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备考经验

2024-10-23

考研数学备考经验(精选8篇)

1.考研数学备考经验 篇一

时间安排这个其实没有硬性的规定,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

5月之前是打基础的阶段,最好把几本基础的教材吃透,看1-2遍,选择性地做一半课后题,虽然这些题跟考研题不是一挂,但是学数学不能不动笔,不动笔你就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懂了。看教材时定义、定理证明等等要注意,数学的精髓就是由定义和已知定理推未知定理,掌握了这些对于建立数学体系和掌握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6、7月完成第一遍复习全书吧,一定要每题都好好思考、尽量自己动手做。

8月完成第二遍复习全书+6609月第三遍,可以将定义、定理、公式、错题等等总结到一个小本上,后期就不随时翻复习全书大厚本了,要翻公式定义什么的,小本子很方便。而且总结一遍对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也很有好处。

10月可以开始做套题,做模拟题吧,400题什么的。前期大家可能会有种感觉,就是学了线代忘了高数,学了概率又忘了线代,现在就是建立数学整体框架和感觉的时候了。

11月要开始模拟真题,严格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在纸上写下答案和所有步骤。考研数学我没有扣步骤分也许也是因为我平时做题步骤就很严谨。两天一套就好。

12月按照永乐大帝的专题再做第二、三遍的真题吧。找一些接近真题的模拟题严格模拟。

最后半个月仍然要保持做题的手感,并且要复习错题、熟悉公式,不能因为记不住公式定理而丢分。

以上时间安排并不绝对,我后期数学花的时间较少,分给了专业课,但是大概顺序应该这样,每一样任务所处的时间段可以后移的。但是前期打好数学基础的好处就在于后期你会因为你的数学对你的考研充满信心,也可以分出更多时间给记忆性的政治和专业课。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2.考研数学备考经验 篇二

关键词:微分中值型命题,辅助函数,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 ( 一) 第18题: 设奇函数f ( x) 在[- 1, 1]上具有二阶导数, 且f ( 1) = 1, 证明:

( Ⅰ) 存在ξ∈ ( 0, 1) , 使得f' ( ξ) = 1;

( Ⅱ) 存在η∈ ( - 1, 1) , 使得f″ ( η) + f' ( η) = 1.

此题目为微分中值型命题 ( 已知函数f ( x) 的导函数f' ( x) 或包含f' ( x) 的一个函数式在指定区间内存在零点的问题统称为微分中值型命题) , 先给出标准答案.

证 ( Ⅰ) 因为f ( x) 是区间[- 1, 1]上的奇函数, 所以f ( 0) = 0. 因为函数f ( x) 在区间[0, 1]上可导, 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存在ξ∈ ( 0, 1) , 使得f ( 1) - f ( 0) = f' ( ξ) .

又因为f ( 1) = 1, 所以f' ( ξ) = 1.

( Ⅱ) 因为f ( x) 是奇函数, 所以f' ( x) 是偶函数, 故f' ( - ξ) = f' ( ξ) = 1.

令F ( x) =[f' ( x) - 1]ex, 则F ( x) 可导, 且F ( - ξ) =F ( ξ) = 0. 根据罗尔定理, 存在η∈ ( - ξ, ξ)  ( - 1, 1) , 使得F' ( η) = 0. 又由F' ( η) =[f″ ( η) + f' ( η) - 1]eη, 且eη≠0, 得f″ ( η) + f' ( η) = 1.

从标准答案来看, ( Ⅰ) 的解答是简洁的, 下面对 ( Ⅰ) 进行分析并利用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给出证明, 从而解决了很多学生对标准答案里 ( Ⅱ) 中函数由来的疑问. 而构造辅助函数法是解决微分中值型命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分析注意对任何ξ∈ ( 0, 1) ,

因此, 只需要构造辅助函数G ( x) = f ( x) - x, 证明G ( x) 在 ( 0, 1) 内某点处导数为零即可. 这个结果正是罗尔定理的结论, 下面利用罗尔定理证明 ( Ⅰ) .

证 ( Ⅰ) 因为f ( x) 是区间[- 1, 1]上的奇函数, 所以f ( 0) = 0. 构造辅助函数G ( x) = f ( x) - x, 则因为G ( x) 在区间[0, 1]上可导, 且G ( 0) = 0 = G ( 1) , 根据罗尔定理, 存在ξ∈ ( 0, 1) , 使得G' ( ξ) = 0, 即f' ( ξ) - 1 = 0, 所以f' ( ξ) = 1.

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特殊情况, 此题目也可以对G ( x) 在[0, 1]上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证明.

证 ( Ⅰ) 因为f ( x) 是区间[- 1, 1]上的奇函数, 所以f ( 0) = 0. 构造辅助函数G ( x) = f ( x) - x, 则因为G ( x) 在区间[0, 1]上可导, 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存在ξ∈ ( 0, 1) , 使得G ( 1) - G ( 0) = G' ( ξ) , 即f' ( ξ) - 1 = 0, 从而f' ( ξ) = 1.

从对 ( Ⅰ) 的证明中可以看出构造辅助函数, 再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是解决此类微分中值型命题的重要方法.

对于此题中的 (Ⅱ) , 标准答案中出现的辅助函数F ( x) =[f' ( x) -1]ex, 先来分析一下它的得来. 注意对任何η∈ ( -1, 1) ,

其中R ( x) 是在[- 1, 1]上可导, 而且当x∈ ( - 1, 1) 时满足如下条件的任一函数:

R ( x) = R' ( x) , 又 R ( x) ≠0.

