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共11篇)
1.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一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鸡西市园丁小学(原局二小)苏清波.飞夺泸定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再归纳写作方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板书课题)
(二)结合课文前的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细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1)“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一)交待本节课学习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教师要注意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出“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教师板书:抢时间、攻无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重点抓两方面: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
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引导学生概括出:时间紧、路程长这两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主要概括出: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提示学生把红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和敌人作战的精神表现出来。)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可先看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语言文字谈感受,体会红军奋不顾身的精神。)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师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全班同学自由选择最易写清的字,练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2.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二
1 研究区域概况
泸定县地处甘孜州东南部, 大渡河中游。东与天全、荥经县交界, 南与汉源、石棉县接壤, 西、西北与康定县相邻。地处东经101°46′~102°25′, 北纬29°25′~30°10′。交通便捷, 国道318线和省道211线横贯全县, 县城距成都280km, 距康定49km, 是进出甘孜州的必由之地。2012年泸定县幅员面积2165.35km2, 辖4镇8乡、145个村, 总户数32490户, 总人口87107人, 非农业人口20074人, 农业人口67033人,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6.95%。
泸定县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 其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豆类 (豌豆、胡豆、黄豆和雪山豆) 、薯类 (红苕、洋芋) 等为主, 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 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药材类、园林水果、特色林产品等。2012年泸定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5342hm2, 粮食总产量达21543t。其中, 玉米播种面积最多, 为2825hm2, 占甘孜州产量的24.84%;水稻、红苕播种面积相对较少, 但占甘孜州产量的百分比较高, 分别为91%、96.95% (表1) 。油料作物 (花生、油菜) 种植面积为1081hm2, 总产量达2012t;蔬菜播种面积为1688hm2, 总产量达60931t, 占甘孜州产量的40.51%;药材类种植面积为70hm2, 占到甘孜州播种面积的47.3% (甘孜州药材种植面积为148hm2) , 总产量为131t;园林水果 (苹果、梨、柑桔类、桃、葡萄等) 总产量达2610t。此外, 2012年泸定县特色林产品 (核桃、板栗、花椒等) 产量达686t (表1) 。
资料来源:2013年甘孜州统计年鉴
2 泸定县农业发展条件
2.1 地形地貌条件
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 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 地形总趋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从低中山峡谷区直至高山、极高山区。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 两岸支沟发育与干流呈“非”字形分布, 将全县切割成多条大小不等的树枝状支谷。全县境内相对高差大, 谷底到谷岭相对高差一般2000~3000m, 其中贡嘎山 (海拔7556m) , 其南坡大渡河河谷至主峰顶水平距离29km, 相对高差6556m。因此, 造成全县地形复杂, 地势陡峻。
2.2 气候条件
泸定气候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冬季干燥温暖, 季均温度7.5℃;夏季温凉湿润, 季均温度22.7℃;年平均气温16.5℃, 年平均无霜期279天, 年均降雨量664.4mm。由于受东南、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双重影响,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海拔1800m以下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为有名的干热河谷地区。形成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春季长、夏季短的特点。
2.3 土地资源
泸定县总土地面积为2165.35km2 (21.65万hm2) , 其中:牧草地4.96万hm2, 占总面积的22.91%;林地面积约11.81万hm2, 占总面积的54.54%;耕地面积约0.94万hm2, 占总面积的4.36%。其它面积3.94万hm2, 占总面积的18.19%。
2.4 绿色植物资源
泸定县绿色植物资源丰富多样, 有森林资源、牧草资源以及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生物资源。其中, 森林资源:森林面积82438.5hm2, 森林覆盖率38.78%。牧草地4.96万hm2, 占总面积的22.91%。最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生物资源有药用植物、野生食用菌、珍稀动植物和山野菜等。药用生物资源蕴藏量较大, 中药材中占重要比重的药用植物达700多种, 约占全州已知种类的30%, 常年收购的药用植物有50多种;药用生物主要有冬虫夏草、贝母、天麻、大黄、薯蓣、虫娄、杜仲、当归、党参、独活、首乌等;野生食用菌蕴藏量大, 种类多, 分布广;主要分布于峡谷、山原区的森林、灌丛中, 主要有:松茸、木耳、羊肚菌、荞巴菌、鸡蛋菌、刷把菌、猴头菌等;珍稀植物种类较多, 主要有红豆杉、康定木楠、连香树、麦吊杉、银杏等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山野菜资源较丰富, 有山白菜、蕨菜、香椿、鱼腥草等野菜数十种。
