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2024-08-29

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精选8篇)

1.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篇一

摘要:在以知识为驱动的新经济浪潮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正成为价值创造中的第一资源。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引起了世界各国和经济组织的普遍关注。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模式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的差距愈来愈远,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已是迫在眉睫。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简单的讲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具体涵义包括:根据人的心理及行为规律,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研究、引导、激励,并对人员进行合理适当的安排、使用和管理,从而达到对人的积极因素的充分开发和调动,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其密切相联系的一门科学。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概念而言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论从理论上还

是从实践上都是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探讨的。

一、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必然性

1、所谓传统的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制度和方法,对人事工作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进出、工资、晋升、职务升降、岗位变动以及奖惩等工作。它强调对人事制度的贯彻与实施,是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政职能的角度上看,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多属于战术性和行政性的工作,例如组织招聘员工、新员工培训、基本技能的培训、工资的计算与发放、考勤管理、组织文体活动、人事档案管理等等。这些大量的日常工作通常被称之为“人事工作”。由于这部分工作全部是一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不能从本质上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产生影响,人事部门基本上没有对制度的制定调整权,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政策和制度进行及时调整。人事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不突出,趋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更多地关注于事务性的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并不关注个人的绩效,人在企业不被看作可待开发的资源。另外,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与经济基础由基本适应变成了基本不适应。尤其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历史前进到今天,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模式所展现出来的弊端日益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所谓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指组织对员工的有效管理和使用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发现、投入力量“开采”和利用人力,它包括就业与录用、人力配置、激励、教育培训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内涵就是通过一定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力,把人力资源由潜能转变为财富。它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范畴,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领域。近十年来,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势头,远远超过了人事管理,这是因为前者能够给人,特别是各级行政领导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全新的视野,它不仅符合历史潮流,世界潮流,而且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因此人力资源理论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是必然的。它既有行政领导者的推动,又有专家学者们的协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满足众多企业家办好企业的强烈需求。社会需求为人力资源理论增添了无限的助力,顺应这浩荡的潮流,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在中国扎根、开花,进而结出丰硕的成果。

3、除此之外,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是建立在一种成本中心的前提上,将人事部门定为一个成本集中的消耗中心,主张通过一切可行的措施尽量减少人力资源以控制企业的人工成本,把减少人事管理费用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之一,这种观念比较集中的反映了企业重视短期利润,最为突出的口号就是“减人增效”,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减人未必能增效,因为企业绩效不仅仅受到企业职工这个因素的影响,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很多,如特殊的地理位置限制了就业渠道,减下来的职工没有脱离企业。尽管他们没有为企业创造利润,但企业还要为他们支付生活费、缴纳社会保险等费用消耗企业利润。然

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不同,它是企业的“利润中心”,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对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其它形态投资的收益率。近几十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视人为“资本”,把人作为第一资源加以开发,既重视以事择人,也重视为人设事,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属“服务中心”,管理出发点是“着眼于人”,考虑人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又考虑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用权变的观点开展工作,从而达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与事的系统优化,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 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的调节和开发,将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者自身的财富,重视开发使用,强调人员的整体开发。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情况,进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岗位职务调整,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同时采取理性与感情化的管理。较多地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价值,以人为本,多激励,少惩罚,多授权,少命令, 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尽可能地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创新性,不断创新技,完善考核系统、测评系统等科学术方法。多为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现状和未来,被赋予了很多的组织变革职能,通过参与变革与创新,实施组织变革(并购与重组、组织裁员、业务流程再造等)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包括提高员工对组织变革的适应能力,妥善处理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各种人力资源问题,推动组织变革进程,并以企业变革推动者的身份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工作。

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体是市场运行的主体,行为受市场机制左右,而且须遵循市场通行规则和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特有的规律。

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上升为决策层, 直接为企业的最主要的高层参与计划和决策。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参与者,提供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及系统解决方案,将人力资源纳入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管理活动中,使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认为,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必须具有两方面要素,一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即人的因素;二是拥有一定的设备工具、原材料,即物的因素,使两者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因此,在现代管理活动中,也就相应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对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管理,即人对物的管理,表现为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管理,即人事管理。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物的因素是不可能缺少的,但它是死的因素,是被动因素;而人是活动的因素,是主动因素。所以现代管理的中心是对人的管理,缺乏对人的科学管理,不可能充分发挥物的作用,而且21世纪的现在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飞速前进的时代,因此管理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人事管理更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是现代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1、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贡献。人力资源职能涵盖了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与系统建设各个方面,通过企业文化整合战略、组织和系统,保证企业战略的执行和实现、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地成长。

