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2024-10-11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共8篇)

1.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篇一

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实验室的工作范围界定在从事食品质量检测如感官评定和常规理化检测、食品化学物质检测包括有有效成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和环境污染物等危害食品安全的项目。

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实验室管理层: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领导下负责管理实验室活动的人员。至少应包含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在实验室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分管质量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主持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不符合项的纠正。

技术负责人: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对技术要素的控制责任。

控制样品:已知样品成分含量、可用于重复性测试及控制测试过程准确度的样品。1 实验室自己制备添加已知值的阳性样本。2标准物质。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使实验室客户能够确信实验室提供的检测结果或服务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内部质量控制是为了实验室内部各级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能够确信本实验室和本部门能够达到并保持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为了让客户信任,通常要对实验室实验室质量体系中的有关要素不断进行内部评价和审核,并开展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样品重复性测试、与外部实验室的测试比对、参加能力验证等各种控制活动,以证实实验室、某个部门或相关人员具有持续稳定的 4.1质量负责人负责主持保密工作

4.3质量负责人:

4.3.1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

4.3.2监督质量体系的日常运行,及时纠正降低实验室检测能力,影响公正性和诚实性的偏离行为;

4.3.3及时向最高管理者反映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5.2.12内审和管理评审要把公正性声明和公正性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审核和评审内容,质量负责人要跟踪与此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其落到实处。

5.3.4 最高管理者应经常召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研究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评审的情况,推进质量体系运行的水平,始终保存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5.4.4质量负责人应保持与最高管理者的沟通,及时反映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本中心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

5.5.1最高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来自法律、法规,顾客的抱怨和意见,检测能力的验证和比对结果,当发现本中心的质量体系屡次出现同一类似的问题时,应召集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3.1 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综合办公室发放。

5.2.1.2 程序文件由综合办公室组织编写,送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5.2.1.7 质量记录由综合办公室编写,综合办负责人审核报质量负责人批准使用。

5.2.3.6 重新颁布新版本时,旧版本作废,已作废的文件应由综合办公室收回,需销毁文件,填写《文件销毁记录》,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统一销毁。如需留作历史资料或参考资料时,应加盖“作废”和“归档”章。

6.3 未经批准不得复印或转借,如确实需要,按文件受控要求,质量手册需主任批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需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借阅、复印,如中心内使用,领用时由综合办公室加受控章、编号。

3.3质量负责人审定外部支持服务和物资供应采购计划,技术负责人签字。

②质量负责人对检验分包方的能力,资质进行调查,并将检验分包方的情况告诉委托方得到委托的书面认可

3.1 质量负责人组织申诉和投诉的处理工作,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受理客户的申诉和投诉。

4.2.3 通过复核,认为投诉理由不成立时,报质量负责人审核后,签发投诉不成立报告,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向客户做出耐心解释。

3.1质量负责人负责本中心不符合工作的控制处理和纠正措施的审批。

4.2.2质量负责人一般通过内、外部管理体系审核,对检测报告定期抽查。

4.3.1无论是谁,也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发现的不符合工作,都要及时填写不符合工作报告上交质量负责人。

4.3.2质量负责人对不符合报告所描述的不符合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做出处置意见。

4.4.2对经常重复发生和可能造成严重结果的不符合工作,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进行评审,立即采取纠正和补救活动,防止不符合工作造成的损失继续扩大,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质量负责人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4.4质量监督员对停止检测工作的责任部门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质量负责人,由质量

负责人决定是否批准恢复工作。3.1质量负责人对不符合/潜在不符合工作予以评价,确定责任部门,批准纠正/预防措施并协调实现,检查验证措施的效果,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4.1识别不符合工作,确定责任部门

(1)各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人员,按照《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规定的途径,识别出已发生的不符合工作,填写《不符合工作报告》上交质量负责人。

(2)质量负责人对不符合工作情况进行评审确定实施“纠正”还是“纠正措施”的处置意见,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向责任部门发放《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

(3)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按《内部审核程序》执行。

5.2预防措施的制定

(1)质量负责人在收集了潜在不符合工作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可能影响的范围及部门。

(2)质量负责人与所涉及的部门一起分析潜在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应由主任批准。

6.2 纠正措施由质量负责人批准,预防措施由主任批准。

7.1质量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实施纠正/预防措施所发生的质量活动记录,交综合办公室存档保管。

3.6 质量负责人负责批准质量记录格式。4.3检验原始记录规范

所有原始记录格式要规范化,质量记录格式由质量负责人批准使用,技术记录格式由技术负责人批准使用,其信息内容要全面,以能保证复现检验过程。

①检验员应认真、准确、客观地填写原始记录,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使用经批准的专用原始记录格式。

②检验过程中的记录、计算和数据转换等都必须进行认真校核。③检验原始记录内容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标题(如XX产品/项目检验记录); b)唯一性编号; c)样品状况,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样品状态(异常情况应详细描述);

d)检验依据或参考的检验方法(标准代号必须包含年号); e)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f)检验数据、计算公式和导出结果; g)检验时的环境条件;h)检验中的意外情况的描述及处理记录; i)检验日期、地点; j)检验员、核校人员签字;

k)有分包项目,应附以分包检验报告。

④原始记录不允许涂改,修改原始记录时,应在数据上划两道横线,将正确数据写在原数据上方,并加盖修改人印章或签字。

⑤原始记录要在检验过程中及时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不得追记、补记或事后抄整。若确需抄整要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将原始记录和抄整记录一并存档。

⑥记录要真实、准确,描述要具体。

⑦原始记录所有项目都应填写完整,应有检验人(记录人)、校核人(或审核人或批准人)的签名。记录中没有内容的空白项要划“”杠掉。

⑧原始记录应与检验报告一同存档,保存期一般不少于三年。

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 3.1.1 主持内审工作;

