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档案馆

2024-07-01

开发区档案馆(精选8篇)

1.开发区档案馆 篇一

大学毕业后,第一个工作岗位就与档案有关。当时,我在一家企业从事秘工作,管理档案自然是分内之事。199年全省地税系统补员招考,我幸运地抓住了机遇,第二年就有幸穿上了税服。因为拥有秘工作的经验,我到基层地税分局没干多长时间,就被调到办公室工作,又干起了老本行。说心里话,那时多少有点不愿意,看着同时考进的同事都在收税,心里痒痒的,总以为所在的岗位与收税工作隔上了一层。

不久发生的一事,很快就打消了我一心想换岗的念头。由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负问题,某重点纳税企业与税务机关发生了不大不小的争议。不知是什么原因,该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认了死理,抠紧税法条,对地税机关执行调整税负的依据提出异议,要求提供省级税务机关的批,否则拒不缴纳调增的税款。化解矛盾的唯一做法,只能是把批提供给他。批在那里呢?归档的里自然有,就拿了出,该企业没了话说,好几万税款这样缴纳了。这事在地税系统内反响很大,税务干部对档案的重要性有了一次直观的认识。县地税局主要负责人还就此找我谈了一次心,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档案工作真是十分重要!作为档案员,你可一定要把此项工作做好。我知道,你想去征管一线收税,可收税岗位并不只在征管一线,税收收入与各个岗位都有密切的关系,只要你用心去把握,档案里也藏着税收呢!”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越能体会到。

1998年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后,地税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前几年单纯依靠干部热情收税的做法,其弊端日益凸显,而以制度管人、依法律收税成为必由之径。规范执法管理的突破口放在哪里?地税一班人作出了深入的思考:规范执法行为,必须要讲程序,而程序的体现就是税务书与资料;强化执法责任,必须实行考核,而考核的载体也是税务书与资料;加强税务管理,必须开展检查,而纳税人遵从税法的依据也是税务书与资料……想到这里,参与决策的攻关团队眼里一亮,只要把税务书与资料规范起,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去管呢?在边上作记录的我,脱口而出:“当然要实行档案管理。”是啊!以税务书与资料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管资料,在税收日常征管工作中积累、加工、分类、整理而形成,既连续、全面、真实地反映着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也客观地反映了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遵循税法的程度,体现了税务部门税收征管质量和税收执法水平。规范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就等于抓住了税收管理上的牛鼻子。就这样,把各类税务书与资料纳入档案管理的思路形成了。在县档案局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相关制度迅速出台,并在当时的火龙岗地税分局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县地税局征管档案很快就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所属基层分局的档案管理工作相继通过了省二级认定。要知道,这可是全市地税系统的破冰之旅,此后市地税局在全市推广了我县的做法。

规范的档案管理,带的管理效应既是无形的,又是巨大的。这些年,税收征管早就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不仅纳税人户型倍增、业态多元、业务翻番,而且税收管理日趋规范、精细、科学。不靠管理,单凭经验与热情收税,无异于痴人说梦。地税组建20多年了,税收工作不论是征管改革、税务管理,还是纳税服务、税收分析……有哪一项工作能够离得开档案工作的支持?伴随着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地税系统的档案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如今,档案意识在地税人的心中早已生根开花。从档案材料的收集到归档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均实现了统一规范,档案工作的触角全面延伸到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之中,实现了档案工作的网络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档案资较为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也强有力地推动了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县地税局连续21年圆满完成市地税局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荣获国家税务总局表彰,被命名为安徽省“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被授予芜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明窗口”、“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地税系统绩效考评“优秀单位”和“先进领导班子单位”等称号,连续1年获县政府嘉奖,在全县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取得了驻县单位第一名的佳绩。

从事档案工作,于我个人而言,感触既深又受益匪浅。这些经历,让我在工作中有了自觉的档案意识。步入新世纪,为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符合中国特色的税收征管模式,国家税务总局开启了探索现代税收征管改革的新篇。2011年,省地税局把唯一的县级征管改革试点单位放在了芜湖县。作为全省地税系统的征管改革试验田,既要大胆探索创新,又要及时总结经验,我便主动请战,从试点伊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之中。整理领导讲话、构建制度框架、把握工作动态、收集图片资料、拟写汇报材料,每项工作我都提前介入,既掌握到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又及时提炼了工作经验。近几年,县地税局切实将“顶层设计、基层操作”付诸实施,初步建立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地税局党组要求的新管理机制,成为全省地税系统县级改革试点的一个范本。我主持编写的内容翔实、图并茂、富有特色的《税专业化改革汇编资料》,也受到了各级领导与诸位宾的一致好评。

档案工作的经历,也让我赢得难得的机遇,有幸数次参加了省、市的档案盛会。2009年月17日,作为芜湖县的代表,我参加了芜湖市档案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2年11月28日,我再次获县档案局推荐,代表芜湖县参加了芜湖市档案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尤其难忘的是2008年9月7日,我赴合肥市参加安徽省档案学术交流会,我的一篇论被评为了优秀奖。

档案工作平凡而繁忙,身为档案工作者,我充实而快乐。在我的眼里,档案可不是一盒盒的案卷,而是一桶桶原油、一块块黄金……其实,档案是每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期盼着人们潜心去开发。档案这座富矿,你开发了吗?

