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2024-10-26

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精选17篇)

1.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篇一

双庙明德学校手足口病预防方案

目前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学校人口密集,更是手足口病易传染区域,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我校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特制定此方案。

一、成立组织

为确保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手足口病预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组 长:蒋云山(校长)(全面负责手足口病预防工作)

副组长:逯宝民(副校长)(协调各部室疫情统计和控制上报工作)佟学双(负责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

马宝才(负责疫情上报和寄宿制学生教育工作)李召富(负责保障控制疫情所需物品)

成员:肖丽娜 肖艳侠 马书平刘翠华 吕海华 历 辉 马 力

刘德文 李素华 李建平程凤艳 陈军丽 张书洁 王艳娥

宋春玉 韩新成(负责本班疫情报告工作、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杨雅琴(负责寄宿学生疫情报告和知识宣传)

二、广泛宣传

为引起广大师生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学校将采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让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了解有效的防控方法。

1、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对教职工进行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知识培训。

2、向学生发放宣传单,为让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家喻户晓,除了让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外,还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预防方法。

3、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图板。

4、利用晨会、主题班队会宣传,每天早操之后,校报要向全校学生宣传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方法;各班召开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的主题班队会,让手足口病防治人人皆知。

三、制定措施

1、学校重点对小学生进行重点预防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实行每天晨检制度,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

2、手足口病疑似病例一旦被卫生部门确诊,要立即停课隔离,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立即对教室、桌椅及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3、采取各项制度进行预防。

清扫制。坚决消灭教室和校园的卫生死角,切断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染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消毒制。值周教师每天对各班教室、寝室、厕所等人员活动密集场所进行一次消毒。

晨检制。每天早晨,各班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认真检查,看其手、口、足有无异常,并如如实登记。

报告制。各班班主任、辅导员要及时将每天的检查结果上报学校;学校再汇总,依情况及时上报。

督查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值班领导成员、教师,每天都要对各班的预防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追究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出了问题谁负责的原则,要对工作不力、对学生生命造成危害的教职工进行责任追究。

四、做好其它传染病的预防。如做好对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同时教育好学生防溺水、防雷电、防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篇二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0~7岁发热患儿523例, 其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302例, 肺炎156例, 麻疹3例, 细菌性痢疾45例, 手足口病疑似病例7例, 确诊2例, 其他发热10例。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

2.1.1 书面教育

根据手足口病传染源、传播途径、症状、体征、防治方法印制成宣传单, 在患儿入院时发放, 让其家属阅读了解。

2.1.2 集中讲解

蕲春县刘河卫生院2009年5月两次利用下午治疗做完后在儿科医师办公室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动员患儿家属参与, 以了解该病相关的健康知识。

2.1.3 个别教育

医务人员在查房, 做治疗, 巡视病房时口头宣传有关知识, 对家属提出的疑问, 耐心解答。

2.1.4 电子墙报

利用电子墙报滚动字幕, 将手足口病的相关健康知识进行宣传教育。

2.2 预防

2.2.1 医务人员的清洁、消毒

医务人员在诊疗, 护理每一位患儿后均应认真清洁, 消毒双手, 尤其在接触患儿粪便、分泌物、血液、口腔黏膜等高危操作后应认真的用肥皂洗手, 必要时戴手套进行操作, 一人一消毒, 避免医务人员所至的交叉感染。

2.2.2 病室清洁

保持病室清洁, 通风, 地面每天用1∶200的84消毒液湿拖2次, 并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2.3 患儿泌物、排泄物的处理

患儿分泌物、排泄物用1∶2生石灰搅拌静置1h后再倒掉, 儿科病房卫生间应保持清洁, 每天下午16:00用食醋薰蒸1次。

2.2.4 发热患儿做好预检分诊

发热病儿住同一病房。疑似病例收住单独病房, 并及时上报, 确诊, 转至定点医院, 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 与确诊患儿密切接触的儿童, 进行医学观察7d。

2.2.5 家属指导

指导家属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 勤洗澡, 喝开水, 不食生冷食物, 饮食营养搭配, 保持室内安静, 让患儿休息好, 适当晒太阳, 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避免患儿串病房, 特别是避免与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减少感染机会。家属应多注意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 如发热、出疹等及时报告, 积极配合治疗。

2.2.6 出院指导

给家属发放宣传资料并嘱其仔细阅读, 充当义务宣传员的角色, 患儿家属让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饭菜加热后食用。家属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尽量避免与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 家庭成员的衣、被要在阳光下曝晒。对孩子居住的房间经常通风、换气。对孩子的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情况的变化。一旦有发热、出疹等症状, 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3 讨论

通过广泛的宣传, 使广大群众了解并掌握了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加之医务人员的行为干预, 蕲春县刘河卫生院自2009年3月以来未发生1例手足口病院内感染, 极大的保护了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由于基层卫生院工作的特殊性, 接诊患儿病种复杂, 因此在首诊的过程中, 就应做好预检分诊, 住院时根据不同病种分住病房并做好病房的终未消毒, 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摘要:目的 通过预防手足口病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以防止手足口病的院内感染。方法 采取书面教育、电子墙报、集中讲解、个别教育等方法进行健康传播和行为干预。结果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0~7岁发热患儿523例, 手足口病疑似病例7例, 转至定点医院。通过积极的对该病知识的宣教和院内感染的防护, 未发生1例手足口病的院内感染。结论 蕲春县刘河卫生院是一所综合性卫生院, 接触的患儿病种复杂, 院内感染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预防

参考文献

3.手足口病重在预防 篇三

感染初期有何特征?

