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文化浸润心灵

2024-07-23

让经典文化浸润心灵(共9篇)

1.让经典文化浸润心灵 篇一

让影视文化浸润儿童的心灵

——小学影视德育的实践和探索 夏伍华

[摘要]“小小屏幕,包容万千”,影视文化是一种新形态的文化,它的产生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艺术宝库,形成了深厚的亟待开发的资源。它以全新的载体、形象直观的动态表达,包容万千的艺术门类,对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它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于一身,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加之题材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可以说是生活的浓缩,人生的艺术再现。本文试以谢塘镇小的影视文化教育为例,尝试探索从影视资源开发整合入手,开辟素质教育新形式,创造一套学校德育教育新模式,从而提高德育效益,提升儿童生命价值。[关键词] 影视文化 儿童影视教育

一、影视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

作为名导谢晋的母校——谢塘镇小,开发“谢晋影视文化”校本课程,以“影视教育”为校本课程的切入口,是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慎重选择的,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影视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新变革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普世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当今世界正处在世界文明的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以文字为中心的书面文化,正在转化为以影视、网络为中心的屏幕文化。电视、电影、电脑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变革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对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影视媒介已经构成了我们的一种生态环境,是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2、“影视教育”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69年前,鲁迅先生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 在当今时代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和世界观、入生观都受到影视媒介的巨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良莠不齐的影视文化时刻冲击着青少年的身心,如何使学生学会分析鉴赏电影文化,以积极健康的文化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正是在新时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而影视教育将担负这种历史责任。世界上最好的影片都包含着人类的文明成果,把世界上的最好的影片献给孩子,使学生获得提高素质的精神食粮,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

3、“影视教育”是学校新课程开发的新资源。

影视文化的产生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艺术宝库,形成了深厚的亟待开发的资源。影视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艺术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作为第七艺术的影视,能够兼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表现和再现于一身,成为一种全新的声画结合的时空艺术复合作,从新课程要求来看,符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可以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各学科教学中去,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影视教育”是学校打造优质教育的新途径。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要发展就要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优质教育。优质教育的内涵就是以历史文化为承载,以时代创新精神相结合的有效教材。谢塘镇小的影视教育正体现了历史文化的承载,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扎扎实实的把影视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学科教育中去,就能使影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真正把影视教育转化为一种教育力,一种生产力,转化为优质教育。谢晋是20世纪后半个世纪中,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中国文化人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国内外著名,更重要的是谢导在从事长达五十多年的电影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事业执着追求,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还有他那从小对知识的渴求,无不闪出灼人的光芒,令家乡的人民震惊、自豪。而谢导对母校谢塘镇小(原名陈留小学)怀有深厚的感情:为母校题写校训“博爱、博学”,赠送图书、电脑给母校,来母校参观指导。特别是2001年回家乡时把别人送给他滋养身体的野生龟在上虞港的海洋中放生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全校师生。我们认为在谢导身上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可学可赞,谢导走过的路处处留下一个中华儿女的光辉足迹,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活动中最生动、最形象、最典型的教材。

二、学校影视文化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1、和谐的影视环境-----儿童心灵的滋养场

任何一所学校的校园精神都在默默的对孩子们发表演说,孩子们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长时间积淀下的校园精神,是一部立体的、多采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她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管理,更是一种文化。让孩子浸润着校园影视文化的熏陶

(1)身边的影视名人:作为身边的校友--谢晋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校园里处处留下了谢导的谆谆教导,处处感受到了影视文化的熏陶。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谢爷爷题写的四个镏金大字:博爱、博学;教学楼中间的校园主题词提炼了学校特色:小银屏、大世界、小梨花、大舞台;教学楼的墙上,是谢爷爷题写的话:感谢母校培育情、青出于蓝胜于蓝等等;综合楼的墙上,是谢晋说过的话;教学楼的走廊上是学生影视长廊。学校还专门开辟了谢晋影视文化陈列室,谢晋电影博览馆,活动室里有谢导赠送给我们的电影光盘、书籍、礼品,谢导艺术人生的回顾和他的经典电影回顾。孩子们就在谢爷爷亲切注视下开展活动、接受熏陶。

(2)影片中的典型人物:无论是卡通片还是动画片、故事片,影视片中的主人翁代表着一定社会的主流价值,利用这些主流人物的形象,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让真善美的种子播种心田,具有无可代替的价值。如我校评出的十大动漫形象,有勇敢的孙悟空,机智的哪吒,聪明的一休等,他们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是孩子向往的榜样。

(3)心目中的影视形象:给孩子一个空间,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影视形象,既有外在的美观、独特,又有内在的综合素养,这形象就会成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堵墙就会成为孩子的梦想起飞点。

