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学生用)(共7篇)
1.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学生用) 篇一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审题立意的重要性,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
2.全面地理解材料,在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够从众多立意中找到切合题意的立意。
学习重点:掌握全面准确理解材料的方法;学会多角度的立意,确定最佳立意。
教学过程
导入:语文考试分值最大的是作文,作文最重要的是审题。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共同探讨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名家谈立意
1无论诗歌与长行(散文),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清)王夫之
2“要写出有质量的好文章,须花大气力确立文章的“主心骨”,力求在“意”上取胜。—— 于漪
二、立意的含义
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三、现行高考命题价值取向
(一)、关注社会道德的重建,感恩、互助、诚信、礼貌等关涉学生品德养成的“立人”主题永恒不变。
例:诚信谈意气肩膀
提蓝春光看妈妈
举手投足之间
带着感动出发
坚强
(二)、关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凸现作文的教育导 向功能。
•例:母语我能
•必须跨过这道坎
•心灵的选择
•一步与一生
•青少年价值观
•好奇心
•瓶子满了
(三)、关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问题的反思。
例:家庭教育
出事了吧
(四)、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观察和感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感悟自然和社会、感悟历史。
例:季节行走在消逝中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在自然中生活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
他们不要轻易说“不”
(五)、关注未来、关注精神家园的构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开创
时代精神。
•例:怀想天空
传递
诗意地生活
田鼠或田鼠的天敌给人类的信
小结
现行高考命题价值取向
• 1一个终极目标:“立人”;
• 2两大热点主题:“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 3三大永恒主题:“体验”、“理性”、“人文”。
四、高考关于立意的要求
中心明确突出”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二项要求。立意能达到深刻有创
新的,文章一般可进入一类。
一、立意明确即肯定什么,否定什态度要明
二、深刻议论性文章说理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
章形象生动,思想深刻。
三、有创新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五、立意的方法
•1 小题大作
•2有虚入实
•3避实就虚
•4多角度立意法 •
六、布置作业,一试身手
•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初秋的傍晚,一只美丽的蝴蝶从窗户飞进屋里。它不停地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的飞舞,显得惊慌失措,原来它找不到出去的路。它不停地拍打翅膀,可任凭它左冲右突多少次,也没能飞出房子。最后它耗尽全部力气,奄奄一息地落在桌子上。
•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路出去,只因为它总在房间顶部那点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低一点的地方就是开着的窗户。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学生用) 篇二
一、新材料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联系和区别
1. 新材料作文
它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 不限文体;传统的材料作文:只能写成议论文。
2.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 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
二、新材料作文所供材料的分类
1. 内容
(1) 事实材料:新闻事实, 社会现象类;
(2) 观点材料:名人言论, 格言警句, 精短诗歌类;
(3) 比喻材料: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类;
(4) 寓意材料:童话, 寓言, 神话, 传说类。
2. 形式:
文字型、图画型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常用方法
1. 关键词句法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 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 成为世界著名球王, 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 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抓住“下一个”, 可立之意为:永不满足;再接再厉;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等。
2. 多向立意法
例2.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 问道:“青蛙哥哥, 到河边去, 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 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 还是没走到河边, 后来, 螃蟹遇见了青蛙, 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 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 你却横着爬, 当然到不了河边”。
(1) 从螃蟹角度看:
(1) 没有正确方向, 就很难达到目标。
(2) 没有正确的方法, “横着爬”是很难实现理想的。
(3) 没有正确的态度, 不自究自查原因, 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 无济于事。
(2) 从青蛙角度看:
(1) 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
(2) 指导别人要具体, 要耐心。
3. 因果探究法
例3.“啃老族”指这样一些人, 由于找不到工作, 或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赋闲在家, 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 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这样的一群人叫“啃老族”, 也叫“傍老族”。他们的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据调查, 这一现象在中国已相当普遍。
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原因、推结果、求对策。
主观原因:由于惰性和依赖性, 缺乏竞争意识;心理却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 不能独当一面……
客观原因:家庭的抚养方式和应试教育存在误区;就业压力催生“啃老”现象…… (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 使文章走向深刻)
(1) 结果的推断:
(1) 父母抚养儿女长大, “啃老族”非但不能回报亲情, 甚至不能自立, 害了父母亲朋, 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生活负担。
(2) “啃老族”现象如果继续下去, 这种年轻人缺乏竞争力, 终将被社会淘汰。以后在无所依靠的情况下, 很可能步入歧途, 危害社会。
(3) 这种现象蔓延开来, 将会影响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 鲁迅“国将不国”的呐喊不再是杞人忧天。
(2) 对策的探求:
(1) 年轻人:树立理想, 努力做到自尊自强, 培养独立处世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2) 家长:要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爱护、正确教育下一代。对子女的最大负责不是承包管理子女的人生, 而是教会子女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3) 社会:完善就业机制, 提供更多岗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使每一个公民都以自强自立为荣。
4. 句意阐释法