“我3岁多的孩子最近手上出了不少皮疹。又拉肚子。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啊?”王女士的疑虑一度引起了全家人的恐慌。

手足口病患者初始症状为低热、咳嗽、咽痛、流涕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和臀部皮肤会出现小丘疹,丘疹周围有红晕,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同时,嘴唇、舌、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糜烂面。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成人的免疫力好,发病率相对低。

由于近期季节性变化较大。所以各地医院门诊接收的感染肠道病毒的患儿也明显增多。但事实上,引起幼儿手足口病的很可能是除EV71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故此不要一看见孩子有类似症状就心急。

部分家长在孩子发病初期将丘疹当成“过敏”,乱给孩子涂药膏,尤其是激素类药膏,会破坏人体免疫,反而导致病情加剧,一旦把疱疹弄破。还会引起严重感染。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会误把手足口病当成出水痘。虽然水痘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但水痘的皮疹先发于躯干,并转化为水疱疹、破溃、结痂,同时瘙痒感明显。

正确认清手足口瘸的传染源

“医生。我的孩子曾患过手足口病。还会再次感染吗?”有患者家长为此专门咨询医生。

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常见于4至9月,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至6天。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通过食物、水、唾液、空气等媒介经肠道、呼吸道或皮肤接触传播。人群密切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专家强调。有症状的患者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轻型或隐形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尤以轻症和隐形感染者为传播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不少儿童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等发病。通常不严重,并发症不常见。专家建议,幼儿园和学校要做好展间体检。发现有发热、手足口皮疹的孩子。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预防关键词:个人卫生

因为肠道病毒类型众多,加之目前市面上仍未有特效药可以预防柯萨奇、EV71等病毒感染。所以。必须依靠人们从个人卫生习惯入手。尽量避免病毒入侵。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筑起“防病壁垒”:

孩子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保证充足休息,不要让孩子太过疲劳.以免免疫力下降。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饮食清淡多洗手

别让孩子的肠胃负担过重,少吃油腻、燥热、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一旦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道病毒就会有机可乘。平时应清淡饮食及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时洗手,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

喝开水、勤消毒、吃熟食

肠道病毒虽然可以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日,但50℃可以就可以迅速将其灭活,所以开水中无存活病毒。因此,在手足口病的疾病流行期间,要注意喝开水,食用新鲜熟食。

专家介绍,肠道病毒对一般的物理化学因素抵抗力强。天气潮热的季节最有利于肠道病毒繁殖。所以家长需要定期用沸水煮孩子的玩具、毛巾、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另外,餐具要放进高温消毒柜消毒。将衣被在阳光下曝晒。尤其是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注意切断主要传播途径,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护理有方手足口病患儿早康复

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更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清水煮面条、稀饭、粥、馒头、米饭、青菜等都不错。家长还要注意避免让孩子食用高蛋白食物、饮料、水果、油腻食物以及干硬、难消化食物,以避免胃肠黏膜屏障被破坏后。使病情加重,导致病毒扩散。

4.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自查报告 篇四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春季传染病预防的紧急通知和孟津县教育局的精神要求,我校从三月下旬就对各种流行性疾病特别是近期流行的手足口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并及时预防和监控,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简要总结如下。一是加强责任充分认识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我们肩上的责任。通过学习文件和身边的事实告诉我们,手足口病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学生已经受到手足口病的威胁,防止手足口病在学校在我们这个地区发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二是强化责任,谁主管谁负责。

我校及时查巡本校一至三年级学生和辖区内幼儿园,引起大家高度重视;一并纳入学校考核。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

各学校都及时召开了全体师生和低年级家长会议,使大家都知其有关手足口病的症状、危害及防治措施;下发了预防手足病的宣传材料和“告家长书”;学校举办宣传板报,张贴宣传材料,教室举办学习园地,班会上手足口病的预防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教育学生做到勤洗手、勤通气、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四是严格实行晨检、零报告和缺勤追踪制度。

各学校都制作表册,学生入校时进行晨检,并认真登记,每天下午四点前报告中心学校。

五、全方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各学校对教室、住室和厕所等公用设施都彻底地进行了清扫。

六是通风换气和消毒。

各学校都及时打开教室、寝室窗户,让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并用消毒液,坚持消毒。七是突出重点,对学前儿童重点管理。手足口病的主要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学校学前班和民办幼儿园是我们关注和重点,不少学校记录有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有学生的健康档案,有和家长的谈话记录等。八是加强手足口病的档案管理。主校及教学点都对预防手足口的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和保管。

5.卫生局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总结 篇五

卫生局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总结

一、我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发病分析

自2009年1月1日至3月30日,我区手足口病累计病例62例,儿童医院收治死亡1例。其中男性34人,女性28人。聚集发病3起共12例。所发生的62例病例中、北院门街办2例、青年路街办1例、桃园路街办1例、枣园街办1例、土门街办26例、红庙坡街办14例、环西街办4例、西关街办3例、北关街办9例。0岁2例,1岁1例,2岁19例,3岁17例,4岁12例,5岁8例,6岁1例,7岁1例,10岁1例。2—5岁组为发病高峰期。

