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月的作文初中

2024-09-06

关于四月的作文初中(共13篇)

1.关于四月的作文初中 篇一

四月,春天和夏天接轨。

四月,雨天和晴天交织。

四月,怀揣着许多孩童的梦想。

四月,满载着许多快乐和泪水。

四月,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但是它终究要离开的……

愚 人

“你鞋带松了!”

“哈哈哈,今天是愚人节!”

校园里再次有两个人开起了愚人节的玩笑,这句话我似乎已经听了n+1遍了,突然有一个人对我说道:“你鞋带真松了!”

又是这一句。

“你也开这种老掉牙的玩笑?今天愚人节耶大哥?”不过我还是下意识地看了一眼。

“哈哈哈,你不也是看了一眼你的鞋么?”

“你……”我无言以对,竟也忍不住笑了。

清 明

一路狂风袭来,树叶漫天狂舞。

爸爸带着我去爷爷奶奶的坟墓,他们是在我爸14岁的时候被火烧死的。

墓没有碑,只有一堆杂草乱石和两块巨大的石头。

爸爸手持镰刀将杂草一一清除后,找了处地挂上白幡。

白幡随风飘摇,湿重的水汽弥漫在空中,我隐约看到爸爸眼眶中,闪烁着无尽的泪花。

“爸,你怎么了?”

“没什么,爸想他们了……”

生物操作考试

天阴沉沉的,大雨倾盆而下。

同学们急匆匆地记着实验步骤并进行实战演练。

我在心中拼命祈求着不要抽到叶横切和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果然是怕什么来什么啊,我“幸运”地抽到了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实验。

我徘徊在痛苦的边缘,瞄了两眼资料,心不在焉地填好表,生无可恋地坐在侯考室里。

魂不守舍地走近考室,实验做到刮果皮的时候,我害怕,我紧张了,之前刮果皮的时候我总是刮不下来,不过时至今日,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刮。

刮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上手多了,我好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高兴激动,满怀信心完成了之后的步骤。

班务处理时,老班带来了好消息:全班满分!

顿觉以前所有的苦痛、煎熬都烟消云散了。

四月,再见。

谢谢你给我带来的一切,让我觉得充实。

我永远记得,二零一七年的四月

作者:谭航

指导老师:龙立冬

公众号:竹心柳影

2.关于四月的作文初中 篇二

关键词:作文教学,透视思考,探索实践

做老师难, 做语文老师更难。回眸走过的路, 语文教学在社会的一片责难与声讨声中艰难行进着。学生作文难, 教师教作文更难。置身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课堂, 面对着孩子“提起作文只摇头, 见到题目皱眉头, 写起作文咬笔头, 老师催交才开头”的尴尬现状, 我们咀嚼着作文教学带来的痛, 更担负着作文教学带来的累。

一、作文指导:像雾像雨又像风

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学生的作文是自己学会的, 不是教师教会的。于是在现实教学中作文指导被人为有意地弱化了。殊不知, 此说法看似有理, 但仔细探究却未免失之偏颇, 因为它有意贬低了作文“教”的主导作用, 作文指导似乎成了多余。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引路”、怎样“开门”的问题, 作文指导只能强化, 不能弱化, 更不允许虚化。

强化作文指导目前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共识, 但面对作文指导课, 我们大多数教师感觉像雾像雨又像风, 如何指导、怎样指导才是最有效指导却困扰着我们的实践操作。表现在具体课堂上常常是教师津津有味、口干舌燥的讲, 学生却云山雾海摸不着头脑。

在作文指导课上, 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 打开思路,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 才能产生使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 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 容易束缚学生。开始宜“放”, 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 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最有益的、最熟悉的内容来写, 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接下来, 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 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

二、作文训练:烧旺了胆子走天涯

作文是一种技能, 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还是一种习惯, 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实践是写作自身的一个重要特点, 掌握写作知识的最终目的, 就是用写作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 提高写作能力。

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还有一种倾向也不容忽视, 有的教师笃信“眼过千招, 不如手过一遍”, 在作文教学中秉持“题海战术”。有部分老师思想上重视作文教学, 几乎每天布置一篇作文, 却又舍不得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把作文训练全部放在课外进行, 结果是学生苦不堪言, 每天迫于老师的压力疲于应付, 深感“作文训练猛于虎”, 这样的训练其动机与效果很显然是背离的, 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辛苦, 结果却总逃不出受累不落好的怪圈。

