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4-08-18

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精选6篇)

1.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人口112.4万,其中妇女54.8万,有19个乡镇妇联,一个办事处妇联,909个村、38个社区居委会妇代会,有323名女性进入村支委班子,占总数的14%,871人进入村委班子,占总数的30%。在党政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建立妇委会104个,组建率达100%。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妇委会8个。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结合我市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能力,与时俱进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取得的成绩

(一)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我们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为重点,认真研究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巩固现有基本队伍,不断完善纵横交错、条块结合、覆盖城乡的基层组织网络。

一是提高乡镇妇联干部整体素质。乡镇妇联承上启下,既是组织者又是实践者,在组织带领妇女参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这些年我们狠抓乡镇妇联建设,呼吁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舍得把优秀女性、优秀女领导放到妇联主要负责人的位置上。为了确保妇联组织的整体素质,选拔乡镇妇联主席时不仅要求能力强、责任心重、热爱妇女事业,更进一步注重年轻、学历高、能力强。先由乡镇推荐优秀的女干部,再通过组织部和市妇联共同对拟定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等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最后由组织部发文任命。这样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保障了乡镇妇联组织的整体素质。为了发掘优秀人才进入妇联队伍,我们还尝试新的选拔用人制度。去年,我们采用公开推选的方法,由全镇干部公开投票选举,将大家都满意的干部提拔到妇联主席岗位上来。现在我市乡镇妇联班子不仅能力强、责任心重,而且趋向于年轻化和知识化,去年换届选举后,20个乡镇共配备妇联干部66名,平均年龄30.4岁,其中86%是大专以上学历,比换届前提高了17.4个百分点,本科学历者达到23%,提高了10个百分点。妇联班子的强大,保证了各地妇女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二是配齐配强农村妇女干部,保证妇女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农村,xx全市909个行政村和38个社区居委会均建立了妇代会,组建率达100%。针对少数村妇代会组织涣散、素质偏低的状况,我们积极推行村妇代会主任竞争上岗制度,一大批优秀妇代会主任脱颖而出,妇代会主任的综合素质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去年我市以第七次村民换届选举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重视,把妇女进班子,参与村务管理作为大事来抓,组织妇联干部到农村宣传每村村委至少保证有一名女性的政策,对优秀女性进行调查摸底,帮她们争取参与村务管理的机会,为她们成功竞选出谋划策。

三是在城市,我们以“凡是有妇女的地方,就要建立妇女组织;凡是有妇女群众的地方,就要开展妇女工作”为目标,在市直机关和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妇委会104个,在新贵族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妇女组织8个。通过妇联组织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妇女工作落到实处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要干好妇女工作,必须有工作扎实、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干部队伍。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抓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妇女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我们把干部学习摆在重要地位,以党校、妇女干部培训中心为阵地,加强干部的培训,指定学习制度和学习考核办法等。市妇联每年都要举办妇女干部学习班,提高妇女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为了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进一步开阔视野,跟得上全省妇女干部学习的步伐,我们还组织乡镇妇联主席和市直单位妇委会主任去省妇女干部学校参加培训,系统的学习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提高女干部能力所需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受到了广大女干部的欢迎。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学习的成效归根结底要用实践来检验。我们在全市妇联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妇联干部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引导妇联干部把理性思考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近两年共收到有深度、有力度的调研文章60余篇,各妇联干部还注重调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大大提高了妇联干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3、注重干部的实践锻炼和交流,提高妇联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了让女干部在实践中成长,接受多方面的锻炼,逼其成才,促其成长,我们及时把一些年轻有为的女干部下派段练。如我市妇联多年派历任副主席参加企业改制,学会掌握在复杂的环境中的工作技巧;并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女干部到基层接受锻炼,有意识的给她们交任务,加担子,这样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丰富了工作经验。

(三)发挥组织优势,动员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1、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建设,促进社风民风的好转。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真正成为文明家庭,将为社会风气好转起到很大