2.开发区档案馆 篇二

(一) 区级档案馆信息开发工作是振兴经济的客观需求。

档案利用工作重要地位的确定, 最根本的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行业与行业之间, 省与省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各种物质和信息交流的范围与规模进一步扩大, 给档案馆开发利用档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只有充分利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档案尤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 不断拓宽利用档案的范围, 把利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 区级档案馆信息开发工作是档案馆事业发展的需求。

长期以来, 档案馆一直把工作重点放在基础建设上, 工作往往局限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环节, 认为只要管理好、不泄密、不损坏就行了。但是,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仅仅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够了。档案馆工作必须从以基础建设为重点转向以档案利用为重点的轨道上来, 充分发挥档案馆特有的社会功能。

二、区级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 档案工作人员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方面, 进行了一些探索, 这些探索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 经济建设越来越迅猛的今天,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现状实质上仍处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 档案开发范围仅局限于本单位内部, 社会各阶层、团体和个人受到开发开放制度的限制, 档案信息流通渠道狭窄, 学科之间、单位之间、地域之间均有无形的障碍, 传统的重保管、轻开发的观念也抑制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流通。另外, 在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 办法比较少, 步伐不快, 管理水平不高, 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开发管理工作体系。针对这种情况, 要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 首先必须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 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从实际出发, 开拓进取, 跳出本单位的小圈子, 加快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步伐, 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跨越一步。

三、区级档案馆档案信息开发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 加快对档案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 是各项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虽然区级档案馆在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周边的先进市区相比, 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各区、办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档案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要结合区及档案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创造机制、拓宽领域, 加强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使区级档案工作做得有规律、有目标、有检查、有成效, 形成长效机制, 既要做好区级档案工作者的培养, 又要抓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要广泛发动街道、社区和广大居民, 通过采取访谈、录像、收集文件资料以及派专人跟踪拆迁改造工作全过程等形式, 征集了大量反映区历史发展、民俗风情的照片、图片、报纸、杂志、音像资料和该地区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等有关档案资料,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筛选、梳理, 整理, 不断丰富馆藏, 为区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二) 建立档案信息服务中心。

这种新型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也为新时期档案服务群众、服务中心、服务时代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如, 呼兰区档案局针对呼兰区原有街道档案管理分散、档案管理投入少、条件差, 档案管理不规范情况,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积极配合当前“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 派专人征集接收了利民镇、利民村的旧貌改造档案, 为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地保管及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做好深层次档案编研工作。

检索目录、汇编只能将档案案卷标题、文件标题、基础数字公布于众, 能够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 它毕竟只是题目名称的汇编, 并不能全面反映档案的具体内容, 对某些重点项目档案进行深层次加工, 总结出规律性的数据与依据, 得出结论性的东西, 将其浓缩、概括、编撰出结构严谨、文字精练、系统完整的档案信息集合体。通过编辑、出版, 可直接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出来, 供利用者使用参考。这种深层次的编研材料, 既可以直接提供参考, 也可以直接用于管理。

(四) 大力开展方便群众的档案信息服务工作。

大力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开放式展览教育为一体, 已经成为展示街道历史文化、方便居民利用、服务区域发展的窗口与桥梁, 使档案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中心、贴近时代。一是加强领导, 完善制度, 做好组织领导到位, 制度建立到位, 为街道中心建设提供保障。二是突出重点, 把握关键, 做到“广、用、实、全”。突出“广”, 拓展中心的管理范围;突出“用”完善中心服务功能;突出“实”创新中心服务集约化、规范化、开放式的新型档案服务机构, 做到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利用方便, 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方灵芝.建好民生档案数据库.提升民生档案服务能力[J].浙江档案, 2010.01

[2] .陈清文.高红文.数字档案合作保存模式研究[J].浙江档案, 2010.01

3.开发区档案馆 篇三

关键词: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档案作为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真实生动地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历史记忆,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相比其他的教育资源,档案能够为用户提供第一手的信息。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场所,作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也作为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有义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开发自身馆藏的教育资源,为社会的教育事业服务。文章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的开发现状,其次从开发理念、开发主体和开发形式三方面构建其创新机制。

