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作业(共13篇)
1.回家作业 篇一
秦臻进入初中的第一天就认识了一个女孩儿,她的名字叫作施诗,因为他们是同桌。不过秦臻开玩笑给施诗取了个外号小萝卜头,虽然她的个子很矮小,但是施诗笑起来的时候很好看,人长得十分清秀,要不秦臻就叫她矮冬瓜了,而且她很可爱,所以,秦臻觉得叫小萝卜头比较合适,而施诗本人也接受了。
施诗上课听讲的时候很认真,身子坐得很正,眼睛一直盯着黑板,秦臻连叫了好几声,她也没有听见。相比之下,秦臻可比施诗要好动多了,虽然秦臻很努力地想让自己静下心来,但这一切往往不尽如人意。好不容易安静了大半节课,却在临近下课时觉得累的不得了,就开始胡思乱想,东张西望,然而最关键的往往却是这几分钟。因为大部分情况下,这几分钟都是老师用来布置作业的。加上男孩子的天性就是粗心,因此每天的回家作业,秦臻总是记不全。
数学作业,老师明明布置了4页,而秦臻却只记住了三页;语文作业,老师让学生每个词语抄写四遍,他却只抄了两遍……这样的事情总是层出不穷地发生在秦臻的身上,尽管秦臻并不是有意要偷懒的,可是结果却总是令他“意外”。这不,一大清早就有老师派来的同学叫他去办公室“喝茶”了。
“秦臻啊,秦臻!你说说你,脑袋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说你笨吧,你又不笨,那为什么每次作业总会漏做?”刘老师边扶着自己的金丝框眼镜边批评秦臻。一时间,办公室里到处都是刘老师的唾沫星子,而秦臻在老师“善意的教育”下,不停地点头认错。然而,这似乎不是重点。
“虽然老师很爱你们,但是!如果不给你个教训的话,老师怕你不长记性,所以老师决定,以后只要漏一次作业,就把那天作业的题目以及解析抄三遍!”刘老师那“慈爱”的目光,使秦臻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拿着老师给的白纸,秦臻心里不由地有些埋怨老师,但更多的是埋怨自己。那天的课间,秦臻除了上厕所,其余的时间都呆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停地抄啊抄啊,抄得秦臻手都酸到麻木了,这才结束……
放学的时候,秦臻心里难受极了。因为害怕再漏作业,所以他准备把各科的作业和施诗对一下。秦臻把手伸进桌肚里,突然,他摸到了一张小纸条,不免有些惊讶的他,慢慢地展开了纸条,只见上面有几排秀丽的字:
今天的回家作业:
1、语文:①抄写第十八课词语每个四遍;②预习十八课。
2、数学:课时作业P45三、四、五大题。
3、历史:背诵19课语言点。
另外明天班歌比赛,记得穿好班服。
小萝卜头
此时的阳光暖暖地洒在秦臻的肩上,而他的心里仿佛有一股暖流。望着施诗扬起的.笑脸,秦臻反倒不好意思的笑了,他小心翼翼地把小纸条放进笔记本里,他知道,这张纸对他而言至关重要,这似乎就是友谊……秦臻拿出笔和一张纸条,认真地写到:
谢谢小萝卜头的关心,同桌我一定谨记!
2.回家作业 篇二
关键词:分层,预习学案,课堂引导,二次批改,小组激励
学生回家作业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学生回家自主的独立的作业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教师的或者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进行一定有质量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上得到巩固,并且还能让学生个体培养出他们应该具备的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水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到当天或者前一天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便加以矫正。
一、学生作业现状
我任教的学生总共78人,我是在九年级时接手这两个班的。相对而言九(2)班的作业习惯相对好一些,(1)班的问题就很大。我把学生作业情况分为优秀、良好、较差这三类。(2)班作业优秀人数大约19人(能做到基本全做90%以上对)良好人数为9人(能做到85%做80%以上对)剩下的10人为较差(50%做50%以下对)。(1)班优秀人数大约15人,良好大约11人,剩下14人为较差,而且这14人中有8人只能做选择题作对率只有10%,7人考试分数只在20分以下。较差学生每天只能想办法抄作业,不肯动脑筋独立的做一些作业,时间一长恶性循环状况越来越差,学生也越来越没有自信,对数学或者对我这个数学老师也越来越抵触。在这种情况下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该怎样来布置作业?作业的量该如何控制?作业的质量该如何把控?学生作业的好坏该如何奖惩?
二、作业模式变化的意图及目标
通过简单作业变革,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提升学生作业的质量,达成我的控量提质的目标。做到学生课后分层作业和课前预习作业的整合,使学生知晓自己的基本任务以及努力目标,提高作业的高效。另外在学生完成的作业中实施一系列的举措能让学生知晓他的作业的情况,反思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做作业时的学习行为,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1、数学优秀生和良好生的大部分
每天作业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省编教材的《作业本》,这个作业基本在考试要求上以A/B两层次为主,对于这两类学生而言应该不会存在很多的难度。我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找到内容的重点?给他们开具了一张导学预习学案。在完成预习导学案的前提下再让他们尝试完成《作业本》,一个月下来成效显著,基本能做到在看懂课本例题的情况下准确的完成这些作业.
九年级上数学第三章导学预习学案
【我预习】
仔细阅读教材P102-103
【我觉得】
请在课本里找到你觉得重要的公式,定理等等
【我尝试】
1)在半径为6CM的圆中,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等于------------CM.(A层次)
2)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60,半径为5,则扇形的周长为----------。(A层次)
3)扇形圆心角为270,弧长为12,则扇形的面积为--------------。(C层次)
【我思考】
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是怎么得到的?你有什么方法很快能记住吗?