2.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省、市、县的部署, 近年来, 旬邑县全面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了基层服务点。其做法是, 同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相结合, 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和播放共享工程文化信息, 实现了二者的共建共享, 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随时点播收看精彩的文化类节目。如:仁安村投资30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戏台, 添置了多媒体投影机, 每周星期六晚7点至9点定时播放“共享工程”内容;土桥镇胡同同村充分发挥服务点的功能, 向农民群众播放科普知识和文化类节目;张洪镇秦家村投资50余万元, 建设了占地500㎡的文化广场, 并在广场安置了大屏幕背投电视, 接通了共享工程节目信号, 每天晚上向村民开放;原底镇西头村共享工程与党员教育、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瓜菜销售“四位一体”, 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苏村服务点配有3台微机, 有专门的管理员, 每天对村民开放。共享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有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有力保障了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 初步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全县财政把文化事业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 首先保障文化事业投入法定增长。年初预算和超收收入分配均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2011一2012年, 全县财政共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8 924.47万元, 投入器材设备折合资金1 124万元, 其中省级投入1 016万元, 县级投入7 818.47万元。老区建设资金554万元,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147万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助资金45万元, 省级文物保护资金225万元, 文化设施维修改造资金15万元, 农村电影惠民放映投入90万元, 广电发射机用房及维修资金30万元,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资金504.85万元, 安排马栏红色旅游资金7 313.62万元, 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200多万元,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入550多万元, 农家书屋投入374万元。

(三) 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积极开展

在上世纪90年代前, 各乡镇都有电影放映队, 对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电影业的逐渐萎缩, 到目前乡镇电影放映队已经所剩无几。旬邑县原有的放映队伍已经全部解散, 现在主要依靠电影公司给予提供放映服务。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他们努力开拓市场, 通过各种方式, 由企业出资组织放映, 老百姓免费享受电影服务。这样, 既解决了资金问题, 提供了电影服务, 又宣传了企业,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10-2013年全县共放映8 500场次。

(四)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根据国家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政策, 各镇村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措施, 充实藏书, 已建成具有农家书屋雏形的各类图书室、阅览室等共计187个, 总投入书籍设备折合资金374万元。其中, 有电子阅览室的共有30个, 占16%。到2013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未能实现均衡发展

一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明显。从公共文化设施看, 镇区明显好于社区。另一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服务范围影响明显, “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很难真正实现。

(二) 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足, 不能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产品的新形式、新内容不多, 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较为单一, 缺乏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从公共图书馆藏书来看, 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33万册, 全县人均藏书1.1册, 藏书量低;从电视和广播覆盖率来看, 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较低;从欣赏演出来看, 全县每村每年只能看半场戏。

(三) 缺乏专业稳定的企业队伍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专业素质偏低。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 人员年龄偏大, 观念相对落后, 知识结构陈旧, 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建设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

按照“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要求,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机会, 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继续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 切实加快后续项目建设。

(二) 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国家要求:“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市县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 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的建设, 由县财政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 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三) 强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

加强对县、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 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在继续加强对县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 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起考核, 促使县和乡镇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发展。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 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3.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一、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基本情况

绥化市所辖3市6县1区共10个基层种子行政管理机构,所有种子管理机构都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没有参公管理单位。全市人员编制为229人,总从业人数207人,其中编制内实际从业191人,编制外人员16个;学历结构情况: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51人,大专学历135人,中专以下学历21人;年龄结构情况:55岁以上10人,50-55岁49人,45-50岁58人,45岁以下90人。

二、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科学选购种子。在品种未审先推、套牌侵权问题突出的区域,加大品种清理整顿力度,同时,在购种季节加强宣传引导,主要通过领导电视讲话、专家讲座、电视台制作宣传片、滚动字幕、打公告、走村进屯入户发放《致农民一封信》、印发《种子安全常识宣传单》、在种子市场醒目位置悬挂过街宣传横幅等方式,结合当地种植实际情况制定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区域布局规划,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理性购种。

(二)严格种子市场监管。一是市场检查中我们根据审定品种目录,对所有种子市场和门店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品种进行清查,以未审先推、套牌侵权为重点检查对象,并对其涉及品种进行立案调查并严肃处理。二是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及时发现邻省越区销售及外购劣质种子等违法案件;三是重点检查企业和门店的经营资质、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种子标签、经营档案、销售凭证、进货凭证、相关合同或委托书等,对种子直销入户比例较高的地区,我们组织进村入户倒查,寻找问题种子线索,查清种子来源,对来源不清品种要抽样检测品种真实性;四是进村入屯调查无证经营行为和农户购种渠道。同时对农户指导宣传如何正确选购种子;五是健全种子监管长效机制。采取多部门、全方位联动手段,把打假与维权、督办与问责相结合,大力查处影响恶劣的重点案件并公开曝光,從而有效地震慑违法行为,由市政府牵头,农业局、公安、工商、质监、种子管理站、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行动,对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将联合执法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使之形成种子及农资市场检查的一种常态,从而达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最终达到健全和完善种子监管长效机制的目的。

