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2024-07-1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共16篇)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一

让爱陪伴孩子的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欧风幼儿园中(1)班

班主任刘老师和郑老师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针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家访,并送来了这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真阅读本指南后,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不仅老师们要学习,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习,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引导和促进孩子的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给出了合理期望与参考,并列举了每个领域的若干幼儿发展误区。

《指南》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孩子的健康这一章,孩子发展的每个领域都非常重要,但健康是所有其他领域的基础和前提。之前理解的健康仅仅是身体上的,通过对《指南》的阅读,认识到健康不只是身体,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指南》从三方面总结了3-6岁幼儿健康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身心状况方面、动作发展方面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就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3-6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父母应该正视孩子心理的变化,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即将迈入五岁的杨一诺有一段时间突然变的爱哭、怕生、逃避,当时她的这些变化没有并引起我的重视,而是让我觉得她无理取闹,采取了错误,粗暴的教育方法,还给自己找了冠冕堂皇的说辞:妈妈这么忙,你还这么烦。现在发现是自己忽略了她的这个敏感期,对她过于要求完美,而造成了她胆怯,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逃避。

真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是我们家长的必修课。孩子闹的时候我们要倾听、了解她心底的那个声音是什么?我们要关注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给孩子提供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以及适宜的锻炼来保证健康的状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让我们的爱不盲目。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全身心投入,《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阐释了孩子成长中必须培养的诸多能力。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全方位的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到达哪里。

让自己成为孩子积极的榜样,让爱做得更好!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性,会对家长的言谈举止不加判断的进行模仿。所以我们应当身体力行的将要求孩子的标准做给孩子看。在生活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努力让自己做到细心、耐心,有童心。学会善于发现、追随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让我们播种爱,让孩子收获真正幸福、快乐的童年。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二

近年来, 幼儿教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出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我国2012年10月颁布并实施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它对防止和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同时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落实, 也可以为构建园本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 现阶段如何将《发展指南》贯彻落实, 直接关系到我国幼儿教育的成败。

二、当前一些园本课程发展遇到的困难

(一) 园本课程尚未建立清晰科学的目标体系。

当前很多幼儿园在构建园本课程的时候都存在尚未建立清晰科学目标体系的问题,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园本课程的认识并不正确, 在这种情况下, 幼儿教师按照自己对园本课程的理解展开教学活动, 就难以真正实现构建园本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且由于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基本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也不利于他们对开展园本课程教学活动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尚不健全, 导致构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难。

(二) 园本课程的内容存在超载与乏载并存的现象。对现阶段幼

儿教育中园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存在严重的超载和乏载现象。其中, 超载指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即幼儿教师在开展园本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 引入了大量小学教学内容, 而且教学方法也不适应幼儿学习特点, 在这种学习环境下, 使得幼儿学习压力倍增。乏载则指的是围绕课本教材展开教学活动, 对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没有进行适当地拓展。园本课程要求打造具有本园特色的教育内容,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对幼儿进行教育, 让幼儿走出课堂, 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仅仅围绕课堂和以课堂作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显然难以适应幼儿学习的特征和基本需求。

(三) 园本课程的内容组织较为混乱。

园本课程内容通常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主, 开发利用多样教学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教育。根据园本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可以看出, 园本课程的内容组织较为混乱, 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随意性强、社区环境资源和家庭有效资源挖掘程度不够。美术教育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潜在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幼儿教师并没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理解较为困难的教学内容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导致园本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四) 园本课程评价未受到充分重视。

构建园本课程是现阶段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发展趋势, 主要是因为构建园本课程, 围绕幼儿年龄特点和基本学习需求展开教学活动, 更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 构建园本课程实际过程中, 很多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评价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 导致幼儿教师无法及时发现构建园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园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一) 有助于理清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细致地对3——6岁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以及可以达到什么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幼儿教师深入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全面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和水平能力, 根据实际教学要求, 科学设定园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就可以为构建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教师在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 重新审视园本课程, 深入发掘园本课程的内涵, 就可以厘清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从而为展开幼儿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 有助于科学选择课程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些误区, 专门为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尤其是对于幼儿水平、能力等各方面的详细分析, 可以为幼儿教师选择园本课程内容提供科学的参考。例如, 针对幼儿想象能力比较发达, 为了促使幼儿形成成熟的想象能力体系, 幼儿教师在选择园本课程内容时以美术教育为主, 通过引导幼儿画画, 促进幼儿想象力进一步发展, 从而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 有助于有效组织课程经验。

以往幼儿教育存在很多误区, 如幼儿教育应该集中于室内教育。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意指出了这些误区, 幼儿教师通过深入了解该指南, 并根据其中给出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充分发掘社区环境资源和家庭有效资源, 让幼儿走出课堂, 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让幼儿在更加自由轻松的环境下真正融入教学活动中, 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等内容, 就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真正实现幼儿教育构建园本课程的重要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构建园本课程作为幼儿教育的必然选择和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要保证构建园本课程的目标得以实现, 就必须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落实。

摘要:本文就当前一些原本课程发展遇到的困难, 探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园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从而为构建园本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园本课程,困难,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丽.生活化、游戏化园本课程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以建构生活化、游戏化园本课程《自在生活快乐游戏》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6 (z1) :470-471.

[2]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答记者问[J].河南教育 (幼教) , 2013 (1) :27-30.

