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2024-09-18

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通用10篇)

1.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篇一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2.半命题作文如何补题 篇二

首先,要深入研究题目中已给部分,包括所给的提示语,即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做好准备。

如,阅读材料,写作:

我自豪,因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自豪,因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自豪,因为我的奋斗,我的成功;

请以“我因而自豪”为题写作。

题目中的“自豪”就表明了立意的方向,考生必须紧紧围绕“自豪”选材、组材。

其次,要善于拓展思维,开拓出一个广阔的天地,把半命题作文所给予的空间发挥到极致,然后通过反复的比较,筛选出最恰当的补题对象。具体来说,考生可以按照“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这个体系由此及彼,让思维发散开去。比如“我因而自豪”这个题目,从自身考虑,可着眼于自尊、自信等;从家庭考虑,可着眼于父亲、母亲等;从学校考虑,可着眼于母校、班级等;从社会考虑,可着眼于国家、时代等;从自然考虑,可着眼于物产、山河等。

再如: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学们在一起最爱讨论这个问题。 有的说成熟的标志是稳重大方,有的说是遇事有主见,有的说是会办事,有的说是懂得关心、理解别人,有的说是善于认识自我、否定自我……

以“成熟的标志是”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作,不少于800字。

半命题作文要求比较宽泛,成熟的标志可以是理智、自信、自立、学会忍耐、承担责任、甘于奉献、给予别人关爱、学会感恩、超越自我、坦然的面对生活、勇于拼搏、敢于否定自我、十八岁等。

分析:

材料的提示语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这个题目关注的是自我的审视,自我的情感,自我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的看法,我们不妨把他理解成“我成熟的标志是”,因此这个作文的最佳角度是从自我着手写作。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是灾难面前能够众志成城;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是对外来先进文化的悦纳;一个国家国民成熟的标志是经受得住失败的打击。

可以写成记叙文,用第一人称,叙写我成熟的标志,重在叙述使我成熟的那件事;可以写成散文,抓住成长中几个阶段或几件事,来抒发对成熟的欣喜与赞美之情;可以写成议论文,以理性的思考,来阐释道理;可以写成书信体等。

再者,要力求“熟”、“新”,学会“化大为小”。

所谓“熟”,即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或者是自己所经历过、体验过的事情,或者是在这一方面自己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往往有过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一旦把考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就会把考场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否则,只能生编硬造,其结果是顾此失彼,漏洞百出,如:《珍惜所拥有的》 。

所谓“新”,即他人难以触及的内容。千人一面的文章注定是得不到高分的。而要使补题富有新意,一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二是要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学会从深处补题。

所谓“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小”的题目。

再如:一样的

要求:(1)在“一样的”前面填上喻体,后面填上本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题。 (2)800字左右,文体不限。

填补题目时,首先要在“一样的”后面确定要写的对象,然后再分析所写的对象有怎样的特征或特点,最后为这个特征或特点寻找一个恰当形象的比喻体。

这种半命题作文,确定“写什么”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亲近的,有感觉、有感情的内容。本体尽量要做到“实”、“小”、“新”,避免“空”、“大”、“泛”,它应该是你的所爱、所喜、所追求、所向往……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难以忘怀的小说,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生活经历,钟爱的物品等;而喻体要贴切、生动、形象、有新意,更要注意与本体的相似点。例如,意思清晰的题目:童话一样的月光,书卷一样的西安,水一样的林黛玉,天鹅一样的上海,齿轮一样的社会生活,围城一样的高三,万花筒一样的青春,故事一样的上海弄堂,飞鸟一样的史铁生等。

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1)不可思议的题目:这些题目阅卷者很难理解,甚至觉得不知所云,如“群山一样的高三”、“金子一样的放弃”等。(2)意义模糊的题目:这些题目需要在文章中详细界定,否则还是给人稀里糊涂的感觉,如:“牛奶一样的友情”、“冬泳一样的生活”、“向日葵一样的处世态度”等。(3)表述错误的题目:喻体部分没有运用“喻”,本体与喻体之间很难找到相似点,如:“矛盾体一样的我”、“亲人一样的感情”、“‘人’一样的人”等。