3 泸定县农业绿色发展存在问题
3.1 对现代农业的内涵认识不够
近几年来, 甘孜州提出了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思路, 泸定县现代农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以海螺沟景区为依托的磨西镇、杵坭乡等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起来, 使农业有了很好的发展, 农民收入有很大的提高。但其它地方局限于传统农业发展的旧思维、老观念, 一部分农民 (或少量干部) 对现代农业的理念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对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措施了解不多, 将农业与工业、旅游业等相结合还不够深入。
3.2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总数、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999年以前, 泸定县年末实有耕地面积总数有所增加, 1999年后, 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 25°的坡地全部退耕, 泸定县年末耕地面积总数从1999年的7585hm2减少到2002年的5570hm2。由于建设用地等原因, 泸定县2002年年末实有耕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由于人口逐年增长, 年末实有耕地逐年减少, 泸定县人均耕地面积从1995的1053m2减少到2012年的561m2, 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为1013m2) (图1) 。
3.3 自然灾害类型多样, 农业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地形复杂、地势陡峻, 气候异常等, 泸定县自然灾害类型多样, 主要有雪灾、暴风雨、冰雹、洪水、泥石流、干旱等, 造成泸定县不同区域不同程度农作物受灾, 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对泸定县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造成农业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3.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抗灾能力较差
泸定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业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由于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泸定县农业基础设施 (如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排水设施等) 仍然薄弱, 抵御旱灾、洪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3.5 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较高, 农业环境污染加剧
泸定县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较高, 主要集中表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投入;发展养殖业需要 (生猪养殖、山羊养殖等) 的饲料等成本。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化肥投入污染、农药使用污染、农用薄膜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在过去的10多年间, 虽然泸定县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消费量335kg/hm2, 但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 2012年达到115.52kg/hm2, 且远远高于甘孜州其它县, 是甘孜州平均消费量的3~4倍 (2002年是甘孜州的4.11倍) (图2) 。在肥料结构上, 呈现出氮肥使用量偏高 (占化肥投入的85.62%) , 钾肥、有机肥太少的特点。不合理的肥料结构容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农地环境问题。
泸定县农药施用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 主要表现在农药利用效率不高, 大量施用农药, 其残留通过各种渠道汇流到水体中, 引起水质污染。泸定县农药的施用量由1995年的21t增加到2012年的79t, 施用量增加了2.76倍。单位面积施用量从1995年的1.754kg/hm2增加到2012年的9.647kg/hm2, 增长幅度为4.5倍。泸定县单位播种面积农药施用量明显地高于甘孜州其它县的施用量, 1999年后, 泸定县单位播种面积农药施用量是甘孜州单位播种面积农药施用量的3倍多, 2010年达到最大值为3.861倍 (表2) 。
资料来源:1996-2013年甘孜州统计年鉴
农用薄膜引发的农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土地结构破坏, 主要表现在农用薄膜从1995年的23t增加到2012年的99t。对畜牧养殖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不合理处理方式引发的畜禽养殖污染, 成为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近年来, 泸定县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各类牲畜年末存栏数从1995年的83762 (头只匹) 增加到2012年的110000 (头只匹) , 生猪存栏数从1995年的49272头增加到2012年的75050头, 为甘孜州生猪存栏数的21.08% (甘孜州总存栏数为356086头) , 位居第一。导致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增大, 畜禽养殖业成为农村环境污染之一。
3.6 科技推广途径及方式较为单一, 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受区位偏远、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畅等因素限制,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技术手段落后, 高山地区耕作粗放, 生产、销售成本高, 利益比较低, 信息不灵, 仍然依靠政府行政推动为主, 没有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校、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多渠道、多途径推广良种良法的积极性。
4 泸定县农业绿色发展主要对策措施
泸定县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农业资源为依据, 以现有农业为基础, 遵循“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发挥优势”的原则, 结合泸定县实际, 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4.1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选择适宜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利用泸定县地形立体特点, 因地制宜, 发展立体农业, 在大渡河谷发展河谷绿色农业 (绿色蔬菜、粮油等) 、特色水果 (樱桃、枇杷、葡萄等) , 在中山发展经济林 (花椒、核桃、苹果等) 、中药材 (当归、党参等) , 中山上段发展用材林, 在高山、亚高山发展特色牧业 (图3) 。