2、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以企业战略的高度,一方面充分考虑企业自身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要考虑企业外部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主动分析和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以及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状况等,为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协助决策者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支持企业战略目标执行和实现。

3、人力资源管理,不论是对于工作目标、管理对象,管理方式方法,管理规律,工作方针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内容,都有科学规律可循。在当前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深入改革的时候,我们把人事管理等政治生活的健康,政治制度的巩固,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同步,力求从政权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从未来发展的需要,深入进行研究,提高人事管理的科学水平,保证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健康发展。

4、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灵活地按照国家及地方人事规定、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各种人力资源政策,从而系统地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服务。同时也能协调劳动关系和加强职业保障,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促进员工发展,实现“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建立员工、企业利润共同体。

结束语

企业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整体素质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企业文化力的竞争,而这些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欲通过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而获续发展的优势,欲在技术创新和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而人力资源的发挥就要求管理者应跳出传统人事管理的误区,树立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念。

2.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篇二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 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 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 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 载体形态, 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具有新的特点。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因特网信息资源为主, 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因特网的信息资源。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概念的理解。侠义的讲, 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 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 包括文字, 声像, 印刷品, 电子信息, 数据库等, 限于信息的本身。而广义的讲, 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 这既包含恶劣信息本身, 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通信网络, 通过本地网络、国际互连可以覆盖全球。在网络中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之和便是网络信息资源了, 它在特性和构成上与传统的信息资源有显著的差异。

分布广、传播快、数量大、增长快:随着网络的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存在于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并迅速增长。据统计, 目前全球在互联网上有8亿个主页, 每天还要新增150个主页:每天发布14万件新的信息, 全网提供的信息总量逾20tb。

多类型、多媒体: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来源于各行各业, 包括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各种信息, 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并且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

无序性、不稳定:互联网是开放性的,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并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同时, 信息的地址、链接及内容本身处于变动中, 使得信息资源的更新、消除无法预测。

信息质量优劣不齐:网络信息分布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 缺少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 使得它繁杂、混乱, 质量良莠不齐, 存在安全隐患, 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资源带来了障碍。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特殊的性质和类型, 传统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技术手段已不再完全适用于它, 必须积极探索适用于现代化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

3.1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信息组织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 将某一方面的大量的、分散的、杂乱的信息经过整序、优化, 形成一个便于有效利用的系统的过程。网络信息资源的“量”与“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信息组织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组织的对象从各种类型的数据发展到具有丰富内容的知识, 组织形式从数据结构发展到知识表示, 组织方式从手工单一发展到网络群体, 组织的结果从静态的文本格式发展到动态的多模式的链接。

文件方式:以文件系统来管理和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简单方便, 是存贮图形、图象、图表、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信息的天然单位, 但对于结构化信息则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自由文本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对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 它不是对文献特征的格式化描述, 而是用自然语言深入揭示文献中的知识单元, 主要用于全文数据库建造。

超文本方式:这种方式将网络上相关文本的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以节点为基本单位, 节点间以链路相连, 将文本信息组织为网状结构。

主页、页面方式:这种方式通过页面对某机构、个人或专题作全面介绍, 用主页将这些信息集中组织到一起, 相当于网上的档案全宗。

3.2信息资源的检索方式

在这个多元化的、交互式的、动态的网络信息环境中, 除了良好的信息组织方式外, 还需要符合网络信息资源本身特点和组织特征的恰当的检索方式。

分类检索与主题检索相结合:传统的信息检索主要分为分类与主题两种。网络信息资源的大规模、多样化和快速增长使网络信息的检索策略应同时具备分类的性检索特征和主题的特性检索特征, 利用分类主题一体化充分揭示网络信息资源。

基于内容的检索: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图像、图形、音频、视频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必须加强对多媒体信息检索的研究。而基于内容的检索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内容特征, 而不是传统的形式特征实施检索。

