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的名言

2024-09-13

大文豪的名言(精选6篇)

1.大文豪的名言 篇一

大文豪的名言警句

1】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2】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3】 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

4】 人和农民应该知道和相信:“科学和劳动会粉碎一切”,粉碎过去的一切锁链,粉碎几千年来“主人”们用来使劳动人民耳聋目眍的一切。

5】 要使得生活轻松,就只有一个法子,集体的理智的劳动。.....只有理智的、坚决的、集体的劳动,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6】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7】 我过去和现在希望看见所有的人都是劳动和创造的英雄,都是新的、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建设者。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不管个性怎样不同,自己是和其他一切人有同等价值的人。

8】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因难得多。

9】 我们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10】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1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12】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以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13】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14】 天才出于勤奋。

15】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

16】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17】 我一向憎恶为自己的温饱打算的人。人是高于温饱的。

18】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19】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20】 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

21】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22】 我觉得奋不顾身精社能克服任何障碍,能在世界上创造任何奇迹。

23】 我一生所主张的,就是生活,对人们必须抱持积极的态度

24】 当你感到一切人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25】 世界上没有一匹这样的马,它可以驮着你逃开你自己

26】 真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

27】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28】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29】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30】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31】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32】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33】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34】 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35】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36】 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

37】 人必须像天上的星星,永远很清楚地看出一切希望和愿望的火光,在地上永远不熄地燃烧着的火光。

38】 爱孩子,这是母亲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39】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40】 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4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42】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以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43】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44】 天才出于勤奋。

45】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 。

46】 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47】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48】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 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 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49】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50】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51】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52】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53】 一个人只要行为高尚,不管怎样无知也会得到原谅的。

54】 不曾犯过错误的青年既不原谅别人的过失,同时当作别人也有崇高的信仰。我们必须有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才能理会拉斐尔的名言:所谓了解是彼此的程度相等。

55】 家庭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权力和法律的作用是在这儿开始的。

56】 实笃爱情能够也应该有间歇;可是母亲的欢乐却不会衰退,反倒会随着孩子的需要而与日俱增,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展。它既是一种激情,也是一项需要;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项义务;既是一种必需,也是一种幸福。

57】 做母亲的学问,就在于懂得默默无闻地不为人知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她从不炫耀自己,却时刻忠于自己的事业,每做一件小事都表现出她的美德。

58】 诚实,像我们所有的节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消极的`诚实便是西卜女人那一种,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她是诚实的。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不动心的,例如收帐员的诚实。

59】 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如果身边没有诚挚的朋友,那准是因为他为人冷酷。

60】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61】 无知是迷信之母。

62】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啊!

63】 革新者要有耐心。

64】 实笃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65】 母亲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66】 逆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67】 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巴尔扎克

68】 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作鹰,或者作爬行动物。

69】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70】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71】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72】 白直爽最能得人心。

73】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74】 所谓天才就是耐性。

75】 爱情是回忆的宝库。

76】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77】 痛苦也有它的庄严,能够使俗人脱胎换骨。要做到这一步,只要做人真实就行。

78】 一个正直的人在无论什么地方都应该知道自重。

79】 对许多人,书籍与鲜花之重要根本不下于面包。

80】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81】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2.大文豪接到的退稿信 篇二

退稿评语:如果阁下要我们买下这本书的话,我们宁愿用同样的价钱把书退回去——只求您打消这个念头。

艾米莉·狄金斯 《未命名的早期诗稿》 1862年与出版社接洽(作者死后才出版)

退稿评语:奇怪……这些诗的韵脚都押错了。这些诗作虽然辞藻优美,却漏洞百出。大致看来,它们都不具备一首诗该有的特质。

詹姆斯·乔伊斯 《尤利西斯》 1922年出版

退稿评语:我们读过乔伊斯先生的《尤利西斯》后感到很有兴趣,我们真希望自己有能力出版这本书。但是就目前而言,书的篇幅太长是个不可克服的问题。我们沒有办法找别人来帮忙,依目前的出版速度而言,一本三百页的书要花两年时间才能弄完……我已经吩咐仆人把稿子寄回去给你了。

桑莫塞·毛姆 《剃刀边缘》 1944年出版

退稿评语:这本书并不讨人喜欢。我并没有遇过书中所描绘的那种好事以及那种好人……我不认为这本书在这里会成为畅销书,虽然我不会说这是一本令人无法忍受的书,但我认为它是一本差劲的书。

马塞尔·普鲁斯特 《在斯万家那边》 1913年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卷〕

退稿评语:乖乖,我从颈部以上的部分可能都已经死掉了,所以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一个男子汉怎会需要用三十页的篇幅来描写他入睡之前如何在床上辗转反侧。

威尔斯 《世界大战》 1898年出版

退稿评语:就像无止尽的梦魇。我不相信它会受到欢迎……我认为大家的看法会是:“噢!千万不要读那本可怕的书!”

