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复习整理

2024-10-06

艺术概论复习整理(精选4篇)

1.艺术概论复习整理 篇一

秘书学概论复习资料

1、秘书的涵义 P1(1)宫中秘藏之书:在我国古代,秘书是指皇宫里秘密珍藏的图书资料(2)辅臣

(3)行政职位:政府秘书均属国家公务员,秘书长属政务类公务员,一般秘书是事务类公务员(4)社会职业:属于第三产业(限服务性行业),处理文书、事务的知识与能力,管理能力

2、秘书的层次 P4 中国:

①省、厅两级为高级秘书

②处、科两级为中级秘书

③科员级一下为初级秘书

(基层机关和大多数小型企业由于级别和资金限制,无法任用高、中级秘书。三资企业是例外)国外(英国)自己看书P5 ①行政级:名牌大学且专业训练,不得参与政党活动 ②执行级:文官学院或行政学院 ③文书级:大专毕业生

④助理文书级: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职业培训

3、秘书的工作内容

(办文、办会、办事)P7(1)文书撰写:上司口述或会议记录、整理、文件起草、修改、润色等(2)文书制作:打字、复印、编排、装订等

(3)文书处理:收发、传递、办理、保管、立卷等(4)档案管理:归档、鉴定、管理、提供等(5)会议组织:准备、记录、文件、善后等(6)调查研究:计划、实施、分析、研究等

(7)信息资料工作:收集、整理、提供、储存等(8)信访工作:群众来信来访、或顾客投诉处理等

(9)接待工作:日常来访与计划来访接待、安排、服务等(10)协调工作:政策、工作、地区、部门、人际关系等(11)督察工作:政策推行、或决议实施的督促、检查等(12)日程安排:为上司安排工作日程、会晤及差旅事宜等(13)日常事务:通讯、联络、值班、生活、管理等(14)办公室管理:环境、设备、经费等(15)其他临时交办事项

4、秘书工作的作用 P10(1)助手作用(2)参谋作用(3)协调作用(4)信息枢纽作用(5)公共关系作用

5、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P14 ①秘书工作:内容、规律、要求、机构、职能、程序、方法 ②秘书人员:知识、技能、素质、职业道德

6、我国秘书工作职能的转变 P19(1)支持决策,由提供信息转变为既提供信息,又拟制方案

(2)辅助管理,由重在组织、指挥、实施、督查转变为重在服务、协调、控制(3)处理信息,由单向发布、传达信息转变为双向沟通信息(4)计划工作,由重在层层传达计划转变为重在独立企划

7、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 P28(1)古代秘书的工作名不符实,只能从现代秘书的基本职能去考察。从“辅助管理、处理文书”角度出发,秘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上古时代的“史官”和“纳言”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秘书官。(2)文书工作随着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最初的文书工作是有人去制作、处理和保管国家进行管理需要的有内容、有条理、有一定形式的文书。夏朝出现公务文书——典志,管理典志的官职为——太史令;《尚书》是现存我国最早的政治文件汇编,其内容大部分是帝王对臣民的训令、文告和出征前的誓词。信访工作此时也有了起端

8、外国秘书工作的特点和趋势 P43 特点:普遍化(辅助性强工作适应面广)、年轻化、女性化 趋势:

①由事务型转为智能型(办公自动化程度提高,许多事务型工作如记录、誊写、校对、报表、档案使用电脑

越来越多的秘书进入高级秘书阶层)②秘书工作日益专业化:分工日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③秘书人员高学历、秘书工作的永业化

9、秘书工作机构的设置原则 P50(1)精简原则(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浮于事)

(2)纵向层次尽量少(上下沟通方便、及时,避免中间阻隔和官僚主义)(3)横向幅度可适当加大(秘书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事务繁杂)这是由秘书工作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明文规定的

9、秘书工作机构的名称与组织形式P51 名称:

①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领导下的办公厅(室),其名称由机关、单位或首长名称加秘书机构名称两部分组成(国务院办公厅):通关政策研究、日常行政与机关事务

②以“秘书”命名的局、处、科、室、股,统辖于机关、单位或办公厅之下,负责文书、会务、联络、接待 组织形式:分理制或综理制

①分理制:中央的秘书工作机构“办公厅”(部级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分设秘书局、机要局、信访局

省、部的秘书工作机构“办公厅”(厅局级)市政府办公厅分设秘书处、机要处、信息处

余下等级为“办公室”

②综理制:所有秘书工作由办公厅或办公室统一或分派人员办理。下面不在分设部门(工作量不太大的机关)

社会团体的秘书工作机构

10、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 P54(1)助手职能:表现在帮助或代替领导部门处理日常文书、通讯、联络、接待等事务,节省领导的精力与时间;帮助领导管理和维持下属部门和人员各项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承领导之命检查和督促下属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情况;经领导授权调查或处理突发事件或完成特殊使命;还表现在会议、文件、廉政等方面为领导把关。

(2)参谋职能:表现在调查与提供领导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支持领导决策;参与研究情况,提出分析或预测意见;应领导要求参与讨论或制定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对下属组织或部门各种文件中的问题或差错提出解决建议或修改意见;对领导未能顾及的突发事件或工作缺陷提出应变计划或弥补措施;收集并研究反馈信息,为领导再决策提供依据。

(3)枢纽职能:秘书部门具有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职能。这主要表现在:向下级传达领导部门各种书面指示、计划、批示、通知以及口头指令;向下级转发上级领导和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指令性文件;向下级转发相关地区、单位、部门的有参考价值的文件;向领导部门呈报下级的书面请示和报告

(4)协调职能:秘书部门还负有在上下左右之间沟通、协商,以消除隔阂、调整关系、调解矛盾,达到平衡、和谐、合作、统一的协调职能。具体表现见书

(5)保密职能:秘书部门在机关和企业中处于中枢地位,负责保管各种机密文件、资料,负责组织机密会议、安排重要会晤,又是各种信息的集散地,自然负有保密职能,主要表现见书