全文本、超文本检索技术:可以根据文本中任何单词或语句进行检索, 还能灵活地输出全文、章节、段落。常用的方法是位置间隔和相邻检索、字符串匹配等。超文本检索是将文本、声音、图像等媒体数据的内容信息分隔为若干可独立应用的节点, 节点间以链路相连接, 构成网状层次结构, 检索由指令激活某一节点, 通过链路查询所有相关信息。

自动搜寻方式:与搜索引擎的信息组织方式相对应的检索方式是自动搜寻方式。自动搜寻工具主要有自动搜寻网络资源、自动索引、自动摘要、提供检索方法和用户界面等功能。

人工分类方式:与目录指南的信息组织方式相对的检索方式是人工分类方式。利用人工或机器搜寻, 但用人工分类并制作索引数据库。由于采用人工筛选和分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信息质量高、查准率高。

混合搜寻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类目浏览查询, 又可以键入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一个姓名进行自由查询, 兼有自动搜寻与人工分类两种方式的优点。

网络信息检索与手工检索相比, 有省时、省力, 获取信息的时效性、新颖性、广泛性强的优点, 在网络信息资源中起到了一定导航作用。但这还远远不够, 还需作更深入的研究, 探寻更适应网络环境的信息资源检索方式。此外, 对于高性能、简单易用的友好用户界面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于获得的信息资源的质量、深度、范围、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四、结语

信息化已成为一场影响极其深远的产业革命, 信息资源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 形成了政府机关的重要资源。而做好了信息资源的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内外信息流的畅通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来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 以及整体方面的决策能力。网络信息资源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但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范围、类型、媒体形态、内涵、控制机制、传递手段等方面, 都与传统信息资源的差异很大, 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才能将网络信息变为有序的信息, 实现信息资源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慰慈, 张久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 2001, (01) .33-38

[2]程结晶, 赵晓红.第三代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J].图书馆论坛, 2005, (06) .60

3.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篇三

关键词:传统人事人力资源 转变 体系

企业若想适应市场化、全球化的要求,管理观念上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要完善,否则企业的前展前景将很渺茫,做大、多强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可现在,我国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多数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亟待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转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 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 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深受经济竞争环境、技术发展环境和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它作为近20年来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管理学领域,远远超出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具体说来,存在以下一些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致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是“工具”,你可以随意控制它、使用它,是“资源”,特别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你就得小心保护它、引导它、开发它。难怪有学者提出:重视人的资源性的管理,并且认为21世纪的管理哲学是“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

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有着截然不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各组织中的人事部门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现代的管理人员应该明确:他们既是部门的业务经理,也是这个部门的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开发政策,侧重于人的潜能开发和培训,同时培训其他职能经理或管理者,提高他们对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所以说,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不单完成企业的生产、销售目标,还要培养一支为实现企业组织目标能够打硬仗的员工队伍。

三,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方式

1、制定科学的、具竞争力的制度

①企业要想拥有科学的、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首先要合理配置、制订有预见性的人力资源规划,有规划才有行动。②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控制人力成本。③在合理预测企业发展的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调整人员分布状况,为企业对人员的考核录用、培训、开发、晋升、工资等提供可靠依据。④制定和完善科学的、极具竞争力和刺激性奖励制度和福利政策。⑤建立业绩评价考核标准。要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

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开发战略

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引进企业需要的人员,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储备适当的人才,并且通过考核、薪酬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来激励员工。(1)建立起科学严谨的员工培训体系。做好职前教育、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的职业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2)建立起员工激励体系。根据员工的各种需求,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种种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在人力智慧的发挥下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3、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

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转变人事工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当前的人事经理已不仅仅需要具备以往人事管理所应具备的行政管理业务能力,还必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学科。我們可以建立考核激励培训制度,通过激励奖赏和定期的培训来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企业高层的重要参谋。如:洋浦经济开发区就通过考核奖励培训让具备专业技能的人事经理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出现,成为企业规范、发展的参谋人员。

为了科学、有效地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各大系统的职能,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有必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1)关于人的心理、行为及其本性的一些认识;(2)心理、行为测评及其分析技术,即测什么、怎么测、效果如何等;(3)职务分析技术,即了解工作内容、责任者、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怎么操作、为什么做等方面的技术。这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4.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篇四