进入3月份,我区手足口病发病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结合手足口病发病规律,近期我区手足口病发病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工作情况

(一)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处置。

3月份以来我区明珠幼儿园、育才幼儿园、西安电缆厂幼儿园先后发生手足口病聚集发病,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及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转发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手足口病重症及聚集性病例调查监测的通知》(市疾控发2008]121号)及2008年5月7日XX省手足口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时函告区教育局对3所发生2例以上手足口病,幼托机构采取了停园措施。要求对确诊或疑似为手足口病的患儿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对未住院的轻症患儿,必须要求其居家隔离治疗。患病儿童必须待痊愈或明确排除手足口病后方可入托(园)。幼托机构对患病儿所在班的其他儿童进行严密观察,并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区疾控中心还对幼托机构执行消毒、通风制度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贝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教室园舍每天严格执行通风措施。3月22日儿童医院专家会诊一例重症病例患儿,区疾控中心赴医院对患儿进行调查,并连夜对患儿居住地、曾就诊的个体诊所进行了调查,采取了消毒措施,对周围群众进行了防病知识宣传。

(二)认真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加强幼托机构及学校疫情信息报告工作。

3月5日,我局疾控中心联合区教育局卫生保健所对全区中小学校医进行了传染病防控培训,培训人数80人,要求各学校幼儿园加强晨检、因病缺勤排查工作,重点为:一看、二摸、三问。要观察儿童的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卡他症状,皮肤与口腔粘膜是否有皮疹、溃疡等。当发现有发热、皮疹现象的儿童,要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区医院就诊。带教老师应每天了解缺勤儿童的缺勤原因,并按规定进行登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要求托幼机构要落实专人负责手足口病和其它传染病的疫情信息报告工作。在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并积极配合疾控中心,采取相关预防控制措施。

三、下一步重点开展的工作

(一)提高防范措施,加强对重点人群及场所的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属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多见,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5-7月高发。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二)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树立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不可怕的信念。

我局疾控中心已印制“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问答”宣传折页10万份,通过托幼机构、学校下发给每个儿童家长,同时给每个托幼机构印制“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栏”,要求托幼机构在醒目位置张贴,下发“手足口病预防与消毒方法”,以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从源头上减少疾病传播。

(三)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对聚集性、重症及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控制疫情蔓延。(1)加强疫情监测,降低风险危害

在高发季节,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必须进行采样检测,以更加广泛地开展手足口病原监测,从而科学掌握手足口病疫情的动态和病原流行情况。(2)应急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暴发苗头或暴发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依据手足口病防治预案,组织医疗、疾控、监督队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疫情风险危害。(3)二十四小时值班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在规定事件内赶赴到场。

6.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 篇六

黄田锋

各位同学:

近日,安徽、广东、湖北、陕西、浙江、北京等省份相继出现手足口病疫情,这种手足口病学名是: 肠道病毒EV71。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为了同学位的身体健康,我们今天将对这种病进行详细介绍,也将一些预防的方法来告诉大家,让大家能够避免传染上这种病,如果传染上了,也不必过于惊慌,这种病虽然极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但所占比例很少。病源确定后,对症下药,就能有效开展治疗。

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

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特点: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其次,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

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该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

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

手足口病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床上用品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的飞沫、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能造成传染。

最近,卫生部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出易记易操作的15字防病口诀: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吃熟食、喝开水”:避免了从污染的食物和水等途径的传播; “勤洗手、(衣被)晒太阳”:避免了接触传播,其中包括对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各种物品都要消毒;

“勤通风”:不仅指室内居室要勤开窗通风,也要求尽量少去人员复杂、空气质量较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从空气飞沫传播的途径。

幼儿园、托儿所如何预防这种病?

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小学如何预防这种病?

小学要做好每日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

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7.浅谈手足口病的控制与预防 篇七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预防手段

手足口病是一种临床常见传染病, 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 发病患儿多以婴幼儿为主。绝大多数患儿症状都较轻微, 发病的主要特征为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但是有少数患儿会存在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及心肌炎等并发症, 有些病情严重的患儿由于病情发展较快易导致死亡的发生。但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受到感染后一般不发病, 只是传播病毒。作者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文献资料结合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随机选取5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23例, 女27例, 年龄以5岁以下居多, 平均年龄3.4岁。

1.2 预防方法

1.2.1 传染源管理

患儿作为流行期的传染源, 预防手足口病首先要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 当患儿有肺部感染或神经症状等出现的可能性时, 要对其进行住院观察及隔离治疗, 对于重症患儿进行及时抢救, 轻症病例最好选择居家隔离治疗法进行治疗[1]。

1.2.2 密切接触者处置

首先要确定密切接触者, 一般指与患儿在共同的生活或学习环境中的人群, 托幼机构和学校中的同班同学、教师职工、家庭成员等都可认为是密切接触者。同时根据个案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确定出密切接触者。确定后要对与患儿密切接触的人进行大概1周左右的医学观察, 发现接触者在此期间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及体征时, 要马上进行报告, 根据所出现的症状及病程进展等选择居家或入院进行隔离治疗。其次在幼托机构等地若出现同一班级有2例及以上学生在同一周发病, 则说明疫情已波及班级, 需要停课1~2周。当此病在中小学发病, 可结合当地疫情流行的情况、环境卫生情况、防控的人力物力及相应的社会成本等决定是否以停课处理及停课时间等。

