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计划(精选8篇)
1.学前教育教学计划 篇一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计划
一、分析学前专业的舞蹈课程
舞蹈是幼儿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舞蹈在幼师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幼师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有一定的基本功、了解基本的各民族舞蹈以及掌握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是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想搞好该专业舞蹈教育,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和加强,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更好的实施我们的教育计划。
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
我们要培养适应现代幼教教学的人才,必须了解当今该专业的发展动态。幼儿舞蹈编导,除了有与成人舞蹈编导相同的职责之外,还必须根据学前专业的特点及其自身发展的工作规律,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特征,关注幼儿生理、心理特征。幼师的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现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通过舞蹈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以及一定的舞蹈编导能力,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能力。
三、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任务
1.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使他们能够了解各民族、芭蕾舞、儿童舞蹈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内容。
2.进行形体和舞蹈素质的基本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舞蹈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加强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3.掌握一定的创编能力
了解一定幼儿舞蹈编导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培养对幼儿进行舞蹈排练的组织指导能力;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生动再现幼儿舞蹈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
4.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
幼儿教育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
四、分析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学院派教学,学院派的教学是建立在身体、能力各素质都达到一定标准后的成熟性高密度教学。课堂可以从基础的排练厅到广场到专业舞台或者剧院。而中职舞蹈教学仅停留在为日后适应幼儿园教学为前提的教学中,尽可能的把学生塑造成多能跳能教能遍的多元型人才。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个人还是比较推行分层递进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
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解法和示范法。
通过教师正确生动的讲解示范,突出重、难点,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运动概念,留下表象。2.重复训练法。
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初步形成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技能达到熟练阶段,这种练习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直接接受感觉信息的练习,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创造能力。3.分解法。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简化教学提高学习的信心及较快的掌握完整技术,先分解练习,最后再进行连贯的练习,更好的掌握完整的动作技术。4.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根据学生现有的技术水平,要想正确掌握技术,就必须预防和纠正可能存在的某些错误和缺点,根据产生错误的原因,选择有效的手段。
五、主要教学内容
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实际出发,主要开设课程有:舞蹈艺术概论,舞蹈欣赏,芭蕾基训,民族民间舞,儿童舞等。
舞蹈艺术概论,主要介绍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的特点与种类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初步的认识舞蹈。
舞蹈欣赏,主要让学生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动态、韵律和表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提高认识和受到教育的过程。从而欣赏舞蹈欣赏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芭蕾基训,是大部分舞蹈学习的基础,是形体训练中比较系统化的基础训练科目。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身体运动的一般规律,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形态,获得正确的舞姿,为以后学习舞蹈打下良好基础。
民族民间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眼界,使学生了解、掌握并继承和弘扬祖国民族舞蹈艺术,还可以丰富学生舞蹈知识,积累舞蹈素材,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儿童舞蹈,它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另外,为了让学生全面的发展,课堂当中还会穿插一些教学法,舞蹈编排,舞蹈表演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也会经常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比赛、演出活动。
2.学前教育教学计划 篇二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缺失的表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很大不同, 学生在接受此专业学习前, 大部分缺乏对艺术的根本了解, 这就需要教师在艺术教学中充分运用好教学艺术,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但现阶段,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学中还普遍缺失良好的教学艺术, 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了艺术教学目标。艺术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艺术能力和艺术素养为目标的, 但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育重点, 如音乐课上过度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声乐能力的培养, 艺术课上强调学生的绘画技能, 忽视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等等。二是艺术教学环境的无序。艺术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依托良好的教学环境, 但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学环境有很大缺失, 教室美化不足、乐器音准欠佳、音响使用不当、辅助教学手段过度使用等等。三是艺术教学审美的错位。艺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但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缺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不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更没有帮助学生欣赏、感悟艺术的美。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形式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中, 教师要遵循艺术的规律和审美特征, 在教学情境、教学节奏和教学空间上增强自己的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艺术教学效果。
