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坛发言稿(精选8篇)
1.教研论坛发言稿 篇一
引领并学习着 反思并努力着
红旗小学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安排我担任本组的数学教研组长及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组长,这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更是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
那么,我就首先从数学教研组长方面先谈谈自己的想法。1.我是怎样做组长的
从去年9月份开始担任本组的数学教研组长,也是第一次接触主科教研组长工作,能够主动承担本组的数学教研课活动,而且,能够及时通知并带动本组教师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或者是区里的相关的教研活动,本组成员也都是十分积极的,能够互通有无,有疑惑的地方主动讨论,相互请教。但同时,由于本组教师组成比较特殊,4位语文教师及1位数学教师,所以,数学教研方面不免有些薄弱,数学方面的规范等专业知识不及其他组成员,教研力度不够,也是去年一年里本组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
2.我认为应该怎样做组长及自己的不足
教研组的重要作用顾名思义,对教学及教学研究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在教研组里教师间能够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能够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展教学研究,落实教育理念,践行课程改革,更重要的是教研组要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
由此看来,教研组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教研组长要在本组 的各项工作中带好头,要学习感悟在先,行动反思在先,以身作则,承担主要教研工作的同事要合理分工,发挥教研组最大的力量。②尽量协调组内的成员,形成团结互助的竞争氛围,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提高。③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把每次学习和教研活动都落到实处。④要定期的去听评组员的课,组织组员共同研讨,学习优点,思考不足,以达到提升教研组教学水平的目的。
鉴于这样的思考,我在教研组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①本组的教研活动缺乏主体性。②教研活动安排不及时。③本组发展目标不确定。④教研活动没有根据教师的需求去开展。
3.我今后想怎样做组长
本学期,人事变动,我们组加入了很多新鲜血液,不仅多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李颖主任,还有两位年轻的教师,邱暄淏和苏昱丞,使得本组顿时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接下来的教研组工作将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开展:
①定期组织组员互相看课,写好看课反思,相互学习。②带领组员积极去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比如我们三位年轻教师向各自师傅认真学习和取经。
③加强集体备课,做到每次活动都有主题,有所言,有所疑,有所获。
④组织组员利用分散时间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宏观把握课程理念,理解课程目标。尤其是教学建议部分,要认真研读并讨论。⑤加强学科质量监测,力求做到课课清,日日清。
下面就综合教研组工作进行汇报。
综合组人员变动较大,下面就本学期的工作重点进行汇报。①切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是我们综合组一直坚持的工作作风,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做到有课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评议,大家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师师互动;紧紧围绕着课题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老师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清晰了课堂中发展性评价的内容。
②有计划的学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根据本教研组的特点,开展活动相对困难,各科教师之间差别较大,但我们也根据教导处的要求组织本组全体教师进行组内公开课活动。③积极配合学校部门及各学科的各种活动,尽我们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校园文化更精彩。
⑤加强组内教研,做好听课评课工作,使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认真备课,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提高备课质量,为上课做好准备。认真执行学校的上课、听课制度,并通过听课使本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以新的课程改革精神为指针。改进教学方式,使本教研组的课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⑥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的实践操作能力,多为有创作兴趣的学生提供帮助,培养他们的制作技巧。
本组教师虽然在同一个教研组,但任教的学科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任教的课程时间上冲突较大,开展教研活动以及完成听课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今后,我们组将会以更新的姿态,积极投入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白尺竿头,更进一层。
2.教研论坛发言稿 篇二
关键词:教学质量,素质拓展,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人员聘用
教研活动是大学里组织教师、联系教师、活跃氛围、增进友情、传递信息、互补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水平的重要形式。我教研室定期不定期地以集中开会或网络讨论的方式, 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大家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以下是我几年来的若干发言文字记录。
一、什么叫教学质量?
各位, 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某些高校搞了教学质量量化考核, 而我今天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教学质量到底指的是什么?
1. 如果指的是教学的学术含金量, 那么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就一定能够充当学术含金量的评判者吗?
如果学生都有这么优秀的学术评判能力为教师打分, 那么真理就不需要实践和历史的艰苦检验了吗?
2. 如果指的是教学的课堂表演技巧和口才, 那么小沈阳和芙蓉姐姐得分应该最高, 熊十力和陈景润要下岗。
3. 如果指的是政治态度, 那么只有国家领导人最正确, 其他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
4. 如果指的是职业技能, 那么社会只需要职业培训师就够了, 还要大学学科和大学教授干什么?
4.如果指的是对学生的友爱之情, 那么工会主席和妇联主任最温暖, 鲁迅先生冷冰冰地骂国民性就有问题。
5. 如果指的是以上各方面的综合评价, 那么谁来综合?谁来评价?除了上帝和上司外, 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绝对标准。
教了这么多年书, 当发现自己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被量化得莫名其妙的时候, 当发现自己全身都贴满分数条和标签的时候, 忽然间产生一大疑问:自己是人, 还是机器人?
跟着的疑问就是:什么叫教学质量?内涵不明确, 外延很模糊。我教书将近二十年, 本来认为不证自明的问题, 却忽然变得实在无法理解。
二、什么叫素质拓展?
