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变(共9篇)
1.经济转变 篇一
新河县农业局
“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
1月30日,新河县“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讨论活动动员会召开。会议结束后,我局先后在班子成员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将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制定了农业局“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并对我局2011年的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2012年的工作要点按照“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通过学习,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提高了对服务“三农”工作的认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按照县委、县政府2012年工作要点,根据局工作职能,确定了2012年局工作目标。
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19万吨;建设种子基地,2012年培育面积力争达到1000亩;建设有机蔬菜基地,2012年设施蔬菜大棚力争达到2000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2012年力争示范面积达到1000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12年力争新增10家。
二、为更好地完成本局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采取以下工作举措。
一是制定特色农业县规划,加强与中国农大协调联系,力争6月底前完成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和专业详规,加快中国农大老教授协会新河科技工作站建设,力争6月底前挂牌;二是加快万亩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在发展模式及途径上重点抓好几个多样化:种植品种多样化,建棚模式多样化,时间岔口安排多样化,资金扶持多样化,销售途径多样化,品牌认证多样化;三是农业科技示范园抓试点,重点抓好“双十”工程,即:十个新品种、十个百亩方;四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继续聘请北京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校专家教授为我县农业技术顾问。健全县乡村农业服务体系,在农业局建设县农技推广总站,在乡镇建设3个区域站。搞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各乡镇至少成立1个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队。在县农业局成立专业合作总社。在农业局楼下临街门市开设惠农免费超市;五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六是着力抓好惠及民生的涉农项目跑办等。
新的一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实现建设“富裕新河”为目标,大力践行“二同”工作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优异成绩向县委、县政府汇报。
2012年2月10日
2.经济转变 篇二
一、经济发展方式概述
文章所讲述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针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下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生活水平提升等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发展方式的基础。[1]经济发展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发展特点, 首先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属于密集型产业居多;其次在于导向型经济过于依赖外贸或是进口;再者是生产过程以及生产手段上资源浪费严重;最后是发展模式上依赖于产业投资或是政府补助等带动, 没有自身发展的个体经济形式。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进行不断创新与完善, 逐渐这种经济发展特点成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从整体上来讲,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过度重视中心主义, 在国家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基础上过度发展经济, 对于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的自然资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不够重视, 严重忽视了社会发展的根本, 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代价是我国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生活质量。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特殊发展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形式逐渐变化下,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从过度重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向逐渐转向社会资源与经济资源合理划分, 关注社会资源增长基础上更加重视环境资源与生活环境的建设, 满足人民生活追求基础上为人民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在经济逐渐复苏基础上, 形成这种快速发展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客观原因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发展基础上, 各个国家都需要进行快速发展, 根据自身国家资源在发展上的需要为国家在世界市场发展下取得发展空间。[2]从资源发展角度上来讲我国并没有很大的优势, 因此从资源的角度上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空间并没有提升的优势。加之改革开放指出我国在技术研究以及科学发展方面处于弱势状态, 因此利用技术发展方式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并没有任何优势。在各种客观原因下我国必须选择利用低价格、优质量的方式, 利用我国普通劳动力开展生产, 这种生产方式必须以环境破坏为代价, 利用低价格的优势吸引投资者眼光, 为国家经济在国际市场发展上提供机遇。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特殊情况下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在市场上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在经济复苏以及快速发展基础上, 需要针对发展现状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创新, 结合我国当下发展现状以及环境要求, 不断改善传统发展方式中一些过激或是特殊发展手段, 经济方式转变成为当下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必然选择。
二、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系
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发展方式的基础,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方式的变化。[3]社会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 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改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社会发展方式完善。从发展角度分析, 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发展方式进步主要动力。社会发展方式在主要经济发展方式角度上对社会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整体结构改善等进行提升。首先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 社会发展方式为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与优化策略, 很好地完善了经济建设初期的劳动力与政府政策问题。在社会不断支持背景下, 我国医疗水平以及城市建设等得到跨越性的建设, 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显著, 全国贫困率下降60%, 并且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科教文卫体得到快速发展, 社会总体流动数量逐渐上升。当然,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 我国在整体经济上还处于下游阶段, 但是上升速度成为世界之首。其中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对于人口数量的控制以及居住条件等, 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 医疗水平提升基础上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加, 教育问题愈加凸显, 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讲基本生存方面还面临重要问题。
