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服务协议

2024-10-22

通信服务协议(精选7篇)

1.通信服务协议 篇一

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用户(以下简称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甲方向乙方提供快速通关_________及其相应服务,达成如下协议:

一、服务总则

1.乙方根据本协议获得甲方提供电子申报设备通信服务,甲方根据双方确定的资费标准对乙方进行收费。

2.在甲方为乙方提供电子申报设备通信服务期间,乙方每月(按自然月计)的通信费用以人民币结算。

3.甲方免费提供安装调试服务,保证_________能顺利开通,并提供从安装之日起一年的免费维修服务(除人为致损因素),一年后甲方将向乙方收取设备零件费及酌情收取维修人工费。

4.乙方同意在缴费期内向甲方指定的账号或按甲方指定的交费方式支付费用。

5.下列情况下,甲方有权暂停服务,并有权通过法律手段向乙方追缴欠费:乙方因违反国家法律和海关有关规定而被停止业务运作并产生欠费。

6.乙方补交所欠费用并申请复通,经甲方同意后,在一周内恢复电子申报设备的使用。

7.乙方的操作人员必须通过甲方培训,并持有甲方颁发的《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电子申报技术操作员证》方可操作。

8.乙方若对费用及缴费情况有疑问,可在三个月内到甲方处或拨打甲方查询电话查询,航次帐单只保留三个月。

9.乙方保证向甲方提供的营业执照、代办人资料、证件(身份证)和单位证明等资料真实并可联系。因上述资料不真实而无法接收到甲方提供的各项服务等责任由乙方负责。

10.乙方负责。

11.甲方有义务对用户提供的资料进行保密。

12.下列情况,甲方有权解除协议:

乙方(包括代办人)提供的证件资料虚假不属实。

未经同意,乙方擅自装拆电子申报设备并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不当用途(有损甲方或相关第三方利益)。

二、通信费用的结算

1.收费标准:每船每月在_________个航次内收费_________元;每月在_________个航次内收费_________元,每月在_________个航次以上,从第_________个航次起收费_________元。

2.乙方缴费方式:

同城支票(含_________);

异地银行划帐(收款单位:_________公司;开户行:_________;帐号:_________);

银行代扣(凭身份证原件,存折原件或银行卡在_________银行办理代扣手续,我公司可代办银行代扣手续)发票:收到款后由甲方负责邮寄。

3.乙方缴费时间:以自然月为计费周期,每月的4—10日为甲方向乙方寄发上月收费帐单日期;每月的11—20日为乙方缴交上月航行通信服务费的时限,甲方将在每月23日向按时缴费的乙方寄发票。

三、其他事项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议条款如有变更,甲方将以业务通告、邮寄、信函等形式通知乙方,乙方须在甲方通知后_________天内与甲方协商并签订特别协议。否则,甲方视乙方得知并同意新协议。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通信服务协议 篇二

本刊讯2011年12月20日, 成都铁通与四川佳能达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固话通信服务协议。四川佳能达医药贸易有限公司隶属四川好医生制药集团, 集团旗下的“好医生”品牌在国内医药界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先后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成长百强企业最具公信力品牌等称号, 集团位居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32位, 2010年荣获“中国制药行业百强影响力品牌企业”。此项目的接入, 对于成都铁通提高知名度、塑造良好的服务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

3.通信服务协议 篇三

关键词:虚拟终端;通信协议;机制;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TN929.5

随着无线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不同层次的无线技术的相互融合促进了无线泛在网络的形成。在泛在网络环境下,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使终端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多,虚拟终端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虚拟终端技术能够在无线泛在网络环境下,使处于不同网络中的设备间通过协同通信和功能互补,形成一个能力增强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功能整合、资源整合和业务的多样化,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

1 虚拟终端通信协议及机制

在虚拟终端网络中,其系统构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连接不同网络中的设备实现不同类型终端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使用户能够统一管理虚拟终端。在虚拟终端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各个用户和设备具有移动性,所以,各终端之间的聚合必须根据其自身位置和网络情况,这就需要利用各种通信协议和机制来实现。

1.1 设备发现机制

在虚拟终端系统中,设备发现机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虚拟终端中设备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最优设备的数据传输都需依靠高效的设备发现机制。目前,虚拟终端发现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发展较为成熟的蓝牙技术,这就需要对蓝牙连接建立机制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设备的发现效率,另外,蓝牙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并且能更快的实现设备的发现过程。

在虚拟终端技术中,除了蓝牙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发现过程,短距离无线技术也可以用于虚拟终端中设备发现,比如 UWB、Zigbee等。UWB近年来在虚拟终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采用非正弦波窄带脉冲传输数据,持续时间非常短,同时具有频谱范围、发送功率低、传输速率高、通信范围小等特点;Zigbee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接入技术,具有功率低、速率低的特点,设备通过组建网状网以多跳方式通信,其拓扑网络具有良好的自愈能力,但是传输速率比较低。

1.2 设备认证机制

设备认证机制能够确保在不同网络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是保证网络通信安全的必备条件。设备认证是指请求发起方向对方发送身份证明,验证其真实有效性,并获取接入许可的过程。当前,用于虚拟终端系统的认证技术有基于证书的认证方式、将认证信息分布在各节点中的认证方式等。当虚拟终端处于移动的环境中,利用周围环境信息认证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的时候,可用传统的基于证书的认证方式;可根据设备自身具有的自组织功能采用将认证信息分布在各节点中的认证方式,实现完全分布认证策略,不过设备间通信协议需要轻度截荷。虚拟终端中,设备高度异构,且可能处于漫游的状态,这个时候可以融合网络构架和协议。必须注意的是,每个认证方法的特性是不同的,认证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虚拟终端的特点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认证方式,从而更好的实现快速认证。