学校很重视教改, 发了新闻和照片, 见网址和附件, 另外再附上中文系基本功训练方案 (素质拓展方案) 供大家参考。
1. 我认为中文系学生基本功训练 (素质拓展) 的基本宗旨与活动原则可以表述为:
“规划好专业学习和专业内外素质拓展的布局, 协调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 搭建好教师堂上授课和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桥梁, 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 认认真真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沟通师生心灵世界, 同时为学生的考研和就业服务。”各位老师指导学生组织各种研究性自主学习活动, 应符合此宗旨与原则。杨金玉老师的公开课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有益探索。
关于中文系素质拓展活动的现实处境, 可以分解为这几点加以说明:
1.中文系的素质拓展方案既着重于专业基本功的训练, 又兼顾跨学科的要求, 更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 例如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能力等的多样统一。应该说是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的, 在实践中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他有类似做法的高校更是取得了某些成功经验。
2. 但中文系的这种素质拓展活动常为学校其他部门的各种与专业无关的活动所冲击, 目前很难高质量地开展。
学生为应付素质拓展学分,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专业外的文体活动上, 以及设计、申报和完成各种文体活动项目上, 留给自己踏踏实实进行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时间不多。这既浪费时间、精力、物力, 又很难取得理想的素质提高效果, 显得有点本末倒置。专业训练和素质提升的关系处理不好, 学生可能会造成“双输”的局面:综合素质提高不了, 专业学习也搞不好。
3. 问题的关键在于:
一般的专业教研室可以设计一套跟专业训练密切相关的素质拓展方案, 但具体管理和给学生打分的却不是教研室。所以就算设计了也会变成一纸空文, 或被素质提高管理部门的其他活动挤占。
4. 在这种情况下中文系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借鉴其他高校中文系的做法, 把其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第一课堂正式开设, 脱离第二课堂的素质提高活动;一是继续作为第二课堂的素质提高活动, 但在教研室没有管理权和打分权的情况下, 效果不会很理想;即使把管理权和打分权交给各教研室, 也要考虑各教研室的工作负担和薪酬问题。
5. 目前学校素质拓展学分与某些专业课程学分、综合测评加分有重复的地方。
为避免这种状况, 我建议把中文系的素质提高学分全部用于学生在第二课堂开展自主性、互助性、研究性学习方面。至于文体活动、学生干部工作方面的加分, 由学生工作办处理, 我们不管。
另外, 老师们指导学生开展素质提高活动的工作, 并不是义务, 而是计工作量的, 学校目前正在研究、制订相关的报酬标准。
学校2012年给中文系的招生限额, 文秘生远远多于师范生, 但2009级新生入学后不少文秘生转到师范班, 结果现在中文系的师范生几乎比文秘生还要多。我问了一下原因, 那些从文秘转师范的学生大多是喜欢做老师, 希望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看来我们要重视对文秘生和师范生心理的研究, 建议中文系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一个专题讨论会, 专门研究文秘生的教学问题。请全系老师多搜集文秘教学的资料, 多了解文秘教学工作, 营造文秘教研氛围。我近来已仔细研读了数十篇文秘教学和文科实验的论文, 并在网上查看了若干高校的文秘教学和文科实验资料, 对文秘专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个大体了解。请老师们在素质提高活动中, 指导本组学生认认真真地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并让他们自行设计、组织、主持各种跟专业有关的素质拓展项目、活动、会议等, 不要包办, 以便从一年级开始就训练师范生和文秘生的教育管理、行政管理能力和其他业务能力。
三、什么叫人才培养质量?
现把会议的部分报告资料转发大家参考。
经此会议, 我对国内高校人才培养和质量建设的大体感觉是两化:洋化和狼化。
所谓洋化, 是指国内重点大学做报告的专家们基本否定国内教育, 言必称美欧, 与跟国际接鬼为荣, 弄得一般高校自惭形秽, 也不得不拼命跟风。我试问是否可以从中国传统教育和新中国教育的背景中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 专家们无言以对。
所谓狼化, 就是各高校面对市场, 均非常强调学生的竞争狼性, 强调对教师的工具性利用, 即把教师看做训练学生捕食本领的牧师, 而非传道解惑的神甫、主教。
在此基础上, 专家们也站在维护专业的角度, 强调文史哲的人文性, 但把学生的人文素质当做社会竞争手段, 逻辑上也就无法周延。专家们普遍对中国人文教育现状失望, 对人文专业招生担忧。
相对来说, 重点大学在训练学生捕食本领时, 非常强调学生的文史哲功底、学科前沿把握能力、长远发展后劲, 某些高校则面对当下就业市场的直接性更明显一些。
经过对比, 感觉我校各级领导在教学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 比某些高校都来得合理, 甚至比某些重点大学还要先进。可惜我校只是二本招生, 学生入学基础无法与重点大学相比, 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优势目前不能尽显。
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 根据建设任务书的方案, 今后对教学质量建设的要求, 大体可表述为:进一步明确培养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目标, 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 培养“专业+技能+特长”的应用型人才, 改革措施固化在培养方案中;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启发式、合作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能力;把素质拓展项目与“专业+技能+特长”紧密结合, 使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力配合, 使我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慢慢积淀, 自成体系, 形成传统。
四、什么是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
3.“人与自然”论坛上的发言 篇三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家族暂时健在的兄弟姐妹老少爷儿们,以及其他动物界的同仁们,向你们人类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问候,强烈地感谢你们这么多年以来的不杀之恩,以及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我们的最无微不至的关怀。
随着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拿吃文化来说吧,思想觉悟较高的甲鱼、蚂蚁、蛇等同仁,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奋不顾身,赴“汤”蹈“火”。看着你们吃得有滋有味,我们从心里,不,从胆里高兴。(心、肝等器官都调到餐饮部门了。)同时,我们心里又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因为,不少同仁的生存环境比较“抱歉”,因此我们携带的许多病毒、寄生虫,一般的煎、炒、蒸、炸,对它们的作用很有限,人类在大啖其肉时,极易被感染,这让我们内心很是不安。
