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2024-08-23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通用11篇)

1.“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一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木头凳初级中学 吕耀东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用数字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既重视知识的探究,更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探究思维、探究习惯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是在学生学习过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因此这节内容知识的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计算四个知识点。这一节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思维是一个综合的尝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数字实验数据的采集列表等环节的处理过程,感受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设计实验并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已经接触到有关浮力的一些现象,但学生对现象只能是表面认识,对其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知道较少,这种表面认识既是我们学习浮力的基础,同时生活现象的表面错误认识也为我们学习浮力设置了思维障碍,通过学习深层次理解正确的认识,改正生活认识中错误的理解,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四、实验器材:烧杯,水,细线、浓盐水,长方体组

五、教法学法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安排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回顾浮力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方向和产生的原因等。

2、导入新课

力有三要素,其中力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呢,浮力的大小和这些因素可能是什么关系?我们今天通过实验探究来共同寻找答案。

3、学生提出猜想

液体密度,物体质量、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进入的深度等

4、明确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测量方法:F浮=G-F拉

5、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师审核)并进行实验 学生领取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

各小组利用投影,汇报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

7、归纳

学生自己总结后,教师归纳: “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二

一、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1、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过程。

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运用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 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很长一段时期,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 甚至教师把主导变为代替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生的参与, 教师力求将知识从知识的形成到运用全盘“塞”给学生。运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后, 更加重视体验、生成和兴趣, 逐步改变物理课堂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物理课堂更多的教给学生, 变成一个体验知识和创新的乐园。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运用探究性教学策略使课堂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物理学科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探究性教学策略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重视学生的参与, 并且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不仅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对话, 学生会有自己独立和特有的见解。把抽象、模糊、无聊物理课课堂变成生动、清晰和兴致勃勃的知识园地,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更多的创造和创新。

二、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

探究教学应该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 因此, 创设探究情境应当是递进式的、有节奏的、前后呼应、相互衔接和逐步深化的。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是简单问题的流水账, 也不是疑难问题的集锦, 而是具有连贯性、目标性, 自始至终渗透反省性思维的情境。探究的每个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继续讨论的原动力, 否则, 可能会引起思维的无序状态。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在某一个探究问题的设计上要具有递进性。例如在磁电式电表教学中, 围绕电表,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我们由简到难提出如下探究问题: (1) 线圈的转动是如何产生的? (2) 线圈为什么不一直转下去? (3) 如何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来确定电路中电流方向?等问题。

2、自主性原则。

在探究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尽量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思考, 积极讨论, 突出学生的亲自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但探究的关键不在于探究所用时空的数量, 而在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探究能力水平, 通常我们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两种形式或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3、多元化、多样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形式要是多样的, 即可以是实验式的探究也可以是理论式的探究。前者是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主要通过实验提出的问题, 后者则是主要通过演绎、归纳等推理提出的问题。同时, 探究式教学的内容可以是《新课标》要求的内容, 也可以是与《新课标》科学内容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 还可以是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等。

三、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影响因素

1、教师探究教学理念的影响。

目前,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探究关注的程度远不如对于如何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关注程度大。作为教师个体而言, 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挑战, 除了期望各种新课程培训能提供更好的实效之外, 教师自己还要更新观念,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应对新课程也是至关重要的。国外的研究表明, 只有教师从根本上理解了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 坚定教育信念, 才能使探究教学得以顺利实施。

2、学生探究习惯的影响。

尽管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探究性学习, 但高中学生并没有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重要一点是学生历来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授受式, 也就养成了“等”和“接纳”的学习习惯。当面对需要非常自觉、主动与积极态度的探究学习时, 学生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 有时反而觉得探究学习在接受知识过程中来得慢, “效率”低。学生的这样一种“抵制”情绪, 就来源于应试的心理, 再加上现在的考试中对于探究能力的考查还缺乏有效的方式与方法, 学生也就更难产生对于探究学习的热情。

3、硬件设施的影响。

先进的硬件设施不是必需的, 但有总比没有好。在同样的主观条件下, 有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就可以拓展出更多的教学空间, 就可以使探究教学设想更容易地得到实现。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6.3%的学校实验室里有DIS实验装置, 而且都是四星级的学校, 一些实验设施如DIS实验装置普及率及使用率并不高。

四、提高探究性教学措施

1、探究问题生活化。

来自于生活的知识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 最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愿望, 因此,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 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探究活动应该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2、探究情境开放化。

探究情境的开放化是指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作出多种解释和回答的可能性、发散性, 如“还可以怎样理解?”“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对于这个问题, 你还有哪些看法?”类似的问题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引发学生自己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 即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从而从学生的提问中了解学生, 为学生深度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探究氛围民主化。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 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 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得更为突出。正如“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 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因此, 教师要善于营造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 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 提出疑难假设, 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必须注意探究有度, 不能走入套路和固化形式。

探究式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 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可以有各种途径和方式不能把探究式教学绝对化。那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事实等陈述性知识和简单的问题, 高中生已具备基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没有探究的必要和价值, 就不需去探究, 否者会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大大降低探究的质量和效益。太难的物理问题也不能让高中生去探究, 这会削弱大多数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导致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探究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也会不断深入。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要不断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知识, 使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锦科.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平衡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02) .

[2]顾建新.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J].教育探索, 2010 (02) .

