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婚恋调研报告(共8篇)
1.青年婚恋调研报告 篇一
报告中将单身女性对理想男友月收入的最低要求定义为“恋爱起步价”。通过对全国77045人次的调研,全国90、80、70后女性“恋爱起步价”大多超过了5000元。而各地情况略有不同,深圳、北京的“恋爱起步价”分别高达8437元和8149元,都超过了8000元。最苛刻的是 上海 ,恋爱起步价已经逼近一万元,达到9964元。
这报告让众多男网友倍感压力,直呼“爱不起”。
没有面包的爱情总是缺少后劲,必死无疑。那些说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人,要么是不愁吃穿的文艺纨绔,要么是寄生于父母的同学少年,以恋爱之名,推婚姻之责,万事不管只顾眼下,激情来得虽快却脆弱不堪。一旦遭遇到“生存”的重重挑战,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感情危机。
所以在面临“爱情与面包”的两难选择时,女人率先考虑面包并不应该被谴责,放弃“生存”,追逐“生活”的行为原本就违反了自然的准则。对男人定下“恋爱起步价”,从某个角度来说更是女人对双方人生负责任的表现。一段草率开始的恋爱如果最后因为物质的因素,不得不止步婚姻,除了浪费两人的时间精力,别无所获。
面包与爱情的选择并不一定这么绝对。现在没钱不是问题,婚后男人自然会为家庭加足马力,富一代生活指日可待!所以高昂的“恋爱起步价”会让人错过许多好男人。
这话部分有理。加一个“部分”是因为总有些个例是区别于普遍规律的,但是女人若都抱着这个想法,满怀期待的与穷小子们走进恋爱走进婚姻,必然会发现自己被生活诓大了去了。
假如你们不过是青葱十七八岁,未来确实还有改写可能;可如果一个二十好几的男人每月拿着三千块,成天带你从沙县小吃A分店吃到沙县小吃B分店,女人还做着一朝成皇后的黄粱美梦,那就是智商跌到无穷大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你看多少多少人大器晚成,老来出息。譬如达尔文譬如林肯,可关键问题是,即便男人大器晚成,成器之前的那漫漫数十年,如何度过?
如果不具备足够犀利的识人本事,在恋爱婚姻这种人生大事上,女人就应该秉着“宁可错过三千,不能误信一人”的态度,扎实做好排查工作。一时感情冲动,认为男人没钱也能给你爱与呵护的,总是在激情散去,才发现没有能力提供一定物质条件的男人,同样没有能力给你安全感,并不值得托付一生。
提高恋爱起步价并不是让女人增值。因为无论是豪门深院还是家徒四壁,婚姻说到底都是一个自我贬值的过程。恋爱起步价的高低决定的是贬值速度的快慢。
物质条件好的婚姻能够给女人足够好的装备、足够多的油,所以更能经受起柴米油盐给容颜、心态带来的损耗。相反,恋爱起步价越低,女人的贬值速度也就越快。假设婚姻进行到一半戛然而止,那么损耗度小的女人明显比损耗度大的女人更多机会迎接人生第二春。
从这个层面上讲,挑男以前先核实好“恋爱起步价”,不仅仅是对当下的人生做出的打算,也是给未来的自己留一条后路。
聪明的女人不会迷信男人的爱有多么痴心绝对。背信弃义或者始乱终弃的从来都不止李甲与陈世美,始终对一份感情保持忠贞的,要么是受到的诱惑不够大,要么是受到的生活摧残还不够多。
为自己做好万全的打算,不仅是打好婚姻持久战的前提,更是远离伤害的秘笈。
2.青年婚恋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词:青年,婚恋观,变化
我国自1949年10月1日建国以来,政治、经济、文化都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青年的婚恋态度、择偶方式、择偶标准、婚礼形式、生育观、性思想都突破了以往封建传统的婚恋观,他们现在追求的是开放、自由的婚恋观。如此变化同时也见证了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变迁。一个国家的青年恋爱观,不仅会影响到青年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也涉及到青年的幸福婚姻,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投入。如今的婚恋观不再单一,而是因人而异。正确的婚恋观能帮我国青年更好的全面发展个人,扭曲的婚恋观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一定危害,因此,研究我国青年婚恋观的发展变化对正确指引我国青年的婚恋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婚姻态度的变化
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过去,我国在封建思想的笼罩下,青年们都习惯父母包办婚姻,然后按照老人的希望组建家庭。显然这种婚恋情况下青年们对结婚对象都不太了解,就算有了解也算不上深入,这就对日后夫妻之间过日子存在矛盾埋下了隐患。而在当今社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青年对自由恋爱的向往。他们不再满足于父母包办、买卖的婚姻,在恋爱观上逐渐占据自主性,不再受限于大家长们。
2 择偶方式的变化
以往男女交往都是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的介绍,形势比较单一。而现在随着新闻媒体的兴起,1979年四川的某中学教师受报刊上刊登的商品信息影响,突发奇想,自己虽已过而立之年但却没有成家,所以他将自己的各种信息整理后写下来寄给了《市场报》,报社经过再三讨论之后决定刊登他的这则征婚启事,于是,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一则征婚启事。后来,这种“征婚启事”被人民群众广泛的接受,继而出现了专门的婚姻介绍所、电视征婚广告、婚托、网恋、电视速配等。不得不提的是当下江苏卫视有一档节目《非诚勿扰》,火遍了中国大江南北,甚至传到了国外。如今,我国青年的择偶方式越来越丰富了。
3 择偶的标准变化
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三座大山 ;中国建立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短时间内,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成了青年们心目中仰慕的英雄,女性们都以嫁给解放军为骄傲。在60年代,三年的自然灾害和紧张的苏联关系使全国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解决温饱问题是当时青年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这种物质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青年的婚恋更加注重的是物质。正如当时流行的谚语“一工一农到老不穷”,青年们的婚恋大多以一工一农为目标。这之后,中国青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阶级斗争不断,故青年们将政治面貌看的较重。他们普遍追求朴素、勤奋,以穷和落后为荣,以富有为耻。青年们在择偶过程中看重的是对方的阶级成分、政治出生,要求对象“根正苗红”。1978年邓小平大开国门进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从物质上走向了富裕之路,从思想上走向了自由、民主之路,青年们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团体,越发凸显出他们的个性。婚恋观自此因人而异。比如有的女性具有拜金主义并且爱慕虚荣,希望对象是“土豪”;有的女性则追求简单普通的老百姓生活,认为夫妻之间平平淡淡才是真,认为另一半关心疼爱自己才是幸福婚姻的保证 ;还有的知识青年更加注重自己与对象精神层面的交流,希望对象的学历能和自己匹配,以便于婚后的家庭沟通。总之,择偶标准越来越多样化了。
4 婚礼形式变化
毛泽东带领人民群众成立了新中国,在当时那个革命年代,青年结婚不穿婚纱穿革命装 ;没有浪漫的誓言有《毛泽东语录》上的词句 ;没有《结婚进行曲》有革命红色歌曲 ;青年没有对美好未来生活的祝福有为社会主义奋斗的誓言。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婚礼形式也大有改变。结婚之前有婚纱摄影,举行婚礼之前要发请柬,男方要穿着正式的西装,女方要穿着婚纱裙盛装打扮,配合中介的“一条龙服务”,到酒店招待亲朋好友吃喝玩乐,再也没有和革命、阶级斗争等政治相关的东西了。
5 生育观变化
过去科技不发达,生育率不高,教育也不普遍,“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青年们的生育观是孩子生的越多越好。生的孩子多则意味着他们年老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养育他们。相反,若育儿较少,待他们年老之后则孤家寡人。另一方面“重男轻女”观念也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倘若青年得知女性生的是男孩,全家上下都会很高兴,女性在男方家的地位也会提升 ;然而,倘若女方生的是个女孩,男方家里会认为女性很没用。现在教育普遍了,大家都知道生男生女根本不是女性所能决定的。现在的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女儿孝顺懂事,生女儿好。
6 性思想的变化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性是羞于启齿的、恶心的、丑陋的。有关性,它只是传宗接代的一个环节。在公众场合搂搂抱抱是不成体统的,更别说在街头接吻了,封建大家长们将这视为儿女的耻辱。假如自己的儿女被人传言当街接吻,他们会因此而抬不起头来。1985年《中国青年》曾报道过一个在我们现在看来惊人的消息 :某身为共产党员的大学女毕业生发现丈夫同其他女性跳过三次集体舞后竟然上吊身亡。而如今,社交舞是一些大学课堂的必修课,人们会因为你舞姿的优美而赞美你、羡慕你。至于有关性的学习,现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公开,时下热播的美剧《性爱大师》在中国互联网视屏客户端的广泛播放证明了这一点。
