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2024-09-28

4岁孩子应该怎样教育(精选12篇)

1.4岁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篇一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今天参加07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一个女生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

这个女生的论题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战略”。在探讨中国电影的出路时,她提出了很多措施,其中一项是强化电影的文化内涵。姑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我感觉她说的一句话令人堪忧。她说,为了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必须杜绝性内容对大众的危害”。

我不是唯性论者,也不是泛性论者,我只是对这个同学的认知观和价值观感到惋惜。

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需要,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的一种基本特征,所以古人说“食色,性也”。试想,如果没有性,人类的繁衍就会停止,人的成长也会扭曲,一句话,人将不人。在中外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极力压抑人性,一个是欧洲的中世纪,一个是中国的满清时期。中世纪僧侣阶层贬低人性是为了用“天国神话”迷惑民众,清王朝统治者杀戮人性是为了强化对汉民族的非人统治,于是,欧洲人向中世纪发难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擎的旗帜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权”,中国人针对清王朝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的大旗是“反对封建,解放人性”。

人性不会泯灭,人性不容摧残,人性永远充满勃勃活力。

我一直认为文凭不等于文化,文化不等于素质。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说“这孩子真聪明,每次考试都得高分”。其实,这种说法非常错误,起码这种说法很不完善。能考高分只能说明善于考试,不能代表聪明。聪明是一个综合指标,其中包括感知力、应变力和处置力。很多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考高分的孩子除了考试考得好其他什么也做不了,很多博士生在现实中遇到一丁点困难便茫然无措甚至跳楼自杀,我们能说他们很聪明吗?

的确,一个人的素质绝不取决于他看了多少书,更不取决于他有什么文凭。对事物的.鉴别力、对事物的分析力、对事物的化解力才是检验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尺。

当然,受到年龄、阅历、生活范围的局限,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难免狭窄。小学生、中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主要通过读书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和价值观,但是,唯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不读书,读书是为了培养素质,终极目的是为了恰当应对生活,食古不化的“书虫”在纷繁多变的现实中肯定难以生存。

我认为,学校教育的作用极其微弱极其有限,一个孩子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和家庭感染,所以,每一个家庭都应该重视孩子的素质培养。

写出这些文字,我不是探讨那个女生的论文答辩,而是关注孩子的成长。

祝愿每一个家长都重视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

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培养优良的整体素质!

2.谈家长究竟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篇二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家长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如,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这样还不够,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说相互促进性。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尽量放开手去,让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这样对小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二、多方面培养,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从孩子四岁起,我就让他学习拉丁舞蹈,目的不是让他长大成为一个舞蹈家,而是要培养他的气质。孩子从小爱图图画画,我们就给他准备好水彩笔、油画棒、彩铅和图画本,买了与绘画有关的书,并且给他报了美术绘画班。在他六岁的时候开始喜欢玩数字游戏,我就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学校举办才艺大赛时他就报过三项,而且都获了奖,这让他越来越自信,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足。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三、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可忽视文字的力量

有一次,我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太过了,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以至于孩子有些伤心并抵触,当时,她写了一张纸片,递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纸片上写着“我后悔说过那句话” 。她的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过激了,于是,我把语气放低放软:“能告诉我,是哪句话吗?”她依然用小纸片回道:“就是母亲节卡片上的那句话”。我清楚地记得,母亲节那天,女儿亲手给我做了一张卡片,上面画了好多各种颜色的爱心图案,卡片上写着“妈妈,我爱你!”原来她后悔……想到这里,我的泪涌了出来。我把她写给我的纸片翻了过来,写道:“对不起,是妈妈错了!”而且,我还故意,把“妈”字右边的“马”写成了“鸟”,在母亲节的卡片中,我女儿就是这么写的,呵呵。女儿看了之后,随即捂嘴大笑,并批评起我来:“妈妈,你把‘妈妈两个字写错了,你是怎么当妈妈的?”看到女儿发现了“妈妈”两字的错误并破涕为笑,我也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來。我对她说:“陈老师,麻烦你帮我纠正一下错误,可以吗?”女儿欣然应许。从这件事中,我得到的启发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时候用文字比用语言更方便有效。