3.“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三

摘 要:探究教学是培养体育科学素养的重要突破口。然而,体育教师课堂探究教学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本文的调查就是为了了解影响当前体育教师实施探究教学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探究教学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师 探究教学 建议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析影响体育教师实施探究教学的主观因素有教师素质,客观因素有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资源等。

一、影响体育教师实施探究教学的因素探讨

1.教育观念因素

阿瑟·柯伯斯在研究教师观念时说: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莫过于教师他自己相信的是什么。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教育观念又极大影响了他的教学方式。教育观念要改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价值观要改变,从单纯追求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人的科学素养;(2)教师观要从教师是传授者转变为教师是引导者;(3)学生观要从学生是接受者转向学生是学习主体;(4)学习观要从被动接受转向建构理解;(5)教学观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

2.知识因素

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素质。教师要较好的开展探究教学应具备四方面的知识面:

(1)学科知识:指使用教学媒体与执行教学计划时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学科教学法内容知识,指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科教学法相结合的知识。

(2)教育文化背景知识:青年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以及在个体发展与个体差异方面的知识;教学情境的知识等。

(3)教育策略性知识:指教师有效地实施计划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估教学效果时采用的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因此,相对传统的讲授法,探究教学在知识储备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习惯因素

传统教学习惯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总是在上课时过分强调固定的传授模式,大多表现形式为填鸭式的教学。教师的习惯对实施探究教学的影响,可以从“舒适地带”这个概念得到一种解释。所谓舒适地带,是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范围和习惯的经验,人们在这个范围内活动就会觉得安全、舒适、稳妥,而一旦逾越则可能遇上困难、麻烦、危险和挑战。所以很多人都宁愿留在自己的“舒适地带”中,而不理会外部环境的变迁,期望能够平安、稳当地生活。变革的阻力主要是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保护自己舒适地带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实施探究教学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超越自我舒适地带,因此大多数教师对此不自觉地会产生回避行为,而倾向于熟悉的、习惯的教学方式。

4.教学评价体系对探究教学实施的影响

教学评价最重要的是具有导向、预测和激励功能。它间接的决定着教师教学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一般来说,教学评价体系里的内容就是教师试图达到的目标。虽然现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积极实施过程评价,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将导致认真探索探究教学的教师得不到好的评价,长此以往使这些教师失去前行的动力,而对探究教学采取逃避的方法,因此如何构建与新课程理念切实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5.教学资源对探究教学实施的影响

新课程探究教学的实施迫切需要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探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讨论、评估、交流与合作。这些要素都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此外,在学生运用各种资源如利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上述的影响探究教学实施的主观因素——教师素质:教育观念因素、教师知识因素、教学习惯因素,其中教育观念因素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客观因素——教学评价体系因素、教学资源因素,其中教学评价体系因素是最本质的影响因素,它实际上直接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进而间接影响其他因素,总体来说这五个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二、促进探究教学实施的建议

1.提高教师素质是促进探究教学实施的前提

教师是课程的积极创造者,所有的教学与教师素质密切相关,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探究教学实施的效果。如果教师没有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具备实施探究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掌握一定的探究教学策略,那么探究教学就不可能实施,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探究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

2.更新教学评价观念是促进探究教学实施的关键

学校和相关机构应在可行的范围内修正教师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多侧面的评价教师。有鉴于此笔者提以下的建议: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否能引入学生评价的机制,由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必然使教师积极投入教学,考虑怎样让课堂充满生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多方面的行为表现也应考虑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

3.提高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性是促进探究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

(1)新课程的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提供更切合实际需要的培训,而不仅仅是纯理论的灌输。应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据此进一步调整培训内容,为下一次的培训做好准备。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才可能改变教师被动消极对待培训的状态,才有可能调动教师认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新课程培训方式应有所改进。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对新课程的学习,应强调教师的实践与参与,强调教师主体性。

4.学校领导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促进探究教学实施的重要保证

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必然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得到体现,是一线教师教学行为导向的风向标,对探究教学的真正落实必然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应有以下认识:

(1)树立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宗旨。

(2)转变角色意识——学校领导应该既是一个管理者,又是一个教师,还必须是个好教师。只有两者兼备的领导才能理解教师、指导教师。(下转第8页)

(上接第7页)(3)重视表率作用——学校领导只有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到课堂上课,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坚持参加教研活动,坚持进行教学改革,才有发言权,才能领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杜慧蓉.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余文森.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一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应确立的几个基本观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07)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8期

5.郑金洲.想说界定不容易发人深省百年史凸显个性是趋势审视教育观念[J].中小学管理.2000.(04)

作者单位:①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小学

4.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图形分析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学习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学习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授课对象/内容:高一年级/新授课 课程时间:9分33秒

具体过程:学生先阅读课本,依据学习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然后观看微课 程视频,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知识:仔细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图,梳理光合作用 的知识体系;教师从反应条件、反应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方面比较光反 应和暗反应;再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图,教师提出问题:当环境条件改变(如光 照强度降低时或CO2浓度降低)时,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如何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及影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短时间停顿后 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5.“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五

【复习地位】

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其影响是本年度的热点问题,全国齐心全力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然而要想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必须立足内需,通过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来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所以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便成为今年高考的重点内容。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消费的作用

②消费的影响因素

③消费的类型

④消费水平

⑤宏观调控与消费

⑥消费、出口、投资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①结合我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分析消费的作用,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求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②结合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合理整合具体措施的立足点和知识点,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③结合自身的消费行为,合理分析自身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审视自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④结合对消费、出口、投资三者关系的把握,提高学生整体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掌握系统优化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生自我整合时事材料,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②结合国家具体措施,合理分析国家具体措施出台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原则③审视自身的消费观念,立足国内实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教学难点】

.消费与又好又快发展

2.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学策略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所以《消费》这一课首先立足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价格与供求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情景展示、学生自创情景等多种情景创设方法,为学生搭建生活平台。在引导学生回顾和探究生活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提出设问。然后立足设问,通过小组互动、师生互动、讨论、辩论等互助式学习模式,正确回答、探讨设问所指向的内容,最后将生活回归课本,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众人开船,划大桨》

问题:同学们猜猜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播放这首歌?(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整合零散的时事知识)

学生:分别发言,回答,阐述自己的认识

教师:08年是我国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我国彰显国力的一年。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我国靠的是什么?树立大国形象,彰显综合国力靠的是什么?

