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通信人的感悟(共8篇)
1.一位老通信人的感悟 篇一
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研修感悟
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合肥市“校本培训”指导者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上海市特级校长顾志跃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李加厚教授、杭州文晖中学赵群筠校长以及合肥一中方小培校助等四位专家高水平的报告,目睹了几位大家的风采。在高中段第四小组和高中段大组的交流和讨论中,我大体上了解了各校校本培训工作的一些做法。回到单位后,我一面翻阅我三天的培训记录,一面等待市局教师事务管理中心的老师把四位专家的报告、叶传平校长、张道琼校长等本土专家以及老师交流的发言挂到网上好让我继续在网络研修平台上学习。合肥市教育局这次网上与线下、远培与面授有机结合的管理和培训模式本身就是引导教师熟悉和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和学习手段,非常值得称道。作为一个年近花甲的老教育工作者,我十分珍惜这次指导者培训班的培训和网络学习,真正领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为了合肥润安公学高中部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菲薄之力,我把这次指导者培训看成是不断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在为期三天的“指导者”培训中,我积极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认真地记录了专家们报告的主要内容。这次给我们做报告的老师本身就是著名的教研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等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的精英,他们大多有中学教学经历,报告是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际操作指导。他们从如何带领本校教师校本研修、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教学评价、修炼教学技能等方面,为我们进行系统的阐释,使我们领略了他们独特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听了他们的讲座,感觉他们每一句话都那么贴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第三天下午高中组老师们的交流各自学校校本培训的做法,也使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经过近一个月的网络学习,反复地听专家们的报告录音材料,使我明白了原本在三天的指导者培训班里未听清的内容,加深了对他们报告内容的理解。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培训工作和教研教学管理中需要更新观念、提高指导本单位研修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下面是我对这次“校本培训”指导者培训班里三天的集中学习和一个多月来的网络学习的四点感悟。
感悟一:何为校本研修
简单地说,所谓“校本研修”,我认为就是开展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研究、修习),让每位教师在备、教、批、辅、考、评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自身“发现问题、提高认识、转变行为、积累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校本研修整合了校本培训,后者理论性较强,与课堂教学的实际往往联系不紧密,参训教师多为被动地听报告、记笔记,没有结合平时的自身教学实际。校本研修的范围主要有:教师学习、常规教研、课题研究、常态教学、教师培养等;校本研修的形式主要有:讲座式培训、教师主体教研、座谈交流、教学技能竞赛评比等。与校本培训相比,校本研修重在创设真实情境,引导教师参与行动研究,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实践中提高能力、研究中解决问题、反思中总结经验”。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高平台,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感悟二:为何校本研修
众所周知,没有一个好校长,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要办好一所学校是不可能的。以前人们说办学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师资、生源和资金。现在党和国家空前地重视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他任期的最后一年终于兑现了他的承诺,使得2012年国家教育经费达2.2万个亿,占GDP的4%,所以现在教育经费应该不是制约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了。但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光有钱不行,根据民调,首先要解决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和中小学学生择校等问题,而这两个主要问题恰恰与钱关系不大。因此,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就迫在眉睫了。师资质量高了,学校办好了,生源自然好了。教育部高瞻远瞩,想方设法着力提升校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了制定校长、教师任职资格标准,改革教师职称资格制度,提升教师入职门槛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全国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意义。所以校长、教师关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就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应对这些措施。由此可见,校长、教师要不被淘汰出局,要真正地为振兴本校教育做些实事,就要不断进行校本研修。
感悟三:如何引导教师进行校本研修 1.帮助教师打开职业认同的门
正如顾教授所说,教师的成长受两大因素影响,即职业认同+能力提升。对不想做教师的人或没有进取心的人谈教师专业发展,无异于对牛弹琴(“对牛弹琴”的英语是:Cast pearls to the swine.向猪抛珍珠。)所以引导教师进行研修,首先就要设法引导教师认同教师这个行业,帮助教师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今后在聘任教师时,首先就要注重选拔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让不情愿站三尺讲台的人、不情愿与孩子为伍的人来当教师,怎么能引导其进行研
修?怎么能促进其专业发展?怎么能建设好教师队伍?但就目前现状来说,要把那一小部分教育事业心不强的人、甚至是混日子的人都剔出教师队伍又不太现实。我觉得在引导他们进行研修之前,要提升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引导他们顺利通过对教师行业的感受→接受→享受三个阶段。了解他们的职业生活状态,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为他们创设表现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平台,使他们有归属感与进取心。要让教师明白,能力提升是从经验积累到理性思考,是实践、学习、研修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入职后不断成长,首先是加深职业认同度,其次是提升教学能力,二者相互促进、交互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用顾教授推荐的“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表,了解一下教师目前对让自己职业认同度,然后有的放矢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只有弄清教师在想些什么,排解其困扰因素,才谈得上引导其参与在职研修,促进其专业发展。2.从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研修