1.2.3 消毒及检测

对于只有少量病例出现, 还没能达到停课要求的学校及托幼机构进行疾病预防时, 要对出现感染病例的室内所有场所、物品和用品以及患儿有可能会污染的场所进行随时消毒, 消毒最好持续进行2周左右。停课的托幼机构或学校需要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对于在密集环境中染病的患儿要对其进行采样检测, 分离培养病原体, 对特殊型别的病原体必要时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检测, 同时对环境标本进行检测, 以确定好受污染的范围, 对疫点处理工作进行指导。

1.2.4 集体单位预防控制

在该病的流行季节, 学校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学生的玩具、个人用品及餐具等物品要进行每日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 工作人员最好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对于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经常接触的部位要进行擦拭消毒。同时要教育好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对儿童进行每日晨检, 当发现有学生感染后, 要及时进行送诊或居家休息, 同时对患儿所使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当患儿增多时, 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1.2.5 日常预防

对于儿童, 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 不吃生冷食物,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 为其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需要洗手, 并对污物进行妥善处理。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消毒。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居室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勤晒衣被。有相关表现症状时要及时就诊。症状轻的儿童不必住院, 可采取在家治疗休息,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同时不要接触其他患儿, 父母要对儿童的衣被进行曝晒或消毒, 及时清理患儿的粪便[2]。

2 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 通过对手足口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其受感染患者人数有所减少, 感染该病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3 讨论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为该病的患儿与隐性感染者[3]。在疾病流行期主要以患儿为传染源。发病1~2周内, 病毒由患儿咽部排出, 3~5周时, 病毒从患儿的粪便中进行排出, 患儿皮肤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 当疱疹破溃时, 病毒溢出接触外界进行传播。而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等均可携带病菌进行污染, 患儿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都是进行间接接触的病毒携带物品;同时该病的病毒还可由咽喉分泌物及唾液进行飞沫传播;若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也可以由水感染病毒;同时还有一部分患儿的感染是由于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造成的。造成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对人类有着较普遍的感染能力, 当人类感染此病毒后通常可得到免疫力。但是又由于病原类型不同导致感染后在机体中的抗体并没有交叉保护的能力, 因此常可反复感染发病。此病的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比重大约为100∶1, 大部分成人都已通过隐性感染此病获得了有效的抗体, 所以就显示手足口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 特别以3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患儿发病率最高, 85%~95%为4岁以内患儿。据国外文献报道, 每隔2~3年此病就会流行一次。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 并无严格的地域区别。四季均可发病, 夏秋季多发。本病常常以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4]。在流行期间, 幼儿园及托儿所等幼儿聚集地是最易发生感染的地方, 同时家庭也有此现象发生, 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传播途径复杂、流行性强、传播速度快,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参考文献

[1]王福春.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15) :16-19.

[2]王善雨, 高春玉, 姚新华, 等.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控制.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1) :239-240.

[3]孙浩淼.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对策.黑龙江医药, 2012, 25 (2) :330-333.

8.手足口病:6项预防/护理 篇八

去年春天来势汹汹的手足口病,至今仍让家长们心有余悸。怎么预防和护理手足口病?孩子是怎么传染上手足口病的?为什么有的孩子患病程度会那么重?就让去年亲临一线的专家告诉你吧!

预防手足口病——清洁卫生是关键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没有明显的地域性。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所以,在春季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做好预防是关键。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漱口,勤洗澡。如果孩子没有接触传染源,可以用肥皂或清水洗手;如果直接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含病毒的液体,可以用消毒液洗手。用消毒纸巾擦拭不能代替洗手。

让孩子喝白开水,不要喝生水,也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对于3 岁以下的小宝宝,在地上摸爬玩耍后,要帮他洗干净手。孩子的玩具经常清洗,不要让他把玩具等物品塞进嘴里。

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孩子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注意做好家庭清洁卫生,每天坚持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总结起来,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休息、勤通风、晒衣被”。

认识手足口病——三处疱疹为特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感染病毒后潜伏期为2 ~ 7 天,发病初期,孩子可有发烧、口痛、嗓子痛、流口水、拒绝进食等症状。1~2天后,孩子的手心、足底部和口腔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为微混浊的液体。由于疱疹为本病主要表现,而且多集中在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因此称为手足口病。

多数孩子会在患手足口病3 ~ 4天后开始好转。皮肤上先是表现出略高出皮面的圆形疹子,在第二天后变为疱疹,大小犹如绿豆或黄豆,其中含有透明的液体。这些疱疹多不溃破,3 ~ 5 天后便可自行干缩消退,不留痕迹。

对付手足口病——家庭护理做主打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正确护理为主。因此,宝宝患上手足口病之后,家庭的护理非常重要。

消毒隔离。首先应将患病的孩子与健康孩子隔离开来。患病的孩子应留在家中,直到体温正常,能正常进食,皮疹消退及疱疹结痂,一般需隔离2 周左右。孩子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要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孩子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 小时后倾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 平方米的房间2ml 计算,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不要在屋内吸烟,以避免继发感染。

休息及饮食。患病的孩子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因为发热,口腔有疱疹,孩子胃口不太好,所以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给孩子用温生理盐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或冰硼散吹敷,以减轻疼痛,也可用朦脱石散加温水调成稀糊状涂在口腔糜烂处,帮助糜烂早日愈合。

皮疹护理。保持孩子的衣服、被褥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时包裹住孩子的双手,防止他抓破皮疹。如果孩子臀部有皮疹,要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如果疱疹破裂,可局部涂擦1% 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发热护理。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热,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喝水即可。如果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出现这些情况,马上去医院!

