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2024-08-27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精选15篇)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一

睢城小学“爱我校园”活动方案

校园,是我们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校园环境也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对外形象的窗口。现在,当我们漫步在多彩的校园中,欣赏着优美的景色,聆听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时,却时常能看到许多不和谐现象:道路操场的纸屑垃圾、墙壁长廊上留下的脚印、教室里面目全非的墙壁和桌椅……如此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给我们美丽的校园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为此我校在9月下旬开展“爱我校园 ”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创建卫生校园、和谐校园,养成卫生习惯,争做文明学生。

二、活动主题

爱我校园 清洁校园 美化校园

三、领导小组。

组长:葛树华

副组长:魏本峰 杨忠 肖婷婷

组员:年级主任和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1.个人卫生:

(1)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剪指甲。(2)每天佩戴红领巾,并保持清洁平整。(3)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垃圾。2.教室卫生:

(1)门窗、玻璃、桌椅、地面洁净。(2)桌椅、清洁、学习用具摆放整齐。(3)坚持每日一扫。3.校园环境卫生:

(1)不吃零食,不乱丢纸屑果壳,不攀爬假山,不踢踩长廊墙壁,不乱涂乱抹,保持校园整洁。

(2)爱护花草树木,不擅自攀析花枝。(3)清洁区每天一扫并注意保洁。

三、活动措施:

(1)各班主任要利用晨会、中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保持清洁”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讲究卫生,人人有责的好习惯。

(2)各班9月20日召开一次以“校园保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明确卫生保洁的重要性。

(3)各班每天要坚持查找教室及清洁区内的卫生死角,发动大家深挖造成卫生环境脏、乱、差的原因,通过“查找”、“深挖”,使同学们增强文明卫生意识,提高讲究卫生的自觉性。(4)全校学生要严格执行学校“卫生五不准”制度:不准在室内吃零食、不准乱丢废弃物、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从窗户丢垃圾,不准在长廊、墙壁桌椅上乱涂乱画。做到教室、清洁区内无卫生不清洁现象。

(5)成立学校的红领巾监督员在校园进行卫生清洁监督。

(6)成立班级“卫生小卫士”,对本班的教室、清洁区进行打扫和监督。即:每节课的课间,各班的“校园小卫士”对本班的教室和清洁区的垃圾进行拾捡、清扫。

(7)学校每月将评出“先进班集体”。

睢城小学少先大队部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二

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与路径

实践中, 通过活动体验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可以使学生初步养成自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向上的精神与创造的激情。同时, 这也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发挥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积极作用。

学科统整实践活动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那么, 学校应该如何选择活动主题、如何开展活动呢, 又该如何确立和体现学科统整呢?

(一) 活动主题选择的原则

1.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提升其学习兴趣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的, 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 而做中学、边玩边学往往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所以, 每一个主题的确定都要符合学生天生好动、好胜、好奇、好学的特性, 教师要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声音, 满足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例如, 学校开展能动手操作的校园花木种植活动, 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体育锻炼活动, 事关学生营养、健康、口味的午餐和水果调查活动……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对设计、调查、统计、采访等学科活动都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2. 涉及多门学科, 体现学科韵味

每学期, 学校统一安排和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为宜, 大主题可以涉及多个学科内容, 体现各学科的特点。以“校园里的花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花草树木, 观察其变化, 研究其生长等;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描绘植物形态、品味语言魅力;英语老师可丰富学生的花木英文名称的词汇量;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对最喜爱的树木进行分层统计并得出结论;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植物名片、树叶贴画、描绘校园美景等。如果某班开辟一块种植基地, 那么数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量一量长宽、算一算面积;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物种, 研究种植条件;美术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指示牌;等等。

3. 依托区域资源, 体现校本特色

学校资源是主题活动的主要来源。每所学校所在的区域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学校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 校内绿树成荫、花开四季, 还有一条小河——茶士港穿越其中。所以, 学校可以“生态校园”为主题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事实上, 身边处处皆学问——种类繁多的校园植物成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若加以有效利用,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实践活动实施的路径

实践中, 学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以主题活动为单位, 针对学生开展实现多学科统整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中, 学生全员参与, 以小组为单位, 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 并将相关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 最终形成综合性研究报告。具体来说, 教师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来组织学生学习与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 课内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前, 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制订活动计划, 考虑会涉及哪些相关学科知识、学生实施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等。教师要利用课堂进行教学, 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第二, 课外去实践。掌握了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后, 学生很乐意在现实生活中“露一手”, 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第三, 综合运用再提高。学生在经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一方面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 另一方面又自主获得了新的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促进了自身对学科课程的学习。课外实践之后, 教师必须让学生再次回归课堂, 交流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或改进的措施, 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与解决问题的深度。这促使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相互融合, 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校园里的植物生长茂盛、品种繁多, 不同的季节里都有不一样的植物开花结果。学生在美丽如画的校园里玩耍、游戏的时候, 经常被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吸引, 跑去仔细观察这些长在土地里的生命, 也会好奇地向教师请教“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此, 学校因时制宜、顺势而为, 组织4 年级学生开展“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经历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统计模型应用的积累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 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培养自己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 以数学为主, 以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为辅的学科统整式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一) 从认识校园植物到“校树”“校花”评选

校园里有百余种植物, 认识这些植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知识增长过程。因为认识的植物越来越多, 而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 所以常常看见学生争着讲述自己喜欢某种植物, 尽力去描述它的美丽和价值, 希望争取更多同学的认同。那么, 到底哪种树、哪种花最受学生喜爱呢?在认识校园植物的基础上, 学生又开展了“校树、校花评选活动”, 将综合学习与植物主题结缘, 学科统整便以数学学科为主。

(二) 用数学学科放大镜审视校园植物,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不仅是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材中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数学思维也可以在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味儿浓厚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自然而然地会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经历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后, 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会大大提升。

在确定“校树”“校花”时, 4 年级各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了解植物之后, 根据直观猜测, 选定本组最想推荐的一种或两种植物。学生通过查阅、整理资料, 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随后, 小组长将拟推荐植物的翔实材料在全班进行展示, 请全班同学做评委投票, 根据得票多少进行评选、认定, 形成本班提名的“校树”“校花”。然后, 各班级将提名的“校树”“校花”提交学校学生会评审, 确定5 种候选“校树”、5 种候选“校花”, 作为大样本调查的备选范围。同时, 学生将相应材料整理成PPT演示文稿, 作为进班调查时的宣讲材料。