(三)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我市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组织执法人员和种子质量检验人员,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经营的所有品种的种子进行扦样,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杜绝假劣种子下地。对省外非正常渠道流入的种子,加大了监管力度并依法进行抽样、封样、鉴定。

(四)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在良种的推广过程中必须坚持先区域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以区域试验、展示观摩、示范引导的严格流程推广优良新品种。能够让群众在众多审定品种中选择最适合的品种,能够让种子管理部门发挥技术指导职能,推进种子管理部门看禾推介品种、农民看禾选用品种、种子企业看禾营销品种的重要工作。逐步建立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让农民通过观摩去选择种子,种植放心的优良品种,降低种植风险系数,提高良种覆盖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三、县级种子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方面:由于上下种子管理职能不一致,给种整个行业管理带来很多弊端,由于种子管理站缺少了约束种子经营企业和业户的权力,使得种子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

(二)人员方面: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还很缺乏,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受指数的限制得不到聘任。

(三)经费方面:受地方财政财力不足限制,种子管理经费严重不足,种子办案、种子检验经费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种子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执法方面:执法力量弱(由于执法单位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执法独立性、法力辐射范围等方面所决定),法律效率不强,没有独立的强制手段,对种子企业、经营业户的规范、管理、监管只能达到乡镇级水平,对经营活动频繁的村、屯就显得鞭长莫及,致使村、屯农资产品经营混乱,种子事件发生频繁。这种现象应在执法力度,法律效力,执法体系建设和法律受权强制手段上加以解决。

四、几点建议

(一)基层种业执法机构权责不清,需要明确种子管理机构在执法中的职责地位。建议国家给予种子管理机构授权执法。以便更好的发挥种子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职能。在即将开展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职能定位国家授权执法,负责种子市场管理,打击无证经营和假劣种子,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等。建议上级主管理部门在种子管理机构参公管理中以文件形式下发统一口径。

(二)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源头、打假冒,重视种子生产基地的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上要注重源头治理,对种子生产环节要严格清理整顿,对私繁乱制、抢购套购行为要严厉打击,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抓企业、打套牌,重视种子侵权行为的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及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有独立品种权企业的品种在销售之前进行认真核查其真实性,属套牌行为的要坚决给予严厉处罚,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利益,也是规范市场品种的根本环节。

3、抓域外、打越区,重视种子经营环节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吉林等邻省农业主管部门对其域内的种子企业进行严肃治理,从源头上杜绝越区销售行为和销售越区品种,这是我省省界市县种子市场秩序根本性好转的源头所在。

4.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进年来,农村基层干部换届存在“来源匮乏选优难、渠道不畅培养难、压力不轻工作难、待遇不高吸难”几大难题,在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使用中出现了“无人可选、无人可用”的困境。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干部这一中坚力量。如何攻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这个难题,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以XX省XX市为例,对XX市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分析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困境的原因,力求探索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于破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难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XX是XX西部农业大县,辖X个乡镇、X个村(社区)。XX年换届选举,产生村“两委”干部XX人,其中继任X名,新任X名,女性干部共X人,较上一届增加了X人,占比提高到40%,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外部环境、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XX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能力不足需努力

这次换届,XX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程度在高中、大专以上的占比达到X%以上,较上一届提高了X%。值得重视的是,这次换届还有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有志于基层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前期的有效工作,赢得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认可,被选出来充实到了班子中。但也必须看到,虽然XX市农村基层干部的平均学历水平有较大提升,但仍然面临着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在XX年新选拔的X多名后备干部中,高中毕业生居多,大学生较少。特别是XX面临XX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西控”背景下推进“产业新城,品质XX”的历史机遇,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因为受到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方针政策理解不透、把握机遇和推动发展的能力不足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党建思维能力不足,在谋划工作、服务大局、破解难题缺乏党建思维;项目思维能力不足,在发展富民主导产业、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做好重点项目保障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法治思维能力不足,缺少法制观念。

(二)后继乏人待解决

近年来,虽然XX农村基层干部的年龄结构比往年降低了近3岁,全市村“两委”干部中45岁以下有X人,占比高达X%,平均年龄下降到40岁。看似年龄结构趋向适中,但实际存在“被年轻化”的情况:近两年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占了“年轻人”的大多数。据统计,XX村支部书记队伍中年龄偏大尤为严重,一些年龄较大,己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思想观念更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农村优秀年轻人才多数都选择外出打工,不愿留在村里,而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青年人才等人中,只有极少数能够胜任。今年换届共有X个职位,但后备干部新进入班子的才X多名,10%都未占到,后继乏人问题突出。

