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企业建设(精选10篇)
1.幸福企业建设 篇一
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
【摘要】员工的幸福感与企业的竞争力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建设是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关键性因素。为此,本文对企业文化素质对员工幸福感的决定性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幸福感
一、员工幸福感的要素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员工幸福感的多层次性
幸福是一种感觉,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员工幸福感是指员工在职业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对舒适、安全、职业尊严和个人成就等的满意成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情愉悦感,具体包括安全感、舒适感、成就感和归宿感等方面。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有钱并不代表快乐。人的幸福感可以来有自于物质层面的幸福,更有情感层面的幸福和自我实现的幸福。国内学者冯冬冬等将幸福感分为工作满意度、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三项来测量。2.员工幸福感决定了企业竞争力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人。现在是员工已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最关心的问题是其个人人生价值要得到实现。员工最需要得到的是发展机会、尊重与信任。因此,员工的幸福感的提升决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升员工幸福感,是激发员工产生内生性力量,有利于提高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促进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
1.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幸福感的第一位因素
员工幸福感是员工对工作经历和职能的整体质量的评价,与工作、所在的组织有关。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工作为核心向外辐射,可以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即: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组织因素与工作幸福感的相关性最强,权重最大。从这一研究结果看出,影响员工工作幸福的组织因素是第一位的,而组织或企业基因密码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仅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健康长寿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文化又决定企业性格。不同的组织基因,不同的企业文化理念,成为影响员工幸福程度的重要因素。
2.企业文化建设助推员工幸福感提升
(1)提高员工幸福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提高员工幸福感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协同关系,这种协同关系源于员工幸福感提升之后所呈现出的状态正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追求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食粮,能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高尚的人文环境。(2)幸福企业文化注重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要求
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幸福企业所倡导和追求的企业文化是幸福文化,幸福文化是幸福企业的根本特征。所谓幸福文化就是以幸福最大化作为企业终极目标的企业文化,其主题是幸福,精髓是“以人为本”。幸福文化对于提高员工素质,了解员工的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引导企业员工保持健康的心态,满足员工追求精神、情感、物质的富足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提升员工幸福感的企业文化建设要点
1.构建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
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公平公正是幸福感的重要构成要素。公平公正的薪酬待遇是增强员工幸福感的物资基础;公平、公正的竞聘机制,是实现员工安全感、和谐工作氛围和价值实现的途径。一个基本因素是员工获得支撑生活的基本待遇,满足更好发展的智力与体力投入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并获得岗位付出的成就感,职业自豪感。
2.尊重和关注员工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1)关注员工,尊重个人价值是增强员工职业幸福感的关键
就像海底捞一样,把员工当成家里人。要想创建一个幸福感更高的工作环境,企业首先需要愿意倾听员工的心声,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看重什么。只要企业的管理层,能够多注重员工的幸福感,多考虑员工的精神层面需求,多去关心和激励员工,那么员工所凝聚起来的向心力,必将能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赫茨伯格曾说过金钱并不是激励员工股最好的办法,激励员工士气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最好的方法。(2)尊重员工的前提是了解员工
只有深入了解员工的个性,了解他的成就动机,了解他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才能把他放到与其个性相匹配的岗位上。一个聪明的领导,应该懂得如何创造出与员工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渠道,而不只是被动地等待。比尔·盖茨说:很多雇员自愿离职的原因并非激励机制的不妥或个人发展的机会有限,大多数员工离开公司是因为另外一个原因:和老板不能保持满意的关系。
3.创造快乐工作的文化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一个著名的观点是“至善就是幸福”,即人活着就要追求一个伟大的目标,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幸福。快乐工作是企业的文化发展趋势,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增强职业幸福感的润滑剂,快乐工作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快乐工作”应当成为员工生活的主题和追求。实行公平竞争,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感受到为了企业愿景奋斗的快乐,进而真正实现快乐工作。4.记得给员工发红包
幸福就是拥有爱。而爱无处不在。爱是无私的奉献与给予,包括物质、感情、行动等形式。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诺顿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给受试者5美元,让他们在一天时间里花出去———为自己买东西还是给别人买东西都行。试验后的调查表明: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让人快乐。给员工发红包,不仅体现出企业与员工共享、共发展的企业发展理念,更让接受者感到一种心意、一份温暖,一点感动、一丝幸福。5.积极推广员工援助计划
员工帮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EAP能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快乐和幸福是当前包括企业、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心理问题。为了让员工实实在在地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通过工作获得自信和尊严,进而通过工作改善生活、享受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员工为企业发展努力奋斗、积极奉献,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让员工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和谐共赢。
参考文献:
[1]孙保全.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4:127-128.[2]杨瑞云.建设幸福企业增强员工幸福感[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07:57-58.
