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2024-06-29

关于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共6篇)

1.关于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唐琪

调查时间:2009年1月18日—2009年2月5日

调查地点:铜陵市铜化有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铜陵市清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铜陵市及其周边地区

调查对象:公司员工、负责人、周边地区居民

调查方法:访谈、实地勘察

调查目的:了解铜陵的化工企业“三废”污染治理的真实状况,反应铜陵人民的现实生存状况,揭露背后的真相。作为铜陵儿女,为铜陵的蓝天绿水,为铜陵的明天,为建设铜陵发出呼声。

前言:建设环保家园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和义务,获得事实真相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利用这个假日,我在也许远离人们生活的本市开发区进行了短期的实地调查,所见所闻所知让我无法不焦虑,现在就调查事实做以下陈述和总结:

一、本市化工企业分布现状。

铜陵市的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第一冶金厂、第二冶金厂磷氨厂、发电厂附近,也就是横港化工区,属于老经济区,多以国有大型资本企业为主。其他主要分布在铜陵县开发区,以大型化工企业亚邦为中心沿江分布,是合资或独资企业,比较新兴。另外还有大大小小许多化工企业集中区。化工企业生产一直是铜陵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过去,政府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不少外来资本入户铜陵,但这些资本大多是“灰色资本”——带有重污染性、强资源要求、高排放

性,对铜陵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二、化工企业“三废”排放现状。

(一)废水污染治理废水危害最大,直接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不但污染江河湖海,还会渗到地下污染地下水。调查中我通过走访企业周边的群众,现场察看等方式,发现了不少环境问题和污染隐患。铜陵市大型国有化工企业铜化集团有机化工厂,主要生产苯胺、橡胶防老剂、周位酸、劳伦酸及建筑涂料等有机化工产品,是铜陵市的老牌化工企业,然而途经企业的那条小路边就有一条小河,河水令人瞠目地呈现褐红色,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河岸於堵,长长的荒草几乎占据了大部分河道,河岸两边即是人家和田地,田里种的有蔬菜和油菜,但大多叶子焦黄,土壤也呈现黄褐色。询问附近的农户,我得知还在十几年前,这条河河道还很宽,河水比较清这几年,附近周围的化工厂,包括旁边的焦化厂排污变本加厉,居民经常能看见五颜六色的化学废水通过地下排污口直接往里排污,污水导致河里的水生物几乎或已经灭绝,杂草疯长堵塞了河道,夏季更是气味难闻,蚊虫肆虐。试问种在这条河旁边的农产品还能卖出去吗?还是人可以吃的吗?我了解到,单是有机化工厂生产的化学染料剂,其毒性就非常剧烈,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使这条河惨不忍睹,酸性废水直接排进厂边大坑,任其渗漏,致使工厂周边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工厂隐藏在麦地边的废水坑,尽是红褐色的污水,刺鼻的气味四处散发,居民叙述不仅这条河被污染了,他们以前打的井里井水也慢慢变黄,沉积物逐渐增多。听完居民的讲述后,我又到有机化工厂里进行采访,向有关

人员说明来意以后,负责人以技术保密为理由拒绝就此问题让我进行深入探究。

(二)废气污染处理虽然排出的废气很快就消失在大气中,但是它会随风扩散到很远的地方,污染范围最广。化工污染的空气污浊而有刺激气味,长期吸入将给居民的健康带来损害。在走访铜陵县开发区附近居民时,群众反映“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运转,废气夜间偷排”等问题,空气中总是有难闻刺鼻的化学品气味,那些离化工厂较近的住户长年累月不敢开窗,深受其苦。我在铜陵市兴达化工厂看到浓烟就从简易烟囱里排出,颜色深,气味恶,有些排气还具有腐蚀性,旁边的树树皮早已脱落干枯,濒临死亡。这些毒气被人吸入后,危害十分严重,在采访有机化工厂时,就有职工反映,该厂近几年员工得肺病、血液病等等情况,她们直言不讳地说化工厂的废气就是直接诱因。附近的居民出门都带着口罩,我抬头看到天空是淡黄色的,因为排放气体。

(三)废渣污染治理化工废弃物数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起来相当困难。一方面,它占用大量土地,浪费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各种途径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环境,其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甚至会危害人类健康。就它对土壤的影响,很可能是永久持续的,一小块污染就能毁了一大片良田。我在焦化厂周围看多废气碳渣堆积成小山状,垒放在田边,甚至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很大一片废渣堆积场。

(四)其它生产危害治理其他化工厂带来的危害包括有噪音污

染,光污染等多种隐形污染,这些污染严重干扰了附近的正常生活,令他们已经无法忍受。而这些危害绝不仅仅存在于周边环境,整个铜陵市的人民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三、挖掘原因

(一)化工业的无序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正在加剧,在选址上随心所欲,他们不考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或建在村庄的饮水源头,或建在村庄的上风向。这些现象若不加以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是工业项目规划不够完善,企业分布广,选址不合理,污染源分散;有的仍是小作坊式,规模小、工艺落后,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这将对农业生产甚至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的工业企业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部门的批准,擅自建厂,有的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有的虽然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但不按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办理,未经环保验收就擅自投产。三是老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落后,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环保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焦炭行业污染更为严重,粉尘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

四、总结

(一)从试制新产品, 采用新技术开始, 抓好污染预防工作。

(二)要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产生新污染源。

(三)结合化学工业的调整改组, 有计划, 有步骤地解决一批污染“老大难”问题。

(四)大力改进工艺、设备和生产操作技术, 把“三废”最大限度地

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五)大搞综合利用, 进行深度加工, 实现“三废”资源化。

(六)加强生产管理, 消除跑冒滴漏和一切人为的污染事故。

(七)抓环保科研攻关, 净化处理“三废”,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八)搞好厂容厂貌整顿, 大力绿化厂区环境。

2.关于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篇二

1 家庭财富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中国财富管理的发展历程、运行模式、主要特点

1.1 家庭财富管理的基本概念

家庭财富管理 (Family Wealth Management) 是国际上成熟的财富管理 (Wealth Management) 业务的延续与升华, 是以家庭为单位, 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 分析客户财务状况, 通过一系列的财务规划程序, 制定家庭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 帮助以家庭为单位的客户将不同形式的财富, 予以科学化管理的过程, 实现家庭财务自由化为目标的家庭财务安排。家庭财富管理就是居民个人理财的核心, 主要涉及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6个成长历程, 包括资产投资管理、房产规划管理、教育投资管理、家庭风险管理、家庭税务筹划、退休计划管理、遗产规划管理等7个方面的内容。

1.2 中国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的运行模式

从2004年开始, 以家庭为单位的财富管理逐步在兴业银行等个别国内商业银行中出现, 并逐步形成或正在朝着成熟的运作模式前进。概括起来, 中国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运作模式有以下七种:一是理财专柜模式, 就是在营业网点设置专柜为VIP客户提供服务;二是大客户服务室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的VIP服务均采用此种模式;三是理财中心模式, 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已经采用或正在建设或计划实施的理财模式;四是投资理财中心模式, 工行北京分行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建立起“8n财富中心”即“个人财富管理的国际化旗舰店”;五是金融超市模式, 农业银行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即除了具备第三种模式的基本功能与服务外, 还有一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担保公司、公证及律师等中介机构、地产商、车商等其他提供理财服务的公司进驻金融超市, 实行社会专业资源的“一条龙”服务;六是金融俱乐部模式, 这种金融俱乐部一般都有比较大的空间, 面积2000平米以上, 除了具备第三种模式所具备的功能与服务外, 还设有会客室、休闲室、娱乐室、棋牌室、资料室、健身室、洽谈室、咖啡厅、西餐厅等, 相当于将西方高级的银行家俱乐部用到了服务最高等级的客户上, 客户在这里除了办理银行业务外, 还可以娱乐休闲, 而且这种俱乐部一般采用会员制, 经常组织理财讲座、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会、客户理财交流活动、集体旅游活动等;七是金融百货商店模式, 即建立全国性的VIP客户服务中心, 这是目前一些商业银行试图努力的方向。