【我提问】
我觉得什么地方我没有理解或者不懂----------------------。
课后作业:以《教与学课程同步讲练》为准。AB组要求必须完成,数学乐园选作。《教与学》主要针对学生考试要求的C/D等级,在夯实四个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达到“做一题,知一类,通一片”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有意的进行渗透,在课余时间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崭新的方法去进行题目的探索和研究,有时也有可能是通过一些变式进行思想方法的再深入。
案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点C(0-,3),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记函数图像顶点为D,你能求出与A、B、C、D、O有关的三角形面积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回答)这题的设置让学生探究所有可求的三角形面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考虑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图形面积增强了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大部分学生在思考过程当中沿用的是小学阶段的面积割补法。这时教师就可以介绍另一种比较重要而新颖的方法:过D点作X轴的垂线交BC于点M,则三角形BCD的面积等于1/2DM乘以点B与点C的横坐标的差,由点D(1,-4)和直线BC的解析式就可求得点M的坐标为M(1,-2)。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给他们留下了一道类似的作业来求三角形BCD的面积。(过C点作X轴的平行线)(要求较差学生也要完成)
再作必要的延伸: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三角形BPC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三角形BPC的最大面积。
整道题目的解决由具体点的坐标求出具体的面积再到动点的介入求三角形面积发现了与字母的内在联系,形式发生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应该很好地利用了类比思想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静待动,对学生圆满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心中有了谱。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方法(与BC平行且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一条直线,就能产生面积的最大)
日本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的引领,蕴藏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问题的思考,习题的巩固落实并内化。
为鼓励先进,激发落后,同时也能及时有针对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制作了一系列的作业量化表格,借助表格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学生先期作业、订正情况、个人二次批改落实情况。
2、较差生和良好生的少部分
仍然完成预习学案,因为较差生能够出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课堂内容不熟悉导致上课时易游神,提前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书来上课目的性强,有针对性。但在完成导学预习学案时可以不对【我思考】进行解答。
九年级上数学第三章导学预习学案
【我预习】
仔细阅读教材P102-103
【我觉得】
请在课本里找到你觉得重要的公式,定理等等
【我尝试】
1)在半径为6CM的圆中,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等于------------CM.(A层次)
2)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60,半径为5,则扇形的周长为----------。(A层次)
3)扇形圆心角为270,弧长为12,则扇形的面积为--------------。(C层次)
【我思考】
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是怎么得到的?你有什么方法很快能记住吗?
【我提问】
我觉得什么地方我没有理解或者不懂----------------------。
较差同学属于班级的学困生,本身学习上也不是很努力。一旦作业量上出现较大幅度时他们就会烦躁,因此布置他们的作业时要适时适量,题型难度设置上尽量布置以基础题为主,最好直接能写得出相关答案,避免拐弯抹角,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数学对自身的自信。针对这批同学,我主要要求他们完成预习导学学案当然有时我也会做一些必要的辅导叶居士牵着她们的手走,课后的练习作业是省编《作业本1,2》坚持做到人盯人有时间有空我就让她们到我身边做,做给我看,有问题可以及时解答。另外我在课后辅导和矫正上面下一些工夫,对每天作业进行打分而且还进行二次面批。针对他们作业的质量尝试进行奖励有时是一个表扬有时是一个大拇哥更多时是一块糖或巧克力。
数学学习相互帮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时就是缺少了一点思路,缺少了一点指点。因此我安排了6个数学互助小组,分别有2位优等生,2-3位中等生,1-2位后进生组成。有时回家作业我来不及一个个面批辅导的时候就由这两位优等生帮助我完成。考试分数我不进行考核但每天的订正作业和二次批改的分数是要统计出来的,是要进行考核的。因为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首先就是一个态度,这个就是态度的表现。
开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因为接手时(2)班的学习情况要好一些,也就成为了我做(1)班作业情况改革的参照系,并且我也没有特别去盯住2班学生。这次月考成绩出来虽然时间短还不能完全说明我的实施效果有多好,但是还是能基本看出一些问题。因为8年级下的考试难度稍微小一点而且前面没有卡住学生解题思路的情况考试分数还是很好的,现在题目稍微出现一些灵活度,1班学生作业严格落实我的变革思路情况好了很多,保持稳定的人数有25人,其中25人中有明显提高的有10人(邵、周、李、詹、陈、张、朱奇、陈阳、廖、蔡)而2班学生保持稳定的只有16人,其中有进步的只有3人,而且有15人或多或少出现退步。
3.回家作业 篇三
从即日起,六合区的40所小学和20所初中试点开讲情商课,对学生进行情商训练。在六合区试点之后,“情商读本”有可能在全南京市甚至更大范围推广。
成都一学校将学生剩菜饭重量纳入教师考评
———《成都晚报》报道,为了践行“光盘行动”,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美德,东城根街小学从9月份开始,全市首推剩菜饭称重校规,并将学生剩饭的重量多少纳入班级和老师的绩效考评。同时,记者调查发现,以一个学校一天剩饭量120斤计算,中心城区中小学大约300余所,一天的剩饭量多达36000余斤,按一个家庭每天2斤大米计算,全市中小学浪费的粮食足够一个普通的3口之家吃50年。
看肤色选外教是英语崇拜
———时下,国内的学校尤其是培训机构都流行聘外教教英语。但无奈中国市场庞大,“僧多粥少”,据调查,大多数外教主要是来华旅游的背包客和留学生,并没有教师资质。
无论承认与否,这就是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现实。英语在中国家长眼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待,而外教则是这种期待完美的心理安慰。在心浮气躁的家长面前,培训机构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肤色选外教,“金发碧眼”、最“像”欧美人的尤佳,至于教师的实际水平,似乎都顾不上了。
如此“班规”应当叫停
———辽宁省灯塔市大河南中学某班级制定“班规”:成绩不好的学生将被罚钱买作业本,奖励给成绩好的学生,同时还规定,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一次性承担不起处罚,可“分期付款”。
如此惩戒方式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应当立即叫停!
