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计划

2024-10-02

古诗文诵读计划(精选13篇)

1.古诗文诵读计划 篇一

一年级古诗文诵读计划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推动与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本学

期,我班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一、诵读内容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准,背诵十首古诗。

二、诵读安排和措施利用每周古诗文诵读课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

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5分钟,充

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

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读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

课外生活的一件好事。

1、每日诵读成为常规,推选班内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

诵的小老师。

2、每周五活动时间,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

背、接龙背、默背等学校游戏活动。

3、利用黑板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

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评价分别由教师、自评和小组四

个部分组成,形成习惯,持久地进行。

5、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

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或读书节。

7、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目的,意义及目前取得的初

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

传身教,当好孩子的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榜样。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本学期,我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热情开展此项活动。通过中华经典文化的诵读,去领略经典的魅力,养成高尚的德性!

三、诵读内容

1、《春 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2、《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请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阳光》阳光像金子,比金子更宝贵。

4、《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影子》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就像我的好朋友。7、7《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8、《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悯农》【唐.李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古诗文诵读计划 篇二

广东省在2004年选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全新的教材。在这套教材中, 我们清楚地看到它的变化, 那就是加大了古诗文的内容。近两年的高考对古诗文的考核也增强, 这就说明我们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诵读和背诵指导, 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 加深对古诗文的文意理解, 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 从而逐步掌握古诗文学习方法, 培养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易古诗文的能力。现在我就谈谈在古诗文教学方面重视诵读的几点做法。

首先,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消除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恐惧感。要让高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认识到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 上好古诗文的第一节课是关键。第一节课我是这样上的:利用多媒体平台, 配上悠扬的音乐, 我声情并茂地朗诵学生熟悉的或不十分熟悉的文言诗篇佳句, 会背的学生很自然地跟着我诵读起来,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 我精心挑选了两篇引用名言佳句较多的高考满分作文, 跟学生一起欣赏。这两个情境的设置使学生明白了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 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教学反馈中得到印证。有学生这样写道:“老师, 您能够背诵出那么多的文言诗词, 平常上课你也出口成诗, 很佩服您。您是怎样记住的?可否传授一下你背诵文言诗词的妙招啊?您的诵读也很有感情, 一下子让我喜欢上文言诗词课了。”还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看来以后, 还得背诵大量的古代经典名篇啊!”第一节课除了让学生明白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之外, 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其次, 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进行诵读教学,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语感, 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情感。朱熹说:“读得熟, 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唐彪认为:“文章读之极熟, 则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这些论述从不同方面说明了诵读的价值。每教学一篇古诗文, 我基本上是这样操作的:上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预习, 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 做到字字会读;上课时, 有时我范读, 有时叫学生听录音, 有时也叫朗读能力好的学生读。形式可多种多样, 学生从范读中能得到许多感悟。梁实秋先生曾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范读:“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 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 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 有板有眼, 有感情, 有气势, 有抑扬顿挫, 我们听了之后, 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意思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 也许是夸张, 但琅琅上口, 却是真的。学生听范读, 直观地感受着文章的腔调、感情、气势, 初步地领会原文意思,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诵读欲望。接着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 包括正音、停顿、节奏、语气和语势。文言语感的形成, 除了学生自己的实践———反复诵读, 别无捷径。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自由小声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 目的就是要学生读出文章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读出文章中内在的情绪、气氛和感情。这样把诵读训练的过程变成对文章深入理解的过程。如教学《鸿门宴》时, 先要学生理解文中有两类人物:一类是以刘邦为首的张良、樊哙;另一类是以项羽为首的范增、项庄等。我叫学生分角色朗读, 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读得十分精彩。学生诵读时都带有感情色彩, 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角色朗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项脊轩志》时, 我就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通过表演朗读, 他们感受到了典型的细节和场面, 体会到了作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 我先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感受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和作者巧妙的用词;再结合诗人被贬的经历, 去体会作者与琵琶女的共同之处, 谈谈自己的感触。通过诵读课文, 学生在脑中尝试再现历史, 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 写出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诵读, 能加深他们对文中人物形像、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理解, 从而实现了由诵读到培养学生语感再到理解文意的教学目标。