(三)工作问题待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XX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存在工作和生活作风散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出勤不出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还有个别村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其参选动机是将职务当成谋取自身发展的资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以外可以显著提升自身收益的事情。还有一些乡镇的两委班子关系不够融洽,一些村干部反映,由于村两委班子各成员的分工职责不明确,从而造成有工作无人做,或者双重领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容易带来个人恩怨,而且导致村两委干部遇到难题时相互推诿、扯皮、拆台,造成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工作难以开展。同时也破坏了干部们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XX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其产生原因,从主观来看,有村干部自身原因。从客观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来源匮乏选优难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已是必然趋势。长期以来,XX农村发展基础较薄弱“难留人”,很多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才“不愿留”,纷纷外流。XX农村青壮年劳力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比例高达X%。现在的农村常被人们形容为“386199”,即妇女、小孩、老人村。流失的大量能人和优秀党员造成了农村失衡的劳动力结构,势必导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农村人才因为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不愿回村任职。另一方面,虽然“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计划向XX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依然难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老龄化问题。长此以往,造成了XX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来源受限、组织选择面不广,很多村选举面临着“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困境,形成了“村官难选,人才难留”的人才缺失局面。

(二)渠道不畅培养难

当前,XX市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理论水平和领导协调能力亟待提升。据统计显示,大部分乡镇基层干部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次数偏少,主要是上级、乡镇组织并监督完成,本级组织及个人学习很少。很多农村基层干部表示自己平时忙于工作,并不读书学习,无自主学习习惯。虽然对他们有定期组织的理论学习活动,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次数少,以前仅在每年四月召开一次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培训班,现在增加了少量XX市的示范培训班。二是时间短,培训时间仅一周。三是覆盖面窄,未覆盖整个“两委”队伍。四是针对性不强,把所有干部集中起来统一培训,未区分年龄、学历、职务等,培训效果不佳。五是“走出去”机会少,一些干部视野狭隘,连XX本地亮点都不熟悉,更没有机会学习省外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十分需要开阔视野。在这种情形下,一些村多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走捷径,甚少组织专门的培训,使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大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合理锻炼、提升整体素质、提高群众威信的目的。

(三)压力不轻工作难

XX作为“西控”排头兵,要构筑XX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先行区、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样板区,乡镇工作千条万缕。但XX农村基层干部往往处于“事多权小,利少责大”的困境中,他们肩负着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的重担,身处农村工作最前沿,对上直接对接党委政府,对下直接联系基层群众,对内直接身处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阵地,对外直接承担多方协调重任。很多基层干部表示,他们在抓生产发展、社会维稳、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的同时,还要疲于应付大量行政性、事务性、任务性工作,如果所在村存在特殊情况,更是要耗费更多精力进行有效处理。再加之民主化、法制化不断深入推进,农民各方面的新型诉求增多,但素质还存在差距,使得村干部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走村入户做群众工作。上面要求任务多、时间紧,但部分群众思想工作难做通,容易出现“上级交待的任务没完成,上级不满意;群众提出的问题没解决,群众不满意;家庭需要的事情没时间,家人不满意”的现象。不仅如此,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反映,由于时代发展,信息化技术应用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常需要学习电脑及互联网平台的相关知识,有些年龄偏大的基层干部感觉不堪重负。

(四)待遇不高吸引难

XX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环境条件艰苦、工作任务异常繁杂,但經济待遇却偏低。近年来,XX市近80%村干部己成为脱产干部,绝大部分村“两委”干部采用坐班制,每周在村工作时间超过四天。基层干部们全部收入来源就是工作报酬,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村干部的家庭经济陷入到了比较困难的境地。为此,XX年,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增加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和办公经费补助标准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报酬福利构成、基数和增长比例。通知执行之后,村干部福利待遇比XX年增长了近30%,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受XX市财政实力的影响,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总体仍然不高。据调查显示,XX市农村基层干部没有社保,村支部书记平均月薪仅2200元,而普通干部平均月薪X元,基本养老保险则是依据XX年标准实行的养老补助第三档

每年412元。基层干部的收入要远低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很多农村基层干部普遍认为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付出的劳动与收入不对等,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很多后备干部中途选择外出打工或自己创业,还有部分村的青年人自身素质优秀,组织打算培养,却因为工资不及外出打工,对当“村官”不感兴趣。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长期、复杂、系统性三个特点,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立足农村基层实际,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制度改革创新,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健全监督考核制度,优化工作环境;提升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达到建成一支充满活力、良性发展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目的。

