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共9篇)
1.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篇一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执政
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 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① 由国家性质以及政府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 (第4点中4个有利于)
③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途径
④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1)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 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审慎行使力 科学民主决策
1、政府行使权力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等。
2、提高决策水平的措施:
(1)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全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2) 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4、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
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 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清正廉洁;
(3) 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4)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6、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7、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阳光工程”
8、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保证人民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 开放“红头”文件查阅,说明政府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决定因素:从根本上来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4、体现: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廉洁、高效、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声望;讲信誉,得到人民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5、树立政府权威的要求:
(1)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怎么学习高中政治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好政治课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听讲。上课专心致志地听取教师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述、分析,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听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堂笔记,随时记录下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重点,边听边记,既可以加深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课后的复习做准备。倘若不注意听讲,又不做笔记,那么,这门课就等于白学,而浪费的时间、精力却是无法挽回的。因此,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是十分重要的。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政治课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它的理论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学习政治课,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只有经受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理论,我们的政治课理论是可以分析现实的,这是它生命力之所在,因此,要大力提倡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现象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理论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充实、发展,通过应用,我们会发现理论的正确与不足,从而进一步学好政治课。
3、勤于动笔,善于总结。每一门政治课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学完一节课、一单元、一本书后,要学会自己动手总结所学的内容,自己总结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形式,使知识的脉络一目了然,这样,不仅每一课的知识十分清晰,而且本门课程的逻辑结构也明明白白。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4、冷静思考,融会贯通。由于政治课的理论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好政治课不能仅仅靠死记硬背的办法,而要多思,勤思。政治课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科,没有思想,人云亦云,是学不好政治课的。经过大脑冷静的思考,我们会寻找到基本原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5、适当练习,提高能力。练习就是要适当做一些作业,作业分为两大类:基本原理的练习和原理应用的练习。前者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否牢固;后者的目的主要是检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我认为,每一次作业,实际上就是一次开卷考试,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行一次考核。因此,练习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一定要自己亲手做一遍,决不能应付差事,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
2.必修二第二单元训练(二)` 篇二
1. 哥伦布制定由欧洲向西航行的计划是因为他错误的估计了西欧与亚洲的距离,从而认为向西航行是到达亚洲的捷径,而西班牙女王也因对地理知识的无知,接受了哥伦布的计划,使哥伦布的航行计划得以实现而发现了美洲。对这一现象理解最合理的是( )
A. 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偶然事件
B. 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必然的,不存在偶然性
C. 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出乎当事人物的意料之外
D. 历史的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应否定偶然性