第三, 充分利用早晨20分钟的早读时间。课堂上的诵读重在引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领悟, 早读重在加深学生对对古诗文的记忆。从心理的角度来讲,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强的时候, 背诵古诗文可增强语感, 积累文化库存, 发展形象思维。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 古诗文形象美、音乐美、节奏美, 词佳句丽, 篇幅不长, 容易上口, 便于记忆。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要有语言、篇章、诗文的积累, 厚积薄发。早读具体操作如下。

在内容的选择上, 古文与诗词相结合, 以教材内容为主, 课外名篇为辅。比如, 学了苏轼的《赤壁赋》之后, 我们就找了《后赤壁赋》一起读;学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中的一首, 我们就找出相关的其他几首一块欣赏朗读。有时也找些同时期的作者的作品来读;还可以找些曾经学过的诗文一起来读。总之, 诵读面要广, 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效果。

在学习方式上, 有教师的指导, 也有学生的理解鉴赏。诵读的方式可以多样, 可齐读、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扮角色读。

第四, 在课外组织一些活动, 检验学生诵读的效果,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如“接龙”、“开火车”或擂台赛等, 也可举办班级、年级、校级各种级别的专场比赛。各种比赛均给予精神及物质的奖励。此外, 年级成立诗歌朗诵协会, 开展诗歌音乐朗诵会, 在全校师生面前汇演。这个活动在我校艺术节期间开展两年以来, 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并在全校营造一种诵读古诗文的氛围。2009年元旦, 我们的学生被社区特邀去表演朗诵诗文,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通过反复的吟诵, 学生将平日积累的诗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陶冶了情操, 可谓受益匪浅。

第五, 在评价机制上, 要激励学生诵读。一是在平时的测试、考试时列入考试范围。二是每学期能背出一定数量诗文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学分。在各级竞赛、汇演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向学校申请学分。相信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够大大地促进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

3.古诗文诵读教学浅析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92-02

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古诗文是一种最精致、最纯粹、最优美的文体,它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语文课标对朗读评价的总要求,结合古诗文这种特殊文体的特点,笔者认为,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正确朗读是古诗文诵读的基础

古诗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等,如果不解决这些字词的读音问题,就谈不上真正地诵读。因此,学习一首古诗或一篇文言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学生齐读一遍,或个别学生朗读一遍,从学生的试读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一一进行纠正,最后由教师范读一遍。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西江月》有一句诗是:“路转溪桥忽见”,句中的“见”字是一个通假字,应读“xiàn”还是读“jiàn”呢?这时就要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作者在夜行中过了溪桥一拐弯,社林边那间熟悉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感到喜出望外。这里说的是“茅店忽见”,而不是“忽见茅店”,是忽然出现的意思,因而要读“xiàn”音。再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学弈》中有这样一句话“思援弓缴而射之”,句中的“缴”是个多音字,分别有“jiǎo”“zhuó”两个读音。通过课文注释和查字典可以知道,这里的“缴”是指“系在箭上的丝绳或古时带有丝绳的箭”,并没有“交纳,交出”的意思,因此,这里应该读“zhuó”音。由此可见,要让学生读准古诗文的字音,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文学常识。此外,有些模棱两可或具有争议性的读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比如,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讲的是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该具备诚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切忌不懂装懂。这段话是孔子对弟子子路讲的,一开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引起听者的注意和重视,说明孔子对这样的学习态度很重视。可见,前4个“知”是“知道”的意思,故念“zhī”音,而最后一个“知”是“聪明、有智慧”的意思,故念“zhì”音。

