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体会

2024-07-22

传统文化的体会(精选10篇)

1.传统文化的体会 篇一

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可以说孔子的思想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般行为准则。

虽然在秦始皇那个时候有“炆书坑儒”,打打打急了《论语》的传播,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遥“”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当我们拿着一本《论语》看时,可能刚开始觉得只是几句简单的话罢了,可是细细品读,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这些只是概括性的结论而已,事实上,孔子对待不同的人,对于它们就有不同的解释,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很是用的,另外,《论语》中叶降到了教学相长,循循诱导。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作为学生,我们都应熟悉了这些,“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话,我们差不多都会说,可是我们真能做到的又有几个,那就“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吧。

我不想说《论语》你必须去读,但我们确实需要去读,它就是我们的精神营养品,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缺少营养就会影响到健康,而《论语》正是会影响我们一生的难得之物。

2.传统文化的体会 篇二

1 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理由

近年来,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社会表现出一些与社会文明不太合拍的怪现象, 其中之一便是神圣、高尚、圣洁的医学频频遭遇难以承受的尴尬与伤痛, 以救死扶伤之人道主义为宗旨的医药卫生事业在呕心沥血服务社会后理应得到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礼赞与拥戴, 然而事与愿违,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医学社会实践中, 一方面是居于服务主体地位的医务工作人员或医疗卫生机构屡遭诟病, 层出不穷的伤医、毁医、谤医、讼医事件如燎原烽烟势不可遏;另一方面是居于社会主体地位的农工商学普通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多有怨忿, 医患冲突、医患纠纷甚至医患矛盾激化的现象络绎不绝[1]。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 人类医学到底怎么了?如此不堪承受的医学现象之痛其根源究竟缘于何处?不仅如此, 医学在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所累积的那一系列难以调和的尖锐矛盾, 诸如医学之宗与医学之道的矛盾、医学之义与医学之利的矛盾、医学之术与医学之本的矛盾、医学之需与医学之能的矛盾、医学之凡与医学之圣的矛盾、医学之健与医学之衰的矛盾以及医学之情与医学之理的矛盾[2]等, 它们的总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们知道,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包括医学在内的一切世事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关系, 而维系这些联系与关系的因素即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文化。文化既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又是推动人们进一步进行社会实践的源动力。人类的社会实践, 可以表现出无限丰富多彩的现象, 但从其根本性上来说, 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必然是在文化的驱使、推动或制约等影响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分析, 社会实践的一切过程以及效果, 不论其表现形式、呈现状态或最终结果如何, 其推动或维系的最深刻根源是且只能是文化, 医学亦然。作为人类特殊的实践方式, 现实社会中医学本身或者通过医学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现象、过程、状态或结果, 其最深刻的根源肯定是医学文化, 医学领域的一切成就是医学文化之伟功, 医学方面的一切遗憾是医学文化之缺陷。有鉴于此, 不少有识之士大力呼吁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医学人的文化自觉[3]。

造成社会对医学文化缺乏理性与自觉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医学文化缺乏研究所致。反思古今中外, 人们大都仅从功利的角度将医学看作谋生养家的职业、看作谋取利益的手段, 即使把认识水平再拔高一点, 也不过是把医学看作解除病痛的技术、看作服务社会的工具, 确实很少有人把医学看作一爿系统、高尚并且博大精深的文化。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 其实并不完全在于社会的医学实践有意对文化的轻慢, 如果追溯源头, 医学教育存在的缺陷肯定居于不可推卸的主要方面。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医学教育, 重科学技术轻文化内涵、重实用功利轻人本情怀的现象愈演愈烈, 以致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知医学为术业、而不知医学理应饱融人文, 致使医学人文教育频遭冷落[4]。因此, 为了从源头上提高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医学文化素养, 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医学生中开设医学文化课程, 并为之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自2010年3月开始, 我校率先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了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2 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对象

2009年, 我校组织全校专家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 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 将医学文化概论课程明确规定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而将之作为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选修课程。2010年3月开始已付诸实施的包括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和护理学等3个专业, 其他专业也将根据教学进度陆续开出。

3 医学文化概论课程选用的教材

据我们不太全面的了解, 目前各个医学院校都未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因此尚未见到有该课程的成熟教材。作为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尝试, 我们选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的《医学文化概论》。全书46.6万字, 主要包括医学文化的语词定义及结构体系、医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及本质特征、医学文化的演进轨迹及衍化规律、医学文化的价值维度及社会功能、医学文化的乖离难题及演绎趋势等八章内容, 另外, 书末附有“医学文化演进纪年谱”, 可供有兴趣的同学查阅参考。