[3]王剑虹.园本课程中关于“本”的几点思考——试以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为例浅谈园本课程的建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1) :187-188.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三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教育建议: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

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教育建议: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

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

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

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教育建议: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四

以往幼儿教育总是以学习一些基本知识作为了重点,使得幼儿园教育总是不时的具有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指南》犹如指南针为迷茫的我们指明方向,在每个具体目标后提出了适宜的具有指导性的建议,指出了我们一日活动的注意点,有利于我们组织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对照指南我们了解自己所带年龄班的孩子哪方面发展适宜,哪方面是滞后的需要多加强引导的,哪方面是好的,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感触最深是观摩了中班组的一课三研《小小超市送货员》。一备课老师的目标制定的很宽泛,对已中班孩子来说快跑多少米比较适宜,所以一备时老师对具体目标没有明确,使得活动准备的场地距离布置的很短。在认真学习了指南提出的指标后,我们重新调整了目标,同时结合目标,重新布置场地等,让孩子们尽可能的技能达到做大程度的练习。抛砖引玉,在自己执教了小班组的一课三研活动《拖拉玩具来追我》,对小班孩子如何利用自制体育玩具进行集体教学,进一步思考了自制体育玩具如何玩,如何发展技能,发展怎样的技能,并在活动中技能得到做大程度练习,也明确了小班健康活动如何发展技能多样性。指南适宜的提出了以孩子的健康的重要。以往的纲要也提出了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但指南更具体深入的提出了在园如何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指南在注重幼儿体能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了其他的资源的渗透。

指南体现了一日生活节课程的理念。如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事无巨细,指南从幼儿的生活学习各个环节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让老师更关注、重视幼儿的保育工作。

指南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总是急,急于将故事、歌曲、数数等内容通过短短十几分钟统统教给孩子,当有些孩子没掌握时,老师便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于是分贝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脸色也越来越严肃,于是区角游戏变成了老师补差的场所,如此恶性循环,这些发展较慢的孩子便会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畏惧,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了幼儿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蹲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要了解这个年龄斑孩子的发展水平,可能孩子的表述还不够完整,其他小朋友都会了只有他还不会,不要急,孩子就是孩子,当你的脚步快于孩子的脚步,孩子会跟不上来,要放慢脚步慢慢带领他,帮助她得到合理的发展。

指南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指南提出了应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有些孩子养成了养尊处优、自我为中心,将家长对自己的的爱是理所当然,而忽略了自己对长辈对身边其他人的尊重。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孩子,去倾听他们的内心后,有立场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不迎合家长和幼儿,而是积极和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理解,同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求作出立场适宜的回应。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受保护的权力,作为教师既是老师更是妈妈,只有从心里爱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在幼儿园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2

从《指南》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指南是对3—4岁、4—5岁、5—6岁这三个年龄段末期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的合理期望。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只是发展的方向和常模发展水平,不排除个体的发展差异性。它充分的体现出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而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自己和家长总会不自觉地对孩子的期待过高,一旦个别孩子表现的“不尽人意”时,我们总是忧心忡忡,甚至采取“利诱”的方法诱导孩子达到我们成人期待的标准,导致孩子的主动性减弱。通过对《指南》的学习,使我意识到:爱孩子就要耐心地陪伴他们成长,扮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的角色进行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同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要具有相应的合理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和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此外,还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也了解正确的教育观念,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了解,提出合理的期望。从而家园合力,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

“童年不是赛跑,而是一场旅行”。我们成人应该正确理解孩子学习和发展规律及特点,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而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成长,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让我们与孩子共同茁壮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3

这次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觉得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准备了一个教育观察记录本,还信誓旦旦地和家长承诺要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观察的无目的和无计划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现在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记录了部分行为比较典型的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于大部分孩子则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了解。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意识到可以将《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导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指南》的各个领域和目标,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观看孩子活动或自由游戏时,能抓住他们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之间的距离,从而设计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天面对30多个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随机观察就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针对班级上一位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游戏,平时也不爱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应观察她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捕捉她的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应注意对孩子做分析评价时,要全面整体地看待,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做出综合判断,并积极评价孩子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五

《指南》主要从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料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推荐两部分组成。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在这个健康里面主要提到的是关于幼儿的身体、情绪、心理、自理以及安全知识。我想此刻都是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重视就应都是很强的。但也由于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庭会出现宠溺,部分幼儿都会出现挑食、厌食、自理潜力弱、容易自我为中心、以及性格不好等方面的负面状况,一般到了幼儿园老师在这几个方面也都会进行引导、加强,也许幼儿在学校就表现的很独立或者吃饭很快、很听话等,但是到了家里就不一样了。有部分家长也会跟老师讨论幼儿在校园跟在家里是两面性,在家都不听话,家长想让教师在园教育,但这些其实都是短暂性的,如果要幼儿在校园以及家里都持续一致的话,其实是需要家长与老师的相互引导的。

在健康里面提到的户外活动,此刻很多的独生子女都是有着很多的理由不让幼儿参加户外活动,怕感冒、怕跑、怕咳嗽或者说怕摔倒,其实户外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增强免疫力还让幼儿多一些交往方面的加强。

二、语言

语言里面主要就分为听、说、写、画。幼儿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他不同的发展方像,就像我们一篇教案,在小班和中班,教案目标就要有差距,每个年龄段需要明白的、会做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要看老师平时的引导,还有礼貌用语的养成,教师及时的引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

幼儿的性格一般分为两种,内向和外向。他们的差别在与会交往跟不会交往,想交流跟不想交流,一般在这个年龄段,这两种性格是很容易构成的,这需要教师的注意以及引导,发现并解决。有部分幼儿不是真的内向,而是害怕,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就比如新生,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一般都是内向的,因为陌生、没有安全感,一般在这种状况下需要的不仅仅仅是老师,还要有周围新伙伴的帮忙,教师就应适时引导幼儿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四、科学

孩子的好奇心是十分旺盛的,他们会给你源源不断的为什么,你也要有很多的因为来破解他们的好奇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六