二、读出节奏是古诗文诵读的个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即格律诗,它兴盛于唐代,人们将这种新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而把唐代以前不拘格律的诗称为古体诗。本文沿用旧说,将讲究格律的诗叫做近体诗,将不讲究格律的诗叫做古体诗。为了与现代自由体新诗区别开来,我们习惯上又把古体诗和近体诗统称为古诗。无论是五言古诗还是七言古诗,就其句子节奏之间的疏密关系来看,在一个句子中,后面3个字与前面几个字关系疏一些,它往往自行组成一个音步,与前面的字词形成一个较大的停顿,这就是“三字脚”,它是人们在吟诵诗句时出于运气及行腔处理上自然形成的一种间歇。我们在朗读古诗时,“三字脚”仍是一个大的停顿,五言诗句朗读时的停顿应是oo//oo/o或oo//o/oo,七言诗句朗读时的停顿应是oo/oo//oo/o或oo/oo//o/oo。“三字脚”一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意群单位,比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按现代汉语语法应当念为“朝辞彩云间白帝”,但“间白帝”不构成一个意群单位,故要把“彩云间”后置,倒装成“三字脚”,朗读时的停顿应是oo/oo//oo/o。关于古诗的朗读要决,自治区特级教师黄亢美将其归纳为: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朗读古诗题目要有情,定调要准。古诗的第一、二句是起承关系,中间停顿不宜太久,连接稍紧,第二句结束后形成一个小高潮,第三句是一个新的开始,读音的高低视情况而定,一般可低一些,突出结尾的高潮,结尾句一般突出最高潮,但结尾不一定都是激昂的,每一句的三字尾都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三、读出体验是古诗文诵读的灵魂

语文课标在关于阅读的评价中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防止矫情做作。”因此,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古诗文的情感基调,读出自己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古诗文,朗读时的情感基调是不一样的。比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静夜思》表达的是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确定情感基调不能过于高昂。反之,有的边塞诗一般写得比较大气,确定的情感基调不能过于低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把握的情感基调和对古诗文的理解是正确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因此,同一篇古诗文,不同的学生在朗读体验上也可能不同。比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伯牙绝弦》中最后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朗读环节,一个学生读得很慢,调子低沉,感情悲痛,而另一个学生则把前半句读得急促高亢,后半句读得渐慢渐弱。对于学生在朗读时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基调,第一位学生解释说:“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是真正了解他的人,现在子期死了,伯牙怎能不悲痛欲绝?因此,这句话应该读得低沉一些。”第二位学生说:“根据资料显示,子期初死,伯牙并不知情,是过后才听人说起。因此,他初闻噩耗应是惊讶、难忍、悲愤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一开始会比较冲动以致破琴绝弦,因此要读得急促高昂些,在接受了子期已死的事实后痛断肝肠,这时要读得渐慢渐弱,最后他泣不成声,应读得声断而气不断。”从学生的解释来看,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境当中,并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此时教师应当加以鼓励。语文课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总之,在古诗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后,要加强训练,同时也要尊重学生诵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形成敢于和乐于高声而有感情地诵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4.古诗文诵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四

一、活动意义

经典诗文是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人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是提高其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少年时期的儿童处于既有能力记忆也善于记忆的最佳时期,这时,如果让他们熟读一些人文经典,将具有一生的修养意义,也恰恰符合他们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天然学习方式。

二、活动目的

1、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将古诗文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底蕴。

2、从抓学生的经典诵读开始,以背诵古诗文为主,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孩子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人类智慧的启迪,目的在于默默地变化他们的气质,陶冶他们的精神生命的深度,为将来他们投入社会生活打下人格基础。

3、熟读背诵人文经典与体悟人文经典的精神世界,这是人类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永恒课题,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通过背诵经典,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而使人文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体现。

4、经典诵读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自觉读书的习惯。

5、通过古诗文诵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学校文化底蕴。

三、活动形式及要求

按照教学要求制定计划,分别从读读写写、中华经典诗文中每天利用早晨时间和语文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旨在让学生在了解大体意思的基础上,每天诵读记忆一篇,加大积累量。

1、教师指导:利用每天的兴趣课引导背诵。

2、学生自读:学生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每周搜集一至两篇古诗文,建立学习记录本。

四、教学方法

1、自主选题。学生可以古诗文诵读手册上的诗歌排列顺序,在自己已有的资料上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文自由背。

2、自主结伴。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结成伙伴,与自己喜欢的同学在一起朗读、背诵、讨论、交流。

3、自主探索。有疑问时,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或是查找资料解决疑难,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4、自主交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诵读经验,互相答疑,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二周:古诗文朗诵作品欣赏,初步了解朗诵类型。

第三、四周:优秀朗诵作品欣赏,了解朗诵的基本要素。

第五、六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七周 八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5.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计划 篇五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记录着民族的智慧,传承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智慧源泉、感情纽带和行为动力,是极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文化瑰宝。在中学生中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学生每天诵读经典古诗文,通过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浸润于经典古诗文的光辉之中,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砥砺品行、健全人格,为精神成长打下文化的根基,使他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一、活动目的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