1、管理的视角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力看做是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看做是资源。从成本的角度出发,管理活动追求的必须是人员的减少,人力成本的节约,从资源的角度出发,管理活动就会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工作的性质。人事工作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招待领导的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的工作。吸纳和开发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既是人事行政管理的办事机构,又是领导层制定、实施人才战略的参谋部。

3、管理的重点。人事管理以事为核心,强调的是“因事评人”。工作任务是否完成,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事相宜。在某些企业中,为了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甚至出现了“因人设事”的现象。例如,如果某位研发人员提出了某个研发项目,在经过适当的评估之后,企业会为这位研发人员提供相关的支持。

5.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篇五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笔记之一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较:

A更强调人本管理

一、管理观念的区别

书中提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工具”,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作“资源”,注重产生和开发。注意这里,资源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产生,这应该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包含的重要内容,而另一种开发,则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没有或者不具备的职能。而这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我们说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只有人才才具有无可替代的、不能复制的优势。可是,人才不能用拿来主义,虽然我们也可以空投,不可那只是对极个别的高管或者尖端技术人才而言,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企业人才都空投吧,我们也不可能只靠个别尖端人才或者高管来创造我们的企业价值,所以,我们说企业人才必须靠自身培养和发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发。这在许多的外资企业中,我们可以发现,外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他们对于职工的培养、职业前景的规划可谓用心,正是如此,才有众多的人才汇聚到外企中去,我们想,外企吸引人的绝不仅仅是依靠高薪,事实上,我们个别私企,甚至国企的薪金水平也不会与有些外企差。关键还在于两种企业下的文化氛围,归结到根本原因了就在于企业的人力开发水平。

二、管理重心的转移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事”和“物”为核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这里我们要讨论一下什么是“事”、“物”和“人”,我以为“事”和“物”,应该是可以归结为相关的制度、奖惩措施等,这些是可以物化的东西,同时,这也是过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点的管理手段。而“人”呢,我以为应该是指人力部门对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等提升人力资源能力的一些措施。如果我的理解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即便在今天提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仍然不能不要一套严格的“事”和“物”来限制,否则,我们虽然称以人为核心,但很可能会形成因人设事,因人而异的情况。我以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打破过去存在于企业中的各种关系网,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如果不能打破这些关系网,没有一个严格、公平、公正的制度,是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事”和“人”是同等重要的,或者说是互为基础的。

三、管理视野和内容上的区别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是招募新人,填补空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这种功能,还要担负工作设计、规范工作流程、协调工作关系的任务”。从这个方面来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其管理范围和管理视野较过去的人事管理有很大的拓展,可以说重点和着力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在这样的体制下,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因为他不仅要具备现代人力管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具备相当的企业管理经验,这样他才能够进行工作设计和工作流程的规范。就国有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结构,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固有人员,从观念上和知识结构上,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以这些人为主体,来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在国有企业中推行现代管理制度中鲜有成功范例,应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个重要的障碍。

四、管理原则和方法上的区别

我以为,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原则和方法上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差别在于好的管理和坏的管理。难道过去的劳动人事管理就不需要创新的管理方法?就不需要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这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在旧的劳动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他肯定会自动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工作中去。如果说区别,就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这种需要变得更加迫切,促进了管理者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五、管理组织上的区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打破过去劳动人事管理模式下的条条框框,这涉及到许多企业中既得利益的分配的问题,所以这对企业来说是个难题。实际上,我觉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将重点放在工作流程、工作岗位、激励机制有效性、合理性的评估上,放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调度上,而对于具体的岗位设立、薪酬激励办法以及薪金的发放应该由其它专业的部门(譬如财务)来制定和操作。这样也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切合企业实际,也利于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不致于成为一个绝对的权力部门,因为,分散的权力、有制约的权力才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的。

----

----

----

ps:看到这么多分 不补充都不行了 囧~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致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是“工具”,你可以随意控制它、使用它,是“资源”,特别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你就得小心保护它、引导它、开发它。难怪有学者提出:重视人的资源性的管理,并且认为21世纪的管理哲学是“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

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有着截然不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各组织中的人事部门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现代的管理人员应该明确:他们既是部门的业务经理,也是这个部门的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开发政策,侧重于人的潜能开发和培训,同时培训其他职能经理或管理者,提高他们对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所以说,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不单完成企业的生产、销售目标,还要培养一支为实现企业组织目标能够打硬仗的员工队伍。

传统的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10大不同.