《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语言的发展中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逐渐明确词义并有必须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在言语表达上能够自由地与人交谈,出现了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它既能够帮忙儿童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但有些孩子也会出现言语失常现象,在《指南》中,专家提示到:这一时期,儿童说话常有重复或犹豫不决的状况,在与他们交谈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简单愉快地发表议论。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透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潜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指南》中的资料及其目标十分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培养提出推荐。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指南》分出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料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发展目标与教育推荐两部分组成。所有领域的目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该领域特有的价值,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教育推荐“主要可分两大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会随之变化,教师务必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育的效果。二是点明该领域个性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例如:“健康”领域中,有“动作发展”这一资料,列举了三个发展目标,分别是“具有必须的平和潜力且动作协调灵敏”、“具有必须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具有必须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下,又详细地例举“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能快

跑15米左右”等资料。教师和家长透过对这一资料的教育推荐的学习,就能更有效地明确孩子是否到达发展目标,如未到达,差距在哪里,让教师和家长一齐配合能够有目的地改善。

另外,我对《指南》中新增“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此刻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在如今的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资料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说过“幼儿园教的知识都没用的,到了必须的年纪,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那里还要教?”听来不服气之余,也觉得有那末几分道理。但是假如我们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用心乐观、独立自理、爱好好奇心、用心认知风格、用心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延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类幼儿教育就是有缺陷的。此刻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主角定位。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就应到达的某一潜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忙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指南》的确对我们的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教会我从细节观察幼儿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剂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完美的未来。

★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反思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心得体会

★ 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 3-6岁幼儿《指南》教师心得体会

★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感悟

★ 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7.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七

一、明确方向,挖掘可行的材料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以下简称《 指南》) ,特别是身体动作发展这一方面 ,了解小班幼儿的发展方向,如《 指南》 中指出幼儿的动作发展目标1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其教育建议指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在《 指南》 的引领下,结合“ 活教育”理论提出的“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小班组开展的足球课题研讨3月份主要是生活化废旧材料的收集,如菜篮子、垃圾桶、羽毛球拍、鞋盒、呼啦圈等。 为了让每一位幼儿爱上足球,我们将本土资源与社会整体资源相互利用,在班级群里面征求家长的意见,共同讨论适合幼儿游戏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成为孩子玩足球游戏的宝贝。 4月份以纸箱为主的足球游戏,5月份投放废旧的席子作为主要辅助材料。

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来提高幼儿对足球游戏的兴趣,使幼儿在足球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在足球活动中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自由探索,满足幼儿的需要

“ 活教育 ”教学原则中提出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玩,教师重在观察、引导。 刚开始幼儿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拿到垃圾桶觉得很新奇,把布足球投进筒里,就有了投掷游戏( 你抛我接) :一个幼儿双手拿一个筒或篮子,另一个幼儿离开一定距离投掷,初步培养幼儿两两合作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拉开投掷的距离,也可以将筒放在地上进行投掷,这样适当增加难度,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将鞋盒稍微加工一下变成一辆简易的小车, 孩子将布足球放在小车里拉着走,在操场上自由奔跑,时不时回过头看看布足球还在不在,玩得不亦乐乎。

在足球游戏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想来玩一玩,像投掷游戏、端球走、颠球、拉小车这些足球游戏,都是孩子们自己玩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发现、鼓励、提升,创设小动物的情境,带有情境性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幼儿迅速进入角色,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中。 随着幼儿玩的兴趣和熟练程度,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逐步增加难度,不断吸引幼儿参与挑战。 正如《 指南》 中指出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如:鼓励幼儿进行跑跳、投掷、拍球等活动。

三、因材施教,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 在体育活动中 ,要培养幼儿坚强 、勇敢 、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 ”这无疑要求幼儿拥有良好的自信心。 在活动中,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我会因人而异,对于动作发展较弱的幼儿我尽可能地耐心等待,当幼儿动作发展中确实感到困难时, 我会适时在孩子身后“ 推一把”,克服他的胆怯,当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情, 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 对于动作能力发展较强的幼儿,我为其创设良好的表现机会,使他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本领, 让小朋友们喜欢他,愿意与他合作游戏,让幼儿体会到足球游戏带来的快乐,从而喜欢足球活动。 同时我也会根据幼儿的表现,用激励性、感染性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哪怕是一个爱抚的眼神及手势、 点头微笑,充分让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自信心得到不断提高。 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还能健全其心理,提升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中。

四、收获成果,总结有效的经验

在小班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投放的材料孩子们都玩起来了,经过统计,小班组的足球游戏涵盖了多方面的发展。 你抛我接的投掷游戏发展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初步培养合作能力。 端球和颠球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拉小车、蝴蝶找花、足球火车这类奔跑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力量。 射门、花朵投球、射击这类足球游戏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幼儿投掷的准确度和力度。 钻山洞这样的游戏利用钻爬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为期一学期的研讨和实施,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8.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八

一、优化一日活动,赋予幼儿游戏自由

1.调整一日活动时间。

以前的一日活动安排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活动环节过多,一天18个活动环节。为了完成这些环节,教师必然会对幼儿进行高度控制,幼儿自由、自主空间极少。二是每个环节时间都较短,活动转换频繁,节奏过快。导致幼儿始终处于紧张忙乱之中,无法充分感受和体验每个活动过程,无法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三是过渡环节安排过多,导致幼儿出现紧张、拥挤、消极等待现象,影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针对这种“碎片化”问题,我们重新调整了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把零碎单一的活动有机整合为10大活动环节,把盥洗、喝水、早点等生活环节安排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分散、自主的方式进行如厕、饮水等活动,使幼儿在大时间段充分参与游戏活动,自主地玩与学。现在,幼儿一日活动形成了“自由游戏——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餐后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这一室内外交替、动静交替的活动序列,增强了时间安排的弹性,给教师和幼儿充分的自主权,也让幼儿拥有了连续完成一件事件的可能性。