(三) “校树”“校花”大评选——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

学生在推荐“校树”“校花”的行动开始前便得知, 单纯的演说宣传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喜欢哪种树或者花的人最多。因此, 小组成员商讨出融合统计知识、运用投票选举的好办法, 并为此制作了推荐表和统计表, 积极稳妥地开展“校树”“校花”评选活动。在评选过程中, 学生根据“校树”“校花”的实际情况选定恰当的统计方案, 实施统计活动, 从而积累了与统计有关的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既经历了“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直观猜测——设计数据收集方案——选定数据统计工具与方法——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的建立统计调查模型的全过程, 又亲身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学生的民主和公平意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自然想到了运用统计的办法进行投票公决。但此时学生头脑中对于数据收集与统计的流程还是模糊的, 对于调查前所需要的数据和准备工作还不甚明确。小组在讨论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如“想要选取大家心中的‘校树’‘校花’, 就要征询全校师生的意见, 这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位师生, 以便于提前准备选票”“我们小组认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只能选取1 种树作为‘校树’、选取1 种花作为‘校花’, 这样统计出选哪种树的人最多就是‘校树’, 对吗?‘校花’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制作了选票, 想知道需不需要改进”。各小组代表将涉及的问题记录下来, 并主动寻求数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最终确定了选票样式、调查范围等前期准备事宜。同时, 学生对调查时机、调查用语、针对调查对象特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等数据收集的过程进行了解, 并对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数据整理展开了生生、师生讨论, 最终对小组调查与统计进行了合理分工。

随后, 调查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大课间、自习课等时间, 在征询教师同意后到全校各班级利用多媒体做“校树”“校花”推荐演讲, 并做好评选背景和要求的讲解工作, 组织评选, 分发、收集选票, 分别对19个班级的评选结果进行了统计。同时, 他们带上附有备选植物照片和推荐词的选票, 利用课余时间到教室、办公室去征询学校领导、教师等的意见, 几乎邀请到学校每一位成员进行投票。最后, 学生利用表格、图画等形式对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并将统计结果用表格、饼形图等清晰、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全校师生。

此次实践过程使全班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又有实际意义的大样本的统计过程, 在讨论、分享中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大样本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大量关于调查统计、数据整理的经验, 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从而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这些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问题解决的关注, 更加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

三、“数学为主、多科为辅”学科统整的体现

除了与数学学科相关的统计调查之外, “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还包含了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 科学学科:校园植物认一认

在校园的真实环境中, 那么多的植物看得见、摸得着,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来上网搜索、翻阅资料查一查, 这样寓教于乐的过程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积累知识与激发兴趣有机融合。

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 学生从最开始只认识柳树、香樟树等几种植物扩展到能认识几十种植物。同时, 学生还对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意外地发现广玉兰树在初春之际因大量死亡而重新补种的现象, 对此十分好奇。于是, 科学老师就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广玉兰的生活习性和前一年夏季的特殊气候以及对园林工人的访谈等方法, 寻找到校园内广玉兰树大量死亡的原因。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变得越来越会观察、会思考、会记录、会找方法解决问题。

(二) 语文学科:“校树校花我推荐”

1. 以“校树校花我推荐”为活动载体, 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 还体现在言语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处于一个远离自然、相对独立的空间中, 这便导致了真实体验和对自然环境认知的匮乏, 使得他们在习作方面无从感知, 所有的文字仅仅依靠教师创设的虚拟情境来发挥想象完成, 这种没有生活真实感受和体验的想象势必是单一、枯燥甚至是困难的。因此, 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来进行习作显得势在必行。也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内在需求的驱动下, 才能够促使学生开口说话, 也使他们有话可说, 并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生发于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深度体验的机会。在真实的情境中, 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睛来观察, 还可以动手去查阅、动脑去思考、动笔去书写。

当学生为大家推荐校园里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时, 教师要求他们准备充足的推荐理由。基于实际情境和自身需要, 他们不仅查阅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还积极踊跃地向同学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校树”“校花”。大多数学生还勇敢地走出班级, 为全校师生介绍了入围的“校树”“校花”。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积极地参加到这次活动中。

学生在选定自己喜欢的植物后, 纷纷整理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

“香樟树:树木枝叶繁茂, 因全株散发一股特有清香, 所以称其为香樟。香樟高大雄伟, 枝叶繁茂, 树龄成百上千年, 是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 校园里随处可见。香樟还是嘉兴市的市树呢!”“银杏树:银杏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 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的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 非常可爱。秋天, 银杏树叶黄了, 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随风飘落, 像给大地铺上了一条柔软的地毯, 特别漂亮!”

从学生精心为植物写的推荐理由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对自己喜欢和想推荐的植物有了充分的了解。用自己稚嫩的手笔写出感情真挚的推荐理由, 不仅对植物的基本信息做了相关介绍, 而且把每一种植物的特点都描述得准确而生动。

2. 以校园植物和景色为情境, 激发动笔欲望和写作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无论是从字词教学的识记、书写层面讲还是从检测的层面讲, 都是单一的、枯燥的, 甚至是很低效的。其原因在于这种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识记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内在的真正需求。从功能的角度来讲, 学生不知道这些习作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也不知道这些习作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这种忽略内在需求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低效。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的运用场地。在“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活动中, 校园内百余种植物总有一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这样一个巨大的生态校园无疑成为他们最真实的课堂和实践场地。学生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去观察这些小植物, 他们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愿望, 想把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推荐给全校师生, 于是纷纷用心描写自己的见闻和感想。

“刚刚走进校园, 你就能够看到24 棵挺拔雄壮的银杏树矗立在两边, 它们就像英勇无畏的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的校园……银杏树还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我最喜欢的植物就是柳树, 因为柳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学校的小河两侧长满了婀娜多姿的柳树,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常见的植物, 如果你留心观察, 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哦。不信, 你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 有声有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带着这种强烈的内在动机来完成有趣的活动, 切实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在愉快的过程中收获探索的乐趣, 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使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 美术学科:“校园植物粘贴画”体现童心与艺术之美

在这次校园植物主题活动中, 低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主打活动”, 即制作植物贴画。这些贴画以不同形状的树叶为主材料进行造型与粘贴, 并辅以彩笔搭配装饰, 最终使之形成神形兼备、主题突出、内容丰满、表现力强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的童心与艺术之美,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使低年级学生关注更多与植物相关的知识。例如, “我用的树叶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个树叶是红色的, 那个树叶是绿色的, 还有黄色的呢”“怎么贴能贴牢呀”,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主生发的, 他们愿意主动去向同伴、教师和家长寻求答案, 由此养成热爱思考、善提问、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尝试结合学生兴趣, 从地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发, 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英语等学科的部分教学目标整合在一起, 设计实施了以数学学科为主线的校园植物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具备学科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用学科思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更加体现了学科教育的价值。