四、多赞美、少批评

在教育、培养孩子时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要过多的责备,要有爱心的鼓励,也许多几句关心鼓励的话,就会使孩子有很大的进步。

3.怎样教育十岁孩子 篇三

早餐要吃好

小孩的脑部发育需要许多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铁、维他命A、B、锌、叶酸(维生素B)。吃早餐的孩子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程度也较高。早餐最好是全谷类食品,有证据证明,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和智商。

适当打打电子游戏

许多家长提起电子游戏就色变,其实电子游戏有助于改善孩子多种技能。包括:手眼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图像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假设检验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快速思考和反应的能力、记忆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但是家长要注意帮孩子控制好游戏时间,以防过分沉溺而起了反作用。

必须让孩子自由玩耍

对于小孩来说,自由玩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父母老是限制他们太多,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自由玩耍不仅能帮助孩子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还能让他们成长为快乐健康的成年人。

20分钟的体育锻炼

瑞典一项基于100万18周岁人群的研究显示,健康和一个人的智商息息相关。人们现在还不清楚体育锻炼是怎样影响大脑发育的`,但是研究显示,如果9至10岁在接受测验前进行过20分钟的体育锻炼,测验分数有显著提高。

和孩子一起阅读

人们很早就知道阅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商。经常阅读的孩子的写作和算术能力比其他孩子发展的要早。如果父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拿着书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也会大有帮助。

鼓励孩子多尝试,不要只注重结果

4.4岁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篇四

作者|艾米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的,当一个人养成了好习惯,其行为就会具有自觉性,并内化成一种根深蒂固的高尚品格,这种品格会贯穿于人的一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每天按时休息,平时让孩子多做家务,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独立完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独立思考,睡前在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孩子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从书中受益。

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自身是很有好处的。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很多父母不自觉的总是喜欢居高临下,用严肃的面孔来教育孩子,指出缺点和失误,这样的做法常常伤害了孩子,还疏远了亲子距离。父母教育孩子,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三、多与老师沟通

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是连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桥梁。家长积极与老师沟通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也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足之处。

5.4岁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篇五

1.国际大奖小说(升级版):绿拇指男孩

2.小学生必读系列·拼音读本:中国神话故事

3.国际大奖小说(升级版):幸福来临时

4.国际大奖小说(升级版):时代广场的蟋蟀

5.感动小学生的128个父亲(精华版)

6.国际大奖小说(升级版):塔克的郊外

7.小学生必读系列·拼音读本:外国神话故事

8.感动小学生的128个母亲(精华版)

9.国际大奖小说(升级版):屋顶上的小孩

10.E·B·怀特童话:吹小号的天鹅

11.中国儿童成长必读丛书:让男孩子着迷的93个成长好故事(最新版·彩图注音)(附光盘)

12.最励志校园小说(第1辑):原来我这么棒

13.夏洛的网

14.小布头奇遇记(彩色注音版)

15.神奇的收费亭

16.中国民间故事1(精品连环画)(套装共3册)

17.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青少年版:狐狸列那的故事

18.中国民间故事2

19.中国民间故事5

20.中国历史故事3

21.中国民间故事4

22.小王子

23.六角丛书:感恩父母

24.为你自己读书:一本改变千万青少年人生命运的书(铂金版)

25.东周列国志故事(第1辑)(套装共8册)

26.上下五千年(上中下)

27.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一千零一夜(少儿注音彩图版)

28.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木偶奇遇记(典藏版)

29.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杨家将(超低价典藏版)

30.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封神演义(超低价典藏版)

31.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隋唐演义(超低价典藏版)

32.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岳飞传(超低价典藏版)

33.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34.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我永远爱你

