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2024-07-25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1.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的心得体会

金沙县大田中学:王 华

在现阶段,面对青少年不断攀升的犯罪率。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而各学科将法制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值得认真去探究的课题。

数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意渗透法制教育。现就本人在初中数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浅谈一下个人的一些体会。

首先,对数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

有不少教师由于对在数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认识不到位,认为法制教育应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在初中数学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太过牵强附会。殊不知教育就应该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才是深入学生的心田。再说,多学科同时进行的法制教育渗透,所形成的合力势必让学生本能的从认识法律到自学遵守法律。这才真正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才真正加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并自学运用于生活。

其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还要找准渗透点,切不可没有渗透点而强行进行。

应该说,初中数学中不是每一个课题都适合进行法制教育。教材到手后,要对整个学期的内容熟记于心。看看哪些课题能渗透。在备课中,就要先对要上的课题进行认真研究,有法律渗透点的,就认真钻研,一定要对该法律仔细研读。试想,老师都对要渗透的法律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法律渗透你能说得清吗?学生能听明白吗?

第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要点到为止,不可喧宾夺主。初中数学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和掌握学习技能,课堂还是应该紧紧围绕《课标》进行,以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知识的探究为主。法制教育的渗透,只能是讲到某一特定的知识点时才加以渗透。一定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法律课。

总之法制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大家要切实以《课标》为准,在此框架下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在数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方面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更多的人认识法律,遵守法律。为社会多作贡献。

2.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在不断的攀升,作为初中教育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义务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起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成为一个遵法、守法的祖国栋梁之材。因此,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一大主科,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分析

(一)趣味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坚持趣味性原则。所谓的趣味性主要就是指,法制教育内容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教师单纯的采用法律条款对学生进行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也无法实现最佳的法制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趣事、个人案例等增强法制教育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二)渗透性原则

由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而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本着渗透的原则,当教学中涉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是,教学的大方向不可变,这样才能够分清教学的主次,才能够确保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1]。

(三)目的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法制素养,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法制素养,才能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也才能够实现其长远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学生法制素养的提高,确保学生稳定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的方法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应用一定的策略及方法做好法制教育的渗透工作,下面针对具体的渗透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会涉及一定的法制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挖掘。由于法制教育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制教育。例如,当学习相关的采伐树木的语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学生们进一步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懂得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要承担法律责任[2]。在学习有关于《孔乙己》相关知识的时候,孔乙己的偷书行为给学生以较深的印象,而教师在讲授孔乙己偷书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偷窃行为属于触犯法律的行为,偷窃的金额越大,判刑越重。进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遵法和守法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坚决不偷窃,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律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法律教育的渗透,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以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教师将演讲与辩论的主题设定为关于法制相关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演讲及辩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的演讲比赛,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对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3]。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渗透法制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本次写作的主题设定为“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市场上的商品鱼龙混杂,很多食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很多的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对食品造假、添加有毒物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作为写作的根据,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写一篇作文,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使学生提高了法律意识,当生活中遇到食品安全或者是食品造假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确保学生的良好发展[4]。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法制教育的途径。

三、结语

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原则

一、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教育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相对于传统教育的概念来说,发展的时间尚且短暂,国外和我国均有学者研究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笔者认为生命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全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完善人格的学生。生命教育即(1)要把生命的安全、价值、健康和态度作为研究重点,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热爱;(2)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每个初中生个体生命的完善性,让初中生热爱、珍惜、尊重生命,并在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上有所教育;(3)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让其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从而培养出对其他生命的爱心,获得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生物课上开展渗透式生命教育的原则

初中生物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就是在学习生物知识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生命的认识懵懂而好奇,在生物课上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十分合适的,但也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具体如下:

1.逻辑性原则

初中生物课程有自身的逻辑性,学生对于任何一个事物的认识也是需要过程的,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性。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方面要有逻辑性地组织初中生物课堂内容,另一方面要按照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心理顺序来安排教学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安排课堂内容,并随着初中生年龄的增加,也要提高生命教育的层次。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中生物课程的教育內容包含着生命的起源、青春期、安全卫生、心理健康、生存、感恩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加上生物课程本身知识的教学内容,可谓教学任务量非常大。所以应该对生物课程组整体进行规划,在学生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应进行长效的规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讲授。

3.适应性原则

生命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且生命教育本就是要因材施教才能顺利进行的,那么知识就要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讲授,不同的时间要讲授不一样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吸收情况进行讲授,慢慢渗透生命知识和生物知识,提高生物课的成绩,采用这种适应学生的讲课方法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渗透式生命教育的探索

初中生物课堂是最适合开展生命教育的,一来是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于生命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生物中有大量的知识与生命有关,这样既能够解答学生的疑惑,又能够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美丽,从而尊重、欣赏、珍惜生命。教师在生物课上进行生命教育应该通过渗透的方式,以北师大版初中教材为出发点,在生物课上进行生命教育,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紧贴教材内容,进行渗透式生命教育

北师大版初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本就突出了人和生物圈的关系,围绕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和环境关系,研究生物圈中的植物、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这些生物具体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其了解到生命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敬畏生命,能够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2.根据教材的内容来渗透生命教育

北师大版初中教材首先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和生物圈,然后分别引领学生进入每个生命个体的知识世界,最后统一学习生物的繁殖、发育、遗传和变异等知识,了解生物的发展和生命的延续。教师在生物课上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时,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和逻辑出发,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生命,有一个关于生命的定性教育;其次,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单独生命个体的美丽和可贵;最后,让学生了解生命延续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在生物课上对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入,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3.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地通过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等形式来渗透生命教学

教师可以把生命教育的内容和课程标准相融合,从而达到生命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教师还需要在课程中不断地总结学生所遇到的各样问题,进行专题的生命教育讲座来答疑,从而巩固学生的所学所思,使初中生建立正确面对生命的态度。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阶段,对于生命的认知好奇且懵懂。生物课的内容涵盖大量的生命知识,生物课的良好展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生命,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从而能够和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谐共存。本文以北师大初中生物教材为基础,在渗透式生命教学的原则指导下,探索了初中生生物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通过让教材和生命教育相融合,慢慢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从而使学生认识、热爱、珍惜生命,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马守兴.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1.

4.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摘要】现代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初中语文中有大量的阅读材料涉及到很多法制方面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渗透点拨,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普及法律知识,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完美统一。【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渗透法制观念

普及法律知识

江泽民同志强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当代学校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分别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进行了科学的论述,第三次宪法修正案还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了宪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强调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内容上针对性差,远离中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方法呆板、粗糙,照本宣科地讲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枯燥无味,缺乏实效性,法律条文的讲授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脱钩。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这种现状直接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到他们思想、道德意识的成熟与完善,与我国全民普法教育既定目的和预设目标的初衷是相悖的。

“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动,公平正义、安全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受到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既是当前我国中学普法教育实现新高的突破口,也是目前我国中学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在“五五”普法期间使中学法制教育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实现中学法制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以此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当务之急。

法制教育作为实现治国方略的重要途径而被吸收到了当代教育体系之中,成为当代学校教育内容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不可分

割的。然而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法制教育只在社会学科中开展,在其他学科中,法制教育是缺失的,这对于法制的普及教育是不利的,而且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也只是局限在课本知识上,实际的应用很不够。事实上,在各个学科中都有法制教育的内容,都可以开展法制教育,而且是在不同的现实环境中应用法律知识,效果会更好。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用现代眼光,解读传统观念。