通过校本研修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智慧,进一步体现自身价值,这本该是教师求之不得的事。事实上以往接受的培训教师,不管来自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大多数人也是积极参与,认真地听,仔细地记,但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是以往的校本培训请的专家,基本上没有在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经历,对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报告内容对他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指导性不强。教师教学负担一般都比较重,工作压力也都比较大,如果进行与自身工作相关性不大的研究,他们注定是没有兴趣,更不会全身心投入的。而这次市局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不同以往,外地专家和本地专家讲得都是如何带领本校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如何帮助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棘手的事,几场报告都很受参会者欢迎。我觉得要让教师真正参与校本研修活动,真正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真正让校本研修活动有效果,就得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密切联系本校校情,联系教师自己的所教学科与学段的教学工作实际,努力解决长期困惑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我打算在开学第一次教研组长会上要求组长们做两件事:一是请各教研组长书面列举本组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困难,需要学校做些什么;二是请各位教师书面反映在自己学科学段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困惑之处,由教研组长汇总,分门别类梳理。我认为依据来自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不仅能紧扣本校实际,而且能真正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感悟四:在哪些方面开展校本研修
由于学历、年龄、工作经历等个人成长环境以及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不同,教师们在各阶段寻求教育教学方面的帮助也会不同。但我认为顾教授提出校本研修的以下四个方面大体上是所有教师应该努力去实践的。
1.立志
在积极感受教师职业生活,增强职业认同的前提下,提升职业境界,提高师德修养。立志的研修包括:
(1)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职业生涯意义价值的认识。(2)培养教师敬业精神,提升教师思想境界。
(3)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设新型师生关系。(4)注意个人言行举止,力求处处为人师表。2.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科功底,丰富教学经验,提升理论素养,提高教学技能。教学的研修包括:
(1)研读课标
我校不少老师从不看课标,更谈不上研读。有些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几乎是一无所知。课标中有些要求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有什么差距也不甚了了,更谈不上根据学情如何调整了。这学期我们要采取措施,让教师们先通读课标,在小组研讨,并要求每个人写出在教学中落实课标精神的困难之处,最后由教务处牵头,各教研组长与本学科老师对各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情作相应调整。
(2)解读教材
开学之初,要求教师先通读教材,正确解析教材结构,浏览全册教材内容,弄清各单元、各章节之间的关系。
(3)设计教案
在设计教案、学案或讲学稿时,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兼顾学生教材两头,重在了解学情,创新教学设计,以接近自己的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准,构思以教导学、教学共振的教案。
(4)课堂教学
在充分了解学情、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课堂上的突发情况,适时调整自己预设的教案。只有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课堂才有可能是有效课堂。此外,为了上好课还有善于观课;评课,寻求同伴互助。如合肥五中在高中分组交流时所介绍他们学校评课“1+1”的做法,我认为就很好。
(5)设计作业
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作业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润安公学的高中生源文化课成绩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的、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来而不做。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应该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对刚学的知识都能得到掌握和巩固。
(6)评价考试
检测的试卷可遵循“两部分、三层次”的原则。“两部分”是指测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次”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A、B、C三个层次:第一层次(C层)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B层)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A层)为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通过练习提升自己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有效反馈与后期教学调整。
(7)辅导学生
辅导学生主要有培优和补差两类,在我们润安公学高中生源不太好的情况下,大多数辅导都是属于补差。补差教学是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我觉得补差应该先“治懒”。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可能不少,但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做题速度慢,作业拖拉等。不能把补课当补药随便用,滥用的结果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效果也是很差的。
(8)研究教学
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中有所成就,除了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创新教案以外,还必须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根据每一届不同学生的学情,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学生、适合自己教学个性和的教法,学会教得更好。
3.育人。在育人实践中增强育德意识和能力,践行教书育人。
育人的研修包括:
(1)积极参与和实践学校德育工作。
