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2024-07-14

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共8篇)

1.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篇一

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

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

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省市县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星级文明创建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建设农村全面小康为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发展步骤和“政府主导、支部领导、群众主创、市场参与、部门帮扶、社会共建”协作模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全面部署、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教育、科技、文体、卫生、广电等社会事业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努力[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把我乡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乡实现亿,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城镇化率达30%,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6‰,星级文明户率95%,文明组率95%,文明村率100%,乡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100%,重建乡卫生院,2年内建成3个县级示范村、5个乡级示范村。示范村目标:是达到“五有”、“五无”、“十个网络”

“五有”:①有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②有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③有70%以上的组、屋场建成星级文明小区,70%以上道路进行硬化,绿化率100%,亮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④有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特色产业,村人平纯收入超过当年全县平均水平;⑤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五无”:①无计划外生育,②无人偷漏税费,③无人买码赌博和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④无重大治安、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⑤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

“十个网络”:①广播电视网络。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实现数字化;②通讯信息网络。建有村级现代远程教育站,宽带网入村,95%的农户装上家庭电话;③医疗卫生网络。建有高标准的村级医疗卫生诊所,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并实现农村改厕率90%以上;④供水供电网络。100%的农户用上家用自来水或洁净地下水,供电到户率100%;⑤燃气能源网络。实施生态洁净能源工程,90%以上的农户建有家用沼气池;⑥基层文化网络。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设施设备齐全,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⑦基础教育网络。适龄青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⑧农业科技网络。以村、组为单位定期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⑨社会保障网络。村五保户供养高于省定标准,特困户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⑩民主法制网络。加

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建立健全村级治调工作机制,普法教育广泛深入,村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稳定。

三、建设要求

一是制定总体规划,全面系统完整的建设新农村。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村镇建设统一规划,重点抓好村庄建设和管理,注重引导新建房农户由分散向集中连片和集镇、村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特别是在村庄规划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农村特色,贯穿生态理念,既展现农村田园风光,又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应农村生产生活要求。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做到百花齐放,不搞一刀切。3月前制定好——三个县级示范村的整体规划,6月前制定好乡整体规划。

二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坚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

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立足村镇区位、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特色支柱产业,重点要围绕推进大户经济、劳务经济、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高效种养以及劳力输出等专业村镇。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农民生产生活新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电信和农田水利等建设,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动农村改厨、改圈、改厕,改善村容村貌。四是发展公共事业,构建社会服务新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深入开展送科技、文化下乡和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依托中学组建农民学校,加大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五是推进平安创建,努力营造平安和谐新环境。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治安防范机制。健全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群防群治,加大严打惩治力度,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

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

新机制。以实施农村党支部第一支部书记工作制度为重点,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强村支两委班子,切实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广村支两委加经济合作组织的“三个作用、一个合力”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行村支两委和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保障作用、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经济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合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四、主要措施 一是示范带动,梯次推进。按照星级文明小区、星级文明村、小康示范村和文

明乡创建的梯次推进战略,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高的村作出示范。,全乡重点抓好3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2010年前办好8个新农村示范村,要通过样板村的示范带动,促进全乡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二是齐抓共管,重点帮扶。要突出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鼓舞群众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意识,一支书是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一支书队伍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力军作用。要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联系制度和帮扶制度,实行领导牵头办点示范和一支书派

出单位、相关部门作为后盾单位对口帮扶;要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尽其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真正形成“支部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创、社会帮扶、市场参与、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投入、规范管理。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财政投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筹资机制。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农民搞好“一事一议”,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乡财政每年要投入引导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建整扶贫、以工代赈以及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和集约投放,确保建设资金到位。新农村建设应坚持民主决策,实施方案须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乡批准后组织实施。要注重市场的作用,用市场运作的理念来经营管理农村。

四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比照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督查讲评制度,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督查通报与工作讲评相结合的办法。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进行讲评,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促进工作。并把考核结果纳入乡文明建设千分制考核范畴,作为考核乡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对建成达标的新农村示范村进行奖励。

五、组织领导

成立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等,下设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都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要始终把进一步推进星级文明创建工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实现我乡农村发展的新跨越。

2.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工作,不可替代性,互补性

2005年, 中共中央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 并在会上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认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2006年, 中共中央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也由教育研究阶段步入制度性建设阶段, 农村社会工作也以此为契机获得了长足发展。比较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 两者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社区文化、改善村民关系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 如农村社会工作中倡导政府及社会政策的改变与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民主、农村社会工作中的社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或生活宽裕、农村社会工作中社区教育和社区卫生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等都有相似之处。既如此, 国家在推行新农村建设时为什么还要提倡农村社会工作, 在开展农村社会工作时为何要实施新农村建设?笔者将从历史审视、现实比较和未来指向三个时间维度来分析两者的共同基质、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一、历史分析:两者产生于共同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 使其具有可比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并不是突然非理性的行为, 是基于历史农村改革与建设的先例和社会大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情况而缜密论证的产物。同样, 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与推行并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 是经过长期历史上传统社会工作和我国特色相结合的实践产物。审视历史农村建设与改革进程, 两者的产生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历史实践证明, 任何一项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专业手法的运用都依赖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民国以前、地主占有土地, 他们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 (即农民) , 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 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 缴纳地租。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农业生产所有制虽然没有发生改变, 但在不同的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制度颁布, 如北宋时期的王安石针对土地大势兼并阻碍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 提出了运用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等措施来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虽然农业社会也不乏贫困和社会问题, 便是人们主要是靠家庭、家族和新朋好友来解决问题, 这种低度分化和低流动性不可能育化出现代社会工作。民国时期, 我国内忧外患, 中国农业社会极度衰落凋零, 一批有识之士希望通过乡村建设来救治中国社会。其中, 乡村建设中的许多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差异, 但在基本内核上却有相通之处, 如梁漱溟的文化建设和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相似。同样, 一批学者也在这一时期探索农村社会工作即农村社会调查, 李景汉带领组织25名学生对黑山扈村21个家庭进行了调查并撰文《北平效外之乡村家庭调查》。乡村建设由于有费孝通等一批社会学家的参与, 也是我国特色农村社会工作的萌芽时期。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 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不过, 组织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却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使农村发展出现停滞甚至走向倒退, 专业性农村社会工作此时也完全处于空白。改革开放以后, 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增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单位制社会解体和碎片化社会的逐渐形成,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加之, 农村基础设施毁损严重、乡风衰落、卫生条件差、村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等现象的出现, 极大的干扰了农业生产发展。在此社会背景下, 我国党和政府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具体目标, 协调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农村社会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 农村社会工作者们也从农村社区贫困人口、残疾人群、老年人群体和有行为偏差的青少年等进行专业社会工作介入, 更是从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出发开展社区服务, 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可以说,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农村社会工作的推行具有共同的社会基础, 是共同社会背景的产物和历史实践经验的呼唤。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运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同一领域以期达到共同的目标。基于此,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工作才具有可比较性, 才能分析出他们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二、现实对比:实践过程中的差异, 使两者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虽然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都是时代的产物, 也都是出于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两者仅从字面上就能发现很明显的差异, 如新农村建设属于政府用语、而农村社会工作属于专业术语;新农村建设强调建设、农村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工作等。实际上, 根据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分析, 两者在实施主体、形式和方式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