大多数患病孩子可在家庭进行隔离治疗,但出现下列情况时,要尽快去医院:

发烧,体温在38.5℃以上,且服退热药物后体温不下降或下降后又很快上升。

精神差或烦躁、哭闹不安。

在睡眠中出现惊吓动作,尤其是连续出现类似状况。

肢体抖动或无力。

如孩子出现惊厥、呼吸突然加快、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要立即去有抢救条件的专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 组和肠道病毒71 型为主,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由感染柯萨奇病毒A16 引起的手足口病一般病情较轻,在1 ~ 2 天发热后出现疱疹,3 ~ 5 天后疱疹消退而痊愈。

9.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九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领导

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分工合作,分头行动,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做好晨检检查工作。

各班班主任老师要每天检查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未到校上课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情况。认真做好学生的晨检检查,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绪与身体状况;若发现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并带其到医院检查治疗。

三、加大防病的宣传力度,深入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教育

1、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及宣读学校预防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方案。

2、出版一期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黑板报,发放有关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资料。

3、通过发放告家长书、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家长和学生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发病症状,并配合学校做好预防工作。

四、加强学生的卫生教育,认真做好各班消毒工作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班有专人负责,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教室内空气新鲜。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要勤洗澡、勤洗头,衣着整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先大队部和学校卫生室每天派值日生进行检查、评比。

3、学校定期进行全面大扫除,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排查隐患

1、领导小组要及时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加强实行晨检和零报告制度,并做好缺课情况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

10.手足口病预防 篇十

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

襄人考[2014]16号

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院中心,市直各中小学学校:根据省职改办《关于规范全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鄂职改办[2013]24号)和省人事考试院《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鄂人考函[2014]3号)和市职改办《关于2014襄阳市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襄职改办[2014]2号)文件精神,现就襄阳市2014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通知如下:

一、测试组织工作

在省、市职改办统一领导下,全市中小学教师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省人事考试院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襄阳市人事考试院具体组织实施。

二、测试范围对象

拟申报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2012年及以后未取得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书者,均应参加本次水平能力测试。其中乡镇所属中小学校教师的水平能力测试,由本校自行组织,方式不限,合格即可进行推荐,推荐结果当年有效。

三、测试内容和形式

(一)测试内容。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内容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水平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二)测试形式。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形式为笔试。

高级水平能力设高中(含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教四个层级,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设:

1、高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2、初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3、小学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4、幼儿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四、报名办法和时间安排。

1、报名办法: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均实行网上报名。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申报人员统一在“湖北人事考试网”的网上报名栏目上填报相关信息,上传本人照片,下载打印网上报名系统内《水平能力测试报名表》,持身份证、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及打印的报名表格(单位盖章)和近期一寸彩照一张,到各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市直学校申报人员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服务大厅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现场资格审核通过并缴费确认的申报人员请于考前

一周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持准考证及身份证参加考试。具体事项将及时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公布。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的报考人员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襄阳人事考试网(网址:http://),点击 “网上报名”,选择“襄阳市2014年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报名”填写报考信息,上传1寸近期正面免冠电子彩照(jpg格式,照片大小在20K左右,五官轮廓清晰,占满图片框),下载打印报名表。市直单位(东津新区单位报名点选择市直)报考人员将网上打印的报名表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盖章后,交近期一寸彩照一张,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办理审核和缴费确认手续。县市区报考人员在网上报名后,可将报名表、照片和报名费交由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办理缴费确认手续。

2、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时间为3月31日—4月18日(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省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上报名);

现场审核缴费时间:3月31日—4月19日。

网上打印准考证:高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省人事考试网上打印,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打印。

笔试时间:5月10日

五、组织实施

(一)管理模式。全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在省、市职改办领导下,按照省人事考试院统一组织要求,市人事考试院和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会同当地职改部门组织实施。

(二)命题组织。省人事考试院制定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的测试大纲,实行全省统一命题。

(三)考务安排

全市高级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考点统一设在襄阳市区,市直、襄城、樊城、高新区、东津新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襄阳市区;各县(市)和襄州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各县(市)和襄州区。不具备条件或者参加测试人数较少的地区,经市人事考试院协调,采取相对集中的办法安排有关考务。

六、测试成绩使用

高级水平能力测试通过比例和测试合格人员名单,由省人事考试院报省职改办确定。通过人员下发由省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的合格证书。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成绩合格率由市

职改办划定,通过人员由市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合格证书。合格证书三年内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有效(含当年)。

七、收费标准

根据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鄂价费[2001]302号和省财政厅、省人事厅鄂财综发[2003]12号文件规定,高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100元。中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50元。

八、有关要求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牵涉到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班,督促落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襄阳市人事考试院

11.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与预防 篇十一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 临床症状 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5-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且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1]。由于肠道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导致手足口病实施有效控制较为困难,容易出现传染范围扩大的现象。此外,手足口病的发生没有地区性和时间性,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实施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193例,女157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按1-9天,平均3.4天