6.谈谈怎样帮助3岁孩子识字 篇六

从生理学上讲,人在儿童时期大脑发育速度最快,三岁左右儿童的大脑重达900-1000克左右,约相当于成年人脑重的2/3,七岁时脑重达128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

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从心理学上讲,幼龄儿童是爱动爱玩最活跃的时期,抓住這个特点让孩子采取玩乐认识的形式,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特别高。

识字最重要的结果不是孩子掌握多少汉字,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孩子认识汉字呢?以下办法,也许爸爸妈妈可以试试。

1、看图识字

结合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短小故事,引导幼小儿童认识图文中对应明显的字,并根据图画的意思猜出文字。或者,找一些文字浅显、图画含义清晰、结合幼儿生活的儿歌,帮助孩子了解画面与文字的关系。孩子一旦掌握了这一方法,稍作努力就可以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常用字。

2、利用游戏认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只要家长肯动脑,游戏中随时可以教孩子识字。比如孩子喜欢玩沙子和石头,家长可以把沙子和石头这几个字写成小卡片埋在沙堆里让孩子用小铲子挖出来。孩子挖一个让他认一个,孩子很容易就在兴奋中把汉字记住了。

3、利用幼儿故事教孩子识字

孩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家长可以按照故事书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讲,直到孩子也能一字不差地讲下来。然后,把着孩子的手,指着书上的字一遍遍地教,这样孩子会领会一个字发一个音,不认识的字会根据自己已会讲的故事猜出来。

4、用汉字积木识字

买一盒汉字积木,让孩子摆成各种玩具如火车、小楼房等。而且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个汉字的偏旁拆开,和另外一个重新组合成一些新的汉字。孩子可以通过认一个字而连带学会很多字,并在拼拆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5、利用顺口溜识字

顺口溜的特点是语言简短明朗,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适合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轻松快乐地记住那些笔画繁多意义抽象的字。如“热”字:左手拍了九下球,四滴汗珠往下流。

6、拼词造句识字

幼儿认字往往是记忆方式的重现。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反映出来的就是单独一个字的认读,以词汇、句子形式记忆的,反映出来的就是词汇和句子,有着整体记忆的特征。

如幼儿已会认读整首儿歌,看似每个字都认识,但单独抽取其中一字让其认读时,却不认识了。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用拼字念儿歌的游戏,帮助孩子理解口语与文字、词与句的关系,鼓励孩子创造性地组词造句,拼出许多常用句。如“白——白色——白色的云彩——白色的云彩像座山”。

有了理想的方法,还需要正确地实施。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认字,还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渐进原则

在开始学习阶段不要急于求成,盲目追求识字量。应该以培养识字兴趣、识字习惯为主要目标,然后逐渐加大识字量,尽快使孩子进入阅读阶段。鼓励原则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做别人夸奖的事,赞美的语言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倍增,鼓舞他们去独立学习。

游戏原则

对孩子来说,与其说识字是一种脑力劳动,不如说是一种“记忆游戏”,只要采取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识字任务。

环境原则

创设适宜的识字环境,即非书本环境和书本环境,让幼儿经常处于汉字的环境中。通过儿歌识字、制作识字卡片、墙壁字挂图、阅读幼儿故事、读大街小巷的广告牌等途径,让幼儿经常反复地接触汉字,通过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让孩子增加对汉字的亲切感。

多样性原则

孩子识字没有固定的场景和模式,每位家长可以结合自己孩子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识字活动与游戏活动及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

及时复习原则

7.3-4岁孩子学美术 篇七

如何带孩子画画,相信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其实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作一些相应的调整。

先从共通的几点谈起:

第一,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们都喜欢玩,都喜欢新鲜的东西,所以开头几次活动我会尽量多提供一些绘画工具,油画棒、毛笔、彩色水笔、皱纸、水粉颜料、胶水、毛条、手工纸、铅画纸、卡纸、白报纸、彩色卡纸、旧报纸、广告纸等等,和孩子一起玩绘画游戏、手工游戏,吸引孩子动手参与,渐渐地适应活动,乐于活动,期待活动的开始。