根据泸定县的农业环境条件、资源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实际,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础, 将农业 (种植业、林业、牧业等) 、绿色旅游、农产品加工等结合起来,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使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农业环境协调发展。以富民惠民、满足广大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为目的, 以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底, 以绿色农业为依托, 将泸定县绿色农业与绿色农业旅游、特色旅游城镇等结合起来, 通过“庭院经济———农业小循环”、“农旅结合的产业化模式———都市型现代农业”等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图4) 。
4.1.1 庭院经济。
根据泸定县居住分散的特点,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在农户家庭周围种植各种果树 (樱桃、梨、枇杷等) , 养鸡、鸭、猪等, 通过“人-沼-菜”、“猪—沼—草”、“猪—沼—菜”、“猪—沼—果”等模式, 建立庭园式的封闭循环系统。将群众生活污水、畜禽废弃物导入沼气池或污水处理池, 经过净化, 实现畜禽粪便及污水达标后还田、浇菜, 将禽畜圈舍、池、田等科学连接, 互动发展;沼气则解决了农村能源紧缺问题, 从而形成农户庭园内部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 变废为宝。该模式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作用, 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量, 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的绿色食品。
4.1.2 农旅结合的产业化模式———都市型现代农业。主要包括2种类型即乡村旅游型与特色旅游城镇依托型。一方面, 充分利用泸定县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如田坝、杵坭等) , 以安全的绿色农产品生产 (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等) 为基础, 以第三产业———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重点, 吸引城市居民 (成都、重庆以及本地城市居民) 观光休闲度假, 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 以特色旅游城镇 (磨西镇、泸桥镇) 为依托, 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客源市场, 发展农家乐 (藏家乐) , 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同时, 将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相结合形成产业链。该模式有利于将农业、农业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衔接起来, 实现农业与旅游的协调发展。
4.2 加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 防止城镇建设、水电、矿产开发等对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占用
泸定县特殊的环境条件 (高山峡谷地区, 自然灾害频发等) , 造成泸定县耕地面积少, 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等。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以及水电、矿产资源的开发必将增加对农业资源的占用。因此, 应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法规以及水电开发、矿产开发的有关法规、制度,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处理好城镇建设、水电、矿产开发与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的保护关系, 尽可能地减少对农业资源的占用和破坏[7]。
4.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7]
由于高山峡谷、气候变率大等原因, 泸定县自然灾害频发, 制约泸定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状况, 在大渡河谷地区, 一条沟一条沟地进行开发治理, 搞好泄洪工程, 农业引水、灌溉等工程, 减少洪水、干旱等灾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在泥石流、滑坡易发地区, 搞好山地固坡工程, 减少泥石流对农田、农作物的冲毁等, 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4 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泸定县因良好的光热资源和无污染的生长环境, 种植苹果、樱桃、枇杷、桃子等鲜水果, 以色泽鲜艳、糖份含量高、果个大、品质优良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县境内特殊的地理和气候资源, 利于各种蔬菜的生长, 特别适宜发展错季节无公害蔬菜, 适宜油菜、花生种植, 生长有虫草、贝母、当归、天麻等多种名贵药材。因此, 特殊的地理和气候资源条件孕育优质鲜果、优质蔬菜、优质干果、优质畜产品、优质食料、优质中藏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将泸定县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4.5 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
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大力支持, 加强科技开发力度, 为泸定县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 加强劳动技能培训 (如农、林、牧业技能等) , 转变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减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 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增加粮食产量, 增加农牧业收入。
参考文献
[1]陈邵峰.中国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与创新[J].求实.2007, 5:71-72.
[2]史忠良主编.新编产业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54-58.
[3]俞海.中国“十二五”绿色发展路线图[OL].http://wenku.baidu.com/view, 2011-1-19.
[4]金三林, 碳排放与增长转型[J].中国经济周刊.2010, 7:12-14.
[5]夏光.绿色产业发展战略[J].中国经济时报, 2011, 3:44-45.
[6]陈剑锋.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新选择[J].中国软科学, 2006, 5:36-37.