学生尊严岂能示众
———日前,深圳市某高中一位年级主任将30多名迟到学生叫到教学楼前,站成一排拍照录音。学生不但要自述班级、姓名、迟到原因等,还遭遇各班班主任带领其他学生围观。事件曝光后,有当事学生表示,此举让他们倍感丢脸,感觉学校完全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学校则辩解称,年级主任纯属“突发奇想”,“有一点不太恰当”。
来自学生的不满情绪,已然表明示众之举在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造成了深深裂痕。身处青春期的少年,自尊心极强,同时又带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与他们相处,对他们进行教育,本需要慎之又慎,斟酌再斟酌。一时“突发奇想”的示众只会让学生尊严尽丧,教师斯文扫地。
4.写回家的作文:常回家看看 篇四
古人说的好:真是林子的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为什么这么说了呢?就因为一件稀奇古怪的事发生在我身边。你们听我慢慢道来。
这天,蜂窝煤厂对面的一栋房子中来了个陌生人身材矮小穿的衣服也不这么样。鬼鬼祟祟的在观望什么,忽然他眼前一亮像是有什么大阴谋,他跟着一个老太太上了楼。啊!难道,难道,【我相信读者跟我的想法一样】他要抢劫。过了好久,那个年轻人搀扶老人下了楼。哦原来不是抢劫。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但大阴谋就是大阴谋,好戏还在后面。过了一天,那个年轻人向老人说:我是乡镇里的党委书记,这一年那些人送给我好多土豆,大概千把斤,回头我给你送一口袋来。老人笑眯眯地望着年轻人,因为老人的儿子长年累月在外面工作,身边没有亲人,自己很孤独想找人聊天都没有,虽然与自己面对的人素不相识但自己也很高兴。这个年轻人又在老人家住了一晚,第三天这个心怀不轨的人开始实施大阴谋,他对老人说:我要去见一个朋友,顺便请他吃顿饭,可我出门仓促身上没带多少钱,我想向您借三百元钱,我一定双倍还给您。老人二话没说就把钱给了他…晚上他又回来了直接就睡了。第二天早上这个年轻人有对老人说:大妈我今天要去看我一个受伤的朋友,这空手去好像不好意思,得买点东西,可我哎!老人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要多少!他迫不及待地说:两百。老人又给了他两百。他拿着钱飞快地跑出了门…可到了晚上老人也不见他再回来!老人带着恐慌的去睡觉,第二天老人把这事向邻居说了,邻居说老人受了骗,老人这才傻了眼……
在这里我要向这时没陪在自己母亲身边的呼吁:钱多的是,可母亲只有一个,多会家陪陪自己的父母吧!
5.回家作文200字 三代回家路 篇五
他们兴高采烈的回家拿了瓶子和小鱼网来到了池塘边捉蝌蚪。
小明他们在池塘边正高兴的捉着蝌蚪,忽听一声怒吼,叫小明他们停手,小明他们一看,原来是一位大姐
姐,大姐姐说:“谁让你们卓这些蝌蚪的。”小明说:“怎么,不行吗?”大姐姐说:“你们捉蝌蚪就是帮了几
亿只害虫,你们难道不知道蝌蚪长大后是一只只青蛙。”
大姐姐带着小明他们看了一本《小蝌蚪找妈妈》的书,小明他们这才知道小蝌蚪长大后是青蛙。
6.关于回家的趣味作文:回家琐忆 篇六
后来结婚成家,买了辆摩托车。15公里的路程,回家只需要20分钟。
再后来,换了工作单位,也换了现在的这辆车。虽然离家有20多公里,不论阴晴雨雪,想回家的话也就是半小时以内的事情。
大概是回家太容易了。实际上,那段时间回家的次数并不多。
现在离家170公里,高速通畅的话,两个小时。路堵的话,只能听天由命了。
人真是奇怪,你拥有的时候,绝不会体察到她的珍贵。唯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比如,起早贪黑锻炼的总是老年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现在回一次家真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当确定回家的时候,总能给自己带来满满地期待。
本可以周六上午回家的,但妻子女儿都希望在家的净时间能长些,所以周六晚上还是开夜车回来了。繁忙的G2,难得的不拥堵。到家的时候,已是深夜11:30。洗漱毕,已近12点。钻进温暖的被子,所有的疲乏都有了安稳地着落。眼睛睁开的时候,阳光已洒满了房间。
今早突然下雨了。悉悉索索,躺在温暖的被子里听雨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淅淅沥沥,小雨下了快一天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停下的意思。已至深冬的村庄,静得出奇。以往繁忙的村道上,难得有一两个人路过。雨点落在屋顶瓦片上,发出淅淅沥沥地响声,再汇成珠子顺着屋檐滴答滴答地落下。不疾不徐,显得那么有耐心。几棵大树的叶子都已落尽了,记得小时候春节时还在它们身上贴过红纸条。如今的它们愈发高大挺拔了,静静地站立在雨中。寒来暑往,秋去冬来,它们始终默默地守候与等待。雨点落在它们身上,也落在它们脚下那片被母亲收拾得整齐、盎然的菜地里,无声无息。雨点也落在屋后那片大汪里,激起一圈又一圈地涟漪,扩散开,又相互撞散,转瞬间,再也不可见,就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现在的村庄早已不是我小时候生活的模样。以前还没有这条平整的水泥马路,也没有这么多整齐漂亮的房屋。许多熟悉的人,突然之间似乎就老了许多。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我也根本不认识。但现在每次回来,都能嗅到一些童年的味道,不由自主想起一些曾经的画面。