2、规范学生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习惯。

3、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二、活动内容

经典诗文诵读,它可以提高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根据我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内容,我初步拟订了本班本学期以《弟子规》、《中华经典诗文》、《三字经》等为主要诵读内容,这项计划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视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作出适当调整,实行分层教学。以达到此项活动的目的。

三、活动主题

背诵中华经典,积累民族文化底蕴,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四、活动口号

诵千古诗文,做中华赤子。诵经典书,做有根人。

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五、具体实施办法

1、每日吟诵、确保时间。每位教师要要充分认识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高度重视诵读课程,坚持常抓不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诵读,与学生一起真心感受经典古诗文的魅力,真切感受诵读带来的生命的律动与成长。

2、熟读成诵、不求甚解。诵读,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黄金季节,对于经典古诗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重

在让学生熟读成诵,就如种下一颗颗充满生命潜能的种子,在特殊的情境里自然会发芽成长,“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与时俱进、发展继承。经典古诗文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去了解,去学习。

六、具体要求

1、“晨读”:按一早到班就读书的要求,利用早晨时间,大声诵读5分钟,早读老师带领。

2、“午诵”:利用中午时间安排学生诵读,班主任老师带领。

3、每节课上课前诵读古诗一首(两遍),课任老师负责。

4、每周周五晨会课安排进行学生自主诵读活动,可采用诵、讲、唱、演等形式,班主任负责。

5、每周利用班会课进行集体诵读,并组织每周总结,班主任负责。

6、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经典古诗文的朗读或者是经典古诗文音乐,课间铃声采用古诗新唱音乐,创建特色班级。

6.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弘扬文学艺术,营造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活动口号: 日有所诵,快乐阅读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2)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自身素质。

(4)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四、诵读内容《语文经典诵读》,《诗词过级4》,继续让学生背诵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唐诗》、《宋词》、《论语》、毛泽东诗词、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

五、教学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六、活动安排和措施

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诵背优秀诗文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周传统文化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周周吟诵。

2、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3、设立经典诵读读书卡。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建立扑克牌式的古诗文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4、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评价分别由教师、家长、小组和自评四个部分组成,使学生形成习惯,持久地进行。

5、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年级 “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班级“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指导学生撰写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

7、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七、诵读评价

7.诵读,让古诗文学习变得容易起来 篇七

一、明确要求, 指导方法

古话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古诗文教学前应先告诉学生诵读的基本要求, 并对诵读方法进行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诵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地读”, 就是要发音正确、声音响亮, 不丢字, 不添字, 不唱读, 不重复, 按句逗停顿。所谓“流利地读”, 就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 不读破句, 熟练地、流畅地读。所谓“有感情地朗读”, 就是在前两项要求的基础上, 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 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有感情”较多, 而对正确、流利不重视, 这是我在强调要求时极力避免的。

古诗文的语言因为讲究韵律和节奏, 因此声音的高下、长短、疾徐、抑扬、顿挫和平仄都有一定的变化, 这样才能体现其音乐性。“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有什么样的感情, 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 要告诉学生确定速度的舒缓快慢, 要把握语调的高低起伏, 要掌握朗读时的停顿和重音等知识, 让学生在实际的诵读中逐步体会。

二、创设情境, 披文入情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于亲。”然而, 因为古诗文的写作年代离现在久远, 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和情感体验的限制, 文本情感与学生感情上的差距是普遍存在的, 在诵读中体现为出现理解障碍, 这时反复诵读就显得非常必要。但仅凭诵读时发挥想象勾勒画面是不够的, 我在上课前尽量通过背景音乐、图像再现、视频剪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共鸣性的氛围, 做到境与情的和谐一体, 充分激发学生准确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如教学杜甫的《蜀相》时采用电影中的剪辑, 图像和诵读交织表现杜甫对诸葛亮的献身精神的敬仰和对他未竟事业的痛惜之情, 使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具体可感;而邓丽君的一首李煜的《虞美人》和韩再芬演唱的黄梅戏《虞美人》又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体会亡国之君的国破家亡之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入情, 借助多媒体电、光、形、声的神奇配合, 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 绘制赏心悦目的图画, 选配优美动听的音乐, 来达到“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 帮助学生在诵读中更好地把握古诗文的情感。

