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绽放异彩(精选12篇)
1.让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绽放异彩 篇一
让识字教学在身边绽放异彩
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明德小学 马文玲
内容摘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把抽象的文字与具体事物的认识相结合,根据字形结构巧妙的分析汉字,建立语言文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准确的认识汉字。
关键字:激发学生兴趣
以读促记
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新课改以来低学段识字多,难度大,传统单调的识字教学,使原本枯燥的识字课更加乏味。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识字课有滋有味
在新课改下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我把抽象的文字与具体事物的认识相结合,根据字形结构巧妙的分析汉字,建立语言文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准确的认识汉字。
教学“棉”字,我这样一步一步引导:首先让学生明白棉花的生长特点,从其特点引出汉字偏旁的特点。我告诉学生棉花种在土壤里长大了就像一棵棵小树,所以棉是“木”字旁。“棉”字的另一部件我这样提示学生:秋天棉桃开了露出雪白的棉花,棉花被纺成线,织成毛巾所以“棉”字是“木”字旁加“白”和“巾”摞起来。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我让学生用“棉”组词。学生很快说出:棉花,棉桃,棉线,棉布„„我将这一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很快能举一反三。如学习带三点水的字,他们能联想到与水有联系。带提手旁的字联想到与手的动作有联系等等。
教学“瓜”字,用多媒体出示“瓜”字,老师引导:看到这个字我们就会想起,自己曾津津有味地吃过(学生补充西瓜、甜瓜、香瓜„„)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瓜里都长有种子。种子摇身一变成了“瓜”字的“点”。所以写这个字时不能忘记写点儿。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注意了“鸟”字不能少点。“羊”字的一竖不能出头等等。
二、结合语言环境,以读促记
课文是语文识字教学的载体,结合具体的语言以识促读,以读促记。低年级学生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生学习的字词容易忘记。教材中的儿歌或小故事,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记下来,但是单个的生字却不一定能记住。因此,在上早读时我先让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然后放慢速度一字一句的让学生反复用小手指读课文,使学过的生字反复出现,学生在语境中无意注意的识记生字。遇到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文中生字又比较多,我采用摘句朗读以读促记。如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把容易读错的生字“爬”“趴”“急”随机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并读出生字所在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先找优秀生的表演读,再由小组内交流读,以优带差,然后齐读这样不但认识了生字也练习了朗读。一年级课文内容都很简单,主要是朗读和背诵。这样也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三、走进生活,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生活处处有语文,儿童的想象是新奇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识字的源泉,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易于接受,效果会更好。如:教学《在家里》我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家观察自己客厅里摆放的家具,然后由家长帮它们把名字记录下来做成卡片,看看谁能把自己卡片上的字准确的读出来。第二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的卡片,相互交流着指认着,兴趣很高。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自己的卡片?学生都举起了手,我指了一名积极的男生,他跑上讲台一边举卡片一边读,“我家有‘椅子’‘桌子’‘电视’‘电话’‘电灯’‘沙发’‘茶几’。”又有一名女生举起卡片说“我这还有电脑、钟表。”接着学生开始补充,我这儿还有书橱等等。这节课学生不但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教学《菜园里》我让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市场或超市寻找蔬菜的名字并观察蔬菜的颜色、外形。因此这一课全班学生都很轻松的认识了生字,背熟了儿歌。教学《棉鞋里的阳光》用“奶”组词语,梁璇组了“纯牛奶”我问:“你从哪儿看到过这个词?”他说:“我每天都喝牛奶,从包装盒上认识的。”是啊学生平时吃的用的有许多都有包装,从食品包装上识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孩子们回家最喜欢事的是就看电视、玩电脑。好多家长在这方面都觉得很伤脑筋。既然孩子喜欢看就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于是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每天看半小时的少儿节目。在看的少儿节目中记录下你认识的生字、新词。第二天小组交流,这样一周下来学生能认识许多课外生字。识字课上教学用“收”组词任凯冉同学写了“收买”,毕艺文用“合”组词写了“巧合”。这都是从电视上学到的词语。在满足孩子欲望的同时也起到识字的作用。在班里创作自主识字专栏把学生在课外自主认识的生字自制成各种各样的生字卡片贴在专栏上。每周一评,评出本周的识字大王加一颗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习惯,又激起他们自主识字的兴趣,顺应了学生的个性。
四、识用结合,提高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起始部分,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巩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每节识字课上,我都要求学生用认识的生字进行组词,说话训练。字识了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记牢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故事。我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经常性的组织,引导学生听故事、看课外书。学生看书时我总是提醒学生注意看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他在故事中组成的什么新词,看到后把他告诉同学和老师。课下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校园文化。室内走廊的墙壁上张贴着成语故事,名人名言,学生的手抄报。室外有黑板报、宣传栏、花坛的警示标牌等。能不能找到你刚认识的生字,找出来告诉大家。这样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见学过的生字,起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同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字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汉字音,形,义的特点以及低年级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巧妙的选择,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识字教学活动,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2.让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绽放异彩 篇二
一、主要教学形式
作文是表达思想观点与感受, 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也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作文的质量取决于情感, 而情感来源于体验。教师主要可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短剧表演、科学实验等形式, 此外也可与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 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进行作文教学。
二、教学流程简述
体验式作文教学, 要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调动与发挥。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 学生体验的引发与表达主要通过如下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 要依据不同教学形式的要求, 利用多种教具、学具及媒体等, 为学生创设引发体验的情境。其次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引发头脑中思绪的“风暴”, 获得心灵上的触动、震撼与洗礼, 不论身动还是心动,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收获了真实的体验与感受;第三, 教师应抓住教育时机, 在活动中或活动后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将体验表达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纵观诸多小学语文教育名家, 其在识字、阅读, 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 无不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思想。在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过程中, 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具体如下:
(一) 情境创设考虑学生特点
学生情感深藏于心中, 教师只有善于引导, 才能发掘、提升学生的情感。常言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作文形式的不同, 创设情境的方法也不同,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遵循身动体验, 注重沟通与合作, 而心动体验关注心灵建构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培养。同时情境的创设应考虑到体验情境的新异性、开放性、内化和升华性等。例如生活式作文, 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在“边作文、边生活”中学好作文、体验生活。要求学生想说什么, 就说什么。看到什么, 就写什么。让学生用笔记录下心灵成长的点点滴滴, 让学生在“边作文、边生活”中健康成长。再如动手式作文。让学生自己动手, 从实践中获取作文材料。例如提供简单几何图形, 启发学生任意拼一拼, 然后根据拼成的事物写想象作文;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图画, 剪一剪、贴一贴或画一画, 然后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指导学生做一做或试一试 ( 小制作、小实验等 ) , 然后练写小制作、小实验报告。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边做边想, 以做促想, 以做促写, 学生很容易就写出想象丰富、文字通顺的作文。