差异表现一:实施主体的政府性或非政府性。实施主体是某一政策、方案或项目提出并推动的个人、组织或团体, 有别于参与主体或建设主体。毋庸置疑, 新农村建设的建设主体和农村社会工作的参与主体都是农民。但是, 两者在实施主体上有很大的差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政府推动实施, 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 具有时代性、全面性、动态性、差异性和长期性的特征。而农村社会工作是由学术团体、民间机构组织运作, 按照项目通过学术研究、民间实验的形式推进, 具有非政府性、典型性、深入性等特征。

差异表现二、实践形式的“外推性”或“内生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奉行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策略, 在资源分配、政策制度支持方面都始终倾向城市, 使得相当部分农村基础建设薄弱, 发展资源匮乏, 进而村民自治的作用难以发挥。因此, 外部支持、推动以及国家基于现代化努力同时以不能不依赖科层运作体系及其工作机制而强制性介入是完全必要的。新农村建设正是这种“自上而下”外部性推动的形式。然而, 农村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 是以农村社区基本情况的扎实调研为前提, 以农民需求为导向, 以驻村为主要形式, 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及社工行政等专业手法深入全面的推动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这种以调研为前提、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手法, 决定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工作方向直接与农村、农民息息相关, 具有内生性和自下而上的特点。

差异表现三、实践方法的分类指导或灵活探索。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 就是同一个地区内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差距不小, 所以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全国都一个模式。因此, 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方法上必须因地制宜, 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模式, 不搞一刀切, 而是采取分类指导, 即按照大中城市郊区、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人多地少地区、中西部人少地多地区等四大类区制定不同的政策指导新农村建设。相比较而言,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国家的产物, 农村社会工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性社会工作, 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 尚属于探索时期。目前, 在我国内陆开展的农村社会工作又多以项目的形式出现, 使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通过以上分析,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工作在实施主体、实践形式和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 彼此互有优势与劣势。如新农村建设的政府性和外推性, 使在实践过程中具有充足的资源供给和制度保障, 在分类指导的策略下能够对不同地区深入全面的进行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建设, 但却使农村主体性地位缺失, 农民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存在急躁冒进和孤立片面的倾向等问题。农村社会工作的非政府性和内生性, 能够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 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发挥他们主体性的作用, 带动农民挖掘自有资源和农村社区资源, 但由于自有资源的有限性和本身处于探索阶段, 不能长期、全面的推动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因此, 两者并不能相互替代。

有些学者认为,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的差异正是由于两者不同的发展理念、动员组织方式和目标而产生的, 所以依据库恩的范式提法则两者具有不可通约性, 两者不能比较、交流与契合。但是, 库恩强调指出, 不可通约性并不必然等于不可比较性, 两个不可通约性理论不仅是可以比较的, 还是可以部分交流的。因此, 对比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的差异性所产生的优缺点, 如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主体性地位缺失而农村社会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村主体性作用、新农村建设充足的资源和农村社会工作的资源有限性, 两者实际上在推动农村发展的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三、未来指向: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的互惠共生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工作在性质上有差异, 但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若能发挥两者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 将在很大程度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而将两者结合起来, 实现他们的互惠共生将是彼此扬长避短的最佳方式。互惠共生是共生体共生的行为方式之一, 也是共生体的最终努力方向, 能够产生新的能量并保证共生主体的独立性, 是实现社会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方式。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三个基本要素。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属于共生主体、即政府和民间机构 (或学术团体)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风衰落、卫生条件差是两者共生的宏观环境;互惠共生将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共生的基本形式。在共生主体存在, 共生环境具备的条件下, 如何实现两者的互惠共生和有效结合将是未来农村建设与和谐的努力方向。

制度内整合现有资源, 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工作的契合性关系。国家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提倡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两者并不相矛盾, 却为两者的契合创造了许多条件。一方面, 农村社会工作配合政府做好新农村建设。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农村硬件、软件的建设, 使农村环境发生急骤变迁, 相应滋生出某些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应充分利用专业敏感性, 发挥专业优势, 加大介入农村社区力度, 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解决和预防敏感社会现象的发生, 配合政府做好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 利用现有条件有效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例如, 政府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为了使软件不滞后于硬件的发展, 提出并施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 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服务。据统计, 2009年大学生村官有十三万以上, 涉及了理工科、文科等诸多专业。其实, 整合现有资源, 要求怀有服务农村社区热情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到基层农村服务, 可以更有效的发挥大学生村官政策。特别是, 可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农村工作的扶持力度, 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的契合性发展。

制度外培育社会组织, 通过政府购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实现两者的合作性关系。政府购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指的是政府或机构出资金, 下达任务, 定期评估, 但决不直接参与或插手服务;社会组织按政府的要求提供农村社会工作服务, 接受政府或机构的评估, 同时还用高质量的工作来争取下一年度拔款。社会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而其发展受到资金的困扰。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 培育社会组织并缓解其发展经费, 利用专业社工手法解决或预防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带来的社会性问题, 最终实现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性、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的契合性关系。

参考文献

[1]梅春英:试论库恩的不可通约性[M].温州大学 (自然科学版) .2008年12月P50

[2]潘传新: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工作[J].群文天地 (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7期P90—92

[3]郭伟和:体制内演进和体制外发育的冲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12月P15—21

[4]牛玉林: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作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12月P15—21

[5]闵桂林祝爱武: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实现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1月P220—232

3.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会计;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发展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风貌建设、农民教育建设以及农村管理建设等方面,其中,农业生产等农村经济建设是关键。农村会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算保障,其职能主要为审核并整理本村财务票据、办理生产经费收支业务和结算业务、编报本村一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并分析等方面[1-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必须对农村会计工作进行分析与改革,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存在的问题

会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保证农村经济科学、有效发展的重点工作。由于农村经济较城镇落后,并没有太多复杂的经济网络和结构,因此,相对来说农村会计工作难度会有所降低[4-5]。然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许多农村会计方面的问题,给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