作文训练应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初一同学对编故事感兴趣, 乐于通过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 可以练习编小说、写故事等。初二、初三可以引导学生感性描写人物、景物, 理性分析社会见闻。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 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 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

三、作文评改: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文批改的传统方法是教师批改。教师劳心费神, 花很长的工作时间, 认认真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 可是辛勤的付出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收效甚微。其实, 教师和学生是不自觉地走进了作文批改的误区, 导致“只见作文一本本, 本本语句干巴巴”的现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对作文批改进行改革, 必须把语文教师从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 必须改革作文批改方法, 在“改”上做文章, 在“批”上下工夫。

我们在批作文时, 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 批语一定要精当, 务求有启发性和导向性, 三言两语, 切中要害, 指点迷津, 使学生有所知, 更有所悟。要“多栽花, 少栽刺”, 毫不吝惜地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 哪怕是一个精妙的词语, 也要加以肯定表扬。当然, 这也是并不是说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的问题视而不见, 而是从“建议”的角度出发, 使学生看了表扬信心倍增, 读了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就如我班的乔志同学, 作文历来都是“流水账”式的, 且书写潦草。但在作文《童年往事》开头, 他却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转眼我已即将由少年走向青年, 但童年那多味的往事犹如颗颗珍珠, 晶亮闪烁在记忆中, 挥之不去……”尽管以下的文字仍一如既往地“流水账”, 尽管这句开头被其他同学怀疑为“克隆”的文字, 但我还是表扬了他, 在边批中给予赞赏。乔志同学大受鼓舞, 以后的作文明显用心写了, 语言也渐渐有了文采。

3.关于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思考 篇三

关键词:中学语文;书面表达;教学现状;实施办法

语文的书面表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孩子和老师的难题,难就难在不管老师把写作的几个点进行深入的细化,多次反复的讲解,布置再多的练笔,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都还是停滞不前,再加之完成耗时大,字数多,导致青少年们对作文有着抵触的心理。可是,作文却依然在中学考试中占据着最大的比例。而且,经过笔者的深入研究发现,不单单是学生自身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问题,这都导致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停滞不前,只有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和教师改正从前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学生作文分数提高难的问题,鼓励学生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质的进步。

一、当前中学生作文书写的状况和问题

通过我的研究发现,当前中学生在习作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中学生对语文的习作存在着抵触心理,中学生从内心厌恶写作,写作难又累,长期以来这样的思想占据着学生的大脑,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习作的练习,抱着负能力的写作必然会导致写作成果不尽人意。

2.在对学生的了解中我们会分析,学生缺乏对客观事物和环境的感知态度,缺乏真实的思想感情的流入,而老师由于考试的压力常常让学生去背材料,而不是从日常生活中细心的感悟,都导致了学生在书写的时候过于苍白,感悟不到写作的乐趣。

3.由于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后没有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的资料,学生的阅读面过于狭隘,写的文章自然而然也就刻板生硬,常常无法润色到自身想要表达的效果,也没有环境的烘托,只是将事件进行一次无力的叙述,这样的文章又怎能让考卷老師眼前一亮,从而得到进步呢。

4.大家都很清楚,书面的写作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有着很大的要求,习作成品是一个学生思想的体现,观点的表达。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学生却不懂得构思出习作的框架,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常常出现写一半半不知道下一句该写什么如何写,完全就是一篇800个汉字的堆砌,没有一点灵性,这样的文章更是不合格,达不到作文锻炼学生的根本目的。

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错误解析

学生作文分数低,提高难肯定不单单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在教师的书面表达的教学过程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没有明确到学生的思想,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只是单一的在黑板上写上题目,忽视了学生自身对题目的判断,可能学生对这个题目并不赞同,对名词的理解有另一个方面的思考,而教师却强行固化,学生不赞同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其次,教师忽略了阅读的教学和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作文对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是有着很大的要求,只有有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够写出好文章,不断的写却没有向名家学习,学习如何润色,是做不到提高的。最后,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大多数写一个阅字或是打一个分数,让学生一头雾水,写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学生根本无从得知,也让学生无法感受到教师的重视,更找不到该进步的着力点。