(一) 教学情境的艺术性。教学情景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人为营造出的一种教学氛围, 这种氛围属于一种艺术境界, 它可以有效将学生带入到充满情韵和诗意的境界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的心情去学习。一是教师要通过情景交融实现教学情境的艺术性。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情境当中有机地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融合起来, 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教学语言上, 多应用散文化的语言形式去描述对象, 通过真切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一种美丽而充满韵味的情境, 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在教学呈现上实现画面与音乐的结合, 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 同时教师要在美丽的画面和流动的音乐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 以激发学生的真实感情, 提高艺术教学的效果。二是通过“空白”实现教学情境的艺术性。“空白”也是一种艺术教学手段, 在艺术教学中并不指空无一物, 它以空显示实, 由实而空, 给学生一种充满诱惑力的空间, 实现教学的情境。在艺术领域中, “空白”受到了艺术家独有的青睐, 而在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中, 教师更应尊重这种形式来营造教学的意境。第一, 运用沉默来达到艺术空白美的效果。教师通过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情境中之后, 可以沉默下来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填充,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而达到教学中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第二, 运用模糊语言实现艺术空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艺术教学中要多采取朦胧的、多义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一种扑朔迷离的情境, 通过语言空白为学生学生留下一个广阔的空间, 任凭学生自由想象。第三, 运用悬念设置实现教学情境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手势或表情的戛然而止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衔接接下来的问题或情节, 从而激发学生情思、感悟和创造的灵感, 从而实现教学情境的艺术性。
(二) 教学节奏的艺术性。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充满了节奏, 音乐有节奏、诗歌有节奏、流水和景色的变化也有节奏。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也需讲究教学的节奏性, 通过教学过程中富有美感的规律变化来带给学生艺术的享受。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注意教学节奏的协调, 通过有秩序、有节拍、有动律的教学要素的变化, 来营造一种富有韵律美和流动美的课堂氛围, 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还可以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沟通, 保证了艺术教学质量。具有节奏的艺术教学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课堂气氛因此变得生机勃勃, 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把握艺术化的教学节奏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静搭配。教师要有控制、有节奏地把握课程进展, 避免杂乱无章、随心所欲, 这是“动”的体现;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积极思考, 酝酿成熟的见解, 避免课堂气氛的死寂, 这是“静”的体现。此外, 教学节奏的动静搭配不是分开进行的, 要实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和谐统一。二是疏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主次疏密之分, 疏的地方要求教师讲述较少的内容, 依靠平缓的教学速度给学生留下加大的思维空间, 任其自由思索。密的地方要求教师要花费精力讲述较多的教学内容, 依靠较快的教学速度和紧张的节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用敏捷的思维和迅速的反应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利用疏密结合的方式进行艺术教学要做到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三是张弛交错。“张”是指紧张、急促, “弛”是指轻松、舒展, 两者并非对立, 教师运用张弛交错的教学节奏进行艺术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只有具备了波澜起伏, 才会造就韵味无穷的课堂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空间的艺术性。教师在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营造艺术化的教学意境外, 还需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自由的艺术化空间。一是自主的空间。自主空间是指教师为学生营造的一种可自作主张产生情感, 决定自己行为的学习氛围和场所。自主性是人的特性之一, 而艺术教学的主体性特征就需要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学生在学习艺术过程中并不是消极被动的, 他们能够积极主动接受教学内容, 自主在艺术学习中进行感受、领悟、审美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营造一个发现、探索、创造的自主发展空间, 确保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自由的空间。自由的空间是指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自由想象, 思想得到充分解放的氛围和场所。艺术是一种情感自由的文化表现, 人在研究、创造、欣赏艺术过程中需要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艺术的自由性, 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在艺术教学学习中实现自我。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的自由空间不是随意、任意的, 要符合艺术教学的规范, 在此条件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回忆、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由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充分想象, 不断解放自我, 释放生命的激情, 从而提高艺术学习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艺术教学中, 教师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学前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对学生的艺术教育中通过教学情境、教学节奏和教学空间上增强自己的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艺术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缺失的表现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形式, 以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养的学前教育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2]薛萍, 翟艳.新教改理念下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王建坡, 王东祁.推进艺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0