第二,多肯定、多鼓励、多赞扬。儿童画是没有对错的游戏,不能以大人固有的眼光来看待。鼓励孩子大胆作画,多为孩子的进步加油鼓劲,多表扬多赞赏,给孩子多一点的自信。

第三,多引导、少示范、不照抄。有时我会先画给孩子们看,然后将我的示范收掉,鼓励他们自己画,画得不一样也很好。

第四,多和孩子交流讨论,帮助孩子丰富画面。活动从主题交流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实物,鼓励孩子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画画的同时也要多交流,当孩子画不下去的时候,进行一些引导性的交谈,鼓励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自己来丰富画面。

第五,尊重孩子。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喜好色,即使明知不好看也不妨让他尝试一下,然后再比较给他看,这样做远比你说教的效果好。画画过程中不干涉孩子运用图形和颜色,让孩子做画画的主人,让孩子体验画画的乐趣,并进一步得到提高。孩子间不做无谓的个体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3岁左右的孩子的心得:

1)色彩训练:小宝宝其实还很难称得上是完全有意识地作画,他们的控笔能力、手眼协调的能力等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但对色彩却是很敏感的,所以我就将侧重点放在色彩训练上。在认清颜色的基础上要求能准确地说出名称,区分颜色的深浅等等。利用分发材料的时候要求孩子来说:“我要红色的!”“我要兰色的!”等等。有些比较容易混淆的颜色,象:蓝绿、蓝紫等等,我会设计一些色彩游戏来练练孩子们的眼力,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给颜色宝宝找朋友来比较哪些颜色放在一起更好看,等等。

2)手工制作:动手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做手工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撕、剪、揉、捏、搓、粘贴等等,既练了手劲又练了手指的灵活性。设计一些手工活动,让孩子选择喜欢的颜色,完成后通过比较让孩子自己选择衬底,装裱,效果往往不错。

3)图形练习:画圆、短线、长线、简单的几何图形等等,将这些枯燥的图形练习融进游戏中,吹泡泡、小雨伞、杨柳枝等等,逐渐尝试从无形到有形。

以上这几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一个活动常常要安排1--3个内容,一样的主题也要尽量利用多种形式,这样一来能加深孩子的体验理解,二来也能始终保持孩子的上课热情。还有一点对小年龄的宝宝也很重要,那就是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亲近,努力让孩子接受老师。

对4岁左右孩子的一点心得:

在延续以上这些内容的同时,侧重点落在了画面的表现上。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提高,参与性好,也更有主见,所以在保持兴趣的同时也就有了更多的要求,线条的简单造型、色彩的运用等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较小宝宝更多样,当然也就有了跑题十万八千里的情况,这种时候我一般都是先问,弄清楚他的真实想法,再帮他进一步完善。

还有一个涂色的问题,我想不要强求,刚开始大人还是得顺着些孩子,涂色不匀或出线都是很正常的,不要因为这个而打击了孩子画画的热情。单纯的涂色也是不可取的。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涂色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而言,画画更多的还是要看内容,而非完全是画面效果。孩子的画是他自己生活认识的体现,所以建议大人要帮助孩子丰富生活内容,充实生活经验,开阔眼界。在孩子画画的同时多让他自己来讲画,并帮他记录下来,回过头再看会很有意思的。

3-4岁的幼儿心理行为特征

2010年08月16日 16:34

中国早教网

罗宽

3~4岁的语言和游戏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例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请再来玩”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地说:“你在哭吗?我来帮你打伞好吗?”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到了4岁,幼儿的话题会更多,他们会交换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并会互相夸耀:“我坐过碰碰车。”“爸爸给我买了把冲锋枪。”他们之间可谈的话题越来越多。