2.尊重幼儿自主游戏。

以前幼儿游戏类型相对单一,多以集体性、规则性游戏为主,幼儿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很少,教师对游戏具有明显的“高控性”,导致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现在我们的游戏以区域游戏为主,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内容及伙伴,促进自主发展。同时,我们尝试本班区域、跨班区域、共享区域相结合,打破了原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活动形式,构建同龄、混龄跨班区域,在固定的时间内,班级幼儿交换区域进行活动。我们利用走廊、大厅、操场等公共场所设置了共享区域,如一楼的生活馆、二楼的美食城、三楼的汽车城,不同年龄段、班级的幼儿同时开展区域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扩大了游戏的活动空间,提高了材料和空间的利用率,真正实现材料、经验的共享。同时也让幼儿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

二、记录学习故事,理解支持幼儿学习

1.关注幼儿自发的学。

原来我们每周撰写一篇教育故事,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教师的支持、合作与引导。存在的问题是描述过于笼统,高度概括,缺少幼儿在情境中的反应,以及同伴之间和师幼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教师很多的案例反思当中没有对于儿童观察的分析,没有体现儿童学习经验的学习故事,主观猜测较多。现在我们调整为记录幼儿学习故事,进行幼儿学习故事培训,每月组织一次学习故事的分享交流。从幼儿的“积极行为”切入,从教师主导的“学”转向幼儿自发的“学”;从特定活动中的“学”转向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寻常时刻的、富有个性的“学”。记录的是幼儿能做什么,而非不能做什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识别,这样教师就必然要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幼儿的自然智慧与能力。如在“小风扇转起来了”这一学习故事中,轩轩和晨晨两个小朋友在科学区尝试插接线路,想让上面的小风扇转起来,可是反复尝试好多次后,始终没有成功。老师并没有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引导幼儿说:检查一下线路,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教师只为幼儿创造进一步学习的可能,接下来做什么仍由幼儿自主选择。这些做法不仅可以使教师的儿童观发生根本的转变,而且很容易将这种转变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中。

2.促进教师对儿童发展理论及《纲要》、《指南》的学习和理解。

“学习故事”需要教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加以分析和解读,还要想出下一步的支持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决策能力,还能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儿童发展理论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从“学习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教师“尊重幼儿”这一观念的落实,看到了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还看到家长与教师共同完成幼儿评价,这样一种“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三、多彩户外活动,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指南》强调“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我们尝试从合理规划环境,创新活动内容,开发活动器材,优化组织形式四个方面开展户外活动研究,打造一个自然的、真实的、开放的、探索的、运动的、科学的、挑战与趣味并存的户外环境。

1.合理规划环境,将户外场地分区。

将户外场地分为九大区域:挑战区、沙水区、车类区、球类区、角色区、美工区、建构区、种植区、大型玩具区,并把活动区扩展延伸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使这些区域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形成动态的多样化的活动区。

2.开发活动器材。

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和身边废旧物品制作游戏器材,探索一物多用。收集轮胎、木块、pvc管、玉米皮等各类废旧材料丰富幼儿游戏的材料。如:用木块作建构材料;将一些废旧的饮料瓶和塑料瓶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用轮胎做小车等。孩子们用玉米皮制作的蒲团自由进行抛、接、跳、投、转、顶等,进行过湿地、跳荷叶、抛接飞盘等合作游戏,探索出了二十余种玩法。

3.创新户外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生活化、本土化、童趣化,富有挑战性。儿童最喜欢模仿,对于成人所做的事,如工地里的建筑、田野里的耕种和收获等,都想尝试一番。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定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经验。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本地资源开展一系列本土化的户外活动。如:组织幼儿去采摘;结合幼儿园盖新楼,开展“小小搬运工”活动,帮助建筑工人搬运砖头、瓦片。另外我们尝试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之中,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开展了优秀民间游戏征集活动,发动教师向自己的长辈、幼儿的家长请教,把一些有教育意义,又有多元价值的民间游戏引入。如“老狼老狼几点了”“贴膏药”“编花篮”等,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共同参与、改编和创新,使民间游戏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素质。

4.优化活动组织形式。

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增强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责任区管理”方式加以管理活动区域,即让每位教师负责1~2个运动区域,以确保幼儿在每个运动区均能得到教师的指导或帮助。通过开展户外游戏展示活动、专题竞赛活动、亲子活动,有效地促进户外游戏的开展。

落实《指南》,我们相信“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给幼儿提供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真正做到了以幼儿为本,让幼儿天性充分绽放,让教育崇尚天性、回归自然。

9.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九

这篇文章从孩子身体发育及德智体劳全面汇总,面面俱到,通过阅读学习,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应该具体达到什么目标,对家长在每个方面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引导教育孩子有一个方向。

通过对比我发现,做为家长的我对孩子的教育太过片面,也不够深入。在家宝贝看到我打扫家里,便上前说妈妈我帮你扫地吧,老师说我扫地扫的好,一会又说妈妈我帮你擦桌子吧,很懂事,还反问我说,妈妈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么懂事吗?因为我看见你太累了。听了孩子的话,再累都值得,很欣慰孩子懂得感恩;有时要帮我洗碗,又怕孩子弄湿衣服,不让干,其实孩子多锻炼是好的;有时孩子犯了错,不顾孩子心里感受,大声责骂,实在不应该,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平时总是约束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有些不妥,以后一定改正;有时拿别人孩子作比较,实不应该。宝贝从小午睡就不好,一直也没有纠正过来,我也很担心,怕她影响别人,又怕她自己休息不好,影响下午上课没精神。希望老师在这方面多谅解、多帮助宝贝。宝贝性格内内,言语不多,有时还吞吞吐吐,不敢大胆发言,希望老师课堂上能多让她锻炼锻炼。