《医学文化概论》是成都医学院原创的一部医学文化理论研究专著。该著作以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人类医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揭示了医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和运动规律, 对医学文化的构成要素、社会价值、面临的矛盾以及可能的演化趋势都有较系统的阐释, 对医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医学文化的研究方法、研究原则等重要方面也都有较深刻的讨论。作为医学文化领域第一部文化理论研究专著, 《医学文化概论》以古今中外浩瀚的医学史实为基础, 以数百万年人类社会的医学实践为背景,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工具, 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人类医学文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体系, 较好地回答了医学文化研究所应该并且必须回答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因此, 选用本书作教材, 其科学性、知识性、理论性都可较好地达到本科教育的要求。

4 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主要做法

由于我们选用的《医学文化概论》是一本原创性的文化理论研究专著, 其体例、风格与学术成熟度等方面与通行的教材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我们在开设本课程的过程中着重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反复进行集体备课。教学计划规定, 医学文化概论课程设36学时, 计2学分。为了高质量地开出该课程, 我校组织了有近10名专家教授参加的医学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组, 对医学文化概论课程有关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 特别就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意义、分工、重要知识点的把握以及组织教学的方法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并达成了一致共识。

二是采用导读式教学法。由于《医学文化概论》包含的知识信息非常宏富, 而且因其理论性太强、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对学生而言相对比较陌生, 加之观点新颖, 理解难度较大, 因此我们讨论后认为, 如果采用常规的教学法, 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此, 我们对本门课程主要采用导读法进行教学, 即将全部内容分为五个教学单元, 每个单元的任课老师先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 提炼出一些重要的观点和思想后组织学生讨论, 根据讨论的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是广泛引入医学案例进行教学。作为医学文化的理论研究专著, 《医学文化概论》对医学文化的内涵、结构、本质、演进过程、衍化规律、价值维度以及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有较系统地阐述, 而这些阐述都偏重于较抽象的理论, 不太便于学生的理解。为了克服这一矛盾, 我们除了采用导读式教学法以外, 老师们还收集筛选了大量现实社会医学实践中的事例, 运用鲜活的案例说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 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认识医学实践中的社会问题,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性以及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 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体会

通过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促进会:

5.1 通过对人类医学体系综合而宏观地系统认识,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医学观和医学发展观

《医学文化概论》是在对人类数百万年进化过程中的医学实践和医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后提炼而成的。该书着重以医学现象为载体, 对医学现象所承载的人类关于医学的主观认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由此概括出了人类医学文化演进的六个阶段以及医学文化衍化的五大规律, 这些对于帮助医学生系统而宏观地认识人类医学体系, 从而树立科学的医学观与医学发展观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2 通过对医学现象、医学本质等诸多重大问题进行文化审视, 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化社会学的工具认识和理解人类医学

诚如众所周知的那样, 人们对医学的认识更多地是根据特定的需要从医学表面现象、医学服务功能、医学术业技巧、医学科属门类等方面去把握, 一般社会公众极少有人去关心医学的文化本质。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就是帮助学生运用文化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 从文化哲理的高度去认识医学现象与医学本质, 从而更好地理解医学、运用医学以及更好地服务医学。

5.3 通过对医学重要属性之一“人文属性”的深刻发掘, 提高医学生所必备的人文素养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 高等医学教育的最大缺陷就是太过于注重医学科学技术本身, 从而导致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为此, 不少有识之士都在积极呼吁并努力践行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5,6]。但是, 目前医学院校在加强人文教育的过程中, 出现了人文社科类课程比较明显的统一化趋势[7], 缺乏创新性和个性特征。我校开设的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不仅教材具有原创性, 而且内容具有非常浓郁的人文属性, 整部著作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知识。这门课程的开设,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人文熏陶, 进而提高医学生所必备的人文素养。

5.4 通过对人类医学历史的全面了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医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近现代医学是以西方医学为绝对优势而几乎一统天下的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早已屈居于可有可无的地步。当今的人类社会, “西方医学”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人类医学”的代名词, “90后”、“80后”、甚至“70后”们几乎根本不知道中国古代医学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为人类繁衍昌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如此状态对外国人来说或许情有可原,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却实在不应该。《医学文化概论》中用了较丰富的笔墨对中国传统医学曾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的贡献做了客观的介绍, 这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医学的现状和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昝加禄.构建医疗主体社会压力缓释机制的文化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19) :158-160.

[2]昝加禄, 昝旺.医学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71-408.