3.飞夺泸定桥 篇三
刘伯承、聂荣臻迅速渡过大渡河,带着红一师和干部团向泸定城飞奔。
未过河的部队,由红二师四团为先头部队向泸定桥急进。带队的是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四团打过不少硬仗,以长途奔袭而闻名,年初,抢占娄山关的战斗就是由他们和友邻团承担的,那一仗的胜利,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举行。
第一天,这支先头部队行程八十里。途中两次遇敌,其中一次在菩萨岗,和守敌纠缠甚久,直到傍晚才结束战斗。
第二天拂晓出发时,接到军团首长林、聂的指示信,信中传达了军委要他们提前一天夺取泸定桥的命令。
原来,刘文辉已得知红军夹河北取泸定的行动,他怕坐镇成都的蒋介石怪罪,急令袁国瑞旅赴河防增援,其中李全山的第三十八团直奔泸定桥。
王开湘从信上看不出敌情变化,凭着经验,他知道提前一天关系全军,不然,不会限他们用一天一夜的时间,跑完剩下的二百四十里的。
先头部队不容片刻迟疑,立即在崎岖的江边山路上急进,到下午5时,又遇大雨,指战员连饭都没有吃,还要奔袭一百一十里,不少人只好用生米充饥。
天黑后,部队冒雨行至杵汲坝时,只见对岸有支部队打着火把也向泸定疾进。他们是谁?是刘伯承率领的一师,还是川军的河防?王开湘和杨成武受到点火赶路的启示,立即命令自己的部队也点起火把。
两条火龙沿江而上!
对岸传来喊喝声:“喂,你们是啥子部队哟?”
一听川腔,就知道这是敌人。王开湘让川籍战士大声回答对方,骗过了敌人。他又让司号员吹起敌人的联络号谱,一时间,两岸号声,对答不断,好生热闹……这对又累又饿、浑身湿透的红军指战员来说,也是难得的精神鼓动。
红四团于5月29日黎明,按时赶到泸定桥西岸。
泸定桥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二百多年以来,它一直是川康藏地区的咽喉孔道,是千里大渡河上的惟一桥梁。桥长百米,宽不到三米,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连接东西两岸。其中九根铁链为底链,上铺木板,以通行人,另外四根分悬左右两边为扶栏……何人设计,未曾留名,但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记载,建设者也颇费周折:
……曾于东岸先系铁索,以小舟载铁链过重,未及对岸辄覆,久之不成。后一番僧教以巨绳先系两岸,每绳上用十数短竹筒贯之,再以铁索入筒,绳长数十丈,于对岸牵拽其筒,筒达铁索亦至。
红四团没有时间了解这些,他们的任务是夺桥。而较量的对手,正是昨晚和他们打着火把隔江并行的川军李全山团,这是刘文辉特意为守桥而派出的部队。
敌人正在桥东构筑工事,并用密集火力横扫桥西,铁索上的桥板也正在拆除。
王开湘望着光溜溜的铁索和汹涌的河水,只恨自己少一双翅膀。只有这时,他才埋怨军委,为什么不命令将行军的时间缩得
更短!
怎么办?只有抢夺一条路了!
他和杨成武当即组织了二十二人的夺桥敢死队,配备短枪、手榴弹、马刀,由连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负责,攀踏铁索冲向对岸;由连长王友才率领第二梯队,紧跟他们抢铺桥板,为后续部队开路……
下午4时,夺桥战斗打响,王开湘、杨成武在西桥头指挥,全团司号员集中在桥头附近同时吹响冲锋号,顿时,机关枪、迫击炮一齐向对岸发射,爆炸声,军号声,喊杀声淹没了大渡河的咆哮和敌人的哭叫……
有三名敢死队员从铁索上落入激流,是中弹?是失手?我们都已无法知道了。咆哮的大渡河水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但他们的勇气和精神已经化为丰碑,同青山一道,永远地屹立在泸定桥头……
李全山看到红军拼死而来,国军难以抵挡,立即下令火烧东岸。一时,东桥头出现了一道熊熊火墙,给敢死队设置了新的生死关口,之后,他又组织部队反扑,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止殊死一拼的红军勇士,冲过桥去的红军战士,如决堤的洪水,一泻而下,很快就占了泸定城。李全山带着残兵向天全逃窜。
红四团胜利了。王开湘和杨成武却不安起来,当激烈的枪声停止以后,他俩又为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师和干部团担忧
起来。
其实,他们不知道,从东岸北上的部队,一路上也是激战不断,等到刘、聂到达泸定桥时,已是深夜两点了。
这一夜,刘伯承顾不上长途奔袭的困倦,首先要看泸定桥。杨成武前提马灯,陪着红军总参谋长从桥东走到桥西,又从桥西返回桥东。走到铁索桥中间时,刘伯承手扶桥栏,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激动地自语道:“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胜利了!”
