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俗文化——春节

2024-09-09

感受民俗文化——春节(精选15篇)

1.感受民俗文化——春节 篇一

农历三十这天的上午,必须要完成挂红灯、贴窗花、春联,福字要倒着贴哦,寓意在福到了。做完之后,屋外节日的气氛显得更加浓郁了。

各民族过节都有燃放鞭炮和烟花的习俗,我们这里也不例外。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是午夜前后。室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也是最能显示出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大家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把平时不开心的事一股脑地丢到脑后,兴高采烈地一边喝着、吃着、聊着,看着春晚节目。一时间,室外的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的烟花纷纷扬扬,色彩缤纷的。把整个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直到零点钟声响起来,守岁才算完成。

春节最热闹的习俗是看秧歌,男男女女一帮人身着各色服装,手摇彩扇,踩着高跷,随着吹鼓手的节奏和高跷接触地面整齐的“咔咔”声,一摇一摆的往前走。秧歌队到了谁家门口,谁家都要放鞭炮,给一些香烟和酒作为答谢的礼品。看秧歌的人群,簇拥着秧歌队,浩浩荡荡的从西走到东,又从东折到南,无论天气有多冷,都一步不离地跟着看……

民俗是节日的调味剂,没有了这些,节日将枯燥无味。

2.感受民俗文化——春节 篇二

尽管算不上一部合格的“佳片”,但《低俗喜剧》的“镜子效应”却让我们看到,在香港回归16年之后,港人仍旧毫无归属感的心理状态,他们一面依赖内地生存,一面又对内地在政治上的企图十分敏感,他们嘴上说是要保护港粤粗口文化,其实只是害怕被大陆的各种政策控制。另一方面,从内地网友对这部电影的反映上,也能看出内地观众对始终保持着高姿态的傲娇香港人民的反感。在一部“电影制片人讲故事”的小成本电影中,两岸观众都有了如此鲜明又充满对抗性的感受,不能不说这电影已经成功了。因此,与其说看《低俗喜剧》是看“低俗”,不如说是在感受真正的香港,香港的浮躁,香港的迷茫,香港人“人好嘴贱”的性格都组成了香港人特有的情怀。

导演:彭浩翔

主演:杜汶泽郑中基陈静

类型:喜剧

3.感受文化点滴 篇三

如今搞市场经济,强调企业要自主经营。然而这个“主”在哪里?看来是在企业自身。但深入思考一下,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企业的这个“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以“客”的认可和接受为前提,“客”盛才能“主”强。否则,企业之“主”毫无意义。出于对此的切肤之见,众多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顾客满意战略,想方设法达到顾客满意程度的最大化,不仅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还要满足顾客的消费享受,在经营活动中大力强化文化投入,以先进的文化经营理念引导员工和企业,创出令人叹服的信誉,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求得企业更新、更大的发展。

笔者在年终岁末订阅下一年度报刊之时,就亲身经历了一次两种文化极大反差的感受。原以为订阅报刊就是一条渠道:通知单一到,照单交款,没有折扣没有奖,送报刊上门每月要另交2元“上楼费”。平时,报刊早送早看,晚送晚看,有时晚7点以后甚至是21点以后才送来也只能是认了,谁让“人家业务忙”,反正年年月月如此,也习惯了。自己心里虽然有点意见,但也没有多大的不平衡。然而,前不久有一天笔者在街上闲逛,在一个单位大院的门口,见一位年轻女士打着某某服务中心的招牌,也在那里收订报刊,上前一打听,不禁让我大吃一惊,这里除了订报价格与我订的报刊价格一样,后面的各项服务则与我前边遇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订后可以参加抽奖;送报刊到订户楼门口免费;保证每天下午5时以前送到……还有什么要求,只要他们应该而又能做到,就欢迎订户提出。耳闻目睹了这一切,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我在订报刊时遇到的情况与之相比,就大不对味了,心中暗想:今年也就这样罢,明年一定要改换订阅门庭。

此事说来不大,两种订阅方式钱款差额也并不很多,但效果却大不一样,给消费者内心的刺激更是真实深刻,这种伤“情”是不好弥补的。看来,企业搞经营是应该多用一些心思的。顾客在日常消费中追求一定的温馨、舒适和满足是很自然的,期望并不过高,决定的因素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主动、用心,在服务中以先进文化观念为指导,用创新的行动满足顾客和社会需求,从而营造好企业生存立命的市场环境,让顾客之心永留。

4.春节感受 篇四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那时候的自己总是盼望着长大,每到过年就觉得自己终于又大了一岁。

真的长大了,却觉得过年的滋味越来越淡。一到腊月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忙着采购,突然发现又要过年了。想想这一年都干了什么?怎么不知不觉就又长了一岁。

真的到了过年,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看着春节年欢晚会,看着父母又白了一点的头发,感觉自己更应该珍惜过年的时光,因为不管过年变成什么样,最根本的还是一家的团聚。

现在过年跟传统的过年可能不一样了,很多朋友都不回家,出门旅游了,但是无论在哪里,春节还是个团圆的节日。我们为什么都想回家过年,不是为了热闹,不是为了休闲,只是为了回家。回家看一看父母的笑脸,回家吃上一口爸爸做的饭,回家听一听妈妈轻唤的乳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坦然地走出他们的视线,来年才会拥有拼搏的劲头和信念。

5.【热门】《春节感受》作文 篇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感受》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感受》作文 篇1

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春节意味着放假、放鞭炮、拜年、接红包,我就向大家讲述我在春节中的快乐感受。

早晨,天刚刚蒙蒙亮,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睡梦中吵醒了,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一看,“哎呀,八点多了!”我急急忙忙起了床,下楼一看,哇,每家每户都贴着红红的对联,挂着红红的灯笼,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看极了!