3.学前教育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游戏教学 微格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61-03
游戏对于幼儿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活动占据主要地位,但目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工作后,还缺乏游戏教学能力,因而不能适应幼儿教学的需要。为此,本文尝试将微格教学引入高职院校学前专业游戏教学中,探究其在学前游戏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为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提供借鉴。
一、学前教育专业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对幼儿而言,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可见游戏在幼儿活动尤其是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何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或者不排斥做游戏?推动其产生游戏行为的动因就是幼儿的需要,包括:身体、心理发展所产生的需求,如肌肉、骨骼的发展,使他们产生爬、走、跑、跳等的欲望;表征能力、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使他们产生角色扮演、模仿成人、讲故事和听故事等渴望。而游戏正好满足了幼儿这种身心发展上的需要,同时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其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足见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教育部2012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在专业理念与师德和专业能力两大领域里均提出对教师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规范,如“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作用,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等等。该文件的颁布为幼儿园教师的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提供了方针性指引作用。
尽管学前专业的学生能从理论上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游戏教学中仍会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游戏享乐化。受本体游戏论的影响,一些学前专业学生认为游戏应是幼儿自主自表现且乐在其中的活动,因此游戏活动的展开以使幼儿感到开心、愉快为主,多选择幼儿喜欢、爱玩的游戏活动,或者是多个游戏的简单堆砌。幼儿喜欢的游戏在一定时间里会固定不变或者多选择自己比较拿手的游戏,这就导致其可选择的范围较小,同时由于准教师秉持自发自愿原则,对幼儿的指导相对较少,因此同一游戏在幼儿身上不易出现循序渐进、逐层深化的效果。这就容易导致幼儿游戏内容比较单一且有一定的重复性,弱化了游戏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支架作用。
第二,游戏教学化。而另一些学前专业学生则非常重视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希望通过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所帮助,因此所组织的游戏活动都是精心设计、费心挑选、对于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有良好促进效果的“好”游戏。但由于太强调游戏的教学作用,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准教师也更注重教学效果是否达成,从而产生过多的指导或纠正行为,而过强的指导性往往会打断儿童的游戏过程,同时也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降低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得幼儿在游戏中既没有感受到轻松愉快,教学上的收获也不大。
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前专业学生对游戏活动的认识不够。对于游戏是什么这一问题,不少的研究者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这也使得人们对于游戏有不同的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游戏应该是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反映或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游戏享乐化观点强调愉快情绪体验,但忽视了游戏反映、探索世界这一功能;游戏教学化观点则重视反映、探索功能,但忽视了自主控制和愉悦体验。因此,充分发挥游戏对儿童的促进作用的前提是必须对游戏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游戏中的自主控制,并非绝对的放手不管,而是相对地在游戏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同时,对于愉悦感的解读,除了表情轻松愉快,也应包括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产生的胜任感、成功感及克服困难时对自我的肯定。唯有正确认识游戏,才能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
二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准教师对教学技能掌握不够。许多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虽然延续以往中专课程的优良传统,对于钢琴、舞蹈、歌唱、板书等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非常重视,且对于教学相关的知识理论也足够重视,但是对于具体的幼儿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开展所需技能如导入、现场指导、提问、反馈等的训练则相对薄弱。这就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应的游戏知识理论以及游戏涉及的技能,但是在真正面对幼儿时,对于选择何种游戏、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何时入手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干预、如何通过提问或非言手段对幼儿进行支持等均无所适从,不知从何教起。
三是缺乏相应的实习、实践经验。不少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在学前教学课程设置上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些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见习的时间仅一周,教育实习的时间也仅有短短的六周时间,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幼儿心理与行为的把握都比较欠缺,更多的还是理论上的认识。这也是他们在进行游戏教学时难以掌控场面,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里,提供相应的时间、场地和实践机会,对幼儿教师进行游戏活动甚至其他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学技能进行相应的、系统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微格教学正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二、微格教学及其特征
