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中专(共9篇)
1.教育随笔中专 篇一
中专生处于渴望受到关注的年龄阶段,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因成绩较好而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普遍关注。进入中专阶段学习后,上述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由于同班同学中,大多数是初中阶段学习比较刻苦、用功的学生,加上学习负担明显加重,再要拔尖不太容易。二是入学后,远离家庭,缺少了家长的关心。三是中专教师也不像中小学那样事事操心。于是,很多学生都不适应,觉得自己被忽视,学习自觉性减弱,成绩下降,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大不如前。为填补这样的心理需求,有的同学参加同乡会、校友会,有的积极与以前同学联络,有的谈恋爱寻求彼此关心。这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摆脱了孤独,但又加深了同周围老师、同学的隔膜。有的同学甚至以在学校捣乱、犯错误来求关注,造成每个班都会出现几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属于在初中阶段各方面表现较好的那类。相反,有的同学没有被忽视的感觉,各方面情况就会比较好。举个典型的例子:中专新生刚进校时,老师会根据档案情况,短时间内观察并确定临时班干部。这些临时班干部在工作一段时候后,学习、工作都有较出色的表现。这一方面由学生内在素质决定,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担任班干部后,受到关注较多,达到了内外因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中专生的积极性,就应当让其感受到足够的关注。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班主任注意关心每个学生
班主任管理学生,不仅仅是管事,更要帮助每个学生进步。所以班主任在落实好学校安排工作的同时,还要针对班级学生进行实际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可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首先是评价阶段,对每个学生做出恰当、正确的评价,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目标和努力方向。目标应尽可能具体,如学习成绩达到平均多少分、体育锻炼达到什么程度、组织纪律达到什么要求等。还应注意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过高,也不要过低,要制定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合理目标。然后是指导阶段,既要根据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又要密切注意学生实际。学生进步较快时,可以进入巩固阶段。巩固阶段应减少对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自己习惯,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若这一阶段学生出现退步可退回指导阶段。在完成上述循环后,重新评价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进入新的阶段循环,这样循环就像上楼梯一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二、任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接触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言行是非常注意的,小到写字、板书的排列,大到思想作风。他们也非常在意任课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好恶直接影响他们的表现和成绩。所以,任课教师应加强同学生的接触,这种接触不能只局限于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即每个教师都须负责几名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思想各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并让学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任课教师还应把批改作业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批改作业时不能只判对或错,还应有相应的批语。批评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指出,比如具体说明是概念不熟悉,还是计算错误;是分析错误,还是综合能力差,还应指出学生的进步并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自觉改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三、组织学生共同参加集体活动
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必要环节。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党团组织要积极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强化集体观念。在班级内部、班级间开展一些活动,让每个人发挥专长。即使只能是部分同学参加的活动,也要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如男生足球赛,可让女生去助威,人人都有参与感,活动结束后可组织郊游、舞会、卡拉OK等活动共同庆祝。还可组织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的竞赛,全组或寝室共同获奖,促进同学间的情感联系。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中专生获得比较多的关注,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他们进取、乐观、合群的心理品质,对他们的学习及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2.教育随笔中专 篇二
1 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的目标
中专幼教英语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幼教英语的专门人才,幼教英语教育是除母语之外的又一语言启蒙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简单而地道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使其可以进行简单而纯正的日常英语会话,具备初步的英语交流与表达能力,从小养成英语的思维习惯,为其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因此,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3年中专幼教英语的学习与实践,让幼教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对英语的敏感度,掌握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学中知识和情境的生动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具备简单的英语模仿能力,能流利地和别人交谈或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不断了解与深刻体会,帮助学前儿童进一步进行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
2 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特点
2.1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虽然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体系还不完善,还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必须遵守一定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即兴趣性,交际性,情境性,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没有正确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将会使幼教英语教育教学偏离正轨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中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达到实现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的既定目标。
2.2 教学特点
由于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幼儿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故其教学也有其固有的特点:即生活化与兴趣化,不能走盲目大量阅读与一味追求词汇量的错误路线。教学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记忆周期和认知水平等灵活设计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可以适当缩短上课时间的长度,加强教学中的参与性与趣味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他们在积极快乐的环境中轻松获得知识,取得进步;这是对玩中学,学中玩的最好诠释,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加以实践。
3 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的方法
3.1 课堂用语教学