2.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A. 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 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 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 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3. 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
A. 地理形势相同 B. 殖民活动影响
C. 关系世代友好 D. 文化传统相同
4. 18世纪法国之所会在殖民争霸战争中失败,主要原因是( )
①法国主要致力于争夺欧洲霸权 ②法国农民留恋故土不愿迁徙海外 ③英国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④英国的工业发达,为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 下表为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制定的部分法律
该表所反映的结论信息,最恰当的是( )
A. 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
B. 英国人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C. 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 英国在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
6.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 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 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 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7.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诗中赞叹的科技成就产生于( )
A. 18世纪中期 B. 19世纪早期
C. 19世纪后期 D. 20世纪中期
8. 纽约帝国大厦始建于1930年3月,建成于西方经济危机时期,这座当时最高的建筑是钢筋水泥结构,共耗费6万吨钢,房屋桥梁建筑等使用钢作为新材料而风行全球始于( )
A. 18世纪60年代以后 B. 1840年前后
C. 19世纪中后期以后 D. 20世纪30年代
9. 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
A. 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 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 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 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10. 下列人物对科技发展的贡献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的是( )
A. 卡尔·本茨 B. 达尔文
C. 牛顿 D. 普朗克
二、非选择题
11. 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
材料一 吴王阖闾统治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采纳谋臣伍子胥提出的“安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江南的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
材料二 在16到1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
材料三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来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材料四 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 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原因是否相同?并说明江南城镇的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3)依据材料说明世界近代史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
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作文:孝 篇三
古代汉文帝刘恒,非常孝顺,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衣不解带地守候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煎好药之后,他都要亲自品尝,看看火候是不是适中,是不是太烫,是不是太苦,然后再端给母亲喝。
母亲的病非常严重,四肢无力,卧床不起。看着为了自己忙前忙后的儿子,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恒儿,你看你也太累了吧,既要关心国家大事,又得照顾我,以后就让宫女来照顾我吧!”刘恒听到之后,立刻跪下来对母亲说:“母亲,孩子如果不能在您有生之年照顾你,又怎么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母亲听了不禁潸然泪下。
4.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篇四
2. D解析:A即—既; B激—急; C 糜—靡。
3. D解析:D古、今义均为:尊贵的客人。A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B可怜,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惜。C教训,古义:教养; 今义:教育训诫。
4. A解析:例句是定语后置句。A定语后置;B宾语前置;C表反问语气的疑问句;D一般陈述句,非特殊句式。
5. D解析:D“勉为其难”指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用在此处恰当。A“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B“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C“不以为然”应为“不以为意”。
二、
6. D解析:信:确实。
7. B解析:B定语后置标志;主谓之间。A介词,表处所,在。C介词,把。D语气词,表停顿。
8. 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
三、
9. A解析:异:认为……奇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0. A解析: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关系,“来”;B两句中的“之”均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两句中的“而”均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之后”或不译;D两句中的“尔”均是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如此”。
11. B解析:“有器局”即有器量,有见识;“善绥抚”即善于安抚百姓、部下等。12. D解析:李远主张立为继承人的是嫡子(正妻所生的儿子)“孝闵”,即尚在幼年的“世子”“略阳公”,而不是“坚持立有德行的长子为继承人”。
四、
13. (1)等到成年,粗略地阅读书籍,(只求)略知大意罢了。(2)这正是忠臣树立节操之日,义士建立功勋之时。大丈夫怎能临难逃避一时,应当在绝境中求生存啊。
(3)李远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督促百姓种田养蚕,肃清邪恶势力,禁止为非作歹,同时整治防守御敌的设施。
【参考译文】
李远,字万岁。幼年时就有器量,气度恢弘。曾经和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意气雄壮,他的指挥分派,便符合行军布阵的方法。郡守看见后便觉得他与众不同,说:“这个小孩儿将来一定会成为将军,不是一般的人啊。”等到成年,粗略地阅读书籍,(只求)略知大意罢了。
魏正光末年,天下**,贼人胡琮进犯原州,他的党羽很多,气势很大。李远兄弟率领勉励乡人,打算坚守原州,可是众人疑惧,意见分歧很大。李远就手握宝剑说道:“近年以来,朝廷多难。这正是忠臣树立节操之日,义士建立功勋之时。大丈夫怎能临难逃避一时,应当在绝境中求生存啊。再有异议的,请让我用这把剑砍下他的头!”于是众人都吓得两腿战栗,没有敢不听从命令的。于是众人一起歃血盟誓,从此加高壁垒坚守原州。