1.3 设备注册机制

由于在虚拟终端中设备和网络高度异构,且移动性比较强,所以对设备注册的过程要求很高,设备注册过程既要满足网络的安全性,又要支持网络异构融合和设备的移动性。目前,虚拟终端中,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很多,可以针对这种情况对虚拟终端中设备进行编号,采用基于ID的移动IP网络中的注册协议,最大限度的缩短设备的注册过程,也可以采用安全的注册协议满足资源受限设备的需求。如果虚拟终端用户处于漫游的状态,可以通过将认证和注册整合的方法,实现认证注册一体化,从而节省时间,减少通信过程时延。当前,异构网络融合和终端设备的移动性是虚拟终端系统面临的两大难题。

2 虚拟终端资源优化策略

虚拟终端的目的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融合,充分利用不同的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服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终端移动性造成设备聚合和重构,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完成设备的聚合和重构,采用不同的策略,将网络中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虚拟终端资源优化。

2.1 联合资源管理

联合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无线网络接入的控制策略。在异构网络环境下,要根据服务类型和用户需求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接入网做到业务和网络的适配。这就需要发挥联合无线资源管理的作用。联合无线资源管理主要是在呼叫发起时候和呼叫进行时候采用多输入决策算法进行网络的接入分配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模糊逻辑法则不需要精确的数据就可以模拟人的思维方法进行决策;策略机制算法的引用主要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无线资源管理和分配法则的基础上;多属性决策算法是通过定义备选方案及属性的效用函数来决定接入网络的。这三种是常用的输入决策算法。

2.2 博弈论算法

博弈论算法是应用数学方法来决定在给定情况下如何虚拟终端资源进行最优化的输出。用户在无线网络中的行为策略能够建模为博弈论,用户是博弈决策者,可自己决定采用的测量方法、策略机制来竞争网络资源。一般情况下,博弈论有三个主体,可根据决策主体的不同行为将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论和非合作博弈论。非合作博弈论是常用的方法,而合作博弈论的解需要满足帕累托最优性,之后需要求出效用函数并将其转化为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

2.3 动态频谱分配

动态频谱分配主要目的是解决静态频谱分配中的资源浪费问题,可根据不同的接入网在不同时间对频谱不同的利用情况,将空闲的频谱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动态分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现行的动态频谱分配中能够有效的解决静态频谱分配的资源浪费问题,但是,由于无线网络具有移动性、动态性、复杂性、变化性等特点,动态频谱接入策略不太适用于动态网络,目前,策略大多只集中在对给定技术的有效频谱分配方面。

3 结语

总之,虚拟终端技术能够在无线泛在网络环境下,使处于不同网络中设备间通过协同通信和功能互补,形成一个能力增强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功能整合、资源整合和业务的多样化,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网络传输性能及吞吐量,实现单一网络所不能完成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质量。但是,我国对于虚拟终端的研究尚未成熟,虚拟终端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实现,为了更好的解决异构网络融合和终端设备的移动性这两大难题,必须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探讨虚拟终端通信协议及机制和虚拟终端资源优化策略。相信,未来虚拟终端技术将成为我国网络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远林,张晖,朱洪波.无线泛在网络下虚拟终端技术研究综述[J].电视技术,2013,37(3):93-97.

[2]赵远林.无线泛在网络下虚拟终端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2013,38(3):7-22.

[3]周皓.泛在環境下虚拟终端系统的组织机制研究与实现[J].南京邮电大学,2012,27(3):11-27.

[4]王卫.虚拟终端管理系统助力安全运维[J].计算机安全,2012,16(8):115-119.

4.通信服务协议 篇四

甲方:

乙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友好提示:

甲方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类型的组织机构,应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在签署本协议之前,请甲方或其委托人仔细阅读本协议各条款,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甲方或其委托人在签署本协议后即视为完全理解并同意接受本协议的全部条款。甲方所需的集团业务、办理手续以及资费标准请参见乙方的相关产品业务使用协议及业务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本着为甲方提供“优质、优先、优惠”的信息化服务的宗旨,与甲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甲方使用乙方信息化服务的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合作内容

1、乙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网络覆盖范围内,为甲方有偿提供集团信息化服务。

2、甲方可自主选择乙方提供的各项标准集团信息化服务,也可根据需要向乙方提出合作意向、由乙方开发研究适用于甲方的新型集团信息化服务。

3、集团信息化服务的对象(以下简称用户)是指在乙方移动信息服务定制系统中登记注册的由甲方提供服务的中国移动用户,此用户应为甲方企业员工或服务对象。

4、乙方为甲方提供专业优质服务,并为甲方的联系人、关键人客户提供不定期优惠服务(甲方联系人、关键人以《集团客户信息卡》填写的相关信息为准)。

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申请成为乙方的集团客户时,需向乙方提供单位及相关授权人真实有效的证件和资料。

2、甲方承诺并保证不利用乙方提供的集团信息化产品进行任何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否则,乙方有权单方停止甲方所有集团信息化产品的使用并解除本协议,一切后果由甲方承担。