迎龙灯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人们迎着长长的龙灯,到家家户户家里去给人们送平安、送祝福,我们一家人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做了次大扫除,然后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迎接新的一年。

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十分丰盛而美味的年夜饭,菜可多了,用红烧肉、冬笋、四季豆、龙虾、蘑菇、干锅球菜,好吃的应有尽有!

吃晚饭,我又接了许多的红包,我想,里面应该有很多的压岁钱吧!接着,我们看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可精彩了。各种各样的节目都有,可是我才看了几个节目就哈欠连天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过了这个夜晚就是新的一年了,我会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春节感受》作文 篇2

洋溢着五千年民族文化馨香,散发着勃勃文采精华气息,闪烁着古国文明灿烂辉煌……它是节日,它陪伴着小小你我快乐成长……

每当提及节日,我心中免不了会有些激动。节日背后,该有着怎样美丽而神奇传说,有着怎样丰厚深邃文化底蕴,有着怎样美好甜蜜向往与期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伴随着一声声爆竹炸响,又迎来了一个新春。春节是欢乐祥和象征,每一个春节都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崭新面容;每一个春节过去,就会迎来一个全新开始……春节到来了,便是我们人生又一个新陈代谢,又一次除旧布新。生命在成长,世界在变迁,年远去又重来,就像接力似又开始了下一段赛程。所以,在春节时节,人们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不管钱多钱少,不管顺境逆境,感受春节,感悟那份“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激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感情丰富节日,人们怀着伤感怀着思念为故者上坟,虔诚地祈愿逝者在天国能够过得快乐,也祈盼他们在天有灵,给活着人以精神庇荫。感受清明,缅怀那些驻留天国灵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只为屈原那纵身一跃,只为那位圣贤瞬间壮举,便有了这个壮烈节日,“波涛卷不去,忠魂得永生。”因为不忍见大好河山断送在奸佞之手,却又无力回天,何不一死了之,换个眼不见为净?“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感受端午,感悟满腔忧国忧民热血无处溅洒悲怆!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大人说七夕便是年青情侣约会时间,并且告诉我们,在七夕那天夜晚,静静地站在葡萄架下,便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窃窃私语,你要真听到了,便能成就一生美好婚姻。真趣,感受七夕,感悟人世间爱情甜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圆人团圆,深深勾起客游异地他乡人们对故土对亲人思念之情。在一个漫漫长夜,苏东坡长叹一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唉,故国啊,亲人啊,感受中秋,感悟那思念故国,牵挂亲人情思。

“逝者如斯”,年年岁岁去去来来,每一次感受都有不同,每一次感受都如诗如画。感受节日文化,感受节日温馨,感受节日美好,但愿人生天天如节日,岁岁如今天,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同样一个美好甜蜜梦,在感受中得到了更多更美好实现!

《春节感受》作文 篇3

春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个时期都有她的感受和体会,不管什么体会和感受,大都是温馨和快乐的,是我们期待和盼望的日子。

小的时候,过年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女孩子都喜穿新衣服,找伙伴玩过家家、丢手捐等游戏,男孩子则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过年的味儿,就是从爆竹的火药味儿弥散开来的。几毛钱一挂的百头小鞭舍不得一次放完,小心翼翼的拆开来,计算好了一次放多少,装到口袋里,拿半截点燃的.香,来到院子里,一个个点燃,享受那一声脆响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将小鞭放到地上、墙缝里,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将小鞭捏在手上,记的当时父亲怕我点二踢脚炸手,还用铁丝给我做了一个炮架拿着放,最近距离的感受那声炸响。

长大了,年就成了团年,就好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样,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和父母团聚,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和父亲说说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和母亲聊一聊生活琐事,小孩子们拉父母的手,爷爷奶奶长、爷爷奶奶短的说在学校中和小伙伴们怎样玩,而父母则领着小孩子到村边看看农村清澈的小河沟,嗅一嗅哪泥土的清新和芳香,讲一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再给他们买一些焰花一类的放一放,看着玩的高兴的小孩子和洋溢着笑容的老爸老妈,一家人享受着那天伦之乐。我也借这个机会,找到小时候的玩伴,回忆着当年的激情澎湃、豪言壮语,畅谈着今天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感受年给我们带来的团聚。