三、读析结合, 升华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万剑而后识器”, 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古诗文教学, 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时“入乎其内”, 置身诗境, 与诗人取得共鸣。但是光“披文入情”还是不够的, 还应能“出乎其外”, 跳出文本, 横观纵览, 升华文本的感情。

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 联系作者其人和作品背景,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体验, 对作品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更有甚者, 有的学生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而这些与诵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描述:“吟诵的时候, 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如教学鲍照的《拟行路难》前, 笔者没有要求事先预习, 上课时也没有先介绍作者其人, 初层次的诵读后有学生不理解“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这一比兴手法的内在含义, 认为平地之水四处流淌, 大家的起点一样, 最终的结局不同, 这和各人的努力程度也是分不开的, 现实社会也是如此。我因势利导, 告诉学生作者其人和写作背景, 学生恍然大悟, 对文本的理解自然加深了。

8.古诗文课堂,诵读中灵动 篇八

关键词:诵读;古诗文;重点

古诗文是文学皇冠上的宝石,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熠熠发光的璀璨明珠。中国古诗文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自不必多言,中学课本所选用的古诗文更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学习古诗文方法有多种,如:教师讲解法、学生感悟法、讨论法、问答法等。而在我看来,诵读是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丰富其文化底蕴,滋养学生精神世界的基本途径。

一、词解诵读

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诵读”,百度百科解释为“念;熟读;背诵”。“诵”和“读”是有区别的。“诵”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人们在读书中讲二者结合起来运用,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诵读法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仔细看文章,读得字正腔圆,多读几遍,熟读精思。眼睛与心灵合而为一,诵读是对文本的直接触摸。反复诵读意味着反复触摸,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二、采用诵读法的决定因素

1.古诗文的文体特点

古诗文的精髓——文字美、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体味十分恰当。和现代文的通俗易懂不同,古诗文通常意蕴深远,由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凝练、典雅的语言记录下来。而要做到明了、透彻地理解和感悟这种高度浓缩的语言,就需要反复地吟咏、诵读,以达到顿悟。以杜甫的《登高》为例,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可见其意境是何等丰富。在语文课堂中,大多是教师参照教学参考材料,经过加工后转述给学生。诵读力求整体感知,有效避免了肢解。反复诵读、咀嚼,方解其中味。诵读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字、词、句,领悟人物的情感,发掘文章蕴含的深意。

2.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

考试的检测点依然放在分析语言、理解常用写法上,考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重点,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于是,一篇篇经典的作品被肢解。尽管我们在教材的改革上迈出了一步,而教师思想的转变、方法的更新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诵读指导

1.根据阶段目标指导诵读

诵读的过程,从易到难,可以分为认读、理解、赏析和巩固四个阶段。

以认读为目标,需要认识和辨别字的音、形、义,知晓词、句的含意。

以理解为目标,披文以入情,通过文辞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以赏析为目标,需边诵读边思考,对文章作深入研读。这样的要求较高。

以巩固为目标,意在识记,且抑制遗忘。

不一样的文章,诵读目标不同,视需要而定。

2.提高古诗文课堂的实效

(1)读准字音

诵读的起码要求就是读准字音。注意生僻字、通假字、古今异读字的读音。

(2)停顿得当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辨别句子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例如,“其一犬坐于前”一句中的“犬”解释为“像狗一样,名词用作状语”,因此应该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其次要借助语法规则,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以此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节奏。

(3)读出语气

句子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而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等,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情意和语气,如重与轻、强与弱、紧急与舒缓、果断与委婉、沉重与欢快、庄重与活泼等。诵读是把文字变成语气,以声传情。

(4)读出文气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个作家不同的文章文气也不尽相同,或流畅跌宕,或沉郁顿挫,或婉约含蓄。

3.开展多种诵读形式的活动

早读课督促学生诵读,经常检查诵读情况。除了常规的抽背外,还可以开展背诵比赛、诗文接龙等。

课堂上诵读形式也应丰富,可以集体诵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男生诵读与女生诵读相结合,表演诵读和竞赛诵读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设备配乐诵读。号召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诗文栏,营造浓厚的诗文氛围。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突破传统诵读的死记硬背,提倡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虽说诵读教学不是古诗文教学的唯一方法,但无疑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润物无声的方法。我们感其益,受其利,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有效的方法策略,不断深入思考,不断与实际对接。