(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村干部班子

1.制定好干部标准,明确选任条件

农村基层在选任“两委”干部班子时,要制定好干部标准。一是坚持底线标准。村干部必须符合基本的任职资格,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积极倡导上线标准。村干部还应以最高上线标准为准则,做到政治站位高、政治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政治站位高就是在政治立场上坚定不移,切实做到政治上清醒,不当“糊涂虫”;政治上坚定,不当“墙头草”;政治上坦荡,不当“两面人”。政治责任心强就是能认清XX经济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大势,在主业主责上狠抓落实。工作认真负责就是能坚定高标准打造“产业新城,品质XX”的发展目标,把握新任务,工作态度端正,能切实做到对上负责、对下负责。

2.扩宽选人渠道,保持来源开放性

一是扩大来源群体。

现在村干部的来源主要为现有村干部留任,这样的选人机制过于保守,因此,须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将选用视野放宽到本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人群中筛选,放宽任职限制,宽口径选人,广聚良才。二是扩宽选拔范围。对人口少、范围小、村干部难选的村,积极争取合村政策,整合力量,选优村干部。如鸡冠山乡总共只有X多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只有X多人,青壮年极少,党员总共只有X人。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鸡冠山数村合并,在原有村范围内优先选村“两委”班子。三是培养后备人才。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不断为村里输送高学历高素质年轻人才,并加大保障力度让其留下。

3.改进选任方式,创新推选机制

以任人唯贤、公开竞争和群众认可为原则,摆脱论资论辈、关系网的束缚。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将民主程序前移,确保广大村民充分了解所选干部,将其民主测评和推荐评议进行任前公示,再通过法定程序公开公平选任。并建立制度化的村民评价体系,召集群众,通过研讨会、发放测评表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基层干部日常表现,将综合素质高、能干事、长期在一线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纳入选拔范围。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廉洁型干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面貌变不变,基础在党建”。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是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的首要任务。可通过党校教育培训、专题讨论等方式,配合参观红色景点和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腐败案件纪录片、考察幸福美丽新村等途径,感受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使干部树立公正廉洁的价值观,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紧迫感,提高政策把握水平,从而主动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得到有效实施。

2.创新培训机制,培养能力型干部

要针对不同岗位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力素质,以“文化性+实践性+针对性”为准则,创新培训机制,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各方面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第一,文化性。持续提升基层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为基层村干部再学习,积极提供资源和便利条件。第二,实践性。切实增加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锻炼,积极创设锻炼机会,结合各村实际,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指有序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外训,实地参观考察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深入“明星村”、示范村中感受氛围、实地学习;逐步建立村干部异地交流任职、先进村挂职等学习培训制度、措施。“请进来”指政府积极与涉三农部门以及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合作,聘请或定期邀请省内外相关部门农业专家、技术骨干、党员模范等对农村基层干部讲授致富知识或专项知识技术培训;利用好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及高校暑期“三下乡”等优势资源,一对一帮扶,促进村干部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采取分类、分片或学时学分制远程网络教育培训等灵活的培训方式,实现对培训的远程控制和资源的在线共享。并加强监督考核以提高培训效果。第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村干部岗位职能类型,把组织定位、岗位要求和干部自身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围绕重点工作、阶段性难题工作,分时、分类进行不同层次、科学细致的专题培训。并确保培训教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适时更新内容。

(三)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

1.完善物质保障,提升经济待遇

要着力提升经济待遇,确保农村基层干部“干有酬、退有养、进有路”。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农村基层干部实际的薪酬激励机制,以满足其物质需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薪酬待遇,让其薪酬能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客观、详细地量化考核,将村干部补贴与绩效考核挂钩,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并在财力可控范围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村实际情况修缮建设好办公场地、配齐各类办公室设施,探索村干部工作薪酬的正常增长区间,提高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标准,鼓励并扶持优秀干部发展家庭产业,完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村干部安心。

2.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健全的激励机制不应局限于进行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给予其晋升空间机会、荣誉表彰和工作成就感,提升其政治待遇,從体制上赢得其认同感,增强政治归属感,从而转化为内在动力,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进取心。疏通优秀村一级干部通过选任到乡镇担任公务员的渠道,增加农村基层干部担任党代表的比例,提升其评先表优的“含金量”;定期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村干部”等评比表彰活动,给予踏实干事、业绩突出、百姓拥戴、道德水平高的人以物质和荣誉上的奖励,给予晋升和提拔的机会。还要注重加大关爱力度,通过政府机关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关怀活动,让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乡镇领导要有计划通过谈话式交流、帮带式引导等方式与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谈心活动,对其工作给予体谅和支持,指导性、鼓励性地传递党委政府的理念,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热情,拓展其发展空间。