要写好半命题作文,必须首先把好补题这道关;题目补充完整后,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写作方式挥毫泼墨,写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作者简介】

王云飞,高级教师,执教于浙江省义乌市私立群星学校,发表论文多篇。

3.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打印) 篇三

一.训练目标:

1.了解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类型。

2.补题的原则与方法指导。

3.补题的训练与半命题作文训练。

二.含义及意义:

1.含义: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2.重要意义:显示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了作文的成败。

3.补题的误区:

(1)随意填空,缺少必要的取舍和斟酌。

(2)不注意命制部分的限制和暗示。

(3)思维狭窄,限于某个词。

4.补题的类型:

(1)后补式:例《想起了》

(2)前补式:例《也美丽》

(3)补中间:例《与对话》

三.补题指导与补题要求:

(一)补题前:

审视已有文字,把握暗示信息(文体特征、表达人称、基本内容构成、关键词义等)

例:我学会了

A.“了”表示完成。记叙文

B.叙事主体,人称:我。

C.主要内容构成:“不会”→学会收获

(二)补题:

1.符合格式和要求(需完整)

2.注意语意完整和通顺。

例:体验 一下

3.注意添加修饰限制成分——化大为小

例:我的 生活 <我的初中生活 幸福是母亲的爱<幸福是妈妈的一杯奶茶

4.注意避实就虚——化抽象为具体。

例:与时间/历史/未来/环保对话

与2014/虎门销烟/2030的我/塑料袋对话

5.注意新颖别致——防止题材陈旧与题材雷同 例:与妈妈对话<与苏轼对话、与奥巴马对话、与沙尘暴对话

6.注意标题的文采和感情 例:我的梦想<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小狗<我的贝贝

(三)补题后:

再次审题,重新审视要点,反复默读,以求构思成文。

4.半命题作文补题新法 篇四

半命题作文补题新法

山东临清市阳光小区9座西单元 薛桂匠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入为主,给读者留下或好或坏的第一印象。半命题作文成功写作的关键在补题。下面,我就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补题的.新技法。

一、反向思考。这种思考方式能突破常规思维,创立一种跟原意相反的新意。如作文题《我渴望――》,一般同学补“幸福…‘欢乐”“上月球”等,而一位同学补为《我渴望吃苦》写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想在吃苦中锻炼意志和毅力。

二、另辟蹊径。补充题目,如果人云亦云,就没有味道,不能吸引读者了。如作文题《_______,谢谢你》,一般同学补“妈妈”“老师”“同桌”等,而一位学生补为《格林,谢谢你》,他写格林的童话故事充实了他的生活,(写作技巧 )启迪他如何作文,这样的题目别具一格,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小中见大。就是补题时从小角度切入,用心写出最大意义来。如作文题《_______,我最需要的》,一般同学补“幸福”“欢乐”“文具”等。而一位同学补为《绿色,我最需要的》,他呼吁人们不要破坏环境,应重视环保,绿化家园。

四、袒露真情。就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如作文题《当我被______的时候》,一般同学补“表扬”“批评”等。而一位同学补为《当我被妈妈撵的时候》。他写了自己连续两次考试 没上80分而被妈妈赶出家门的事,反映了家长过分重视成绩的现象。

五、聚焦社会。就是把社会上的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引入作文,使文章出新彩。如作文题《我最希望______》,一般同学可能会补类似于“考100分”“妈妈早日回家”“老师早点儿放学”的题目,而两位同学补了两个题目《我最希望地球母亲不再流泪》《我最希望地球上没有战争》,它们抓住了“环境问题”和“渴望世界和平”这两个热点,写出了新意。

5.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篇五

淄博市近三年来都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今年的中考题里依然给出了半命题作文《我的——生活》。