9.五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 篇九

一、实施目的: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自我校创建“书香校园”以来,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按学校计划,五年级决定继续开展全校古诗文诵读系列活动。

二、活动内容:

1、继续做好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的诵读工作。全组语文教师要以方案中要求严格履行相关职责,充分利用晨读及语文课时间做好古诗词诵读安排。

2、营造班级氛围,体现古诗词文化特色。古诗词吟诵活动的开展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识记上,更重要的一点是营造班级氛围,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古诗词。如:在班级黑板一角,开辟一个“古诗词园地”,每周有计划的精挑细选几首古诗词,让学生共同诵读,直到熟读成诵为止。

3、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共同负责引导学生诵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诵读环境。激发他们诵读兴趣,并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4、活动启动后,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应全程参与,即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三﹑诵读内容

1.有约

赵师秀 2.3.4.5.6.7.8.9.春 望

杜 甫 泊秦淮

杜 牧 望

杜 甫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论

赵 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秋词

刘禹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虞世南

水调歌头

苏轼 如梦令

李清照

十五夜望月

王建

虞美人

李煜

村居

高鼎

爱莲说

周敦颐

10.古诗文诵读计划 篇十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计划

江阴市徐霞客中心幼儿园 黄雯磊

一、阶段情况分析

3-8岁是培养儿童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古诗文韵律优美,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象力,其中一些浅易的古诗文容易被幼儿欣赏诵读。实践和研究表明,让幼儿诵读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语感,让他们吸收祖国几千年语言文字积淀中的营养,并陶冶情操。诵读古诗词,可以说是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早期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这一课题,试图通过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旨在让幼儿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古诗文的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激发幼儿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早期阅读的浓厚兴趣,促进其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能促使我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为我园的语言领域教育拓宽思路,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二、阶段主要目标

1、选出适合幼儿欣赏、朗诵的古诗文。

2、引发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在欣赏、了解、朗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与能力。

3、通过对古诗文诵读材料选择、诵读活动的开展和幼儿诵读指导方法、手段的研究,引导幼儿领略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阅读兴趣,丰富其阅读经验,提高其阅读能力。

三、具体措施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幼儿的兴趣点,收集适合幼儿诵读的古诗词,并进行合理、科学的筛选,为开展幼儿古诗文诵读活动提供合适的素材。

2、根据年龄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促进幼儿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开展幼儿古诗文诵读活动,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帮助幼儿理解、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从而促进幼儿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

4、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激发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使他们在不经意的读读、玩玩中学会并记忆琅琅上口的古诗文。

6、鼓励幼儿乐意在同伴和老师面前大胆的朗诵和表演古诗文。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课题计划。

2、课题实践研讨。

3、学习理论知识,实施课题计划。

4、认真记载课题实施情况并撰写随笔及个案。

三月份

1、课题实践研讨。

2、学习理论知识,实施课题计划。

3、认真记载课题实施情况并撰写随笔及个案。

四月份

1、课题实践研讨。

2、学习理论知识,实施课题计划。

3、针对实施情况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反思。

4、幼儿阶段汇报。

5、认真记载课题实施情况并撰写随笔及个案。

五月份

1、课题实践研讨。

2、学习理论知识,实施课题计划。

3、认真记载课题实施情况并撰写随笔及个案。

六月份

1、收集汇总有关课题的研究资料。

2、课题阶段汇报。

11.初中古诗文的诵读与积累 篇十一

一、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做长远,兴趣都要放在首位,而且要坚持培养,贯穿始终。也就是说,初中三年对兴趣的培养不能有丝毫放松。很多时候大家初一的时候还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到了初二初三认为学生已经入门,就不再重视,把应付考试放在了第一位,造成了学生的抵触和低效,事倍而功半,非常可惜。怎样提高兴趣不需我班门弄斧,但有一点我认为需注意:在古文教学的时候,要把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教给学生诵读和积累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好比一把神兵利器,拿它去争斗时不仅不会畏惧和厌烦,反而能神清气爽、斗志昂扬。诵读方法,常规来说就是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积累的方法则更加丰富一些,可分为课上积累、课下积累,重点积累、兴趣积累,知识的系统积累、分类积累。教师在积累之初要做出系统的跟踪指导,直到学生学会正确的积累方法。