2、生动的影视课堂----儿童素质的加油站

在影视文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引导孩子爱看电影,还让影视走进了各类课堂。音乐课上,学唱影视歌曲,演奏、欣赏影视音乐;美术课上,设计影视海报,学画卡通人物,捏起泥巴制作影视人物塑像;科学课上,在《动物世界》、《世界之谜》中破解谜团,探索自然的奥秘……运用了影视媒体,艺术更形象生动、科学更贴近生活,在这样有情趣的课堂中,孩子们的潜力得到开发了,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正是影视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让孩子们通过电影认识了世界,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形成了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1)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影视与表达研究小组的老师们普遍反映:“通过影视与表达课的学习,学生写作水平显著提高,习作以影片为依据,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文章写得很大气。”如四(4)班的杭璐同学在文章中表示“以前写周记,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也很空洞,现在每周都能写一篇影评,而且内容多样真实。其中的一篇《急促的最后一分钟》还刊登在《绍兴晚报》上,爸爸、妈妈看了也特别高兴,从而大大提高了我的写作兴趣。”有些学生从以前害怕作文到现在喜欢看电影,主动写观后感、影评。原来基础不理想的学生,也开始从写几句到一段话,从写一段话到写一篇文章,把“宽松的观看,痛苦的写作”变成了“宽松的观看,主动的写作”。低年级老师也纷纷反映:“观看影片后,对片中的有关镜头、影片内容,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也能有条理地在教室里、家里讲述,有的小朋友还能加以动作,以姿势助说话。”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影视与人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在《走近谢晋》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了解乡贤谢晋的高尚艺术情操和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在深受感染的同时转化为自己的道德指南,付诸于行动中去。如五(2)中队与镇敬老院的老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个月都要去敬老院开展活动,有时打扫卫生,有时送上自编自演的节目,有时凑起零花钱送上水果,真挚的付出感动了许多老人,敬老院多次送来锦旗,表示谢意,此事在当地已传为美谈。同时在我们的影视教材中,有许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如反映新中国建立前后历史的影片《长征》、《孙中山》、《开国大典》、《毛泽东》、《一代伟人周恩来》、《狼牙山五壮士》等,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影片《长城》、《啊!台湾》、《火烧圆明园》等,这些影片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起到很好的作用。再如,许多反映了关心他人、遵纪守法、团结协助等人类真善美优良品质的影片《宝莲灯》、《一个独生女的故事》、《一个都不能少》、《背着爸爸去上学》、《海底总动员》等,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良好的行为规范起了积极的作用。

(3)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个性。

许多优秀的儿童影视片,通过讲述主人翁的故事,如《猪八戒吃西瓜》、《我的九月》、《四个小伙伴》、《三个和尚》等,告诉孩子们该怎样处理年龄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该怎样承受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挫折,该怎样养成健康的心理个性。孩子们通过观看影片,以及议论影片,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明白了在学习与生活中要善于与人沟通、合作,正确处理与同伴、师长的关系,养成健康的心理个性。

(4)培养了学生审美、表达美的能力。

在诸多的影片中,画面美、音乐美、景物美等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校举办的“首届影视文化节”中,孩子们的电影广告、电影人物画、电影服装、电影节节徽、吉祥物设计等,就反映了他们从观看影片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在众多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构思、设计、材料选择、造型、色彩塔配等方面无不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在各类社团活动中,更是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正如小鸭子舞蹈团的朱梦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样:我从学校的舞台跳到了市里的舞台,又从市里跳到了七艺节的大舞台„„可以推论,影视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给学生发现美、表达美的舞台,必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5)培养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精神。

学生在观看了《ET外星人》、《天外来客》、《外星来的小精灵》、《第三类接触》等一系列外星人电影后,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影片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特别是外星人有很多地方异于地球人,他们大多数本身拥有超人的法力或者是来自科技发达的星球,能做到地球人所做不到的许多事情,实现许多人的梦想。所有这些都引起学生无边的遐想: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家是怎样的?如何生活?离我们地球有多远?那浩瀚无边的宇宙里到底蕴藏了什么?„„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地去看课外书、到图书馆、上网查找有关飞碟(UFO)与外星人之谜、人类起源与史前文明之谜等资料,他们或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咨询、或请教老师,并把所得资料进行交流,在校园里掀起了一场探索宇宙之谜的热潮。六(1)班朱荣辉在《ET外星人》的观后感中写道:“其实外星人就是我们幻想的真实写照,不管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我都会努力学习,长大后用我的知识来解开这个“宇宙之谜”。

3、丰富的影视活动----个性魅力的展示台

活动,由于摆脱了课堂在时间地点上的束缚,无疑成为孩子们最感愉悦的欢乐时光。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寓教于乐,搭建各种平台,让影视走进学生课余活动。

(1)谢晋乡贤少儿分院:

学校授牌成立了市乡贤研究会——谢晋少儿分院。分院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沿着谢导的足迹“知名人、学名人、做名人”系列活动和一系列特色活动:走进谢导故居体验活动、小记者“我眼中的谢爷爷”采访DV大赛、小影评评比、影视海报设计比赛、影视歌曲演唱比赛、课本剧表演擂台赛、动漫风筝节,学校大队部还组织了每月的我最喜欢的影片、我最喜欢的影视人物、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评选,提高了孩子们影视欣赏能力。等。在活动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校园小名人。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自信成长。

(2)影视社团活动:

各类社团在谢晋的人品、文品、艺品的指导下开展社团活动:小梨花艺术团、小梨花电视台、谢晋文学社、小梨花DV兴趣小组等。其中小梨花艺术团又开设美术、舞蹈、器乐、声乐、文学等小组,分别成立了“七色花美术组”、“小鸭子舞蹈组”、“lala声乐队”等小团体,学校还聘请群艺馆、越剧团、文化馆、儿童作家等文化人士为校外指导老师,定期讲课,开展活动指导。