三、提高作文书写的应对策略

在经过上文的分析结论后,笔者得出以下几个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们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第一,培养孩子们对平时的作文书写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去观察一件事物,用笔墨去刻画,学生对习作产生了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会才思泉涌,写出好的文章。第二,要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描写的好的句子要用波浪线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认可,从而在写作上更有信心。第三,教师要认真批改习作,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应该进步之处,从而让学生对自身的习作有了解,才能更好的进步。最后,老师们在平时的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一线的语文教师可以每周向学生推荐一本优秀的阅读读物,让学生去阅读和摘抄其中的好句好段,以让学生呈交读书笔记作为作业,这样便能督促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还能帮助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知识对青少年今后的语文学习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四、结语

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想能够真真正正的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的书面表达能力,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真正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还有教师教学上的不足,从两个主体出发进行完善,必定能使得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有一定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蕴琪. 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1).

[2] 杨体明. 高中生作文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3(6).

[3] 王慧萍.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5(8).

4.关于四月的初一作文 篇四

渐渐地太阳爬上山顶,云朵散去,阳光放肆地散发着温暖,我跨步走出了门,贪婪地呼吸着空气,身体也被太阳照得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远处的山被雨水洗过之后,变得更加翠绿,像极了新春刚穿上新衣的孩子,风儿也鼓足了劲从山那头吹来,吹散了泡沫似的白云,露出了刚洗净的碧蓝,又带来了山那边掺杂着的泥土气息和花的芳香。

画面一切,山脚下一片灿黄灿黄的颜色吸引住了我的双眼,我兴冲冲的向那片花田跑去,远远地油菜花的花香就扑面而来,像只手牵着我的鼻子走。四片金黄的花叶两两相对,就像展开翅膀的蝴蝶,停在了碧绿的茎叶上。来这的不仅有我,还有早到的蝴蝶和蜂蜜,他们穿梭在花田之上,在花瓣上起舞,我也想伸出手加入他们,他们却向深处飞去,我也慢慢跟着它们追了上去,像极了古诗中急走追黄蝶的孩童。如果可以,我真想躺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上,望着头顶碧蓝的天空,心随风去。

我四处转了一会儿,忽然瞧见有些树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粉色,原来是有些性急的桃花儿早早的就绽开了花瓣,粉嫩的脸似乎还没有红透。“咔、咔、咔”我似乎听到花苞绽放的声音,凑近细看,碧绿的花苞,露出了粉色的叶尖,小巧可爱。

5.关于四月的作文高中 篇五

远望柳树,似幻似纱,好不真实却又无比迷人。可我对于这种远望视角,不看重,若要欣赏柳树,还是近距离,仰视,最美。

站在柳树下,打量着这极为平凡的树,树皮粗糙,笔直,并不似其他树,柔若无骨,惹人怜爱。枝条如同昆虫吐的长丝,上面的鹅黄色嫩芽却不容忽视。小家碧玉,轻盈玲珑。

过了花季,才是柳树最辉煌的时刻。如果你在此时走在马路上,那可要小心了,因为柳絮将要出来俯瞰这个世界了。如果运气不佳,柳絮便要调皮地随着风进入你的鼻腔,耳道。我对于柳絮的感觉有些微妙。小时候的我,以为这是谁家的棉花被风刮起,还不止一次的笑叹这可怜的人家,母亲对于我的话只是轻轻点头,“是啊,是柳姑娘家的棉花飞了,带着一家人的梦,飞到天涯海角。”

小孩子总归是单纯无知的,那时的我自然不知这是什么意思。随着年龄增长,现在的我总算了解到了一点,柳树的絮带着梦飞走了,到世界各地去追梦,得梦。

那我呢?我倒是有些迷茫了,我的梦该如何去追呢?