再说说穿吧,跟上面一样,我们这皮毛内部也是细菌病毒寄居之地,再遇到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消毒杀菌效果很是让我们担忧啊,到时,再一不小心把我们非典什么病传染给你们,那可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事情一闹大,我们动物也爱莫能助啊,说来惭愧啊,像前些年的禽流感中,我们多少鸡猪同仁英勇就义也没能控制住局势啊。
再说一说这住与行。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社会,房价上升的速度让我们猎豹老弟也望尘莫及啊,不少人类能否在这辈子住上新房都很成问题,让我们奉献几棵树、几条河也是理所应当,对于一些老爱上路的同仁,回头我得好好批评批评他们,你说没事你上什么高速啊,而且你看人家车来啦,他傻里叭叽的也不知道让,把人家新车溅得血肉模糊,回去又得花上一笔洗车钱。
正所谓,动物总有一死,但要死得其所,为人类的发展而死,就是死在刀刃上,就是重于泰山,这一点,我们要向和小白鼠一样长年奋战在实验室的同仁们学习,他们无怨无悔地为人类的科研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一位伟大的动物先辈曾经说过,人类的要求无大小,只要是人类提出的要求,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地满足。有条件要满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满足。
好了,哆哆嗦嗦说了这么多,耽误你们宝贵的时间了,最后请尊敬的人类放心,我们全体动物同仁一定会再接再厉,发扬“有一份肉,做一份汤,有一张皮,做鞋一双”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类的发展添皮加肉!
XX动物
4.教研组工作论坛主题1 篇四
——在探索中前行
兰溪市柏社乡柏社中心小学杨雁
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教研组,往往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土壤。而教研组长,正是这个集体的领头羊,起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作为教研组长,都想把教研组工作落实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做出点成绩。我校共有9名数学教师,大多数都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那如何才能提高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呢,本次论坛就以“在探索中前进”为主题展开。
一、创设提升素养的培训机会,激活教研组的活力
要提高教研组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教研组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每学期都要为老师们创设许多的培训机会,外出聆听名师的展示课和专题讲座,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老师们外出取经回来后,还要把学到的经验通过开公开课的形式传递给大家,以求达到培训一批带动全部的效果。如:职初教师上展示课,组织听课、评课。上学期两位老师去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学习,回来后我们也组织了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并组织老师们观看课堂实录。本学期也多次组织老师去金华和共同体延安路小学听课学习。
二、共享课件,练习,错题等教学资源
我校大多数都是一个年级一个老师,因此没有同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但备课是教师为上课提前作的准备,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就不会有有效的课堂活动。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因此教研组会定期检查老师们的备课情况,同时要求老师们保存好自己的上课教学资源,如:课件,练习题,错题分类,试卷等,做到资源共享。多姿多彩的教学资源只要能合理的利用,才能使它的作用发挥得有效,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课改进行时,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现在教育界人人都在说课改,处处都在实施课改。课改是什么?课改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永远是课
改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农村学校,我们自本学期开始也进行了课堂改革的试行摸索,以三年级一个班为试行班,以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长为先锋,实施课改。课前布置学生导学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施的同时,我们还组织老师们听课、评课、议课,集思广益,以便自我改进。虽然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我们一直在探索中慢慢前行。
四、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
如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一个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动力,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他们做一百个题目还不如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课堂上的练习题要安排成阶梯式,对于一些基础题,教师应主动叫他们回答,并通过表扬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有成功感,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利用下课或其他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农村学校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更需要老师的关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从而走出学困生的行列。
5.教研论坛发言稿 篇五
在我校今年的小学数学教研计划中,有一项重点内容是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小学生喜欢的新型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呢?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三个步骤,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小学生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发展数学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改革思路。
第二步:制订数学教学策略。
通过共同探讨,我们提炼总结了六条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是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图形的兴趣和态度。