3.1.2 审批审核实施计划及审核报告; 3.1.5 对有争议的质量管理问题有裁决权。

4、工作程序

内审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并且要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和实验室的所有部门。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内审频次: a、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b、内部监督连续发现质量问题

c、实验室组织结构、人员、技术、设施发生较大变化 d、第二方或第三方现场评审前

5、检验报告质量审核工作程序

5.1 检验报告质量除随体系全面审核外,每季进行一次质量审核(体系全面审核当月除外)。

5.2 检验报告质量审核,由质量负责人任审核组组长,并确定审核员。

5.3 检验报告审核,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当月检验报告的10%,按《检验报告质量分等规定》的判断。

5.4 审核员填写《检验报告质量检查表》和《 年 月检验报告审核汇总表》,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分发相关部门,并在综合办公

室归档保存。

6、附加内部审核

6.1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质量负责人应针对责任部门或要素及时附加内部审核;6.1.1 出现质量事故,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6.1.2 内部监督连续发现质量问题;6.1.3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6.1.4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6.2 附加内审计划内容同4.2中程序内容。

5、教育培训

(1).质量负责人每年都应对员工进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员工职业健康及安全意识。

4.10.7.2质量负责人

a、批准内审计划并组织实施 b、指定组成内审组及任命组长 c、将内审计划通知组长和受审核部门 d、负责不符合项追踪

e、负责内审质量和内审员的培训 f、批准内审总结报告

2.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篇二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样品,质量控制

检测工作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 严格控制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个环节, 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方针的基础。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 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取决于农产品样品的质量控制, 否则实验室分析工作将是徒劳, 甚至导致错误的判断, 给生产或科研带来损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样品主要是水果和蔬菜, 在储运过程中易发生霉变、腐烂、结块和破碎, 根据样品的特点需制定合适的抽取方案、制备方法和样品管理制度, 用以保证样品质量的有效控制。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实践, 就如何提高农产品样品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1 样品抽取

样品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对象, 抽样也是检测工作过程的首要环节。抽取的样品应做到随机性、代表性、可行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在样品抽取前, 根据监督抽检任务的要求, 需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方案应包括抽样地点 (区域、城市、抽样点) 、抽样人员、抽样时间、所抽样品名称和数量;抽样程序包括所抽取样品的包装、处理和运输等内容。

1.1 抽样方案

1.1.1 抽样地点。

选择抽样地点时, 首先应确定1个预定的抽样点, 同时还应确定1个备用抽样点。抽样点的分布应在所抽区域的不同方位, 相同名称的超市原则上只抽取其中1个。一是在蔬菜大棚中抽样时, 每个大棚为1个抽样单元。每个抽样单元内根据实际情况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等方法采取样品。每个抽样单元内抽样点不应少于5点。个体较大的样品 (如大白菜、莲花白) , 每点采样量不应超过2个个体, 个体较小的样品 (如樱桃、番茄) , 每点采样量0.5~0.7 kg。若采样总量达不到抽样标准规定的要求, 可适当增加采样个体。每个抽样点面积为1 m2左右, 随机抽取该范围内同一生产方式、同一成熟度的蔬菜作为检测用样品。如果一个基地大棚数量多, 则抽取部分大棚作为抽样单元。二是在批发市场抽样时, 散装样品应视堆高不同从上、中、下分层取样;包装农产品在堆垛两侧的不同部位上、中、下过四角抽取相应数量的样品。三是在农贸市场和超市抽样时, 同一摊位抽取的同一产地、同一种类蔬菜样品作为1个批次。为避免二次污染, 尽可能从原包装中取样。

1.1.2 抽样时间。

一是在产地抽样时, 根据不同果蔬品种在其种植区域的成熟期来确定, 抽样应安排在果蔬成熟期或即将上市前进行, 绝对不能抽取在喷施农药安全间隔期内的样品。抽样时间应选在9:00—11:00或15:00—17:00。下雨天不宜抽取样品。二是在批发市场抽取样品时, 宜安排在批发交易高峰时抽样。速测抽检样品宜在蔬菜运输车辆进入批发市场之前进行抽检。三是在农贸市场和超市抽取样品时, 宜安排在农贸市场和超市开始营业之初。

1.1.3 抽样人员。

参加抽样的工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技能才能进行抽样。进行抽样时抽样人员应不少2人, 其中至少1人具有抽样工作经验, 负责对抽样工作的具体实施及相关情况的协调处理, 抽样时最好有当地管理人员陪同。

1.2 抽样程序

到达抽样点后, 抽样人员应主动向被抽单位或个体出示有关抽样文件、抽样人员的工作证明, 向被抽检单位或个体说明抽样检测内容。随机抽取无明显瘀伤、腐烂、长菌或其他表面损伤的果蔬样品, 抽样时应选择成熟度相同的样品。在产地抽样时不宜抽取完全成熟的样品。样品原则上应该进行购买, 价格为市场零售价。在生产地抽样时应调查果蔬生产、管理情况, 生产基地每3年至少监督抽检1次。在市场进行抽样, 应调查果蔬来源或产地。抽样人员在抽取不同样品时应使用一次性手套, 每抽取1个样品时要更换1次。抽样全过程所有用具都要保证不会对样品造成二次污染。抽样人员要与受检单位人员共同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在现场认真填写抽样单, 准确记录抽取样品的信息, 双方签字或盖单位公章。由于遇到市场关闭、天气状况等特殊情况造成不能抽样, 或在规定时间内抽样点抽不到样品, 应及时与监督任务下达单位联系, 汇报情况。抽取的样品应放入塑料袋中, 装入样品后的塑料袋要进行密封, 可以在塑料袋上打几个小孔通风, 防止样品脱水, 样品袋一旦打开后不能恢复原状。封条上标明封样时间, 并由双方代表共同签字。样品袋上要加贴样品的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和抽样时间。样品由抽样人员尽快带回实验室处理。

1.3 样品运输

高温季节样品运输应选择能够保持低温的容器, 低温包装时应使用适当的材料包裹样品, 避免与冷冻剂接触造成果蔬的冻伤。样品应在24 h内运送到实验室, 否则应将样品在抽样地缩分制样冷冻后运输回实验室。样品运输过程中应有保证措施避免样品被污染。