3、甲方使用集团信息化产品所产生的费用,以乙方计费系统统计为准,甲方应于每月月底前向乙方缴纳上月费用。

4、甲方对集团信息化产品的费用产生异议,须于乙方公布相关费用之日起60日内向乙方提出。

5、甲方应授权一名员工作为联系人,负责甲乙双方信息传递、服务实现、业务受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甲方联系人需提供乙方所需的身份确认资料。甲方联系人如发生变更,需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6、甲方使用开通乙方提供的相关集团信息化产品时,需遵守对应的服务协议及产品使用说明。

三、乙方的义务

1、乙方负责为甲方提供集团信息化产品及专业优质服务。

2、乙方负责移动通信网络运行正常,保障甲方通信及业务信息的传输稳定性和准确性。

3、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集团信息化产品的业务办理、咨询投诉和故障处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经理、服务网站、服营厅、服务热线等

4、乙方应及时处理甲方关于集团信息化服务咨询、建议、投诉。

5、乙方根据甲方所使用集团信息化产品特征提供账单及发票凭证。

6、乙方对涉及集团信息化产品进行检修线路、设备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升

级或其他网络设备进行调试、维护或其他可预见性的原因引起业务中断时,通过相关渠道和形式提前通知甲方。

7、乙方应在承诺时限内为甲方开通其申请的集团信息化产品(双方另有约定的遵守

约定),乙方未及时开通的,应根据相关业务资费标准减免相关费用。

四、特殊情况的责任承担

1、甲方在乙方公布费用缴纳期限内,未能按期缴纳,每逾期一日,乙方将按其所欠

费用的0.3%收取违约金。并有权追缴甲方所欠费用,同时乙方有权停止提供相关业务和服务,并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2、甲方成为乙方集团客户后,即获取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门户网站集团客户网上营业

厅(以下简称“网站”)的服务密码和帐号,甲方应妥善保管。网站服务密码和帐号是甲方通过网站进行自助服务的凭证,凡使用服务密码进行的任何操作行为均被视为甲方或甲方授权行为。

3、因甲方在集团客户网上营业厅的服务密码保管不善等原因产生的服务中断、高额

费用等相关结果,甲方应及时向乙方告知,并向公安部门报案。乙方应在技术上协助公安部门进行调查,但乙方不承担由此对甲方造成的不良后果。

4、因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不详、不实或变更后未通知乙方等原因,使乙方无法将服

务(如帐单等)提供给甲方,乙方不承担由此对甲方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5、由于不能预见并且发生的后果不能防止或不可避免的不可抗力事件,致使一方遭

受经济损失或致使本协议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一方对另一方的损失不承担责任。遇有上述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应立即将事件情况书面通知对方,并应于15日内提出事件详情及协议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或需要延期履行的理由的政府部门开具的有效证明文件。按照事件对协议的履行的影响程度,由双方协商决定是否继续履行本协议或终止协议。

五、保密条款

1、甲、乙双方有责任对通过该业务获得的所有用户资料予以保密。

2、在合作过程中一方从另一方(“披露权方”)得到的披露权方开发、创造、发现的、或为披露权方所知的、或转移至该披露权方的、对该披露权方业务有商业价值的专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关商业秘密,电脑程序、设计技术、想法、专有技术、工艺、数据、业务和产品开发计划,与该披露权方业务有关的甲方的信息及其他信息,或该披露权方从他方收到的保密信息,由信息披露权方拥有,未经信息披露权方事先书面同意,另一方将对任何专有信息保密,并不使用或向任何人或实体披露这些专有信息,但正常履行本协议项下义务需要的除外。

3、甲、乙双方对本次合作及本协议的具体内容负有保密责任。未经一方事先书面同

意,另一方不得将双方的合作及本协议的具体内容披露给任何第三方。

六、协议的变更与终止

1、甲方办理各类业务所签署的表单、乙方以公告等书面形式公开做出的服务承诺均

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冲突部分以补充协议为准,补充协议中未约定部分以本协议为准。

2、甲方因单位名称变更,本协议自动终止,须重新进行相关协议的签订。下列情况

下乙方有权解除协议,终止提供服务。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并有权向甲方追讨欠费:

1)甲方(包括联系人)提供的有效证件虚假不实;

2)集团移动信息化产品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不当用途(有损乙方或相关第三方

利益);

3)乙方收到国家有关部门发文要求停止为甲方提供集团信息化服务;

4)甲方开通使用的所有集团信息化产品欠费停用超过90天。

3、在法定终止条件或约定终止条件具备时,本协议终止。

七、其他约定

1、为了让甲方及时了解和享受乙方推出的最新业务或优惠信息,乙方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媒体广告等方式向甲方告知或推荐使用。

2、合作期间,乙方为相关集团信息化产品制定的业务管理规定如有更改并与本协议

条款有冲突的,甲、乙双方可就冲突条款进行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如未能达成一致,则协议期满后自动终止合作。

3、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后,以书面形式加以补充。本协议履行过

程中,如因政策原因或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需要对本协议内容进行调整,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4、本协议项下发生的争议,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向电信管理部

门申诉或向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投诉。双方通过协商不能解决争议的,则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5、本协议包含两份附件《集团客户信息卡》、《信息源入网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书》。