(3)影视文化节:

为了集中展示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学校采用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办节”形式,每学期举办一届“校园影视文化节”。有“优秀动漫影片展播”、“影视海报设计比赛”、“影视歌曲演唱比赛”、“电影影评征文比赛”、“影视小报设计比赛”、“少儿DV创作大赛”、“影视片段表演欣赏”等。在浓浓的影视氛围中,学生们感受着快乐,体验着成功。特别是DV创作大赛,各年级积极参与,自己动手策划、撰稿、摄制、配音,精心制作。最后经过学校小梨花电视台的播放,又组织全校同学投票评选,产生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导演、最佳配音奖等6个奖项。影视文化节为孩子们搭建了锻炼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影视文化节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特长,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每一届影视文化节,都成为孩子们盛大的节日。

(浙江省上虞市谢塘镇小)

2.让经典文化浸润心灵 篇二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云: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计, 要使教育能够“枝繁叶茂”, 必须在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 而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更是深化教育根基, 传承优秀传统的载体。“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传承文化经典, 不仅意味着汲取圣贤的智慧和丰厚的文化养料, 为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文化品格奠定基础, 而且也必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 笔者认为提倡“让传统文化经典浸润校园”, 既是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 也是营造文化校园的诉求。

那么, 如何让传统文化经典有效地浸润学生的心灵, 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并让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倡导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让经典浸润学生的一生

学校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倡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或课前的几分钟时间, 从朗声吟诵《弟子规》入手, 续之《论语》《大学》《道德经》《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诗文经典。为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学校还可定期举行朗读背诵比赛, 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诵读经典的兴趣。

通过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记忆能力, 使其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 还能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 这些熔铸了先贤智慧的思想和哲理将化为学生的精神与血肉, 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精神成长确定坐标。

二、建构书香校园, 让阅读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来说, 阅读都具有开启智慧、放飞想象的作用, 传统文化经典作为学生阅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开启学生的心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建构书香校园, 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经典里感受智慧, 在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中思考问题, 也是让传统文化经典浸润校园的途径之一。为此, 班级可开设读书角, 教师借助图书角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文化经典, 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 在循序渐进中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中蕴藏的丰富宝藏。此外, 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办黑板报的方式、鼓励学生在班会上向大家讲述书中生动有趣的故事的方式等, 让学生与他人分享阅读的快乐。

三、让经典生活化, 营造优雅的校园环境

传统文化经典还蕴含着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与经典同行, 与大师对话”, 就是要营造优雅的校园环境, 使学生“零距离”感受美。为此, 学校应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 使校园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首先, 每周最少开设一节汉字书写课, 让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临摹字帖, 使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其次, 利用校园广播和多媒体音乐教室, 引导学生聆听古典名曲及经典民乐, 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优美旋律中, 感受音乐清心、静心的迷人魅力;再次, 在教室墙壁上悬挂或张贴传世名画的挂图让学生观赏。这样, 在长久的耳濡目染中, 学生自然会形成纯正的审美趣味和灵动的艺术直觉, 不仅能使学生真正热爱经典文化, 热爱祖国的传统文明, 也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汲取到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快餐文化和娱乐游戏流行校园、知识教育几近被应试教育替代的今天, 当“圈养式教育”严重制约着学生鲜活的生命个性, 过分的功利化教育及知识灌输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时候, 笔者希望传统文化经典能够发挥作用, 让学生呼吸到自由、新鲜的空气。

3.让国学经典浸润孩子心灵 篇三

【关键词】经典诵读 教育 学以致用

一、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1、开展经典诵读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有知识,没文化。孩子们没文化主要表现在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让孩子从小广读博览,诵读千古经典,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是丰富孩子文化素养,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最有效途径。

2、开展经典诵读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中国古代文化历来讲究文以载道,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融会在国学经典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少年儿童开启智慧,培养品德的重要资源。“人之初,性本善”小学生心地向善,并且可塑性强,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出口成章,写文章时引经据典,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治学态度,“学而时习之”的良好习惯。

3、开展经典诵读是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国文经典教育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 以提升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展經典诵读的具体做法

1、精选内容,用心引导。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决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所取舍。一、二年级可以选择易诵易记的《三字经》《弟子规》,三四年级可以选择《笠翁对韵》、《论语》中的部分章节,五六年级选择《孟子》、《增广贤文》、历代名家散文等,各年段还可以辅之以古诗词和国学名句的背诵。

2、恭诵熟读,不求甚解。对于经典美文,只要熟读背诵,不要求理解,这是符合儿童学习天性、有益身心发展的教育法则。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少年时代背下的诗文,终生难忘,即使当时似懂非懂,后来都会弄明白。但这并不等于说强迫孩子们死记硬背,如背诵《论语》要给孩子讲出所背篇目的大致思想;背诵诗词要给孩子们描绘出所背篇目的大致意境,把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他们的眼前,至于个别生涩的字词,不要求全部掌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己会对沉淀在头脑中的优秀作品作出更精辟的诠释,而不会拘泥于成人们对自己早期的灌输。

