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2024-11-15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精选13篇)

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篇一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综合与实践”的基本定义

综合实践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

1.存在精英主义取向

许多学校只在成绩比较优秀的班级中开设该门课程,致使它成为优等生的专利,成为成绩不良学生的奢侈品。许多教师固执地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能胜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因为他们“学好课标课程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学习的权利,况且,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们在互帮互助中能共同进步。由于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对合作行为的关注减少了学生的“自我中心”,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往往转化为内驱力,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技能。

2.教学目标仍打上“知识本位”的烙印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为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综合以及情意的综合。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许多教师没能处理好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重知识轻能力,其目标导向是为掌握知识而发展能力,而不是为了发展能力而掌握知识。例如,在课题成果发布时,校领导、教师一般注重的是学生是否做出了漂亮的模型、精彩的电子作品等,却忽视了学生的合作、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这其实是抛弃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课程难以关照的两大目标领域──情意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中所具有的弥足珍贵的教育价值。换句话说,一个冠以“综合实践活动”名称的具体项目若缺失了这两大目标是不合格的。

3.学习内容出现偏颇

在实施过程中还出现了厚此薄彼的现象,研究性学习受到青睐,而其他领域备受冷落,综合实践活动有四大领域,分别为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大内容领域都蕴含着丰富的理念和内涵,它们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作用着的,要想切实达到课程目标,应该将四者结合起来进行。

4.对学习活动的指导不到位

对学习活动的指导是否到位,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若指导不到位会使学习活动难以顺利

1进行,导致学与教的脱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许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活动,甚至以为让学生玩玩说说,动手制作即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而且,在活动中摆不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易走极端,要么对学生事事过问,越俎代庖;要么是放任自流,过分“民主”,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这一现象折射出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两点,一是许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旨趣,二是教师还没树立起主体性的学生观,其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与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学指导的要求存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新鲜事物。在以分数为指挥棒的评价制度下,学生受眼前利益驱动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该课程的学习常常敷衍了事,就曾有学生质问“这课这么花时间,其他课程学不好,考试考不好怎么办?”。此外,他们长期处在分科学习的状态下,在学习方式上习惯于被动接受,习惯于听“教师指令”行事,在思维上也比较容易陷于某些固定模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并调整和改变他们一贯的学习方式。

三、数学综合实践的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四、数学综合实践的主要目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要重视结果,但更要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初中里就让学生接触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选取课题,收集信息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实践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真正地感受一下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学生通过特定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以直观地了解非常抽象的数学内容,了解它的应用背景,化枯燥为有趣,这个过程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会使学生体会到研究的艰辛;让他们以小组合作方式来做实践,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数学的和人文科学的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眼里不再是相孤立的,而是相互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五、数学综合实践的主要目的1.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题学习”不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迫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从生活中收集、整理、运用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真正主人,通过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展.通过课题学习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实质上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题学习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课题学习使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数学与学生和自然的距离,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3.有利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的任务之一.课题学习过程中,首先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转化思想与建模思想;再通过猜想、假设,再推翻假设,重新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修正猜想,一步一步探索,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问题解决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多种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情况讨论思想以及统计与概率思想等.应该说课题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为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机会.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题学习可以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接受性学习相比,课题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能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这样的学习成果,只有在课题学习的基础上才会出现,自然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题学习中也得以培养和提高.

六、数学综合实践的内容标准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地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具体目标为:

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 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七、课标中对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建议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四)应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五)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材

课题学习的素材最注重实践性和问题性.因此,选择课题学习题材时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践性出发,通过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的现实问题,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主体的掌握.同时,具有现实背景的课题学习题材,也容易体现课程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课题学习的实际目的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这一学习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对学生的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和尊重.选择的课题既要含有通过探索才能解决的未知问题,又要有一定的梯度或层次,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需求.

基本原则:

(1)实践性和操作性:课题学习的素材应联系实际生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要求.

(2)探究性和问题性:课题学习的素材及案例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主题,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具有探究性和问题性.