2 样品制备

2.1 样品缩分

将抽取的样品混合后用四分法缩分, 对于个体小的物品 (如苹果、坚果、红枣等) , 去掉蒂、皮、核、头、尾、壳等, 取出可食部分;对于个体大的基本均匀物品 (如西瓜、冬瓜等) 可在对称轴或对称面上分割或切成小块;对于不均匀的个体样 (如油菜、小白菜等) , 可在不同部位切取小片或截成小段;对于谷类和豆类等粒状、粉状或类似的样品, 应使用圆锥四分法 (堆成圆锥体—压成扁平形—划2条交叉直线分成四等分—取对角部分) 进行缩分。

2.2 样品处理

将缩分的样品切碎, 充分混匀, 用四分法取样或直接放入食品捣碎机中捣碎。水果、蔬菜、蘑菇等湿样匀浆放入聚乙烯瓶中于-20~-16℃条件下保存;粮谷、豆、烟叶、脱水蔬菜等干货类捣碎混匀后放入食品塑料瓶中, 常温下于通风处保存。

2.3 样品制备注意事项

一是处理的样品一定要具有代表性, 所取样品应全部处理。二是样品处理过程中应防止交叉污染, 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应更换或清洗样品处理工具。

3 样品管理

实验室应对农产品样品的接收、保管、领用、传递、处理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 以确保不污染、不损失、不变质, 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

3.1 样品接收

实验室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接收、检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接收样品室时应记录样品状态 (颜色、形状、新鲜纯度等) , 对照抽样单、标签、封条对样品进行验收, 并按照样品编号规则进行唯一性编号。

3.2 样品保管

样品应分类存放, 记录准确。为防止混淆误用, 样品可分为“检样”、“留样”等。检样应附有标识, 标识可分为“待检”、“在检”、“检毕”等。

3.3 留样及样品储存环境

复验用的“留样”, 应妥善保存并做好标识和记录。样品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 摆放整齐有序, 要求在特定条件下储存的样品, 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并对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 加以记录。水果、蔬菜打浆样品要求储存于-20℃冰箱中。

3.4 样品保存及退回

样品应规定保存期限, 一般可规定保存期为60 d, 保存期满后必须设样品作废处理程序, 并做好记录。样品的领用和退回, 应办理交接手续, 做好清点核实工作后, 交接人员双方应在记录上签字。

参考文献

[1]吴越锋.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湖南林业科技, 2007 (34) :80-82.

[2]谢宗升, 黎小正, 吴祥庆.渔业检测实验室样品管理质量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8) :44-45.

[3]姜莉, 林颖, 姚家彪.理化实验室保留样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现代仪器, 2005 (6) :64-65.

[4]温丽云, 赵盼, 盖丽娜.食品检测实验室样品的有效控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0 (2) :54-55.

[5]GB/T8855-2008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3.实验室水质检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实验室;水质检测;质量控制

1.微生物的检测

1.1严格用具清洗

保证检测用具的真正清洁、无菌是保证检测精度的第一步。因此必须保证用具(包括采样瓶、平皿、吸管等)清洗符合要求,因此不但清洗时要及时更换清洗液,使之达到一定浓度,而且用具清洗必须彻底,无残留。因为通常用作清洗液的洗衣粉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能破坏细胞结构从而抑制细菌,影响检测结果。

1.2加强实验室无菌环境的控制,保持四壁光洁,严禁挂尘

大量细菌能够附着在空气中的粉尘中,浓度可以达到107个/L—108个/L,因此必须保持检测室、尤其是无菌室四壁及地面光洁,无菌室内还要尽量少放置物品,便于消毒杀菌。潮湿也是细菌滋生的一大因素。经常通风,保持检测室的干燥,定期用消毒液对室内空气杀菌,并且检测其结果。

1.3合理存放及使用培养基

大家使用的合成培养基,一般为粉末状,应置于5℃—25℃,避光、干燥保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若培养基粉末变黄、变粘,则很可能变质。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应于4℃冰箱保存,并尽快使用。使用时,应将培养基均匀加热,使之熔化。若使用电炉加热,应避免热糊。待其冷却至60℃左右,方可进行接种。培养基以其基体均一,色泽光亮、透明为优质培养基。

1.4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设施环境、培养基、培养箱温度等硬件需满足要求外,样品重复性、检测时间、培养时间、检测人员读数等也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不同人员对同一平板读数引起的误差较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作为次要因素考虑。检测时间和培养时间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应严格规范操作。微生物水样的运输及保存均应冷藏,样品取来后应立即检测,最长不宜超过 24h。培养时间因样品细菌种类的纯度对结果的影响有所不同。对于细菌种类单一的质控样品,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 其结果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对于种类复杂的水样品,培养时间对其结果的影响较大,培养时间最好控制在 48±2h。

2.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2.1水浴加热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大多数化学反应的进度都与反应时间成正比。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只是规定时间内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反应时间将直接影响测定的结果,因此对样品进行水浴加热时,一定要在水浴沸腾后将样品放入水浴锅中,水浴沸腾,开始计时,并严格控制时间为30min±2min,以提高数据的精密性。若水浴加热时间过长,样品测定值会增大、反之则减小。

2.2 KMnO4溶液的浓度必须准确标定

滴定时室温下反应慢,溶液加热至70℃-80℃,但温度不能高于90℃(酸性条件下,H2C2O4会部分分解)。滴定刚开始的时候,滴定反应速度较慢,当滴入的KMnO4与H2C2O4反应生成Mn2+而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后,反应速度才逐渐加快,因此高锰酸钾溶液标定时的滴定速度在开始时不宜太快,应等第一滴KMnO4红色褪去之后再滴入第二滴,否则所加入的KMnO4来不及反应即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从而影响高锰酸钾溶液标定的准确度。终点的判断,用KMnO4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并维持0.5min~1.0min不褪色时,即认为达到滴定终点。

3.氨氮的测定(HJ535-2009)

3.1对检测用水的要求

氨氮的测定通常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实验过程对水的要求很高,应严格控制实验用水的质量,最好采用进行二次加工得到无氨水,或者采用复合树脂交换柱制得的新鲜去离子水。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控制试剂空白吸光度不超0.030(光程l0mm比色皿),这样可大大减少因为无氨水的质量控制不好而产生的测定误差。另外纳氏试剂在配制时应注意,按方法(HJ535-2009)配制时配制的溶液要静置过夜,将上层清液移入聚乙烯瓶中密封保存,然后放入冰箱中低温冷藏,以防颜色逐渐加深。