3、读讲画演,形式多样。诵读国学经典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我认为推进经典诵读教育可以分六步走:一是听。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儿童早期听一些简单的、三五字、琅琅上口的古诗文。二是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看一些配有插图的诗文,体会经典中蕴含的意境。三是唱。利用音乐课、文体活动课等,有意识地吟唱经典诗文,培养他们初步的文字韵律、节奏感。四是读。采用“教师导读,家长陪读,学生诵读”方式,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经典诵读展示评比”等活动。五是议。通过定期举办经典文学沙龙,交流诵读心得,拓展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领域。六是写。在诵读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写、续写,引导学生有意识运用经典。

4、督查激励,持之以恒。经典诵读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积累和熏陶的效果。为此,我将语文课前学生唱歌准备的三分钟,用来进行经典诵读。在这三分钟里,由班上朗读能力好的同学领读,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有机结合,保证了诵读的准确性。同时,一个星期只读同一内容,每个星期有计划地更换诵读内容,定期对诵读内容进行检查,保证了诵读的时效性。为了保持学生持久的诵读兴趣和热情,适当的'奖励'是必要的。奖励的方式很多,发贺卡,画红旗,评诵读明星都是很有效的做法。最方便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空欢喜也有效果。

5、内化于心,学以致用。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让经典内化于心的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时时不忘以经典内省,用经典对照自己的言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经典。比如当我叫学生名字,学生没有及时答时,有的学生就会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说明学生是在生活中理解了它的意义,并能运用他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了。当学生因为某种不道德行为而影响集体时,我会让他背一背,当他背到“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时,总会惭愧地低下头。当学生家长对我讲学生在家里不爱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我也让他背“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并在班上讲“黄香温席”的故事。这样不仅对他本身而且对全班同学都有教育意义。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发什么芽,诵读国学经典,如清风涤荡校园,如细雨浸润心田,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个孩子的心性。我们发现,已经有很多同学在随时随地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微笑地告诉着我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4.诵读经典浸润心灵作文600字 篇四

掩卷沉思,我不禁为古代封建帝王“民为贵”的治国理政思想所称道。通过深入阅读,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政治思想。它在商周时代已具端倪。《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就体现了这一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原始民主色彩。

到战国中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告诫统治者要“爱民”“利民”,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正是这一伟大的民主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铸就了灿烂辉煌中华文明。

在今天,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党和政府的关怀,父母的关爱,我们的成长之路洒满了爱的阳光,充满了快乐和幸福。时时处处,无不感受到对“民贵君轻”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儿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我道德修养,不断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小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长大了做一个像林则徐、焦裕禄一样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官、清官。

5.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篇五

——浅谈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

湖塘小学周琴梅

[内容摘要]面对老师、成人推荐的种种优秀书目,我们的孩子却不愿意买单,功利化、快餐式阅读之风日长,学生阅读方向的迷失,造成的是精神文化厚实和涵养的丢失,带来的是浮躁与浅薄的盛行。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引领,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关键词] 课外阅读方向迷失 积极引领遨游书海

数次在阅览室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书架前气氛活跃,文学书架前无人问津,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90%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哪怕是几行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针对这种现象,我有意识地找了几个四年级的学生“闲聊”,问他们爱看哪些课外书,他们告诉我漫画书、连环画是他们最爱看的。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又该如何为孩子们引领,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呢?

一、找寻迷失的方向

1、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

课外阅读的本义在于开阔视野、丰富积淀、潜移默化、愉悦心灵。这固然有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但是,写作技能的提高又岂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呢?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却抱有这样的幻想!有些教师甚至也和一些家长一样急功近利,把提高写作能力当成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标。原本轻松诗意的课外阅读,竟被异化成了乏味的“写作阅读”。

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积弊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甚至把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窄化为升学考试的推荐阅读篇目,“推荐”被异化为“只读”了。于是,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断章取义地记忆者有之;划重点部分押题者有之;更有甚者,只读推荐书籍的内容提要,将原著完全抛弃„„课外阅读的本义已经被严重弱化甚 ~ 1 ~

至弃置。诗意的阅读被异化成了乏味的傻读,机械的苦读,荒唐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甚至是公然的“假读”。究其根源,就在于引导者的眼光只见考试,不见其余。

2、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

显然,功利化的阅读令大多数学生生厌。于是,背离者纷纷。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快餐式阅读”。

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都拥有10本左右的卡通或动漫之类的书,年级越高则数量越多。《机器猫》、《蜡笔小新》、《哈利·波特》、《神奇宝贝》、《虹猫蓝兔》等卡通动漫书竟在学生中广为流行,这些书甚至成了学生世界的“名著”。

固然,快餐式的阅读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的越位与超限却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时下,快餐式的阅读或浅阅读已经占据了学生相当多的阅读时空,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甚至意味着孩子们正从有深度的精神世界走开,它造成的是厚实和涵养的丢失,带来的是浮躁与浅薄的盛行。

影响学生阅读趣味、阅读品位与阅读质量的原因其实来自于教师和家长。当教师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时,家长在督促学生阅读时往往定位在应试,而不是丰富学生的精神。正是这种情形导致了阅读的异化,甚至也导致了教师自身阅读的异化和语文素养的异化,家长亦然。另一方面,快餐式的阅读同样不能涵养精神,不仅如此,甚至会影响精神健康。因此,功利性阅读与快餐式阅读都是不可取的,都需要翰海导航。

