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七年级政治教案

2024-07-10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七年级政治教案(共10篇)

1.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七年级政治教案 篇一

一、说教材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一框,我觉得本课内容的设计是针对青少年在“我长大了“的心态的促使下,开始关注社会生活的更广泛的领域,也开始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是复杂的,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较弱、自控能力差,所以会受到种种侵害。本框主要以实例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等方面的侵害;指出虽然我们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学会自我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而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部分学生判断来自各方面侵害的能力差,缺乏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不了解维权途径。因此帮助学生提高判断侵害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维权途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成了本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合以上两方面,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以及了解身边的保护,特别是我国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保护。

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并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辨别身边的侵害。

教学难点——身边的保护,学会自我保护。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的直观呈现,让学生在对图片的分析后认知身边所存在的侵害,切入主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小品——《我也要上学》展示案例,设置情境冲突,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身边的保护,并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掌握对待侵害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人生AB剧等形式,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4、活动式教学。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小品——《我也要上学》,课堂的表演即小品是促进学生对教材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它能兼顾认知、情感和身体运动这三大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上台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对培养学生发展性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人生AB剧的形式,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对AB剧的分析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不仅局限于小组的合作交流,把它扩大到全体学生的合作,大家合作来帮助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引发更多更深的思考与研究,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三、说教学程序

响应本次教学改革,根据我们组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教学改革方案对课堂教学确定是“5+25+5+5”的模式,即5分钟的复习导入,25分钟(或30)的新课教学,5分钟的巩固提升即能力提升篇,5分钟的作业。据此,我总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复习导入后,新课的教学分为两大块,青少年身边的侵害和保护,侵害来自四个方面,同时剖析这种种侵害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及造成侵害的原因;重点是放在第二部分身边的保护,引发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认同感,突出自我保护,促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

具体步骤如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情境,元旦老师收到了很多祝福的信息,也收到了一条特别的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导出这是一个诱惑,通过设问老师该怎么办,让学生再次明确拒绝不良的诱惑,以此来巩固旧知。

(二)、新课教学设计如下环节:

第一环节:直观的图片呈现,让学生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分析后,认知青少年身边存在的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事故等四个方面的侵害,切入主题。故事你我说,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身边的故事,进一步感受种种侵害,有亲身的体会就很容易能描述出侵害给青少年所带来的伤害,再由此进一步剖析出现这种种侵害的原因。

第二环节:学生表演小品《我也要上学》,通过小品中陶源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在我们遭受侵害时,可以寻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保护,必要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这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有了这种种保护后,青少年就能健康成长吗?很显然学生能够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得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自我保护,基于学生对自我保护的理解不够,所以展示了FLASH《自我保护问答歌》,通过这直观、形象的影象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自我保护,并学会自我保护,教会学生假如遇到侵害时,拨打相关电话实施自我保护。

第三环节:自评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说出自己的困惑,让全班同学合作交流来解决困惑,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的自信心。

(三)、巩固提升,感悟升华。

主要是采取了人生AB剧的形式,剧中小强的遭遇都来自于生活,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对AB剧的分析中,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这样无形中巩固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和分析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得他们学会了自我保护,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反思

1、本堂课我认为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图片、小品、人生AB剧等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了,使学生对本堂课感兴趣,选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本节课的教学不错,学生都是从自己身边的事情谈起,特别是教学环节中的“故事你我说”,学生敞开心扉谈自己及身边人所遇到的不法侵害,谈该怎样解决,这远比老师教授的知识要强,学生有了体验和感悟,也是一种经验交流,做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究问题的答案的可呈现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最后的感悟升华——人生AB剧,其实就是我们教改中提出的能力篇和作业篇结合起来,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特色,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而且那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同时因为自己是一个年轻的教师,带了上一轮初三老教材,新课程也是刚刚从这个学期开始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的点拨不够到位,语言不够精练,下一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进一步的磨练;

二、时间的把握有点欠缺,导致最后一个环节有点匆忙,没有充分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2.身边的侵害与保护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

2、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二) 能力目标

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2、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学生课前调查,展现小品<<在放学路上>>让学生马上想起常接触到的受侵害的例子,导入侵害话题。

投影:

据统计,近年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摘自《北京青年报》8月31日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吗?你知道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吗?

一、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板书)

(一)种种侵害(板书)

视频:《五百道作业题》、《麻将桌上的被告》、《街头乞儿》

学生分组讨论:

这几段视频说明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

总结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身边的保护(板书)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成小品或小短剧,课前准备,课堂上表演。内容:各方面对青少年的保护。

总结出:青少年会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保护,但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青少年在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的同时,必须加强自我保护,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22)

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地复杂性;

2、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地自我保护方法,学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3、使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应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4、正确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5、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 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讨论法、角色体验法、讲故事法等教学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投影: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7亿未成年人。94.1%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10%的儿童受到侵害时束手无策。80%侵害儿童的案件都是因为孩子不会拒绝陌生人的要求引发的。

思考: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同桌交流)

以上材料说明:一方面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出示投影:课题 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

二、新课

出示投影:情景一:通过网上聊天,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己。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不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Q。

问题:1、你喜欢上网聊天吗?

2、小燕家为什么被盗?

