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教案(共8篇)
1.普通话教学教案 篇一
普通话语音教学教案
(七天大课)
第一单元: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6课时)
第一节课:普通话的科学概念、推广普通话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课: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优点、学习北京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课:汉语八大方言区的情况
第四节课:人类声音形成的基本原理、乐音、噪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第五节课:音素(音素的性质、32个音素,10个元音、22个辅音)、音节(音节的性质、400个基本音节、音节与音素的关系)
第六节课:辅音(辅音的性质、发音的三个阶段、特点)、元音(元音的性质、发音的三个阶段、特点)、声调(定义、阴阳上去)
第二单元:声 母(10课时)
第一节课:声母的定义、声母与辅音的关系、普通话声母的数量
第二节课: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双唇阻、唇齿阻、舌尖前阻、舌尖中阻、舌尖后阻、舌面阻、舌根阻七种阻。
第三节课:按发音方法分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阻。
3、按清浊分17个清辅音、四个浊辅音。
4、按送气强弱分b、d、g、j、zh、z六个不送气音和p、t、k、q、ch、c六个送气音。
第四节课:零声母
第五节课:双唇音的发音训练、唇齿音的发音训练
第六节课:舌尖前音的发音训练
第七节课:舌尖中音的发音训练
第八节课:舌尖后音的发音训练
第九节课:舌面音的发音训练
第十节课:舌根音的发音训练
第三单元:韵 母(12课时)
第一节课:韵母的定义、韵母与元音的关系、普通话韵母的数量39个、主要分为10个单韵母、13个复韵母、16个鼻韵母三大类
第二节课:韵母的分类:
1、按口腔的开合度分为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四类。
2、按舌位的前后分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三类。
3、按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中常元音、展唇元音三类。
4、按韵头(介音)分为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开口呼四类
第三节课:13个复元音分为9个二合元音、4个三合元音。16个鼻韵母又分为8个前鼻音和8个后鼻音
第四节课:10个单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五节课:10个单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六节课:9个二合元音的发音训练
第七节课:9个二合元音的发音训练
第八节课:4个三合元音的发音训练
第九节课:8个前鼻音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十节课:8个前鼻音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十一节:8个后鼻音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十二节:8个后鼻音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四单元:声 调(6课时)
第一节课: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声调的五度标音法
第二节课:阴平音的训练
第三节课:阳平音的训练
第四节课:上声音的训练
第五节课:去声音的训练
第六节课:声调的对比、综合训练
第五单元:语流音变(8课时)
第一节课:轻声的变化(轻声的变化形式、轻声的作用、轻声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课:上声的变化(双音节上声的变化、三音节上声的变化、多音节上声的变化)
第三节课:“一”字的变化
第四节课:“不”字的变化 第五节课:儿化韵、儿化的作用
第六节课:儿化的变化规则
第七节课:“啊”变(基本音a、ya(呀)、wa(哇)、na(哪)、nga、za、ra)
第八节课:词的轻重格式(双音节词的格式:中重、重轻、重中。三音节词的格式:中中重、中轻重、中重轻、重轻轻。四音节词的格式:中重中重、中轻中重)
注:普通话语音知识和训练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性技巧,应尤其重视教师小课的辅导,可视具体情况结合大课讲授一带五或一带十均可。在声、韵、调及语流音变等单元里必须安排小课的具体指导。小课指导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大课讲授的课时。
2.普通话教学教案 篇二
本人在湖 南省湘西 进行普通 话教学和测试多年,对在方言区进行普通话教学的困难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湖南湘西地区处 在湘、鄂、渝、黔四 省市边区 ,遍布崇山峻 岭 ,自然风光奇 美 ,与世隔绝,在这里土家族、苗族、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与普通话相比,有自己不同 的特点 ,而以语音 方面的差异最大。笔者认为,在普通话教学中要积极地利用学生的方言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解决普通话教学中的问题:
一、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改变观念,利用学生的方言特点改进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有的教师 把学生的 方言当作 学习普通话的 障碍 , 这是观念 认识上的 误区。从语言的起源来看,每一种方言只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一个国家的某一种方言的使用频率会越来越高,使用人群会越来越多 ,到了一定时 期 ,这种方言 就逐渐成了社会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语。这一语言发展的规律是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推广使用 共同语并 不是人为 地要在一 定时期消灭某一种方言。湘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外来移民的影响,使湘西的地域文化呈现出神秘和独特的面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湘西方言凝聚着湘西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独特的湘西文化。湘西方言属西南官话,语音、词汇、语法 等和普通 话虽有很 大的一致性, 但也有自己不同的显著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因此,我们利用学生的 方言特点 改进学习 普通话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充分利用这一语言特点,来促进普通话的教学。