[3]杨咏.文化自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价值资源[J].医学与哲学, 2009, (7) :65-66.

[4]钟震亚, 蔡连顺, 田国忠, 等.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29 (6) :43-44.

[5]金鑫.论临床医学中的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社会, 2009, 22 (7) :37-39.

[6]罗竹, 何剑.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与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1) :122-123.

3.传统文化的体会 篇三

笔者曾经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程度做过调查,发现学生只在幼儿园短时期接触过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也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期参加过县内推行的“经典诵读”活动,所接触的也只是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一两个篇目,可见,如今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不深、知之不多。为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引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设计孝父母、养习惯、守诚信、善待人、好学习、爱生命、爱祖国七大模块,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接触传统文化,体会传统文化魅力,感受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的伟大。通过系统的接触学习,学生不但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且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受到了来自博大精深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道德思想及精神面貌随之有了较大的改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的语言之中自觉不自觉的会带出一些古诗词名句,他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也有了依傍和参照物。有一次,学生们为反复模擬练习而不能实际操作产生了厌烦心理,我只轻轻的说了一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们就会心的微笑并且继续认真的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训练了。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在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品味经典之韵,逐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例如在教育学生语言文明的时候,我就引用了老子说过的“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告诉学生一个国家或许正是由于你的寥寥数语兴邦或者丧邦,由此提醒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在与社会交流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如何对待争端时,我告诉学生这句谚语“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因为这些东西经过了千百年的考验,他们的教育效果自然不是时下一些空洞的说教所能比拟的。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我注意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共同发生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教学过程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读书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才艺展示活动,有意识地加入民族特色的元素,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同伴交流和互动中,了解他人,学会团结合作和关心他人;古诗词推介,让学生在获得同学和老师赞赏的同时,接受美得熏陶。如在讲授《宽容的力量》、《学会感恩》两课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以推动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资深制片人陈大惠老师的论坛视频——《90后坏女孩》;在讲授《暴力让青春失色》时,我组织学生观看《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激发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高尚道德情感方面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尊重学生的世界,注意教学的层次性

“夫子教人,各因其才。”《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充分体现孔子教育学生各因其才。孔子对学生的确切分析与把握是他长期观察学生、研究学生的结果,“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嗟,赐也达,求也艺。”

学习古人的教育思想,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注意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尤其是德育教育中注意层次性,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取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思想道德水平方面都能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对于智力、基础较好,而理想空洞的的学生,我告诉他“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对于基础不好、学习困难的学生,我赠送他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韩愈)一句名言,就如一点火星,完全可以点亮一个学生的奋斗之灯。

4.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四

在我4岁那年,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得了重感冒,不停地咳嗽,爸爸妈妈担心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匆匆忙忙地带我去医院。一路上,街道静悄悄的,人们都沉浸在睡梦中,爸爸妈妈不管自己有多困,只是在担心我。到了医院,爸爸妈妈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医生检查之后说:“发高烧了,40度,必须打一针,然后吃药,多注意喝水和休息,过几天就好了。”听了医生的话,爸爸妈妈才松了一口气,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我们按医生开的方子去药店抓药。回到家里,妈妈照顾我,爸爸去熬药。他们已经忙得汗流浃背却不辞辛苦,看着爸爸妈妈一副憔悴的样子,我非常心痛,也非常感动,因为我有这么关心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要学会感恩父母,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是他们告诉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是他们耐心地交道我们,给我们分析。他们不求一丝回报,从无怨言,默默奉献。难道我们不应该孝敬父母吗?难道我们不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我们不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老师,老师为了我们,无私奉献,每当进入深夜时,我们已经走进了甜美的梦乡,可是老师却在窗前为我们批改作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千古绝唱的诗句用来赞美老师是最适合不过了。

5.抚顺传统文化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篇五

经过一周的学习体验和观察,体会很多。每天我都很惊讶这里到处都很安静的生活环境:食堂无语、睡觉前无声、教室无声、走路站排无声、、、、、、这些是我们学校德育管理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我们只是在努力管理到轻声小声,可这里没有值周生,没有扣分条,没有老师跟班,却到处都是自觉的无声。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单谈我的体会收获:

一、年部工作

虽然高三的教学任务是高考,但学习后我真的觉得我们在学生德行这方面做得太差了,加强学生德行的教育也是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做基础,做有德行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年部中有这样的想法:

1、为了加强语文古文的翻译能力,在语文课前要求语文老师统一教学生两句弟子规,也可以加入寓言故事,这样也让学生积累了写作议论文的素材。

2、每班早自习10分钟背诵高考古文采用“点读法”,需要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配合。