游戏是3~4岁幼儿的主导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幼儿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例如,一片树叶在过家家时可以当作盘子,在买东西时可以当钱用;一块木片,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当手枪,一会儿又当木头人。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一块积木宝宝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马上会有一辆纸盒急救车开去救援。每一种游戏都有孩于自命的意义,任何一个游戏里都藏有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这个时期幼儿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1~2岁幼儿那样各玩各的。3~4岁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学习性别的区分。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间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幼儿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在幼儿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人给予的赏罚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强化作用。幼儿往往以同性家长为榜样,求得同样的行为和感受。女孩子们模仿母亲玩当妈妈的游戏,尽量地学着母亲的温柔、能力和女性的性别行为;男孩子们则模仿父亲的男子汉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像父亲那样严厉、果断。

8.4岁孩子怎么学英语 篇八

音乐、律动教学法。可以给孩子听一些英语歌曲和小诗歌。英语教学蕴含在 “说、唱”英语中。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孩子真正“懂得”英语,真正“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真正“学”会英语。幼、少儿学生用书中的英文歌曲和儿歌是一套真正为孩子设计的“看了就想学,一学就能会

联想教学法。把要学习的重点句型扩充练习,但是它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伸、扩展、推理、想象等法,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达到迅速把新知从短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针对“遗忘规律”,把重要的知识点在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书与书之间重复且不单调的多次出现,使学生能学多少,就能记多少;能记多少,就能用多少。

在英语课堂上,来自菲律宾和欧美的老师们为孩子设立了个性化的课程,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给孩子们,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用全英文教学给小朋友一个全英文的环境,多看电影,多玩游戏,让其习惯于英文的听说及直接用英文进行思考,改掉在头脑里进行二次翻译的过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语的发音习惯及语感,像母语一样的直接反应,形成英语思维,说出标准的英文。

9.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篇九

那要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开口表达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和孩子说话,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会跟着说,因为声音模仿是说话的重要步骤,听是孩子学习说话的基础。

二、家长不要轻易就满足孩子用手势表达的要求,而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先让孩子逐一认识经常接触到的物品的名称,经常重复地教他发音,在孩子发音的基础上当孩子有需求时,一定要他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孩子开始学说话时发音未必与成人完全一样,难免口齿不清,家长要接受孩子这种尝试,应有耐心、专心聍听孩子所说的,不要打断、催促、甚至取笑孩子的发音,要向孩子表示明白他的意思,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

四、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习更多正确的语言,在孩子会发一个字的音后,家长可以教孩子许多与这个字韵母相似的音,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如当孩子会发“妈”的音后,可以教孩子说“打、那、发”等;或者家长可以教孩子组词,如当孩子会发“球”的音后,可以教孩子说“皮球、大球”等,这样孩子不但易于掌握单词,而且学习的兴趣会提高。

五、让孩子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不同的事物,认识一些新的事物,丰富家长与孩子彼此的谈话内容,孩子才会有兴趣多说话。

六、鼓励孩子做游戏,游戏是孩子学习的途径,像菲菲对精细动作的活动很感兴趣,那家长多引导这方面的游戏,在游戏中多与孩子交流,引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听到一些描述和优美的语言,当孩子对某一个故事情节较熟悉后,可让孩子适当的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这对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八、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往往只了解部分的意义就发出声音来,此时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发出正确的音来,家长可重复发几次正确的音给孩子听,再让孩子发音,如孩子不愿意也不强迫,可过一会儿再进行,应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

九、当孩子肯说话时,对孩子短短的话语,哪怕是几个单字,只要孩子肯开口,都应给予孩子肯定及赞赏,引起他对说话的兴趣。当孩子乐意说话时,再提高要求,说话要完整、清楚,让大人明白孩子的用意。

10.4岁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篇十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说起爱孩子,每个家长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是如何如何爱孩子。其实不然,怎样爱孩子不仅是个方法问题更是一门艺术。也许有的家长听了此话不屑一顾:“爱孩子嘛,这是连老母鸡都会的事儿,还徐璈什么学问和艺术啊。”也有父母会困惑茫然:“我那么爱孩子,为什么还打动不了孩子的心呢?”