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创建;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与校园文化的创建相结合,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学校精神相融合,创建学校的独有特色。

我校《走近黄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初的研究实施框架大体分为了这样几个方面:孕育华夏文明、黄河的历史发展、黄河沿岸的主要景点、黄河历史发展中的典型文化、黄河治污、对课程的思考以及由课程研发而提炼出来的黄河精神和学校精神的融合,以及学校办学过程中要体现的重要思想——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从此开始,我校的校园文化创建与课程研发结合在了一起。

最初墙壁文化说明:

1.墙壁上的黄河文化教育

“华山秀作英雄骨,黄河泻出纵横才。”

黄河精神:奔流不息

伟大坚强

胸怀博大

孕育华夏文化

学校精神:终身学习

永不言弃

无私宽广

桃李芬芳

2.学校门口的教育思想教育

学校大门的右边是用醒目的大字书写的学校名字,左边是与之对称的学校教育总思想——为人民服务。

3.校園内地面上的十种教育思想和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

校园内地面上的十幅组图配了十个词语二十个大字,它们是开放、特色、安全、健康、读书、礼仪、实践、思考、创新和和谐。这十种教育思想都隶属于“为人民服务”这一总的思想。

校园文化的创建会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深入。我校现在最新的校园文化内容是根据综合课程发展的最新框架主体板块设计的。

一进学校大门是“我爱身边美丽的黄河”“滨州城市建设研究”

“我爱美丽的家乡”,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滨州区域农业研究”“滨州区域工业发展研究”,是和学生一起了解滨州经济的发展;“黄河上游代表性子课题——地形地貌研究”“黄河中游代表性子课题——水土保持专题研究”“黄河下游滨州段外代表性子课题研究——黄河三角洲开发研究”,是引导学生走出家乡,放眼全国和世界。校园外墙壁上的课程框架统领整个校内文化,校园的西部是最初课程框架的再版,是现在课程框架构建的理论部分;校园的东部是课程框架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中的重点内容都和校园文化的创建结合在了一起。校园外墙壁上保存了我们的学校精神,进而我们又从课程研发中提炼出了我们的办学宗旨、教师成长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校园文化创建是分了三个层次的,一是课程框架统领下的子课题校园文化,它构成了我们整个校园文化的基础;二是在此基础上我们提炼出来的办学宗旨、教师成长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三是将二者归结到我们的学校精神和总的办学思想上。我们的校园文化创建和我们的课程研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程的研发与校园文化的创建结合在一起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黄河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以及爱人民教育的良好素材;对黄河文化的探寻和追随之路,是学生能力提速的过程之路。我校综合课程发展与校园文化创建相结合是我们的特色之路,其他学校则要根据本校的综合课程内容和学校总体发展思路而定。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中中心小学)

4.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校园安全搜查线 篇四

活动背景分析:

校园是同学们熟悉而且频繁出入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它的优良、安全环境的创设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关系非常密切。本次活动从调查发现校园不安全的隐患着手,帮助学生提升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和避免学校意外事件的发生。教学目标

1、通过校园内的意外受伤事故,了解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重点:调查发现校园不安全的隐患,有效控制和避免学校意外事件的发生。难点: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每组派发调查表格。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 同学们,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优良、安全环境的创设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关系非常密切。有时学校中会有一些不安全的隐患,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受伤的事情。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调查一些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出示课题)

二、新课:

1.师:说说你知道的学校曾经发生过的意外事故,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2-3名同学回答)

师:校园不安全的隐患就像杀手一样,威胁着同学们,我们有必要、有责任排查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

师:你发现学校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吗?你是怎么发现的?(指名2-3名同学回答)

师:大家很细心,发现了一些校园里存在的不安全的隐患。校园里的不安全因素也许还有不少,老师、同学们还没有发现,让我们一起去仔细看,认真查,把它们一个一个找出来。

2.共同讨论调查时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师:我们怎么去调查呢?大家一窝蜂去吗?

师:对了,分好组、分配好地点调查,才能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师:老师把全校分成了10个点,刚好我们班有10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调查一个地方,你们说好吗?

师:老师把10个地点贴出来,各个小组组长和组员商量了以后,上台把你们选中的地方摘下来。

师:你们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呢?

师:要调查的地方附近同学们也不要放过,看看那儿是不是也会有一些问题。3.指导学生调查,进行方法指导

师:地点选好了,我们怎么调查才能发现问题呢? 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每一个地方都不放过。

师:我们准备去调查了,哪位同学有什么温馨的提示跟大家说说吗?

师:要注重自身的安全。我们发现校园中不安全的地方,同学们不要自己动手,我们把它记下来,交给学校相关部门处理。

(发放调查表)4.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

5.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五

今年11月17日,我们将迎来第31届国际大学生节,迎来又一个团活动日,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和优秀团员,我们意气风发,昂扬向前。我们有家国天下在胸,有黎民忧患在腹,我们有我们的责任,世界的未来属于我们!我们的梦想在于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我们的实力,自豪地向世人宣告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并能够践行之!

红叶纷纷,黄桐飘飘,这次活动以“美化校园,爱我家园”为主题,希望我们行动如同这红黄翻飞的落叶,一举一动,能给我们的家园描画一抹亮色,以文明环保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同学们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为创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一. 活动过程

2.活动总结与讨论

为了总结此次团日活动成果,分析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今后工作,我们及时对活动效果,活动意义进行了总结,大家积极发言,勇敢批评,并分工合作将活动写成文字总结以便支部存档和上报组织。

二. 活动自我评估

纵观全局,我们这次以“美化校园,爱我家园”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各个阶段都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准备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体现在此活动中,正因为班级全体成员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才有了成功开展活动的前提。

2.配合密切

多方面的积极协作和配合是活动圆满完成的保证,如:活动内容的确定参考了同学们的建议,活动工具的借用我们得到了食堂和宿管阿姨的帮助,宣传后,也得到了其他班级和学校平面设计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活动开始前,负责人就已经分配好了劳动工具,任务,同时也注意到宣传组织及工作时间的协调。事后,同学们反映普遍良好。

