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024-08-31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共11篇)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篇一

1、目标让学生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82~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践、操作等活动,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让学生经过亲身实践、探索、学习,找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掌握面积单位的算理。

3.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一平方米的正方形4个、皮尺(老师准备),每生准备20张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和一把直尺、一把剪子。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谁来比画1米有多长?伸开双臂,再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真棒)

师:谁知道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看谁说得对,老师奖给小红花。

师:又有谁最记得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面积单位间也有进率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理解关系

1.发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20个,5个同学一组,每组画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并且剪下来。

师:大家先猜想这个操作过程,要怎样操作,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为了什么?(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去完成,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知识)

师:请小组代表说出操作过程和发现。(说得好的,给予奖励)

生:我把小正方形摆在大正方形上,在大正方形上刚好能摆100个小正方形。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1平方分米刚好是100平方厘米。

师:这样摆太慢了,怎样摆最快?在大正方形的横行上沿边摆10个,竖行上沿边摆10个,10×10=100个,这样很快就看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可以摆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这样摆说明了什么?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写成关系式怎么写?(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由此得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摆的过程,发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并且这两个面积单位是相邻的。

2.找到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师(拿出一张大正方形纸):请大家观察面积是多少?(1平方米)

师:现在每个同学画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并剪下来,同学们再分成3个大组,老师给每个大组一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让大家互相之间去摆,用最快的方法去摆,发现了什么请说出来。

师:1平方米的大正方形纸上能摆100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这样摆说明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生:1平方米就是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就是1平方米。(学生试写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这两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通过合作交流,在操作中发现新知识,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参与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容易学会新知识,也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掌握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问题的途径。

三、知识迁移,加深记忆

师: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也可以看作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0)1平方米的正方形就是100平方分米。

师:大家拿起手中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00)那么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改成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自主讨论)

师:要学分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进率,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讨论、验证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达到了强化知识的目的。

四、练习运用,巩固深化

1.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想的有根据吗?根据什么得到的结果?

●设计错题,让学生判断正误。

8平方米=80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50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2.现场测量、现场换算。

●大家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用皮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以平方米为单位算出面积?合多少平方分米?

●让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以平方分米为单位,估算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以上4题让学生自己测量,自己换算。

3.独立完成练习,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会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有意设计了这些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探索出了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

五、课后小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吗?

师:今天大家都自己动手,积极动脑,认真思考,个个都有进步,老师非常喜欢你们,大家都是很棒的。

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篇三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具、教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课件和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准备边长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这样3个提问。

展示课件一。

1.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 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想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让同学们看个短片,还要请同学们当个裁判。展示课件二(短片内容:两个同学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手里各自拿着自己小长假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小明说:我的照片是2平方分米。小强说:小明我的照片有198平方厘米比你的大,我的大我的大……争论不休)。

师:请同学们给他们裁判裁判,是小明的大,还是小强的大?

生:小明的大,小强的大。(意见不能统一)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我们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待会儿再说行不行?

二、探究新知

1. 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能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4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就是……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

2. 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从上面的试验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学生汇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这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在课题后板书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师:我们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下面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小结:以上几道题都是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这样的题首先想到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有几个高级单位的数就有几个100。

四、综合训练

1. 练习二十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练习二十的第5、6题。(1、2组做5题,3、4组做6题)每组抽一生在黑板上做。

3. 找三组一生评讲第6题。

五、课堂小结

1.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

师:这堂课你学会什么?学生说,教师小结。

2. 师:现在我们能给小明和小强当裁判吗?(在齐声回答之后请一生裁判)

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篇四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每排摆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10排,问:这一层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大小正方体?摆这样的10层呢?学生列式:101010=1000个

4.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5.类推: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6.巩固练习(略)

三、实际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课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反思:

1.目标让学生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就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设计如下:

1.借助一条线段是学生明确要表示长短要用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

2.有一条线段过渡到一个面,继续演示课件,形成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要表示这个图形的大小用什么单位。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此阶段的教学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由线过渡到面,借助课件或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忆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应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继续演示课件,由面过渡到体,问学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后问学生:接下来,你们认为我们该研究点什么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4.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此环节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适时地点拨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之所以是1000,而不是100,是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0厘米(分米),在1010的基础上,又乘了一个10。学生头脑中一旦有了由一条1分米(10厘米)的线段到一个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再到一个棱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的清晰、完整的过程,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6.演示课件后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刚才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化的时间。

7.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8.巩固练习:体积单位间进率的专项练习。

9.引导学生探究不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之后进行专项练习。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篇五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等

4.标签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口答: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都有哪些?