例4.“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 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 春草发芽, 远远望去, 一片淡淡的绿色, 可是走近后, 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 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 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 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 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 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 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一要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二要看诗中蕴含的哲理。
(1) 美在朦胧, 美在平淡。
(2) 距离产生美。
(3) 物以稀为贵。
(4) 现象与本质。
(5) 整体与局部。
(6)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5. 联想引申法
例5.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 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 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 都来了, 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 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 必须种上庄稼。
分析:“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 材料中要“无草”, 则要“有庄稼”, 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 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 庄稼喻真善美。
要无贪心, 请用良心占据心灵;要无虚荣, 请以真诚占据心灵;要无怨恨, 请以宽容占据心灵;要不麻木, 请以清醒占据头脑;要不冷漠, 请以爱心充实心灵等。
四、审题应注意之点
1. 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
2. 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
3.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祖父用纸给孙子做了一条长龙,长龙的腹腔空隙小得只能容纳几只蝗虫,祖父把它们放了进去,结果蝗虫都闷死在里面了。
祖父又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祖父对孙子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只会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本则材料可视为一个“动物性寓言”,关键在于读懂与长龙、青虫、蝗虫相关的比喻象征义。
纸龙——“腹腔空隙小得只能容纳几只蝗虫”,可指向压抑、束缚人的种种对象,如牢笼、监狱、黑暗的社会现实、人生的困境和挫折等,这是材料的大前提。
蝗虫——“都闷死在里面”的结果代表它是失败者的象征,失败原因在于“性子太躁”、“只会挣扎”、“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不会合理运用用“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等,这些可指向不良心态、缺少方法、缺乏智慧、不会合理利用资源等导致失败的因素。
青虫——“奇迹出现”、“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的结果代表它是成功者的象征,原因在于“一直向前”,可指向耐心、毅力、专一等获得成功的因素。
青虫和蝗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蝗虫失败的原因也可以看做是青虫成功的因素,整体上,可以这样理解材料:
困境和挫折就如一条纸龙,有人如青虫般会很快走出困境和挫折,也有人如蝗虫般一直走不出来,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之间的差别,甚至胜出者的先天条件可能比失败者更差,而是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做好要摆脱困境和挫折的思想准备,可能没有动脑筋想办法,也可能是没有耐心找准一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参考立意】
综上所述,本则材料可以有以下立意:
1. 浮躁的心态无助于摆脱困境(或只有宁静的心态才能取得成功)。
2. 遇到困难要努力寻找(或开辟)道路,找到解决的办法。
3. 在困境中要运用智慧,多动脑筋。
4. 遇到困难要学会合理利用自身资源(条件)加以解决。
5. 耐心(毅力、专一)是摆脱困境、取得成功的关键。
【常见审题误区】
1. 把握不住重心
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利益,必须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明确中心所在,抓住关键字句。本则材料以青虫和蝗虫的表现来揭示寓意,重心应在段末爷爷揭示出的道理上。
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爷爷是材料的主体,他用一个实例让孙子明白了一个道理,把立意角度定位为“爷爷的教育方式”,这就没有抓住材料的核心立意。
2. 片面理解材料
材料作文要准确抓住核心立意,就必须全面解读材料,从整体入手,切忌以偏概全,牵强附会。
如果只注意到材料中的“没想过”、“也不知道”这样的字眼,而把立意角度定位为“尝试”,认为蝗虫的失败在于缺少尝试,尝试是摆脱困境的关键,这就错了。前文提到了蝗虫“只会挣扎”,“挣扎”也是一种尝试;
如果只注意到青虫一一从“另一端”爬出来,找到了出口,而大谈特谈“人生的出口”,忽视整个故事及其背后的寓意,那就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只注意到材料中青虫或蝗虫的表现,而忽视了“纸龙”这个背景,只谈如何获得成功,而没有摆脱困境、克服困难的表现;甚至仅从素养、品性方面来考虑问题。
3. 角度飘忽不定
新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就如上文所分析的,本则材料至少可以从以上5个角度立意,这是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一大特色,使得同学们更有发挥的余地,更能考察同学们的分析、思考能力。
但存在多种解读的可能性,绝不意味着一篇作文能够有多个立意。个别同学写作过程中会一股脑儿地把从材料中读到的信息全部在一篇作文中表达出来,就变成了对材料的解释而不是作文了。
“选准”角度意味着从选定的一个角度出发,中心集中而明确,这是任何一篇作文的基本要求。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4. 作文类别误判
不同的命题形式决定了不同的审题方法,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要求各不相同。本题明确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立意,这就告诉我们这是材料作文,而不是话题作文或命题作文。
不少同学完成了审题工作后,就在写作过程中完全丢开了材料,写成了以“浮躁”、“智慧”、“耐心”等关键词为核心的话题(或命题)作文。
事实上,材料作文与话题(或命题)作文很大的不同就在于,话题(或命题)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只需要抓住话题(或命题),可以无视提供的材料,而材料作文却不行。
以上述立意1为例,同学们从最后一段选取“浮躁的心态”这个角度之后,写作过程中也不能丢开材料的大前提——长龙,要注意必须围绕“摆脱困境”这个目的写,不能通篇大谈特谈浮躁产生的原因、浮躁心态的危害(如损害身体健康、破坏人际关系等)、如何摆脱浮躁的心态等。
5. 表达缺少技巧
读懂了材料,还要能够有效表达出来才有意义。新材料作文要学会有意识地借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来立意,让阅卷老师明白你的立意角度,有效减少被判为偏题的可能性。
如注意到材料中蝗虫“太躁”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立意本来没有问题,结果由“躁”想到这是缺乏理性的表现,下笔表达成“理智与情感”,就让人有莫名其妙之感,不如实实在在地表达为:“不急不躁,理性脱困。”
4.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四
1、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个小村庄比赛尔,它紧贴在一块仅有1.5平方千米的绿洲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所迫,村民们曾多次试图离开那里,但无论向哪个方向走,却一次次有走回原地。原来,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凭感觉前行,常常会走出大小不一的圆圈,从起点再回到起点。192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肯?莱文来到这里,他教会比赛尔人认识了北斗星。他们沿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只用了三天就走出了大漠。
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角度提示】
(1)科学改变世界(2)方法决定成功