沃尔特·惠特曼 《草叶集》 1855年出版

退稿评语:我们认为,把心力投注在这本书上面,是很不理智的一件事。

威廉·巴特勒·叶芝 《诗集》 1895年出版

退稿评语:居然有批评家不愿宣称“叶芝先生将会变成一个大受欢迎的诗人”。知道这件事以后,我松了一大口气。如果他有办法的话,那我真的要对人类感到绝望了……他的东西根本就是一片空虚。他的诗听来不悦耳,也没办法激起我的幻想……对我来讲,他的东西根本就狗屁不通。我不是批评他的诗晦涩、粗鲁、野蛮或装模作样——虽然这些确实是他的缺点,我是说他的诗对我来讲是绝对的空虚……就算再过多少年我也不会多看他的诗一眼。

古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1856年出版

退稿评语:你用一堆琐碎的细节遮掩你的小说,以致它失去了原貌——那些细节写得很好,只不过太肤浅了……

厄内斯特·海明威 《春潮》 1926年出版

退稿评语:如果我们出版这本书的话,光是用“品味差劲无比”来形容我们就够了,更别提我们有多么刻毒伤人了。

D. H.劳伦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1928年出版

退稿评语:我是为你好才告诉你:不要出版这本书。

摘自《学习博览》

3.大文豪的名言名句 篇三

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3.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培根

4.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5.时间待人是平等的,而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

6.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7.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陆机

8.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9.真正的名声,是在虚荣之外。——莱昂

10.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清·朱经

1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12.贫困不是耻辱,羞于贫困才是耻辱。——托·勒

1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1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15.名声有时会产生某些无用的东西。——托马斯·富勒

16.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17.如果死后才得到盛名,那我倒不急于得到它了。——马泰尔

18.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19.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不如说是由于自以为出类拔萃,因而不惜耍弄欺瞒,谋略的手段,使虚荣心获得最大的满足。——尼采

20.抓住现实的每一分钟,胜过想象中的一年。

21.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

22.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23.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徐特立

24.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

25.与时间抗争者面对的是一个刀枪不入的敌手。——塞·约翰逊

26.眼前的瞬间是一位威力强大的女神。——歌德

27.虚荣以嘲弄别人为能事;自傲使人卑贱,野心使人穷凶恶极。——斯达尔夫人

28.日月忽其不淹今,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今,恐美人之迟暮。——屈原

29.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30.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丁肇中

31.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邓拓

32.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的事。——巴斯德

33.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34.欢娱不惜时光逝。

35.我认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宝贵。——李大钊

36.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莎士比亚

37.向往虚构的利益,往往是丧存的幸福。——伊索

38.名誉是一种无聊的最靠不住的随意赏赐;往往得来全不凭功德,失去又不是咎由自取。——莎士比亚

39.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40.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 文豪萧伯纳的名言

★ 世界十大文豪及名言

★ 文豪的名言鼓励学习

★ 中外大文豪鼓励志名言

★ 名言名句

★ 名言名句大全

★ 经典散文名言名句

★ 英国名言名句

★ 尼采名言名句大全

4.大文豪励志名言 篇四

2. 天下最宝贵的,莫如时日;天下最能奢侈的,莫如浪费时日。——莫扎特

3. 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4.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5.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6.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 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9.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文豪的名言鼓励自己 篇五

2.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3.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4.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5.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7.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8.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9.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10.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11.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2.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4.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6.大文豪的名言 篇六

歌德生于法兰克福。当时德国早已分裂为360个小邦国,其中魏玛公国比较开明,到处搜罗文人贤士。发表《少年维特之烦恼》而载誉欧洲的歌德,26岁被魏玛公爵邀入宫廷,任枢密顾问,权倾一时,过着优裕的贵族生活。比歌德小10岁的席勒生于马尔巴赫,23岁以后就发表了《海盗》、《阴谋与爱情》等作品;1787年来到魏玛谋职,没有得到公爵赏识,到处漂泊,穷困潦倒。在社交场合,席勒虽多次见到歌德,但一为权臣一为布衣,擦肩而过未曾交谈。