(四)健全监督考核制度,优化履职环境

1.推进“五权工作法”,规范权力运行流程

积极借鉴XX市公议乡探索形成的“梳权、亮权、用权、督权、问权”五权工作法,一是全面梳权,编制清单。二是公开清单,阳光亮权。三是编制流程图,规范用权。四是加强防控,从严督权。五是强化执纪,问权追责。切实厘清岗位责任清单,明确职责界限,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定责明权防控风险,使群众对乡镇“微权力”一目了然,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为农村基层干部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2.建立“三位一体”考评,激发工作热情

建立健全绩、奖、惩“三位一体”的农村基层干部科学评价体系。首先是“绩”,参照工作责任目标对农村基层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惠民政策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等,精简考核内容,强化效益思维,突出绩效标准,实行动态考核。其次是“奖”和“惩”,优化村干部考核方式,减轻村干部迎检压力,杜绝弄虚作假,对两委干部实行“双述评考核”,乡镇政府根据考评结果及工作完成情况,综合进行奖励和惩罚。考核结果“优秀”的,应表彰奖励,并在选拔、推荐等方面优先考虑。

3.建立有效监督体系,反馈真实信息

没有监督的体系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完善的监督体系才能够保证农村基层干部工作长期有效的进行。应通过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等方式,建立网络化的投诉监督体系。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干部动态考核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有了可行性,可通过督导巡查、网络舆情等途径发现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绩效和工作作风问题,反馈信息,从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深化指导约束,树优村干部形象

1.加强约束管理,树立清廉务实形象

狠抓村干部日常管理,强化村干部纪律意识,在村委会办公室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实现一站式集中办公,规范作息时间,提高为民办事工作效率;建设村级代办工作服务台,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提升群众对村干部工作认可度。每季度召开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等座谈会,建言献策谋发展。做实党务、村务工作,及时细化公开,利用公告、政务网站、微信等形式,主动公开信息,并建立信息反馈渠道。

2.加大宣传,深化群众对村干部认同

在对农村基层干部培养上,还应注重优秀典型的树立,宣传村干部正面形象,深化群众对干部的认同。各乡镇党委应及时发现村干部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工作经验,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以专题片、简报方式树立先进典型,让广大村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村民对村干部的认可度,营造一个尊重村干部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尊重村干部的工作成果,这不仅有利于村级工作的开展,还能提高村干部工作的荣誉感,进一步激发其干事热情。

5.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县妇联利用十几天的时间到全县各镇(乡、街道)去对农村基层妇女干部就经济待遇问题进行着重调研,具体情况调研如下:

一、基本现状:

全县共有195个行政村,29个居委会,配强219个村(居)委会的妇代会主任,并有166名妇代会主任进入村班子,54名妇代会主任进入村(居)委会、村(居)支委二委班子,8名妇女担任村(居)二委班子主要成员。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43 人,平均年龄为38.3岁。

二、经济待遇情况:

1、工资待遇:工作全县在职基层妇女干部月工资在500元左右,基层妇干大部分兼职计生专干,部分人有补贴(根据镇、乡经济情况而定),补贴方面有镇乡自行解决;

2、医疗保险:所有基层妇干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经费一般是自己解决,只有极少数妇代会主任的新农合参合金是所在单位支付;

3、养老保险:全县只有四分之一镇(乡、街道)的村妇代会主任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其它镇(乡、街道)只有村支书、村主任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

4、离任妇干待遇:10年以上正村级岗位村干部每年可

得到民政上的补助款200元,离职后退休工资一般按工龄每年补发一个月工资作为退职金,但因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相当大部分的离职干部不能及时拿到退职金,都还是打白条。

三、存在的问题:

1、待遇偏低:全县妇干工资偏低,妇干待遇得不到保障。全县工作20年以上的有108位,没有相关的待遇,有些工龄长的妇干换届选举一旦落选就没有任何经济保障;

2、离任妇干退职金拖欠问题严重:有些妇干在岗位上工作很多年至今还有工资未拿到,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在逐年解决,经济条件差的乡镇至今尚难以解决离任妇干的拖欠工资;

3、村级换届选举的担忧:大多数妇女干部担心在村级换届选举中落选,面子上觉得很过不去,另外一落选又没有任何经济保障。

4、基层妇女干部担任村(居)二委班子主要成员的比例太小。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特别是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妇代会主任都不能进入村(居)二委班子的主要成员。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1、提高全县村级干部的经济待遇。要想提高村级妇女干部工资普遍偏低的待遇问题,首先要提高所有村级干部的待遇问题,只有水涨了,船才能更高。