(6)公关职能:在不设公关部门并无专职公关人员的组织中,秘书部门还承担着处理公关关系的职能。秘书部门应本着“广结良缘、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原则处理好各种公共关系

11、秘书工作机构成员P58 ①不同层次要求:高、中、基层

②群体优化:科学组合应遵从“异质结合” ; 合理分工,密切合作 ; 不仅在组合之际,还要在运用过程中优化

12、秘书人员的自我管理P62

一、工作管理:

首先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其次是要区分轻重缓急,决定工作次序,有条理地去进行。但无论做什么都要高标准、严要求。

二、行为管理:

秘书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工会对象、不同的工作环境来采取适当的行为方式。秘书要做事干净利落,动作准确到位。秘书还应做到任何场合都不能背后议论上司的长短,不谈论或泄露别人的隐私。

三、时间管理:秘书应科学地支配时间和充分地利用时间。大段或小段时间应用,控制工作时间的弹性幅度

四、办公环境管理;

秘书应注意对办公室、办公桌及用品、办公室内外环境的管理(提前15分到办公室打扫)。

13、气质与性格 P74 现代心理学家把气质解释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敏度等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表现为人的感受性(感觉能力的大小)、耐受性(感觉的强化或消退)、敏捷性(言语、动作、记忆、思考、注意力转移的快慢)、可塑性(根据外界事物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程度)、兴奋性(情绪兴奋的强弱和情绪表现的强烈程度)、倾向性(情绪、言语、动作等反应倾向于外或是倾向于内)。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气质部分地决定或构成了人的性格。胆汁质的人勇猛、果断、顽强,但是暴躁粗心;多血质的人热情、开朗、活跃,多变、缺乏毅力;粘液质的人温顺、随和、文雅,但胆小、犹豫不决;抑郁质的人冷静、细心、坚定但固执己见。

气质是先天性的、遗传的,性格虽与气质有关,却在更大程度上受后天影响,也即,性格可以改变,可以有意识培养。

气质、性格与秘书职业的关系 p75

14、心理调试

P77 ①博览群书、开阔胸襟

②培养广泛兴趣、丰富业余生活 ③善于反省、自我调适 ④倾诉、宣泄、调节情绪

15、秘书的考核

P87

1、考核内容:①德:政治思想品德。政治态度、思想作风、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②能:工作能力。管理、办事、操作、业务和技术

③勤:工作出勤率和工作态度

④绩:工作业绩。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时间。终点考核工作实绩

2、考核标准:①直接量化

②比率化

③综合指标化

④类比指标化

3、考核方法:①平时考核:每月一次

②年终考核:自我评价、办公室或业务部门民主评议、主管领导审定

16、秘书的角色意识

P92 ①共性意识和个性意识 ②角色组合

③配角意识与主角意识

17、人际关系的内容和方式

P93 人际关系的含义:这里所讨沦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学习、工作、生产、交际等社会活动中所发生的交往关系。这是一种社会性、职业性的关系

影响因素:①距离的远近②交往的频率

③态度相似性 ④需要的互补性 ⑤情景因素 ⑥中介因素 障碍: ①心理障碍(自卑感、羞怯感)②语言障碍(语言、语义)③地位障碍

④物理障碍 方式: ①语言 ②体态或身势 ③物质 自主性:强调行为目的、基本态度的独立自主以及也不违反社会制约的条件下有自己独立的行为方式和独特的魅力。适应性:根据社会的共同要求,采取人们普遍能接受的方式以表现自己的行为态度.达到自己的行为目的。

18、礼貌和礼仪

P97 入际关系中尊重的最初步也是最基本的形式就是礼貌。礼貌要求秘书在公司或其他场合会见领导、上司、同事或客人时,首先应做到服装整洁、修饰得体,表情自然,待人接物时,面带真诚的微笑,举止文雅;与人交谈时,用语得体、口齿清晰、语音温和。在各种交际场合自觉注重和严格遵守各种礼仪礼节。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如与客人见面时应抢上一步,顿首、微笑、主动伸手、问好,以示敬意,握手对应真诚地注视对方,并稍稍用力。但与异性见面时要看对方是否有握手的意图和习惯,不宜鲁莽。称呼也要得体,不知对方姓名、身份时,可一般称“先生”、“小姐”。已知时,可用姓名加姓氏或职称、学衔称之,比如“张经理、李科长、王教授”等等。作自我介绍时应简明扼要,姓名、单位及部门、职务即可。送名片时应双手递上,文字应正向对方;接名片后应注意先看或轻读一遍方可收好,同时应说:“久仰久仰。”为人做介绍时,应注意先客人后主人,先女土后男士,先年龄、地位高者后低者,诸如此类等等。

19、秘书与上司关系的处理原则

P100(1)主动配合、适应(2)服从,但不盲从(3)委婉提醒,适时规劝(4)维护上司间的团结

20、办公室的布局和布置

P107

办公室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出多间的小办公室(每间16平方米左右)组合而成*另一种是大办公室(40平方米以上)。

1.小办公室

由多间小办公室组成的办公系统适用于中高层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分理制秘书机构。主管人员拥有单独的办公室是必要的,有利于保密和工作不受干扰。其他办公室也适于设置各个科室,有利于分部门办公。秘书的办公室应紧邻主管办公室,以一墙之隔为好。接待、倍访等部门应安放办公桌椅、文件橱、电脑、电话机等必不可少的家具和设备。文件橱应靠墙放置以节省空间,留出足够的通道。单人使用的办公室桌椅应面向门口;多人使用的办公室办公桌最好不要面对面放置,以免相互干扰,应各自有一定的空间。