微格教学是一种缩小的、可控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评价理论、对未来教师或在职教师在正常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技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一种将正常教学活动进行解构、系统训练未来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教学方式。它于1963年由美国Allen博士首次提出,并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到中国。微格教学方法自形成以来,日渐被各师范院校认可、采纳,在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教师教学体态仪表等方面均受到各方好评。到目前为止,微格教学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训练流程,其一般步骤包括:(1)教学前对相关知识的学习;(2)提供相关的范例;(3)确定教学课题,即所需训练的技能,编写微格教案;(4)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上课;(5)根据摄像资料进行评价;(6)根据评价反馈,再次模拟上课。
微格教学具有如下方面的特征:一是细化的教学课题。传统的师范教学法课程多以宏观把握教学技能为主,更多的是原则要求式的理应学习,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而微格教学则将复杂的教学行为进行分解相对容易掌握的各种单一的技能,如导入、讲解、提问、评价、结束、复习等。每次微格教学以其中的一项技能也主要研究课题,对该技能的训练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该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议,促进学生掌握该教学技能。二是缩小的教学活动范围。微格教学的微,体现在还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对象和教学时间,一般进行微格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人数为5-10人,每人上课时间为5-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对某一技能进入有针对性的、深入、具体的探讨;而简短的教学时间设置则可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突出重点,同时也让学生更容易将精力集中在专项技能的训练上。三是及时、可察的教学反馈。由于在进行微格教学时使用声像设备进行拍摄,学生可以通过摄像资料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产生直观的、镜像的印象,获得真实的反馈。同时,指导教师、上课教师与扮演学生的同学也可根据摄像资料对其优缺点进行真实、具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接受。四是不断转换的教学角色。微格教学中学生的身份在不断地变化,在上课之前,学生作为学习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专业知识,而在上课时,学生转换为教师或授课班级学生的角色;上完课后,面对自己或同学上课的摄像资料,学生的身份又转换为评价者。在整个微格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作用,教师只起引导、辅助作用。
三、学前游戏教学中微格教学的应用步骤
(一)学习——学习相应的游戏理论知识、微格教学知识及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进行学前游戏的微格教学,首先,须掌握相关的学前游戏的理论知识,了解游戏对于幼儿的意义、游戏的作用、分类,为日后组织游戏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让学生了解微格教学的原理、作用和组织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微格教学的顺利开展。最后,掌握游戏开展中的各种技能是进行游戏微格教学的最主要目标,因此,在进行训练之前,对于游戏中涉及哪些技能及优秀教师是如何表现的,通过优秀的幼儿园游戏示范课视频让学生有一个直观、具象的认识,对于他们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有一个导向、榜样作用。
(二)准备——分组准备学前游戏微格教学教案。根据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和示范观摹以及前几届学前专业学生实习所反映的教学问题,确定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选择目标游戏、准备道具、导入游戏、讲解规则、开展和深入游戏、游戏中的观察、游戏中的言语与非言语指导、对游戏的总结与延伸、结束游戏等教学技能。确定微格教学的研究课题后,由学生自由分组,每组5-7人。每个小组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就上述目标进行集体备课,主要对游戏目标、游戏时间安排、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组织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准备相应的微格教案。
(三)模拟上课——进行学前游戏模拟教学。根据课程目标和微格教案,由同组成员轮流扮演教师和幼儿角色进行模拟游戏教学。为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游戏方案,每个成员准备3-5分钟的说课,而正式上课时间则为7-10分钟,并进行全程拍摄。在此过程中,每个同学均有机会体验当幼儿园教师的感受、展示自己对游戏活动及相应教学技能的理解,同时也可通过扮演幼儿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及行为表现。
(四)评价——上课教师、幼儿和指导教师进行反思性评价。根据摄像资料,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讨论、评价,由指导教师、上课教师和扮演幼儿的学生分别对上课教师的优缺点进行客观、具体的评议,集思广益,使同学更好地掌握游戏活动中的教学技能。
(五)再上课——进行综合的游戏模拟教学。反思总结后,再对各项技能进行综合,还原原正常教学活动,这是进行微格教学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因此在进行专题专项模拟教学与反思后再进行大班教学模拟也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程序之一。完成小组模拟教学后,学生重新分组,以2-3人为一组,各组分别设计相应游戏活动方案,准备幼儿园不同班级的游戏教案,根据学前游戏论课程的课时安排,随机抽取几组作为代表,对全班同学进行游戏模拟教学,然后再进行评价反馈,总结得失。
四、微格教学在游戏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提供进行微格教学的设备与场地。尽管微格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已引入中国,但是不少高职院校仍缺乏相应的进行微格教学的教室和设备,而微格教学对于现代多好媒体技术信赖性较强,尤其是摄像技术,借助摄像技术,学生才能更清晰地以客观者的身份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其他同学和指导老师的评价也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学生在进行模拟游戏教学时容易束手束脚、产生畏难情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活动材料和足够的活动场所。因此,学校应重视微格教室的建设,适当增加微格教学课时,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幼儿园活动所需材料和场地,为学生进行游戏教学提供充分、高效的训练机会。
(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初步接触微格教学时,学生往往有各种顾虑:对上课信心不足,备课时不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上课容易紧张忘词;不爱发表意见,担心获得差评,或者担心提出建议会影响同学关系,等等。因此,在进行微格教学前,消除学生的各种担心,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的信心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从微格教学中有所收获。例如,对于紧张,可在开始前与学生多聊聊天,或让学生先分享一个笑话、小故事,缓解紧张情绪;对于负面评价,可在上课前提醒同学们评价是对课不对人,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是表扬或建议都是为了大家共同进步。