2、帮助村级妇女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社保是解决村级女干部工作无后顾之忧的最佳办法,它不会因村级经济而影响到退休工资。

3、增加妇女干部专项津补贴。如兼了计生专干的发放计生专干补贴,还有就是增加妇女维权信访专项补贴。

6.县基层妇女组织创建情况汇报材料 篇六

县基层妇女组织创建情况汇报材料 基层妇女组织是妇女工作的基础和源泉,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充分地发挥基层妇女组织的作用,推动县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更好发展,县妇联结合实际,对本地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

近年来,县妇联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契机,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工作原则,按照“乡村基层抓提升、城市社区抓强化、两新组织抓覆盖、横向组织抓延伸”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深入开展妇联基层

组织示范创建活动,切实将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党和广大妇女群众信任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1、拓宽领域,组织网络不断健全。根据社会结构变化和妇女群体多样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全县各级妇联积极创新基层妇女组织形式,拓展工作领域,扩大工作覆盖面。目前,全县共有乡镇妇联11个,社区妇联66个,村级妇女组织600个,实现了乡镇、社区、村级妇联组织全覆盖。共有妇联团体会员2个,并在原有工作基础之上,根据和县直机关工委联合发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组织机构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将县直机关单位妇委会的组建工作纳入五型机关考核当中,逐步加大县直机关妇委会组建力度,目前全县已建有县直机关妇委会30个;与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中妇联组织建设的意见》,并把立天集团妇联建设作为示范点,加大对两新组织中妇女组

织的组建的指导力度。据统计,县共有成立独立党支部或者联合支部的企业1613家,往年已成立妇女组织的有13家,今年新成立的有830家,组建率已达%。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妇女组织网络。

2、以点带面,示范创建不断深化。9月25日上午,在萧江镇召开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组织全县各镇妇联主席及66个城乡新社区的妇联主席、村居、企业代表共90多人参加会议,并选取了萧江镇桃源社区、沿河社区和立天控股集团等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作为实例,为各地村、社区及两新妇女组织的建设提供典范。通过沿河社区如何在原来村级“妇女之家”的建设基础上,依托“温馨谈心室”、巾帼健身苑点、图书银行、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等阵地,充分发挥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健身团等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文化娱乐、维权关爱、教育培训等活动,切实把社区妇联打造

成社区妇女儿童“服务之家”、“关爱之家”和“平安之家”;桃源社区作为乡镇撤扩并后成立的城乡新社区,如何紧跟党建步伐,提早谋划,把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纳入了社区党建工作范畴和社区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健全妇联工作制度,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立天控股集团以党建带妇建,如何依托非公企业党建优势,开辟了图书室、学习培训室、职工活动中心,为集团妇女提供全方位身心健康服务,立足妇建服务党建,通过“暖心工程“、倾听民意、落实民主管理等举措,充分发挥集团妇联的作用,切实把广大女职工的智慧和力量统一到促进集团和谐、助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来等三个特点鲜明、形象具体的示范点的展示,进一步指导各地、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服务,全面推动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县共建有市级“妇女之家”示范点3个,县级“妇女之家”示范点16个,县级两新妇女组织示范点5个,有15个

县级“妇女之家”示范点申报单位计划年底前验收。

3、强化培训,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县各级妇联通过理论培训、实践强化等措施,以妇联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干部能力建设为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县科局级妇女干部素质提升班、全县女性“两代表、一委员”培训交流会、新上任的村级妇女干部培训班、和城乡社区妇联主席培训班等培训活动,开展先进妇女典型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县妇女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

4、创新载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涉及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创新载体,切实履行职责,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深入实施“巾帼文化服务行动”。组建了“巾帼文化服务队”,通过推出“巾帼文化大舞台”这一女性文化活动品牌,为全县妇女群众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健美健身、饮食文化、厨艺比拼、民俗表演、家庭教育等相关的各种巾帼文化竞

技及展示等各种文化活动搭建平台。自三月份创建至今,全县各级妇联通过“巾帼文化大舞台”这一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50多场次,掀起了巾帼文化热潮。二是全面实施“巾帼创业支持行动”。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强妇女创业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以妇女创业、技术支持、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妇女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今年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县支行针对县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推出“巾帼创业贷”,首批授信6000万,并逐步建立女性创业帮扶长效机制,为县创业女性解决资金困难。三是切实做好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各级妇联组织全力当好妇女群众的“娘家人”,每年接待大量来信来访,帮助受困妇女排忧解难,积极帮助她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积极开展“春蕾计划”,“爱心妈妈”结对留守儿童、大学生村官结对“春蕾女童”等活动,切实关爱困难留守流动儿童。帮扶农村特困妇女,积极争取项目,为社