1.3 中国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的发展特点

中国商业银行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前进, 并借鉴国际银行成功经验, 尤其是个别商业银行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加快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国内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一是定位策略各有侧重。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发展财富管理的起点不一、基础不同, 因而在开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时, 往往针对自己的客户定位, 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

二是理财产品初步整合。目前, 人民币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开放式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信托产品、个人黄金投资、炒汇、房地产等投资项目日渐丰富, 使得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各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 推出新产品的同时, 几乎都选择了产品整合的方式, 以各种套餐的名义来将不同的金融产品打包, 呈现给客户。

三是市场营销日渐重视。近两年来, 伴随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市场的逐步开放, 金融业竞争加剧, 尤其是银行业的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市场营销逐步受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 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试水财富管理品牌营销。

四是服务环境持续改善。家庭财富管理业务作为一项国内新的零售银行业务, 必然需要全新的硬件环境来支持。因而, 各家银行都开始加大成本投入, 重视对传统银行营业网点的改造。例如光大银行以“阳光理财”为品牌, 在不断推出“阳光理财计划”等新的金融产品的同时, 也在全国各地着手进行了理财中心建设。尤其在郑州、太原、青岛、天津等分行, 光大阳光理财中心以其鲜明的形象、合理的布局、贴心的设计和现代的装修风格吸引了大批客户。

五是增值服务逐步完善。为了有效开拓财富管理业务市场, 各家银行都不断出现推出了具体的、全新的增值服务内容, 其中有一些银行特色比较明显。例如兴业银行“自然人生”家庭理财卡的客户也分成黑金、白金、黄金、银卡四个等级, 其中前三者是VIP客户, 提供了十分明确的增值服务标准。这种贵宾服务, 既可以满足客户对多方位增值服务内容和方式的需求, 又可以使VIP客户在服务中体验到备受尊重的优越感和价值认同感。

六是专业人才培养意识增强。作为客户的理财顾问, 需要为客户制订理财计划如帮助客户分析投资、买房、买车、教育、养老等理财目标, 评估这些目标和客户财务现状之间的差距, 并通过使用追加投资计划、资产变现计划、盈余现金分配策略和赤字弥补策略等等各种财务安排, 制定个性化理财方案。向客户介绍金融产品和服务, 如帮助客户评估和选择各种适合于客户财务状况的金融产品, 协助实现既定的理财计划, 以及提供市场信息、提供其他服务等。

3 中国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创新面临的良好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快速推进, 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向前发展, 已经为中国商业银行开展居民家庭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 中国商业银行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已经具备了五大优势:一是网点网络优势。网点众多, 遍布全国、辐射各地、连接城乡, 由此形成了辐射全国城乡的网络体系和服务功能配套完整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为商业银行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客户资源优势。通过多年来的资本投入、资本积累、业务辐射、市场服务、客户营销, 拥有了一批较为稳定的市场资源、客户群体, 为商业银行拓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并成为了比较完善、便利的业务推介渠道。三是客户经理营销团队优势。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及其家庭资信讯息, 拥有众多善于交流、经验丰富的的客户经理人才。这些客户经理通过多年的营销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客户资源, 是目前商业银行开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是商业银行宝贵的人力资源、人脉优势。四是支付结算优势。银行拥有先进的电子清算系统和外汇交易平台, 可以及时有效地为客户提供各种理财产品。电子清算系统和外汇交易平台是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技术支持。账户管理类产品和交易类产品均离不开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因此, 从支付结算功能来说, 商业银行在家庭财富管理业务中所起的作用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五是银行信誉优势, 在过去, 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 银行代表的是政府的信誉。如今, 虽然金融机构纷纷改革, 走向市场,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 但人们的观念根深蒂固, 仍然将最大的信任给了银行, 这也是我国居民存款居高不下的原因。然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处于发展不成熟、市场不完善的阶段, 监管与内控跟不上, 市场风险较大, 暂时还无法具备和银行相同的商誉。

同时, 中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家庭财富管理服务也面临许多困难和不利条件, 主要表现在宏观政策环境、业务市场定位、财富方案创新、服务能力、服务品质五个方面的重大挑战。

3 中国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思考

3.1 切实加快家庭财富管理宏观环境建设, 探索改革银行金融混业经营政策

3.1.1 加快推进混业经营的政策环境建设

金融混业经营是开展全面、综合的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先决条件。当前, 客户对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要求是希望能够提供一揽子的保值增值服务, 但商业银行目前多数只能从盈利率高低和存款时间长短等方面为客户设计一些简单的金融理财服务方案或产品, 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 迫切需要加快银行混业经营思路的探索。从国际范围看, 混业经营己经是大势所趋。从国内金融机构实践看, 不少金融机构在开放压力下开始尝试绕开政策限制进行了合作事宜, 银证合作、银险合作、证险合作方兴未艾。对此, 中国政府应加快混业经营改革步伐, 当务之急就是:若作为人大立法, 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应起草;若作为行政法, 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相关法案的进程。即使在现今强化风险、强化管制的情况下不能立即采取混业经营政策, 可以走一条“实践先行”的综合经营发展新路子, 对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也是有益推动。涉及家庭财富管理业务, 应充分考虑放宽对家庭财富管理等符合金融业发展趋势的业务限制条件, 如对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出现的产品创新更多的考虑报备制而不是审批制, 在制度上应在逐步放宽理财机构业务范围的同时, 加强监管和协调, 平等对待不同类型的理财机构, 鼓励各机构间的业务交叉和良性竞争, 推动各金融机构放手开展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创新, 丰富家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

3.1.2 加快完善家庭财富管理组织制度

一是完善国内理财组织体系。二是加快推进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应尽快推进较为权威的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 加强与国际CFP理事会的合作, 引入并组织CFP资格认证制度。但在引入CFP资格认证制度时, 要注意由于各国法律、政策环境的差异而导致理财制度水土不服的问题, 从而正确处理好理财师资格认证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三是组织开展家庭财富管理技能知识培训。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应尽快作好这项基础性工作, 开发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系统化、本土化的家庭财富管理培训教材, 培养优秀的银行家庭财富管理人才, 为中国家庭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1.3 加快私人财产权保护建设进程

一是要从意识形态上承认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必须为私人财产“正名”, 大力宣传私人财产的社会贡献,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保护他人私人财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确保居民个人追求财产增值合理性、合法化。二是加大对私人财产保护的立法执法力度。通过修改现行相关法律条款, 对各类财产实施平等保护, 对公有财产和私人财产保护的不同表述应予取消, 以体现法治平等原则;加紧制定民法典, 对私人财产应享有权利及其实现范围、对限制、征用和剥夺私人财产的实行条件、法定程序及其相应的补偿作出具体、详细规定, 突出法律的具体性和明确性;制定和完善有关投资经营的专门法律。依法保障正当的投资权益, 用法律约束政府与民间投资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 禁止任何行政力量非法中止或废除投资经营合同。三是采取配套措施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1.4 积极推进市场主体的合作

3.2 重构家庭财富管理组织架构, 有效推动金融改革服务创新

3.2.1 加快整合家庭财富管理组织架构

中国商业银行应加快整合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组织架构,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金融服务组织管理体系, 即在一个合理时期内, 结合银行的整体再造, 建立健全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系统的独立、明细核算、高效一体化的业务与管理链接, 以及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体系, 实现总分支行间的合理分工, 为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

3.2.2 家庭财富管理组织架构的建设思路

中国商业银行要从整合现有网点、重组现有管理部门、改革调整分支机构3个方面入手, 明确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创新的组织架构建设思路, 大力推动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一是整合现有网点, 应根据目标客户分类, 对营业网点功能和布局进行重新规划与包装, 网点业务机能要从追求全能性转向根据所在营业区域、客户的具体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重组现有管理部门, 按照“管理集中, 业务细化”原则重组商业银行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组织结构。通过建立消费者银行业务部, 负责管理一般消费者客户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建立客户经理窗口, 负责管理富裕消费者客户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建立私人银行部, 负责管理私人银行客户个人理财业务。同时, 还要分部层面设立专业“财富管理中心”, 主要负责客户财富管理、理财产品营销组织、贵宾客户服务以及综合性工作;加快在富裕地区的分部设立VIP客户俱乐部, 主要以中高端个人或家庭客户为服务对象, 负责对中高端客户进行财富管理、零售业务产品的交叉销售、为中高端客户提供增值和优惠服务等。各支行是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销售终端, 开发和受理业务, 报归口的家庭财富管理中心进行后续处理, 其中, 一些管理规范、业务资源充足、符合分行授权布局的支行也可以成立专业的“家庭财富管理中心”。