3.2实验室环境的影响

氨氮的测定应选择在无氨气的环境中进行,不应有扬尘,按盐类化合物,所使用的试剂、玻璃器皿等实验用品要单独存放,因为玻璃器皿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氨,因而造成测定的偏差。而且玻璃器皿的洗涤应避免采用重铬酸钾洗液,因为此洗液易附着在容器上,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影响氨氮的测定。玻璃器皿在必要时可用(1+9)的盐酸浸泡,且清洗、凉干后在空气中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即可用来进行样品的分析测定。

3.3反应条件的影响

3.3.1 PH值的影响

由氨氮显色反应原理可知,显色溶液的浓度影响反应平衡,对显色效果有明显影响。实验表明:水样pH值<6,反应灵敏度较低,吸光度值随pH值的减小而降低;pH值在6~8时,吸光度值较高;pH值>10时,出现大量的红棕色沉淀。因此,水样保存时如果加入了浓硫酸,在测定前要用碱中和至pH值为6~8,此外,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水样与标准溶液的pH值应尽量一致,以免造成误差。

3.3.2温度的影响

温度会影响纳氏试剂与氨氮的反应速度,并影响溶液的显色效果。实验表明,反应温度为25℃时,显色最安全; 20℃时吸光度无明显改变,但显色不完全;当温度达到30℃时,溶液褪色,吸光度出现明显偏低现象。因此,实验显色温度应控制在20℃~25℃,以保证实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3.3.3反应时间的影响

反应时间小于10min,溶液显色不完全;lOmin~30min颜色较稳定;30min~45min颜色有加深趋势;45min~90min颜色逐渐减褪。因而,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时,显色时间应控制在10min~30min,以尽快的速度进行比色,达到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4.总氮的测定(GB/T11894-1989)

总氮是指水体中所有含氮化合物中的氮含量,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11894-1989) 测定。此法测定总氮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此方法要求空白值的吸光度不得超过0.030,并不是很容易做到。所以有很多细节方而的问题需要注意。

4.1玻璃器皿的清洁

在总氮的高温消解过程中,玻璃器皿壁上难以清洗的有机物和其他物质会混入介质中而造成空白值偏大或者平行性较差,所以所有玻璃器皿最好用盐酸(1+9)或者硫酸(1+35)浸泡,清洗后再用无氨水冲洗数次,比色时用的石英比色皿也要用盐酸(1+9)清洁干净。

4.2消解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控制

消解时应严格按照分析方法规定的消解的温度为120℃~124℃,(此时锅内压力1.1kg/cm2~1.4kg/cm2 )控制。消解時,(GB11894-1989)中要求达到规定的温度和压力后开始计时,笔者的经验是直接打开放气阀加热一段时间,充分排出蒸气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放出热蒸气后再关闭放气阀消解,并且将消解温度控制在123℃,消解三十分钟后,自然降压至与外界相同时再打开放气阀放气,然后打开锅盖。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总消解时间足够长,过硫酸钾分解完全,这样测定结果更为理想。 [科]

【参考文献】

[1]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微生物实验室质量保证准则[S].1994.

4.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篇四

1实验室检验设施现状分析

1.1分级室密不通风,不利于检验人员身体健康棉花分级室主要用于棉花感官检验。为了对每一只棉花样品进行科学、准确定级,国内外棉花标准或政府机构要求在用模拟昼光实验室对棉花进行分级,而且整个分级室不应有眩光和交叉照明。因此,棉花实验室如果安装有带玻璃的门和窗户,必须安装能完全遮光且颜色灰度值为N8.5、不反光的窗帘。在开始检验工作前,需要关闭门窗,并将窗帘全部拉下,以确保分级室整个环境色符合《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GB/T 13786)标准相关要求。但在满足分级环境要求的同时,分级室中密闭不通风,容易造成缺氧,对检验人员身体健康明显不利。久而久之,检验员难免出现头晕、疲倦、四肢无力等职业病症。因此,改善分级室通风环境,减少或预防相关职业病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1.2实验室粉尘浓度较高,易诱发职业病棉花纤维是很好的纺织原材料,但飘在空中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过多的棉花纤维进入呼吸道与肺部,会危害人的健康[1]。另外,棉花属于初加工的农产品,从农田采摘到轧花厂轧花成为原棉,棉包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大量的叶屑、尘土等细小的杂物。而原棉一般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在仓储、长途运输期间容易滋生一些有害的微生物。经过大量调研,这些有害微生物会对直接接触者(检验员和消费者)的人身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2]。检验人员通过手抓、抽拔、整理、抽取、平分等对棉花样品进行检验时,会伴有大量灰尘类物质与棉花中微小的棉短纤维(俗称“棉花毛”)等一同漂浮在实验室的空气中,导致检验室中常常是飞毛、粉尘满天飞。而这些飞毛、粉尘往往都带有细菌等微生物,人吸入含细菌的飞毛、粉尘会对呼吸道及肺部产生不良影响[3]。经过大量调研,凡长期从事棉花分级检验工作的检验员,患有呼吸道疾病(如慢性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鼻炎、棉尘肺等)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净化棉花分级室环境,降低棉短绒、粉尘浓度,对保障检验人员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1.3棉花检验恒温室密闭且噪音大,对检验员身体健康不利虽然一般恒温室都安装有送风口和出风口,但为了保持恒温恒湿效果,需要保持相对的密闭性;因此长期在恒温室工作的检验人员会出现缺氧性头晕症状。另外,在恒温室中使用HVI或其他气流仪测试棉纤维马克隆值时,在气流作用下会将棉纤维从样品腔中向外吹出,与此同时吹出的还有飞毛、灰尘,这些飞毛、灰尘漂浮在恒温室空气中会影响测试人员的呼吸系统等。