不知想到了什么,我竟在无意间说出了连我自己都不解的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树的枝,柳树的花,柳树的絮,柳树的梦,难道真的有固定的归处吗?答案是否定的,一切都是无意的。我的梦,也应该在迷茫的时候随意地飞飞了。

6.初中作文:花开四月 篇六

春暖花开的时候,春的活力,花的芬芳,总在不经意间将伤痛轻掩。让一剪春光,在眉宇间穿行,映射在心田,让烦躁的心事,开满淡淡的花香。

而在雨雾迷离的清晨,漫步在无声的细雨中,一颗春日躁动的心,渐渐冷却、平静。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冬储存的.力量,春天,总是在不经意间展现它的神奇,一场春雨可以滋润整个大地,一缕春风便送来丝丝新绿。细雨飞花间,让人忘却人生中的伤痛、愁绪。一件简单行囊,卸下经年过往,踏一条通幽小径,寻找“人面桃花”的妙境。

也许,已经错过了桃花盛开的时节,但路上那吒紫嫣红的景色,如东升的朝阳,焕发着初绽的魅力。

这时,你不必理会哪朵花结什么果,哪根枝条春色最多,不论是娇艳的初放,还是零落的惆怅,都在蕴育着春的希望,只要放任你的目光,就会收获满园春色。

春雨,总会让人心生爱恋,恋它的温润,它的轻灵,恋它走过后的那抹绿色。在朦胧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清纯、那么唯美,没有过往去思忆,没有情缘去追随,唯有粒粒雨滴在心田。

“走山穿水,淋花沐雨”,当你背着沉沉的春天归来,抖落一身疲惫,回到角落休憩。你会发现春天已围在窗前,等待你的归去:一阵微雨刚过,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花香,那早已开放的槐花,垂落了瓣瓣花翅。

你采摘了远方的春天,却错过了身边初到的春天。有时我们总是将目光抬得很高,忘得很远,以为,远方的春天才会有花开,而忘却去欣赏身边、脚下,那些开放在最矮处的春天。也许,我们需要用一段短暂的时光来为远方的春天停留,让春雨落红淡化心中的伤痕,让相见不相识的尘缘,春风化雨,融了难解的心结。

7.关于初中作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尝试 篇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我们也做过很多尝试与努力,但屡屡觉得理论容易实践难。

一、学生的阅读与积累

每个学生都明白多阅读才能写好作文的道理,但教师不能只把这个道理抛给学生就什么也不做了。十三四岁的孩子主动性与自觉性尚未形成,只有个别能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坚持天天阅读。所以,我们应把“多阅读”落实到每个学生。

在教室里建立一个图书角,每个学生捐两本书,这样给他们借书阅读创造了最方便的条件。每周拿出一节课供学生阅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写旁批。每个早读朗读两篇优美散文,每个月由教师推荐几本好书。假期要求学生读完几本长篇名著,并写读后感。

在这样的反复强调与阅读活动中,学生才能养成阅读习惯。当然,仅阅读还是不够的,还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做一些积累。如利用黑板一角,每天叫一个学生抄一句美言或者警句,其他学生则把黑板上的句子摘抄起来。初一阶段多布置摘抄的作业,摘抄试卷上、练习册上阅读题中的佳句,跟着课文主题补充摘抄。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后,再从课外书中摘抄一些描写春天的比喻句、排比句等。临近期末学生再把各自的摘抄本摆在桌上展示,互相交流成果。坚持了一年,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看见好词佳句就要抄下来的习惯。

二、教师的准备与教学

作文教学是一项大工程,教师应有“三年一盘棋”的思想,对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有规划,作文教学方能形成完整的系统,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综观三年的语文教材,其中的单元写作都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定的,它把作文教学分成了很多细节,一个点一个点带着学生训练和提高。如七(上)六个单元的写作要求分别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 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很实用的写作教参,三年的作文教学计划可以依照课本而行。教师首先备好每个单元的写作课。许多课文也是写作教学的最佳范本。 例如七(上)第一单元“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散步》《秋天的怀念》《短文两篇》都是选自生活中的细小平凡事件,这就很形象地教会了学生如何把生活写进文章,如何从生活中选材。

如果教材作为参照还不够,教师再从名家名篇、影视、新闻等载体中寻找素材与写作方法。从初一写好句子开始,到段落,到谋篇布局,从语言表达到表现手法,从组织语言到选材,从开头结尾到点题扣题,一步步由浅入深,坚持每半月一次写作指导,指导完学生当堂写作。在这样的训练下,学生动笔写作不再觉得任务沉重。

三、作文的训练与评改

学生平日的写作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基于这点, 教师和学生都应经常动笔写作。教师经常写是为了保持常思的头脑,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更明确的指导方向。 学生常练笔更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必要手段。但很多学生很厌烦常写,教师该怎样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该怎样培养学生常写作的习惯?