2、大办公室

现代企业多采用大办公室。大办公室空气流通和采光较好,又便于工作的配合,不利之处在于人声喀杂,来往走动,相互干扰。大办公室应在一侧或中间留出通道,办公桌倚靠另一侧或两侧排列。可以文件柜橱背靠背排列或用隔板、屏风将办公室隔成若干工作单元。各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办公桌椅,使用的文件柜橱、办公设备,既相对独立,又便于联系。每个工作单元应避免直接的阳光照射,又有足够的电器插座。如果主管人员与工作人员同在一大办公室,则主管的桌椅应置于其他办公人员的最后部,用玻璃门隔开,既避免干扰,又利于监督下属工作。各工作单元的流程要求呈“I型”“L型或“O”型,不要呈“Z”型、“M”型或“x”型。

3、接待室、会议室

接待室不必过大,能放置二至三套沙发,同时能接待七八倍客人即可。会议室则视单位规模而定,一一以容纳二二十人开会为宜。接待室和会议室内除了必要的桌椅、沙发、茶几之外,其他布置府比办公室讲究一些。如铺设地毯,安装空调器.挂置夏冬两套窗帘,四角放置盆景,墙卜并些格调高雅的油画或国画等等。

21、整洁

P108

办公室的首要要求是整齐和清洁。整齐要求办公桌椅和柜橱等尽量采用同一尺寸、同一颜色(主管人员的桌椅可以特殊一些),排列尽可能有规则或朝同一方向。办公桌上除必要的文件、电脑、电话机、文具等办公用品之外,其他物品都应该放在抽斗或小橱内。各种笔和裁纸小刀应放在笔筒或文具盒内,墨水、胶水、修正液、胶纸、回形针、钉书机等小型文具都应归在一个盒内,既不易碰翻,又不会摊得满桌都是零星东西。办公桌上也不宜放置相片架和其他小玩意,要尽量显得简洁。柜橱书架要经常清理,文件、图书、报纸、杂志要放得井然有序,不可乱放乱塞,既杂乱无章又不便寻找。

清洁和整齐是不可分的。清洁要求窗明几净,地面应天天打扫,桌椅柜厨府天天揩拭,门窗应定期擦洗。每张办公桌边都应有废纸篓,废纸物品不可乱丢,但不放烟灰缸,办公室内应禁止吸烟。地毯虽有美观、保暖、减少噪音之利,但也是藏污纳垢之所。人员较多、走动频繁的大办公室内不宜铺设,小办公室铺设后应经常清扫。打字机、电脑、复印机也应保持整洁,长期不用者应加罩盖。

22、光线、空气与温度

P108 办公室要求光亮运区,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白天办公最好自然采光,太阳光不直射办公桌为宜。办工桌不靠窗摆放,或以白色或但颜色活页窗帘调整光照。台灯有灯罩,以20到25w为宜。也可采用整体灯光,光线柔和的日光灯,安置在室頂或天花板四周,采用顶部反光,柔和均匀,保护视力。用磨砂或乳白玻璃面集中光源,不宜采用五颜六色的光线。

春秋季节经常开窗,夏冬季节使用空调器,在上班前,中午用餐时,下午下班时至少三次打开门窗换取新鲜空气。晚上下班将绿色植物搬出办公室,早上搬进来,或者一早通风5到10分钟。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在20至25.在夏冬季节不要将室内温度调到和室外反差太大

23、接听电话的程序与要求

P111

电话铃响两遍以后,四五遍以内就应接听电话。

接听电话首先应说“您好”,紧接着白报家门,再说“请讲”,避免问来问去浪费时问。

秘书应养成一手摘机,—手拿笔,随时准备记录的习惯。电话记录应记清对方单位、姓名、回电号码、内容要点、来电时间(准确到几点几分),最后是接话人签名。六个要素一个也不能缺少。电话记录单图示如下:

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一定要记录准确,并由接听人复述一追,让对方核实元误。

通话完中,应说“谢谢”或“再见”,接听人等对方先挂断电估才可挂断,应贯彻“谁打出电话谁先挂断”的原则。

重要的电话内容应立即向主管上司汇报,电话记录单应保存备查。

如果电话是打给上司的,秘书应先厂解对方的身份、意图,然后决定是否转给上司;或者先请对方稍等,将外线电话闭音,用内线电话请示上司后再作处理。转接的电话托通以后,秘书应立即挂断,不应再听。

如果电话是订给同事的,秘书府轻轻放下话筒走近同事通知,或者用于捂住话筒叫人,切不可大声喊叫。

如果秘书刚接听一个电话,另一个电话铃声又响,秘书应请前者稍等,并闭音,再接另一个电话,区分轻重缓急,分别及时处理,切不可让一方听见秘书与另一方的谈话。

24、邮件收进的程序和要求

P113(1)分类。邮件收进后第一步工作是根据其性质大体分为以下几类,然后按其轻重缓急分别处理。A电报、特快专递、航空信等急件;B政府部门或上级公司文件;c业务往来公函D写明上司亲启的信函;e汇票、汇款单人包裹、印刷品;g.报纸、杂志;h.同事的私人信件。

(2)拆封。私人信件,秘书不可拆开,应原封送交。万一无意拆开,应立即封口并注明“误拆”,还需秘书签字,一般会取得谅解。

(3)登记。除私人信件外,其他公文、公函、汇票、包裹、杂志等均需分别登记,以便管理。登记时应写明:编号、收到日期、发出日期、发出单位、收阅人或部门、邮件种类、处理办法、办理日期(4)分送。

(5)阅办。重点部分可用红笔划出,以提醒上司注意,还应为上司处理提供有关依据。复杂的长信应做摘要,提出拟办意见置于信前。每份信笺、信封及附件等应乎整装订在一起,然后分送上司或有关部门处理,也便于办毕保管备查。

25、邮件发出

P113 ①内容校核:格式正确,文句无错意,无错、别、漏字;签名、盖章清晰无误。

②信封、封皮查对。地址、收件人姓名或单位、邮政编码、寄方单位地址、邮政编码,以及附加符号。纸笺及附件折叠时应小于信封周边各—‘公分左右,个uJ撑满,以免对方拆封时损坏。③邮件寄发

