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unit6主观题

2024-07-11

浙大unit6主观题(精选4篇)

1.浙大unit6主观题 篇一

主观题集训四综合探究类主观题

从2011年开始,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东建村的居民,每月不定时的都会闻到两三次酸性刺鼻异味,而且都要过数天才会散去。村民们为此门窗不敢开,他们怀疑世上有的工厂排污所致。村民的怀疑从记者的实地调查看,是完全有依据的。那让人常常会产生呕吐感觉的罪魁祸首就是离村子不远处的一家再生能源公司,不过当记者将这个情况反映给南靖县环保局局长徐太平,希望环保部门到现场调查制法时,局长的回答可谓相当的有特色与雷人:“要是你们自己有执法权你们自己去搞,你们报告我干什么?”这些年政府部门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这从我们拥有一个庞大的环保队伍,以及每年用在环保上的巨大开支上就可以得到最好的说明。但是结果呢?污染问题似乎是与我们的重视程度呈反方向的发展着……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经济、政治、哲学知识,以“发生了污染不找政府找谁?”为题进行探究:

1)谁该对这起污染事件负责?理由是什么?

2)分析说明国家机关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原则及其理论依据。

3)现在许多民生问题久拖不决,老百姓不找政府找记者。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主观题 篇二

一、企业申请贷款资料清单(必考题):

1、借款申请表;

2、经年检的企业营业执照及其他证明其经营合法性和经营范围的有关证明文件、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特殊行业需行业经营许可证;

3、开户许可证,贷款卡;

4、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及复印件、企业纳税证明及水电能耗单;

5、企业最新公司章程、验资报告、工商变更信息(如有);

6、企业在银行的结算账户和经营性流水;

7、采用保证方式的,须提供保证人同意保证的书面文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为保证人的,还应提供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承包经营企业为保证人的,还应提交发包人同意该保证担保的书面文件;

8、专业担保机构为保证人的,还应提供合法的验资报告;

9、采用抵(质)押方式的,须提供抵(出质)人同意提供抵(质)押担保的书面文件和权属证明,抵(质)押物清单及估值材料;

10、企业近两年和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

11、借款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企业征信查询授权书

二、担保方式:

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三、适合的抵押与担保:

1、企业/个人所有的房屋和其地上附着物;

2、企业/个人所有的及其、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3、企业/个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附着物;

4、企业/个人有权处分的国有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5、企业已发承包 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

6、企业/个人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四、不可抵押的财产:

1、土地所有权;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依法承包并经发包商同意抵押的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和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须同时抵押的除外;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五、抵押担保所需资料:

1、抵押权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⑴ 自然人提供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等;

⑵ 法人及其他组织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法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等;

3、房屋所有权证;

4、抵押合同;

5、主债权合同;

6、其他必要资料:

⑴ 土地使用(租用)证;

⑵ 抵押人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应当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⑶ 抵押人为集体企业的,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同意抵押及主管单位备案的文件;

⑷ 抵押人为公司法人的,应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同意抵押的决议;

⑸ 抵押人为自然人的,已婚的应提交结婚证或其他婚姻关系证明文件及配偶身份证,未婚的应提交单身证明;

⑹委托办理的,应提交委托公证书、受托人身份证明;

⑺ 抵押人为未成年人或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提交监护资格证明、监护人身份证明,监护人应提交为未成年人利益的保证书;

⑻ 登记部门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

六、办理抵押登记的部门如下:

1、以土地上无附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为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管理部门;

2、以城市房产或者乡镇存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

3、以林木抵押的,为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

4、以航空器、车辆、船舶抵押的,为运输工具的登记部门;

5、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为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6、以上述财产之外的其他财产抵押的,合同当事人可向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办理抵押合同公证。

七、贷后检查频率

(1)首次跟踪检查在信贷业务发生后的15个工作日内进行。重点是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核实企业贷款用途。

(2)每笔授信业务到期前1个月应进行一次现场重点检查,着重检查信贷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资金落实情况;

(3)对发生欠息、贷款逾期的,应立即进行检查。

(4)重点检查。每当预警信号发生或通过非现场检查发现可疑情况时,随时进行检查。

(5)如果贷款审批意见中具体规定检查频率的,按审批意见执行。

八、“5C”原则:

贷款要坚持从五个方面对客户进行分析:

1)品德(CHARACTER)。主要是指借款人的诚信程度和偿还意愿。

2)能力(CAPACITY)。指借款人广泛利用其才能和对其新借资金妥善使用获取利润的能力。3)资本(CAPITAL)。主要是指借款人资财的价值、性质和数量,即借款人会计报表上的总资产总负债情况、资本的结构、净资产的状况等。

4)担保(COLLATERAL)。指借款人应提供的用作还款保证的第二还款来源,借款人可用于抵押、质押的财产数量、价值及其抵押性能如何,是信用分析中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5)环境(CONDITIONS)。是指借款人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其外部经营环境。

九、《担保法》哪些物品、权利可以质押:

(1)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2)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3.高考主观题 篇三

1、材料二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分)二者是有区别的,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和供求变化实现资配置,政府则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调控经济;二者又是统一的,市场也有局限性,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不足,共同促进经济发展。(4分)②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3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即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市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3分)

2、材料一60多年来,新疆始终坚持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统一与实行民族区城自治的方向,紧密结合新疆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党和国家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充分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充分年重新格各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3分)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自治权。(3分)③坚持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3分)④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分)

3、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材料二:农业安则天下安,农业稳则天下稳。我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根据不同时期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走出了一条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规范农村分配制度,增加农民收入,统

1、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中共科学执政,通过推进农村改革、规范分配制度、统筹城乡发展等举措,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中共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关注农村,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障了农民的各项权益,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4、信息5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因欧盟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和制裁而遭遇寒冬。冷静思考,我国的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越位和缺位所致。一方面,由于光伏产业属于绿色环保产业且利润丰厚,在地方政府政策主导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光伏产业一哄而上、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引导,对光伏产业内部的无序竞争监管缺失,对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始终缺乏相应的配套改革政策。有评论指出,光伏产业的当下之劫,正是政府的推波助澜和无所作为让光伏产业偏离了正常的市场轨道。

①地方政府的越位和缺位行为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2分)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水(4分)要积极转变职能,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引导,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公共设施建设;(4分)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2分)

5、材料一我国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后,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治化的轨道。然而,目前我国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1989年全国人大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GDP的增长,环境监管有名无实,环境法的实施处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状况。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一些企业长期违法排污而得不到应有的制裁;我国司法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障较为贫弱,在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时,司法机关往往无法有效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在环境保护的具体过程中,公众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导致公民在环保的方面积极性受到打击。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完善环境法规体系,确保环境保护有法可依。(3分)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环境监管,严格依法行政。(3分)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大对企业违法排污的惩治力度,切实保护公民环境权益。(3分)④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公民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形式充分发挥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3分)

6、据央视新闻“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有同学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政府”,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材料三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从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古村落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政府主导、专家论证、民间参与的局面,既要尊重专家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也要尊重和维护村民自治的权利,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民间力量和资本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参与和投入。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尊重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与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的合理性。(10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结合材料,从政治学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12分)

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不够注重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过程的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10分)

2.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某校高三(2)班组织了一次“我的生活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题讨论会。同学张林积极发言:“作为一名公民,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活动中,为国家排忧解难应当成为每个人的职责。”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公民应该如何参与。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行使政治自由,表达自身诉求的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②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等民主参与途径,积极参与政府决策。③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民主监督途径,监督政府行为,推动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决策的贯彻与落实。

3、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做出了具体部署……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10分)①规律是客观的,按规律办事,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建立在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4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是永无休止的过程。(3分)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又推动了对经济发展方式认识的不断发展。(3分)

材料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既要有制度自信,又要有价值自信,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制度优势,推动中国迈上新的发展高度。材料二:某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做法是:注重学习和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新的传播手段,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开展“百名优秀志愿者”、“好公民”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激励市民;发起“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活动,倡导市民每天做一件善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座标。(l)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及中国发展进步(3 分)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2 分)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结合起来,3分)③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2 分)④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2)①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的传递功能,传播正能量。(2 分)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2 分)④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分)⑤立足社会实践,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 分)

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典例展示

例1: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做出了具体部署……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10分)①规律是客观的,按规律办事,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建立在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4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是永无休止的过程。(3分)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又推动了对经济发展方式认识的不断发展。(3分)例

2、宁波市“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由中央党校、民政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宁波市社会融合组织是由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商,具有民间性、社会性、共建性、公益性、融合性等特点,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模式使宁波市外来人员实现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宁波人”“新市民”的转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宁波市实践“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的意义。(10①该模式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分)②该模式创新了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完善了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意识。(2分)③该模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做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④该模式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服务性政府的建设。(3分)例3.改革开放3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