三是创设情境,提供诱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是重视学习结果,但更重视学习过程,让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五是把缺乏情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达到知情融合的效果。
六是以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增强活动的探索性,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第三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在上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问题情境--启发引导--解释应用--拓展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一课为例:
1、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小学生的知识背景,确保形象直观又蕴含一定的数学味。比如在讲课时,教师出示“超市一角”的图片,问学生:从图片中,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如果有十元钱,可以买到图片上的什么东西……这种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路开阔,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2、启发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参谋,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但是并不代替学生去思考或做出决断,而是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创设让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生动场景。比如:列出100-44-36=20和100-(44+36)=20两个算式,让学生交流看法和观点,找到简便算法。
3、解释应用:结合习题,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符合这样特点的事例,使学生在自身体验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什么是简便运算,有什么好处等,进而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应该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
4、拓展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这些数学化的东西,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一些简单的问题。
比如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怎样简便怎样算,给学生列出两个算式:
(1)369-(269+47)
(2)369-(270+30)
这两个算式,前者去掉括号去算,非常简便;后者去掉括号再算,反而不简便,通过这种拓展训练,让学生明白,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题策略。
6.论坛发言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早晨好。
冬去春来,万物更新,在这个美好季节,大华兄弟隆重举办微影视 技术交流论坛会,并有幸邀请到北京威尔帝影视器材有限公司杨总,神龙转机发明人俞总及各专家老师到场,首先,我代表新疆大华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感谢在座各位抽出宝贵的时间到现场参与。我们开办此次论坛会,目的是为了能和大家共同学习,开拓视野,打造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
随着现在事物的发展,微事物越来越风靡,比如说:微博,微小说,微信等,而现在,内地一种全新概念的微电影也越来越流行,在拍摄时,借助专业的摄像辅助器材,运用电影拍摄手法,加上完美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制作包装,一部电影视觉的影片就产生了,它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网络等快速传播,与人分享,从而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借助这种趋势,新疆大华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威尔帝影视器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新疆专业影视器材销售和技术推广,为推动新疆微影视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7.教研论坛发言稿 篇七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腾飞,我们文教用品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数增长44.21%;,工业总产值增长73.63%;销售收入增长71.03%;利税总额增长72.12%;利润总额增长71.46%;出口交货值增长42.60%。实现了生产持续较快增长,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成为文教用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为繁荣市场、吸纳就业、扩大出口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列入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文教用品生产企业1500多家,完成产值700多亿元,其中本册规模以上企业386家完成产值190亿元、制笔规模以上企业420家,完成产值144亿元、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企业完成产值57亿元、其他文具规模以上企业689家,完成产值304亿元。目前,文教用品行业中,年销售额超过5个亿的企业有10家。超过1个亿的有110多家。不少产品的产销量占到世界市场的50%以上。
与此同时,文教用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国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2009年各类文教用品出口60多亿美元,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和竞争力。出口额较多的有纸品本册出口14.8亿美元,办公订书机、打洞机、碎纸机、削笔机等出口7亿美元,塑料类文具出口7.3亿美元,圆珠笔出口6亿美元,金属制针、钉、夹、刀类文具出口3.4亿美元,画框、像框等出口4.5亿美元。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低迷,2009年出口的依存度比上年降低了6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文教用品行业各项指标全面向好,呈现出产值增长,效益提升的局面。1-5月列入统计口径的文教用品生产企业实现产值29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85亿元,增长均在20%以上,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增长均在40%以上。出口增幅也在20%以上。同时内需拉动明显,上半年,出口交货值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亿元,而出口占销售的比重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在应对国际金融风暴中,我们行业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在产品研发,质量管控,营销网络构建、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在座的不少企业就是杰出的代表。