(2)班主任工作中要有具体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3)在学科教学中践行学科德育(而不仅仅是孤立的德育教育,要善于挖掘教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4)参加具有德育价值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管理评价。
4.研究。在教学工作中锻炼研究能力,养成研究性思工作习惯,实践自我研修。
研究的研修包括:
(1)经历教学专题研讨。本学期我们准备让教研组长安排每位教师轮流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如观课评课、考情分析、学术报刊文章学习等)。
(2)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上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地思考,把教学后的经验、体会、问题、困惑及再教设计写出来,这是教师要成长为名师的必由之路。教学反思必须融入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要注重教法反思、学法指导反思,更注重案例反思和教学过程反思,同时还要注重一堂课中的“学生感受”的反思。
(3)经历个人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教师研究的课题要小而实,周期短,是紧密联系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即问题催生课题。
(4)参与教育学术活动。眼界决定境界。本学期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让教师们多参加一些与自己学科学段相关的教育学术活动,如听讲座、看录像,包括校际教学活动等。
我觉得教师在以上四个方面的研修可以概括为九个字:铸师魂、锻师能、养师风。无论哪位教师,如果能在这四个方面坚持踏踏实实地研修,勤耕不缀,即使成不了学科领袖也能成为一方名师。
以上是我在指导者培训过程中所获得的四点感悟。通过今年暑期培训和网络学习,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我决心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借鉴专家们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更新我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我会常和教师换位思考,寻求发展教师为本的新路子,实法子。树立新的校本研修理念,改变以前简单的说教培训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帮助他们解决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克服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困难。让他们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校本研修中,密切关注研修效果,把校本研修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合肥市润安公学
刘骁明)
2.纪念一位老作家 篇二
如果说我此生在文士队伍里看见一个“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雷锋)的人,那就一定是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的王士美院长——在你还没看见他人的时候,就一定会先听到他爽朗的笑声,然后是见面时热情而有力(感染力)的紧紧握手!他是蒙古人,11岁当小兵,后到哲里木盟报社工作(那时候哲盟还归吉林),后到省作协工作,后在改革初年不久的1985年参与组建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任实际负责的院长,那一年他不到50岁,他是1939年出生的人。80年代是个“布满理想”的年代,文学理想是其中之一,人心思学,当年报考文学院人很多,以本省为主,还有外省的,那时的吉林文化在国内很有些名气(如文学刊物、函授等),我因去大兴安岭考察文化错过招考,由作协副主席诗人胡昭先生介绍,去找王院长,本来没报多大希望,不想竟免去考试而入学——其实这只是他此生帮助的无数人和事之一,多数的我并不知晓。学院草创,万事开头难,租房、租教室、解决宿舍、伙食、外请教师及安排课程„„,事情多去了,但从不见他有一丝为难,永远乐观笑呵呵。我们先在矿院的院内开课,后来又转到工农广场一带,这第一届很正规,学业两年,颁发大专中文毕业证,(听说他为毕业证的事费了很多心,当年的学历可是很重要,刚经历文革不久的年头,干什么都要“学历”,没学历就没“编制”,水平再高也白扯),这个毕业证可以说是院长“争取”来的,而且此例前所未有。办理文学院的传统,源于苏联初期20世纪伊始之年,要感谢因世界的不公和苦难而失学的高尔基,是他向列宁申请首创世界上不用“考数理化等”而只考核写作能力的学院,中国延安时候有鲁艺(综合学科)大体是学苏联式的,建国后1950年开始有文讲所,后叫文研所、鲁院等,胡昭、王院长都在早年时期先后在那里学习过,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就是仿照鲁院形式,但其中他进行了一些革新,和因地制宜的改造,比如,学业时间比鲁院的长得多,鲁院一般只有几个月,颁发可以当学历的毕业证等,课业与实践上他也进行了一些革新。文人比较松散,大都有各个的个性,管理文人的人不光要懂得文化,还要有胸怀,胸怀要宽阔,80年代刚从“解冻”岁月走出,自由主义和男女的事在学院是难免的,院长的办法是宽容和仁慈,偶尔强调几句纪律,还好那时人素质很齐也没出大格。学院的气氛热烈,竞争精神也强,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当个好作家。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学院的艺术创作氛围,宽松,自由,没有“抓辫子”“打棍子”一说——80年代初改革探路不久,外界气候不稳有时一会左一会右的,院长是个“红小兵”式的有资历的老革命,他也不怕这些,那些各种“运动”的岁月他都经历了磨练了,他的认识论我观察倒比较平衡,比较朴素自然,既平常心,并没太多“赶风潮”和狂热的东西,所以学院里说什么、写什么,从题材到内容,从无“框子”,外请讲课的教师、作家、诗人等也言论自由,言责自负,学员自由讨论,空气民主,等等,我想这些都承继了鲁院几十年的一贯文风。王院长还有一好,不光待人没偏见艺术上也没有偏见,比如,他本人写长篇小说的,但对我们几个“写诗的”,或散文的,仍照常鼓励。还有,他很少“分别心”,对所有学员一视同仁,永远满怀热情(我从未见他失望过,亦从未见过他认为某个人不好),班里的气氛好热情高,特别是团结最好,并且学生之间融合得也好,很多学员之间至今是朋友,能互相欣赏,可以说与王院长这个幕后“灵魂人物”潜移默化影响密不可分,他的热情、宽厚成就了吉林的文学院事业。记得1997年首届毕业生十年院庆,那时院长基本已经退休,但他还是努力争取了“一笔钱”搞了一次院庆,那次能回来的都回来了,形同“回娘家”,有的学员还拿了一些钱赞助,气氛热烈,令难忘,我也拿了一点点,太少。90年代我“北漂”在京,院长到北京,见我和校友马志刚(诗人)很艰苦,不久从学院给我们邮来聘任作家的证书,我们很感动,理解为鼓舞,互相鼓舞不能放弃文学。后不久院长写了一本独特的书《切 ? 格瓦拉》(那一代革命者对古巴的格瓦拉有特殊怀念,他是浪漫派加理想家)受到古巴总统卡斯特罗邀请去古巴访问,并在古巴驻京大使馆举办新书发行典礼,院长没忘记学员,邀请好几位在京能找到的参加,我也参加了典礼加酒会。顺说一句,院长早年是个“很火”的作家,刚改革时写过《李宗仁归来》(李宗仁曾任国民政府一段总统,他的“归来”是70年代初期一件政治大事),在很多报纸连载。他还写过一本研究苏联赫鲁晓夫的书(这在刚走出那个年代都是深有意义的,赫鲁晓夫是前社会主义“转型”期第一个有争议的领袖),后来正在盛年因搞文学院就不再有时间多写了。王院长刚退休时候,我去看望他,他希望找点事做,我推荐他去到南方帮忙写作兼休假一段,有一点报酬。后他的孩子毕业后暂无工作,我推荐去了一家单位实习。但在他在任时我并未去过他家,只给学院集体教师搞过一次小福利,那时我在一个企业负责业务。我个性里不太善于跟“有权势”的打交道,今回看应该属于偏见狭隘。我觉得他是一个属于大家的好人,只要有一点能力就会去帮助别人,不论是谁。学院的其他几位老师与我们的关系也都非常融洽亲切,记得的有崔云海、薛卫民、胡夏林、杨若木等,学员们十分尊敬他们,崔云海老师有一年还亲自到我的平房寒舍看过我。毕业后我还担任一段函授的老师,那时学院的函授很火,全国学员也很多,后我因太忙辞去。