2.幸福企业建设 篇二
一、员工幸福感的阐述
幸福感顾名思义其意思是人的心里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 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所谓的幸福感社会化的呈现, 可能是个人能力被家人、同事、社会的认可, 或是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满足, 抑或是其他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达到的一种心情愉悦, 安全舒适的状态。
员工的幸福感, 主要是指员工处于工作状态下, 在企业中所感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包括舒适、安全、尊重、理解及肯定所产生的心情愉悦、强烈归属的感觉。幸福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指标, 反映的是国家的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稳定发展同样需要员工幸福感的测试。
二、员工幸福感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一) 员工幸福感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员工幸福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一个好的企业给员工的是一份稳定的舒适的工作环境, 一份可观的收入, 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员工的幸福感得到满足, 员工的积极性、上进、努力使企业的生产力更强大。当今社会, 企业行业内的发展, 强大的生产力是企业稳操胜券强劲而有力的后盾。
(二) 员工幸福感增强竞争实力
员工幸福感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员工幸福感的提升, 使得员工普通日常生活已达到满足状态, 这种情况下, 员工对企业的忠实度得到提升, 企业之间的竞争如同自身与其的竞争, 员工着重重视个人能力的提升, 体现自我价值。员工的积极向上, 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占领着军事要地。
员工幸福感是企业的原动力, 员工幸福感的提升, 不仅实现了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 市场竞争力的加强, 而且为社会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所以说员工的幸福感是企业稳步发展的保障。
三、企业文化建设决定员工幸福感
企业文化建设是影响员工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企业环境、企业制度、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一) 企业工作环境的影响
企业环境员对工幸福感的影响。企业环境恶劣, 直接影响员工幸福感。环境的不适或者恶劣使员工的正常工作遇到困难, 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 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二) 企业制度的影响
企业制度、价值观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良好的企业制度使员工无论在物质上, 激励奖罚上还是在个人价值上, 都是对员工一种激励。相反, 则造成消极应对, 工作失责等情况的产生。
(三) 企业精神的影响
企业精神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企业精神是整个企业的精神所在, 其健康、正常、向上的发展影响的全体员工的工作精神。企业文化建设中精神建设的方向, 是要坚定明确的, 其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精神面貌的方向不正, 员工的企业工作精神必将受到影响。
四、企业文化建设建议
(一) 尊重、关心员工
尊重、理解和关心员工。尊重是企业精神的重要部分, 是员工个人价值的升华, 企业需要每一名员工。理解、关心员工是企业对员工心理需求的倾听, 在精神上给予员工关注, 激励员工, 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使企业的团队力量更加强大。
(二) 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良好的、愉快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全身心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 在快乐中工作, 在工作中快乐, 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公平的奖罚制度
建立奖罚分明制度。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明确的奖罚细则, 公平、公正的对员工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这种制度使员工感受职业道德, 实现个人价值, 更好地发挥每位员工在企业的个人作用。
(四) 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性化
对员工来说, 企业是长期工作, 支出供给的地方。将企业文化建设人性化, 能全面地提升员工幸福感。例如:特殊岗位节假的调休, 节日或者年终福利的发放等, 员工幸福感全面提高, 使企业从工作地点变成家。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把企业的成长视为自己的成长。试问这样的企业怎么会不强大。
总结
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有效地提升了员工幸福感, 从而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 综合竞争实力增强。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现如今人才的短缺是企业激烈竞争的重要原因, 提高员工幸福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人才流失。经过系统分析可知,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幸福度关注是实现强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所以提升员工幸福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冯菊香, 侯宝柱.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幸福——基于陕西省公共部门的调查[J].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 (12) :68-72
[2]胡宇辰, 詹宏陆.基于心本管理的企业员工幸福感提升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14, 6 (30) :234-236
3.用超限思维建设幸福企业 篇三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时间之于中国企业发展,集中体现在“速度”的话,那么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十八大召开以后的这段时间之于中国企业,应该是“找寻”和“涅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要想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浴火重生,再铸辉煌。
30年前“時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办企理念曾经影响了一代企业家。当社会发展的视角从“金钱”转向“幸福”之后,新的历史机遇期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管理理念、价值体系构建提出了全新要求,能否即时思变、超限思维,无疑将成为众多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考验。
塑魂——找到发展的答案