1.管理的视角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认为人是一种成本,而且视人力为4大资源中的第一资源,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升值和增值。

2.管理的类型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则为“主动开发型管理”。

3.管理的重点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只强调入与事的配合,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着重共事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协调,特别是劳资关系和专业技术人员间的协调。

4.管理的层次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一般都处于执行层,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一般都是进入决策层的,人事活动的功能多元化。

5.管理的焦点不同。传统人事管理的焦点是以事为中心,在管理系统中被迫落人从属的地位。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则是以人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6.管理的广度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只注重管好自有人员,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管好自有人员,而且还必须要对组织现今和未来各种人力资源的要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

7.管理的深度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只注重用好职工的显能,发挥人的固有能力,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注重开发职工的潜能,以不断激发其工作动机。

8.管理的形态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一般都采用高度专业化的个体静态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整体动态管理,给职工创造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和环境。

9.管理的方式不同。传统人事管理的方法机械单一,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则灵活多样,广泛引进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理论,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有机结合的典范。

10.管理部门的性质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属于非生产、非效益部门,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逐渐成为生产和效益部门。

由上可知,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不单是称谓上的不同,它们代表了在对人的管理方面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是历史的必然。

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区别与联系

:

简单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组织中的具体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管理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与人事管理大体相似的职能,但由于指导思想的转变,造成了二者从形式、内容到效果上质的区别。另外,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内人力资源的管理,但近年来由于组织形式的发展,特别是虚拟组织的出现,使组织边界变得模糊,以往被认为是组织外的人力资源也被纳入组织内部进行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扩大。例如,摩托罗拉对其供应商与代理商实施培训,进行管理。

我们对人的管理方式都是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这一点对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尤其正确,对人的这些假设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哲学。“人事管理”(PersonnelManagement)和“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的区别实际上只是一种哲学上的区别。

人事管理是基于“复杂人”的假设,假设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需求,依据这些需求对其进行激励。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一种全新的“价值人”的假设,他突破了传统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人人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求上进、求发展的欲望与追求,即使其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的需要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这在高等教育日趋普及、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特别是在那些高级人才云集的跨国公司是站得住脚的。当然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外界物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那些自我实现欲望强烈的人在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假设使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放在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满足他们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上。

在人事管理中,企业对人的看法局限于人力是一种成本,在使用时以节约为目标;而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可开发并能带来收益的资源进行开发和控制。成本是为实现目标而不得不作出的付出,而“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实现与发展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上面。在人事管理中虽然有培训,这些培训也会给员工带来了发展,但从企业的角度看来,这些培训只是为满足工作需要不得不作出的成本付出。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是以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提高工作绩效为目标的主动培训。

因为人事管理中企业所有者将人视为成本,在他们看来,雇员的所得正是他们的所失,在他们眼里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零合游戏,所以劳资关系比较紧张,人事部门经常陷于劳资纠纷的陷阱之中,他们被迫通过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等手段缓和劳资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视人为可开发并能带来收益的资源,企业将主动建立互相信任、充分参与、合作的关系,是一种双赢游戏。

在组织上,以前的人事部门仅仅是组织众多部门中的一个,其功能仅仅是整个人员管理的一部分,其他部门如行政、生产等部门都承担了相应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思想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在组织内部建立整合式的功能。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人事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管理层,而企业中的操作层仍然被视为劳动力进行管理,这不仅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难融洽双方关系。在视员工为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就不仅限于管理层,以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拓展到劳资关系的各个方面。人事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发现员工绩效的现状,并以此作为报酬、奖惩、提升的有力依据,因而员工有抵触心理,惧怕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员工绩效现状的信息,找到与目前及未来要求的差距,绩效优秀的员工将得到物质奖励、提升等鼓励,而绩效较差的员工将得到培训机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所有员工将从中受益,绩效考评成为员工与企业之间主动交流的有力手段。

6.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篇六

专业班级:人力091学生姓名:赵泽东指导教师:陈晓暾

陕西

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积淀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贡献出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浅析企业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人才管理思想。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管理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ABSTRACT:China has five thousand years of splendid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production, accumulation of heav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ribute a wealth of management thinking, of ou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far-reaching impact, and modern business manage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In this paper, Analysis of enterprise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selection,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talent management to keep people thinking.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正文】