三、具体做法。

12.高中古诗文诵读有效性浅议 篇十二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大多数人认为, 熟读成诵会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记忆, 促进其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很多语文教师的文言文课堂已经由原来的“讲得多”变成现在的“读得多”、“背得多”。笔者曾和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交谈, 她说, 在执教《滕王阁序》前, 花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读背整篇课文, 整节课下来, 也有三五人能熟练背诵, 但大部分学生并不能达到背诵全文。这种读, 其实是一种功利的读, 是一种不求甚解的读, 也是一种缺乏人文底蕴的读。这种错误理解诵读要义的现象, 导致学生对诵读内容缺失兴趣, 同时也费了不少时间。这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并非罕见, 其效果可想而知。比如, 在默写古诗文名句时, 学生将“留取丹心照汗青”写成“留取丹心照汉青”, 将“小弦切切如私语”写成“小弦窃窃如丝雨”, 其他还有“大江东去, 浪涛尽”“落霞与孤鹜其飞”“赢得身前生后名”。最离谱的是“乱石穿空, 惊涛拍案”“小乔出嫁了”。据此分析, 学生在进行古诗文诵读时有很多是机械性记忆, 对古诗文的内容缺乏理解, 更不要说赏析与品味了。如此诵读, 对学生有多少帮助呢?这样的诵读教学, 又有多大价值呢?

所以, 古诗文诵读教学要有效, 做到以下几点是必须的:

一、注重诵读的科学合理性

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 语文课堂离不开诵读。不同的诵读方法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如自由读, 有利于学生自主理解文章, 增强语感, 这适合于预习阶段;集体朗读, 具有带动作用, 能提高部分学生的诵读水平, 品味出文本的气势;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自己选择作品中各具个性的人物, 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深层次理解人物的性格;为了能明确地体现诵读的要求, 教师范读, 能给学生以示范和激励;配乐朗诵, 则适用于情感充沛的文言诗文, , 能够加强文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适当的朗读形式, 科学的诵读方法, 在古诗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时,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品味人物个性, 教师可以组织安排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前, 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公布角色, 招募人员, 认真指导, 反复训练, 直到学生能贴切地表现人物个性, 再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或表演。如果没有课前科学性的安排, 课堂上临时抓角色, 可能只能换来学生的凑热闹。再如在诗词教学过程中, 读准字音, 努力背诵之外, 教师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诗词的韵味, 真正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进行个性化的品味,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示范诵读。记得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课前, 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查阅资料, 听诵读录音, 但是总担心女教师难以读出其中的大气磅礴, 但是学生的鼓励让我放下了包袱, 他们说老师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别有一番风味。

语文课堂上, 科学合理的诵读有助于教学进程的深入, 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如果古诗文诵读, , 教师指导缺失, 教师示范不够, 只泛泛要求学生读, 只会让朗读流于形式, 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更难以改变语文课堂的沉闷和无趣。

二、注重诵读的目的性

语文课堂, 应更多侧重于学生的学, 而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设计。诵读, 是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 在丰富生动的语言的引领下, 在头脑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形象或画面, 把学生引领进课文情境, 对课文中所塑造的人物, 所描绘的景物, 所安排的情节, 所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 把握和理解文章主题, 形成个性化阅读。

所以, 不同风格的古诗文, 不同特点的句段, 教师都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 明确诵读的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真正有所体悟。一位老师执教李清照的《声声慢》, 他先让班上一位诵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 再进行点评, 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节奏来处理, 并且挑选了一些句子示范诵读, 然后请那位同学再一次诵读, 最后全班齐读。这样的课堂安排显得有步骤性, 强化了诵读的目的性, 值得我们借鉴。

三、注重诵读的层次性

被选进高中教材的古诗文, 一般都是内涵丰富文质兼美的作品。因此, 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时, 要注重诵读的层次性。笔者在教学中, 古诗文诵读教学大致分为三步走:先是初读课文, 利用早读时间查字典, 读准字音, 分清句读,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 把握大意, 初步整体感知。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 也有利于学生筛选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检测预习情况, 比如复述课文, 点名朗读等。第二步就是教师示范朗读, 并带领学生揣摩个别词句的韵味, 读出人物的性格。最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课文的思想、结构、艺术特点等进行探究质疑。这样使诵读有步骤, 有层次, 层层深入, 才能带领学生徜徉于古诗文的海洋。