如果我们老了,我想,就会像父母一样,早早的准备好过年的一餐餐美味,然后等儿女回家团圆,一同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共同畅想美好的明天,为我们未来的生活祝福,为祖国未来的明天祝福。

《春节感受》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春节临近了,让很多身在异乡打拼的人们回家有了和亲人们短暂的相聚。现在过春节,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期盼反而多了一些惆怅。到了中年这个年龄段的人说实话,真不愿意过春节,虽说不过春节生命的时光也照样流失,可是受中国几千年的民族传统的影响,好像只有春节过了,才算新一年的开始,旧一年的结束。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私家车源源不断的开进了平常百姓家,节前购物似乎成了众所周知的习惯。不管你身处何处是否有和我同样的感受,出门车多人多,到处堵。用车流人海形容一点也不过份,谁也不让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你挤我挤,你急我急,很快就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这又是何苦呢?大家都彼此谦让一点点儿,就都会相安无事,想想忙碌一年了。()也该在这属于自己的这几天小假期内图个顺顺当当、平平安安的吧!

随着汽车的增多,空气的质量也越来越差,没有了儿时湛蓝湛蓝的天空和几乎看不见的蓝天白云,反而多的是充满有毒、有异味的雾霾天气。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少放烟花爆竹,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忙忙碌碌的、不分日夜的、昼夜颠倒的把春节过去了。

6.春节感受作文 篇六

漫长的岁月使春节的年俗活动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年味感觉也是越来越淡。或许这是因为以前的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新年,能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平时穿不到的漂亮新衣服,孩子们也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带着祝福的压岁钱,尽情的玩耍着,放着鞭炮,和家人团圆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吃着年夜饭看着春节晚会……

已过中年的`我,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平淡,不再是鞭炮新衣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像我这个为人父母年龄阶段的人,春节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烦累与沉重。

7.感受数列中的数学文化 篇七

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 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 同享盛名。

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的一个工匠家庭, 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丁根。幼时家境贫困, 但聪敏异常, 受一贵族资助才进学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1798年转入黑尔姆施泰特大学, 翌年因证明代数基本定理获博士学位。从1807年起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在历史上影响之大, 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 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 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幼年时, 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 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 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 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 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 他发表的《算术研究》, 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 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 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 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 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 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 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 (种) 著作, 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 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高斯去世后, 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 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 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 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 心里畏缩起来。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 3加3等于6, 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 再加下去, 数越来越大, 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 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 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 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 说:“去, 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 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 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 他惊奇起来, 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 得到的数也是5050, 这个8岁的小孩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4+5…+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 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 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 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梦想与现实———谷神星的发现

1766年, 德国有一位名叫提丢斯 (J.D.Titius, 1729~1796) 的中学数学教师, 把下面的数列:

3, 6, 12, 24, 48, 96, 192……

在这个数列的前面加上0, 即:

0, 3, 6, 12, 24, 48, 96, 192……

然后再把每个数字都加上4, 就得到了下面的数列:

4, 7, 10, 16, 28, 52, 100, 196……

再把每个数都除以10, 最后得到:

0.4, 0.7, 1, 1.6, 2.8, 5.2, 10, 19.6……

令提丢斯惊奇的是, 他发现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 (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到太阳的距离比例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单位) 有着一定的联系。

1772年, 德国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德 (Johann Elert Bode, 1747~1826) 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就于1772年公布了提丢斯的这一发现, 这串数从此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并被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 (Titius-Bode law) 。

数列:0.4, 0.7, 1, 1.6, 2.8, 5.2, 10, 19.6……

即太阳系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当时, 人们还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 以为土星就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1781年, 英籍德国人赫歇尔在接近19.6的位置上 (即数列中的第八项) 发现了天王星, 从此, 人们就对这一定则深信不疑了。根据这一定则, 在数列的第五项即2.8的位置上也应该对应一颗行星, 只是还没有被发现。于是, 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便以极大的热情, 踏上了寻找这颗新行星的征程。1801年新年的晚上, 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还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星空。突然, 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星星, 正好在提丢斯———波得定则中2.8的位置上。可是, 当皮亚齐再想进一步观察这颗小行星时, 他却病倒了。等到他恢复健康, 再想寻找这颗小行星时, 它却不知去向了。皮亚齐没有放弃这一偶然的机会, 他认为这可能就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的那颗行星, 并把它命名为“谷神星”。天文学家对皮亚齐的这一发现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皮亚齐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彗星, 不然的话, 为什么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见了呢?