1.2 病情观察。我院所收治的患儿一般是在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最多。由于患儿病症的潜伏期一般是3-5天,因此,批准患儿住院时,首先需要对患儿的出疹状况进行检查,并对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询问,避免其他科室将手足口病患儿收入。如果患儿出现连续发热、恶心、没有精神的现象,且发病时间在5天之内,需要对患儿进行留院观察。如果在48小时内患儿的病情出现好转,可以解除对患儿的留院观察;如果留院观察时,患儿的病症表现符合了住院治疗的条件(呼吸困难、抽搐、痉挛等现象)[3],则应立即对患儿实施住院治疗。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重症病情的患儿,并能够使患儿在专门病区进行治疗,医院必须明确自身职责。为此,医院设立了应急预案,以及专家会诊制度:①医院在设立预案和会诊制度时,需要做好与专家所在医院的联系工作;②当发现重症患儿时,需要及时向感染管理和预防保健的科室报告,使其能夠及时做好病毒的控制和管理工作;③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后,需认真清洗双手或是对双手进行消毒。同时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仪器(非一次性)、工具进行擦拭消毒;④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房内,禁止收治其他患儿。同时需要对重症患儿单独隔离,然后进行治疗。对患儿住院时使用过的物品和设备等必须在消毒之后继续使用。此外,需要对患儿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受到污染的用品进行消毒[4],并妥当处理;⑤如果发现出现病症的患儿增多,或是出现重症患儿,需要及时向执行预防保健的科室进行报告,并由该科向市里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控制机构进行统一汇报。

2 结果

350例患儿均出现了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疹的现象,并且疱疹的周围还出现了红晕,其直径有2-4毫米,液体比较少;部分患儿的口腔黏膜上也出现了疱疹,并带有明显的疼痛感;同时部分患儿还出现了恶心、无精神、咳嗽等病症。350例患儿均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并且均全部痊愈出院。

3 预防措施体会

3.1 加强预防力度。根据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指南,我院对病症患儿制定了专门病区和诊疗室。建立了专门对手足口病实施预防工作的预防小组,制定了多项预防措施,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医院的各部门要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相互合作,以实现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患儿诊断和治疗的管理力度:①在病症盛行时期,医院需采用预检分诊的方法。对出现发热、出疹的患儿,引导其到专门的诊疗室进行就诊[2];对只是出现单纯发热现象,不是手足口病的患儿,引导其到普通的儿科进行就诊。同时在进行就诊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儿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儿的出疹状况、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②定期为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开创同分,以保证病区的空气流通。还要对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多次清洁和消毒,同时室内需实施湿式清洁,以减少病毒的传染;③禁止患儿在治疗室内使用玩具。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治时,需要先洗手。

3.3 加强培训力度。对医护人员进行病症预防和诊断培训,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信息的掌握。同时开展专题讲座,对主任和护士长进行强化培训。与此同时,还可把与病症预防、诊断、治疗方法相关的报告制成多媒体,发布到医院的局域网上,通过网络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医护人员对病症的了解,提升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此外,还需要对陪护人员进行预防病症的相关教育,加强卫生理念,对不合理的喂养方法进行纠正,并实施反复教育。

4 讨论

通过对350例患儿的病症进行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没有地区性;②男患儿多于女患儿;③患儿的病症以轻型为主;④传染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并且病毒的传染性强。因此,在对手足口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必须加强对病情影响的宣传,从而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接诊原则,进而避免患儿病情的继续发展与传播。此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便更好的促进预防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患儿家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易武韬,刘成根,谢兰星.581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0):101-103

[2]韦勇宁,徐长风.儿童手足口病96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1):888-890

[3]谭丽兰,胡新菊,李春燕.179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1(03):253-255

12.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共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 在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患儿资料, 对其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40例小儿的年龄范围1~7岁, 平均年龄 (5±1.0) 岁;男30例, 平均年龄 (5±1.2) 岁;女15例, 平均年龄 (4±0.8) 岁。急诊初步观察, 患儿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位置有明显的疱疹, 这是小儿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 后期进一步临床诊断可确定具体结果。

1.2 方法

1.2.1 诊断:

临床治疗前, 先对40例初步诊断观察, 弄清病况后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除了结合初步观察所得的症状外, 还需进一步诊断手、足、口腔等位置的病情, 详细记录每一位患儿的临床症状。

1.2.2 治疗: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对手足口病治疗必须谨慎处理, 以免处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本次根据40例临床表现, 重点采取了抗毒、抗感染等药物处理方案, 用药期间对药物剂量综合控制, 防止用药超标产生的不利影响。其中, 中西药使用方面要合理调配, 避免药效冲突而扰乱治疗流程。

1.2.3 评估:

治疗后30d对患儿进行疗效评估, 判断手、足、口腔等位置的恢复情况, 全面评估小儿手足口病的处理效果。对于病重者, 可考虑持续用药或延长临床看护时间, 保证彻底恢复后出院调理。

2 结果

经诊断, 本次40例均为小儿手足口病, 所有患儿症状表现复杂, 且少数患儿为被传染者。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多见于手、足、口腔等位置, 如表1, 部分患儿可全身性的疱疹。

表1看出, 小儿手足口病主要发生部位是手、足、口腔等, 且少数会出现综合性疱疹 (本次5例) , 这充分说明了手足口病的全面性、传染性等。本次对于患儿拟定的治疗方案, 临床重点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 最终治疗效果显著, 病况对比差异性明显 (P<0.01) , 如表2。

