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花卉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2024-07-19

安庆市花卉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报告(共9篇)

1.安庆市花卉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2010年3月15日——18日,集团副总经理兼校园管理中心主任肖佃军、西校区环境部主任白云来和山东聊大园林有限公司经理邱艳昌等一行六人去潍坊市,参加高新技术开发区主持的园林绿化工程的招标工作,同时还考察了花木之乡——青州市的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潍坊等地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工作

为将潍坊打造成绿意盎然、风景优美、充满生机、别具特色的闻名全国的中国北方生态典范城市,全力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潍坊市委、市政府在今春城市绿化中投入3.5亿元,力使潍坊城市绿化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在绿化中,牢固树立“种树如积德,管树如行善,爱树如敬‘神’,毁树如杀人”的思想观念,全面推行“自然、生态、和谐”的新理念,改变过去“草地+模纹造型+灌木”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大力实施立体式绿化,通过花木结合、地形起伏,增加绿化的层次感和可观赏性,力争做到大乔木底下有中乔木,中乔木下是灌木丛,灌木丛再往下是草地,而且要突出大组团、大色块、大体量特点,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震撼力。在树木的栽植上,按照“春天看绿、夏天乘阴、秋天观叶、冬天赏景”的要求,突出“高、大、密、厚”及树种多样化的要求,确保栽下的树在几年内能够长成树林形成景观。此外,为更好地让市民享受到绿化所带来的好处,单位庭院、居民小区凡有道路的地方都要高规格栽植双排行道树,建设林阴通道,在夏季时能为行人遮住炎炎烈日,努力营造出“树随道路植、人在林中行”的生态绿化景观,将潍坊真正变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家园”。

东营市今年投入5.2亿元加快构筑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体系,力争通过5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风景化,从根本上改变东营生态脆弱的状况,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把黄河三角洲建成黄河绿洲。东营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重大基础的高度、从造福子孙后代历史使命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扎实推进“三网”绿化工程建设,打造黄河绿洲,建设生态家园。

聊城市也将今年作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落实年,成立了以市长林峰海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增加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投入,提出主次干街道“一路一树”、“一路一品”、“一路一景”,形成“景不断链,绿不断线”的绿化景观及城市林荫道路系统,提出湖河绿化实现“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目标,建设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

我们认为,今后几年各地将掀起一个绿化建设的高潮。集团应把握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开拓社会市场,把山东聊大园林有限公司做大做强。

二、关于青州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

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水质良好,土壤肥沃,具有发展花卉苗木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目前,全市花木种植面积10万亩,花卉专业村120多个,从事花木及相关产业人员达5万人,年花木交易额25亿元,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

青州市通过建设花卉高科技园,推进花卉产业上档升级,促进花卉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制定了花卉高科技园优惠政策:比如,1、园区土地实行租凭制。凡在2010年12月31日以前按标准建成的花卉企业实行“免五减二”政策;在2010年8月31日以前按标准建成的花卉企业实行“免三减二”政策。

2、对进园企业建设免收政策性行政事业收费。

3、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园区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维护及公共绿化、卫生、治安等工作。

4、进园企业在园区内使用水、电、通讯等,计价收费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费标准执行,并优先保障供给,提供优质服务。

5、根据进园企业要求,协调有关单位为进园企业员工及其家属办理户籍、参加社会保障、子女入托入学等。

近年来,青州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传统,重点发展盆栽花卉,已初步形成了黄楼花卉片区、城区盆景片区、云门山兰花片区、东高兰花菊花片区、郑母绿化苗木片区五大盆栽花卉生产片区,年产盆花3亿盆,成为中国盆花生产中心、中国盆栽集散中心和中国花木物流中心。XX年年整个花卉市场交易额已达25亿元,在全国花卉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花木业是人类营造绿色生存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为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还带来同样丰富的精神愉悦。花卉苗木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前途十分美好,建议学校和集团,抢抓机遇,尽快上马花卉园二期工程,将花卉园做大做强,占领鲁西花卉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实现率先发展。

三、关于山东聊大园林有限公司工作

这次去潍坊市参加高新技术开发区主持的园林绿化工程的招标工作,山东聊大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艳昌带领三人制作标书,所投11个标段的标书全部被作为废标处理,暴露出了山东聊大园林有限公司工作不认真、做事不严谨,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集团为扶持山东聊大园林有限公司的发展,两年来陆续投入周转金100余万元,但是这次赴潍坊投标所需投标保证金20万元又全部为集团或个人垫付。根据财务处提供的聊大园林公司经营报表显示,该公司帐面亏损37万余元,暴露出公司在管理经营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为了使山东聊大园林有限公司的发展尽快步入健康、良性的轨道,建议尽快研究该公司的问题。

2.安庆市花卉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重庆市涪陵区于2004年开始从浙江省引种传统特色果树杨梅, 2008年引种获得初步成功。2009—2012年期间, 抓住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的机遇, 全区共建设杨梅基地1667 hm2。其中2009—2010年的定植苗木主要是从浙江省黄岩等地调入的裸根苗, 定植后苗木死亡十分严重。部分承建企业在2010—2011年进行了大规模补植 (苗木仍为裸根苗) , 但成活率仍然很低, 导致杨梅基地建设成本高且无法通过验收, 不得不要求更换树种。鉴于这种情况, 2011—2012年新建的杨梅基地定植苗木采用招标方式, 由中标企业在本地定点容器育苗供应, 成活率才有了较大提高。为弄清涪陵区杨梅苗木死亡率高的原因, 我们对本区2005年以来建设的杨梅果园及基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 通过科学分析, 基本找到了杨梅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并有针对地指出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1 杨梅果园及基地杨梅苗木成活情况调查

对全区2005—2012年间建设的多个杨梅果园及基地进行了苗木成活情况实地调查。主要对定植时间、苗木类别、苗木来源、土壤情况、成活率等展开调查, 结果详见表1。

通过调查发现, 在2005—2006年于砾质黄壤 (荒芜茶山) 上定植的杨梅苗木, 即使在经历2006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 平均成活率仍达94.5%;而2009—2010年在紫色土或沙土上定植苗木的平均成活率为25%, 两者相差近70%。使用容器苗木定植的平均成活率达78.1%, 使用裸根苗木定植的平均成活率为28%, 两者相差50.1%。春季定植苗木的平均成活率为71%, 10月底至11月底定植的苗木平均成活率为36%, 两者相差35%。因此, 认为造成杨梅苗定植成活率低的因素除植管理水平外, 还有土壤、苗木类型和定植时间等。