3.2.3 家庭财富管理的管理模式选择

银行业务如何组织、部门如何设置, 实际上大的原则是两个:一个是按地区来组织推动, 一个是按业务系统来推动。前者是一种横向管理模式, 以分行为运作中心, 后者是一种纵向管理模式, 以总部为运行和指挥中心。在纵向管理模式下, 总行对分行不再考核利润, 利润考核是分业务线、业务组或产品来分解。这也是中外银行核算产品的差别所在, 外资一般都是进行单个产品核算, 如汇丰等零售业务的成本、收益都可直接在财务报表上体现。过去的银行业, 无论是欧洲、美洲, 还是亚洲, 几乎都是以地区为中心, 以分行为主导, 而现在的趋势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改变为以业务战线为主线, 强调银行的系统管理, 分行的职能被大大弱化, 总行业务部门管理职能得到了强化。这种以业务体系为重心的组织架构, 具有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有效节省成本、应对激烈市场竞争三大优势。

3.3 强化家庭财富管理创新力度, 满足客户市场金融服务需求

3.3.1 家庭财富管理市场创新原则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关注客户需求和偏好原则, 二是关注监管新动向原则, 三是坚持开发与引进并重, 四是坚持不易复制的创新理念, 力争在某些领域成为市场的领先者, 以有效避免竞争合流现象;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尊重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市场发展规律, 先期重规模、中期重质量、后期重效益。

3.3.2 家庭财富管理市场创新内涵

一是坚持产品创新, 按照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规律和顺应客户需求, 要不断开发新的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产品, 实现个人金融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最佳组合。要构建家庭财富管理的产品种类, 在考虑国外银行业的先进经验和中资银行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现状的基础上, 要构建符合顾客需求的、以理财为核心的产品系列。初步构建以理财为核心的系列产品:

注:本表是普遍的理财产品, 各行应根据能力与经营特色提供特色的家庭财富管理产品

要以理财卡为载体提供综合性家庭财富帐户。这种账户实际上是商品价格竞争中, 根据顾客存款余额的多少及与银行交易量多少, 确定对顾客优惠程度的思想在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开发中的具体运用。这样, 就容易吸引顾客把分散在多家银行的业务集中到一家银行的家庭帐户中来, 从而使零售客户的主办银行战略思想在具体业务中充分体现。要开发面向不同客户层面的财富管理服务产品, 不同年龄, 不同收入, 不同行业, 甚至不同地区的顾客, 往往有着不同的喜好, 开发面向不同顾客层面的金融服务产品, 以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家庭财富管理市场需要。突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创新, 应结合央行推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国家外汇管理局配合出台一系列外汇管理新政策的有利时机, 加大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创新力度, 推动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逐步壮大。同时, 还应加大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创新力度。重点是加大产品创新, 增强人、财、物投入, 加大与保险、基金、证券等合作的力度, 不断丰富产品组合, 为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二是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应以网点为依托, 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集于一身,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这其中, 保险公司派出代表营销保险产品;证券公司派出代表为客户办理银证通签约, 提供证券买卖咨询;银行则为客户提供个人外汇买卖咨询, 销售开放式基金, 亦可向客户营销银行新产品。这样可以突破传统业务柜台服务模式, 增加“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同时服务质量能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技术创新。商业银行要加强高新技术在家庭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应用, 以技术创新促进理财业务创新, 要通过提升科技含量, 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 完善服务功能, 为客户提供通讯更快捷、运行更安全的理财服务。

3.4 建立健全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提高财富管理金融服务水平

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商业银行在提高客户反应效率方面普遍推行的客户经理制, 实际上是一种银行作业整合的典型方式。客户经理对客户的全部金融市场需求进行整合处理, 实施以客户为目标的增值服务。

3.4.1 建立健全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一是要细分客户市场, 确定目标客户群体。要按照顾客价值差异性、顾客需求异质性、企业资源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银行必须集中大部分资源, 重点为20%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商业银行要在掌握足够客户信息的基础上, 依据客户年龄层次、性别、地域、偏好、职业、受教育程度、资产收入水平、存款流量和对银行经营利润贡献程度等指标进行客户市场细分, 从中选出发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目标客户。在拥有足够优质家庭客户资源的基础上, 按照四个层次 (一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服务;二是一般服务, 在基本服务基础上增加一些不是对所有客户都提供的服务;三是高级服务, 包括一些可以不提供但提供了客户会很高兴的服务;四是全面服务, 包括一些客户本身都没有想到的, 为客户特定提供的服务) 认真区分客户市场, 分别提供不同等级增值服务。二是分析客户需求, 确定业务方向和重点。三是与客户保持“连续关系”。为了提升客户忠诚度, 商业银行应选派高素质员工加强与客户联系;高层管理人员也应抽出时间拜访客户;通过各种活动, 和客户进行交流。例如为了加强与客户联系, 可以通过举办招待酒会、理财沙龙、邀请少数大客户周末去郊区活动, 观看演出、运动会等办法, 努力在客户心中形成细致、周到、温馨良好印象, 不断提高家庭客户对银行的认知度、满意度、忠诚度。

3.4.2 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度

客户经理制度是银行在内部培训和聘用一批专业的金融产品营销人员, 通过他们向客户全面营销银行所有金融产品和服务, 全面负责客户所有事务, 从而形成介于银行内部作业、管理体系和银行客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并制定适合营销人员管理和激励特点的考核激励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以最大程度地鼓励客户经理人员努力拓展市场, 使客户经理应该成为企业与银行间高超的产品流与信息流的交流大使。

一是强化客户经理制度的核心理念。要进一步增强客户导向理念。重视客户、尊重客户是客户经理制度的核心理念。客户导向理念经历了客户至上、客户第一、客户满意、增加客户价值四个发展阶段。因此, 在“客户至上”阶段, 要把客户放在银行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图的上方, 体现银行服务姿态;在“客户第一”阶段, 银行全体人员和全部行为都必须围绕客户以及客户在银行工作日程表的前端开展服务, 客户的事情是银行工作的重心;在“客户满意”阶段, 要强调重视客户, 把客户需求和利益放在前面, 还要调动所有资源让客户感到满意, 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尺;在增加“客户价值”阶段是目前最先进的理念, 是指通过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使客户价值增加, 让客户享受增值服务, 体会到物超所值, 对银行来讲, 就是要通过提供高专业水准的金融服务, 使客户资产价值增加, 风险降低, 运营效率提高, 股东回报最大。要进一步增强营销一体化理念。商业银行实行客户经理制度, 是把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营销作为一种专门化的事业, 将各种营销资源进行整合, 以满足上述各种营销活动要素, 实现营销的专业化。

要进一步增强核心客户综合开发理念。“二八法则”告诉我们, 20%的客户创造80%的业务和利润。对于银行来讲, 对创造主要利润的客户, 需要银行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 为他们配备最高等级、专业的客户经理, 最大程度地满足和开发这些核心客户所有的金融需求。

要进一步增强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理念。客户经理不仅要为客户提供标准单一产品销售服务, 而且还要根据客户需求特别定制、量身定做金融产品, 以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市场需求。

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创新理念。客户经理制度本身是制度创新, 客户经理本身又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客户经理最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他们对此进行提炼总结, 反馈到产品部门, 就可以和产品部门联手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在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时, 客户经理进行产品组合设计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技术内涵理念。客户经理提供的是专业服务, 需要将自己的各种知识和技术能进行综合运用, 以取得客户信赖。对客户进行调查和评价, 提供客户服务方案设计, 这些逐步深化的金融服务专业规范, 就是客户经理不同于以往银行信贷员的技术含量。