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工具,因此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综合化的语言,它以口头表达为主要方式,结合黑板板书与肢体语言。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向学生或讲解知识或提出问题或组织活动,学生在这种语言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完成认知水平的提高。这既是教师教学运用的手段也是训练学生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用简单而纯正的英语进行教学,创设充分良好的英语氛围、英语环境。教师运用日常的、浅显易懂的英语进行教学可以尽快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听、说习惯,获得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方式。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情感,边教学边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同时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学生的知、情、行、意是同步协调发展的。其次,口头表达要与肢体动作与表情等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的听力能力还很有限,所以很难接受教师纯粹的口头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还要配上一些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表情,一方面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所教授的英语知识更浅显易懂,便于理解与接受。
3.2 游戏教学
由于幼教英语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游戏教学成为必然。学前儿童较难集中注意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加上教学对象怕生又贪玩的天性使得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式行不通。把游戏引进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游戏可以减少学生对环境的陌生感,缓解其学习的压力;游戏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在玩中学,在愉快的环境与具体而理想化的情境中学英语,轻松愉悦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观察、关注与感知。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所进行的游戏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吻合,游戏是否迎合学生的兴趣;要随时关注学生之间在游戏中的交流;要洞察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以及感知学生通过游戏是否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需求,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任务与学生不同,扮演的角色也要根据需要不断变换。教师创造了轻松活泼的环境因而是游戏的策划者,教师又不同程度地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因而是游戏的参与者,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总会遇见这样那样的困难,因而教师又是游戏的指导者。这种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参与及融入游戏教学有效地缓解了教学中的紧张气氛,使学生很放松,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知识。最后,归纳、总结与评价。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游戏过程、游戏结果等进行归纳、总结与评价,以便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反馈与调整。
3.3 创设情境,形式多样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境,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与指路、看病等基本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每当学生们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兴趣倍增、兴趣加强,动机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励。
练习形式要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的生活模拟实践练习,使学生打下有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并能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意,顺畅地开展简单的英语交流活动。
4 结束语
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其开展实践、研究与探讨已不可避免,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知难而进不断摸索、发展与完善才是唯一出路,作为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中专英语教师及其参与其中的实践者们则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其难度与挑战性不言而喻,而成功的机会则更多,我们将以先驱与开拓者的姿态勇往直前。
摘要:基于中专幼教英语在国民教育中地位的日益提高,该文提出了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的目标,分析了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特点,研究、探讨了进行中专幼教英语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中专幼教英语,目标,特点,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乔莹.浅谈幼教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模拟[J].才智,2011(11):102.
[2]朱亚宁.CBI理念在幼教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2011(8):174-175.
[3]李吉.幼教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4):155-156.
[4]黄蕾.浅议幼教英语的认知四步曲[J].西江教育论丛,2007(1):63-64.
3.中专舞蹈教育浅析 篇三
关键词:中专;舞蹈教育;训练
在中专舞蹈教育中,如何使得学生在中专学习生活中,加强对舞蹈基本知识与技巧的掌握,以具备最基本的舞蹈表演素质,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今后的高考,使得舞蹈来丰富自己今后的生活与精神,这是中专院校舞蹈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中专舞蹈教育进行了分析。
1.发展中专舞蹈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对于中专生来说,尽管学生对舞蹈有着一定的喜爱,但是对于舞蹈的认识并不全面,这种喜爱还不能称之为兴趣。因此,在中专舞蹈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中专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首先要加强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开始学习舞蹈的主要动机,只有对舞蹈有兴趣,学生才会去想学它,才会乐意、主动地去接受舞蹈课程的学习。在中专学生学习舞蹈的教学开始,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为主,在教学时,要选择易学、有趣的舞蹈,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并没有舞蹈学习的基础,因此,在中专舞蹈教育中,一开始对于动作的专业性,教师不用特别强调,让学生在最初学习舞蹈的时候,可以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去学习,去感受舞蹈的美好。教师要善于去鼓励学生,找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从而让他们有信心可以学好舞蹈,进而加强对兴趣的培养。在舞蹈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熟悉的舞蹈表演艺术家的成功经验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他们对舞蹈浓厚的兴趣。
另外,对于舞蹈学习来说,它其实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过什么苦,对于舞蹈艰苦的训练往往不能坚持到底,更没有对舞蹈学习有一个坚定的思想准备。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舞蹈训练的艰辛,才能使得学生始终怀有一颗学习舞蹈热情的心,更好地投入到舞蹈的艰苦训练当中,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对舞蹈的喜爱,才能更好地提升中专舞蹈教学效果。
2.加强对舞蹈教学手段的丰富
在进行中专学生舞蹈教育时,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点及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所喜爱的舞蹈形式与种类,从而更加丰富培训手段,也使得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中专舞蹈教育中,有些学生可能接受过一些简单的舞蹈教育培训,这样对老师教授的舞蹈动作接受能力就较强,而有些学生并没有舞蹈基础,那么其接受能力可能就比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这些情况的了解与分析,更好地对学生展开舞蹈教育。另外,在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时,在内容上要注重动作与形式的相结合,教师要寻求形式上的变化,从而使得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在进行舞蹈训练时,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知道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更好地对教学进行改变与推进。第三,加强对于舞蹈教学计划的拟定,使得学生接受更加规范的舞蹈培训动作,可以在系统的舞蹈培训中,通过相对应的动作学习,来更好地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与发挥。
3.在中专舞蹈教育中加强对道具的运用
在舞蹈教学中,加强对道具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会舞蹈创作者的思想。舞蹈道具是创作者接触比较多的物品,他们可以通过道具对其以往的舞蹈中的使用而发掘出更多的内涵,从而把道具更深层次地运用到新的舞蹈中来。舞蹈是一种综合型的艺术,它需要音乐、灯光、服装的辅助,而通过道具的使用可以更加精准地表达出舞蹈作品的意义。在中专舞蹈教学中,加强对舞蹈道具的运用与融会,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从而使得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进而使得舞蹈教学效果得到大大地提升。