事实上,爱孩子并非像老母鸡护小鸡那么简单,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深不可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爱和是否会爱。

·原因与分析

第一,从家长角度分析:大人们工作忙,挣钱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很少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以为只要管孩子吃饱、穿暖,要什么给什么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想过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案例

一)。

家长平时太忙,无暇顾及孩子,但有时静下心来想想又愧欠孩子,家长们常用的办法是“爱不够,钱来凑”,有时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如案例三),把孩子宠坏了。

家长在爱孩子方面有如下误区:

误区

一、惟有“读书高”。这是家长最普遍的心态。有位家长和我说:“我认为孩子的惟一任务就是读书,只要书读好了,什么家务事都不用他做。”但事实恰恰相反,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想法,结果是许多孩子书也没有读好,家务事更没有做好。

误区

二、惟有“开心好”。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经济负担不重,部分年轻家长只图自己惬意,不想花太多心思和精力去管教孩子,觉得只要让孩子开心就好,所以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尽量满足孩子。一位孩子尚在读小学的家长说:“如今只有一个孩子,宠点娇点也算不了什么。孩子爱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我们也懒得给他做规矩,自己乐得省心。因为一给孩子做规矩他就不开心,我们心也烦,所以想想也犯不着。”

还有的年轻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干脆把孩子丢给老人教养。结果是这些孩子长大后有部分不会尊重别人,没有好的生活习惯,自由散漫,“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误区

三、惟有“攀比强”。现在家庭生活条件日益向好,部分家长助长了社会上一些攀比之风。有位家长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他说:“我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条件读书,所以文化水平低,为此吃了不少苦。我发誓不能再让孩子走我这条路了,所以我觉得只要别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少。”就是怀着这种心态,一些家长有什么名牌或高档玩具就买什么,有什么英语班、书画班、音乐班、奥数班就送孩子去参加。结果是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和好胜心,但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心愿却不得而知。

第二,从孩子的角度分析:

1、从孩子具有冒险心理的角度讲:

少年时期,是最富于幻想,最具有冒险精神的时期。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各种媒介的影响下,少年儿童喜欢模仿,寻去刺激,只想找点新鲜好玩的事干干,干完了自认为所谓的“大事”,却不知道已经触犯了法律。或者说,即使知道自己犯了法也无所谓,因为他们中有一种人是法盲,还有一种人认为反正父母有钱或有社会关系,出了事可以摆平(如案例一)。

2、从孩子的依赖性角度讲:

由于现在生活条件较好,孩子不愁吃,不愁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位属于“啃老一族”的孩子说:“我觉得反正父母有钱,我不需要上班挣钱,乐得在家里享受现成的。虽然我暂时没有工作,但父母生我养我,总不能不管我吧。”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少数独立能力差的孩子就在家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慢慢地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缺乏爱心,没有责任心,对什么都无所谓(如案例二及背景资料提到的“啃老族”)。

3、从孩子的自我意识角度讲:

少年时期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们往往只体会自己的感觉,不顾别人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不假思索,冲口而出,很容易伤害他人。不易体会到父母对他无私的爱,以及为这些爱所付出的心血。

有些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家庭有钱的孩子如此,家庭没钱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宁可自己过得百倍艰辛,也不让孩子“吃苦”)。有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私欲膨胀,不知道爱惜,不知道爱惜,不知道节约,更不懂体谅父母。如案例三中的孩子教训母亲的话“从明天开始,你们都要省着花钱,因为这钱是我的。”和案例四中的孩子不肯让母亲尝一下自己吃剩下的吓,还明确表示虾只属于他。