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新定位和要求,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央企业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支柱,是践行党的号召的先锋力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我们企业不断追求发展进步的终极目标。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地生根方面,中铁五局六公司要始终坚持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在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实践中,我们企业管理团队逐步形成了突破局限、与时俱进、打造以“铺架王牌军”为核心的“铺架文化”这一共识,把党的十八大报告向世人传递的“幸福”“美丽”“和谐”等要素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提出了“铺架美丽江山”“铺架企业财富”“铺架员工幸福”“铺架央企责任”四位一体的核心观念,着力把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融入企业发展愿景,进而转化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转化为企业应对挑战和机遇的智慧力量,重塑企业灵魂,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本源驱动力。
幸福——企业久违的回归线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从之前的“建设”到如今的“建成”,一字之变,给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目标。
对于中铁五局六公司这样一个有着2 000多名职工、近10 000名劳务工的大型企业,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既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公司6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创业、“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练、改革开放时期的崛起,既有低谷又有波峰的发展历程。在企业创业时期,人们不敢奢谈幸福,或者仅把幸福简单定义为解决温饱、增加收入。近年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按照集团公司“财富五局、幸福员工、回报社会”的精神要求,公司也采取了一系列服务员工的举措,从解决员工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保障开始,逐步重视员工幸福感的塑造。企业围绕“铺架王牌军”这一核心精神,提出了“铺架员工幸福”这一历史使命,明确在不断完善职工集体合同、职代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同时,营造尊重、爱护、和谐氛围,不断培育员工成长成才条件和合理晋升空间,继续做好员工素质工程、安全工程、温暖工程、帮扶工程,改革完善管理体系和薪酬体系,打造全方位幸福保障的企业发展方向。
准确解读十八大精神,让“幸福”这一人们最基本的共同理想愿景正式走上台前,成为企业必须为之努力奋斗的发展使命,公司提出了“铺架美丽江山”这一企业发展目标,以此来激励员工为美好愿景努力奋斗,号召员工为建设“美丽祖国”干事立业,以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实现自我价值。伴随着国家呼之欲出的分配体制改革,公司的激励机制改革亦已正式着手。从多方面体现“幸福”,从具体的小事平凡事中体现“幸福”,这无疑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人性”回归,勾画出了“幸福”——这条企业久违的回归线。
改革——建幸福企业的必由之路
要构建幸福企业,提升企业综合品质,实现由效益型向综合发展型企业转变,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应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改革”在报告中被提到了86次。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建设“幸福企业”?十八大报告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节中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作为企业,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把企业发展的方向转移到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上来,结合员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给职工铺架美好愿景、搭建幸福平台,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要培育企业的创新思维,做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加快建设一流企业步伐,满足打造绿色企业、创造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另外,要在办企方针上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充分激发内部驱动力,坚持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造福社会的责任意识。
中铁五局六公司原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近年的不断创新发展、深化改革,我们于2000年完成了企业改制,实现企业由“线”到“面”的突破。在新世纪的头10年,公司在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三大转变”目标牵引下,相继进行了从标准化管理到架子队管理、再到集约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实践,依据管理高效的原则组建了物资、机械、铺架等专业化分公司,不断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理顺管理层与项目层的管理架构,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运行体系,整体实现了科学发展,为建设幸福企业创造了先决条件。
管理——超限与有限的思变
改革发展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今天,我们用思变的眼光来审视企业仍然可以发现,在取得明显成绩的背后,公司背负着国企长期以来形成的既有管理思维习惯之约束,背负着面对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环境造成的企业经营观念僵化之约束,背负着高新人才不断引进而传统技能人才严重缺失之约束,背负着员工日益增长的幸福需求与企业效益局限冲突之约束。而铁路建设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员工对企业“幸福感”的渴望异常强烈且异常难以实现。
在新时期我们应该以“超限”的思维来审视企业发展之路。“超限”并不等于“无限”,而只是扩大了有限,即超出某一领域、某个方面的固有界线,在更多的领域和方向上组合机会和手段,最终形成一种能够超越现有条件限制的“超限”组合,以实现既定目标。“超限”思维所蕴含的积极进取且具有一定攻击性的创新意识,将是企业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跳板。
结合公司的发展实际,在传统的企业发展思维模式日渐疲软之际,对企业局势的把握、整体的统领、资源的融合、战略的组合进行突破性的再创新势在必行,这是对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呼应和有益尝试。2012年公司召开第三次党代会以后,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企业改革要向更加“市场化”发展这一理念,通过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断调整,将改革方向向市场竞争和建幸福企业上集中,加大力气突破思维定式、跳出既有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用“超限”的思维去迎合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切实解决粗放式管理的思想根源,全面建设幸福型、有核心灵魂的高品质企业。
涅槃——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新的历史际遇,对企业的内在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涅槃,不是指企业已经到了危机边缘,而是指要在积累了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超限的思维,找到全新的定位,确定全新的发展目标,突破固有模式,用超越的眼光整合资源,实现企业由量变发展到本质变化的升华。用超限思维建设幸福企业,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精神、突破精神、改革精神的要求与期望。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用新的勇气新的胆略新的智慧向建设新型幸福企业豪迈进发!