1.4人工卷压保留样品,费力耗时又影响美观在棉花检验实验室,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棉花样品或成交小样都需要使用牛皮纸将其卷压封识后保存,长期以来一直采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的人工卷样法,即通过人手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将需要保留的样品卷成圆筒状,然后用包装纸或袋进行包装,再将两头折叠并封识。因此,实验室通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去卷压留棉,造成人力浪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由于每个人卷样技巧、手法、力度不同,造成留样大小长短不一,外观形态不规范、不整齐。

1.5验余样品存储方式落后,不便于保管在棉花检验实验室中,对于验毕不需要保留的样品,一般都暂时存放在塑料编织袋中。一方面塑料编织袋大小不

一、规格不等,不利于摆放;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还是通过人工将棉花样品装进样品袋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将其塞实,整个塞装样品过程既费时费力又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人工臂力有限造成样品袋塞压不实、密度较小,占据实验室空间较大,不便于存储保管,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6棉花样品装袋方式落后,影响工作效率在棉花检验中,对于验毕不需要保留的样品,一般都暂时存放在样品袋中。存放棉花的样品袋通常都是使用普通的塑料编织袋缝合加工而成的。由于样品袋使用软体材料,没有固定形状,因此,多年来样品装袋一直沿袭传统的做法,即将分级台抽屉拉开,然后将样品袋袋口端外翻后套在工作台抽屉外板上,再将抽屉关紧,将样品袋外翻边夹在抽屉与工作台的夹缝中,起到固定样品袋的作用。久而久之,会造成抽屉关闭不严,甚至损伤抽屉及工作台。另一种传统做法是,2个人共同完成塞装样品工作,即一人撑开样品袋,一人塞装棉花样品,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2改进措施

棉花检验实验室在逐步向现代化、仪器化迈进的同时,还应兼顾棉花检验相关配套设施及装置的同步改进,同时也应不断强化职业安全卫生意识。虽然这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但现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棉花分级室应增加通风循环系统,改善空气质量对于新建棉花检验分级室,在兼顾《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GB/T 13786)标准相关环境色、照度、灯光高度等技术要求的同时,应考虑增加通风循环系统。该系统一定要对循环特别是送风速度、流量等进行合理设计并严格控制。风速过大会吹起棉纤维及灰尘,影响检验工作及结果的准确性;风速及流量过小则无法达到改善检验环境的预期目的。对于现有模拟昼光分级室,进行改造来增加通风循环系统不大容易。建议:为不影响检验工作,应拉下遮光窗帘;在不影响分级室光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将实验室个别门窗打开一定缝隙,以保持适量新鲜空气的输进,使长期从事分级检验的工作人员不至于出现缺氧、困乏甚至其他不适症状,确保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2使用通风除尘式棉花分级台,降低环境粉尘浓度国内外棉花分级台都是传统、静止、普通的台面,无法降低棉花中短绒、粉尘的飞扬及污染。如果使用通风除尘式棉花分级台,则通过下抽风原理,使棉花检验中产生的绝大多数短绒、粉尘在飞扬到人体头部及呼吸道之前,被负压气流吸走,实现降低分级室粉尘浓度、净化分级室环境的效果,同时保障检验人员身体健康。

2.3降低噪音,减少粉尘,优化恒温室环境由于棉花大容量测试仪(简称HVI)配备抽吸废纤维的真空泵、测试马克隆值的气流系统以及测试棉纤维断裂强度的拉断装置等,因此HVI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很多粉尘。因此,建议在HVI上加装消音装置(目前国内已有先例,效果不错),以尽量降低噪音污染。另外,在HVI的马克隆值测试位置加装吸尘装置,将气流吹出的短纤维和粉尘进行有效收集和控制,尽量降低恒温室粉尘浓度。除此,建议在恒温室从事棉花检验工作人员的连续工作时间不要超过3 h,以防大脑缺氧,对身体不利,同时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使用棉花自动卷样机,规范留样管理使用棉花样品自动卷压机,可以将检验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还可以提高保留样品的卷压密度,更好地保证样品在存放期间原有特征、特性不发生变化。当样品量相差不多时,可以将样品腔固定在一定尺寸,这样成型的卷压样品规格一致,便于保存,且使样品室规范、整齐、美观。另外,使用棉花样品自动卷压机可以省时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5使用棉花样品压缩整理机,提高实验室空间利用率使用棉花样品整理机也可以减轻检验人员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使用棉花样品整理机可以在机械压力作用下将验余棉花样品有效压缩到一定密度,并大约成型为500 mm×500 mm×250 mm的长方模块,便于码放,且可以有效利用实验室空间,提高在实验室临时存放时的安全系数。

5.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篇五

水质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摘要:文章介绍了水质监测实验室通过加强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质量体系中各因素的.目的.作 者:王江 WANG Jiang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自来水公司,山西晋城,048000期 刊:山西科技 Journal: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10,25(3)分类号:X853关键词:质量控制 预先控制 过程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保证

6.工程质量控制检测论文 篇六

摘要:建筑节能工程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脚步,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新的行业标准,在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性的作用。实现建筑节能工程的持续发展,保证工程的质量是首要前提。因此,本文针对于这一问题,结合节能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检测项目

引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实现发展的必要条件,丰富的能源也是促进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重要途径。而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如今,各种能源的储备情况已经不容乐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未来我国发展计划制定的重要内容。而综合来看,建筑用能源的消耗占了较大的比重,无限的趋于国家总能源消耗的1/3,建筑节能工程因此也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课题。

1概念及意义

1.1概念

建筑节能工程对于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规划设计,改造利用等,使之在运行的过程中,在保证一定的保温、通风等硬性条件时,达到一定的节能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物的可持续利用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相对应的节能材料、设备、技术等,因此,建筑节能工程的最终质量存在一定的变数。

1.2意义

建筑节能工程的意义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体现:①对于建筑的用户,增加了居住的舒适度,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在用能方面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对相关能源的支出,提高了生活的质量;②对于建筑行业,能够增加建筑行业的效益的产生空间,增加行业的市场的灵活性,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行业的相关技术,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③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促进国家经济的进步,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社会的整体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1]。