此外,由于微格教学是模拟教学,上课教师所面对的是由自己同学扮演的幼儿园小朋友。由于幼儿的心理与正常成人心理有较大区别,有时扮演幼儿的学生往往会由于对幼儿心理把握不准确,跳脱幼儿的角色,以大学生的身份游戏,或用成人的视角来评价游戏的好坏,因此,加强学生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于幼儿的心理反应提前做功课,也有利于游戏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注意训练技能选择多样化。学生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时,由于游戏材料、游戏场地及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多选择简单、易于完成或自己比较熟练的游戏活动来完成来自己的游戏教学,这样一来,相似的游戏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技能也会有一定的重复性,就导致有些教学技能不断被重复,而有些教学技能则容易被忽略掉,因此,提供更多的包含多种技能的教学设计供同学们参考,并适当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和相应的场地环境,更有助于学生从微格教学中实现提高游戏教学技能的目标。
五、结语
近年来,微格教学的教学效果卓见成效,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仍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而言,在学前游戏论课程中进行微格教学,对于学生掌握游戏教学技能效果良好。因此,在理论教学之余,进行微格模拟教学,根据教学进行集思广益的讨论评价,对于加强学生的游戏实践经验、掌握相应的游戏组织和指导技能、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师角色均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李章琼.关于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研究[J].幼儿教育,2015(3)
[3]白燕. 浅析学前语言游戏教学的有效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4]谢应琴.谈谈微格教学在幼儿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J].泸州职业技术学报,2010(2)
[5]吴英.渐进式工艺设计的建构及操作——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2(5)
【作者简介】张 玮(1985— ),女,广东梅州人,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前心理。
4.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继续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小学附设学前班和学点学前班的管理和督导检查,保证其教育质量。为了使幼儿毕业后进入小学能迅速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的学习,确保他们的身心都能在新的环境中得到稳定而又健康的发展,我们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论为导向,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幼儿,面向全体幼儿的每一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前班教研活动的管理,积极进行幼儿素质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为幼儿升入小学学习的心理准备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准备。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继续加强德育教育。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善待家长,在新的一年里使学前班工作更上一层楼。
3、加强幼儿教师理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间积极展开“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辨析,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基本功能力。
三、学期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积极进行幼儿素质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改变旧的传统教法,努力学习教育新理念,以新的教育方法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到外面听课学习。
2、认真学习教育理念,深钻教材,认真备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乐中求学,吸收知识营养
3、在幼儿教师中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加强体育锻炼,教育学生锻炼身体,坚持幼儿一天在外的体育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
5、以养成教育为主体,稳定学生思想情绪,加强常规教育,加强爱校,讲文明守纪律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质形成。
6、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教育,每天坚持晨检,注意学生饮食教育,严控各种疾病的侵袭,放学时小结卫生情况,让学生漂漂亮亮上学,干干净净回家。使幼儿能健康成长。
7、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教育,上好安全教育,防止危险品带进学校及课堂。让幼儿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密切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多种形式地开展各种亲子活动,使幼儿教育做到家庭和学校同步。
8、充分利用课内时间抓紧教学,注意教学密度,语言教学要以故事为线索,幼儿要注意多读·多说,复述浅显易懂的故事。
9、数学教学能举一反三,多用启发式教学。多练,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
10、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深切悼念革命先烈,化悲痛为力量,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11、充分利用节假日教育契机。开展幼儿庆“三八”活动,“我能行”活动,通过穿衣、系鞋带比赛,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12、教师带领学生人人参加唱歌、跳舞活动。
13、加强体育锻炼,教育学生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附页:
活动时间安排
三月份 :
1、报名注册,稳定幼儿思想情绪,加强常规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教育。
2、幼儿庆“三八”活动。
3、种花种草活动。
四月份:
1、开展教研活动,听课、评课。
2、清明节故事会,体操比赛。
3、五一劳动节活动。
4、体操比赛。
五月份:
1、检查两操实施情况
2、开展“我能行”活动,拍皮球比赛。
3、体操比赛。
4、准备六一节目。
六月份:、庆祝六月一日儿童节,文艺表演。
2、手工比赛绘画。
5.关于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学期带学前教育专业11秋、12春的音乐教学工作。学前教育音乐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11秋通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12春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学期我将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特制订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认真备课:
本学期降科学合理地完成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抓住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乐理:使学生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弹琴、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掌握五线谱的视唱教学采用首调唱名法,了解固定唱名法。使学生具有视谱即唱的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确;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音及音高、记谱法、节奏与节拍、各种记号,音程、调式与调性、和弦、无调号的识谱、基本节拍、节奏、音准的训练,调性及节奏、节拍的综合训练、听觉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2、听音练耳教学:
a、听单音音程:用所有自然音程比较、听辩
b、听音阶: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民族调式c、听和弦:原位三和弦、转位三和弦
d、听节奏听拍号,书写基本节奏型
e、听旋律:用五线谱高音谱表ぴ诨本节奏型上写出旋律检查方法と醚生将听写结果写在五线谱本上さ碧门改校正。
3、视唱教学:除声乐课外,视唱也是重中之重的学习,学好视唱对声乐、听音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唱好音程、节奏。从c调唱名法过渡到f调、g调、d调、bb调唱名法。练习每条视唱时,都要先放慢速度模唱跟进,力求音准、节奏节拍准确后适当调整速度到恰当。
4、声乐:
(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声乐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经过三年时间的学习训练,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为将来就业时的专业演唱打下坚实打基础。
a、11秋学生:
掌握较高难度的歌唱技巧,有相当层次的分析能力、驾驭作品的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舞台演唱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社会演唱实践。
B、12春学生:
具备一定发声练习基础技能,掌握相关的其它基础课要领及运用方法。一学期将要完成7—10首演唱作品,包括正确发声、科学用嗓、气息控制、情感投入、舞台演唱训练等,达到一定可欣赏性。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难点: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3)歌唱的气息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呼吸的重要性。学声乐者要通过练习,来掌握歌唱对呼吸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歌唱时,要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不要用“胸式呼吸”方式。歌唱时如果用“胸式呼吸”方式,吸气时,抬胸端肩,小腹回缩,歌唱时上胸回缩、小腹外凸,嗓子容易有挤卡、捏嗓子唱的`动作,声音“白”、僵直、不通畅。
(4)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是声乐学习中常提到的名词,有的老师主张不要用“打开喉咙”,应该用“松开喉咙”。其含义就是:歌唱时喉头应该处于吸气时的位置。喉头不能往上跑,喉头附近的肌肉不能紧张,不能挤卡,或者说,不要捏着嗓子唱,喉咙里的感觉应该是打开的状态、松开的状态。
(5)哼鸣、轻声
“哼鸣”是寻找头声的好办法,一般用m或n来做练习,我也用ng做练习。多用“轻声”进行练习,是寻找正确歌唱状态的好方法。
(6)初级共鸣腔体的打开
利用练声时的合理母音做练习,打开共鸣腔体并用到共鸣腔体。
3、演唱教材歌曲
在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方面,用简明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表达其歌曲的思想感情。
11秋:更多歌曲的磨合与发声技巧的运用,以及更多的发声技巧的介绍与运用,按照学生个性特点个别提出练习方案,完善歌唱的技巧。
a.掌握较高难度的歌唱技巧,有相当层次的分析能力、驾驭作品的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舞台演唱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社会演唱实践。
b、加强共鸣联系,用到鼻咽腔共鸣,并能够与歌曲相结合。c、学习教材歌曲并能与所学技巧相结合。在延长歌曲时能做到以情带声,情声结合。咬字吐字清晰,依据个人嗓音特点提出合理性的要求。
d、能够更好的把握气息的状态。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1、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对于12秋的学生来说,就应该加强对她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培养,由于他们基础薄弱,就可以让他们多听音乐,增加其兴趣;对于11秋的学生来说,就可以加大连声和学习歌曲的力度。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3、教学方法:
(1)示范法:将科学有效的,形象真实的发生过程示范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发声原理及方法。
(2)讲授法: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贯穿于声乐教学中,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更高层次的演唱水平。
6.“教育宣传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局党委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教育宣传作用,积极为全县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供良好的宣传平台。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领导机构。局机关继续完善教育宣传机构。各中小学校加强宣传力量,由校长亲自抓,一名副校长具体抓。乡镇初中要求由办公室主任或科任教师具体负责;县直学校指定由办公室主任负责。确保各级教育宣传工作的领导机构完善、人员落实。
2、明确教育宣传主题。要求各中小学校的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各阶段的任务做到每月有主题,每月有上报任务。
3、加强通讯员的管理。计划在年内举办一期全县各中小学校通讯员培训班,提高广大通讯员的写作水平和理论基础。同时加强对广大通讯员的管理,建立通讯员管理档案。对各中小学校通讯员的投稿情况进行详细统计,以此作为各单位年终教育目标管理责任状评比的参考指标,坚持优秀通讯员奖励制度,根据来稿、用稿情况,年终评选教育系统优秀通讯员一次,并适当给以奖励。
4、,坚持完成上报信息工作,拓宽教育宣传平台。
1、坚持每月按时完成上报市局教育信息的工作。
2、继续办好《xx教育简讯》(网络版)。每月及时编辑好当月的信息在教育信息网上发表,使教育信息网真正成为宣传我县教育的良好平台,为全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积极组织通讯员向xx电视台和《xx晚报》投稿,及时在市内媒体宣传我县的教育改革新信息。
正面的舆论导向是事业发展的关键,2009年我们将在局党委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继续加强宣传报道工作,扎实工作,深化改革,积极创新,组织开展好全县的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实现教育宣传舆论导向作用,积极为全县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7.学前教育教学计划 篇七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的方式, 由学生按照项目的完成程序, 制定项目计划, 共同或分工完成项目。通过这种方式, 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注重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项目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一个一个具体项目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 并经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指导, 自己解决问题, 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
因此, 把项目教学法与活动设计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 都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 对于教师, 加大了难度, 对于学生, 有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五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1. 任务阶段。