至今,我的第一届班里同学有的出了很多本书,获了很多奖项,有的担任省里、市里的文联及作家协会领导,有的担任报刊电视广播等编辑与记者,或领导等,这都与当年一段“突击学习”分不开,有的虽然改了行但仍心系文学,有几位已经辞世,辞去的写诗的有朱雷、夏萍、于世夫,他(她)们都做出了各自优秀的成绩,夏萍后来在海南省的报社,编辑副刊做了很多工作,为最早开拓海南省文学有贡献。写小说的农安我的老乡刘尚宽也离去。记得班里写诗的还有年龄19的吕新,她的几本诗集后来受到著名国内诗歌理论家谢冕的赞赏。刘家魁后来做了专业的江苏的文学编辑。张帆、纪洪平在班里时并不太出名,但后来专门从事文学工作都有不凡成绩。朱雷、雷恩奇、于德北的诗歌都有各自特点,还有辽源的诗人顾联第,长春的诗人王铁军、逯庚福都在诗歌上有很多探求,还有为推广朝鲜语文学做了事的南永前,多数人名字都忘记了。班里其实几十人多数是写小说的,如王长元的书我后来读过,大有长进和丰富阅历,还有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老师薛卫民成了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家,还有王德忱在班里时小说很有名,胡冬林后来专写生态野生动物出名。还有来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艾贵生,我读过他的一些作品。吉林市的几位,都比较有才,如毛毛,王家男,记不起。写小说的后来听说有很多斐然成绩,我由于专门写诗和散文类的“小品种”,了解的不多。写小说的还有白城的张顺富,对了,我还完全忘了说写长篇的班长朱光雪,宽厚而含蓄,他也“北漂”过,我曾去看过他。当年我是省城长春的,不住校,因此失去了很多与外地的同窗们交流机会。80年代的“文学热”究竟有什么意义?今回看经历时光淘洗我觉得既然生命有限,那么世界上的事并没有一件有“绝对”意义,但有相对意义。文学起码改变了我们自己,自己的心魂,提升了一代中的很多人文化素质(至于“成名成家”“成功”等词语,今我认为偶然性很大,环境因素很大,另,这不是标准,也不是最终意义与目标,虽然我们曾经为此奋斗和登攀过——也许这就足够了)回忆起来,那时代的文学院几乎是免费的(似乎收过象征性的一点),学员们虽然来自全省各地,如四平、白城、吉林、通化、辽源、浑江、延边等地区,还有的来自关内诸省,印象里都没太为费用的事头疼,原因是当年大家都在某一个单位里工作,(当年并无“无业”一事)凡是单位同意你来学习的就会照发工资,等于带薪进修二年,无生活之忧和后顾之虞,所以能集中精力学习。整体看80年代是上升的,而且比较平衡,政治环境宽松了,从前被压抑的一部分人舒展了,经济有活跃,城市里过去的单位(国营、集体等)都还存在并福利都还在,生活虽说不上太富裕,但大家都经济上基本一样或差不太多,有平等感,人与人的经济距离还没拉开“残酷的”差距,所以人与人的心态平和及容易拉近。在此我想一下溯源王士美院长那代人为何“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的根源,我想对今天也许有一点启示——不是无缘无故来的,这里应了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的热情里那种草原的豪爽的蒙古人天性占了一部分,但绝大多数来源于社会实践,他在1950年11岁就入伍当小兵,后升任排级干部的,50年代是社会主义学习苏联,建立“共产大家庭”热火朝天年代,除了“占人口百分之五左右”的“敌人”,都是同志,他在部队受到的那种五湖四海兄弟加亲人式的关爱今天不可想象。60年代学雷锋,二三十岁的他受到的熏陶更是春风化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式的社会正在建立,这里没有“个人的”“私己的”东西要藏,都是公共的、国家的、社会的及所有同胞的,所有大地财富等于你我他人人均有一份(从宪法规定的法理上)。所以“国家主人翁”意识由此滋生,人与人的关系调整由此而融洽、亲爱、粘合,在这场伟大的人类空前实验中,他成长了经历了,一切,坚定了凝固了信念,既对人们对所有同胞的信赖,爱,无尽的爱,心甘情愿奉献一切的爱,无怨无悔的爱——“钢铁”就是这么“炼成”的。„„(比较起院长,我一代倒是从信任到“怀疑”的一代,故有冷淡升起。幸耶哀耶?唉,往事如烟,许多“五味陈杂”,万千种感慨,已难分清、说明)蓦然回首,我念过了最早的两年省级文学院,后又念过一年鲁院,前此写过纪念鲁院我的院长雷抒雁文章(他是我加入国家作协介绍人),这回又写纪念早期吉林文学院王士美院长的文章,忽有无边落木之感,伤怀了一阵。我在70年代当知青回城后曾于公共图书馆自学十年之久,所以念文学院从写作上并没感到直接受益很多,只是想“补偿”一种失去的院校氛围,但文学院给了我许多无形的东西,比如,什么样的人适合管理文化与领导文学,什么样的人适合专门去创作,什么样的人适合作一般文学或文化工作,等,这都是教益,再比如,王院长的热情像一团火,燃烧了他的周边每一个人,使我们感染了关爱人、关心集体等等,懂得“仁者爱人”——可能这还是文学的很核心的东西呢——这不都是重要教益吗?1987年夏天,毕业时,我请王院长为我的纪念册题写几个字,他顺手写了很军人气的“顶天立地,奋勇前进”8个字,多年过去,人已没去——我是在今年春节前夕听我的文学院同学、在《春风》工作的纪洪平所说才知道他的辞世,洪平说知道的人都怀念他,并要写文章纪念——我翻出王院长题字,感慨中才知晓他题写的深意,大概他前4个字希望我增加男子汉气概,勇于成功,——我青少年深受“成分论”阴影覆盖,当兵、上大学、进国营等干什么都没份,所以可能养成过分“温良恭俭让”性格、缺乏竞争心态、虚无心理强等,大概此生改不掉了,但我要向院长学习,过于硬朗、挺直,后四个字不用说了,鼓励我不断工作,这个我一定做到,并争取多做一些。
3.一位老教师的悼词(定稿) 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愁云惨淡满山翠柏洒清泪,音容寂寞桥亭流水放悲声。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我们的退休老教师XXX同志。在此,我谨代表桥亭小学全体师生,对XXX老师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
XXX老师1944年10月14日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1964年8月参加工作,因工作业绩显著,1999年10月被评为小学高级数学教师,2002年7月光荣退休。2015年7月2日因病逝世,享年 71岁。在近4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XXX同志先后在三官坝村校工作三十年,在桥亭乡中心小学工作8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XXX老师的一生,是谦和的一生,是正直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38年来,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位上,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师德高尚。无论在哪所学校,无论在何种岗位,X老师都能以校为家,以教育事业为中心工作,一心一意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可谓扎根乡村四十载,默默甘当孺子牛。
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XXX老师刻苦钻研业务,踏踏实实工作,以他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幼小的心灵,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成千上万的栋梁之才。现在,他的学生遍及各地,真是绿洲盎然清宜人,桃李芬芳满天下。
宽仁美德似甘霖披泽生灵,敬业风范如湖水响照青天。XXX老师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造福桑梓的人生诺言,为桥亭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可谓是38年如一日,三尺讲台,春风化雨,迎来桃李满圆。70多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换来彩霞满天。
XXX老师为人忠厚,襟怀坦荡,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XXX老师膝下三儿一女,他对子女要求严格,管教规范,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XXX老师突然间离我们而去,使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好长辈,好老师,好同志。但他的音容笑貌将长留我们心中,他的宽厚美德,他的无私奉献,他的敬业风范将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动力。
人奔西土,音容宛在。请所有的亲朋好友节哀顺便,就让XXX老师静静地离去吧!