几个月过去了, 人们的争论也没见分晓。可是, 这场争论却引起了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 既然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找不到谷神星, 那么, 是否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找到它呢?许多天文学家对高斯的这一提法不以为然。天文学家都找不到谷神星, 难道高斯还能把它算出来吗?朋友们也劝他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才智浪费在这一毫无希望的问题上。年轻的高斯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天文学是离不开数学的。如果没有雄厚的数学知识, 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天文学家的。在天文学发展史上, 情况也正是如此。开普勒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数学才能, 才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也是凭着渊博的数学知识, 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高斯之前, 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研究出了一种计算行星轨道的方法。可是, 这个方法太麻烦。高斯决心去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 高斯经过艰苦的运算, 以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行星轨道计算理论。他根据皮亚齐的观测资料, 利用这种方法, 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形状, 并指出它将于何时出现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 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 在高斯预言的时间里, 用望远镜对准了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 谷神星出现了!高斯的计算方法成功了。高斯从笔尖上寻找到的这颗行星, 在隐藏了整整一年后, 却又成为人类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这一礼物向人们显示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谷神星在比亚兹发现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太阳到行星的距离分布是有规律的, 太阳与行星之间是和谐的。

数列中蕴含的数学方法

数列这一章蕴含着多种数学思想及方法, 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 而且在基本概念、公式的教学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 掌握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增进对数列概念、公式的理解, 而且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往往能诱发知识的迁移,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解决多数列问题。在这一章主要用到了以下几中数学方法:

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的过程就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

倒叙相加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就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 很好地应用倒叙相加法, 而且在这一章的很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了这种方法。

错位相减法。错位相减法是另一类数列求和的方法, 它主要应用于求和的项之间通过一定的变形可以相互转化, 并且是多个数求和的问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就用到了这种思想方法

函数的思想方法。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函数, 而且是离散的函数,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 尤其在遇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类特殊的数列时, 可以将它们看成一个函数, 进而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列这一章涉及了多个关于首项、末项、项数、公差、公比、第n项和前n项和这些量的数学公式, 而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 因此, 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 可将它们看成相应的已知量和未知数, 通过公式建立关于求未知量的方程, 可以使解题变得清晰、明了, 而且简化了解题过程。

8.感受日本跑步文化 篇八

来自中国的“亚瑟士跑团”得到了日本方面的热情接待,很多细节都让国内跑友印象深刻,亚瑟士公司特意为出征的跑友们准备了小礼物:刻有自己名字的行李牌和印着“完走”(跑完全程的意思)的小点心。跑友们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参观新开业不久的位于东京繁华商业区银座的亚瑟士东京旗舰店。在店内,有专业的足部分析咨询师为每位中国跑友测了足型,给出脚的长度、脚的围度、足跟宽度、脚背高度、足弓高度、足跟倾斜度、拇指倾斜度及跑动姿态等全方位信息。根据每个人的足侧结果,咨询师为大家提出了专业的运动建议和挑选了适合自己的跑鞋。

有跑友表示跑步有过脚指甲淤血的经历,这次经过专业测试,分析师给出了三种可能的原因(鞋大或者鞋小,及鞋带的系法有问题),跑友表示受益匪浅。亚瑟士公司的一些高管也亲自前来与中国跑友交流,公司亚太区销售团队总经理饭田秀志本人就是一位长跑健将,他曾参加过3次百公里越野比赛,还有4次东京马拉松的参赛经历。亚瑟士的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对运动充满激情,带给中国跑友极大的震撼,难怪公司的产品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亚瑟士的英文ASICS是拉丁语名言“Anima Sana in Corpore Sano”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魄。”颇有文武并重之意味。

最有意思的是来自中国的曾经攀登过珠穆朗玛峰的著名探险家金飞豹与这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拉松冠军高桥尚子进行了交流对话。高桥尚子是日本的传奇女子马拉松选手,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获得马拉松冠军(2:23:14)。在2001年9月29日柏林马拉松赛中,她还以2小时19分46秒的成绩刷新世界最好成绩,成为了第一个在马拉松项目上打破2小时20分钟大关的女子长跑选手。美女高桥尚子亲切可人,特别认真地回答了跑友的问题,还欣然接受探险家金飞豹对她发出的访问中国的邀请。说到自己当运动员时每天训练量都会达到80公里,一般是早上吃早饭前就完成了50公里的训练时,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亚瑟士跑团跑友联想集团副总裁魏江雷在和高桥尚子见面时问道:“当运动员时训练肯定异常艰苦,是什么原因让你能够坚持下来的?”高桥的回答是:“想想教练的辛苦付出,想想身边那些为了自己获得成功而默默奉献的人,就没理由不坚持下来了。”高桥每天早饭前跑50公里,是魏江雷一周的训练目标。

9.感受春节作文 篇九

在吃过欢笑与幸福并驾齐驱的年夜饭后,我们便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快乐一家人”烟花表演之家庭专场。爸爸把礼花笔直地放在地上,我把爷爷奶奶的眼睛蒙上,神秘地说:“我数到三时,就会把布拿掉,你们猜猜会看到什么?”“一个大蛋糕!”“一棵巨无霸白菜!”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们怎么尽想些吃的?”这时,爸爸已经准备好了,我开始数“一、二……”,随着一声“三”,爸爸拿着打火机点燃了引爆线,我也把爷爷奶奶眼睛上的布拿开了。第一发礼花“嗖”地飞了出去,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又“嘭”地一声炸开了,紧接着,一发发跟火箭一样都紧跟着飞上了天,在空中尽情地绽放着它们的美丽,有华丽的牡丹,温暖的笑脸,还有可爱的小脚丫,它们五彩斑斓,好像一个调皮的精灵给礼花上了美丽的色彩。爷爷奶奶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欣赏完壮丽的高空礼花,我们开始玩仙女棒。起先我不敢玩,害怕火花会溅在手上。但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得很开心,像回到了童年,我也跃跃欲试了。我鼓足勇气,拿出一根仙女棒,点燃后,那火花不停地闪烁、窜出来,像一颗颗金星。爸爸抱着我,我们画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圈,瞬间,我变成了童话故事里的那个会使用魔法的小仙女了,只要手轻轻一挥,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都会实现。我非常开心,原本还有些害怕的我现在完全沉浸在欢乐、幸福中了。