(北周)太祖见到李远,和他交谈后很喜欢他,让他做自己的部下,很是亲近厚待。太祖对李远说:“我有了你,就像身体有手臂供它使唤,怎能离开一时?”就任命李远为大丞相府司马。军中和国家的机密事务,李远都参与谋划。当时河东刚刚收复,人心尚未安定,太祖对李远说:“河东是国家的重要地区,除了你无人可以安抚治理它。”于是任命他为河东郡守。李远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督促百姓种田养蚕,肃清邪恶势力,禁止为非作歹,同时整治防守御敌的设施。到任还不满一个月,就受到百姓的拥戴。
李远善于安抚人心,有才干有谋略,攻守的设施,无不精巧锐利。常常厚待、安抚境外的人,让他们做间谍,(所以)敌人有什么行动,都能事先知道。甚至因有事情败露而被杀的,也不因此而后悔。
(李远)曾打猎,看见丛蒲中的石头,以为是潜伏的野兔,一箭射中,箭头深入一寸多。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太祖听说后觉得神异非凡,赐书信说:“当年李广将军有过此事,你如今又这样,可说是李家世代流传有这种美德。”
当时(北周)太祖的继承人尚未确立,明帝年龄居长,已经成年;孝闵是嫡子,尚在幼年。于是太祖召集群臣对他们说:“我想立嫡子为继承人,又担心大司马起疑心。”大司马就是独孤信,明帝敬皇后的父亲。众人都默不作声,没有说话的。李远说:“确立继承人要立嫡子不立长子,《礼经》上说得明明白白。略阳公(孝闵)是世子,诸位还忧虑什么,如果是忌讳独孤信,请让我立刻就杀了独孤信。”于是拔刀而起。太祖也起身说:“何至于到这种地步!”李远才停下来,于是群臣都附和李远的提议。李远出外向独孤信道歉说:“面对大事,不得不这样。”独孤信也感谢李远说:“今天全仰仗您,决断了这件大事。”14. (1)诗人的心理经过了由寒到暖、由恐惧到欣慰的过程。(2)诗人选用“怪禽”“旷野”“落日”等具有萧条、冷落特点的景物,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写山区萧条、阴森的景象,渲染了恐怖的气氛,让读者体会到诗人旅途的辛苦和由此产生的愁思。15.(1)虽九死其犹未悔(2)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5)今我来思雨雪霏霏(6)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五、16. 端午节——感谢先人,为我们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伟岸的风范,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志洁行廉,刚正不阿;五四青年节——感谢年轻的伙伴,让我们共同享受友爱的欢乐,永葆青春的情谊;国庆节——感谢祖**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17. 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18. 荆轲: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死别离;一笑,彰显英雄本色。他有勇有谋,重诺守信;他睿智沉着,用大智应大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逆不过历史潮流,大势所迫。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
六、
19. “朴素的感情”指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20. ①《诗经》中民歌的悲伤,不仅感染着每一个读者,而且融入民族文化,成为民族文化不能割裂的渊源。
②思妇的叹息饱含对征夫朴素而真挚的思念之情,让人们看到愤怒豪壮的劝战宣传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面前都成了谎言。
21. 通过现代与古代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对比,揭示在《诗经》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情感丰富纯真;启示物质生活充裕的现代人应该做一点精神反思。
22. 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生动地描述了《诗经》的主要内容,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
23. 提示:正确理解“感恩”内涵,“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要重于感谢,两者差异在于感恩是视对方的给予为恩情,因为这种给予对“我”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杯水、一个嘱咐……本不需要感恩,只需感谢即可,但一旦出现在“我”极端困难之中,这一杯水、一个嘱咐……对“我”产生了巨大推动力,这就可以感恩了。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有着“施恩不图报”的传统美德。但也不乏“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父母教导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父母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心存一颗善良、感激的心。
【例文】
母爱,爱中之至爱
朋友,当你呱呱坠地时,是谁带着满身的伤痛脸上却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当你蹒跚学步时,是谁牵着你的小手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又是谁花了那么多时间,教你慢慢地用汤匙、筷子吃饭,教你穿衣服、系扣子,教你刷牙、洗脸……对,是妈妈!
自从牵着我们的手迈出了第一步,母亲就没有放开过那只手,因为她要看着我们细细地走人生的每一步。
听着那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说,大海就是我故乡……”不经意间,思绪便随那平和的声调在记忆的深处徜徉开来。
的汶川大地震,人们看到了这样一幕:在地震发生时那天崩地裂的一瞬,许多年轻的母亲,把孩子紧紧地护在怀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钢筋、混凝土、砖石、瓦块把她们砸得皮开肉绽、筋断骨折,而她们的孩子却毫发未损,虽然许多生命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还是有个别孩子在母亲的怀里奇迹般地生还。
在这个令人震撼的事实面前,你怎能不承认是母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无独有偶,《读者》第18期一篇名为《母亲的姿势》的文章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10月的一天,黑夜寂静,一家人熟睡着,而此时大火正在蔓延……等他们惊醒时,生命已危在旦夕。绝望之余,父亲砸开了天花板,夺路而逃……高墙内,大火离母亲和五个孩子越来越近。五个孩子中,最高的也仅有1.54米,而围墙竟有两米多高。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攀上去。“别怕,踩着妈妈的手,爬上去!”母亲毅然地说到,她蹲在地上,吃力地把孩子一个一个举过了墙。当火海中仅剩母亲和大女儿时,母亲的力气已用尽,浑身不停地颤抖。而此时大火已烧着了她们的衣服。大女儿哭着让妈妈离开,但母亲坚决将女儿拉了过来,拼尽最后一口气,将女儿托过墙头,而她却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了。墙外,五个孩子声泪俱下地捶打着墙,大喊着:“妈妈!妈妈!”而墙内的母亲却再也听不见了。大火扑灭后人们进去寻找这位母亲,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的墙下,双手向上高高举起,依然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亲者痛者,悲者哭者,人们无不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置自己生死于不顾,用双手凤凰涅槃般地托起了五个鲜活的生命!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深圳,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英雄的母亲!
有人常说女人是脆弱的,但这一评价从来就没有用在母亲的身上。母亲的形象总是高大和坚强的。故事中的卢映雪母亲就是最完美的诠释!她托举的姿势是全世界最优美的舞蹈。她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母爱的丰碑!