有了《指南》的引领,使家长和老师能够树立共同的思想,以身作则,摆正教育重心,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另外,作为家长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师,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来,让孩子自由地、快乐地展现自己。

10.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十

而本书采用的是案例式解读,意在将《指南》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一线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体会、摸索融会贯通,通过呈现幼儿园教师实践中那些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和鲜活典型的案例,为一线幼儿园教师结合案例解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保教结合,“保在前,教在后”,也就是说孩子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位于首位。以前我们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将一些在成人眼中自认为危险的人或事排除在孩子世界之外,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自从阅读第一章解读《指南》“健康”领域(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其中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书中从[国际视野]篇就例举了各国对幼儿教育安全的观点,同时借助案例及评析,让我们一线教师顿时茅塞顿开。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因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会被成人塞进保险箱,处处、时时护着孩子。而《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和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要把危险的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使用安全插座等。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醒幼儿紧随成人,不远离、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东西等等安全常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遇到危险情况知道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1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十一

一、《指南》的含义

《指南》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3~6岁儿童在学习与发展上应遵循的方向与应达到的水平的合理期望;也反映了国家对早期教育应遵循的方向和应达到的质量的基本要求。《指南》不仅指出不同年龄幼儿应该学和应该达到怎样的发展水平,同时指明怎样支持和指导幼儿的学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指南》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化,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引导全社会形成关于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正确认识。

二、《指南》与《3~6岁幼儿发展纲要》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使用对象不同:《3~6岁幼儿发展纲要》指向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向家庭与幼儿园教育。

2.功能不同:《3~6岁幼儿发展纲要》是较宏观的课程文件,把握教育的大方向,规范幼教机构的教育。《指南》在微观层面上指导,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各个领域上应该达到的学习与发展,并给予具体的教育建议。

(二)联系

1.共同的目标指向:提高我国3~6岁儿童的教育质量。

2.思想一致,功能互补。

3.实施指南应坚持的原则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三、《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艺术是幼儿的一种语言,也是幼儿的一种游戏。幼儿用绘画、肢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在大量游戏化的表现中会发展起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反思:范画是要教会幼儿画各种事物的形象吗?如果教师不教,幼儿自己会画吗?范画是要教会幼儿绘画的技能吗?这些技能是老师教得会的吗?

当然不是。幼儿画画不是教会的,教师受制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所教的技能也是很难迁移的。幼儿的技能是在大量表现表达的机会中自然成熟的。如果没有教师对绘画技能的标准,所有的幼儿天生都会画任何幼儿需要表达的东西,而教师即使教得再形象也不可能把幼儿所需表达的内容完全表达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临摹范画之后,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丧失信心和兴趣,最后就会说“我不会”。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幼儿的画看不懂究竟意味着什么,看不懂他们是想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想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情境。他们的作品表面上看“形”不似,但只要听他们解释自己的作品,立即会让人感到一种“神”似,也就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灵性。我们应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如果对儿童进行模式化的训练,将削弱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为写生、美工活动提供创造机会条件,让幼儿自主表现与表达。当幼儿说某种东西不会画时,最好的办法是把这样的东西拿给他看,而不是直接教他如何画。

总之,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给幼儿提供更多让幼儿感受与表现的机会,在感受的基础上表现,为幼儿创造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必要时才给予指导,充分理解幼儿艺术的表达功能。

《指南》犹如一盏“指明灯”,它为我们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照亮了孩子人生的起点。这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必读的一本书,有了这本书,幼儿教師就有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以上是我学习《指南》解读的一点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十二

在《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一书中, Seefeldt、Reuschlein提出投掷动作能够帮助人类上肢发展, 并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的观点, 郭晓艳在《幼儿园托班教养经历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成效研究》一文中指出, 在幼年时期进行投掷动作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并且能够推动左脑的开发, 进而影响儿童的性格和智力。3-6岁是儿童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 对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投掷动作的分析, 对提升儿童教育的科学性十分重要, 因此, 很多儿童教育人员都加强了对3-6岁儿童投掷动作影响性因素的分析。

1、投掷动作的定义

投掷动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动作, 一般情况下, 根据投掷物品的距离, 投掷动作和目的, 将投掷动作分为掷远和掷准, 在进行掷远的过程中, 操作人员将物品的投掷距离作为主要关注的问题, 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投掷过程中的力度和力量的发送方法。因此, 掷远动作在进行的过程中, 力量是决定掷远质量的核心因素。另外, 掷远动作对力量的要求不简单的局限于力量的力度, 也对力量的使用方法具备较高的要求, 虽然掷远动作在进行的过程中将手臂动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动作。但是, 手臂在挥动的过程中, 比较容易受到腕部和身体的方位影响, 因此, 投掷动作对方法性的要求较高, 必须保证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力度运用。另外, 掷远动作对身体爆发力的要求较高, 需要掷远者是较短的时间内对投掷物品施加巨大的动力, 掷远动作还对投掷人员的投掷时机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 投掷人员必须合理的掌握物品离手的时间。另外, 掷准动作也是投掷动作的组成部分。

2、儿童投掷动作的意义

投掷动作既能够提升儿童的身体协调性, 也能促进儿童心理的更好发展。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 各式各样的动作是提升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因此, 投掷动作作为众多动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受到了众多儿童教育人员的关注。另外, 儿童投掷动作需要结合儿童的智力发育情况加以研究, 在儿童的众多动作当中, 投掷动作是较为常见的动作形式, 儿童往往会根据投掷动作的情况对感官状态和语言内容进行完整的展示, 因此, 对儿童的投掷动作进行科学的研究, 是提升儿童发展质量的重要方式。儿童在进行心理因素表达的过程中, 经常会使用身体动作替代语言行为。因此, 对儿童的投掷动作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 可以使教育人员对儿童的心理成长状态具备清醒的了解, 使教师能够根据儿童的个性发展需要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3、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阶段