同时产业集群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了由生产、经营、科研、检测、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育等方面组成的体系和与之配套的物流、销售等的产业链。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虽然产量和出口量都很大,但颇具影响的知名品牌少,出口也多以贴牌为主,品牌影响力不强。中低档产品多,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微薄行业利润率仅为3%。一些小企业研发设计能力不强,存在相互模仿,低价竞争现象。另外区域发展也不平衡,生产能力8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因此无论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还是区域结构等方面,均须加大调整的力度。
二、发展机遇期和战略转型期
1、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趋势不变,消费需求旺盛,为我们行业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经济多年来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了11.1%,工业增加值增长17.6%,财政收入增长了27.6%。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增7.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文具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是大有潜力的民生产业,必将受益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我国有13亿人,特别是有2亿多在校学生,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另外我国人口与消费总量占世界人口与消费总量的比重仍不相称,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但消费总量却只占世界的4%。消费潜力很大,特别精神层面消费尚属起步阶段,我们行业可开拓的空间很大。
2、宏观政策的实施,是我们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转型调整。相继发布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都涉及到我们行业发展的内容。比如提到要发展个性化文体用品、加快文体用品等行业重点专业市场建设;要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采取的措施,为推动文教用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巨大动力。国家实施积极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把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摆在扩大内需的突出位置。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努力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这对我们行业都是难得的机遇。
3、消费模式的转型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文化消费能力已达到7000亿元。社会需求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上已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倾向转型的态势日益增强,消费结构正向更高层次转化。享受型消费、服务型消费、精神层面消费扩张很快,对文化教育的需求空前旺盛,并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新特征。国家大力强调增加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这为文化用品的生产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也为文具产品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
4、全球消费市场正在向健康、节能、环保、低碳和个性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为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开辟了新领域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生产使用绿色环保产品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发展无毒无害以及采用再生材料和废旧物资的再利用研制的文具用品如绿色环保的粘胶制品、纸笔杆、再生纸做本册、文件夹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是我们行业值得关注的方向。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5、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商机促使传统文具深刻变革
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办公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这对传统文具是个挑战,同时也会带来不少新的需求,许多新的产品应运而生。政府采购的进一步扩大和规范,普通办公用品也逐渐纳入政府采购范畴。这些都对我们文教用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难得的机遇和拓展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研究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和改善供给来满足不断变化和升级的消费需求,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业态,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
8.教研论坛发言稿 篇八
考察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多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而怪异的现象,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所有成功的艺术家,包括那些蜚声国际艺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有学院背景,都是从美术学院毕业的,甚至很多著名当代艺术家都是美术学院的教师,但是导致他们成功的那些创作观念和艺术语言都不是从美术学院里学到的,也就是说不是从美术学院的教材和课堂里获得的,他们要么是从某位老师的个人观念中得到启发,要么是通过某个展览,特别是外国的展览,或者是通过一本外国画册,或者通过其他信息渠道,获得新的知识,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从而走上了当代艺术创作之路并获得了成功。