(责任编辑:李万全)
4.幸福企业建设 篇四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春日的午后,天蓝蓝的,风轻悄悄的。我倚坐在窗前,手中拿一本《建设幸福中国》正看得津津有味。
掩卷深思,心潮澎湃。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我们国家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的不寻常的历程。怎样感受幸福?怎样建设幸福中国?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发愤图强,奋力拼搏,用行为诠释着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都在追寻幸福。幸福是什么?“不花钱,有学上”,让贫困孩子都能受教育是幸福;扩大就业,给失业者减轻生活负担是幸福;医疗保障,给病痛中的老百姓带来健康是幸福;宽敞明亮的楼房,让低收入家庭得到温暖是幸福;丰富的文化生活,给所有的农村百姓带来了精神享受是幸福……
建设“幸福中国”是全国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人民的幸福是建立在国家的富强之上的。一个国家之所以要繁荣富强就是为了保证人民的幸福,但这些又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也就是说,建设“幸福中国”不是喊口号,而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付出行动。幸福,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在奋斗中去追寻!
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有责任担负起这个重担。尽管我们年纪尚小,无法直接参与祖国的建设,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一份微薄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校好好学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校外多阅读课外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范文网 )闲暇之余,多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我们还要走入社会,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点滴小事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就拿前几年的事来说吧。汶川大地震时,灾后重建十分困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学校有许多小学生都捐出了自己攒下来的零用钱。尽管我捐出的十几元钱并不能帮助灾区的小朋友走出阴霾,但这样做代表了我的一份心意。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给灾区小朋友带来信心,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建设“幸福中国”人人有责。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青少年一定要携起手来,为了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努力奋斗!
姓名:白津玮
年龄:13岁
年级:六年级一班
所在学校: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
辅导教师:李育霞
详细通讯地址:阳城县白桑乡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
5.幸福企业建设 篇五
建设幸福中国征文稿:在变化中感受幸福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近段日子,我再次认真地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真是感触颇深。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我们国家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的不寻常的历程。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的不断完善,国家新政策的不断改革,义务教育的免费实现,科学发展成果的共享等,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倾情书写着一份份关注民生、温暖人心的历史答卷。
扪心自问,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虽然我没有目睹以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但是我常常听爷爷、奶奶的唠叨。不必说远了,就说三十年前人们的生活也是十分困难的。
三十年前,一部分人根本上不起学,勉强到了学校,也背不起书包,缺少学习用具,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漂亮结实的.桌椅。现在的小学生呢?不仅有质量好、式样好的书包,而且能在多媒体教室里学习。与三十年前的学生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三十年前,人们的生活非常贫苦,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听奶奶说,那时候经济不发达,加上太多的自然灾害,庄稼总是收成不好。一天三顿的稀水饭把大家的脸都吃成了蜡黄色。有时候一天三顿的稀水饭都吃不上,只得饿着肚子干活。而现在呢?根本不愁没有饭吃,大米、白面那是家常便饭,鸡鸭鱼肉也不觉得稀罕。
三十年前,人们的交通与通讯条件非常落后。条件好的人家出行可以骑自行车,条件差的人家出门只能靠步行。要给远方的人传递讯息,得跑到几十里外的邮局打电话或寄信。现在呢,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工具多种多样,有轿车、豪华大巴、火车、轮船、飞机、地铁......通讯工具更是层出不穷,固定电话、小灵通、移动手机、IP电话等等,在家里就可以打国际长途,说有多方便就有多方便。
迎着柔柔的晨风,伴着小鸟的歌唱,看着自己身边的变化,感受着祖国今日的辉煌,我清楚地知道,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范文网 )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国家的富民政策。我的心中情不自禁地荡起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建设幸福中国!我衷心地希望祖国的明天会更美,愿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在神州大地上!
