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社区工作计划思路

2024-09-25

2009年社区工作计划思路(精选8篇)

1.2009年社区工作计划思路 篇一

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紧扣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线,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深化“亲民、利民、为民”实践,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基层民主,深化双拥创建,加强社会管理,优化民政公共服务,努力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困群体、优抚群体的基本权益,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我市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先进县市行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出新贡献,2009年民政工作思路。按照上述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㈠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城乡低保工作以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争创全国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程序。强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导诚信求助,加强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公平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即退。扎实推进分类施保,对重点保障对象实行重点保障。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标准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提高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助。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水电、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救助政策。组织低保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再就业。不断创新救助机制,完善救助政策,规范救助行为,形成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其它社会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方式,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最大限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㈡提高五保供养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五保供养配套政策,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落实供养责任和待遇。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强化服务理念,优化管理服务机制和制度。大力开展模范福利院创建和提档升级活动,提高农村福利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㈢优化医疗救助制度。按照便民救急的原则,改进救助方式,采取比例救助与定额救助相结合,事后救助与事前、事中救助相结合,大病住院救助与慢性门诊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医疗保险,确保参合率和参保率达到100%。加大城乡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力度,降低救助门槛,取消病种限制,提高救助标准。

㈣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㈤完善城乡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加强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细化救灾应急预案,建立乡镇街道办事处灾情速报网络,明确灾情速报职责;制定自然灾害救助规程,规范灾害救助申报审批程序,将救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拨付及时、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档案,按救灾卡发放救济款物,确保因灾倒房当年恢复,工作计划范文《2009年民政工作思路》。

㈥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认真落实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服务“四城联创”活动,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的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

㈦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筹集资金、扶持200户以上住危房的农村困难群众兴建住房。

二、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

㈠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对新一届村委会成员进行培训。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村民委员会工作规范》,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相关制度,提高村级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创新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认真研究解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㈡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创新城镇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进一步营造和谐社区创建氛围。加强对乡镇集镇社区建设的指导,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开展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试点。规范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和人员管理。实行“费随事转”,坚持社区工作经费与社区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㈢深化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一村一社区,社区设小区”为基本模式,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重点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继续探索“一村多社区”或“跨村建社区”的建设模式和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军休工作,全面维护社会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

㈠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确保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资助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大病医疗救助体系。选送部分重点优抚对象到上级优抚医院集中治疗,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对优抚对象就医予以优先和照顾。认真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工作。贯彻落实湖北省优抚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市军休所、烈士陵园建设。大力开展“关爱老功臣”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看病难、住房难和生活难问题。

㈡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全面推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确保按期完成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把退役土兵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教育或社会再就业培训体系,扎实开展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荐退役士兵就业。全面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在就业、养老、医疗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好军休干部、无军藉职工的接收安置和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活动,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

下一页

20号),针对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全市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下一页

2.2009年社区工作计划思路 篇二

1 2008年度主要工作

1.1 上年各类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007年度, 南京市共实施国家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3933.33hm2, 规模开发项目2个共1333.33hm2, 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16个共3000hm2;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25个共1463.33hm2。各类项目财政总投资9244.9万元, 包括:中央财政投资1830万元, 省财政投资4314.5万元, 市财政配套2301.1万元, 区县财政配套799.3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项目建设任务均按计划如期完成, 并全部通过省级验收。2008年7月上旬,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会同省财政厅对南京市200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了省级验收, 重点抽验了江宁区、六合区;2008年7月底至8月初,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省农林厅、省财政厅联合对南京市2007年度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进行了验收, 先后抽验了溧水县、高淳县、六合区和浦口区。验收期间, 省验收组采取听、看、查、访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考核了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效益情况、市级验收情况等。经过检查验收, 省验收组对南京市200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 部门之间配合密切, 项目与资金管理严格规范, 项目工程质量与建设成效都较往年有所提高, 通过引进业主参与开发, 围绕重点区域实施项目,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建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形成了一批园区式开发典型, 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益。

1.2 当年项目按照序时进度顺利推进

2008年, 全年立项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国家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4366.67hm2, 规模开发项目1个共666.67hm2, 省科技示范区项目1个,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试点项目1个133.33hm2, 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23个共3333.33hm2;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24个共1533.33hm2。各类项目总投资32854.55万元, 其中, 各级财政投资10970万元, 包括:中央财政投资2270万元, 省财政投资4983万元, 市财政配套2656.5万元, 区县财政配套1060.5万元。一是完成国家土地治理类项目5166.67hm2。项目建设共实施土方261.5万m3, 开挖疏浚渠道114.62km;配套各类建筑物999座, 其中, 泵站21座, 中沟级及以上建筑物100座, 小沟级建筑物878座;修筑硬质化防渗渠54.29km;铺设砂石机耕路120.74km;农田林网植树5.95万株。二是完成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包括:江宁区顺达实业公司承建的200t蚕丝加工扩建项目、溧水县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承建的3000t黑莓浓缩汁加工扩建项目和南京东润食品有限公司承建的75万只獭兔产品加工扩建项目。三是实施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23个共3333.33hm2。项目计划和资金、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扩初设计及工程概算已先后批复到各区县, 要求2009年5月底前完成。年内, 我们着力抓好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并配合农林部门抓好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 配合财政部门抓好项目资金报账、拨付等工作。截止年底,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为54.6%, 其中,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68.8%, 农业结构调整进度为44.1%。四是实施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24个共1533.33hm2。此类项目已按计划要求全面组织实施, 要求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1.3 项目管理和创新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 我们按照上级农业资源开发主管部门工作要求, 结合郊县工作实际, 在“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完善市级项目先建后补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费使用办法、推广管道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一是着力提高项目前期选项论证工作水平。积极推行部门评选、专家评审、中介审计相结合的项目选项办法,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估制度, 增加选项透明度, 提高项目选项质量。在抓好项目库建设的基础上, 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立项招标等方式选出产业优势明显、预期效益突出、带动作用较强的项目。二是完善市级项目“先建后补”工作机制。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修订了《市级特色农业基地先建后补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主体、立项原则、申报条件、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内容, 以调动项目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着力提升项目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效果。着重完善和创新科技推广费使用管理机制, 由市统一组织公开竞争, 通过招标方式优选科技推广依托单位, 集中安排和合理使用科技推广资金, 细化落实项目区农业主打产业的科技扶持措施, 着力解决高效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制约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四是积极在项目区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按照“逐步试点、总结经验、适度推广”的原则, 率先在江宁区横溪街道规模开发项目区和六合区冶山镇土地治理项目区推广试点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促进项目区农业降本节支、增产增收。