谈到学院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关系,我认为这两者不是指的艺术家的身份,而是指不同的艺术观念。对于美术学院而言,永远只有两个问题,就是教什么、学什么;对艺术家来说,就是做什么、怎么做。学院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差异也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差异还是观念。学院的本质,或者说学院的品格,最根本的还是学术。因为在西方语言里“学院”与“学术”是同一个词,就是academy。我认为对于美术学院来说,还是应该坚持以学术为本。与学术相对的概念就是非学术,非学术有很多的内容,比如政治和经济就属于这方面的东西。对学术的坚守就是要认清艺术的发展规律,并且按照这个规律,从艺术自身的出发来设计我们的课程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如果说塞尚的形式主义问题不能也未能从美术学院找到解决方案,那么自杜尚的观念主义艺术产生之后,学院教育更是陷入了无能为力的境地。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影像艺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艺术不再是技术问题,或者说,当代艺术创作已经超越了技术的比拼而变成了观念的较量。在国际当代艺术界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创作现象,就是观念与技术的分工,艺术家出创意也就是创作方案,由技术人员制作完成。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出现在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领域,也出现在表演艺术领域。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当代艺术界,不但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无需艺术家亲手制作,甚至表演艺术也看不到艺术家的亲自出场。
导致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脱节和背离的本质问题在于,学院教育是艺术知识体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产物,而当代艺术的价值和生命恰恰就在于不断打破既定的包括社会和艺术自身在内的各种体制和规范。在我看来,两者之间的根本矛盾是难以解决的,因为艺术创作总是扮演冲锋陷阵、开疆拓土的角色,而艺术教育始终肩负的是安营扎寨、坚守阵地的使命。因此,让我们记住那句老话,伟大的艺术家是天生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王端廷
当代艺术与设计艺术教育
我做的这个题目是当代艺术与设计艺术教育。三年前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参加了中国十年艺术教育大会,并且观摩了“和而不同——第二届学院实验艺术”的现场。之后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因为我们看到在这个学院范围内,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很广大的前景。
这个大会是2009年4月开幕的,当时我们的实验艺术专业还没有开设,是在当年4月份选课,选专业的时候才出现的,一个正式的实验艺术专业。设计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个学科的细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也是一个各专业固步自封的一个过程,在绘画界有一句名言叫“功夫在画外”其实大家都知道学设计更是需要天才,设计师也应该知道并了解许多画家、哲学家等人及其所代表的思想和潮流,当代艺术对于设计教育来说,绝对是一个可以发掘的宝藏,我们设计学院的情况和其他的美术院校确实有所不同,设计是我们的主导,我们主张当代艺术进入设计语境,而不是反过来。我们设计学院的基础课,虽然是设计专业,但是我们在基础课中也融入了大量当代艺术的一些内容。
在鼓励年轻老师出国深造的同时,从2007年开启了一个欧洲行走十年计划。每年利用暑假期间,大家自费对欧洲进行深入的考察,2007年的时候正值12届卡塞尔文献展,大家感受了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到2013年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时,已经有很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今年是第七次组团欧洲行了。许多参加过欧洲行的老师,都亲身感受到了欧洲当代艺术的魅力,对设计也产生了一种正能量,还有就是,我们鼓励年轻的老师参与外教课程,全程参与外教的学习,如何上课,如何沟通,如何指导。说起外教课程,不得不提起南艺设计学院的对外交流,设计学院有很多的外教课程,有外教主体工作坊,有外教精英课程工作坊,还有国际竞赛,还有很多很多外教的讲座,来自德国、荷兰的平面设计师,来自德国柏林的教授,还有卡塞尔艺术学院的陶瓷大师,以及其他很多的来自国外的教授,包括荷兰艺术学院。他们的学生和我们的学生一起进行合作完成课程。我们的实验艺术和公共艺术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群体,人数少,影响也不大,三年前在实验艺术交流大会上,央美的胡建安老师说的话我还记忆犹新,他说要把实验艺术打造成一个战斗力特别强的特种部队,记得当时广州美院的冯峰老师反对特种部队的说法,说杀气太重。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我们谈不上特种兵,可能还是新兵营的阶段,但是我们也下了很多的功夫,比如,我们能够创作这样的当代艺术作品,我们也能为百年南艺校庆创作一些严肃的历史主题壁画,也能参加完成一些社会项目。
南京并不是一个可以滋养当代艺术的城市,在顾丞峰老师这个《2013年江苏当代艺术年鉴》中,我撰写了一篇反映南京艺术生态的文章,但是在南京,南艺,顾丞峰老师说,如果你喜欢当代艺术你可以玩得很嗨,如果你是纯粹的当代艺术或者结合当代艺术的设计在这里都是被支持的,被理解的,被关注的。当代艺术在很多地方与设计相处的并不融洽,但是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当代艺术与设计艺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也代表着当代艺术在学院旗帜下的另一种生存方式,谢谢大家。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季 鹏
和而不同,关于中央美院的实验艺术系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教学上面的经验,尤其是本科阶段的基础教育经验。在一个学院建立过程中,要根据本土情况,来面对广阔的世界当代艺术现状。面对当代艺术,中国艺术家永远会对自身传统文化立场进行追问。在从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非常多的艺术家,他们作品或多或少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相应的关系。那么中央美术学院既要探讨国际当代艺术下这种多元的文化环境对学术对艺术家的直接反应,同时也要强调中国本土文化的立场和身份的语境。央美实验艺术系的学术定位就是建立在这个立场上,而学术定位则与教学实践紧密相关。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的结构分成几个部分。第一是基础部,一年级都在基础部。往上二年级就在专业课部。专业课是很多老师、艺术家一起共同决定、建立起来的。专业课部还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基础教研室,课程包括:视觉造型、艺术方法、社会知行,实验制造,这个和物质化和装置有关系;摄影录像,这个课是由贾樟柯老师在负责;最后我们还有民间美术,包括剪纸这种形式怎么样转换到当代艺术中去表达。在这个体系里面还有区分,有不同的方法论教给学生,那么就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愿望和能力。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可以加入各种工作室,他们这种广泛性地介入社会性的艺术方式实际上就是导师工作室制,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通过这样四年的培养,学生就可以获得一套基本的能力体系。至于怎么用,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