解微分方程可得R ( x) = Cex, 取C = 1, 故选辅助函数F ( x) =[f' ( x) - 1]ex, 在[- ξ, ξ]上利用罗尔定理, 可得本题结论成立.

当然, 本题构造的辅助函数并不唯一, 在分析过程中[f″ ( x) + f' ( x) -1]x = η= 0也等价于[f' ( x) + f ( x) - x]'x = η=0, 因此可以构造辅助函数F ( x) = f' ( x) + f ( x) - x, 下面给出了四个新的函数来证明 ( Ⅱ) .

构造函数1: 证 ( Ⅱ) 令F ( x) = f' ( x) + f ( x) - x, 则F ( x) 在[- 1, 1]可导. 因为f ( x) 是奇函数, 所以f' ( x) 是偶函数, 故F ( 1) = f' ( 1) = f' ( - 1) = F ( - 1) . 根据罗尔定理知, 存在η∈ ( - 1, 1) , 使得F' ( η) = 0, 从而有f″ ( η) +f' ( η) = 1.

构造函数2: 证 ( Ⅱ) 令F ( x) = f' ( x) + f ( x) x∈[- 1, 1], F ( x) 在[- 1, 1]可导. 又因为f ( x) 是奇函数, 所以f' ( x) 是偶函数, 故f' ( 1) = f' ( - 1) . 对F ( x) 在区间[- 1, 1]上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存在η∈ ( - 1, 1) , 使得故得证.

构造函数3: 证 ( Ⅱ) 令F ( x) = f'' ( x) + f' ( x) - 1, 因为f ( x) 是奇函数, 所以f' ( x) 是偶函数, 由 (Ⅰ) 的结论有f' ( - ξ) =f' ( ξ) = 1, 且f″ ( x) 是奇函数, F ( ξ) = f'' ( ξ) + f' ( ξ) - 1 = f'' ( ξ) , F ( - ξ) = f'' ( - ξ) + f' ( - ξ) - 1 = - f'' ( ξ) , 根据达布中值定理可得存在η∈ ( - 1, 1) , 使得F ( η) = 0, 从而有f″ ( η) +f' ( η) = 1.

构造函数4: 证 ( Ⅱ) 令F ( x) = exf' ( x) , L ( x) = ex, 由 ( Ⅰ) 结论以及f' ( x) 是偶函数, f' ( - ξ) = f' ( ξ) = 1. F ( x) , L ( x) 在[- ξ, ξ]上可导, 故对F ( x) , L ( x) 在[- ξ, ξ]上利用柯西中值定理, 存在η∈ ( - ξ, ξ)  ( - 1, 1) , 使得

从而可得eηf″ ( η) + eηf' ( η) = eη, 且eη≠0, 故得f″ ( η) +f' ( η) = 1.

上述构造的辅助函数要比标准答案简单, 也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但无论怎样, 构造辅助函数法解决此类微分中值型命题是有效的、可行的, 但同时要注意解决思路. 找到合适的辅助函数是解题关键, 同时在哪个区间上考虑哪个中值定理, 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 例如在此题目 ( Ⅱ) 中, 选用辅助函数F ( x) =[f' ( x) - 1]ex在区间[- 1, 1]上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是无法证明出结论的.

参考文献

[1]刘西垣, 李永乐, 范培华.数学复习全书 (数学3)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

[2]李正元, 李永乐, 范培华.数学历年试题解析 (数学一)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

3.考研英语翻译备考指南 篇三

找准翻译备考的重点

针对考研英语翻译这种较难驾驭的题型,考生在备考时该从何处入手呢?笔者建议考生将备考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如何解读长句、如何把握词汇含义、如何运用翻译技巧准确表述原文。

1.如何解读长句

解读英语长句经常令很多考生感到头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造成的。英语重“形合”,句中的单词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注重语法形式;而汉语重“意合”,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语法结构相对松散。很多考生在解读英语长句时,难以改变汉语“意合”式思维的影响,认为句子就是单词的排列,认识了单词,就能读懂句子。如果运用这种思维解读英语长句,其结果要么是解读错误,要么是根本读不懂。要克服这一困难,考生就需要把握英语句子“形合”的主要特点。“形合”即形式的逻辑,英语在形式上体现出来的逻辑主要有两种模式:

① 简单句模式,即“主语+谓语/系动词+宾语/表语的模式。该句型的核心是谓语动词,一个简单句有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只要能识别动词,就等于识别了简单句。

② 数个简单句依靠连词连接成长句的模式。这里的连词包括两类:并列连词(如and、or、but、so等)和连接从句的各类连词。只要能把握住这两个主要模式,解读英语长句就不难了。考生可以首先找出句中有几个谓语动词。如果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那说明这句话只不过是一个简单句的扩展,之所以显得长,无非是增加了一些作定语、状语或宾语补足语之类的短语。只要能区分这些短语,就能很快找到该简单句的核心结构,从而理清句子的核心意义。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动词,那说明这句话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连接而成的长句,这时就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连接点——连词。找到连词,就可以将长句截分开来。然后根据连词所揭示的逻辑关系将各个简单句的意义串起来,长句的意思就明晰了。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例句:

例:They (指many intellectuals) may teach very well, and more than earn their salaries, but most of them make little or no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on human problems which involve moral judgment. (2006年考研英语翻译第50题)

解析:这句话中出现了四个谓语动词,分别是teach、earn、make和involve,说明这句话包含四个简单句。这四个简单句又分别由and、but和which三个连接词连接起来,只要能解读三个连接词的逻辑意义,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不难解读。

首先来看连词and,这里较难理解的是and之后出现的由more than引导的比较结构,其实这个比较结构中省略了一些成分,完整的表述应该是:“They may teach very well, and they may teach more than earn their salaries”。这样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明了了,即“知识分子可能教得很好,而且可能不光为了谋生而教书。”再来看由but连接的转折状语从句,这个从句中又包含了一个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这个定语从句比较简单,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修饰语,置于中心词前翻译即可。整句话可译为:知识分子可能教得很好,而且可能不仅为了谋生而教书,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涉及道德判断的人类问题几乎或者根本没有进行过独立的思考。

2.如何把握词汇含义

英汉词汇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汉语词汇的含义一般较为固定,而英语词汇大都一词多义,同一单词的含义可能会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熟悉历年翻译考题中经常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其次要多做练习,训练根据上下文把握词义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根据上下文把握词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根据词性判断。对于有些词语,词性不同则意义不同,因而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其词性,进而确定其意义。例如2003年考研英语翻译中出现的“concrete”一词,作名词用时,表示“混凝土”;作形容词用时,则表示“具体的”。

②根据搭配判断。这里指通过上下文中与该词意义联系最密切的词来识别该词的具体含义。例如2004年考研英语翻译中出现的“develop the idea”这一搭配,“develop”在这里不能简单地译为“发展”或“培养”了,而是应该根据其宾语“idea”来重新判断其含义,译为“产生”或“形成”。

③根据文章背景判断。如果一个词语按词典中的常用意义翻译出来后,在表达上不符合中文习惯,而根据其所在句的内容也无法确定其意义时,就需要考生参照文章中的其他信息(如文章主题等)来确定其具体词义。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句:

例:Traditionally, legal learning has been viewed in such institutions as the special preserve of lawyers, rather than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intellectual equipment of an educated person. (2007年考研英语翻译第46题)

解析:这句话中出现了“intellectual equipment”这一搭配,这时我们就不能把“equipment”机械地译为“设备”了,而是应结合整篇文章的主题来推断其含义。根据文章主题“高校普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本句中出现的“learning”“intellectual”等词,考生可以推断出“equipment”一词应采用引申译法,译为“能力”。

此外,笔者还要强调一点:考研英语翻译对词汇的考查重点在于词汇的深度,而非词汇的广度。所以笔者建议考生在备考翻译词汇时,不要简单、机械地去记词义,而要真正地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用法。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考研英语翻译的词汇考点,尤其要注意以下三个考点:

第一,熟词僻义。考研英语翻译中常常会考查常见词的生僻含义,例如2007年考研英语翻译中出现的“political stories”这一词组,有很多考生想当然地将其译成了“政治故事”。实际上,只要考生根据上下文仔细理解后就会发现,这里的“story”不能翻译为“故事”, 而是上文中出现的“news”一词的同义替换,应翻译为“新闻”。由此可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忽视那些常见词的生僻含义。

第二,专有名词。考研英语翻译常考查考生对一些常见的或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的理解,例如2005年考研英语翻译中考查了专有名词“the Old Continent”,在文中特用来表示“旧的欧洲大陆”。与此类似的一些常见专有名词还包括:Canadian Constitution (加拿大宪法);the New World (美洲大陆);Native American (美洲土著印第安人);the States (美国);the Big Apple (纽约)等。考生在平时备考时,需加强对这些常识词(组)的记忆。

第三,常考难词。一些难词在历年的考研英语试卷中多次出现,例如“intellectual”一词,它在以往的考研英语试卷中出现过至少二十次: 2003年考研英语翻译第62题中考查了“intellectual enquiry”,表示“知识探究”;2006年考研英语翻译中考查了“define him as an intellectual”,表示“知识分子”;2007年考研英语翻译中考查了“intellectual equipment”,表示“知识才能”。对于类似这样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3.如何运用翻译技巧准确表述原文

有些考生发现,即使已经理解了英文原文,但还是不能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方面与考生本身的汉语功底有关,但另一方面也由于考生不会灵活地运用翻译技巧。翻译技巧的作用在于定位英汉表达的差异,并解释一些常用的转换原则。考研英语翻译中常涉及翻译技巧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 从句的翻译技巧。考研英语翻译中经常考查从句的翻译,尤其是定语从句的翻译,几乎每年必考,所以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定语从句的一些翻译技巧(包括前置法、后置法和融合法等)。

②长短语的翻译技巧。考研英语翻译中经常出现多个短语并列或单个短语构成很长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考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把短语翻译成汉语短句。

③语序的处理。英语习惯先表态,再说事实;而汉语则习惯先说事实,再表态;所以考生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序的问题。例如,英语说“Nice to meet you”,而汉语则习惯说“见到你很高兴”。