一、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现状

笔者对中国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出版时间不限),以“档案馆”并且“教育资源”为“主题”检索词进行检索。截止到2013年10月14日,统计得到检索结果34条。笔者将这34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档案馆的教育资源开发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职能。一些学者探讨了档案馆开发教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的重要性。如田晓光在对陕西省档案馆馆藏资料《西安事变史料》的研究中,感到档案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迫切性,并将教育资源建设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1]。赵弘迈主要探讨了开发教育资源作为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多种途径[2]。

2.高校档案馆的教育资源开发

高校档案馆中保管的各类档案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校的办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学者主要论述了高校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具体开展,如周华清、施秀平[3]等。其中,周华清在两篇文章中分别论述了开发档案文化教育资源以实现高校档案馆文化教育功能[4],以及高校档案馆的教育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原则和策略[5]。而有的学者则探讨了如何开发高校档案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相关的教育资源,如胡佩[6]、许典利[7]、徐菲[8]等。还有一些学者则尝试性地论述了高校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如沈峻岭提出了高校馆系与地方馆系间教育体系共建的方式[9]。

3.介绍国外档案馆教育资源的开发状况

不少学者在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国外档案馆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从而对我国档案馆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有所启示。如曲春梅、王红娟介绍了英国档案馆网站的教育体系构建[10],冯雪介绍了美国档案馆网站的教育资源开发状况[11],而马仁杰、褚巍伟和边文婧则在他们共同撰写的文章中以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的档案馆网站为案例,分析了网站中教育模块的特点及启示[12]。

根据上述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现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论文数量不多,反映了我国档案界对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这一问题缺乏关注。其次,研究内容的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档案馆及国外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介绍。再次,研究内容不深入,主要介绍了一些档案馆开发教育资源的方法,没有深层次地挖掘我国档案馆的教育资源开发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最后,对于教育资源开发的国外经验,我国的理论研究主要停留在情况介绍和经验借鉴的层面,缺乏对适用性探讨,并且几乎没有提到如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资源开发构想。

(二)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实践现状

笔者主要通过浏览我国省级及港澳地区的档案网站,统计这些网站开设教育资源开发功能的情况,来分析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现状。统计结果是只有上海市和香港区政府的档案网站分别开设了“学生课堂”和“教学资源库”栏目。由此可见,大多数档案馆没有真正重视开发馆藏档案中的教育资源,基本停留在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层面。因此,笔者就以这两个地区的档案网站为例,来介绍它们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的实践现状。

1.上海档案信息网的“学生课堂”

上海档案信息网的“学生课堂”栏目主要是提供了一些专题,由学生通过查找相关档案资料、参观档案展览、参加讲座甚至亲自动手制作成长档案等形式来学习该专题的内容。此外,该栏目还设有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对话窗口提交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分享学习经验。

2.香港政府档案处的“教学资源库”

在香港政府档案处网站首页的“公共服务”栏目下设有一个“教学资源库”,在该栏目下又设有“教与学”、“网上展览”、“精选馆藏介绍”、“数码化藏品”、“游戏”五个子栏目。其中,“教与学”栏目是针对教师与学生,为他们介绍在线搜索档案目录的便捷方法,建议搜索学校作业所需资料的策略,并提供学校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该栏目特别为高中西史、中史及通识课的教师及学生设计了一些专题指引,以便他们梳理该专题的脉络及查找相关参考资料。“网上展览”、“精选馆藏介绍”和“数码化藏品”三个栏目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按专题介绍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游戏”栏目根据某一特定专题以在线问答与标语配对等趣味形式引发用户的学习兴趣,增强用户的学习效果。

通过研究沪港两地档案网站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的实践现状,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首先,上海档案信息网的“学生课堂”栏目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的实践相对简单,我们应当认识到我国大陆地区的档案馆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其次,很多栏目长期没有更新,档案馆开发教育资源成为短期的面子工程。上海档案信息网的“学生课堂”栏目在2009年1月8日最后一次更新专题后,便没有再更新。而香港地区档案处的“教学资源库”部分栏目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最后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形式方面,尽管我国的一些档案馆试图以游戏的形式增加趣味性,但主要还是以图片加文字的网上展览以及讲座等形式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创意,难以激发学生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endprint

二、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创新机制

所谓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创新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档案馆不断追求教育资源开发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是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创新构想得以实现的基础。笔者从开发理念、开发主体和开发形式三个方面构建其创新机制,认为我国档案馆在开发教育资源时应当转变开发理念,拓展开发主体,丰富开发形式。

(一)转变开发理念

1.从被动开发转向主动开发的理念

我国许多档案馆开发教育资源往往是为了满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要求而进行的被动开发,有的档案馆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甚至是不作为的。但作为国家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的档案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是其应尽的义务,而开发馆藏教育资源正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档案馆应将开发馆藏档案中的教育资源作为其常规性的工作,并使档案人员树立主动开发的理念,从而在理念上使档案人员能够有意识地开发馆藏档案中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这些教育资源展示出来,向有需要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利用。