专业基础教研室也被细分为好几个单位。视觉造型教研室负责教授类似素描基础和色彩基础的课程,但和传统的方法有巨大的区别。艺术方法和思维有关系,所以会安排了艺术史解读和体验的课程。方案课不仅是一个课程,而是我们整个实验艺术教学的基础。还有思维方式的课程,这个课是由好几个老师共同上课,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方式介入。还有社会知行教研室,当代艺术永远在与社会发生关系,这是介入社会重要的一环。实验制造是作为面对物的体系,是对装置的一种物化的方法化研究。传统架上绘画面对材料的,还有一个摄影录像的系统专门摄影语言的表达,有观念性的,有纪录性的,也有故事性的。最后是民间美术,是面对传统语言的非常重要的系统,课程指向很明确,每年也会有民间美术考察。
同时还有评课检查的制度,所有老师都到,对上课的状态还有结果等一系列的东西进行一个评定,然后给出建议。通过和这样一个过程,央美就建立起来一个完整体系的教学体系。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孙 磊
实验艺术课程的设置
我想在今天讨论这个课程设置之前,我想先讲一下我对课程设置的一种看法和态度。我自己觉得像实验艺术这种专业,或者说当代艺术在学校里进行教学,的确存在着矛盾。在学院里面确实我们教学需要有比较稳定的体系和规律,那么当代艺术或者说实验艺术它整个核心恰恰是要突破这样的一个矛盾,但这种矛盾恰恰构成了实验艺术在学院中的价值,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相对确定和稳定的结构里面可以容纳一个相对不太确定的这样的一个系统。这才构成了一个对学校这样一个兼运体制的改变的可能性,因为我们说,无论怎么样的一个兼运的系统或者体系,它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它变得慢一点,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在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匆忙的制定一个过于坚硬的一个教学体系的话,我觉得恐怕反而会屏蔽了一些可能性。
现在全国有多家美院都增加了这个专业,但每一家都做的不一样,这也才是它存在的价值:每个都不一样,因为它的条件和组合都不一样。那么广美的情况是这样,这个系的组建是从10年开始,组建的时候其实是有两拨人,一是设计学院原来从事实验教学的老师;二是在油画系从事实验艺术教学的老师,最后合并在一起共有7位老师,3位是设计的,3位是来自造型专业的,我自己我不太确定是属于哪个专业的。在实验艺术的教学里,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应该教什么?扪心自问,我教不了什么,但是我可以跟同学一起尝试去寻找。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就是我并不把这样的一种教学看成一个关于艺术与设计的,我更愿意看成是一种生存的练习。那么就是说,假设你是在一个荒岛上,就像鲁滨逊一样,那么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就是那座荒岛,那么你遭遇了什么就利用什么去开始你的工作,因为在我看来创作和生活始终是连在一起的,它几乎是无法分割的。
我做过一个关于解构的课题,其实就是拆散和重组的课题。当时我们合作的是两个英国的老师,把材料的设定在衣服上,我们称之为“衣服的考古学”。就叫同学把一些不用的衣服都带来,然后把它都拆散,把所有的细节像考古学的方式都摊开来,然后重新去组造。那么,最后的一个方式就是关于致身体的,就是关于身体的故事。这个是跟英国的专家合作,两边同时进行的一个课题,交换教师,我们的教师去英国带他们的学生,他们来带我们的学生,两边同时做,做一个展览,出版了一本书。这样的课题就是基于身体的记忆,我们童年都有很多与身体有关的记忆,比如说剪头发、打针、亲吻、拥抱等。这个当时是一个混血儿,就是一个印巴血统的学生用他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照片与他小时候的照片做一个遗传学的探究,探究他什么地方是哪里来的。那我想,在地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限定的条件,而且我觉得它的核心就是把限制,或者说把局限转化为特点。那么再回归我的论点:无论艺术和设计都是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教授冯 峰
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我今天讲得是个体经验,但是要把个人的教学体会放到一个合适的语境当中,这个语境是实验艺术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艺术教学要有一个宏观的眼光,你想象你是一个卫星在太空当中飞,你往下看地球,逐渐放大这个图像,你看到结冰的大海上有一条大船,大船的身就是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那个三角形的船头那就是实验性的教育,或者是当代艺术教育。我个人认为,不管是艺术本身还是艺术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健全的体制,大家都承认,大家都接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没有什么缺陷,不会误人子弟。这个船头是尖的,是先锋性的,像一个破冰船一样,船头在领着船身向前走,船身比船头大很多,船身是船头的后盾。这个船头,你是不是要求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完美无缺的,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要求它。如果这样要求就不具有实验性,它的目的仅仅是用它锋利的三角形前锋来破冰,让大船向前走。这是我对当代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体制关系的理解,船头和船身也是不可能分开的。
关于艺术教育,那么在前现代时期是一种职业教育,这种传统可以回溯到文艺复兴时期,那时的艺术教育是培养画工、匠人来做艺术作品,包括米开朗基罗,他是一个高级的匠人,后人将他当做艺术家。在现代主义时期,艺术教育是精英教育,国内的艺术教育继承了西方精英艺术教育的传统,我们的艺术教育家心理的结解不开,为什么艺术院校要扩张,将艺术院校变成工厂,想想当年中央美术学院有几个学生,老师一对一的教出来。精英教育,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这个生态环境,不适应今天环境的发展。这就回到我刚才所讲的大船,这所大船是艺术教育的工厂,培养艺术家工厂,在老音乐片《pinkfloyd》中,很多人唱着歌走,一直走到绞肉机,出来变成香肠,今天的艺术教育就是这样的,本来大家是活生生的人,现在大家变成没有生命的香肠,摆在超市出售。但是大船这座工厂在做这样的事情,船头有一个实验基地,在船头这一部分有些人很有力量,能够破冰,在西方的艺术理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做“影响的焦虑”,有些人叫做“strongpoem”,即强者诗人,有那个力量破冰,由那些人领着人破冰。我们现在的艺术教育要生产没有个性、人格的香肠,同时,我们也应该有精英的部分,放在船头乘风破浪,去做危险的事情,如果失败了、死掉了活该,成功了是英雄,这就是我们说的英雄史观,他们牺牲为后来碌碌无为的人都活得很好。我们的教育的确是这样的,如果让大家都到船头去都死掉是不可能的,也是不人性的。当代的艺术教育是职业和精英并举的理念,我提了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问题:艺术院校该不该开设应用型新专业?美院该不该扩招?怎样继续进行精英教育?再问:艺术院系是职业培训学校还是通识教育学院(例如师范学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艺术教育?三问:当你咒骂当代艺术教育时,你是否真的清醒知道你究竟在骂什么、为什么要骂?你的出发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你真有目的么?