避免翻译练习中的误区

据笔者观察,考生在平时做翻译练习时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1.盲目练习

有些考生在备考考研英语翻译时,买了很多模拟题来练习。其实,考生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模拟题,而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历年的考研英语翻译真题上。真题是英语专家经过仔细筛选而来的,并经过审题人的层层审查;而模拟题由于出题人的水平参差不齐,所选择的题材和体裁都不一定适合考研英语翻译。而且,考研英语实行这么多年以来,其翻译的选题范围已基本确定,考生只要将这些真题熟练掌握,到真正的考场上时,无论是遇到单词还是长难句,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因此,笔者建议考生以历年真题为重点,在熟练把握真题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模拟题练习。

2.“看”翻译

有些考生在做翻译练习时,先看一下英文原文,觉得每一个单词的意思都能理解,然后再对照看一下中文译文,觉得其译文和自己理解的差不多,就认为练习的目的达到了,根本不必真正动手翻译了。但其实事实远非如此。相信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等到了真正的考场上,必须自己动手做翻译时才发现,英文句子中的每个词都认识,其句子意思也大概明白,可就是不能把英语适当地转换成汉语。而之所以会这样,往往是因为考生在平时做练习时只“看”不“做”。

因此,笔者提醒各位考生,翻译是“做”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要真正练习翻译,一定要在不看任何答案提示的前提下,自己动脑动手,把英语翻译成汉语。

翻译练习五步走

笔者建议考生平时采取翻译练习五步走的方法来做翻译训练:即理解、表达、修改、核对和记忆。

1.理解

正确地理解原文是做好翻译的前提。考生应先略读全文,从整体上对整篇文章的行文结构、主旨大意和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然后再分析所要求翻译的部分,理清句子结构,分析词汇和惯用语,明确句子的整体意思。

2.表达

用适当的中文把作者的意思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考生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灵活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使译文准确而通顺。

3.修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修改的过程和翻译的过程一样重要。考生在将英文原文翻译成中文后,先不要看参考译文,而是自己进行检查和修改,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译文是否完整准确,是否通顺,有无扭曲原文意思,有无错译(如数字、日期等细节信息)和漏译(如插入语)等。考生应对用词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润色,使译文在忠实原文的情况下,尽量符合中文习惯。

4.核对

考生修改完自己的译文后,再对照参考译文,分析自己的译文。若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不同,考生要认真核查并找出原因所在。

5.记忆

4.考研数学经验 篇四

I 课本用书

课本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必看,而是一定要参照考试大纲,大纲上的知识点一定要一个不漏的学透彻,

可能会有一些战友说:课本我也认真看过了,但结果依然很糟。我想说:课本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研究的,是因为你课本学的不细致!

课本就如同九阴真经,是武林里最上乘的武功,学透了你就可以像周伯通那样自创空明拳、左右互搏。

II 大量做题用书(点击看全文)

基础打扎实后,第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大量做题,数学不这样是不会有质的飞跃的。

第二章 复习方法

基础基础再基础,做题做题再做题!

相信大家也听过:做题是体力活而非脑力活,合上书似乎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但是拿起题却没有不会的。你会感觉题目来来回回总是一个样,你可以做到,一定能!

现在我想大家都把的考研数学真题看过了,如果你认真做一遍的话,你会发现这些题似乎都不难,但是在三个小时之内却让大家有一种非常不爽的感觉,有劲使不出!我想大家也从其他考过的人口里听到:今年的数学题太基础了,以至于都不会做,

备考资料

我觉得我数学能考得不错,得益于正确的方法,总结起来:基础基础再基础,做题做题再做题。做题量是一定要保证的,但前提是你有扎实的基础,否则是拼命做题就是空中阁楼。

第三章 复习策略和时间安排

六月前:差不多时间都学习了课本

七月初-十月中旬:作各种经典书目

十月下旬-十一月初:真题

十一月中-十二月初:模拟400题

十二月中-考前:回归课本,做点模拟练练手

145分是综合各种因素在一起的结果,所以我的历程中所做的工作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可能是不必要的,所以大家不需要每个细节都去模仿,而是要抓住几个原则:重基础,多做题。至于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学习过程中的那些细节你可以借鉴,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一些安排,因为每个人条件都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我所做的一切是结合别人的经验自己摸索出来的,大家应该明白我想说什么了:结合自己,抓住原则,安排策略!

5.考研数学备考经验 篇五

谁都希望能在考研数学中取得高分,但我认为,数学能考120分的,靠的是勤奋,140以上就是天赋和状态的问题了,所以在努力复习时还需要摆正心态,量力而行。本文主要为提醒同学如何分清得分重点,用尽可能少的资料拿尽可能多的分。废话少说,开门见山。

【复习经验分享】

数学复习资料琳琅满目,论坛上经验分享帖也到处都是。若要复习好必然要花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当时笔者在备考时按照一些经验贴一天一章全书的进度进行计划,真正实行时就傻了,实际上三天能完成一章就很了不起了(由于时间紧,我基本上都是上午英语,下午数学,晚上专业和政治),结果计划完全被打乱,这可以作为大家的反面教材。