2.从官本服务转向人本服务的理念

自古以来,档案资源作为国家权力的记录被牢牢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中,档案人员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官本位”思想。即便在不断强调“民本”、“人本”思想的现代,为官方服务的思想仍深深根植于档案人员心中,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档案馆的教育资源开发也是如此。档案馆在开发馆藏教育资源时,往往会选取反映国家主流文化的主题,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这一思想与现代教育所强调的教育民主化、教育自主权却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档案馆应将官本服务理念转向人本服务理念,开发的教育资源应满足人的不同需要以及不同人的需要,强调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

3.从资源分散转向资源集成的理念

这一理念的转变伴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人们更希望获取集成、有序的信息资源。而档案馆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教育资源整合、集成的过程,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一信息需求。一方面,档案馆通过开发馆藏的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将馆藏中原本分散、无序的教育资源整合,以集成、有序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教师和学生进行利用。另一方面,档案馆在开发本馆教育资源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站导航或链接等手段将档案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教育资源(如书籍、期刊等),进行整合,以满足教师或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拓展开发主体

1.馆际合作

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馆际合作是指档案馆与其他档案馆、图书馆或博物馆等合作开发教育资源。开发主体拓宽为档案馆、图书馆或博物馆等是基于信息资源集成的理念,将反映同一主题的不同类型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便于教师和学生利用。在馆际合作方面,许多档案馆都已经有实践案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总统时间轴”项目。该项目是美国国家档案馆与13家总统图书馆合作开发的教育项目,它旨在利用大量与美国历任总统相关的原始档案和其他信息资源,按主题或任务,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来呈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13]

2.馆校合作

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馆校合作是指档案馆与其他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等合作开发教育资源。档案馆与学校合作开发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两类开发主体的各自优势,即档案馆的档案资源优势和学校教学经验优势,使档案馆能够开发出更满足学校教学需求的原始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双赢。在馆校合作方面,我国档案馆可以借鉴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开发的经验,如亚历山大图书馆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合作开发的“亚历山大数字地球原型(ADEPT)”项目。该项目依托亚历山大图书馆大量原始的地理学资源,分析了UCLA的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内容,共同设计出了一个ADEPT系统。通过该系统创建、搜索和显示各种原始的学习材料,地理学教师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地理学研究人员可以以此辅助研究,而学生则可以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14]

3.用户参与

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用户参与是指档案馆为用户提供开发馆藏教育资源的途径,使用户能够参与到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在档案馆,从事教育资源开发的一般都是档案人员,他们往往是从档案人员的角度来开发馆藏教育资源,不可能完全了解馆藏档案的教育价值,也很难从大量馆藏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因此,档案馆在开发教育资源时,有必要将教育资源的用户(包括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纳入到开发主体中来。这些用户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利用需求使得他们比档案人员更能够开发出满足自身需要的教育资源。

(三)丰富开发形式

1.分众开发

档案馆教育资源的分众开发借鉴了传播学中分众的概念,是指档案馆在开发馆藏教育资源时应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开发不同的教育资源,以提供利用。教师和学生是利用教育资源用户中最大的两类群体,且两者的利用需求也大为不同。教师的利用需求是要快速找到所需的教育资源,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档案馆应该侧重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检索工具,以及创建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而学生的利用需求是通过相关教育资源,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技巧。因此,档案馆应该侧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档案教育资源,以及有效的学习工具。

2.新媒体开发

档案馆的教育资源开发应尽可能利用新媒体技术,从而打破传统讲座加展览的单一形式,使开发形式得到丰富。新媒体技术主要包括一些新出现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网络等,如社交媒体、移动电视、应用程序APP等。这些新媒体技术为档案馆开发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形式,也更为用户利用档案馆的教育资源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目前,新媒体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在英、美国家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如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在Flickr、Twitter、YouTube等六家社交网站上都设有专门的频道,用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展示。这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档案馆借鉴,并应用于教育资源的开发中。endprint

3.创意开发

档案馆教育资源的创意开发是指档案馆在开发教育资源时应注重创意,增加趣味性。这一方面与“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档案馆通过开发生动有趣的教育资源为用户利用、学习,更能改变档案在用户心目中古老、沉闷的传统形象,使档案中的教育资源焕发新的活力。在先进的技术支撑下,档案馆只需添加些许创意,就能创造新的教育资源开发形式,如美国国家档案馆的“DOCS TEACH”项目和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活动和游戏”栏目。尽管我国的一些档案馆也开始实践这一创意开发(即香港政府档案处“教学资源库”的多数“游戏”栏目),但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只是少数档案馆,档案馆应该在借鉴国外和国内优秀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拓宽思路,不断迸发教育资源开发的新创意。

参考文献:

[1]田晓光.教育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陕西省档案馆馆藏资料《西安事变史料》研究[J].陕西档案,2006(5):10-12.