第一,一周一练法。有时不固定题目任由学生发挥,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吐真言;有时根据一周情况规定题目,学生写作更有目标。

第二,课堂小片段练习法,一般安排在写大作文之前,先写一段相关的片段来测试写作方法的运用程度。 还可以尝试课文美段仿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第二段“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的句式写景很有层次,学生当堂模仿该句式写校园景色。这样的写作小活动学生兴趣盎然。

但教师又将面临新困难:布置作文容易,改作文任务艰巨。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评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评改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可让教师从繁琐的评改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钻研更佳的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教师先讲作文评改细则,然后把学生分成三人小组,每个小组流水改三篇作文,一人专门改错字和病句, 一人画佳句并写旁批,一人打分写总评。最后交给大组长审核并挑出好文章,教师抽查了解情况后做总结,好文章要求作者打成电子稿汇到班级写作漂流站供大家阅览。必要的时候,教师对学生面批面改,这样改有针对性,学生也会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更多的关注。

8.关于初中作文的指导教学研究 篇八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语言创新,还是接受方面都有很好的潜力。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去挖掘这些潜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高中甚至今后的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在初中语文写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笔下没有文采,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都朴实无华。就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对其指导教学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也是难点、重点。想要写好作文,初中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点,小学的时候,学生往往是通过看图写话或者写日记的方式初步接触作文,但这些“作文”差不多都是记“流水账”,没有什么精妙之处。初中学生开始正式接触作文,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但是由于语文这门课程学起来相对简单,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此有所忽视,由此也为作文的写作带来了许多问题。譬如教师不能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批改、指导,而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低下,写作文思路老套、没有新意,文章翻来覆去地用一两个陈旧的事例,这都是当下教师、学生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中考、高考中,作文分在语文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教师和学生开始逐渐重视作文的训练。但受限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创新、指导方面都有待提高,加上教学、教材编制的缺陷,导致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低下,甚至讨厌写作。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很少安排专门的作文培训课,都是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在其中掺杂进去一点作文辅导,这使写作水平本就低下的学生得不到好的引导,水平永远停留在初始阶段。另外,学生本身缺乏写作灵感。作文源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总结,即使学生想写好文章,但局限于日常两点一线的生活,导致学生的生活交际范围小,再加上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重,没有太多时间去图书馆或去网上扩大知识面,学生的写作源泉接近枯竭,所以,学生写作时拿不出好的文章也是情有可原。另外,我们目前见到的作文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固定的思维写出来也总是固定的句子,文章没有一点创新,没有一点吸引眼球的地方。

二、打破僵局,改变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的现状

前面提到现阶段初中语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了打破僵局,改变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的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由于初中学生的写作缺乏灵感,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去了解、去调查、去发现,学会关心身边及国家发生的时事、政事。在生活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抒写最华丽的文章。教师应该抱着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用笔去赞美、去批判、去改变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是精彩的。

2.教师在给学生作文题目的时候,不管是命题还是自由命题,都要联系生活,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知识水平完成,不能令作文成为学生头痛的一项作业,更不能让学生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写作文。教师要时刻关注、了解当下发生的热门事件,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点。并以此为话题展开作文课的教学,充分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要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可以把作文话题充分地剖析,设置悬疑,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顺利、愉快地写作。

3.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文的点评。许多教师因为数量大、字数多等因素,在对学生作文批改方面显得随心所欲,许多教师只是随便打个分数或者写几句固定模式的评语,可能有些教师都没有具体看学生作文的内容,这是导致学生写作欲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这个职业负责的态度去认真查阅、批改,把学生写得好的地方进行标注、赞美,不完美的地方进行详细的点拨、引导,认真负责地写好每一篇文章的批语。还有部分教师在工作方面很认真,对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认真批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但是学生并不了解,觉得这就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学会适当地改变批改作文的方式。例如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这样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同样也看到了别人作文的闪光点或者和自己一样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自我改正。教师也可以选择优秀作文、病例作文在班里进行集体的解析,使学生学习其中的精华,去除其中的糟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攀比”的上进心。

初中是学生开发潜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努力让每位学生都闪光。所以,教师应该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想办法改正缺点,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能展示文采的作文课堂,使学生不再逃避写作,而是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9.关于四月的作文初中 篇九