26、日程安排的原则和要求

P120(1)服从于组织的总目标和整体目标(2)区分轻重缓急(3)随时补充、调整(4)提示、督促

(5)酌留弹性、劳逸结合

27、订约事宜 P121 指秘书为上司接受邀请出访或同意客人来访所做的预先约定,属于预先安排的一部分(1)事先征求上司意见(2)再次确定,及时提醒(3)善用台历和备忘录

28、督查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P124 督察工作的原则:领导负责、分级负责、实事求是、不直接办案、讲求实效

督察工作的程序:查办立项、查办通知、催办、直接调查、商讨处理、结案反馈、立案归档

29、公章的样式 P129

1.公章的样式

公章的样式由质料、形状、印文、图案、尺寸等组成。

(1)质料。近代公章用过角质、木质,现代则多用橡胶和塑料刻制。另有一种专用于贴有照片的身份证明上的钢印。近几年还有

将色油或固体色料热压而成的“原子印”和“渗透印“,无须印泥可连续使用万次以上。

(2)形状。古代官印为正方形。现代机关、单位公章则为正圆形,用于其他公务(如收发、校对、财务等)的印章也有长方形、三角形或椭圆形的。领导人和法人代表的印章一般仍为方形。

(3)印文。按规定使用国务院公布的规范简化汉字,字形为宋体,自左向右环行排列。领导人签名章则由个人书写习惯而定,民族自治机关的公章应并列刊有汉字和当地民族文字。

(4)图案。县以上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驻外使馆的公章的中心部位刊有国微;党的各级机关印章刊有党微;企事业单位公章则刊有五角星图案。

(5)尺寸。按国务院规定:国务院的公章,直径为6厘米;省、部级政府机关,直径5厘米;地、市、州、县机关为4.5厘米;其他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公章直径一律为4.2厘米(包括边框)。30、公章的使用 P131 自己看

凡以单位名义发出的公文、信函等都必须加盖单位公章方能有效。

盖章一般使用红色印油,应摆正位置,用力均匀,使章印完榴、印文清晰

31、值班工作的制度和要求

P138

1.交接班制度

值班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每个班内来访的客人、打进的电话、收受的文件、电报.以及发生的事故等,值班人员都要将内容、情况、处理方法记录在案;需要下一班做的事情或注意的问题也应写明。接班人员应提

前20分钟左右到达。交接的内容有来客登记表、电话记录、文件及登记册,原有的设备、器材、资料以及钥匙等。交接时双方应查明实物与记录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交班人员方可离开。

2.请假制度

当班人员如有病、事,应提前向主管请假,以便安排替代。接班人员如果迟到,上一班人员应继续坚守岗位,并电话请示

主管,万得擅自离岗。

3.安全、保密制度

在值班时应集中精力,保持警惕,与安全保卫人员密切联系,共同负责整个机关、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除值班室外,其他关闭的办公室不得擅自进入,上锁的柜橱抽屉不得开启。不得把家属带入值班室,也不得接受私人来访,更不可在值班室内打牌、喝酒等。

值班室的电话号码表也属于保密范围,不得外传。

32、信息的形式

P143 ①文字形态:文字、数字、图形、表格。一次文献(报纸、杂志、图书)价值较高;二次文献(词典、名录)信息量大,综合性强

②声像形态:图书、照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模型、实物。缺点是往往不够全面、深刻,有些观念、心态、思想等抽象的内容以及未来的、想象的、预测的事物不能很好地体现。所以,秘书最好是将声像信息与文字信息配合使用,可可相补充、相得益彰。

③记忆形态:即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信息,被称为“零次文献”或“零次情报”。秘书收集这类信息只能通过来访、交谈。其优点是尚未发表过,有新鲜感;缺点是往往不成熟,具有不确定性。

33、调查的类型

P152 ①普遍调查:资料全面客观、精确;对象多,工作量大。只能采用书面问卷和数学统计方法

②典型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调查,适用于经验性调查。侧重于定性分析,有特殊性,适用于思想道德方面 ③个案调查:例如突发事件或事故调查,有明显针对性,涉及历史、社会背景因素,不能单单就事论事 ④重点调查:就决定性单位进行调查,典型是人为选择的,而重点是客观存在的。

⑤抽样调查:在现代社会最普遍,例如课题“状态性”“倾向性”调查。又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

34、访问法P154 对象是个体(记者采访当事人或知情人),群体(召开座谈会:能分析、评估的人,一般以三五人,至多十来人)

首先:必须态度诚恳、和蔼、谦虚,与被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根据提出的直接和明确程度有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访问、半结构式访问三种。

结构式访问就是调查者根据事先拟就的提纲或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一般适用于比较熟悉或有了一定基础的被访者,用于与被访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问题。

无结构式访问就是调查者将问题做些隐蔽,或采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或以聊家常的形式交谈。这种方式可使被访者少些顾忌,适用于比较生疏的被访者或是比较敏感的问题。

结构式访问可以当场记录,非结构式访问则不宜当场记录,而只能事后作回忆笔记。

访问法的优点是与被访者面对面地交谈,可以追问,可以讨论,了解情况能够全面、深入。又是边问边看,察言观色,容易辨别情况的真伪程度。缺点是费时费力,难以作大规模的调查;而且问题难行统一、科学的标难,所 得情况不易作定量分析。

35、秘书写作的特点 P165 ①代单位立言,非个人意愿 ②集体成果,非个人创作

③内容真实、实用、客观,符合政策 ④语言流畅、平实、简洁、规范 ⑤讲究文体格式

36、公文的行文方式P182 1.下行文

(1)逐级下行文,如“批复”,只用于对“请示”的直接下级。

(2)多级下行文,如“决定”、“通知”,可同时用于不同层次的下级。(3)直达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下行文,如“公告”、“通告”。2.上行文