首先,由于受经济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建设中缺乏现代化的会计人才,留守农村会计岗位的多数为资历较老的会计人员。这些老工作人员长期服务于农村财务建设,虽然达到了充分了解本村经济结构以及财务流程的水平,但由于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专业培训,业务水平与时代要求不相吻合,对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不利。其次,农村单位的管理构架不完善,导致会计管理未得到落实,在财务流程上出现许多如虚假报账、票据不全、记账混乱等方面的纰漏,从而导致会计工作效率较低,无法达到真实反映农村经济实况的效果。另外,在农村会计发展中还存在财务民主化程度低、会计人员待遇低等问题。

2 解决农村会计问题的改进策略

从上述论述中可知,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会计仍存在许多包括人员素质不足、财务监管不力,民主化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几点农村会计工作的改进策略,具体如下。

2.1 积极引进会计人才,提高农村会计水平

人才战略是知识经济主题下的关键。要提高农村会计水平,首先要保证农村会计工作人员的先进性。因此,农村相关部门可通过加大政策优惠、提高福利待遇等途径吸引城镇专业水平较高的财务会计人员到村入职或进行指导。其中,应将对新入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本村经济发展状况的介绍或培训放在会计工作改革的第一步,科学理论只有充分与发展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促进经济水平提高的目标。另外,村委应加强村里资历较老的会计人员与新入职的会计人员的沟通,在促进原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新会计人员对本村经济状况的深入了解。此外,村委还可通过引进先进的会计处理分析系统等计算机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2.2 加大农村财务监管,促进农村会计科学化

除了充分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技术、水平以外,还应对农村财务会计系统采取严格监管策略。首先,可成立一支由财务审计人员以及村委管理人员组成的财务监管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经济业务以及财务相关流程进行审计监察,一旦发现有违反会计准则、损害农民利益、对新农村建设不利的现象,应予以严格处罚。另外,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组织管理体系,避免连带业务间存在“一人多权”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农村财务会计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3 提高农村会计待遇,发展农村理财民主化

为了真正实现“引进先进会计人才”的战略目标,应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待遇政策进行相关改革,以提高其待遇水平,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农村会计发展的目的。另外,为实现全农村的新建设、新发展,可通过建立民主化的理财小组,并定期对村民进行财务理财知识普及,同时观察以及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现况,为新农村建设开创新道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对农村会计工作进行全面改革,必须实现农村会计人员的先进性、会计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会计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只有保证农村财务会计水平,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成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相华.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素质[J].新农村(黑龙江),2012,(11):304,327.

[2]胡克训.农村财会人员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2,(01):56-57.

[3]李东晓.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J].经济视野,2013,(20):294.

[4]杨惠侠.农村财务人员现状及其解决办法[J].科学种养,2013,(21):221.

[5]王景.加强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4,(20):201.

4.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篇四

(2011-20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扎实推进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经与村党支部、村委干部讨论研究,并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制定了2011-2015年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一、xx村基本概况

xx村座落于xx镇北面,与xx区xx镇毗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大小山塘13个,全村759户,271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17个村民组,17位组长。现有党员102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0人,村民代表51人,现有党员中担任过村两委干部的54人,担任过主职干部的15人。xx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如今的xx村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11年至2015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xx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xx村经济发展规划

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技术,逐步形成符合xx村地理环境新的龙头支柱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通过引导群众种植优良新品种,提高单产产量和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引导群众种植甜叶菊、大蔸菜等,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养殖业。针对xx村临近升金湖的特点,大力发展饲养渔业,养殖家禽类,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遂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目标,即“三分之一”农民从事传统种植业,三分之一农民从事畜牧养殖业,三分之一农民进城打工。加大村委会对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落实补助,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开展劳务对接,与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中介组织和就业信息,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到2015年,全村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人,实现劳务收入550万元。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原则,规划调整贫困户的推进方案,将全村的贫困户按行业特点,贫困原因分类,加大对贫困户的扶贫力度。着重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新产业,培育新的致富项目,提高“造血”功能。搞好对贫困户的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进一步增加扶贫投入。到2015年,全村要完成13户贫困户81个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二)xx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重点建设好进村的道路,抓住这次村村通建设和一事一议的有利时机,把进村道路修好,协助有关部门规划好道路用地,发动群众出工出力,早日修好进入各组的道路。

加强人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把自来水引进各家各户,解决人和牲畜的饮水困难。

发动群众开展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排查水利工程,抓住这次水利兴修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xx村的防汛抗旱生产能力。

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建设硬化村道,力争到2015年硬化率达到85%以上。

(三)xx村公共事业发展规划:

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力争到2015年村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年。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村广播电视、图书馆和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村卫生所达到合格标准。到2015年,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按照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四)xx村乡风文明建设规划:

加强对农民群众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从未成年开始,进行持续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法守法意识明显提高。

农村劳动力全员参加技能培训。每年组织二、三次科技培训,聘请市级、县级和镇级专家、科技特派员进村开展免费科技培训,或组织村民到县城、镇政府集中免费培训,解答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村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卫生习惯。

加强群众娱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群众投一点,镇里投一点,县里投一点的“三点”投入方式在村部建设文化学习活动室。

(五)xx村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xx村耕地面积比较少,旧房空房多、乱堆乱放乱倒现象严重,猪、牛粪随处可见,臭气熏天,人居环境较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清洁工程”,逐步改变脏、乱、差的状况,把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秀美型、田园风光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广泛宣传动,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三是通过制定村规村民约规范猪、牛粪堆放,村内及村周边一公里以内严禁露天堆放猪、牛粪,在条件成熟时实行全村垃圾的集中处理。四是实施村主干道和支道的平整和硬化工作,美化村路,方便群众出入。五是进行一步加强沼气池建设和“三改”建设,力争在二、三年内实现沼气池和“三改”入户率95%。六是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七是逐步实现新村建设,全村砖瓦化率达到80%左右,农民住宅建设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居住幽雅。对村居民建房要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资源。

(六)xx村民主管理规划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级共青团和妇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全面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把“一事一议”作为村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的主要途径,积极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真正体现农民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民主政治要求。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五、组织实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各级政府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在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和规划,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

5.建设新农村畜牧养殖业五年规划 篇五

——畜牧局

为了大力推进“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支持猪、抓住羊、突破牛、拓展禽、适度发展水产及特种养殖”的思路,在短时间内实现总量突进、质量突进、加工突进、服务突进,确保“

三、十、百、千”工程目标如期实现。让全县农牧民转变观念,突出以养殖业为核

心,以科技信息为动力,实现我县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县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加强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科学养畜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加大专项人才培育、有效技术服务力度等措施,畜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到目前,全县牲畜存栏达到136.3万(头)只,其中羊120万只,猪13.7万口,奶牛2.6万头,家禽58.6万只。出栏牲畜140万只,其中羊出栏128万只。

二、重点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畜牧业的发展上,重点是肉羊、奶业、瘦肉型猪三大特色产业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商品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发展肉牛、蛋鸡和肉鸡产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最规范的文秘资料网-写作帮手网-http://-写材料的都知道!]