(3)思想性和方法性:课题学习素材及案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数学的本质,以提高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

九、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常态教学相结合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数学教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实践的过程

2.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生成性,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并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如果说在数学教学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活动方式和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的开放性,一方面要使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成为师生思维活动双向暴露的过程,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行为方式受到尊重,引发他们的积极进取和自由探索;另一方面要在教学问题设计和讨论中时时保持开放状态,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篇二

一、以家长的身份

我是一个9岁儿童的母亲, 我认为直观、形象的教育远远要好于口头上的说教。比如, 一次带儿子乘坐电梯, 儿子好奇地问我:“-1是哪里?”我借机告诉他:“我们可以把地平面看成0, 1、2、3层在地面上, 它们比0大, 是正数;-1、-2、-3层在地面下, 是负数, 它们当然比0小。”儿子一听, 马上来了兴趣;我顺势给他讲了正、负数的相加, 儿子不一会儿就掌握了, 那年, 儿子只有5岁。这使我想起自己刚毕业那年教初一数学, 其中第一章讲的就是正、负数, 可是任凭我怎么教, 初一的孩子硬是不会, 现在想起来, 如果当时我掌握了现在这样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亲身体验或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正、负数问题, 那么这些初一的孩子也一定会和5岁的儿子一样茅塞顿开了。可见, 亲身感受和实践多么重要, 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为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每次出差都给孩子买拼装玩具而很少买电动玩具。开始他不愿意拼、也不愿意玩, 我就陪他一起玩, 后来见他自己能独立拼装后我就慢慢撤出来了, 他自己摆了拆、拆了摆, 图纸上所列的图案都摆遍后开始自己创新。见爷爷用打火机点烟, 他就琢磨摆个打火机, 一按还有打火的动作;看见电视上出现的枪炮, 自己也摆起了枪炮还带着支架;看完了《鲁宾逊漂流记》, 他自己就想象着摆出了鲁宾逊的“海滨别墅”, 有储物间、衣帽间, 还有抵御外来侵略的炮口……他的想象力丰富、创造性非常强、作品也很精致可爱, 可是在他的拼装世界里, 他并没有展示的舞台, 也没有“深造”的条件, 我这个妈妈是他唯一的欣赏者、鼓励者和支持者。

每当这时我就想:作为一名家长, 我并不想让读小学的孩子把过多的时间只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的分数计较上, 而是希望孩子在道德、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方面有所收获;而这些收获仅仅凭借语、数、外这样单纯知识传授型的课堂是不够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样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是非常难得的, 而小学阶段是本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最佳时期, 因为小学阶段的课业负担相对轻松, 并且正因为他们年纪小, 给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就会沿袭一生。我想, 这也是很多现代家长共同的呼声吧!

二、以教师的身份

我所在单位要求每一位研训员定期到基层学校上课, 记得上学期我到基层学校上课, 指导的是《我们的牙齿》, 由于学生们习惯了被教这样的方式, 所以他们并不喜欢自己围绕牙齿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模式, 只是觉得好玩和可笑, 以至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个情况引起了我的反思:反思一, 学生们在长久的被动式教学中已经钝化了提问题的能力, 已经懒于思考。有专家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又有专家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是教育的最大悲哀”。反思二,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随机应变能力要增强, 能巧妙应对课堂上各种突发问题, 同时能适当变革学习方式。

通过到基层上课, 我也感受到了此门课程的确很难为老师, 因为它要求教师的知识面不一定纵深、但一定要宽泛;要求教师不一定八面玲珑、但一定能触类旁通;要求教师不一定是专家学者、但一定要具备肯于钻研、勇于创新的能力。教师要擅于并乐于发挥专业自主权, 教师要具备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将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独特的有价值的直接经验有机地融入教学。使学生具有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养成劳动观念, 形成一般劳动技能;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培养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 以及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老师们能做好这些, 那学生们将受益终生。