——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教授、批评家段 炼
学院与当代艺术展示
大家都讨论的都是与当代艺术有关的学院教。从不同的角度,实验艺术、综合艺术等等。但是大家没有提到展览,或许大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展览就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就像是作业展示或者是毕业创作展示,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强调。事实的确如此,展览应该是一个自然的事情。当我们进一步追究的话,展览又是一个不自然的事情。最近的展览叫《201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年度展》。这个年度展实际上是被学院的体制认可并且支撑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经过了整个学院严格体制的流程。比如说学院的班子会议,关键是落实到了美术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最终学术委员会被班子会议确认为这个展览的主办单位。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展览。但是当学术委员会在起一个很实际的作用的时候,这个展览的意味是不一样的,而且学术委员会又决定这个展览运用策展人机制。案例则是通过展览的方式完成的,那展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就是改造了我们的美院大厅。把原本酒店大堂式的大厅改造成了天光的展厅,说明了学院里不仅仅发生了展览问题,是发生了展览观念的问题,而展览观念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展览空间问题。这个展览空间是谁人在做,谁人在要求,这与展览的发生是有着决定性关系的。虽然上大美院到了2012年才如梦初醒,浪费了12年的空间,现在想来是有耻辱感的。只有这样的展厅才可能发生所谓当代的展览,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展览。好的当代艺术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展厅,它也不能够呈现出来。所以这是我在介入到这个活动并且作为一个全程的参与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布展公司也有专门的职业队伍,这个队伍来自于M50。因为M50能够发生一些直接与当代对接的活动,甚至引领了一些活动。我们第一次展览的现场就是他做总监布展的,这个展厅里还有两个放video的小厅,我们把它涂成了黑色,就是黑与白的相互关联。我们的在2013年的第二届年度展的主题叫《视觉的维度》,它与第一届展览的主题《形象的对视》是有上下文关联的。总之,第一届年度展是一个开局,而我的这个极端的方式,结果让我很意外,大家表示的不是理解而是激赏,这让我感到了学院的希望。我在试水,我在触碰一种底线,却没有想到大家还有最基本的专业精神。
我们做的活动有一种很明确的、很饱和的、很充分也很完整的学术诉求。这个展览的经历让我有这样一个小小的体会。学院艺术走向当代其实里面隐含着体制内艺术与体制外艺术之间的纠结。可是学院艺术的确是在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下实现的,这种实验让我有一个感慨,学院不能够非黑即白的理解学院是灰色的。这个“灰色“是一种提醒,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学院如果作为灰色,它是与理论有关的,或是与理性有关的,与建设性和系统性都有关系,同时这个灰色还有我们经常提到的“灰色地带”,它都有可能。它有可能很黑,也有可能很白。同时,学院又是“绿色”的,起码我们大学永远面对的是学生,永远是最青春的,最充满张力的,最充满活力的。这就让体制内外学院的灰色地带与绿色的生机里形成一种持续的张力,所以学院有多种可能。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峰
川音美院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我所在的川音美院是2000年成立的院校,师资来自四川美院。在2001年带了差不多四川美院骨干老师的一半,来创立了这个学院。相比于八大美院川音美院的出现事,不太会引人注意,除非闹得太大。在川音美院的开创之初,确立了新思想新方法,我在川音美院的教学是02年被邀请到这个学院,我的身份也许比今天在做的其他老师复杂一点,因为我既做批评,又是一个活跃的策展人,在学院有一定的教学,比较杂,但这种混乱也许对丰富我们学生的资源也是有好处的。
进川音美院是有个条件,给我开新课,如果不开,我就不去教学。原本给的美术史和艺术概论课已经过时了。后来尝试自编办了新的教材,就是《现当代艺术思潮》,把国内最先进、前沿的东西汇编在一起,边教学边向前推进。在有了这个教材后,我就有施展的空间。现当代艺术思潮这门课中就有观念艺术课、行为艺术课,而且行为艺术课结束要策划展览的。这就需要学校批给我经费,在现当代艺术思潮有些贫困的学生,他的材料费是需要在学校给的策展费里出。还需要做小册子,这样每次做展览,我们都有一定的积累。2002年我们都还是在做小展览,到了2003年1月21号,“老区经验——当代艺术展”在四川仪陇县朱德纪念园实施。离成都500公里到了朱德的家乡。在朱德纪念馆做了一个当代艺术展。邱志杰到成都去做当代艺术的田野调查,专门去了解这一事件。这是一个政治很敏感的区域,但这个问题被我们巧妙的绕过去了。这个展览一共32个艺术家,其中30个是在校学生。其中请了一个职业艺术家在现场做了一个行为,用10位不同分工的女职员,穿着制服,踩着各自相关法律法规,每个人抱一只鹅,变换阵形,背后就是朱德的头像。为这个展览,在全校进行总动员,2000多学生都交了方案,删选后,落实下来是30余个。这件作品《42个扁担》我们一行42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扁担,朱德有一个扁担,这个作品换个地方就没有意义了,它很调侃,也让同学们很兴奋。这个作品是《听诊器》,在校学生把医院的两幅听诊器进行了概念偷换,探头去掉,加长管子,两头都是听诊器,一头是在朱德的耳朵上,一头是在学生的耳朵上,两个人互听一小时。这些都会短期根据现场想出作品。按照职业艺术家的要求,这样的作品应该提前一两个月去看场地,然后做方案,但是我们做不到,学生都凭“空想”,到现场再去修改。作品《肉包子》是油画系一名女生的,这是她定了1000多个肉包子,她做了一个巨大的五星,请了100多个农民工,要求在开始时一分钟内全部吃掉。这也是学生挺智慧的作品。这件作品叫《红米饭南瓜粥》,他把南瓜掏空,里面放着水,放上红色的蜡烛飘着。做这样的展览并不是引导学生去反政府,颠覆前辈,颠覆红色记忆,而是让他们学会怎么样历史资源,包括红色资源,我们的艺术能不能进入现场,介入已知的记忆的东西。这个展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这个县的县委书记是院长的学生,也是老川美毕业的。所以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政治上的风险帮我们藏着。
【教研论坛发言稿】推荐阅读:
分论坛发言稿07-10
学员论坛发言10-04
新媒体论坛发言稿07-28
学术论坛交流发言10-04
语文教师论坛发言稿08-31
年轻干部成长论坛发言10-28
教研活动主持发言稿10-08
八年级数学教研发言稿10-19
音乐教研员发言稿11-05
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发言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