1.4 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8年, 全市各级农业资源开发部门紧密结合本职工作, 以省、市农业资源开发网站和农业资源开发简报为主要平台, 以各地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为补充, 有重点、分阶段、多方位地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重点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丘陵山区规模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为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年内, 我们完成了“南京农业资源开发”网站的改版工作, 增加和修改了部分栏目, 在政务公开、页面美化、内容完善、功能强化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更全面、快捷地展示了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精神面貌和项目风采。据统计, 全年共发布农业综合开发宣传信息稿件达40多万字, 考核总积分达8934分, 其中, 五个区县积分为7596分, 大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年内, 市和区县共编发《农业资源开发》简报57期;先后在《南京农业资源开发网》发布本系统信息549条, 引用外埠信息350条, 本系统信息被《省农业资源开发网》有关栏目录用82条。此外, 全市两级部门在国家、省和市、区县级报刊杂志电视等社会媒体上发表有关文章或报道38篇。

2 全年工作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 我们立足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 全面把握上级农业资源开发部门新的工作要求, 按照“效益优先、突出重点、规模开发、投资多元”的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把精心组织项目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丘陵山区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全办工作的中心,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2.1 紧扣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 精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针对南京市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繁重、项目建设标准要求较高的实际情况, 我们着力抓住工作重点,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改进工作方法, 精心组织实施各类项目, 确保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在建设主体选择方面, 积极依靠市场力量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在选项和建设项目过程中, 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种养大户的直接参与。江宁区横溪街道的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 采取“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项目建设,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 2008年, 全市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工商企业共有3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家, 并间接带动近30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在项目实施方面, 着重规范项目工程招标和监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区县项目工程招投标操作方式, 建立健全区县农业资源开发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六合区和溧水县把各类项目招投标工作纳入区县政府设立的招投标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切实提高了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质量。在工程监理方面, 继续依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关, 并通过强化合同管理, 明确各方工作职责, 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在后续管理方面, 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评机制。在进一步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继续组织各区县对前一年度已建的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客观、有效的绩效调查和评价, 以逐步形成科学、公正、可行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全面掌握项目投资建设的综合效益, 切实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

2.2 以重点区域和产业为突破, 构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基础

年内, 我们根据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 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做大做强”的基本思路, 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扶持, 实施规模化开发, 发挥项目的规模效益。江宁区横溪街道连续三年实施国家土地治理规模开发项目, 项目总投资达1770万元, 通过项目资金的集中整合、连续投入, 形成了全市规模最大、集中连片的西甜瓜农业园区;浦口区星甸镇抓住农业综合开发连续立项扶持的契机, 分层次推进, 打造了一批规模较大、集中连片的苗木、花卉、茶叶等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六合区以雄州、八百桥等镇为中心, 改造中低产田1100hm2, 全部发展富硒水稻种植, 与往年建成的项目区共同构成了南部地区规模较大的优质稻米产业带;溧水县以和凤镇、晶桥镇、傅家边科技园为核心, 通过实施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 建成了一批千亩以上规模的林果、苗木、有机茶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高淳县以桠溪、东坝、固城等镇为重点区域, 采取填充式发展和整体性开发模式, 拓展诸如有机茶、早园竹、经济林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7万亩, 加快了东部丘陵山区高效农业产业规模化开发的进程。

2.3 大力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 我们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 优先选择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型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充分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形成以市场建企业、以企业联基地、以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江宁区扶持建设的南京顺达实业公司蚕丝加工扩建项目, 大力推行“公司+蚕桑协会+农户”的模式, 实现了公司与蚕农双赢的局面, 企业新增白厂丝生产能力200t, 增加了茧丝绸加工企业效益。企业通过扩大产能, 年需新增干茧600t, 带动周边农户5200多户养蚕, 实现人均增收700多元。浦口区星甸镇以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区为平台, 依托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实施蔬菜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加快了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六合区竹镇镇依托南京金万方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德泰果蔬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提高了丘陵山区应时鲜果种植、加工与销售能力, 加快了该地区优质农副产品的市场化进程。溧水县扶持建设的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黑莓深加工项目, 为企业增强了3000t黑莓产品深加工产能, 企业按照保护价收购黑莓鲜果, 每季可有效解决当地农户种植黑莓80%的上市量, 给周边农户带来每亩2000元的收益。高淳县淳溪镇永联圩国家土地治理项目区, 加强与高淳县水产批发市场合作力度, 依托其完备的销售网络和信息渠道, 积极搭建以螃蟹为主的名优水产品的销售平台。

2.4 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帮扶, 加快丘陵山区资源开发进程

2008年, 我们按照全市郊县工作会议精神, 立足部门工作职能, 通过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 继续加大对各区县和经济薄弱镇的扶持力度, 加快丘陵山区规模开发步伐。年内, 我们重点对六合区的竹镇镇、冶山镇与马集镇, 溧水县的和凤镇、白马镇与石湫镇, 高淳县的桠溪镇与东坝镇进行立项扶持, 安排土地治理项目766.67hm2, 实施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8个, 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3个, 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个, 各类项目财政投资为3675万元, 占全市项目财政总投资的33.5%。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我们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 重点针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 坚持以“治水、改田、筑路、造林”为主要内容, 加大土地整理, 完善田间工程配套, 进一步改善丘陵山区落后的农业生产面貌。同时, 我们以实施各类特色农业基地项目为抓手, 在项目区加大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力度, 按照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 不断提高丘陵山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经济薄弱地区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培育高效农业的新的增长点, 促进经济薄弱镇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

2.5 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 积极打造农业招商引资平台

今年以来, 各区县和项目镇积极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这个载体,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吸引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综合开发, 放大农业综合开发的乘数效应, 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据统计, 今年以来, 在全市近两年建设的项目区内, 共引进社会资本累计到账40560万元 (包括工商资本23291万元、民间资本17269万元) , 是引资项目区财政投资额的4.2倍。江宁区今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三资”到帐3780万元, 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花卉苗木和休闲农业;浦口区今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三资”到账3250万元, 促进了花卉苗木和特色蔬菜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六合区以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区为重点, 全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工资商本到账9090万元, 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果产业, 加快了丘陵山区优质农业资源规模开发进程;溧水县今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民间资本到账8260万元, 在项目区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水产养殖产业, 并加大对周边种养农户的培训和指导, 提高了项目区周边农户的经济效益。高淳县通过引进企业和大户入驻近两年项目区, 着力发展经济林果、食用菌、水产养殖产业, 今年实际利用各类社会资本16180万元, 进一步做大做强了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规模。

3 2009年度工作思路

2009年, 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市委、市政府对郊县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 坚持“规模开发、科技开发、产业开发、多元开发”原则,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为推进郊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同时, 主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途径,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和成效。

3.1 统筹各类项目资金投入,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2009年, 我们将根据郊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有重点、分层次地培育和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提高项目建设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服务的紧密度。拟从三个方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大力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体的土地治理项目, 通过田林路渠综合治理、桥涵闸站全面配套, 加快配套有效实用的农业基础设施, 提高项目区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提升现代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二是建设一批具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农业基地项目, 发挥郊县不同区域农业资源优势, 重点扶持花卉苗木、林茶果竹、特色蔬菜、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 加快全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项目区大力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三位一体的生产方式, 采取“龙头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 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业富农民”的经营模式, 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提升现代农业的组织经营水平。