上行文通常有两种情况:

(1)逐级上行文,如“请示”,一般只用于向直接上级行文。

(2)越级上行文,如“报告”和“请示”,在一些特殊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严重的自然灾害,长期没有解决问题,指定越级上报的问题,对上级机关进行检举、控告,直接上下级机关间有争议无法解决 3.平行文

指凡是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单位之间或同级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如“函”、“通知”。

37、公文的行文准则

P182 1.各级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本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2.行文必须本着精简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文的数量和范围。3.在一般情况下,党政机关不得越级行文。4.行文必须正确确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5.各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或未经上级裁决.一律不得各自向下行文。6.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7.凡请示的公文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不得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8.主送机关与文件名称要互相呼应。

9.经过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可不再行文。10.各级党政机关的办公厅(室)向下直接行文,必须把握好职权范围和授权范围。

38、收文办理程序

P183(1)签收、拆封和登记

签收

(1)查清信封或封筒上的收文机关名称,是否确属本机关的收文,以防错投、错收;

(2)查清信封号码与递送人在签收登记簿所登的号码是否一致;

(3)查清文件封口是否破损,包装是否牢固;

(4)查清文件的登记件数与实有件数是否相符。

拆封

只是对写明由本机关或本部门收启的封件进行拆封;写明某某领导人“亲收”、“亲启”的封件,则应由领

导人本人拆封或由其委托的人代拆。

拆封文件要细心,不要撕毁封内文件,要将封内的文件取干净,然后检查文件是否齐全。对于重要作者的

亲笔信封.应予以保存。对封内文件的发文机关、发文日期不祥的.应根据封皮上的发文机关和邮戳日期予以 注明。

登记

(1)便于管理和保护文件,防止积压和丢失;

(2)便于检查和检索文件;

(3)便于文件的统计和催办工作;

(4)作为核对与交接文件的凭据。

收文登记的形式分为簿册式、联单式和卡片式(2)分办和传阅

分办

(1)属于方针政策性的,均应先送办公部门负责人或机关领导审阅或处理;

(2)属于机关日常事务性的已明确分工的文件,或早有批示规定和有规可循的例行公文,按主管业务的分工

范围分送给有关部门或承办人阅办;

(3)分送给机关领导阅批的文件,要先填好“公文处理单”,连同文件一并送批;

(4)便函、请柬、介绍佰、广告、启事等,不作登记,直接交具体负责人办理;

(5)在文件份数少,问办问知部门(或领导)多的情况下.应按先办理、后阅知,先主办、后协办,先正职、后副职的次序分别审阅处理。

传阅

(1)文件传阅的顺序,一般应先送给机关的主要领导、主管负责人和主管业务部门阅读

(2)所有传阅的文件均应以文书人员为中心进行传递,这种传阅文件的方法称为“轮轴式传阅”。

(3)文件在传阅过程中或文件传阅完毕后,文书人员要及时对文件进行检查,发现有领导批示时,要按批示

意见进行处理;

(4)每份传阅的文件,都应由文书部门在文件首页附上“文件传阅单”。文件阅毕后,阅看文件的人员要在“文件传阅单”上签注姓名和日期。

大中型机关设有“阅文室”,凡属传阅的文件,成文书人员送到阅文室。用“阅文通知革”通知有关人员

到阅文室看文件。

(3)拟办和批办(提出初步意见;如何处理做出的批示)(4)承办、催办和助办

39、公文立卷的基本方法

P188 ①根据文件的特征组卷(问题特征、时间、文种、作者、地区、通讯者)

②“六个特征”在组卷时应灵活运用,即在一个案卷之内结合使用两个、三个甚至四个特征立卷,是比较科学可行的办法。

③适当照顾文件的保存价值组卷,划分文件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的、长期保存的(保管期限为16—50年)、短期保存的(15年以下)三种形式。

40、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P202

①签署技术 ②加密技术 ③身份验证 ④防火墙 ⑤防写措施

41、会场布置

P218

小型会议可安排在一般会议室,会议室右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会议空的小央放置长方形或长圆形会议桌,桌上正中可放置一两盆鲜花,四边供与会者放置文件、文具、茶杯之用。桌子的周围放置靠背椅,数量 视人数而定。主席的位置一般在会议桌的两端,视门的方向而定,通常在门的左侧。(见图1、2、3)

多边会议应采用正圆形会议桌,或多边形桌位,因为正圆形或多边形会议桌的席位无主次之分。

大中型会议则安排在会议厅,扇形会议厅比长方形的效果要好。会议厅的前方安排主席台与讲台。主席台应用长方形桌,上捕白色、天蓝色或其他颜色桌布。台上方或后方悬挂会标。会标—般用红底白字,企业或用红底金字。讲台不宜过大过高,应与讲话人的身材比例协调。台前可放置花草盆景。

研讨会、座谈会可将桌椅排成半圆形或小方块形,席前除文件、资料外,可放置饮料、水果,还应多备话筒,便于与会者原桌发言和多向交流。(见图9、10)会场大小与其过大,不如偏小。工作会议或同一系统会议,与会者的席位以职务高低为序,职务高者离主席席位越近。两边席位,左高右低,前高后低。研讨会之类与会者随到随坐。主席台席位:

第一排席位应为单数,次序以职务高低,重要程度而定。第一排正中央为首席,其次左位,之后右位。会场设施: 会场一应设施都必须在开会前准备齐全,如扩音、录音、放音、唱片、录像、摄影、投影仪、放映机、灯光照明、风扇或空调、记录纸、文具、茶具等等。仪器、设备等应事先反复检查、调试(如扩音器的音且大小),其他准备:

就餐、住宿,医护人员值班,接送车辆,宣传提纲,安全保卫人员和保密措施,提前为参观,考察做准备。

42、会议议程、程序的拟定

P221

1.议程

会议通常有一个或几个相关的议题。若有多个议题,秘书应根据这些议题的内在联系、主次、先后排列次序,便称为议程,印成文书,就是议程表,会前发给与会人员。

2.程序

一些礼仪性、结构性或将议程具体化的内容与项目,如宣布会议开始、奏乐、致开幕词、小组讨论、发言、致闭幕词、宣布会议结束等。把每一次会议的这些项目和内容有序地排列,即使之程式化,便是程序,制成文书就是程序表。程序表最好能列上时间安排,具体到几点几分。

3.日程表与作息时间表

会期超过一天的会议,还应订出日程表和作息时间表。

日程表,是将会议的全部内容(包括参观和文娱活动)分解安排在会期几天的各单元(如分上午、下午、晚上)或时数(几点至几点)内,以简短的文字表达,制成长格。

作息时间表,是将每天的起居、用餐、参加会议或其他活动、休息等时间安排制成表格。安排作息时间应考虑到劳逸结合、冬夏时令特征等因素。

43、会议通知的发送 P223

本单位的小型会议,可采用口头、电话、书回签加等方式通知。

外单位的跨地区的会议必须奇送书面通知,邀请性会议则可寄送请柬或邀请信。

通知上写明会议召开的时间、需用时间或会期、地点、会议名称和主要议题,参加对象,做什么准备,报道日期、地点、接站办法,最后有召集单位名称,联系地址和电话,通知发出日期,公章。

通知提前7天以内并附加回执。回执中需有受邀请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及地址、职 务或职称、是否参加会议、预订住房标准、提交论文题目或资料名称、问程车船机票登记等。

会议通知可采用邮寄(包括电子邮件)、传真、专人送达等方式,对重要的邀请对象可用发送书面通知或请柬,再加电话征询、确定的双重方式。附回执的通知应计算邮途的来回时间,受邀请者的考虑和推备时间,相应提前发送,但又不可提前过多,以免对方遗忘。

44、报道与签到 P223 一是秘书点名。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位内部的小型会议和工作例会,秘书对人员比较熟悉 二是本人签到。这适用于邀请性会议,亲自签名还有纪念意义 三是凭证件报到。这适合大中型会议

四是电子签到。这种方法适用于与会人数较多的大中型会议

45、会议信息的收集与编发P225 会议信息具有交流、深化、反馈、决策依据、储存备查等作用。程序和方法:记录、核实、汇总、整理与筛选、编写、发送和归档

编发的形式:会议简报,具有“简、真、新、快”的特点,字数在二三千字左右

46、会议传达P230 ①内容与程度

②范围与层次:会议传达对象的范围大小和层次高低

③时间:一是传达所需的时间:传达时间总是小于会议时间;二是传达的时限;紧急会议,抗洪 ④方式

47、会议催办P231 发文催办、电话催办、派员催办

48、信访工作的原则P244(1)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原则

①原办理原则

②新办理原则

(2)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标本兼治、预防和化解矛盾相结合的原则

治标: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时解决已经发生的信访问题,化解矛盾和纠纷

治本:严格依法行政,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4)公开便民的原则:为信访人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5)双向规范的原则:

对信访受理者的要求: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

对信访人的要求:对其提供的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集体走访应选取代表;不得非法集聚,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冲击国家机关,阻碍交通,扰乱公共秩序。

49、受理、登记P249 受理 对于来访者,信访人员首先应热情、礼貌地招呼、接待,然后问明来意。如果来访者所谈之事不属于受理范围,应向来访者说明,并尽可能地介绍到对口的单位去符合范围,先填写登记表,然后进行详细接谈。

来信不论是否属于受理范围,都应予以登记;不可将信退回,而应登记后将信附以简明函件转到对口单位。各级任命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不予受理:

①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②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的途径解决的

③信访人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事项在规定期限内向上级机关再提出同意信访事项 ④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提出诉讼请求。登记;

登记内容大体分四部分:

一是来信来访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职业、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同信或统访人、信访次数等基本情况;

二是信访的内容摘要:即事情的时间、地点、当事人、起因、过程、结果、性质、人证、物证,信访人的要求或建议,有关部门的意见等等;

三是领导批示、处理意见;

四是处理结果、答复情况、接待人、接待时间等。来信中已写明白的,前两部分即可按原信登记,某些未 写明的还得去信或去人间清。

对来访者,先请本人填写第一部分,待详细接谈后由信访人员填写第二部分,领导批示后及处理结束时才填写第三、四部分。

50、调查、处理 P252

调查、处理是信访工作的中间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调查:

查清事实是信访处理的前提,信访工作人员应按照原件提供的线索和上级批示的意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查。处理:

查清事实,得出结论以后,信访承办者才能以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去衡量,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但又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还应遵循“区别情况,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考虑到合法性、合理性,也要考虑到合情性、可能性

51、催办 P253 催办,作为信访工作的一项制度而得到保证。催办的形式可以是通过电话,可以发文,也可以直接派人去。形式和时间均以信访件的重要和缓急程度而定,但一定要楔而不舍,务必要在规定的时间(如一般信访案的限期为三个月)之内催出结果来。

收到信访事项后,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在收到事项之后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演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告知理由。

52、沟通的类型和方法 P263 类型: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多向沟通(多渠道的单向沟通,多渠道的双向沟通)方法:

①直接沟通:即通过声、光、电、语言、文字、图像等载体直接发送或交换的沟通。这种沟迥比较快速、明晰,适用于已经打开渠道又不存在任何障碍的对象之间。

②间接沟通:即通过第三方中介或媒介所转达的沟通。这种沟通相对来讲比较缓慢,不够明晰,甚至可能造成曲解,但它适用于初次沟通,或无去寻找到沟通对象,或存在着其他种种障碍的对象 ③明示沟通:即以尽可能明白、清楚、准确的语言、文字、图像表达来沟通信息、沟通意图,这是常用的、基本的方法。具有熟练、正确使用常用沟通工具,如电话、电传、电脑输出,文字拟写的能力等等。