学生:团结,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团结

教师:破空排难我们靠的是团结,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深化影响,我们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现实困难,要想克服这一困难,你们认为该怎么做?国家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学生例举措施

教师:那我们就来,验证以下同学的措施,是不是和国家出台的措施相一致。

【知识复习】

教师:播放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

问题:国家保增长,促发展,为为什么重点放在扩大内需?

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分析消费的作用)

教师:消费的作用不但聚焦在生产上,大可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小可关系到我们日常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都有其重要作用。

教师:同学们,加入你们是国务院总理,你打算采取那些措施来扩大内需?(引导学生立足知识点发散思维、整合时政热点)

学生:分组讨论,写出具体措施,小组交流,发言,(教师:学生例举的具体措施,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学生发言完毕)同学们从各个方面例举和讨论了国家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现在这些措施都集中在我们的面前,那么谁能够给我们将这些措施,按着一定的标准分类呢?

学生:上讲台,分类,并阐述自己分类的理由(学生交流讨论分类标准)

教师:总结发言

同学们提出的具体措施是很好的,我的分类标准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给我评判一下,我们来对比一下,看谁的分类标准合适。

教师:展示自己的分类标准、并展示自己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依据影响消费的因素,引导学生通过时政热点来分析课文知识)

影响消费的因素

内容

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

价格

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价格升高,人们的购买力降低;价格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升高。

商品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

观念

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消费水平的高低最终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教师:扩大内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拉动生产的发展,拉动生产的发展,同时又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那么谁能够为我们合理的解释这一关系?

学生:整合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的作用,解释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师:扩大内需的目的是为了拉动生产,促进生产的平稳发展,只有生产平稳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所提高,所以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全民齐心协力扩内需,需要我们团结,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影响消费的因素,合理理解和认识我国立足扩大内需促增长的具体措施。

教师:首先我们走进《收入篇》

教师: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同学们从收入影响消费的三个环节,你认为国家该采取那些措施,通过增加收入,扩大内需?

学生:分组讨论,从当前收入、未来收入、收入差距三个角度,提出具体措施。

【热点验证】

教师展示热点内容:

社会矛盾凸显

问题:同学们你通过材料发现那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分析:当前收入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收入差距大

教师:面对09年金融危机的深化影响,我们面临的困难,明显加大,要想扩大内需,必须解决好收入的三个问题,下面我们就认识我们国家是怎样做的?

材料一:09年我们这样找工作:780万农民工返乡潮农民工失业加剧,社会压力政府

积极化解金融危机使世界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大幅减少,由此产生的大批农民工失业已成为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失业问题是否会形成新的社会稳定压力?对此,中国政府表现出高度的 警觉和关注

材料二:XX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制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转移接续办法;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大学生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基本解决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推进解决老工伤问题;开展新型农村养

老保险试点,争取年底前覆盖全国10%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继续推进做实养老保险

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等各项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城市

无工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

材料三:个税调整:国税总局称个税改革暂无时间表

税改:[财政国税称不知个税将综合征收][远期改为家庭征税]

减税:[两会后个税起征点或提高400元][学者称或提高500元]

专家:个税起征点近期提高可能性不大

动态:[个税调整未入人大会议议程起征点调高或待09年]

专家:[个税起征点或调至5000元][“缓调个税”理由难服众]

评论:[挂钩最低工资大幅提高起征点][以看得见

的方式进行]如果起征点为3000元帮你算算省多少

[月入万元少交200个税起征再挪一步][工薪族减

负50至100元][2500元起征点月薪3000少纳税

50元][起征点调整后个税一览]

教师: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三则材料分别从那些方面解决收入问题的?请对号入座。

学生:分析材料

教师:立足扩大内需,我国国内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什么地方?社会收入差距较大,主要是谁的收入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是指对谁的保障体系不健全?立足扩大内需你认为国家政策的立足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问题——三农(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城乡社会收入差距较大的现实)

教师:既然扩大内需的立足点在于三农,那么同学们猜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应该讨论什么问题?

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立足内需,促三农就是今年一号文件的核心。用新华社的报道标题说就是:内需为王,中央一号文件再定三农。

既然中央的一号文件是立足内需,促三农,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中央一号,文件是如何立足内需促三农发展的?

教师:播放《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是如何立足内需,促三农的?

学生:观看完一号文件解读后,讨论、回答、交流

【师生探究验证】

一、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财政支持力度

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落实基本分配制度,发挥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三、抓紧出台食品安全法上市产品要批批自检——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四、加快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农业财政支持

五、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

六、大幅增加农业补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宏观调控,稳定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

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就业

八、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九、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维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十、继续落实补贴政策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十一、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教师: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扩大内需,必须立足价格变动,合理地引导人们消费。那么同学想想,国家为了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采取了那些价格政策?

学生:回顾,分组交流

【热点链接】

价格优惠政策出台

出口退税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汽车下乡:从XX年3月1日到12月31日,国家将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等,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预计未来“汽车下乡”的补贴比率将在10%左右

家电下乡:在家电行业,“家电下乡”喜讯频传。截至XX年10月底,各企业共销售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超过350万台。

发放消费卷

随着国际金融风暴愈演愈烈,扩大内需,稳定增长成为今年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工作的

首要目标。作为刺激内需的主要手段之一,消费券这个国人曾经陌生的关键词一度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先是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蒙代尔建议中国发放“消费券”,将这个词引入国人视野

发消费券能拉动经济吗?•杭州向特定群体发放1亿元消费券•蒙代尔建议中国发放1

万亿元购物券,国家今日下发2.3亿消费券。

问题:国家一些列价格优惠政策出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合理认识价格、消费、生产的关系)

教师:价格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同时又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所以价格杠杆在拉动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中的作用,非常巨大。提高今年的价格政策,不得不认识一下我国的燃油税改革。

燃油税改革

2月5日,燃油税改革方案出台,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根据方案,在不提高现行成品

油价格的前提下,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

按照这一方案,这次调整税额形成的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主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6

项收费的支出,补助各地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货二级公路收费,并对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必要扶持。

问题:请你谈谈燃油税改革的意义?