同时, 根据我们2010—2012年连续对重庆格瑞投资有限公司在江东街道文峰村、营盘村、插旗居委、黄桷嘴居委定植和补植杨梅苗木的死亡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 即使10月底至11月底定植在页岩土质和沙土的裸根苗, 在次年3月20日前, 成活率在93%以上, 成活的苗木能正常发芽, 有的嫩枝长到20 cm以上, 但经过3月20日至4月20日雨季来临前的连续春旱和接近30℃高温的影响, 苗木死亡率达26%~40%;经过5—9月上旬的夏季高温伏旱后, 苗木死亡率达40%~60%, 成活率几乎不到10%。而在春季2—3月定植在页岩土质和沙土的裸根苗, 春季死亡较少, 但夏季高温伏旱期间, 苗木死亡率达60%~80%, 10月份调查成活率仅有20%~40%。

同时, 我们还对杨梅基地建设质量及其管理情况进行了访谈了解。农户反映, 杨梅苗木定植时, 栽植深度在嫁接口5 cm以上, 多数也淋了定根水, 也做了窝盘, 总体栽植质量还是较好的, 但在冬干春旱、冬春连旱和夏秋高温伏旱时没有灌水抗旱。

2 杨梅苗木定植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

综合上述情况, 我们认为造成杨梅苗木定植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差 (在干旱时未灌水或灌水不足) , 其次为土壤、苗木类型和定植时间等, 其中定植在页岩土质和沙土的裸根苗成活率特别低。在晚秋初冬定植的裸根苗, 进入春季开始抽发春梢, 需要较为充足的水分, 而涪陵区冬干春旱、冬春连旱时间较长, 新植杨梅根系较弱, 对水分吸收能力差, 不能满足植株生长需要, 加上3月底4月初在接近30℃高温的逼烤下, 导致部分根系较差的植株死亡。不论是晚秋初冬还是春季定植在页岩土质和沙土的裸根苗, 在本区较长较强的高温伏旱来临时, 由于页岩土质和沙土的土层较薄, 在土壤水分蒸发后, 母质为页岩或砂岩的土壤不能及时向上输送补充水分, 导致土壤持水量长期处于杨梅生长需要的临界以下, 同时新植苗木根系尚不发达, 吸收能力有限, 加上未进行灌水, 因此杨梅苗木死亡率高。

3 提高杨梅苗木定植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通过分析研究, 杨梅苗木定植应加强常规管理, 例如加强土壤改良、精心定植 (剪除伤根伤枝和多余枝叶、适当深植、淋足定根水、做好窝盘) 。

提高杨梅苗木定植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1) 选择适宜的土壤建园, 以砾质黄沙壤土为最佳。 (2) 选用容器苗和大苗, 以2年生容器苗为好。 (3) 选择适宜的定植时间, 以春季 (2月初至3月中旬) 栽植更加适宜。 (4) 加强栽植后的管理, 在定植后遇冬干春旱时, 每10~15 d灌水1次;遇夏秋高温伏旱时, 每7~10 d灌水1次。

摘要:重庆市涪陵区自2004年从浙江引种杨梅成功后, 2009—2010年杨梅定植苗木死亡十分严重。通过对全区杨梅果园及基地的苗木定植情况的调查, 分析了影响杨梅苗木定植成活率的因素主要为管理水平、土壤、苗木类型、定植时间等, 提出了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改进措施。

3.安庆市花卉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安庆市宜秀区杨亭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调查

逶迤大龙山,蜿蜒入宜城。座落在大龙山北麓的杨亭村,自2005年随五横乡整建制划归宜秀区管辖以来,按照省、市、区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抢抓行政区划调整新机遇,科学确立城市远郊发展新定位,不断开创美好乡村建设新气象,获得了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百佳生态示范村”和安庆市“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十佳示范村”诸多荣誉,已然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后花园”。

——宜居杨亭,美在生活。杨亭村辖区12平方公里,有870户3200多位村民世袭居住在33个村民组。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杨亭村以实施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为契机,以“一池三清六改(建沼气池,清柴堆、清垃圾、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圈、改厕、改厨、改院)”为重点,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邱桥、高佳、张祠、奋冲、张冲5个村民组为示范片,筹资150多万元进行集中整治,建成沼气池120口,改标准化厨房140户,在户户通水泥路基础上,逐步实现村庄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厨房清洁化、猪圈厕所标准化,昔日“畜禽拦路、炊烟袅袅”的旧景不复存在。部分村民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农民休闲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村民们逐渐抛弃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真正过上“走水泥路、喝干净水、烧沼气灶、上卫生厕、用节能灯”的新生活。

——宜业杨亭,美在生产。经过近几年来的大力培育和发展,杨亭村远郊型特色农业渐成气候,迈上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在发展壮大村集体林场、集体茶园的同时,引进4家有 — 1 —

一定实力的农业企业,规模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引进的龙麟生态农业博览园为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庆市第三届盆景艺术暨首届龙麟菊花精品展、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宜城菊花展,该公司参与承办并提供所有参展鲜花;引进的林之海公司种植桂花、樟树以及名贵苗木7万多株,并实行“林-鸭”互作发展循环经济;引进的绿丰园杨梅基地今年喜摘初果,明年将迎来全面收获期。引进的稼轩油茶种植面积达700亩,已形成“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村民增收,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20元,村集体收入128万元,分别比2008年增加3060元和49万元,每年以16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递增。

——宜游杨亭,美在生态。杨亭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区。为保护好山水资源,杨亭村秉持生态发展理念,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融合自然,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毁古建筑,切实做好含山纳水、显山露水、依山傍水文章,大力建设“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了农村田园风光和自然风貌。为加强对生态林业保护,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为队长,各村民组长以及部分党员为骨干的护林小分队,落实各项管护职责,加强对现有生态林的保护。加大对古树的保护力度,所有古树一律进行登记和挂牌,各村民组确定专人看管。加大对“青山白化”治理力度,对辖区内的坟墓进行大力整治。坚持发展生态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依托引进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杨亭林场大力发展摘茶体验、登山观光、休闲垂钓,打造“品龙山野茶、饮甘甜泉水、享生态养生”生态品牌,乡村旅游受到安庆市民的青睐,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留连忘返。

杨亭村原本是一个城乡边缘地带的偏僻山村,全村拥有1.5万亩山场资源,占辖区总面积达85%;耕地仅2560亩,人均不到0.8亩,且多为荒山坡地梯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勤劳的杨亭村民开动脑筋—2 —