4.不断提升对舞蹈技能技巧的训练
中专舞蹈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技巧的训练时,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训练。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舞蹈技能技巧的掌握,并在舞蹈训练中更好地对这些技能技巧进行运用,在训练时可以借鉴体操、杂技等的技巧训练手段,对教学进行合理的改造,给学生增加一些新的舞蹈练习。舞蹈技能技巧的练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各个身体部位的锻炼,从而使得学生的舞蹈灵活性、弹跳性得到改善与加强。另外,在舞蹈技能技巧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舞台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引导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多参加一些表演活动,从而使得学生从舞蹈理论知识、课堂练习走向实践,真正地去参与表演,体会表演,更好地体会舞蹈的魅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舞台的适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克服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在中专舞蹈教育中,要不断加强舞蹈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自身要求的提高,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促使自身的形态、表情、舞姿方面不断提高,从而使得中专学生可以在教师身上看到更加专业的舞蹈示范动作。
参考文献:
[1]崔娅琴.浅谈中专舞蹈教育[J].新课程(下).2013(06)
[2]谢红芳.中专舞蹈教育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探究[J].才智.2012(09)
4.中专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四
澧县职业中专董志忠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方式由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考验。中等专业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诸方面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着重阐述中等专业学校中体育教学与身体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转变
1 问题提出
体育教学是中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呢?
2 分析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个既旧又新的概念,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形成的,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它从培养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强调素质教育有三个“要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让学生主动发展”。总之,素质教育具体地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可见,体育教学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以下几点:2.1 体育教学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的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而又使学生不觉得疲劳和枯躁。
2.2 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以顺应未来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如对机车乘务员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上下机车的灵活性方面内容和抗大强度、抗疲劳、超强耐力的练习内容;又如对铁路车辆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腰腹肌、手臂力量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
2.3 身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强健体魄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但是学生身心发育存在着差异,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不同发育程度的身体素质,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分具体对象,采用“千篇一律”、“一视同仁”的相同内容,相同强度,同等运动量的要求和方法,要完成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很困难。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2.3.1 积极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发育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认真探索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多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分类要求、全面挖潜、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让“体格健壮者”吃饱,防止为强调面向全体而一刀切,尽量满足他们发展需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中等生”吃好,并鼓励争先,赶超“体格健壮者”;要努力转变弱体格生的现状,对“弱体格生”给予热情关怀,耐心指导,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上进,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只要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就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3.2 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以提高教学效果。
2.3.3 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毕竞时间有限,而这个时间既要学习知识、技术,又要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效果不会很明显,只有通过对课外活动两操时间的充分利用,才有效果。因此,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4 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功能。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观看奥运等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风尚;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体操等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2.5 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肄业,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3 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切不可将德、智、体相互割裂、相互对立起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和综合考核,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
4 建议
4.1 从事教育工作的各级单位,要认真学习和研讨国家有关法规和文献,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进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积极向素质教育转化。
4.2 作为一名学校从事身体素质教育的主导者——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内容。同时,采用宣传栏、黑板报等,经常性地向学生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全面推广“一二一”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5.论中专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五
[摘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牵涉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学校工作者,特别是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正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科学体育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中专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应起着重要作用,而我国当前的体育教学并不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为此,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的需要,我们借助文献资料法,辅以走访座谈,广泛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在对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素质教育赋予体育教学的使命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人的社会基本素质,即人通过环境与教育形成的、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基本思想、道德、心理、科技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以及强健的身体。《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体育教