13.古诗文诵读计划 篇十三

南胃小学 陈树兰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及文学素养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年来我校开展了“诵读经典,传承中华美德-——引导小学生古诗词积累的实践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有:

1、让学生在广泛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翰墨笔歌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优秀人文营养;

2、在深入研究古诗文诵读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讨,开展诵读策略的定位,构建诵读策略的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模式;

3、开展古诗文诵读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凝聚多样性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校本研究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语文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彰显书香校园的特色。

中国的古诗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诗教传统。诗词具有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的想象空间等作用。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1~6年级学生提出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的要求。其中,各学段还有具体的数与量的要求。《课程标准》还给小学1~6年级明确推荐了详细的古诗文(70篇)目录。可见,新课程需要我们把古诗文诵读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点。让学生从小诵读中华诗词这一举世瞩目的经典文化,在其中感悟千姿百态的美丽或回味隽永的沧桑,学着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心中的感想,放飞童年的希望,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少年儿童是记忆的黄金时代,有选择地让他们诵读一些经典之作,借由先哲的风范,熏陶我们的学生,引入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朴的孩子,日积月累,就会“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必将奠定孩子一生融入社会、事业有成、感受幸福的基础。从学校德育工作视角分析,学校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华美德传承与创建的基地是时代的呼唤,经典古诗文诵读是德育工程中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基于以上一些思考,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兴趣,寻找诵读的最佳途径与方式;(3)开设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有效选择教材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适应度和需求状况;(4)坚持每天诵读20分钟,课前三分钟的古诗文诵读制度,每班开设一节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教学;(5)每学期定期开展古诗文竞赛或汇演等活动;(6)对研究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价,针对诵读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与困惑开展研究,对现有策略进行必要的整改。

2011年9月进入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1)总结诵读经典(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学术成果交流。

四、课题研究实验的主要做法与比较成功的经验

1、科学选择内容,分层设定诵读目标。

课题组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针对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班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计划,做到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低年级组遵循“诵读经典、不求甚解,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原则,高年级侧重“大量诵读,读入语境,感受情境”的原则。

2、营造诵读环境,构建诵读机制

为营造诵读氛围,激发诵读情趣,学校将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日常工作,列入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的规划之中。学校在课题组的建议下,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1)制作“经典诵读”的宣传牌于教学楼道的墙上,让学生抬头可见,谨记于心;(2)设立展示栏,各班出专题板报和手抄报,分享诵读成果 ;(3)打造班级文化,各班教室张贴名诗佳句,办“古诗文园地”,开辟“每天积累一点点”、“每周一诵”等主题活动;(4)“红领巾广播站”开展“经典古诗文”专题、或吟诵或交流,呈现诗韵飘香的校园景象。(5)学校青年教师每天书写的以古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张贴在办公室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体现了“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为使古诗文诵读文本拓展延伸,我们鼓励学生自己购买古典书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认真选购适合于自己的“有价值的书”。

一、二年级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配以《三字经》;

三、四年级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配以《唐诗三百首》、《宋词》若干篇目;

五、六年级以《唐

我校语文教师是一支团结协作、善思乐学的教师团队,教师的精心呵护,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古诗朗朗上口,古文韵味十足,似乎个个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诵读之声蔚然成风。

5、研究性学习促成果

“古诗文诵读”应走研究性学习之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站在育人高度,我们感到古诗文诵读研究应深入到那些诗人、词人的生活,去观照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去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知识,去了解他们成长历程,他们的生命轨迹,从而去感悟超越知识的智慧。而这一切,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三年来,我校老师在学生积累诗词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学生潜能,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诗人、词人或某类诗词,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采集本。在实践中,同学们感到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千百年前的诗人、词人也在自己的心里变得鲜活起来,许多同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篇篇文章,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五、问题、困惑与反思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与困惑。

1、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何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来;怎样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更丰富、有突破,更具个性,从而使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如何使古诗文诵读活动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融合,充分整合各学科之间可以交互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素养在更广泛的领域得以发展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

上一篇:放心餐饮示范名店方案下一篇: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