寻求创业,全村1700名劳动力有1300多人外出务工。针对“半空心村”的特点和趋势,杨亭村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从推动产业规模发展、村庄综合整治、生态全面保护入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环境,创造性地把美好乡村建设要求落到实处。目前,杨亭村正抓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机遇,着手规划建设中心村庄,实行统建与安置相结合,把中心村建成公共设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彰显地域特色的美好村落。同时围绕“山上茶果飘香、山下休闲度假、田野鲜花盛开、村庄环境优美”的美好目标,努力把邱桥等6个村民组示范片打造成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一是以发展规模经济为龙头,带动农民增收。杨亭村拥有2700亩集体林场,为让这笔宝贵的林地资源保值增值,村两委没有象其他一些地区那样将其均分到户,而是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致力发展茶叶经济。经过近8年的艰苦创业,集体茶园由当初不足30亩发展到600亩。依托茶园,杨亭村通过创办村集体茶厂、成立有机茶公司、购置名茶制茶设备、打响龙山野茶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使茶场资产达1800多万元,茶叶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持续提升。2012年,春茶产量3000公斤,产值突破150万元,村集体创收70万元,带动村民就地就业100余人,人均劳务增收5000元。从发展茶叶产业的实践中,杨亭村敏锐地捕捉到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秘决,那就是要推动农业规模经营。杨亭村从推动荒山荒地流转入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引导能人回村创业,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流转山场2600多亩。通过山场农地的流转经营,每年村民获得租金20多万元,近百名村民就地务工收入超过100万元。

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带动环境整治。杨亭村坚持从村庄道路、水利设施、改水改厕等民生实事抓起,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村集体补助、发动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集中力量修建改善一批村民们最关心的基础设施。近四年,杨亭村累计 — 3 —

筹集各类资金超过1000万元,修建通组水泥路7条14公里、环庄砂石路20多公里,兴修当家塘10口,新建衙屋、桂涧2座大塥,除险加固大烟冲、月形冲2座小二型水库,改造加固引水渠1000米,河道石头护坡1000米,新建1座长8米、宽4米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桥,安装预制板便桥65处涵管48处,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改善村民居家生活条件,杨亭村采取特殊补贴措施,对每建一口沼气池除国家补助800元外,村里另外补助黄沙4吨、石子4吨、水泥3包、工匠工资50元(折合350元左右),改水冲卫生厕所补助200元,户户通水泥路每平方米补助1包水泥,村里对每户总计补贴1200元左右。从今年开始,杨亭村结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启动规划改造提升中心村,重点将临近的7个自然村庄迁建集中,统一完善公共配套设施,高起点打造新型农村社区。

三是以创新管理方式为载体,带动乡风文明。杨亭村党总支辖3个支部,共有79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按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分工,杨亭村将“两委”成员划分为三个工作组,每名村干部领衔负责一个工作组,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坚持村“两委”成员每周深入农户不少于3次,并做到有记录、有汇报、有措施。投资120万元新建700平方米党员活动中心,制作安装党务、村务公开栏。绝大多数自然村庄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由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有威望的村民担任理事成员,主要负责群众自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组织公共设施的施工,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针对妇女是农村主体力量的实际情况,各村民小组成立妇女协会,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引领妇女争做“思想道德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子好,文明生活好”的模范,争做“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邻居”五好新女性。2009年杨亭村被省妇联评为“巾帼示范村”、省“美德在农家”示范工程基地,2011—4 —

年村“妇女之家”被市妇联评为“十佳妇女之家”。村两委借助村民理事会和妇女协会两个重要平台,在全村大力开展以争创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家庭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户评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突出强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两项战略任务,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工作也在农村。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美好乡村,就是建设美好安徽、美丽中国,就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杨亭村是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崛起的一颗新星,其典型意义就是通过抓农民生活品质提升、抓城郊型产业发展、抓生态环境建设,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给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以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抢抓机遇,是建设美好乡村的前提基础。杨亭村对建设美好乡村见事早、行动快,千方百计找项目争支持,跑“部”“钱”进不懈怠,从而不断破解发动难、整治难、保持难、推动难“四个难题”,赢得诸多发展先机,村级工作也走在前列,2011年被评为全市“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12年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实践证明,村级班子思想活跃、积极进取,既借助外力,又自力更生,必然会赢得先机,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全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涉及1500多个行政村、4万多个自然村,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借鉴杨亭村“谁积极支持谁”的成功经验,选择和支持干群积极性高、不等不靠的地区先行先试,不断激发基层和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激励引导各地在建设中比一比、赛一赛,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生动局面。

启示之二: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是建设美好乡村的必由之路。美好乡村建设要落实在产业发展上,就必须立足资源条件、环境优势和人文特色,把特色放大,让特色形成竞争优势。杨亭村实 — 5 —

践的成功经验在于,围绕城市远郊的比较优势,依托城市、围绕城市,长期坚持以发展有机茶产业为龙头,致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为城市服务,接受城市辐射,具有典型的城市“后花园”特征。在我们看来,这种对产业发展的准确定位,体现了对科学发展的深刻认知,体现了对生态文明的自觉把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结合农村各地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努力让乡村特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启示之三:坚持整合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是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保证。建设美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资源力量的整合集中、协同推进。杨亭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市区乡、市直有关部门以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担任五横乡党委委员,乡机关选派10名干部协助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给予杨亭村重要的组织保障。杨亭村实践的重要启示在于,各级各部门都要根据自身职能,自觉将部门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特别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美好乡村建设点、中心村倾斜和集聚,促进项目集成与配套,形成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4.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篇四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昆明市呈贡县的几户农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小规模试种了小面积的花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周围农户纷纷效仿种花,从此拉开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序幕。由于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粮食蔬菜种植,因此农民积极性很高,生产发展非常快,到2004年,全省农民自发种植的鲜切花产量达2.1亿枝,跃居全国第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的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已达50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为实现云南农民的温饱、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云南省作为我国仙湖第一大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心密不可分,现阶云南花卉发展迅猛,但仍存在问题,下面将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做出简要介绍。

一、云南省花卉产业现状

云南具有发展花卉的资源优势,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花卉种植者的一致认可。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世界上所有大宗商品花卉在云南都能找到适宜的生长地,且大多数品种都能实现周年、均衡、规模化生产;二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望培育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品种。

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把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列为全省着力培植的四大支持产业之一,纳入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花卉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企业和花农积极参与,在4至5年的时间内迅速由农民自发种植和少数外资企业涉足的起步阶段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鲜切花生产省。从1994年至今,我省鲜切花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全国第一,鲜切花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240亩增加到1997年的15000亩。花卉生产企业从1995年的79户增加到1997年的250户,从业花农达10000多户。鲜切花产量从1994年的2.1亿枝增加到1997年的5亿多枝。1997年全省花卉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花卉已经成为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

在花卉总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产业组织结构和花卉产品的类别、品种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化的农户种