从根本上来讲,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非常大, 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发展方式提供的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对社会发展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在于正确的市场发展指导, 为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 帮助社会发展方式更好地完善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经济问题, 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 充分发挥社会发展方式对社会建设的功能, 更好地实现社会基础建设与人均生活质量的提升。
三、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对于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来讲, 主要是根据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为基础, 在一定发展时期实施一定的发展措施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同时也是必然要求。针对当下经济发展形式以及社会结构实施经济发展形式转变以及社会发展形式转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的发展角度上来讲, 在经济发展动荡并且社会刚刚步入改革开放阶段, 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确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的高效运行, 同时对于社会结构以及时代进步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在整体的发展背景下, 对于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方式来讲, 必须采取先富带后富的经济策略,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经济发展, 吸引更多的经济投资, 建立更加平稳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带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对于部分劳动者在薪资方面会出现一定的剥削。这种发展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会产生贫富差距, 只要一直坚持发展, 一定会将全部经济带动起来, 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推移, 导致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加激烈。对于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不仅在薪资上体现明显, 在基本的市场消费以及公共领域等都非常明显, 医疗问题、住房问题以及教育问题逐渐突出。“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并且官民关系、城乡建设等经常出现价值冲突或是立场冲突, 对于这种现象若是不能及时改善与治理, 会逐渐演变成社会矛盾, 影响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
从微观发展角度上来讲,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初级阶段主要依靠对外来资产投资的支持, 过度依靠外来资产或是国家在市场上的优惠政策等, 政府的控制能力以及劳动者权益的维护, 很多时候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基本劳动者的薪资需求。同时, 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严重阻碍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建设职能不能很好发挥, 不利于社会的基本建设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渐将经济发展方式向选择性方面转型, 在降低政府优惠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生产能力, 积极实现政府服务与建设更加市场化形式, 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在经济发展下的重要性, 在原有市场机制下进行更好的完善与创新, 满足社会发展基本需要。尽量改善在基本生活上出现的不同, 平衡资产分配, 提升政府的基本服务职能。
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建议
(一) 加强经济转型基础下的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在经济转型期间需要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 这其中需要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重视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整体, 两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因此, 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基础上对于社会发展方式也需要进行改善。在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需要看不见的手进行支持, 这看不见的手就是政府, 利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发展给予推动, 特别是政府在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方面的权利, 对满足人们基本生存要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需要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强化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 为经济发展规定明确的发展指标, 充分提升国内生产总值。
(二) 创新社会发展方式的整体目标与要求
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对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制定与执行主要是实现经济稳定, 改变动荡的经济与政治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基本经济水平逐渐上升, 并且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经济发展形式以及政治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对于社会发展方式的整体目标以及执行要求等提出新的标准。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与进步, 为社会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首先对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更加公平公正, 全面改善之前的稳定优先策略, 推动全面发展与进步, 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其次对于资源的分配问题上注意提升, 保证资源的公平共享。
(三) 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当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要求, 对于经济发展来讲人是重要的发展核心, 同时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及享受收益的重要主体。经济转变是对人的发展观念以及人才素质的提升, 对于人才改善不仅包含在能力方面加强, 对于综合素质以及社会权利等多方面进行改善, 重视人们在社会上的基本权益, 提高人们对于社会的服务意识,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利用社会主体的进步带动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 实现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成熟。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对国家进步发展的推动。时代发展下对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是必然要求, 是促进社会进步, 满足人们发展要求的重要方向。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转变社会发展方式进行分析与探索, 结合当下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为背景, 从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形式转变对社会发展方式的影响, 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各种要求等方面深入研究, 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形式转变
参考文献
[1]汪素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4 (1) :51-60.