2节能质量控制

2.1增强控制意识

我国引进建筑节能的概念时间较短,也因为节能材料造价相对过高、设计规划难度较大、工程较为复杂造成了当下各建筑行业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不够,没有形成相对全面的概念,从而在实际的运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节能工程相关意识,从而加强实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①建筑企业首先要明确节能工程的概念,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政策,了解节能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②了解国内外相关市场情况,引进先进的节能工程控制理念,鼓励相关的设计师结合国外优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案例,研发适于我国建筑节能工程发展的设计方案,以此,进一步促进企业对于建筑节能工程的认识;③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制度,从原材料采购到建筑设计再到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实行严密的把控。

2.2提升节能技术

先进的节能技术能够对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吸收先进的行业经验,相关技术,帮助企业能够尽快的在建筑节能工程的领域取得进步[2]。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加强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工程技术。①和国外专业的研究机构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形成合作,通过技术上的交流,学习其优秀的成果,弥补国内行业相关技术的不足,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为节能技术的进步提供可行的方案。②和国内相关的机构,如,高校,研究所等建立合作,从而实现技术上的交流,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于实际项目的参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先进的设备、材料等,使双方实现共赢。③可以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其他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如,计算机技术,通过实验,使工程的设计阶段更加的简单。和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对于现有材料进行分析,从而使废弃材料实现二次利用,节约工程材料的成本,实现一定意义上的节能。

2.3严格质量监管

质量监管是关乎建筑节能工程最终的成果的重要程序,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解决,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主要从以下的两个方面进行。

2.3.1准备阶段

建筑施工的准备阶段一般包括了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图纸的设计这两方面的这问题,施工材料方面需要采购人员对于供应商的资格进行仔细的确认,确保施工的材料质量合格、来源正规、符合施工的要求,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建筑图纸的.设计方面,应该遵循国家的节能标准,适合建筑的实际情况,符合企业和业主的利益要求,从全局进行考虑。

2.3.2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一般是针对于工程施工完成之后,监管部门对于建筑进行全面的验收,并作出相应的质量评定。因此,在这个方面,监管部门应该重点对于工程的这几个方面进行检查。①对于工程的整体的质量采用相关的技术进行检测,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合格;②对于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书面材料审核以及现场的检测工作,确保质量达标,对于住户是否有危害;③对于节能工程的节能效果进行检测,包含建筑的供暖、排风、照明等对于能源的消耗量进行评定,使工程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3]。

2.4建立节能机构

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一个节能管理机构,通过积极的倡导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理念,加强对于建筑行业节能工作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宏观的市场调控,共同推动建筑节能工程的飞速发展。

3节能检测项目

3.1节能材料检测

节能检测项目的首要检测的目标是对于所用材料的检测。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的墙体、窗台、保护层等方面的所用材料的密度、强度、稳定性进行专业性的抽样检测,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检测的项目:①对于保温的隔热板材料,主要检测其密度与稳定性,确保保温材料的质量;②对于保温的浆体材料进行检测,主要是对于其强度以及、密度进行力学确定;③对于保温材料的保护层和粘结层相关的材料进行检测,主要针对于其延展性、收缩度以及抗压能力[4]。此外,对于电线、零部件等材料进行质量的检测,确保质量符合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

3.2保温系统检测

这部分的检测内容主要是对于建筑的外部墙体和门窗,对于其保温能力进行测验,通过检查,确保居民的正常供暖,保证建筑工程的供暖系统不受影响。主要会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①对于外墙的抗风抗压能力的测验,保证房屋的保温效果,以及墙体的质量。②对于墙体的抗冲击能力进行测验,保证建筑在遭遇较大的意外冲击时,住户的安全不受太大影响。③对于外墙的透水性进行测验,保证建筑的墙体有一定的密度,能够具有一定的阻水作用。其他的还有热阻试验、可见光透射等。

3.3工程质量检测

对于整体工程质量的检测,主要的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主要的目的是检测施工的质量的安全性,确保建筑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主要有这几个方面:①对于保温系统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材料与建筑之间的粘度和面积达到一定的使用率,不会造成质量问题导致的节能系统功能下降。②对于保温砂浆层,主要集中在浆层的厚度和粘度达到建筑施工的要求。③外墙以及外门窗保护层的厚度以及相关的粘层的强度进行测验,保证其达到节能工程的相应效果。此外,对于部分零部件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紧密度也要进行检测。

3.4节能工程抽检

3.4.1现场检测

检测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而现场检测,是一种较为方便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一般会凭借自己的检测经验进行怀疑,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检查,这样一般会检测出大方面的问题,工作的效率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缺点在于一定程度上会对于某些方面进行忽视,经常会存在一些需要进行二次复检的内容。

3.4.2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既是对于某些较为精密的、有条件进行室内检测的项目进行室内的实验室检测,这样的检测方法一般会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因此,这样的检测方式随着相关检测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开发,逐渐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运用。

4结束语

自进入21世纪,建筑行业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城市化的进程也因而加快,在一栋栋建筑被建造、推到、重建的过程中为建筑行业实现利润的增长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建筑节能工程是从20世纪末开始逐渐形成的一个概念,为建筑的减少能源消耗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我们要加大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节能工程的质量管理,为我们在未来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常玉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18):230.

[2]吕兵.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门窗,2014(10):261.

[3]张赓.试析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绿色环保建材,(8):70.