(二) 引导、调控学生的体验活动
活动过程中可通过有预设的指导对学生体验活动加以引导, 在进行体验活动的时候, 可运用对活动的调控和引导解释小学作文理论中对小学生来讲不好理解的写作理论, 以达到充分利用现场活动的目的。例如在观察之前列好观察记录表, 如在“做小记者”的采访活动之前, 先与学生探讨与人交往中的礼貌知识, 师生共同设计访谈内容提纲;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之前, 先和学生一起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引导, 从而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有的放矢, 获得写作素材与作文方法知识。
教师的具体引导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布局谋篇技巧知识, 加深小学生对文章布局、段落等重要写作知识的指导, 有助于作文整体布局能力水平的提高。二要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剪裁和详略得当的掌握。生活是丰富和连续无需割断的, 然而文章却必须要把生活加以分割, 这就是需要写作中具备剪裁的知识。比如一个小学生回忆假期去动物园玩的一次经历, 题目《开心的一天》, 因为不熟悉路, 费尽周折才找到动物园, 在400字左右的作文中, 用了近300字描述去动物园之前发生的事, 而进了动物园之后的描述和感受却只有寥寥几笔。小学生文章裁剪能力欠缺,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尤其是身动体验式作文, 刚刚尽兴的玩过、体验过, 过程中有很多细节, 孩子有很多话想说, 这就需要教师对重点活动环节加以强调, 由于活动体验的很多内容实际上就像一幕戏剧, 强调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个重点部分重新排演一次。
(三)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低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可能在身动或是心动体验中收获较多体验, 但由于受到识字写字数量的限制, 书面作文会有诸多文字障碍, 不停地查字典, 阻碍行文的流畅性。此时, 比较合适做口头表达训练。在中高年级的体验活动进行过程中, 也可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说一说”, 说说你的观察、你的感悟, 便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借鉴, 相互学习, 但在全体学生进行同样的体验活动时, 尤其是身动体验, 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做口头表达的时候鼓励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避免出现表述的雷同与抄袭现象。否则, 体验式作文就失去了它的真意。
(四) 全员参与小组合作
最理想化的教学应让每个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因此在身动和心动体验活动的情境创设中应尽可能地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 比如演话剧的身动体验活动, 演员数量有限时, 不妨多选几组演员, 同一个剧演多次, 各组之间进行竞赛,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既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有体验的机会, 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与人合作、沟通能力。
3.合唱,让音乐课绽放异彩 篇三
关键词:统一性;选择性;知识性;实践性
合唱因为包括和声、声部等,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难就易,忽视了合唱教学,把合唱教学当作齐声唱。新课标明确要求加强和重视合唱教学,本质上也是重视了合唱教学对于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能力的重大意义。对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有一些新的思考,与同仁们共勉。
一、注重统一性
合唱是集体性的活动,是合作项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合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不能太过于强调自己,而忽视与他人的合作,也不能不尽力而滥竽充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小学生合唱的统一性。
合唱的统一性包括姿势的统一、起声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音色的统一等几个方面,这都是合唱中必须注重的。以姿势而言,要求学生抬头、挺胸……统一的合唱姿势,不仅让人看着美观整齐,精神状态良好,而且对学生合唱发声也是很重要的。统一的姿势能够让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尽可能地保持一致的状态,这样在和声的过程中就能达到很顺畅的效果。在联系中一定要强调每个学生的重要性,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状态参与其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在统一性的要求中也会出现差异,这个时候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切忌挖苦讽刺批评。
二、合理选择性
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对教学曲目一定要严格地加以选择。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年龄、嗓音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学习中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而且学习合唱是一个长期练习的项目,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所以在选取曲目的时候还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选取曲目的时候,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可以理解、充满童趣的作品。如《卖报歌》《我的小鸡》,可以选择一些欢快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如《铃儿响叮当》;高年级可以选择一些表现力强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学生可以理解含义,把握感情的歌曲,如《红蜻蜓》等。
总之,在选择曲目上应表现出很大的广泛性,但是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扬长避短。既要达到合唱的目的,也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课堂是没有考试压力的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轻松中喜欢音乐、爱上音乐。
三、丰富知识性
合唱中包含着很多音乐知识和技巧。所以,在学习合唱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清楚。
合唱其实不等同于齐声唱。合唱也不等于大喊大叫。而是要运用演唱的技巧和技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当然,这些知识不能仅仅靠语言传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并获得。
1.让学生在听中提高自身的素养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一些技巧凸显,适于学生年龄段的音乐,让学生听。
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合唱的美,在音乐中畅游。同时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一些演唱的技巧,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经典优美的合唱曲目都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在试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对作品的感情,甚至创作背景、作品的节奏等多个方面加以理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的感觉。比如,让学生听二重唱中各个声部之间的衔接与配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习得每个声部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让学生感受其中合唱中彰显出来的美。
2.在合唱中提高素养
学生合唱的时候,是对音乐的表达和理解的过程。反复的合唱同一首曲目,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其中思想情感、节奏等的把握。所以在合唱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反复、机械地练习,而是要有所变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曲目有很好的预备和预设,能够让学生带着教师的提问自己思索,自己揣摩,自己体会。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同时就是对音乐知识的内化。这样将知识贯穿在演唱中,能够避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枯燥的反感。演唱时对知识的应用,也是对知识感悟和吸收的过程,让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内。
四、加强实践性
大部分学校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除了课堂上对合唱的练习外,恐怕只有在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上才有合唱的机会。学生在课时不多的音乐课堂上练习,却没有用武之地。大部分情况下,就是课堂上练得火热,课堂下忘得悄然。没有给学生合唱的机会与环境,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技能与素养无法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
新课标要求学生注重劳逸结合。就是要求学校不能将沉重的学习负担放在学生的肩上,而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合唱就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快乐,而且能够在合唱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不妨在学习之余多为学生提供合唱的机会。如,在校际之间举办合唱比赛,既能在反复的合唱练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习惯,又能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为校争光的意识;建立合适的选拔机制,成立一支校园合唱队等,这样就能为学生创造出更多实践的机会。
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同时也是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亮点。合唱让音乐课绽放异彩,不仅能反映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同时也能展现出一个班级的学习实力与团结程度,是对一个班级综合实力的反映。
参考文献:
[1]俞丽娜.浅谈如何开展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J].教师,2013(03).