3.当代青年婚恋观解析 篇三
关键词:青年;婚恋观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34-01
当代青年身处一个变革的时代,世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以互联网加人工智能以及新材料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愈演愈烈,网络化、信息化与生活的高度融合,中西方价值观的交流与碰撞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日益明显。高房价、高压力、快节奏的生存环境,使青年的生存处处充满挑战。青年婚恋观作为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对待婚姻和恋爱问题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当今青年婚恋观受时代和社会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并折射出一些现实问题。只有努力构建理想与现实相统一基础上的美好婚恋观,才能为青年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基础。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首先在择偶观方面,青年的擇偶标准更趋现实和理性,带有明显功利化的特征。一部分青年重视对象的内在因素,如性格、气质、人品、能力、才华和理想等;而更多的青年重视外表或一些外在条件,比如身材、相貌、家庭条件、职业、收入等等。
其次,在婚姻观方面,青年的婚姻观更趋向于自主化。大多数青年认为“自我做主的婚姻是最好的婚姻”。青年在婚恋关系中也更崇尚自主意识和两性平等。同时,青年对待婚姻更加理性。一方面他们注重享受爱情的甜蜜,另一方面,也要求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二、完美婚恋观的三个重要因素
(一)婚恋之基——相互之爱。
青年婚恋关系要以相互之爱为基础的。恩格斯在1886 年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将爱情归结为“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认为这种“互爱”的两性之爱是婚恋的重要基础。恩格斯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但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着过多物化的婚恋关系,优越的物质条件成为很多青年在构筑婚恋关系中的首选条件,甚至不惜以牺牲爱情为代价。作为青年人要勇于大胆的追求爱情,因为,只有在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中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感。
(二)恒久的力量——共同理想。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爱情中的男女会施放包括多巴胺(dopamine)在内的多种化学物质,从而可以感受到彼此间强大吸引力并体验到幸福快乐的感觉。但这些爱情物质发生作用的时间是有期的,一般来说最短6个月,最长可以持续4年左右的时间。可见,为使爱情保鲜除了相互倾慕外,还需要其他东西来发挥作用。而理想就是能使婚恋关系和长久的重要因素。理想作为人在现实基础上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赋予爱情以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精神色彩,更强调的是双方思想、精神方面的融洽。现实生活中,两个思想接近、价值观和理想相似的人更容易走在一起,并能形成未来的共同理想,正是因为理想的存在,能使爱情激发出巨大的力量,促使婚恋双方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相互扶持,共迎挑战,努力克服和战胜困难,使爱情走的更长更远。所以我们说理想是婚恋关系的动力和灵魂。诗人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见婚恋双方成为拥有共同理想的灵魂伴侣是多么不容易。所以现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剩男”“剩女”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要求拥有较高物质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又要寻找两情相悦的灵魂伴侣,确实不易。
(三)道义的担当——彼此责任。
如果婚恋关系只有两情相悦、志同道合还远远不够,如果缺少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话,还不能称其为完美的婚恋关系。责任就是要让所爱的人幸福,责任是在相互之爱与理想基础上的情感升华,它赋予爱情以浓厚的道德色彩,责任也是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证。所以,当婚恋双方有了责任和担当的时候才会显现出爱情的神圣和光辉。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恩格斯,他出生在德国莱茵省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名门望族。父亲是个工厂主。还在读中学的恩格斯在其父的坚持下被迫辍学经商,随后又到柏林服了一年兵役,之后被派往曼彻斯特的家族工厂工作。在此期间,恩格斯参加了一些进步组织和宪章运动。恩格斯逐渐从一个资本家的儿子转变为无产阶级战士。在曼彻斯特,恩格斯结识了一位有阶级觉悟的爱尔兰纺织女工玛丽·白恩士。恩格斯非常欣赏玛丽的勇气和革命斗志。玛丽陪恩格斯一起走访工人家庭,了解工人阶级生活的点滴,唤起了恩格斯对被资本家残酷剥削的工人阶级的深切同情,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并逐步确立起了为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他们的爱情也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日渐加深。由于两人身份地位的巨大差别他们的结合遭受到重重阻力。但他们最终冲破了家庭的阻挠、舆论和传统的束缚勇敢地走到了一起。事实证明,他们的爱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两人相互扶持、并肩战斗,共同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恩格斯和玛丽的爱情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完美的婚恋关系应当是相互之爱、共同的理想和责任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能称之为完美。
三、完美婚恋观的现实之困
作为青年,我们都渴望美好的婚恋关系,但现实中为什么那么难以实现呢?究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恩格斯也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指出,爱情、婚姻关系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尤其是生产力水平的起着决定作用。人类婚恋关系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文明到文明,有粗俗到健康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婚恋关系也会越来越文明、健康和美好。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了,完全取消了阶级、门第差别的时候,人们才会不再考虑其他因素,才能真正实现以爱情为基础的婚恋关系。作为一名青年人都渴望拥有完美的爱情,只有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上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林,《恩格斯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4.80后青年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篇四
如今,在大众眼中,“80后”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自我、缺乏责任感、不够成熟稳重、做事冲动”,在他们眼中“80后”一直都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对“80后”的评论都是非常的激烈,不管是正面赞扬还是反面的抵触,都未曾停止过。而“8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拥有着优越的家庭成长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每个人的思想都较现代,他们也正是思想革新的一代。然而对于婚恋观,他们又是抱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态度呢?