二是个人客户经理制应把握好主要环节。要健全组织机构, 银行各级经营行要在个人业务部门的直接管理下, 设置家庭财富管理中心, 根据具体条件配备个人客户经理。根据客户经理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的不同, 分别设置普通客户经理和客户经理主管岗位, 普通客户经理直接负责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而客户经理主管除了负担一部分客户服务工作外, 还要负责组织和管理本财富管理中心的全面工作, 包括给普通客户经理提供业务授权、组织业务学习、考核普通客户经理的工作业绩等。要明确工作职责, 个人客户经理的主要职责包括:积极开展公关活动, 充分利用银行的网络优势, 向个人及其家庭客户宣传金融政策、法规以及本行经营的业务项目、金融产品等, 为客户提供各项咨询服务和理财服务;分析研究市场, 加强对客户行为和心理的研究, 将客户划分为若干类服务对象, 针对其不同的需求, 提供特定的服务;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 客观公正地评价客户等级, 不断调整服务措施;收集、传递和反馈客户信息;监控客户风险, 注重对客户的日常管理, 主动掌握客户的思想动态和经营行为, 切实防范风险。要严格工作制度, 要对个人及其家庭客户建立完备的档案资料, 形成良好的客户管理制度, 要保证对客户服务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不因客户经理个人原因而受到影响;要建立完善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规范, 所有客户经理能以较为标准的规范向客户提供服务;要建立个人客户经理工作台账, 定期召开工作例会, 总结通报工作情况, 交流有关的信息, 研究布置工作, 使客户经理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逐步地提高;要建立团队协作制度, 树立“一盘棋”思想, 制订市场营销战略和规划。

3.4.3 大力实施差异化服务

差异化服务是金融机构基于客户关系管理, 在市场研究和客户研究的基础上, 对客户价值进行分析, 并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实行不同的服务手段、执行不同的竞争策略。因此, 商业银行要重点为居民家庭财富管理客户提供六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优先服务:开设VIP客户服务窗口, 让VIP客户能在具有理财中心、理财窗口的网点优先办理储蓄业务;优先办理各类个人消费贷款;优先使用新业务、新产品;优先兑换新钞、零钞等。二是优惠服务:VIP客户能享受到贷款利率优惠、免收换卡工本费、免收挂失手续费、其它定价优惠和阶段性优惠、结算交易手续费优惠等。三是代理服务:在客户授权的前提下, 客户经理或系统自动为客户处理日常定时需处理的代理业务, 免去客户的麻烦。如代理转账、代理缴费 (电话费、水电气费) 、代理还贷、综合月结单、业务提醒等。四是咨询服务:为VIP客户提供家庭生活理财建议、提供各种经济信息 (保险、证券、期货、房地产、汽车、留学) 、定期开办财富管理沙龙、为客户赠送家庭理财软件等。五是亲情服务:开展温馨问候、提醒等亲情服务。在节假日、客户生日等, 由客户经理为客户送上温馨的祝福, 以体现银行对客户的重视, 并显示客户的身份。可利用银行的手机银行系统为客户进行主动服务。六是紧急救援:与全球独立救援机构合作, 借其在安全和医疗等领域的实力, 为高层级的家庭客户提供救援服务, 其中包括24小时全国道路救援、全球医疗和旅行支援、国内医疗和旅行支援服务, 保障客户的临时之需。

3.5 加强服务渠道整合建设, 有效形成财富管理业务平台

商业银行要实施渠道提升战略, 尽快整合搭建起总行、分行、延伸和第三方等四大财富管理的服务渠道, 形成统一、有效的财富管理业务平台。如图

就是要实施统一品牌战略, 按照标准推进富裕地区有形网点建设和改造, 尽快完成所有网点贵宾理财室改造, 加快ATM建设步伐, 加紧开发、建设手机银行新型服务渠道, 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和客户服务中心, 有效形成服务家庭财富管理服务平台, 并充分利用第三方渠道, 建立有竞争力的市场销售联盟。同时, 还要实现财富管理服务由单一化向综合化的转变, 加快在重点城市推出旗舰式实体性“VIP客户俱乐部”建设, 更好地服务于中高端客户财富管理需要。

3.5.1 加强有形网络改造建设

商业银行应按一般营业网点、一般理财网点、家庭财富管理中心、全功能一站式VIP客户俱乐部四个类别, 加强改造、建设。在网点改造和建设中, 要根据网点的客户情况, 将财务和人力资源重点投向上述后三类网点, 其中尤其是要加快在中心城市建设全功能VIP客户俱乐部, 拓宽家庭财富管理的渠道, 为发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更好的硬件条件。

3.5.2 突出无形网络渠道建设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和落后局面, 商业银行必须超常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从网上银行服务平台、服务流程与服务安全等方面着手, 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随身的服务。一是改善服务, 丰富功能。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宗旨, 进行人性化设计, 精雕细刻, 精益求精, 使电子银行渠道服务界面更加友好, 做到申办简便、使用方便、操作快捷、交易迅速、安全可靠, 切实解决“好用”问题。另一方面要增加在电子银行渠道上的业务品种, 大力开拓市场, 找准业务支撑点和突破口, 以实际应用项目带动增加客户群, 吸引广大个人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产品, 提高电子银行渠道的使用效率, 为广大个人客户提供具体、实用的银行服务, 真正解决“实用”问题。二是向电子银行渠道转移业务。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 将全行现有的各种业务除现金和实物单证以外, 有计划、快节奏地由机构网点向电子银行渠道转移, 转移业务产品及服务、转移客户、转移交易;各个机构部门对于新开展的业务种类, 要科学合理设计受理渠道, 首先考虑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 以节约成本, 为客户提供方便周到服务, 或者是设计电子银行渠道与机构网点同步办理, 有关业务系统同步开发, 营销业务时同步向客户推介电子银行渠道。三是建立理财业务平台, 实现家庭财富管理电子化。要通过统一的金融服务平台, 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资源整合, 坚持以商业银行为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核心, 构建各类金融机构理财服务的深层次合作;要建立内部客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对客户进行财富管理需求进行深层次分析, 根据客户需求差异提供不同财富管理方案, 并利用零售客户综合账户以及理财品种分账户实现差异服务;要建立家庭财富管理业务支持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经济、金融及政策信息和财富管理建议, 根据财富管理顾问分析提供相应的方案和计划, 并通过金融平台进行集合金融业务交易。

3.6 着力建设优秀营销管理团队, 高效服务家庭财富管理市场

3.6.1 重视家庭财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家庭财富管理师的身份是多重的, 他不但是银行家庭客户的开拓者、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者和营销者, 也是目标客户的财富管理顾问, 同时, 还是商业银行形象的宣传者和实施者。目前, 商业银行从事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个人客户经理大多是从传统的银行网点柜员中选拔培养的, 其基本素质和对本银行产品的熟悉程度明显高于一般柜员, 但与客户和社会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而家庭财富管理服务具有“内容高差异性”、“过程高复杂性”、专业性程度比较高的特点, 也决定了财富管理人才往往是银行内部最稀缺的资源, 这种现实要求商业必须加快家庭财富管理团队的建设, 通过行内选拔、招聘引进、员工推荐等方式, 选拔一批具备较高学历、熟悉金融专业知识、有投资意识和营销经验的业务骨干作为财富管理师的培养对象。

3.6.2 大力培养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商业银行要借鉴国际CFP组织对家庭财富管理从业认证规定要求, 严格按照正直诚信、守法遵规、客观公正、专业胜任、保守秘密、专业精神、恪尽职守七大原则, 切实加强家庭财富管理团队管理建设, 从而培养、造就一批以客户为中心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家庭财富管理服务队伍。

3.6.3 突出提升家庭财富管理团队服务水平

家庭财富管理服务具有综合性强、专业素质要求高、直接涉及公众利益的特点。因此, 这就要求财富管理师不仅要有突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知识及综合能力, 而且还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规范服务行为水准。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费用政策安排, 引导激励财富管理人员参加国内金融理财师 (AFP) 和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 (CFP) 的培训和资格考试,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具有认证资格的专业化和道德品质高的财富管理队伍, 提高专家理财的社会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在岗、轮岗、银行内部、参加国际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 加快培养具有认证资格的家庭财富管理服务专业人才, 加快提升商业银行家庭财富管理服务技能水平。