教师确立项目, 向学生布置并解释任务, 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项目的确立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项目活动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2) 此项目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激发学习自觉性?
(3) 如何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
(4) 如何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 所选取的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专业课?
(6) 所选取的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2. 计划阶段。
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 实施阶段。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 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 检查阶段。
学生自行检查实训过程和结果。
5. 评价总结阶段。
学生自我评价, 同时对组内其他同学提出问题, 交流心得。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 为了能博采众长, 项目完成后的小结也相当重要, 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 找出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时, 对“一题多解”应该极力推荐, 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 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 学生就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三、项目教学法在活动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 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 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2.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
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 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 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 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 选择难度适合的工程项目。
3. 提供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
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 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景, 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批判各种观点和假设, 协商解决各路难关, 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 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四、项目教学法的案例
项目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课时:2课时
1.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实习和相关学科的学习, 具备了对幼儿园科学游戏活动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科学游戏活动的内容、设计原则以及组织指导,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实施:
第一步, 教师通过演示备课时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 创设教学情景, 复习上节课内容, 并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 (科学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
第二步, 科学分组, 项目合作。分组时主要考虑小组成员能否形成各方面能力的互补。教学活动围绕项目主题要求以小组形式展开, 各组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 针对项目开展研究讨论, 共同制定项目目标的完成方案, 并将项目再细分成各个子模块 (包括科学活动的含义、特点、价值、种类、原则、步骤) , 各个模块落实到人, 组员之间既要做到相互合作, 又要做到分工明确。教师在其间要起引导、协调和答疑的作用。
第三步, 演示“项目报告”及评价表现。以小组为单位对完成的“作品”进行效果评价, 各小组可推荐一两名学生将本组制作的“项目报告”进行展示。评价采用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最后将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的评价结果记录下来, 汇总并量化, 作为本项目的一个成绩记录下来, 并成为本学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步,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反馈和总结,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发现并挖掘各位学生的优秀表现。
五、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 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的具体实践中, 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
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 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 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 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 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 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 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 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 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根据大多数的教学实践得出: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 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 则要分组合作完成, 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 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3. 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 因此,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 也应该是启发性的, 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
4. 项目总结必不可少, 并要进行项目拓展和延伸。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 为了能学众人之长,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 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 “一题多解”是应该极力推荐的, 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 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这样, 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姜海燕.职教论坛, 郧建国.2004.