网络上对于“80后”婚恋观的报道比比皆是,对于闪婚、网恋、同居这一类的话题已经不算新奇,反而变成了一种流行,因而人们对此也不再感觉诧异。为了能够更近的了解青年的婚恋观,更加真实的反映他们的想法和态度,我们在百度贴吧上特组织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和网上的抽样访谈。
1.调查具体情况
经调查发现,“80后”的婚恋模式主要以自由恋爱(64.1%)为主,其次为朋友同学介绍(14.6%)和家长亲友介绍(11.3%)。对于结婚的主要目的,大多“80后”青年表示“因为爱情”和“需要安全感及依靠”。调查同时发现,传统与现代婚恋观的融合与冲突在“80后”青年群体中尤为突显。六成“80后”表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情愿单身”,仅9.6%的人表示“不赞同”;71.2%的“80后”赞同“单身生活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对于“结婚是个人的选择,结不结婚都可以”这一问题的态度上,多数“80后”年轻人表示不认同,表现出与传统婚姻观相一致的特点,仅有36.1%的“80后”表示认同。
此外,在对未婚且没有恋人的“80后”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单身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暂时没有谈恋爱的打算”(占21.8%),其次是“工作和交际范围太窄”(占14.1%),再次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7.6%),也有人表示单身生活还没有享受够(6.7%)等。
2.当代大学生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人人都会有或长或短的恋爱经历,然而,恋爱之中,双方却难以站稳心灵天平的两端。人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恋爱的对象将有可能成为伴随一生的眷侣。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谈恋爱人的人足以超过了50%。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很多人都只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并不会考虑太多将来和婚姻等问题,更有些人觉得大学不谈恋爱就是白读,或者说很没有面子,还有就是觉得周围的人都有了女朋友,自己觉得孤独、寂寞了,变去找了一个男女朋友,只有25%的大学生是真正因为爱、考虑过未来才去谈恋爱。还有的则是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而情愿单身。可以说,在大学生眼中那所谓的爱情,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不太成熟的,都是比较随性,缺乏多重思考的。
3.大学生如何寻找恋爱对象
现在大学生寻找男女朋友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同学关系或者朋友介绍发展而来,其他像参加社交活动、相亲、网恋等途径也同样比较流行。尤其是通过网络认识自己另一半的比例和以往比起来高了许多,在对有关婚恋现象的认可度上,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认可网恋的,这足以说明网恋在如今网络化的时代已经成为众多人恋爱方式的一种,尤其是“80后”的青年一代。而对于未婚或者没有恋人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原因则是还没有恋爱的打算。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64.1%的大学生的婚恋模式是以自由恋爱为主,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待爱情都是比较自主,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
4.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婚姻观念的看法
在对于传统婚姻上的看法,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不接受这些传统的婚姻观念,例如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应该遵从三从四德等。由此看出:传统的封建的婚姻观念在“80后”的脑海中已逐渐消失了。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里,女子是被要求“从一而终”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离婚却变得很普遍了,对于现代社会离婚比较多,而社会对此现象包容的原因,可以这么解释: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加上外来文化的一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觉得婚姻本来就是好合好散,这就导致了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离婚现象的普遍又反过来导致人们对这种现象更加的包容。离婚现象和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包容,可以看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大学生也都认同,都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合则聚,不合则散,这便成了爱情的潜规则。
5.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问题
爱情与婚姻是息息相关的两件事,在有关恋爱与婚姻的关系中,有少数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是婚姻的准备,大多数大学生则虽然现在在恋爱中,但和婚姻没有很大的关系,没有人认为可以不经过恋爱就直接进入婚姻。可见现在大学生、乃至整个80后都认为谈恋爱并不是要以结婚为前提,只要有感觉,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
6.对于大学生婚姻观念的加强和指导
首先,应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谈恋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要一改往日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才处理”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可利用课堂教育或邀请恋爱、婚姻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要让大学生们明白任何从功利思想出发,把物质条件放在第一位,希望从恋爱中获得“靠山”,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的行为,都是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其次,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改变心理咨询工作坐等来访、流于形式的被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大学生之中,可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开辟宣传专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织,使得“80后”产生了与前人们大不相同的婚恋观。他们的身上有这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子,也同样有着西方文化带来的前卫思想观念。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选择自由恋爱,但是他们也能够接受传统的“相亲”,同时也赞同“网恋”这种前卫的方式。
5.青年婚恋调研报告 篇五
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优势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时代在变,企业在发展,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下,企业青年人交友、婚恋问题,也逐渐成为继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人员成本之后的第四大问题。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是个拥有4731名员工的大企业,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总人数的63.6%,2009年之后,企业不断迅猛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我们公司相继招聘了近200余名大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建德新安江这块山水之乡寻求发展,安家落户。如何让外地青年人真正安心工作?如何让青年人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作为共青团组织,能发挥何种作用?需要我们团组织认真的思考,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为此,分公司团委开展了一次关于在青年交友、青年婚恋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优势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活动,因厂区地域跨度大,青年人数众多,因此,随机对120名团员发出问卷,收回调查表109张。
“解决占20%的主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80%”,调查小组将调查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结合分公司团委在之前团工作过程中了解的一些团员情况,当前我公司的青年反映的交友、婚恋观,集中表现如下:
首先,在109位同事中,男性占据大半江山,为91位,这于我们企业的性质有关,我们企业为劳动密集型单位,男多女少,比例较为悬殊;青年员工中,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占到85.3%;年龄以25-32岁为主,占到总调研人数的88.9 %,管理岗位人员为29位,其余80位为一线操作员工,占总人数的73.4%;月收入2000-3000元的同事共有73位,月收入3000-4000元的有21人,15人月薪达到4000元以上;以单身为主,值得关注的是,其中1位离异。
其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家的交友渠道比较单一,局限于朋友介绍,而对于单位组织的交友活动,大家参与程度不高,担心参与人员复杂,活动内容或形式不符合自己的喜好;交友以拓宽社交圈,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主;对于新
朋友的要求,大家看重的是知识才能和性格脾气;而交际面窄成为90%的同事结交不到朋友的首要原因,工作忙,没有时间也成为重要原因之一。在选择结交朋友的途径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通过熟人介绍,通过组织参加聚会或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也成为大家的选择之一。并且对于交友的态度较为积极,多数人认为朋友是生活的一部分,达到89位,占81.6%。
再次,在大家的婚恋观的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家认为结婚的合适年龄集中在26-30岁,在男性中,看中身高外表和性格脾气,认为和自己同等收入即可,而女性更倾向于工作能力和经济条件,认为收入要高于自己才行;教师、医生、公务员仍然是受大家青睐的婚恋对象职业。并且单身的青年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有些担心,觉得结婚还是好的,但是社交圈窄、工作忙、性格内向都成为大家影响婚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个人问题,呈现两种比较明显的态度,一种是自己找,另一种是熟人介绍,而对于闪婚、隐婚、裸婚,80后、90后都能接受。现阶段“剩男剩女”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择偶要求高,占35%;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占32%;择偶观念改变,占13%。在择偶观上,大家的看法不乐观,集中在婚姻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家庭责任感,合计占到78.3%,而对于现在的电视相亲等活动,大家觉得可有可无和一般可以接受的态度,一半一半。