7.送小皮球回家 篇七
“我来”、“我也来”……这是在今天体育课后整理器材时发生的一幕, 看着那一只只高举着的小手, 一张张充满期待的小脸, 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大家一定很好奇这些学生们正在做什么吧?这还得从课前的一件“麻烦事”说起。
那是一节投掷课, 所用器材较多, 而第二节课又是一堂室内课, 如果我在下课后再收拾器材肯定来不及, 看着此时整齐入场的学生, 我顿时有了一个想法:利用这次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帮忙收还器材, 我也好借机培养一下他们为集体奉献的精神。
一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要结束了, 我表扬了上课表现好的学生。同时, 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 我故作为难状, 皱起眉头, 大大地叹了一口气, 接着说道:“同学们, 这节课快结束了, 但是老师还有一个麻烦没有解决掉……”
还没等我说完, 就看到了一张张急切想知道答案的小脸, 我暗自得意, 第一步目的达成了。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都很好,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除了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外, 谁还在默默地帮助我们呢?”我故意抛出了问题,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
我没说话, 只是用眼睛时不时地瞄一下场地上那些小皮球、小垫子, 来暗示他们。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个学生突然喊了起来, 看得出他很兴奋, 因为他是第一个举起小手的人。
“我也知道了!”“我也是!”……
之后, 又有几个学生兴奋地举起小手, 期待地看着我。
看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答案, 我知道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场上散落的体育器材, 第二步目的达成了, 也是时候揭晓谜底了。
“是场地上的那些小皮球、小垫子。”第一位举手的学生自豪地说。
“你们觉得他说得对不对?”我微笑着问道。
“对!”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学生们得到表扬, 都会心地笑了。接着我又说:“每天放学后, 同学们的爸爸、妈妈都会来接你们回家, 其实这些小皮球、小垫子也跟我们同学一样有自己的家, 它们的家就是我们学校的器材室。但是呢, 这些小皮球、小垫子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回到家, 刚才它们默默地帮助了我们, 现在我们愿不愿意帮助它们呢?”“愿意!”看着学生们真诚的小脸, 我会心地笑了, 之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头所叙述的事。
课后思考:
体育课以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为主, 但在教学中是可以渗透对学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德育教育的。本案例中, 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使用过的器械负有责任, 每个人都有义务去整理并将它们送回器材室, 以培养学生“物归原处”的责任心, 以及为集体、为同伴做贡献的荣誉感和奉献意识。从此以后, “体育课后留下来整理器材”就变成一件无比光荣和幸福的事了。
8.孙春龙:老兵回家,历史回家 篇八
用六年时间,孙春龙推进并终于见证那些已是耄耋之年的国民党老兵,等来了他们应该有的国家荣誉。
2015年9月3日,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典礼上,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两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那些抗战老兵中,包括部分国民党老兵。
“这场源自民间的、以人性关怀为基础的、关怀抗战老兵的行动,终于上升到了国家行动。”孙春龙激动地表示。
自发起“老兵回家”公益行动,至后来成立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孙春龙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多年前受到震撼后立下的誓愿—“我想做的,就是让那些真正的英雄,在迟暮之年,能感受到这个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庇护过的国家的子民,对于他们的礼遇和尊重。”
2005年秋,调查记者孙春龙到缅甸“金三角”采访,偶遇一位国民党老兵。他问老人,“你们(国民党)为什么不抗日?”老人大为光火,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说我们不抗日,那么你去国殇墓园看一看,看看我们那么多兄弟是怎么死的?”