3、上网交友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

投影出示:提高警惕 防范侵害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道理,小燕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出示投影:情景二:小燕心情差极了,她穿上了新买的吊带衫和心爱的超短裙,决定独自出远门去姥姥家过暑假。站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停在她身旁,车上的男青年问:“怎么我可以帮你吗?”小燕怯生生地问:“请问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男青年拿起小燕的旅行包,给了她一个头盔。摩托车载着小燕驶向前方……

问题:1、根据你的想象和猜测,给故事编个结尾(可以表演)。

总之结局是凶多吉少

2、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你想对小燕说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

对于女同学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出示投影:情景三:四副漫画(打劫、地震、尾随、触电)

讨论:1、图中的同学遇到了哪些险情?

2、我们为他们脱离危险想想好办法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

投影出示:用智慧保护自己

要保护自己首先要提高警惕,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不能轻信别人,积极应用自己的智慧,因此未成年人也是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对自己的自护能力要有信心。

我们看看小燕又发生了什么吧

出示投影:情景四:小燕到超市买CD,超市的保安怀疑小燕偷了东西,保安恐吓小燕,并要搜她的身……

问题:小燕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

投影出示:用法律保护自己

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针对人身侵害了解了一些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方法,但社会生活是复杂多变的,侵害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我们需要掌握几条防范侵害的基本原则,老师遍了首儿歌:

青少年 经 验少 自我保护很重要

自尊自爱做防护 公共场所莫露富

提高警惕是关键 遭遇侵害别慌张

灵活机智用智慧 法律伴随你左右

四、板书设计:

提高警惕 防范侵害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用智慧保护自己

3.七年级政治教案平等与尊重 篇三

【整体感知】

1、认识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

2、成功人交往的前提条件,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是什么3、在交往中为什么必须做到平等待人?

4、怎样平等待人?5、为什么要尊重他人?6、尊重他人有哪些基本要求?

7、我们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尊重他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尊重他人他人有哪些基本要求?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分小组讨论,抽签决定小组任务,并以多种形式展示)

1.呈现关于平等与尊重的反例,让学生体验平等与尊重的重要性。

(1)李利刚从乡下来到城市打工。一天,李利乘坐公共汽车,车上很挤,乘务员见李利带了好几个包,很不高兴,于是一边扒拉着李利,一边很不高兴地说:快往里,没看见这么多人吗?不长眼!

(2)一天,张彬彬到某公司求职。一进门,公司经理看见张彬彬是女性,就说:“我们这里不招女性,你走吧。”张彬彬说:“你们公司的工作性质也适合女性,我肯定干得不比男性差。”经理说:“无论如何,我们就是不招女性。”

2.学生表演一段小品,内容参考:王丽上了中学之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她常常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写信、写日记。有一次,妈妈看她在房间里呆了很久,怕她学习太累了,想叫她休息一会儿。于是,妈妈一边推门进去,一边说:“小丽啊,做作业那么久了,休息一下吧。”王丽一听是妈妈进来了,赶紧把日记本放进书桌的小抽屉里。妈妈看她神神秘秘的,就笑了笑说:“什么秘密啊?”王丽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其实,她心里已经想好了明天要去买把锁。第二天,王丽正准备去买锁,妈妈却微笑着走进来,说:“这把小铜锁送给你,爸爸妈妈知道你的想法,你长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我们尊重你。”王丽拿着这把锁,不知道面对父母的信任还应不应该把抽屉锁起来,她觉得很为难。

问题参考:如果你是王丽,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感想?你会怎么做?

2.呈现下列情境,学生讨论。

(1)一天,王丽和同学龚倩在王丽住的居民小区里玩,王丽看到开修鞋铺的老大爷,主动打招呼说:“张爷爷,您好,需要我帮忙吗?”老大爷说:“谢谢,你已经帮我打扫好几次卫生了。”龚倩悄悄地问王丽:“这个人是谁啊?”王丽说:“他是一个外地来的老大爷,在这里开了个修鞋铺。我们小区里有好几个外地人,有的开商店,有的卖早点,还有的修自行车。”龚倩说:“你怎么对他们那么好啊,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的。你看那个修鞋的大爷,手总是黑乎乎的。”

问题:你们觉得龚倩的说法对吗?如果你是王丽,你会怎么回答龚倩?

(2)马名兆是回族人,他不吃猪肉,也不去汉族人开的饭馆吃饭。一天,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他们打算在外面吃饭。

问题:他们应该怎么做?

(3)耿丽平有唇裂的先天病,即我们平常说的“兔儿嘴”,说话总是有点“漏风”,为此她有点自卑,生怕同学笑话她。

问题:如果你是她的同学,你应该怎么对待她?