4.活动影响范围较大

我们美化学校“面容”将促进全校师生们爱护我们可爱校园的每一寸肌肤。

6.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六

蓬莱小学开展“小校园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好 11月16日,蓬莱小学开展了“小校园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热捧,家长的好评。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学生理解挣钱不容易、挣钱必须依法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在“市场”上,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开店需要到学校模拟的工商、税务、卫生、城管等部门办理营业需要的相关手续,然后到市场上选货、进货,再将货物拿到学校模拟的市场摊位上去卖,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购。卖东西的学生大声吆喝,积极推销自己的“商品”,买东西的学生则精挑细选,再三砍价,热闹非凡。每当交易成功,卖出物品和买到自己心仪物品的学生都兴奋不已,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得意的笑容。

此次“市场”活动,使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亲身体验到了商品交易的全过程,从中学习了管理的经验,学习了与各种人相处、沟通,学习了合法经营、依法经营,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极大调动了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这样的综合实践课还应该多开、开好、开实。

7.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七

一、选题现状列举

(1)学生“任性”。学生确定课题,随性而为,信马由缰,或过于宽泛,或过于高深,或不合时宜,忽视实际条件,注定难以真正开展后续活动。

(2)教师“任性”。教师或包办代替,硬性“推销”预定课题,漠视学生的意愿和能力;或以某个参考教材为唯一依据,按部就班,坐而论道,无视现实学情、校情、乡情。

(3)学校“任性”。学校或急功近利,以个别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完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开展;或将学生平时被动参加的零星活动完全视同于综合实践,缺乏全面谋划,有效整合,缺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类似现象不胜枚举,其共同特点就是,学校对该课程并未真心实意重视,教研氛围不浓厚,指导教师对课程也缺乏深入研究。所有“任性”行为的结果,无一不落得无疾而终。

二、选题策略纠偏

1. 尊重学生意愿,兼顾实施可行性

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题确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符合学生本人意愿;2切入点小而近;3可操作性强;4实施有意义。

初中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充满激情;反之,则往往敷衍应对。譬如“X校学生追星现象调查与思考”“交通安全伴我行”“中学生正常交往问题探究”等课题,都符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爱好,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选择这样的课题,他们往往乐意去研究,并且开展活动不存在技术性和条件性障碍,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 联系地方特色,强化选题针对性

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指导纲要(7~9年级)》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面向学生整个生活的实践性、体验性课程,如果我们只注重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忽略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学生生活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自然。

校外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就拿笔者所在的福建省武平县来说,它兼具纯客家县、中央苏区县、福建省著名绿茶产区、中国富贵籽之乡、定光古佛发祥地等特质,这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茶文化、定光古佛信仰内蕴丰厚,特色鲜明,值得挖掘、探究的领域非常多。为此,武平县多所中学曾经或正在开展诸如“中山古镇姓氏楹联探源”“中湍村‘上刀山、下火海’民俗问题研究”“东留乡富贵籽种植情况调查”等探究活动。这些课题的开展,接地气,合乡情,学生们不但兴趣浓厚,而且通过实实在在的调查、实践、探究,使他们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可谓选题针对性很强。

3. 联系学校实际,凸显校园特色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在课程开设上应该充分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原则。在具体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之不同,每所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风格上不尽一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应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譬如,福建省永定县第二中学历年来持之以恒地开展了以“远足”为题的系列活动。其主要内容为:军训、远足、参观革命圣地、考察调研三农问题、生存能力体验、篝火晚会、成果展示等。这些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有机整合,让学生亲历实践,深度体验。这些做法得到了课改专家及各地同行的普遍赞赏,真正凸显了该校特色。

4. 关注热点问题,培养公民意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广大中学生对身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也会投以关注的目光。老师们如能及时引导他们从中挖掘、提炼出恰当的课题,无疑既满足了学生的意愿,又契合了新课程理念,一举多得。此类研究性活动的开展,势必有益于促进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并为他们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打下基础。

8.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篇八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也体现出了这一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理念与新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吻合,并且与生物教学不矛盾,也可以说,它为生物新课改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为生物教学打开一扇通往阳光大道的大门。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 改革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生物教材的基本知识为出发点,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以增长学生见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懂得珍爱自然,重视生命的真谛,理解学以致用观念,让所学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弥补传统生物学课程的一些缺陷,真正让生物教学落在实处,增长学生的见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生物综合实践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生物课被社会和学校忽视。一直以来,中考中就没有生物这一科,导致学校对生物学科重视不足,甚至生物课的课时安排不够,导致学校把生物归为小学科,甚至家长和社会也是这么认为。这就导致对生物学科的重视不够,想当然地认为上生物综合实践课是浪费时间。基于以上种种,大家对生物实践课就更不重视了,甚至把实践活动直接取消。即使开展一次或者两次活动,那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者是走走形式,只是做做样子。现在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仍是以升学率为基本评价标准,而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也是只看这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使学校只是一味地想办法如何追求升学率,教师绞尽脑汁让学生提高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成长,思维的拓展,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此种现象,为生物实践活动造成了种种障碍。

2.各方面对生物实践活动的不支持。要想让生物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各方面的支持才行,而现实是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没有对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给予足够的关注。既然是活动,就需要场地,相关人员的配合,活动进行所必需的工具,甚至有时候还需要经费,但这些都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上得不到满足。更重要的是,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是在社会上开展,比如社会调查、动植物研究、收集标本、采样,都需要社会给予大力支持。最终结果,因学校的忽视,社会的不支持,使得生物社会实践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实践活动的范围窄。生物书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块内容不多,并且教参上的相关内容也不多,有也是生物书上理论知识的外延,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远,很难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以及对生物学知识探索的欲望。并且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能让学生参与,能够在社会上实施的生物课题非常少,范围窄。这也导致了学生对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太重视,态度冷淡。为转变以上现象,让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下面提出几条建议。

一、转变思想,让生物理论课牵手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相辅相成

要想促进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要以生物理论课为基础,否则,理论知识不过关,那么一切就是纸上谈兵。生物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三维目标要达成,更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的提高。这样才能为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做好准备,才能让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又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理论知识。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两者间的关系。

二、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生物综合实践课因其特殊性,这就给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新课改的提出,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知识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的指引者,以及最后教学的评价者。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给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多重角色。所以,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提高实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1.教师要学会研究。生物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要注重学习和交流。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因其特殊性,不仅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综合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过硬,才能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好的指导学生。

2.教师要学会合作。因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其本身特点,内容性、社会性、开放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合作,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和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多看多想,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取得成功。