10.春节活动感受作文 篇十

今天是一个大喜的日了,阳光明媚,春风佛面,万里无云,天上那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

一个好消息,过春节了!我们四个小丫头一起兴奋,吃午饭了我们的菜可丰富了,有大虾,有排骨,还有东北有名的酸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好多好吃的,我们在外面放鞭炮玩,可开心了,我们小孩儿最喜欢的就是滑炮和摔炮可好玩了,我们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红灯,小白灯,我们跑呀跑,追呀追,大姐的脚扭了,可是她不顾疼,又疯上了,呵呵!

今天真开心!

11.感受精湛工艺与文化 篇十一

2011年秋冬季系列服饰中,户外夹克是总的潮流趋势。夹克的长短、宽窄比例都以其休闲、运动为落脚点。同时,皮革、皮草的运用范围有所扩大,并取得了进一步成功。混合材质长短直筒款飞行罩衫、简约休闲雨衣,新型派克大衣仍然时兴。另一个重要主题仍属西装。无论单独件还是与裤或裙的组合装都是本季系列服饰的必备品。阔肩西装,可与休闲斜纹棉裤,马裤或工装裤搭配。

下装方面,萝卜型褶皱裤、管型裤以及绑腿裤都是本季秋冬系列裤类亮点。褶皱裤是新的基本款型,有低腰小脚褶型裤,或长及脚踝的类型。而,管形、绑腿、单边等设计在运动裤、休闲棉裤、马裤、牛仔裤的运用也很广泛。此外,马琳裤是创新品,原汁原味地再现70年代风潮。马琳款主要侧重高腰设计、腿部到脚踝点的特殊处理,同时,脚阔最大宽度恰好涵盖鞋长。年轻款则侧重于臀部到膝盖的设计处理。

12.春节民俗传说初探 篇十二

关键词:春节,民俗,传说

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很多传承至今的风俗习惯, 其中一些带有神话传说的习俗更是耐人寻味, 本文在此将对它们略加探析。

一、传说之一:“祭灶”

我国的春节民谣中有“二十三, 糖瓜粘”, 就是指人们在旧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那天, 在灶房里祭祀灶神爷。旧社会的家庭, 大多都有在灶间设立灶王爷神位的习俗。传说他是玉皇大帝亲封的司命灶王府君, 在民间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供奉。

有这样一个传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 有兄弟两个。老大善于盘锅台, 老二善于书画。老大因为技艺超群被尊为张灶王。且他不仅手艺好, 还爱帮邻里调解纠纷, 得到乡邻的敬爱。

张灶王活了七十岁, 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他去世后张家乱了套, 几房儿媳都吵着要分家。画师弟很犯愁, 后来想出个好办法。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 弟在厨房的灶墙上事先画出极其逼真的张灶王和夫人的肖像。深夜, 弟突然喊醒全家人, 带他们去看二人的肖像。然后谎称自己梦见大哥和大嫂已经在天上做了神仙, 玉帝亲封大哥为灶王府君。他知道张家不睦闹分家之事后很气恼, 准备去玉帝那里告状, 然后在三十夜下界惩罚全家。儿女侄媳听后吓坏了, 立刻跪下磕头赔罪, 还取来张灶王生前喜欢吃的甜食供在灶台上。

从此以后, 张家经常争吵的妯娌们和睦起来, 全家太平度日。街坊邻里知道了都当真以为灶王爷显了灵, 纷纷来张家求灶王像, 回家贴在自家灶房供起来。久而久之, 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从周朝起, 皇室也将它列入祭典, 设定为固定仪式。

二、传说之二:“守岁”

守岁, 就是在除夕夜不睡觉。一些地方的习俗称, 这夜谁熬夜熬得最久, 来年就会祛病消灾鸿运迎头。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 深山中居住着一种凶猛的怪兽, 叫“年”。它嗜血成性, 每隔三百六十五天, 就趁着夜色闯入村庄吃人, 破晓又返回深山中去。百姓们谈“年”色变, 把它出没的这一夜视为关口来熬, 称作“年关”。后来, 摸清“年”出没规律后, 他们想出了一套应对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 百姓们都提前做好饭, 熄灯闭户, 躲在家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饭凶吉未卜, 所以各家都尽其所能把它置办得美味丰盛。饭前还要祭拜祖先, 祈求自家祖辈在天仙灵的庇佑。饭后, 谁都不敢睡觉, 围坐在一起聊天壮胆。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所谓“守岁”的习俗。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守岁的习俗。它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 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三、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贴春联的习俗, 最早可以追溯到后蜀时期。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让学士章逊在桃木板上题字, “以其非工, 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大概就算得上是中国第一幅春联了。据记载, 春联起源于“桃符”。