是的,泸定桥的夺得,使中央红军得以渡过天险大渡河。这样,遵义会议后确定的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已经进入到胜利的前夜……
(选自《马背上的共和国》,中华书局2016年10月出版)
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钧一发”等词语理解课文。(难点)
3、积累近义词和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课件播放:课题质疑。(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用“△”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或标注拼音,画出重点词语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学生自学本课生字词,(结合语文天地我的摘录笔记)指名学生认读,纠正字音。(课件出示)
3、理解词语意思。(课件出示)
4、积累整理近反义词。(课件出示)
三、合作互助:
1.小组间互相说说自己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2.探讨互相学习习近平义词和反义词的方法。
四、展示交流:
1.汇报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法。2.汇报探讨学习习近平反义词的方法。
五、当堂检测:
出示练习册中1、3、4的题目,学生自主完成。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题中“飞”、“夺”两个字的含义,体会红军战士是怎样战胜艰难险阻,取得夺桥战斗的胜利,激发对红军战士的崇高敬意。(重点)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难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板书:飞夺泸定桥)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目标。
二、自主探究、初学课文:
先学:
1、完成探究点一:阅读三、四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样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红军在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阻击的敌人: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
饥饿和疲劳: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可是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恶劣的条件: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2、完成探究点二:当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抢先到达泸定桥时,摆
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什么,泸定桥原来是怎样的?红四团到达时又是怎样的?在文中分别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图片形象的展示摆在面前的困难。课件:12—16)
3、完成探究点三: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中的“飞”和“飞夺泸定桥”的“飞”意思一样吗?
小组互相讨论尝试回答,教师适当点拨:不一样,“飞夺泸定桥”的“飞”表示神速,极快。喊的“飞”指“飞行”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的疯狂态度,暗示红军想过桥,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不可能。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小组讨论学习,在书中勾画相关内容,并学习简单批注。)
4、总结全文
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惊心动魄的战斗,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三、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组长组织大家积极参与,做到优帮中、中帮学困生。
2、小组内的学困生尝试汇报,组内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
3、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四、当堂检测、能力提升:
练习册6题2、3小题。
五、板书
飞夺泸定桥
原因 经过 结果
5.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五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理清课文思路。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感悟。
2、通过观看录像获得直观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全过程,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难点:理清课文的思路。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电影、胶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赏识激励法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边说边板书“桥”)(出示投影)你们见过这样的桥吗?(简介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因为这座桥是大渡河上的唯一通过,因此,红军北上抗日必经夺取这座泸定桥,(板书“夺”)但咱们书上的题目是“飞夺泸定桥”(板书“飞”),为什么要加个“飞”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飞夺泸定桥》。(齐读课题)
三、A、合作探究“飞”
1、自己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飞”、“夺”的段落,画出来。
2、快速读2-5自然段,弄清“飞”的意思,并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抢时间)
3、小组合作学习红军抢时间时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你觉得红军怎么样?(板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放录音,想象红军和敌人抢时间的情景。
B、读中感悟“夺”
1、指导读“飞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体会理解“飞”意。
2、放录像“夺桥”,体会红军的英勇,奋不顾身。
3、读课文体会红军的精神,指导读有关句段。
4、学生谈体会。
5、小结板书“攻天险”。
6、读毛泽东《长征》结束全文。
四、课外延伸
6.《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篇六
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样的桥?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利用上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并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从敌人手把泸定桥“夺”过来。
二、板书要点助理解
理解作者思路和课文的段落层次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本文紧扣课题中的“飞夺”展开故事情节,围绕“飞夺”依次讲了“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教学时根据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夺桥”战斗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并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同时教师予以讲解指导。讲读课文时从“时间紧”“路途远”“敌我双方赛跑”三个方面弄懂“抢时间”这部分的内容,从“桥险峻”“敌猖狂”“红军勇”三方面弄清“攻天险”这部分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板书,借助板书,借助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重点悟中心
“飞夺”二字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课文中“抢时间”“攻天险”这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学时要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教学“抢时间”一段,先要求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其次要求学生了解红四团行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冒雨行军”一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想当时当地的情景,以加深对红军战士崇高品德的认识。同时设置如下思考题:红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大雨浇灭了火把,敌人宿营了,红军为什么还继续前进,这说明了什么?