4.一位老股民总结的炒股最高技巧 篇四
1、股市永远是心理和资金的博弈场所,没有好的心态,没有资金保护意识,必然要在股市中惨败。
2、“忍不住买股票,舍不得卖股票”是我们散户亏钱的最大原因。我们散户在资金量方面、消息渠道方面、研究分析方面、人脉关系方面都比不上机构,那么我们只能完善自己买股票之前忍一忍,卖股票的时候果断一些,“贪”和“怕”是股市最锋利的两把尖刀。
3、交通事故的发生,大部分都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是色盲,就能看到红绿灯,然而悲哀的是很多人都“视而不见”;股市中大部分亏损不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而是因为不遵守纪律,给自己定的止损位和止盈位多半是形同虚设。
4、任何时候都不要依赖别人,股市里最可靠的是自己。与其为机构折腰,不如自己好好去学习研究,完善自己。
5、股市严格来说就是一个大赌场,只不过被国家允许罢了。那么对于我们这些股民来说,既然进了股市这个赌场,愿赌就要服输,股市赚钱亏钱很正常,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心态给弄坏了。大部分赌徒就是因为心态变坏,从而陷入不断亏钱的恶性循环。大连鲁美
大连鲁美设计
大连金石滩画室 http://
6、股市里面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专家也未必是赢家,不是专家也未必是输家。
7、不要盲目学太多的分析方法,因为盲目地学习只会让我们丧失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了什么是黄金分割,什么是波浪理论,知道怎样看报表,知道了分析市场消息,却容易忘掉“止损保命”这个最基本的原则。
大连物流 http:///
8、我们对于陌生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所以总是频繁换股;然而陌生的东西充满着未知的风险,很多个股我们都不知道它们是属于哪个行业,不知道是否已经是高位,不知道上涨背后的原因,就盲目买进,结果损失惨重。因此,频繁换股是不可取的,频繁换股增加了我们对于股市的陌生感,频繁换股的结局是“一买就跌,一卖就涨”,而且错过主升浪,频繁换股是我们亏损的最大原因之一。丹东装修公司
丹东装饰装修哪家好 http:///
9、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股市里也存在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理性地在大涨后退出,在大跌后抢进。逆向思维,是股市中一个非常有用的思维。我们要知道,股市是反人性的。
大连废旧物资回收 http://
10、大盘分析固然重要,但我们买卖的是个股,我们不能买大盘。因此,少花点时间分析和讨论大盘,多花点时间了解自己买的公司,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了解公司的股东情况,了解股票的技术面,了解股票有哪些机构参与„„这些直接关乎到我们盈亏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11、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会空仓的是师爷。大连通风排风 http://
5.一位老工程师的设计经验和体会 篇五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
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有的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而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
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产品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往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
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人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
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次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之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
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1:1的克隆可能很多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号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也用不上那么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
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6.一位老通信人的感悟 篇六
一走进林老师的家,便看到挂在厅堂上的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画像。他告诉我们,他出生于1949年
9月,与共和国是同龄,言语间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说,60年的风风雨雨使他更坚定更成熟,60年的翻天复地使他更觉得党和人民的伟大。在国庆60周年来临之际,他要拿起了自己的笔,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歌献给党和四代领导人。经过一番“创作”,终于写成了《春雷响》、《曙光灿》和《东风劲》三首歌颂领袖的诗词,并发表在新华网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领袖的情怀和业绩,他把《东方红》、《春雷响》、《曙光灿》和《东风劲》写成大幅书法挂在大厅上,让大家观看、赏析,他自己则反复吟诵,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领袖的崇敬之情。他深情地对我们说,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他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扬眉吐了气!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使我们过上了好生活;江泽民领着我们跨世纪,继往开来辟天地;胡锦涛又高举起“科学发展”的伟大旗帜,构建起和谐社会。四代领导人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推进,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和发展,使中华民族和老百姓站起来后又富起来、挺起来、和谐起来。我们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我们要世世代代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跟党走。是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四代领导人的正确指引,没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腾飞!在祖**亲60周年生日之际,我们要把最美的颂歌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四代领导人。
7.一位老通信人的感悟 篇七
从此,所有支教部的负责人全部称谓改为“家长”,因为所有招来的支教志愿者,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要照顾好你们,这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
习惯这样称呼你们,孩子们。也许你们比我还大,但是还是乐意这样去称呼,不是因为在群里被冠以“家长”的名称,只是因为觉得自己有责任,对新志愿者付出。
很高兴孩子们这么积极的参加这次支教活动,也很高兴我们这种民间的草根组织有这么多人关注。但是还是想跟孩子们唠叨几句。