3.6.4 完善家庭财富管理团队激励机制

建立用客户的贡献度来评价财富管理团队的贡献, 不但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而且必须落实奖惩制度。只有充分调动财富管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各项工作才能落实, 才能达到目标。一是实行浮动制工资分配。即突出家庭财富管理团队个人的实际贡献, 实行工资分配与营销业绩挂钩, 摒弃论资排辈。具体操作上可大胆推行绩效工资制, 拉开团队个人与柜台操作人员的收入差距, 拉开团队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拉开行与行之间的收入差距, 真正以业绩论英雄, 凭贡献拿薪酬, 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家庭财富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及时兑现激励政策。对于较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的要给予奖励和晋升, 对于业绩突出的可以实行重奖和破格晋升;对于不能履行职责、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给予降级和下调工资系数, 甚至调离工作岗位。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激发客户经理开展家庭财富管理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必须保证足够的家庭财富管理营销费用。四是组织开展优秀客户经理竞赛评选活动。

3.7 加快建立完善科技信息系统, 支撑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

根据花旗银行的成功经验, 家庭财富管理业务中最重要的两个因子是客户经理和IT系统。这是因为, 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基础是多方位的客户信息, 具有数据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 必须有功能强大的IT系统支持, 才能完成“海量”数据的搜集、加工、分析和存储。如出具一份家庭财富管理意见, 程序计算就相当复杂, 图示:

可见, 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离不开信息科技支持, 财富管理客户经理的日常工作就是收集、分析、维护客户信息, 以及了解掌握家庭财富管理的最新相关政策法规和最新理财服务产品信息, 并将最前沿的理财信息向客户推介和宣传, 这些工作全靠信息科技力量进行支撑。因此, 只有抓好科技信息系统建设, 才能推动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3.7.1 建立客户关系信息数据库

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零售客户关系数据库及VIP客户数据库。即在建立源 (零售客户) 数据库的基础上, 通过市场细分建立面向不同主体子客户 (如VIP客户) 数据库, 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各个子客户数据库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构建相应的数据图表或模型, 在分析客户利润贡献度的基础上, 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和提出合理化的理财建议。而VIP客户数据库就是将VIP客户的多个帐户统一到一个客户号下进行管理, 多种金融产品服务整合到一个帐户办理, 实现真正意义的“综合理财帐户”, 具体可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 静态的理财计算系统; (2) 中间性VIP数据库动态理财系统; (3) 大机统一数据CRM (客户资源管理) 理财系统; (4) 互助型网上银行自主性理财系统。

3.7.2 建立家庭财富管理业务操作平台

借助内部客户数据信息系统, 银行可对客户财富管理需求进行深层次分析, 根据客户资产变化情况和交易记录, 分析客户需求差异, 提供不同的财富管理方案, 并利用客户综合帐户以及不同的理财品种实现服务差异, 实现对客户的自动化管理, 并给银行带来收益的量化考核。同时, 在财富管理操作平台上实现对家庭财富管理财客户经理的业务考核和营销服务跟踪, 并使未来新开发的家庭财富管理系统也融入到现有理财业务操作平台上, 实行一个数据来源, 实现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电子化管理。

3.7.3 建立家庭财富管理业务信息系统

家庭财富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就是能通过手机、网络、电话、传真、短信、信函、客户服务中心等渠道为客户提供各种信息的系统, 主要包括最新的银行业务知识、相关生活理财知识、实时动态的股市汇市行情、社会政治经济、财富管理中心为客户设计的互动指导、客户个性化点播等信息资源。

4.7.4建立客户自助财富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资产规模、理财目的、风险偏好, 结合现有理财产品功能特点, 预先设计出不同理财方案, 客户一旦提出理财需求, 系统会根据客户要求, 代客户从己有理财模型中, 迅速确立若干可行方案以备客户选择, 提高理财业务的效率。要通过技术手段, 协助客户解决家庭理财、资产管理、金融私人业务系列等日常财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为居民参加商业银行家庭财富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支撑。

3.8 严格认真加强风险管理控制, 确保家庭财富管理稳健发展

3.8.1 深化家庭财富管理风险思想认识

具体到家庭财富管理业务,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方式和所开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特点, 制定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规程, 建立健全家庭财富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并将家庭财富管理业务风险纳入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

3.8.2 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要尽快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征信系统, 便于商业银行选择优质的目标客户, 减少融资性业务的风险;要建立完善的个人及其家庭信用管理体制;要建立个人及其家庭信用风险控制系统。

3.8.3 切实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上。2005年11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允许商业银行销售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该《办法》中明确规定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 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保证收益理财计划, 是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 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 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 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 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实际操作中, 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 在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时, 所推出理财产品普遍以保本、收益保底来招揽客户, 过于强调对“保底收益”的承诺。因此, 这就要求产品发售银行必须在瞬息万变的债市和票据市场上, 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 否则将会使银行被迫承担价格与利率波动的相应风险。同时, 产品的同质化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使得各家银行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战, 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走高。收益率持续走高的理财产品需要在市场上找到足以支撑的投资组合, 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率, 亏损的差额就必须由银行自己承担。

商业银行要严格注意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创新中蕴涵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首先将市场风险的监管对象延伸到由本币到外币, 由境内到境外, 由简单产品到复杂的衍生产品。其次, 在自营与代理、前中后台之间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带。特别要将商业银行开立在中央结算公司的自营资金账户和代客理财资金账户实行严格的分离, 建立风险防火墙。此外, 还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及时、准确地向客户披露财富管理业务中各项创新产品可能发生的风险, 不要误导客户, 只谈收益、不谈风险。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除了在业务操作办法和制度中予以防范外, 还需要从风险总量上予以控制, 制定家庭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额度管理制度, 即确定某项中间业务能够承担的风险总额。该风险额度的确定应当与该业务在一段时期内的收益水平结合起来考虑。

3.8.4 严格控制操作风险

目前国内不少商业银行为了大力发展家庭财富管理业务, 对员工下达一定的客户数量指标, 按任务完成情况来评判员工的业绩。这就容易导致商业银行只重客户数量、不重客户质量, 大批招揽客户的局面。这从表面上看是扩大了银行的客户群体, 增加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实际上却可能加大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因此, 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富管理业绩考核机制。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还应当充分了解家庭财富管理顾问服务可能对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产生的重要影响, 密切关注家庭财富管理顾问服务的操作风险、合规性风险等风险管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 确保家庭财富管理顾问服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体现了解客户和符合客户最大利益的原则。

3.8.5 切实加产品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加强家庭财富管理业务中的银证、银基、银保、银信等兼业合作的风险管理, 建立有效的防火墙, 要对产品提供者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投资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等进行评估, 并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划分相关风险的承担责任和转移方式。还要提供代销产品的金融机构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相关的市场分析报告和风险收益测算报告。还应根据产品提供者提供的有关材料和对产品分析情况, 按照审慎原则重新编写有关产品介绍材料和宣传材料, 确保在兼业合作方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 将风险有效隔离在商业银行之外, 从而有效地预防跨行业风险传染。

3.8.6 关注家庭客户风险承受能力

3.关于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篇三

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铜政〔2005〕38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精神,为扎实有效地在全市开展建设节约型城市活动,提高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市化模式、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和缓解环境压力的治本之策。多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工作,并已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全年工业固废利用率达65%、工业废水处理利用率90%、工业废气SO2利用率85%。但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资源供应紧张和环境容量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如产业结构层次总体较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勘查滞后,人地矛盾突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作为主要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两头在外的工业城市,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是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项基础工程,是事关铜陵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县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扎扎实实地推进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各项工作,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建设节约型城市活动的指导思想、今明两年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地、节材、节水为重点,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探索和实践,使全市上下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意识显著增强;尽快建立健全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力争部分重点企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循环经济初具规模,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通过示范带动,推出一批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家庭。2006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7%,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4个百分点。