奶业产业:在奶业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抓好以奶牛小区为主体的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同时把奶牛小区建成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奶牛小区实行“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配种、统一挤奶、统一青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分户饲养,有条件的小区要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到2010年,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鲜奶产量10万吨;全县奶牛小区达到50以上个,70的奶牛实现机械化挤奶。

肉羊产业:在肉羊产业上重点以提升肉羊质量,增加有效产出为中心,努力实现“四个突破”:即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突破,在种畜利用上取得新突破,在纯繁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种羊场和养羊小区,迅速增大种羊的饲养规模,提高羊肉品质和产量,加快育肥速度;通过建立专门的肉羊加工厂,提高羊肉的深加工能力,推进肉羊产业化。到2010年,全县肉羊存栏达到150万只,出栏25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4.25万吨。

瘦肉型猪产业:加快繁育推广力度,以我县的河套大耳母猪为母本,引入优质种公猪,开展二元、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出栏率要达到80以上,带动瘦肉型猪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50万头。

无公害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畜产品生产示范,强化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工作,使畜产品监控工作步入常规化、规范化轨道,加大畜产品残留的检测,健全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全面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实现从畜牧业生产投入到畜产品市场准入过程安全化,确保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到2010年全县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社30个,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养殖小区20个。

三、五年主要发展目标

1、到2010年,全县总体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较2006年纯增2000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5以上。

2、主要生产的产量指标增长。到2010年,羊、猪、奶牛、肉牛、禽存栏分别为342万只、50万口、3万头、2万头、30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1.5万吨、10万吨。

3、养殖业科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对养殖业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4、养殖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动物保护、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生产过程与环境保护、畜禽良种市场信息,较为完善的现代养殖体系。

5、养殖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建设一批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养殖小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6、畜产品加工和外销有较大突破,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成县、镇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养殖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实现上述目标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以区域化布局来提升现代养殖业;二是以规模化生产来推动现代养殖业;三是以标准化养殖来带动现代养殖业;四是以产业化经营来发展现代养殖业;五是以社会化服务来促进现代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引导,龙头牵动的原则。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创造名牌产品,增强牵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利益对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2、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推进的原则。根据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确定各地主

导品种,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基础,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重点推进的发展格局。

3、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依托科技和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的不断增长。

4、坚持完善体系,安全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疫病防治、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等体系,规避市场和疫病风险,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

三、十、百、千”工程为突破口,利用五年时间,突出抓好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市场建设、龙头培育等环节,推进畜牧养殖业产业化进程。

(一)、加快种子工程建设

畜产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提高牲畜的品种质量,就必须在牲畜“种子工程”上下功夫,种子是基础、种子是核心,没有好的优质品种,就没有养殖业的高产出,高效益,只有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如下牲畜“种子工程”五年规划。

1、肉羊生产;五原县羊基数大,母源基础好,是全市肉羊育种的项目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区域划分上,把西部的塔尔湖镇、银定图镇划分为肉羊育种区。把中东部地区以及110国道沿线为肉羊育肥杂交区,主要开展肥羔生产,积极推广德×寒杂交模式。把沿黄河北岸一带作为绒山羊发展区。

2006年以五原县良种繁育中心原种繁育为依托生产的原种种羊,重点放到塔尔湖、银定图以及全县的14个纯繁场,进行纯繁扩大规模,14个纯繁场生产的种羊要重点放到91个育种核心群进行扩繁,91个核心群生产的种羊重点放到257个选育群进行扩繁,257个选育群生产的种羊全部放到肉羊杂交区进行杂交利用,发展肉羊生产。

2、奶肉牛生产:以隆镇、塔尔湖镇、套海镇、新公中镇为奶、肉牛生产的重点镇。奶牛生产要逐年淘汰低产劣质奶牛,引进进口高产奶牛,继续实施“六统一”冷配供精的管理办法,规范奶牛冷配市场,确保冷冻精的质量。

肉牛生产以经济杂交为主,在现有牛群的基础上,利用利木赞、西门塔尔、海福特品种的冻精开展杂交,提高后代生产性能。

3、生猪生产:继续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优良公猪进行二元、三元杂交改良,提高瘦肉率。

各项目标:(1)、肉羊育种基础母羊存栏见(2)、生产优质种公羊(3)、肉羊杂交利用(4)、奶、肉牛冷配(5)、引进瘦肉型猪(6)、禽类生产(见表)

“种子工程”五年规划表

单位:头、(只)、千克、吨

项目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育种基础母羊存栏

7000

10100

12000

15000

20000

生产优质种公羊

2000

3000

4000

5500

7000

肉羊杂交

53万

70万

85万

100万

120万

奶牛冷配

5000

7000

10500

16000

20000

肉牛冷配

5000

7000

10500

16000

20000

引进繁育瘦肉型公猪

200

300

400

500

600

瘦肉型猪杂交改良

6万

8.5万

10万

12万

14万

肉羊平均胴体指标

516

奶牛年平均产奶量

4.0

4.5

5.0

5.5

6.0

禽类生产

130万

150万

180万

210万

250万

(二)、加强动物防疫建设

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动物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目标:动物防疫要实现八项目标: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等人畜共患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逐年降低,在2010年达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风险明显下降水平。

(2)、狂犬病、炭疽等人畜共患传染病在2008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全县消灭标准。

(3)、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在2008年达到无牲畜感染人,2010年达到畜间无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彻底消除结核、布鲁氏菌病对人体的危害。

(4)、猪瘟、猪肺疫、猪丹毒、鸡新城疫、羊痘、羊四病在2008年达到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5)、寄生虫和其它传染病逐年得到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免疫密度逐年提高。

(6)、牛、羊、猪、禽的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7、10以内。

(7)、新发生的传染病能够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所造成的危害。

(8)、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使动物防疫制度化、长期化,在春秋集中防疫基础上全年月月补针,始终使动物处于较高的抗体水平,计划免疫的传染病始终处于较低发生风险的标准。

2、实施措施:要通过实施以下五项措施达到规划目标。

(1)、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县兽医站提高现有化验室标准,建成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备,配备必要的监测、化验、诊断设备和交通工具,到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县级先进水平。2007年要建设隆兴昌、塔尔湖、套海三个镇级畜牧兽医站,2008年建设其它四个镇级畜牧兽医站。