学改革中,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必须改革传统的、以应试教育和单纯增强体质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代之以适应在素质教育需要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这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体育教学的特点
(1)实践性。这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性。体育教学必须通过身体活动来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促进身体器官、机能的发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并通过具体时间活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逐步养成自觉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2)整体性。根据体育锻炼规律,仅仅依靠课程教学是无法实现教学目的的,只有通过课内外的延伸,课上时间与课后活动的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应才能真正取得预期效果。(3)社会性。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若干小集体(如几支球队),在每个小集体中各成员都有其各自的“角色”,他们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也有对抗,体现一定的社会职能意识。(4)差异性。体育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性别、发展方向和能力倾向的制约较其他课程更为显著,因此,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
2.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功能
由于体育不同于一般学科的特性,决定了体育在人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多得的独特功能:(1)增强身心健康?。健康包括身体
形态、生理机能等生理素质和意志品德、调试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卫生健康和自我生存的知识和能力。(2)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性等基本运动素质以及救生、求生、攀爬、游泳等基本活动技能。(3)提高社会人文素质。它不仅体现于提高体育文化方面的基本素质,也包括协作精神、竞争意识、管理意识等社会适应方面的素质。
3.素质教育目标对当前体育教学的任务要求
(1)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要予以正确的认识,对学生体育发展进行整体规划,改变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及体育经费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改变学校体育工作的规模和水平,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供必要条件。(2)在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对人整体素质培养的作用,避免片面强调体能、运动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在思想上、理论上对体育深层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在体制上,改变教学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对学生管得过细、过死的现状,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3)在教学内容上,新的教材改变了一直沿用的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并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创新性和学生自主选择性。
此外,应大力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创新能力,使之具备与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能力。
二、对策与措施
1.教学目标科学化
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并贯穿整个体系的始终。
认真研究体育学科的性质,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这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所谓体育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适应21世纪的结实、强壮的体魄。其中包括共性的教育目标和个性教育目标。其次,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下转第83页)(上接第54页)自主地运用知识、技能进行运动的能力和态度,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其具有稳定的体育动机和行为方式。
2.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不应只是单一的身体锻炼,而应更倾向于意志、个性情感等心理素质训练。
3.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注意灵活多样
体育教学的手段要改变过去一贯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动作的单一模式。而要把现代的科技引入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学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教学组织活动交给学生带领,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教师还可以提出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让学生们自己选择练习方法。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
4.课内外一体化,开创校园体育新文化
体育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还应包括课堂之外的各种体育教育活动,而这种课外的教育活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教学评估动态化
6.教育随笔中专 篇六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优美的作品,开展积极有效的.审美教育活动,才能很好地实现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而在艺术中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受教师、学生和教学方式三个因素的影响,审美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搞好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专业特点,灵活运用审美教育形式;利用表演揣摩文中人物心理,开展审美活动;利用音乐烘托作品主题,促进审美教育;利用绘画重现作品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 者:刘亚玲 作者单位:苏州市艺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29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712 关键词:艺术中专 语文阅读 审美教育
7.中专数学教育改革问题及策略 篇七
一、强化初中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 弱化高中学习任务的完成
据相关测试、调查统计, 中专学生, 约30%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 约40%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 约30%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其差距之大令人吃惊, 且伴随着中专招生规模的扩大, 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 很多同学“望数生畏”, 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齐加尼克现象突出。对此, 如果我们不给予高度关注, 而急于引入高中数学学习内容, 一味为完成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而赶进度, 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使更多的学生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多数情况下, 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因此, 在中专教育的起始阶段, 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 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 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 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 还可以使他们在复习的成功体验中, 有效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为整个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适度降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 中专数学教学需要统一性的约束与考核。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 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对后继学习的基础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多年来, 我们统一规定了中专数学学习的内容。其次, 中专教育自身的特殊性, 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是由于中专专业类型繁多, 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 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中专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 起点高低跨度很大, 且非智力因素水平相差甚远。最后, 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 有的立志于对口升学、继续升造;有的倾向于全面发展, 从事融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工作;有的希望扬长避短, 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成效。