母爱,生命的保护神!母爱,生命的绿洲!母爱,人类之爱中最为纯洁,最为恒远的爱,爱中之至爱!
母亲节那天,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了记者采访作家刘墉的一段话。刘问大家有没有准备好给妈妈的礼物,他建议大家回去拥抱一下自己的妈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是啊,朋友,你有多久没有拥抱过你的妈妈了呢?
有空常回家看看,没空也多打几个电话,母爱并不需要什么昂贵的回报,孩子的一个笑声,一声问候,一个拥抱就是给母亲最好的礼物。愿我们用一生去呵护这一份浓浓的亲情!(有改动)
5.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篇五
姓名:班级:学号:第一题:把下列汉语翻译为英语。
1.每一年,很多来自世界著名大学的参赛选手来到泰晤士河比赛划船。(compete)
2.全体团员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有十个学生入了团。(take part in)
3.符号X代表一个未知数。(stand for)
4.他过着有规律的生活。(regular)
5.他被接纳为乒乓球队的一名队员。(admit)
6.我将去伦敦,我的妹妹也将去。(as well)
7.课堂上电脑永远不会取代老师。(replace)
8.他的话让我想起来了以前一位女士告诉我的事情。(what)
9.我从未出过国,他也没出过国。(neither)
10.谁也不像他那样如此需要我们的帮助。(so much as)
11.一位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该工程。(in charge of)
12.我们在当地报纸上为我们的车登广告。(advertise)
13.他们就咖啡的价格进行商谈。(bargain)
14.参加宴会的客人们陆续来了。(one after another)
15.完成了如此出色的工作,你应该获得一枚奖章。(deserve)
第二题:把下面的一篇短文翻译成英语。
古代奥运会开始于公元前776年。从那时起,为了替祖国争得奖牌和荣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加四年一次的运动会。奥运旗帜上的五环代表了世界的五大洲。奥运会得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
众所周知,对于被选为举办奥运会城市而言,那不仅仅是一份责任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在举办城市,一个特殊的村庄以及体育馆还有一个主体育场将为运动员和观众建立起来。而且,在奥运会期间也会有很多的自愿者。
6.必修二第八单元训练 篇六
1.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⑤凸显了“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是( )
A. “美元帝国”形成 B. 马歇尔计划出台
C. 联合国成立 D. “冷战”开始
2. 法国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法国企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B. 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C. 法国希望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
D. 布雷顿森林体系仍对当今世界经济影响重大
3.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包括( )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以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C.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 面对2009年金融危机,德国前外长费舍尔曾说:“在这场全球危机结束时,欧洲只会变得更加无足轻重,……欧洲不是在寻求更紧密的团结,而是正在这场危机中重新国家化,让自己回到过去。”这表明(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B. 欧盟将失去世界一极的地位
C. 欧洲联盟正走向解体
D. 金融危机促使欧洲更加团结
5.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从尼克松的这段话中不能看出( )
A. 欧洲的联合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
B. 欧洲的联合增强了各国的政治实力
C. 欧洲的联合提高了各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D. 欧洲的联合动摇了美国的
6. 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
A. 实现“凯恩斯计划”
B. 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 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7.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没有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 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 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8.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大幅度开放了市场,农产品年均进口增幅达26.94%。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过快的开放市场使压低农产品价格的趋势出现,对中国小规模生存型农业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这一现象说明( )
A. 加入世贸组织不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
B.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有害无利
C.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竞争力以应对挑战
D. 发展中国家应避开经济全球化以确保经济安全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在政治经济领域合作
B. 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C. 是论坛性经济组织
D.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10.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
A. 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 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 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 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二、非选择题
11.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 (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 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材料四 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 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以上材料均选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19世纪上半期,英镑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简要说明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原因。
(3)20世纪40年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样确立的?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
(4)材料四中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7.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篇七
诗意让人觉得无处不在,诗意是丰富多彩的,是美妙的。诗意就像一部电视剧,让我们快乐着,只有走进这画中,我们就会找到它的真谛。
回想着童年,是那么的快乐,是那么的无忧无虑,那么的幸福。