[2]赵弘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2(2):68-70.

[3]施秀平.论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档案学通讯,2011(6):61-65.

[4]周华青.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及其实现[J].云南档案,2008(5):11-12.

[5]周华青.高校档案馆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及利用[J].浙江档案,2010(11):36-37.

[6]胡佩.试析高校档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73-74.

[7]许典利.利用高校档案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J].兰台内外,2009(2):37.

[8]徐菲.档案特色资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6):193-195.

[9]沈峻岭.论高校馆系与地方馆系间教育体系的共建[J].山西档案,2013(4):47-50.

[10]曲春梅,王红娟.档案网站教育体系的构建——以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1(6):61-65.

[11]冯雪.从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看教育资源开发[J].兰台世界,2013(5):21-22.

[12]马仁杰,褚巍伟,边文婧.综合性档案馆网站教育服务模块建设探析[J].城建档案,2013(6):72-73.

[13]http://www.presidentialtimeline.org/#/about.

[14]Christine L. Borgman, Laura J. Smart, Kelli A. Millwood, et al. Comparing Faculty Information Seeking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Digital Librari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 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4):636-657.

4.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篇四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拓展和深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档案开发利用的.现状,对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作 者:谢冰  作者单位:漯河市档案馆,河南,漯河,46 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年,卷(期):2009 8(4) 分类号:G273 关键词:档案   信息资源   开发   利用  

5.如何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五

XXX

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综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就能充分利用档案的潜在价值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摆在广大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具体问题。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人类精神财富的升华和再创造,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在社会各界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的持基础上,持续有序地进行。必须切实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注重做好收集工作,不断丰富馆藏,处理好开发与保密的关系,在档案利用的广度、深度及提供良好服务方面加大力度,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要,主动出击,实行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拓开发利用的新领域,发展开发利用新局面,加大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大力宣传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打好基础。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拥有档案是基础。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事关档案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性工程,最大限量的收集是最大利用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注重做好档案收集工作,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才有可能做得更好。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起点,没有档案的收集,就没有档案信息资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高质量快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创造优越的条件,提高档案信息的质量以及档案信息的传递技术,使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大力开发和科学合理、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为现实,也可以为共享档案信息资源打下基础。积极、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地传递信息,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主要途径。

档案部门要使计算机进入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领域,加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配备复印机和简易印刷器械,实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全程现代化。要将不同载体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录入、扫描等多种手段转化成数字信息,达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实现档案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传输目的。逐步建立具有高效率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能力的多媒体全文数据库网络管理系统,开展档案计算机检索、档案信息网络传递、网络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网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公开发布档案信息、提供档案宣传与指导等,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四、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把档案承载的信息从静态转化为动态,由传统的服务转为提供综合档案信息的高层次服务。通过档案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整序、综合制成档案信息半成品,向社会提供服务,使利用者直接获得信息,缩短收集信息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加大编研工作的力度,提高档案编研水平,确立编研工作的中心地位,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所在。

档案编研质量对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有着重要影响。要搞好编研工作,档案工作者必须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用户的档案需求,从中确定带有普遍性需求的编研题目,进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

展壮大充当参谋事与助理决策的重要角色,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点,是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档案信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要受竞争规律的制约,可以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利用效率,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充分利用档案的潜在价值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大力宣传档案工作,提高全社会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才能促进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档案宣传,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使档案走向社会,提高和强化全社会档案利用的意识。档案工作者要理直气壮、深入细致地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要开展广泛的舆论宣传和畅通的信息交流。借助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普及档案知识,向社会传递档案信息,吸引人们更好地利用档案。

要有重点地进行宣传。加强馆藏内容的宣传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可以根据当地的中心工作,采取编印馆藏、文件目录、专题、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将一些馆藏档案信息主动介绍给用户,宣传档案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为档案信息的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档案开放利用的重点对象如史学研究者、科研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重点宣传。适时地向各级领导宣传档案工作,争取他们的重视,使他们对档案工作有全面的认识,使他们心目中有档案工作的位置,以取得他们的关心与支持,以便于开展各项工作。

6.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六

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质上就是发掘寻找并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中一切适合经济建设需要的数据、事实、经验、知识、情报和信息,为地方的民族经济和社会服务,为地方的民族文化、教育和科研服务,以及为世界各民族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就目前而言,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可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开发和利用:①编制剑川民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进行剑川地方文献的书目控制,并编制一些专题目录数据库,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对地方文献资源的调查和研究;②在设立南诏大理史研究机制的同时,应加强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的开发研究,如大理州图书馆,在原民族文献室的基础上,突出民族自治州图书馆特色建立的“南诏大理国文献资料中心”、大理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室和视听资料室、剑川县文化局、图书馆以及档案馆和石钟寺文物档案室,都藏有较为丰富的南诏大理国地方文献资料,是我们开发利用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的重要基地;③加快开发和利用剑川地方文献资源,对于地方民族学科的建设、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民族人才的培养,都有可用之处,是西部地区施行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途径;④开发利用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为大理剑川地方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其作用非常重大,其意义更为深远。