[2]关皓明, 翟明伟, 刘大平, 王士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测度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 2014 (6) :16-24.
3.经济转变 篇三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角色
现在,我国的经济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还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改善和发展。
一、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之中政府角色转变的重要作用
目前来说我们的目标是使经济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是现在需要加以关注的一个问题,不管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还是速度都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在这个过程之中政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还存在着很多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在经发展的过程之中也会涌现出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环境受到污染、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合理等。要解决这些发展之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政府转换自身的角色并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能够发现政府转变自己的角色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不再是市场的主导,构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也许对经济的发展更为有利。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政府角色的定位是密切相关的,而这里所提到的所谓的角色定位指的就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是由市场来主导还是由政府来主导带来的效果是很不同的。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一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产生了很多的矛盾,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不是很理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进行政府角色的转变,让政府的角色变成服务型的政府,这样可以充分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分析介绍政府职能错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2.1政府职能的越位带来的不良的影响
在以前,我国的政府基本上掌握着市场大部分的资源,这样的方式使得经济在之后的发展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经济发展的结构非常不合理,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都不容乐观。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之中,市场本身就具备着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政府权力过大会妨碍市场的自我调节,对经济的发展来说也是很不利的,除此之外,政府的过多干预也会滋生很多不好的现象。因为在政府的包办和垄断之下腐败等一些不好的现象就更容易发生,政企、政资分开之后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并有效地节约资源。政府的职能不能够越位,否则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都是很难避免的,出现这些状况之后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2.2分析政府职能的不到位以及缺位带来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中政府管得太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政府在该管的地方没有管,管得不到位也同样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会制约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政府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要发挥自身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也要对市场进行调节以及开展相应的市场监管的工作。在这些方面,政府绝不能懈怠,例如政府职能中的市场调节作用可以协调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优化也能够使资金资源等成分地利用等。而市场监管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恶意垄断等不良现象的时候,市场监管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要为社会大众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更加公平、公正的交易。并且有些地方会出现企业只顾进行生产,不注意对于生产废弃物的加工以及处理的问题,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个时候,政府也应该发挥自己市场监管的作用,要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也是需要政府将每一个任务落实,真正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只有政府充分、正确地发挥了自己的职能,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政府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1优化政府机构的设置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实现政府角色的转变,必须要对政府机构的设置进行优化,构建一个更好的服务型政府就要对不同部门的设置都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考虑。大家都知道政府职能越位是不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但是比较多的行政审批部门以及政企不分的部门等都很容易造成政府职能的越位,所以我们在设置这些政府机构的时候,一定要对数量等有一个很准确的把握。承担着宏观调控的政府部门的设置必不可少,如果只是一味地减少政府部门的数量也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这样对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没有好处的,它也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过多的政府部门的设置也是不科学的,不仅会出现政府职能越位的情况,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成本的加大等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大家对政府部门的设置能够更好的权衡。并且在设置政府部门的时候,要对所管辖的地区以及职权范围都有一个更明确的规定,这样能够促进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及效率,总而言之,对政府部门的设置有一个更好的规划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3.2加快行政管理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政府对于市场的管理和调节要以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为依据,所以加快相关的体制的改革就是很重要的了,相关政策的建立能对政府的行为起到指引的作用,也会对政府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加快相关体制的改革之后,能够让政府的决策更加的科学、民主,也能够让政令的执行更加的有力和通畅,这样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能够促进政府角色的转变。
四、结束语
要使我国的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促进政府角色的转变也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构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是现在政府角色转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科.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牛金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3]石杰琳,秦国民.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府转型:角色转变和制度创新[J]. 中国行政管理,2014,11:43-47.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篇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节能减排。
促进节能减排,就必须要制定出强有力的对策,充分的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我国高排放、高能耗的行业包括化工业、电力行业、有色金属的冶炼、石油加工等,对于这些高排放、高能耗的行业,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超出规定的能源利用以及超量的排放污染的企业要进行大力的整顿以及严厉的惩罚,以便有助于节能减排的推进。
有一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设备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必要的处理污染的设施,所以,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处理污染的设备,并且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是极其重要的,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污染物的排放。
企业生产力的落后必将会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这些行业的生产力的提高,并且对这些企业给予必要的援助,以便于推进企业的节能减排。
(2)充分的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只有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稳固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必要的内容。
只有创建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之路,才能有效地推进经济方式的转变,这就必然要求在经济发展当中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这些创新型人才的不断努力,降低经济发展中能源的消耗,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推动我国的创新建设不断前进。
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建立科学的创新体系,不断地鼓励科学技术的创新,充分高效的利用资源,使创新型人才主动的投入到我国经济建设当中去,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3)不断的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发展的。