3、上课时师生问好要规范,要鞠躬。

4、每班教室挂孔子画像,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班级的氛围,更容易接受教育。

5、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方面的视频录像定期或必要的时间统一观看,开班会进行传统文化与高三学生心态、思想教育 相结合。

6、开学初强调高三楼道“轻声----无声”的纪律,班主任要对学生强调重要性。

7、年部工作出现问题,不隐瞒,并且必须找到原因所在。

8、因材施教:在高三,主要做到分层教学,优化与强化,班级中的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提问,作业留批,课后辅导等方面做到分层教学。

9、高三年级大晚自习根据实际情况与舍务处、德育处配合,安排先洗漱再上自习,回寝后马上无声睡觉,不许开灯。

10、高三周六时间允许的条件下,配合德育处对犯错误学生进行德育大课堂。

11、用其他年级各方面的工作实例来教育鼓励本年部老师工作。

12、年部会上时刻要求老师在教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工作都是细节管理,这样才能在更多的方面影响学生,引领班级好的氛围,让学生家长真正受益,真正满意。

1、高三可以每周日返校用班级扣分实例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不遵守纪律的危害,同时全体再学习日常行为规范。

2、午睡后选择有正能量的歌曲,全班一起唱。

3、在平时生活中积累学生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开班会可 以采用采访的形式进行教育全班。

4、高三的卫生班主任要有自查的习惯,班主任亲自教学生劳动(身教重于言教),并要求班级每个人都参与每天的环境维护,同时要节约用水用电。

5、调整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孔子像挂前面,钟挂在后面(是提醒老师的,不是给学生看的)。

6、教室里不能大声喧哗,尽量保持肃静。

7、即使高三学生快毕业了,班主任也不能对学生的管理放松,一定要守规矩。

8、高三学生有心态焦躁的现象,班主任要开班会教育学生能吃苦,内心安定,做事要专心,与家长配合切断影响学生学习的外源诱惑。

9、班主任处理偷东西的问题:可以借用陈大会老师的视频,让学生感到羞耻,然后了解家庭情况,找到偷东西的原因,再从人格方面进行教育,帮学生打掉虚荣、攀比的心理以及传统文化里所说的贪欲。

10、在高三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长帮学生树立理想和志向,不能盲目生活。

三、家庭生活

1、一个家庭中,女人很重要,但不能太强势,要做好女人该做的事。

2、必须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到孝顺。

3、注重孩子品行的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帮其改正,要让孩子明白道理,孩子接受后再让其改正。

4、家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多找自己的问题并改正,家和万事兴。

5、对孩子要因材施教,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点,不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愿望去生活。

6、不能溺爱孩子,不能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能让孩子对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产生欲望。

建议:

1、食堂和楼道墙壁或餐桌上放一些节约粮食的图片或常规制度,时刻提醒学生不要浪费。

2、全校应从整体外观环境调整出传统文化的氛围,再逐渐培训落实。

其实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会渗透学生做人的道理,但 不够系统,没有统一的思想引领。学习后更加明确了作为好老师除了教学生文化知识、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品行教育。

2015年8月19日

张 月

抚顺传统文化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2015年8月19日

6.传统文化的体会 篇六

中国化管理

传统文化

行为规范

从“昆明暴恐案”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作者:爱维龙媒咨询集团咨询师崔晓玉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事件发生初期时媒体称之为“昆明火车站砍杀”,后官方定性称之为“3·01”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截至3月2日18时00分,已造成29死143伤,已有10名遇难者和多名受伤者名单被公布,名单还在持续更新中。