我有一个非常爱我,非常疼我,非常帅气的外公。从小就喜欢天天跟在外公后面的我,追赶着,闹着。但外公从来不觉得很烦,而是带着我玩耍着。其实我外公在我口中从来没叫过“外公”这两个字,而是叫着“爷爷”。外公是那么的慈祥,在我犯了错误的时候,外公总是保护着我。在我爸爸两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就去世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亲切的把外公叫做爷爷。直到读六年级的时候,我舅舅有了小孩后,要叫他爷爷,才知道外公才是他的爷爷。但外公从来没把我当做外孙,而是外公的亲孙子。从小,每天三餐饭的菜就像是招待客人的饭菜一样,每天的菜都那么丰富,把我养的这么高大,我爱您,爷爷。
在暑假的时候,我到外公家去玩,顺便看了外公以前的照片。他穿着军装,戴着军帽,庄严笔直的站立着。他在我心中一直是我的榜样,外公是多么的帅气啊!听外公说,他还是个通信员嘞!是一名空军,传达信息的,军用的传播信息其实是一种苦恼又无聊的事情,外公说:“我第一天就在学习怎么传播军事信息,天天背着信息的符号,每天早上起来背,每天都敲打着,滴滴滴滴...”知道外公是空军之后,我更加自豪了,因为我有个慈祥的外公,因为我有个疼我的外公,因为我有一个帅气的外公。
现在离开了外公的身边,到了学校学习,也住在学校里,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着他。
8.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篇八
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城市基本功能分区以及能够判一般功能分区的规律,同时也能体会不同城市风格的形成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节的教学重点: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掌握其的关键在于可结合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结合学生了解的城市各功能区分区的事实作为案例来讲解。例如:以经济因素作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讲解,可结合沧源小县城的功能区的分化事实再结合地租原理来讲解其分化的表现以及内在原因。突破难点的方法就是结合“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来进行讲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 教学目标:
1、说出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优势
2、运用实例,结合模式图,分析历史、经济、社会因素等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简单的会解释不同地域城市风格 目标解析:
1、认知城市各功能的具体做法就是以活动或者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一般城市的基本功能区,同时简单的讨论其对城市的作用和分布的区位优势;
2、该部分是本节重点,可结合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结合学生了解的城市各功能区分区的事实作为案例来讲解。例如:以经济因素作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讲解,可结合沧源小县城的功能区的分化事实再结合地租原理来讲解,其分化的表现以及内在原因。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鉴于学生认知的有限性,教师以引导学生看课本的四副城市景观图,总结归纳城市景观并在教师的引导体会城市景观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得出结论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学习本节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最大的难点在于城市空间结构分化的形成以及结构模式,对该部分的理解和把握。重点在于从各功能区的形成原理上把握,同时结合交通、地租与支付地租能力等图示进行讲解。
四、教学条件支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图片、讨论,因为使用图片,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增强学生获取清晰方法的培养,同时也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导入:我们前面学过,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而城市的分布和人口的分布差异导致了大部分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导致了什么情况呢? 问题
一、结合课本P44页北京市城市功能区图,看看城市土地主要用来干什么?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分化?
设计意图:知道基本城市功能区及其分布的特点。
解析: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师生活动:
1、教师展示p p t,学生观看思考,分组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选代表回答。问题1: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
问题2:该功能区在城市中的位置是?形成该功能主要分布区拥有哪些区位优势?
解析:根据北京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商业活动主要集中于交通比较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呈团块状或条状分布,该区交通便捷,人口流量大,消费群体大,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此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动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而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商业区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英文缩写为CBD),是大城市中心集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于一体的功能区.
世界著名的CBD有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日本东京新宿区和上海陆家嘴地区等
工业区:近代城市的发展都与工业有关.由于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加强,而企业在城市地域中集聚可获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目前,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 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例题1: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央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A)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该地段地价太高 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为商业区 变式练习: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B)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活动探究:随着城市规模扩展,工业区布局都不断向城市外缘搬迁,这是为什么? 解析:郊区地价较为便宜,且交通便利,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问题
二、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了北京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更替情况,那大家想过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更替?商业用地为什么在市中心,而农业用地一般在郊区?不可以调换布局吗? 设计意图:分析城市功能区的模式以及其形成的因素,设计一环扣一环的提出问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推导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绘图,锻炼学生绘图能力,还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既是各种用地效益距离衰减的结果,也是各类用地效益比较的结果;
问题1:结合“北京城市功能区”图结果提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出现这样的更替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2:从市中心到郊区,各个区段哪种土地利用效益最高,有怎样的更替情况?为什么北京市的市中心并不是中心商务区?
问题3:农业用地放在市中心,商业用地放在郊区是否可行?