3、反思自己在尊重他人方面的不足

4、总结如何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盘点收获】

1.要平等待人。P76-77

为什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待人不仅是法律的规定,更是文明社会的理想追求。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

(2)平等待人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

怎样做:(3)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我们不应因家境、身体和智能等方面的原因歧视他人,而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

2.要尊重他人。P78-79

为什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受到尊重,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尊重;每个人也都应该尊重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学会尊重他人不仅是保证我们学习进步和人际交往成功的需要,更是培养我们作为现代少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怎样做:(3)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注意尊重他人。要做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正当权益、个人隐私、个性特征、思想情感、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不嘲笑、讽刺、挖苦和侮辱别人,不轻视或歧视别人等。

【巩固练习】

1.与、与、与和负责与合作是成功人际交往的前提,是文明交往的。

2.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份与他人一样的.权利,希望得到他人的。

3.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自由、正当合法权利、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言行和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和等。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诀。

A.学会关心B.学会理解C.学会学习D.学会劳动

二、问答题:

刘楠的爸爸妈妈都下岗了,妈妈在他就读的学校做打扫卫生的工作。马晓伟的爸爸开了一家公司,拥有数百万资产。一天,马晓伟的爸爸开了一辆漂亮的汽车来接他,好奇的同学们围着车赞不绝口。刘楠一向对汽车感兴趣,情不自禁的走过去摸了摸车。马晓伟生气的说:“不要弄脏了我家的车!”刘楠伤心的走开了。

(1)如果你是刘楠,你的感受是什么?(3分)

4.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七年级政治教案 篇四

例1新华社北京2010年3月23日电: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对家长携带未成年人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这一举措()

①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②表明国家对青少年的成长给予特殊关注 ③符合家庭保护的规定 ④符合社会文化保护的规定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举措是对青少年的特殊关注,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内容中的社会保护,其目的就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①②④符合题干的要求,③是从家庭保护的方面说明,不符合题意。

答案:C 绿色通道:解答此类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同时一定要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变式训练(2010江苏苏州模拟)有人对北京市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88%的学生玩电子游戏,14.8%的学生患有网络成瘾症,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此,北京市政府对网吧进行了整顿,取缔了不合格网吧。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A.限制网吧的发展

B.满足青少年学生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C.保护网吧经营者的权利

D.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思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理解能力。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要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北京市政府整顿网吧并取缔不合格网吧的做法,显然是为了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答案:D 例2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下列选项属于“学校保护”的有()

A.我国基本做到未成年人案件由少年法庭审理

B.防“非典”期间,学校每天组织人员测量学生的体温 C.法律规定营业性舞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D.我市所有学校都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学校保护的理解能力。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B、D两项符合学校保护的主要内容,A项属于司法保护的内容,C项属于社会保护的内容。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辨别,真正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

答案:BD 绿色通道:解答此类题时,一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二是学会知识的迁移。

变式训练 据报道,广州市建立了少年法院,对全市未成年人案件集中审理,统一执法标准,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

A.家庭保护的要求

B.学校保护的要求 C.社会保护的要求

D.司法保护的要求

思路解析:建立少年法院,对全市未成年人案件集中审理,这说明了对于违法犯罪的未

爱心

用心

专心 成年人同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这属于司法保护的要求,因此,D项是正确的。

答案:D 例3(2010山东滨州模拟)某市警方破获了一起少年团伙盗窃案,其成员竟是7名花季少女。其中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11岁。她们结成干姊妹,自称“七玫瑰”,频繁地出入网吧和灯红酒绿的饭店寻求刺激,钱不够花了就借而不还,后来逐步发展到敲诈勒索和盗窃。据警方了解,“七玫瑰”中有5人的父母离异,另外2人的父母或忙于生意,或经常打麻将,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阅读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 思路解析:这段材料涉及了未成年人应如何撑起法律保护伞,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的问题。回答此类问题,要在认真阅读并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与课本中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七玫瑰”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是由于家庭保护的欠缺和自身缺乏法律意识,回答时,要紧紧抓住这两个方面。

答案:(1)家庭是养育我们的地方,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来自家庭方面的保护。(2)家庭保护的欠缺和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七玫瑰”身心发展的缺陷,最终使她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她们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3)未成年人自身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我保护,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黑色陷阱:一般说来,感想包含“说明的道理”和“谈认识”两个方面。回答“说明的道理”这类问题,要先在课本上找到与之相近的原理,并且要把握准确。而“谈认识”这类问题,一般都是要谈材料对自己的启示。在做此类题时,“说明的道理”这一方面往往被忽略,大家要特别注意。

变式训练 欣赏漫画并回答:

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发表你的看法。

思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理解、分析和语言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认真观察漫画,了解漫画的寓意所在,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漫画的寓意进行分析。解答此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家庭保护的有关内容。

答案:(1)青少年涉世未深,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漫画中对父亲接受回扣“耳濡目染”,使孩子也学会了要回扣的不良行为。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家庭保护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而家庭保护的缺失,则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问题探究

问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爱心

用心

专心 小陈的父母经常召集一伙人在家玩麻将,使小陈不能安心在家做家庭作业,常因完不成作业挨老师的批评,甚至被罚打扫卫生。小陈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逃学,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在电子游戏厅小陈又认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他们多次因没钱玩电子游戏而抢劫小学生的钱物。公安机关发现小陈的行为后,依法将其进行劳动教养。

结合上述案例,从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两方面,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因此,青少年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探究:(1)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很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小陈正是由于此方面的原因由厌学发展到抢劫小学生钱物的。因此,需要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2)从小陈生活的环境来看,父母打麻将,老师变相体罚小陈,小陈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说明我国目前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需要法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爱心