首先让我们为昆明车站恐怖袭击中逝去的无辜生命祈福,愿他们离苦得乐,愿社会清净和平。当我看见这则新闻的时候,“盼国泰民安;安定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基础;珍爱众生平等如一的生命等”这些词句不断悬浮脑海中,默念在心里。后续新闻又报道官方消息称,涉及作案的暴徒已经被抓获并已招供。显然恐怖分子这种行径严重违反了社会行为规范,如何规范这种社会行为呢?如何做到社会政通人和?早在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孔子就阐述了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者们强调“礼”,追求“礼”,即是要树立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因为“法”只是用来惩处严重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具体条文,并不能起到教化作用。如果能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用诚信和智慧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就能使人不犯法、不违法。法律强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行为规范则只是一种教化和约束。社会行为规范有各种各样的,统治者有统治者的社会行为规范,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社会行为规范,各地区、各民族,甚至到各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社会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并不要求贵族和平民百姓的社会行为一模一样,但却要求人们必须要善于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最佳行为方式却要在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前提下才是最佳行为方式,如果不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统治者就会倒台,富人就会倾家荡产,平民百姓就会犯法,从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所以,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要用智慧,而智慧来自学习,来自于少年时期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及幼年时学习家庭里及周围邻居们的社会行为规范,稍长,既要学习更多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在各种各样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昆明事件,也让我想到了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学而》中提到: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此处,孔子所提及的“礼”,除了所认为的礼貌得体之外,还是公开行为的礼貌态度,这种态度是表达某人心中的意向所必需的,一个人言行办事的最佳方式,不只是指凡事依其内在的本性进行的“义”。表达善意的最佳方式是仪表态度不致让人误解。因此,一个人的外在表达形式应该与其内在本性相关联,或者至少是他的意向真诚时应该如此。无论你想要表达什么,都必须有得体的行为模式。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的社会习俗、不同的家庭教养、不同的身份地位,使人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规范及适度节制“礼”的行为模式,无疑是正确的。一旦这种“礼”的行为模式被社会所认可,每个人都可以据此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被误解,如果一个人的外表形式不能正确地显示其内在意向,他的行为就是形式主义,这个人就会被看成是虚伪的。因此,礼的社会行为模式实际上应理解为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也就是说,人们待人接物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以和平共处的原则为贵的,“礼之用,和为贵”,也就是阐释这一点的。我们自小读书受教育,曾为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也曾为落后的现状而悲愤不已,如今文化已成文明和愚昧的集结。我们身体里,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华,也沉积着长期滞存的糟粕。存精华去糟粕创文明新路,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也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继承和发扬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我们能共同携手前进。

作者系 爱维龙媒咨询集团

7.医院学习文化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篇七

学习文化, 是指机构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理论, 以此来引导机构成长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组织文化, 它是人本管理最高层次的体现。

“学习文化”是构建“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载体。“学习型组织”源于彼得·圣吉在20世纪80年代所写的《第五项修炼》, 他在书中描述了“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它像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当前所未有的复杂、混沌、变化扑面而来, 它总能灵活伸展, 轮转向前。在这个团体中人们胸怀大志, 心手相连, 相互反省求真, 脚踏实地, 勇于挑战, 不为眼前近利所诱, 以远大的共同愿景, 以整体搭配的双策与利动, 充分发挥生命的潜力, 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 创造真心向往、超乎寻常的结果, 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并不断一起共同学习, 并在真正的学习中体会工作的真意, 追求内心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并与周围世界产生一体感”。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意识到“学习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单位, 在管理实践中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 倡导构建学习文化, 是十分必要的。有数据显示, 美国排名前25位的医院中, 有85%的医院采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模式进行改造, 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学习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 宣传引导, 强调“学习文化”的重要性

医院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 在推行学习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重视”原则。

1.重视示范。领导班子率先垂范。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保证集中学习的效率。注重学习内容的“主题化”, 改变以往内容因“多、泛、浅”而造成的思考局限性。通过“民主生活会”制度, 为班子成员搭建“推心置腹、自由交流、发表见解”的平台, 从而使团体学习由一个团体所有成员的“深度汇谈”开始;基层组织积极响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开展“支部书记讲学”活动, 促使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讲, 将“学习型党总支”“学习型党支部”列为基层党组织年底考核指标。中层干部主动带头。明确要求中层干部每年读书的数量, 定期向全院推荐各种书籍, 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 开设“好书推荐专栏”, 促使中层干部主动读书, 敦促其“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2.重视参与。注重全院职工的参与度。通过设立院内管理课题、青年课题等, 鼓励普通职工对医院管理的研究, 使职工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从而达到建立“共同愿景”, 实现“自我超越”的目的。

3.重视实践。努力改善职工心智模式, 达到:“把镜子转向自身, 审视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 采取何种假设、成见、图像、印象, 而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的目的。培养职工“系统思考”的能力, 养成职工外派学习后的汇报交流的良好习惯, 通过部门汇报、会议汇报等形式及时传递其他医疗机构先进的管理理念, 特别强调能结合本部门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想法, 注重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在创新、完善中提高, 从而将学习内容落到实处。

(二) 搭建平台, 明确“学习文化”的途径

纵向搭建三级“团体学习”体系, 即:“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总支”和“学习型支部/学习型科室”。建立制度, 规范学习内容, 纳入考核, 确保学习效率。