完成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只要补出了题目,写起来与其他命题作文没有什么差别。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特长,避生就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首先,选择材料要避生就熟。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事情,凡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都经历过一个对其痴迷的过程,所以对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往往非常熟悉,并且往往有过很深刻的感受和思考,我们应该善于把考题与自己熟悉的事情对接,这样肯定能把考场作文引入一个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的境界。

其次,选择文体要避生就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扬长避短。 一般来讲,中学生应写记叙类文章。

补题注意事项

要注意三点:

第一,补出的词语必须和已有的词语搭配,构成完整的意思;

第二,补出的词语应当是自己最便于写作的方面;

第三,写作是要关注其他词语的含义,找准写作重点,一般来说,补出的词语就是写作的重点。

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我的梦想》;

2.命后半题:如《告别___》;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的一封信》;

4.命首尾部分:如《___,别再让我_ _》。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

①补题前先要准确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②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③所补词语要亮出文学色彩或哲理色彩。例如:《那一抹晚霞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美丽,因为我有伤痕》等。

④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

创新题目举例

“最美丽的___”大多数同学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作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新人耳目。

作文题“走近___”,有位学生填入“老鼠的幸福生活”,造成悬念。这种创新手法与上述的笔法异曲同工。当然创新不等于怪异,“新”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

6.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举隅 篇六

技巧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一一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一一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技巧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一一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技巧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描,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__________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一一》,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技巧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_____》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______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技巧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___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埴“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______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技巧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________》,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人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7.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篇七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

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小编收集了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命题技巧有哪些,欢迎阅读。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此外,有的话题作文

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 6 ”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他*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二、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四、条块分割拟题法。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犹如裁缝剪布料一样,样式剪裁得新颖得体,穿起来就会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再如《关注我们的家》这一关注大自然、抒写环保之歌的半命题作文,巧妙借用马致远《天/ 6 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这种拟题形式富有创意,实在是新得“逼你的眼”。此外,“病历杂文体”、“几何证明式”、“访谈体”、“日记

体”等体裁形式的作文,在拟题上也是大有文章可作。

五、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感悟8—1>8》、《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8.中考半命题作文的命题技巧 篇八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9.半命题作文拟题技巧 篇九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正因如此,即便在话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也未被人们冷落,纵观近年省内外中考作文题,不难得出这一结论。比如近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题《关注 》(2001年)、《寻找》(2002年)、《 真好》(2003年);又比如《我为此而》(曲靖市中考题)、《我眼中的》(玉溪市中考题);再比如省外中考作文题《又是飘香时》、《告诉我》、《明天,》、《为喝彩》、《我梦见了》等等。此外,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 》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

人一幕;《当我面对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

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妈妈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 》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四、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 》、《感悟8—1 > 8 》、《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五、条块分割拟题法。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犹如裁缝剪布料一样,样式剪裁得新颖得体,穿起来就会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再如《关注我们的家》这一关注大自然、抒写环保之歌的半命题作文,巧妙借用马致远《天净沙 •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这种拟题形式富有创意,实在是新得“逼你的眼”。此外,“病历杂文体”、“几何证明式”、“访谈体”、“日记体”等体裁形式的作文,在拟题上也是大有文章可作。

10.高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十

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色彩,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2、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关“读书”“亲情”“学校生活”之类的作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写过不计其数的文章,我们可以将重庆中考作文题 “那是一首歌”写成“读书经历是一首歌”“母爱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将20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精彩”演变成相类似的形式。

3、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如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分清“生活”与“生命”的不同。

4、立意要鲜明,集中,新颖。

例如:“生活因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更精彩”都是半命题作文,限制较少。空缺处可以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等,也可以填短语,如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等。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节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精彩的心灵感悟。总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

其次,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复点题。

另外,选材要新。要善于调动多种描写手段打动人,以此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上一篇:伟大的人物读后感下一篇:合同经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