迅速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就要不断地深化我国市场经济的变革,减少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过多干预,加强我国市场在资源的配置当中的重要作用,最终目的是形成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变的体系。
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要以市场为引导,不断的规范我国市场的竞争,创建出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市场的供求情况、能源是否短缺以及环境的污染程度的体系,要制定出有效的鼓励措施以及惩罚措施,对一些节能环保企业进行鼓励和奖励,对于一些高损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以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环境的保护,还要对财税体系进行有力的改革,政府应该对开征环境以及资源利用进行合理的征税,以促使各行业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不断的改革行政管理体系,不断的加强政府对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让政府充分的服务于社会。
在经济发展当中,要以市场中的企业为主体,并且采取有力的措施来鼓励各企业对能源的节约、对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对环境的保护。
(4)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结构对能源的损耗、环境的质量、人口的结构以及生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有效的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全面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来带动我国产业的优化升级。
3 结 论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篇五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运作,深化体制改革,既要保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结构改善,确确实实将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重心,实施配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组合,发挥宏观调控促进加快转变的功能。需要采取的重点措施主要有: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弘扬和鼓励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的宗旨,从规划、政策、法律、规章各个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不断增强全党和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确确实实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才能有效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河南实际看,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技术创新要建立在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基础上,必须在河南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等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二是集群式创新。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性结构,它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河南要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资源节约、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着力建设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区,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稳固。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铝加工、汽车、矿产、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加强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使其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尤其要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为扩大消费市场拓展新的空间。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在稳定政府投资的同时,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市场驱动的投资增长,增强投资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效益。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城乡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统筹兼顾城乡发展是完善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河南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应将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统一到一个大系统中,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生态新格局。消除对农民的多种歧视性、限制性束缚,让城乡居民在同等条件下、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竞争就业。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机制,真正改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落后的状况。
(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建设中原城市群。以客运专线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重点以郑东新区、汴西新区、洛阳新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合作,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率先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策和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加强国土规划,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同时,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落后山区的政策扶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篇六
一、背景材料1、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必须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科技进步和创新——重要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强大动力。目的在于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在2011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统一,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会议就如何实现“转方式”提出了系列措施和要求。强调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作用;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协调发展。3、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目的在于引导各方把重点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上。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转方式的各项要求和措施得到具体落实。
二、与教材知识点联系
【经济常识】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财政作用、税收的作用、市场经济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行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政治常识】
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政府建设、当代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哲学常识】
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三、命题思路和角度分析
1、从转方式刻不容缓的紧迫性方面,考查经济常识中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意义、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要求、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平发展道路选择与国际竞争力提高等经济知识,从比较大的角度论述。或者选择转方式要求中如科技进步与创新、保障与改善民生、两型社会的建设、扩大内需等角度结合教材知识加以论述。
2、从转方式调结构角度选择相关数据图表,如GDP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与城乡居民
1收入增长及劳动报酬增长比例,国家的财政支出与个税调整比例,上海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成就,改善民生与扩大内需的关系,以分析说明题形式考察学生相关经济知识。
3、从转方式的具体实施政策、措施中作为简答题,考查学生相关经济知识。如最低工资上调、个税调整、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4、从转方式目标提出和落实的过程分析,考察政治常识中党的地位作用、领导方式、执政能力等知识,主要是分析说明题或简答题角度。或者哲学题考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等知识。
四、典型例题
【虹口】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10月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经济较快发展
C.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D.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38、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
业布局,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请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的理解。
【徐汇】34.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党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什么领导?