1788年底,歌德举荐席勒为耶拿大学历史学副教授,使席勒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1793年席勒创办《季节女神》杂志,邀请歌德等文化名人撰稿。歌德厌腻近20年的仕宦生活,重燃文学创作之火。翌年7月,在耶拿举行自然科学报告会,两文豪不期而遇;会后,两人边走边讨论植物变形问题,信步走到席勒陋室,进了门继续交谈,十分投缘而忘了吃饭时间,竟有相交恨晚之慨。这是两位巨人的首次正式交谈。几天后,继续畅谈文艺问题,发现彼此“出乎意料的一致”,从此“在一条友谊的林荫道上并肩前进”。这就是说,两位比邻而居的文人,经历7年之后才有了真正的交往。

在耶拿余兴未尽,歌德邀席勒来魏玛宅邸小住两周。在歌德盛情邀请下,席勒1799年举家迁入魏玛,先借住在歌德家中,尔后由歌德资助买了一所房子。席勒的妻子和亲属也由歌德安排了相宜的工作。席勒从此在幽静的环境中,创作了爱国主义剧作《奥里昂姑娘》、《威廉·退尔》和《华伦斯坦》三部曲。为使剧本搬上舞台,歌德亲自领衔荣誉导演和顾问,用自己的光辉照耀了席勒这个晚辈后生。

席勒动员歌德翻出长期压在箱筐中的《浮士德》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等草稿,悉心修改,发表在《季节女神》上。歌德对席勒说:“您给了我第二次青春。在我差不多已经完全停止创作的时候,您又使我成为诗人。”

两巨匠知文愈笃,共同语言愈多,于是合作了《警句诗》500余首,抨击社会上的庸俗、卑劣现象。他俩才气勃发,在《文艺年鉴》上竞相发表叙事诗曲,震撼德国文坛。

1805年初,两人都病倒了。4月末歌德抱病来探望席勒,席勒挣扎着起床,带歌德去剧院看戏,不料竟成永诀。5月9日,受尽肺结核折磨的席勒,跌倒在写字台下,结束了46年短暂的生命,桌上还放着写了一半的悲剧《邀默特纽斯》。歌德在病榻上听到挚友离世噩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竟然3个月不能正常写作。他说:“我失去了一位朋友,也失去了我的生命的一半。”8月10日,他忍痛主持了席勒的追悼会,在会上演出席勒的绝唱《大钟歌》。他为该剧写了收场诗,喊出“他属于我们”的最强音。后来他将两人通信书简1000多件,编纂成四卷本《书简集》出版;书中表达了两位文豪对文学、美学和其他问题的看法,被称为赠给德国人民的“伟大礼物”。

席勒身后留下一堆债务,家属不能体面安葬席勒遗骸,草草搁在圣耶各教堂的地下室。1826年,歌德将席勒遗骨捧回自己家中,次年12月移葬到魏玛最显贵的“历史公墓”中。

1832年3月,83岁高龄的歌德卧床不起,弥留中念叨着席勒,模糊中看到地上一页废纸,误认为席勒笔迹,呵斥身边的儿媳说:“怎么把席勒的信丢在地上?”

歌德去世后,人们按歌德7年前的安排,将他的灵柩放在席勒旁边。从此,两位巨人永远厮守在一起。

现在的魏玛,居于德国东部伊尔姆河畔,是一座人口不上7万的小城。然而正是由于歌德和席勒在这里创造了德国古典文学最辉煌的时期,因而成了世界文化名城。如今,魏玛保留着歌德和席勒的许多纪念性建筑物。1999年歌德诞生250周年之际,欧洲共同体曾将魏玛定为1999年的“欧洲文化城”。

在市中心的德国魏玛民族剧院门前,有一座青铜雕像。两个中年学者挺立在水泥台座上,身披氅衣,手携手,肩并肩,目光炯炯注视远方。台座下刻着“歌德和席勒”几个大字。200多年来,这个剧院无数次演出两文豪的剧本。