以上是目前我们企业部分青年的交友婚恋观所表现的一些现象,根据调查中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对问题根源的思考,作为分公司团委来说,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转变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认识。共青团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最终工作目标是凝聚优秀青年,调动青年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才的成长创造环境。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共青团组织其力量和发展的源泉,在于为企业发展服务,为青年成长服务。在青年团员的工作上,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团的工作开展要将青年与企业有效的结合起来,要了解企业对青年的要求,更要了解青年的思想状况以及青年人对企业的期盼。通过调查研究,有效的开展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的物质要求、精神
要求、发展要求不同,所占地位不同。当前,从整体上看,青年的精神要求和发展要求高于物质要求。
我们分公司是个有着40多年历史沉积的老厂,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加入到杭橡这个大家庭中来,有一线操作岗位的员工,以本地人为主,也有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来自五湖四海的年青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抱负,来到新安江。经过一两年的适应期,最终会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想让大家安心工作,谋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后顾之忧——个人问题,这个是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作为团组织,就更加应该关心年青人的交友婚恋问题。
二、真正的行动起来,发挥团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有效的活动,做好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
自2009年以来,分公司为关心爱护外地大学生,每年的中秋节、元宵节,组织外地大学生联谊活动,提供年青人交流的平台,到今年的中秋已经有4个年头了,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分公司团委的品牌活动之一。
积极开展外部联谊活动。2011年10月,组织单身大学生与更楼幼儿园老师的联谊活动,分公司50余名单身大学生参加;2012年8月12日晚,分公司60名青年团员受邀,参加建德团市委组织的单身青年交友派对活动。交友派对现场,街舞表演、男女对唱、女声独唱、美猴王表演等节目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游戏环节“情歌对唱”、“游戏互动”、“现场配对”、“才艺展示”等环节,点燃了现场的氛围。分公司的优秀团员青年,积极上台参加活动,充分展示了我们杭橡人的乐观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积极为优秀青年搭桥牵线,通过各种社会渠道,介绍朋友。通过这种渠道的介绍,2010年至今,受众人员为20余人,次数达到30余次。这种方式的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根据个体,介绍合适的人选,增加了成功的几率。
青年人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会让个别人出现较为偏激的思想观念,团组织要通过有效的活动进行正
面的倡导,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大家要积极乐观的面对未来,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继而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
三、利用分公司现有资源,开辟青年人的活动天地,真正关心维护年青人的切身利益。
根据年青人的活动特点,我们由团委牵头,组建了各个社团,如话剧社、文学社、书画社、舞蹈队、篮球队、青年志愿者等多个组织群体,青年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找到各自的组织,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拓宽了自己的交友圈,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健康快乐的生活。
我们说现实是唯美的,更加是残酷的,唯美在于你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去设想自己的未来生活,残酷在于活生生的要吃饭、要生活。团组织在维护党和国家、企业的利益的同时兼顾年青人的合法权益,在青年人关心的住房、工资、入党、提拔使用等方面属于合理而可能要求时,一定要积极帮助解决。
2011年10月,分公司选出10名见习干部,经过1年的考核,其中7位顺利晋升,7人中都是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其中4人为分公司团干部。
下一步,分公司团委为真正关心年轻人,将开展“三个联系”活动,即联系一家房产公司,以便于青年人安居住房;联系一家婚纱影楼,便于青年人的婚礼一条龙服务;联系一家单位,共建友好团委,资源共享,更好的开展团工作,服务青年。
企业共青团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分公司团委将秉承着“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整个团组织的组织意识和服务意识,将团组织的力量作用在企业经济发展上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安江分公司科一党支部
6.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范文) 篇六
李泽宇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1级
(一)班
摘要:婚恋观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为人们所关心和热议的话题,而青年人的婚恋观更因青年自我意识极大增强但情绪与行为却复杂多变这个特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将以中国青年婚恋观为中心,从70年代至今我国青年婚恋观的特点及变化,影响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解决当前在中国青年婚恋观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三点作出探讨和研究。以期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使这种观念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伦理道德相适应,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青年问题;婚恋观;家庭伦理道德
引言:婚恋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是一种关系与感情的行为体现,是家庭构建的基础因素。婚恋观其本身受不同的社会因素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1)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社会转型期,一场社会巨变也使得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现如今,裸婚,试婚等多种婚恋行为层出不穷,青年婚恋观问题也不断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青年正是每个人的人生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恋爱与婚姻也是所有青年都必须面对的事情。然而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把握好正确的婚恋观,如何提高自己在婚恋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实际应对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本论文能够对当今中国存在的青年婚恋观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1.各个时期我国青年婚恋观变化的特点及变化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余伤还未消除,十年文革又使中国经济,科技与教育事业急转直下,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在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现象。那个时候的人们只要吃饱穿暖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青年的婚恋观是朴实的,简单的,只要管保管暖便是幸福。若是谁拥有了婚礼“百元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那可真是羡煞众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真正开始打开了国门,与世界融为一体。合作带来双赢,与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管理经验的接触,使国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婚礼的四大件已经由“百元”变成了“千元”。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崭新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大开眼界,一些青年们学会了向外国人一样出去郊游,和恋人看几场午夜电影,恋爱中男女相处方式与途径的变化使婚恋观也发生了改变。那个时候的婚恋观,有一些懵懵懂懂的小情趣,在野外看看美丽的风景,就是幸福;和恋人看一场电影,就是幸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目标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彩电,冰箱,DVD,摩托车成为了更高一级的“婚礼四大件”。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渗透到我国的生活方式与家庭婚姻观念已经逐渐根植到人们的心中,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东西方两种迥异文化的巨大碰撞使得青年的婚恋观复杂起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青年们的婚恋观开始不再与家庭伦理道德作为底线,而是开始将经济利益作为第一择偶标准。但是正如在《青年学》中所了解到的——青年的情绪与行为有两极性。青年一方面在内心里抵触这种掺杂着过多物欲的价值观,一方面又被它自身带来的巨大利益所吸引着。在那个时候的影视作品中,最经典的一句便是“抓住幸福比忍受痛苦更需要勇气。”这一句话便将当时的青年对婚恋观的挣扎与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九十年代的到20世纪末的青年婚恋观,时而简单,时而复
杂。在这个年代,自私和无私不断斗争,蒙昧与成熟又相互抗衡。
1.2 二十一世纪至今的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新世纪必定有一个新气象,对于刚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来说,已经经历了各种物质
与精神上的洗礼,青年对高速运作的生活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与其说是习以为常,还不如说
是变得麻木,城市化给这群刚步入社会的群体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另一方
面也给青年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就业的严峻形势,不断攀升的房价,青年已被西方“自
由恋爱”内化的思想与中国式家长传统婚恋观的对抗都使得青年变得无所适从。新世纪也孕
育出了婚礼“四子”:房子,车子,票子,才子。可是试问当今的青年,能拥有这四子的又
有几个呢?