(2)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应该怎样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闸北】
35、图表一图表二
注:当代多数国家,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70%左右。(1)图表一和图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所示现象之间有何联系?(5分)(2)结合图表,说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十年来的变化走向并分析其影响。(7分)
【浦东】38.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运用经济常识论述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刘作忠
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篇七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 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 扩大国内需求, 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 控制增量, 优化存量,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 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 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 提高能效, 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 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 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 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 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优化能源结构, 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积极发展水电, 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 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 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 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 (PM2.5) 等项目监测, 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 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 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 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 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 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 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 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 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 消除市场壁垒, 促进要素流动,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 从各地实际出发,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 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 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 创造就业机会,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管理服务, 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 合理引导人口流向, 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 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 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8.中国经济的转变 篇八
中国宏观经济怎么了?
中国现在的宏观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大家都可以切实体会到。从股市也好,从房地产市场也好,从整个出口也好,中国经济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的的确确出现了一个显著的衰退,而且比世界平均跌幅要大、要显著。
那么这么大的衰退幅度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很容易把原因归结于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暴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国际背景肯定有,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内部,我简单归纳为以下方面:
第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周期性的原因。中国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在9.8%左右。尤其是从2003至2007年,这五年平均是在10.6%左右的增长,这一系列长期的高速增长,无论是从居民的收入上,从要素的成本上,还是资源的稀缺度上,这些都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本,无论是政府成本还是企业的成本,还是劳动者的成本都在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给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这两种创新效率提升带来新的要求,而这个要求没有跟进的话那么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出现严重的困难,我们把这个叫经济增长周期性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几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内需不足。这背后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每增加1%,对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影响就损失掉0.86个百分点;另一个内需不足的因素就是收入分配的原因,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阶层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确实在扩大。收入更快、更多地向高收入阶层集中;再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体制原因。我们的体制在改革,中国经济改革走了30年,改革的核心命题逐渐从企业改革向社会改革和政府改革转移。不确定性越强,风险越大,为了规避自己的风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牺牲现代的消费增大未来的消费,这样就使得消费需求进一步受到削弱和影响。
除了这几个因素之外,在中国,消费需求不足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发展差距。城乡差距扩大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市场需求更多、更主要依靠40%左右的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在拉动。一个13多亿人口的大国,其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发展当中长期依赖于40%左右的城市居民的收入和需求扩张。那么,显然这个需求太狭隘了。
所以,投资需求原因,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体制原因,和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导致消费需求低迷,再加上经济周期性的原因和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上述因素形成了目前中国这一轮经济大幅度的衰退。
政策的三个方向性变化