姓名:王云海
年龄:13岁
年级:六年级一班
所在学校: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
辅导教师:李育霞
详细通讯地址:阳城县白桑乡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
6.建设幸福中国 篇六
七年级二班
付丽丽
曾经,“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曾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亦曾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在一次次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的宿命怪圈中,战乱频仍清瘦了秦砖汉瓦;
在一代代炎黄子孙马革裹尸的生命轮回中,精忠报国丰饶了唐诗宋词。
哪怕纵是遮天蔽日,无以喘息的阴霾,也总有一个声音呼唤光明; 总有一种力量维护正义; 总有一种坚守守望和平。当中国,一个冷冰冰的名词被赋予生命的勃勃生机时,幸福也如雨后春笋般铺天盖地而来。
五千年的上下求索终汇成今天的繁荣景象-------幸福中国。而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是靠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换取而来。在那苦难的日子里,有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那艰苦的日子里,有人努力的支撑着、支撑着;在那幸福的日子里,有人默默的奉献着„„
苦难岁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多年的“三座大山”,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从集体到个人,无数的人为了中国而穿上战衣,背上战枪远离家乡。红军万里长征行,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可他们不后悔,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为了中国而战斗,为了人民而战斗。
一些些仁人志士为了中国而奋斗着:从邱少云、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到刘胡兰、方志敏„„他们都是为了中国人能站起来,能挺胸抬头。
现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从奋斗、挫折、在奋斗的历程中创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路,能扬眉吐气屹立在东方。
艰苦探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程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科学发展——中国人民幸福起来了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克难关,奋力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努力奋斗——共同建设幸福中国
建设“幸福中国”,就要最大程度地实现大多数人的幸福。“幸福中国”的蓝图里,有住房、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等问题,有群众关心的,有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社会更加公正和谐的远景。
7.廊坊幸福乡村建设新视角 篇七
关键词:幸福乡村建设,双向互动关系,廊坊市
1、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意义
2011年, 廊坊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 将倾力建设“八大廊坊”作为奋斗目标。其中, “构建和谐社会, 打造幸福廊坊”既是廊坊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的一项任务, 是全市抓经济、抓发展的终极落脚点, 更是廊坊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的五大任务之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农村人口占有相当比重的廊坊市, 农村建设依然是全面建设幸福廊坊的重点和难点, 为确保城乡统筹发展, 实现幸福廊坊建设的终极目标, 廊坊市乡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也是幸福廊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1.2 研究现状
近年来, 国内外关注幸福的研究越来越多, 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打造幸福城市成为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国内关于幸福乡村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浙江省江山市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政策、现状、成果等方面。廊坊幸福乡村建设计划已成为市委市政府重要的工作内容, 也是未来几年廊坊市的工作重点, 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欠缺, 本文将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廊坊幸福乡村建设进行探析。
2、廊坊幸福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2012年以来, 廊坊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幸福乡村计划,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首要任务, 打造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的总体要求, 全面推进富裕乡村、宜居乡村、满意乡村、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和谐乡村“六村联创”行动, 通过实施“幸福乡村计划”, 探索并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幸福乡村建设新模式。
我市幸福乡村建设工作以推进卫生环境整治、重点区域示范引领、综合配套提升及打造组团社区品牌等四方面工作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两个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幸福乡村建设的突破口, 以集中清理村内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为重点, 消除“脏乱差”现象, 实现农村环境面貌改观;通过整体新建和改造提升两种方式进行建新居改旧居活动, 打造幸福乡村建设的引领工程, 同时, 实施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打造示范典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跟进配套, 道路硬化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和改造卫生室等这一系列举措是幸福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已有新民居组团社区的建设成果, 高标准配套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建设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 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幸福乡村建设品牌工程[1]。
此外, 挖掘农村基础优势、实施产业增收提升工程, 培育农村支撑和优势产业, 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升农村自身造血能力,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提高其生活水平。与此同时, 通过多元资金投入、对口帮扶、加强管理等推进幸福乡村建设顺利实施的长效举措[2]。
3、廊坊幸福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3.1 双向互动关系的理论假设
人的幸福感与城市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幸福感与城市性密不可分, 城市是人类聚落的一种形式, 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影响着人们幸福感的变化, 又为人类的进步提供可以依赖的环境, 同时, 人类的认知、需求和行动刺激着城市的发展变迁, 是城市发展的建设性动力[3]。乡村是我国农村人口居住的最主要区域,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 从地域角度结合个体幸福感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论, 提出农村村民的幸福感水平与乡村之间双向互动关系的假设, 即乡村建设对村民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反过来, 村民的幸福感水平又成为幸福乡村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 廊坊村民的幸福感是廊坊幸福乡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 村民幸福感水平也是廊坊幸福乡村建设的重要衡量标准, 提升廊坊村民的幸福感水平成为推进廊坊幸福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3.2 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思潮, 与传统的、关注个体病态、消极心理的消极心理学相比, 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普通人的心理情况, 更重视人类的美德和潜能, 指导人们经过发挥自信、爱、美德等积极因素, 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使人类走向幸福, 它倡导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便是幸福。
廊坊幸福乡村建设的目标和落脚点是使村民获得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与幸福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一致, 它也是幸福乡村建设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 鉴于日趋功利的社会现状及其注重人们积极品质的自身学科特点,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廊坊幸福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特点。