(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加强防疫员培训,防疫员实行村推荐、县考核、镇管理、持证上岗、年度考核、能进能出的制度。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2006年县财政负责禽流感、口蹄疫防疫工资,根据考核平均每月200元,2007年县财政负责计划免疫的全部传染病防疫的工资,根据考核平均每月500元,到2010年防疫员的平均月工资达到1000元,从2008年开始解决防疫员的养老问题,按照县财政和防疫员个人各承担50的办法解决。

(3)、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动物防疫必须有经费保障,防疫员工资、防疫反应补贴、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疫苗供应经费等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从2007年开始免收防疫费,每户只收10元消毒费,2008年将防疫费、消毒费全部免收,县、镇两级建立物资储备库,2007年县级以同时应对三个疫点、镇级应对一个疫点的需要进行物资储备,2008年县级以同时应对五个疫点、镇级应对二个疫点的需要进行储备。

(4)、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免疫标识制度。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防疫员管理制度、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消毒制度、防疫员考核办法等。对“

三、十、百、千”工程在动物防疫方面要重点加强,建立专门的防疫制度。

(5)、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定期考核:各镇党政“一把手”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村级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动物防疫工作,职责是宣传教育农民,报告动物疫情,督促检查防疫员。加强动物防疫的宣传工作,每年三、十月为动物防疫宣传月,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宣传动物防疫工作,到2010年全县实现户户都有动物防疫明白人。加强动物防疫的督查,定期对防疫员开展检查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工效挂钩、末位淘汰。

(三)、加强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的大形势下,畜牧养殖发展面临的最大两个不适应:即首先不适应市场法则,只抓生产,不看市场。二是同市场经济机制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做好中介组织建设和规划,通过中介组织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建立适应市场的新体系。

建立覆盖全县的协会组织,党委抓支部,支部建协会,充分发挥引导生产、服务生产、连接市场的纽带作用。

全县在每一个镇都要建相应的协会组织,到2010年协会组织125个。每一个村利用闲置学校建成一个规模化肉羊育肥场发展村集体经济。

协会组织及肉羊育肥场建设目标见表:

协会组织及肉羊育肥场建设五年规划

年度

项目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建协会组织

560

125

410

(四)兴草业、抓转化,在营养工程上有新突破

今后我县人工种草要由种草养畜向草产业发展过渡,逐步开发草产品,人工种草要规模化,实现机械化平、种、收,形成草产品,打出品牌,提高效益。要强化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秸秆转化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认识水平,积极开展草粉加工、秸秆微贮、糖化等加工转化工作,要想方设法调动养殖户的青贮积极性,实现应贮尽贮,应加尽加。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饲养模式和饲喂营养配方,按养畜户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并派专业人员到户指导,实现科学饲喂,优畜优饲。为加快我县养殖突进步伐,特制定2006——2010年全县营养工程规划。(见附表)

(五)加快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推动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五原县良种畜繁育中心,繁育中心总占地1000亩,总投资680万元。将分为办公生活区、饲料贮备区、养牛区、养羊区、研发中心五个功能区。养牛区将建标准化棚圈2413m2,养羊区已建标准化棚圈8018m2,饲草料生产示范基地200亩,已种紫花苜蓿80亩,青贮玉米120亩。该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为:

1、新建公牛站,分批引进美国、澳大利亚纯种乳用公牛,年生产冻精10万枚。

2、引进德美、萨福克、杜泊优质公羊100只,供体母羊300只,受体母羊1500只,每年提供胚胎移植羊1000只。

3、新建年出栏肉羊10000只育肥场一处。

4、中心建成后,将作为我县县养殖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和扶贫基地,同时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不同类型的优选模式。良繁中心2006底基础设施已全面完成,2007年投入运行。

基地拥有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掌握着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进一步延伸肉用羊产业和奶牛业链条,加快杂交改良步伐,把肉用羊产业做强做大,使肉羊产业和奶牛产业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六)、加强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和县委政府打造内蒙西部人居环境最好县城的总体设想及五原县城市建设的要求,五原县新建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县城内从事牲畜屠宰、畜产品加工、畜产品交易的企业五年内统一规划进驻加工流通园区。套海镇、塔尔湖镇、银定图镇各自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

1、规划目标

(1)政府在东环和北绕城路之间征地500亩作为牲畜屠宰加工畜产品交易统一规划的用地,在2006年—2010年建成全市最大的集屠宰加工,畜产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化园区。土地征用后企业有偿使用,企业可转让出售,政府负责疏通,享受“三免二成半”优惠政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免交。

(2)园区按规划和产业布局要求建成功能区、屠宰加工区、皮毛交易区、活畜禽交易区、污水污物处理设施。

a、功能区:主要是管理部门,有畜牧、工商、卫生、商务、税务,具体由畜牧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建成服务大厅,实行微机管理,负责活畜禽交易、动物产品的检疫、市场信息收集、信息发布等一条龙服务。

b、屠宰加工区:用地300亩,建4—6个屠宰加工厂,到2010年,年屠宰生产达100万头以上。

c、活畜禽交易区:年交易牲畜100万头(只),仔猪10万头,雏鸡100万只。

d、皮毛交易区:年交易皮张150万张,绒毛7500吨。

e、2006年底,内蒙古草原聚鑫肥羊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园区,投入生产。年屠宰羊30万只,其中分割羊20万只。

f、计划2006年底,五原县益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园区,屠宰羊30万只,其中分割加工20万只。

g、计划2007年—2008年底,草原肉联厂、享通肉联厂进驻园区,年屠宰羊40万只,其中分割加工20万只。

h、2007年—2010年底,皮毛收购、仔猪、雏鸡贩运企业进驻园区,年交易绒毛7500吨,皮张150万张。交易仔猪10万头,雏鸡100万只。

k、2006年底,银定图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年屠宰羊5万只,交易仔猪1万头,雏鸡5万只。2007年底,塔尔湖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年屠宰羊5万只,交易仔猪3万头,雏鸡10万只。2007年底,套海镇畜产品流通园区改造建成,年屠宰羊5万只,仔猪交易2万头,雏鸡8万只。

2、管理措施

(1)、建立严格科学的市场综合制度:对原有的定点屠宰厂进行技术认证,依照标准进行评定,对新建屠宰厂进行初评认证,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后决定是否审批。

(2)、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畜牧、工商、卫生、质检、商务开展联合执法,对畜禽交易、畜产品流通、肉类市场联合执法,加大打击处罚力度,取缔违法经营行为。

(3)、完善提升技术标准:进入屠宰厂的动物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出厂的动物产品,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验讫印章;分割加工的肉类有检疫标识。

(4)、法律措施:依法管理畜禽屠宰行为,使市场经济国家通行作法,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严格屠宰厂和肉类生产经营,保障生产流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肉品质量符合食用卫生标准。