3.2 实行农业集约规模开发, 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

按照发展农业园区的理念, 以土地治理类项目和基地类项目为载体, 实行统一规划、集约开发、规模发展、整体推进, 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产业高效、规模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努力把省规模开发项目、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等建设成为园区农业的突出亮点。重点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以园区建设的理念把好项目区域布局和项目选择关, 注重在重点区域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通过逐年扩展项目区域范围和做大产业规模, 打造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园区。二是按照园区发展要求组织项目建设, 合理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内容, 因地制宜建设农田排灌、田间交通、温室大棚、保鲜冷库等配套设施, 推动农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 为园区发展建设标准较高、配套完善的生产载体。三是加强对园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 着力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含量,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提升园区农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加快园区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 构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园区生产体系。

3.3 推进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效率

一是完善统筹开发机制, 在项目整合上寻求新的突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这个平台, 努力探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其他相关支农资金相互配合机制, 按照“来源不同、渠道不乱、密切配合、成果共享”的原则, 实行项目集聚共建、资金集中投入, 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二是完善项目区土地流转机制, 在适度规模经营上寻求新的突破。以项目建成区为载体,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入驻项目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凸显项目区农业规模效益。三是完善项目扶持机制, 在市场主体建设项目上寻求新的突破。积极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种养大户, 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类项目的实施主体, 鼓励以农产品销售为纽带、管理规范、有经济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直接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把财政支农和开发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 实现项目区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寻求新的突破。继续抓好项目竞争立项制、项目建设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财政资金区县报账制的规范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由农业资源开发部门、中介机构、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3.4 不断拓宽部门工作领域, 努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3.2009年社会事业发展思路 篇三

受国际金融危机、外部环境趋紧的进一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将明显增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社会事业发展改革的影响,一方面,财政状况和社会预期的改变,将对重大民生政策实施的财力保障和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形成等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增加社会发展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势必带动社会事业投资的增长,同时,社会事业发展将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形成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的机遇。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社会事业发展改革工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扎实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二、总体要求

根据当前形势和今后趋势,明年社会事业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改善民生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以农村、中西部等薄弱环节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重大民生政策的实施力度,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产业,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社会领域改革,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要努力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确立政府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化公共财政的支撑和政府对公共服务的监管,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占有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重视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领域的对外开放,调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二是必须坚持基本公共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服务相统筹,充分考虑社会事业的不同属性,把社会公益性目标和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同时大力发展经营性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三是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既要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特别是切实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也要注重通过强化竞争和管理等手段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保证社会事业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必须坚持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相协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促进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的发展,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等优质资源的供给能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主要任务

第一,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出发,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大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加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继续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切实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全面实施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政策,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完善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为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必要条件。保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基本平衡。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继续适当控制普通高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规模,同时做好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的合理配置,向高教资源短缺的地区适当倾斜。全面实施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创新、紧缺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高校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和救济,努力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四是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继续完善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加快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和新疆“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

第二,从全面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的要求出发,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二期等公共卫生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二是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加快协和医院等在建重点医院的建设进度。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第三,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出发,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和旅游业。一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改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工程第四期第一、二阶段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切实改善偏远农村地区广大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观看电影的状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抢救性文物、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并完善相关机制。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文化产品,积极发展网络、游戏、动漫、流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推进以网络文化为重点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与文化战略投资者。三是保持旅游业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大力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完成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任务,加强国家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后奥运旅游市场潜力,开发与节假日调整相适应的短途旅游和周边旅游产品,加快恢复灾区旅游市场。四是继续推动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促进体育健身产业健康发展。

第四,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稳定和谐的客观要求出发,大力加强人口和民政工作。一是继续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新机制,全面推进全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试点工作,提高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标准。继续改善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完善人口管理政策体系,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及养老服务的行业化管理,争取启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二是改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推动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加强和推进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儿童福利、残疾人综合服务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鼓励社会捐助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三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抓紧研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管理问题。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社区作为城市管理服务基层平台的功能。健全针对巨灾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政策措施,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第五,以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根据国务院部署要求,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推进: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逐步将尚未参保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参保,并做好制度间的衔接工作。全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二是积极推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紧研究建立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等制度体系。合理控制基本药物价格,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机制。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定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研究实行农村孕妇分娩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地方病防治力度。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逐步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落实各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解决以药补医机制。

第六,围绕 “十二五”时期重大问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的攻坚克难阶段,社会事业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前期研究是编制好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要及时组织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分析判断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变化趋势,以及社会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突出矛盾,研究提出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改革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及促进协调发展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议,并研究考虑能够支撑“十二五”发展任务的社会事业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明年经济社会形势的跟踪分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已出台的重大民生政策要推进落实和加强实施情况跟踪调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带动企业、外资投入社会事业,研究提出社会事业领域拉动内需、扩大服务消费的对策建议。继续做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工作。

第七,落实宏观调控重大举措,做好社会事业扩大投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事业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实施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项目代建制,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投资效益。为适应今后继续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需要,要积极做好社会事业扩大投资的工作。既要突出重点,围绕民生改善,切实解决一些社会事业领域长期积累的欠帐问题、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也要着眼长远,结合“十二五”时期发展需要,在更大范围预作项目储备,从整体上推进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支撑社会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初步考虑,在社会事业方面提出三大工程作为扩大投资的优先领域和方向: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工程,重点进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卫生厕所等设施建设;二是基本医疗卫生工程,主要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和重点中医院建设;三是国家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一批国家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拟在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领域,加强现有规划的实施力度,增加配套设施,适当扩大支持范围;根据资金可能争取适时启动新的建设规划,包括民族院校等高校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等。要从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全局高度和紧迫要求出发,抓住有利时机,认真按照要求做好项目编报工作,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抓紧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工作,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项目管理,管好用好中央建设资金,使其在改善民生和拉动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4.军休所2009年工作思路 篇四

1、争创市级文明标兵单位。

2、为军休干部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

3、加强内部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4、三产净收入完成7万元。

二、工作措施。

(一)围绕一个中心,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加强学习,创建“五好”班子。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抓好干部队伍和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通过培训、学习、教育各种形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二)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努力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1、加强工作人员政治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制订职工全年政治学习教育计划,组织召开一次如何搞好服务管理工作的研讨会,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

2、认真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老干部,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政治学习,按季开展党课教育,过好组织生活。认真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该老干部享受的不打折扣给予享受,在老干部住院时,逢年过节时,老干部家中有特殊困难时,及时走访慰问老干部,给予关心和问候,当老干部有困难时,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按照分片分组包干服务计划,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使老干部感受到组织上对他们关心。