有位家长感叹道:“我们父母尽心照顾自己孩子的生活,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琢磨孩子的爱好,有时说话也加倍小心,但不知什么时候你就上了他所谓的“自尊”,他就误解了你,你对他的好就像是在害他一样。你严厉一些他就拒绝和你沟通,你对他的好像是在害他一样。你严厉一些他就拒绝和你沟通,你对他放松一些就上网没完,真是的,做父母难呀……”·方法与建议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不是花最多的时间、最大的精力去顺应孩子,去关注孩子。而是花有效的时间、有价值的精力去帮助孩子尽快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习惯,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1、让孩子体验挫折

现在城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受到全家人的呵护。尤其是和祖辈同住或请祖辈帮助带孩子的人家,更是呵护有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个孩子曾和我说:“从小全家都护着我,我提什么要求他们几乎都能满足。如果不能马上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学孙悟空大闹一通,他们拿我没办法,最后还是得满足我。”如此一来,孩子的私心不断膨胀,变得霸道无理取闹起来。

还有,现在不少孩子有一种“输不起”的心态。比如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如果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或让同学嘲笑了,他都会长时间不开心,回家就对大人发脾气。此时大人应好好与孩子沟通和共情,谈自己小时候同样遇到过此类事件,并教育他该如何对待。要不然无原则哄着他和让着他,不想让他体验挫折,长此以往,宠坏孩子到头来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应该让孩子体验一些挫折,使孩子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并非事事一帆风顺,碰到困难和问题不要逃避,要敢于面对,用于解决。让孩子明白有许多人生经历每个人必须要自己面对,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2、爱在心里要有“度”。

爱在心里要有“度”,是让我们做家长的要懂得如何爱。下面就说几个事例。

①、把爱藏起一半。这是一位懂得怎样爱孩子的母亲所讲的意味深长的话,很精彩。对孩子“要把爱藏起一半”,意即要求父母亲学会节制地爱、理智地爱。如果父母为了疼孩子,从孩子小时起就什么事儿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什么时候都不想松手放开,那么一旦孩子大了,离开了父母,到那时父母的爱将会鞭长莫及,最后受害吃苦的还是孩子。

②、将爱寓于无声。在与孩子情感交流时,亲吻、握手、抚摸、拥抱以及目光接触等都是沟通方式。这些动作看起来似乎不值一提,但对那些需要慰藉和鼓励的孩子却弥足珍贵。生活中,做父母的应学会并善于运用这样“无声胜有声”的爱的语言,让它们取代令孩子们头疼的唠叨和训斥。

③、“硬”心肠的背后是什么?父母都有这样想法:只要孩子读书好、成绩好,能考上大学,什么事都不需要孩子做,自己再苦再累也值。我认为这句话本身并没错,但遗憾的是,家长这种良苦用心未必都能见效。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书没有读好,事也没有做好。

3、让孩子学会独立

常听到许多家长不时发出感叹:“别看我儿子长得比他爸还高,可还真是个小孩,什么事都不懂,也不会体谅父母。我在他那个年龄,都已独立地工作了,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独立?”“是呀,甭说我女儿都读高二了,除了任性,遇事一点主见也没有,还都依赖着我们”。为什么孩子依赖性那么强,缺少独立主见?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可从小事做起。比如孩子的房间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自己整理;孩子上学有时忘记带文具什么的,不要给他送去,让他自己跑回家拿。这样他才会长记性,而且能养成不依赖他人不责怪别人的好习惯。

4、不刻意“塑造”孩子,就是较好的教育和爱护。

记得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孩子需要的不是贵重的玩具,不是鲜花,也不是蛋糕,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活泼的童年。”

①、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心理空间。只有当父母不想过多地控制孩子和不刻意地“塑造”孩子时,孩子才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心理空间,孩子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②、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表达不满的通道。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孩子的负性情绪往往是不由自主地向父母发泄。此时的家长若要把他的“势头”压下去是最简单的方法,但也是最差劲的做法。比较好的做法是暂时以不和孩子争辩的方式“示弱”,让他发泄,表达他的不满。等他的“激烈言辞”过后,找个适当的时机和他谈心和沟通,让他自己认识到刚才的行为举止有什么不妥之处,这样孩子才会慢慢成熟起来。