④暗示沟通:当沟通存在某种障碍时,秘书只能采用暗示沟通,它包括暗示法、提醒法、委婉法、喻意法等等。

案例题重点:

P99秘书与主管上司的关系 关系特征:

P97礼貌 第18题

P116 接待的方式、原则与要求 P127保密工作 P71职业道德 P131公章的使用 P135介绍信的使用

凡领用介绍信者须经主管批准,秘书不得擅自开具发放。开具介绍信时应由秘书自已填写领用人姓名、身份,去往何单位、联系何业务、领用日期、有效期限等项,正本和存根必须一致。与落款处及骑缝线应加盖两次公章。秘书不得委托他人或让领用人自己填写盖章,尤其不得将空白介绍信或单位信笺加盖公章后交给领用人。否则,出了事故,秘书要负责任。P145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P218会场准备 第41题

P222会议通知的发送 第43题 P223会间工作

P225会议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P227会议记录 论述题重点:

P11秘书工作的作用

P59秘书班子的群体优化 P66秘书的能力要求

P96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P124督查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第28题 P216会议成本预算 P222会议通知如何写

http://

2.艺术概论复习整理 篇二

第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十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的系统展开。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思考习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经过一段思考的过程,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2004年1月,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被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第三章思考习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此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五章思考习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1]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比如,党的八大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和1957年先后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以及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择其要者: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3.艺术概论复习整理 篇三

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整理1

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整理 重点章节:第五章 药理学

第七章 药剂学

第九章 药事管理学

第十三章 药物流行病学与经济学评价 第一章 绪论

1.药学的发展(吗啡、百浪多息、《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反应停”事件、1962年《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P3-4 2.药学的定义 P5 药品的定义、天然药物的定义P7 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 P10(GCD是什么?;新药临床试验的四个阶段;生物等效性)

4.GMP是什么?P12 药品流通的定义 P13 5.药师的定义、基本职责 P15 药品批发企业药师的主要职责、药品零售企业药师的主要职责、医疗机构药师的主要职责 P16 第二章 生药学概论

1.中药、草药的定义 P20 生药、生药学的定义、我国近期生药学科的研究任务 P21 2.生药学的历史(判断题)P22 《神农本草经》P23 3.中药炮制的目的P24 生药的记载大纲 P26 生药的国际通用名 P27

4.生药炮制的目的(问答题)P28 生药的现代采收原则(填空题)P3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生药鉴定的定义及目的 P34-35 6.生药鉴定的方法(原植(动)物鉴定的定义、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的目的、理化鉴定、理化常数、纯度与品质的鉴定、杂质检测、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P37-43 7.中成药的定义 P44 中成药的鉴定(了解)P44-45 8.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分为哪三级?、地道中药材的定义P46 怀药产区、四大怀药P47 9.重点掌握黄芪、人参、三

七、川贝母、金银花、陈皮、麦冬、冬虫夏草

第五章 药理学

1.胆碱能纤维、肾上腺素纤维、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 P204 2.重点掌握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肾上腺素、阿托品、普萘洛尔 3.有机磷酸酯类P206、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地西泮、巴比妥类)P210 4.抗惊厥药:硫酸镁(注意:注射硫酸镁的作用是抗惊厥、口服硫酸镁的作用是泻药)

5.抗癫痫药、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 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抗躁狂抑郁症药(米帕明、碳酸锂);抗帕金森病药(帕金森病的定义、拟多巴胺类药、中枢抗胆碱药)P211-212 6.中枢镇痛药(吗啡);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P213-214 7.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强心苷类药理作用、作用原理)P216 其他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P217 8.抗心绞痛药(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心绞痛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基础、硝酸甘油、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药)P218-219 9.抗高血压药(利尿药氢氯噻嗪、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普萘洛尔卡托普利、氯沙坦)P220 10.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调血脂药:他汀类、胆汁酸结合树脂、苯氧芳酸类、烟酸类;抗氧化药:普罗布考)P221-222 11.利尿药(选择题)P223-224;脱水药(甘露醇)P224 12.呼吸系统药物(平喘药)P228

13.消化系统药物(抗消化性溃疡药: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H2受体阻断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替仑西平;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黏膜保护药:米所前列醇、恩前列醇、硫糖铝、枸椽酸铋钾;抗幽门螺杆菌药:甲硝唑、庆大霉素、阿莫西林)P229-230 14.泻药、止泻药 P230-231 15.抗组胺药(H1受体阻断药: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赛庚啶)和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阿司米唑)的区别)P231-232 16.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培氯米松、泼尼松等的生理作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P232-233 17.抗甲状腺素药(硫脲类、碘剂)P235 18.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P235 19.常用术语(抗生素、抗菌药、抗菌后效应、抑菌药、抗菌活性等的定义)P24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问答题)、细菌耐药性的定义 P241 21.青霉素、头孢菌素P242-243 22.大环内酯类及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P244 2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P245 24.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P245-346 25.人工合成抗菌药(了解)P246-247 抗真菌药P247 26.抗菌作用机制P246

27.抗结核病药(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P247-248 28.抗肿瘤药案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类可分成哪几类?P250-251 29.常见的毒性反应、特殊的毒性反应P251 第七章 药剂学

1.药剂学的概念、宗旨 P286 2.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作用)药物剂型按形态的分类 P287 3.药物制剂的组成部分、辅料的定义及辅料在药剂学中的的作用P287 4.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药物制剂稳定性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P288 5.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填空、选择、判断、问答)P289-290 6.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液体制剂的防腐(防腐的重要性、防腐剂)P291-29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7.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P294 8.灭菌法有哪些?灭菌与灭菌剂的定义 P296 9.注射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给药途径P298 10.注射剂的附加剂、热原检查(家兔法、鲎(hou)试剂法)、注射剂的制备P299 11.输液的质量要求P300 滴眼剂的质量要求(无菌)P301 12.固体制剂的定义、类型P301 13.根据口服固体制剂溶出速度的快慢,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片剂、包衣片、丸剂的药物吸收的快慢顺序为?P302 14.散剂、颗粒剂的定义、质量检查P303 胶囊剂的定义、质量检查P304 15.片剂的定义、片剂的辅料(填充剂、湿润剂与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片剂的包衣、包衣的目的(选择题)P306-307 16.片剂的质量评价P308 17.气雾剂的组成?常用的抛射剂?P313 18.缓释制剂的定义