四月里,我喜欢倚着树,一棵高大蓊郁的树,手里捏一本书,一本席慕容的《幻思》,或者屠格涅夫的《爱之路》。渺渺荡荡中,没有了风响,没有了雷嚣;轻阖双眸,树铺展到很远,思绪也铺展很远;有风从树缝中挤进,痒腻腻拂我的脸,有一种絮语飘来,这是母亲摇娃篮时哼的眠歌;无刺的暖阳被树叶揉碎在青草葳蕤的大地,像夏夜晴蓝的天幕,缀着亮闪闪晶莹莹的星子,这使我想起一个个梦想,从小便在心底闪在头顶闪,破裂了也闪光;偶尔有几声清啭鸟鸣,委婉成涓涓清流,漫过明皓心田,有一种力,像水草般从此生根从此青苍。

四月里,有一种感觉,像鸽羽,滑滑的使人想伸出手捧住;也像利刺,硬硬的刺痛伸开的十指。

轻柔温润,这是四月;铭心刻骨,这是四月。

10.关于四月春天的优美句子 篇十

春季的色彩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地面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季,画家爱描画春季,由于春季是世界一切美的畅通领悟,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异,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挑选春季离开大地?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 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啊,我见到了春季。远处的群山联缀升沉,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暗公开钻出空中,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瘦削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高峻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

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白色的。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 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远远地眺望,草地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的小鸟儿唧唧喳机勃勃。

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鲁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天空上,怎样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狼籍?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射下 ,种种百般的风筝在自在从容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赏心悦目的景象啊!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 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 出优美的旋律。

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的涉水而来,娉娉婷婷、清清浅浅、翩跹而至,让你尽展笑颜。袅袅的音乐轻盈着往昔的心情,漫叩窗棂的弯月仍是笑靥如花。白云奏响心灵的舞曲,蓝天挽起纯真的梦境。

四月的天爱上了三月的地,但却离她太远,等到他思念的忧伤逆流成河时,天就会下起这丝丝入怀的雨,刮起这满面桃花的风。四月的风,恣意地吹拂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四月的云,躲在星空之中,默默地承载着尘世你我这永恒的依恋。

四月的脚步就迫不及待地来了。为了迎接四月的来临,大地作了太多隆重的准备。你瞧,原野上植物正疯狂地拔节,山川一改往日的苍茫静寂,林子间生灵们活泼地跳跃-----

人间四月天,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承载着如诗的心语。其实,四月是什么样的春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四月是我出生的季节。那些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诗行似雾、如梦、又像风,早已铺展成一条蜿蜒的心路。回首时,才发现生命里那些丝丝缕缕的疼痛与哀愁,早已深藏。于是,我的文字里少了几许感伤,几许忧郁。于是,在桃花绽放的春天,我将美好的夙愿和对生命的憧憬装入行囊。

11.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篇十一

初中作文教学仿写兴趣阅读评改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所以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模“范”仿写,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绿博园到教室》。学习《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到“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寫,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写作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得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哲思》《意林》等杂志,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盛宴”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1.师评。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尽量当堂面批。对于成批交上来的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

2.自评自改。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学生就能迅速地听辨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3.互评互改。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仍然不能作壁上观,而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

4.因评施材。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12.关于四月的作文初中 篇十二

关键词:功能进行,离调,转调,交替调式,强和弦外音

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著名的作曲家。他大量采用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 创造性的借鉴西欧传统写作手法, 创作出大量风格鲜明、具有强烈个性的音乐作品。钢琴套曲《四季》是作曲家1876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应《小说家》之约, 按月创作出的富有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 并且每首乐曲都要以俄罗斯诗人的作品为题诗。这种别出心裁的约稿, 激发了作曲家对俄罗斯人民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四季》中的每一首乐曲都生动的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侧面。我从中选取一首《四月——松雪草》, 从和声手法的运用角度加以分析。

《四月——松雪草》展现的是一幅在初春时节淡青鲜嫩的松雪草突破残雪, 勇敢成长的生动画面。主调为降B大调、稍快的小快板、6/8拍, 节奏自在、情绪柔和。全曲为带尾声的单三部曲式。

第一乐段运用了典型的6/8拍和声织体, 用相同和弦的节奏化反复将乐段加以统一。这个和声织体中空第一拍和空第六拍的节奏, 展现出很大的动荡性, 非常贴切的表现了音乐主题。