因此领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7.《飞夺泸定桥》教学实录 篇七
生:做了。
师:黑板上的练习大家都做了吗?
生:做了。
师:那么我们开始发言,先看第一题。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作者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谁来发表见解?
生:略写了从接到任务到七点钟以前这中间的事,详写七点钟以后红四团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困难。这样写是为了更突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师:她说对了。但是表述不概括。她说:“略写的是到七点钟以前……”换个词就一下说明白了。
生:作者略写了时间。
师:不对了,你听别人怎么说。
生:作者略写了白天。
师:白天的什么?
生:白天的行军。
师:对。略写的是白天的行军。你把略写的那部分给读出来。(生读课文)
师:原来一共200多里地,现在还剩100里走了多少了?
生:一半。
师:用了一句话,略不略?
师:那么详写的是什么时候的行军?大家说吧。
生:(齐)详写夜行军。
师:对。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为什么详写晚上的行军?
生:因为晚上红军遇到的困难更大些,这样写更能突出战士们不怕困难的精神,所以把夜行军写得详细。
师:对。说得太好了。请坐。那么咱们研究第二个问题。单看夜行军遇到哪些困难?谁来读你标出的“困难”?第一条是什么困难?
生:第一条是“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师:简单地说,什么困难?
生:一天没吃饭。
师:对。第一个“饥饿”。第二条呢?
生:第二条困难是“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师:简单地说什么困难?
生:简单地说是下雨。
师:下雨必然?
生:冷。
师:还必然?
生:湿。
师:脚底下?
生:滑。
师:好,这是第二个困难。第三个困难?你讲。
生:“忽然望见对面出现无数火把,象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支援的敌人。”
师:是“支援”吗?
生:是“增援”。
师:概括一下,什么困难?
生:碰上了增援的敌人。
师:对,碰上了敌人。也就是说咱们看到了敌人,那就要有脚步加快的趋势。还有没有困难?
生:“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这是说敌人发现了我们。
师:他连读带概括,一气都说出来了。好,还有没有困难?
生:“雨越下越猛,象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这是说雨把火把浇灭了。
师:看不见了。天黑,路滑,又没了火把,是不是困难呢?
生:是。
师:第一个困难:饥饿。怎么克服的?书上怎么写的?
生:“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师:太好了。读得有劲一些。克服困难得很有力量。
生:(再读)“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师:嗯。读得不错。第二个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生:“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师:你再读一次,要精神一点。
生:“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师:第三个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
师:怎么点起火把?
生:索性。
师:“索性”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侥幸。
师:啊,不对啦。换个词就明白了。换个什么词呀?
生:换个“干脆”。
师:对,“干脆”咱们也点起来吧!是这个意思。下一个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生:“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师:嗯,还不太像。(指另一学生)你用上面那句话问他,你们俩一问一答,看像不像?
生(甲):“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生(乙):“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
师:这回读得可以了。“可以”是什么意思?
生:凑合。(笑声)
师:对了!还有缺点,以后努力。还有克服困难的办法没有了?
生:“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
师:到逗号就完了吗?
生:“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
师:刚才有个同学问为什么用个“抛”?“抛”是什么意思?
生:抛当落(là)讲。
师:当落讲?把他落下了。(故意加重语气问)比如:抛了吧,就是“落”(là)了它了?(笑声)
生:落后。
师:噢,“落后”了它了?(生笑)
生:甩。
师:“甩”有点意思,但还不合适。
生:“抛”就是“扔”’。
师:对,“抛”就是”扔“。把敌人抛在了后边就是把敌人扔在了后面。如果换成“落”在后面,哪个有劲呀?
生:抛。
师:对。上课时提问的那个同学明白为什么要用“抛”了吗?