植与高科技、高档次的企业育苗、栽培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以温带切花为主体、热带兰花、观叶植物、球根类花卉等几大类别、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日趋协调。以昆明为例,现有切花面积12600亩,其中国有836亩,集体928亩,三资企业1586亩,个体农户9250亩,分别占总量的6.63%、7.37%、12.59%和73.41%。农民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花卉,投资少、效益高,亩均产值上万元。以农民为主体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中心之一,客商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进场交易人数不低于2000人,日销售鲜切花120--150万枝,交易额在100万元左右。斗南花卉几乎成为一个品牌闻名于全国各大城市,广大花农已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有的提前进入了小康。以省烟草公司、京云公司、民营隆格兰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和以农科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单位的参与,是我省花卉上档次、上规模、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保证。特别是省烟草公司利用烤烟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介入花卉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使我省鲜切花生产设施迅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农科院园艺所育种中心、京正、英茂、隆格兰、庆成等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崛起,使云南花卉业呈现出高起点、高科技、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局面。全省已有现代化温室大棚25万平方米,年产1.5亿株优质种苗的繁育供应能力,部分鲜花和种苗已开始销往国际市场。2008年云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52.4万亩,产值达176亿元,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1.7万亩、52.9亿枝和16.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分别为7.34%、5.8%和3.1%,鲜切花产量已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第一。据昆明市农业局蔬菜花卉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全市涉及花卉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企业和农户分别为274户和 2.6万户,从业人员7.1万人,花卉合作组织(协会)50余个;园艺种植面积和总产值为13.6万亩和24.23亿元,同比增长30.7%和 23.7%。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52万亩和40.4亿枝,同比增长1.9%和8%,总产值达11.7亿元;盆栽观赏植物(盆景)近1.1 万亩,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93.7%和76.2%;绿化观赏苗木近2.7万亩,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26%;兰花、茶花、杜鹃等特色花卉 0.36万亩,产值2.6亿元;花卉出口创汇6736万美元,同比增长5.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资源的配置、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组织。

2.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花卉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在花卉、企业积极性较高,硬件设施到位较快的情况下,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的四大要素都处于企业或有关部门自发、零散组织状态,产、学、研互相脱节,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尚未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国内外花卉品种资源进行引进、开发、培育和利用。对设施园艺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专用肥料、农药、基质技术,综合保鲜、冷链运输技术等尚未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没有完善的技术培训网络和推广队伍,花农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主要还是依靠种蔬菜的经验栽培花卉。

3.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我省鲜切花销售量已占全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网络,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也尚未打开,流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专业化的销售龙头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花卉产业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起大落,销售不畅的状况经常出现,使企业和花农蒙受较大损失,影响到花卉产业的顺利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采后处理、植保、土壤消毒、运输、运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大了生产成本,影响到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云南花卉的市场竞争能力。

5.投资力度不够,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分散。资金投入不足,250家花卉企业,多数固定资产投入不足100万元,有的只有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形成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分散,设施、设备存在重复投资建设情况,有限的资金往往没能用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6.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法规、制度亟待制定、实施。我省乃至全国尚无相应的花卉产业行业规章来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运行。一方面极易出现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很难引进。将制约我省花卉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解决措施

早在2000年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中就明确了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大力支持;2007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云南并视察了云南斗南花卉市场;2009年7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并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对云南花卉产业实行保护政策,鼓励支持花卉产业发展。政府促进云南花卉产品发展做出对策措施:

1、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花卉工作,加强对花卉工作的领导和扶持,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要把促进花卉工作作为促进花农增收,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健康繁荣的大事来抓。各地、各部门农口分管领导应该把促进花卉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范围,多关心、多指导、多支持,为花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要进一步理顺花卉产业管理体制。

2、全面实施优质出口鲜切花增量工程。通过构建企业集团和花农大联合体,以及出口花卉基地县、基地乡的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使我省优质百合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优质康乃馨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优质玫瑰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实施7000亩优质种苗种球繁育基地建设,为优质鲜切花生产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东扩西拓”计划,改善出口花卉物流运输条件。“东扩”,即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已形成优势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市场份额;“西拓”,即针对目前出口基数不大,但增长较快的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开展工作,多方努力争取短期内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求得份额。“东扩西拓”计划要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除了要有大规模的优质花卉产品做保证外,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物流运输问题加以解决,比如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无直航线路、运力不稳定以及花卉保鲜困难等问题,首先要打通航线,建立通道。

4、做好品牌的打造工作,以办好昆明国际花展为重点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昆明国际花卉展作为我省传统的花卉展览,经过10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鲜切花领域的品牌展会。要进一步努力把昆明国际花卉展培育成为亚洲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鲜切花展会,通过举办昆明国际花卉展,树立“云花”形象,打造“云 4

花”品牌。另外要围绕“东扩西拓”计划的实施,有选择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专业花展,扩大“云花”知名度。

5、多途径做好对企业及花农的培训。围绕优质鲜切花增量工程,配合企业集团化和花农“大联合体”战略的实施,通过组织和指导,依托花卉主产区的行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站、科研院校等力量,做好全省花卉行业的培训工作,力争两年内使全省花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花农都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我省花卉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我省优质鲜切花的产量,为“发展、富民、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5.安庆市花卉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一、优势和现状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时期,榆阳区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制订了确保落实的有效措施,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载体,以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1、榆阳区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的优势

从国际国内大环境看:①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共享化的深入发展,为苗木花卉走向国际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中等收入阶层人数将会大幅增加,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消费需求多元化趋势的出现,将带来苗木花卉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③城市改造和小城镇的兴建,生态环境的建设,为苗木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榆阳区实际情况看,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①具有优质丰富的土地资源,非常适合苗木花卉大面积繁育;②具有较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近年来,榆阳区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③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支撑。区内有榆林市和榆阳区林木种苗工作站,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1

种苗繁育技术不断提高,种植技术逐步成熟,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区上把苗木花卉列为榆阳区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研究确定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不仅在资金、政策、信息、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而且还经常组织各种协调会,为农户解决生产、销售、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3、精心培育龙头,创新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榆阳区已培育并形成了浩淼花卉、北方花卉等19家龙头企业,已种植苗木花卉4万多亩,实行统一建棚、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将种苗繁育和花卉生产、销售有机统一起来,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成功举办榆阳区首届苗木展销会,为进一步促进榆阳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农户参与。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苗木花卉产业已成为榆阳区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全区现有农户4000多户参与种植。

5、强化优质服务,提升发展水平。近年来,榆阳区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在加大资金扶持的基础上,通过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讲座)、现场指导、信息发布、组织参加博览会等形式,积极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目前,榆阳区苗木花卉的种植规模和质量

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榆阳区苗木花卉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

二、存在问题

榆阳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一些乡镇、部门领导和群众对榆阳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观望多于实干,过分强调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信心不足,导致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不主动,工作措施滞后。

2、种植规模不大,辐射带动力不强。虽然目前榆阳区苗木花卉已种植4万多亩,但整个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农民群众对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风险担忧多,对发展效益认识不足,不少群众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形成种植高潮。

3、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搭建花卉种植的保暖钢棚每亩需要资金近2万元,农民缺乏启动资金,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流动资金也不足。农户贷款难,信贷服务明显滞后,行业担保机制不健全,抵押贷款难以解决。