3.教师要学会评价。积极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上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合理的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尽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各方面细节,如是否积极,有没有创新能力,和同学能否合作等等。教师要抓住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收获和成功的快乐,进而诱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留心各种资源,让活动课题丰富有趣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发现,在我们身边,学校周围及村庄附近,有许多我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比如和生物课紧密相关的资源有:我们学校的小花园,绿草茵茵的学校大草坪,绿树环绕的学校跑步小道,甚至是学校医务室,小池塘,排污渠等。最好的资源的莫过于学生跟随家长参与农作物的种植,了解家禽和家畜的生活习性,知道如何防治病虫害,哪些农产品的品种比较优良等,这些资源不仅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为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内容。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9.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九

一、活动时间:2017年4月 日

二、活动对象: 四

(一)班队员

三、活动准备:

(1)在教室内召开本次主题班会,黑板上写好主题

(2)同学们亲手绘制:1.“保护环境,爱我校园”主题海报,2.画一幅刊头画,写着本次主题班会的口号,留作倡议签名之用。

四、活动过程: 1.开场: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四年一班在此举行“保护环境,爱我校园”主题班会。

():请允许我俩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我是()。

():“保护环境,爱我校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组同学们课前收集的图片。有请收集资料的同学上台。1.2.3.看到这么干净秀丽的风光,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说得真好,这些国家的环保工作都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好,马上进入我们今天的《环保大家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环保小故事.我们有请()等同学为我们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2.朗诵《给未来一片绿色》

():听了这么多的介绍,同学们一定有了很多的感想。():下面请欣赏配乐诗朗诵《给未来一片绿色》。表演者:()3.环保购物袋。表演SHOW():你知道吗?我们班同学在课前都精心制作了环保购物袋。

():真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睹为快,接下来请欣赏表演SHOW。

4.小品《最后一滴水》

():欣赏完了精彩的表演秀,接下来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未来的地球是个怎样的世界,或许也能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5.《环保童谣》

():同学们,让我一起动起来。():唱出我们心中的《环保童谣》。6.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拍手是约定,现在就做起。说得真好呀!相信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我国的环保工作一定能越来越好,我们的明天也会更美好!():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每个人的心, 面对突然降临的天灾,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我们的领导,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没有旁观,没有沉默,而是以各自的方式与相同的爱开始了抗灾。

():没有迈不过的槛,人定胜天,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的一起努力下,四川的人民一定能克服困难,你们的将来一定会更好。

():下面请欣赏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7.倡议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想法。“保护环境、爱我校园”不仅仅是我们班的口号,也应该内化成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所以,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让我们一起“节能、环保、爱我校园”。请支持并响应我们这个倡议的同学和老师在这块特别准备的黑板上签上你们的姓名,我们将把这块黑板放在校门口,以呼吁全校师生“保护环境、爱我校园”。(音乐响起,大家纷纷签名)

8.辅导员活动总结:

10.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十

一、活动时间:2012年12月17日

二、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同学

三、活动准备:

(1)在教室内召开本次主题班会,黑板上写好主题:节能、环保,爱我校园

(2)同学们亲手绘制“节能、环保,爱我校园”主题海报,一块画了一幅刊头画,写着本次主题班会的口号,留作倡议签名之用。

四、活动过程:

1.开场:

男: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三年级“节能、环保,爱我校园”主题班会,祝愿在这个初冬的下午,我们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女:我俩是同学们推选出来的主持人,今天的主题班会就由我俩主持,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组优美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我们课前共同收集的,看到这么秀丽的风光,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女:说得真好,这些国家的环保工作都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我们很多同学在课前都查找了许多这些国家的环保资料。

男:好,马上进入我们今天的《环保大家谈》。

女: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环保小故事.我们有请杨子庄等同学为我们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

2.朗诵《给未来一片绿色》

男:听了这么多的介绍,同学们一定有了很多收获。

女:下面请欣赏配乐诗朗诵《给未来一片绿色》

3.表演SHOW

女:胡佳,你知道吗?我们班同学在课前都精心制作了环保购物袋。

男:真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睹为快,接下来请欣赏表演SHOW。

4.小品《最后一滴水》

男主持:欣赏完了精彩的表演秀,接下来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未来的地球是个怎样的世界,或许也能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5.《环保童谣》

男:同学们,让我一起动起来。

女:唱出我们心中的《环保童谣》。

6.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男:拍手是约定,现在就做起。说得真好呀!相信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我国的环保工作一定能越来越好,我们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女:最近的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每个人的心, 面对突然降临的天灾,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我们的领导,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没有旁观,没有沉默,而是以各自的方式与相同的爱开始了抗灾。

男:没有迈不过的槛,人定胜天,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的一起努力下,四川的人民一定能克服困难,你们的将来一定会更好。

女:下面请欣赏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7.倡议

女:最后,我们还有一个想法。“节能、环保、爱我校园”不仅仅是我们三年级主题班会的口号,也应该内化成我们每个小主人人的实际行动。所以,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让我们一起“节能、环保、爱我校园”。请支持并响应我们这个倡议的同学和老师在这块特别准备的黑板上签上你们的姓名,我们将把这块黑板放在校门口,以呼吁全校师生“节能、环保、爱我校园”。会(音乐响起,大家纷纷签名)

8.结束

女主持:三年级中队“节能、环保、爱我校园”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男主持:谢谢各位听课老师和同学光临指导,谢谢!

11.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 篇十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社会生活化”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它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落实并达成《课标》中有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呢?下面结合笔者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实践探究以及对学生的指导,举例如下:

1、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指导方法、推荐读物和组织交流。指导方法包括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目的和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一般来说,读书目的大致分类有四种:①增长知识,扩大视野;②提高修养,激励意志;③发展专长,研究问题;④休息娱乐,丰富生活。中学生的读书目的主要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读书方法受读书目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等的制约,方法不能强求一律。因此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指从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最佳读书方法。适合中学生的读书方法主要有:①浏览。浏览的长处是快速而覆盖面广,但不求甚解,容易导致读了许多而脑子里什么也没留下。②通读。通读要求获得总体印象,帮助锻炼快速阅读。③精读。要求边读边思考,对内容有较透彻的理解。这三种方法各有长短,可以结合使用。

2、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主要是结合课外古诗词的熟读、背诵、吟诵等形式来逐步进行诗词鉴赏。这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兴趣小组来进行,在诗词鉴赏的基础上积累千古名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3、剪报、贴报。教会学生选择报纸阅读,指导学生剪报、贴报,学会收集资料,分类整理。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信息,互相传阅,使收集的信息资料发挥更大作用。