1.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基本定型,其五大主流派别分别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先秦阶段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部分,它直接奠定中国两千年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其中以孔孟之儒学, 老庄之道学, 韩非之法学为主要内容,虽然不是儒、法、道三家思想就可以涵括的, 但这三家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2.1鸟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化底蕴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时与空的大浪淘沙中,仍闪耀智慧的光芒。以史为鉴,知史明智,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总结出了为之丰富的管理思想,这其中包括一些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借鉴意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本文主要浅析企业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人才管理思想。

2.1.1 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人之道

如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古代的统治者们特别-1-

注重招贤纳士,而任人唯贤是贯穿古代选人思想的重要原则。首先是“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在《求贤令》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理论观点,体现了他对人才的无比渴求和在选人方面的无畏胆略。在实践上,曹操大胆起用陈琳、贾诩等敌营降将,成为了“唯才是举”的典范。其次是任人不避亲,不避仇。韩非子说:“举贤不避雠,废不肖不阿亲近”,即举贤荐能不能回避自己的仇人,罢免不称职者,不能偏袒亲近自己的人。唐太宗曾说:“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仇嫌,不得不举”。后来唐太宗起用仇敌魏征和亲信长孙无忌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观点,被后世传为千古佳话。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充分说明了历代统治者对任人唯贤原则的推崇。

2.1.2 知人善任,扬长避短用人之道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深谙用人之道,其中知人善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知人善任,首先要做到知人。诸葛亮在《将苑·知人性》中说“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可见知人并非易事。但《六韬龙韬贩选将》中列举的八种知人方法:“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察其变,三曰与之间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知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对我们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其次要做到善任。屈原在《卜居》中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汉代东方朔也说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都意指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应扬长避短,用人所长。宋代政治家欧阳修则指出:“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揭示了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的重要性。

2.1.3 百年树人,高瞻远瞩育人之道

我国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人志士也就如何培育人才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苏绰的“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指出只有“剖而莹之,驰而试之”,才能发现良玉和千里马,揭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古人早就认识到树人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战略过程,王安石在《上皇帝万言书》中提到“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才”,将其分为教、养、取、任四个环节。

2.1.4 赏罚分明,刚柔相济留人之道

古代学者就如何留住人才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赏罚分明、刚柔相济是留人的重要手段。首先是赏罚分明。奖赏和惩罚作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很早就被古代学者所重视,而且赏罚应该以全面的绩效考核为基础。关于绩效考核,管仲认为:“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即对于人才不经过绩效考核就不加任用,不经过使用就不能作为人才储备。考核的结果将作为激励的依据,激励必须做到奖罚分明,做到“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近爱必诛”(韩非子)。从这些真知灼见中我们已经可以捕捉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关正负激励理论的影子。其次是刚柔相济。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孙子行军篇》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孔孙之言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应主张道德感化和制度约束两手并用,刚柔并济。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将其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促进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7.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篇七

1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与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与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异之处, 主要体现在检索方式, 编研服务方式和信息服务方式等方面。

1.1 检索方式不同

到目前为止, 传统的档案检索方式主要有手工方式比孔卡、比号卡检索边缘穿孔卡检索缩微胶片检索计算机检索。传统档案的计算机检索主要是通过向计算机系统输人能够标识档案的信息, 用户再通过计算机的检索程序来提取符合利用要求的档案有关信息, 然后根据此信息去获得档案实体, 最终达到利用的目的。

1.2 编研服务方式不同

档案编研是一项主动提供的服务, 它标志着档案部门对社会需求预测水平, 表现了档案服务水平的高低。传统方式下, 编研选题缺乏主动性;相关素材的获取困难;编研成果传输渠道窄。而且, 由于受纸质出版周期长的限制, 编研成果常错过最佳公布时间, 失去利用价值。而数字化档案的编研工作无上述限制, 更多地转化为诸如选题策划等创造性劳动, 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思考如何为地方建设、企业发展等提供有用的档案信息。而且编研成果通过网络传播, 可以不受传统媒体“出版”、“发行”周期的限制, 编研成果一旦上网, 便可以快速传递到网络的每个角落, 在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公开, 从而使其价值得以尽早、更广的发挥。另外, 传统的档案编研工作一般只着眼于纸张文字材料, 最终形成的编研成果也只能是纸质材料汇编, 工作范围比较窄, 编研成果的表现方式也比较单一。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则可以通过对声、像、字、图等各种信息全方位编研, 将更加丰富多彩的编研形式呈现给读者, 极大地拓展编研工作的领域。