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观点验证】燃油税改革的意义

.燃油税改革,实现了多用油,多纳税,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2.燃油税改革,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者购车的费用,从而促进汽车的消费。

3.燃油税改革调节生产,促使企业依据市场开发低油耗产品

4.燃油税改革,有利于树立资源节约意识,促进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教师:历时10年的燃油税改革的出台,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反映不一。但是燃油税在减轻购车消费者的消费负担,促进汽车产业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提高企业的生产,我们必须回顾一下08年我国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我国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扩展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教师:食品安全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缺陷,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如果你是企业的经营者,面对市场空间的缩小,商品质量问题的呈现,你认为你的企业该如何做?

学生:结合背景设置,提出具体措施(主要引导学生从企业的经营角度分析)

【策略验证】

.企业应该诚信经营,提高商品的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2.调节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

4.公司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有许多,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5.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构建诚信体制,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6.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体制接轨,引入世界市场商品质量要求和标准。

教师:扩大内需不但是国家的责任、公民的责任,政府更应该,立足现实,采取有力措施,破空排难,在危难中寻求生机。

教师:国家立足扩大内需,更应该立足公民实际,合理地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那么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存在那些消费心理?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念?

学生:回顾课文,储备知识

教师:个人消费关系国家的兴亡,所以我们应该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是现在青少年中存在一些列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我们我做的一项调查。

明镜自鉴

今年元旦前夕,某班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发现本班某同学家庭收入情况

和该同学消费情况如下表

2月份该同学

家庭收入

2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父亲

工资

母亲

工资

生日请

同学吃饭

同学互

送礼品

买个性

化服饰

买mP4

自己住校

生活费等开支

000元

600元

200元

00元

300元

500元

400元)这位同学可能存在着什么样的消费心理?

(2)你准备向这位同学提什么样的消费建议?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上述材料中的问题

【解答指导】

首先判定习消费者的消费是否合理,通过家庭收入和消费相对比,可见是不合理的。既然不

合理那么肯定由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引起的,从而得出:攀比、从众和求异心理。要想克服这

一弊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师:我们学习了消费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那么下面我们该认识那些问题呢?

学生:消费类型和消费水平

教师:那么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认识消费类型,提到消费类型,那必须得提到今年的金融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就是不良贷款引发了百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于是在社会上引发了贷款消费与钱货两清消费的大讨论,我们暂且称之为“美国老太Pk中国老太”。下面我们也分为两组,就两种消费类型做下辩论。

学生:分组,辩论

【辩论总结】

同学们人生最最大的悲哀是什么?(学生回答)——人活着钱没了,所以从提高个人生活水平角度,我们应该提倡贷款消费。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货紧缩现象的呈现,生产的日益萎缩,我们提倡贷款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在刺激贷款消费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健全市场金融体制,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监管,保证贷款消费的安全性,防止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加深。

教师:衡量消费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恩格尔系数

教师:下面我们就从几道高考题,来分析一下高考对生活水平的考察。教师展示题目

.(XX上海8)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根据下表推断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项目

穿

其他

总计

金额(亿元)

700

500

700

00

4000

A.温饱水平

B.小康水平

c.富裕水平

D.极度富裕

2.(XX广东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3.(XX江苏14)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XX年、XX年和XX年分别为42.5%、40.6%、38.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我省居民()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学生:依据题目解析

【高考演练】教师展示焦点题目,强化训练

.(XX天津文综)

(1)指出图11和图1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6分)

(2)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四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6分)

【答案】(1)国际食品价格出现了上涨加快趋势;发展中国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

(2)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②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促进国内粮食供求平衡。③国内粮食供求平衡有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从而有利于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国内粮食供求平衡有利于提高我国应对国际粮价波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

2.(XX江苏34)材料一:

XX—XX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

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XX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近年来。我省农民收人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社会。

3.(山东卷)材料四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图10是某市民在不同年份春节家庭消费的主要项目.春节消费体现了不同年代生活消费的主要特征。

根据图10,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生存资料消费逐渐降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逐渐增加,消费结构改善,消费水平提高。

若答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酌情给分。

原因: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从而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提供了保障。

4.图表一:城镇和农村居民对物价承受能力的评价

注: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即5分为对物价的最高承受能力

图表二:XX年山东与江苏、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

地区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乡收入之比

江苏

4084

5813

2.42:1

浙江

8265

7335

2.49:1

山东

2192

4368

2.79:1

注: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7%左右。

(1)分别说明图表一、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

(2)结合图表反映的信息,请为山东省扩大内需提建议。

【答案】(1)①图表一反映: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在对物价的承受能力上历年来一直存在着差距;我国城镇和农村(或说总体)居民的物价波动承受能力在02至04年间连续下滑,特别是农村居民下降幅度很大;04-05年各种居民的总体承受能力又有所反弹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承受能力与城镇居民承受力的差距达到几年来的最低值(或说在缩小)。②图表二反映:XX年山东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江苏、浙江两省;而且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要大于江苏和浙江两省。③正是因为农民收入低,对物价的承受力相对也低。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实际购买力,从而提高消费水平。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刺激目前消费水平的提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着很大的关系。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高。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山东总体消费水平。④实施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促进农村科技、劳动者素质、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完善。

【教学总结】

回顾08,展望09,不由得感慨万千,让我们齐读我所做的一副对联,结束本课:

上联:全面齐心扩内需下联:全民团结破艰难

6.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探究 篇六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探究

影响中学生心理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因素是首要因素.它主要有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两大方面.前者主要包括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成员因素,其中家庭成员因素又可分为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长文化素质等;后者则以家庭教育方式为首要因素,其中也包括代沟和适当的性教育.探讨家庭因素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很有必要.