首先,我们此行不是一次贫困考察。生活在当地的人们跟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可能那里的人一两个月才洗一次澡;可能他们的梦想就是能多养几只牛羊;可能那里的孩子们没有吃过芒果,更没有见过“苹果”。但是请大家都平等的来对待他们吧,你能每天洗澡只是因为你生在不缺水的地区;你的梦想也许是年薪多少多少,但是其实跟他们一样也是钱的需求;你们也许每天买芒果吃,但是当地的胡麻你也没有见过。他们贫穷,但是不低下,他们贫苦,但是不空虚。他们也不是让我们当猴子看的,看完后感叹一通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就回去躺在空调下继续潇洒。贫困的存在是因为不平等,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就我个人来讲,我非常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得贫困的人们靠自己的双手来摆脱贫困。此次支教之行,我们不需要充满怜惜之心,因为,他们只是跟我们相比,在物质上可能贫困,精神上或许比我们富裕很多很多。
第二,此次活动不是一次生存训练营。每次面试的时候都要跟大家讲,当地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辛苦,不能洗澡、住通铺、可能没有床、蔬菜紧缺„„就是害怕有人到那里跟我闹别扭。可是我实在是不想这样子一遍一遍的讲,但是又不能不讲。有些孩子说就是为了去吃苦的,总觉得很可笑,现在孩子都要花钱去吃苦了。有些人问我到底又多苦,我自我感觉还是个蛮挑剔的人,但是真的觉得此行,充满快乐的同时锻炼了我基本的生活技能。但那只是此行给我们的一个小小的锻炼机会而已,如果把“体验生活”作为你支教的主要动力,那或许,你的支教会留下很多很多的遗憾。因为,你的目的是要去帮助他们,从内心的。
第三,关于真正外面的世界。什么是外面的世界,大家都说要告诉那里孩子外面的世界。但是我负责任的告诉你:当地有电视,他们也在看快乐大本营和新闻联播;当地每个人家里都有固定电话,大部分人都有手机;当地也是有砖瓦房,有摩托车。当然有人问我那他们贫困在哪里,这个就需要你自己去体会了,但是我也负责人的告诉你,他们真的贫困。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不是北京有个天安门,而是北京有清华北大等名校,孩子们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成为里面的学生;不是给孩子们看本本、手机、IPOD,而是告诉孩子们只要肯奋斗,丰富多彩的未来在等待着他们;不是告诉孩子们外面的孩子都喜欢吃必胜客KFC,而是告诉孩子们现在外国的东西已经不稀奇;不是给孩子们炫耀自己去美国玩时的照片,而是告诉孩子们,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穷人的孩子„„
第四,关于此行的目的。很多人都说是要趁现在有时间去西部奉献一把,总觉得很搞笑,但是实在不想驳斥大家。奉献,摸着良心说这是你真正的目的吗?当然我不否认这个因素的存在,但是总归觉得拿这个出来讲有点脸红。总觉得因为西部的孩子需要所以我来了,因为能给自己带来成长所以我来了,因为乐意跟这样一帮朋友一起努力,所以我来了。不用想太复杂,更不用把自己的行为提高到一个无限的高度,我们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跟在街边捐一块钱一样,很普通很普通,没有奉献,没有高尚,更没有那些挥之不去的荣誉。
如果,你看完上面的话,已经确定了自己要做一位普通志愿者的目的之后,请接着往下看。
心存悲悯,人之常情。尤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社会里,除了关心自己,我们多了更多的一份心,去关怀他人,关心世界,关注生命。所以每当灾难和苦痛发生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
但是,志愿者并非一腔热血,愿意身心奉献就能做好的工作。
在此本人要说——请慎为志愿者。
简单做一下“新人指引”:
一、明确你当志愿者的动机和目的据我所知,走进志愿团队的理由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最集中的一条理由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需要提醒你的是,真正的志愿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全身心投入,仅仅这样一条理由,是不足够的。同情、激动、难过„„这些情感都不足以支撑你去面对志愿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成为一个志愿者之前,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梳理自己的情绪,明确自己为什么愿意义无反顾地加入这一队伍。
个人经验而言,爱是最大的动力。作为一个志愿者,只有真正地爱你的工*你的服务对象,你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无论大爱还是小爱,爱是最执著最顽强的情感。
二、考察自身条件,量力而行
你是否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参与志愿工作?你的家人是否能够给你充分的支持?你的工作是否允许你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我们不需要倾家荡产、众叛亲离的爱心,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都照顾不好的人是没有资格去照顾和关怀别人的。
奉献绝不等于牺牲。
三、拥有成熟稳重的心理素质
通过志愿者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志愿者的年轻化并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事实上实际工作中,我最怕碰到的就是学生志愿者。他们满腔热血,不怕苦不怕累,但是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实际的工作体验,往往容易情绪化,甚至失控。
一些单位的领导向我透露,最怕志愿者,他们缺乏组织和经验,在所有人都无法分身照顾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在埋怨当局没有给他们做出合理的安排,让他们发光发热。
在志愿工作*别是面对重大突发灾害的志愿工作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心理需要,力所能及地从小事做起,就是最好的帮忙。例如,为什么你非要进到灾害现场呢?难道你会比武警战士们更加强悍?难道你会比救援人员更加专业?你可以选择更多的方式参与到救灾抢险的队伍中去,例如,春节时在人群密集的地铁站帮忙疏导民众,帮扶老人和孩子;例如在地震后影响劝说你身边的人为灾区的人民献出一份爱心;„„
未必要站在火线,才是英雄。
四、服从志愿服务团队的领导和指挥
在你决定投入志愿工作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应该选择一个专业有效而且可靠的志愿组织或者团队。集体工作最重要的团结和服从。不要倚仗着无偿、爱心就认为志愿工作是可以缺乏领导,缺乏控制的。
管理并不意味着凌驾,无序却能带来更大的混乱。
五、大局为重,切忌独行独断
众口难调,同一目标同一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很难断定谁是谁非。但是作为一个志愿工作者,在对待你的志愿工作,尤其是面对特大紧急灾害时,请你放弃你的个人意志,以大局为重,认真执行哪怕你所不认同的工作。
请把一切情绪收集,是非黑白留待事后再去澄清。
六、清楚了解你的志愿服务内容和性质
不要等到工作的时候再来埋怨这样的工作不符合你的想像,在服务对象面前表现退缩和放弃比你从未对他们施以援手要糟糕得多。请自爱充分了解你所要做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之后,根据自己的个性、优势和长处来选择适当的志愿工*心并不是盲目的。
七、冷静对待你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做遇到的情况和问题
作为一个志愿工作者,你会面对许多困境和难题。你的内心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承受甚至是来自服务对象的不合理不公平对待。但是既然你选择了走上前去,就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在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适时退出,或者休息,不要一味地压抑自己。出现任何突发情况,你必须保持比他们多100倍的冷静和耐心。
既然走上前了,坚定地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志愿者”。