经皮吸收制剂(或称经皮给药系统或TDDS)的定义及优点 P314-315 19.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三个要素。

20.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P318 第九章 药事管理学

1.药事及药事管理的定义P34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药事管理的特点(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P341 3.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P342-343 4.处方药、非处方药的定义P347 新药、仿制药的定义、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药品目录》P348 5.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检测P350 6.我国遴选基本药物的原则、处方药的生产和销售管理 P349 7.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及情形(引起死亡;致畸、致癌、致出生缺陷;对生命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P350 8.药品注册申请包括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进口药品申请、补充申请、和再注册申请。P363 9.GMP管理的意义、认证管理(药品认证、GMP认证的三种认证);工作程序(问答题)P367 10.药品储存与养护、出库和运输要求P369 11.药品的定价方式(判断题)P376 12.调剂的定义,处方药的区分和管理P372 13.特殊药品管理、中药管理(了解)第十章 合理用药与患者保健

1.现代药学的发展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P385 2.合理用药的定义、合理用药的5个标准、4个基本要素、合理用药的参与者、合理用药的共同评价标准 P385-386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药品的特殊性、麻醉药品和麻醉药、精神药品、特殊药品、假药、劣药 P389 4.处方、药品有效期、配伍禁忌、耐受性、成瘾性、药物依赖性P390 5.合理用药的目的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P391-393 6.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有效血药浓度高低以及药物作用的强弱,一般情况下,同一种药物出现药效的速度为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胃肠内给药。P391 第十三章 药物流行病学与经济学评价 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以及研究范畴P463 药品的不良反应(A类和B类)P464 药源性疾病(DID)P464 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P464-470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研究目标、任务、研究对象、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意义P472-473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4.(0288)艺术概论复习大纲 篇四

一、《艺术概论》复习大纲

本课程共分为十章,考试的内容全都在此范围内,下面分别将各章、节的知识点与重点、难点做一个详细地分析。

第一编

艺术总论 知识点:艺术学的内容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知识点: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 客观精神说”

2、“ 主观精神说”

3、“ 摹仿说” 或“ 再现说”

4、“生产说”

重点及难点:艺术生产理论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知识点: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重点及难点:形象性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知识点: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1、艺术起源于“摹仿”

2、艺术起源于“游戏”

3、艺术起源于“巫术”

4、艺术起源于“表现”重点及难点:艺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知识点: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识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3、审美娱乐作用 重点及难点:审美教育作用

第二节 艺术教育

知识点:

1、艺术的功能和作用

2、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重点及难点:艺术教育的目标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知识点:

1、文化与艺术

2、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

知识点:

1、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2、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

3、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重点及难点: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知识点:

1、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

2、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重点及难点: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艺术与道德知识点:

1、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2、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第五节 艺术与科学知识点:

1、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2、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第五章 艺术创作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知识点:

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2、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3、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知识点:

1、艺术体验活动

2、艺术构思活动

3、艺术传达活动重点及难点:艺术构思活动

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知识点: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2、意识与无意识重点及难点:灵感思维

第四节 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知识点:

1、艺术风格

2、艺术流派 重点及难点:艺术风格

第六章 艺术作品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知识点:

1、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

3、艺术意蕴重点及难点:艺术形象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知识点:

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重点及难点:向构成

第三节 典型和意境知识点:

1、典型

2、意境重点及难点:典型

第七章 艺术鉴赏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知识点:

1、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2、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知识点:

1、注意

2、感知联想

4、想象

5、情感

6、理解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知识点:

艺术的横

1、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2、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重点及难点: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与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第八章 造型艺术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知识点:

1、绘画艺术

2、雕塑艺术

3、摄影艺术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知识点:

1、造型性与直观性

2、瞬间性与永固性,3、再现性与表现性重点及难点: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九章 表情艺术第一节

知识点:

1、音乐艺术

2、舞蹈艺术

第二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知识点:

1、抒情性与表现性

2、表演性与形象性

3、节奏性与韵律美

重点及难点: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十章 综合艺术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知识点:

1、戏剧

2、戏曲

3、电影

4、电视

第二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知识点:

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 文学性与表演性

重点及难点: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0288)《艺术概论》样题及答案

一、《艺术概论》样题及参考答案

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不予记分。

一、填空题(共10个空左右,大致10分)

例如“西方艺术主要以追求 为最高审美理想。

答案:典型

二、名词解释(共4个左右,大致20分)

例如:意境

答案: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从艺术实践来看,意境是使艺术作品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审美滋力的重要原因,从而使欣赏者获得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美感。意境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艺术家们抓住了自然形象中富有诗意的特征,融情入景,以景传情,使这些自然形象更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产生出余意不尽的韵味,使欣赏者能够从有限的艺术形象中领悟到无限的艺术意蕴。

三、简答题(共4个左右,大致30分)

例如:什么是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答案:作为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审美升华阶段在审美直觉与审美体验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通过更高层次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实现了主体(鉴赏者)与客体(艺术品)的浑然合一,发生了共鸣与顿悟,使鉴赏主体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获得的是一种悦志悦神的精神人格层次上的审美愉快,完成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的超越。从哲学一美学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在鉴赏对象(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引起审美愉悦,产生美感。

四、论述题(大致20分)

例如:艺术与道德有何关系?

上一篇:2023年红河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习题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