实际上,考研数学并没有那么可怕,它考察的只是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解题思路,所谓的难题、新题只是在这些基本的东西上换了一个说法,用一些新的形式来打乱我们既定的思路。只要基本的概念掌握得够扎实,你会发现其实万变不离其中。基本不会碰到太绕,太过技巧性的题目,只要能抓住其运用的基本知识点,必能迎刃而解。当然,这还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运用联想,思考问题本质,并从更多的角度解读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这几年的数三考的都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不是对答题技巧的理解。如果碰到那些自己认为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这样解的题,其实可以直接忽略。考研中不大可能出现非用某种特别的技巧才可解决的题目,技巧的目的在于减少计算量,缩短解题时间。但如果花太多时间去想用什么技巧,可能用常规的方法已经做完了,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数学复习的重点在于将知识点彻底吃透,明白它的性质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资料只需一两本即可,三本书一遍不如一本书三遍,再者还须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用于其他科目的复习。本人最后只用了本科的高数课本、复习全书、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和历年真题。

本科的高数课本尽量过一遍,例题能做的也尽量自己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数学全书需要通做三遍:第一遍应该基本不会做,边看边总结思路边翻书;第二遍把答案遮住,试图自己做一遍,还错的就记在本子上;到了第三遍理应达到熟练掌握的地步。一定要老老实实的计算到最后,光看答案看似理解了也是拿不到高分的。

全书或者指南使用完毕后,便开始用真题进行查缺补漏的检测。必须掐时间完成。真题作为套题形式只做一遍,但要慢慢吸收。同样的,每做一套分析一套,把做错的抄在本子上,总结归纳错误的原因。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如果在做题期间遇到明显的知识体系漏洞,应及时弥补。我认为真题没有必要做两遍或两遍以上,因为那些你已经懂的东西没必要反复练习,而错的比较厉害或者说遗漏的知识点又都体现在你摘抄的本子之上。所以把做错的题反复研究,找近似的题适量练习。

还是要提醒大家, 虽然全书的题目和真题还是有不小的差别,但全书的题目最好还是过两遍,不然知识点掌握得不牢靠,心里也会很忐忑。知识点一定要认真过3遍以上,当时我就是因为概率部分看得不认真,最后一道本来的得分题只能半蒙半做。

【自身情况】

最后说说我本人数学考研的情况,给大家一个参考,辩证的看待这些经验,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

本人本科高数上课还算认真,作业基本是自己做,但不怎么复习,期末考70+,线代、概率都是英文课本,学习成绩只能说差强人意。

全书的题目做了三遍,大概来说接近五分之四的题目都做对,知识点勉强算是过了3遍,真题最后做了六套,分数从100到130之间浮动。扣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粗心;二是知识点没有熟练掌握。本质原因在于,当时数学第一轮复习断断续续,时间跨度有点大。在做真题时因为缺乏某种技巧而扣分的没有,做的时候没思路,不懂的题最后都会发现只是没想到这个知识点或者忘记了这个知识点。所以当时果断复习知识点,没有再做题和看题。到了12月份我还报了思远福大考研网的数学冲刺班,给自己加了一层保险,如果你最后还是觉得复习不踏实,我真的很建议你报个类似的冲刺班,也算给自己一个心安。。

6.考研数学个人总结经验 篇六

第一、复习全书:个人推荐对高数把握不是很好的同学(功底不好的)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在把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吃透的情况下可以稍微看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对高数把握很好的同学(功底好的)用陈文登的复习指南

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该书注重的是基础和概念,十分贴进考研真题,可能有人说他的概念太多了,而且比较简单,但是,考研不是竞赛,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一定计算量和思维的题目, 考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从历年真题可知,数学不是很难,但是高分比较难考,因为很少人认真仔细的推理证明概念,还有很多人对定理不熟,在这里就体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的作用,它含有一定的计算量和基础概念,很适合对高数把握不是很好的同学(功底不好的);陈文登的复习指南:该书注重的是方法和技巧,该书也被称为数学的权威,但随着考研的时间推移,考研重点的改变,此书地位有所降低,但该书中很多的证明例如:关于中值定理的证明,不等式的证明,还有陈被很多人批的微分算子法(该方法我很喜欢,也不超纲)可以说是高等数学的泰斗,他本人也是泰斗级人物。

历年真题: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解法,比如李永乐的真题和陈文登的真题解法是不一样的,根据你用谁的书而买,我当时是用两本书参考的,呵呵,感觉挺好,可以买两本真题。如果买真题推荐:李永乐的真题和陈文登的真题。

本人推荐李永乐的书:《数学基础过关660题》,《400题》,《最后冲刺135》

最初几个月,看课本,你要把数学课本自己仔细的看看,书上的例题和定理都要自己证明,特别复杂的定理可以了解,就像09年真题考了书上的定理证明,很多人会用定理,却不会证明,不可以的,课本书后的练习可以不做的,个人感觉没必要。每天要计划好自己要看到哪里,计划是必须的,过程刚开始是痛苦的,但进入状态后就会很喜欢做数学了。

研友的选择也比较重要,你要找作息时间和你一样的,同性别的研友,你们可以相互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你要找优势互补的研友,这样可以提高你的差的,辅导他的差的学科,共同进步。研友是十分重要的。研友不要超过3个人,最好2个人,每天一起看书一起吃饭,一起回宿舍。相互鼓励,自己就不会孤单不会累了,对了,每天要吃一个苹果,保证健康。

至于专业课和政治你不用着急,现在不用看,可能开始你自习还没动力,但我告诉你,不考好点,在金融危机下找工作也不简单。而且数学是走向考研成功的第一步,数学在考研里地位是占半边天,不好好复习数学,意味着成功的几率几乎没有,除非保研。

后记:考研不是考智商,虽然智商很重要,天道酬勤,当你每天一睡醒就想着看书,脑袋李只有看书和睡觉时,你就考上了

《Two》

不报辅导班我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选择了考研,就选择了孤独;这是场一个人的战争,只有无所依靠、背水一战全力以赴,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来,让别人向自己依靠!