三、扎实做好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城市的重点工作

(一)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法律为保障,从企业、产业、社会三个层面展开,以循环型工业建设为龙头,促进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的发展,在生产领域全面推进,在生活领域重点突破,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支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抓好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争取我市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力支持有色公司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加快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推出一批主导产业的企业和项目进行试点。

3、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近期重点建设滨江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科学编制示范区规划,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使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二)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大对磷石膏、硫酸渣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重点做好粉煤灰、磷石膏、尾矿、化工废渣等综合利用,开发新型建材、提取贵重金属、发展染料化工。经过两年的努力,实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0%;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率95%以上;工业废气SO2利用率90%以上。

推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逐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综合利用。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大力实施秸秆气化,推广秸秆还田。积极推广节肥、节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三)以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为重点,着力抓好能源节约

1、抓好高耗能行业、企业节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能耗低、污染小的产业。加强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降低单位产品耗能指标。关、停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小企业。有色、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耗能大户要制定相应的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和落后农业机械。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继续做好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

2、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要采取严格的节约措施,突出抓好节约用电工作。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夏季各级机关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在全市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空调温度提高1—2度。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制定城市道路、居民小区公用照明节电方案,实行分时控制,限制夜间景观照明用电。争取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在农村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和省柴节煤灶。

3、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贯彻实施公共建筑、住宅节能设计相关规定和标准,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积极推广应用门窗密封条、保温复合墙体、太阳能建筑、高效照明系统等技术。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4、加强余热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余热发电及焦炉煤气发电,到2006年使我市综合利用发电达3亿千瓦时。做好天然气进铜后的开发利用工作。积极支持我市太阳能产品的开发,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

5、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实迎峰度夏措施,贯彻有保有限的原则,实现以节电和提高用电效率为核心的需求侧管理,提高用电效率,切实做好有序供电,合理限电,确保重点。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实行停产让电。继续运用经济杠杆,通过实施差别电价、峰谷分时电价,引导用户移峰填谷,降低高峰电力需求。大力推广绿色照明、变频调速等技术,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6、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服务体系。鼓励组建和引进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机构,推行合同

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综合服务。

(四)科学规划,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1、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保护土地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指标。抓紧修编铜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开展矿山和闲置土地复垦工作。杜绝乱占耕地和土地撂荒现象。

2、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今年内编制完成农村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加快并村步伐,提高农村聚集度。合理布局农村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最大限度节约和利用好土地资源。

3、控制建筑用地。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禁止脱离实际需要,建设“大广场、宽马路”;按照国家关于楼堂馆所、房地产开发等的有关规定,规范审批。科学规划、规范各类园区的建设,提高建筑用地容积率,加大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4、大力推广新型建材。认真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不断提高新型建材在各类建筑中比重,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

(五)加强管理,大力节约原材料

1、节约矿产资源。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矿产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坚决制止乱采、乱挖和掠夺性开采。坚决关停小矿山、小煤窑,保护矿产资源。

2、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执行生产规程和工艺流程等技术标准,加强生产各环节的管理,重点企业要开展主要产品单耗考核,建立考核体系,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3、推进政务节约。结合“数字铜陵”的建设,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全市行政机关加快实行“无纸化办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行视频会议,减少行政现场会议。

4、推行木材节约代用,节约包装材料。在全市建筑、装璜企业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全面推行以钢代木、以塑代木。两年内全市水泥生产企业全面实现水泥散装化和无纸化包装。

(六)推广节水设备和工艺,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工作

1、做好城市节水工作。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制定工业企业、居民用水定额指标,推行用水价格梯级化管理。做好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工作,工业行业推广直流水改循环水、凝结水回用及再生水的利用等技术,降低单位产品耗水指标;推广节水和中水回用技术。改造部分城市供水设施,降低漏失率。

2、推进农业节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在缺水山区开展雨水积蓄利用,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

3、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执行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

四、认真落实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营造氛围

建设节约型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市政府成立全市建设节约型城市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规划、部署和指导全市建设节约型城市工作。为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由市发计委负责牵头协调,并牵头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县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作为大事摆上重点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抓好工作落实。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量化节约资源指标,并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扎实有效地地推动建设节约型城市工作向前发展。

要紧紧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这一主题,结合全国性节能周、节水周以及世界性水日、环境日、土地日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建设节约型城

市活动宣传,使全市上下形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一千瓦时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在建设节约型城市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曝光,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二)规划指导,依靠科技

要按照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理念和要求,编制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研究确定重大项目。尽快组织编制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提出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指导我市建设节约型城市工作,同时要做好与全省专项规划的衔接。在规划指导下加强项目建设。在工程设计和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规定》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严禁新上技术落后、耗能过高、严重浪费资源的项目。

大力支持有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技术和节约资源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鼓励、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建立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发布目录、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方式,及时发布国内外各类能耗、水耗、循环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信息,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三)政策引导,加强监督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鼓励政策,加快建立健全我市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资源节约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各类资源开发利用主体自觉节约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矿权有偿使用机制作用,严格执行国土资源规划、计划,强化对资源节约的硬约束。进一步加大对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设立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等专项引导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鼓励和吸引全社会各类资本参与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依法组织对全市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对我市有色、化工、建材、电力、冶金等高耗能(水)企业以及宾馆、商厦、写字楼等公共设施节能、节水等情况进行检查;对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和行为,要严肃查处。

(四)政府垂范,全民参与

各级机关要从自身做起,带头厉行节约,把“节效增效”作为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要在杜绝办公浪费、实行政府“阳光采购”上下功夫,重点抓好政府机关建筑物、采暖、空调、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以及公务用车节能;减少“文山会海”;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和节约办公用品;严格公务接待制度。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量化指标、制定方案、建立长效机制、严格奖惩制度,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把建设节约型城市活动引向深入。

要在广大市民中树立节约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节约型生活方式,广泛发动广大市民参与建设节约型城市活动。在工矿企业开展“节能增效”活动;在社区开展“绿色社区”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在家庭中倡导每月节约“一千瓦时电、一立方米煤气、一吨水”活动等,创建一批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区、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学校、节约型家庭,发挥示范作用,及时总结推广,使建设节约型城市活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各级宣传、教育、工会、共青团等组织要走在此项活动的前列,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内容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广泛收集并采纳群众节约资源的合理化建议,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共青团组织要

在青少年中开展节约资源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各县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城市的重要意义,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市各行各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型城市活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地快速健康发展。

铜陵市人民政府

4.关于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篇四

根据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调研活动总体安排,于四月下旬开展了集中调研活动。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和认真思考研判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创造了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经验,如: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应急联动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建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和“大调解”工作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并正在实施社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一体化户籍制改革等等,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中同时也发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社会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有待加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

二、几点工作建议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构建“1115”工作格局,即:“以五大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一套班子(党政共抓)建设为保障,以一个中心(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工作目标,以一条红线(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和网格化布警机制。根据发案形势和特点调整警力和布局,扩大巡逻防控范围,延伸巡逻防控触角。二是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电信诈骗、赌博、抢劫抢夺财物等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三是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防控体系。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综治工作目标责任考评,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大力推进交通组织体系化建设、交通指挥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公路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

方便。

(二)以创新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是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推进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整体架构,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继续深化“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大力推广听证会、论证会、居民评议、社区QQ网络服务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四是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工作平台,依托平安和谐服务队,履行“人、地、物、事、情、组织”六位一体工作职责。

(三)以创新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体现服务为先新理念一是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集中采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以居住证代替暂住证,构建起流动人口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二是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统筹市县(区)两级财政,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必接机制。建立市级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职能为一体的“阳光中途之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启动实施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的实践,探索完善工作流程。四是进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将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行动,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队伍体系为载体,形成社会管理新合力

一是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基层综治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构建矛盾纠纷在中心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在中心解决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按规定配足协管力量;加快建立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三是创新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上台阶

5.关于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篇五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快社区建设是提升城市 化水平的必然选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的地位和功 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管理、服务和自治的任务日益繁重, 现有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 要求,深化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社区管理 体制和工作机制, 已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迫切需要。根据 《包 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和创新调 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区社区建设的工作实际和面 临的问题,特作此报告。