[2]秦龙妹.有关中小学合唱教学的若干思考[J].戏剧之家,2014(18).
4.让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绽放异彩 篇四
摘 要: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设计游戏活动,并将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之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数学课堂增光添彩。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058-02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灌输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要想改变创新,可以尝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开展游戏化教学,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高效,演绎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趣味游戏情境,促进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这一点,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创设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有了简单的认识后,在引导学生练习巩固时,选择了从学生的爱好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我现在手中有一些卡片,在这些卡片上有的写有一个10以内的算式,有的写有一个数字,我将发给同学们,其中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是相互对应的,你们一起来找一找朋友吧!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趣味学习氛围中,主动地进入到游戏练习中。这时有一个学生手中所拿的卡片上写有“10-2”,很快他便找到了自己的朋友“8”,还有一位学生手持“6+2”的卡片,发现自己所要找的朋友也是“8”。学生在这样主动参与练习的过程中,无形中做了一些数学计算,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参与。
以上案例中,教师巧妙地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注意力较易分散,而且数学内容本身就有枯燥无趣性,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分析。由此,教师更要注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开展一些趣味性游戏活动,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实现快乐学习。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一起做一个买卖交易的游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结组,每个小组在自己的课桌前摆放一些物品,并进行明码标价,这时,有一小组在课桌前摆放了一本数学书10元,一支铅笔2角,一支圆珠笔1元5角,一个笔记本5元。之后,教师又让学生自己制作了一些人民币。在做完准备工作后,学生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好工,有的扮演售货员,有的扮演顾客,并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这一游戏活动中。小组内有一顾客说:“我想要一个笔记本,我这儿有一张10元的人民币,你要找给我钱。”这时作为一名“售货员”立即反应,并迅速地得出自己需要找给他“5元”钱。于是这位学生拿出了一张5元的人民币。还有“顾客”想要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铅笔,最后递给“售货员”5元钱,而“售货员”经过思考,想到这位“顾客”一共花费了1元7角,将会找给他三张1元的,和三张1角的人民币。学生们就这样兴奋主动地做着“交易游戏”,互相转换着各种人民币,通过这一游戏活动,让学生无形中对人民币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体验学习,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渗入趣味游戏元素,加快新知内化
操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具体学习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个操作游戏活动,让学生可以动手动脑,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厘米”这一概念的知识内容时,并没有直接向学生进行讲解,而是巧妙地渗入游戏元素,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分析数学内容。教师选择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更好地体验知识的有效生成。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一下各自手中橡皮的长度、铅笔的长度以及、一些物品的长度。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都非常兴奋地进入到游戏操作中。学生也在这些操作测量中对“厘米”的概念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体验“米”这一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让学生利用盒尺测量一下各自的身高。开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身高用“米”的单位来表示,之后学生也想知道用“厘米”将怎样表示呢?随后学生开始在操作测量的过程中,体验厘米和米的数量关系。
在以上数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体验。
四、设计趣味游戏练习,培养应用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的练习形式过于单
一、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只是一味应付,制约着练习效果的提升,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注意扭转这一局面,在练习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的成分,增强学生练习的激情,调动他们的思考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没有进行机械地练习,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富有游戏味的练习。只见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3个三角形,不过每个三角形只能看到一个角,另外2个角被长方形纸板遮着。这时候,教师对学生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学生听说要玩游戏,立即来了兴趣,静静地等待教师宣布游戏规则:根据露在外面的角,判断纸板下面是什么三角形。只见第一个三角形,露在外面的是直角,学生们不假思索地说:“直角三角形。”屏幕上的纸板移走,看到的果真是直角三角形。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只见第二个三角形露在外面的是钝角,此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钝角三角形”。此时,屏幕上的纸板也迅速移走,果真是钝角三角形,学生们很是兴奋。只见第三个三角形,露在外面的是锐角,很多学生都说纸板下面是锐角三角形,但奇怪的是纸板并没有移走,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经过深思后,发现了原因,原来三种三角形都有可能,可以是锐角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可以是钝角三角形,原先的想法是陷入了思维定势。
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游戏性的练习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总之,游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它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吸引?W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体验学习,快乐学习,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5.让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绽放异彩 篇五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新的学期,学校开启了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探究。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突破教师主导教学瓶颈,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异彩。
一、奔赴焦作,学习成功经验。
学校带领实验团队到焦作沁阳永威学校学习,给参与学习教师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到焦作永威先是入班听随堂课,然后参加永威学校每天进行的赛课。不管是随堂课还是赛课,课堂上无不让人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教师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教师不仅仅要教知识,更要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眼中始终有学生。永威的课堂,一节课下来,教师组织教学的次数多达20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坐姿,注意握笔姿势,注意倾听„„习惯不断强化培养,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40分钟内始终在学习状态,为高效学习铺路。组织教学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每位学生都能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效率才能够提升,如果课堂上教师心中和眼中只有教材,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放任学生我行我素,那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不会高,更谈不上高效。
其次,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的——以学定教。教师眼中想的是后进生,教学从后进生抓起,后进生会了,才能表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了。在整个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根本不存在歧视差生的现象。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就是自主学习者,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永威的课堂,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从后进生做起,教学效果显著。