作 者:叶金辉 陈文豹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刊 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年,卷(期): 17(4)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家庭因素   中学生心理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7.“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七

1 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教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篮球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 展现了其潜力, 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对目前高校篮球教学进行的科学分析, 发现了一些不足, 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1) 教学观念落后, 过于重视对学生篮球技术的培养。篮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其自身的竞技性和群体性特征,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将篮球技术作为重点内容, 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 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影响教学效果。目前我国高校的篮球教学内容实践的方面比较多,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以简单的运球、投篮为主, 教学内容上显得过于单一, 缺少一定的难度。同时对于理论知识方面重视不够, 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 教学效果不佳。

(3) 教学模式陈旧, 缺乏创新精神。我国高校在教学模式上仍然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在教学中被动的接受, 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掌握技术, 更多采用重复性的练习方法, 学习过程比较枯燥, 极易造成练习性的心理疲劳, 练习效果不佳。

(4) 高校教师在自身业务能力不高, 教学能力有限。在目前我国的篮球教学课程中, 主要以国际正规的篮球技术和规则为主, 因此, 高校的篮球训练缺少一定的娱乐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大, 学习的效果不好。我们要注意对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将一些辅助性课程融入到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影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体育教学政策法规的影响。政策法规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 在规章制度的指导下, 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等纲要性文件的颁布, 更是为高校篮球教学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 教学改革有序的进行, 拓展训练等娱乐性活动, 逐渐走进校园, 正是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 对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影响包括两方面内容, 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领导、高校体育教学和学生。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支持, 因此, 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状况。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参与者, 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而在学生方面, 随着高校的扩招, 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就影响到了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从物力方面来讲, 就是为满足篮球教学而拿出的各种经费, 包括教学改革的专项经费, 用于场地、器材等材料的投资以及教师的培训等等。这两方面是制约篮球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3) 高校篮球教学内容设置上的不科学性影响篮球教学改革。目前, 我国高校中篮球教学内容上设置的不够科学, 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严重影响了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 要科学的设置篮球教学内容, 根据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 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加入娱乐性的辅助课程, 活跃课堂氛围, 为学生的学习训练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 在课程设置上要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相结合, 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彻底掌握, 并勇于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 可以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 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的篮球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要继续进行。在新经济环境下,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值得我们进行分析。

(1) 高校篮球教学向娱乐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是逐渐变快, 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 这样就需要相应的娱乐活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 休闲体育的观点被人们提出, 并且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对高校的学生来说, 休闲娱乐性的体育活动, 使得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在娱乐的同时锻炼了身体, 深受学生的欢迎。篮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学生热爱篮球运动, 但是却不喜欢篮球教学课程, 其主要原因就是在篮球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篮球技术的学习, 学生对枯燥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因此, 在篮球教学改革中就要将娱乐性的活动融入到篮球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发展趋势和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素养, 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增进健康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在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的同时对高校培养主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 高校篮球教学向大众健身和竞技体育融合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高校篮球联赛的发展, 各高校都有着自己的篮球队, 这就为更多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提供了机会, 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篮球教学的发展。因此, 篮球教学不但要对运动员进行专门的训练, 还要对普通的学生进行指导。所以,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 既要培养专业的比赛型运动员, 也要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 为那些普通学生的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这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4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高校篮球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以科学的教学观念为指导, 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模式, 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 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厚忠, 范宏伟, 刘晚玲, 等.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 2010 (8) .

[2]黄国华.浅谈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改革[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0 (6) .

[3]黄向平, 李新科, 朱波涌.“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

[4]冯宁琼.讲解与示范基础上的表象训练法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 2010 (8) .

8.“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创初中生;政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89-02

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不可或缺。教学风格,是指我们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显而易见,创造一种教学风格,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但在现实教学在过程中,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

一、传统因素

1、有利因素

(1)五千多年的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的教育虽然基本是贵族阶层的特权,但从孔子兴办私学以来,民间的穷苦子弟也总有受教育的机会。如遍及大江南北的私塾、后来兴起的书院以及“科举制度”,都极大的推动了具有的发展,“尊师重教”的沿袭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教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氛围。

(2)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阻断的文明,从三皇五帝至至今,优良的传统教育已传承下来。正如著名的海外学者杜维明所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相当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2、不利因素

(1)历史悠久的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束缚。在封建君主下,教育带有家长制和专制的色彩,教师往往居高临下,严肃而古板,是绝对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以高度的理念经营教育,可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尊重人才,迫害知识分子,将教师称为“臭老九”,一度中断了高考,使教育“威望扫地”,特别是语文教师,更是噤若寒蝉。

二、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每一轮教育改革的启动以及每一种的教育理论的诞生和传入,都必然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一轮课改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的转变,这将迫使教师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适应新的要求。

2、人文环境

中国是“儒家文化圈”发源地和核心,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演化流变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适应性。儒家文化以孔子的“仁”为核心,强调“以人为善”,崇尚和平,主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事物的变化,接受既成事实,即改良主义的渐进,反对暴力和疾风骤雨式的革命。

3、教学环境

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否有弹性,是否重视语文教学,是否鼓励教师的大胆创新,是否将教学风格的形成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以及是否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改革提供和创造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校语文教学的活跃性和发展前景。

三、教师因素

1、道德因素

教师的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职业道德修养;二是个人品质修养。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事实证明,越是发达国家,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在中国的历史上,教师地位和经济收入一度很低,“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多用来形容我们的人民教师。而且教师的个人品质修养决定了他所形成的教学风格的品味和境界。

2、教学能力

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还要有驾驭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教育学生的能力,以及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其中,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

3、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

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技术知识和教学方法论,以及其他知识储备的数量、质量及其广度、深度、系统性及各种知识间的整合。文化素养是指我们教师对各种知识和文化想象的理解力和悟性。这样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

四、学生因素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家庭教育、学习方式等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有影响。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向青春过渡时期,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初中学习是重要人生历程。

1、年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在朦胧中,渴望的是快乐自由,但有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基本知识、能力,慢慢地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浮躁的现象。