经过临床抗感染治疗, 30d对患儿进行回访调查, 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明显减少, 药物抗感染治疗有着优越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一种儿童传染病, 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 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型) ,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型 (EV71) 最为常见[1]。

3.2 临床治疗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患者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主要治疗方法: (1) 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中药等, 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 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 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 (2) 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2]。 (3) 抗感染治疗: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涂抹。加强营养、补液。并加强对症治疗, 做好口腔护理。

3.3 小儿手足口的预防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饭前便后洗手,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4 结论

手足口病是小儿多发性疾病, 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患儿的健康生长, 并且将疾病传染给其他儿童。为了避免病况的发生, 应注重手足口病的抗感染治疗, 并且做好疾病防范工作, 维护儿童群体的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治疗、预防等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本次共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 在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患儿资料, 对其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临床治疗前, 先对40例初步诊断观察, 弄清病况后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 经诊断, 本次40例均为小儿手足口病, 所有患儿症状表现复杂, 且少数患儿为被传染者。临床重点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 最终治疗效果显著, 病况对比差异性明显 (P<0.01) 。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病况复杂, 临床需综合治疗。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治疗

参考文献

[1]周莉.小儿手足口病300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 9 (3) :325-326.

[2]刘亚丽, 陈建政, 余宏炬.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策略[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 11 (8) :958-959.

1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篇十三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报告发病数一直高居我国法定传染病前列,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

二、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其中EV 71是我国引起手足口病病死率最高的元凶,可导致76%的重症病例、93%的死亡病例。

三、手足口病严重吗?

绝大多数病人不需要特殊治疗,一周左右可自愈。但有少数病人可并发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导致死亡。

四、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传播。包括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品或患者水泡破溃后流出的液体等均可感染;亦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手足口病不会在人与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五、家长或老师该如何对待可疑病人呢?

(一)如果发现孩子有下列症状:

发烧、口腔粘膜散在疱疹,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疱疹或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二)儿童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方可复学,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六、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以支持疗法、对症治疗为主,以减轻发热及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措施:

(一)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二)避免与患儿接触,托幼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三)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和共用物品)。

14.手足口病预防和治疗 篇十四

预防

预防的食疗方剂,可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给孩子服用。可按体质分下面两种情况预防:

1、如体质偏寒湿,大便稀,每天3到5克葡萄干,加水煮开,小火5分钟。放温后,空腹喝水吃葡萄干。

2、如体质偏热,易便秘,或者开始时咳嗽。每天一剂黄豆菜心水。50粒黄豆,泡一小时,煮40分钟,加一个白菜心,再煮5到10分钟。放温后,空腹喝。

处方

1、首先给孩子喝葡萄干水,有预防作用。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正常出疹时,每天煎3g葡萄干,饮汤吃葡萄干,可保平安。如孩子体质偏寒湿,大便稀,每天3克葡萄干,加水煮开,小火5分钟。放温后,空腹喝水吃葡萄干。

2、如孩子咳嗽,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如孩子体质偏热,易便秘,或者开始咳嗽。每天一剂黄豆菜心水。50粒黄豆,泡一小时,煮40分钟,加一个白菜心,再煮5到10分钟。节约白菜的方法,大白菜除去外面的绿叶子,里面白色的都能用。每次用50克到100克白菜。

3、如果发烧,用四豆饮煎服。四豆饮组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也叫白芸豆)各15粒。按此比例多用也可。四种豆子都是生用,多放水煮到稀烂,取浓汤温服。随煎随服,不可放凉或隔夜。尿量多、出汗的儿童,不用加白饭豆。四豆加水先泡一小时,煮30到40分钟就可以了。

4、如果孩子口内有水泡,没有胃口,用50粒黄豆煮水,收成浓汤,给孩子喝。

5、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淡豆豉四豆饮,黄豆20粒,黑豆、绿豆、淡豆豉各15粒。(体内有湿气,小便不利时用白饭豆。体内有食积,大便不通时用淡豆豉。)

6、因过量使用消炎药物和抗生素,输液等,造成大便稀或腹泄,小便不畅,小便短少,体温低等,需用巴戟天黄豆饮补救,两克巴戟天加50粒黄豆,水开后烧40分钟左右,温服。

禁忌

1、不要服发散药,寒凉药和补药。

2、不要吃发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列出的有,牛奶,鸡蛋,鱼肝油,白木耳,燕窝,鱼翅,虾米,鲤鱼,咸鱼,鸡,牛肉,羊肉,鸽,红糖,甜酒与一切酒,胡椒,花椒,韭菜,生姜,蒜,核桃,茶,烟。

六、注意事项

1、只要不发生内伤吐泻恶证,不必食药,静养七日,自然痊愈。

2、所有的豆水中切忌加糖。

15.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疫情 预防控制 对策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1]。主要传播对象为5岁以下的小儿。绝大部分患儿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少数会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2]。由于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农村生活环境卫生状况不佳[3],因此,积极做好农村小儿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存在的问题

传染源难以控制:在手足口病发生和流行时,多数传染源为隐性感染者,很难区分和辨别传染源。尤其是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比显性发病者还多。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家长往往容易忽视,并未采取积极的就诊及隔离措施,导致病源扩散。