三、以研训员的身份

我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4年了, 在对本课程的了解、研究过程中, 我逐渐喜欢上了这门看似杂乱无章却变化多端、奥秘无穷的课程。我认为, 尤其在小学阶段最适宜开展此项课程, 从小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听、评课中, 某校李老师指导的《有趣的叶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它们, 还要事先准备好与该叶片相关的资料, 这些对于家住农村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 果然在第二课时全体学生都表现异常活跃, 因为每个人都有许多叶子, 有的同学为了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还专门找了一些平时不起眼、不常见的叶子, 这些叶子让其他同学大开眼界:原来在自己生活的周围还有这么多好看的、有趣的叶子啊!以后我们自己可要认真观察啦!课堂上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展示自己找到的叶子, 并细致地讲述每片叶子的形状、名称、生长习性等知识。这时老师引导学生们发现叶子的不同, 如形状不同、味道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薄厚不同;之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做树叶书签、画拓印画, 师生们又共同研究叶子随时节的变化而引起颜色的变化、叶梗的脱落等, 并将这些过程和结果写成研究报告或小作文。在整个活动中, 老师不是在教学生怎样做, 而是一直在和学生们一起研究怎样做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老师在这里不像老师倒更像一个和孩子们一样一无所知的学生或朋友。这虽然是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所领悟到的内容却不仅仅局限在本门课程上, 而是涉及并整合了科学课、美术课、语文课等好几门学科的知识, 而且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在一种宽松、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学生们没有了往日老师们生硬的说教, 有的是学生们主动的、快乐的自主学习。这样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广泛的、而且记忆是深刻的。

我区某校为做好《海蜇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题研究, 组织师生们深入渔民家中、海蛰加工厂, 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学生们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详细地了解了海蜇的生长、收获、加工、销售等全过程, 而且锻炼了收集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情感。

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数学思维能力

一、走出教室,学生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与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户外实践活动为主。学生从狭窄的、拘束的教室走向宽阔的、自由的户外时,首先他们的身体是放松的,其次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是开阔的,不再仅仅把视角放在三尺讲台上和数学课本中,因此,在这样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最活跃的。与集体教学模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个人或团体性的活动为主,可见这时学生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单方面的讲授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知识。换句话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因此,在学生自己的主场中,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度。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这一课时内容时,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知道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如果仅仅将这一知识点停留在数学课堂中,那么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将只停留在抽象的表面层次上,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便可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来分别找出代表这三种线的实物,在抽象和具体的联结下,学生将会对此有一个更加深入、更加具体形象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二、“综合”环境下,学生数学思维更加开阔

综合实践活动中含有两个关键词,“综合”两字便是其一。与传统的实践活动单一的目标性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体、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而这种综合并不是由教师单方面的人为复杂化,而是学生个体或者团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实践活动主题的更深入认识和挖掘过程。换句话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部分要远高于教师的预设部分,这便是“综合”两字的含义,它不仅包括了数学领域知识的相互融合,还包括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显然易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更加开阔。

例如,“角”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很多角,比如,90度的墙角、三脚架中的角等,不仅能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用到很多角的知识,比如,在制作“扇子”过程中,学生要知道一把扇子整体的角是一个180度的平角,为了扇子的美观,学生也要准确测量出相隔两个竹子之间的角度是多少,可见数学知识不仅停留在数学领域,其他领域也有所涉及,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更加开阔,思考问题将更加全面。

三、“实践”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更加具象

综合实践活动中含有两个关键词,“综合”是其一,还有一个关键词便是“实践”两字。学校教育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数学课程的开设也是如此,那么如果将数学思维只停留在数学课堂上,只停留在数学试卷上,那么学习数学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反过来,如果过多地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将会变得越来越活跃,唯有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更加活跃。除此之外,“思维”原本就是抽象的、内隐的事物,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当然也是无法检测的,唯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对其有一个准确的检测,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将内隐的数学思维外显出来,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具体形象,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利影响。

例如,学习完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后,学生都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算法,但如果将算式赋予了现实意义,有的学生将无从下手,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任务是给A同学一篇312字的小文章,让其将这篇文章输入到电脑上,如果每分钟能输入汉字78个,那么A同学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这便是一个将数学思维运用到实践中的例子。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为了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便一味地取消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这种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会做试卷的“工具”,或者是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为了避免这种境况的出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和空间,切忌扼杀学生的综合实践时间,强迫性地将学生“囚禁”在教室里,这样反而会割断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既不利于学生将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中,又不利于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蔡健飞.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霍菲.小學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以“数学活动”为主线[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四

——文世强

活动背景:

作为一个课改的实践者,我有一种想法,能不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生活。于是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我就有了如下的活动尝试

案例描述:

一、调查零花钱

上课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兜里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零花钱。是吗?你们一般都用零花钱买些什么?这时候学生开始自由地说,举手发言的人很多,大家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于是我趁机说:“那这节课咱们就对零花钱进行一次调查统计,主要统计大家的零花钱最多是用在了哪一方面。把你们的统计记录在表格里。表格发下去之后,各小组开始了认真的统计,我到了几个组了解情况,发现同学们都很认真。不到4分钟,各小组都统计完了,于是我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小组的调查情况,同学们,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话一落,反应最快的隋晓岑马上站起来说:“他们小组的男女人数比是3:5。”“女同学吃零食的人数多与男同学”“买学习用品的人数占全组总人数的”“买零食和玩具的人数是2:3”,学生居然能说出那么多,下面的同学也在不断点头赞同着。我做了简短小结:同学们刚才交流分析地真好。大家的零花钱都来源于父母或其他长辈,只要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想都不会随便乱花父母的血汗钱。学生们都懂事的点点头。

二、计算零花钱

老师去年也曾进行过零花钱的调查统计,不过调查的内容和我们略有不同,当时调查的是每个人零花钱的具体用在了哪方面,我这保留了两个同学的资料,给同学们看一下。

甲同学一个月花33元

用途:学习用品/零食/课外书/玩具的比例为:3:2:4:乙同学一个月花40元

用途:学习用品/课外书/储蓄的比例为:3:3:2

当我出示了这两份表格之后,下面就有同学在小声议论着,我接着说:“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位同学对零花钱的安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爱好?那么这两个同学哪一个用在课外书的零花钱更多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

生:甲组同学买课外书的钱用得多,因为他占了4份

生:(反对刚才那个学生)不能这样看,要用按比例分配算出甲是33*4/11=12元,乙用了40*3/8=15元,所以乙花在课外书的钱多。

生:我是这样比较的,因为大于,所以乙同学花的多。

生:这种方法不合理,这样比较还要看他们的单位“1”,因为乙的单位“1”比甲的大,所以乙用在课外书的钱多。

哇,“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这两个同学说的方法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他们的辩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当时,我也对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把握不准,于是便领着学生一起探讨,发现他们说的很有道理。我激动地说:“同学们,这两个同学的想法很独特。老师很高兴我们班能有这样喜欢动脑筋的同学,希望我们班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同学们向他们投去了赞许的目光。经历了刚才的小.......,课堂的气氛开始热烈起来,后面的环节是让学生说自己对零花钱的新看法和打算,学生们畅所欲言,对自己的零花钱有很多合理的安排。听着他们富有人情味的理财观念,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我意味深长地对我的孩子们说:看来大家从这一次调查分析中都有所收获,对自己今后零花钱的安排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觉得你们真是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确实我们要节约每一分钱,合理安排,精打细算。

我们的课在继续着,学生们的思维在活跃着……

三、设计绿化方案

“同学们,学校有一处花坛准备重新绿化,栽上红、黄月季和草坪,按1:1:2的比例绿化,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当一回园林设计师,帮学校设计出绿化方案,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多。”各小组开始活动了,有在计算数据的,有在动笔画的,每个学生都进入了状态,5分钟过去了,有小组已画好了第一幅绿化图纸,教室里开始忙碌起来,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黑板上贴自己设计的作品。看!黑板成了学生作品的展台,这一幅幅设计方案似美术作品,它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学生们在欣赏着,品评着自己的作品,他们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喜悦中,课堂气氛达到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自己编写的,我认为选材比较合理: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过的知识”着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起来容易好懂,实践起来可行。整节课学生都沉浸调查分析、操作、成功的欢乐中,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整堂课都让学生“动”起来,从嘴、眼、手、脑都一起参与到课堂中。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的课改新思想。

收获

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所以,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是第一位的,实践的结果应该是第二位的。在活动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能不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收获情感,感受自信。“以前,我总是很腼腆,不愿问。实践活动给了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一下子抬起了头,对探索数学的秘密充满了信心。”他们不再觉得学数学枯燥无味,而是很快乐。学生们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认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可能会“跑题”,可能会发现一些数学以外的美景,诸如受到情感、德育的教育,学生对数学有了愉悦的体验,他们在数学课上兴高采烈,其乐融融,这不正是以往我们想方设法要调动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吗?我坚信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每个方面,我们的数学课就会“美丽而不寂寞”。

值得思考的地方

数学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项新的研究内容,就这次活动来说,主要的问题是:

1、如何调动、保持每一位学生持久的参与热情,如何指导学生克服困难。

5.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五

本课题于20xx年4月3日正式成立,在这一学期的准备阶段中,做了如下工作:

1、课堂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还进行了一场网络研讨:数学学习——问题在哪里?一场现场研讨。通过观察和研讨,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