会各界爱心人士与特困妇女、老人牵线搭桥,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对贫困老妇干、两癌妇女、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开展慰问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两新妇女组织组建仍有难度。一方面,目前,登记在册的两新组织有很多空挂组织,根本不存在生产;有的两新组织只有几个职工或者是家庭式作坊,妇女职工很少甚至没有,而一些较大的非公企业都已经成立了女职工委员会,认为没有必要再成立妇联组织,加上乡镇妇联本身和企业工作接触不多,两新妇女组织组建工作难以推进。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县两新组织组建率已达%,但很多企业只是流于形式,属于被组建,从思想观念上并没有真正接纳,企业妇建工作也得不到应有支持,活动场地、活动经费都得不到相应保障,妇女组织的作用和优势难以发挥。同时由于企业自身发展极不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新组织关、停、并、转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女职工流动性比较大等,也给两新妇女组织的管理带来难度。

2、农村社区妇女联合会的创建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县社区妇女组织、村级“妇女之家”都已经全部挂牌成立,但由于受到工作经费、人员编制等原因的影响,这些基层妇女组织的机构设置、阵地建设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据统计,在县新成立的66个城乡新社区中,仅40个社区妇联干部是社区班子成员,其余26个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未配有女干部,致使妇联干部只能由其他一般工作人员兼任,极大地影响了妇女工作的更好开展。

3、基层妇女干部队伍仍需进一步强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乡镇妇联主席兼职过多。县11名乡镇妇联干部,绝大部分兼职从事出纳、文化、组织等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造成妇联职能作用发挥难。二是基层妇女干

部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县女性进村两委比例逐年提高,女性参政议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全县妇女干部的总体情况上看,还存在着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妇女干部服务妇女群众的本领较弱、参政意识薄弱、工作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问题,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妇女后备干部队伍薄弱。由于受自身素质、女干部选拔渠道等原因的影响,妇女后备干部队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女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严重,给选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妇女工作开展没有经费保障。妇联要在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权益、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从县一级来讲,县妇联的工作经费每年33万元,现在物价飞涨,很多活动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去年仅“妇女之家”示范点创建下发的补助资金就达8万多元,经费的不足导致了很多活动和培训都难

以开展。县妇联如此,乡镇、村级妇女组织更甚,由于经费压力,很多村、社区妇联工作只停留在每年“三八”等重要节日组织活动,群众参与率较低,妇联工作影响力弱。

三、加强妇女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全面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是增强妇女组织生机和活力、提高妇女工作水平的基础。今后工作中县妇联应从“扩大覆盖面,推进规范化,增强有效性,提升影响力”的工作思路入手,切实有效地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1、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工作环境。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部门的支持,把“党建带妇建”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不断优化妇女工作环境。一是要依托党建优势,扩大组织覆盖。要积极依托党建带妇建,突出配套功能,做到两新妇女组织建设与两新党建工作一同研究、一同推进、一同加强、一同落实,不断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二是要注

重政策引导,解决资金困难。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妇联开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三是要主动作为,优化女干部工作环境。要积极建议党政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把村妇女主任的经济报酬纳入村干部生活津贴范围,并加以落实,以切实解决村级妇女干部的待遇问题,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积极争取党委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建立并完善女干部人才库数据,不断优化女干部的岗位待遇,为女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强化素质培训,提升工作水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基层妇女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的基本保障,是增强妇联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在培训渠道上,要采取措施,积极把妇联干部的学习培训纳入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重要议程,纳入干部总体培训的主流,多渠道

给妇联干部提供学习、提高、实践的机会,促进妇联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妇女工作与妇联干部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拓宽培训内容,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国情区情、经济政策、领导艺术、业务知识等多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妇女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经济、处理矛盾、服务妇女的能力;在培训方式上,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培训平台,积极采用请进来讲课、走出去考察、轮岗交流、岗位实践等方式,让广大妇女干部不断明晰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新思路,新特点,成为会抓重点特色工作,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妇女工作专家”。

3、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是增强妇联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一是逐步完善社会化共建机制。妇联工作重点要做好“联”字文章,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寻求妇女基层组织与党建工作的最佳结合

上一篇:巡检检验流程下一篇:深圳市科技创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