总体来说,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婚恋观,更加趋向于西方的婚恋观。
2.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
正如哲学家所说:事物的一切运动与变化都是由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互相作用于本体
而产生。青年婚恋观的变化亦是如此。下面将对影响青年婚恋观的内因与外因进行深入的探
讨。
2.1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部因素:青年本质的特殊性
青年除了具有人类的一般本质属性以外,又因为其年龄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呈现出了他
与众不同的特殊本质。
2.1.1急剧变化的自然性
青年处在人一生中最特殊的年龄阶段,这时的青年在生理特征上显示出了他们在身体形
态,体内机能等方面的最好状态。伴随着旺盛的生理机能状态,青年的心理变化更是天翻地
覆,他们的大脑发育与灵敏程度达到最高,自我意识萌发并趋于强烈,为弘扬自我常常孜孜
以求,乐此不疲。当遇到现代生活的压力时,他们无处诉求,情感的两极性与复杂性让他们的心理波动更加强烈,处事莽撞且有离轨的特点。为了缓解自身压力,一些青年开始追求冒
险型的结婚与恋爱模式。一种是拒绝结婚,而是以不断频繁的性生活来缓解自己精神上的压
力;另一种就是不对婚姻负责,外遇与“外包二奶”频频出现,婚姻少了六,七十年代的铮
铮誓言,“闪婚”也让“闪离”成为了副加物。
2.1.2日趋成熟的社会性
青年正处于“断乳期”,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无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从历史进程角度来看,他们是社会变迁过程的催化剂;然而从社会对青年的影响来看,他们
却经常由于社会变迁而遭受痛苦。社会对青年实施教化和青年接受社会化的陶冶与教化,青
年各具个性的生理与心理机制被固定下来,成为内在的东西。青年在希望保留自己原有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的同时,由于自己身处社会环境的大范围的制约,他们便努力寻找社会需求
和保持个性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学习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应对自身变化和社会期待变
化,努力强化自己的成人角色。愿景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社会带给我们的氛围,需求有时
会偏离正常的轨道,青年这时由于急切地想得到自身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婚恋观上便会出
现无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目标。虽然已经受到西方自由婚恋观的很大影响,但是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仍然使得绝大多数的青年要求婚姻必须建立在很好的物质基础上,但是与此同时
是,精神上的爱情与坚守也就变得不再重要。《非诚勿扰》上嘉宾马诺的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便是最生动现实的写照。【1】
2.1.3逐步完善的实践性
青年身上具有的实践性使得青年由一个生物人逐渐改造成了具有社会性的人。青年社会化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其宗旨是把满足和发展需要变成现实,把追求未来变成今天的生命活动。在青年婚恋观上,也逐渐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婚恋途径.(1)闪婚。“闪婚”指的是两人在短暂的相识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顾名思义,就是闪电式的结婚。按媒体的描述就是“他们几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几分钟就能谈完一场恋爱,数小时内可以决定终身大事,一周便能踏上红地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普通人有闪婚行为,明星也有闪婚者。例如,歌手刘欢认识妻子卢璐9天便向她求婚;陈建斌与蒋勤勤也是闪婚一族。仔细观察,闪婚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婚姻性质的改变已经由以前两户的仔细遴选变成了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便可成婚的现状,闪婚面对的是快结快离,当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好坏结果也就不一致。
(2)裸婚。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是2008年兴起的网络新词汇。由于现代生活带给青年们的压力逐渐增大,青年在实践自己的婚恋观时,更多的趋向于裸婚这种带有“自由”和“独立”色彩的婚姻结合方式。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体现了80后对裸婚的追捧,也体现了这阶段的青年群体对婚礼重视程度的减弱,因而裸婚也就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结婚方式。
(3)试婚。试婚,顾名思义就是实验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实验。【2】在青年婚恋观的实践中,一些青年因为不想对婚姻付出责任或是害怕婚姻带来的责任过大自己无法承受,所以他们选择了先同居,后结婚的缔结方式。这种婚恋观的实践方法,在儒家学者看来是最不能被他们所接受的,因为它打破了婚姻的严肃性。但是我们应该从中看到的是任何主观能动性都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青年试婚现象也折射出了社会要求青年负的责过于沉重,以致在婚恋观中也出现了逃避责任的现象。
2.2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外部因素。
2.2.1西方婚恋观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自由婚恋观便不断传入我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婚恋被人们所普遍认同。中国青年受此影响,也不再遵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门当户对,而是只要异性之间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能够产生吸引力,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就可以结婚并组建自己的家庭。“裸婚”就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解释之一。当然,西方婚恋观中也存在着对财产的重视。我国现在婚前的财产公证就是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传进来的,西方人在婚恋观中对婚姻很重视,他们认为只要结婚就要对彼此负起责任,所以很多西方人宁愿在不结婚来维持同居或恋人关系,也不愿意背上婚姻这个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中国婚姻关系中只要男女双方一旦确立婚姻关系,便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两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和经济水平的均衡,这使得西方婚恋观中逃避婚姻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2.2.2物质生活过快提高给青年带来的心理压力
都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是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断泛滥,中国青年在面对婚恋观时难以获得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来做出一个正确的观念选择。在婚恋观中,两类棘手的问题被提出来:一是一些青年迫于家中父母和工作环境的压力,选择逃避婚姻给他们带来的更大的压力;二是一些青年物欲化过为严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他们所选择的都是建立在金钱与权利利益上的,以致于精神层面萎靡不堪,家庭伦理道德早已变成一纸空文。2003年河北沧州一对青年夫妻因为无法承担婚后抚养孩子的生活费用,妻子瞒着丈夫把他们的亲生儿子扔到了垃圾堆里,最后婴儿因抢救无效死亡。青年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上,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都不是很强,所以他们常常会因为想要偷吃禁果而草率结婚,承担了责任后又感觉不堪重负,所以往往会走向背叛亲情,伦理道德的不归路。无数案例向我们证明:青年在面对巨大的压力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逃避压力,二是在压力中堕落。
3.解决中国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探究。
通过以上对青年婚恋观特点变化以及影响青年荤两变化的内外因素的探究,要想找出解决当代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也必须从以上方面追本溯源,对症下药,找出最优的解决办法。
3.1加强青年对婚姻关系建立的责任意识
青年之所以出现逃婚,试婚,闪婚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婚姻关系建立起来之后婚姻关系建立双方应该对自己及他人负起的责任认识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家庭从小给孩子灌输一种勇于承担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的树立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恋爱与婚姻选择的过程中更加慎重,以免以后追悔莫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青年在面对婚恋过程中随产生的突发问题时,可以勇敢面对所有并不乐观的事态,然后用责任带来的压力作为自己解决与配偶之间问题的动力。无论社会怎样做出努力,只有青年自身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在婚姻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才会在青年心中形成一种自发的内动力,才是解决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根本方法。
3.2社会采取措施减少带给青年带来的压力
在中国传统的婚恋观中,婚姻一直是头等大事。因为一场婚姻关系牵扯到的是两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纵然时过境迁,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很多观念亦已不再那么迂腐陈旧,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我们仍然被中国社会的“家庭”而牢牢束缚着。正如马克思婚恋观中所提到的:“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的人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3】两个人的结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才可以成立,然而当代中国青年在拥有自己所必须的物质基础上,却走得步履维艰。这就需要国家或是政府制定出台一些规则,例如帮助符合一定条件的即婚青年提供住房或是替他生活方面的补助,为他们免去婚后的一些后顾之忧。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问题再次发生。
3.3加强青年对婚恋观中家庭道德伦理底线的教育
当代青年在面对恋爱与婚姻问题上,常常是冲动的,缺乏理性的。由于生活带来的压力,当青年觉得力不从心时,便会寻求一个物质条件足够好的伴侣来帮助自己达成自己的目的,缓解自己的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要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采取错误的方式和途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应当为青年提供一个健康的道德氛围,即无论什么样的婚姻选择,都不应该以牺牲最高尚的伦理道德标准为代价,更不能失去人类最宝贵的家庭伦理道德底线。当物质的欲望不再牢牢的控制青年的婚恋选择时,未来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婚姻才会不再掺杂太多物质化的肮脏之物,和谐社会的创建才会更进一步。
结语:有发展就有阻碍发展的事物,这是不可否认的规律。在青年婚恋观的道路上,我们有过飞跃,但是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对症下药,找出最佳解决方法。青年婚恋观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基础的一部分,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次论文中对青年婚恋观问题的初步探究,为解决婚恋观问题出谋划策,也希望未来中国社会的青年婚恋观会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下,不断进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① 李文静.现代女性婚恋观.【J】商业文化,2011(3):78-80.② 周宁.妇联调查国人婚恋观:七成女性称男方有房才嫁.【J】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1
(2):11-12
参考文献:
【1】: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07
【2】:馥梅.试婚【M】.湖南:长江出版社,2011
7.青年婚恋调研报告 篇七
婚姻恋爱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我们大踏步学习西方, 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但当我们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生产科技的同时, 所附带的西方文化也被引进过来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观念上产生了冲突, 其中典型的当属东西方青年的婚恋观念问题。在摈弃了“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固守, 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 又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 到目前西方婚恋自由观进入青年一代婚恋思想的时候, 中国青年恋爱观会产生哪些影响, 出现哪些问题?