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写得酣畅淋漓、痛快至极,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恶人横行,好人受欺”的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学生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错误观念,所以就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去糟粕、取精华”。鲁提辖的行为究竟对不对?今天如果遇到这种类似的事情,应如何对待?引导学生历史地、辨证地来看待鲁提辖的行为。强调指出,在当时那种黑暗社会里,人们有怨无处可诉,只寄希望于鲁提辖那样的侠义之士来伸张正义,惩罚恶人,保护良民,鲁提辖是一个除暴安良的正义化身。我们应学习的是鲁达除暴安良、扶弱济贫的精神,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但是,我们应依法行事。要有伸张正义的精神,赋予正义感;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人;如遇歹徒,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不可也不应该卤莽行事。同时,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讲,我们应该机智,充满智慧地去解决。可以请求他人,可以发短信,也可以直接拨打110……总之,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或损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法制观。

二、在写作背景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白色鸟》时,可以通过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突现十年**的残酷、荒谬,穿插了“外婆”的一段情节。从外婆打起包袱到乡下和打发两个少年去玩,“莫出事,没断黑不要回来”等片言只语,以及“斗争会”的锣声几处传达出来。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们(外婆她们的)世界之间的反差如此强烈地体现出来,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哀,看到人类的悲哀。作者将残酷的现实掩藏于两个孩子幸福玩乐之中,这样处理“文革”这一重大的历史背景,更加突出了它的悲剧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肆意践踏,2

国家出现混乱的局面。渗透和平、民主、法治的社会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唤起学生对今天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三、从阅读材料中,拓展延伸法制教育。

(一)渗透种族歧视观念的教育。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上课前,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高歌《五十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我们看到夏洛克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他具有贪婪、固执、残酷的本性,揭示批判资本主义商人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这是明显的种族歧视。进而联系歌词,让学生深深地明白,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决杜绝了大汉族主义的滋生与蔓延,五十六个个民族一律平等,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民族关系,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

(二)渗透治安管理意识的教育。《社戏》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孩子们在看社戏的归航途中,偷吃了六一公公的豆。小说的主题是表现少年纯真的友情,赞扬农村少年的一些美好的品质。“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受到这么淳朴、天真、可爱的少年朋友般的友情了。有必要向学生讲清偷豆是违反社会公德,虽然还未成年,但也应该接受治安处罚。杜绝学生盲目模仿。渗透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违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在我们国家刑法中第263条、264条、第269条都有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偷窃少量公私财物,虽然只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一般违法行为法律意识,但对于一个学生来讲,也是可耻的。

(三)渗透森林法的意识。在教学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时,对作者登西山的“斫榛莽,焚茅筏”的做法进行适当提醒,今天的法律是不允许的。这种做法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大量砍伐和焚毁山林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大屏幕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九条: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保护森林法规,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还可以请学生讨论“月半、春节、清明节等坟上随意烧纸、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吗?等问题,渗透法律意识。

(四)渗透环保法意识。教学《秃鹰之死》一文时,文章开头以臭名昭著的 3

“洛杉矶烟雾”杀死秃鹰的事件,引出了“光化学烟雾”、废气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然后又介绍了废水污染、废渣污染、核污染、石油污染等等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的问题。链接《环保法》“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讨论“随手抛弃废旧电池,可以吗?其它物品呢?” 最后发出呼吁,在运用新技术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使学生懂得不能随意抛弃污染物,要遵循国家法律,特别是《环境保护法》,(五)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教学《心中的鹰》、《斑羚飞渡》等文章时,针对小战士打死鹰和狩猎队围攻斑羚等行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屏幕显示:金雕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即使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滥食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屏幕再现广东前些年因大肆捕杀蛇,造成鼠泛成灾的画面,食用鸽子、猴等野生动物酿成非典等灾害。另外我国刑法对有关野生动物的保护给以了高度的重视,直接规定了破坏野生动物方面的犯罪罪名,屏显:《刑法》第151条第2款“走私珍贵动物、动物制品罪”,即“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341条第1款“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与“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即“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341条第2款非法狩猎罪,即“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总之,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与普通的动物在法律上是不同的,它们比其他动物享有更多的权利,伤害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甚至要负刑事责任。