3、一阵海啸过后,沙滩上出现了许多鱼。它们的心被无奈与痛苦充斥。有的鱼,选择自暴自弃,一动也不动,在寂寞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有的鱼,不停地跳跃,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没过多久,它们就累死了;有的鱼,它们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但努力呼吸适应没有水的新环境,在呼吸中他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于是,它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陆地上的生活比海洋里的生活更美好。
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角度提示】
(1)适应是硬道理
(2)用行动改变现实
(3)学会调整(4)积极应对(岂能坐以待毙?)
一、高考题型回放
南太平洋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5.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学生用) 篇五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审题要求
(一)审题内容 1.审明概念
题目或题干中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⒉ 审明主旨
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眼不明,就会造成文章中心不明。⒊ 审明关系
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那么,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突出主旨以及文章结构详略得当。
⒋ 审明题材
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跳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的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⒌ 审明体裁
作文考题都会对文章体裁作或明或暗的要求或提示,按理说,仅以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感性认识,辨明文体也是不成问题的,但几乎历年都有因“文体不符”而严重失分的考生。故此,1997年在《考纲》中增加了“符合文体要求”的明确要求,2000年起的新《考纲》将“符合文体要求”列在“基础等级”要求五点中的第二点。
⒍ 审明其他要求
作文考题除了题目或材料、提示的部分外,还有一个要求部分。要求部分常以“要求”、“注意”等形式出现。所有要求都必须严格遵循,切不可疏忽遗漏。
(二)审题一般步骤
读材料----析材料----揭寓意----明立意
(三)审题的原则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四)审题四忌:
一忌另起炉灶,二忌喧宾夺主,三忌抓现象弃本质,四忌主旨不明
二、审题立意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山东题:“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分析】抽取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 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辽宁卷】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分析】女钢琴家的话,为材料的“文眼”,正是主旨所现、精华所在。“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充满生活哲理和艺术真谛。引申义为人们应该追求内涵,而不是美丽的外表,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应当低姿态,不张扬显露。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重庆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分析】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这种习惯了的小事情,却成了这位师傅获得救命的唯一线索。综合整则材料来看,应该追根溯源来分析起因和结果的关系,如人性的温暖与善良,关爱与拯救,习惯与生命,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全局入手,更能把握命题者意图。
(四)、由物及人法(把握寓意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天津题: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分析】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有如下角度:(1)水的启示----谈“幸福” 批评现象:身在福中不知福。
(2)谈谈“爱” “珍惜”----如父爱、母爱 批评现象:不珍惜父爱、母爱
(五)、分析关系法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江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分析】关系性命题作文,以议论为主,重点是找到“忧”与“爱”具体内容,并且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忧”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甚至国家的事,“爱”则侧重爱心。忧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家庭、社会和生活就会充满爱。正所谓“爱之愈深忧之愈切”。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会促进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改变。忧中有爱,爱中生忧;爱亲人、爱生命、爱自然、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皆可用“与”来关联。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判断情感倾向:“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安徽题: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分析】要审准题,关键是抓准角度。
公共设施到底怎样使用,怎样管理?依据材料,可以有如下角度:
(1)使用者的角度:公共设施要妥善使用,妥善保管,尤其要注意他人安全。批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言行。
(2)留言者的角度:生活中只要有心、细心,就能避免任何问题和危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3)共同背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需要都来维护和建设。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广东题:阅读以下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两则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理想,立足当下,各有侧重,不论是选择生活,还是被生活选择,都涉及有理想、关注现实、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每个人对此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十)、寻互补法
【材料】 江西题: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分析】作文命题人是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将第一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物质需求方面要“知足常乐”,批判被物欲扭曲种种现象。
(2)将第二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精神需求方面要“永不知足”,树立积极探求、学习上进的人生态度。
(3)从二者整合的角度,人应该懂得知足长乐,体会自己的幸福,同时不能因此故步自封而失去追求。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三、材料作文的基本步骤: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3)联系现实,证明观点。(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5)做出结论。
四、材料作文写法五忌:
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
3、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
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5、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五、当心中有了观点之后
第一、推敲第一构思
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冒”出来的“第一构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为大家所普遍认知、一再提起的,也是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就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有别于“众生俗论”,因此,应当注意避免“第一构思”。