所有的外界只是环境因素,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考研不是在让自己变得多牛叉,是让你自己去真正的认识你自己;如果说高考是个磨练,但高考的磨练是被动选择的,而考研的磨练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既然选择了就要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的投入进去,把自己挖掘出来发挥到彻底,甚至等到考研后再回忆你都得佩服这个时候的你自己,因为以后很难有这么刻骨铭心的记忆;

没了辅导班,会发现很多东西必须自己去琢磨,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最后全部吞噬:期中有肉丝的馋,也有骨髓的腻,更有硬骨头的疼和香。有段时间我在食堂吃鸡腿鸡杂什么的我都是使劲的咀嚼,把骨头都咬碎完,咽肚子里,给自己发狠!

要时刻告诉自己,尤其是在诱惑和懈怠面前:“我如此的奋斗,是为了不愧对自己的选择,就是自我找罪受,我依然愿意为之全力付出!”

有同学说书本很重要。是的,书本很重要,可你如果从书本中看不出来什么来,没有收获,那么书本就是废纸。我仍然建议去做复习全书;书本上的题复习全书都有,书本的知识点,复习全书都有。对于书本,我是在最后冲刺时才发现很有帮助的,之前一直当作个科普知识。也可能是跟我听老师讲课,老师在讲课时已经把书本给讲透了,我也就在书本上花费心血少了。我的复习全书给我画的很多,在考试之前我说等考完,一旦能考上我就把这书给撕了,一页页的撕,最后烧了;可等目标实现了,我才知道,那本书是财富;当想想那么厚的一本书被你吃透,就像你独自一个人爬泰山,当站在山顶时,你原有的征服泰山高度的欲望会消失,换成的却是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敬畏,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很渺小的一个人物,而考研也只不过是人生过程中的一跬步。

是的,肯定有难度,而且有进度上的极大难度。

记得我在最痛楚的是线代进入第二三章,概率是第三四章,高数到了曲面曲面积分那块。大家应该知道,这些章节在考研数学中所占的分量。那几个星期,我几乎都感觉自己忙的给狗似的,每天做不完的题,看不完的书,加上有好多题目不会,知识点掌握不深入,而且还面临专业课的压力,每天都是只要不是睡觉就是到教室看书。那时候看不考研的童鞋日子过的真舒

服。

但当熬过去后,突然发现自己进入状态了,跟不考研的是两个时空的人,自己选择了孤独的路;而且再跟那些考研同学交流,才知道自己有很大进步,比他们快多了,心情甚是爽朗。

考研这事,考的就是那股气势,你敢忍辱负重的前行,哪怕是爬着前进,只要你敢坚持,肯定能把路给摸爬的很熟,等过了荆棘地,再直立,会发现自己是在上坡,现在已经在高处了。

我不是建议所以同学都这么按我的来,只是给大家参考,你觉得适合就择其善者而从之,考研本来就没固定复习模式,适合自己的就行。最终目的就是成功!

《Three》

体会:陈的指南适合基础很好的小部分人,李的全书适合大众。有人说陈的指南的高数部分比较经典,要优于李的全书,我的看法是。陈的高数部分技巧很多,但在实际考研试题上,用到技巧的地方越来越少,数学真题所涉及的方法基本都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这两本书我个人推荐李的全书。

建议:对全书和真题有一定认识后再证明题。在初期阶段一定要把定义定理性质好好的牢记及研究。原因:在大家未来做题的时候,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好多的题是从概念的定义定理性质为出发点进行分析解题的,所以定义定理性质才是大家解题的钥匙,可见其重要性,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做到一看题就知道考察哪个知识点。我的建议是:教材+全书+其他+真题.这里的其他,是比较薄的习题,可以是单门的高数线性概率,哪门弱就多补充哪门。第一轮复习要稳抓稳打,不要心急。

一般来说有这个问题的同学有一共性,就是在草稿纸上演算时,比较潦草,纸上经常是乱七八糟,想回过头查找一下某道题的计算过程,是很难的一件事。还有就是演算的时候不认真。建议这种同学在使用草稿纸的时候,把纸利用的整齐一些,写的也规整一些,书写认真一些,慢慢就能减少错误率了。

平时一定要多动手。专家说:“只分析别人总结出来的解题方法、步骤。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自以为自己什么

都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什么都不会了,眼高手低的结果。”

考研数学复习大忌:眼高手低,主观臆断,仅凭想象去论证,而大多没什么理论依据,不能持之以恒,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考研必备:决心,信心,毅力,体力,多思多做。复习过程中大家容易存在的误区:

第一,看书不算题。有的同学会看很多辅导书,但依然得不到高分,就是因为没有动笔计算,没有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但考研并不是考难题,往往是中等难度甚至是基础题加上较复杂的计算。所以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是无法在考研数学中获胜。

第二,和其他同学比进度。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吸收能力不同,复习计划也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没有任何可比性。请记住你的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应该每人反思是否比前一天有进步,这样你才能在强大的推动力下步步向前,日日进步。

第三,三心二意。考研,还想找到最好的工作。天天这个那个招聘会的,还想着自己要考研。

第四,目标不明:不知考哪?外校,好像难。本校,瞧不上。公费,累还悬。自费,不甘心。定好位,先低后高。比如,定好考340分,英语60,政治65,数学90,专业课125。不高吧,开始复习的都想着要全面开花,结果反而是全线溃退!等你考试前,你要尽可能复习,有个不太高的具体目标有利于调整心理。所以,不怕自己目标低,就怕目标太高反而让自己在挫折是心怯。第五,把复习本身当成考研,而忽略考试状态。结果,复习功夫没少下,成绩还不理想。你的目标是考出好的成绩,而不是所谓完美的复习。要让复习为考试服务,以考试为中心,先应试,再素质吧!