6、本协议适用于甲方为乙方提供的所有集团信息化服务和产品,集团信息化产品业

务使用协议及业务说明与本协议规定不一致的,以集团信息化产品业务使用协议及业务说明为准,集团信息化产品业务使用协议及业务说明没有规定的,遵照本协议执行。

7、本协议有效期1年,期满后双方均没有提出终止合作的,本协议自动延期1年,延期期满后依次类推。

8、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保留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具有同等法

律效力。对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信息源入网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书

信息源责任单位接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的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或短/彩信网关保证遵守以下各项规定: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管理规章,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二、不得利用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或短/彩信网关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

密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不得利用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或短/彩信网关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违反宪

法和法律、妨碍社会治安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色情、暴力等的信息。

四、信息源责任单位须对其发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信息源责任单位的系统应保证可对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法令的敏感内容进行拦截、过滤;发布的内容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相关规定,不得发布和传播有害信息,不得以手机作为媒体散发传播违法、不健康、反动等信息,不得发布任何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2、“九不准”:即信息产业部《关于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

知》(信部电【2007】231号)定义的九不准信息标准:①政治性新闻信息;②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③泄漏国家机密的信息;④与国家现行政策、法律和法规相抵触的信息;⑤涉及色情淫秽的信息;⑥涉及封建迷信的信息;⑦开办赌博的信息;⑧内容虚假或已失效的信息;⑨有损社会公德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

3、“五大类”:即公安部(公通字【2005】77号)文件规定严格禁止的五大类信息:

①假冒银行或银联名义进行诈骗或者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信息;②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内容或者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的信息;③非法销售枪

支、弹药、爆炸物、走私车、毒品、迷魂药、淫秽物品、假钞假发票或者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的信息;④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卖淫嫖娼的信息;⑤多次发送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以及含有其他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内容的信息。

4、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五、不得向任何网络发动任何形式的攻击。

六、信息源责任单位有责任对自身系统的安全状况负责,定期对其系统进行安全状况进

行检查,并向所属员工宣传国家及电信主管部门有关使用因特网的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使用者档案,加强对使用者管理、教育工作;有健全的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办法。

七、对出现来源自用户的互联网攻击,中国移动将通知用户限期进行处理,对未按照要

求及时处理的,中国移动有权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安全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当出现紧急事件时,为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中国移动有权在事先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

八、信息源责任单位应积极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和中国移动进行网络安全事件的跟踪,并

提供相关的、合法的资料。

九、信息源责任单位提供的信息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

十、信息源责任单位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并接受相关

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十一、本责任书是集团客户服务协议的补充条款,本条款的约定日期从该网络信息安全保

障责任书签订起到集团客户服务协议期满为止。

十二、若违反上述规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有权采取措施,关闭相关信息源

5.通信设施协议书 篇五

甲方:

乙方:

××为更好地服务大众,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质量,与甲方共同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现就××内设置中国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含室分、驻地网、WLAN、楼顶美化天线若干个等)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力义务:

1、甲方提供乙方设备用电,电压标准为220V,同时提供保护接地。

2、甲方协助乙方建设光纤管道进入机房,为乙方光纤管道进入机房提供通道。

3、甲方保证乙方工作人员、车辆因工程、维护等需要进出场地、场所的自由,在乙方人员出示有效证件

后不得无故阻拦。

二、乙方权力义务:

1、乙方负责通信基础设施的全部设备投资,具有设备的完全产权。

2、乙方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升级、换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乙方的施工方案得到甲方的认可后方可实施,原则上不破坏原有结构,特殊情况需征得甲方同意后再

进行施工。

4、乙方设备用电由乙方安装电表套表,用电按实际用电度数(包括路损)单价1.00元计费或乙方按照抄

表数及供电电费发票单价加7%路损支付(即:电费=用电度数×供电电费单价×1.07),甲方收取电费须向乙方提供收据,同时提供供电局收取甲方电费发票的复印件,电费每年12月结算一次。如遇国家电费调整,电费按新资费标准核算,乙方提供数据。

三、为乙方更好地支付相关费用,甲方需提供单位银行账户信息:

户名:

开户行:账号:

四、双方需对本合同内容(如电费等)承担保密责任,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本合同相关信息。

五、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年。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各执两份。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6.通信服务协议 篇六

低压配电网由于其具有分布广、用户数量多等特点,使其在节约资源、方便用户、减少安装费、实现多媒体通信等方面被广泛关注。但由于低压配电网电气负载环境的复杂性和介质环境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影响,造成通信可靠性低,使目前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和普遍质疑。针对建立网络中继提高电力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中,文献[1-2]提出基于蚁群算法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的通信可靠性问题。笔者对蜘蛛织网的行为、圆形蛛网的结构特性、猎物在蛛网上信息传递机理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3],同时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提出了基于人工蛛网通信模型,并将低压配电网的主要负责通信协议部分(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网络转化成由多个人工蛛网组成的逻辑拓扑,制定了一种新的自动路由协议,建立了人工蛛网仿真模型,验证了该种新型网络结构及路由协议的优越性,试图为研究适合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的路由模式,提高电力线通信的可靠性,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1 新型网络模型