二、翰海导航:构造理想的阅读境界

理想的课外阅读不应该向“功利化——快餐式”的两极奔突,而应该是多与少、快与慢、粗与精、收与放、自主与主导的辨证、和谐的统一。应该是既有“绳以规矩,始成方圆”的指定要求,又有“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的顺应自主,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成为轻松诗意的阅读,才能真正形成理想的阅读氛围。

(一)、去除功利,着眼长远

固然,课外阅读有助于应试。但是,蜗居于应试一隅,甚至是为了应试“头悬梁、锥刺股”“利兵秣马”式地让学生苦读、傻读、假读,学生就会因此失去阅读的兴趣,并丢失了人文素养„„而丢失的这些素养又岂止是分数可以替代的?其实,语文教师可以在正确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不同于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因为,“建议”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并不是一份完整的、封闭的“推荐书目”。建议中提到的那些中外名著、诗篇,都是举例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界定性的。对“建议”举例之外的优秀读物同样应该鼓励学生阅读。无疑,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也必然有助于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1、为学生课外阅读挤出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证,课外阅读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优化作业设计,取消大量重复机械的抄写,把这些时间腾出来,让学生阅读。同时,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阅读。

2、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扩展学生课外的阅读面,对各个年级课外阅读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二)、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抓文体选读课外读物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完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背影》、《春》、《小桔灯》等,也可以回去查阅其它的散文或散文诗。这样学生就会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了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散文的特点,积累优美凝练的散文语言,增强文化底蕴的目的。

2、抓作者阅读系列作品

《船长》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维克多·雨果。在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作者这一条线去查阅与作者有关的资料:(1)介绍作者生平的文章,了解作者成长历程;(2)阅读作者的作品,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3)查阅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查到资料后,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互相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更是达到了课内外相得益彰的效果。

3、抓课文内容阅读相关文章

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读物或弥补课文的空白,或解释课文疑难,或延伸课文内容等,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1)金字塔是怎样造出来的?(2)金字塔为什么能屹立于沙漠中5000年?(3)关于金字塔还有多少谜没解开?等。学生查阅资料后就会了解许多有关金字塔的知识,知识面扩大了许多。

要求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老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效果,尤其要对那些有深度的课外读物加以指导。读物的多与少、阅读速度的快与慢、阅读的粗与精、读书的思考与练习„„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范畴。

(三)有计划地、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从教材扩展延伸。我们除按进度读好自读课本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如学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后,可向学生推荐《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领略中国大好河山;学过《夜晚的实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生物小品文。

2、从体裁考虑。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刊杂志,比如三国故事,在高年级教材中多有出现。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名著的导读。不仅要教给学生掌握读名著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作者会以什么立场完成宏篇巨著。教师可以专门利用一节课,示范读名著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作者情况,写作时代和背景,文章或书的主要

内容,其中的经典部分或篇章,最后,了解作者写作的主旨,并加以自己合理而主观的评论。

3、从时间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报刊,假期时间要安排篇幅较长的读物。

4、背诵美文课外阅读的目的就在于拓宽学生的接触空间,了解更多的优美文章,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相对提出一定的背诵要求,让学生在一定阅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文章或是片段,积累丰富的语言,做到读后有得。

(四)为学生课外阅读推波助澜

1、搭建平台,促进阅读

〔举行课外阅读朗诵会〕组织学生定期举行朗诵比赛,朗诵材料要出自课外读物。教师要对朗读情况〔举行读书笔记展览会〕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摘录片段、可以写体会、可以编提纲。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进行一次反馈评价。并展览观摩、传阅交流,适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举行课外阅读朗诵会〕组织学生定期举行朗诵比赛,朗诵材料要出自课外读物。教师要对朗读情况进行总结,对出色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举行优秀图书推介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由教师或学生在班上推荐好书、介绍好书,甚至评价好书(包括优秀少儿期刊中的作品)。

〔举行班级图书“交易会”〕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课外读物,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局面。„„

以上活动可以分项进行,有时甚至可以把几项活动集中在一起举行。搞成一个班级“读书节”。甚至可以扩展到班级与班级之间,形成生生互动、班班互动的局面,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

2、身体力行、厚积薄发

学生是读书的主体。真正实现率性的阅读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实践。学生阅读面的宽与窄成了课外阅读绩效高与低的关键。鲁迅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课外阅读的天地原本是广阔的,可谓“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整个宇宙放在书里还有余。”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问的大气、深厚是需要以广博的涉猎做基础的。古今融会、中西贯通、文理交叉,才有可能孕育出巨匠、大师,在功利化的藤蔓上是永远收获不到累累硕果的。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的。

3、家庭楷模、良好氛围

就家长而言,犹太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国外一位作家在其著作中写道:“在犹太人家庭中,读书受到了高度重视,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就是这一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这句话道出了世人公认的犹太人智力具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在家庭中要做孩子读书的楷模,并且在读书中使自身的素质、育人的水平得以提高。这是很值得我国的家庭仿效的。亲子共读,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对一些孩子“快餐式”的阅读现象,不要急于求成去堵、去卡,要相信孩子有自我修正的愿望和可能。关键是家长要把握好施加影响的时机和限度。

课外阅读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要求,其质量如何,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行之有效的引导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引导学生轻松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更要积极地为学生指明航向,让学生常常徜徉于书海之中,去积累词汇,去亲近母语,从而吐香人间!