儿童在身心不断发育的过程中, 对投掷动作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 儿童的投掷动作在进行的过程中, 拥有众多与众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 儿童最初在进行投掷动作的过程中, 往往以类似于挥舞砍刀的方式进行投掷, 在这一阶段, 儿童的下半身处于静止状态, 而手臂在身体的支撑下进行简单的推动动作。在儿童的投掷动作逐渐成熟的过程中, 儿童的投掷方法更加接近于正规的投掷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 儿童的动作主要有手臂自下而上的挥动进行投掷动作的设计, 而这一过程中, 儿童的投掷动作已经能够初步将各类动作进行良好的整合, 使手臂动作可以结合儿童投掷的要求进行科学的运作, 避免动作跨越身体造成动作质量受损。在儿童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儿童的投掷动作伴随了跨步动作, 使得投掷的距离得到了提高。另外, 儿童在身体不断发育的情况下, 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手臂的大幅度提升, 使手臂能够结合后续的调整动作进行身体的跨越。随着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 异侧跨步会成为儿童投掷动作领域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环节中, 儿童的躯干会进行小幅度的调整, 而在儿童的投掷动作趋于熟练的状态下, 儿童不仅能够通过异侧跨步的方式进行投掷质量的提升, 还能够保证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

4、影响儿童投掷动作发展的因素

4.1、个体约束

个体约束是造成儿童投掷的主要原因, 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心理因素是决定个体约束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 儿童在进行投掷活动实践的过程中, 缺乏思想性因素的影响, 只能简单的按照投掷活动的需要进行投掷动作的实施, 使得投掷动作在不经训练的情况下, 很可能仅仅按照身体素质的情况进行投掷, 从而在个体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投掷环节的约束。另外, 性别因素也是影响儿童投掷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 女孩子的身体发育较男孩子更早, 但女孩子的身体素质往往在耐力和爆发力方面较男孩子更差, 因此, 性别因素造成的身体发育情况也是影响3-6岁儿童投掷动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总体上来看, 性别因素和年龄因素对投掷活动的影响较为均等, 因此, 在大多数情况下, 3-6岁的男孩子在投掷活动的实践方面较女孩子更加优异。

4.2、环境约束

环境因素也被称作外部因素, 是3-6岁儿童在进行投掷过程中受到的客观因素影响。因此, 很多教学活动中的投掷活动环节设计, 会造成儿童投掷质量产生变化。在影响儿童投掷活动质量的众多因素中, 训练环节是较为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 虽然3-6岁的儿童在接受理论知识教育方面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较差, 但3-6岁的儿童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 也能摆脱一系列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 因此, 训练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3-6岁儿童的环境约束能力。在进行儿童环境约束因素的研究过程中, 需要对儿童进行年龄的科学划分, 不能简单的将3-6岁儿童归于一类。另外, 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调查结果, 对儿童在接受训练之后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 使儿童在环境约束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的各类结果能够得到完整的评估。

4.3、任务约束

任务约束是影响儿童投掷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儿童进行投掷活动的过程中, 虽然主观意愿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但儿童会很大程度上按照任务的要求进行投掷活动的设计。因此任务约束是影响儿童投掷的主要约束内容。虽然儿童对相关任务的理解不够深入, 但是, 儿童在进行任务实践的过程中, 会按照任务的要求对自己的投掷动作和力度进行调整, 使投掷活动能够更加接近任务要求, 因此, 儿童投掷的方向和距离, 受到任务的影响较大。

5、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特征

5.1、多变性

儿童的投掷动作并不同于一些专业人士的投掷动作有较强的规范性, 3-6岁的儿童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投掷动作的理解, 使得儿童的投掷动作具备较大的多变性特点。儿童在进行投掷的过程中, 不能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投掷动作的科学设计, 只能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各个环节投掷动作的模仿, 因此, 儿童的投掷活动是在不断的判断和实践当中逐步推进的, 而各类因素都能对3-6岁的儿童判断而成影响, 使得儿童的投掷动作具备较大的多变性特点。虽然儿童的投掷动作在先天因素的影响下具备较大的相似性, 但是, 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理解能力, 可以按照正确的投掷活动要求进行程序的模仿。

5.2、动态性

3-6岁的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的阶段, 无论使用序列法还是使用掷远结果测试, 都不能对儿童的实际投掷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 儿童的投掷活动在一系列动态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具备较强的动态特征。

具体而言这种动态性表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区间, 随着儿童年纪的增长投掷能力会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 而在相同或相近的时间区域内儿童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多次投掷动作也存在有明显的区别。 (1) 在纵向时间区域内的变化主要是儿童也在不断的发育, 身高在增高、提供在增加、肌肉数量和强度都得到提升, 单就投掷距离这一目标来衡量, 其变化与年纪的增长明显呈正比例关系; (2) 在横向时间区域内, 儿童在同一时间的多次投掷动作存在明显的动作类型差异, 在所有的3-6岁儿童之中, 投掷动作多以下手投掷为主, 而上手投掷的数量则较少, 即使经过培训之后, 本能的投掷还是会以下手投掷为主, 这表明投掷类型与年龄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 而是与儿童自身的身体结构和身体素质有关系。

5.3、约束条件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3-6岁儿童的投掷动作发展并不是绝对的, 而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形成的, 笔者大致总结出个体、环境和任务三个约束条件, 具体而言, 在投掷动作发展中儿童自身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体质因素会对训练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儿童投掷动作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在使用不同投掷物———沙袋和网球的时候, 并没有发生投掷类型的变化, 但是投掷动作的细节却存在改变的现象, 而且投掷的成绩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而言任务对儿童投掷动作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上, 不同的任务要求产生对儿童群体或者个体的不同心理暗示, 并影响儿童对投掷动作的理解, 最终影响到某一时间段的儿童投掷动作, 甚至是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方向。