总之,拓展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增添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新亮点,构建新型的地方民族文献数据库,走地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特色化和网络化发展之路,前景可望,意义重大,值得开发,值得研究,值得利用。

最后,试图将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数据库意向性构建如下:

第一,剑川石窟研究期刊篇名目录及全文数据库:研究剑川石钟山石窟期刊篇名目录,作者共收录100余条。在此略举几条如下:①杨新旗.石宝山的原始文化初探.大理文化(大理),1998,6:45~47;②杨适夫.明清文人题咏剑川石宝山.云南文史丛刊(昆明),1991,1:184~186(转163);③张文渤.剑川石宝山旅游诗话.大理文化(大理),1997,6:51~53;④张楠.石窟寺与摩崖造像艺术.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论:云南民族出版社(昆明),1991,11:379~385;其余略……

第二,剑川石窟研究书目及全文数据库:研究剑川石钟山石窟书目,作者共收录近40多条。在此略举几条如下:①宋伯胤.剑川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6;②杨延福.剑川石宝山考释(白族文化研究丛书).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3[第一版];③陈兆复.剑川石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7[第一版];其余略……

第三,剑川石窟图文数据库:剑川石钟山石窟是灿烂的东方文化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的宝藏。它既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中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壮丽辉煌的 篇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建构“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图文数据库”,对于研究剑川石钟山石窟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促进石钟山石窟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促进剑川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共收拍剑川石钟山石窟照片近60多幅。在这里举例两幅如下:①石钟寺区第七窟甘露观音像(见图1):甘露观音坐像高1.52m,左手捧钵置膝上,右手上举,似执杨枝,因毁坏不可辨认[4]。甘露观音容貌端庄而不浅薄,美丽聪明、善良慈悲而不轻佻。她的胸口被挖损了一长方形小洞,所以民间叫她“剖腹观音”。②石钟寺区第五窟释迦修行像(见图2):石钟寺区第五窟释迦修行像民间俗称“愁面观音”,诚朴厚重。窟高1.2m,宽1.4m[5]。窟形仿堂屋建筑,窟檐雕有精致的图案纹样。“愁面观音”雕像身体微向前倾,目光俯视,眉宇之间有点忧郁,无言地凝视着悲苦的人间。

[参考文献]

[1]杨延福.剑川石宝山考释(白族文化研究丛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5-77.

[2]宋伯胤.剑川石窟[M].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12-27.

[3]杨锐明.南诏大理研究馆藏专题目录索引[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2.73-165.

[4]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诏大理文物[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140-149.

[5]李昆声.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49-120.

7.开发区档案馆 篇七

一、历史的积淀———文化视野下的高校档案馆

在高校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中, 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功能也日渐突出, 并主要表现在文化贮存、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三个方面。

1. 文化贮存功能。

高校档案是文化的载体和记录。首先, 它记载着人们科学发明创造的成果, 凝聚了科学文化的结晶;其次, 它记录和延续了各高校不同的管理文化;再次, 它蕴含着校园文化, 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见证;最后, 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 高校都始终处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中, 高校档案因此也打上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烙印。正是高校档案的这种文化性决定了高校档案馆可以通过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业务活动来实现其文化贮存的功能。

2. 文化传播功能。

高校档案馆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开展档案的开放利用及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从档案是一种文化资源的角度来看, 这实质上就体现了高校档案馆的文化传播功能。由于高校文化底蕴深厚, 在社会上处于一种文化制高点的位置, 就文化具有从优势文化到弱势文化的传播规律而言, 这一功能既是高校档案馆实现自我提升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文化传播对高校档案馆的外在要求。高校档案馆还可以在发挥这一功能的过程中促进文化在量与质上的双重增殖。量上的增值主要是指文化传播面的扩大;质上的增值主要指文化价值意义的增加。这可以说是高校档案馆文化传播功能的一种深化。

3. 文化教育功能。

高校担负着高等教育的重任, 教育始终是学校的工作核心。高校档案馆作为文化的一个贮存地和传播源, 完全可以在文化教育上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为学校乃至社会的文化教育服务。文化教育结合各校各馆的实际情况, 可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诸如:以爱国主义教育来强化品德培育, 激发爱国热忱;以科学文化教育来普及文化知识, 弘扬先进文化;以校风、学风教育来陶冶情操, 树立良好风尚;以利用者教育来传授技能, 培育档案文化。据此, 高校档案馆不仅应成为保管档案的处所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 还应成为学校、社区以至社会的文化教育基地。

二、信息社会的影响———并存的正负效应

信息社会为高校档案馆演绎的是充满机会与竞争的文化环境:广阔的文化视野、超时空的受众沟通、纷繁芜杂的文化交流场景等。这不可避免地对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