4、品种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榆阳区苗木花卉产业总体规模小、经营分散、专业化程度低,特别是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者受传统小农观念束缚和资金条件等的限制,处于小、散、多、杂的状态,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资源的配置、利用和技

术引进等方面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组织,抵抗自然灾害和防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5、技术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现有技术服务人才不多,科技服务网络不健全,农户种植管理和经营水平粗放,技术、信贷、信息、流通等专门服务不到位,种植效益不高,全县没有形成统一品牌和市场,农户之间无序竞争、相互抬杠、相互杀价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有榆阳区林木种苗工作站,但抓全区的苗木花卉发展力度不够,加上没有专业市场,营销人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苗木花卉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抢抓机遇,研究对策,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榆阳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一项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为此,我们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科普观光园的目标,聘请省级或市级专家对榆阳区发展苗木花卉情况进行策划,并认真完善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苗木花卉的政策和发展远景,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木花卉产业,增强种植苗木花卉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到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中来,及早落实本乡镇发展苗木花卉的措施。

2、健全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一是成立区苗木花卉产业领导小组。从调研情况看,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加强对苗木花卉工作的领导显得极其必要。为此,建议成立榆阳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选派得力干部,具体承担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宣传、规划、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到苗木花卉发展有名、有机构,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建立专门的苗木花卉网站。通过有关文字资料、展示相关图片等介绍榆阳区种植苗木花卉的面积和品种,积极推介榆阳发展苗木花卉政策、产业现状和发展远景规划,让外界更加了解榆阳,进一步提高榆阳区苗木花卉的知名度,促进榆阳区苗木花卉逐步走向全省和周边省区市。三是成立榆阳区苗木花卉合作社,各乡镇相应成立苗木花卉合作分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棚、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效益,提升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苗木花卉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3、培育典型,增强辐射带动效应。一是积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并对引进、繁育、推广新优品种龙头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同时,要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扩大种植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力,并在发展较成功的乡镇稳步推进,再逐步全区推广。二是组建区苗木花卉贷款担保公司。通过区财政先期借款、龙头大户集资、广大农户参与的形式,筹募、建立担保基金,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信贷担保。三是搞好“银企合作”的协调与服务。帮助苗木花卉企业争取贷款,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确保

企业留得下、做得大、发展好,让广大农户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成功典型示范引导下,变心动为行动,促进榆阳区苗木花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

4、统一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目前,我国苗木花卉产业正处在转型时期,消费市场日渐成熟,产品优质优价在大部分地区得以体现,树立品牌,以质取胜已成为苗木花卉界的共识。我们讲市场竞争力是由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与信誉竞争力三大因素组成的,而品牌则是这三大因素最佳组合的产物。为此,要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产业,必须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紧紧瞄准国内外市场,大力实施“树立品牌,以质取胜”的策略,实行全区统一品牌,促进苗木花卉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5、科技兴业,提升发展水平。苗木花卉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效益和高风险的特点,要加快发展,科技是关键。一要加快农科教结合步伐。要把科技对接、人才引进作为提高苗木花卉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制定优惠政策,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鼓励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到本地指导、科技攻关、科技合作。二要培养一批“土专家”。要加大培训力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区、乡、村干部和农民骨干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采取措施,鼓励现有科技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田间地头,实行专题讲座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提高农户种植、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三要调整品种结构。特别是花卉产业,要根据自身的环境资源、技术条件与市场需求,科学准确地确定适合榆阳区栽培的主导品种、接换

品种和辅助配套品种,把握好产品的市场定位,组织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6、开拓市场,提高产业效益。一是规范行业秩序。要加大市场的开拓力度,实行企业化运作,采用营业定点销售和人员推销的方式,把榆阳区的苗木花卉产品成功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同时充分利用合作社的行业规范及组织协调功能,提高农户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精神,避免无序竞争。二是建立营销队伍。吸收一批有商业头脑、懂经营的人长期在外或依托驻外办开拓市场,采用公司化管理,工资实行“底薪+销售提成”,并对开拓出新市场的营销人员实行奖励政策,推动农户与营销人员共同富裕,保证苗木花卉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市场,确保苗木花卉生产的效益。

6.重庆市物联网发展情况报告 篇六

一、重庆物联网发展现状

物联网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将形成万亿级的新兴产业。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无锡物联网产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开启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新纪元;我国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已将物联网正式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市经济信息委从2008年组织我市物联网相关力量,开始规划和推进我市物联网,并着手产业布局。市经济信息委提出了重庆物联网发展思路及产业聚集实现的路径,2010年6月完成了《重庆市“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3月正式颁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意见》。目前,取得了突出成绩,现报告如下:

(一)聚集优质资源,发展优势形成在市经济信息委的积极组织和努力下,市政府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签署了发展物联网的战略协议。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落户了重庆,建成了中国移动的全国物联网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结算中心。中国联通筹备建设近

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基地。工信部批准了重庆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重庆成为国家发展物联网的重点区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落户重庆,建成了国家级物联网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目前联盟会员单位200余家。2011年,重庆8个重点项目获得首批国家工信部物联网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数与资金支持额度名列各省市前茅。上述优质资源的聚集,使重庆发展物联网的优势凸显。

(二)物联网运营平台全国领先,商业应用初显成效

我市已建成中国移动物联网全国运营管理平台、中国移动农信通全国平台、中国移动二维码全国管理平台、远程医疗物联网全国平台、车联网平台(电子车牌)、社会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平台、中国电信智能调度与实时监控平台、中冶赛迪冶金行业远程监控与设备管理平台等一批物联网运营平台。目前,中国移动在重庆物联网领域投资了10亿元,形成了物联通、宜居通、二维码、农信通、车务通、电梯卫士等30多项成熟产品及应用,已服务用户5000万;车联网平台已发放电子车牌100万张,将在经济社会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社会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平台总投资77亿,将形成一个集60多万个视频镜头于一体的视频防控系统,可为平安重庆和智能化的城市管理发挥作用;远程医疗物联

网平台完成投资2.7亿,建成了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综合服务平台,已为上千家医院5000万人次提供远程心电检测和健康管理服务,服务收益累计已达15亿,卫生部已决定于2012年全国加大推广应用,预计2015年服务收益将达到上百亿;中国电信智能调度与实时监控平台的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已在渝中区、南岸区、高新区、九龙坡区、渝北区等区县实施;中国联通在环保监控、车辆定位等方面开展了应用。

(三)物联网产业快速聚集,产业链正在形成市经济信息委按照“布局集中,功能集成,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依托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以南岸茶园新区为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核心区域,以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同兴工业园、双福工业园等为拓展区进行产业布局。目前,物联网产业快速聚集,两年内就引进了40多家物联网知名企业入驻我市,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北大方正、上海展讯、南天信息、清华同方等。目前,我市从事物联网研发、制造、运营的单位达200多家,形成了物联网产业链的雏形。