[参考文献]

①何文浩《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03、8 ②刘玉华《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例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6

6.让经典文化浸润心灵 篇六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之泉浸润心灵》。

去年九月,踏着初秋的温润,伴着秋日的飒爽,带着父母的嘱托,我走进了向往的实验中学。

踏进校门的那一刻,我看到了校园的宽阔,看到了路旁松柏的挺立,看到了“行知、树人”楼的期望。从那一刻起,我决心做一

个志向远大的人;也就从那一刻起,我决心做一个知礼明理的人。

每当上课铃响起的时候,我会随着老师的脚步,用积极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去追寻古人、感受文明,让自己的心灵在中西文化的长廊里穿梭!

每当学校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时,我会在参加报名的那一刻起,用活跃的身姿和满脸的笑容去丰富生活、探讨文明,让自己的心灵

在团结奋进的竞争中漫步!

每当周末的欢乐姗姗而来时,我会用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用温暖的话语和细微的行动去帮助路旁的行人,去感受父母的辛劳,让

自己的心灵在付出中得到浸润!

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生活中的这些点点滴滴,文明就是心灵之花的一次次绽放。

在这春花烂漫的三月,我又想起了雷锋,在那个物质生活还不充裕的时代里,他用自己的平凡行为传播着文明。工作有限,生命

有限,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心灵追求!

身在国旗下,心如清澈泉,润我心灵雨,中华文明传。新时代的中学生,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成长着,在老师和父母的呵护中健

康成长着,在集体和朋友的关心中幸福成长着。在这现代社会的文明中,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和社会的多彩。但,我们不能

忘记祖国的历史,不能忘记祖国的文明,更不能让那些不文明的行为在身边泛滥。我们要把文明之花种在心里,要让文明之泉在心灵流淌,要让我们年轻的生命绽放出一朵朵文明之花,要让文明的泉水流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流遍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流遍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7.让经典文化浸润心灵 篇七

一、以古诗文诵读夯实人文底蕴———经典浸润心灵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 古诗文是民族的灵魂, 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也是我们祖国丰厚的文化遗产精华。它既有传统文化魅力, 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具有极高的道德价值。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 丰富人的内涵, 开阔人的胸襟, 升华人的灵魂, 启迪人的智慧,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最佳“食粮”。

1. 在心灵深处植下种子。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经常会为了一点点小事而争吵, 他们心中缺乏真正的友情, 缺乏对人的宽容与理解。有人曾经说过:“要让一块地不长草,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它种上植物。”

同样的道理,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洁净的心灵深处根植下经典古诗文的种子, 让学生能体会到友情的可贵。比如,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人心中的友情”古诗词专题诵读, 让他们在诵读《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诗篇中深入体会诗人和朋友之间淳朴而深厚的情感, 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和重要。这类古诗词在教育学生坦诚相待, 与人为善, 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的同时, 也让学生的情操更高尚。

2. 在诵读活动中体会感情。

当然, 凭我们几次的诵读, 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因为德育之难, 难在日积月累。为此, 教师应让经典古诗文诵读成为学生的常规活动, 让他们每天可以沉浸在诗文中, 时时感受到经典诗文带给他们的精神享受。

在平日里, 教师可以每日利用采蜜本等形式指导督促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除了让学生读读、背背之外, 也可以让他们写写心里的感想, 写写生活中的困惑。除此以外, 还可以在诵读经典诗文以后, 在班里举行相应的一些活动, 如在班级里开展经典诵读大赛, 开展“我爱经典”的班队会, 开展“比比谁做得更好”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体会经典诗文中所传达的感情进而夯实人文底蕴, 提升道德情操。

二、以广阔平台拓展诵读渠道———诗文传承文明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离不开环境, 同样, 为了使古诗文诵读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就需要为学生拓展广阔的诵读平台。

1. 让“古诗文诵读”驻足于校园每一个角落。

走进我们学校的校园, 你会被浓浓的“古诗文”氛围所感染。教学楼的古诗墙是著名的诗人、词人的千古佳句, 激发着师生的诵读灵感;宿舍迎接你的是古代诗人的经典名句, 让师生饱览文化的胜地;图书长廊是古代诗歌的“聚宝盆”, 摆设着种类齐全、名目繁多的少儿古诗读物、古诗画册及古诗卡片等, 学生闲暇时间可以坐在那里美美地读, 细细地品。

2. 让“古诗文诵读”飘进每一个家庭。

家庭“古诗文诵读”也是学校诵读的延伸。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校历来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通过家校联系单, 唤起家长对读书的重视, 采取“亲子诵读”策略, 形成“小手拉大手, 同读古诗文”的良好家庭诵读氛围。我们让“古诗文诵读”飘进了每一个家庭, 以此来促进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有益影响。

3. 让“古诗文诵读”充溢每一个平台。

几年来, 学校一直把诵读课纳入到校本课程中, 并经常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古诗文诵读”节展示活动, 要求全员参与, 内容由唐诗到宋词、由名人到名篇、由赏析到感悟、由课内到课外……充分体现我校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有时间读, 读有所悟, 读有所得, 激发学生强烈的诵读兴趣, 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此外, 学校还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默写比赛”、“背诗小能手”、“亲子诵读活动”、“秋之韵经典诵读”、“古诗文知识竞赛”、“读诗文长知识”等活动, 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8.让传统经典文化浸润孩子的人生 篇八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学教育;校本课程