孙春龙感到羞愧。作为新华社记者,他努力回忆自己所接受的历史教育,却找不到任何关于这段历史的信息。他感受到了那位老人的绝望。
此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到位于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该墓园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孙春龙回忆,“伫立在满山遍野的墓碑前时,那种震撼如排山倒海般袭来……”
他开始查阅中国远征军的资料。1942年-1944年,为保卫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40万中国远征军分两次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十万人从此长眠在了异国。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墓地,即便有,墓地也未曾得到保护。有的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而幸存下来的人,有的为了躲避内战流落缅甸。数十年来因为政治对立、意识形态主导,他们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不仅要在异国承受生活上的贫困,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寂寞和文化上的割裂,无法回到神思牵绊的故土。而那些归国的,偷偷流落在云南等地的偏僻山村,寂寥无声。
“我们因为这些老兵而得到庇护的这么一代人,给这段历史、给这些老兵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孙春龙不无痛惜。
2009年,孙春龙发起“老兵回家”活动,帮助滞留在缅甸、泰国、越南等地的抗战老兵寻找他们在大陆失散了大半辈子的亲人。“表面上,这是一场资助昔日抗战老兵的行动,其实是我们自身的救赎之旅。”
是年5月30日,9名远征军老兵相互搀扶着,跨过了中缅边境畹町桥。在靠近祖国的这端,孙春龙经过多方协调,特地安排两名值守国门的中国共产党现役军人,向9位老兵行军礼。
“这是军人的最高礼节,在那个时候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可能会让半个世纪的恩怨、委屈在那一刻烟消云散,对于老兵来说是一个迟到的尊重,但现在毕竟有人开始来做,毕竟他们享受到了这一刻。”
但是,回家的老兵越来越多,孙春龙却越来越焦灼。“帮助一个老兵时还挺洋洋得意的,觉得自己做了好事,但越到后面越觉得无力,帮助了40个,还有400个、4000个没有帮到,所以压力很大。”
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那些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的老兵,已没有太多时间等待。当他们一个又一个逝去,孙春龙越发愧疚,“我深深地感觉到,需要有一个更大的平台,笼络更多的人,募集更多的资金,帮助更多的老兵。”
2011年11月11日,孙春龙辞去记者工作,联合另外8个自然人和一家企业,发起成立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业务方向仍围绕着“老兵回家”而展开,不过外延已经扩大。除了为滞留异国的老兵寻找家乡,基金会还开展了“1+1爱老兵”活动,为困难老兵提供救助;寻找二战时缅印战场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他们运送回国安葬;在当地修建纪念碑以及对墓地重建、进行保护等。
“老兵回家”获得民间广泛支持,但也不乏质疑。2011年,基金会从越南富国岛接回一个老兵,老人1949年当兵,没有参加过抗战。很多人不理解:一个纯粹的国民党士兵,又不是抗战老兵,为什么去帮助他?
当孙春龙把老人接回,看到他和失散60多年的亲哥哥相拥而泣时,他释然了。“我终于明白‘老兵回家’关注的不是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也无关党派,一定是人性。”他说,“所以这两年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让政治归政治,让人性归人性。”
令孙春龙倍感欣慰的是,自2013年7月,关爱抗战老兵的行动,从官方到民间开始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政策和活动出台,“感觉各方吹响了关注老兵的集结号”。
尤其是民政部首次发出“国民党老兵也要管”这一颇具担当的声音,将国民党老兵纳入优抚对象后,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办公电话成了倾诉热线。这个并没有被公开的号码被許多老兵辗转获得,他们在电话里泣不成声;一些老兵子女难掩激动,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从整个抗战老兵的群体看来,已经到了历史尾声,没有办法弥补。”孙春龙说,“我们要做的,除了给予幸存者最后的慰藉之外,更在于反思与救赎。老兵回家,也是历史回家,最终是人性的回归。”
在多年前的一次演讲中,一个年轻人问孙春龙:接老兵回家这个活动,是否有国家相关部门一起协助进行。孙春龙反问:“在你们心里,国家是谁?”
9.回家作业 篇九
记得刚开始出来打工的几年,小孩都在老家。那时老奶奶还健在,每到年关将近,就天天催着要我回老家过年,并且千叮万嘱:“不管你出门在外,有没有挣到钱,世界再大,也要回家过年”。后来,老奶奶过世了,回老家过年的冲动也就慢慢淡化了,并不是因为我们在外打工的人没有回家团圆的思想观念,这其中至少有两点:其一,卅年改革开放并没有改善过年回家一票难求的局面;其次,房子建在广东,一家人在广东生活多年了,还是喜欢南方温暖舒适的冬天。