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商议,我们改变了原先“由实验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的计划,分学段确立了两个相对统一的子课题,既低年段以“倾听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中高年段以“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可以通过这两个子课题的实施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是子课题相对统一,也就是研究的目标相对一致,更有利用实验教师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研讨,有利于课题组活动的开展。

2、调查研究,制订计划。

子课题确立之后,各实验老师做好了实验调查工作准备,如:制定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表,倾听习惯课堂观察表。上学期一开学,各实验班的老师马上进行实验前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做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做出问卷调查报告。然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3、学习研讨,寻求理论支撑。

在准备的同时,老师们还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如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行的那场有针对性的网络研讨——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这场研讨效果非常好,参与人数多,面广,有实验教师,也有非实验教师,还有省内外的老师。贴子的内容非常丰富,经张华东老师整理,为我们提供了48个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进入课题实验

1、课题组老师进入课题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并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例如把实验过程中的记录上传博客,大家在博客上互相交流,一阶段后,我们开展了一场课题实验老师交流研讨活动,展现了初期的部分做法。

2、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以来,本子课题共开展4节研讨课:

3、阶段性小结(老师和学生都进行小结)

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部分班级也让学生进行小结。

三、课堂观察

1、实验班的前后变化。

从对同一个班级实验过程的随堂听课,我感觉到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不论是倾听的状态还是倾听的质量,不论是发言的人数还是发言的质量,都有质的变化。从实验老师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在倾听与表达方面的进步。这就是实验带给我们的收获。

在随堂跟踪听课中,我看到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从原来的浏览到对重点内容的圈圈点点,再到有意识地思考、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还能提出质疑。

2、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中,从实验班与别实验班的课堂上,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有浓浓的课题味,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比较好。

6.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六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原,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数学走进了生活。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决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

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7.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篇七

一、活动课目标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实现知识技能目标, 又要体现发展性目的, 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中求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为达到这个目的, 结合数学课程内容, 设计和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行尝试。例如在教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 将学生带入校园体育活动场地, 首先进行百米速度的测试, 测出个人的百米速度, 让学生单独或合作算出每秒钟跑多少米?说说你是怎样求出来的?然后让学生两人自愿组成一组, 进行竞走活动, 甲、乙两名学生从百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相向而行, 先求出两人相遇时共用了多少分钟?同学们利用秒表进行实测。再求出甲、乙两名同学的竞走的速度之和。接着回到课堂自学例题, 讨论研究, 将自己的百米跑的速度, 用文字叙述出一道求速度的应用题。再将甲、乙两名同学合作竞走, 编出一道求相遇时间问题的应用题。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数量关系,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了教学目标的多样化。

二、活动课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数学知识的技能, 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在复习统计图表内容时, 布置学生将自家或他家上年的农业收入、副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制成统计表, 再有创意地绘制出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 给学生创设活动的空间,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来取代乏味的课堂复习。在作业交流与评价时, 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有各种各样的作品, 有的学生绘制成了折线板图, 有的用不同颜色的粘贴纸制成了条形统计图, 有的制成了板块式的扇形统计图。各有特色, 独具匠心, 使三种统计图的特征明显的、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在各自叙述绘制的全过程中相互感悟, 饱尝获取知识的快乐,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活动课方式开放化

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开放式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游戏中, 在实践操作中, 在交流研讨中, 在合作互动中, 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 从而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综合复习课时, 组织学生参与教室铺地板砖的预算, 教师提供两种规格的地板砖块, 一种是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彩色砖块, 另一种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地板砖块, 让学生预算铺设面积一定的教室, 两种砖块大约各用多少块?谁的计算方法最多, 谁的计算方法最佳?同学们根据教师的布置, 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有的在地面上量, 有的用砖块摆, 有的用计算机算。然后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预算方法, 有的同学运用了包含除法去列式计算, 有的用了估算方法, 即长用多少块, 宽用多少块, 再求长和宽所用的块数之积, 还有的运用了比例方法列式计算。预算的方法多了, 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拓宽了, 这样做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 互帮互助, 产生了共同效应, 达到了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8.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篇八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的出现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我认为的有效教学是指在进一步激发学科兴趣和探究愿望的同时使目标达成,使学生个性得到和谐发展。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那么如何在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质的基础上使教学获得更大的效益,这就充分体现了策略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策略一、在学科整合中充盈数学味