乐曲在6/8拍主和弦节奏化反复的伴奏背景上, 用一个上行级进的音调组成主要动机 (例一) 。

这一主题包含了正格的和声进行, 第一小节的伴奏明显的表现出了降B大调的主和声, 但旋律却从g音开始, 整个这一小节的和声为T+6, 这样全曲的第一个音f (降B大调的属音) 在确定调式方面就具有了重要的作用, 它与第一小节构成了明确的D-T的进行。两小节之后音乐的和声在保持相同伴奏音型的背景下, 作向SⅡ级方向的离调, 并且伴随着渐强的力度将旋律声部作向上三度模进。这两小节不完全模进后出现了三组相同的半音下行加八度下行跳进, 这时的低音作级进下行并伴随着力度的渐弱, 再采用离调的和声手法将半终止停顿在Ⅲ级原位和弦上。纵观这一乐句, 和声进行展现出浓郁的民族乐派的和声风格, 即运用典型的二度关系:由主和弦经Ⅱ级和弦, 最后停留在Ⅲ级和弦上作为音乐的半终止。在两个外声部的处理上低音从降B大调的主音起始做音阶式下行直到句尾的调式中音d为止, 呈现出平稳下行的级进线条, 与开始以上行级进为主的旋律声部形成反向扩张形式, 与乐句后半句所出现的半音下行加八度下行大跳的音型都形成了很好的对比关系, 使两个外声部更为独立, 进而和声音响也就更为丰满。

第二乐句的开始, 旋律声部移低八度在内声部出现, 并变化重复主题的上行级进音调, 这时的伴奏和声分为上下两层, 并把旋律声部包置其中, 形成一个两小节的上二度模进, 和声表现出两组D34-T的进行 (例二) 。

这四小节的和声模进生动的展现出松雪草顽强向上、破土而出的情景。随着渐强的力度表情, 旋律终于置于了和声上方。在接下来的四小节的和声进行中出现了典型的DDⅦ56-K46―D7―D56/TSⅥ―TSⅥ级的阻碍终止进行。这一和声的进行, 形象的表现了松雪草破土时的艰难过程, 也表现出松雪草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阻碍终止后, 第三乐句变化重复第二乐句, 在较弱的力度下, 再一次的展现松雪草艰难的破土过程, 最后将乐段结束在主调降B大调的完满终止上。

随着第一乐段的终止, 乐曲进入到了中段, 并且调性进入d小调。开始的两小节, 旋律产生很大的对比, 第一小节基本保持了主题的节奏律动, 旋律却是由主音上行小三度到中音, 再下行级进返回到主音。而第二小节衍生出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急速上行级进音乐片段, 并且伴随着伴奏的分解和弦式的织体, 与第一乐段形成材料与情绪上的对比 (例三) 。

这两小节的和声安排为S7―D7―T, 紧跟其后的是两小节变化重复, 仅仅是把高音旋律的最后一个f变为a, 和声依然是S7―D7―T的进行。随后乐句反复一次。这时, 旋律出现由小字三组的d到小字二组d的下行八度跳进, 并且每个音符占据了三拍的时值, 这与上句的十六分音符上行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小节是紧缩了的主题音调, 这两小节构成了展开性的第二个部分基础 (例四) 。

这时的和声首先在第一小节是D2/S―S6的离调, 第二小节构成D34/dtⅢ―dtⅢ级的离调。这两小节从音响上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俄罗斯音乐中常见的平行大小调交替,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F大调的D2/SⅡ―SⅡ6―D34―T的进行。随后的两小节旋律作了下三度的模进。后面的四小节把乐句开头的材料进行了扩展:前两小节把八度的跳进进行了减缩, 并且进行了音区上的交替, 这时的和声进行为SⅡ7―D7的反复;后两小节把旋律和伴奏进行了音区的转换, 这两小节的和声进行也是SⅡ7―D7的进行。整个这一乐句表现了一种激动不安、期待春天的心情, 大量运用SⅡ7―D7不协和的七和弦的连接也很好的体现出这一音乐情绪。