(主要原因)。(2分)②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的基本经济制度。(2分)③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分)④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分)⑤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分)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2分)例4: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民工人数增长缓慢。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请运用政治生活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1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演绎推理,共性到个性)

3、政府必须履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职能。(理论依据)

4、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重要性)

5、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性)

五.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融资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需要综合协调、配套解决。2011年5月25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6月21日,银监会、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要求重点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财政部表示,从2012年起将探索更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手段。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①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而采取有效措施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解决融资困难问题需要财政、金融部门、企业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救助小微企业的政策来自于对救助小微企业的实践活动。2.材料一:中国素有安居乐业即先安家后立业的传统观念,乐业的前提是安居。国内调查显示,中国家庭自有住房率高达80%,而且很多年轻人要结婚首先就要考虑有没有自己的房子,否则不结婚。而美国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住房与幸福有关系的中美网友分别占80%以上和不足10%。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价传统观念对住房消费的影响。(12 分)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2分)传统的住房观念持久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住房消费,也造成了很高的住房自有率。(2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2分)中国人安居乐业、将住房与事业、婚姻、幸福等联系起来的传统观念,形成强烈的住房刚性需求,提升了住房自有率。(2分)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分)对中国人的传统住房消费观念要批判地继承,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个人实际情况,做到理性消费。(2分)3.城镇化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但也有专家强调,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面积的扩张。结合材料,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12分)3.②有利于创造投资需求,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2分)③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成为城镇居民,有利于提升消费水平,刺激消费需求;(2分)④推进城镇化必然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创造新的市场需要,带动消费结构升级;(2分)⑤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分)消极影响:大量农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向城镇聚集,可能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给城市的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带来巨大压力。(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例题工具书P21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例题成都二诊)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索真理的历程?(例题眉山二诊)

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主干5、联系观点、发展观点主干 系统优化?(例题5+3P214,17题)6、矛盾基本属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辨证否定观?对立统一观点?

9、矛盾观点主干(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例题5+3P219—220,19、20、21、22、23、26题)1 0、人民群众原理?(例题5+3P240,15题)

城镇化 报纸15期2版;21期3版38题;5+3P62,(98)13题;P77(122)B组13题;P234(354)14题能力一题单演练3题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报纸3期3版8题;16期第三版;

4.主观题答案 篇四

一、主观题(共3道小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代没有系统软件,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第二代系统软件出现了监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语言,第三代系统软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会话语言,第四代操作系统不断完善,计算机的发展进入到网络时代。

2.简述Cache、ROM、RAM的特点。

参考答案:Cache:在CPU与主存储器之间设置的一个一级或两极高速小容量存储器,其信息是随着计算机的断电自然丢失。只读存储器ROM:只能从存储器中读数据,而不能往里写信息,计算机断电后数据仍然存在。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既可以从存储器中读数据,也可以往存储器中写信息,用于存放运行程序所需的命令、程序和数据等,计算机断电后信息自然丢失。

3.说明绝对地址、相对地址、混合地址的区别?

参考答案:相对地址中的内容随着单元格地址而变化。绝对地址在行号和列号前面加上“”符号,绝对地址复制到其它单元中,单元格的地址保持不变。混合地址是指单元格地址中既有绝对地址引用又有相对地址引用。

二、一、主观题(共13道小题)

1.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在1941年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的这一精辟论述,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事求是”的实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指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1)一切4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2)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简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为了彻底清算并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新的出路。

3.什么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这是毛泽东对企业内部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具体内容是:企业内部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4.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什么?

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许多特殊优点,有利于它在中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残酷性和严重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因此它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的坚决彻底性。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增强革命力量。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工矿企业,便于组织和领导,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什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有着重大的区别,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广泛、复杂和阶级利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两党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而国民党又力图限制、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这就使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更加尖锐和复杂。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两党也未能建立起合作的组织机构,涉及两党关系及合作抗日的事宜,只能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而国民党总是企图剥夺其他党派的平等权利,发号施令,强加于人,这就增强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

7.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是一种畸形的社会。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第三,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四,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8.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大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

9.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

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是封建主义的靠山,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者。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

10.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国家的出路,终于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第一,从当时的政治情况看,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第三,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猛烈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障碍。

第四,1914~1918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的一面,对此必须加以限制,而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

11.新文化运动是指?