7.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篇七

1误差的分类和来源

1.1误差分类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差异。真值为客观存在值, 真值一般分为理论真值 (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和约定真值 (如国际计量局的国际千克基准) 。检测工作中要估计的被测物的真值属于约定真值。在定量分析中, 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误差, 按照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3类。一是系统误差, 又称可测误差。由于试验方法、所用仪器、试剂、试验条件的控制以及试验者本身的一些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 称系统误差。二是偶然误差, 又称随机误差或未定误差, 是由一些偶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 测量时环境温湿度、气压的微小变化, 都能造成误差。三是过失误差, 又称粗大误差。由于测量者过失, 如试验方法不合理, 用错仪器, 操作不当, 读错数值或记错数据等引起的误差。在数据处理中要把含有粗大误差的异常数据删除。

1.2误差来源

分析过程中不同的步骤引入不同的误差, 以有证标准物质克百威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 (NY/T761-2008第三部分) 质控样为例:

2质量控制的环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不仅仅是检测过程的控制, 而是贯穿实验室质量活动的全部环节。

2.1人员

试验由实验室人员完成, 实验室人员的素质、能力、操作水平关系到试验结果和数据的准确性。在实践过程中, 要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27025) 》和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 》的要求, 为实验室配备具有相应学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所有上岗人员都要接受 “培训-考核-监督”的管理方式。对新进人员, 要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培训, 经考核合格, 获得证书后才能上岗。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培训计划, 不断提高实验室监测人员的水平。建立定期与不定期、一般与重点、新进人员与老职工相结合随机抽查制度, 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保证监测结果准确科学[2]。

2.2设备

实验室应正确配备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包括抽样工具、 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所需要辅助仪器设备和相关软件。实验室仪器设备要独立建立设备档案, 内容要完整, 且制定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应有唯一性标识, 并贴有状态标识。对处于计量器具目录的要按照要求进行计量检定,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量值溯源和可靠性;未纳入计量器具目录的仪器和设备及检定周期之间的大型仪器设备, 应该按照操作说明、技术规程、计量检定规程等制定自校规范, 严格按照规范, 及时进行校准。

2.3实验室试剂和耗材

要获得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 在试验过程中要确保使用质量好的试剂和耗材。实验室在购买和更换试验耗材和试剂的过程中, 要严把质量关, 对购入的试验耗材和试剂要进行验证、确认、登记等工作, 以保证其质量。

2.4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

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是试验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只有使用合格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才能为后续试验的开展打好基础。购买标准物质时, 要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要求供应商持有标准物质证书, 以利于可追溯和量值溯源。 实验室应该建立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管理程序, 严格管理其购买、购置、存储、使用等环节进行控制。对于标准溶液的有效期可参考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 (GB/ T27404—2008) 》 附录C中的规定, 也可根据实验室方法检验结果确定。

2.5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环境是指实验设施和环境条件, 实验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够顺利开展, 才能获得准确和有效的检测结果。仪器分析室的环境应满足仪器正常工作的需要, 在环境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仪器室应进行温湿度记录;天平室应防震、防潮、防尘, 保持洁净;放置烘箱、高温电阻炉等热源设备的房间应具备良好的换气和通风条件;将试剂、标准品、样品存放在符合其存放规定的区域, 冷冻、冷藏区域应进行温度监控并做好记录。

2.6检测样品

在农产品相关试验的开展过程中, 要对检测样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包括接受、保管、领用、传递、处理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办法, 保证检测样品不污染、不损失、不变质, 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在样品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接受的样品状态进行记录。如记录样品的颜色、形状、新鲜纯度等。二是核实和编号。对照抽验单、标签、封条等对样品进行核实, 并按照规定对样品进行编号。 三是制作标识。为了便于区分, 制作好的样品可以按照检样、 留样等进行分类。同时制作标识对检样进行区分, 如将其区分为待检、在检、检毕等。四是样品的贮藏和保存。样品存储的环境应该保持清洁, 存储过程中将其整齐摆放, 按照样品的特点对存储的环境进行控制, 并及时进行记录。如水果蔬菜打浆样品要求储存于-20 ℃冰箱中。样品的领用和退回, 应办理交接手续, 做好清点核实工作后, 交接人员双方应在记录上签字[1]。对超过保存期限的样品应该按照作废处理程序将其妥善处理, 并做好记录。

2.7记录

实验室记录能够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原始的数据, 也能够为试验过程提供证明, 具有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室记录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字迹清晰。试验数据保留过程中, 要按照试验以期的准确度保留1位可疑数字, 在运算过程中按“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进行数字修约。实验室还应建立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清理记录的程序[4]。应该按照制定的保存期限进行妥善保存。

3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采用多项手段如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以便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在标准更新、人员交替、设备变化和检测质量波动情况下, 尤其应加强技术校核工作。

3.2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须积极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以及国家认监委 (CNCA) 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活动, 参加省计量部门, 农业部或省、市等质检机构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 重点开展实验室间的比对活动。

4实验室检测过程控制的方法

一个好的分析方法经过实验室确认 (或验证) , 实际执行过程仍需要有良好的质量控制方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1质控样品法

4.1.1质控样的种类。质量控制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一是试剂空白。不含待测成分, 或用等量的溶剂代替待测部分, 执行全部分析过程。二是基质空白。不含有待测物质的与待测样品基质相同或相近的样品。三是有证标准物质 (CRM) 。四是实物标样。通过实际种植、 养殖或食品加工工艺产生的含有所需检测分析物的样品。此样品可以是实验室自行制备或是利用留存样品, 样品中分析物的含量需经实验室内部验证, 推荐采用实验室间的验证分析评估此类样品的分析物含量。五是添加样品。空白样品中添加所需检测的分析物。六是盲样。由管理人员配发的样品, 可以是实物标样或添加样品。

4.1.2质量控制样的应用。 每批次的样品检测中加入质量控制样与待检测样品同时分析 (包括提取、净化、上机测定) , 以监控整个分析过程。每一次检测应同时检测质量控制样品, 其中必须包括试剂空白、基质空白2种以及有证标准物质、实物标样、添加样品、盲样中的1种或更多。在6个月或更短的周期内, 检测方法所包含的全部检测项目 (分析物) 应有至少1次参与到质量控制样中, 若由于检测批次很少, 可将此周期延伸至1年。建议实验室在编制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时明确具体的进样序列要求, 进样序列的任何调整都应有充分理由证明其合理性。建议的进样顺序是:试剂空白、空白样品、添加样品 (或实物标样) 、空白样品 (或试剂空白) 再进样、要检测的样品, 最后是添加样品 (或实物标样) [5,6,7]样品数量较多时, 应在一定的样品间隔 (如每10个样品) 中加入控制样。

4.2质量控制图法

质量控制图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 它主要区分检测结果质量的异常波动还是正常波动, 对过程异常及时告警。

农残检测过程中可以采取加标样 (添加样品加标回收率) 或者已知浓度的标准样作质控样绘制准确度质量控制图, 按标准正常进行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得到标准差 σ (重复质控样的20个数据) 决定检测结果的控制限。随即变量X (质控样检测结果) 服从正态分布时, X落在 (μ±3σ) 范围的概率为99.73%, μ 为分布期望值或总体均值, 如果变量X处于 (μ±3δ) 之外, 则认为过程存在异常波动, 则应重做样品检测[8]。

参考文献

[1]高强, 孙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样品质量控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3) :292-293.