一、经典溢满校园,国学教育润物无声

国学经典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它使人明智,使人聪慧,徜徉国学经典名篇,走进古哲先贤心灵,就能洗涤灵魂,培养智趣,增长知识,提升人格。所以,国学经典溢满校园时,国学教育便像春雨般润物无声。

(一)诵经典,提升学生素养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诵读国学经典能让孩子接受人类智慧的启迪,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的确,诵读《三字经》,学生懂得了“孝于亲”“悌于长”。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所说:“一部《论语》即可以打倒希腊七贤。”是的,诵读《论语》,孩子们学会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经典诵读默默地影响了孩子们的气质,增加了他们精神生命的深度,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经典,塑造教师魅力

教师研读国学经典,能修炼宁静的禅意与仁智的育人情怀。研读经典,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对教育,要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对学生,要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理于事,寓教于趣”的情怀;对自己,要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的境界。可见,研读经典,教师提升了自身魅力,担当起思想文化传播者和智力资源开发者的使命。

二、建构校本课程,国学教育水到渠成

国学经典教化之精髓,在于长期的习读过程中领悟其“真、善、美”,并逐步形成“修身、齐家、治国”的能力素养。为了更科学地学习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有效开展经典阅读,我们要建构校本课程,从而使国学教育水到渠成。

(一)利用现有课程,实现学科整合

学校要将“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古诗文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古典名题丰富数学课堂,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中华武术纳入体育课程,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中医、中药、茶文化充实综合实践活动等。力求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二)开发校本课程,充实教学内容

首先,学校每周开设一堂国学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编排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赏析、诵读经典。具体安排如下:

内容: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选背古诗词80首(学校选读),共150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论语》选读、古代经典名篇选读等。其次,教师充分利用课前活动。预备铃响,学生边诵读本周的诵读内容,边做课前准备,让课前的喧闹变成琅琅的读书声,学生在诵读中平和安静下来。各科教师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养成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利用在校可利用的时间,既提高诵读效率,又减轻学生负担,更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搭设多维平台,国学教育精彩纷呈

(一)多彩活动演绎经典

在实践中,义务教育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开设活动课程。一是研究性学习,精心挑选国学经典内容,围绕有价值的话题,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发的探究中走进经典、研读经典,挖掘经典的内涵和深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二是班队活动,利用班队活动开展经典诵读的系列活动。三是学科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与各学科中的经典有关的学科活动,借助经典拓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科学评价展示经典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让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相结合。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一周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方式。其次,常规评价与素质评价相结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能激发孩童自主诵读的评价机制。期末,在素质报告单中增设“国学”栏,多一把评价衡量的尺子,让学生重视经典诵读,将其视作一门课程。

国学经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它发掘了儿童智力潜能,提升了儿童的素养。诵读国学经典,犹如走在一条铺满鲜花的路上,领略着中华经典的风韵,感受着中华文化的精深,更能让传统经典文化浸润孩子的人生,给予孩子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参考文献:

[1]邱惠丽.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12个问题及其他[J].哲学动态,2006(1).

[2]邓晓芒.伯林自由观批判[J].社会科学论坛,2005(10).

[3]武欣,吴志明.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影响因素与效果[J].心理学报,2005(4).

9.让经典文化浸润心灵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教体局组织的校长论坛正是我们互相学习的源头活水,感谢教体局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有了一个探讨展示的机会。今天,我怀着学习、交流的心愿,带着真诚的态度,和大家一起谈谈晋庄中心校“书香校园”建设方面的点点滴滴,我发言的题目是《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陪伴童年》。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座掘不尽的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对读书情有独钟:从西汉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再到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无不让人精神振奋。而那一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又让多少国人为之震撼,因此,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十分有必要。近年来,晋庄中心校校认真贯彻教体局“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的工作思路,将“书香校园”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特色学校。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一经开展,立刻受到全镇师生的热烈欢迎。广大师生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校园内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营造氛围,让校园有书香

环境氛围是无声的课堂,一所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校园能激励人,感染人,培养人。建设书香校园以来,我校不断完善硬件设施,重视“书香校园”环境建设,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努力让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里,丰富心灵生活,提升文化素养。一方面,美化校园环境。为了给全体师生营造一个优雅的读书环境,中心校整体上统一要求,各村小要创出自己的特色。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现在的校园内,宣传栏内,文化墙,板报上,张贴着读书名言,写满了“唐诗宋词”,充满了“诗情词意”,洋溢着甘甜的书香气息。这一切如春雨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启迪他们在书的王国里飞得更远。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充实物质资源。为了让校园处处飘逸书香,各学校都尽全力充实自己的藏书。中心学校,后曹小学,小和陈小学,万营小学等学校增设了学生阅览室。其他学校则号召学生捐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放到班级的“图书角”,同时提倡网络阅读。