2、学习方式

虽然初中生已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这种能力被大量的抹杀和抑制,没有能充分的释放和有效发挥。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应注意过渡,避免造成学生的不适应。

3、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所以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欣赏他,在享受亲情与温情的同时,让教育如呼吸一样自然。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长期酝酿、初步形成、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教学风格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有所酝酿,到改革开放初期逐渐形成并发展;有些教学风格则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快步成长起来。无论哪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教学风格的意识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实践,争取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钟祖英 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12):168—170

9.“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九

一、基层干部“领路”本领不高

一方面,现在基层组织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安全维稳、农村清洁卫生工程、新农医、新农保等涉及各领域各行业。这就要求基层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方法要多。不仅要懂得如何调解矛盾纠纷,还要知道如何招商怎样引资,更要明白如何规划美丽乡村,也要清楚如何打造农业产业化。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求本领要高,要全,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能力,才能“领好路”。有的村党支部虽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但面对这么多题目还有新题目没有去学习没有去思考,没有提高,把握不住村级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不具备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本领,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领路”本领不高。很多时候基层组织就是等、靠、要,等乡里安排工作,靠乡里促进工作,要乡里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年轻干部较少、文化偏低,党员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逐渐增多,大批的优秀的年轻的农民外出。村换届选举后,新进入村班子的年轻的优秀的干部不多,大部分还是原先的村干部。原先干部队伍中有部分年龄偏高,文化程度不高。缺少年轻的优秀人才加,新的观念、新的思路不能及时汕入到村班子中,组织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偏低、工作中办法少思路窄、眼界不开阔的情况还存在。

二、基层干部“领路”积极性不高

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而教育管理方式与党员干部需求不相适应,缺乏吸引力,成效不明显,影响工作积极性。农村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压在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身上,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等等。这其中,还有不少是“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尤其是招商引资,更是让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感到任务繁重,责任巨大。而和县以上机关干部相比,—1—

乡村干部工作环境困难、工作条件简陋、工资报酬较低,而他们的工作任务与压力却相当重,再加上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在内容、方式方法上较落后,导致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不快,工作方法创新乏力,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相适应,也使得农村干部职业对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基本的吸引力。村干部人心不稳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村干部更愿意外出打工赚钱。这种情况的存在,大大挫伤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吸引力大大降低。

三、基层群众阻碍“建路”

基层组织干部工作措施不当,导致干群关系不融洽,影响群众对工作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村干部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做好建设规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需要村干部和工程安装人员的经常沟通,做好路线设置;新农保缴费、新农医报销需要村干部多宣传、多解释。但有些部分村干服务意识淡薄仍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方式开展工作,工作方法简单。有些干部没有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发现根本的问题,就盲目的去开展工作,导致群众不支持,甚至阻扰政府工作的开展。

四、基层群众不愿走“好路”

墟镇改造、空心村整治、农村清洁工作等建设工作,都是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但群众对这些工作认识不到位,思想保守,眼界不开阔,抵触心理严重,阻碍工作开展。另外,基层组织开展的一些民主测评、情况调查、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群众参与度不高,使得这些活动流于形式,不能达到真正效果。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领路”作用。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书记有“领路”的作用,村党支部书记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可以影响到该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书记能立足村情,因地制宜,找准一条符合村情的发展路子,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村书记能带头吃得亏,个人利益要坚决服从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带头得苦,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党支

—2—

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党支部消化解决;带头在权利面前,保持手脚干净,把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公益事业上,用在发展上,不挥霍浪费;带头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多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多向上级反映群众的疾苦和呼声。主持正义,敢于碰硬;才能解决问题,开展好工作。

二、从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走好路”示范作用。

注重从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具有一定的致富技能和本领的“能人”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新发展的党员真正能够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通过对年轻党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增长致富本领,提高致富能力,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通过表彰优秀党员,开展生动活泼的组织活动,强化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

三、加强引导优秀农村青年加入“引路”队伍。

加强对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质高、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才进行思想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指导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增强党的活力,壮大党的队伍。

四、保障基层干部“引路”的积极性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待遇,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对乡村干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提高村干部的报酬。村干部的报酬应与他们的工作量的大小、所负责任的轻重、所在地方的生活水平相吻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要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对那些打击村干部,甚至危害村干部人身安全的人和事,要依法严加打击,使他们能大胆放心、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选择。

五、提高群众支持“修路”的热情

—3—

鼓励基层组织干部多到群众中去宣传政策、制度,多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多帮群众解决问题,提高群众支持率,提高群众与干部的融洽度,提高群众对工作的支持度。

10.“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十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流畅理论模型

1流畅状态研究现状

1. 1流畅心理状态的提出及概念界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sikszentimihalyi于1975年首次提出巅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概念,并认为巅峰体验的出现表现为获得了巅峰成绩,以此来描述人全身心投入于他所参与的活动或是任务当中,并且获取了超乎想象成绩的心理过程。1979年,Csikszentimihalyi使用流畅(Flow) 一词用以描述巅峰状态的过程,同时将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或任务,身体各组织器官发挥出最大潜能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称为流畅心理状态(Flow state)。处于该状态时,自身感受到并不费力,忘却自我,全身心投入到了任务中,感受到对技术的控制感,和理解运动内在乐趣的主观愉悦感受。在初始的流畅概念化中,Csikszentimihalyi将流畅体验形容为某一个目标,或是某一类被享受、被欣赏的事物。在流畅结构中最直接的表现词语是自身拥有目的的体验。此体验指的是自我活动的包含,和从事活动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得某种回报,而是任务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奖励。