3、发挥党组织、管委会的作用。实行党管干部,组织管干部,老干部管老干部,积极针对所内出现的问题开展有一事一议等活动,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按规定及时召开支委会、管委会、党小组会,有问题通过组织形式及时解决,使每一个工休人员置于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之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管委会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4、开展争当先进休养员、优秀党员、先进工作人员活动,学习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党员和先进休养员的先进事迹,鼓励先进、树立正气、造成团结、融洽、上进、互帮互学的风气,召开老干部“如何发挥余热,过好退休生活”的经验交流会。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提高老干部的生活质量,使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明年将组织文娱联欢会二次,钓鱼活动一次,旅游一次。组织参观学习一次。组织游览常州新貌和门球活动二次。组织娱乐活动比赛二次,鼓励老干部参加艺术沙龙活动,并制定具体的全年文体活动计划公布上墙。通过系列活动,使老干部晚年生活丰富多彩,陶冶高尚的生活情操。

(三)坚持综合治理,实施规范化管理。

1、开展普法教育,提高职工法制观念,继续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深入学习有关法律常识,使职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依法办事。

2、按达标干休所为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照省达标干休所标准逐项落实,坚持落实本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职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充实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坚持学习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考勤制度、卫生制度、保卫检查制度、台帐登记等六项制度,达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职工业务、文化知识建设。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同行单位的先进经验,组织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业务素质。

4、继续开展创文明单位,争当文明职工活动。制定文明规划,与职工签订《文明责任公约》,开展争当优秀休养员活动,制订具体方案步骤。通过开展系列争创文明、争当先进活动,提高全所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5、认真抓好安全保卫和卫生、绿化、计划生育工作,制订安全工作计划,落实安全工作措施,确保全所安全,无等级事故。坚持卫生制度,划分卫生区域,实行每天有小扫,每周有大扫,定期有检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持整洁优美的环境。计划生育率达100%。

(四)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创收,改善工作人员福利待遇。

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努力拓宽创收渠道,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发动工作人员,群策群力,从多方考虑,拓宽思路,搞好三产建设,确保全年创收7万元,努力争创超额完成指标。

5.2009年社区工作计划思路 篇五

一、XX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㈠三大支柱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工作

按照“工业兴县”战略和“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上级产业政策,结合县情理出了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升级,优势行业突出,产业集群带动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机械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规划方案,同时制定了棉纺织造业、机械加工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打造支柱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保障。

㈡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工作

每月召开一次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对全县工业生产加强监测、调控和指导,使全县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运行质量得到了提升。

1、工业经济指标增长较快,工业总量增加。预计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4.5亿元,增加值6.5亿元,增长38%,比市国民经济和发展目标高13%。效益综合指数175,比市国民经济和发展目标高45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多,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40家增加到XX年的57家。预计全县4家市重点监控企业XX年实现产值42440万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17.3%,其中力神25633万元,陆新25633万元,天誉8588万元,盛泰发5524万元,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的中坚力量。

3、市重点监控的工业项目进展顺利。XX年市重点监控的我县工业项目有7个,这7个市重点监控的在建工业项目是:河南中方公司新建10万纱锭生产线及棉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县云都铜业加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铜制品1.3万吨;世通模具建设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县顺达机械制造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年产挖掘机配件、气缸盖15万只;奥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4500万元,可加工小麦16万吨/年;腾尔牧业肉牛育肥及加工项目,总投资10600万元,年可完成20万头肉牛育肥及分割加工。以上6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已相继投产,成为了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县工业园区,XX年已完成投资5550万元,二纵三横二改道路已建成通车,35千伏变电站已安装调试结束,园区项目已全部展开。

4、工业用电量同步增长。预计XX年全县工业用电量8109万度,同比增长17.93%。

5、区域经济得到协调发展。全县16个乡镇(场)工业生产均实现增长,半数以上的乡镇(场)增幅超过全县平均水平.6、非公有制经济增势强劲。在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占55家,至目前全县非公企业509户,比去年增加127户。

㈢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县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扶政〔XX〕8号文件)精神,加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

1、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工作。在省局、市局的指导下,在县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中小企业•网已于今年9月份正式开通,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

2、中小企业培训工作。XX年组织企业参加省级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5期,12月份又组织32家企业参加市局举办“百万企业”培训班。全年组织我县企业参加省、市、县各种培训学习的管理、营销和技术人员有200多人次。

3、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工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由县工业局负责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目前,已完成公司章程的起草,征求意见及相关规定制度制定工作,选择信用社为合作单位,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省诚信民营企业评选活动,提高企业诚信度。力神机械有限公司被评为省诚信民营企业,这是县打造生态金融环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的主要成果;在企业融资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银企合作,筛选符合条件的四家企业向省、市金融机构集中推荐,经过努力,已为天誉动力公司从浦发行郑州分行贷款500万元。

4、企业维权工作。营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努力做企业的保护神。建立四大班子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县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已开始筹备成立;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确定40个企业由县委、县政府挂牌重点保护。

㈣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

我局以“招商引资暨优化环境年”为契机,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注重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已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10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引资1500万元。分别是:山东都庆集团与县味精厂签定的露鑫食品续建项目,投资600万元,已建成;湖北襄华纺织集团公司与县皮毛工艺厂签定的纺纱合线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已进入调试生产阶段;北京弗雷森拖拉机有限公司的力神机械二期工程,固定资产投入1.2亿元,12月11日奠基开工,现已投入400万元。同时经过努力,又达成了二个意向项目,分别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和10万锭纺纱项目。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引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他们“走出去”,9月份统一组织乡镇正职和30家企业厂长(经理)参加了XX年全国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东西合作洽谈会及皮革、鞋类展销会,提前对接项目19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9月份,组织8家企业赴广州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11月份组织10多家企业参加第二届姓氏文化节经贸洽谈会。12月份组织7家食品加工企业赴武汉参加首届全国食品博览会。

㈤产业集群培育工作

1、制定出了《县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加快了全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和有关部门一起制订了《县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园区组装奠定了基础。

3、筹建县中小企业创业园、机械制造工业园。近70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已完成

了规划和设计工作,2.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启动,使创业园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孵化器”;县机械制造工业园区的规划已经完成,1.2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已破土动工,将对我县机械制造产业的创业辅导和培育,整合我县的缸盖、缸体生产企业资源产生积极作用,目前已有5家企业申报入园。

4、省、市级重点产业集群申报工作。为加快我县三大支柱产业的培育,今年申报了省重点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市重点机械制造业、重点棉纺织造产业集群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11月27—28日,县委、县政府完成了迎接省重点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检查验收工作。

㈥企业指导工作

1、企业改制工作。根据《关于周口市XX年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结合县情,制定出了《县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实行一厂一策,对县缸盖厂、自来水厂等未完成改制的国有企业,制定出了改制方案,完成了改制前期基础工作。

2、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XX年,组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20多项。河南力神机械有限公司已被省发改委、财政厅、地税局、郑州海关联合认定为第十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而结束了全县无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的局面,同时也填补了全市机械行业省级研发中心的空白,大大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神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通过了农业部农业机械鉴定总站60多项考核内容的验收鉴定,被列入农业部农业机械生产目录,面向全国推广,取得国家财政补贴资格;天誉动力机械公司自主研制的v8氢燃料发动机缸体,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已成功出口美国福特公司,现每月出口600台(30万美元)。