4、创办小字报。小字报可以说是学生文学书法兴趣的发源地,也是学生舞文弄墨的“用武之地”。教师要呵护学生的习作热情,为学生办好校刊、班刊提供物质上的便利和方法上的指导。

5、课外练笔。练笔包括写各种读书笔记、随笔、日记、周记等。这种写作实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练笔,养成较好的动笔习惯。课外练笔的内容大多与读书活动有关。例如做读书卡片,边读书边择要摘抄。读书卡片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分类整理便于查找,经常翻阅有助于记忆知识条目。再比如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有助于巩固读书收获,整理思想,探讨问题,也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对课外练笔,教师要定期检查和组织好交流,使学生感到自己写的东西受到了重视,从而坚持练笔活动。课外练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它。

6、书法培训。现如今的学生书写能力大大减弱,而电脑打字的水平却迅速提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书法培训”兴趣活动小组很有必要,尤其是硬笔书法培训。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书法培训,或者说加强习字训练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甚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可惜的是许多学生对此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现在都电脑打字了,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习字训练。针对这种情况变化,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激发起对中华文字、中国书法的兴趣来。

7、影视评论。影视评论开展得好,不仅吸引学生,而且富有思想教育意义。教师对这项活动的指导,主要是介绍一般的影视知识和及时推荐好作品,让学生的兴趣热点与社会大众的脉搏跳跃更接近些,充分利用影视的现实性,学会欣赏和评论。特别是现如今一些不太健康、格调不高的影视作品流行中小学生当中,甚至有泛滥成灾的趋势,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影视评论的指导和经典影视的引导推荐,显得极为必要。

8、演讲、辩论。开展这项活动,要注意与说话能力训练结合,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可以从课前一分钟讲话开始,讲故事,介绍名人名言等等,逐步发展为专题演讲、即席演讲、辩论答辩。这项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增强自信心,克服腼腆,也有极大的帮助。

9、演课本剧。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再创作,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实践中锻炼了语文的综合能力。这项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只要为他们的演出组织好基本的观众和安排时间观看就行了。从初中低年级开始,教师从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出发,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10、采访、调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接触了解现实很有必要,有了这种实践经验,今后离开学校也不至于因为面对复杂的社会而不知所措。采访先进人物,革命前辈,也是好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调查是一种学习性调查,未必是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父母、邻居,都可以作为调查对象和调查课题。但是相对来说,调查采访总是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不宜经常开展。这项活动比较适宜在双休日及寒暑假进行,而且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不宜单独行动。

11、小课题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研究性学习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重视。再加上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畅通,因此,进行小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极有帮助。《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七到九年级阶段“综合性学习”这一块内容也提出了目标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也正是综合性学习或者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研究性学习即小课题研究是他们必不可少的选修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从更小的方面进行实践探究,比如,时文推荐、每周一诗、成语接龙、IQ无限、猜谜语等,这些在课堂内外都可进行。

当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笔者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否则热闹有余,实效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1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十二

一、设计实践主题,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学科的限制, 也没有知识和技能的界定, 它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要为中心。在实践前设计好主题,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是确保实践顺利进行的首要步骤。可以让学生设计活动的主题, 教师起引导作用, 逐步形成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的主题设计局面。

(一) 与学科相关, 突出实践与学科的整合

由于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 所以需要教师深入发掘资源, 由学生或教师确定活动主题。笔者认为, 可以制定与学科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 突出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 这样学科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延伸和拓展。新课程标准中也曾提出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如酸雨正在不断危害人们的生活, 等学生学完酸雨的相关知识后, 可以设计“寻找酸雨形成的原因与酸雨对人类的危害”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让学生拟定。学生分组合作, 组内成员分头行动, 各自负责其中一项内容, 最后形成报告。

(二) 与社会体验相关, 突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其实, 身边的一切就是实践资源。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可以开展与社会体验相关的主题活动。如领略徐州的历史文化风情, 调查徐州市的最新经济状况, 调查徐州市有多少文化古迹和有什么文化传统, 等等。这些活动简单易行, 活动方式主要以考察、访问为主。在活动实施前阶段, 需要确定具体的主题和需要达到什么目标, 然后商讨具体的地点和所需的物品, 最后形成报告总结。学生可以在访问过程中体验当地的历史, 深刻地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发掘本地资源, 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本地资源可以就近取用, 方便快捷。因此, 教师与学生应该深入发掘本地资源, 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这对于学生加深对本地的了解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 开展徐州诗词主题活动, 传承地方文化

一般而言,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因此, 可以设计一些与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特色, 更好地传承本地文化。以笔者所在的徐州市为例, 由于很多诗词与徐州相关, 因此可以开展徐州诗词主题活动。此类任务灵活性很大, 可以以竞赛形式开展此次实践活动, 比一比哪个小组搜集到的徐州诗词最多。有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白居易的《燕子楼》、苏轼的《江城子·别徐州》、曾巩的《彭城道中》、张祜的《观徐州李司空猎》。以竞赛形式进行, 学生会想办法搜集到更多的徐州诗词。与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 体现了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构建特色, 更拓展了学科知识,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 拓展综合实践基地, 丰富实践内容

学习与实践的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充足准备。因此, 可以将综合实践基地延伸到社会, 以丰富实践内容, 更让学生感受社会气息, 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周边的社区服务活动, 走进敬老院探望老人, 参加学校的管理服务活动、手工制作活动等。如此一来, 教师将综合实践基地从学校发散到周边, 发散到社会, 让学生有机会融入社会, 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

三、及时总结评价, 突出实践活动价值

评价也具有教育功能。因此, 教师应在每次综合实践课程完成后, 进行评价总结, 突出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 实施档案袋评定效果很好。每次综合实践课程结束后, 学生自己填上在实践中的收获, 在自我评定中发现不足并逐渐敢于肯定自我, 学会分享成果。然后, 教师收集档案袋, 进行综合性评价。每一次评价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也突出实践活动的价值。以“小小创造与发明”实践活动评价为例, 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创意和执着探索的精神。学生在进行档案袋记录时, 也提出自己的创造将会对哪些方面有价值, 自己的创造还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改善等。评价, 让学生感受温暖与关注, 更让学生认清优势与不足。

1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十三

宁乡县凤凰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学校 — 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这会是一场奇妙而又充满意义的军队生活吗?坐着车— 听着歌 —唱着歌,还可以吃零食,在车上的时间里好愉悦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揣着一颗无比激动的心情下了车,过了一会儿,我们变成了小军人,也从现在开始,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啦!