第二、多用发散思维
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为自己提供多种立意,便于从中选择,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立意。
——从话题的不同侧面来立意
——寻找与话题相关的人或事
——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观点
——通过比较、鉴别提炼观点
第三、选择最佳角度
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2014年作文审题训练
第一章叙事类材料:
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 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
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
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第二章寓言故事类材料:
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
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编号、日期、鲜红的公章、签名一应俱全。他想不能自行摘掉,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他先是愤怒地质问驴子和狼等动物:“我是不是狮子?我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草!”动物们众说纷纭:“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子。”“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们说不清!”“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变了口气,低三下四,求这个作证,向那个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憔悴的狮子变样了,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终于有一天,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
分析:
1、这则狮子与标签的寓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寓言告诉我们,狮子受标签所累,最终异化为驴。其实,人何尝不是如此,人们往往也是被社会、集体、个人贴上荣誉、地位、职称、学位、权势等标签,有的能够正确对待,有的则被束缚,结局迥异。只要围绕这些进行思考,就能够化难为易,写出一篇立论深刻、行文流畅的文章来。
根据材料,文章的立意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可供选择:一是从“狮子”(即自我)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标签”,在荣誉、地位、权势的标签下,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忘乎所以,要认识到自己仍是社会生活中普通的一员,这种标签是社会对自己贡献的肯定,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地回报社会、贡献力量。在“指责”“诬陷”“罪名”等灰色的标签下,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心胸开阔,不向环境屈服,不被社会异化;二是从狐狼豺狗等动物的角度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迷信权威,不惧怕权势,更不对别人乱贴不良的标签,因为,它将摧毁别人的自信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第三章议论性材料:
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具体方法: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与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他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子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垫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的潇洒,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世界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具体方法:
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
思考角度:
找出关键句——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摆正自己在学习、班级及家庭中的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去掉自卑、培养自尊自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第四章 “材料类”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
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努力抓“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要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
建议:
1、强迫自己定下心来,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把试卷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找出“关键词”后,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中盘算”时丢三落四。
二、尽可能多地找出材料的含义,准确确定论点。
找出材料的多重含义后,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选出自己认为最直接、最佳、最切合自己积累的一种,作为作文的主旨。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校园枪声 1998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
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或含义作文。思考角度:
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
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
2、文化的问题:凶杀、色情等垃圾文化的影响
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
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
5、政治理念问题:我们成人到底该干什么?我们的社会走向、教育走向、民族走向——下一代的培养走向等问题
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审题思考:
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然后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
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对此你有哪些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
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
第五章诗歌材料作文
“诗歌类”材料:要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品味诗歌的寓意,可以从诗歌题目入手去理解,最关键之处是准确把握诗歌材料的主旨,然后根据材主旨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分析:
泰戈尔小诗《错觉》,传达了这样一种人生哲理:尽管在不同生活状态下的人们各自都有着痛苦与不幸,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和体味生活中的欢乐与幸福。对于诗的主要意象“此岸”与“彼岸”,有着不同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写作时的立意和选材都比较宽泛。但无论如何立意,都必须把握住诗人阐发的哲理,避免陷入对生活的悲观和不可预测的矛盾中。
第六章并列关系型话题作文
对于这种关系型话题,我们在审题时要顾及两者并将它们之间的内在辨证关系揭示出来,如果取一弃一,就会导致偏离话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最前与最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点拨:
首先明确关键字词:“最前”、“最后”、“痛苦”。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努力挖掘出“最前”、“最后”与‘“痛苦”之间的辨证关系,漫想之后整合为三类: 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的。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地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献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并不为自己柔嫩的双手变得粗糙而痛苦,也不为岁月在她的光洁的额头上刻下了丝丝皱纹而痛苦,她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而快乐地工作着。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丘吉尔学生时代功课在全校最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终成大器。
第三,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
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第七章比喻型话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以“擦亮你的窗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6.高三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六
一、单概念类审题
1、名词类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以上材料说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由话题我们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如从美学角度写“距离产生美”,从交往角度写“距离可以保持一个人的独立个性”,从认知角度写“距离可以保证客观性”,从物理角度写“距离可以提供活动空间,保证安全”等,但结合材料聚合思维,则不能这样随意去写了,材料告诉我们距离的远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两则材料二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
三、四两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至于文体选择,“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暗示你写记叙文,从心理或者科技角度写距离由远变近或由近变远的体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则是要写议论文,同意不同意皆可,体现话题的开放性。如同意,则是因心灵隔膜,人与人之间咫尺如天涯,不同意可写只要人与人心灵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一位科学家对两只老鼠进行了“精神压力”实验:他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结果那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兴奋异常,它大摇大摆地在仿真环境中乱跑,有时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老鼠则“胆小如鼠”,走路小心翼翼,遇上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唯恐避之不及。
最后结果是:那只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米高的假山时摔死了,而另一只老鼠却鲜活地生存着。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看似开放,如可写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有什么作用、③如何对待压力、④一个人有了压力将非常可怕、⑤人们需要压力没有压力是可怕的等,但结合材料,抓住小白鼠最后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只有第五个审题才是准确的。
2、动词类
(1)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喝彩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据此材料,应写成要为别人喝彩。至于喝彩的原因,不外是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思想上有好的品质,生活上有好的习惯等,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尽量朝人无我有的方面努力,方能写出佳作。
(2)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白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难度不大,大家很容易将中心聚集为“学会放弃”,这点在能力有限的竞争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不过要写出佳作不容易,应在“学会”二字上做足文章,如放弃什么,不放弃什么;全部放弃还是部分放弃,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3、形容词类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着着送出山。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炼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结合你的经历、见闻和认识,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在话题说明中很清楚,基本主旨应是“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公平”。
二、双概念类
1、判断型
没有在高三行走过的人,难以领略它的“月黑风高”味,走过高三,才能真切地说一声“曾经沧海”!在很多学生眼里,高三充满着痛苦与无奈,其实高三生活还充满着快乐。
请你以“高三生活:痛并快乐着”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不能片面写高三生活的“痛”或“快乐”,取好是既写“痛”,更要写“快乐”。
2、矛盾型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请联系生活、阅历、见闻,以“无与有”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3、条件型
植物学家考察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后发现: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移到了海拔2000米的雪带上,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经研究得知,因为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那些原来在低温环境里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向山上低温处寻找适宜的土地。
大凡生命都是如此,都有适应环境的本能。但也有环境将生命改变的。请以“生命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较宽泛,限制性较弱。只要把握住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即可。如可写生命离不开环境,一旦环境改变了、生命也将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命的品质等。生命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它可以是动植物生理层面上的生命,也可以是人类个体精神世界上的生命,还可以是人类群体意识的生命;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心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等。
4、主客型
北京申奥是个热门话题。我国的第一次申办,以一票之差失败,给国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如今,我国政府和人民已经获得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办了,这是新世纪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该参与的大事。
请以“我与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主客关系,“我”为主,“奥运”为客。写作中要以我为重点,突出“我”为奥运所作的努力,可以想象“我”是一个运动员如何为奥运添彩、“我”是一个裁判员如何为奥运公平执法、“我”是一个志愿者如何为奥运服务等,文体上最好是记叙文。
5、因果型
请以“清流与活源”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首先明确二者的关系,“清流”是果,“活源”是因,要使流清,必须源活。其次化形象为具体,如要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循环(清流),必须要有改革的措施(活源),要使个人的思想端正,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活源)作保证等。
三、漫画寓言类
1、阅读漫画《评判甘蔗》和后边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漫画(略)
(2)寓言《口鼻眼眉争辩》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而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功,若无,成何面目?”