第三,抓基础,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永威学校的课堂,朴实无华,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没有华丽的形式,只有扎实的教学。导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出示目标和自学提示也是那么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基础的内容让每位学生都掌握在每一节课中体现着,因为基础性的知识才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才不至于让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
永威的课没有华丽的色彩,但却慧外秀中,让人感觉实在、高效。
二、大胆尝试,再现本真课堂。
11月21日,周四,兄弟学校的一位老同学来到学校办事,正值学校语文组公开课的时间。所以我便邀请她一起参加学校第三节的公开课活动。授课教师是实验班的王老师,授课内容是《猪八戒吃西瓜》。老同学听课后说:“我第一次听到语文课这样上,真是一节‘异样的语文课’。”
是呀!异样的语文课——打破追求华而不实的授课形式,把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王老师大胆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给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从后进生做起。在学生读课文部分,王老师大胆放手,不怕时间不够用,让学生在课堂内充分读书,让后进生首先参与读书。虽然学生读得不
理想,但是王老师还是给他们展示读书的机会,培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读错的字音由其他同学帮助纠正。课堂上多了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声音,多了教师对学生评价、激励的语言。多了教师的组织教学,对学生坐姿、写字姿势的关注,教师眼中除了关注教材,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前的课堂,是以个别学生回答对问题为标准来结束教学任务,“优生占位”迷失了课堂的方向,教师的眼中只有教学任务,只有教教材,很少关注全体学生,认为时间花费到后进学生身上是一种浪费,因此一部分学生因为缺少关注而会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厌学,负担越来越重。追求教育公平,教师除了把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外,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后进生感受到他(她)是受老师关注的,他们并没有被遗忘,他们的学习老师是重视的,不会的教师会给机会学会,同学会帮他们学会。只要教师愿意给后进生尝试的机会,在每一次的尝试中,锻炼了他们的胆子,给了他们纠错的机会,也就是给了他们发展提高的机会,逐步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自卑中摆脱出来。追求公平教育就从关注学困生做起。
三、自主学习,让学生绽放异彩。
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纠错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绽放异彩,实现了教育公平。
12月4日,听了实验班的一节语文课,感受到了真实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上真正的少了一些东西——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教师更
多关注现实的东西——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这节课中,教师不断组织教学,强化学生习惯培养。每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师的眼中呈现,对于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成为其他同学的典范——无形的思想教育。对于思想稍微抛锚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提醒,整个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进入了学习状态,都在老师的引领下投入的学习。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是教师的责任,也是真实课堂的关键。有些老师会认为在课堂上管理个别学生浪费时间,只要大部分学生听就行了,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这节课中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内完成目标任务,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这就是高效。王老师一步一步引领实验班学生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天天清,效果在逐步显现。处理基础问题,检验全班学生的正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样的结果与王老师关注学困生这一教学理念是分不开的。对于学困生来说,先把基础的问题弄会这就是教学的根本。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实验班中大胆尝试,学困生有了进步提高的机会,进步大,其他学生在帮助学困生纠错的同时,基础知识也会更加的牢固,学习能力在逐步提升。
在这节课堂上,王老师成了双边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单独依靠教师的语言,更要依靠课堂上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王老师在课堂上就是根据学生的做题反馈情况进行必要引导,不再重复的讲、反复的强调。把做题的权力完全放给了学生,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不再包办代替。学生不会的教师不再着急
讲,先学生帮助学生,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是这节课的体现。课堂上就是照着提前设计的思路走,不刻意拔高学习的难度,毕竟难的问题只有优秀生才能够解决。这样学生学习不会那么累,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学习就是要学能学会的知识,量力而行,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本学不会的知识不用强加给学生。
6.让拼音教学绽放异彩 篇六
2汉语拼音里,有三个发“衣”的音和三个发“乌”的音,它们是单韵母小i、小u,声母大Y、大W,整体认读音节Yi、Wu,它们形异而音近。为了教好这几个拼音,使学生及时、准确地掌握好它们的发音、写法及用法,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重组教学内容,重视联系性。
由于小i与大Y、整体认读音Yi的读音相近,小u与大W,整体认读音节Wu的读音相近,因此,在学习了单韵母i、u后,我将“Y、W”这部分的内容前移,提前教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单韵母i、u的发音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单韵母i、u的音帮助记忆大Y、大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的音,让学生知道,Y、W是声母,读的时候比i、u轻一点,短一点,Yi、Wu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响而且长一点,要直接读出它们的音。这样,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这几个拼音。
二、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形象性。
在教学Y、W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海哥、渔娃漫游拼音王国,将大Y、大W与画面上的树杈、屋顶联系起来,将抽象的字母形象化,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然后再让学生用手中的六根小棒动手摆一摆,学生很快便用一长、一短的两根小棒摆成了字母Y,用另外四根小棒摆成了字母W。这样,学生在看图画、动手操作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很轻松地记住了字母Y和W的形。
三、寓教于乐、突出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读顺口溜、念儿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领略到学习拼音的欢乐与情趣。
为了区别Y、W与i、u,在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跟老师读顺口溜:“大Y、大W是哥哥,小i小u是弟弟,哥哥的噪门小,弟弟的嗓门大,哥哥拉着弟弟的手,弟弟跟着哥哥走。”在孩子们琅琅的诵读声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分清了i、u和Y、W的形和音,并明白了它们的用法。
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时,边念顺口溜“小i见大y,赶快往后退,小u见大W,边哭边后退”,边将排于Y、W前的字母卡i、u后移,组成音节“yi、wu”,然后,再带着孩子们念顺口溜:“yi和wu,不能拼,直接读出它们的音”,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地将yi、wu繁难的拼写、拼读规则牢牢记住了。
四、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加强实践性。
7.《让生命绽放异彩》教学 篇七
人教版四下第五单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理解生命
1.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四篇课文, 回顾所学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学习感受。
2. 师:生命不仅宝贵而且美丽。感受春光的盲姑娘、乐于助人的祖孙三代、砖缝中的瓜苗……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吧! (板书课题:让生命绽放异彩)
二、明确目标, 感悟生命
1.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默读提示, 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课件出示)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2.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和物, 就让我们走进书本去了解一下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材料, 想一想每一段材料要告诉我们什么。
3. 师:你对哪段材料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很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虽然“非典”时期我们还小, 但我清楚地记得电视里那些医生、护士的故事, 他们很辛苦。他们为了救治病人, 自己感染了病毒, 有的还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师:那些可敬的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万病人的安康, 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生: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 平时他就挺忙的, “非典”时期他就更忙了, 常常几天不能回家, 回来以后累得倒头就睡。所以, 我觉得警察叔叔很辛苦, 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生命的价值。
师:哦, 那你埋怨过爸爸吗?