此后澳大利亚学者Jackson将流畅引用到竞技运动中,并在和Robert等人对优秀运动员的研究中发现,流畅状态的心理过程与运动成绩呈显着正相关。两位学者一致将竞技运动领域的流畅状态解释为: 作为一种最佳体验状态,运动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任务过程中,并创造出最佳运动水平时的心理状态。期间运动员身心全部投入于所参与的项目任务中,不再关注比赛成绩,而在意不同技能的表现,并且可以做出平时无法作出的动作,从而获得最佳成绩的心理表现过程。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流畅状态的不同解释,笔者认为竞技体育领域中流畅状态可以理解为: 运动员完全投入到他所参与的比赛项目当中,身体各组织器官发挥最佳水平时所处的心理状态。通常来讲,当运动员比赛时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并不费力、想法与技术同步,感觉到比赛过程变慢,心中所想的几乎都是与技术发挥相关的细节,对和比赛无关的事情如干扰之类的情况意识不到,这时该运动员心理变处于流畅状态之中。在表现出了自己最佳的竞技水平之后,自身可以回忆到当时的状态感受。

1. 2流畅心理状态特征维度的研究

流畅心理状态的早期研究主要为描述性研究,Csikszentimihalyi等人的研究显示出主要特征为注意力集中于有限范围,对时间知觉逐渐消失,技术呈现放松与简单化形式,控制感增强,顺利与竞赛环境融于一起。基于早期的研究结论,Csikszentimihalyi(1988) 提出流畅状态的9个特征维度。他认为当个体自身的能力与活动任务的要求达到相对平衡时,流畅状态发生机率较高。Jackson和Csikszen-timihalyi共同认为竞技领域的流畅状态特征与Csikszentmihalyi之前提出的9个特征比较符合,分别为:

1) 挑战-技能平衡: 当面对自己擅长的活动且有一定挑战性,但挑战符合自身的能力发挥时,流畅状态便容易出现。处于状态中运动员可以感受到比赛对自身的要求与自己的能力是平衡的。如果任务高度高于运动员本身水平,运动员会产生焦虑情绪,而如果任务难度低于运动员能力水平,则运动员会产生厌烦心理,只有二者处于知觉上的平衡时,积极体验才会产生;

2) 行动-意识融合: 竞技表现为自然的发生,无需过多关注动作的完成,只要想到当前需要做的动作就可以轻松完成。行动与意识融合导致自我状态与当前环境需要融合在一起;

3) 明确的目标: 比赛前运动员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竞赛目标,并且可以做到对目标的全力投入,并保持高度自信,这种明确的目标主要是定位于在技术动作的完成和运用过程,并不是将目标定位于比赛结果的成败上。目标通常超越语言的描述,运动员把它们比作是完成目标所需要做的适当行为的形象化。目标还为即时反馈提供了调节机制,使运动员把现在发生的情况与目标景象匹配。例如竞赛期间发生的现象与运动员的目标景象匹配时,运动员将逐渐打消疑虑,信心便会增强,如果现象与目标景象不匹配,运动员就会产生警觉,并调整自己的表现使之和目标景象达成一致;

4) 明晰的反馈: 运动员可以获得清晰、即时的反馈,不需要对外部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就可以理解这种反馈所反映的意图。清晰明确的反馈包含运动员身体内部的动觉反馈和来自外部竞赛本身的结果反馈,做到有策略的利用反馈,流畅状态时正面与负面的反馈均是有用的,在面对负面反馈,运动员便会增强运动表现能力;

5) 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 运动员将注意力完全关注于比赛之中,与比赛无关的外界干扰并不关心在意,视而不见。在整个比赛期间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比赛任务中,以至于比赛结束后,运动员注意力才慢慢恢复回来;

6) 高度控制感: 指整个过程中控制的感受是愉快自然的。换言之控制力强的时候并不需要加大努力去控制,无需主动增强控制力使计划强制执行的感觉,相信不可控因素不会影响到自己对比赛的`控制力,也不会脱离任务进程;

7) 自我意识丧失: 指处于流畅状态时,感觉自己在单独比赛,对周围人不去关注,对自身没有怀疑,对比赛变化应付自如;

8) 时间意识的变换: 当人们全力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并不会感知到时空变化的过程。流畅状态中,运动员感觉到时间和往常并不相同,有时快而有时慢,使在激烈的竞赛中仍然觉得从容不迫,可以放松应对,甚至感觉到某些时刻比赛情景像是在慢动作进行,或是时间被加速,感觉比赛持续时间变短,有些特殊项目表现出了比赛其他方面的歪曲,如乒乓球、网球比赛中感觉球看上去比平时要大些;

9) 享受的体验: 处于流畅状态中感到自己内心是愉悦的,享受竞赛本身,并认为内心愉悦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一旦有过类似体验后,便会驱动自己再次体验愉悦的内部动力。虽然9个特征维度为识别流畅状态被区分开,但各特征之间并非各自独立,通常是一起协同表现出来。

1. 3流畅状态理论模型

流畅状态理论上讲是竞技运动最佳的心理状态,与获得理想成绩关系密切。因此深入理解流畅状态的生成机制,对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意义,见图1.

流畅状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予以产生? 是自然产生,还是需要前提条件? 国外心理学专家一致认为流畅状态的产生伴有自发性,但是客观现实中存在一系列诱发流畅状态产生的外部条件。将流畅状态视为技能与挑战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当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很高时,流畅经历最容易出现,此时会面对挑战。如果运动员感觉受到了竞争的挑战,但在自己技能无法应对时,会产生焦虑。当技能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面对不具有挑战性任务时,会出现淡漠。当运动员竞技水平较高且面对不具有挑战性情境时,会进入厌倦状态。当条件适度时,自身会表现高水平竞技力和个人享受的体验。研究者对运动员的测验结果均支持图1所示的概念,1) 流畅与高水平技能和挑战相联系;2) 流畅与竞赛焦虑存在负相关;3) 流畅与内部动机呈正相关。

1. 4流畅状态的方法研究

Jackson和Marsh以流畅理论9个特征维度为依据,编制出《流畅心理状态量表》简称(FSS)。此量表包含9个分量表,分别表示流畅理论的9个特征维度,共36道题,每个维度4道题,每题均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评分。该量表是针对体育运动中流畅状态制定开发,对运动员具有针对性。9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合理,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9个分量表具有很高的结构效度。在此之后,Jackson和Marsh等学者又将流畅概念化为性格特征或人格倾向,进一步扩展对流畅结构测量,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特质流畅状态量表(TFS)。