3、名牌培育工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组织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争创精品名牌。力神公司弗森720-920型轮式拖拉机9月份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河南省名牌产品”,填补了我县无省名牌产品的空白;豫鹰面业公司的豫鹰牌小麦粉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省“优质产品”,目前,全县已有省名牌产品1种,省优质产品3种,极大地提升了我县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协会建设工作。自今年11月份起,开始筹备成立县企业联合会(县企业家协会),目前已完成章程起草、会员入会申请表及协会领导班子人选的选定工作。

㈦机关建设工作

1、落实了办公地点,改善了办公条件。4月份,我局的办公地点从政府四楼搬到粮食局四楼,办公用房30间,全部整修一新,添置了新的办公用具,配备一辆公务用车,局班子成员和办公室实现了微机办公和网络互联,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工作环境干净、明亮和宽敞。

2、建立健全机关工作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局机关19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坚持学习制度提高了学习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3、狠抓机关作风建设。XX年8月30日至9月3日局党组抓住全县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的有利时机,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职能职责,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扎实开展了局机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通过整顿活动,使全局上下振奋了精神,鼓足了干劲。

4、建立承诺制度。7月份在礼堂广场召开的全县公示承诺现场会上,工业局向社会和企业公示了承诺制度,并承诺在今后发展工业、服务企业的工作中,严格兑现承诺,受到企业的欢迎。

㈧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成立局机关老年支部,健全了局机关党组织;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教育活动和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计划生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2、稳定工作。年初,局党组把局属企业的稳定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为局属企业厂长(经理)待遇问题、军转干部遗留问题和退伍复员工人安置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并提出解决方案;7月份,抽出4名骨干力量与县人事局组成驻村工作队,在农牧场小张村开展了“百村综合整治”活动;为借鉴学习义马经验,维护全县信访稳定工作,10月份由抽调一名局监察室主任去县人民事访接待中心工作。

3、拆迁工作。7月份,我局在凤凰台街开发拆迁工作中,顺利完成了所包的两个拆迁户的拆迁工作,荣获“先进单位”奖牌。

二、基本经验和体会

1、工业兴县战略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关键。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的“突出工业发展,彰显农业特色,强力招商引资,倾心优化环境”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紧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不动摇、不松手,始终把发展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常抓不懈,新上了一批工业项目,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劲和动力。

2、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工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我县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少,服务范围窄,水平低,服务市场不规范,造成中小企业创业难、融资难、获取信息和技术支持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成为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当务之急。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扶政〔XX〕78号)文件,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坚持以人为本,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是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工业要振兴,队伍是保证。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一手抓机构改革组建后,机关工业管理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素质提高,另一手抓企业家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运行质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工业企业的监管调控力度不够。年初拟定的《关于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工业经济考核奖惩的意见》,虽然县委县政府已形成讨论稿,但没有正式成文。九月份制定的《关于开展工业兴县创先争强活动的意见》,也没有正式下发。使工业经济缺乏县域地方特色政策,没有体现发展工业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工业的指导力度。

2、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尽管今年县政府大力支持,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网,但是融资服务、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和健全。没有政府扶持服务体系难以健全。《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省地县文件主要在抓落实,防止棚架,县

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融资担保启动资金应在年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真正树立全党抓经济,全民上工业的大工业发展理念,上下和谐,共谋发展。

3、产业链条短,聚集度不高。我县重点抓的纺织、机械、食品三大产业,虽然今年申报了省(市)重点产业集群,今年开工建设机械加工制造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但总体上来说,产业链条延伸慢,主导产品科技含量还不高,配套企业、辅助性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产品档次低,能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占少数。相当数量的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能耗高,创新能力弱。园区内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滞后,园区组装任务较重。

4、资金严重缺乏,制约了企业的科技投入和产品升级。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来拉长产业链条,使企业降低物耗和污染,提高产品档次,提高经济效益。但银行放贷少,政府、银行、企业三位一体的沟通平台还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融资担保中心进展搁浅,造成企业技术改造放缓,新产品研发能力弱,使企业发展受限。新上奠基开工项目引资任务繁重,建设周期长。

5、原国有企业改制难度大。因未改制的国有企业债务多,职工多,遗留问题多,企业包袱沉重,资不抵债,改制工作举步维艰。破产方案几经研讨,尚未实施。固定资产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四、XX年年的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

㈠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兴县”的发展战略不动摇,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集群发展,扩大招商引资,深化企业改革,全力营造环境,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㈡工作重点及措施

1、抓政策完善工作,为“工业兴县”战略实施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一是筹备召开全县工业化工作专题会议。调整成立县工业兴县领导小组,并建立领导组办公室的正常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出台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完善出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工业经济创强争先活动的意见》,建立科学的工业经济发展考评体系,激发工业发展活力,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四是完善出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五是认真落实周发〔XX〕6号文件,做好1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工作。

2、抓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一是加快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抓好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利用我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速传统产品加工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形成食品制造企业与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的稳定联系,突出大企业集团和利税大户、重点骨干企业和具有潜在优势企业的培育,打造一批原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集团,争取年底农副产品加工业占全县工业的比重达到50%。以腾尔牧业、顺发牧业、奥威特食品、乐涛面业、豫鹰面业、宝乐奶业、中棉蛋白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增强食品工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抓好纺织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棉纺织造业产业集群。要紧抓我县纺织工业园区被省批准为特色纺织产业聚集区的机遇,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转变为资本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用足用活上级的扶持政策,延伸纺织产业链条,促进纺织业集聚发展。争取年底纱锭突破50万枚。要以中方实业、陆新棉纺、豫东纱厂、宏泰纺织、津扶纺织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纺织、服装业发展。抓好中方二期7.5万枚纱锭扩建,昌茂纺织有限公司等建设工作,重点支持它们利用先进设备,提高纺织行业的装备水平,发展高支纱及高密宽幅织物、精纺布料、面料等产品。

三是机械制造业,打造省重点产业集群。要紧抓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机遇和国务院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大马力农用机械的机遇,做好机械加工制造业申报省重点产业集群的跟踪问效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加大先进制造业的引进、建设力度,大力发展配套零部件产品,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最终实现产品的主机化、系列化、配套化。重点抓好天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气缸盖缸体项目和力神大马力农用拖拉机扩建项目。

3、抓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从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中,按XX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以上等层次进行梳理排队,分类指导,排出一批有项目、潜力大、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二是督促帮助重点企业抓紧制定和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掌握行业形势,明确发展目标、定位,落实发展措施。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挂牌保护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四是继续实行县领导分包重点工业项目,局班子成员对口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制度,搞好协调服务工作。

4、抓招商引资和培育内生性工业经济,扩充工业经济总量。要把扩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扩充工业总量的重大举措抓实抓好。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总量,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以及国外资本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紧紧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方法,突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狠抓项目落实,及时开展工业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另一方面要抓好内生性经济,强力发展我县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着力培育内生性工业经济主体,重点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实施各类优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战略,重点培育果蔬精深加工、低温肉制品、面粉深加工、乳品系列生产等,引导企业走公司+协会+农户的扩展之路。