第六,过分强调典型题的作用,只知作题,没有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很多很多很多题,作题熟练,但概念不清,没有数学系统观念,对新题甚至很基础的送分题就慌了,既定思维模式固化严重。什么是不变应万变,从概念出发,适用条件,再到具体公式以及解题方法。

第七,一味勇攻猛进,不问状态效率,不知调节,把自己折磨烦了,也把自己拖垮了。坐不住板凳,考研实际就是在给自己或家人一个程序上的交代。装模作样,浪费时间。

第八,过分依赖辅导班的作用,自己不下功夫学习。只觉得辅导班上完自己就OK了,到考试前一作题发现差的太多!还有就是上辅导班前什么都没看,只等着辅导班解决自己的基础问题!这是错的,这样上辅导班实在收效甚微。还是事先至少看看基本的,才有个好接收人家给你数据的接口呀!否则,传给你吧,你连个端口都没有。老想哪个班给自己透题,走捷径,不踏踏实实地学习,赌这个赌那个,基础的都不会,白扯!

第九,知识掌握不扎实,步骤不清,原理不明,作题时会被扣分。题要作透,不是仅仅结果正确就行了。一定要一步步写出来,与参考答案对对自己的缺陷。

7.考研数学备考经验 篇七

一、建构考研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准备

1.了解学生。

很多考研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可能并没有很强的考研意愿, 但是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 大多数学生在后期不断与社会的接触中, 感受到学历低所带来的种种不平等待遇, 因而激发了考研愿望, 希望通过读研改变自己的就业境遇。 近年来, 学校不断加大考研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和帮助学生考研, 考研氛围越来越浓, 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考研队伍中。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大部分考研学生都对考研的要求及报考的相关流程都不够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取考研的相关信息, 或者在与老师及同学的交流中了解一些;在考研资料方面, 学生都还是非常重视的, 几乎每位考研的学生都购买了一些考研资料, 却只有半数学生会利用其他的辅导资料, 少数学生会借阅或购买历年考试大纲等。

2.研究大纲和真题。

硕士研究生数学考试分为三类:数学 (一) 、数学 (二) 和数学 (三) 不同的专业需要参加不同类别的数学考试, 不同类别考试的要求和考点也不相同, 考研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遵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梳理, 又要分析研究历年考研真题的侧重点、 风格和规律,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达到考研大纲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考研数学大纲的要求, 考好数学, 我们对近15年的历年考研数学真题考点的分布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分析, 并将它们融入到各个章节中, 贯穿考研数学课程教学的始末。

二、建构考研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

1.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家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以往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后, 我们在考研数学的教学中坚持将考研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了解他们已知的, 分析他们未知,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知识并提高能力。 因此学生学习和巩固考研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就是自我生成的过程, 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是由内到外的生成, 而不是由外到内的灌输, 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按照这种方式获得的考研数学基础知识能使学生经久不忘, 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过程中 “活用”教材。

考研数学课程学时有限, 而内容众多, 并且要达到考研大纲的难度, 因此决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讲解。 如果我们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并对教材知识和各种权威的考研数学辅导资料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 就能选取更好的内容, 充分有效地将考研数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知识激活, 形成具有自己教学个性的知识。 与此同时, 我们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出来, 又要有能力引导学生探索、举一反三和自主学习。 按照这种方式处理过的教学内容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过程中转换角色, 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 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在考研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帮助和鼓励他们逐步克服畏难情绪, 我们可以采用个别学习, 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和解决历年的考研数学真题, 这些形式为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团结协作而得到正确答案的喜悦将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信心, 并激励他们课下练习同类型的其他题目。

(2) 教师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传统教学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 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 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 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考研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果我们不仅教会学生考研数学的基础知识, 还成为他们自主探索和获取解题能力的引导者, 引导他们明确方向, 提示他们打开思维, 激励他们不畏困难、奋勇前行, 那么学生从中所得的情感和能力上的收获都将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3) 教师要从 “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考研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我们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 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与学生共同探讨考研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这样学生会“亲其师, 信其道”。 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 互相交流。 这样将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的授课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4.教学过程中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我们可采取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点, 理清前后章节内容逻辑关系, 展示典型例题和历年相关真题;利用板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强调解题步骤;再利用课件总结解题方法, 点拨解题技巧, 分析并预测命题规律。课后布置作业和练习, 学生可通过考研交流群提出疑问, 教师则在线解答问题, 同时分享好的解题方法。 对于较难的问题还可制作微课上传, 学生可下载反复观看。

三、实证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 一大批学生特别是文科类学生已逐渐克服了最初的畏难情绪并适应了考研数学的难度。 通过单元测验与综合考试成绩的分析与比较, 我们也发现实施了新课堂教学模式后的学生的成绩更稳定, 很少出现大的波动。 当然考研数学课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作, 我们还应在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结果, 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启东.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数学通报, 2001 (2) .