1.1 人工蛛网拓扑

蜘蛛经过了约18亿年的进化,现在的蜘蛛网不仅具有优雅、超轻的结构,而且具有超级弹性和抗张强度,可以抵抗各种大风、昆虫等的冲击。即使有几个网格单元遭到破坏,它仍能作为网来捕获猎物,具有极强的抗毁能力。针对蜘蛛网的结构特点、蜘蛛的捕食机理以及人工蜘蛛网通信拓扑的构建等方面问题,文献[3]中已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建立了双层六边形人工蛛网逻辑拓扑模型。本文以单层六边形人工蛛网为通信子网模型进行组网,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仿真。

1.1.1 人工蛛网逻辑拓扑模型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时变性、频率选择性和强干扰性等特点,使电力线通信的组网方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如,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具有时变性,没有专用的交换机和中继器,通信媒质共享信道,弱数据处理能力,一对多通信等。为保证一定的通信距离/组网规模,电力线通信组网通常需要通过路由器/中继器将同一个物理子网划分成多个逻辑子网。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是由星形网络和树形网络组成的混合网络。从物理层看,图1所示的单层人工蛛网除具有多个星形网络(如v1,v2,vh,v4,v5)和树形网络(如v1,vh,v3,v2,v4)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环形网络(如v1,v2,v3,v4,,vm);从数据链路层角度,人工蛛网的结构是一对多、多对一的这种通信方式,与低压配电网的总线型逻辑拓扑相吻合,所以,不论从物理层还是数据链路层,人工蛛网结构都能作为低压配电网的组网结构。

1.1.2 人工蛛网数学模型

为了能更清楚地阐释人工蛛网的结构特征和建立新型路由模型,且为进一步研究蛛网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定义了人工蛛网的主要特征参数如下。

(1)Nr为围绕中心节点vh的蛛网层数,即同心圆层数。该参数反映人工蛛网的复杂度,同时也决定人工通信蛛网所覆盖的通信范围,本文中取值为1。

(2)Ns为中心节点vh与周边节点iv(i=,1,m)相连的蛛网轮辐数,即中心节点与相邻周边节点通信路径数量。

(3)Nn为人工蛛网总节点数,与Nr,Ns的关系如式(1)所示。

(4)Dw为蛛网直径,直接反映蛛网所覆盖的物理范围。

(5)Hm为网眼高度,是同一径向上相邻两层节点之间的距离。该参数反映网络的密度,与wD,Nr的关系如式(2)所示。

(6)Δθ为蛛网扇区角,即相邻两径向路径的夹角。

这样,蛛网中任一节点的位置可由式(4)所示的极坐标方程来表示。

其中:ri=i×Hm,i=0,1,,Nr,为径向方向上的路径长度;θk=k⋅Δθ,k=0,1,,Ns-1,为径向路径与水平线的夹角。这些只是网络的逻辑关系,因此式(2),式(3)可以标准化为式(5)、式(6)。

则式(4)可以简化为式(7)。

1.2 PLC网络的人工蛛网结构

在PLC系统中,下行方向定义为信息由基站传输到所有的用户终端,每个终端可以直接或通过中继间接收到下行信息;上行方向定义为用户终端传送信息给基站。上行方向的信息不仅可以被基站接收,也可以被其他用户终端接收。所以,从MAC层角度,PLC网络是一个树形物理拓扑下的总线型逻辑结构[19],如图2所示。其中BS(Base Station)为基站,负责网络内所有节点的数据采集及组网等。近、中、远的定义是根据收到BS广播信息的节点与BS的距离定义的,如BS一次广播后,收到该广播的节点定义为“近”,收不到该广播,且需要以“近”节点为中继与BS通信的节点定义为“中”、“远”节点是以“中”、“近”的节点为中继与BS通信的节点。基于网络的此种结构特点,本文建立这种基于蛛网结构的PLC组网模型。

低压配电网三相之间的衰减较大,在没有相间耦合器的情况下,低压配电网三相之间可以看作并列且相对独立的逻辑关系,因此可将其中某一相的逻辑拓扑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由于电力线通信数据传输距离有限,在实际应用中,某一相内可能只有离基站物理距离近的用户终端能与该相基站可靠通信。假设某相网络内用户节点总数为n,基站一次广播后有m(1≤m≤n)个节点能与之可靠通信,剩下n-m个用户节点虽然物理链路是连通的,但由于信号随传输距离的衰减等原因,不能与基站通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单层蛛网的组网模型。

在m个能与基站可靠通信的节点中,假设相邻两节点间是可靠通信的,m个节点组成图1所示的m-1边蛛网结构,相邻节点之间能可靠通信,不相邻节点可通过节点h为中继进行通信。节点v1,v2,,vm代表用户终端节点。假定节点vh位于逻辑子网的中心(vh为v1~vm中的一个,1≤h≤m),其与所有周边节点均能可靠通信,功能与基站类似,负责收集其所在蛛网周边各节点的数据,维护子网内的路由以及与其他子网的中心节点通信。同时,由此节点发起对剩下的n-m个用户节点的组网广播。由于节点vh较基站与其余n-m个节点物理上的相近性,所以当vh继续发起组网广播后,有新的节点收到vh的组网广播,这些新的节点构成新的人工蛛网子网。然后,新的子网选取中心节点vm+1,确定子网节点数目,由vm+1与上一子网的中心节点vm+1保持数据通信,同时,进行新一次的组网广播,会有新的节点收到该广播。依次类推,最终该网络内的所有节点组成了多个类似的人工蛛网。如图3所示,离基站节点“近”的蛛网的中心节点(例如h),可以直接与基站通信,处在“中间”位置的蛛网的中心节点需要以“近”的中心节点为中继与基站通信,同样,处在“较远”位置的蛛网的中心节点,是以“中间”、“近”的中心节点为中继与基站通信。基站只要确保每个子网的中心节点能与之可靠通信即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相基站采集数据的效率,降低了网络节点的数量,降低了数据冲突率。