2. 中西方婚恋观念现状及问题
2.1 中西方青年婚姻观
西方青年的婚姻观念与中国青年的婚姻观念有着极大的不同。 (1) 首先, 在婚姻问题的看待上, 西方青年认为婚姻是纯属于个人的私事, 其他人无权干涉。其次, 西方青年认为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因为在西方青年看来, 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观念一般讲究的是白头偕老, 接受的是“三从四德”婚姻观念熏陶。“五四”运动后自由恋爱被誉为“文明、思想进步”的表现, 旧时的“媒妁之约”被打上“封建落后”的印迹。此后, 一代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念逐渐向西方恋爱观念靠拢, 这时, 问题就出现了。比如, 因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不同, 给其子女所灌输的教育模式不同, 对其子女的婚恋观影响也不尽相同, 这种问题在农村子女与城市子女的结合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两人勉强结合, 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 也会因为观念不同, 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家庭中出现裂缝的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 原则性的问题就难说了, 硬撑着, 于己于人都未见得好, 久而久之就走上离婚的不归之路。
2.2 中西方青年恋爱观
在西方人眼里, 爱就是爱, 很简单、纯粹。例如, 西方人把情人节放在2月14日, 通常是冰雪交加的日子, 大概的意思像是在寒冷中拥抱取暖, 故而这感情必是滚烫滚烫的值得追求。基于此, 西方人的恋爱观是送火红的玫瑰, 闪亮的钻石, 追求的是辉映那一刹那的震撼。传统的中国人的恋爱观, 追求的是含蓄的美, 婉约的情。例如, 中国人的情人节是农历七夕, 这则优美传说的感人之处在于星空中的一道鹊桥, 源于承诺和坚守, 是月色中略带哀伤的守候, 这情感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经得起磨难, 才算美满。中国人求的是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要的是小火慢炖、细水长流的情爱。但随着改革开放,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青年的恋爱观的变化也相当巨大, 原来被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传统恋爱道德文化渐趋弱化, 大众审美文化出现了某种偏离。目前, 大众审美文化正在由追求文化的严肃性向追求文化的“感官快适”方向发展, 迎合的是大众的某种消费口味。大众审美文化的倾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 深深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氛围。随之而来的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思潮和不良现象冲击和影响着当代中国青年的思想的文化环境。大众审美文化的倾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为当代青年一代恋爱观的偏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土壤”。加之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 西方青年的一些恋爱思想通过更多的渠道涌入中国并在中国青年群中广泛传播, 对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 一些青年男女过分追求享受、物质利益、虚荣、权势等,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 恋爱成为他们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或方法。有人公然公开宣传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恋爱观, 求偶标准再也不是当初的你情我悦的浪漫, 一些年轻女性把自己的容貌当成和男人讨价还价的筹码, 她们重视外表的程度远远高于道德尺度, 追求的是纯粹的外在物质因素, 而且她们异常清楚自己越漂亮, 钓到“金龟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样, 不少年轻男性的择偶标准首先是女性要有漂亮的外表。现在有些人不再看重心灵的撞击和思想的沟通。举个简单的例子, 当我们随便翻开一份报纸看看中国男人的征婚启事, 详细叙述的就是他们的“成就”, 其中最重要的无外乎经济状况、学位和有几居室的房子等。在此种恋爱思想引导下的青年男女, 怎么可能做到尊重自我, 不逾越恋爱的道德底线?
3. 应对措施
3.1 思想上引导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为人。”就是说要改变一个人, 首先就要改变他的思想, 他的思想决定他的性格, 他的性格决定他的行为模式, 他的行为模式对婚恋观念有着客观影响。如何进行思想上的引导, 让他们渐渐回归到正确的婚恋观念上来?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塑造自重、自爱、自立、自强的性格品质。这样恋爱双方的不文明行为就会减少。因此, 做好女性的工作十分重要。在工作中, 我们要教育女性做新时代文明女性, 学会尊重自己, 在事业上敢与须眉争高低, 以前途为重, 自立、自爱, 不做别人感情的附庸。
3.2 感情上诉求
尼采说:“人可以控制行为, 却不能约束感情, 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把这话引用到婚恋观念中, 可以表达出人的任何不基于自身感情的婚恋都是外在可以控制的, 客观可以约束的, 那种完全基于对方的物质条件而决定自身的婚恋方向的, 都不是基于自身感情的基本要求的, 所以我们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婚恋文化, 用健康的感情引导感染和教育那些在感情上诉求目标不正确的人们, 消除他们对感情的不信赖感。听从内心的感情声音, 展现出真正符合时代背景条件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婚恋风貌。
3.3 精神上独立
相爱是美的, 单思是苦的。被爱是甜的, 被弃是痛的。女人的这些幸福与痛苦皆缘于精神不能独立, 她们太依赖男人了, 一旦心爱的男人离她们而去, 便悲痛欲绝, 甚至连死的心都有。如此做女人, 幸福快乐焉能自己掌握?女人需要精神独立, 不要太多依赖男人或物质基础, 需要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引导她们在热恋中科学合理宣泄感情, 学会转移和升华感情, 学会理性地控制自己, 不做感情的奴隶。疏导她们正确对待失恋及婚姻问题, 不钻牛角尖, 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过去, 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所谓精神独立就是在恋爱时不盲目从众, 尊重自己的感情。加强补充她们的恋爱观教育和性教育, 为洁身自好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当代中国女性经济上基本是独立的, 纯粹靠男人养活的情况不多, 就算靠, 也是靠男人过得更滋润些。然而, 女人至今都很难达到精神独立, 这不是国家和社会的阻挠所致, 而是女人自己走不出桎梏。其实, 两个人恋爱本来就是精神的互相温暖和爱护, 如果精神上保持独立了, 那么你们会觉得中间是有隔膜的。但只有真正达到了精神的独立, 灵魂的自由, 才能从容面对婚恋变化, 做出理智的决定。
4. 结语
人们在经历了感情的风雨后才走入婚姻殿堂, 但现今社会中的感情夹杂着太多的物质成分, 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感情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例如失恋、离婚等。当人们的感情缺少了时间的检验和沉淀, 在浮躁的社会中对物质过分地奢求, 这种基础下的结合带有太多的目的性, 失去了情感融合的意义。所以, 只有尊重灵魂和内心的情感诉求, 做到真正的精神之独立、情感之自由, 才能真正地创造和谐的社会婚恋环境。
摘要:时代变迁, 男女青年婚恋观念发生了变化。本文对比了中西方青年的婚恋观念, 展现出当下中国青年婚恋观念及其出现的问题, 并总结了几条应对策略。
关键词:婚恋观念,当代青年,中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中西婚姻价值观差异.2011.http://wenku.baidu.com/view/80a2eb43be1e650e52ea99a1.html.
[2]崔玲玲.婚姻方程式.北京现代出版社, 2011.
8.中国富豪婚恋报告 篇八
这种事发生在谁身上都不好看。何况,赵丙贤头上还曾被外媒戴上过一顶名为“中国巴菲特”的帽子。其实他们夫妻俩多少年前挺让人羡慕的——都当过兵,后来一起创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股民,共同完成了原始积累,20年后坐拥巨额财富。但就是这样的伙伴型夫妻,到今天却成为了一对仇敌。
赵丙贤的故事只是一例。中国的变化有时比你的心跳还要快,人的欲望越来越复杂,所谓“幸福”的定义也不断地被更新。接下来将在本文出场的众多企业家故事将向你说明——管理自己的婚姻,比管理一家企业更需要智慧。
企业家婚姻之 帕累托最优原则
“帕累托最优”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得更好。说白了,就是“心满意足”了——你还能怎么样?!