就当前而言, 学生巨大的数学基础差异, 需要我们在统一性的基础上, 加强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改革。我们将中专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发展的数学。基础的数学是高中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 并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 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最基本内容, 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适度降低统一性内容的底线,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学得会、用得上, 使统一要求最终得以落实。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就业方向学生的专业特点而选学的数学内容。实用的数学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实用性, 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不同的类型的专业, 数学教学内容也不同, 如机械专业。对立体几何、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有所侧重;而财会专业则对排列、组合、统计初步应用较多;计算机专业, 对集合、数列、矩阵, 一元二次方程, 计算方法等经常用到。实用的数学尽管在难度上高于基础的数学, 但由于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 强调学以致用, 故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为学生所接受。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学有余力的学生或有志对口升学的学生, 拓展、加深的学习的数学内容, 意在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学习能力, 为升学做准备。这样, 整个中专数学在兼顾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针对性的基础上, 分成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就业方向, 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实用的数学。少数技能性较强的专业, 甚至可以只学基础的数学。另一条线是对口升学, 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
三、淡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如果要数学教师在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的关注上有所选择的话, 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我们会有更多的理由来选择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此, 我们常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重视或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生怕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的缺失影响系统的完整性, 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常常关注不够。其实对中职数学教育而言, 我们更需要关注后者。首先, 职高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职高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水平, 而不像普高那样, 有高等教育的缓冲与弥补。可以说普、职高相比, 普高基础性更明显, 职高应用性更突出, 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其次, 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育应包含三个方面: (1) 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 (2) 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 (3) 数学知识的应用。长期以来, 我国数学教学由于受应教育的冲击与影响, 往往是掐头、去尾、烧中间, 而这种病态延伸到职高, 往往使职高数学教育面临中间烧不熟, 头尾难立足的尴尬局面, 致使职高学生望“数”兴叹。因此, 职高数学教育要摆脱困境, 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束缚, 平衡处理好这三个方面关系, 重视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 淡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 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 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这样, 我们既可以扬长避短, 又可以通过学以致用, 使学生学有兴趣。
8.中专英语创新教育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中专;英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奈斯比特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英语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中专英语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因此本文针对中专英语课堂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施以创新教育,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发现、认识有用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维和新方法,掌握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基础。
二、实施教学新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专英语课堂上要營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又有助于教师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旧俗,大胆质疑。中专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和满足社会需要。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形势,而中专毕业生的去向是工作岗位的第一线,也就是说中专毕业生应该培养成技术型人才,而不是管理型人才。因此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一技之长是非常必要的。
1.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即使学生不成功,教师也不可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打破了国界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对中专毕业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毕业生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2.利用语言情境,实施创新教育。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乐观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挖掘教材,激发学习的创新情感,有效地训练语言的感觉,培养了直觉,发展思维创新,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创设情境的策略,即教师通过创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寻找问题答案的心理意向。
3.利用多媒体英语教学,优化课堂创新。中专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生动形象,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中,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进而解决问题。也可以在屏幕上打出一个画面,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内容的“铺垫”,为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拓展思维,激发想象铺平了道路。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上的错误。游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以从游戏中学到知识,开发了智力。如:GoldenTouch,Hangman,Bingo,Guessinggames等方法,使学生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教师应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分享他们的乐趣。如在“EatingOut”这一课中在Game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进行西餐和中餐的电脑拼图游戏,通过完成点菜得到相应的分值,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创新。