[2]查尔斯.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8.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探究 篇八
关键词:学前教育;审美;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87-01
一、利用游戏教学,上好家庭的第一课
游戏教学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幼儿对游戏情有独钟,他们喜欢在游戏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玩起来乐此不疲,因此,游戏成为了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幼儿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促进幼儿更好的游戏。“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例如小班幼儿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比较差,他们会长时间地做着同一种游戏活动,当“运输工”的幼儿反复装运玩具,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道去休息会;这时,幼儿教师就应该观察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注意这种情况,及时地帮助幼儿调配活动,并建议他们去当“交通警察”,到岗亭里开红绿灯,这样孩子们也会欣然接受老师的这个提议,从而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休息。
2.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各种能力,并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引进一些孩子们都喜欢看的动画片,比如《黑猫警长》、《喜羊羊和灰太郎》、《熊出没》、《多啦A梦》等,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让他们把自己从电视上看到的、领悟到的东西带入到自己的游戏环节之中,幼儿老师在适当地加以引导,利用孩子喜欢的甚至讨厌的片中角色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另外,幼儿在游戏中有最真实、自然的表现,幼儿教师可据此观察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暴露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进而反观自己教学的不足,总结经验,更好地为改善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
二、创新教学设计,引导自主学习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也是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方向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趋向及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方式,是确立幼儿终身教育方向的基础。
1.培育创新性思维,应当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实践表明,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学生数数的内容的时候,1,2,3,4,5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和很抽象,幼儿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用具体的图片的个数来代替抽象的1,2,3,4,5的阿拉伯数字。谁的表现好教师就奖励谁一个图片,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自己探索世界、认识事物,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必要时应该放弃“标准答案”,保护幼儿可贵的想象力,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还幼儿以自由的广阔空间。例如《龟兔赛跑》中为乌龟加个翻身的动作,表明从山坡上滚下来得了第一名。对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是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效的引导他们,启发他们,并将创新思维的培养渗透于美术活动中,将语言与美术表现相结合,以此激发孩子们表达表现的欲望,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良好的审美观能够帮助一个人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认知。审美的感知能力是审美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所以对幼儿进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使其对接触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让幼儿在美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发展其审美素质和创造能力。
1.利用音乐教学,激发孩子们的乐趣,通过音乐引进,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伙伴,你好》等歌曲帮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礼貌音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用语、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心情。让他们直接欣赏自己或同伴的演唱,引导幼儿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逐渐发展其美感。由此看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的语言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注重幼儿对色彩组合能力的培养和直观形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教师必须通过幼儿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必须借助幼儿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理解。比如笔者在组织小班幼儿接触绘画时,先为学生提供蜡笔、印章、棉签等易操作的工具。提醒孩子们下笔轻一些重一些都可以,线条粗易出效果,幼儿有成就感,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句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要依靠幼儿科学教育,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 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 养的重要时光;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同时幼儿的思想也很单纯,他们对于第一位启蒙老师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已,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1.幼儿园里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求幼儿获得多少的知识,而是以孩子开发智力为主、开拓创造力、训练正确的认知能力,比如上厕所、吃饭、整理玩具、进行游戏、分饭菜、捡树叶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微小示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也要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培养良好习惯过程中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牢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因此,在幼儿时期特别是幼儿园时期则是养成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例如在孩子玩东西时,教师可以这样跟孩子沟通“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跟你玩”,“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教师的正确评价,能让幼儿在肯定、赞赏、鼓励和期盼中不断改正过错,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幼儿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熏陶会永远留在幼儿的心目中。
总的来说,幼儿园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其教学情况的好坏将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对学习的兴趣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高度的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步教学指导和每一个教学环节,掌握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影响孩子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立昌. 教学方法的选择:从主体需要维度的“另类”思考与实践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1)
[2]刘齐. 教学策略的新发展――以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策略发展为例[J]. 成功(教育). 2013(16)
[3]王振洪. 浙江省幼儿园“十二五”期间对教师的需求调查——基于对500名幼儿园园长的问卷调查与访谈[J]. 幼儿教育. 2012(Z6)
[4]秦元东. 兴趣层次说与儿童学习[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6年04期
【学前教育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个人实习计划07-30
中心学校学前教育计划10-14
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计划08-09
学前教育三年计划09-22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10-13
凌云乡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07-23
视力障碍儿童学前教育初探(教学论文)10-31
春学前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9-28
XX学年度下期学前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