3、加强畜产品安全

(1)、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完善检疫监督手段,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有效监控,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加强动物检疫员、监督员的法律和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水平,增强执法能力,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实现操作技术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学习经常化。

(2)、园区内的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坚持畜牧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防止疫病的发生,加强粪便的综合利用(如可发酵产沼气),加强对畜禽病害肉尸及畜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屠宰加工废物无害化处理。

(七)、加强养殖场、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污物治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及落实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我县要把养殖场、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污物治理列入重点治理范围,制定统一的规划,5年内达到治理的目标。

1、规划目标

(1)2006——2007年底存栏1000头猪、存栏300头牛、存栏500只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粪便全部利用,污水达到达标排放。

2006——2007年底塔尔湖屠宰场、套海镇屠宰场、银定图屠宰场完成屠宰车间改造,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污物处理、污水排放达到标准。

(2)2008年底,存栏500头猪、存栏100头牛、存栏300只羊、存栏1000只鸡以上的养殖场粪便全部利用,污水达标排放。

2008年底在隆兴昌镇牲畜屠宰畜产品交易流通园区内建的屠宰场必须建设高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污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3)2009年底存栏猪300头、存栏牛30头、存栏羊100只,存栏鸡500只以上的养殖户取粪便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用沼气处理的方式解决。

2009年底城区的屠宰加工,毛皮收购,活畜禽交易企业全部进驻隆兴昌镇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并且达到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污物治理标准。

(4)2010年底全县117个村的散养户全部禁养,按照规划划定区域饲养,达到粪便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排放达标。

2010年县城内的所有养殖场全部搬迁到新建的隆镇园区内彻底禁止城内养殖,达到污水污物全面治理的目标。

2、治理的方法

(1)养殖场的治理从改进饲养方式,加快畜牧生态小区建设入手,改传统的饲养方式为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实现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2)按照畜牧法的要求,解决我县目标养殖小区少规划不合理的局面,对条件较好的养殖场给予政策扶持,对于不达标的小规模饲养户要严加限制逐步禁止采用散养方式,制定政策和引导养殖户到规划的养殖小区合伙股份制经营。

(3)牲畜屠宰加工企业在建厂时必须建设高标准的畜禽病害肉及其产品和污水、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病死畜禽和病畜禽产品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竭尽全力“抓龙头、带全局”扶持好“三”个类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城市环保、社会生态、污水垃圾、粪便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出发,建议政府在建设东环路与北环路交叉位置,规划200—500亩土地建设归并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

1、肉类屠宰、分割加工企业:年屠宰量要达到100万头只以上,设备一流、生产线符合国家对屠宰场的要求标准。

2、乳品加工企业:年处理鲜奶要达到105万吨以上,设备一流,生产线符合国家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要求标准。

3、绒毛、皮张收购加工企业:年内皮张交易量达到150万张以上,绒毛交易量达到7500吨以上。

套海镇和塔尔湖镇要与县畜产品加工企业园区相呼应,引进建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样全县上下的畜产品加工业就可连成一体,有规模成气候。扶持的上述三类企业力争分年度在五年内逐步完成。

(九)、建设新农村,打造新五原,逐步解决人畜混居的局面,全县建立猪、牛、羊各“十”个高标准的养殖示范样板小区。

用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将来新农村的变化格局,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以建立新型的高标准的养殖示范样板小区为抓手。全县要“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彻底解决人畜混居、脏、乱、差、臭的局面。(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上育肥、连环节”每年着力培育“百”户肉羊育肥大户,提高养殖环节的效益。

近年,在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养羊业上,我们短了一条腿,短了一条育肥环节赚钱的腿,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各镇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些闲置的校舍、厂房因陋就简,大力开展肉羊育肥。全县上下要搞好宣传,大造声势,11月中旬要实地组织观摩,镇与镇之间要比高低,户与户之间要比收入,把育肥产业做大做强。(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一)、“扩规模、走专业”以养殖大户为抓手,全县每年发展“千”户养殖专业户。

“向规模要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彻底转变与更新现有的养殖思维,引导农户“扩规模、走专业”给农户洗脑,从根本上解决“家有千万,四条腿不算”的陈旧观念,更新“不打不算,小打小闹”的意识,以每年培育千户养殖专业大户为突破口,形成镇连镇,村连村,户连户的养殖大规模格局,使我们的龙头企业满负荷运转,保证企业要什么,我们的生产基地就有什么,向定单养殖跨进。通过千户养殖专业大户的培育,带动千家万户的养殖业快速发展。畜牧部门保证各项养殖技术的服务到位,严把品种质量关;疫病防治关;饲喂技术关;改良配种育肥关;食品安全监督关,各项技术要过硬,使农户的养殖不因为技术的滞后或延误而影响其发展。科技人员要深入到地头,棚圈、窖池边进行服务,与农户结成真心朋友,随时随地解答养殖疑难问题。(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二)、逐步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新农村的养殖模式。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走专业专项的路子,提倡种、养协调发展。专业专项就是种地的专心种地,养殖的专门养殖,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长远发展模式。大量的生产资料要向能人手中集中,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大型牧场过渡。打造新品牌,创造新特色。

各镇要尽快依此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五年规划,制定出“

三、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使全县畜牧生产实现新的跨跃。

五、组织机构

6.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篇六

商会会长朱勇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首先对前来参加石鼓镇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石鼓商会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承蒙大家的信赖,选举我为第二任会长,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和重托。作为新任会长,我深感商会事业任重而道远,我决心带领会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辱使命。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商会的建设、企业的发展同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融为一体,进一步畅通会员企业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及时了解会员企业的发展需求,反映他们的呼声,为石鼓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一、强化商会服务意识,创新工作载体,营造崇尚创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会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互通信息、共同发展,把商会建设成会员的“娘家”;

二、创造学习条件,努力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通过举办读书论坛、专题培训,与其他社会团体交流等活动,帮助企业家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为企业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搭建平台;

三、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各项公益活动,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四、加强商会自身建设,不断推进商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加大会员发展力度,吸纳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入会,不断壮大商会会员队伍。

石鼓商会是由各个会员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赢利性群众组织。商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会员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都能够从商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自觉执行商会的各项决议,主动参加商会组织的活动,积极宣传商会的宗旨,维护商会信誉。按时交纳会费,保证商会的正常运转。

各位会员,我们石鼓人志在四方,为个人的发展努力拼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但石鼓的土地养育了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期望着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石鼓的企业家们,平台已经搭起,让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把握商机!奋发图强!石鼓商会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更强!我们将以优异的业绩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携手未来,为建设我们更美好的家园而共同奋斗。

最后,祝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石鼓老乡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祝商会的会员企业兴旺发达,祝石鼓的明天更美好!