1.3 信息服务方式不同

在传统环境下, 档案信息提供方式的特点是:以被动为主的提供方式, 提供内容单一, 所提供的档案信息层次较低, 没能做到“请进来、走出去”, 主动向利用者介绍馆藏内容和检索方法, 引导利用者正确地利用档案等。而在数字环境下,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用户往往会通过网络方式寻求所需要的信息, 并且用户可能还不会意识到应该从档案信息中寻求;用户对综合性信息需求增多;用户可能会从更高层次来要求所需信息,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地查找一份相关档案。在这种情况下, 档案信息开发方式应该适应新形势, 这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一大挑战。

2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与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类同性分析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与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类同之处很多, 例如开发利用的对象都是档案, 主体是档案员, 途径部分相同等, 下面主要论述两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一般程序过程和宗旨的类同。

2.1 一般程序过程类同

2.1.1 在数据准备阶段, 两者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和办法, 确定数字化信息存储的范围, 进而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 加工和数字化处理。

2.1.2在数字文件存储阶段, 二者都需要建立相应的目录数据库和全文信息数据库, 而且这种数据库不仅要求具有存储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功能, 从长远来看还具有和各类数据库联网共享的功能。

2.1.3在数字文件检索利用和输出阶段, 两者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多途径查找并进行全文检索, 还能够根据用户需要, 对下载的数字信息进行编辑, 修改加工和文字处理, 最终输出有关信息。

2.2 活动宗旨相同

二者的活动宗旨相同, 都是为了发挥档案的作用, 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 开发有效信息, 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为社会创造财富。

3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与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互借鉴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以及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等信息技术与通讯手段的快速电子化, 传统的档案馆和传统的文本型信息正受到虚拟档案馆和电子型档案信息的挑战。文本型的档案信息是否必然被电子型信息所替代呢?回答是否定的, 这两者绝不是替代关系, 而恰恰应是相辅相成, 相互依赖, 共同发展的关系。

根据两者的特点, 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文本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现代电子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着互补性。

4 文本型档案信息的保密性、权威性与电子型档案信息的开放性相互补

电子型档案信息由于借助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 虽然可以使档案信息广泛地、快捷地传递到用户, 但是它一般是开放信息或目录信息, 价值不大, 保密性、权威性较差。而文本档案信息由于其表现为信息的原始性, 因此它具有法律上的可靠性和高效的保密功能, 具有信息的权威性。一般地说, 涉及到国家安全利益、与社会秩序相关的或与集体、个人秘密有关的档案, 因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均属于限制利用的范围。特别是关于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等法律保护的权威档案信息一般不会上网服务, 当然也为避免电脑黑客的攻击, 这类档案信息往往都采取文本型服务方式或至多提供网上目录服务。档案信息的权威也是通过这种保守的文本方式来维护的。例如人们要考证某一事情或某一事物, 只有找到原始的文本档案或者是文本档案的原始记录才是最有权威的, 哪怕电子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 也不能作为凭证, 在法律上也不具有可靠的法律效力。

传统的文本型档案信息和现代电子型档案信息都各具有优缺点, 它们的互补性展示出档案事业发展的趋势。文本型档案信息是电子型档案信息发展的基础, 电子型档案信息的发展又为文本型档案信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两者互相支持,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结束语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未来档案管理的方向, 档案数字化处理需要对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对档案数字化进行优化, 就需要提高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水平, 本文主要通过对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的现状分析, 提出目前我国档案数字化的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计算机的批量处理技术、对档案查询系统设计技术、检索条件的自定义功能的技术的使用, 提高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水平, 推动我国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春.浅谈高新技术对传统档案理论的影响[J].兰台内外, 2003, 6:10-12.

[2]谭远宏, 赵云.论数字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J].数字兰台, 2005, 11:20.