讨论:用电烧,用炸药炸鱼,可以吗?为什么?破坏水生野生动物是犯罪活动,在上世纪的90年代,由于我国渔业的无序捕捞,造成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 4

坏,渔民收成逐年下降,形成渔民过度捕捞与渔业资源破坏的恶性循环。我国政府为了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保护国家渔业资源,制定了伏季休渔制度,就是规定在每年的三伏季节,在规定的水域内不得从事捕捞作业,以使渔业资源有恢复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则有可能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即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行为。屏显:《刑法》第三百四十条,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屏显:刑法第340条,“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六)渗透文物保护的意识。在教学《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文章时,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同时,又要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文物的爱护意识,让学生明白:如刻字“某某到此一游”、私自据为己有,私自贩卖等凡是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讨论“我家祖传的古玩,可以买吗?”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也是违法。文物国有,任何人可以保存,但不得转卖,更不能倒卖。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素材进行全新的解读、拓展延伸,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渗透法制意识,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完美统一,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升了青少年的法律水平,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五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 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爱心助学会”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爱心助学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6.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秦玉芳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八中学)

摘 要: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科学、技术和社会”。个案研究旨在为STS教育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获取生物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生物教学;STS教育;应用

一、案例实践

(一)研究背景

《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熟悉血液知识,从电视、杂志中也能获取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学生存在一定的误解,例如什么是骨髓移植,所以我们应用了课后STS“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的内容,来介绍学生感兴趣的但存在误解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

教材中的“科学・技术・社会”专栏以及蕴含STS信息的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随机式STS教学模式。学生在看血检报告单时会有疑问,为什么血检报告单就能检查出你是否有病呢?学生又会问白血病又是怎么回事?那骨髓移植呢?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加入本节课的STS“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的内容。课堂上,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加入STS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

(三)结果分析

在课堂中加入STS教学内容的意义:

1.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好奇心。如,在本节课学生了解了白血病、骨髓移植等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解答了他们对血液知识的疑惑,提高了学习兴趣。

2.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如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是当前生物细胞工程的热点问题,这项技术与医学结合非常紧密,是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也是生物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上的应用知识。

3.培养了学生关爱社会,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也体现了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结果

通过课例研究,发现在课堂中渗透STS教育,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生变化:

加入STS教学内容之前:

1.忽视学生学情。

2.只关注教材知识目标的重难点,忽视STS模块中涉及的社会生产生活应用的部分内容。

3.常态教学中,学生学习兴奋点不多。

加入STS教学内容后:

1.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融入STS教学内容,关注学情。

2.结合教材中STS内容,促进了知识目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到生物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产生了较强的探究意识。

STS教育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和操作,有利于培养实验、观察、思维、自学、创新等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把真正的生物教学和STS教育完全有机结合,还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新湘,文瑞明,丁亮中,龙立平。STS教育述评[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2]潘沁艳,龚大洁。STS教育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结合[J]。基础教育研究,2010(15)。

7.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篇七

一、以细微的身教, 饱满的热情体现情感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 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 假如教师整天板着脸或把进教室当做苦差事, 学生就不可能和教师交流, 因此教师要尊重职业道德, 悉心传授知识, 耐心解答问题。其次, 教师要健康热情, 教师如果情绪低落, 学生学习的兴致就不高, 这就要求教师一踏上讲台, 就要用自己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同时, 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心, 还要培养和保持一颗童心, 这样学生才能与你身心交融, 以主动进取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学生沐浴在爱的氛围里, 才能对教师信任、亲近、尊敬, 从而产生师生共鸣, 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二、用无私的关爱激发情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就是以“爱”为核心, 在教学中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尤其是学困生, 要保护他们的自尊, 尊重他们的人格, 多寻找他们的优点, 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及上进心, 从而真正体现以情感化教育学生, 学生也会觉得教师可敬、可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能抬起头来走路”, 记得有一次, 一位学生考试时在桌子上趴着, 笔者询问原因, 知道他病了, 买来药让他吃, 考试结束后, 又把试卷给他单独讲解了一遍。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上他都积极主动地表现, 正是那份关爱, 才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达到了情感的交流。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有一颗宽容、善良和仁爱的心, 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情与情的交流。