③、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当孩子学习有进步的时候,或当孩子回家后自觉完成作业的时候,及时表扬他。并告诉他:“爸爸妈妈做好自己的工作,你读好自己的书,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也就为我们的家尽到了责任,那我们的家就是个幸福的家。”孩子听了这番话,他会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在为这个家“出力”,在尽到自己的责任,心里理会感到高兴,有一种被肯定、被信任的感觉。此后“读好自己的书”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加以强化。请思想,它的效果能代替家长多少叮咛和唠叨啊。

11.4岁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篇十一

从宏观层面上说,首先,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孩子。其次,家长要做孩子的半个参谋和半个后勤,而不是做孩子的指导者。家长还要与孩子交朋友,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与孩子平等讨论问题。另外,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及时表扬。

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说,家长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循序渐进定目标。家长给孩子提要求、定目标,要尽量恰如其分,要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不要总是不满足,不要将目标定得过高,不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允许孩子偶尔有几次失败。这样,可减轻孩子过大的精神压力,坚定其学习信心。

第二,追根溯源查原因。做作业、考试出现差错、丢分是孩子常见的“事故”。有 的家长和老师见孩子“丢分”,不去认真地研究分析,而是没头没脑地训斥一顿,结果,孩子也不明白怎样才能避免差错或少丢分。应该帮助孩子认真分析错题,查找丢分原因,然后寻找方法,对症下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及时反思、认真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那么,在今后孩子漫长的学业过程中,家长就可以少操许多心。

第三,物色“学伴”增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孤独就是压力。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往往会感到“缺伴”的“孤独”和学业的枯燥。家长可以在住所周围或亲朋好友中,为孩子寻找一个同年级或相邻年级的孩子,邀请其来与孩子一道学习,也可带孩子登门求教。当孩子有一两个能说说话、谈谈心的“学伴”时,心理压力就会轻得多。

第四,不时校访知“学情”。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在校表现密切相关,家长的双腿应勤快些,要经常到学校去,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共同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以探讨帮助其克服缺点的方法。有些家长从来不愿去学校,甚至连开家长会也不得已而勉强前去,有的家长不知道老师姓王还是姓张。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学情”,等于要孩子自己一个人承担,压力当然就大。家长了解了“学情”,并帮孩子出出点子,这等于为孩子分担了一部分压力。当然,家长到学校去,也不宜过多,一般一个学期l-2次即可。

第五,认真倾听心中事。有压力,就想倾诉,倾诉了,就能减轻压力。当你感觉到孩子压力很重时,家长要放下手里的家务活,全神贯注地听孩子道出心事,关注他的情绪,让他感到被重视、被关注。家长可以说这类话:“看得出来,你很不安(或委屈、伤心、失望……),不知该怎么办了。让我们一起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战胜自我。当家长成为孩子可信赖的朋友时,就可用挑战性的语言,帮助他看清自己的不足与问题。例如,“你感到……不过,我怎么感到并不像你说的那样,是吗?”“你前面说……,现在又说……,我该怎样理解你的话呢?”“你说别人认为你是这样的,你却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你看这道题挺难,你做对了,不容易呀,再加把油,你准能行!”尊重孩子,充满爱意与期望的沟通,往往能给孩子信心与力量,帮助他(她)战胜自己的恐惧与不自信,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压力。

12.孩子早餐应该怎样吃 篇十二

幼儿教育:

江苏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南京医大教授马凤楼认为,在孩子吃早餐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误区,因此应加强对孩子吃早餐的科学引导。

马教授介绍说,早餐要“吃饱、吃好”,这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现在很多家长或缺乏营养常识,或因早晨匆忙,对孩子的.早餐大都应付了事,认为“早点早点,点到为止”,这是不对的。孩子由于胃容量有限活动量又大,早晨这顿饭特别重要。

上一篇:乡镇教育工会2008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第2学期教研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