生:小的时候不理解, 埋怨过, 现在不埋怨了, 挺自豪的。
师:真为你爸爸高兴, 他有你这样一个好女儿。
生:我觉得老师也是用劳动创造美, 用生命书写赞歌的。他们尽职尽责, 所以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老师。
师: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
生:不仅你们提到的这些人热爱生命, 其实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也很热爱生命。一粒种子可以破土而出, 小草可以“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4. 小结:植物不管处于多么恶劣的环境都能顽强生长, 人们靠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这些都是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都让生命绽放着异彩。 (板书:珍爱、尊重)
三、口语交际, 畅谈生命
1. 师: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关于热爱生命的资料, 现在就拿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谁能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应注意什么?
(生交流注意事项:准备充分、积极发言、声音洪亮、耐心倾听、抓住重点……)
2.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认真倾听, 掌握好时间。 (师相机指导)
3. 分组选择话题交流并汇报。
(1) 交流热爱生命、努力奋斗的人物的事迹。
(2) 交流社会上的众多普通劳动者的故事。
(3) 交流地球上自然万物的生命现象。
生:我们小组交流的是张海迪的事迹。她自幼高位截瘫, 没有上过学, 但她却凭借顽强的毅力自学成才, 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她和父母在农村生活的时候, 自学了医学知识, 并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后来, 她又走上文学的道路, 写了许多激励青年人的书籍。
生:我来补充: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她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生:我知道张海迪曾经说过:“我像颗流星, 要把光留给人间。”
生:在残酷的命运面前, 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 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 她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了异彩。
师:张海迪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她的确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大家觉得他们小组交流得如何?
生:他们小组成员配合得很好, 资料介绍得很清楚, 也很全面。汇报时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师:大家说得很好, 说明你们听得很认真。其他小组再交流时请注意吸取他们的优点。
(生继续发言)
4. 师: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发言, 我们来评一评, 谁的发言最精彩, 说说你们的理由。 (师引导学生大胆评议、辩论)
5. 师:平凡而朴实的人们怀着坚定的信念, 一次又一次创造着生命的奇迹。请谈谈你今天的学习收获。
生:今天的交流给了我极大的生命感悟:虽然生命短暂, 但我们要珍惜生命, 对生命负责。
生: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生:生命只有一次, 我们要珍惜。
……
四、拓展延伸, 深化生命
过渡:生命是宝贵的, 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 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今天, 听了这么多感人的生命故事之后, 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 请写下你的生命感言。
(学生写感言, 选择部分进行交流, 深化对生命的理解。)
生:热爱生命吧!让生活更加精彩!
生:快乐地生活, 做生活的强者!
……
五、总结
1. 师:生命只有一次, 许许多多热爱生活的人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 让生命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 创造生命的价值, 展示生命的风采。
2. 师:最后, 让我们借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来结束这堂课。 (课件出示, 生齐读, 略)
FANSI反思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能力。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中把“听说”改为“口语交际”, 既强调了口语交际的功能, 又突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地位。
我的教学设计努力创设了和谐的口语交际情境, 为学生搭建了表现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交际活动。在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 我遵循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耐心倾听他人发言, 对于说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评价, 并引导交际能力差的学生学会表达。这些做法有效地刺激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使参与交际的学生越来越多。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 在多个层面的互动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和交流, 发展合作精神, 使学生懂得帮助他人完成交际内容,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态度和语言习惯。
8.让阅读教学在传统文化中绽放异彩 篇八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一、努力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
1、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在黑板上专门开辟“每日一句”摘录课文相关的古典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2、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语文教学是教学双方知识、理念、精神、思想、文化等因素物化交往的过程,追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文化因素的传递常常是潜在的,所以教师要重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者。
3、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后,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打破了以往按文体划分单元的形式,把每一册书分为几大板块。其中有“民俗风情”、“爱国情怀”、“至爱亲情”等,注重“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名着导读”等内容和形式。把“古典传统文化”和“名着名篇”放在突出的地位,其实编者的意图就是让我们在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等元素,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在我们的教材中有相当多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挖掘。
1、提高对精美文本的理解、赏析
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审视语文教学,带领学生徜徉在民族文化的家园。通过语文这一媒介,使学生获取语言技能,感受传统美德,探寻民族精神,进而提升品位,历练人格。
能够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不仅是名家名篇,而且具有某一方面的代表性。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挖掘知识,挖掘艺术,还要挖掘编者的立足点和各种传统的道德因素,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通过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成为学生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为价值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就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如学习《背影》时,就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细节体会厚重的父子深情,使学生心灵受到传统道德的震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恩和回报。
又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普法战争这一创作背景,同时深入阅读文本感受小弗朗士在祖国沦陷时,发自内心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激发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
2、加强对古代诗文的背诵、品味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具权威的着作,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让学生懂得怎样爱国;从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让学生明白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断追求的人生态度。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让学生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3、拓宽对古今名着的阅读、感悟
在语文学习中,除了阅读教材中的名家名篇,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着作,让学生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除了教材中要求阅读和赏析的名着,还补充了很多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科幻作品等。如《稻草人》、《朝花夕拾》、《红岩》、《格列佛游记》等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潜移默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