[2]廖海燕.浅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J].四川农业科技, 2013 (8) :49-51.

[3]唐昆.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图的制作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4 (32) :200-202.

[4]吴越锋.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湖南林业科技, 2007 (34) :80-8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检测实验室中常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GB/T27411-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GB/T27404-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8.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篇八

关键词:检测/校准 实验室 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1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43-01

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过程控制就是将实验室的检测/校准工作来当做一个过程进行考虑,在检测/校准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信息,通过监视和分析后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使得检测/校准的数据准确可靠,保证数据的不确定度符合相关规定的技术要求。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过程控制通过控制图等方法把检测/校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有效控制起来,对问题的全貌进行掌控,以便对薄弱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处理,从而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1 检测/校准实验室体系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所需要承担的基本工作任务就是对相关产品进行十分专业地检测和校准,为客户提供精准可靠的检测数据和规范的检测报告。根据相关要求,为了检测/校准实验室具有专业地承担检测和完成校准工作任务的技术能力,检测/校准实验室需要建立的技术体系,必须以检测/校准过程为主体。而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则是一个过程网络,是检测/校准实验室用来指挥、控制和管理质量相关方面工作的体系,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紧密围绕着技术体系而存在的,其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所以,建立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保证技术体系的运行。从而给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2 过程控制的要素和方法

2.1 过程控制的要素

影响产品的检测质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即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

(1)人员:对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的了解是否够深,对相关设备的操作是否熟练,相关专业培训是否到位等。

(2)设备:检测设备的是否化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状态是否良好、设备是否定期校准等。

(3)材料:试剂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

(4)方法:采用的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是否规范、制定的作业指导书是否合理、确认的方法是否有效等。

(5)环境:场所、照明、通风、能源、采暖等环境是否检测正常。

这些因素是否控制到位,在检测时,对检测结果的质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于检测质量的意义,同样相当于产品制造质量的意义。

2.2 过程控制的方法

(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者次级标准物质对产品进行检测质量控制;

(2)进行能力验证比对工作;

(3)更换检测方法重复多次检测;

(4)再此检测存留物品;

(5)使用质量控制图;

(6)期間核查。

3 过程控制的应用

现代的质量检测管理工作采用了新的模式,与传统的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模式完全不同,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和新方法,即现代的质量监测管理工作把“过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有效利用,从而提出了一种“过程控制”的新方法。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把输入通过转化变成输出,资源是转化利用的条件,所谓的资源,一般是包括人、法、机、环、料及检测。而组织是策划“过程”的具体事项,建立相关的指标和方法,对过程的效果进行测量,对过程的流程进行控制,并且要保持对相关指标和方法的即时更新。所以,一个“过程”包含了输入、输出、资源和组织者四个基本要素。

实验室的检测/校准工作就可以看做是一个过程:过程基本要素中的输入即委托方对产品检测/校准的基本要求;过程基本要素中的输入即实验室通过对检测/校准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和从事的技术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充分监督,从而保证检测/校准工作符合规定要求,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校准数据和规范的检测/校准报告。

一个完善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控制好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对于每个过程和每个要素之间存在的接口关系也需要进行充分的控制,从而使得各项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工作中的人员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同时还能做好相互之间的配合工作,能够够为一个良好的质量目标齐心协力。实验室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中涉及的各要素、各要素组合、各要素相互作用,必须要做到连续控制,才能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努力最终提供给客户的的检测/校准数据报告准确可靠质量高。

4 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的流程

对客户提供的产品进行相关检测/校准工作时,需要控制很多的要素,而每一个需要控制的要素又包含了许多的子程序,每一个要素里的每一个子程序,都必须要保证其控制的严格性。只有做到严格控制每一个子程序,才能确保得出一个准确可靠的数据,而这也是实验室建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的意义所在。

(1)接洽客户。咨询台的工作人员接受客户咨询并对业务进行洽谈,经过充分的沟通后,根据客户提出的检测/校准要求,实验室明确检测/校准的类别、方法,询问客户是否需要分包或者保密等。之后双方签订相关合同,一式三份,双方各一份,一份留存。

(2)实验室受理委托的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填写委托单,并将委托单和客户提供的样品一起送往检测/校准实验室,需要进行留存的样品要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严格的抽取和管理工作。

(3)样品的检测/校准。对样品分别进行送样检测/校准、抽样检测/校准和现场检测/校准。同时控制所有影响检测/校准工作的因素。如工作人员上岗必须持证;详细记录相关设施和环境条件;详细记录设备的工作运行;进行检测/校准工作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规定进行,同时要做好各项实验的原始数据记录工作。

(4)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规定对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5)检测报告、校准证书。按照相关管理程序对检测报告/校准证书进行编制、审核、发出、更改、存档等。

(6)质量监督。质量监督员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定期的质量监督工作,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中的日常记录,若发现实验中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在记录表相应的项目栏里填写不符合要求的相关情况报告,并且及时制定相关措施,来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并填写纠正措施的相关内容记录。

(7)委托方接收。试验完成后,要按实验室相关规定,通知委托方及时缴清费用,并前来取件,实验室发放的检测证书/校准报告,需要委托方进行签字接收。实验室要对用户的信息反馈进行定期的收集整理,并做好相关信息记录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实施过程控制的管理,能够保证检测/校准工作更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检测/校准工作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同时能确保检测/校准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从而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社会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高进.检测实验室计量标准、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J].计量技术,2012(2):68-71.

[2]刘军,温亚雄,雷晓红,等.强化过程控制,保证检测质量[J].计量与检测技术,2011,38(12):83-85.

上一篇:安全生产8项制度下一篇:申报优秀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