4、廊坊幸福乡村建设的新视角
从廊坊市幸福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不难看出, 无论是进行综合环境整治, 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都是从改善乡村环境、为村民提供一个更加洁净、完善的空间, 从客观方面着手, 进而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水平。根据村民幸福感水平与幸福乡村建设的双向互动关系假设, 幸福乡村的建立必须有乡村经济的发展进行支持和保障, 但是乡村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能保证村民的幸福感, 因此, 以村民为主体, 注重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水平才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和落脚点, 同时也是廊坊幸福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升廊坊村民的幸福感水平与廊坊乡村客观环境的改善相结合, 实现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的结合, 才能最终真正实现廊坊幸福乡村建设的目标, 真正实现廊坊幸福乡村建设、幸福廊坊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我市扎实推进幸福乡村建设[N], 廊坊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2012.10.18.
[2]廊坊:新家园里新生活[N], 环首都网, 2012.09.25.
8.建设幸福课堂 享受幸福教育 篇八
关键词:幸福教育;幸福课堂;关注;开放;对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113-0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尽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在传统观念及现有的招生制度下,人们依然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低人一等的教育,是没有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无奈的选择。基于此类现实,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不被教师和家长认同、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能力较弱。面对这样一群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除了要让他们掌握技能之外,更应该让他们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近年来,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确立了“仁爱、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人、立业”的校训,制定了“广东窗口、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办学目标和“身心特别健康、品德特别高尚、技能特别过硬”的培养目标,以“快乐校园,幸福人生”为核心价值观,以“就业、升学、自主创业”为培养导向,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幸福公民。基于这样的教育目标,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答案是无疑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把课堂建设成为幸福的课堂,信任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重塑自信,享受幸福教育。
一、幸福教育与幸福课堂的界定
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如何才能促进幸福的实现呢?我们所倡导的幸福教育,就是将追求幸福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成就学生的幸福生活作为使命,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成为学生幸福的来源,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努力创造幸福、充分享受幸福”的三大能力,使师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
幸福课堂,是幸福的重要载体。建设幸福课堂,就是关注当下,把教与学的过程打造成为幸福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学生和教师每天生活时间最多的地方。要做真正的幸福教育,就应关注当下,确保师生课堂上的幸福。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职校生大多学习成绩不理想、自控能力差、上进心不强、心理自卑等特点,要做好这个群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给予信任。以信任为基础,构建幸福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学习不再是令学生感到压抑、苦闷、痛苦的生活经历,而是充满愉悦、让人神往、魅力四射的人生乐园,让学生感受被信任的快乐,重拾自信。
二、基于信任建设幸福课堂
把信任作为幸福课堂的基石,从关注出发,追求开放,平等对话,分享中升华。
1.关注中重塑学生的自信
幸福课堂是关注的课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类所有的情结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的关注,应做到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思想想问题,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让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融入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2.开放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幸福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古语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幸福课堂应该留给学生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感受到挑战。转变教学方式,让学习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巧,即学会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力。
3.对话中训练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幸福课堂是对话的课堂。对话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展现;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分享和理解,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对话是多向的,师与生,生与生;对话是需要聆听的,学生在聆听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聆听中感受学生的体验,最终师生共同成长。因为参与对话,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在无形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分享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幸福课堂是分享的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各自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在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成长的幸福。幸福课堂是友好关爱的,它有自由的表达和展示,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和品质。
三、幸福课堂的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教师用信任建设的课堂呢?不妨从课堂的外在呈现、学生表现和教师表现三个维度展开。
1.“三声”
幸福课堂的外在呈现有“三声”:即笑声、掌声、辩声。参与愉快有笑声,别人表现献掌声,思想碰撞起辩声。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能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快乐学习洋溢笑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相互之间产生共鸣,对同学的精彩表现掌声鼓励,互相激励。学生深入学习,能够在基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相互辩论,促进升华。
2.“三动”
幸福课堂的学生表现有“三动”:即口动、手动、脑动。参与学习敢动口,实践活动能动手,创新思维善动脑。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和表现,课堂上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提倡做中学、做中教,在实践环节中让学生人人能动手。在会做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动脑思考方能有创新。
3.“三心”
幸福课堂的教师表现有“三心”:即用心、精心、匠心。前期设计会用心,课堂组织是精心,教学评价具匠心。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热爱工作的好教师会在课前用心设计。教师应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管理好课堂教学目标。评价是重要环节,幸福课堂中教师独具匠心的评价必不可少。
抓住了幸福,教育就有了方向;抓住了课堂,幸福教育就有了切入点。成就了学生的幸福,也就成就了教师自己的幸福事业。
参考文献:
[1]高宇.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幸福教育[J].文学爱好者,2011,(6).