1、利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语文的存在。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如:在学习“民俗风情”专题时,可以适时地结合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组织一些征文、演讲、扫墓等活动;中秋节时,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文,用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寄一张贺卡给父母,让他们懂得感恩。从而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加强书法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可见国家已经把书法作为一种能力,提到了必须培养的高度。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书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作为中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很有必要。考试时,漂亮的书写能让阅卷者赏心悦目,分数自然会高一些。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书法静心”时间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认识和体味各家的艺术风格。在教学中培育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不只这些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来教会学生感知感悟,从而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9.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篇九
【内容摘要】: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推广,使21世纪的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取的信息会更多、更快、更超越地域。在教学中,再按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和学,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为此,当代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尽快学会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和学。
【关 键 词】:表象
意境
主题
情景
想像力
多媒体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乐学,实现素质教育主体性;以减轻教师劳动负担,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等诸多优势,因而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表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学习其实是应该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各种富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语言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是词语概念总是和实物表象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要创设鲜明的形象,才能使学生进入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丰富情感得以激发,才会有表达的欲望,进而使语言在不断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生成。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会变得具体形象,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悟课文内容做好了准备,同时为学生开阔思路、发挥想象奠定了扎实基础。如教师在教学(四季)一课时,仅让学生感悟到尖尖的草芽是春天的景物还远远不够,应将文本与课外扩展有机结合,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物(出示柳枝、开满了花的桃树、小草、蝴蝶、小黄花、太阳、小鸟等课件),创设出一幅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
师(播放音乐):听,真热闹呀!嘘,我听见柳枝在说话。柳枝飘飘,她对小花说:“我是春天。”
生(非常好奇,也走上讲台去听):我也听到了。小花黄黄,她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说):桃花红红,她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
师:你们真了不起,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
从以上教学片段中看到,学生在情境对话中所生成的语言,是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在他们的语言里,不仅有春天的“形”和“意”,更有自己的“情”和“味”。教学中,运用图画入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深入意境,感知主题。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稳定,加上其生活阅历不深,对一些思想内容较为深奥的古诗意境体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古诗教学全凭教师口传身教,教学效果肯定不佳,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如:教山水诗时投影一张风光图片,教送别诗时播放一段伤感音乐,教农事诗时放映一张稼穑影片,为学生创设最佳情境。亦可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解说,锻炼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如李绅《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中先写四海之内,农作物大面积丰收,后写农民饥不裹腹,饿死田头的凄惨景象。为何丰收之后,农民仍然难逃厄运?谁是制造这人间悲剧的罪魁祸首?诗人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这留给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悬念。但小学生苦于生活经验不足,对这一深刻主题可能理解不透。这时,我们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放一段农民春种秋收的农耕影片,让学生知道农作物丰收要历经耕地、播种、管理、收割等过程,感知农民劳作的辛苦。当然,媒体演示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意境教学的内容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一种最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介入。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景,引发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最值得提倡的是还朴归真,即要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出发,把真实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在讲授《为了祖国的振兴》一课时,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激发起爱国之心,并由此产生以振兴祖国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因此,在上课之初,我从网上下载了神舟五号与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归的视频资料,通过班级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在学生观赏完后,及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吗?”顺应学生回答,继续播放课件,展示祖国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时发出惊叹声。课件播放完了,教室内一片寂静,我环视着教室的每个角落,问大家:“通过观看刚才的资料展示,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们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我感觉咱们国家的科技真发达”。“我感觉咱们中国的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感觉我们学习的环境变化真大”„„“那么你打算为振兴祖国做点什么呢?此时的提问,自然会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语文教育悄然滋润到学生的心田。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音效,培养学生想像力。由王崧舟老师点评的想象作文《亚马孙河探险记》教学片断
师:探险小队成立了,东西也都准备了,那么咱们就出发吧。请大家闭上眼晴,煞有介事地说,各位探险队员,经过认真的筹备,亚马孙河探险活动今天开始了,我们从市区机场出发,(伴随飞机起飞声)乘坐国际航班飞往香港,再从香港转飞智利(响起飞机降落声)……各位队员飞机已经在智利机场降落,我们将由智利进入密密层层的亚马孙河原始森林。(继续富有启发性地叙述)
哦,终于,见到魂牵萦梦 的亚马孙河。(音乐舒缓,伴随鸟叫)让我们赶快进入原始森林吧,在这密密的丛林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也许,更多的秘密在森林深处吧,让我们继续往里走,你又发现了什么……(音乐节奏明显加快)也许,这静谧的原始森林,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音乐明显带有恐怖感)哦,这一切终于过去了……(音乐优美宁静)
设计中,伴随着情景音效的呈现,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想象之神,他们就像是一味味药引子,酵化初学生想象世界的生动图景;又像是一块块吸铁石,吸附起学生心灵空间的每一个可资玩索的细节。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画呈现美,以画阐释美。
《小池塘》太美了!作者用童话的笔法,诗化的语言,描绘出充满童趣和诗意的曲景画,赋于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而对它,就像面对一个熟睡的婴儿,忍不住想去亲亲他(她)的小脸,摸摸他(她)的小手。这样纯真的美该如何呈现给学生呢?