有一种娱乐活动是野炊。第二天,我们便乘着车去香山户外拓展基地野炊,由于天公不作美,一大早上就下起了雨。让原本快乐的心情添了一丝忧愁。在一个很大棚子里,有很多灶台,做菜用具也都有,随着教官的一声口令,野炊开始了。我们这一组分工合作,男同学生火,女同学切菜和炒菜。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的合作。

有一种情感是感动。第四天,我们举行了一场感恩主题活动,励志·感恩 — 我长大了啦。从这个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父母不容易,他们在外面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让我们吃好,睡好、穿好;老师不容易,他们用心地教育,给予我们知识,就是为了要让我们为社会作出贡献;教官不容易,他们为了让我们能成为一名更棒的军人,每天辛苦的训练把自己的嗓子喊嘶哑了;身边的人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付出点实际行动呢?

14.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十四

为促进实施英语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工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累学生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设计了这节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背景

现在网络进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毒素。危害也不可小觑。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心理处在急剧变化的阶段,很不成熟,一旦迷恋上游戏,往往难以自拔,轻则荒废了学业,损害了身体,重则引发违法、犯罪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光靠说教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电脑游戏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走出沉迷电脑游戏的误区,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受到教育。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正确看待网络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兴趣。

3、学会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1 决问题的能力。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三、重难点分析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兴趣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学生学会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一)确立活动主题

1.调查本班学生常玩哪些电脑游戏

2.用英语表述怎样玩这些游戏

3.搜集电脑游戏受害者的有关情况,分析其危害;

4.搜集人们对电脑游戏的看法

(二)制定活动方案

在确定了研究主题后,由小组内成员推选出本组组长,因为这是一个辩论,正方反方已分好,所以组长应综合整理大家搜集的材料,提炼支持自己论点的材料。

五、活动过程

1.笔者担任主持人

2.邀请英语教师们担任评委,评委一一就座,负责教师分发评分标准及评分表格。

3.将全班同学分成八组,正方四组,反方四组。每一组推 出一个发言人,其他同学在其背后组成一个支持团队,大家互相合作,就对方的观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支持自己。

4.比赛开始,参赛学生依次发表自己的看法,比赛气氛十分热烈,掌声不断。评委教师们或沉吟落笔,或商量画分……都十分认真。

六、活动反思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通过研究,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呈上升趋势。

(二)学生的收获

1.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有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有了新颖的学习方法,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有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才会形成良好的班风。

2.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

实践活动可使学生较快地培养起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操练人在非正式场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 使用的无拘束的言语,口语的无准备性不允许言语活动者通过翻译来表达思想理解对方的话语,久而久之,学生的这种交际能力会不断提高。

3.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了,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4.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5.学生掌握了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过程,乐于积极参与,敢于大胆尝试,学会了积累,敢于并善于表现自己,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三)英语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1.实施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

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和认识,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2.进行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地工作,教师要循序渐进,将课外实践活动逐步开展下去。

3.有关时间和精力问题。

教师在设计各项实践活动课时,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活动的时间以及范围,尽量使操作步骤直接一些,次数不宜过多,最好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密切结合课堂教学。4.应加强教师培训。

5.课题研究中存在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课外实践活动,不断研究开发出新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手段。

活动在教师们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次活动通过两周的查找资料,准备资料,学生既充实了自己的英语知识,也培养了学生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比赛过程较为流畅,也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活动,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以后还要适当安排学生类似的实践活动,争取能让英语更贴近学生心灵。

15.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爱我校园 篇十五

.“微”课程应去繁就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微”课程应明确小组合作任务,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合作态度;“微”课程应体现生活化,在生活技能、操作技巧、问题处理方面可作为重点;“微”课程应强化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促进学生边做边学边问,在科学研究方法方面有所提升;“微”课程的单位教学时间应尽可能短,便于日常管理。

二、“微”课程设计要求

1.教学内容主题化

根据初中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我们把课程设计成一个个小主题活动,将科学知识隐喻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例如,在活动案例《我的废旧衣服我做主》中, 其可分成3个小主题活动,如表1所示。

2.教学环节程序化

不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课外调查活动,都可以设定一个活动程序,制定一些规则,让学生有程序进行活动,使教师有方法指导活动,令学校有规则管理活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与现行的课程有机融合了。具体教学模式如图1、图2所示。

3.教学任务简单化

初中学生喜好活动,对任何事物都愿意参与, 但他们也存在着知识层次低、动手能力差、思维简单等缺点。因此,布置给学生的实践活动任务应切口小、耗时短,且难度不宜太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任务。

例如,主题《笔筒的今天与明天》的教学任务可分成若干个小活动:一次购买笔筒的经历———课上展示如何选购笔筒(1课时);简易笔筒的制作—— 课上制作(1课时);不同形状笔筒储物量的研究———课上研究性学习(1课时);创意笔筒的设计———课上创新设计(1课时)。

三“、微”课程教学形式

1.“微”设计

“微”设计是一种微型化的创新设计,它要求设计者充分发挥科学想象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对世界上的现有事物进行创新构思,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生活融汇在设计之中,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性的事物。如生活中实用物品的外观设计、信息技术中的网络页面设计、美术作品中科幻绘画设计、主题班会的程序设计等。“微”设计所注重的是创新理念的运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操作时可从以下几个侧重点出发。

(1)从事先设定的主题出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创新设计。如为残疾人献爱心的实践活动———拐杖凳的设计。

(2) 从挖掘现有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功能出发, 赋予老产品以新的外观、新的功能和新的用途。如扫除工具的创新设计、科技场馆的创新设计等。

(3)围绕主题活动的创新方案设计。如体育节中队列表演展示活动的方案设计、“绿色社区文明社区”之小区垃圾桶分布方案设计等。

“微”设计活动由于切口小、活动简捷、主题明确,非常适合初一年级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微”制作

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要解决实际问题,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因此要求学生研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而科技制作就是锻炼手工技能最好的方式之一。 经常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工具使用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绘图表现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可将一些科技制作转化为“微”制作,每个“微”制作的目标不高,要求也不复杂,只需自行设计图纸、寻找材料、完成制作即可,老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注意安全规范等,这样就在开放式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伸缩衣架》“微”制作活动中,钢锯、尖嘴钳、手电钻、木工锉刀等操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则为重点培训内容,具体要点如下。