新文化运动于亚915年9月兴起,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它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对启发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激起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为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段酝酿过程。1938年10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一年后,他又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思想原则。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1945年中共七大党章正式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是应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一、主观题(共6道小题)

1.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按照我国现行的学科分类,行政管理学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一级学科,包含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五个二级学科。

(2)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以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来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政府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所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成为研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

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在政府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因此,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

学。

2.当前的行政学领域前沿研究动态。

当前的行政学领域前沿研究动态。

(1)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包括公共管理的内涵、特征、研究途径,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的关系等。在这个领域,有学者认为,行政管理只是对政府行政系统的管理,包括政府自身管理和对外职能管理两方面,而公共管理的范围则进一步涵盖了非政府公共组织,甚至应延伸到立法和司法领域。目前,这种观点逐渐占据国内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主流,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部门采用“公共管理”称谓来命名、并与MPA

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趋势。此外,国内学界都普遍认为,应严格区分“新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的不同,认为公共管理是一个学科体系,而“新公共管理”只是一种以市场化为取向,借鉴企业化运作模式,旨在推行绩效管理和强调顾客至上精神的政府改革运动。因此,“新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行政改革研究。行政改革始终是行政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目前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各个层级政府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以及从观念、体制和行为等各个层面对放松规制和强化管理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等方面。此外,还有一部分成果是对国外行政改革经验的介绍和分析。

(3)公务员制度研究。公务员制度研究是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研究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的公务员制度。近年来这方面成果主要集中于公务员的选拔任用、量化考核和人才结构调整,以及加入WTO与人事制度创新等方面。另外,一部分研究成果还致力于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研究,特别是对高级文官制度的研究等方面。

(4)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政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分析虽然是个综合性学科,但起源和发展却始终是与公共行政学联系在一起的。即使在西方国家,除了初期对公共政策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进行的广泛探讨外,政治学在这个学科后来发展中的贡献较为局限,这使它与公共行政学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虽然存在研究途径多样性的特点,但公共行政学始终是政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分析学科发展的主要载体和依托。目前,这一学科在国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和方法体系的建设上,与此同时,对政策实践的研究也方兴未艾,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决策模式、政策执行过程和以制度、过程、方法创新为代表的公共政策创新的研究已成为主要趋势。

(5)其他研究领域。2004年,行政管理学其他研究领域还包括行政哲学、行政伦理和行政文化的研究,行政哲学主要是以行政价值、行政责任和行政参与与公民权利等问题为研究重点,而行政文化则主要围绕行政精神、行政道德(行政伦理)、行政心理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在整个学科发展中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研究体系也不太成熟。行政改革与发展。

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领域.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领域

(1)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学科发展史、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

(2)行政程式与行政技术:行政实施(指挥、沟通、协调、控制)、行政方法、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

(3)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行政行为、法制行政、依法行政、行政责任、行政伦理

(4)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行政能力、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西方公共行政研究现状

4.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是适应当前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区域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管理手段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奋斗目标,并从根本上指明了今后我国政府转型的方向和目标是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分离出的职能便主要有赖于非政府公共机构来承担,这些部门包括:行使行政职能的非政府机构(如气象局、商标局)、各种行业联合会(如贸促会)、监督市场行为的中介机构(如评估、计量组织)、各种协助政府制定行业规范和政策的协会(如轻工、纺织协会)、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如会计、律师、拍卖、仲裁、信息组织),以及促进科教文事业发展的各种学会等等。据了解,目前全国县以上地区这类机构已达20多万个。无论从国外经验还是从我国的现实需要看,从事这些领域工作的管理人员更需要有专业化素质。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根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强有力的教育与培训制度,更新观念、开拓眼界、提高技能。通过教育培训,造就一支具有现代行政管理理念、掌握现代行政管理技能、了解国际行政管理改革趋势和地区社会、经济变革实际的复合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2)开办“行政管理”专业是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特别是基层机关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需要。

公务员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按照《公务员法》确定的公务员范围,到2003年底,我国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工作人员总数达到1146万人,其中干部数为653.7万人,党政机关公务员数为771.9万人,政府机关公务员数为498万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部结构更加优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管理能力也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从事公共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也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并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刻不容缓。

(3)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是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向专门领域扩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公共管理的广泛性与专业性,急需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熟悉和了解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作为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多学科发展的高等院校,学科门类齐全,在交通、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公共工程、企业管理等领域具有专业技术优势,能够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向专门化领域拓展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