认清这个现实以后,我们的政策会有哪些变化?现在我们提出很多要保这个,要保那个。我个人认为现在最要保的就是就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就业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基本问题。如果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的下滑,首先带来的社会问题就是失业冲击。作为经济的基本问题,首先我们是保就业。这样就要求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比较明确的变化和调整。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大概有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我们要从淡化总量政策到强化总量政策。中国经济在1998年之前基本上是需求大于供给,就是短缺经济。所以我们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通胀;1998年以后开始出现了过剩,所以我们的宏观经济就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扩大内需,就是扩张性的;到了2003年以后,宏观经济政策在总量上和总需求既没有讲扩张,也没有讲通缩。当时是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方面的威胁都存在。所以当时叫做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一直到2008年春天,在反通胀,反通缩之间,当时叫“双防”(既防通货膨胀又防经济衰退);到2008年的6月份,给人的感觉是似乎要防止通胀,把保经济增长放在首要位置;现在进入了2009年,我们要全面刺激需求,保证增长,这恐怕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强的选择,这是一个总量的变化。
政策变化第二个方面,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松紧搭配的反方向组合可能要调到双松同方向的组合。财政政策是在扩大内需,而货币政策是在紧缩。1994年的时候是收紧银根。货币政策在紧缩,财政政策在扩张,这叫做松紧搭配。为什么松紧搭配呢?就是对于反通胀和反衰退没有明确哪个是首要的问题,所以采取同方向措施。这样搭配的好处是一旦出现失误能减少风险,但是坏处就是政策效应之间相互抵消。到了2009年,我们现在叫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政策的第二个方面的变化。
政策变化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汇率政策。人民币要从升值的趋向向贬值的趋向转变。如果说现在就业问题、反衰退问题是首要的问题,那就要在全球经济衰退过程中稳定和扩大出口竞争力,就汇率政策而言,人民币币值的问题要调,而且要主动、积极地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危机当中适应生存。
所以,针对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失业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大体上有这么三个方面方向性的变化:从淡化总量到强调总量,从货币和财政反方向的组合到同方向的组合,从人民币的增值趋向向贬值趋向转变。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该怎么看?我个人持乐观态度。预计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2030年大体实现,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往后的20年时间里,在长时间内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从现在往前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保持9.8%左右的平均速度,往后看,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估计在7~9%之间,这仍然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状况。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在长达50年高速增长长周期的中间,实现这个过程恐怕是周期性的。比如说前30年平均是9.8%,但是1998年至2002年这五年平均增长速度是7.3%,明显低于平均速度,而2003至2007年中国平均增长速度是11.6%,又明显高于平均速度,所以我们讲是平均9.8%,它的實现过程是有周期的波动过程。就短期来讲,最近这一、两年中国经济要陷入低于平均速度的时期。
如果中国没有大的灾害,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无论如何不会低于6%。那么,能不能达到9%,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政策的选择,政策的力度有多大,另外政策的时间效应有多长。这些是非常不确定的。所以,我个人认为2009年的增长速度,总体来看,比2008年要困难。至于2010年能不能好,我都不怎么看好,因为中国经济一般每五年一个周期,通常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来调整。这一轮的调整,如果我们的政策得当,缩短一些调整期也有可能。但不管如何还是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来进行整个经济的回调。
9.经济转变 篇九
推动印台经济提速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深入领会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印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印台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富民强区的攻坚时期,实施怎样的发展战略,构建怎样的发展格局,是否能破解发展瓶颈,实现提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十一五”印台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
“十一五”时期,印台区紧紧围绕建设渭北强区目标,大力实施果业立区、工业强区、旅游兴区三大战略,全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提升。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7.24亿元,年均增长15.8%,是“十五”末的2.32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713元,年均增长18.9%,是“十五”末的2.38倍;地方财政收入达到0.72亿元,年均增长29.2%,是“十五”末的3.6倍;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06、31.76和12.41亿元,年均增长8.9%、19.7%和13.8%,三次产业结构由6:60:34调整为7:67:26。三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由1.25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年均降低4.8%。植树造林20.6万亩,森
林覆盖率达到43.2%。四是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达到15473和4597元,年均增长21.9%、20.6%,是“十五”末的2.69倍和2.55倍。建设供水工程78处,解决了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7条交通主干道和72条258公里的通村柏油(水泥)路。这一时期是印台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综观这一发展历程,我区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是经济总量较小。2010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相当于全省的75.54%、全市的90.88%;人均财政收入相当于全省的56.80%、全市的81.51%;城镇居民收入相当于全省的98.59%、全市的97.41%。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67:26,表现为“一产太轻,二产过重,三产滞后”。一产以传统的农业种养和初加工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二产比重接近70%,以省市属企业的煤炭资源开采和铝冶炼为主;三产以传统的餐饮、运输业为主,新兴接续性产业尚未形成。三是产业层次低。全区共有158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仅占到10.8%,多数企业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劳动力素质和产品科技含量低,主要依靠产量和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整体竞争力不强;工业体系建设几乎为零。四是创新能力不强。区属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散、小、弱”等问题突出,科技投入少,研发能力弱,产品结构重复,附加值低,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五是社会建设滞
后。城乡基础设施较差,功能不完善;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救助、就业、安全稳定等民生工程建设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着力点,以推进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3456”发展思路,围绕建设全国果业强区、全省旅游名区、全市工业大区三大目标,突出“产业升级、城市北扩、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个重点,打造“一城两园两镇”五大经济板块,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六项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万元,实现“一进位、两超越、三翻番”的奋斗目标(即力争在全省城区经济考核中位次前移,向全省中游水平迈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㈠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找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1、以建设全国果业强区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围绕“创全国知名品牌,建绿