5、抓园区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要把园区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做到集中产业、集聚企业建园区;滚动开发、集中企业建园区;企业扩张、拉长产业建园区;留住企业、再引企业建园区。一是抓好纺织特色产业聚集的组装和配套服务。二是抓好机械工业园区的组装和配套服务。加快我县缸盖缸

体产业的整合步伐,提升我县缸盖缸体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组织5家拟入驻的缸盖缸体生产企业抓住产业整合的有利机遇,更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把我县的缸盖缸体产业打造成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三是抓好中小企业创业园的组装和服务。加强创业辅导,确保创业成功。

6、抓科技创新、培育精品名牌、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紧围绕我县的老企业做强做大,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不断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先进设备,全面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专利意识,夯实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争取天誉动力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开展产学研活动,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四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帮助宝乐奶业、天誉缸盖、奥威特面粉、中方棉纱申报省优质产品;五是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工作,和有关部门一起,加快乐普四方建设,争取被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填补我县空白。

7、抓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工策略。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在人才引进和培育中的积极作用,创新人才观念,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和保护各种发明创造,实现各类人才的柔性化。抓好企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好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二是抓好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抓好以技工队伍为主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县域内的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实施订单培养技工。培育和汇聚一批工业主导产品急需的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开展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为振兴工业奠定良好基础。

8、抓经济运行调节,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把加强和改善对工业经济运行的调节作为建立工业经济管理新体制的重要内容,积极利用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业信息等手段加强对各类工业企业的引导。一是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协调,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建立分级负责,高效运转,保障有力的运行协调机制,增强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准确性,组织协调服务力量,每月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着力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能源运输、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二是突出抓好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缩小亏损面,提升运行质量。三是深化企业改革,对尚未改制的企业,一厂一策,全面推进企业改制工作。四是在XX年初成立县企业联合会(县企业家协会),为培育企业家和他们的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9、抓服务优化环境,提供发展保障。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二是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XX〕3号文件精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XX〕3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民营企业投诉处理办法的通知》(豫政〔XX〕42号),上半年成立县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四是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豫政〔XX〕62号),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建立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上半年成立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6.2009年社区工作计划思路 篇六

即将过去的2009年是建国六十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抵御世界金融危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确保8%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之年。在经济普遍低迷,股市暴跌、房价疯涨的大背景下,宝华山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本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按照“旅游强市”的目标,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景区实际,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状,负重拼搏,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实现年经营收入7740万元,其中年接待游客144万人次,门票收入572.3万元。

2009年工作回顾

一、做优周边旅游大环境,加快了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1、投资3000万元,占地60亩,集餐饮、休闲、娱乐、会务接待、住宿为一体的宝华山庄三星级酒店一期工程于5月16日正式对外营业,进一步改善了北大门旅客的接待能力。

2、御园湖风光带一期800万元的挖湖筑坝、造景绿化、亮化工程已近尾声,明年“泡山”旅游文化节前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御园湖风管带将从根本上改变北大门景区的形象。

3、投资5000万元亭华线风光带滨河公园已完成路基工程,投资4500万元总长4.6公里的和平河风光带及337省道拓宽改造已全面开工建设。

二、在新景点建设上下功夫,既要充分体现宝华山的文化内涵又要融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

1.真人CS野战项目已投入使用,备受大中专院校的大学生们喜爱,给宝华山周末团队游注入了一针兴奋剂,集聚了人气。

2.天龙福地广场占地10亩,以“福、禄、寿”三位铜像寿星为主体、12生肖柱、福字为轴线,现已全面开工建设,明年“泡山”旅游文化节将在此广场隆重举行,它的建成将成为宝华山的主景点。

3.环翠楼工程建设已近尾声,它将与佛教文化长廊、隆昌寺、戒公池、文殊院连为一个有机整体再现当年和尚、尼姑传戒住一块的“一大怪”。

三、强化景区管理,提升景区档次,改善景区对外形象。

首先我们下大力气对景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景区内部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成立了公安、交警、工商、卫生参与的综合执法队对沿路卖香点实行了重拳整治;对景区内9家农家乐餐饮的卫生、占道经营进行定期检查整改,对农家乐菜谱单价张榜上墙,明码标价杜绝了过去宰客现象。其次我们前后投资达215万余元对杨柳泉农户墙面、屋面进行整治出新,和对上下扬柳泉87户的生活污水排放进行改造,实行统一排放,并入集镇的污水管网;投资30余万元对沿路摆摊、强买强卖的卖香点,进行集中规范管理,增设了竹楼和隆昌寺两处旅游纪念品市场。景区内16.7公里的游步道垃圾桶、座椅、指路牌已全部维修出新;景区内的环境卫生实现了长效管理保洁分段定人负责制。再次我们强化招商引

资,加大对景区的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投资3000万元的宝华山庄三星级酒店已经于经年5月16日泡山节时正式对外营业,二期总投资4500万元9幢温泉别墅式会所酒店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投资5000万元占地100余亩的御园湖风光带已完成挖湖、筑坝、蓄水、造景绿化等前期工作。以“福、禄、寿”三位铜像寿星为主体、12生肖柱、福字为轴线的天龙福地广场,现已全面开工建设;翠楼工程建设已近尾声,它将与佛教文化长廊、隆昌寺、戒公池、文殊院连为一个有机整体。贯通了从选意亭到六棵树3.6公里的游步道。第四是景区内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统一着装、微笑服务,尤其是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优秀的导游队伍,使窗口形象得到全面改观。

四、强化宣传推介,提升宝华山景区的知晓度,积极融入区域旅游大市场。

一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宣传推介,先后参加了南京长三角旅游交易会、南京电视台《旅游真好》、《从南京出发》、《跟着大脚走》等旅游知名栏目进社区、高校、卖场的推荐会、南通沪苏浙自驾游俱乐部与景区联席会、苏州旅游推荐会、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旅游节等旅游推荐活动,积极主动的走出去,向旅行社推荐、与市民互动,不断提升宝华山的旅游知晓度。让市民知道宝华山、了解在哪里、有什么、如何来以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并在景区举办旅游推荐会,让旅游行家走进来,为宝华山的旅游推荐出谋划策;同时积极与旅游企业联系,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开通南京、上海、宝华山的旅游线路班车,解决

市民来景区的交通问题;并于“五一”前成功举办了宝华山第三届“泡山”旅游文化节,进一步提高了宝华山对外的知名度、善誉度和影响,从而掀起了“五一”小黄金周的又一轮旅游热潮。

为了提升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经营,我们积极整合周边旅游资源,避开宝华山景区旅游资源单一的弱势,大力挖掘周边温泉、生态采摘、丹阳配镜等资源,合理串联旅游线路,向各周边城市集中推荐,使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常规旅游线路中已经增加了宝华山景区,打开了以往的空白局面,景区知名度在市民和旅游行业内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目前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线路有:汤山温泉+宝华山、丹阳配眼镜+宝华山、宝华山+生态采摘及南京二日游+宝华山。