7.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篇七

一、试点成效

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 各试点市县统筹谋划, 探索推进, 试点启动之年取得了初步成效:

㈠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传统观念明显转变省领导小组决定新一轮试点在3个市11个县实施, 使试点市县干部群众倍受鼓舞, 探索创新的热情和进取精神得到极大的激发, 普遍有了机遇感、责任感和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试点市县干部群众把实施试点的压力和重任, 转变为率先探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机遇, 转变为总结典型经验的动力, 转变为对改革发展成果的直接受益。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认识逐步深化, 信心和决心逐步增强。发展意识、艰苦创业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已经成为主导, 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探索各具特色新农村建设之路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㈡主导产业稳步发展,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全力培育提升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成为试点工作的亮点。金昌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形成了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势头, 75%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民勤县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新建日光温室小区87个, 新建养殖小区48个;泾川县在着力提升苹果产业水平的同时, 大力发展养殖业, 形成了种养互补, 循环发展的模式, 新建养牛小区5个, 建成秸秆养牛示范村14个。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已经或正在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据统计, 3个试点市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4227元, 其中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量和增幅都比上年有了明显提高, 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金昌、嘉峪关市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来自家庭经营性收入;11个试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2933.1元, 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试点前的161.5元缩小到了116.9元, 其中正宁县由上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7元一跃为高出16元, 11个试点县平均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㈢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村容村貌显著变化试点市县普遍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改变生产生活条件重要工作, 着力加强。据统计, 3个试点市11个试点县全年共新建乡村道路726.84公里, 建设村内道路471.96公里, 衬砌水利渠系220.78公里, 解决安全饮水29.93万人, 发展农村沼气6.13万户, 实施危旧房改造7.01万户。有8个试点县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武山县的试点村通村道路和村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 正宁县、山丹县通村硬化路分别达到80%和57%。各试点市县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实施“三清三改”, 开展绿化、美化和村庄整治, 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㈣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改善全面加强与去年省上为民办的12件实事相结合, 各试点市县不仅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下工夫改善, 还在教育、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深层次的民生问题上努力探索创新, 全方位改善民生, 使群众得实惠, 成为新一轮试点的又一个亮点。嘉峪关市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加大覆盖力度。金昌市在农村中小学生入学、农村医疗、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等方面深入推进。夏河县加快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正宁县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三年规划》, 实施职教中心二期、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项目18个。与此同时, 农村精神文明、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等都得到了加强。

㈤制度建设重点突破,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省直有关部门按照省上的要求, 把各类涉农试点向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集中, 已有以县为单位的5项试点工作 (财政省级直管试点、集体林权改革试点、旅游产业示范试点、农村改水改厕示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和4项单项重点工作 (牛羊产业大县、旱作农业项目县、中药材产业扶持县、梯田建设重点县) 向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给予了倾斜, 其中省财政直管县试点覆盖全部11个试点县。各试点市县发挥新农村试点的综合效应和带动作用, 推动了农村改革, 在全省起到了创新带头的作用。嘉峪关市围绕率先实现城镇化, 将全市8个街道、3个镇纳为一体, 划分成3个区域统筹城乡管理。泾川县的集体林权改革, 民勤县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 山丹县的土地流转等, 都有了新的探索,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积累了好的经验, 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向更深层次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做法

按照“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要求, 各试点市县从实际出发, 突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 各项工作重在打基础、探路子, 避免了搞形象、急功近利的现象, 做到了有规划、按步骤、分层次推进。

㈠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协作机制各试点市县把试点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的难得契机, 高度重视, 普遍加强机构建设。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武山、陇西县成立了专职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其他市县虽然挂靠在有关单位, 但明确了专职工作人员。各试点市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调研, 积极谋划, 主持审定试点工作方案, 带队考察学习, 多数试点市县都组织赴省外城乡一体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民勤、瓜州等县还组织到省内搞的好的市县参观学习, 取长补短。根据试点工作由首批主要在村级试点向新一轮主要在市县范围试点的变化,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发挥各部门的作用, 加强协作配合, 成为试点市县一致的做法。

㈡开展培训宣传, 加强工作指导去年11月, 省委、省政府在金昌召开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 总结和交流了兰州、金昌、嘉峪关三市试点工作经验, 全面部署了进一步深化试点工作和逐步有序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工作, 为新一轮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任务, 提出了要求。省领导小组于去年2月举办“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专题培训班”, 帮助试点市县领会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省、市、县各级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多形式开展新农村建设舆论宣传。试点市县多途径加强培训和宣传, 为实施好试点奠定思想基础。山丹、永靖、西和等通过举办培训班, 邀请县内外专家讲座, 编印宣传资料, 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基本知识、适用技术培训和宣传。陇西、武山、会宁等县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动员启动大会, 努力营造推进试点的声势。《甘肃新农村网》开通一年来, 浏览量累计达到270多万人次, 已成为政策宣传、动态报道、学习交流、文件发布、经验推广的重要平台。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并建立了试点报表制度, 加强对试点进展和成效的掌握;去年9月~10月份组织力量对3个市11个县进行了认真的督导, 全面掌握了试点进展情况, 分析了试点工作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省委组织部实施“百乡党建整推”行动, 从省市两级选派了176名优秀干部, 到1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175个乡镇挂任副书记, 协助乡镇党委推进以基层党建为重点的农村各项工作。

㈢深入研究部署, 科学制订方案各试点市县从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 组织力量, 深入调研, 统筹谋划, 根据《试点工作意见》要求, 认真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 办公室于3月份组织对试点市县的《试点工作方案》进行了审定, 在各试点市县修改完善的基础上, 省领导小组予以批复, 试点市县确定的试点乡村的实施方案由市州组织审定后全部批复。综合各试点市县的《试点工作方案》看, 基本做到了试点工作与长远发展规划相衔接, 同区域发展战略相一致, 同相关的其他单项发展规划相结合, 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布局合理、措施得力, 做到了立足实际部署, 各有侧重突破, 靠实责任探索。在试点思路上, 3个试点市重点突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把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作为工作重点, 11个试点县着眼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重点加强“六大制度”建设和创新, 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试点布局上, 共确定省级试点县区14个, 试点乡镇42个, 试点村386个。