色生态果乡”目标,以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果品营销体系,延伸果业产业链为抓手,加快果业从单一种植向生产、流通和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一区一业”产业格局,着力打造全国有名的果业强区、果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到“十二五”末,全区苹果总产达到45万吨,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做优做特苹果产业。同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全市打造中医药种植、流通、检测、研发四大基地的机遇,大力发展畜牧、蔬菜、烤烟、干杂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挖掘内在发展潜力,做精做细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围绕农业发展,加大项目投入,不断加强农田水利、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向集约化经营发展。三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培训、农技推广、防灾减灾预警预报、农产品检验检疫、农产品市场、农业执法等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2、以建设全市工业大区为目标,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一是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果业、养殖业的优势,积极发展果品和畜产品加工产业。鼓励九州果业、大匠农科、鹏大实业等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龙头带动、农户支撑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提升煤炭建材陶瓷产业。加大对现有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在规范运行普正、鑫凯丰、东联三个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乔子梁煤矿小型机械化改造工作,加快丰邑煤田开发力
度,不断提高全区煤矿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精洗煤、煤化工产业,实现资源就地转化,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建材陶瓷产业优化升级,在扶持环新建材、陈炉陶瓷总厂等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引进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建材陶瓷企业,开发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竞争优势的产品,提升建材陶瓷业整体实力,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建材陶瓷产业基地。当前,要重点加快实施年产200万平方米、年产3300万片琉璃瓦生产线和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三是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牢固树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依托区内丰富的油页岩、紫砂土等资源,策划包装一批污染小、能耗低、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四是培育新兴产业。牢固树立“绿色、低炭、循环”的理念,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向产业发展转化。积极引进沼气发电、生物炼油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大力发展新兴电子、太阳能产品、墙体材料等新型环保节能项目,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培育新兴接续产业。当前,要加快15万千瓦阿庄风电、10万千瓦陈炉风电、大匠农科大型沼气发电和年产3万吨有机肥料等项目建设步伐,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3、以建设全省旅游名区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以陈炉古镇为龙头的旅游业。认真贯彻赵乐际书记讲话精神,按照恢复原貌、传承文化、彰显特色、群众参与、科学开发的思路,切实做好陈炉古镇保护与开发建设
工作。要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创新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景区道路、绿化、美化及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力争在“十二五”末将其打造成以休闲为主,观光为辅,集休闲度假、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要素,积极开发以姜女祠、马莲湖、金锁关为主要景点的北线旅游和以周陵农业园区观光、崾先特色农家乐、惠家沟红色旅游为主要景点的南线旅游。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规划引导,政府扶持,不断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引进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加快北关货运站、红土商贸基地和印台果品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业务主体,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沿210国道、305省道重点发展旅游、餐饮、物流和中介营销等服务业,结合小城镇建设优化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加快发展连锁店、电子商务等新兴生态,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商贸企业。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城市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继续抓好“万村千场工程”;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活动,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体系。
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点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现有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长期技术开发合作关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
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科技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富民工程,做好科技知识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科技知识普及程度和广大人民群众致富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依托周陵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我区重点产业选择实用技术予以推广,壮大产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适应我区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原则,打造育才、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围绕我区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我市大中专院校等教育资源,加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构筑人才创新平台,让本土人才、外来人才有用武之地,充分释放人才的潜力。