2 电力线通信人工蛛网路由

2.1 人工蛛网组网算法

2.1.1 子网中心点选取算法

研究电力线通信组网可以将低压配电网抽象为图G(V,E),记为G(V(G),E(G))。如图1所示,其中,V(G)为图G的节点集,元素v∈V称为图G的一个顶点或节点,E(G)是V中节点组成的无序对的集合,称为边集。图G每条边的权值vivj,代表任意两个终端节点间的通信距离。这里“通信距离”是指网络内可以直接通信的两个节点所跨过的节点个数,相邻两个节点的通信距离为1。通过Dijkstra算法[20]求出图G中所有顶点间的最短通信距离,并组成距离矩阵D,其元素vivj是图G中顶点vi与顶点vj间的距离,i,j=1,2,,m。

给图G的所有顶点赋权值T(v),代表各终端节点在一定时间段内产生的数据量。对j=1,2,,m,给矩阵D的第j行乘以T(v j),并求所得矩阵的行和。

比较所有行和f(g(v i)),根据Dijkstra算法,其中最大者所在的行对应的顶点即为子网的中心点,故对于某个子网选取中心节点的优化目标函数可表示为式(11)。

2.1.2 组网算法

人工蛛网组网算法如下:

(1)组网开始,由基站节点发送组网广播,在收到该广播的m(1≤m≤n)个节点中,通过中心节点选择算法选择其中一个用户终端节点为第一个蛛网的中心节点h,由节点h对剩下的m-1个节点分配逻辑ID,直到所有m个节点均获得逻辑ID为止。

(2)第一个人工蛛网组网完成后,基站向节点h发送指令,由节点h再次发送组网广播,设有k(m≤k≤n)节点收到节点h的广播,剔除掉已经获得逻辑ID的m个节点,在剩下的k-m个节点中选择一个与节点h可靠通信的终端节点为第二个人工蛛网的中心节点l,重复步骤(1),直到所有k-m个节点均获得逻辑ID。

(3)基站以节点h为中继给节点l发送指令,由节点l发送组网广播,重复步骤(1),假设第二个蛛网已经将剩下的所有n-m个节点连通,此时节点l会得到空响应,并把该响应通过节点h传回基站,至此,组网结束。形成了以节点h为中继节点的m-1边蛛网逻辑通信拓扑和以节点l为中心的n-m-1边蛛网逻辑通信拓扑,这样就建立了基站到该单相网络内所有节点的通信路由。

2.2 自动路由协议

假设某单相网络组网完成后由三个蛛网子网组成,路由协议利用这三个子网进行数据包的发送、接收。数据包格式如图4(a)所示,包括帧头、数据源地址、目的地址、子网中心节点地址、节点层数,分层标志位、节点数据及帧尾。其中,帧头、帧尾用于区分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数据源地址为源节点的地址标识,为基站,各子网中心节点地址;目的地址为目的节点的地址标识,本文均设置为基站地址;子网中心节点地址为各个子网的中心节点地址标识,是各周边节点发送数据的目的地址;节点层数为网络内组成的子网个数,与分层标志位作比较;分层标志位用于判定节点所在子网及数据包来源,同时,防止发送到基站的数据包被反复广播,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数据传输流程图如图4(b)所示。数据传输开始,设置所有节点的初始化节点层数为3,分层标志位为0,基站地址为0。数据传输开始,基站广播分层标志位为0的数据包,只有子网1内的节点收到数据包,判断数据源地址是否等于基站地址,如果是基站地址,则创建新的数据包,包括选取中心节点地址,数据源地址设置为该子网的中心节点地址,目的地址设为基站地址,分层标志位设置为1,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相等,添加节点数据。子网1的周边节点将数据包发给中心节点,中心节点处理完所有数据包后,将其发送至基站节点。基站收到来自子网1的数据包后,进行记录。然后,子网1的中心节点广播请求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会被子网1内的周边节点、子网2的所有节点收到。子网1内的节点收到数据包后,判断数据包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是否相等,相等则结束传输。子网2的节点收到子网1的中心节点广播数据包后,首先判断数据源地址是否为基站地址,如果不是,再判断节点层数大于分层标志位,子网2内的所有节点创建新的数据包,与子网1创建数据包过程一致,数据包的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相等,设置为2。子网2的中心节点处理完周边节点数据后将其发送至子网1的中心节点,子网1的中心节点比较本节点数据包的节点层数小于收到数据包的分层标志位,则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基站,至此完成子网2的数据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然后,子网2的中心节点广播请求数据包,被子网1,子网3的节点收到,子网1的周边节点收到该广播数据包,结束程序,中心节点收到该数据包将其发送至基站。子网3的节点判断收到数据包的节点层数大于分层标志位,创建数据包。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相等,设置为3。子网3的中心节点处理来自周边节点的数据后,以子网2,子网1的中心节点为中继节点,将数据发送到基站,至此完成所有节点与基站的通信。子网1到子网3的网络内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广播是依次进行的,例如,子网1数据采集完成后,将数据发给基站,中心节点h向子网2的中心节点发送广播,子网2开始数据采集与发送,依次类推。同一时间段内,只有一个子网占用信道,进行数据采集与传输,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节点数量。