张奠宙曾在《当心去“数学化”》一文中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的优劣自然是以学生是否学好数学为依据。然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像《美妙的杯琴》《美丽的花边》《奇妙的剪纸》《图案的欣赏和设计》等这类与艺术学科相整合的内容,在实际中往往上成用数学教材在进行美术教学或音乐教学的课,突出表现在:欣赏味过度,只有感官冲击,没有概括提炼;活动味过度,只有活动操作,没有回顾思索与拓展;文化味过度,只有数学外的文化形式呈现,没有挖掘数学内在的文化因素……那么什么是数学味,怎样在具有美感的综合实践课堂里充盈数学味?

(一)用数学的眼光鉴赏文本之美。

三数(下)《美丽的花边》教材呈现的是两条花边。花边的美丽,来自于它鲜艳的色彩,圆润的曲线,清晰的构图。然而,这样的美丽不应该是数学课品评的要点。我们要鉴赏的,是剔除简单表象之下的数学美,应是它的简洁流畅之美,是它的动态的平移之美和创生之美。为此,我以“数学美”为核心通过三步设计完成整个鉴赏过程:首先,初步观察,整体感受花边外部共同特征。其次,深入观察,以给花边加上方格的辅助形式清晰地感知图案平移的格数与方向。然后,多向观察,动态多向演示引发联想,拓展思维。

(二)用数学的思维感悟平移魅力。

继续研究花边里的学问,这个学问是以平移为知识基点的。那么,平移与花边之间是否还有更值得我们发挥和探讨的空间呢?我认为肯定有。

(二)用数学的精神激发创作灵感。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理解为用综合的知识、综合的能力恰当地运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诚然,这里的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既有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参与,更有数学精神的支撑。为此孩子们经构思并在笔端流露的花边或是单个图案平移而成、或是多个图案组合后平移而成的。运用中或是勾勒平面边框,或是嵌入饰品点缀……数学的精神,为孩子的创作灵感注入不竭动力。这里面的创造灵感一方面体现为从日常的图案、图形或者其他表象中总结发展数学的美感,另一方面也学会用数学的思路和方法,去改变提升生活中的品味。

策略二、在主题交流中有合作场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安排主题交流,那么如何提高主题交流的质量,自然就想到合作。然而,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方式其合作指数也就不同。事实证明,有些合作,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合作场”,没有能控制“合作场”,场源作用没有发挥好,其效果就不会理想。

有效合作场的场效应我认为可以表现为“情”、“趣”、“理”这几方面。

(一)于合作互赖中萌发合作“情”。

合作互赖,是合作的前提。我把它的表现形式概括为资料分享、经验互补和活动鼓励这几点。

资料分享,让学生通过合作从中获取直接福利。五数(下)的《数字与信息》,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入手,引导学生对自己所了解或调查到的信息充分开展交流,使得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交互分享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了数字编码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鼓励,让孩子在合作中享受一份隐性福利。合作需要信任和支持,每个孩子在团体合作中因内容、时间段或学力的差异,会有消极、懈怠、羞怯等的表现,那么,团队孩子之间真诚的帮扶,老师及时的鼓励,都会激发孩子的团体活动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二)于合作情境中品味合作“趣”。

趣,既有感官认识,更有内在意志的激发。合作中情境的创设,就像是为数学情趣提供的一份催化剂,它能让孩子沉浸其中并意味隽永。

另外,以上例子中所谈的合作“情”、合作“趣”,其实与合作“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个“理”既是我们追求的数学素养,离开了数学素养再有趣的教学都不能说是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个“理”又是我们的合作评价,离开了目标引领的合作是无以留存的。

策略三、在实践操作中蕴存问题探究性

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诚然,教材中综合实践版块设置的意义就显而易见。然而,真正的操作要与表象的“活”、表面的“动”区分开来。个人认为做好操作之下的问题探究不乏值得我们思索和尝试。

(三)活动中思索,思索中活动。

在探究“复杂条件下可能性大小与游戏胜负的关系”时,学生玩了掷骰子走棋游戏,这个游戏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其结果的输赢带有很好的隐蔽性,因为从每种颜色棋走棋的单方面来看,似乎都有“优势”,所以孩子们在估计时自然而然地会交流出结果不一的情况。然而,最终实验结果却“一边倒”地都是红棋赢了,这样的结果引发孩子学习的兴奋点,促发孩子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深入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修改游戏规则,然后再根据新的游戏规则继续游戏。可以说孩子们每一次的设计,都是他们的构想蓝图,对这样的构想我们应珍惜和呵护,所以课堂上不妨让孩子们对构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收获成功,并对学习永远饱有一份探究的热情。