[2]时铭显.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 (5) .

8.高效备考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篇八

抓住核心词汇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彻底攻克词汇关难度很大。如果到了最后两个月单词还没背完的话,那就不能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了,而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识记。如果考生打算在两个月内把考纲上的5,500个词全部掌握的话,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因为不分主次地全面记忆往往会使考生注意力分散,从而导致很多核心词汇(即直接对做题产生影响的词汇)被忽略掉了。笔者见过很多这样的考生,他们可以说出大纲中某些生僻单词的意思,例如zigzag;但对于诸如court、predict等核心词汇,却不知其含义和具体用法。这就是背单词不分主次带来的后果。考研英语大纲词汇表中虽然有5,500个词汇,但真正在历年考研英语真题中反复出现的并不多,真正对做题构成影响的则更少。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具有这两方面特点的单词。2010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第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Now the nation’s top patent court appears completely ready to scale back on business-method patents …”这句话里的核心词汇是scale (按比例调节),对这个词的理解将直接影响考生对文章后面第26题的选择。很多考生不认识这个单词,结果在此题上失了分。其实这个词在2007年考研英语的第二篇阅读理解文章中曾出现过,如果考生善于从历年真题中总结核心词汇,并在冲刺阶段有选择地对之重点记忆,就不会出现此类失误。通常来说,如果考生目前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词汇量(即初、高中词汇量,2,500个词左右),那么只需再掌握大概500个核心词汇就可以较为轻松地面对阅读理解题了(也许并不能完全读懂文章,但做起题来应该没什么问题)。这500个词汇绝大多数是名词和动词,难度并不大,都曾在考研英语真题中高频出现。如果考生能从历年真题中总结出这常见的500个核心词汇,之后对这些核心词汇加强复习,考试时就能比较从容地应对了。

熟悉英语中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句子结构对于已经过了词汇关的考生来说,阅读理解中让人头疼的考点还有长难句。很多考生都知道要通过精读和细读来攻克长难句,但鉴于考生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时间非常有限,这时再从头系统地学习语法、分析句法显然不太现实。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真正让中国考生产生理解障碍的不是句子的长度,而是句中体现的英汉思维差异。而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考前的冲刺阶段,笔者希望考生能够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语法现象:(1)英语中的定语后置,主要体现在非谓语动词和从句做后置定语修饰名词(组)的情况;(2)英语中的插入语现象;(3)英语中的介词后出现从句的情况。以上的几个语法现象中都体现了英汉思维的差异,往往让中国考生在阅读文章时产生理解障碍,而含有这些语法现象的句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长难句。另外,笔者推荐考生重点关注几篇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真题文章:1996年第三篇、1999年第三篇、2000年第五篇、2010年第一篇。在以上的文章中,有很多句子都体现了较为明显的英汉思维差异,仔细分析这些文章会增强考生分析长难句的能力。高效提高做题实力的方法阅读理解题有一个可供考生“取巧”的特点,那就是即使考生没有读懂文章,照样有可能把题答对,这主要体现在做题技巧上。在这里笔者提供两个解题技巧,如果考生能在冲刺阶段对之加强训练的话,对于做题技能的提升应该大有裨益。了解阅读理解各题型,熟悉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在考场上有针对性地因“题型”施“技巧”考研阅读理解部分20个考题的考点不一,相应的题目设计和做题方法也就不一样。比如细节题和态度题的解题方法就不同:前者需要根据题干关键词回原文追踪答案线索;后者则需要找到文章主题句,然后结合文章整体内容探寻作者观点。所以,考生要想在考场上提高做题效率,首先要熟悉阅读理解的题型,其次要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总结相应的解题技巧,最后还要有意提高自己识别考题类型的速度,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迅速地因“题型”施“技巧”,达到高效率解题的效果。下面让我们来看一道词句猜测题的解题过程(2008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第一篇第24题):24. The sentence “I lived from paycheck to paycheck.” (Line 6, Para. 5) shows thatA. Alvarez cared about nothing but making money.B. Alvarez’s salary barely covered her household expenses.C. Alvarez got paychecks from different jobs.D. Alvarez paid practically everything by check.考研英语大纲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出单词或句子的意思。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词句猜测题答题的关键是被猜测单词或句子的上下文,而非单词或句子本身,被猜测的单词或句子只起到了在原文中定位答案区域的作用。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如果被猜测句子中有单词在选项中“原词复现”,那么这个选项一般是错误选项。我们看上面的选项,C、D选项中都出现了被猜测句中的词汇,如paycheck、check。如果考生了解词汇猜测题的出题原则和答题技巧,很显然这两个选项便可以排除掉。这样一来,正确选项的范围就缩小了。通过读原文“Later, her marriage ended and she became a single mother. ‘It’s the hardest thing to take care of a teenager, have a job, pay the rent, pay the car payment, and pay the debt …’”我们可以得知,正确选项应该为B。在平时复习时,考生应多熟悉各种题型的出题原则和答题技巧。在考场上,应用这些技巧,英语实力强的考生能够提高做题速度,实力弱的考生也能提高做题正确率。

上一篇:专委会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预防医学专业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