健康教育知识少:由于农村家长对于健康知识了解的不多,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家长甚至对病情重视不够,对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不了解,往往会导致患儿发病后出现了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卫生整洁重视不足,加上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极易造成孩子出现胃肠道疾病。即使出现了胃肠道症状,患儿家长也不会认为是由于不卫生造成的。

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疾控部门对幼托机构及学校的监管权力有限,尽管已提出防控措施建议,但部分单位未重视,使得晨检登记管理不规范,晨检工作流于形式,消毒程序也欠规范。同时由于在农村村落较为分散,也给疾控部位的监管带来了难度。

医疗环境相对落后: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相对落后,很多诊疗机构未设立专门的手足口病的专门诊区,患儿就诊后,很容易造成诊疗机构的交叉感染。不利于疾病源的隔离和控制[4]。

预防和治疗措施

针对手足口病发病峰值前移,为了在今后更长时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流行,应积极提出手足口病的预防预案。医疗机构要成立手足口病专家组,研究分析发病特点与病毒变异情况,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早期的卫生宣教活动。组织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学习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开展专家讲座进农村、学校等活动。医疗机构设立手足口病专桌。及时诊治,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让手足口发病率尽量降到最低点。

日常预防措施:加强身体锻炼,提供合理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心态,提供小儿的机体免疫力。对于农村小儿来说,幼托机构要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平时要加强晨间检查,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对毛巾、水杯等加强消毒,衣服、被褥在阳光下暴晒。孩子每天用的图书要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孩子们可接触到的地方,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加强室内开窗通风。

发现患者后措施:一旦发现疾病,应积极治疗,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可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区别治疗,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治疗时应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与患儿交谈,不具备交谈能力的患儿采取肢体语言,减轻其紧张心理,争取配合治疗。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及时向家属介绍本病的传播途径,孩子的唾液、尿、便等要放于指定地点,消毒后再倒入厕所,同时要消毒便盆,告知家属要注意卫生保健,引导患儿平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免疫力。口腔有糜烂,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局部可以涂金霉素软膏等,以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对被患者接触污染过的物品要予以加强消毒。对患者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是近年来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比较的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做好儿童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政府及卫生机构做好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做好家庭的卫生保健。一旦诊断明确,立即消毒隔离,及时实施有效对症治疗、护理、预防措施。只要充分掌握好手足口病的相关特点,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的预防工作,是可以防止手足口病的。

参考文献

1 秦新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42-143.

2 王松丽.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7例临床疗效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25(2):95-96.

3 李玉萍.小儿重症手足口病528例临床特点与救治[J].中国实用医刊,2010,15.

16.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通知 篇十六

接县局通知:省检查组下周一到我县检查手足口病疫情,同时要求: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幼儿园利用星期天必须补齐手足口疫情晨检记录;今天务必打印出《致全县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每生一份带回家,让家长看完后签字周一带回学校、幼儿园。

沧县教育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防控手足口病疫情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校、县办学校:

近期,我县陆续发现婴幼儿及儿童患手足口病病例,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在学校爆发和蔓延,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经局党委研究,就进一步做好我县中小学、幼儿园的防控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各学校要对手足口病高度重视,以对广大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排查、及时报告、妥善处置,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实行晨检和因病缺勤学生病因追踪制度,做好晨检记录,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对患病学生进行全程追踪,做到不痊愈(有医院的痊愈证明)不准入学,确保疫情不扩散。

二、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手足口病知识教育,利用课堂、板报、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学生和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识别和预防知识。各学校要将沧县教育局 1

《致全县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自行复制后,务于10月17日发放到家长手中,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要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严格落实以下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附:《沧县教育局致全县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2008年10月16日

致全县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夏秋季节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针对近期我县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向各位家长告知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防范措施,请家长密切与学校配合,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主要侵犯10岁以下儿童,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其症状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个人预防手足口病须记五要点: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婴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本病流行季节,居室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若出现急性起病、发热、手足臀部皮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患儿病愈后需出具医生开出的痊愈证明,方可回校。

此致!

沧县教育局

17.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十七

方案

为保障我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指导学校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等工作,教育体育局按照国家、省、市、区防控手足口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中小学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确保我乡中小学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领导小组 组 长:王声忠

副组长:方建秋、吴耀生、冷美娇、朱红秋 成 员:方伟柏、谢 荣、吴建民、吴为禄、李进刚

吴庆华、王 静

联系电话:7601007 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校长、院长负总责,班主任、卫生负责人为主要成员,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三、制度管理

严格外出请示制度和大型活动备案制度。

四、工作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学校要加大管理力 度,严格落实晨检登记制度,发现病人及疑似病例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

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对公共场所、餐具、衣物等要定期消毒,以确保健康人群的身体健康。

2、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各校要尽快对广大师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水平,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知识水平。各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正面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4、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各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要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禁采购和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和原材料;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加强桶装水的管理。

5、对本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疫共组哟进行各项部署。要有明确跟踪记录。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各校要保证防控手足口病所需经费。

2、人员保障。学校要组建一支手足口病防控队伍,加强防治工作。

3、物资保障。做好消毒、各类器械用品的储备和供应,保障信息畅通和行动迅速。

六、责任追究

1、学校领导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不重视,制度不健全,人员分工不明确,不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造成突发卫生事件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2、对卫生、教育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不办理,造成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上一篇:奇遇尼尔斯想象作文下一篇:我成功我受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