任多年的夏老师顺手写下了“教义随笔”:“就拿目前流行的‘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来说吧, 奖惩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 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头几名的领赏, 荣誉满堂;末几名的罚款、落聘, 名誉扫地, 年复一年均如此, 似乎这已成为‘铁律’, 谁还敢去开展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才是硬道理!”[1]

班级活动妨碍了学习吗?看来, 就班级活动管理领域而言, 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如何通过组织富有成效的班级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值得所有教育管理者深思!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从理论上讲, 班集体的群体发展和班集体成员的个体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群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个体的发展才能实现, 个体的发展又必须依赖群体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集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都是以活动为中介互相促进获得实现的。“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 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2]没有学生的主体活动, 不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由此可见, 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 都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活动才能成为可能。作为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活动, 对于班集体建设及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最大益处在于可调整学生的心态, 增强他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心等。

教育界讨论素质教育已经多年, 虽然取得了不少共识, 但是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因循守旧、固守陈规, 或者明明知道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也承认进一步扎实、深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归宿, 但迫于升学、考核等压力, 嘴上虽然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 实际上都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 班级活动, 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成为空话。

二、问题分析:适当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 案例反映了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根本的教育观念出现了偏差, 需要予以彻底矫治!笔者认为, 班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它弥补了课堂教学强调同步、强调统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而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缺陷, 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是协调和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的重要手段。因而适当地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反而能促进其发展。

1.促进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 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技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 部分教师只注重于在考试学科上多下功夫, 拿手好戏教师教会学生应试, 甚至认为其他科目可有可无, 如果有, 也只是装装门面、应付检查罢了。这些主张及相应的做法, 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知识性的, 也可以是趣味性的;可以在室内进行, 也可以在室外开展;可以是个人分散活动, 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的开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习能力, 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扩大知识领域;可以提高审美素养, 陶冶情操, 丰富精神生活, 愉悦身心, 增强健康。可以说, 班级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应试教育的空白。

2.促进个性特长发展

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学生, 除了共同的知识需求之外, 还有多方面的个性心理和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为具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譬如, 能歌善舞者可以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展示才华, 体育特长生可以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 勤劳能干者可以在劳动大比武中显示良好的技能, 擅长组织策划者可以在大型活动中脱颖而出。正是在班级活动中的种种成功表现, 使学生不仅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而且使他们的天赋才能和爱好特长获得充分的发挥。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 应该说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可能是相同的, 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 发现并培育学生的特长,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活动的适当开展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反而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矛盾,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班级活动和学科学习活动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现其全面发展。

这里,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事实:在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教务处要求班主任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学科学习上;政教处也要求班主任尽可能多地有效开展班级活动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说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及提高综合素养, 是作为整体学校的全部责任, 但是学校在考评部门工作成效时, 关注的重点分别是教务处在学科教学上的业绩, 以及政教处在班级中的管理, 特别是班级活动组织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业绩予以考评。当两个部门都着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时, 可能原本融为一体的学生发展之智力目标与德育目标便被人为分开, 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可能由互动的过程转化为矛盾与冲突的过程。

三、问题解决:协调矛盾与冲突

1.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协调矛盾与冲突的出路是有的。一般情况下, 班主任同时又是学科老师, 既受政教处的管理, 自然要对政教处的工作目标负责;也受教务处的管理, 要对所教学科负责。这样一来, 班主任自然就成为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和学科教学的协调人。班主任作为协调人的作用在于:实现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更好的融合, 使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发展。在实际操作策略上, 要将学科教学与班级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而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层面上, 通过组织科技课外活动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来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

例如, 班级开展“爱绿”、“护绿”环境保护活动时, 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打出旗帜、造出声势, 上大街捡捡垃圾、除除杂草或者种种树、栽栽花, 这样的班级活动就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班级活动过后, 学生可能印象不深, 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收获。同样是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就会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环境的变化, 要求学生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 再逐次展开各项活动, 最后总结体验与感受。在这个“折腾”的过程中, 学生必然就会要联系到生物、地理、写作、数理化等一系列学科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 学生用平时学到的学科知识帮助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 也由此形成和深化了环保意识, 很可能还掌握了保护环境的方法;另一方面, 寓各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班级活动的展开很可能又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兴趣。

2.促进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当然, 要使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机结合, 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与良好发展, 由班主任一个人来负责是难以完成的, 这就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 需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互理解、精诚合作。完整的主体活动是由外部活动、内部活动、外部活动的内化、内部活动的外化所构成的。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 人们往往重视学生的主体内部活动, 一味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口动脑不动手;实用主义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外部的经验活动;人本主义教育高扬的则是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这些在建构学生主体方面都是有片面性的, 或顾此失彼, 或固定一隅。全面建构学生的主体活动, 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在学科教学环节中囊括所有类型的学习活动, 而是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充分认识到学习活动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灵活地选择最适宜的学习活动方式。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活动之外, 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演讲活动、学生文娱体育比赛活动等。同时, 还要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 如学生远足活动、家乡资源环境考察活动、家乡风土人情调查活动等, 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了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

譬如,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构建“面向全体, 特长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优化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基础上, 加强和创新课外教育活动, 组织实施了保优工程、扬长工程、育能工程, 开展了科技小发明、电脑兴趣组、音体美兴趣组以及大语文活动等。特别是大语文活动, 以创建学生社团 (广播站、文学社等) 为契机,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改革, 广播站开设“新闻之窗”等专栏节目, 评议校园现象, 弘扬文化艺术, 聚集正能量, 促进“三风”建设和营造文化氛围;文学社以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写作才能为主。这些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 又有利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特长, 是以允许学生在有些方面学得稍差一些为前提的, 因为“允许有所短, 才能有所长”。做到了在一般生源学校“基本要求加特长”, 那么,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这两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可以落到实处。

由班级授课制下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这对矛盾的处理演绎看来,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过多考虑让上等生冒尖, 置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于不顾, 当然是不对的, 这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然而, 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抓中下等生, 置学业水平上等生在学业上冒尖于不顾也是不对的。班级管理活动实现“一般要求”与“发展特长”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冯青来.教育教学管理案例选粹.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上一篇:蔬菜筐市场现状分析及下一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