解析: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区的因素有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特别是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由市中心向郊区呈同心圆的结构发生分化。而各种城市职能活动的区位选择取决于其支付地租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市中心的交通便利,消费群体大,其具有比较优势,地租较高,地租高低根据区位优势由市中心向郊外递减,同时也受其交通因素的影响在郊外交通便捷部分有次一级商场分布。住宅区则居于中间部位,既方便上班,也便于购物,受到社会因素(知名度和宗教信仰、种族因素)的影响,住宅区发生了明显的地域分化如唐人街、黑人区;工业区为降低成本以及减少市中心的污染,多分布在郊外;
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_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的发展,可以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例题2】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主要原因是。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琚是 变式练习: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理解。涉及知识要点有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等级体系等。(1)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地带。图示A的交通通达度明显高于B,从位置看,A位于市中心附近。故A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大,涵盖了等级低的B。(2)城市低级住宅一般分布在内城区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根据图示,C区附近为老式公寓楼,处商业区附近,紧邻轻工业区,应该为低级住宅区。D附近分布花园式小区公寓楼,因为中高档住宅。E为别墅,高级住宅。
(3)汽车销售店要求交通便利,而且店面往往占地较多,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外缘。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是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人才、技术保障;同时,高新科技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变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答案】:(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问题三:结合“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土地利用效益随距离变化图,提问:从城市中心到郊区,土地利用效益如何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能否说出影响该应素的地理原理?
设计意图:理解和掌握城市地租距离衰减原理; 解析: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有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距市中心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齐全,人口关注程度高,相应地租较高。各经济活动因其付租能力不同而在不同位置进行布局,关系如下图所示:(2)交通便捷程度
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就越高;反之,地价或地租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其变化如下图所示:
例题3:右上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C 5.B 变式训练: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A.地价便宜 B.人流量大 C.接近货源地 D.道路通达性好
【解析】城郊地带一般地价低廉,道路车流量较市中心小,道路通达性好,利于商业利润实现,故选择AD。
活动探究、结合课本,美国与欧洲大城市风格有何不同,简要分析原因?中国的北京与南方杭州城市有何不同,为什么?
解析:解释城市风格的形成要从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上入手,因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城市的风格影响较大,因此城市的风格因地里环境的差异而明显不同。
欧洲:历史悠久,遵重传统,崇尚古典 美国:历史短暂,集约用地,最求土地的最大化,大厦居最高处,也体现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至上 南方城市:天人合一
六、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结合城市中心地理论,阐述与分析了城市功能区的区位选择及特征;从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原因;并简单的分析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七、目标检测:
读“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决定图中曲线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质量 B.交通条件C.地租水平D.建筑水平
2.在“O”区域附近形成的功能区一般是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C.住宅区D.文教区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除具备最基本的三大功能区之外,还具有行政区、文化区等。据此完成3~4题。
3.现在北京市围绕故宫一带形成的城市中心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C.行政区 D.住宅区
4.北京市中心区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这是由于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行政因素 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C.楔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
6.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交通通达度低B.环境质量差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
7.R3区域主要属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答案答案 1.C 2.B 3.A 4.A5.B 6.C 7.C
二、综合题目
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在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答案(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2)集中式或团块状 P(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八、课后配餐
A组
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A.组团式
A.①点
B.团块状 B.②点
B.自来水厂 D.造纸厂
C.条带式
C.③点
D.放射状 D.④点 2.根据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 3.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A.钢铁厂
C.印染厂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分析回答4~6题。
4.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
5.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如果④⑤同为住宅区,对两住宅分化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收入的差异会促进社会阶层的产生,因而高收入社会阶层不愿意与低收入阶层的住宅区相邻 ②知名度的差异是导致两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③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导致两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两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A2、D3、B 4.B 5.A 6.C
B组
下图中,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①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②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8.②图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答案 7.B 8.D
C组.下面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1980年和2008年城市功能区分布图”,比较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1)简要评价1980年钢铁机械工业区有利和不利的区位条件。
9.必修二第四单元训练(一) 篇九
1.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
A. 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 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2.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国民革命
C. 解放战争 D. 三大改造
3. 1960年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毛泽东直接组织和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研。并在这期间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这些行动表明中共中央( )
A. 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 为八字方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C. 放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
D. 坚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下列历史事件与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
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 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其直接背景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D. “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回升
6. 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含的含义不包括( )
A. 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
B. 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
C. 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D. 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
7.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
A. 工业化建设成就
B. “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 改革开放的实践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9.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0.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 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 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推荐阅读:
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07-06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06-27
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08-01
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09-09
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翻译10-18
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反思09-16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四单元09-15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10-26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采薇》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10-01
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