1. 文化存贮多元化带来的叠加效应。

所谓叠加效应, 是指信息社会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功能不仅没有削弱, 反而因文化存贮的多元化得到了强化。就其贮存的文化而言, 科学文化的发展自不待言;管理文化因电子文件的应用和网络办公信息系统的联通也发生着变革;校园文化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而添加了新的内容;社会文化在信息化浪潮的洗礼下, 也悄然地发生着演变。可以说, 信息社会为高校档案既有的多元性文化存贮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同时, 高校作为信息社会中知识传播与创新的场所, 与社会各方面的文化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 高校档案的文化贮存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将拓展高校档案馆文化贮存的途径和手段。这些都使叠加效应得到加强。

2. 文化传播的开放性造成的双刃效应。

信息社会信息沟通的便捷使得文化传播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高校档案馆在发挥文化传播功能的过程中也因之产生了一种双刃效应。一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传播媒介和手段, 特别是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为高校档案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传播与交流平台;另一方面, 信息社会中, 文化传播源众多, 传播渠道广泛, 文化传播者之间的文化竞争以及受众选择余地的扩大又使得高校档案馆的文化传播力度相对削弱。如果不能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高校档案馆为文化传播所做的努力将难以实现效应最大化。

3. 文化教育选择的自主性产生的差异效应。

信息社会也被称为知识社会。在这一社会, 知识学习与文化教育成为人们自我发展的一种需求, 网络的普及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和增强人们在文化教育选择上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又使高校档案馆在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存在差异效应。由于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职业、知识构成等的不同, 人们在对文化教育的自主选择过程中就产生了个体差异, 他们对文化教育产品的内容、表现方式、层次、质量、传递和利用的便捷性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要求。即便是对于同一文化教育活动, 其收效也是因人而异的。如不能正确认知差异效应, 教育成效将大打折扣。

三、现实的突破———文化功能发挥的途径选择

虽然信息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可回避, 但我们可以积极探求各种途径, 来强化正效应, 消解负效应, 使高校档案馆的文化积淀在信息时代获得新的突破。

1. 树立档案文化观引导文化功能的发挥。

高校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虽然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功能, 但现实中这一功能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 “重管理, 轻服务”的局面尚未完全打破。这很大程度上就归因于没有将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充分重视起来。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有必要在思想上树立档案文化观, 以档案是一种文化资源为出发点, 来进行档案文化资源的积累、整理、开发与利用。它还将促使档案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增强在文化功能开发方面的敏锐性与创造性。

2. 以信息化带动档案文化资源建设。

档案文化资源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文化贮存的过程。而这一贮存是一种资源的贮存, 是讲求效益的贮存。参照意大利人帕累托提出的80/20原理, 20%的档案蕴含着80%的档案文化价值。在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中, 可考虑将档案馆的文化功能需求及效益需求嵌入到各项具体实施措施中, 如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档案文化资源库的建设、网站的人文建设等, 使档案馆的信息化与人文建设有机交融, 并基于此积累起形式上丰富多样、内容上深广并举的档案文化资源, 从而强化叠加效应及双刃效应中的正面部分, 且使文化功能发挥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成为可能, 减小差异效应。

3. 优化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

为保证文化开发成果对用户需求满足的最佳效果和开发组织活动的最优效益, 从而有效减少负面效应的影响, 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优化开发:一是精品性开发, 要注重出文化精品, 无论是选题的优化还是开发资源的组织与实施, 都要本着质量第一的理念, 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档案中的文化能量;二是特色性开发, 这主要是依据本馆所藏的特色性文化资源来进行, 而类如特色档案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开发, 也是对现有贮存文化的一种整合;三是针对性开发, 即针对学校乃至社会当前或长远的文化需求来组织开发, 比如校园文化建设、校庆特辑等, 由于一些深层次开发往往需要一定的开发周期, 这就需要有敏锐的预测和有效的开发活动组织, 以尽可能地缩短文化需求与文化成品之间的时间差;四是整合性开发, 即通过馆际协作、图情档一体化、联合专业机构等, 集成各种开发资源包括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 从而形成文化合力, 增加文化成品的深度和丰度, 提高开发质量。

4. 与外部文化环境实现互动。

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 加大与外部环境的文化互动, 将使我们在信息社会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受众, 更有效地发挥我们的文化功能。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契合。鉴于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高校档案馆在发挥自身文化功能时就可与之相结合, 如开展校史陈列与研究、有关校园文化的档案编研等, 从而激发师生爱校荣校的热情, 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 在打造信息社会数字化校园的进程中, 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档案馆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网站建设, 比如开设网上展览、视频点播、链接有关校园文化的站点等, 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中。这对于分校区建设背景下的跨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也更具积极意义。二是与社会文化环境相融合。高校档案馆在发挥文化功能时, 可结合社会文化环境, 以社会的文化热点动态、文化走向来引导馆内文化资源的开发。一些高校档案馆就依托本校的文化与研究优势, 建立了极具文化效应的博物馆, 如上海交通大学的航运博物馆、东华大学的纺织史博物馆等。它们通过开展信息时代的休闲利用, 完全可以在社区文化、城市文化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