生:知道了。
师:下面咱们找两个同学,一个单来读“困难”,一个紧跟着读这个困难是怎么克服的。看谁读得有劲。读“困难”的时候要渲染那种气氛,就是说这情况多严重呀!读“克服”时要有劲,看看你困难大,还是我的决心大。大家给他们评价一下,看他们谁读得好,开始。
生甲:“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生乙:“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生甲:“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生乙:“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踏着泥泞继续前进。”
生甲:“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敌人的火把,象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
生乙:“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和敌人赛跑。”
生甲:“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生乙:“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
生甲:“雨越下越猛,象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生乙:“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边。”
师:读错一个字,向泸定桥方向什么去呀?
生:奔(bèn)去。
师:查查字典,看读什么?……谁找到结果了?
生:这个字念bèn。
师:为什么?
生:字典上bèn这个音是“直往”的意思。敌人向泸定桥方向去,就是直接去的意思。
师: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bèn ,一个是bēn 。你们看到底应该读bèn还是读bēn?
生:我认为应该读bēn。因为bēn的意思是疾走,跑。
师:咱们这里的“向泸定桥方向奔去”是不是疾走?跑?
生:是。
师:那么应该读什么呀?
生:bēn。
师:你再说说读bèn的时候是什么意思?
生:是直往、投奔、奔向。
师:(bèn)是直往、形容一直往前奔。在这儿是向泸定桥方向奔(bēn)去。是跑去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有不同看法下去我们再讨论。好不好?——刚才这两个同学读得还不算太有劲,咱们再找两个同学,男同学中找一个读得最好的。你来读。女同学中也找个最好的。谁可以毫不骄傲地说:“我读得好!”啊,不好意思了?那你读吧。大家放下书听,看看这个气氛读出来没有。
(学生读从课文中画的有关语句,内容同前。)
师:嗯,他俩人读得不错。下面咱们再做个练习,五点“困难”和五种“克服”的办法,现在让你用连贯的话把这些表达出来。要求是:第一句要用一个总起句,然后再分别叙述这五种困难和克服的方法,最后再来一个总结句。总起和总结什么内容,你自己考虑,听懂了吗?先总,再分,最后再总。自己准备两分钟,看看谁说得好。
8.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设计 篇八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2、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理解红军怎样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教学方法:
①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②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录像使学生入情入景,体会夺桥的“难”,突出红军的“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①从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什么?(课题的关健词是“飞夺”)
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②毛主席在长征中曾这样感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一想起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就让人感到深深寒意?(出示课件)
(一)新授
出示课件,学生讨论:
1、红军在夺取泸定桥时遇到哪些因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2、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谈谈你们的感受。
二、学生交流
1、泸定桥离水面。
①指导观察图(出示课件)这座桥跟平时的桥有什么不同?
板书桥险
②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注意括号里的词,突出桥险。
2、向桥下一看真让人心惊胆寒,江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①出示水急的图,引导观察,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出示这段话。注意哪些词用得好?心惊胆寒,直泻。震耳欲聋等,好在哪里?
③总结出水的特点,板书、水急。
④桥只剩下铁链,走在上面摇摇晃晃,桥下又水流湍急,假如你们站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3、“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出示课件)
①这句话你们怎么理解,跟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飞”是飞行,题目中的“飞”是神速,快的意思,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意思除非你长了翅膀,否则是攻不下来的,
②这看出敌人什么态度?(狂妄、嚣张、不可一世)
板书:敌狂
③引导读出这个句子
4、出示红军攻天险的录像,请学生谈谈从录像中看到什么?并找出课文哪些句子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谈谈感受。
出示课件
(1)“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①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这些动词用得特别准确,怎么理解?
②从这些词语体会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
①“千钧一发”的意思,为什么说“千钧一发的时刻”?
②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
三、谈感受
1、师朗诵。
2、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九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为了夺取泸定桥,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
这次,我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引导学生先理解“泸定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根据投影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通过讲述石达开的事例说明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通过过渡语强调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10.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十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和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并作了摘录笔记,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齐读。
学习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三、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过渡: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顺序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呢?当时的背景如何?