回顾一年来,我家也如大海的波浪一样,有起有落。首先是我在去年年末离开了工作快十年的电子公司,虽然抛弃了繁重的工作压力,但在年初一下子陷入了迷惘的境况。毕竟儿子马上要参加高考,女儿在广东动漫学校读书也是占据了全家不小的开支。已多年没有上班的老婆也不得不重新去找工作。通过网上投递简历,及现场面试。幸好,顺利进入了我家旁边的美资电子企业。我也于3月份进入我家附近的港资化工企业。
也许是老婆身体原因,不适应上晚班。尽管公司伙食很好,每当上晚班时,白天就是无法入睡,人也一下子瘦了几斤。就在六月初不得不提出辞职。
到了六月中旬,她又进入了石湾科技园里的喜斯达公司。谁知做到七月又转成了晚班。到了7月中旬,终于生病了。刚开始以为只是发烧就在铁场医院住了两天,就是不见退烧,并且高烧到39度。随即转到东莞石龙人民医院,治疗了一个星期,不但未见好转,反而高烧成肺炎。无奈,又转到广州市中山六院,一住就是一个月。原本定于8月25举行儿子大学喜宴,也不得不临时取消。真想不到医学发达的今天,肺炎还要治这么久,前后加起来共住院37天。总共医疗费用花去将近4万元。幸好,喜斯达公司帮她买了社保,加之在东乡老家也买了医保,报销了2万多。
从这次老婆生病经历吸取教训,身体不舒服马上得去医院治疗。不要拖到病情严重才去看医生。辛苦上班挣了几个钱,到头来全都是为医院打工。
今年给我家带来欣慰的就是儿子不负众望,考取了广州航海学院。圆了我们家几代人的大学梦。他学的航海运输专业,我也比较满意,如今,国家重点提倡发展海洋事业,并且航海院校本科类在全国也只有大连,上海,广州三所,也许在以后毕业就职会容易些。面对许多人衷心祝贺,我还是在儿子即将踏上大学的前几天,宴请了所有给予帮助与关怀的亲朋好友。特别感激的是我的父母虽然年岁已高,仍千里迢迢先后赶来广东参加儿子的大学喜宴。
我今年进入的港资化工公司,虽然产品有别于以前的电子公司,但我还是负责品质工作。这家公司不大,只有40来人,专业生产石油化工产品。品质问题较少,比起以前的电子公司,也就轻松自在了许多。没有了工作压力,心情也就悠然恬静了许多。年轻时的文学梦也如春天的枝芽渐渐在心中萌发。余暇时我也喜欢浏览各种网络博客,看到以前一些文朋诗友,如今都发表了很多文章,甚至还有出了几本书。而自已来广东一晃十五年了,却没有写出片言只语。难道就这样忘记了年少的文学梦,于是在今年四月开始,我也握紧了手中坚定的笔,铺开了雪白的稿纸,书写着似曾相识的文字,想不到《不曾忘记》《教育从心开始》一炮打响在广东党报上,接着家乡宣传部杂志也传来喜讯——《岭下帅家村的传说》也刊登于第二期《金峰月》《怀念搪瓷碗》《初读龙山》也都上了第三期和第四期。同时小小说也开始上刊了,《网》先后刊发于《现代作家》文学和抚州市《玉茗花》杂志。最让我满意的还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两个梦----《我的幸福石湾梦》和《儿子圆我大学梦》。《我的幸福石湾梦》已刊登于广东党报并且参加广东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打工梦征文比赛,目前网络点击率排在第六位。《儿子圆我大学梦》已刊登在《中国文学》杂志,并且参加了光明日报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征文比赛。
年青的时候,为了家人能过上好生活,希望多多挣钱,希望儿女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如今人到中年,儿子已考上了大学,女儿也在广东动漫城学动漫设计。我现在所缺少的,所追寻的是什么呢?前几天,我偶然在网上搜索到高中时学的一篇香港作家黄河浪写的《故乡的榕树》,真是一下子又把我带到了魂萦梦牵的故乡。作者用住所旁边的榕树叶卷起吹哨笛,联想到故乡的榕树,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而今我也何尝不是作者一样的思乡之情呢?难怪之前老奶奶每年都会重复念叨着:“不管有钱没钱,世界再大,也要回家过年”,这是故乡的亲人希望远方游子回家过年团圆的最好诠释啊!
就在上次父母亲来广东参加儿子升学宴后,要回老家的时候,给他们买衣服时,总是要挑便宜的;给他们钱也无论如何就是不要。临走时,都是一句话:“今年全家一定要回家过年啊!”。其时,我深深理解父母的一片思念儿女之心。并不在乎给他们多少钱,而是真切地希望儿女能够过年回家团圆啊!
我从东乡县岭下的小山村走出时还是个小青年,如今我已在南方的世界漂泊成中年了。扪心自问,我又有几年回老家过年与父母团圆呢?记得有次回家,村里就有几个人都不认识我了,由此可见,我离故乡真的是越来越遥远了。也许是人到中年,故乡的一草一木时常在梦中重现。故乡,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么?
外面的世界再大,我们全家今年也一定要回家。
10.回家的现代抒情诗:爸!我想回家 篇十
眼看早已经过了腊八
可仍没听到,您唤我回家
难道是您人老眼花
还是女儿的变化太大
也是,22年啦
我在地上,您在底下
您看不见我的模样,我听不见您说话
时光真的好可怕
好多事,好多人
都有了您想像不到的反差
我已经成了少女的妈妈
但思想仍守旧得掉渣
可我背上的胎记没有变化
这就是您找女儿最好的线索呀
爸!难道您忘了吗
爸!我好想,好想和您说说话
真想拨通您的电话,再叫您一声,爸!
可我把手机换了一个又一个
里面的内存一次比一次大
依旧找不到能联系上您的号码
就连那本泛黄的通讯录里
也没有找到能联系上您的电话
爸!您那边下雪了吗
这边雪已经把冬天带入了唯美的童话
今天它仍在扬扬洒洒
我很喜欢它,甚至爱上了它
于是,在我获奖的诗行里
自己已经变成了今冬的雪花
爸!快过年啦
女儿好想听到,您催我回家的电话
爸!我好想回家
想听您吸烟的吧嗒
想再给您煮一壶好茶
想吃您留给我和弟弟的那碗豆花
想诉说我们姊妹这22年来的摸爬滚打
想搀扶着您看看
我阳台上盛开的海棠花
再瞧瞧绿萝微微发出的新芽
作者:吕艳
11.潘小龙回家真好 篇十一
潘小龙是浮克来京后推出的第一个歌手,并精心为她订身制做了一系列歌曲——《美丽女子》便是其中的一首,这也是金双喜文化有限公司为小龙推出的第三季打榜歌曲。
在正式推出之前,公司暂停小龙在香港的一切商业广告的拍摄活动,特安排她跟随浮克苦练唱功,并请专业人士指导她跳舞、健身。
浮克一如既往对自己的作品作任何评论,有心让市场去检验。只有他简单的一句:“小龙唱出院我想要的感觉。”行内人士说:“新人小龙凭自己天然的气质准确地做一人歌合一,不简单!”