[2]苏宁,沈智明.幸福教育:人性的复归[J].教育探索,2012,(4).
[3]苗元江等.中学生幸福感调查及幸福教育对策[J].教育导刊,2012,(4).
[4]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奏响幸福主旋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9).
9.建设幸福中国征文 篇九
祁门县凫峰小学601班李璐
幸福是什么?以前,我总认为幸福是待在家里看看电视,是在饭店里饱餐一顿,是在家中美美地睡上一觉,现在,我知道幸福远不止这一些。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村的条件艰苦,一出门,就是泥泞不堪的道路,小时候我经常跌得鼻青脸肿的。近几年政府花钱把农村的道路改造好了,如今,村村通了水泥路,爸爸说:“现在真好,车子能开到家门口了。”说这话的时候,爸爸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听爷爷说,我们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从河里挑水喝。小伙子挑一担水还不是很吃力,可是上了年纪的人就只能“望水兴叹”了。以前他们很是羡慕城里的人,用水只要将水龙头轻轻一拧,水就会源源不断的从那里吐出来。去年夏天,我们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现在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用水非常方便,而且,水费比城里还便宜得多。爷爷见人就说这件事,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们村子里有个老人,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每年的医药费都要花上万元,要是搁在从前,老人肯定不敢去医院看病,现如今,农民也有医疗保险,生病住院也能报销,老人逢人便说:“农民生病也能报销,这在从前
是想也不敢想的。共产党真好。”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只在春节回家一趟,我和弟弟跟着奶奶生活。和所有的留守儿童一样,我寂寞,想念爸爸妈妈。去年,学校为我们建立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在那里,我们有电视看,有图书看,还能上网,我特别高兴的是上网和爸妈视频聊天。在那里,我可以将我的所有喜悦都告诉他们,也可以向他们倾诉自己的烦恼和不解,所以我现在一点都不觉得孤单,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
时代在发展,祖国在进步。现在,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生工程”建设,我们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国家政策的好处。作为新时代的儿童,我倍感生活幸福。中国幸福,就是每一个人的幸福。(通讯地址:祁门县凫峰中心小学电话0559-4589053)
10.如何建设幸福乡村 篇十
建设幸福乡村--中国梦的憧憬之路
建设幸福乡村,是国家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在全民建设中国梦的当下,如何确定中国乡村发展方向,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农村焕发新生,农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中孜孜以求。我这次“体验省情、服务群众”寒假主题实践活动就选定了“建设幸福农村”这一值得深思的主题。
按照“加快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引领新村建设再上台阶”这一要求,我党将围绕城乡建设统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基本方略是“以城带乡”,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把城市的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建设“人口适度集中、产业相对集聚、功能配套集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而幸福乡村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
而建设幸福乡村,我们必须从基层做起,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使群众脱贫致富,为尽快达到小康水平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硬件设施,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精神水平,增强道德意识。根据这样的方针,我们要切实采取下列措施:
一、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新农村开发: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扶贫重点村建设,对农村进行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土地整治治理、农田水利建设、通村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通讯设施建设等工程,完善路、水、电、房四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面貌改善和经济开发做必要准备。1
新农村建设要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相对集中、整齐化
一、经济适用的要求,搞好规划。
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基础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农村给予更多关注,逐步使广大农村群众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在现阶段我们已有良好实践先例,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农村“新农合”和低保制度,健全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应急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村因疾病、上学、灾害致贫的现象发生。
二、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子、吃透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把增收目标落实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上,把产业落实到具体项目建设上,把项目落实到村组、农户,使每个贫困户都有1-2个相对稳定的增收项目。
1、农业增收计划:认真实施“粮食单产工程”。
稳定农村粮油播种面积,通过技术手段和机械普及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粮油生产效益。扩大农业综合开发范围,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建设一批专业(组),促进农民大幅增收。