2010年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投巨资打造森林公园北大门景观,努力提升4A级景区的对外形象

(一)继续加快推进3000万元御园湖风光带的建设步伐,一期工程在2010年泡山节前竣工,二期工程明年年底结束。

(二)投资3000万元整体搬迁上下杨柳泉村工程(不含安臵费用)为打造北大门景观腾出建设空间。

(三)启动投资5000万元北泉湖至御园湖风光带游客中心、大型广场电子广告屏、生态停车场的建设。

(四)是投资4500万元宝华山装二期9栋别墅式酒店建设,营造出高档消费人群的私密空间,全面提升北大门游客的接待能力和档次,目前规划设计已全部结束。

二、完成亭华线、滨河公园两条旅游风光带建设。

亭华线风光带道路建设已近尾声,绿化、亮化工程春节前全部竣工,滨河公园正在全面施工,2010年泡山节前竣工。

三是进一步挖掘丰富宝华山4A级景区的文化内涵,在做深做精现有景观小品的基础上,打造出新的旅游景点。

宝华山的景观小品很多,不但创意高,而且理念新,唯一不足就是粗制滥造,档次低,使游客玩后无印象、无触动,兴致勃勃地来,带着遗憾走。为此明年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改造将军洞、秦淮源头、山龟听经三处景观小品。将军洞要充分体现文革期间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一主题,要让游客在领悟真山真水愉悦心情的同时,回顾“十年文革”的曲折历史。

秦淮源头,要在水字上作文章,要做成“水景”之精品,要体现“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一年四季都要潺潺流水。山龟听经要群龟昂首,要打造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群龟雕塑。

(二)真人CS野战项目要在规模和档次上下功夫。

(三)是抢抓在建景点项目的施工速度,力争明年泡上节前交付使用。一是环翠楼;二是天龙福地广场。

四、宣传促销方面。在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泡山”旅游文化节的同时,本着主攻南京拓展上海,覆盖长三角的营销策略,坚持做到每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五、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和项目的建设力度。

(一)是强势推进锦隆国际五星级酒店的建设;

(二)是牛首山运动公园的建设;

(三)是南大门沃得高尔夫球场的建设;

(四)是青和集团文化城的建设。

2010年宝华山景区叫在建的项目多,待建的项目更多,要想在明后两年使宝华山实现脱胎换骨的巨变,真正崛起为句容北部旅游板块,现真诚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如下两条建议。

一是尽快落实宝华山150平方公里的规划,拓宽宝华山建设的预留空间,强势推进在建项目和待建项目的建设速度,缩短建设周期,借助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4A级旅游景区的金字招牌快速提升北片区土地的价格,推动旅游地产协调,健康地全面发展。

二是尽快落实句政发[1998]63号文件精神中第三条规定的征用森林公园土地所得经费除上文国家、省、镇江市外,其余作为市政府对森林公园的投资,用于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精神以尽快解决森林公园建设所需的必要资金。

7.2009年社区工作计划思路 篇七

我们已经发表了分析上海市2002-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状况的文章[2],本文沿袭了已发表文献的分析方法,重点报告2008、2009年两年新的发现。

1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收支分析

1.1 总体情况

上海市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总额为98

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2.58倍,年均增长率为14.48%。支出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5.22%,稍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表1)。

社区卫生机构受政策影响,存在一定维持收支平衡的压力。2007年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营出现0.55亿元赤字,2008年赤字降至0.06亿元,2009年的经营状况好转,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据“上海市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课题组使用机构流向法测算,2002-2009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分配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5.96%,高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收入的增长速度14.48%。如表1、表2所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费用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卫生总费用分配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先降后升,从2001年的15.64%、2002年的13.81%,到2007年的最低点12.37%, 2008年升至14.51%,2009年为14.28%。

1.2 收入结构

如表3所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构成中,药品收入占55%~58%。医疗收入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9年占20.45%,相比较于2002年的32.72%下降了近12个百分点。政府投入持续增长,八年来从6.64%升高到18.38%,也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7.85%。政府投入的增加恰好能够替代医疗收入比重的减少。药品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仍稳定在六成。

*:政府投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

1.3 支出结构

如表4所示,药品占总支出的比重稳定在近一半,呈上升趋势。据本课题的药品价格的研究,主导药品消费总量上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贵药的消费增加,再次是用量增加。随着2011年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和支出结构中药品的比重有望得到控制,这是未来本课题可以关注和评估的改革预期效果之一。

1.4 收支结余

如表5所示,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医疗服务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从1997年开始没有大的调整,导致医疗服务收支结余连年亏损,且有扩大趋势,每年递增2~3亿元,社区医疗服务项目2009年达到了20.77亿元的政策性亏损。药品收支结余在2005、2006年最高,在6亿左右,2005年开始的控制药品加成率的政策在2007年开始发挥效力,药品收支结余开始下降,降到了5亿以下,2009年为近4亿元。药品收支

*:财政补助差额=政府投入-财政专项支出=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财政专项支出。

结余与医疗收支结余的差额逐年增加,药品收入难以补贴医疗的亏损。总体结余在2007年出现拐点。

可喜的是,近五年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且扣除专项支出后政府投入仍表现为一定差额,弥补了医疗项目的政策性亏损。2008年的补助差额同比增加了近4亿元,2009年的财政补助力度已经能够弥补医疗的政策性亏损,体现出“政府托底”的作用。

2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平衡影响因素

2.1 政府投入

如上文分析,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投入的总量和在收入结构中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八年来从2002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8.01亿元,增加了7.14倍,在收入中的比重从6.6%升高到18.38%,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

2009年,政府投入增加到18.01亿元,人员费用增长为29.30亿元,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稳定在1.5亿元,要达到国家医改方案要求的标准,政府投入还有13亿元的缺口。比较2007年的情况,补助缺口减少了1亿元。

政府投入还有进一步增长的必要。如果政府投入到位,则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行以药品零差率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也会具有更有力的支撑。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需要在药品加价率受到严控的条件下继续增加药品的消费,以补贴自身刚性增长的人员开支。

2.2 人员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2.25%,低于总支出15.22%的年均增长率,占总支出的比例在2008年、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表6)。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人员费用的增长幅度应得到政策的保障。有研究表明,上海市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三年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受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待遇较低[3]。

*:人员费用=人员支出+对个人、家庭的补助。

2.3 药品加价

2009年药品加价率降至14.1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加价率从2007年开始持续受到严控,如表7所示。但是,即使在政府严控药品加价率的条件下,药品收入仍然呈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2007-2009年,药品收入和药品费每年仍有7~10亿元的增幅。社区卫生服务购入药品的总费用的年均增长率达17.86%,仍旧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长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已经严控药品加价率的条件下,总体上仍在加大药品的使用量,利用药品差价补贴医疗的亏损和增加人员支出的压力。很有可能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采用了高价药替代低价药的做法,也不排除通过诱导需求增加了不必要的药品的使用。