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当时的背景如何?(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交流板书:北上抗日
师补充材料: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贻误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一个死任务。
四、学习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一)围绕“飞”字,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过渡:然而,要想夺取泸定桥谈何容易。红四团从接下命令到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前进。所以,抢在前面,是战胜敌人的关键。那么红军是如何和敌人抢时间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在赶往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旁边做简单批注。
交流:困难解决办法
沿路阻击敌人——击溃
饥饿和疲劳——忘记
雨大、泥泞——继续前进
增援敌人——点起火把赛跑
天黑、瓢泼大雨——摸黑冒雨前进
填空:无论遇到,红军都。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正是因为红军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才使得他们夜行二百四十里,克服重重困难,像飞一样在29日早晨到达泸定桥,把敌人两个旅的援兵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二)围绕“夺”字,体会红军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过渡:红军是怎样夺取泸定桥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5、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四团在夺取泸定桥的时候遇到什么了困难?他们又是如何战胜困难夺取泸定桥的?在课文中做简单批注。
交流: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夺桥困难?夺桥有哪些困难?
分层学习夺桥困难的句子,体会桥的险,水的急和敌人的疯狂,并指导朗读。体会敌人疯狂的原因和“飞”字的妙用。
2、那么,面对如此困难,红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①播放视频(这段视频再现了红四团当年夺取泸定桥的真实经过)。
②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分析红四团夺桥胜利的原因。
a、红军有坚强的领导。(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b、红军上下团结一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圈画出动词,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精神。)
c、红军的英勇无畏。(这一点文中的那个地方可以告诉我们?并指导朗读。)
总结:红军与敌人激战了两个小时,这是多么激烈、艰难、漫长和残酷啊,又是多么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彪柄千古的战斗啊!此时,他们表现出来的战胜一切敌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全体起立,深鞠躬,表示敬意。)
五、学习夺桥的结果,体会夺桥胜利的意义。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浩浩荡荡”。
完成板书:奔赴前线。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提示:从课文内容上和作者的写法上。)
2、你想对你心目中的英雄说些什么?请用“红军战士,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11.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十一
四年级《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再次明确起因
师:昨天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
铁索桥——泸定桥。1935年5月,这座桥是红军北上抗日必须要夺取的,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把这支历经磨难的红军队伍消灭
在泸定桥。于是,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二、揭题,感情朗读
(一)揭示课题齐读
(二)师引导学生从字面初步体会“飞”“夺”的意思,为深入学文打下伏笔。
三、学文探究,感受事情经过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探究
(1)红军为什么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夺取泸定桥?
(2)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二)交流讨论
问题一:红军为什么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夺取泸定桥?
(一)“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
问题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一)行军前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
困难:“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克服方法:“抢在敌人前头„„”
(二)行军中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
1、交流体会,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
困难(1)、有敌人阻击。(“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
克服方法:“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
困难(2)、一整天没吃饭。(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克服方法:“战胜敌人的决心„„”
困难(3)、下起雨来。(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克服方法:“在漆黑的夜里„„”
困难(4)、出现增援部队。(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克服方法:“红四团的战士„„” 困难(5)、雨越下越猛。(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克服方法:“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
2、感情朗读。及克服方法。
过渡语:红四团战士经过艰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然而,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泸定桥比
事先知道得的更可怕,他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三)夺桥时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
1、泸定桥险要,木板被抽掉。(学习以下句子体会泸定桥的险要。)
(1)“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当秋千似的。”
(2)“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3)“向桥下一看„„”
(4)感情朗读。
克服方法:“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
2、敌人筑好工事,气势嚣张。
(1)“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2)“守城的两个团敌人„„”
(3)感情朗读。
过渡语:尽管我们的红军战士非常饥饿、疲劳,尽管眼前的泸定桥叫人心惊胆寒,尽管敌人筑好了工事,尽管敌人狂妄嚣
张,但是我们的红四团战士没有被吓倒。红四团是怎么做的?
克服方法:“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4)看录像感受红军战士们的壮举。
(5)感情朗读。
3、敌人放起火来。
克服方法:“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1)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
(2)感情朗读。
(四)评价英雄,升华情感
1、红四团最终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而取得这次战斗胜利的队伍是一支翻山越岭,冒雨摸黑前行了120公里的队伍;是一
支击溃了敌人多次阻击的队伍;是一支二十几个小时没有吃饭的队伍;是一直仅仅伤亡了4名战士的队伍。同学们,你怎么
评价这些英雄们,怎样评价这支队伍?
2、学生畅谈。
四、学习最后一段,明确事情结果
1、师:英雄的红军战士们完成任务后又浩浩荡荡地开赴了抗日的最前线。
2、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
飞夺泸定桥
飞---抢时间 不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