2、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注重发展因地制宜的区域性特色产业。丰富农业增收形式,例如结合沼气推广,以养猪为主、养牛养羊为副发展畜牧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生产专业户。在生产经营形式上,拓宽思路,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和合作经济组织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各类组织、企业从事规模种养、农产品运销加工等服务,这就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知名度广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三、农村劳动力规划:劳务输出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1、农村要始终把富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2、针对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在积极开辟新的劳务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开展好“春风行动”系列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相关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将科技作为农村发展的助推器
积极推进科教扶贫,引导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流动,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
灵活使用科技推广方式,在科技培训方面,继续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录像片、实地参观学习等办法,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指导农民进行学科学种植、养殖,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推动贫困地区科技进步和产业产品升级。例如组织好“阳光工程”、“星火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等科技惠农工作,让农民接受农业实用技术、农村能工巧匠手工艺、专业劳动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五、发挥组织力量
人员选配上要注重实用本领和对当地情况的充分了解,选好配强贫困村村级领导班子,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返乡农民工中选拔村干部,提高百姓脱贫致富的本领,带领群众发展经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解决村级组织建设、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问题,调动贫困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六、发挥群众力量
充分利用好内外资源,强化自力更生,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老百姓积极参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多年来扶贫开发的经验证明,单纯的救助式扶贫不会自动提高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坚持自力更生的扶贫开发,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使贫困群众真正摆脱物质和文化的贫困,走上自尊、自强之路。因而扶贫开发中深入宣传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分重要。工作推进中更要将双方放到平等的地位上思考,尊重贫困村群众的意愿,才能充分化解矛盾情绪,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不仅要提高自我发展技能,也要提高农民奋斗意识,发扬吃苦耐劳的乐观精神和朴实传统。在实践中,首先要对积极性高而由于条件所限难以致富的贫困户,尽全力给予全方位的帮助,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影响和带动其他贫困户;其次对于脱贫较差的贫困户,要多做思想工作,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其转变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
要脱贫”;对于“等、靠、要”思想严重,经开导、帮扶仍好吃懒做的贫困户,适当给予救济。
七、新农村文化环境建设不容忽视
在物质丰富的快速步伐中,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上。搭建村民文化平台,满足农民文化消费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是建设幸福乡村计划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1.按照覆盖广泛、结构合理的要求,立足新时期工作定位,努力构建群众满意的文化服务体系。选调优秀人才,并为扎根农村文化舞台的人员拨调发展资金以建设文艺队伍,优化人员配备。同时充分发展村级农民自己的文艺骨干,激发农民参与文化热情。组织上要依托乡级综合文化站,设置专职人员,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创新组织形式。采取“五结合”方式,不断拓展乡村文化宣传的发展领域。争取农村宣传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搭建群众期盼的宣传文化平台,使百姓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基础上享受到精神文明进步带来的丰硕成果。
场所:着力建设各种文体活动场所,建立村民文化中心。器材设施:为文化大村提供服装、表演道具等,方便开展各类演出活动;为各村添置健身器材;为各村文化中心配备球拍、象棋等文体设施,方便群众日常娱乐。
值得注意的是,要以提升农民综合文化素质技能为重点,加强“农家书屋”建设,为农民学习充电提供良好的平台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展现文化成果。以传统节日传承文化脉搏。每逢春节、正月十五等传统节日,适时举办“新春元宵节焰火晚会”、“红歌大家唱-社会主义新农村巡演活动”、“党旗飘扬文化惠民巡回演出”、“残疾人文化周开幕式”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将舞台搭到老百姓家门口,文艺队成员都深入到各村街、乡机关、各所站以及全乡各个企业进行文艺汇演,极大地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农村群众娱乐需求,可以积极推广开展“广场舞进村”活动,广大群众在娱乐身心的同时,展示新时代农村群众风采;
结语
【幸福企业建设】推荐阅读:
企业发展员工幸福08-11
幸福作文1200字:建设幸福中国07-03
建设幸福祖国演讲稿08-26
2024幸福院建设推进会08-28
读《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09-09
以质量为支撑 建设幸福昆明10-02
幸福德育班级文化建设的羽翼09-07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作文500字09-12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06-29
关于推进幸福湖北建设的几点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