(1)钢锯的使用:安装锯条时,应使其锯齿朝向前推进的方向;锯的速度要均匀、平稳,且快慢有一定的节奏;用力不能太大,推进的方向应与锯口一致,防止锯条弯曲、折断。

(2)手电钻的使用: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钻头,并熟练拆装钻头;钻孔时用力适当,防止电机因过载而损坏;操作时禁止带线手套,因为旋转的钻头容易将手套卷入而伤人。

(3)木工锉刀的使用:木工锉刀不得用于金属加工;只能朝一个方向锉,且速度不宜过快,用力不宜过大,以免过早磨损;锉刀不宜与其它刀具堆放在一起。

3.“微”创造

将发明创造教育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既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又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还能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发明创造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周期性很长的活动,要完成一项发明作品,从选题到制作成型,往往需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如果将发明创造教育引进课堂,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不然,要想实现创造型课堂教学,只需引入“微”创造教学,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简单的创造,初步形成创造意识,为其日后创造与革新打下基础。

在进行“微”创造活动中,重点应放在创造课题的寻找、创造技法的应用、创造技巧的实施上,不必追求作品的高质量和档次,只要完成作品就一律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不断去寻找和解决更多的问题,时刻激励他们挑战自己、实现梦想。如表2所示的“试试你的创造力”活动中,给学生设置好创造范围,指明一些创造方式,让学生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借鉴,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开发。

以表2中“带USB插座”的创造为例,购买一个现成的电源插座,再找一个废弃的手机充电器(一般家里都有),将充电器内的电路板和USB接口拆下,然后将电路板安装到插座内部、USB接口安装在插座面上,适当接线即可。当然,在操作前应培训学生如何使用电烙铁工具进行电线的焊接。本“微” 创造活动1节课即可完成,且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实施、安全可靠等优点,创造效果显著。

4.“微”探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要活动,也需创新,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究。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这是十分宝贵的。所以,应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敢于钻研、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探索。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大胆尝试, 不管他们想法如何,不能随意加以批评,更不要为他们代言。正确做法就是与他们一起合作探究,共同分享科学探究的乐趣。

由于每个学科都有其特色和规律,如数学侧重于运算和推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侧重于实验操作和原理运用,语文和社会侧重于人文素养的积淀等,因此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要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思想,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兴趣点,引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造,让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成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部分 “微”探究活动如表3所示。

5.“微”实践

“好动”是初中学生的本色,很好地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开展综合实践,可大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积极参与、认真实践、合作探究、共同发展。 例如,在进行《矿泉水瓶的应用》这一环保主题活动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将矿泉水瓶转变成一件有用的东西。于是,经过女孩子的用心打扮,美丽的芭比娃娃、艳丽的花篮、漂亮的笔筒一一问世;在男孩子的手中,一个个矿泉水瓶瞬间变成了会“跑”的玩具, 如空气动力小车(一个瓶子作为小车主体,四个瓶盖当作车轮,在车身上固定一只气球,以气球释放的气体为动力)、双体电动船(将两只瓶子绑定在一起作为船体,在其上安装电池、马达和螺旋桨)、水火箭等。此时的学生已经不是讲台下被动的观众, 而是实践活动真正的主人。

既然是“微”实践活动,那么其主题就不能太大,过程不能太复杂,目标不可太分散,形式不宜太单调,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所以,在设计“微”实践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既要照顾到课本,也需与本地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活动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情感体验中成功开展。

四、“微”课程实施课例———“走近电磁炉”

1.活动背景

电磁炉,因其煎、炒、炸、煮、炖无所不能,现已成为厨房中家用电器中的一大“神器”,且带给人们一场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但许多学生由于不烧饭、不做家务,并不了解电磁炉,甚至不认识电磁炉。有些学生家里虽然有电磁炉,但不敢操作电磁炉,怕发生意外。为此,我们走近电磁炉,让学生了解电磁炉,正确使用电磁炉,并且还要创新电磁炉。

2.活动过程

(1) 活动一:“走进电磁炉大卖场”———社会实践(1课时)

1课前制定任务,让学生们自由结组去完成, 如网上调查电磁炉相关信息、市场调查电磁炉售卖情况、采访电器销售员、家庭电磁炉使用调查……

2学生制作好PPT进行展示,一起讨论、交流, 教师边指导边总结,寻找活动中的问题,再解决这些问题。

(2) 活动二:“一起来烧菜———电磁炉的使用”———劳动与技术(1课时)

1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一个会使用电磁炉的同学担任组长;

2每组准备一台电磁炉(品牌不同)和一些蔬菜(如鹌鹑蛋),组长带领煮菜。

3试验对比:将500mm水烧开需要多长时间, 然后与煤气炉烧水时间进行比较;不同品牌电磁炉烧水时间比较等。

(3) 活动三:“电磁炉工作原理的探究”———研究性学习(1课时)

1问题: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锅具适合电磁炉呢?

2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

a.拆装电磁炉,观察其内部结构,让学生猜一猜内部大线圈有何用途?

b.将一个连接着发光二极管的1匝闭合线圈放到电磁炉加热区域,开通电源,让学生们观察有何现象?

c.将不同材质锅具,如铁锅、铝锅、陶瓷锅等,分别放在电磁炉上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d.用电磁炉烧水,然后手持一个连接着发光二极管的200匝闭合线圈,不断接近电磁炉四周和锅具内部,观察现象。

3小组讨论,写实验报告,然后展示。

(4)活动四:”电磁炉的明天“———创新设计(1课时)

1将学生划分成几个组,然后积极思考,对电磁炉进行创新设计。

2各组派代表展示创新设计成果。

五“、微”课程实施效果

1.学生活动能力的提升显著

人的活动能力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科技创新活动能力等等。 任何一种活动能力都不可或缺,它们都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 “微”课程的教学,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爱做家务劳动了,一些学生喜欢科学研究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小发明和小创造产生了兴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实验、论证、创造等科学手段进行问题的探究,科研素质明显提高。常规素质检测与评价如表4所示。

2.教育教学理念的迁移明显

综合实践活动“微”课程的魅力在于目标明确, 课堂容易实现;锻炼能力,学生非常喜欢;学科融合,知识交叉补充;合作参与,师生共同进步。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问题意识、综合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迁移到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学校的教学面貌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上一篇:甘肃省施工员考试岗位:钢筋混凝土数据考试试题下一篇:高校新闻稿件发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