用心

5.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1 篇五

【教学设计说明】

201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小课堂带动大生活的“大课堂”理念,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基本的是非观念和法律意识。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有两个,一是:“成长中的我——自尊自强”部分中“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其二是“成长中的我——心中有法”部分中“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本框就学生周围可能出现的各种侵害学生合法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谈如何防范侵害,怎样保护自己。这是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框题,把落脚点放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上,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对青少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的情况可以概括为——半成熟易受伤,有经验兴趣浓,知识点较片面,需学习来加强。

初一学生正处于十二三岁的年龄,生理心理都不完全成熟,面对各种侵害行为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加强自我保护十分必要也十分有益。“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个话题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甚至有人有切身的经历或体会,学生对此会有兴趣,也有话可说;同时受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影响,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比较片面零散,因此需要结合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2.能力目标:提高识别好坏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不法侵害用智慧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习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青少年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社会,学会分清是非,认识善恶,远离危险,拒绝诱惑,自觉学法、懂法、守法,获得法律帮助,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成为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虽然学生对“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个话题,受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影响,已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或比较零乱,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告诉家长或老师”“大声喊叫”等,不能深入分析原因,系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更少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带来的或其他新出现的侵犯手段和行为,我们的学生更是没有经验,加之这方面教育的滞后,因此,把它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法方法】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依据新课标,采取如下教学方法: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教材,课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调查、讨论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与图片、显示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设计理念: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身边的侵害,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因此,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可以把两课有机地联系起来。)

板书: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新课教学

活动一:热点链接

(设计理念:链接两个青少年受侵害的例子,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找到青少年受到一些具体侵害的原因,为如何防范做好铺垫。)

(1)教师展示案例:案例一:17岁女中学生遭到绑架并被杀害;案例二:七年级的学生多次遭到勒索。

(2)教师提问:根据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归纳:青少年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是:警惕性不高;慌张不冷静,缺少自我保护的方法;不会或不敢用法律保护自己等。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做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呢?其前提首先是提高警惕。

活动二:校园“网友”调查

(设计理念:通过对学生“网上交友”的调查,了解学生交网友的状况,帮助学生了解“网上交友”的利弊,认清虚拟网络世界可能存在的危险,使之掌握“网上交友”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激励学生主动生成知识和运用知识。)

(1)请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和统计人数,其他同学接受调查。

校园“网友”调查你上网聊天吗?你聊天时会使用自己的真实信息吗?除了同学朋友,你有新的没有见过面的网友吗?你对你的网友了解吗?你或你的网友提出过见面的要求吗?你去见过你的网友吗?

(2)依据结果,讨论探究: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交网友的状况,展示网络交往虚拟性特点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网上交友”好不好?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事实,摆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3)教师的总结: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网络交往是一种广交朋友的重要途径,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网络交友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各小组能不能通过讨论并写一个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讨论,把自己成果展示。

(4)友情提示: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漏真实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5)教师提问:在各种侵害中,是男生还是女生更容易受到侵害?学生答:女生。那么作为女同学,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先请男生出点子。女同学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学生回答。

(6)教师总结:出门在外结伴行,穿衣打扮要得体,生人搭讪不理睬,防范意识记心头。

活动三:遇到侵害我不怕

(设计理念: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知道面对侵害,切忌鲁莽、冲动,要学会依靠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掌握斗争的有效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学生面对歹徒抢劫勇敢地与其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死亡的事例,把学生带入受不法侵害的情境。

(2)提问:“小任与歹徒的搏斗说明他——” “你会向他学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会怎么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学生回答,启发学生:勇气令人钦佩,但生命才是最可贵的,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3)提问:“如果你是小任,你会怎么办——”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建构知识。

(4)教师继续提问:除了这种侵害,请再列举我们可能遇到某种侵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自我保护?学生点评。

(5)教师总结: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首先必须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人身安全放第一,观察情况,把握对方的意图,不贸然呼救或还击,避免激怒歹徒,做无谓的牺牲。同时尽可能拖延时间,稳住歹徒,想办法脱身。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活动四: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角色表演,知道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后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自觉学法、懂法、守法,获得法律帮助,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成为合格公民。)

(1)教师提问: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回答。只能缓解一时危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遭遇令人同情,但也令人生气,实际上起到了纵容的负作用,长久下去,必然影响个人身心健康。选择求助于派出所等机构,寻求正当的、合法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仅未受任何损失、伤害,还从根本上保护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安全。到执法机关报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如果采取忍气吞声、打击报复、寻求法律保护等方式,会有怎样的结果?学生回答。

(3)从中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4)教师总结: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我们在侵害方式之前,要提高警惕;在侵害方式过程中,我们要用智慧保护自己;侵害发生后,用法律保护自己。期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祝大家健康、平安。再见。

板书设计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一、重要前提:提高警惕

二、重要途径:用智慧保护自己

三、重要保障:用法律保护自己 作业

自救智多星:当你一人在家,有陌生人来访,你会怎么办? 教学反思

6.七年级政治教案 篇六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以及情绪是组基本的表现形式;懂得喜怒哀惧是人知常情;对喜怒哀惧的感受和表现因人而异。情绪不仅有差异而且还有变化,了解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下面有几个情境,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有何感受?