5. 开展文化营销。

在现今文化多元化、文化竞争激烈的情形下, 高校档案馆除需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工夫以外, 营销也必不可少。这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高校档案馆档案文化资源积累与开发的理解和支持, 实现文化功能发挥的良性循环。文化营销的重点有两方面:一是文化成果的营销。我们需要根据营销的目标对象, 结合文化成品的自身特性来选取最佳的传播渠道和手段, 以获取最大的传播与教育效果。二是档案馆文化形象的营销。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形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形象, 是馆藏、人员、管理、服务、公关形象等多方面的复合体。这也要求:在馆藏资源上, 要增强其文化内涵;在人员理念、行为及管理上要体现人文关怀, 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在形象识别上, 要尽可能地使档案馆的外部设计与内部陈设富含文化气息, 特别是网站作为高校档案馆在信息社会呈现于网络世界的“脸面”, 增强它的人文底蕴不容忽视;在形象宣传上, 既要宣传自身的文化性, 也要宣传以往在文化功能发挥上的成功范例, 以事实为例证来增加宣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进而强化档案馆在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形象。

总的说来, 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开拓和发挥是一项复杂工程, 实现途径不止于此。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 多方开辟文化功能的发挥渠道, 一定可以使之绽放成为信息时代绚丽的兰台之花。

摘要:高校档案馆富含历史积淀, 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贮存、传播和教育功能。本文具体剖析了信息社会对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发挥所产生的三大效应和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社会,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国庆.研究“文化”特征提升档案馆文化功能[J].中国档案, 2004 (10) .

8.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保护和开发利用 篇八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开发利用

档案信息化,就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化的处置和管理,提高档案服务效率,推进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应当积极加强档案信息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开发利用,从整体上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一、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积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推进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动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一是加快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的步伐,档案信息标准规范的制定具有一定复杂性,为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融合,应当从档案信息建设、档案信息调用等多个方面对档案信息标准进行完善,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实际利用率,推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二是强化认知,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质量,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提升档案信息化的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指导工作。切实做好对全省各级档案馆(室)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服务工作,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二是确保档案信息数据安全。按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要求,从技术上和制度上确保档案目录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档案利用服务系统、档案网站系统、档案办公系统的安全。三是切实做好档案资源网站建设。一是按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要求,努力实现“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的功能,二是要完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检索。四是继续争取发改、财政和经信委等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努力为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条件。

三、防范和应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网络安全风险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档案服务质量,应当积极建立相应的档案服务制度,完善档案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充分做好档案安全的防御工作,以争取有效防范和应对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风险,提高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推进档案事业的稳定发展。针对此种情况,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创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环境,采用多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强化档案信息管理,通过签署技术、加密技术以及身份验证、防火墙等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和保护,提高电子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防止病毒和黑客的供给,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充分运用到档案信息保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完善档案信息化进程,真正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便捷性和可靠性。二是营造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为档案信息化创设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促使档案信息的自身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社会提供更加优势的档案服务。与此同时,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直接关系着档案信息管理的高效性。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环境下,社会群体逐渐加大了对档案信息检索的重视程度,为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化,进一步档案保护效果,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积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物理安全问题、软件安全问题以及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有效应对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风险,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以免造成信息泄露而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效率。三是加强档案信息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电子档案存放环境。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建立电子档案的共享联盟,真正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保障待腻子档案载体的物理安全,创造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的温湿度环境,并提高电子档案内容的逻辑性,尽可能保持电子档案内容、格式及编排上的一致性,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四、加强档案行政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家禽阿甘档案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明确岗位职责,目标清晰,促使档案管理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确保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员工行为规范与档案行政管理价值观念保持高度一致。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高效的档案行政管理体系,有助于实现硬性纪律与制度文化的柔性作用之间的相互协调融合,推进档案行政管理的总体效率提升,实现人性化与规范化的统一,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五、曾三与新中国档案事业体制发展

曾三同时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先驱者,是新中国档案事业体制发展的开拓者,是著名的档案学专家。曾三同志致力于党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提出我国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基本原则的意见,主持制定了与新中国国情相符合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档案干部专修班和档案科研机构,并积极倡导建立各类型档案馆。曾三同志领导中共档案三次大转移,保障了档案材料的安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三同志致力于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筹备,以及制定档案和档案工作同一管理的制度,并指导全国各地开展档案工作,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结束语

上一篇:购买碎石机设备合同下一篇: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