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方位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适应我区煤炭、果业、陶瓷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性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㈢突出保障和改善民主,夯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在顺金片区规划建设一所全省领先、全市一流的标准化中学,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影剧院开发、城市公园、休闲广场等项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臵,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二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扩大就业做为改善民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认真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坚持以政策促创业、以发展促就业,不断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整合基本医疗保险资源,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社保基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运行区中心敬老院,加快建设区域性敬老院,不断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保障范围,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救助、法律援助、失地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三是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印台”创建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提高治安防控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加大煤矿、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
域的安全监管力度,积极实施安全工程项目,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和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深入开展“三无”乡镇和部门创建活动,健全人民内部调节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畅通信访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和诉求。
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选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一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依托周陵农业科技园区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污染排放最小化,推动粗放型农业向集约高放型农业转变。实施荒地开垦和旧宅基地复垦工程,开展废旧物品、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工作,实现资源重复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强化达标治理,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坚持源头控制,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入区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倡导全社会开展节电、节水、节能、节约土地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实施矿山地质环
境综合治理,沉陷区、滑塌区治理等项目,建立健全生态恢复机制,逐步改善矿区地表环境。四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活动,突出抓好燃煤、工业废气、扬尘等污染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保知识宣传,建立健全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切实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㈤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一是突出园区建设。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创新管理机制,明晰产业定位,围绕主导产业实行深度配套、错位发展。周陵农业科技园区要以发展节水型“果-畜”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线,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打造以苹果为主,果畜结合的“种业-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文化创意”的产业链平台,力争尽快建成引领全市乃至渭北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节水型“果-畜”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顺金工业园区要抓住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园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大型项目为依托,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建材、新兴产业3个产业集群,以产集群化发展加快优化园区经济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陈炉陶瓷工业园区要积极与江苏宜兴、山东淄博等陶瓷产业发达地区合作,借鉴其先进
经验,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尽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的能力;突出抓好入园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强化招商引资。牢固树立招商决定发展的意识,突出重点,主动出击,敏锐捕捉招商信息,有效整合招商资源,充分利用多种招商平台,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项目。当前,要全力加快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阿庄电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早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加强对外合作。按照“开放开发,加快发展,合作共赢”的思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寻找各类战略合作伙伴,不断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着力推动项目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实施城市开发改造,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征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结构调整,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走可持续发展的名牌产品道路。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保障措施
㈠转变思维方式。思路决定出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要把思维方式转变到适应转方式的轨道上来,重点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并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实践,通过干部群众的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㈡转变行政方式。加快推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法治和行政手段转变,着力提升行政效能。以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为重点,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行政行为法制化、规范化,行政过程公开化、透明化,行政效率高效化。
㈢转变工作方法。按照全市“创特色、比速度、争一流”的工作要求,围绕“3456”发展思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督查督办制度,突出实行“重点工作模块推进”机制,对各项重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夯实,重点突破,以重点工作的推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转变】推荐阅读: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07-07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2年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08-14
转变学习观念06-24
入党思想转变07-03
加快转变作风08-13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初探07-04
转变作风提升效能07-23
转变作风推动发展08-08
干部作风转变党课08-10
干部作风转变问题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