①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你与伙伴们一起去郊游(生答:高兴、开心、快乐)

②有人搞恶作剧弄坏了你的文具(生答:愤怒、伤心)

③妈妈把自己看得正着迷的电视节目关了(生答:伤心、失望)

④夜晚一个人独自走在荒郊野岭中(生答:恐惧、害怕)

⑤考试考了100分(生答:兴奋、开心)

师:刚刚同学们所说的高兴、兴奋、愤怒、伤心、恐惧等等,这些感受是我们没个人都会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情绪”。

讲解新课:

师: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有时高兴,有时愤怒,有时忧愁,那么,大家来说说你们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情绪的体验啊?

(生答略)

师:从刚刚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的情绪都是由一定的人、事、物引起来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那么既然是心理活动,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生答: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看出来

师:是吗?我们不妨来试一试。

(活动名称)大家猜?

活动过程:课前老师在几张纸上分别写上描写一些情绪的词语(“喜”、“怒”、“哀”、“惧”都有)。只让上来表演的同学看并要求他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让下面的.同学猜这位同学所表达的是什么情绪。

师:通过这个活动大家都知道了明白了情绪他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果说心理是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情绪就是这个内心世界的奇妙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写一写)下面几句话分别表达了哪种情绪

哀民生之多艰

漫卷诗书喜欲狂

怒发冲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师:人的情绪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最基本的有四种:“喜”、“怒”、“哀”、“惧”

(说一说)自己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最愤怒的事是什么?最伤心的事是什么?最害怕的事是什么?

从刚刚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同样的情绪,人们表现会有不同,比如高兴时有人狂蹦乱跳,有人暗自独乐;愤怒时,有人怒发冲冠,有人暗自流泪。即使同样的事,情绪也会有才差别,让学生举例说明。

师:为什么人的情绪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和变化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吧。

师举例: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面对同样美丽的长江沿岸的景色,写出的诗句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样。他在流放途中,情绪极度愁惨愤懑,写出的诗句是:“楚江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几年后,李白六放自白帝城时,突然得知遇到大赦,他又重新获得了自由,不禁欣喜若狂。在他兴高采烈地返回江陵时,写出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嘀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几乎同样的景物,此时已被染上了诗人明朗、轻快、喜悦的感情色彩。问:为什么同样的事物,情绪会有差别?

(生答略)

师:所以,当环境、遭遇发生变化时,人们的情绪会随之变化。

那么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还有哪些?(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

情绪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情绪随着个人志向的变化而变化。

(老师适时总结一下)

7.七年级政治教案 篇七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潜能是可以被发掘的。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开发自我潜能,树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掘潜能的方法。

难点: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以“爱因斯坦的脑资源被开发了多少?”为话题来激发学生对潜能的兴趣。

一、人的潜能是巨大的

(一)通过录像和资料证明人类具有很大的潜能有待开发。

(二)通过“冰山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什么是潜能?人的潜能是巨大的!

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

二、认识、发掘自我的潜能

(一)活动:慧眼识宝──认识自己的潜能

请对照7个方面的智能,以“冰山”的形式( ),绘制自己的潜能图。

──────────────────────────────“海平面”。

语言 音乐 身体运动 人际交往 自我认识 数理逻辑 空间

思考:我最擅长的____智能是如何形成的?

1、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体会到自己巨大的潜能所在。

(2)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知特长的形成过程就是潜能被开发的过程。人的潜能是可以不断被发掘的!

(3)明确潜能的发掘也是有一些方法的,并不神秘,通过熏陶、学习、训练、比赛等,就可以把我们的某个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

2、活动要求

(1)请同学们用深色的笔画图。

(2)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认识自己。做个有心人找出自己的潜能所在。

(3)思考:我最擅长的____智能是如何形成的?

(4)画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3、活动过程

(1)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潜能图。

(2)现场采访,师生互动。采访以下四个问题:

①海平面以上的能力是你什么能力?那海平面以下的是你什么能力?

②从你的潜能图上可以看到,7座“冰山”是有高有低的。为什么你会这样画?请简单介绍。

③你觉得自己的潜能在哪儿?

④你最擅长的____智能是如何形成的?

4、活动点评

从刚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得出,我们的特长是慢慢培养出来的。换句话说,特长的形成过程,就是潜能被开发的过程。由此可见,人的潜能是可以不断被发掘的!大家要做个有心人,用慧眼发现自己的潜能。

潜能的发掘也是有方法的,刚才同学讲的特长形成过程就给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例子。发掘潜能的方法也并不神秘,通过熏陶、学习、训练、比赛等,就可以把我们的某个方面的潜能一步步挖掘出来。

(二)举例说明

1、列举一位普通的南外学生朱韫?的事例,请学生根据事例,并结合书本,提炼出发掘潜能的方法。

2、归纳总结

三、体验发掘潜能的快乐

活动:小游戏──“‘口’字加两笔可以写出多少个汉字?”