12.“整体语文”如何“回家” 篇十二
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整体语文迷失了方向
一、理解上的左右偏差
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 对“整体语文”的内涵理解还存在着一些偏差, 主要表现在“狭窄化”和“宽泛化”两方面。
1“狭窄化”倾向使语文教学抛弃了综合性
在目前“整体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文, 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几个琐碎的问题。有人认为提出这几个问题就意味着关注到整体性阅读教学了, 殊不知这些现象都可以称之为语文整体性阅读的“狭窄化”。这里的“狭窄”就是把语文整体性阅读的教学理念与策略过分缩小以至于无视其存在。这与系统论中“整体与部分存在质的差别, 部分组成整体以后, 就扬弃了部分的质, 整体则呈现一种综合性的新质”这一观点相违背, 是对“整体语文”理解上的一种偏离。
2“宽泛化”倾向使语文教学抛弃了整体性
我们不能把“整体语文”教学局限在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把握上, 但也决不能如脱缰野马, 失去控制。在语文整体性阅读实施的过程中, 有些教师为了凸显新课程精神, 为了要体现“创造性使用教材”, 就完全摒弃了“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将文本肢解为几个“个性”十足的具体问题, 如“你喜欢哪一自然段, 我们就从哪一自然段学起”, 进行零敲碎打, 使整体性阅读出现了“宽泛化”的倾向。它与“狭窄化”是相对的两个极端。如果说“狭窄化”是没有真正理解“整体语文”的内涵, 那么“宽泛化”就是抛弃了“整体语文”中“整体性”这个前提。
二、教法上的无的放矢
“整体语文”教学是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偏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目标的设置往往会发生偏离,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缩小和教学目标放大。
(1) 教学目标缩小。在“整体语文”的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重程式、重讲授、重结论、重记忆, 将“整体语文”教学肢解成识字、解词、释句、分段、背诵等方面, 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 被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有些教师为了应试, 把题目内容系列化, 教学内容题目化, 答案要点规范化。读完一篇课文, 学生只是被注入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根本没有理解文本整体的美。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也无从谈起, 学生主体性地位更是没有体现。这种现象究其根本就是教师轻视学生主体地位, 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这样就把教学目标缩小了。
(2) 教学目标放大。在“整体语文”的教学中, 有些教师过于热衷对文本政治思想的分析和挖掘, 而忽视了语文课该有的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推敲品味。如有位老师在教《天鹅的故事》一文时, 在挖掘出老天鹅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后, 就此大谈特谈, 让学生谈动物, 谈做人, 谈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却对文章是如何表现老天鹅的母爱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置之不理, 似乎谈精神、谈思想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思路、艺术特色模糊不清, 那么得出的感悟也只能是浮光掠影, 缺少真情实感, 一节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就变成了一节忙于说教的思想政治课。这种盲目夸大学生人生观、价值体验的现象就是教学目标的放大。
2.教学过程简化
在目前许多高举“整体语文”旗帜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程简化的现象, 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有独特个体品格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的简化, 一般表现为:教师忽视阅读过程, 不能让学生反复诵读, 在诵读中揣摩、体味;不能让学生充分咀嚼辞章, 动用已有的生活体验, 调动想象、联想去再现、再造, 过快地介入分析、讲解, 匆匆地给出结论。对一些文情并茂、立意深邃的课文, 很有必要披文入境、入境染情、审美体味, 但不少教师总是急于把学生从“境”中强拉出来, 要么问这是什么修辞, 要么问那是什么手法, 甚至挑出几个“知识点”来反复讲解、训练。理性认识缺乏感性的基石, 再好的课堂也是“架空”的。
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整体语文该“回家”了
正如, 人固然可以一点一滴地学习知识, 但是一点一滴的知识是缺少整体生命的。有如打成碎片的维纳斯毫无美感可言一样。知识只有成为整体状态的时候, 特别是对儿童的个体有整体意义的时候, 它才呈现出“生命”。
阅读教学中, 我们该怎样把握“整体语文”的教学, 使语文教学走上一条“回家”的高速路呢?
一、简单朴实, 关注文章焦点
综观我们的教材, 每篇课文的后面只安排一两个统领全篇的探究性较强的问题, 全然不见那些支离破碎的问题。比如, 《陶校长的演讲》课后要求学生思考:“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后面的问题是:“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课后题:“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艾滋病小斗士》则要求:“默读课文, 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这些作业的设计, 着眼的都是课文整体。问题搞清楚了, 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能够准确把握了。对此编写意图, 教者一定要准确领会。
二、激趣启思, 夯实训练重点
每篇课文中, 有关字词句段篇的训练重点有很多。像随课文识字, 更无须将生字从课文中拎出来音、形、义逐一过关, 应该采用“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的策略, 将生字置于课文整体之中。这样, 汉字在学生眼里才不是一个个僵死的符号, 而是变成了活生生的生命体。
附:孙双金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
师:有一个字读错了, 谁听出来了, 是哪一个字读错了?
生:应该是“拨”草寻蛇, 他读成“拔”草寻蛇了。
师:你听得很仔细。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一起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 (齐读) 拨草寻蛇。
师:刚才那个同学把它读成了什么字?
生: (齐答) 拔。
师:拨草寻蛇的“拨”, 右边是个什么字? (师边说边用红粉笔对“拨”和“拔”进行区别)
生:发。
师: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做两个动作。一个是“拨草”的动作, 一个是“拔草”的动作。 (一名同学上台, 师将话筒交给他。)
师:假如这是一根棒, 让你拨一拨草, 你怎么做?
(生做拨草的动作)
师:噢, 这是拨草的动作。你再用手做一做拔草的动作。
(生做拔草的动作)
师:噢, 拔是从下往上拉, 拨是左右拨动。懂了没有?