八、戒骄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态
骄躁的情绪经常存在两类志愿者中最常见。第一是初为志愿者的人,他们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见证了自己的爱心和努力,不由自主为自己骄傲,为自己感动;第二类是当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却有没有将心态调整平稳的人,在新的志愿者面前,往往容易摆出一副资深的姿态,不顾对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以经验主义固执己见。
志愿工作往往是一个长期漫长的坚持过程,而且需要团体共同的奋斗和努力,个人英雄主义是成不了事的。
8.一位老通信人的感悟 篇八
这是从同学的空间转来的,作者不详其实没有什么是能完全想清楚的,局势也是看不清的,亲身体会才知冷暖只有想清楚了自己内心的需求,才能想明白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还是trade off许多事30年河东30年河西,做好自己就是了明白自己的需求,然后去追求,不去比较不去攀比如果你不明白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无论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以后都会后悔的与四大的OFFER无关,与房子车子无关,与薪水无关,卸下这些装饰纯粹的你能付出的是什么,能收获的又是什么有人要改变世界改变全人类,有人要享受自己的小世界体会内心的平静对我来说,如果还能感受爱与被爱,还能感受风景的美丽,也许就是幸福亦舒说:当我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我也是。
--分割线,以下正文--------------------写在前面的话
没有两个人的想法是相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都会不一样。十年后我审视这篇文章也许正如同我现在审视十年前的自己一般幼稚。我不期望大家都认同以下观点,我只希望每一个你看完我的帖子会有所启发。其实最早这篇文章最初的目的只是想给外地的研究生看的,现在越写越乱已经偏离了我的本意。
一、生活。
1、城市
四年前你选择北邮,所以你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城市,现在的你熟悉这个城市更甚于比你自己的家乡。你选择北京是因为学院路上的十几所高校,还是眷恋CBD的繁华,或者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在大城市白手起家的传说。无论如何。你选择了北京。
问题是任何选择面临一个时机的问题。任何时候去 google 或者 microsoft 的人都顶着众人羡慕的目光。但我一点不羡慕他们,我只羡慕98年去华为,01年去移动,03年去百度的家伙们。这是废话,我只想告诉你,同样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去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北京的容量是有限的,但北京的外来人口涌入是有目共睹的。70后赶上了好时候,80后很艰辛,不知道90后会怎么样。就像吃煎饼果子,第一个很好吃,第二个勉强撑下去,第三个就有一半卡在嘴里怎么也咽不下去了。我中学一哥们读的清华,他在公司里是学历最差的,老板出去办事随行的是一个世界银行的顾问的和一个耶鲁大普的博士。你觉得老板会先提拔谁呢?在二线城市你见过几个清华的硕士?在我们抱怨“被选择”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正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去“被选择”。
2、个人生活
工作后的生活由三部份构成:睡觉、上班、个人生活。下面是你在北京的个人生活:
<25岁:酒吧夜店的年代。
25~28:数个月看房子,数个月装修房子,数个月至数年时间相亲,数个月两地奔波谈婚论嫁,数月准备婚礼。
28~30:消停了一年。一年时间照顾怀孕的老婆。
30~33:小孩出生。进行各种注册、各种检查、每月至少生病去一次医院。
33~35:小孩上幼儿园。天天接送并开始准备课余学习画画、舞蹈、钢琴、英语等课程。开始准备买学区房。
35~40: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送上学。提前一小时下班接放学。课余补习奥数、英语。天天回家做饭。这一过程将持续12年。
40~45:每天关心小孩学习以及在学校有没有被男生骗上床。经常为了父母生病而两地奔波。开始准备为父母在北京买房子。
45~50:小孩上大学。开始为小孩的婚房存首付。开始经常早起排队报销父母的医药费。
其实我啰里八嗦写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不要以为你 28 岁以后你还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奋斗。
二、心态
1、成功
我曾经以为有自己的大公司就是成功。就像每个光棍都曾经以为拉个女生满校园遛就是幸福。不错,你的事业可以得到男人们敬偑,就像你和校花拍拖可以得到全校男生“我要杀死你”的眼神。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追求校花--很明显不可能每个人都追求得到,校花只有一个。所以我认为追求成功是追求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幸福。简单的来说,你的追求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你就只能继续打光棍。
2、围城
围城的意思是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我会告诉你不要来北京,我在重庆移动的同学会告诉你不要回重庆。我会告诉你不要去外企,我在公路所的同学会告诉你不要去机关。忙的天天累得发狂,闲的天天心里闲得发慌。如果你不明白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无论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以后都会后悔的。
三、工作
1、好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个好工作。不同的人的定义不一样。离家走路5分钟、10点上班3点下班、每年30天年假、20万年薪、老板喜欢你、奖金6位数、什么都报销,这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作为好工作的定义。问题是,这些条件不可能全部集中到一份工作上,当然,如果有一份工作这些都占齐了,那肯定轮不到你(如果轮到你了,那么恭喜你有个好爸爸),所以你必须妥协。问题是人都是三心二意的,这两年觉得钱多好,过两年有小孩了觉得下班早点好,再过两年年纪大了喜欢出去玩又希望休假多一些,所以你必须考虑长久一点。考虑以下三点,第一,没钱娶不到老婆,这是前人泪的教训
第二,没时间老婆要给你戴帽子,这是前人血的教训
第三,工作丢了老婆会跑路,这是前人血泪的教训
以上纯属扯淡,我的意思是说钱、时间、稳定这是最重要的三点。此外即使你现在是单身,考虑到你一生的大部份工作生活是两个人的事,你工作的选择必须要同时考虑到你的LG/LP的工作,既使你的占不齐,两个人的工作也一定要占齐这三方面。
2、第一份工作
首先看一下你在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付出了什么。
第一、应届生落户的机会。
这个问题很复杂。应届生可以解决北京户口,问题是在于北京户口有什么用?你在公司单位拿到的户口实际上叫作北京集体户口,又称为临时户口。如果你离开这个单位回家,那么你户口也会跟着回家。小孩不能落集体户口,这意味着即使你是北京集体户口,你的小孩也只能回家,简单的说,你小孩不是北京人。当然有规律就有例外,我现在只讨论一般情况
那么怎么让你的集体户口变成常驻户口呢?答案是买房子,这就叫刚需。买完房子以后你可以到单位领出集体户口迁入住房所在地的派出所成为常驻户口。这意味着你和你的小孩就名正言顺的成为北京人。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北京户口最大的作用是什么,你看中的当然是北京的教育资源。每个外地考生都在抱怨为什么北京的分数线那么低,因为他们不知道北京的教育资源是怎么分配的。他们都天真的以为在北京生个孩子就可以享受5xx的清华录取线,让他们的小孩彻底的从万恶的高考中解放出来,不用重蹈父辈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复辙。殊不知北京千百万的小孩的父母谁又服得了谁呢?教育局怎么让他们服气呢?