6、结论

儿童投掷动作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动作, 对儿童投掷动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制定相关因素的科学分析方法, 并就相关约束条件实施科学的分析, 结合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特征, 对儿童的投掷动作实施良好的培训, 对提高儿童的智力发育程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发展提供教育教学指导, 该“指南”提出了3-6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目标, 开始关注儿童基础动作技能学习和发展。投掷动作是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之一, 是儿童探索世界、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途径, 因此针对投掷动作教育的基础研究工作陆续展开, 从儿童体智发展的角度来看, 3-6岁是各种基础动作成型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儿童进行投掷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但是受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和需求, 因此, 本文深入研究了3-6岁儿童投掷动作相关理论, 并就相关影响性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 对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解读。

关键词:儿童,投掷动作,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刘丁玉.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 2013.

[4]郭晓艳.幼儿园托班教养经历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成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1.

[5]李雨薇.河北省保定市体育幼儿园体育课程实施现状的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1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十三

德国着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有秩序的健康生活必须是教育的基础,同样也是教育的最初准备”。在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2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撒谎是孩子在社会化——理解一些简单的生活规则、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现象。面对孩子的谎言,老师和家长的判断与处理是很重要的,正确处理可以帮助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更健康地发展。例如:我们班的钧钧是个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的孩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上都不需要老师过多的操心,老师对他很放心。可有一天的晚上,我接到钧钧妈妈的电话,她怒气冲冲地说:“老师,你为什么不给我家儿子吃饭?如果他做错了什么也不能不给他吃饭啊。”说完她妈妈就挂机了。

听了此言,我很纳闷,午餐时他吃饭还好好的,我还给他添饭添菜怎么竟会说到老师不给他吃饭呢?于是,我马上打电话过去可就是无法接通。第二天,我找钧钧了解此事,他说:“我想吃小笼馒头,可奶奶一直不肯给我买,我就想了个办法骗奶奶讲没吃到饭,肚子要饿死了,奶奶就帮我买了一笼小馒头,好吃得不得了。”看他很开心的样子,我并没用指责他。然后在区角活动时,我同意钧钧扮演幼儿园“老师”,还特意将此事情节再现到游戏中,使它明白了说谎的不对,没等游戏结束他就跑到我身边用嘴巴贴着我的耳朵说:“老师,对不起!请原谅,我知道我错了”。我笑着摸摸他的头,他抱住了我的腰哭着说:“老师,我爱你,我听你的话保证不说谎了。”放学时,我很冷静地与钧钧奶奶澄清了事实,奶奶也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身表歉意,连声说:“老师,对不起!对不起!谢谢你……”。

1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篇十四

小太阳幼儿园

读完这篇指南,深切的感觉《指南》不愧是指南,比《钢要》要为细致,更具操作性,无疑为广大一线幼儿教师,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点亮了盏盏明灯,照耀彼此的成长之路。

一、点一盏健康之灯,为一生奠定基础。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健康排在首位。

这里所指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连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因此,为幼儿点亮一盏健康之灯,无疑是为其一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比如,让微笑、鼓励时刻伴随你和孩子让彼此拥有信任与友谊;比如,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并且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适时和孩子在操场上,草丛中一起嬉戏、玩耍、探究,即锻炼体魄,又增进感情……我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就看你是否愿意用心去做。

二、点一盏阅读之灯,为一生厚实底蕴。

在《指南》“语言”版块中,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听与说”,二是“阅读和书写准备”。众所周知,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又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必要的阅读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是很有裨益的,从新教育实验在我们幼儿园开始实施,到如今省“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让阅读融入生活——幼儿园给本阅读的实践研究全面铺开”,老师、孩子、家长一起走进经典,阅读经典,在“听、讲、画、编、演”五个行动中,点亮了阅读的心灯,让书香弥漫在我们的生活,让阅读滋养着我们的生活,我想我们的行动是与《钢要》与《指南》相吻合的,相信,爱阅读的人,一定会更有底蕴,更具有气质。

三、点一盏学习之灯,为一生启智明慧。

无论是《纲要》还是《指南》都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了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相比《钢要》、《指南》的表述更细致,各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翰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从“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1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十五

关键词:早期教育;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习惯

如何真正发挥图书的教育功能,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个特点决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是兴趣,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快、记得牢,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重复多遍,也不留深刻的印象。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上,并将早期阅读教育融于幼儿所喜爱的文学作品中,幼儿自然会对早期阅读活动产生兴趣,所以一定要精选文学作品,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适合幼儿阅读且具有一定积累价值的幼儿喜爱的文学作品。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观看、讨论,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可塑性较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阅读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所以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站到终身教育的高度予以重视。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早期阅读并不等于早期识字,但毕竟识字是早期阅读的第一步,因此,我努力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有着丰富语言文字的环境中。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平时我发现有些幼儿在阅读时速度非常快,一本书只粗略地翻了几下,接着又拿起了另一本,还有的只是对色彩鲜艳的图案感兴趣,往往缺乏对画面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为此,我们应从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

三、家园共育,将早期阅读融入幼儿生活当中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幼儿生活当中处处都存在着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例如,幼儿都很喜欢看动画片,而且注意力非常集中,这也正是阅读的好时机。每当电视画面出现动画片的名字、歌曲或故事的名字,我就会按下暂停键,引导幼儿观察并鼓励他们大声说出来,坚持一段时间后,幼儿进步很大,当有文字出现时,他们就会大声读出来。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氛围。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家长酷爱读书,时常在孩子面前读书,在这种浓厚的读书气氛的熏陶下,孩子耳濡目染,就会成为一个喜爱读书的人。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给孩子讲一些孩子喜欢的精彩故事,同时告诉孩子,故事都写在书里,如果你学会了读书,就可以知道更多更好的故事。有时要全家围坐在一起,鼓励孩子把图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并恰当地给予表扬。