仔细观察漫画含义,结合所给寓言的寓意,以“评价”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光看话题,我们可以多角度联想,如评价的标准问题、评价的结果问题、评价的对象问题、评价的感情问题以及评价的作用等,但此题关键在理解漫画及寓言的寓意上。漫画的意思是评价事物不能片面,要全面看问题。寓言的寓意是强调要有团结合作精神。二者结合起来,本文的主旨就明朗了,即评价个人的业绩不能片面地看他的成绩或缺点,而要放在整体利益当中来考虑,看他为整体做出了什么贡献。
2、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郑人用“纳凉”的办法来“防露”,历来被当成笑柄。其实生活中与郑人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见,当然也有许多人的做法正好与之相反。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那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
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不限于材料,比较开放。审题时要关于抓住题目的信息,看是否有限制。例如这道作文题“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哪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可知,这是一个不加限制的话题,只要与寓意相关的材料都可以写入文章。寓意是要适应客观环境变化,不断更新理念,推进事业发展。
四、诗歌类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作文。愿风不要像今夜这样咆哮 愿夜不要像今夜这样迢遥 愿你的旅行不要这样危险啊 愿危险不要把你的勇气吞灭掉 愿崖树代我把手臂摇一摇 愿星儿代我多瞧你一瞧 愿每一朵三角梅都送一送你啊 愿你的脚步不要被家乡的泪容牵绕
愿你不要抛却柔心去换取残暴 愿你不要儿女情长挥不起意志的宝刀 愿你依然爱得深,爱得专一啊 愿你的恨,不要被爱跺起了手脚 夜,藏进了你的身躯像坟墓也像摇篮 风,淹没了你的足迹像送葬也像吹号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
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
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7.高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七
不管是事例类、寓意类还是情景类材料,题目所给的材料必须使用,一般模式为:首段概述,点化材料,鲜明地亮出观点;而后承上启下,由点及面,正反结合,举例论证;接着联系实际,深化中心;最后总结回应,深化升华。
在审题立意上,一般采用整体立意法,即概括出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中心。此外还可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一)中心句提炼法。抓住关键性语句中心句一般是体现材料观点的句子,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材料的中心,立意时就不会跑题。如: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思路点拨:这段中心句为“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据此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二)由果溯因法
从材料中的结果或现象,推求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或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如:
巴黎有个修鞋匠,生意特别好。他的手艺并不比别人高多少,为什么人们特别愿意光顾呢?原来,他在鞋摊边放了一面镜子,来修鞋的人在等待时,顺便可以通过镜子看看自己的仪表;穿好鞋后,又可以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是否合适。
一面不大的镜子,竟然吸引了众多的顾客!