1、活动目的

(1)发掘学生的想象能力。

(2)体验发掘潜能的方法,感受发掘潜能的快乐。

2、活动要求

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完成。

3、活动过程

(1)请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

(2)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能写多少个字。

(3)给出明确的目标:至少写出12个字(具体字数根据现场学生情况可再调整),再给学生一定时间,看还能写出多少个字。

4、活动点评

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只要大家有足够的信心,开动脑筋,积极地去尝试,就能发掘潜能。

四、提升认识

通过一段电子相册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高度发达的当今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成果,是人类不断开发潜能、不断创造的结晶。

五、行为作业

我的________潜能发掘计划

要求:结合自己实际,设计一套发掘自己潜能的行为计划并加以落实。

8.七年级政治情绪教案 篇八

下化中学 武晓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我们应该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从而为我们生活增添色彩,让生活充满清新、健康的欢笑。教学目标:

当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因情绪波动较大而导致不良后果。因此通过学习要懂得:

1、情绪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强大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培养良好情绪的重要意义。

2、情绪的产生过程,关键是合理解释事件。

3、掌握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对人的不同作用。

2、如何合理解释事件以消除消极情绪。

3、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导入: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曾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你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控制别人,但能够掌握自己。我们这节课学习《做情绪的主人》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一、情绪的含义——这种高兴、忧愁、惊恐、愤怒的感受,就叫做情绪。你能说出一些关于情绪(喜怒哀惧)的词汇吗?

喜 怒 哀 惧 眉开眼笑、捧腹大笑、欣喜、欢乐、愉悦、开心、喜悦、心旷神怡、满意、狂喜、欢欣鼓舞、春风满面、舒心、自在、兴高采烈、扬眉吐气、手舞足蹈

咬牙切齿、拍案而起、愤怒、气恼、恼羞成怒、怒不可恕、暴跳如雷、气愤、大怒、七窍生烟、怒发冲冠、怒目而视、不满、生气、愤愤不平、泪眼迷离、抱头痛哭、悲痛欲绝、伤心不已、悲哀、哀伤、心痛、凄凉、忧郁、伤感、难过、失望、哀痛、悲伤、遗憾

目瞪口呆、害怕、退避、大惊失色、仓惶、紧张、担心、手足无措、草木皆兵、不寒而栗、惴惴不安、面无人色、慌张不安、提心吊胆

这些情绪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呢?

分析材料:当小刚看到电视上“神九”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的画面时,激动地留下眼泪,情不自禁振臂高呼“中国万岁”从情绪的外在表现分析,小刚流露出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方式表达出来的?除了上面几种,还有哪些表达情绪的方式并举例说明。

二、情绪的表达方式有:

1、面部表情(最能表达人的各种情绪)

2、言语

3、身体姿态和手势

4、生理变化

5、他人对我们言行的反馈。

不同情绪对人有什么的影响,根据自己的实际回答问题。

1.在历次考试中,你有过情绪紧张的经历吗?当时你是否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

2.在什么情绪状态下,你觉得自己思维活跃?在什么情绪状态下,你觉得自己思维迟钝?

3.当你情绪不好时,你的食欲如何?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情绪消极的情境中,会对他的身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如周瑜、林黛玉)

4、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情绪消极的情境中,会对他的身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美国作家卡森)

三、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积极情绪对人有促进作用。消极情绪对人有阻碍作用。

老师强调:有的情绪也具有双重作用。快乐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过度高兴可能乐极生悲(如范进喜极而疯)悲痛既能使人心灰意冷,也能激发人的力量(如屈原放逐而赋《离骚》)

既然积极情绪对人有促进作用。消极情绪对人有阻碍作用。那么我们要保持积极情绪调控消极情绪。找到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

看课件中的材料分析快乐是怎样变出来的。(1)老奶奶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2)为什么老奶奶的情绪会发生变化?(3)这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

1、情绪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由一定的事件引发的。

2、结合以往的经历对目前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

3、引发心理上的变化,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合理解释事件是消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老师接着问:怎么合理解释事件呢?

看事情不要过于绝对及时提醒自己换个想法。

还有那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呢?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控制消极情绪的产生?以组长为中心,收集本组同学的好方法。

情景1:做了一下午的作业,烦透了。这时你会„„

情景2:马上就要上台参加演讲比赛了,忽然发觉大脑一片空白,手心出汗,非常紧张,这时你会„„

情景3: 考试成绩下来了,但不理想,这时你会„„

转移注意力----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暂时不去理它,离开冲突的情景,先做其他事情 积极的心理暗示----当面临重大的考试时,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行!我一定可以的!” 升华和转化情绪----将消极情绪转化为干一番事业的热情和干劲

五、总结:调控情绪的方法有

1、转移注意力

2、积极的心理暗示

3、升华和转化情绪

4、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课堂小结:

一、情绪的含义——这种高兴、忧愁、惊恐、愤怒的感受,就叫做情绪。

二、情绪的表达方式有:

1、面部表情(最能表达人的各种情绪)

2、言语

3、身体姿态和手势

4、生理变化

5、他人对我们言行的反馈。

三、积极情绪对人有促进作用。消极情绪对人有阻碍作用。有的情绪具有双重。作用

四、情绪的产生

1、是由一定的事件引发的。

2、结合以往的经历对目前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

3、引发心理上的变化,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合理解释事件是消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五、调控情绪的方法有

1、转移注意力

2、积极的心理暗示

3、升华和转化情绪

4、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9.七年级政治比武课教案 篇九

沅江市阳罗洲镇普丰学校

周卫平

课题: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课时 守护生命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能力目标: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守护精神更需关注精神养护。

难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和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

能力。守护精神更需关注精神养护。教学过程:

一、导学领航:

1、激趣导入:

⑴出示课件,猜一猜.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重要。⑵让学生说说对健康概念的理解。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能力目标: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守护精神更需关注精神养护。

难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和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

能力。守护精神更需关注精神养护。

一、自主学习:

预习评价:

1、请同学们对预习情况进行交流,生成问题。

2、交流展示: 明确:学生生成问题

请同学们对生成问题进行探讨后,帮助解决生成的问题。问题1:守护生命要注意什么?