一、昆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现状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 在区委统一领导、区政府组织落实、民政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下,社区基础设施日 益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逐步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得到进 一步加强,形成了全区上下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 使我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水平位于全市前列。目前,我 区社区居委会总数 107个,居委会干部 399名,其中 40%社 区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 39岁,社区干部 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狠抓社区队伍建 设,全面实现包头市“一居委一支部”的总体要求,实行书

记、主任一肩挑,强化了党的基层组织。“三个 1000”工程 成效显著,目前我区社区干部人均月补贴水平达到 1154元, 并由区财政每月为符合条件的社区干部缴纳五险金 565.9元。

社区基础建设不断夯实。通过新建、插建、共建、拆迁 预留等方式,现已建成 200平米以上“两室”用房 68处, 300平米以上“两室”用房 28处, 500平米以上“两室”用 房 7处,最大面积达到 1490平方米。2009年新建“两室” 用房 13处,共计 7000平方米左右, 4个超 800平方米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投入 20万元打造高起点、高标准“一站式”服务大厅 10个,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环 境、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 2009年,昆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乌兰社区 荣获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称号, 阿 1#社区荣获 “自 治区和谐社区”称号。

社区卫生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 58个,达到了全国文明城市规定的 3~5万人口设立 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要求。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 42个,有 4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被列为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共配备工作人员 746人,其 中医生 367人,护理人员 238人,其他人员 141人。房屋总 面积达 37471.6平方米,配臵床位 421张,覆盖城区 59.32 万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 92%。共有举办主体 11家,包钢 医院举办的有 7个中心 12个站;包钢三医院举办的有 3个 中心 4个站;昆区医院举办的有 2个中心 16个站;昆河镇 卫生院举办的有 1个中心 1个站;昆区中医院举办的有 1个 中心 1个站;包头市第八医院举办的有 1个中心 1个站;其 他举办主体举办有 1个中心 7个站。在 58家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中,市、区两级政府举办的共有 24个,占 41%,(区级 医疗机构开办的 22个,占 38﹪ ,市直属医疗机构开办的有 2个,占 3﹪;企业医院举办及企业卫生所转型的有 34个, 占 59﹪。

我区 5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配备了 622名卫生专业 技术人员,其中:临床医师 274名、中医师 59名、口腔医 师 18名、公卫医师 16名、护士 238名、药师及检验师 17名。我区主要采用培养全科医护团队、实施公立医院对口支 援、实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等措施来推进社区卫生队伍 建设、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吸纳优秀人才。

社区司法建设不断深化。昆区的司法工作紧紧围绕区 委、区政府工作中心,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 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队伍 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基层群众、服务 经济发展,为党委政府分忧、为有关部门减压、为人民群众 解难的职能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城市民族工作教育服务管理不断落实。目前我区 129个社区(嘎查的城市民族工作已经全面推开,制作印刷了 六表四册和《昆都仑区少数民族服务指南》 ,并下发到社区;统一制作了相关规章制度、条例牌匾;积极订阅蒙古语文杂 志、报纸,为社区免费发放,满足社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 需求。我区以阿尔丁办事处佳园社区等

几个社区为参观点, 以点带面, 推动全区城市民族工作发展。2010年 8月 18日, 我区召开了《昆区民族宗教蒙古语文工作会暨城市民族工作 现场会》 ,阿尔丁办事处佳园社区等几个城市民族工作试点 社区介绍了工作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社区领导体制需进一步加强

为今后一段时期能够更加系统、专业、高效、集中的解 决社区管理和服务问题,继续整合社区办工作职能,拓展服 务功能,统一协调安排社区建设的相关事宜,更加有效的开 展各项社区工作。

2.和谐社区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推进两室用房建设中,面临的许多突出问题,一是开 发商承诺将社区服务中心用房列入建设规划,但是在交工之 后,并未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致使一些社区没有两室用 房或者两室用房的面积、位臵等内容与规划严重不符。二是 开发商虽然按照协议建成两室用房,但是寻找各种借口拒绝

将两室用房交由社区管理使用,实际上社区居委会还是面临 无办公场所可用的窘境。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相应的 制约机制,要求物业公司在交房验收的同时就要将居委会用 房的钥匙交到居委会干部手中,或者向办事处按照一定的标 准提交押金,以保证工作用房能够及时到位。

3.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社区物业服务问题。近年来物业服务质量已成为居 民最为关心和苦恼的问题。一些物业公司服务态度较差,服 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小区管理、卫生没有达到社区居民的 要求,导致物业与居民的矛盾日渐尖锐。二是社区安全状况 并不乐观,大多数安装的摄像头都形同虚设,起不到实时监 控的作用,消防通道大门紧闭,一旦发生盗窃、火灾等安全 事故无法及时救援,对居民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三是社会工 作人才不健全。引进社会工作人才运用专业的社工理念解决 社区出现的各种问题成

为新时期建设和谐社区的当务之急。四是尽快建立健全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为老百姓办理 各种事项提供便利,同时提高居委会的办事效率,更好的实 现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五是需要在社区打造设施完备的 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休 闲场所。着力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网、医疗保健 网、紧急救助网, 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条件。4.社区居委会考核评价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地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制度 已基本健全,目前需健全考核评价居委会工作业绩的具体办 法,切实落实奖惩制度。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向辖区居民 发放测评表,由居民根据测评表上的内容,结合居委会工作 的具体表现打分,按照所得分数评为优、良、中、差、及格、不及格六个等级,然后对获得优秀的居委会给予奖励,对不 及格的居委会限时整改,促进居委会工作不断得到完善。5.社区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我区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区管理 和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昆区特色的管理服务模 式。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地借鉴其他 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特别是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两 地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创新 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建议采取实行行政编制制度 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备居委会干部一 至两名,其余的工作人员均为具有国家正式编制,由财政拨 款的工作人员,在信访、调解、计生等领域为社区居民提供 服务,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区物业公司要理顺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按照居委会 的要求为其工作提供便利,接受居委会的监督,与居委会协 同配合,共同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区环境,更好的满足 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6.社区医疗卫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建议政 府能够加大投入力度,参照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两室用房建设 的模式,在每一个社区建设一个卫生所,配置相应的工作器 材,安装电脑、宽带以及 LED 显示屏,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 退休医生坐诊,打造一个现代化、专业化的社区医疗服务中 心,方便社区居民就近看病。7.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需要进一步提高 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快捷的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 便利,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便民网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商业连锁经营。特别是引导便民连锁商 业进社区,开办便民服务网点。根据社区商业业态分布,查 漏补缺,积极引导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开设连锁店。二是加大 现代化肉菜市场建设工作力度。一方面制订统一的标准,改 造提升、建设社区肉菜市场。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社区肉菜 市场提升改造、建设的标准,在有条件的区街进行现代化肉 菜市场建设的试点工作。三是积极开展“绿色便民早餐示范 店”活动,积极推动便民早餐网点建设。将实施早餐工程与 社区商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区开展绿色便民早餐进社

区活动。8.维护社区稳定工作需要进一步重视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创 新调解方式,实现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无缝对接”,充 分发挥设在昆区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的作用,延伸人民调解 的工作职能。二是将“148”法律服务专线与矛盾纠纷调处 工作相结合。“148”法律服务专线是为社区居民开通的免费 法律咨询专线,同时开通了接听矛盾纠纷报案的功能。当司 法所工作人员接到报案后,“矛盾纠纷调解直通车”很快就 会赶赴纠纷现场进行调处。三是创新工作模式,夯实社会稳 定根基。扩大完善区、镇、社区、村居、楼院五层人民调解 工作体系,坚持以司法所、社区调委会为主体,继续完善社 区“一长三员”(楼长、纠纷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纠纷信 息员)制度。四是将信访、大接访工作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工作相结合。司法所与信访工作人员联合办公、联合接访。对涉及社会稳定的案件,及时向调处中心上报的同时,司法 所全程跟踪,尽全力制止群体性上访事件。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一是把好接续教育 转化关。及时造册建档,及时见面掌握思想动态,及时签订 矫正、帮教协议书,明确帮教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及时进行 法制宣传教育,促使他们遵纪守法。二是强化管理,杜绝矫 正、释解人员再犯罪。三是创新工作模式,建立社区矫正信