中国国代神话中, 相传有个鬼蜮。它的中心长着一颗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住着一只司晨金鸡。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冤魂野鬼们可以出外游荡。次日清晨, 当大桃树上的金鸡报晓时, 它们必须赶回来。鬼魂们进出的鬼蜮大门在桃树的东北方, 有两位专门看管它们的天神屹立在门的两侧, 他们的名字分别叫神荼、郁垒。这两个天神威严神武又法力高强。一旦有鬼魂夜间出去游荡时做了伤天害理的事, 他们就会感知到, 并立刻抓住它捆绑后, 扔去喂虎。因此所有的鬼魂都害怕他俩。于是, 民间相传都用桃木板刻出他们的模样, 挂在自家门边辟邪。后来图简便将神茶、郁垒的名字刻画在桃木板上, 这就是所谓的“桃符”。

到了宋朝, 民间又逐渐出现了在桃木板上写对联的现象。它将前朝的两个习俗完美融合起来, 既保留了人们对桃木辟邪的崇拜, 又将对家庭和睦安康的心愿文字化。再后来, 对联的载体进一步演化成象征红火吉祥的大红纸。更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氛围。

唐朝以后, 除了神荼、郁垒两神之外, 人们又把太宗时期的两位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当做门神。相传, 一次太宗皇帝生病, 总听见门外鬼魂哭号怎么也睡不着。后来, 他招来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将军, 让他们手持兵器立在门侧守卫, 鬼魂声就再也没有了。事后, 太宗命人将两位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民间效仿, 秦叔宝和尉迟恭也就渐渐演化成了门神。

13.《春节感受》作文 篇十三

春节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之一,春联的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辟邪,后来又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桃木板上写门神名字。这是,我总会像起“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名句,也总是跟着爸爸去贴春联,先把去年的旧对联撕下来,再贴上新对联。我总是好奇的问:“为什么不把去年的对联撕干净?为什么要贴春联啊?”爸爸耐心的解释:“总把新桃换旧符嘛。春联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春联是抒发人们没好愿望的,而且增加节日气氛。”看着家家户户的春联,我感觉春节在中国是个伟大的节日,看着红红的春联,也感受到了远方的游子也该回家了。

春节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活动:走亲访友,互置新年问候,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吃年夜晚饭,吃完饭给长辈拜年。大年三十,我们去太姥家给大家拜年,在大街上,每家每户都贴着春联,张灯结彩,进到太姥家里,第一句话就是:“新年好,新年快乐!”大家互相问候,有说有笑,然后晚辈会给长辈拜年,吃团圆年夜晚饭,现在觉得春节是个开心的节日。

14.初中春节团圆感受作文 篇十四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春节团圆感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春节团圆感受作文1

在春节,外婆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桌年夜团圆饭,特制的大型火锅,大钵子肘子,红烧鲤鱼,外加萝卜,青菜等各类蔬菜,烧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美食。全家十一个人围坐在桌边,欢聚一团,真是有说不完的情趣。

过年,时间更新;团圆,空间更新;新春团圆,是生活的更新。新的一年,去一个新的地方!这个新年怎么过,自己做年夜饭;一家围着电视看春晚;农家热炕头守岁;大年初一头一天,电话拜年,手机发信息,那才叫现代!

过年了,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好上加好!

春节,我的家乡俗称“过年”,风俗大体同祖国各地相同,除杀鸡,鸭,放鞭炮,贴春联外,在腊月三十日吃“团年饭”,十分丰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鱼这个菜,显示吉祥有余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区鱼较少,为了有“百里鱼”这个菜,用木头雕刻一个“百里鱼”,放在盆中,撒上葱花,像真鱼一般。

人们极重视团年饭,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里赶,家里人等了又等。吃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饭后放上一挂鞭炮,表示已吃过了年饭,人们可以走动往来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弟弟在外婆家门前拿着冲天炮朝空中放。“怦!”一阵响亮的声音过后,一束束五彩的烟花直冲天空,顿时,黑幕中红的、紫的、蓝的、黄的星星闪耀着夺目的光彩。看:那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飞舞着,有的像闪闪的珍珠,有的像蓝色的宝石,它们带着我们新年的希望升上神秘的夜空。

初中春节团圆感受作文2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沉浸在一个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我在春节里过得快快乐乐,因为我们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人们拿起鞭炮,点了一根香柱,一点,人们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整个人还安恙无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别人凑起热闹,“乒乒乓乓……”的声音彻夜不绝,每一户都通宵灯火!一会儿,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烟花来放,别看这么一小箱的烟花,它的威力可强了,第一声就把我吓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语的说:“这么小箱烟花威力这么大呀!”烟花的声音个个不同凡响,形状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的小东西飞出来了,“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的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了,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接着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的,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这个春节我过得兴高采烈的,烟花和我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把烟花当成亲兄弟呢!