8.论信息化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篇八

关键词: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

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传统人事管理是指对人事关系的管理,一般是指人事部门作为组织内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它是在一定管理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相关的事为对象,运用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某种状态,以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和。广义的人事管理是指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一切组织机构(即单位、部门、团体等)对组织内人群的管理。人事管理过程包括“进、管、出”三个环节。人的调进调出被认为是传统人事管理的中心内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组织管理工作和总体目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和绩效,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倒,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组织管理政策、实践及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其基本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教育和培训、考核和激励、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和劳动保护、职位分类、定编定员、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与生产力改进等。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深入全面的新型管理形式。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1.相同之处

严格来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新形势下对传统人事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因此,两者有一些共同之处。

(1)管理目的有相同性

尽管两者管理方式和具体内容不同,但都以完善单位管理和保证单位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力求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人”这一能动资源,实现人、财、物的最佳配合,提高效率,使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单位、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

(2)管理任务有相同性

人员的招聘录用、培训考勤、职务升降、考核奖惩、绩效管理、工资福利、档案管理、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等等,既是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3)管理对象有相同性

笼统地说管理对象都是人,都是处理单位中“人与人”及“人与事”的关系,按需设岗,对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恰当地协调、解决“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冲突,以达到企业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2.区别

虽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在渊源上有一定的联系,但毕竟两者的发展环境不同,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而认识这些区别之处,对完善我们的管理是大有益处的,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管理观念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把人当作一种“工具”,将员工视为成本负担,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把花费在员工身上的成本和费用简单的等同于费用,并最大程度地加以控制和降低,如减少各种培训开发投资。同时以“事”为中心开展工作,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事与人的整体性、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目的和形式就是“控制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将员工看成有价值的,注重开发和产出。这种管理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同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一样共同创造企业财富。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充分肯定和认同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重在人与事的系统优化。

(2)管理模式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的操作式管理,企业任何制度上的变革都是由企业CEO或高层主管提出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上级的指示做被动的调整。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的战略型、策略式管理,重视对人的能力、创造力和智慧潜力的开发和发挥,要求企业必须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下,主动发现问题所在,懂得利用信息技术去寻找对策,提出创新的构思。

(3)管理内容丰富程度和管理重心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内容简单,主要是对员工“进、管、出”的管理过程。“进”是指员工的招聘、录用;“管”是指员工的考核、奖惩、职务的升降、工资福利待遇、档案管理等;“出”即办理员工离开的各种手续等等。因为以“事”为中心,所以不承认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认为人是机器的附属物,组织在进行工作安排时主要考虑组织自身的需要,很少考虑员工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极大地影响了组织效益的增长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涵盖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工作范围拓宽了。因为强调以“人”为本,所以在考虑组织工作的同时,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特点、兴趣、特长、性格、技能和发展要求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工作热情,使组织和员工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

(4)管理地位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功能性部门,管理活动处于执行层、操作层,往往无需特殊专长、不需要有专业知识、不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着重展现各种功能及执行效率,单纯处理文书、事务性工作的人事行政、执行已制定的政策、活动、薪资管理及维持员工关系和谐的管理角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入决策层、运作层,是具有战略和决策意义的管理活动,除承担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业务外,还扮演各部门的战略性伙伴角色,主要承担策略及执行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规划等任务。

(5)管理对创新的重视不同

员工的知识优势形成后,要想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发展形势,不断创新管理。创新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创新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获取尽可能多的创新产品。传统的人事管理,有的直接组织员工开展科研,有的制订科研奖励条例鼓励创新,这些虽然也属于创新管理,但是不够系统全面,没有根据员工的特长去组织个人的创新活动,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创新管理,根据员工特长去规划、组织知识资源开发、重组及学术研究等,并注意事后效果的调查,及时发现与处理有关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创新体制,保证创新活动有序、快速、高效地开展下去。

从以上的区别分析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存在很大不同的,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采取必要的措施,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建

任何一种体制不管如何适合主流趋势,要想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划。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建也是如此,但大概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层必须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树立人力“资本”观念,提高对员工的重视程度。

第二,制定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自我实现的人力资源规划,并对此计划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建立培训计划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人才开发利用机制,注重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第四,建立科学评价和分配制度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五,建立企业和劳动权益有保障的契约机制,健全劳动合同制度等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钟永娴: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2月,第29卷第2期.

[2]李凌 周应蓉: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新疆有色金属,2008第3期.

[3]王姝瑜:浅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年总第970期.

[4]孔 冬: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以人为本.管理学研究,2008年第4期.

上一篇:各国教师节的由来下一篇:杀鱼凶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