2.4 影响收支平衡的因素综合作用

支出是由人员费用、日常公用支出、生产维修和设备投资构成,2002-2009年8年总支出的年均增长率是15.22%。如上文分析,人员支出在支出构成占三成左右,2008、2009年稍有降低,年均增长率12.25%,低于总支出的增长。药品、卫生材料为主的日常公用支出在支出构成中占六成以上,年均增长率17.36%,高于总支出的年均增长率,是主导支出增长的主体;2007-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大修项目较为稳定,在1亿元左右。

收入方面,由于政府2002-2009年年均增长32.42%,2009年为18.01亿元,有力地弥补了医疗项目的政策性亏损。但是由于药品差价在2009年仍有7亿元,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政策的推进,对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机构投入的呼声将持续存在。

3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3.1 存在问题

一是增加药品消费以维持收支平衡的动力不减。2009年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仍维持在近六成,在总体上尚未摆脱“以药补医”,药品差价对维持财务平衡仍相当重要。

二是人员收入的增加乏力。人员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12.25%,低于总支出15.22%的年均增长率,占总支出的比例在2008、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物价的上涨,增加人员费用的压力是明显的。保证人员的收入与物价增长的水平相适应,有助于保证医务人员满意度,稳定社区卫生队伍,保证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对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的要求仍然存在。市区两级政府落实财政托底的要求,有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由于近年打下的良好基础,预计上海全市在社区卫生机构每年再增加7亿元的投入,就可以对实行药品销售零差率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3.2 政策建议

一是应继续切实强化和落实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投入责任。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医改方案指导意见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其财政和监管的责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线管理,实际是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收入相剥离,激励切实为健康服务的行为。但收支两线管理和政府投入补供方有可能导致“大锅饭”的行为[4]。闵行区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起到了转变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模式,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的效果[5]。类似的经验应总结和推广。

二是逐步提高反映技术劳务的项目收费价格。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提高医疗劳务价格,改变医疗劳务价格长期背离价值的状况,为社区卫生服务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改变目前人员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使之与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以起到稳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队伍的作用。

摘要:目的:测算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为卫生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证据。方法:提取和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002-2009年财务管理数据。结果:由于控制药品加价率、价格政策、人力成本上升、政府加大投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社区卫生机构在2007出现赤字后,2008年赤字总量得到控制,2009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结论:建议继续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投入,以配合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减弱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性,逐步提高反映技术劳务的项目收费价格,保障医务人员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分析,上海市

参考文献

[1]金其林.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与目标[J].中国医院,2008,12(6):52-53.

[2]丁汉升,林海,金春林.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与支出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3(1):28-33.

[3]陈丞,朱根明,沈国民.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度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0(12):12-14.

[4]王伟,庞连智,严非.上海市闸北区2006-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筹资结构的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0(6):301-303.

8.2009年社区工作计划思路 篇八

聚焦·发现

名师导学

该栏目将约请名校名师针对每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分类细化。对知识点进行细致完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并配有对应经典例题。对例题的处理上。不仅有恰到好处的思路点拨与规范解答。还要有解答后的思维方法点评。以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经验

写作要求:文章中例题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当做例题使用。点评内容切忌空洞地说配合哪些知识或者是课标要求。而要给出见到此类题型如何展开思路等类似的提示。真正做到每一句话对学生都有帮助

要点精析

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辟分析、讲解。对相应基础知识进行概括整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点拨解题思路,介绍解题方法(特别是一题多解问题,注意比较简便方法)。揭示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发散思维的能力。

解题技巧

对某一类题或某一知识点所涉及的题型。总结最简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

写作要求:注意对涉及一节内容的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错解x光

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分析其原因。指出症结所在。并进行正与误的比较,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写作要求:尽量不涉及因粗心或计算造成的错误。而是针对思路或方法上的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

习照解读

对课本和课后的一些典型习题进行讲解。剖析并总结规律。探索可能出现的变形问题。举例由此改编成的中考题。为学生自学或是教师习题课提供素材

写作要求:可针对一节中的练习或习题中的同类问题。或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进行发散式的探索。

竞赛攻略

对一些典型竞赛题进行讲解。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了解一些竞赛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写作要求:例题难度高于中考水平。低于奥赛水平。讲解注意思路如何展开。尽量还原思考的全过程。

回顾总结

对所学内容进行详细总结。从一章的整体角度来总结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框架和定理定义

写作要求:不要仅从教材中摘引概念或性质。要有自己讲总结课时的东西。即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切忌写成论文性质的文章

同步检测

配合所发章节内容,针对知识点设计的单元检测题和全章综合检测题基础题、中等题、探索提高题比例为2:5:3。

写作要求:尽量不要是中考题的堆砌-最好能有一些新题。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题量分配为1O道选择题。10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另外注意较难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要给出提示。解答题答案要详细在试卷结束,能针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都有2~3道备选题

金钥匙

即学即练、同步检测的参考答案。

启迪·感悟

趣味数学

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趣味性文章。

广角镜

拓展学生思维和眼界的科普类文章。与数学相关的应用性文章。以及数学家的一些逸闻趣事、典故等。

我的地盘

学生自己解答一道题的探索过程,或是在生活中发现的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小论文。可由辅导老师指导完成

竞赛之窗

新颖有趣的竞赛题,请老师组织同学们来参加。以期增强杂志的互动性

心灵驿站

娜子姐姐如约回答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另外。还将有一些指导学生心理及健康的文章

娜子宝典

在这里娜子姐姐将约请相关的作者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发稿进度

2009年7-8月 第12章数的开方

(截稿日期:2009年4月20日)

2009年9月 第13章整式的乘除

(截稿日期:2009年6月15日)

2009年10月 第14章勾股定理

(截稿日期:2099年7月15日)

2009年11月 第15章平移与旋转期中复习内容

(截稿日期:2009年8月15日)

2009年12月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期末复习内容

(截稿日期:2009年9月15日)

2010年1月 第17章分式

(截稿日期:2009年10月15日)

2010年2月 第18章函数及其图象

(截稿日期:2009年1O月15日)

2010年3月 第19章全等三角形

(截稿日期:2009年12月15日)

2010年4月 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期中复习内容

(截稿日期:2010年1月15日)

2010年5-6月 第2l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期末复习内容

(截稿日期:2010年2月15日)

注意事项

1,请针对具体栏目。依栏目要求写稿

2,投稿请注明适合章节,发送E-mail时以Word格式发送附件。邮件主题请用文章标题。方便选稿及查询。

3,请保证文中的数、图、人名、典故、历史资料等准确无误

4,写作格式不限,但全文应用统一格式。最好能有所创新。

5,请在文章后面注明个人简介,包括职称、所任职务、个人成就、联系方式等。100字以内

上一篇:雷雨中的苍白1200字作文下一篇:送友人游太原,送友人游太原李频,送友人游太原的意思,送友人游太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