北京的教育资源的问题叫做划片招生,划片招生的意思简单的解释就是,你在哪里买房子就得上哪里的学校。当然说到底是一个钱字更好的学校永远意味着更高的房价。你去天通苑买房子小孩读的就是天通苑小学,我在这里就不好去描述天通苑小学有多烂了。如果你想上中关村二小(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区重点),基本上80年代的房子大概是3w+,而且房源非常非常紧俏。而且最难最难的问题在于,你得先做通你LP的思想工作,我不认为住惯了复式的外地80后女生会愿意花近200w 买一套比她年龄更大的一室一厅当婚房。
我一直说户口没啥用的意思就是说有户口没钱一点用没有。
第二、被公司培训的机会。
公司通常只对应届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而通常考核对应届生相应会比较宽容。而非应届生如果来了公司一周还不会干活就有个叫作试用期的东西可以直接把你扫地出门。
第三、得到编制(事业单位)的机会。
简单的说,很多军工及垄断央企只招应届生。近年来,国家加大国防投入所以很多军工单位效益不错。举个例子我姐在西部一个部队医院基本上每月税后 1w吧。这些地方通常要求很简单:应届、硕/博士、最好有背景。非应届不管你是微软总监还是google总裁也进不去。再比如,移动社招和校招的待遇差别大家也都看得到。
事业单位有个东西叫编制。编制基本上是旱涝保收的代名词。不是应届生又想要编制?读博去吧。
第四、更换行业背景的机会。
即使你是通信专业毕业的,你去应聘咨询公司一点问题没有,公司会认为应届生是白纸可以培养。如果你在通信公司工作过两年想换个行业呢?这个、基本上、很难。你可以经常看到有学生同时拿到银行、四大、18M的offer。你要换行业?我建议你读博。
第五、完全自由的几年时间。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事情要做。基本上男28女25之前是你最闲的几年,之后就是各种各样的麻烦事情。要么你可以做个不顾家的男人或者女强人,要么你就没法把心思全放在工作上。
以上几点只有你的第一份工作可以提供给你(基本上)。那么你应当期望从你的第一份工作中得到什么?
第一、稳定和舒适。
舒适稳定通常只羽毛球和某些上面提到的应届生情节的单位。既然你一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可以进去,那么错过了就请不要后悔。我觉得女生一定优先考虑这点,不然你家里永远会有没人洗的衣服和碗以及没人带饿肚子的孩子。
第二、行业背景和职业规划。
或者说,平台。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这个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跳板。比如说普华永道,性价比不高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在那里干两年之后可以跳到 AIG去,后者的年薪是 30w+的。
第三、第一桶金。
这是应届生从创业型公司唯一可以得到的。在一个公司里,你要升上去最容易的途径是公司规模的扩大。但是在中国的问题是老人不会服管。所以即使你是公司的元老如果你年龄不够一样很难升上去。特别是对于本科生来说,股票和期权是你把自己做为对这个公司的高风险投入的唯一回报。
户口是个 bonus,至少我认为它应当排在以上几点之后。
四、写给女生看的昨天有个女生问我关于 offer 的选择问题,我随便聊聊我对女生的观点
1、事业
通常情况下,如果夫妻双方都非常有事业心,那么家庭生活和父母子女通常是不会幸福的。如果你选择做一个女强人,那么你一定要找个很没事业心的老公;否则你的最佳选择做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2、爱情
北邮的女生大多数在学校里都有男朋友的。对女硕士和女博士我的观点是,如果你们关系稳定,那自然最好;如果你们关系不稳定,或者你单身,那么请赶紧分手并把找男人放上议事日程头条,越往后特别是工作以后找到合适的概率越小。
一个 30-朋友的原话是:“找个好男人比找好工作难多了。”一个中学同学的原话是:(“男人)有钱的不少,靠谱的没有。” 我周围 27+ 年薪 10w+ 甚至有房有车的女生单着的太多了。
总 说
“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这样。”我的初中政治老师站在讲台上说着,声音里带着三分讥讽、三分怨忿甚至是三分义愤。我完全理解他的话,不然我不会今天还记得。但我又没有完全理解他的话,不然我不会今天才想起来,才大彻大悟而不是在之前求学的若干年就能经常想起来。
学校主要是以学习成绩论地位的,再加上一些学生活动也就把人定了位,家庭的力量体现不大,所以我们常常在走上社会之后才对这一点有深刻感触。正如我和原来我班的状元在讨论我与他如今的处境,以及其他一些原本并不努力但因家庭底子好,父母权力大而获得良好处境的同学作对比时总难免唏嘘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