那么,什么样的婚姻状态才是“帕累托最优”?
——先从老一代企业家的婚姻谈起。
“我离过两次婚,”周成建笑了笑,继而说道,“婚姻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与对错无关。”
2011年4月中旬,我到上海采访这位“服装首富”,他比我想象的要随和一些,聊他小时候因“投机倒把”而使父亲受到连累的事,聊美邦转型中的阵痛和他把一位高管送进监狱的事,甚至聊到他的家庭,他都很认真地一一回答。
我不是“狗仔队”,而是一位财经记者,我这样做,只是想从更立体的层面了解面前的这个人。一位中国商人可以在生意场上阳奉阴违,但在提到他的家人时,几乎都是真情流露。
周成建给我说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婚姻逻辑。他说,中国商人们的婚姻,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是密不可分,甚至亦步亦趋的。
比方说,那些出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他们的婚姻大都是父母包办的——媒人牵线,或许见了一面就订婚了,就算提出一些要求,也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
譬如,陈红华当年和后来成为“钢铁首富”的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相亲之前,唯一的要求是对方是共产党员。你看,即使到了21世纪已经过了10年的现在,沈文荣仍然常常强调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他甚至觉得“民营企业家”这一词汇带有贬义。
这一代人当中也有不少离过婚的。最突出的一个群体,莫过于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们。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第一次把“爱情”法定为中国人婚姻的基础,离婚的知青越来越多——不仅有与农村配偶离婚的知青,有的“双知青”夫妇也分手了。这种基于年代特征的婚姻往事,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不管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后来成了企业家或别的什么“家”。
而那些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企业家们的择偶观,就与沈文荣们不一样了。他们大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结婚,这个年代,“下海”是时髦词汇,私营经济正野蛮生长,年轻的中国商人们摆脱了改革开放前思维上的桎梏,更加注重物质的丰富,甚至个体的自由。于是,在他们找结婚对象时,“志同道合”成为一个关键诉求。
什么样的情形叫做“志同道合”呢?同学、师兄妹或校友是一种类型,譬如黄宏生与林卫平、马云与张瑛、段永平与张昕,分别对应这三种情形;事业伙伴是第二种类型,最典型的代表则是“首富先生”黄光裕和妻子杜鹃,当年任北京中行信贷业务员的杜鹃,在嫁给黄光裕后并没有马上加盟国美,而是在三年后——这三年间,杜鹃为解决黄光裕跑马圈地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立下汗马功劳;第三种代表类型则是机缘邂逅、互相吸引者,比如潘石屹和张欣、李国庆与俞渝等,他们是20世纪90年代“海龟与土鳖”式闪婚夫妻中的代表。
再往后,进入21世纪才结婚的中国商人们,他们的婚姻画卷又有新特点了。他们仍然要找“志同道合”者,但是,对黄光裕和杜鹃那种生意伙伴式的婚姻之艳羡开始减弱,他们开始更多地注重对方和自己在精神上的交流,至少主导婚姻的那一方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心灵上的慰藉。
——回到周成建,那天采访结束,他说,“时代变化太快了,我没那么大的胸怀(从一而终)。”这句话让我觉得他够坦诚,不过,他还是担心我对他结过三次婚产生某种联想,于是随即向我补充道:“我现在的太太在生意上给我很大的启发,同时她也很懂得生活,我觉得很幸福。”
企业家婚姻之 凡勃伦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走俏。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最先注意到这一现象,它反映了人们进行炫耀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如果新娘这一“产品”是因成色好、气质佳,或与自己情投意合而价格高企,那么尽情炫你的耀,让别人说去吧!
——如下这段谈的是新生代企业家的婚姻。
2010年年初的时候,我听一位广东的朋友说,当年的“中国女首富”、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正为大儿子刘晋嵩物色媳妇。
刘晋嵩生于1982年,是张茵和她前夫生的,原本不姓刘,在张茵和现在的丈夫刘名中结合后,才改姓刘。刘晋嵩在美国留学期间,只要一回国探亲,就被张茵安排到玖龙“实习”,毕业后即被要求加入玖龙,2009年成为执行董事。你看,他的路,似乎是张茵给设计的。现在轮到婚姻了,就算是一名思想观念西化的“海龟”,也可能难违父母之命啊。当然,张茵是不承认这一点的,2010年“两会”期间,我问她关于给儿子“相亲”的事,她虽然否认了,但眼神里依然露出了一丝不自然。
当然,并不能说子女继承家业或婚姻遵父母之命就一定是坏事,以刘晋嵩来说,在母亲张茵眼中,他从小就比较“乖”,也认为接班是天经地义的,于是能够沉下来做事。这对家族企业来说,绝对是福音。
改革开放之后,本土富人阶层才开始涌现,等他们的孩子将近长大成人,并开始成为现在我们所说的“富二代”时,最早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了。
富二代中多有青年才俊,但青年才俊绝不只是富二代。相反,就算看起来再开明的企业家,当他们的子女恋爱及谈婚论嫁时,他们所给出的“参考意见”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子女的婚姻。当然,也有口味相同的两代人,譬如俏江南董事长张兰和儿子汪小菲。
此处,我所谓的“青年才俊”,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是,他们的恋爱和婚姻必须具有百分之百的自主权。譬如李兆会(山西最大民营钢企掌门人)、江南春(分众传媒创始人)、姚明(NBA球星、商人)。
李兆会与一般意义上的富二代有所不同,原因是他的父亲在2003年年初被人枪杀了,彼时他还不到22岁,还在澳大利亚留学,噩耗传来后只得中断学业,回家奔丧,不久后执掌海鑫钢铁。李兆会的爷爷奶奶还健在,六叔李文杰任海鑫总裁,但这不等于说他的董事长一职是虚职,也不代表他会沿着父亲原先的产业发展思路走下去,恰恰相反,他掌舵海鑫几年,海鑫成为了一艘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于一体的“巨舰”。我在山西采访时,李文杰酒后说,他从心底佩服自己的这位侄子。
李兆会的个人能力赢得家族充分信任,他的婚姻自然也是自己做主了。
再来说江南春。江南春最近一年的演讲中,说得最频繁的两个词就是70后、80后。他是1973年生人,靠个人努力创办分众传媒,并在美国挂牌上市。事业大起大落,以及结婚生子,使他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商人。与江南春同龄的陈天桥、丁磊、马化腾等人,是中国商界大多数青年才俊的代表。江南春的妻子是凤凰台的主播陈玉佳,他们俩在36岁的本命年时结为连理,一个是广告业,一个是传媒业。他们更注重事业的相互支持与提携。
nlc202309021702
陈天桥的情形与之类似。他原本有可能成为上海市最年轻的区长秘书,但他“弃政从商”,于20世纪90年代末离开政府部门进入一家证券公司,不到一年后离开,创办盛大。但就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雒芊芊,他们从恋爱到结婚,只有两个月的时间。雒芊芊是陈天桥的创业伙伴兼贤内助,现在仍是盛大的董事。
从不同类型的青年才俊的婚姻中来看商业的变迁,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没有人不想在生活中痛痛快快地爱一次,但现实总有很多沟壑。他们的跨越之道告诉我们,一个在恋爱和婚姻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权且又负责任的商人,才有可能把企业也经营得有条理、有声色。反之亦然。