总之,创新精神已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态的基本因素。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拓展思维能力,培养中专生的英语创新意识。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专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华荣.中专英语语感教学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9.教育随笔中专 篇九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职业中专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及现状,以及审美教育的途径,目的是为了强化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的审美意识,以正确的审美观来把握好每堂课的审美化特点,创造出充满生机的美丽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美的快乐,获得美的情趣,激发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生;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不等同于美术教育,其内容博大精深,在各门学科中均有体现,尤其是包含众多审美因素的语文学科,可以说是审美教育的典范。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整体,是以读、写、听、说基础知识、基本训练为教学主要内容,以全面养成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去获取、加工、传递信息能力为主要功能目标,同时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过程。可见,中学语文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智力训练,语文知识教育。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应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目前不少语文教师教学存在着只重视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轻视审美认识能力的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重待改善。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提高基本的审美能力,进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现行的职业中专语文教育已经日益突显出它的缺陷,审美教育在职业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也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以及教师素质等因素出现某种“缺失”或“偏差”。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差异性。如在语文审美教育最重要的板块“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或者一堂课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而自己只作为点名者、发问者、评分者,繁多的问题往往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不实际的张扬学生个性往往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目标。
其次,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审美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赶“时髦”、“花哨”,太多形式主义等现象。有些课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教师为了达到审美教育的效果,不顾教学实际盲目甚至滥用多媒体技术,干扰教学主题,混淆教学目标的主次。这些实际上是与语文审美教育精神相悖的,是对审美教育作庸俗化、表面化、简单化理解的结果。
第三,在教师素质方面,因为受到某种社会功利价值的影响,一些职业中专语文教师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不注重自身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成为影响语文审美教育出现偏差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教师体态语不恰当,教学用语不规范,教学语言贫乏单调,板书不工整,与学生交流时不讲求语言美,穿着不注重场合,缺乏对工作的激情和对学生的热爱等。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3.1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欣赏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认识
职业中专学生由于人学录取成绩低于普高生,学习素质较之普高生差。他们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甘于落后,而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穿着打扮上,追求虚荣:好端端的校服不穿,偏要穿上一些名牌或花俏怪异的衣裤,还要把皮带垂礴在没有束的上衣下,衬衣不上或少上一、二个扣,衣冠不整。但他们却认为这是时堪,穿上外表风光,心里舒服,还自我陶醉为很帅。学生这种刻意追求外表美而忽视内在美的现象,是美丑不辨的具体表现,因此我认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首先就要提高他们辨别美丑的能力,因为只有明辨美丑,才能更好的欣赏美,并使自己成为更美的人。
教学中我注意从课文中或学生熟悉的事例中进行审美教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写到王熙凤“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 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我在朗读后问学生:“王熙凤美不美?”学生很快齐声回答“美”。我继续说:“不错,王熙凤从服装首饰到身材相貌都很美,好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给人以异常丰富的美感。这就凭这些,你说她是一个完全的美人吗?”学生说:“不能。”“为什么?”“因为还有内在美。”我又问:“从王熙凤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你认为她有内在美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她为人明似一团火,暗似一把刀,品质坏。”我又说:“人们把内在品质坏,外表美的人称为‘绣花枕头里装着一堆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人值得赞美吗?”学生齐声回答:“不值得。”我马上说:“大家都学过魏巍的《我的老师》,还记得这老师的外貌吗?"“右嘴角上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相貌不好看,但在作者的心目中,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温柔而美丽的人。”“那又是为什么?”“因为她爱学生,是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有美的心灵。”我又引导说:“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是人的最高境界,但外在美是短暂的,而内在美是永恒的,衡量一个人美不美的尺度应该是人格美,因为人格美才是人的本质的美,所以内在美较之外在美更为重要。让我们都拥有道德、性格、气质、才智、情感、理想等等的美,努力塑造美的心灵。”在短暂对话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学生的审美认识也得到提高,师生达到情感的交流。
3.2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感
“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是实现内隐教学过程审美化的必要前提。在课堂上要形成审美的教学气氛,首先就要形成审美的人际关系,即‘我――你’关系。德国哲学家马丁.布贝尔将人所面临的基本关系归结为两种基本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我――你’和‘我――它’关系。‘我――它’关系是以工具态度为特征,把周围的人作为与我分离的对象客体去评价分析利用。‘我――你’关系才是真正的审美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的形象惠临我,我整体的关照你,你告慰我,对我说话,而我则对你的告慰做出回应。”要形成这种审美的人际关系就需要师生间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对话、交流。教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能动的个体,他们需要自由,需要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关爱。当教师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时,便不会再对学生持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也只有当教师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师生之间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关系,此时原来的尊者从高位走下来,原来的卑者亦能自觉地从低位提升自己,将自己放在与前者平等的位置上,这样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平等对话的局面就产生了这种师生和谐、融洽、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的审美化不仅是实现内隐教学过程审美化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整个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教育随笔中专】推荐阅读:
根据教育热点写教育随笔08-27
大班 教育随笔06-21
教育生活随笔11-01
放假教育随笔11-10
1月教育随笔07-20
语文教育随笔09-23
师德师风教育随笔10-23
小班教育随笔小花生06-29
教育随笔:打开“心灵”之门07-08
麻江教师教育随笔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