春节,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烟花,鞭炮。我太高兴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了吗。我太喜欢春节了。春节快到了,我会热烈的迎接这美好的节日!

初中春节团圆感受作文3

过年是我们小孩最盼望的。家家户户都忙着贴火红的对联呢!我家也是这样、现在让我们体会一下年的味道吧!

贴春联可是一件头等大事儿,寓意着来年大吉大利。今天是大年三十,爱睡觉的我却早早被爷爷从被窝里拉了出来。刚起床,爷爷和妈妈就叫我去写对联,连文房四宝都给我准备好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写。我先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个“一”字,哎呀!连我自己都感觉很难看,重写。我心想:“一定是我好久没写毛笔字了才会这样。话说熟能生巧,我多练几遍就行了。”我便开始努力练习,我写了一个、两个、三个……渐渐地,我终于把一副对联写完了。

15.感受民俗文化——春节 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国情教育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教育任务主要在九年级完成。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为完成这一任务, 共设置了四个单元。本站所在的第三单元振兴民族文化, 紧承“感受时代脉动”和“踏上兴国路”这两个单元之后, 在学生对当前世界与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在今天这样一个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中的社会中, 遵循民族交往应当遵循的规则, 进行更高意义上的交往与沟通。在此基础上第四单元引导学生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由此可见第三单元承上启下位置非常重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站, 本站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 为认同中华文化, 铸就民族魂魄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本站重点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结合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地位、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心理特征, 笔者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 感受中华文化,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上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通过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比,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在不断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中, 成为团结整个民族的重要力量, 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难点 :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之中。

二、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 身心发展快, 成人感进一步增强, 他们往往会把对未来前途的关注和对人生意义的探求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培养学生对国家, 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民族的使命感, 在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法 :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推进式教学法。

3.学法 :感悟体验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三、课前准备

将学生按兴趣分成三个小组, 第一小组查找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 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及荆楚文化的文化特色及贡献 ;第二小组查找我国著名的几种方言语系, 并尝试着学说一句 :谢谢你 ;第三小组查找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或典型的地区服饰。各小组成员先分头查找, 再汇总给各小组组长, 条件具备的话, 可以做成3~5分钟的PPT, 并准备好解说词。

四、说教学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当前世界各地林立的孔子学院和“汉语热”, 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了解中国文化。笔者立足于这一现状, 创设了一个中学生给他的外国朋友作导游, 为外国朋友介绍中华文化的情境, 并将此情境贯穿全课。

1. 说导入。 (本环节用时2至3分钟)

情景导入 : (视频) 播放2014年青奥会开幕式片断, 并提问 :这些画面是从哪节选下来的?你从这组画面中得到中华文化哪些信息?

在学生自主回答的基础上, 教师点拔 :外国朋友安娜也从网上观看了这一画况, 她被开幕式的精彩场面深深震撼了, 觉得中华文化太神奇了, 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想更深入、更全面地进行了解。假如你是安娜的中国网友小华, 你将怎样向安娜介绍中国文化呢?由此导入对新课的学习中。

2.说教学过程。本站观点很明晰, 看似很简单, 但中华文化的每一特点都有其深厚的内涵, 内容非常丰富, 学生不容易理解。学生只有完全理解了这些内涵, 才能把握本课的重点 :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自然而言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就能把握本课难点。所以理解中华的特点是强调本课重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点。为完成以上教学任务, 笔者采用先面后点, 先整体感知后重点突破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浓浓的情景氛围中感受文化的美好, 领略文化的魅力, 落实教学目标。笔者通过两个板块, 五个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板块一】:感知中华文化的特点 (本环节用时25至30分钟)

活动一:文化画廊话特点

多媒体播放 :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展示一组组中华文化的图片 :先按时期分别展示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明清及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 再按类别分别从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介绍中华文化的突出成就。

设问:

(1) 五彩缤纷的文化、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沉醉其中。在这些文化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能列举每个朝代的代表性文化吗?

(2) 你知道中华文明起源有哪些吗?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发展到现在它经历了哪些演变?你还能列举哪些中华文化的象征吗?你知道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吗?

(3) 你知道中华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吗?

(4) 请你归纳中华文化的特点。

设计意图:

开展本活动的最主要目的, 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但是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再让学生归纳文化的特点, 就更抽象, 更难, 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笔者力图通过先带领学生漫步中华文化画廊, 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 再从各个层次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知识, 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相互学习, 多角度感知中华文化, 从而初步认识和归纳出中华的特点: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活动一:

从整体把握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整体的共性上把握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还表现在各地区明显的地域特色。这种各具特色的文化风情是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见证, 是理解本课重点的钥匙。为强调这一重点, 笔者设计了感受地区文化特色和体会身边文化情趣两个活动。

活动二:体会身边文化情趣

(1) 多媒体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片断,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特色饮食吗?《舌尖上的中国》中除吃的食物是我国的国粹外, 吃饭的什么工具也是我国文化的象征?