利用三层网络进行数据包的产生,发送过程如图5所示。在每一层子网中都创建新数据包,其中源地址设置为其所在子网的上一层子网的中心节点/基站地址,目的地址均为基站地址,子网的中心节点把数据发送到上一级子网的中心节点/基站,同时对下一层网络进行数据广播。这种将大型网络分割成若干小型子网的数据传输方式在理论上有利于降低总线型信道的数据冲突率,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2.3 终端节点建模

在本文中,不考虑用户终端节点的物理故障造成的通信失败。假设在信道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每个用户终端均工作良好,只有信道环境的改变,造成用户终端节点的工作状态的改变。因此,可以应用两状态马尔科夫模型来表征由于信道环境改变造成的用户终端节点通信状态的变化情况[21],仿真观察故障节点对系统的影响。如图6所示,“良好”“故障”表示用户终端节点的两种工作状态。“良好”代表终端节点可以与其所在子网的中心节点直接通信,“故障”代表终端节点不能与其所在的子网中心节点通信。本文假设,在一个数据采集周期内,节点的工作状态是不变的。在一个采集周期结束后,由于信道状况的改变,“良好”“故障”两种状态才发生改变。Pg和Pb分别定义为节点在一定信道状况下处于“良好”和“故障”状态的概率,Pgg和Pgb分别定义为一个数据收集周期后,“良好”状态的节点仍处于“良好”状态或是变成“故障”状态的概率,Pbb和Pbg也是类似的定义。式(12)~式(15)为状态变换的数学表达式。

3 仿真与试验研究

3.1 仿真环境

本文根据实际低压配电网的配电环境,在半径50 m范围内分布14个用户终端和一个基站节点,以PC机为仿真硬件平台,以Opnet14.5为编译和仿真环境。在不考虑数据处理延时的情况下,具有2个子网的网络结构就可以表示路由协议的有效性。假设在仿真时间内所有节点组成的两个6边形蛛网结构不发生改变,并依据式(11)确定每个子网的中心节点。由于中心节点到每个周边节点的“距离”都为1,则此处的中心节点为与各个周边节点通信流量最大的节点。图7所示为组网完成后的网络拓扑,subnet_0代表基站节点,subnet_1_0和subnet_2_0为各自子网的中心节点,其他节点为终端节点,信道传输速率为1 000 bps,每个数据包大小为24 bits。对采用新的蛛网路由协议后的信道数据冲突率,吞吐量,信道利用率等参数与采用CSMA协议下的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对比分析。本文设定一个数据采集周期为600 s,所有的仿真时间设定为3 000 s,即5个数据采集周期。

3.2 试验结果分析

从马尔科夫模型两状态表达式(12)~式(15),可以明显看出在Pg,Pb,Pgg,Pgb,Pbb,Pbg六个变量中,只有Pg和Pgb为独立变量,其他参数均可由这两个参数来表达。因此,分析这两个变量来观察新型重路由算法的时间特性和工作效率。由式(15)可知Pgb=(Pb Pg)·Pbg,由于0

图9所示为gP=0.9情况下的信道状态仿真结果。图9(a)为两种协议的吞吐量仿真结果,图9(b)为与之相对应的链路利用率的仿真结果。从仿真结果中可以得出,CSMA协议下的信道数据冲突率比较高,信道吞吐量及利用率均比较低,相同条件下,CWRP协议由于数据冲突率很低,信道的吞吐量与利用率均有大幅提高,这对电力线通信的上层应用,保证服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论

(1)本文从提高低压配电网通信可靠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人工蛛网的电力线通信组网拓扑,并建立了相应的蛛网数学模型,为以后针对蛛网模型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建立基于蛛网的组网结构,针对该结构,首次提出中心节点选取算法,详细叙述组网过程,建立新的自动路由协议,理论分析表明该路由协议在降低数据冲突率,提高信道吞吐量,信道利用率方面有很大优势。以两状态马尔科夫模型表征通信节点,具有代表性。

(3)与CSMA协议在数据冲突率,信道吞吐量,利用率方面进行仿真对比结果显示,新的CWRP协议在以上方面表现均大幅度优于CSMA协议,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CWRP协议的优越性,在提高通信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摘要:针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人工蛛网通信网络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将三相配电网的MAC层转化成由多个人工蛛网组成的逻辑拓扑。详细叙述了组网过程,提出了中心节点选取算法,制定了自动路由协议。以两状态马尔科夫模型表征用户终端的工作状态,模拟实际中由于信道变化产生的终端节点通信失效。针对数据冲突率、通信流量、链路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建模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新的组网方式及路由协议在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可靠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7.通信服务协议 篇七

关键的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序,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地传送到确定的地方。

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连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通信系统,要使其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通信协议,我们常常看到的WiFi便是通信协议的一种。

边缘化的WiFi

移动互联时代,无线取代有线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但在智能家居领域,WiFi却远不如在PC领域混得如意,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其实在智能家居发展初期,由于WiFi技术开发难度小,很多初创企业均以WiFi为基础开发智慧家居产品,但 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WiFi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非常低,产品的无线稳定性也比较差,用户体验度不好。最近外媒相继报导了美国贝尔金等公司的智慧家居 产品被骇客轻松攻破,央视近日也报导了美国骇客展示了如何使用无人遥控飞机轻松获取开启WiFi功能手机用户的所有讯息。很难想像,假如你的邻居可以轻松 获知你家所有讯息,可以知道你家是否有人、是否睡觉甚至连你正在看什么影片他都瞭如指掌,你又如何能够安然入睡?