思路点拨:这个鞋匠手艺并不比别人高多少,但生意兴隆,原因就是他的摊上比别人多了一块镜子,放镜子的目的是什么?原来是让顾客在修鞋的同时整理一下衣着,由此,可以立意为:“方便他人,成就自己”“服务他人,成就自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为他人着想”等等。
(三)分层合并法
当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材料中心的句子时,应考虑此方法。先分析材料有几个句子,在理清句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清层次,然后再对每一层意思进行合并概括,然后据此立意。如: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可以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前一层次交代两个孩子没有真正沟通,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后一层次他们各自得到看似公平的一半。从整个材料看,没有物尽其用,结果各自的利益并未达到最大化。材料的中心在应做好沟通上,立意为有效地交流沟通,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各取所需。如果不进行沟通,就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多角度立意法
此方法适用于有多个写作角度的材料的审题,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多角度不是说可以随意选择。立意角度的选择必须是在整体把握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分清材料陈述的对象是谁,材料中心是通过哪个事物表现出来的。如: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 5
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思路点拨:从寒鸦的角度立意,作为寒鸦要认清自己,追求美丽没有错,但不能靠别人的力量来美化自己。寒鸦可以凭借勤劳质朴等内在美来赢得别人的尊重。从众鸟的角度立意:要敢于维权,揭穿寒鸦们的丑陋面目。从宙斯角度:要选择真正的有实力的而不是用虚假手段伪装自己的人。从中心角度立意:这故事的寓意是说,借助别人的东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离时,就会原形毕露。
(五)辨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对立统一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要注意辨证思考,全面考虑,有利于构思作文。辨证分析可以突出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即可。避免说过头话。如: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蔡铭超的做法体现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值得我们赞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像蔡先生一样葆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能够在国际社会中运用智慧维护祖国的尊严!
如若把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比作斗争,那么,斗争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蔡铭超以智慧成功地搅乱敌阵,是合法规则下的博弈,而且是以中国象棋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将军”。这是一种爱我中华、维护国宝、秉持正义、克敌制胜而采取的兵不厌诈的正义行为。
既要运用智慧维护祖国的尊严,也要有理而且守规。蔡铭超他是爱国的,有理的,但他不应该拒绝付款。中国一直以诚实守信为传统美德,如此做法,有违于这一美德,有理也得守规,才能走遍天下。
真正的国宝不是几尊兽首,真正的国宝是能让一个国家不再受列强欺负的强盛国力,是能让一个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综合实力。如果国人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天价买兽首”的闹剧才不会继续上演。我盼着有一天,国人能对那些西方“强盗”说:“想用这种卑劣的方式骗钱,没门。”
练一练: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2、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做身材的修饰,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事,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请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你的感悟或见解。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终于看到了梦想中的唐古拉山。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说的不错,我的确没有你漂亮,可我知道,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题材特征明显的文章。
5、一个葡萄园,四面都是高高的围墙,一只狐狸找到了一个小洞,但是洞太小它钻不进去,于是他决定绝食三天,让自己瘦下来。三天后,狐狸钻进园里,他足足吃了三天,身体长胖了许多,又出不来了,于是只好又绝食三天,才从洞里爬了出来。别人说:“你饿着进去,又饿着出来,什么也没得到。”
以“狐狸的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6、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7、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8、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你怎么认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末,福州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路边。老人摔倒后聚集了不少围观路人。一位好心女子欲上前翻看老人是否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但被人“好心”劝阻。此后再无人上前施救,直至老人生命终结。
此事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指责路人冷漠的,认为世风日下;也有替路人辩解的,认为现在好人难当。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当看见一株青松从泰山的岩缝中长出来,傲立山巅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逆境与磨难更能造就坚强的性格„„
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吗?请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11、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从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的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注意: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传说,佛祖的前身是位国王。有一回,他看见一只饥饿的老鹰正在追捕一只鸽子,慈悲心起,把鸽子藏进怀里。老鹰说:“那你就忍心看着我饿死吗?”佛祖命人取来天平,他愿意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与鸽子同等重量的肉还给老鹰。可无论佛祖割多少肉都无法与鸽子的重量相等。最后,佛祖亲自跳上天平,天平的两端终于相等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3、中国爆发食盐抢购潮后,日本民众表示,对于中国人这一行为觉得“不可思议”,就连每天生活在核危机下的日本民众,都没有如此恐慌。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分析指出,一个依据常识就可做出理性判断的事情,在中国人面前却变得非理智;从传统文化形态来看,这与中国人习惯于从众、而不是独立思考有关。
【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学生用)】推荐阅读:
高三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24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题件07-11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附答案)09-25
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作文讲评材料10-31
高考作文材料立意训练09-20
材料作文审题素材10-16
高三历史材料题讲解07-08
高三班主任表态发言材料08-18
高三(二)部工作交流汇报材料08-10
高三化学组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