(2) 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还有哪些是我国所独有的, 是我国文化的象征?

(3) 通过大家的交流, 你对中华文化有什么新认识?

本活动让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 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进行自主交流。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决定, 可能会出现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而无话可说的情况, 这时教师应适当点拨, 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于学习。也有可能会出现学生的答案超出教材及教师的思路, 教老师应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 使学生理解文化并不遥远, 它体现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 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组成部分, 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一种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容, 是我国区域文化独特性的表现, 这就为学生理解下一环节的观点打下基础 ;同时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实现了学习生活化, 落实了新课标“德育生活化”的要求。

安娜感觉自己不仅在吃饭, 更在接受文化洗礼。小华告诉她, 中国风格迥异各地饮食文化, 只是各地文化特色的一方面。小华邀请安娜深入到对地区文化的了解学习中。

活动三:感受地区文化特色

活动方式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根据学情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交流结束后, 教师再提问 :通过刚才的交流, 你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再认识?

设计意图:

学生在查找资料和交流的过程中, 一是可以锻炼合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 二是增强对祖国各地区文化的了解,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交流结束后, 在教师的问题的引导下, 学生由对具体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 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也突破了本课重点 :各地区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 而且源远流长。之所以能源远流长, 是因为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对民族起凝神聚气的力量,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显示出强大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在学生已经通过第一个活动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笔者对教材进行整合, 把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特点的认识和价值的认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板块二】:感受中华文化力量 (本环节用时10至15分钟)

感受中华文化力量, 体会中华文化价值, 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笔者通过两个活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活动四:风格迥异的古今文化

多媒体播放埃及、印度、巴比伦古今文化的照片,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 教师点拨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 历经磨难, 仍薪火相传, 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其能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更进一步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呢?这让安娜更困惑了。她们刚好来到湖北, 正赶上端午节。在屈原的故里姊归, 安娜亲眼目睹了端午节的盛况。在对屈原文化的探究中, 她找到了原因。

活动五 :感受中华文化力量

活动步骤 :

(1) 学生自主探究:我知道的屈原。

(2) 多媒体播放视频 :屈原故里秭归的端午习俗。

(3) 教师提问 :1从视频中你了解到屈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2你在生活中应用过这些格言和谚语吗?你能通过一个故事来阐释这些格言谚语的含义吗? (多媒体播放 :吃一堑, 长一智 ;车到山前必有路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等)

(4) 教师归纳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文化首先是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文学 ;屈原文化还是一种节日习俗, 包括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菖蒲等。现在屈原文化还包含爱国、正直、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等传统美德。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端午节蕴含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共同尊崇的精神追求。我国在2008年把它作为国家法定节日, 既是为了弘扬这种文化习俗, 更是为了弘扬这种传统美德。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的原因。

设计意图:

学生对屈原和端午节也很熟悉。以屈原为载体进行教学, 体现了湖北的本土文化特色。以屈原高尚的爱国情操为突破点, 深度挖掘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凸显中华文化价值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五、反思

文化是个抽象概念, 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广义上讲, 除纯自然环境以外, 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成为文化。说课正是从这一含义出发, 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 选取学生身边最常见的最熟悉的最典型的事例, 来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概念, 认识文化的力量, 达到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把艰深的理念形象化的目的。具体说来, 本说课有以下特点:

1. 对教学内容的探究生活化。本说课把抽象的文化概念寓于具体的事物中, 实现德育概念实例化, 说理生活化。陶行知说 :“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针对学生生活的教育, 才能引发学生的关注 ;结合学生生活的教育, 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更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本说课由《舌尖上的中国》说起, 说明无论是我们吃的食物还是吃饭的工具, 都是中华文化的国粹。并由吃说开去, 引出我们的衣食住行,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传统文化的印迹, 与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是文化的一部分 ;用端午习俗以及举国上下对端午节的隆重庆祝来说明中华文化已成为对我们民族起凝神聚气的重要力量,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源泉。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寻找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热点,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寻找有利于教学的切入点, 符合“课堂教学要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标要求, 既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便于学生的理解。

2. 善于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如引导学生学习荆楚文化, 既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也有力说明了各地区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对学生熟悉的本土资源的利用, 既挖掘了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进入“真学习”的状态中, 投入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

3. 教学情境设置故事化。课堂教学内容被活化在不断变化的生活情景中。这种设计既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引发学生有效、积极的思考和探究, 也使所有教学环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体现了设计思路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这种故事化的课使课堂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提升了能力、升华了情感, 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

本说课切实落实了新课标“德育生活化理念”, 使原本空洞抽象的文化充满了“生活味”, 为学生理解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内容找到了较好的着力点。

摘要:国情教育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教育任务主要在九年级完成。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为完成这一任务, 共设置了四个单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站, 本站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 为认同中华文化, 铸就民族魂魄打下基础。

上一篇:描写美丽的风景作文下一篇:公路路政巡查日志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