目前,WiFi网络的实际规模一般不超过16个设备,而普通家庭内开关、电灯、家电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16个了,显然基于WiFi技术的智慧家居系统可以连接的设备数量非常有限,未来发展空间受限。而且WiFi的功耗高也是其很大的弱点,这也导致其在智慧家居领域的应用有限。由于其功耗较高,WiFi将不能用在诸如智慧门锁、红外转发控制器、各种感应器等产品内,而智慧门锁是智慧家庭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温湿度感应器、光照感应器、烟雾探测器等各类感应器也是智慧家居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

规则乱战

俗话说“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规则。”WiFi在智能家电领域的弱势让不少企业看到了希望,ZigBee、Z-Wave、Thread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渴望成为智能家居的主流传输规格,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现在各家公司都有各自的通信协议,都在跑马圈地各自为战,都想在智能家居市场启动的时候能分得一大杯羹。所以各家都说自己的无线通信协议更有优势,多少有些王婆卖瓜的态势。

不同厂商之间也开始抱团,成立了不同的物联网联盟,统一通信协议2013年12月成立,由高通主导的AllSeen联盟,日前获得微软加盟;2014年6月,谷歌Nest和三星成立Thread Group;2014年7月英特尔、博通、三星、戴尔等组建“开放互联联盟(OIC)”。于是,纽约的初创公司Quirky与通用电气合作开发了一款盒子(Hub)Wink,集成多种通信协议,全面兼容各类智能家居设备。Wink支持Wifi、Zigbee、蓝牙和Z-Wave,所有与之相连的设备都可以通过Wink的手机客户端进行控制。Quirky的这一做法看似聪明,却多少显示出有些无奈。

七嘴八舌评规则

蓝牙:虽然蓝牙具有组网容易、功耗较低的优势,但蓝牙传输距离较近,无法自行组网,其次蓝牙堆栈(Stack)很容易崩溃等问题,决定着蓝牙只适用于近场通讯和做短距离的遥控器使用,而非智能家居。

ZigBee: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根据国际标准规定,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一名称(又称紫蜂协议)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高数据速率。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ZigBee技术诞生在应用环境复杂的工业场所,并得到了全球各地市场长时间的检验,并在工业领域内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ZigBee技术的安全性源于其系统性的设计,至今为止,ZigBee技术在全球还没有发生一起破解先例,且ZigBee技术采用了极低功耗设计,理论上一节电池可以使用10年以上,实际应用中一节电池可以使用2年左右,很符合智能家居使用。简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

当然,ZigBee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产品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产品成本高,一般的初创企业很难承受开发风险,这也是ZigBee技术目前在全球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的重要原因。

Z-Wave:Z-Wave是由丹麦公司Zensys所一手主导的无线组网规格,Z-wave联盟(Z-wave Alliance)虽然没有ZigBee联盟强大,但是Z-wave联盟的成员均是已经在智能家居领域有现行产品的厂商,该联盟已经具有160多家国际知名公司,范围基本覆盖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Z-Wave是一种新兴的基于射频的、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适于网络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工作频带为908.42MHz(美国)~868.42MHz(欧洲),采用FSK(BFSK/GFSK)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速率为9.6 kbps,信号的有效覆盖范围在室内是30m,室外可超过100m,适合于窄带宽应用场合。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大,设备的复杂度、功耗以及系统成本都在增加,相对于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Z-Wave技术将是最低功耗和最低成本的技术,有力地推动着低速率无线个人区域网。Z-Wave在订立之初就以家庭自动化应用为目标,已从单纯的家庭自动化应用开始扩展延伸到数字家庭领域,甚至是家庭自动化与数字家庭的接轨整合等。

Thread:由三星、ARM、Nest 三家公司强强联手推出的Thread,改进了上述协议中的不足,通过 6LoWPAN 技术支持 IPv6 。Thread 可支持 250 个以上设备同时联网,能够覆盖到家中所有的灯泡、开关、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优化了功耗(超低能耗),设备可以运行数年。此外,Thread 是基于 ZigBee 的,也就是说原有的ZigBee设备只需更新软件即可兼容 Thread。综合来看,Thread 很可能像 Homekit、高通的 开源框架 AllJoyn 一样,是一种在顶层工作的顶层架构。

三星、Nest、ARM 联手,整合了上游芯片、控制终端、硬件设备这三个智能家居最重要的环节。当然,Thread要普及的话还需要说服更多的厂商支持,并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标准。

写在最后

掌控规则 掌控市场

智能家居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浪潮,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1万9千亿美元,但未来仍然有许多重大挑战。最简单的就是兼容性,三星的冰箱现在还不能和用户的索尼电视进行沟通,因为每一个品牌都喜欢自己的专有技术,而不是与其他公司兼容。每一个规则的背后,不可避免的是一大堆利益链。智能家居要想高速发展,一定要解决消费者选择困难的问题,从源头入手,给出一个规范的、能够被广大厂商接受的。

上一篇:戏迷的作文下一篇:高中读书节活动主持词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