综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教学,其中内在的意蕴打个比喻就像是个体与家族的关系。“综合实践”,这是他的家族特质,所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就要考虑家族本质的东西,即他的“学科性”,他的“数学味”。同时,家族的长远发展需要个体的优质“有效”来促进,如何让这些本质的东西体现得更适切、更有效,这里有更多的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去思考、去研究。

9.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篇九

“圆”设计

活动目标:

《圆的秘密》

活动内容:根据人教版版教材六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

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圆的一些简单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准备:

1、让学生通过网络、杂志等途径收集圆周率的历史。

2、分成若干小组。

活动学具:档案夹、铅笔、彩笔、A4纸、橡皮、直尺。活动过程:

1、学生优化组合,确定分组。

2、小组分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

10.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十

━━ 长方体物体的包装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秦卫萍

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长方体物体的包装问题.(揭题).

二、展开.

1.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最大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3.师:现在研究6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2个有三种不同摆法,6个有几种呢?你能很快猜出有几种吗? 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1)小组摆、交流.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同学中作记录的学习方法.并问:为什么要记呢?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

生:都是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的表面积较大,因为重叠部分面积最小;上图第一列中的A面重叠、AB、A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表面积较小,因为重叠部分面积较大……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这几个表面积都比较小.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一小问题,学问可不小;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标准选择方案…… 探究活动: 设计包装盒

活动目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题目

某工厂生产A、B、C、D、E五种产品.厂方要设计师设计一种通用的包装盒子,能包装这五种产品中任一种.设计师按要求设计了如下图中所示的包装盒子.

五种产品:

包装盒子:

厂方负责人看了设计师设计的包装盒后,不满意,认为太浪费了,根本不需要设计成十二格的长方体,只要放得下产品就可以了.于是设计师改进了方案,设计了最少体积的盒子.同学们,你们知道盒子的体积有多大吗?(即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形状是怎样的?

活动方法

学生利用学具分小组拼摆

1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春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春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1.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2.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比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围一围、摆一摆、测一测等形式,使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从而对周长形成科学的认识。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验中去观察思考,去感受,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四、活动是张扬个性、体现创新的媒体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张扬不可能完全相同,由此便产生了不同的特点,这便是个性。活动便是使个性外显的一种方式,有个性才可能有创造。就这点来说,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将“钥匙”交给学生,创造性地教,要解放儿童,让儿童创造性地学。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课堂,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在活动中,我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拓展思维的空间和思维发散的可能性,为学生创设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同中求异,异中求优。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创造性,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的课程,还会继续下去。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篇十二

一、实施策略

1.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实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 解决的问题所涉及的认知水平比较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 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信息, 而是要亲身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信息进行加工, 对若干已知的规则进行重新组织, 形成新的高级规则, 从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 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做数学”的时空,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寻找数学规律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 加强数学实践和数学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 突出两条主线, 一条是结合相关内容, 适时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例如, 在“小小建筑师”活动中, 先让学生到规划展览馆参观, 然后再回到实践活动课堂, 不仅对视图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另一条是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 用数学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和社会现象, 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例如, 在“火柴棒拼图”活动中,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 再一次感受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获取了运用归纳的数学思想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帮助学生从活动中体味数学的价值, 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学综合性学习, 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原有分科和学科知识分领域教学的基础上, 力求相关学科与本学科各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促进, 使教学内容跨越学科间的鸿沟, 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知识系统结构, 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 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应从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学科中选取学习材料,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加深理解数学的内涵, 并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活动中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 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综合学习, 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例如, 在进行“通过计算探索规律”、“折纸中的学问”等活动时, 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同时还需给学生介绍物理学科中的游标卡尺等工具, 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开拓差异性教学领域

具有数学潜质的学生大都偏爱数学, 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数学报刊、书籍和解答数学趣题、难题为乐.学校把课外阅读辅导工作纳入学校整体的教育计划中.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进行某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为了满足“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需求, 张扬学生的个性, 同时还开展“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评选、数学创新论谈、数学讲座等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建议