二、引领阅读,让学生书山有路

1.建立组织制度,让阅读有保证。对阅读只是一般的号召是不行的,怎样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晋庄中心校成立了以我为组长,以业务专干李才荣同志为副组长,以语文教研员,各村小教导主任为成员的“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晋庄镇中心校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书香校园评选细则》、《教师读书活动方案》等切实可行的制度,要求各村小以此方案为依据,成立以校为单位的“书香班级”领导小组,切合各校实际,认真务实的将“创建书香班级”的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推荐教材,让阅读有内容。2016年秋期。中心校组织全镇语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书香校园建设为目标,共同确定了晋庄中心校的校本教材:《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各年级《经典诵读》读本,《爱的教育》、《弟子规》等。关青小学,崔官庄小学,小和陈小学三校共同编写了《与古诗为伴,和美文同行》作为自己的诵读教材,这样就从内容上保证学生有书可读。

3、言传身教,让阅读有指导。要培养书香学生,首先老师必须成为书香老师,校长成为书香校长。我严格要求中心校班子成员和各村小校长,读书始终要走在老师们的前面,为老师们做好表率。但为了教师们的全员参与,我们还是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比如将读书情况检查计入绩效考核,定期给予表彰。班子成员带头购书,读书,做读书笔记,并有重点的向老师们推荐好书,2017年,我们向老师们推荐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和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老师》,今年,我们向老师们推荐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此外,我们还积极搭建平台,为老师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一是请专家做报告,教研室的康方老师先后三次为我镇老师们做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等专题报告。二是听老师们的读书体会。三是听老师们的课外阅读展示课。这样的举措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与进步,产生了常申,张中风等第一批书香教师。

4、设立课程,让阅读有保证。中心校要求3——6年级每周最少开设两节阅读指导课,语文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老师们利用现有的阅读资源,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等等,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美篇,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初步掌握读书的基本方法。此外,中心校每学期组织一次阅读公开课观摩(由语文教研组共同备课,骨干教师执教),逐步形成我镇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2017年秋期,孟庄小学刘华平老师执教的经典诵读课《绝句》,2018年春期高级小学吕国丽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蓝鲸的眼睛》被指定为我校“经典诵读”的示范课。

5、改革晨读,让阅读有时间。以往的晨读,我们总是追求朗朗书声,让学生反复读语文教材。其实之前就有不少语文老师向中心校反馈,这并不是一种有效的阅读,因为每学期一本的语文教材,学生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每天一味地单一地让他们阅读,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固然不会用心,这样的晨读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怎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我们一直在不断思考。为此,我们改革晨读,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读。中心校要求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走进教室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到小书架上去挑书,自由阅读。每个孩子的兴趣都是不一样的,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有差异的阅读,我觉得是更有益的阅读,学生的兴趣也是特别高。为了了解晨读的实效性,本学期我利用晨读的时间分别深入到万营小学,陈建龙小学,曹湾小学,校园里,走廊上,时时可见学生们捧着书的身影;墙壁上,教室内,随处可见一份份读书小报,一本本读书笔记。

为了保证的阅读的有效性,我们的老师在这种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也会注重主题阅读。比如说,一学期由老师们推荐2——3本作为必读书籍,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会”。对于个性化阅读的书籍,则要求三年级学生写摘录式读书笔记,4——6年级学生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10月份第一周,孟庄小学五年级《笑猫日记》读书交流会的成果在全镇公众平台上展示后,受到语文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三、积极开展活动,让阅读有快乐。

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个舞台。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中,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思路,竭力为全体师生多读书,爱读书提供便利,并创造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

1、每年的读书月,让学生尽情享受阅读、分享快乐。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从2017年开始,我校确定把每年的4月份定为“读书月”。今年的读书月,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书签制作,读书手抄报比赛,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把美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经典古诗词背诵比赛,优秀读后感评比,让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读书月活动结束后,晋庄中心校评选了12个书香班级,10位书香教师,48位书香少年,15个书香家庭,并一一进行了表彰。

2、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快乐阅读。班级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为此我们要求各个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并以美篇或总结的形式在全镇教师微信平台上展示。上学期,中心小学一年级在李丹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弟子规》诵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学诵读活动。刘老家小学二年级开展了“今天我来讲成语故事”的活动,用任务来带动学生读书。后曹小学改编的课本剧《金色的鱼钩》和《棉花姑娘》,更是吸引了全镇老师的目光,给学生们的阅读带来了更多的快乐。

3、评选阅读之星。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每个月都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星级评比,学期末进行“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的评比,并按比例评出“阅读之星”,连同事迹上报中心校,中心校会为他们颁发星星奖章,并对这些“小博士,小硕士”进行命名。

四、书香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

为了防止书香校园建设流于表面,难以深化,我校明确指明了“书香校园”建设的方向——书香校园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展开,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展。所以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做到了和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

1、把书香校园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举行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还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2、把打造书香校园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因此,书香校园必须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开展读书活动,我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地理、文学等多种类的书籍,带动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从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把打造书香校园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的心田是一块儿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精神明灯。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可以传承中华美德的优秀作品,在书香中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近年来多项活动的步步推进,我校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渐养成,校园内充满了书香气息。师生通过书香校园活动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综合素养,良好的校纪校风也获得了社会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深知,是书香滋润了我校师生的心灵,是书香让我们得到了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创建书香校园,立德树人”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我校不变的追求。

最后,我想引用徐志摩诗中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志存高远,天道酬勤”,期待我们在座的各位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中都能“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上一篇:夏天如何防止溺水下一篇:美丽的金沙湖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