1. 5不同群体流畅心理状态研究

随着运动心理学界对流畅状态的积极关注,国内学者诸学者对国内优秀运动员流畅状态进行研究探索,孙延林的研究得出流畅状态的9个特征中男运动员得分均高于女运动员; 不同训练年限只在挑战-技能平衡、行动-意识融合两维度存在显着差异。王洪、符明秋等人的研究显示男运动员在挑战-技能平衡、清晰的反馈、自我意识丧失和享受的体验四个特征得分高于女运动员并存在显着差异,并发现技能类项目流畅状态得分高于体能类项目且差异显着。胡咏梅等人对技能类项群运动员研究得出五项典型特征是清晰的反馈、挑战-技能平衡、明晰的目标、控制感和注意力集中于当前任务,同时证实了流畅状态具有稳定性特征。

1. 6流畅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蒋满华、孙延林等人对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的研究中发现主力队员比非主力队员的流畅感明显更多,并得出甲级队伍流畅体验与竞赛成绩具有高度一致性。胡咏梅等学者对国内优秀棒、垒球运动员的研究中得出竞赛成绩最差的球队流畅状态特征得分也为最低。

1. 7同项目不同研究对象之间流畅状态的对比研究

11.“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态构建;制约因素;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66-1

我坚信初中作文教学有着属于它的生态圈,作文教学不能回避整个教学生态的综合影响,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课堂与学生生命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关系,课堂与教师教学理念方法等等的关系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去正视和审读的。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诊断、反思和升华,我们从阅读、写作、评改三个维度着手,构建出初中生作文教学生态教学模式。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因素并努力寻求其解决方案,本文将对此进行概述。

一、作文教学生态构建和实践的制约因素

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必然是一种改变和革新,而任何一种改革都是一种继承、摒弃与创新合而为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为要摒弃,要创新,必然会受到各种阻力,有主观上的因素,还有各种客观的影响。

要实施作文教学生态体系建设,首先要解决主观上的制约。人的思想都不可避免地有懒惰和顺从的一面,于是也就容易不积极、不作为;从众心里作祟也是一个因素——大家都是这么教着,我为什么要去改变;个人事业心责任心与自身综合能力能否适应改革也是一个至关因素,主要表现为:能否积极挖掘自身潜能,勇于担责,勇于奉献,是否对自我成长有积极的自我期许和努力行动等。这些主观上的因素都成为制约作为教学生态构建的因素,而这种制约一旦生效,是不可能来进行这项作文教学实践的。

其次,客观上的制约,如整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整个地区的课改意识和课改水平,学校领导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家长、学生的群体认识水平,团队里同科教师的观念意识和能力水平都在客观上制约了教师的实践积极性和实践达成程度。

二、促进作文教学生态发展的方案

(一)行政层面的引导

教师的一言一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受传统文化影响,权威或者说官本位思想对这项革新也影响较大,如上级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的影响,如若这些部门对教改形成阻力的话,那么,教师的教该实践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解放思想,积极鼓励和支持,让有志于在教育教学领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教师们有实践的平台和改革创新的机会,并能用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能用包容之心欣赏之态去对教师们的教改项目加以指导和引领。

(二)学生层面的引领

做教学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在学生思想和行动上加以正确的引领。内因决定外因,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和赏析评论的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的功能、方向、策略和技巧,那么,作文教学生态的构建目标自然也就能更好地达成了。

(三)教师自身的塑造

大海航行靠舵手,教师引领学生前进,如果自己的能力跟不上,那么会把学生引向何方,恐怕就难以预测了。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这两大主因,要靠多种渠道的再塑造不断加以提升,只有在思想道德上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业务能力上有足够的指导能力,才有可能克服更多的困难,使教学实践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地。

(四)建立对作文教学的跟踪诊断、分析和研究体系

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使这一工程能顺利推进并保证良好效果,就必须遵循这个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遵循这一理念下教学的主体和客体,做好跟踪诊断,科学分析,不断纠正和完善实践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开展这项实践的同时,我们要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体系,有了合理的质量分析指标,就能根据教学过程,总结得失,积累经验,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这里有必要建立三个质量诊断、分析体系。

第一,阅读质量分析体系。阅读跟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有了好的阅读,才有可能有好的写作。作文教学生态理念下的阅读指导,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态系统里多元阅读,积累广泛的丰富的知识,形成积极的、广泛而科学的见识和较好的解读社会、解读自然、解读人生的能力,所以,教学实践中要根据生态体系实际制定出能够指导学生阅读的多元阅读文本,并对阅读效果通过考试、竞赛、才艺演示等符合学生兴趣、符合成长需要的形式加以检阅、诊断和分析,督促学生在阅读领域扎实进行学习和积累。

第二,写作质量比较分析体系。在教学的同时,尤其是刚开始阶段,更需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践基础上的比较分析,师生能容易看到劳动成果。

第三,尝试评价体系建设。

首先,强调教师的评价引导。老师可以通过作文评语、口头点评、日记评讲、书信交流等多种形式加以点评,使学生树立信心,纠正行为,养成意识,提升能力。

其次,强调学生互评。这是学生喜欢的方式之一,通过评价,学生能清醒地意识到写作的要求和习作的经验。诚然,一开始,学生是不容易做好的,但是,初期阶段,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自然也就慢慢学会了,等到学生像模像样地会评的时候,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能够进行到“入格”水平了。

再次,引进社会评价,如家长,社会上相关文学人士,如本土作家。若能通过活动形式,请到家长、社会文学界知名人士或本土作家等来写作讲评,自然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写作热情,更好地唤醒学生写作意识觉醒,这点,在上文“评改策略”部分已论述,这里就不赘述。

上一篇:风的旅行 童话故事下一篇:写鱼的开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