(四)物联网研发实力雄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我市聚集了强有力的物联网科研团队,拥有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中国移动研究院物联网支撑中心、国家仪表功能

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中科院软件所重庆分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4所、26所、44所、四联集团企业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20多家国家、部(省)级科研机构。其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相关标准制定方面与国际同步。近年来,制订的M2M规范、标准、业务管理办法50多项,成为国家制定物联网标准的重要参考;参与了系列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的制定,参与制定的工业无线标准已成为工业无线领域三大主流国际标准之一。

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解放军通信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电子工程技术学院等高校设立了物联网相关专业,可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通过市经济信息委的组织协调和各方的努力,我市物联网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产业快速聚集,产业链正在形成,已探索出了一条以应用促发展的物联网发展道路,为我市物联网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庆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按照“科技引领发展,应用促进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建设完善研发体系,使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处于

7.安庆市花卉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七

X街道办事处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但是并不以此自足,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过去的亮点、着力培育新亮点、新看点。今年X街道办事处按照生态、效益、质量优先原则,以高效、生态为重点,以园区为载体,构筑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实行政府建园区、龙头带产业、协会加农户的产业格局,强抓支柱特色产业,大力开展花卉二次创业,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促进了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一、X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X位于X县东南部,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人口X.X万。X花卉种植历史悠久。X街道办事处还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种植花卉至今已有X余年的历史。几年来,累计投入X亿元用于花卉苗木的培植繁育。近年来,党委政府以“抓花、抓树、抓畜牧”为总体思路,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动花卉产业二次创业,成效显著。

据统计,目前,全办拥有花卉专业村X个,种植面积X余亩,冬暖式花卉大棚X余个,高标准花卉超市X余家,从业人员近X人,可向社会提供X大系列X多个品种的花卉,年销售收入X.X亿元,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X元,是江北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之一。

通过多年的发展,X花卉产业的研发、培育、种植、销售体系日臻完善,集花卉种植、展示观光、餐饮娱乐、销售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大花卉产业正逐步变为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结构调整力度大,产业转型步伐快。多年的发展,X花卉在不断做大的同时,出现了土地集约利用率不高、信息技术相对滞后、花农“小富即满”等一系列新问题,大大阻碍了花卉产业整体升级的步伐,成为X花卉继续做强的致命“瓶颈”。为调整结构、促进传统花卉产业向高科技现代花卉产业转型,X委政府在多方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从改变花农观念入手打破花卉产业发展瓶颈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广东、云南、X等地考察,帮助花农算清了“产业结构调整帐”,引导花卉企业改变买花卖花做“倒爷”赚取有限差价的做法,积极引资引智进行研发培育获取最大利润。

过去,X花农由于没有培育种植高档南方花卉的技术,只能做别人的“代销商”,再算上昂贵的运输费用,销售量再红火也得把大头利润(约X%)装进南方花卉老板的口袋。通过考察解放思想和算“产业结构调整帐”,花农思路变了,X借势利导,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产学研基地,有力推动了花卉产业转型的步伐。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还积极申请本土花卉商标品牌,着力开拓高档市场,提高

X花卉名片含金量。云汇园艺生物有限公司是产销蝴蝶兰和绿化苗木的综合性花卉园艺公司,占地X余亩,建有蝴蝶兰培育温室大棚X平方米,可同时栽培蝴蝶兰X万多株,设有X平方米的花卉展厅及蝴蝶兰培养实验室,利用台湾的先进培育技术与广东佛山大千花卉集团、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实现了蝴蝶兰的生产规模化和新品种的开发,连续两年蝴蝶兰的收入都过百万元。目前形成了以云汇园艺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近X家自主培育花卉品种的企业群,本土培育的高档花卉正以优秀的品质和适中的价格,逐步取代旺销多年的“南方进”。

(二)政府推动力度大,花卉产业发展快。花卉产业是朝阳产业,在花卉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对于推进花卉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全花卉产业发展,历届X党委政府都将花卉苗木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牢牢抓在手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重点突破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扶持。首先抓产业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前几年政府出资修建花卉交易大厅,成立了一家连接市场与花农的中介组织—万苑花卉交易中心,专门为一家一户种植的花卉提供销售场地。同时还培训了一支X多人的专业销售队伍,专门跑淄博、X、天津等大中城市,全力抢占市场份额;成立了万苑花卉有限公司,与高等院校联合建立了百亩百万示范基地,还建起了世界月季名品园,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花卉业的飞速发展。二是抓重点扶持,典型带动。在发展花卉生产的过程中,X紧紧抓住云汇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石河花园等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使之迅速膨胀,以这些企业活生生的例子带动花卉业户发展。并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邀请国内外专家为花农授课等,有力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三是抓基础投入,搞好服务。花卉生产的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必须由政府来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为花卉业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据统计,仅花卉核心园区道路建设,历届政府就累计投入上千万元,使花卉园区全部实现了道路网格化。尤其是X年初,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全面启动花卉路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X公里长的万苑花卉路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庄,建设“十里花卉一条街”。在公路两旁新建花卉超市、苗木繁育基地,鼓励发展餐饮业和旅游业,建立集花卉研发、培育、销售和旅游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高效生态花卉观光园”,半年就新增高标准花卉超市X家。

(三)产业带动作用大,促进农民增收快。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具有花村美誉之称的石河村人均X分地,一个普通农户按三口人计算,若是单按大田花卉种植来说,X亩地栽植女贞约

XX—XX株,按照平均价格每株X.X元计算,除去人工、杂肥等成本每株X.X元,纯收入约XX元;月季产量偏低,每亩地能扦插XX株,按照每株X.X元计算,亩收入也在X.X万元左右;再加上冬青、红叶小檗、大田菊花、鸡冠花、一串红等花苗的收入,每户花农的收入都在X万元以上,若是巧打时间差,合理利用土地,收入会达到X万元。而随着花农变花商,经营体制的转变使得花卉利润更高,占地约X亩的钢结构花卉大棚造价均在X万元以上,像花农赵录云建设的占地X.X亩的百花园大棚连接超市总造价超过了X万元。一般花卉大棚的正常经营运转费用每年要在X万元左右,平均每棚每年进花约X—X次(车),每次至少要进X万元的花卉苗木盆景等,每年流水在X—X万元左右,赶上行情好,利润可看X%,平均最低利润也能保住X%—X%,一个花棚的年纯收入就在X万—X万元左右。而像百花园,每年进花都不低于X车,纯收入在X万元左右。