从41小节开始, 展开部音乐进行了重复, 形成了复乐段结构。前八小节依然是S7―D7―T的完全进行。下面从49小节起, 重复了展开部第二乐句的部分, 但是和声出现了改变, 和声进行呈现出不固定的调性游离。首先, 调性转入d小调, 经由其d―D进入主和弦, 然后转至F大调, 其后经过降E大调进入c小调, 最后回到主调降B大调上。经过这四小节的调性游离, 和声开始为再现音乐主题作准备。这时音乐的旋律部分放在音乐的低声部, 后面一小节伴奏声部与旋律声部进行交换, 旋律声部从新回到高声部, 和声进行为D56―DⅦ2, 这两小节反复一次。紧接其后的中段最后两小节的和声为SⅡ7―D7的进行。这六小节形成了一个准备再现的属准备部分, 为再现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中段的和声, 基本上都是在d小调上进行展开, 只是在再现前进行了简短的调性游离, 但是和声的色彩经历了紧张的反复变化, 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万物萌生、期盼春天的美好画面。

乐曲的再现部分, 去掉了阻碍终止。在74小节时, 形成了完满的终止。从75小节, 音乐进入尾声 (例五) 。

在双P的力度下, 旋律再进一步的发展了主题材料, 和声的伴奏转向Ⅵ级的离调, 然后经过下属六和弦和常见的德意志增六和弦, 结束到主和弦上, 其后旋律进行了高八度的重复, 和声依旧保持刚才的和声进行。自82小节起, 和声伴奏逐渐变淡, 在力度的渐弱下, 音乐缓缓结束。在三个P的力度下结束全曲, 仿佛春天的脚步正一步一步的走来。

纵观全曲, 和声的运用上展现出很强的民族性, 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这些传统和声的功能性进行对乐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A段与再现段的离调运用极富特色, 这些离调的和弦保证了音乐在同调性下的色彩对比, 并且构成了流畅的低音线条。乐曲中, 第一段的降B大调与中段的d小调形成典型的主、属关系和调性色彩上的鲜明对比, 体现出调性布局的内在逻辑, 将和声的功能性与色彩性的对比、大小调明暗色彩的对比展现的十分到位。乐曲中还大量使用了强和弦外音, 这些和弦外音的运用, 大大丰富了和声的色彩, 完美的达到了突出旋律声部的目的, 极大的增加了和声音响上的不协和与不稳定因素, 对于本乐曲表现的音乐主题极为符合。

结语

《四月——松雪草》虽是一首短小的音乐小品, 但是对于大师的和声艺术处理却可以窥见一斑。在这既通俗却不落俗的小品中和声与清晰感人的旋律共同编织出一幅生动的情景音画, 使其在世界音乐文献的钢琴音乐经典小品中闪现出永不褪色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吴式锴.和声学教程 (上、下)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2]桑桐.和声学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刘锦宣.基础和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4]伊·斯波索宾等.和声学教程 (上, 下)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

13.关于四月的古诗词鉴赏 篇十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女冠子·四月十七

唐代: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译文:

今天是四月十七,去年这个日子,正是与你离别的时候。忍住泪水假装着低下脸,含羞皱着眉头。

自别后我魂销肠断,如今只能在梦里与你相见。我的相思之情,除了天边的月亮,又有谁知道呢?

四月

先秦:佚名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谷?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译文:

人间四月开始初夏好时节,进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来。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么竟然忍心让我受祸灾?

这晚秋的风啊凄凄又冷冷,花草树木纷纷萎谢或凋零。身遭如此大难心内深忧痛,我到哪里存身啊方得安宁?

冬天是如此凛冽如此无情,呼啸着吹来这狂暴的寒风。天下的人儿个个都有好命,为什么惟独我遭受这不幸?

高高的山上生着名贵花卉,既有栗子树也有那斗寒梅。如今遭难枝残叶落花枯萎,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罪。

君看那汩汩流淌的山泉水,有时清澈见底有时变混浊。孤独的我天天遭受这灾祸,谁知道何时我能够得善果?

滔滔奔流不息的长江汉水,把个丰美的南国紧紧包络。我鞠躬尽瘁做好本职工作,当政者为什么不能善待我?

我本不是苍雕也不是鸷鸟,不能象它们一样直飞高天。我本不是鳣鱼也不是鲔鱼,不能象它们一样潜逃深渊。

高高的山上生长蕨菜薇菜,低洼的湿地生长枸杞赤楝。不知何以自处的我写此诗,渲泄我心中的悲苦与哀怜。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客中初夏

宋代: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团队介绍范文下一篇: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