1. 教师要正确树立学生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建立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笔者认为, 真正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自信地想, 大胆地说, 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 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而且发展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例如, 通过认识“钟面角”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时针和分针转动角度的内在规律, 学会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钟面角的有关问题, 增进了对几何内容的理解,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实际问题, 养成在活动中思考、分析、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学生还提出了如下问题: (1) 4时5分, 再过分钟, 分针和时针第一次重合; (2) 时间是9点多, 时针和分针正好处在关于铅垂线对称的位置, 此时是时分.从而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实践活动课开设以后, 课堂上经常出现创新的火花, 对每位数学教师来说, 面对学生提出的创新想法是一种幸福.又如, “火柴棒拼图”、“折纸中的学问”探究之后, 我又上了一节“图形生长的奥妙”、“感受大数和小数”的课题研究, 因为是与学生一同参与了研究, 所以对拓展意识与方法的体验特别深刻.我深切体会到:教育是情和爱的事业,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要以学生为本, 要时刻装着学生的需求, 学会倾听, 以心以情教学.

2. 教师要正确树立课程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综合实践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 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 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努力以知识为载体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解放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长期禁锢, 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 帮助教师树立起了大胆设计课程, 自主开发、实施课程的豪迈气概和决心,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3.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课堂教学中, 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实践为主线,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由此可见, 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 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有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集思广益, 解除困惑, 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 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同时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氛围下, 学生之间互相激励、促进, 从而拓展思维.

4. 教师要正确树立评价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少数教师认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中考无关, 浪费时间.这种观点很片面, 其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不能急功近利,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

三、结束语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 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 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如何把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 创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氛围, 无论对教材、教学还是教师, 让综合实践活动从观念变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现实, 还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杨裕前, 董林伟.苏科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科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篇十三

石门县子良乡中心学校 方先志

摘要: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程要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教材为蓝本,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化 数学化 学习数学 应用数学 热爱数学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程要求,我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做了一些探讨,下面我来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如一年级下册中“小小商店”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优秀售货员”现场购物活动。我预先和小卖部老板联系好,地点是学校小卖部,售货员是学生若干名,顾客是全班学生,裁判是老师和同学。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②现场购物:练习认钱、算钱、找钱;③全班交流:当售货员的体会;④全班评比:优秀售货员若干名。这样设计,使综合实践活动不光具有了知识性,还具有了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因为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获得直接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享受成功的快乐。“小小商店”实践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亲身体验和展示的机会,他们将是多么高兴和激动,这样更加增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小小商店”实践活动在实地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售货和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认识人民币,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让学生大胆体验生活,尽情享受成功。尤其是评上了优秀售货员的同学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小学实践活动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它是在老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科学意识的课程。如四年级上册中“你寄过贺卡吗”实践活动,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①投影出示:造纸、寄贺卡和砍树的关系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谈谈看法;②小组合作探究统计:小组里个人与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③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④全班交流:寄贺卡与砍树有什么关系;⑤发散活动:我为环保出主意。这样设计注重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一将数学科内部的很多知识综合应用在一起。“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其中“统计小组里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的设计,就将数学里面的加法、乘法、除法计算,求总数和平均数,推算与估算,统计等一系列知识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和融会贯通。其二“你寄过贺卡吗”活动设计,将数学、语文、品德和社会、环保等各科知识联系了起来,有力地增强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了学科间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其三“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把节约用纸与保护树木等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理解题目,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民族要创新,我们的教育要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要创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活动,它们在活动中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渗透、培养和提高。如三年级下册中“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汇报课前调查情况:本校和外校校园有些什么;②小组讨论:我们校园应添设什么;③小组合作:动手设计新校园;④作品展示:评比哪组设计的校园最合理、最美丽。通过活动,一幅幅美丽的校园图景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才华得到充分发展。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前的调查是一个开放性设计,是让学生对平常校园有一个大体的印象,从而了解这些校园还缺少什么,还有哪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改进和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我们的校园应添设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应建一个大花园,有的说应建一个小喷泉,有的说应建一个单双杠云梯活动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这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设计新校园,人人在为如何把校园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献计献策。大家既动脑又动手,用彩笔描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校园。这节实践活动课,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收到了非常可喜的效果。

上一篇:值周的作文下一篇:主持人汪涵语录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