倡导培养“学习型个人”。以中层干部为切入点, 大力培养个人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由医院领导班子为职工推荐好书, 激发读书兴趣, 通过开设专栏、读书会等形式, 提供心得交流平台。通过中层干部在科室的倡导、垂范, 调动基层职工读书的热情, 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横向注重“两个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相结合”。通过承办大型会议、论坛等, 邀请各领域知名学者、专家来院, 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 使职工足不出户即可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通过与内地医院建立协作、合作关系, 组织职工进行针对性专项考察, 使职工带着问题学习, 从而使学习不流于形式。

注重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相结合。通过各类书籍、资料, 提升职工技术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修养;通过专家学者的讲座和外派实地考察, 汲取先进经验。

(三) 构建“学习文化”的收获

构建“学习文化”的意义在于, “学习文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的文化;是一种形成共同价值观、改善心智模式、培养系统思考能力的文化;是一种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进而增强机构和员工的竞争力的文化。

医院通过学习文化建设, 提升了领导班子的决策力, 使医院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战略, 实现了“使组织能够首先是要做正确的事, 然后再正确的做事”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目标, 加快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使其上下同欲, 团结一致;大力提升了员工素养,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

摘要:“学习文化”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载体。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单位, 在管理实践中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 倡导构建学习文化, 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对“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系统总结, 并同大家共享学习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收获。

关键词:医院,文化建设,学习文化

参考文献

8.略谈琵琶传统文曲演奏的个人体会 篇八

关键词:琵琶 传统文曲 演奏 个人体会

我国共拥有100多首琵琶传统文曲,其中广为人知的作品包括《月儿高》《春江花月夜》和《汉宫秋月》等。这些琵琶传统文曲凸显出了我国古人细腻、典雅和质朴的气质,同时也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效的展现了出来。在对琵琶传统文曲进行简要总结的过程中,可以从“写意”和“抒情”两个角度出发,实现对琵琶传统文曲精髓的掌握。

一、琵琶传统文曲综合分析

(一)文化分析

在文化艺术领域中,音乐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必须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够对琵琶传统文曲的音乐内涵进行全面的掌握。琵琶传统文曲中大量吸收了古琴曲的内容,同时也综合了我国古典风雅的诗词文化,正因为如此,琵琶传统文曲才能够将我国古人柔美[1]、质朴和充满智慧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在《塞上曲》和《春江花月夜》等琵琶传统文曲中,听众能够对其中散发出来的咏志、文雅和浪漫的气息产生深刻的体会。

众所周知,我国的琵琶传统文曲,始终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在理解这一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应从其内部体现的人文品格和精神入手。丰富多彩的标题是琵琶传统文曲的特点,这是体现琵琶传统文曲文化内涵的关键[2]。通常情况下,琵琶传统文曲中有两类标题:一种标题是写实性的,即在对历史事件、相关场景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对标题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典型的琵琶传统文曲有《高山流水》和《飞花点翠》等;另一种标题具有写意性,典型的琵琶传统文曲有《月儿高》等。不管是哪一类标题,都能够将深情和趣味性在琵琶传统文曲中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文化内涵在琵琶传统文曲有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演奏理念方面,琵琶演奏过程中产生的音量、音色等都充分的体现了儒家文化,因为其展现出来的美具有较强的“中和”性;其次,琵琶传统文曲是对文学精华以及文人气质的体现;最后,演奏者只有同创作者之间形成良好的精神沟通,才能够对琵琶传统文曲进行完美的演绎,从而将琵琶传统文曲中对实际生活中的映射内容充分的展现出来,突出了琵琶传统文曲的艺术性和所倡导的人生观[3]。

(二)结构分析

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作品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都是结构。在琵琶传统文曲中,结构的价值更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在琵琶传统文曲中,特定的规律存在于其内部结构中,与此同时,结构还能够同艺术内涵和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最初在对琵琶传统文曲进行赏析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其拥有较强的零散性和冗长的特点,而在静下心来对其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其内部各个脉络之间是环环相扣的,而且非常耐人寻味。从大小两个角度来看,琵琶传统文曲拥有“套”“板”两种结构[4]。典型的“文板乐曲”有《飞花点翠》等,其呈现出较长的结构特点;而典型的“文套乐曲”有《塞上曲》等。其中,《妆台秋思》《宫苑思春》等五部分共同组成了《塞上曲》的整体。而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三段体结构,拥有68个小节,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都可以被作为独立的乐曲。在民族器乐中,“合头”“合尾”是该创作手法的简称。