“拨”与“拔”形似, 极易混淆。孙老师让学生区分这两个字的方法, 不是说教、告诉, 而是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做两个不同的动作去体悟、察觉二者的不同。
三、尊重儿童, 立足发展点
小学语文姓“小”, 名“语”, 我们理应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的生命状态, 要从儿童出发, 追寻儿童语文, 促进儿童发展。教师要自觉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服从儿童语文的基础性、现实的需求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让解读成为儿童自己的语文学习生活。凡是儿童能够接受的、学习需要的、发展可能的, 都应尽可能地给予重视和满足。文本的解读要关注“小学”的学业基础, 还要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 更要关注儿童学习语文的心态、感受、话语、情趣、行为、思维和文化, 坚持让儿童自主、自由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大脑去思考, 用嘴巴去表达, 用双手去实践, 用心灵去体验, 使童真、童趣、童语、童心在儿童语文中真正体现。
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葡萄沟》这一课时, 经常会采用一问一答式, 让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 再现课文内容。其实, 如果让学生在阅读时学会“进入角色”变“答”为“说”, 变“再现式”理解为“表现式”理解, 学生和课文内容融为一体, 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段第2、3段时, 让学生扮演葡萄沟的导游, 介绍葡萄沟的葡萄和葡萄干, 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在“导游”介绍后进行提问。这样以课文为载体, 创设了一种口语交际的情境, 引导学生将自己融入课文之中, 这种表现式的理解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了学习, 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源自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是教师以逆向思维看待课文而产生的教学思路。教学步骤的安排、问题的设置, 都是建立在学生内在需要之上的, 是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的。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勤于实践的能力。
四、画龙点睛, 彰显表达亮点
言为心声。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作者常常会精心选择和采用恰当的表达形式。因此, 解读文本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说什么) 和形式 (怎么说) 。王尚文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 即怎么说, 而非说什么。”这一意见正是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的, 语文教学要体现和完成自己的“独当之任”, 这一“独当之任”是语文学科承担的, 而非其他学科的任务。因此, 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 还必须注重凭借文本的内容, 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艺术, 获取语言规律, 积累语言经验。也就是说要站在写作运用的角度上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在读中学习精准的字词、精美的语句、精巧的段式、精致的手法、精妙的构思、精彩的布局等, 体会语言亮点, 学习语言表达, 达到学以致用。
潘文彬老师《诺贝尔》教学片段
师:下面请大家浏览第3~9自然段, 从整体上看看, 你从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他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觉得诺贝尔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态度严谨、不懈追求、精益求精。
师:好一个不懈追求, 精益求精!同学们, 这篇课文的题目叫《诺贝尔》,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其实, 诺贝尔的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 而课文只写了他最突出的发明———炸药。如果从选材的角度来看, 这叫做什么?知道吗?
(没有学生举手, 大家不知道怎么说。)
师:老师告诉你们, 如果从选材的角度来看, 这叫做选取典型事例。 (板书:典型事例) 一起读———
生: (读) 典型事例。
师: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的第3~9自然段, 细细比较一下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三个阶段。如果从表达的角度来看, 你还能发现些什么?
生:我发现第8、9自然段写得很详细, 写到了诺贝尔“盯着”。
师:这写的是诺贝尔的什么?
生:神态。
师:对!神态描写。课文还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诺贝尔的?
生:课文还描写了诺贝尔的动作、语言、心理。
生:我发现这里还写了人们的神态和语言。
师:你们看, 诺贝尔实验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 让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他做实验的情景, 这叫做细节描写。 (板书:细节描写) 一起读———
师:正因为课文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 我们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他的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实, 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这样, 不仅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 更要搞清楚文章是怎样写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13.回家作业 篇十三
春节临近,在家的父母都盼望在外工作的子女能早点回家陪他们过年,而养老院的老人们也希望在过年的时候能回家和子女团聚。记者从广州多家养老机构了解到,每年约有三成的老人会选择回家和子女一起过年。
独居老人盼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儿子,今年回家来过年吧”。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家住沙太路的李阿姨和老伴却越发焦虑,他们盼望着今年儿子能回家来过年。李阿姨的儿子2001年毕业后就留在了厦门工作,随后就在厦门找了女朋友并在公司附近买了套房子。由于儿子工作忙,又是在外地,老两口就很少有机会见到儿子。他们已经连续3年没和儿子一起过年了,虽然每年儿子都会邀请老两口去厦门过年,但毕竟广州才是自己的家,他们希望儿子能回家来陪他们过年。
“儿子,妈妈想你了”。看着街坊邻居都开始备年货了,张阿姨心里是越来越难过了。5年前张姨儿子因一次意外不幸过世,5年来,所有节日都只有自己一人度过。“看着别人忙着备年货,自己只能在家独自流泪”谈到春节,想到儿子,张姨显得是无比的伤感。“儿子,你在那边过得好吗,妈妈好想你”张姨望着天空,默念着。
养老院老人盼回家同子女一起过年
记者走访了广州最大的养老机构寿星大厦,随机采访了寿星大厦内的老人,老人们均表示希望能回家和子女一起过年。“儿女不在身边,吃什么都不得劲,玩什么都高兴不起来”老人们表示。但他们又担心自己身体不好,回家会给子女添麻烦。今年85岁的陈伯,下肢瘫痪,因子女工作繁忙照顾不过来,就把陈伯送进了养老院找专人照顾。陈伯已经连续2年没有回家和儿女一起过年了。陈伯表示“虽然也想着回家看看子女,但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又不方便,回家只能给子女添麻烦,在这边过年有很多老人陪着,也不错”。
据了解,随着春节日益临近,在广州多家大型养老机构,越来越多的儿女已经前来登记,准备将老人接回家过年。在周边的寿星大厦、友好老年公寓等多家大型养老机构,往年留院过年的老人比例相似,也占七八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