三、心理换位, 平等交流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单亲学生及留守学生较多, 这些学生情感很脆弱, 他们很需要教师的关心、理解和尊重, 教师要注重课堂内外的感情投资, 把这种“爱”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激发学生产生发奋苦读的积极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理换位, 即要求教师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学, 要蹲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 想学生所想, 难学生所难, 不能有唯我独尊的思想。面对自己设计的问题, 教师要降低到学生的思维水平来对待, 力求与学生的思维能同步进行, 甚至也可以和他们半中文、半英文地交流, 使语言通俗易懂, 激发他们的兴趣。

很多教师可能在课堂上都能观察到, 当你审视学生时, 他如果能大胆地迎着你的目光, 说明他能或迫切想回答你的问题, 那你就要积极提问, 满足他表现的欲望。要多鼓励, 如“Don’t be nervous, I can help you.”“I believe that you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You are very clever, I wish you success.”等, 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从而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四、创设情境, 诱发情感

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饱含情感的对话材料,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灵活分组、转换角色等方法, 对学生学习组织进行情感处理。如在教学“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话题时, 笔者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小餐馆,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这一话题的练习。七年级学生生性好动好玩, 所以, 争先恐后参加活动, 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表演, 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启发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点燃了他们的激情。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的求知欲, 达到增强学习效果,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在活动中把真正的书本知识变成活灵活现的语言, 使书本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乐学这种氛围, 把学习变成一种兴趣。

五、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

众所周知, 情感教育重在教学中的全过程, 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毕竟有限, 所以, 课外的情感投入同样重要, 经常和学生或家长多交流,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有一名学生上中学前学过几天英语, 也能写出一些简单的单词, 进入初中后, 刚开始对英语非常感兴趣, 能积极回答问题。但一段时间后, 他的英语成绩开始下降, 笔者及时和他的家长沟通, 找到原因, 帮助他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 他的英语成绩又得到了回升。由此可见, 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是对教学的充实和帮助。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英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能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以情优教。也应更新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8.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政治;教学

G633.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要把法制教育贯穿于政治课堂中,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态度的正确认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当前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重,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忽略了在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法制教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科书中的重点知识,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对法制教育产生厌烦的心理,导致缺乏学习兴趣,最终使法制教育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教师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初中的政治教师自身就缺乏法律意识,对必要的法律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在日常的政治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不足,很难在政治教学中合理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这也是影响初中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复杂的社会对法制教育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各种社会思想错综复杂,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混乱的社会思想很容易对学生的三观产生影响,对学生辨别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1.提高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新型课堂的主导者,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此外,学校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政治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安排教师参加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活动,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到学校举办法律讲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法律的机会。另外,政治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法律知识的积累,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使自己对法律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且对其充分理解,能够做到在政治课堂上能够灵活地渗透法律知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法制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现代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教学中也逐步引入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法律知识和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理解。例如在给学生传授宪法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宪法的创立过程的专题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地位,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起源、地位、特性、作用及法律效力等法律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用多媒体展示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后,从典型的案例着手,带领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知道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非常活跃,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树立,分辨能力还不高,很难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抵制。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政治教师在對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遵循法律源于生活的观念,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将法制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关注生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加深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认知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可以让学生遵守法律法规,不做逾越法律的事,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初中政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岑光庆.初中政治教学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18-18.

[2] 孙彩玲.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J].散文百家(下),2015,(2):150-150.

上一篇:我的北京之行作文450字下一篇:收费所创建文明申报材料与收费窗口创优单位工作申报材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