2、计算下面各题:

(1)一块长方体,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正方体,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体积是49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学习单位间的进率(1)出示课件:

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3)老师出示1dm的正方体模型。

问:它的体积有多大?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 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小组内尝试交流想法。独立完成。汇报。(5)推导。

问:根据上面的计算,请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6)观察板书,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怎样的关系? 小结:每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观察比较三种单位间进率的不同。(1)出示课件填表。

(2)比较一下这三种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1)回忆。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名数?(2)学习35页例3。

板书: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60000px3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学习35页例4。出示课件例4。

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一般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0×30×40=6000(cm3)

=6(dm3)

=0.006(m3)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一些练习,又加深了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吗?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2题。2.5立方米=()立方分米 1.5立方米=()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3、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板书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例3、3.8m3=3800dm3

60000px3=2.4dm3 例4、50×39×40=6000(cm3)

=6(dm3)

6.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篇六

1.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魔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益智玩具,课一开始,就以计算魔方的.体积为引子,向学生抛出一个小故事,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

生活背景,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参与学习活动作好了准备。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猜测、探究,交流,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丰富的数

7.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篇七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2分)

=()

A

.B

.C

.2.(2分)

下面3个体积,其中有一个与其他两个不相等,它是()。

A

.5.07m3

B

.5070dm3

C

.50700cm3

二、填空题

(共8题;共16分)

3.(1分)

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也就是棱长为________cm的正方体体积,所以1dm3=________cm3。

4.(1分)

0.56立方分米=________立方厘米.

5.(2分)

(2015·邹城)

公顷=________平方米

1时15分=________时

5.07m3=________dm3

6.(2分)

500立方分米=________立方米     2升=________立方分米

7.(2分)

(1)

3.08平方米=________平方分米

(2)

0.52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________升

8.(4分)

280立方厘米=________升=________毫升

0.06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________立方厘米

9.(2分)

(2019六下·平舆月考)

35cm=________m        0.8m2=________dm2

9.4L=________mL             75cm3=________dm3

10.(2分)

54000平方米=________公顷

2.5时=________分

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2-1、二、填空题

(共8题;共16分)

8.《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篇八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在复习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后,为学生设疑:我们新学习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时有学生说是10,还有学生说是20,也有学生说是100。谁想的是对的呢?学生陷入了沉思,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动机。

二、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理由都进行了阐述后,学生又进入了下一轮思考。这时我启发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了拼摆(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摆边长是 1厘米的小正方形)。很快,学生就摆出了结果:横着能摆10个,竖着也能摆10个,所以,可以摆10*10=100个,也说是说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引导学生思考,不停留在简单的直观表象上

学生虽然通过拼摆得出了结论,我继续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上对操作结果进行论证。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从理论上论证了操作结果,也旨在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单位的计算。

四、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9.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篇九

1、复习与思考。

复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点,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同时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实践了课标中的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2,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

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成功,我会注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3,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成第一道练习,将20平方分米直接转化成平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积极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1平方米=( )平方厘米,有一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知识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72内容及练习十六相应练习[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采用复习旧知、引出新知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例6引导学生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对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由此引出课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常用长度间的进率与相应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教学目标]

1、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和改写。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对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与运用。[教具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抢答比赛: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师: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设计意图:用抢答比赛的游戏方式复习已学知识,不但可以为本课新授内容做好铺垫,而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师: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师出示1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生动手操作,可用学具摆、用直尺量)学生可能会说:

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横排摆10个,竖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②直接用尺子去量,边长是10厘米,所以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死记硬背。](2)师小结:根据刚才我们得到的结果,想一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练一练: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学习完新知后,立即通过几个基本性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出示:1平方米=()平方分米。生可能会回答:

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推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②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2)出示课件图形验证上述结果。练一练:

8平方米=()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学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达到掌握新知的效果,自己自学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师小结。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你们发现了什么?(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进率。

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智慧岛

1、口答

2、做一做。课本71页。

3、实际应用。

(1)、一副长方形的宣传画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2)一块正方形的交通标志牌,边长为8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3)、学校的花园里有一个写着爱护花草树木的牌子,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合多少平方分米?(长150厘米,宽2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题目中单位是否统一作为监测点,以求学生对新知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小结: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六第1题,第2题。

六、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篇十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9页例

12、“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具:课件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

(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写在黑板上)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

(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师用课件显示出来(或写在黑板上)。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2)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5.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书上第31页上的表格填完整,集体订正。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换算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三类单位的进率各有什么特点?

3、完成练习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的一般方法(师板书): 高级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

4、完成练习四第11、12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

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14题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第15~19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1、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它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强调:计算时要正确应用相应的方法,并注意单位的正确。

2、做练习四的第16题。提问:这两个问题不同在哪里?

3、做练习四的第17题。

指出:第(1)题求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五个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要注意弄清少的是哪一个面;第(2)题求最多可以盛水多少升,是求它的容积,可先按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再换算成容积。

4、做练习四的第1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四、拓展练习

1、思考题

2、阅读“你知道吗”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引起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四、作业

上一篇:关于开展2013年度岗位实践技能考核评估活动的通知下一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