企业家婚姻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简单来说,投资做一项事情,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小。
无论再耀眼的光环和再高的报酬,经理人在精神上的“边际愉悦度”一定是递减的。要么早点找点乐子,要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绝不能让这一规律蔓延到婚姻上。
老一代、新一代的企业家夫妻聊完后——现在该聊聊职业经理人事业和家庭之辩证关系了。
绝大多数情况下,职业经理人承受了巨大压力,他不能向任何人抱怨。这个时候,另一半的作用就不可小觑了。我们可以选择三位很是特别的人物——王石、唐骏、陈景河,他们其实大都介于企业家和经理人之间的角色。
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从来都是国有企业——先是深圳市属的国有独资企业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而后是央企华润集团(准确来说是华润股份有限公司),但创办者王石不失为一位知名企业家。
唐骏被称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先是服务于微软,然后又先后在盛大和新华都两家民企任职,但是,他在1993年前后,即进入微软前,曾创办过三家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好歹当过一段时间“民营小老板”。
陈景河是紫金矿业董事长,紫金矿业第一大股东是隶属于福建上杭县政府的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不过,与王石和万科类似,陈景河一手创办了紫金矿业,紫金矿业的决策机制也更像民企。
王石、唐骏、陈景河,除了都有点老(2011年的平均年纪是55.5岁),可谓中国企业界最典型的职业经理人代表了。他们打理事业和家庭关系时所作出的决定,不管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不管是明朗的还是隐秘的,都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
我采访他们四个人时,这种感受很为明显。他们比一般的中国商人更为谨小慎微。如果用江湖语言来说,他们比普通中国企业家要更会“表演”。所谓“表演”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说,同样一句话,到他们口中时,如何得体地表达出来,他们要比别人更显斟酌。
每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背后,都可能隐藏了一个非凡的贤内助。他们四人亦如是。妻子们在他们事业沉浮时所充当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非常值得去揣摩和研究。
她们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王石的妻子王江穗。王江穗家庭背景不一般,早期曾给予了王石一定的支持,但始终没有进入万科。王石后来到处登山,四海为家,她也曾有怨言,但后来明白,最好的相处之道是无为而治。
第二种类型是陈景河的妻子赖金莲和阚治东的妻子张松妹。赖与张是大多数职业经理人之贤内助的代表,她们一定不能走到丈夫所在企业的“前台”,但是,她们永远是丈夫私下寻求帮助时的“首席代表”。
第三种类型是唐骏的妻子孙春蓝。孙春蓝是唐骏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同级校友,夫唱妇随,先到日本,后赴美国,在唐骏事业的每一个关口,孙春蓝都送上建议,但唐骏特立独行,几乎未有采纳。
企业家婚姻之 比较优势论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女性企业家具有性别上的“比较优势”,但商业不是走秀,到头来拼的还是团队作战力。
全球20位拥有10亿美元的白手起家的女富豪里,有11人来自中国,其中6人排在前10名——这是2010年10月中旬胡润提供的一组数字。
这6位女富豪分别是张茵、吴亚军、陈丽华、秀丽·好肯(原名戴秀丽,现随夫姓)、朱林瑶和张欣。她们执掌的企业分别是玖龙纸业、龙湖地产、富华国际、人和商业、华宝国际和SOHO中国,其中除了张欣任SOHO中国CEO外,其他5位,均可以视为“女主外,男主内”的案例。
那么,在前5人当中,丈夫在家族企业中任职的只有1例——张茵丈夫刘名中任玖龙纸业副董事长;吴亚军的丈夫蔡奎,和朱林瑶的丈夫林国文,曾分别在龙湖地产和华宝国际任职,但后来均告“隐退”;陈丽华的丈夫是电视剧《西游记》里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自始至终未在富华国际任职;秀丽·好肯的丈夫安东尼·好肯是英国一位教师,也从未在人和商业任职,即使戴秀丽现在也只是在人和商业中任非执行董事一职,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是她的弟弟戴永革。
在中国商业文化当中,如果夫妻两人都在家族企业中任职,且是通常情况下丈夫任董事长、妻子任CEO或CFO的情形,那么妻子的出色表现无论对企业内部还是外部形象而言都是加分行为;但是,如果是妻子任董事长、丈夫任CEO或CFO的情形,丈夫的出色表现虽然一样让企业受益良多,但他并不宜向外界展示或张扬太多。
有四对夫妻档可圈可点,两对是上文提到过的张茵和刘名中夫妇、吴亚军和蔡奎夫妇,另外两对是俞渝和李国庆夫妇、周晓光和虞云新夫妇。他们的发家之地分别是东莞、重庆、北京和义乌——在地图上正好是东南西北,能够画个圈了。他们都在或曾在家庭企业中任职,且女人大都为“一把手”。
这四个案例适合于上述“定律”。刘名中是张茵的好搭档,虽然是玖龙纸业副董事长,但鲜有走到过前台。玖龙纸业于2008年陷入“血汗门事件”时,张茵出来开发布会,刘名中也出现了,但他几乎没有发言;而玖龙纸业一位员工告诉我,在公司年底的“联欢晚会”上,张茵和刘名中都会讲话,但刘名中总是寥寥数语。
相比之下,吴亚军和蔡奎性格都比较强势——他们当年开始创业时,并非创办一家“夫妻店”,而是各创各的业,最后吴亚军这边机遇好、发展迅速,蔡奎才加入进来。他们后来在经营龙湖地产时,虽然分工相对明确,一个管战略战术,一个管日常经营,但是摩擦常有,加上吴亚军从一开始就认为应当“去家族化”的想法,最后蔡奎辞去此前在龙湖地产的职务。
后两对夫妻则是另外两种蛮有趣的情形,俞渝和李国庆同是当当网“联合总裁”,这在中国企业家恐怕也甚为少见,尽管我们知道俞渝对资本市场更为熟悉,而李国庆对图书及日常经营更为专注,但他们二人的性格实在太像了,都是精于算计、从不认输、有着钻牛角尖精神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之间曾经矛盾不断,但后来对外宣称一切得以调解,找到了生活的平衡术。但2010年当当网上市后李国庆和所谓的“大摩女”对骂事件,掀开了他们俩尴尬关系的一角。
周晓光和虞云新的情形与张茵和刘名中的情形比较相似,都是男人更懂得谦让和包容。不同之处在于,虞云新虽然名义上是新光集团副董事长,但由于饰品和房地产是新光集团的左右手,周晓光负责饰品,他负责房地产业务,实际上两人都是“一把手”。2010年他们拍下了“义乌第一高楼”超级项目地块,准备在地产业务上大干一场。只是虞云新懂得,他必须避免受到镁光灯的聚焦,有的时候他甚至主动把一些成绩,按在任义乌市唯一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周晓光身上。
赘述这么多,只为表达“女主外,男主内”的夫妻档中,男人的角色扮演艺术问题。不过,应该为中国女企业家们多喝一声彩。女人在承受压力、抢占和利用资源等方面,整体要逊色于男人,但她们能够突破樊篱、成为成功的女企业家,值得敬畏。
(东方愚,财经作家,新作《荷尔蒙经济学:中国企业家择偶与婚姻的秘密》已于近日出版)
编 辑 樊 力
E-mail:fanli3891@gmail.com
【青年婚恋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影响当代青年基督徒婚恋观之因素调查10-06
婚恋交友的行业报告07-27
解读-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10-09
士官婚恋问题透析08-14
试分析《伤逝》中的婚恋悲剧08-20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论文)08-19
青年旅舍调研报告07-29
新兴青年群体调研报告10-31
煤矿青年职工思想调研报告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