另外,发展花卉产业带动作用较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带动了“X”人员的就业。每到扎制拱棚、移栽月季、扦插苗木的旺季,一些农民钟点工就成了“香饽饽”,据世纪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社长石玉柱介绍:如今石河村X余家种植户,户户都有X—X名务工人员。进入春季之后,村里的花卉种植开始进入旺季,全村每天的用工量要达到上千人,这样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就能在村里得到就业。由于栽植苗木不需要掌握多少技术,体力劳动强度也不大,还吸引了周边

X多个村的X余名妇女前来工作。

(四)“一社一街”作用大,规模产业形成快。为集聚规模,打造品牌,形成“拳头”闯市场,X年X月,X成立了X世纪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结束了花农“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干干不了、单个村庄能干干不好的问题。从种植技术到销售信息,从品种更新到市场行情全部实现了资源共享,农户发展花卉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X花卉的市场竞争力和有效规避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累计入社农户达X家。X年X立足区域优势,完善了X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加速构筑区域内花卉产业持续发展新格局。先后投资近X万元规划建设集科技先导、农业示范、优质花卉苗木繁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花卉高效生态示范园。花卉高效生态示范园以十里花卉一条街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集群效应,增强了产业优势,提高了知名度。

示范园占地X余亩,入驻花卉超市X余家,冬暖式花卉大棚X余个,高标准花卉苗木繁育基地X亩,现在园中花卉苗木品种多、花色全,大约有各类花卉、苗木X余万株。带动农户X千多户,户均增收X余元,新增就业岗位X个。园区内

X年新建花卉超市X家,总投资X余万元,占地X万平方米,估算每个超市建成后年收入可突破X万元。年投资X余万新栽植绿化苗木X余亩。新增从业农户X余户,预计每亩收益X万元左右。投资X余万元扩建凤梨繁育基地,占地X余亩,自主培育红星凤梨X.X万株左右。

二、X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X花卉产业取得一定成绩,但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产业总体水平和整体素质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科技含量不高。劳动者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不少从业人员都是刚从菜农、粮农或其他行业转过来的,对花卉种植普遍没有经验。花卉业的生产设施和技术装备还不够先进,经营水平较低,花卉产品仍以传统的园林绿化苗木为主,鲜切花、组织培养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花卉产品生产明显滞后,研发基础落后,花卉的科研投入不足,花卉品种和技术目前还主要依赖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二)产业化水平比较低。我办事处花卉产业初具规模,但是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多停留在花卉中转站的角色上,培育新品种花卉能力不足,花卉超市规模小,多在三亩左右,超市规模偏小也制约了引进花卉品种的多样性。

(三)规模种植程度不高。花卉超市多是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模式,其突出表现为规模小、档次低、经营分散,产后商品处理差,市场适应能力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花卉产业做大做强。花农自由随意种植,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栽培品种多,管理粗放,手段单一,经济效益的增加主要依赖面积的扩大。其原因是生产者对市场变化捉摸不定,多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不尽掌握,只能用一种栽培技术栽培多个品种,因而无法达到专业化生产的要求。

(四)资金不足,融资困难。花卉超市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一家普通的花卉超市初步建成需要X—X万,上档次一些的需要上百万,这对于花农来说投资十分巨大,制约了花农放心大胆上花卉超市的决心。此外,花卉超市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不敢大量引进优质花卉,制约了花卉产业向更高品质发展的步伐。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网络不完善。花卉产业内部缺少必要的沟通,信息相对闭塞,缺乏专业支持,这些都不利于的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市场信息不灵。目前花卉的营销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销售,电话订购,送货上门,服务要求周到细致。大多数花卉生产企业和绝大多数花农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不能及时、准时地捕捉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品种花卉的培育和花卉的销售。

三、加快X花卉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从实际出发,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从技术、信息、市场等多方位协调服务于花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完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扶持花卉苗木产业,不断提高花卉苗木生产质量,大力发展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等,快速提高科技含量、栽培水平,确保我的花卉苗木业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大龙头培植力度,提升产业化水平。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是推动花卉产业不断前进的动力。龙头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技术装备先进、资金比较雄厚、信息灵通、交通手段好。通过他们把分散弱小的农户带动组织起来,不但可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减轻花价大起大落造成的损失,而且可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花卉产业实现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X花卉的发展起步于农户,但若要形成产业就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今后,要把X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坚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优先扶持“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复合型”的龙头企业。在培育本地龙头企业的同时,引进外地的大型龙头企业,形成竞争机制,激活本地的中小企业,带动种植户集群在品种、技术等方面的同步提高,使龙头企业走上“公司+农户,农户建基地,基地连市场”的经营道路。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花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首先是资金上给予适度倾斜,为花卉超市和花农提供贷款担保,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其次是对花卉超市及花农落实相关政策,以减轻包袱,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花卉产业。最后不断优化花卉产业的发展环境,多关爱保护。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苗木花卉连片规模种植,形成规模优势。二是继续实行土地租用、税收等低门槛政策,努力为外来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加大专业花卉合作社和商会发展力度,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积极发挥专业性的花卉合作社和商会的作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调动起广大花农及经营业户的积极性,加强彼此的协作,提高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加强信息的交流,要消除闭塞狭隘的小农思想,让花农明白只有做大做强花卉产业,才能引来更多的客商和消费者,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时,引导花农一定要彻底转变有啥卖啥,被动寻找市场的传统观念,把握好产品的市场定位,科学预算成本利润,适时调整品种结构,根据自身的资源、技术经济条件与市场,科学准确地确定主导品种,接班品种和辅助配套品种,标准化生产,统一销售,在风险中抓住机遇,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大科技兴花力度,提高创新水平。壮大花卉产业,需要走高科技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建议加大与X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专门建设

X花卉高效生态示范园园区内实施科技创新,积极筹建示范园组培中心,研究、推广X花卉苗木品种和引进南方各类名优花卉苗木品种,提高苗木花卉科技含量,建立起了“市场—科研—生产—市场”的良性循环机制。园区的建成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X花卉”的外部形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花卉苗木试验基地,成立花卉研究所,大力推进技术研究,建立健全花卉科技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体系,积聚人才,造就一支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队伍。同时,加强对花卉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与技能。大力推动精包花卉超市发展。如一株普通的花卉X元,经过包装之后可以买到X-X元,这样经过包装之后既增加了花卉的利润率又增加了销量。

(五)加大宣传力度,多措并举提高X花卉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花卉大棚可以作为中小学生的生物试验基地,积极争取成为X县“学生课外活动实践基地”,这样既可以提高X花卉产业的知名度还能增加销售量。建立较为完善的电话及网络营销服务,设置一个统一的花卉订购热线和网站,努力做到“电话一响送货到家,鼠标一点花卉到家”,利用邮政系统和物流快递,做到快捷服务,让消费者满意。积极筹备,多方组织,争取条件,探索举办“