问题2:守护生命为什么需要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问题3:我们精神发育和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4:我们为什么要守护精神家园,弘扬民族精神?

三、合作探究:

问题1:守护生命要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找出答案

明确: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探究与分享:

活动探究一: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探讨有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有什么作用;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危害有哪些?

引导学生了解:

1、健康四大基石。

2、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3、全球6种最不健康生活方式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危害

活动一小结: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命负责任。

问题2:守护生命为什么需要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小组合作找出答案

明确: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 一些人为灾难。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探究与分享:

活动探究二:发生灾害或灾难时的自救自护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发生灾害或灾难时的自救自护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发生火灾、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活动二小结: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问题3:我们精神发育和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 小组合作找出答案

明确: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探究与分享: 活动探究三: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活动三小结: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问题4:我们为什么要守护精神家园,弘扬民族精神? 小组合作找出答案

明确: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活动探究四:引导学生了解传承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活动四小结: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四、拓展延伸:

一天的生活里,你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吃饭、睡觉、上课、活动……这些在你的一天里各占多大的比例?请完成你的“生活花瓣”图。

思考:

1.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你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

2.听听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建议。

五、课后小结:

六、课后练习: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因此()(1)守护生命就是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2)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3)守护生命要守护精神家园

(4)守护生命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A.(1)(2)(3)

B.(2)(3)(4)

C.(1)(3)(4)

D.(1)(2)(4)

2.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是科学避险的关键。下列做法正确的有()(1)遭遇雷雨天气时,站在大树下躲雨

(2)去电影院或商场时,留心观察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的位置(3)当火灾发生时,可以通过跳楼等方式赶快逃离火场(4)遇到大雨或洪灾时,远离堰塘、河流等地点

A.(1)(2)

B.(3)(4)

C.(1)(3)

D.(2)(4)

七、结束语:

10.八年级政治现代科技在身边教案 篇十

一、现代科技在身边

内容标准

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三4.4 了解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对生活和社会的巨大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少年。

(二)能力:初步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联系学生生活积累,感受现代科技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新变化。

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生活中的部分科技产品,享受科技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快乐,这是本课时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是科技知识教育和青少年为科技做贡献的品德教育的相关知识,是科技知识教育的开端。学生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虽能体会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科技知识的教育,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加以引导,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入手,但同时也应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化,感受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为此本课时在逻辑结构上设计了紧密相联的两目:

一、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二、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这两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可以从吃、穿、住、用等方面反映出来,通过学生观察生活,列举实例,让学生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感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引导学生放眼古今中外,纵观上下五千年,探究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课时以生活中的科技实例为载体,反映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信息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使学生获取知识,体会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报刊、杂志、电视节目或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生活中的科技事例;有条件的学生参观科技博览馆,感受科技带来的变化;收集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方面的素材。教师准备:收集科技方面的图片,资料,调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的科技知识和遇到的科技方面的困惑;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1)“生活场景”:“你有一个亲友在外省,请你想一个与远方亲朋好友联系的方式。”此环节通过创设“说”的情景与话题,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之二是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给学生稍微留出思考的空间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写信、发电报、上网聊天、发电子邮件、发手机短信、可视电话等。(此处让个别学生尝试自己的方式,如:现场在电脑上发电子邮件、短信等)

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知道的方法以后,教师归纳提升,引出话题:“根据刚才的回答,请你把这些通讯工具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列,你会发现什么?”学生随意回答,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通讯越来越快、便捷等等。

教师引导总结出新课题: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板书)

(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第一目: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活动1:信息交流,自由展示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2)“信息发布台”:“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生活中与科技有关的东西或事件。(如信息方面、交通方面、生命健康方面、饮食方面等)”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如:手机、克隆技术、液晶电脑、基因蔬菜、MP3、网络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多媒体课件(3)“大视野”,在课件上展示:手机、数码相机、纳米洗衣机,掌上电脑、磁悬浮列车、微波炉、电动自行车等。(详细资料见附录1节选)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信息收集与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展示自我,尊重他人,共同成长)

活动2:合作探究,你我共长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科技产品不胜枚举,这些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带来怎样的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识水平和个别观点做到心中有数,由学生讨论2~3分钟之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各小组相互交流看法。如:我们使用的多媒体,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了,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了;因特网、手机、电话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地球不是被称作“地球村”了吗。电视、广播传媒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有„„

在学生发表意见过程中,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及时给予必要的归纳、引导和评价,肤浅的观点可引导进一步思考,不同的观点可引导进一步争论。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总结出,展示多媒体课件(4):“我的发现”

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环节通过学生的讨论学习,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人必备的品质。)