㈣坚持规划先行, 提供建设依据遵循优先规划, 发挥后发优势的原则, 各试点市县全部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确定的所有试点乡镇、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瓜州县完成了全县和所有乡镇及行政村的建设规划。武山县已经完成了全县344个行政村产业发展规划和158个行政村建设规划。泾川县完成全县70%的集镇规划和47%的村庄建设规划。兰州、嘉峪关、金昌市根据2009年7月23日徐省长给3市主要领导致信要求和金昌会议精神, 编制完成了《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综合试验总体方案》和其他相关一体化规划文件。编制建设规划已成为点上和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㈤坚持分类指导, 走各具特色之路坚持从市县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是新一轮试点工作的普遍做法。各试点市县在研究部署新一轮试点工作中, 立足实际, 抓主抓重, 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试点思路。兰州市立足大城市、大农村的实际, 重点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子;金昌市围绕“三个集中”、“五个加快”、“六个推进”,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嘉峪关市率先探索推进城镇化的路子。11个试点县在重点突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同时, 提出不同区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思路。瓜州、山丹、民勤县立足地处沙漠戈壁、生态脆弱、水资源紧缺的实际, 重点探索“沙漠戈壁环境下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泾川、正宁县积极探索“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会宁、陇西、武山、永靖等县重点探索“干旱地区国扶贫困县新农村建设之路”;西和县努力走“陇南山区建设新农村之路”;夏河县着力探索“藏区新农牧村建设的路子”。在具体工作中, 武山县把村庄道路硬化, 改善基础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泾川县从中心村、小城镇、县城三个层面部署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 把推进中心村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着力点, 坚持了分类指导, 创新了做法, 取得了成效。

㈥突出生产发展, 明确重点任务各试点市县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金昌、嘉峪关市和泾川、正宁、武山、瓜州等县, 把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作为生产发展的重点, 突出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陇西、西和、会宁、山丹等县把劳务经济作为战略性产业, 把区域性特色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下工夫培育;兰州市围绕既有城郊型又有偏远山区的实际, 着力培育特色农业发展;民勤县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走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 突出发展设施种植、养殖, 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夏河县围绕农牧互补, 走牧区繁殖、农区育肥, 既抓养殖小区建设, 又抓草场改良。

㈦加强资金整合, 保证试点投入各试点市县把资金整合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施好试点的重要保证, 通过省、市、县财政补助资金引导, 统筹相关各类资金, 吸引群众自筹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 较好的整合了相关部门资金, 保证了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各试点市县通过市县财政补助、资金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和群众自筹等途径多方筹措试点建设资金。据统计, 3个试点市4年计划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7亿元, 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9000万元, 当年市级7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全部落实到位;11个试点县4年计划投入115.61亿元, 其中省财政和扶贫专项补助资金4.4亿元, 市县财政补助资金2.79亿元, 整合项目资金52.07亿元, 各试点县当年安排的财政补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兰州市在已启动的40个试点村, 共筹措试点建设资金2.89亿元, 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5100万元, 市财政预算专项资金4000万元, 县区配套2819.5万元, 部门整合2428.1万元。山丹县每年安排县级财政资金500万元, 成立了两家农业信贷担保公司, 采取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形式, 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㈧点面结合, 整体推进各试点市县按照深入试点与面上推进相结合的总体部署, 在做好省级试点的同时, 按照分级负责、分层推进的要求, 各市州、县 (市、区) 共部署市县级试点乡镇34个, 试点村1079个, 试点工作在不同层面同步推进。在扎实做好试点工作的同时, 面上推进突出抓了主导产业培育、乡村清洁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和规划编制等工作, 呈现出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发展势头。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试点工作在启动之年也反映出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农村制度建设创新的研究和推进还不够深入;二是规划编制和资金整合工作进展不一, 有的市县重视不够;三是有些试点市县还没有找准符合实际的工作切入点, 方法和措施还有待改进;四是工作开展还不够平衡, 整体效果有待提升。

8.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篇八

一、农村宣传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党领导下的宣传工作贡献不容忽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宣传工作机制已经相对稳定。但是面对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既有的宣传工作机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宣传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宣传工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1.指导思想滞后

目前农村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与农村的实际发展的需要不想符合,既有的农村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上局限于稳定以及经济两个领域,各项宣传工作的组织与开展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农村宣传工作的稳定以及经济定位依然很重要,但是新农村建设中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乡风文明以及管理民主就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农村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不符,指导思想滞后的情况亟需改变。

2.管理模式僵化

从目前农村宣传工作的管理模式来看,现行的管理模式采用的行政主导的职能管理模式,到了农村这一个层级政府机构设置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宣传机构,负责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很多,宣传工作的开展一般都是临时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来进行,这种宣传工作管理模式的管理很容易导致宣传效果的不佳,农村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成为了宣传工作效果提升的一个瓶颈。

3.宣传方法单一

在农村现有的宣传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广播以及标语来进行,既有的宣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居民新的要求,在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的时代,农村居民已经对于传统的宣传工作方法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上述宣传方法基本上属于是单通道的信息传递,只是考虑将要求农民应该怎么样,而没有考虑农村居民要怎么样,这种中宣传方法没有二者之间的信息对等流动,宣传效果自然不佳。

二、创新农村宣传工作机制的策略

农村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在构建新农村的现实背景下显得尤其迫切,本文在对农村现有的宣传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以下几点创新机制来提升农村宣传工作效果。

1.更新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决定了农村宣传工作的整体走势,对于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农村宣传工作指导思想应尽快改变,农村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应朝着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转变,各项宣传工作的开展应以促进乡村文明为基本的侧重点,宣传工作的开展应围绕着这样一个指导思想进行开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村宣传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存进作用。指导思想的转变应注意相关舆论的宣传,通过舆论宣传来使农村宣传工作人员自觉的在行动中按照指导思想的要求办事。

2.创新管理模式

如果说指导思想是从观念层面来进行农村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那么管理模式则是从组织层面来进行创新。在乡镇农村这样一个基层政府组织机构,应创设一种复合农村实际的宣传工作管理模式,乡镇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宣传工作机构,这样一个机构由乡镇政府的一二把手进行负责,将各个职能机构中具有良好宣传能力的工作人员吸纳进来,形成一个分工合作、职责明确的组织体系,这将会改变以往因为临时性的工作效果不佳的局面。

3.变革宣传方法

宣传方法是宣传工作开展的载体,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宣传方法往往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考虑到传统的农村宣传工作方法已经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变革宣传方法已经是宣传工作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宣传工作方法的变革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的诉求,多多采用寓教于乐,而非说教式的,枯燥的宣传方法。宣传方法的变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增强宣传者与农民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宣传效果。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与宣传工作内容之间有着很多的契合点,通过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将会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而农村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实现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是不现实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我们坚信,只要地方政府不断的努力探索,一定能够开创农村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晶.做好农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J].农村实用技术,2010(8).

[2]罗崇明.认真做好新时期农村新闻宣传工作[J].党的建设,2007(8).

【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上一篇:赴加拿大留学下一篇:毕业论文案例提纲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