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组带,以思为核心等特点,对于促进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有着重要意义。美的情境创设是本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本的基础上,教师配上轻轻的音乐动情地朗读课本第一句:“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接着问:“聪明的小朋友们,醒来的小池塘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一一出示画面,小池塘的自然美景会感染学生,渲染气氛,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爱美的眼睛。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的欣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意象重建的心理过程,具体到阅读教学中应该是认识、领会和表达三个阶段。
1、以画代讲。这样内容浅显、文词优美的文章,没有必要以讲来促进认识,教师只要在呈现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在小池塘中画出来,这样,学生对作者的观察顺序、观察对象就能了然于胸了。
2、以图练读,美的领会不是教师的计讲解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学生通过想、联想才能透过文字符号“看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从而体悟作者的感情。所以把画与读结合起来边画边读,边读边画。例如指导朗读描写太阳那句话时,为了突出“鲜红”的重音,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画的太阳很红,可你读的却听不出太阳有这么红!”(看图读画)通过形象来解释意象,而美读时的自由想像又使表象提升为孩子们独有的意象,进而让学生把这幅优美的图画摄像机摄像一样存入大脑。然后听音乐。欣赏老师的范读,使零散的意象综合再造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意象。最后以和老师比赛的方式再次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把自己心中充满童趣的“小池塘“捧”出来。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并不仅仅具有以上的作用,信息技术还将声音、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此外信息技术还对节省教学时间、学习内容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革、学习负担的减轻,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0.让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绽放异彩 篇十
——《记叙的线索》课堂教学流程观课报告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画竹而闻名遐迩。他笔下的竹子如临风的谦谦君子,高洁隽逸、清秀挺拔,具有超凡脱俗的美。郑板桥一生都在描绘、揣摩。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笔下的竹子美在意蕴,美在“清瘦”,美在“冗繁削尽”后的简约。
新课改下的课堂呼唤高效、简约之美。高效的课堂不是漫无目的的“大撒网”,也不是刻意修饰的“细雕琢”,要努力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思想。
一、设置悬念,导入自然 董老师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老师给学生出示了三幅图片,然后老师告诉学生这是冰心一篇散文中描绘的三个画面,接着提出问题“这毫不相干的画面她是怎样巧妙地纳入一篇文章的?它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董老师的问题式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建立知识联系,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为学习下面的新知识、新概念、新技能做铺垫。
二、整合内容,删繁就简
一堂课可以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则往往面面不到。老师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
这节课董老师始终围绕“记叙的线索”来教学,真正做到了简明扼要、删繁就简。
三、简化环节 张弛有度
董老师的课堂教学主要由五大环节组成: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2.初读导引,整体感知;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线索的定义,线索的分类并举例。3.精读导引,寻找线索;这个环节董老师给学生出示了四篇文章的题目,让学生说这四篇文章分别是以什么为线索,并说明理由。4.课堂练习,巩固知识;这个环节老师先让学生回到导入时提到的冰心的文章,找出这篇文章的线索,接着是“同窗文章找线索”,然后是用线索串联材料,在这个环节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下水文,老师的文章文采斐然。5.布置写作作业。其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实际。五大环节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董老师的设计做到了教学环节的简约:授课线索清晰、重点突出;结构紧凑、疏密得宜;课堂训练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具有典型性;小结简洁明了、精妙收笔。
11.让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绽放异彩 篇十一
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
解放头脑,使他们能想;
解放嘴巴,使他们能谈;
解放空间,使他们能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获取知识;
解放时间,使他们有时间从容消化所学、从容思考所学。”
——陶行知
先生的话折射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其内涵从旧有的单纯强调学生的思想解放或行为解放直接提升到对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和生命的解放。不得不佩服先生对教育的高瞻远瞩,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先生的理念依然如此地深入人心。在工作中于是常常用先生的教育理念观察、反思着身边各种教学行为:
让生命回归科学课堂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共存。”新课标的提出冲击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需要建构一种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命化课堂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发展,收获更像鲜花怒放。
观察1:《了解空气》一课教学片段
师: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仔细地侧耳倾听),是风声。
师: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
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
……
反思:
多么精彩的导入,让学生在这样的诗意中知道了空气的流动,“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风美妙地流动。此时,一定有很多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拥抱风、了解风,他们一定会有更多惊喜地收获。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生动而具体的,是神奇而富有诗意的。折服于这位老师的睿智,没有将成人对科学的理性认识强加给自己的学生,而是借助艺术化的讲述和引导巧妙地让学生在以知识为中介的对话体验了情感、分享智慧。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过程一定是令他们愉悦而难忘的。
让自由唤醒科学课堂
科学在孩子们眼中是神秘的,他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规范、秩序地完成自己的课堂预设,避免“节外生枝”,常常忽视甚至是抑制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一切可以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创生。
观察2:探究“沉与浮”
课堂上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放着一个大塑料盆盛着半盆水,一个纸盒子里装着各种家里和学校常见的东西——螺母、螺栓以及其他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木片、木棍、皮制品和塑料制品,以及其他的防水材料。贴在水盆上方的是两张卡片。一张上面写着:“什么东西沉在水底?”另一张写着:“什么东西浮在水上?”不用再做更多的说明,孩子们自己便会用盆里的水和手中的材料去实验和寻找答案。教师可以不时地到各组转一转,如果发现孩子们还没有得到答案,就给出一些建议。教师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将一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正式的评价,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走动观察学生的进步,有时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画一副画或写一句话来描述自己在探究活动的情景或感受。
反思:
这整个探索过程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智力范畴,又交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常常看到的情景是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嘴常开”,那是一种怎样的兴奋和愉悦。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教学做”合一。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在自由与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对知识的向往和创造。这样深刻的情感体验一定会使学生迫切地想要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从而成为学生持续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
让思维激活科学课堂
人的思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积累、生成的过程,教学时,它常常在学生的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时不断修正、不断丰富,继而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表述自己见解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分析中让思维提升。
观察3:《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片段
师:现在请大家停下来。材料员负责将材料整理一下,其他同学商量一下你们的发言。(1分钟左右)
师:一个组汇报的时候,其他组要注意聆听。听听他们有没有和你们不同的发现?
请汇报的人这样说:我们觉得这种运动……
师:(指着第一副板画)请这个组的同学上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演示
师: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提问“现在我们研究的点上是白天还是黑夜?(白天)现在呢?(黑夜)
师:你们觉得这种运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
生:我们觉得这种运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真的吗?课件出示第一个实验中有明暗显示的部分,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生:有。
师:其他组的同学有要补充的吗?有没有其他发现?
生:……
师:(指着第二副板画)请这个组的同学上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演示
师: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提问“现在我们研究的点上是白天还是黑夜?(白天)现在呢?(黑夜)
师:你们觉得这种运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
生:我们觉得这种运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真的吗?课件出示第二个实验中有明暗显示的部分,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生:有
师:其他组的同学有要补充的吗?有没有其他发现?