5.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动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动力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重建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动力直接来自于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公共行政管理学科的需求。概括起来,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四个主要的方面:

(1)政府改革与创新。中国传统上一直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国家。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多多少少都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对政府体制进行改革,其它领域的改革如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均难以进行。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其前提就是要取消和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要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必须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而其前提条件之一便是要使企业摆脱政府的附属地位,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欲建立适应社会变化的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逐步还权于民,实现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等。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型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政治体制逐步走向民主和法治。面对经济、社会和政治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政府体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仍然很多、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薄弱等。与此同时,政府管理自身也出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公共服务赤字(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公民的需要)、财政赤字(主要在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以下政府财政赤字)、制度赤字(政府管理的许多方面缺乏制度的保障)、能力赤字(政府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要)、绩效赤字(官僚主义和效率不彰)、信任赤字(腐败、滥用权力导致的公民对政府信任的降低)。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全面履行其职能,而且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与创新政府体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市场经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改革政府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现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政府体制是时代对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要求。政府改革与创新直接成为中国行政学发展的推动力,亦成为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2)行政管理的职业化

公职人员是推动国家建设的基石和发展动力,其素质和能力乃一国施政的成败所在。为适应建立现代化公共行政管理的需要,中国政府急需一支掌握公共行政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精神和伦理的公职人员队伍。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方面,建设一支精明强干的公职人员队伍便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便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1980年中共中央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认为干部教育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公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和正规化。特别是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后,中国公职人员的发展逐步走向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公共行政管理的职业化,最根本的在于确保公职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能力胜任(competence)。确保公职人员的能力,除了淘汰不胜任或不敬业的公务员这种消极的做法外,更具建设性的做法便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务人员培训教育制度,积极发掘公务人员的潜能,培养主动创新及负责任职的前瞻性途径。1993年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明确提出国家行政机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职位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公务员进行培训教育。1996年中共中央印发《199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国家人事部也发布了《“九五”公务员培训工作纲要》。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06年中共中央印发《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都对公职人员培训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原则、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除了政治理论的教育和培训以外,经济理论与管理、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依法行政成为公职人员学习的重点。公职人员的大规模、经常化、制度化的教育培训为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管理,为公务职务做好准备,同时结合技术与管理训练,提升公职人员的管理能力,都为公共行政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3)公共领域的问题与危机行政管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如何透过有效的集体行动解决公共问题的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在社会经济领域,亦出现了诸多问题,面临许多的危机和挑战,最突出的是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问题、能源与能源安全问题、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问题、粮食和粮食安全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反贫困与分配不公问题等等。当代社会在公共事务领域所遭遇的问题实在太复杂,且大多属于公共政策上所谓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公共行政管理学科的价值完全系于其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因为在社会和政治的系络(context)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公共行政的重要面向,尽管不是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全部内容。在当今社会,公民对政府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寄予更大的期望,并要求其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便大大改变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和角色。公共行政管理不再仅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而是设计并执行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事实上,正是当代社会出现的问题,对公共行政管理的研究取向构成了影响。新的社会问题促使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创新和前瞻的态度和行为解决问题。

(4)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的影响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社会科学的其它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都得到了重建或发展,这些学科的发展,亦为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为,公共行政管理学是综合的、科际整合的,研究行政学必须有政治学、心理学、法律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统计学、历史学等相关的知识,诸如此类的专业化的知识,为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了诸多专门领域的知识来源。

6.本专业网络学习的要求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要求

网络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与教师、同学是分离的,没有教室,更没有课堂的氛围,这些特点会使得许多刚刚开始远程学习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或有些不习惯。因此本专业的网络学习要求学习者首先应具备以下能力:

(1)始终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

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成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各式各样,但不外乎提高学历、增加技能、在职充电、扩展职业范围等。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在以后长达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否保持住由此产生的学习动力是决定其学习成败的关键。

(2)主动探索的精神

成人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确定在学习上投入多少时间,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并逐渐适应一种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于网络学习者来说,这同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面对一个问题,积极的学习者不会只接受一个答案,或是等待老师告诉你该持什么样观点或立场;也不会只局限于到某本书或教材的某章某节上去寻找答案。积极的学习者会主动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建立自己的想法,经过主动探索后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努力理解自己所学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被动接纳。

(3)时时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公共问题和行政管理事件

上一篇:移动办公与企业管理下一篇:公路路政安全管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