琵琶传统文曲的另一种结构特点是套曲,典型的代表作品包括《月儿高》《陈隋》《平沙落雁》等。在这一类型的琵琶传统文曲中,音乐作品中的主人公会不断产生情绪的起伏和变化,此时也将不断的推进音乐作品的演绎,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进行紧密的联系[5]。值得注意的是,琵琶传统文曲的这一结构特点,能够同整体音乐构思保持高度的一致,同时,也会产生相同的主题发展逻辑,因此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听众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同时可以对乐曲的主旨进行明确。

(三)意境分析

琵琶传统文曲在对意境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应用了虚实结合的技法,所形成的艺术效果具有“化实为虚”的特点。例如,在《月儿高》中,人们在对这一曲目进行欣赏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对其标题产生联想,接下来,在对“广寒宫的故事”进行了解的过程中,需要对历史素材进行充分的应用,而在更进一步的掌握该曲目的意境过程中,应对星空、月光以及各种奇妙的景象进行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呈现在听众眼前的就是一副美轮美奂的太空意境。这种应用景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形成的辩证关系叫做“虚实相生”,也因此可以说明,最佳的解读意境的方式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当听众在对琵琶传统文曲的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整个曲目中,主人公都在抒发着哀怨的情思,而琵琶传统文曲在对这一情思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还在间断的使用着开朗、抑郁等表现方法,正是这种穿插的表现手法,才真正的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操充分的展现了出来[6]。在《青莲乐府》这一琵琶传统文曲中,演奏者要想将诗情画意般的景象表现出来,突出乐风的典雅古朴感,就必须努力将曲目中诗意盎然的一面展现出来。

二、琵琶传统文曲演奏的个人体会

(一)演奏技法的运用

在琵琶传统文曲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常用的技法包括吟、拉、轮指和泛音等,与此同时,会合理的配合“实音”和“虚音”。“虚音”指的是在演奏琵琶时,单独应用左手实现打、擞和带等技法;而“实音”指的是在演奏中,对轮指和拉等技法进行演绎的过程,需要两手进行有效的配合。

例如,在琵琶传统文曲《浔阳月夜》中,演绎者需要对琵琶演奏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才能够对吟、推等技法进行综合合理的应用,将曲目中包含的诗意充分体现出来[7]。“江楼钟鼓”是该琵琶传统文曲的手段,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进行半轮接挑或弹挑,并逐渐加快速度,实现对箫声和鼓声的模拟,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夕阳西下、江面泛红的场景充分的展现在听众眼前。接下来,可以对其他技法进行充分的应用,如擞、吟、绰等,引入音乐主题,应用同音有效连接乐句,实现柔顺的过渡,并创造出深远的意境。

nlc202309080942

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在大量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如果弹在近复手处,则将产生相对刚硬的音色;反之,如果在远离复手的位置进行弹奏,那么将产生相对轻柔的音色。上、下、中三个部位存在于弹弦点中,精确的“上”位置位于11品处,而精确的“中”的位置,位于23品处,精确的“下”的位置位于与复手之间2公分左右距离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想实现音量以及音色等方面的变化,就可以不断的通过弹弦点的调整来实现,最终细腻的将琵琶传统文曲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二)正确把握音乐风格

在演绎琵琶传统文曲的过程中,要想提升演绎的效果,演绎者必须能够对乐曲的风格进行全面的掌握。在对文曲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平湖派的方法别具一格。例如,在《塞上曲》中,演绎者会使用加花技法,从而有效安排节奏,同时演绎者还必须应用熟练的执法,配合加花技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平湖派演绎过程中的音乐风格特点充分的展现出来,即通过灵活的装饰,凸显出儒雅清秀的特点。

林石城先生是浦东派的传人,其在对《塞上曲》进行演绎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对比音色方面,在形成不同音色变化的过程中,是通过右手弹弦触弦点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种演绎方法,凸显出了浦东派细腻的乐曲演奏处理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出于同一个流派的演奏者,在对琵琶传统文曲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也是会存在差异的,这是因为每一个琵琶演奏者,都拥有自身的理解和特點。在对曲风进行掌握的过程中,也就会出现差别[8]。例如,在《寒鸦戏水》中,部分演绎者喜欢应用乍暖还寒时的方式来表达水中寒鸦嬉戏的场景,此时在进行渲染的过程中,就会将重点放在对外在景观的处理中;而还有部分演奏者喜欢将这一曲目的基调放在矜持和迟缓的方面,因此在处理音乐的过程中,就将重点放在了抒发感情方面。两种不同的演奏理念和对琵琶传统文曲的认知和理解,导致其在对相同的琵琶传统文曲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点,也在琵琶音乐中融入了多种艺术形态,这也是有效体现我国丰富多彩的琵琶传统文曲的关键所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文化、结构和意境三个角度出发,在对琵琶传统文曲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琵琶传统文曲的具体演奏中技巧的掌握和音乐风格的理解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琵琶传统文曲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值得现代人进行深入的学习,并成为专业的演奏艺术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琵琶较强的艺术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伟.现代琵琶武曲的佳作——浅议刘德海的琵琶曲《秦俑》[J].中国音乐,2014,(04):121-123.