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舞台,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示意图在黑板上画出来,小组用实验材料在讲台上边演示边解释自己发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中学生不但发现了,还能把自己的发现用浅显的语言有条有理的向全班呈现出来,一个组在陈述时,其他组的同学,倾听着、思维着,并适时的补充、修正,让学生的思维在“井水犯河水”中融会贯通,共同提升。
让关怀穿透科学课堂
著名学者博伊曾经这样说过:“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更要关注他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观察4:《磁铁》一课教学片段
《磁铁》一课教学中,我刚说完实验要求,小组开始实验。“哐”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整个教室突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望向了声音的来源处,原来是第4组的一个同学把实验的条形磁铁摔断了,同组的同学都低声的谴责他,其他组的同学看看我又看看他,似乎都在等着我“修理”他,摔断磁铁的那个同学呢,惊慌失措的看了我一眼,又赶紧低下了头,那一刹那,我看到了他含在眼眶的委屈的泪水。
我压下了心里的一丝不快,微笑着说:“这位同学一定是太喜欢研究磁铁了,这么激动,但是还是要遵守实验规则,不能太心急了。”边说边走到这个小组前,若无其事地拣起了断了的磁铁,问:“磁铁断了会有什么不同呢?”一下子大家的注意力又从磁铁被摔断的事件上转移到我提出的新问题上,大家叽叽喳喳的各抒己见,制定了有效的研究方案,一起探究。
刚才摔断磁铁的同学格外认真的做着实验,似乎鼓足劲准备将功补过。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发现了断了的磁铁仍然各有两个磁极的现象。学生的脸上有着因这次突发事件带来的意外发现而欣喜万分……
反思:
在科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实验教学中)这样的意外时有发生,如果当时老师执着于学生摔断了磁铁这个现象本身而狠狠地批评了那个摔坏磁铁的孩子,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等着看“好戏”的学生幸灾乐祸,同组的伙伴严厉的谴责,老师的怒火……很可能让这个无心犯错的孩子在后面环节的学习中整个情绪继续纠结在这个“摔坏磁铁”事件上,那么后半节课他的学习效果将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更严重者在今后的学习中他可能为了避免犯错而不敢动手实验。
在此案例中教师用幽默的话语指出了孩子的错误,用微笑宽容了孩子的错误。这种良好的教学品格同时也将宽容的种子埋进了其他孩子的心中,让学生自觉纠错,体现了浓浓地人文关怀。
结语:
一堂成功的科学课,应该既让学生领略科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又让学生常怀“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生命情怀。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触及孩子心灵的教育。
12.让音乐之花在有效教学中快乐绽放 篇十二
[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优美的抒情歌曲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昂扬的进行曲可以激励人们奋勇向前;健康而进步的音乐可以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
[关键词]音乐教学;能力提升;有效绽放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6901
音乐是听觉艺术,优美的抒情歌曲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昂扬的进行曲可以激励人们奋勇向前;健康而进步的音乐可以鼓舞人们热爱生活。我们的音乐课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了解音乐,受到音乐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音乐艺术的感情。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音乐之花在有效课堂上快乐绽放。
一、渗透乐理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现在的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读谱视唱能力更是欠缺,这就是小学音乐教学采用的“以唱为主”的教学模式造成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弊端较多,教师教唱,学生学唱,歌曲学会就了事,而对于乐理知识、听音练耳、视唱训练等重要内容根本不予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在小学阶段从音乐方面汲取的“营养”很少,得到的只不过是一口被“嚼”过的“馍”。尽管有不少负责任的教师教给学生一些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模式的紧箍,学生又没有强化巩固的时间,因此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化遗忘。新课改下的教学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我们要打破“以唱为主”的常规旧模式,在教唱的同时,传授学生乐理知识,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二、充分驾驭教材,熏陶幼小心灵
备课是上课的第一关,只有认真备课,才能为真正上好课提供保障。教师需要对音乐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上课前要做好各种准确工作,不要无的放矢,要讲究内容、方法、手段等的科学性。课堂上,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基本功训练,又要让学生通过演唱、欣赏等方法,加强感受能力,让学生广泛地接触人类最美妙的音乐,养成包容一切风格的眼光与胸怀,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理解能力。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劲头就足了,求知欲也强了,学习的速度更快了,视野更广阔了。如此的良性循环,音乐课就上活了,音乐教学便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这样的音乐教学才算是真正有了希望。
三、利用电教媒体,营造艺术氛围
当学生通过欣赏前谈话初步了解了作品后,教师可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为教学服务,达到引导学生欣赏的目的。如在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第一乐段时,乐曲一开始采用竖琴演奏,声似流水,这一乐段描写的是天鹅在静静的湖中游来游去的情景。这时教师可一边放录音,一边利用投影显示出一只天鹅在湖中游曳,平静的水面漾起了一圈圈波纹的画面。教师还可以创编一些小故事对投影片进行介绍,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艺术氛围之中。
四、引导音乐联想,提升能力素养
听音乐时,往往会使我们联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如听到波澜壮阔的旋律,会联想起雄壮伟大的形象,从而感到心潮澎湃;听到优美动听的乐曲,就会联想到淙淙山泉,从而感到心旷神怡。在教学《天鹅》时,大提琴那?S满的音色配以竖琴流水般的乐音构成了一幅极美的风景画。学生边听录音和老师的描述,边看投影,同时联想起天鹅游水时的美妙情景,很快就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教师
诱导学生自觉展开音乐联想,并相机进行思品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热爱大自然、保护珍稀动物的思想,由此便达到了让学生接受音乐形象和情操陶冶的目的。
五、进行对比欣赏,提高欣赏能力
通过以上形式的欣赏后,学生对乐曲的特点、风格等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他们对作品了解得更加深入,教师还可采用对比欣赏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我有意将对比幅度极大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随后播放,让学生先进行对比欣赏,然后讲述乐曲的不同表现手段。通过对此欣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类不同形象、不同风格的艺术主题,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音乐课不是一门无趣无味的课,不是一门枯燥的课,教师应该让音乐课的音符跳动起来,拨动学生的音乐之弦,提升音乐的魅力,在达到欣赏目的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为全面地进行音乐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
【让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绽放异彩】推荐阅读:
让兴趣在音乐中放飞06-19
让更多的学生在音乐中找回自信教育论文10-01
民族音乐鉴赏论文07-04
让历史告诉未来,为民族复兴而读书07-28
天心阁民族音乐会活动串词08-08
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阅读题答案08-08
久石让音乐赏析-宫崎骏动画背景音乐赏析10-16
如何让孩子爱上音乐课07-26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06-17
《让世界充满爱》音乐教学反思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