X花卉节”,提高X花卉的知名度。待条件更加成熟时,结合的家具产业,可以尝试举办“花卉•家具博览会”。借我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和西董成为“省级旅游”的机遇,加强协调沟通,做好旅游项目。以“城乡建设年”为契机,倡导X花卉进社区活动,建设“花园社区”,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8.安庆市花卉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八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在自诉案件审理中,组织双方当事人就自诉人提起的刑事诉讼及附带民事诉讼进行协商,最终达到促使双方就经济赔偿问题达成一致,被告人得到了自诉人的谅解,自诉人放弃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结案方式。是中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在刑事自诉案件审理中,它为人民法院正确处理轻微刑事案件,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矛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在审判实践中,因调解权被滥用而出现“随意调解”、“重调轻判”和“调解程序混乱”等情况,从而导致“调解功能的扩张和判决功能的萎缩”的不正常现象,其负面效应日渐突显。为此,今年初,我院将《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制度研究》作为2005年全市法院重点课题上报给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市高院批准并将该课题指令我院完成。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庚即成立课题组,制订了周密的调研方案,对重庆市第一、二、三、四中级法院和四川省成都市中级法院,以及本市和外地21个基层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情况,以实地座谈、信函访问等方式进行了历时3个多月的调查。调查中发放情况调查表和调研提纲50份,召开专题座谈会10次,较好的掌握了重庆法院及部分外省中、基层法院审理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情况、基本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该课题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制度运行的现状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因此,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的调解表现为公权力和私权力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法官作为中立的第三人介入调解过程,主导调解,并确保调解书的法律强制力;另一方面,调解协议的产生又是基于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的结果, 使的调解协议为双方当事人所接受。为此,同人民法院判决相比,调解具有其独特的司法救济价值,是人民法院“定纷止争”的重要手段。从此次调研的情况看,重庆法院在审理刑事自诉案件时**部分都能把调解原则贯穿于自诉案件审理的始终,并不断探索新的调解方法,调解已成为审理这类案件的必经程序,不仅在庭审前进行调解,在庭审中和裁判前也进行调解。有许多案件还进行了反复多次的调解工作。能调解结案的尽量调解结案,已成为审判人员审理这类案件的指导思想,并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2002年—2004年重庆法院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制度运行的总体情况

表一 2002年—2004年重庆法院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制度运行的总体情况

年 度数量 受理案件数 调解案件数量 调解率(%)

2002年 1105 658 59.54%

2003年 1078 628 58.25%

9.安庆市花卉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九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庆监管分局:

为落实好银监会相关文件要求,我行按照上级行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对公结算账户滚动式常态风险排查工作。现将我行对公结算账户滚动式常态风险排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开展对公结算账户滚动式常态风险排查工作 对公结算账户风险排查工作是大额存款风险排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行认真按照相关文件明确的检查方式、检查频率、检查重点等要求,按季度持续做好对公结算账户滚动式常态化风险排查工作。对公结算账户滚动式常态化风险排查工作由财务会计部门牵头负责,公司业务、营运管理等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利用我行稽核系统和柜面监测系统以及内审数据采集系统,加强对公结算账户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审核监督,以银监会规定的“六类账户”为排查重点,按“大额、异动账户优先”的原则进行排查。对对公结算账户滚动式风险排查中发现的问题,由财务会计部门牵头负责、公司业务等部门做好配合组织核查,明确了整改要求并监督落实。

二、强化措施,认真落实,切实做好对公结算账户滚动式常态风险排查工作

1、切实加强账户开立、变更的管理,从源头上阻断各类侵占银行和客户资金的案件

一是严格履行开户行审查义务。二是办理账户变更手续时,要认真审查变更事项、变更申请及相关文本、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三是实行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集中管理后,严格按照《中国建设银行单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集中管理操作规程》进行集中审批和控管。加强业务检查与监控,有效防范账户风险。

2、加强预留印鉴管理和支付凭证审核,防范诈骗风险

一是严格遵守办理客户预留印鉴预留、变更、挂失补办、注销手续,坚持柜台办理和不得代客户办理的原则。二是严格支付凭证审核。办理付款业务时,支付依据为预留印鉴的,5万元以下可单人验印,5万元以上(含5万元)必须坚持双人验印。三是加强预留印鉴保管,防止预留印鉴丢失或被替换,严格执行定期检查核对制度。

3、关注大额支付和异常支付,确保资金安全 加强大额支付的审核,对单笔100万元以上的支付业务必须严格执行会计主管人员审签和与单位确认制度。加强存款人银行结算帐户异常或可疑资金支付的监控,对大额资金频繁转入转出、与存款人经营规模或业务范围明显不符资金收付等现象应跟踪、核实,按反冼钱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4、加强与客户对账工作,提高对账效率

严格按照《对账操作流程》办理银企对账工作,切实提高综合对账率和对账单回收率,要加强对不符账项的追踪管理,做到“有疑必查,查必落实”。对账工作中发现重大问题及可疑账务的,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并妥善处理。

5、增强柜员风险意识,提高柜员识别假票假印鉴的能力 一方面教育和引导柜员认清当前复杂的形势,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柜员的业务技能,做到规范操作,堵塞风险漏洞,使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

三、我行今年以来开展对公结算账户滚动式常态风险排查工作主要成效

1、我行将对公结算账户常态化排查工作与会计检查工作相结合,将排查内容作为会计检查工作的重点。我行通过会计稽核系统、柜面业务监测系统每日提取相关结算账户管理交易信息,对异常信息及时进行核查,对发现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认真进行整改和责任追究。按季利用我行内审系统通过参数设置提取账户管理和账户交易信息,特别是将银监会规定的“六类账户”情况作为重点排查对象。今年以来我行共组织了三次数据提取排查工作,排查面为100%。2、2009年,我行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了账户年检工作,共清理不规范及长期睡眠户364户,通过数据搜索共规范了临时户超期18户,清理了同一机构存在一个单位既有基本户又有一般户的6户,我行对公结算账户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得到及时整改,有效地控制了风险。

3、认真开展重点账户和可疑交易账户的排查工作。我行认真开展了账户资金异常变动情况的排查工作,对于可疑交易严格按照反洗钱的要求进行了核查和报告。涉及员工账户与客户单位发生的交易进行了重点排查,今年共排查了96个账户,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员工的行为。四季度还重点组织了对同业账户、保证金账户的账户开立和使用情况的排查,强化了风险控制措施,消除了风险隐患。

4、我行针对账户资金发生额和资金余额的不同标准将账户区分为重点账户和非重点账户,今年共组织了重点账户12个期次、非重点账户5个期次的银企对账工作。重点对账回收率为100%,非重点对账回收率达99.4%,切实防范了银行与客户资金的风险。

特此报告。

建行安庆分行

上一篇:形容恩德的成语有哪些下一篇:===镇经济工作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