[2]周红.论琵琶曲中的模拟音效——兼谈左右手技法的运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4):174-179.

[3]杜陈.浅析传统琵琶乐曲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点[J].北方音乐,2015,(05):116-117.

[4]张迎春.琵琶演奏中的戏剧情境营造和人性表达——以浦东派传谱《霸王卸甲》为例[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5]闫含.浅论琵琶文曲与武曲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以《月儿高》《霸王卸甲》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02):81-84.

[6]孙颖.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浅析琵琶曲《春蚕》及刘德海琵琶音乐创作特色[J].北方音乐,2014,(08):16-17.

[7]林燕洁.论琵琶《十面埋伏》演奏中扫拂技巧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3,(19):183+185.

[8]张欣.异工同曲论“夕阳”——琵琶与钢琴演奏的《夕阳箫鼓》美学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9.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九

有一种说法是:“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由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因此,一个企业只要一天存在,企业文化就一定同时存在。通过近期的不断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农行员工,应当从每一个人做起,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真正彻底的地转变思想观念。

不仅各级行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各级员工也 迫切的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对农行的现状以及何去何从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有准确的把握。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用先进的观念管理企业,使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掌握在训练有素而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员工手上,也难以发挥作用,真正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是能让每一位员工认同企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文化。

先锋形成了优秀的先锋文化,也就为先锋打造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这支先锋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是先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是要学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沃尔玛从一个乡村小镇的杂货店成长为世界企业500强之首的 大型跨国零售业帝国,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不断发展和丰富、独特的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沃尔玛独特的企业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训,经常的培训”。X行长在省分行第二期客户管理培训班作讲评时引用了MOTOROLA总裁的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你懂得多少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学习”。他的意思是说,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员工的持续的、良好的学习能力。

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塑造知识型员工,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因为,文化的功能能否发挥的程度最好,最终取决于文化是否能够吸引人和感召人,能否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解决好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为员工服务的问题。我们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员工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广大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广大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把他们凝聚到先进文化建设上来。

先锋企业文化学习活动从开始到现在虽然时间还不长,但其作用和效果却慢慢地得到体现。比如说研发理念是创新、和谐。虽然我们也曾经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求得产品设计的合理、完善。但这些过程走得相当地不顺利。当研发的理念提出后,研发人员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围绕着这条理念设计、生产。这样研发人员就有了方向,不再盲目。

10.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篇十

先进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新的世纪,企业如何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文化问题,积极培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同时以企业改革、发展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文化概念在企业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与企业同时并存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观念、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企业声誉等的母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上。因此,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不容忽视。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职工的精神粮食,是凝聚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它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家,不是一个明智的企业家,不是一个高明的企业家,不是一个完全的、现代的企业家;没有文化的企业职工队伍,是缺乏创造性和生机活力的队伍;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精神支柱的企业,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没有希望的企业。从一些成功的企业来看,他们之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能得到健康发展,是因其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结构,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一种强大的“文化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与政治的反映。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观念形态文化的作用。企业的产品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宣传,良好的企业声誉要靠企业文化来传播,优秀的企业形象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要面向市场,产品要在复杂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于文化的传播作用和影响力。正所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形象等于市场”,“市场就是效益”。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大牵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正确引导职工的思想价值,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职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其成为“四有”新人,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建设适应新形势下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培养职工的荣誉感、信任感、使命感,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职工业余生活的表现方式,而是一种包括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在内的,以其精神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整体文明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在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需要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笔者认为,新世纪的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新世纪的企业文化,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坚持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与国际接轨,有相当大的包容性。一方面能够引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一方面能够坚决抵制一切落后的、腐朽的、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东西。

2、新世纪的企业文化,必须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行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新世纪的企业文化,必须符合我国行业的特点。强调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强化自我,不断冲破旧的体制的束缚,努力开拓创新。

上一篇:儿童节给宝贝的一封信下一篇:5《再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