息移动平台,将刑满解教人员、重点监控人员信息全部纳入 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作用,在每个社区配备专

6.关于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篇六

一、产学研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1. 产学研合作贡献率显著提升。

“十一五”以来, 辽宁省通过产学研合作, 先后攻克了60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开发出盾构机、五轴联动高档数控机床、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等200余项重大装备和新产品, 申请专利4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扶持有产学研合作背景的项目达199项, 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后, 可解决关键技术330项, 开发新产品240个, 新增效益600亿元。2010年, 全省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2%, 比2005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

2. 产学研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化。

一是企业主动寻求深入合作, 实现合作层次由一般技术和项目层面的合作, 发展到多项、长期合作研发阶段。目前全省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 企业产学研技术联盟达到535家, 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二是政府积极推动建立更高层级的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省政府先后与中科院、北航、北理大、南开、西安交大等一院八校签订了省校 (院) 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 推进建立了机器人等1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实施了一批重大攻关项目。三是针对县域科技力量薄弱现状, 深入开展“农村科技特派”行动。2010年, 全省共派出243个科技特派团和83个科技特派组, 创办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1345个, 有力促进了“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农业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

3. 产学研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辽宁省先后建立了沈阳、大连两大技术交易市场和沈阳技术交易所、中科院沈阳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7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市场为主渠道、以企业为吸纳技术主体、以技术转移机构为服务平台的新型科技服务转移体系。“十一五”期间, 以科技服务体系为依托, 辽宁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11万项, 技术合同交易额393亿元, 认定技术合同免税金额14.5亿元, 技术合同交易额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4名。

4. 产学研合作载体有序推进。

为打造科技创新先导区和新引擎, 政府、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联合, 有序推进了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辽宁鞍山清华同方环保产业园、辽宁 (本溪)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营口大学城、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等一批产业化基地 (园) 和大学城建设, 促进了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其中, 沈阳国家科技大学城是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目前已出台了《关于建设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实施意见》、《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11个指导文件, 落实项目14项, 乌克兰基辅大学中国研究院、麻省理工美国新能源系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8个项目已完成选址和项目规划设计。

5. 产学研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

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若干规定》等十多个文件, 明确提出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 对解决企业生产和研发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给予优先支持。省政府设立了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资金, 与已有的科技三项费、企业技改资金等, 实现了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多重覆盖。辽宁已成为全国最早建立对科技成果所有者和转化实施者给予重奖制度的省份, “十一五”期间, 全省共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资金8850万元, 80%投向实施转化的企业, 20%奖励与企业合作的高校、院所, 共鉴定科技成果1618项。

二、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产学研合作工作的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

2006年12月,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 广东、江苏、山东等一些省份也先后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 从宏观层面加强对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指导。辽宁省目前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领导协调机构, 各部门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参与产学研合作, 创新合力难以形成。

2. 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辽宁省每年支持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为6000万元, 平均每个项目支持强度在20万元至40万元, 与东部发达省份每年上亿元的支持额度相比差距较大。例如, 广东省从2008年到2010年, 每年投入的专项资金都在2亿元以上, 各地市配套投入已超过10亿元, 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5亿元;江苏省设立了2亿元省级产学研合作创新资金, 重大项目的支持额度均在1000万元以上。

此外, 辽宁省产学研投入主要来自企业和政府,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比重较小, 来自风险投资等的社会金融资本尚未形成规模, 全省只有两到三家私募股权基金, 且规模都不大, 发展较好的沈阳市只有各类风投机构38家。而江苏省目前拥有创投机构数量超过200家, 资金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 仅苏州市就有创投机构70家, 管理资金300亿元;浙江省有创投机构78家, 管理资金249亿元。

3. 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企业投入不足。2010年, 有近一半的高校从辽宁企业获得的产学研经费占企业投入经费总额比例低于50%, 其中东北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的这一比例低于10%。二是企业技术需求不足。由于缺乏战略眼光和市场意识, 很多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价值缺乏认知和鉴别能力, 更多青睐高校直接产出能够快速商业化的技术和产品, 致使那些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长、有相当难度的项目无人问津以至错失良机。

4. 高校参与合作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一是大学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全省有87所高等学校, 开展产学研活动的主要集中在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等十几所大学, 其他大学为企业提供产学研合作的能力有限, 少数大学尚未开展产学研活动。二是高校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 一些大学科研人员缺少市场观念, 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 重学术、轻研发, 等企业主动上门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5. 优势科研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辽宁省目前拥有市级以上的科研机构107所, 尤其是中科院沈阳分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中有4个在辽宁, 其在力学、材料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等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科技成果转移能力较强, 但这些科研资源未能在辽宁得到充分利用。仅与山东相比, 辽宁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的合作已处于劣势。2010年, 通过产学研合作, 中科院沈阳分院为辽宁和山东分别新增销售收入103.7亿元和173.3亿元, 实现利税10.1亿元和37.4亿元, 实现社会效益40.36亿元和98.62亿元, 几项指标均落后于山东。在中科院沈阳分院下一步拟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组建的1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 辽宁只有4个, 其余均设在山东。

6. 产学研合作诚信机制有待完善。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一方或双方不守诚信的情况, 导致合作出现裂痕, 使产学研合作成为一种短期行为。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1. 突破投融资瓶颈。一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

度。继续增加省财政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 有条件的市、县 (区) 要逐步建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和创新载体建设。二是加强金融机构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服务的窗口, 拿出一定比例的贷款面向产学研合作, 实施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三是推进创业风险投资对产学研合作的参与程度。放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条件, 拓展风险基金的来源, 组织力量挑选一批前景良好的企业进行跟踪辅导, 向风险投资机构推介, 对于一些经评估可产生良好预期但尚未得到风险投资的科技成果和技术, 可由政府先行购买再向企业推介或作为项目储备。四是积极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改制工作, 扶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在境内外上市以及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形式进行直接融资。

2. 提升企业参与动力和能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对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进行报道, 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树立以科技创新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理念, 引导企业创新行为和社会投资方向。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高校设立长期合作专项经费, 探索形成以技术入股、利润分成、销售提成等为主要合作形式的合作机制。持续开展创新型示范企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创建活动, 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夯实其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经济规模。三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通过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激发企业创新投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加快建设和完善研发机构或研发平台, 到2015年,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争取达到5%, 5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

3. 实施重大载体建设。

一是支持高层次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争取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的支持, 围绕全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 构建和完善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积极推动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重大科技项目、重要创新平台、新兴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长期产学研战略合作。二是继续加大科技园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 加大投入, 鼓励支持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17个正在筹建的大学科技园加强自身建设, 扩大规模, 完善设施, 发挥在基础研发方面的比较优势, 成为辽宁省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三是加快推进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吸引全国排名前50位的大学和中科院系统的重点研究机构入驻园区创办研发机构,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把大学城打造成一个科研的产业化基地。四是抓好工业产业集群建设。搭建研发、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促进先进的科技创新要素向工业产业集群集聚, 使工业产业集群成为辽宁产学研合作创新最具活力的载体和桥梁。

4. 积极构筑合作创新平台。

一是建立联合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由政府、高校或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共同建立的研究院、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建设, 对科技部门审批确认新建、已建的国家级、省级联合创新平台以及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完善公共网络服务平台。构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技术市场, 优化重组公共技术服务资源, 促进资源共享。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定期举办“省院校合作工程”、“海外学子创业周”、“重点行业企业核心技术名校行”、“中科院百名技术专家企业行”等洽谈对接活动, 搭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对接平台。四是建设军转民市场发展促进平台。基于政、产、学、研合作的孵化模式, 搭建企业与军工单位和相关高校的合作桥梁, 加快军转民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五是加快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依托各类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等专业中介机构, 鼓励有条件的市和科技园区成立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研究会等行业组织。

5. 加强组织领导。

上一篇:校园作文300字:美丽的校园下一篇:廉洁工程共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