活动3:迁移延伸,创新思维

教师引领:展示课件(5):“我的思考”,“科技推动着生活不断发展,那生活中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是什么?”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然后鼓励学生发言,了解他们的想法。待他们发言结束后,教师启发引导出:

教师可提醒学生归纳:“生活中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是什么?”学生根据图示就能轻松回答。

教师展示课件(6):“意外收获”生活中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和欲望;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理想及意外发现等。

教师提问:展示课件(7):“未来设想”,结合你对现在生活新的需求和欲望(理想)及你想改变的生活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5年、10年、20年、50年后人们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

学生尽情描述自己对未来的想象,展示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家庭生活自动化,包括穿衣、吃饭、洗澡、看电视等;人身体器官损坏后可以随意更换;人类已经能够在月球上长期定居;已经攻克了癌症难题,人类再也不受“癌魔”的困扰。

教师展示课件(8):“大开眼界”,教师收集到的未来科技与生活的资料(附录2节选);播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生活片断、《快乐星球》片断。

教师启发:“美好生活怎样来创造?”学生各抒己见。师生达成共识:需要大家去创造,更需要青少年的发明创造,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此环节通过设计“我的思考”、“意外收获”、“大开眼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开拓性,做到调动学生情感,热爱生活,热爱科技,热爱社会。教师提问:“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语,未来的生活也会比现在更方便、快捷,是什么促使了这一系列变化?”学生回答,可能有多种答案,但归根结底都可归纳到科技的发展。

教师注意引导,过渡到第二目。第二目: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活动1: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教师引领:展示课件(9):“科技的天空、探究的园地”,“请同学们把学到的和收集到的科技成果的表现及影响素材展示并交流一下,并思考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学生分图片组、文字组。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信息,在交流中感悟、体会科技的作用。

教师出示图片一组,请同学们思考科技的作用在下列图片中是如何体现的?

“神舟六号”升空 寿光菜博会南瓜展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争论,使认识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感悟,教师可设计思考题一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展示课件(10):“探究后的思考”出示以下2个材料:

材料1:(1)经济增长中资金、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的国际比较(%)(2)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估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 5%~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到80%~90%。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新发现和新发明得到应用后创造的价值,要超过科技投入的10倍。

材料2: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5%,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提升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据统计,截至去年,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已达311.1公斤,远超过世界人均105公斤的水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近三倍。专家们测算,蔬菜产业的成果,60%的功劳要在蔬菜科技的进步身上。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的单产分别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0%、40%和10%,特别是杂交水稻利用技术的重大突破,带来了水稻种植的新飞跃。

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认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识水平和个别观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讨论2~3分钟之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各小组相互交流看法。教师在学生发言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争论,使认识深化。

师生共同归纳出:展示课件(11):“探究后的发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进步,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高科技迅速成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劳动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环节主要通过“科技的天空、探究的园地”、“探究后的思考”、“探究后的发现”等环节,使学生在相互交谈、合作学习中体会科技的力量。尤其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使教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活动2:发散思维,知识拓展

通过以上材料的交流,启发学生进一步回答:展示(课件12):“对我们的启迪”,“结合课内和课外知识,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科技发展方面的知识有多少?对中国有何影响?给我们哪些启迪?”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中国科技成果展示台(附录3节选),对学生的知识加以补充。

“我们的启迪”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祖国科技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过渡:科技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以上几方面,还有很多„„ 活动3:现场调查,更多收获

教师展示课件(13):“现场调查”,“作为一名学生,过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听老师讲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式很多很多„„请问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作用?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填调查问卷(要求立即填写,上交)。教师巡视指导,掌握情况。

教师整理,公布结果:阅读科普读物;看电视、录像;听广播、上网等方式学习。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科学技术带来的新变化,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请学生总结科技进步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科技进步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收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方式学习,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同时认识到科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巨大,那你有何打算?

(三)知识延伸,内化素质

教师提出问题展示课件(14):“我的打算”,“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你打算怎样为科技进步做贡献?”给学生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注意倾听,引导学生注重自己的行为。

师生归纳总结,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做到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讲科学,爱科学;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教师及时引导人物创新:“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创新发明同学的名字,并试着讲一个他们的科技创新的故事。”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适时鼓励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你知道的真多啊”等)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教育素材的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促使学生以榜样作为力量,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从小喜欢发明创造,为国家做贡献。

(此环节的设计重在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意识,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习惯)

(四)思维训练,发展提升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了“三系杂交水稻”,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他研究培育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3年,杂交水稻为中国累计增产5000多亿公斤。

从以上材料中,你获得哪些感悟?(本题属开放性题目,可围绕以下几方面思考:中国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对中国的影响、青少年的做法等)

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奥秘无穷,我们生活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文明,感受世界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不断学习,为中国的腾飞,为世界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外作业

社会实践:把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科技材料、事例收集起来,办一期黑板报或壁报。

点 评 本框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信息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使学生获取知识,体会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教学中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互相交流、合作,从而达到知识共享,体现了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敢于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关注个人,还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在关注个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

2.教学中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作为教师,大胆运用不同的栏目和学生的心灵平等对话,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形成了交流的局面,从而使教学变成教与学的交往互动。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上一篇:bec中级作文句子下一篇:论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冲突的根源与价值观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