南郊栗树林中的“历史公墓”,是魏玛最显赫的贵族墓地。歌德和席勒的合葬陵园占地400平方米,常春藤环抱四周;地下灵寝并排放着两口栋木红漆棺材,棺上分别写着两文豪的名字。地面陵厅有两文豪的玉白色半身塑像,比肩而坐,就像生前那样在娓娓交谈。

席勒故居是座米黄色的三层小楼,所在街道也叫“席勒街”。席勒1802年在歌德帮助下购置了这幢房子,一直住到1805年去世。后人曾将它出售,当地社团赎回后辟为“席勒纪念馆”。

歌德故居和他的消夏别墅也完整地保存着。1896年,德国政府在魏玛建立了“歌德-席勒档案馆”。

魏玛民族剧院前歌德与席勒塑像

The statue of Goethe and Schiller in front of the Deutches National Theater at Weimar

席勒的工作室及卧室,席勒在此去世。

Schiller worked, slept and died in this room.

安葬歌德与席勒的皇家陵墓 The Goethe-Schiller mausoleum in Weimar

法兰克福的歌德塑像

A statue of Goethe in Frankfurt

德累斯顿的席勒纪念碑

A Schiller Monument in Dresden

Great Friendship between Goethe and Schiller

By Yu Wen

It is a very ancient idea, probabl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China that some men of letters tend to despise each other for no apparent reasons. For these Chinese who believe that some men of letters are bound to despise each other, they would be greatly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and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 two great German men of letters, had an admirable friendship.

Goethe was born in Frankfort. His time saw Germany break into 360 small states. After his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gained European fame, Goethe at the age of 26 came to Weimar in 1775 and held a succession of offices. Schiller, ten years younger than Goethe, also made his reputation when he published The Robbers and Intrigue and Love. In 1787 he came to Weimar in the hope of finding employment. But he failed to be appreciated by the Duke. Though Goethe and Schiller saw each other on some social occasions, they did not talk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social statuses.

Schiller’s life took an upward turn toward the end of 1788. Through Goethe’s recommendation, Schiller was appointed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at Jena University. This employment gave Schiller a stable life. In 1793, Schiller started a literary periodical and invited Goethe to contribute. Somewhat tired of the life and work at the court, Goethe saw the invitation as a way to write creatively again. In July 1794, Goethe and Schiller met at a seminar on natural sciences held in Jena. Unexpectedly they hit it off immediately. They talked and talked forgetting lunch. And they continued to talk enthusiastically in the following days. Seven years after Schiller came to Weimar, the two great men of letters found each other and founded a lifelong friendship.

Goethe later invited Schiller to stay with him in Weimar for two weeks. In 1799, Schiller moved to Weimar. The family first stayed at Goethe’s house and then moved into a house purchased with financial help from Goethe. Schiller’s wife and some relatives found employment with the help of Goethe. It was in Weimar that Schiller wrote The Maid of Orleans, William Tell and the Wallenstein trilogy. Goethe served as honorary director and advisor to these plays.

Schiller encouraged Goethe to finished works he had left as sketches, among which was Faust Part One. Goethe confided in Schiller that the playwright had given him second youth, saying he became a poet again at the time when he had almost stopped writing.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giant men of letters enabled them to work together on Xenien, a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500 short satirical poems in which both Goethe and Schiller challenge opponents to their philosophic vision.

In early 1805, both Goethe and Schiller fell ill. Goethe came to visit Schiller toward the end of April. The two went to see an opera together. It was their last meeting. On May 9, Schiller died from tuberculosis at the age of 46.

On August 10, Goethe attended Schiller’s funeral. During their relationship, the two men of letters altogether wrote more than 1,000 letters to each other. Goethe edited the letters and published the letters in four volumes. The book is regarded as a great gift to the German people.

In 1926, Goethe moved the remains of Schiller to his home and in December 1826, Goethe made arrangements to bury Schiller at the best cemetery at Weimar.

Goethe passed away in March 1832. His coffin was placed side by side with that of Schiller in the same mausoleum. The giants stay together forever.

Today, Weimar is a quiet town with a population of 65,000. Thanks to Goethe and Schiller, Weimar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city of world renown. In front of the Deutches National Theater stands the Goethe-Schiller Monument. The two bronze figures depict the great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great men of letters. Over the past 200 years, the theater has staged numerous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men’s plays.

上一篇:体育社团总结下一篇:参观上海科技馆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