四、制定符合幼儿阅读特点的目标,选择与目标相匹配的图书

刚开始,我们仅从幼儿年龄特点来考虑,定出了小、中、大班的目标,并配有相应的图书。实践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自顾自地摆弄图书,而不听教师讲述:中班幼儿一下子阅读一页多幅画的图书也有困难;对大班幼儿讲,从看懂画面到会读这一步也有较大难度。这些问题说明要使幼儿从无目的的翻书到会看、会读,光有笼统的年龄目标是不够的,必须将目标分解成小的、具体的、循序渐进的目标,并选择与目标相匹配的图书,这样才可以帮助幼儿逐步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1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篇十六

闽教基〔2013〕8号

发布时间:2013-3-5 8:29:15字体显示:[大] [中] [小]点击:148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

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为在我省全面贯彻实施《指南》,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提升我省学前教育质量,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进程,制定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把握机遇,以实施《指南》引领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亮点。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把贯彻落实《指南》作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以深入贯彻《指南》为契机,促进我省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二、加强领导,建立行政和教研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各地要建立行政推动、科研引领、专家指导、典型示范的《指南》实施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计划,统筹协调,做好《指南》的宣传、培训、实验等工作,为《指南》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要积极探索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片区管理机制,创新学前教育管理模式,以示范性幼儿园带动一般园,整体提升保教质量。要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城乡各类幼儿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幼儿园贯彻落实《指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纠正“小学化”倾向,做好幼小双向衔接,形成多方合力,推动《指南》的贯彻实施。

各级教研部门负责建立切实可行的保教工作指导机制,定期组织教研指导制度落实情况的评估,确保城乡各类幼儿园得到常态化的专业支持和指导。要在片区管理机制中建立覆盖各类幼儿园的片区教研机制,提升片区内幼儿园保教质量。要引导幼儿园完善园本教研制度,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理解和实施《指南》的能力。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扶持力度,建立定点联系指导农村幼儿园的工作机制,通过区域教研、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示范性幼儿园与薄弱园的结对子等方式,提升农村幼儿园实施《指南》的水平。

三、全员培训,提高幼儿教师实施科学保教的能力

各地要将《指南》培训纳入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由省、市、县三级分级实施,省级培训对象以各市、县(区)幼教专干、教研员、实验幼儿园和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园长为重点,安排在2013年5月底前完成。设区市培训对象以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园长和各级骨干教师等为重点,培训人数不少于全员的25%;县级负责其余保教人员的培训。市、县两级要尽快做好培训方案,将《指南》的专题培训与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农村和民办园教师等培训相结合,确保《指南》的通识培训在2013年9月前实现全员覆盖。各地要将培训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幼儿园按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要求。

要创新培训方式,立足日常保教实践问题,运用参与式培训、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观摩与研讨、经验交流、跟岗研修等方式,调动教师已有的经验与主体性,引导教师运用《指南》反思保教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要整合优质培训资源,依托远程培训平台,将国家、省级培训传递到市、县网络平台终端,保障《指南》培训信息传递的质量与效益。要通过定期的片区教研、研修、园本教研等形式,针对具体问题推动培训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保证培训工作延续性,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专业引领,建设落实指南的专家团队和研究基地

组建实施《指南》的专家指导组,形成以高校学前教育专家、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学名师、名园长为主的专家指导团队,承担省级培训、市县两级培训的指导,以及深入各地巡回指导的任务。市县两级要因地制宜,发挥当地骨干园长、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示范引领作用,组建本土专家团队,定期开展集体研讨,提高《指南》培训和指导的针对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研究和引领作用,在省内部分有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确认一批实施《指南》的研究基地。经我厅确认的研究基地要组建研究团队,围绕贯彻实施《指南》确定具体的教科研课题,提交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经我厅批准立项后,在实验区和基地园开展研究,形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指南》的贯彻与落实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导。

五、点面结合,发挥实验区和基地园示范作用

省级确立2个设区市为实验区,市级各确立1-2个县为实验区,县级确立若干所公、民办幼儿园为基地园。各地要在人员培训、经费保障上对实验区和基地园予以支持和倾斜,并建立专家团队定人定点联系实验区和基地园的制度,围绕《指南》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各实验区要积极探索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探索提升保教人员素质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教研制度和形式,统筹协调开展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以及幼、小双向衔接等专题的研究与实践,发挥基地园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区各类幼儿园深入实施《指南》。

各基地园要积极开展行动研究,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贯彻落实《指南》的研究者和践行者。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和园本教研制度,创设适宜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彰显“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理念,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六、广泛宣传,营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要把开展深入持久的社会宣传作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市、县三级教育专网上以及“福建小学新课程”的幼儿教育栏目要开设学习贯彻《指南》专栏,实现全省链接联动。《福建教育》幼教版等专业刊物要发挥优势,传播《指南》的先进理念,引导广大保教人员学习、讨论《指南》。各地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适时开展贯彻实施《指南》的宣传,广泛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共育的合力。

各级各类幼儿园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园地和社区宣讲等形式以及家园联系QQ群和短信平台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创设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七、加强督导,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等内容纳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教育强县”督导评估等综合督政指标体系,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各地要改革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注重观察了解幼儿,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要建立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强化科学保教的制度建设,对教职工配备、资质、待遇和流动情况以及游戏和教育活动的组织等影响保教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行动态监管。要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纳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指南》的新要求和相应职责,及时修订各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不定期地对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开展复查,发挥评估的正面导向作用。

福建省教育厅

上一篇:那件事,我总忘不了作文下一篇:旅游景观欣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