二、引导学生比较湘西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在带有规律性的差别中让学生明白学习普通话的重难点
在普通话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以普通话为参照,找出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差别,使学生在要求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下,能举一反三地规范平时使用方言的一些习惯,并确定学习普通话的重难点。学生学习当地方言在先 ,学习普通 话在后 ,再加上方言与普通话的一些相通性,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会自然地以其已经掌握的当地方言为基础或跳板。因此,引导学生找出当地 方言与普 通话的带 有规律性的差别,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方言积累,会让学生学起普通话来更为容易一些。比如,湘西方言除了浊音清化这一官话的共同特点外,声母和韵母在总数上比普通话少; 不分平舌音翘舌音,如“支持”常说成“字词”;不分f和h,fu与hu音节混读为f,“府”与“虎”同 音 ;不分n和l;“jqx”用法也相当混乱,“吃”说成“起”,“瞎”说成“哈”,“讲”说成“港”, 韵母不分ing和in、eng和en, 合口呼韵母字少, 合口多变为开口,“端”“团”与“单”“坛”同音 。
为此,笔者对湘西方言区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正音训练:一是分清鼻音n和边音l, 关键在于掌握发音部位。n和l都是舌尖中浊音, 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发音时声带振动。区别在于发音方法中阻碍方式的不同。可指导练习“能力、年龄 、逆流、耐力、尼龙、嫩绿 ”或“连年、冷暖、烂泥、辽宁 、老农、来年、落难”等 词语,这两组词 语的声母 分别是鼻音在 前边音在 后和边音 在前鼻音 在后。二是分清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关键在口型与舌位。发前鼻韵母“ɑn、en、in”时 ,舌位靠前且较平 ,口型稍扁 ,嘴角往两边拉,很像我们微笑时的样子。发后鼻韵 母“ɑnɡ、enɡ、inɡ”时 ,舌位降低 ,口腔的开口度增大,类似我们打哈欠时的口型。湘西学生常犯的错误是把后鼻音说成 前鼻音。 我听得比 较多的有 把“朋、棚、声、曾、风 、正”等韵母是“enɡ”的字说成“en”韵母,把“鹰、明、病、灵、青、听、平、经、兴、另”等韵母是“inɡ”的字说成“in”韵母。 另外 ,也有把“enɡ”发成“onɡ”的现象 ,比如把“蜜蜂”的“蜂”错念成“fonɡ”。三是分清f与h,关键在唇形。发f时上齿要轻触下唇,而发h时,两唇间始终留有窄缝,两唇不接触。弄清了发音方法,这两个声母区分起来就容易了 ,再不会出 现把“花”念 成“发”的情况。 关键是要记住哪些字的声母是f,哪些字的声母是h。湘西学生“hu”和“hui”这两个音 说错的频 率比较高 , 例如把“忽然、招呼 、老虎、保护”等词中的“忽 、呼、虎、护”说成“fu”,把“开会、回来、毁坏、发挥”中的“会、回、毁、挥”说成“fei”。
三、通过灵活多变的词汇与句式置换训练,把湘西学生的方言积累转化成学习普通话的语言财富
我国方言 的分类是 根据语音 上的一些重要特点来划分的。因此,每一种地域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也是比较复杂的。而各地域方 言与普通话 的词汇差 别就要明晰 一些 ,主要表现为名 异实同 ,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物。比如,在湘西,小孩叫“嘎嘎”,是在叫“外婆”,外人以为他在唤鸭子呢,他的外公就变成了公鸭子,因为小孩叫他“嘎公”。由于这一特点的 存在 ,在普通话教 学中 ,在方言与普 通话之间进 行词汇的 置换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
在湘西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少不了有些字词 会异读 ,把“知道”说成 “晓得”,把“干什么”说 成“搞什么”,把“脑袋”说成“脑壳”,把“厕所”说成“毛斯”,把“哥哥”说成 “郭郭”;不喜欢用“叫 ”;喜欢用“ 喊”, 不喜欢用 “说”; 喜欢用“港”。 而且由于湘西多山 , 过去交通不便,所以县与县之间也会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花垣县说“没”,而到了吉首市、保靖县就说成“米”了。
湘西的方 言 ,堪称一绝 ,我们常常听 到的方言还 有:瘦肉 :精嘎嘎 ;一十 :一炮 ;这里 :这黑儿 ;那里 :那黑儿 ;聊天:扯乱谈;努力 :攒劲;吃饭 :逮饭;黎明:麻麻儿亮;黄昏:麻麻儿黑;摔交:答高子 ;做什么 :搞末哒 ;把握 :哈数 ;不好:拐哒;顺从:惯施;前面:前头;后面:后头;上面:皮头;下面:底哈。
在普通话教学中,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方言 和普通话 词汇的置 换训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推而广之,循序渐进地进行方言和普通话的典型句式的置换训练,就能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方 言积累和 教师的普 通话教学中搭起桥梁和纽带。
四、训练学生说话要抑扬顿挫, 注意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改掉说普通话时音调不准的缺陷
普通话的字音分属“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用五度标记法表示调值分别是“55、35、214、51”,各有各的音高。普通话之所以动听,这和它的音律变化是分不开的。湘西方言通常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调值分别为55、21、53、213, 古上声大多归入去 声 ,“府、短 、酒、纸 、米、老 、藕、有 ”都读成“53”去声 ; 古入声字则大部分归入阳平调。
根据湘西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声调的变化 编成四句口 诀 :一声“起声高高一路平”,二声“由中到高往上升”,三声“先降然后再扬起”,第三声是四声教学中的难点。教师示范的时候要突出把21部分读得响亮、清楚,然后再慢慢过渡到14部分。四声“从高到低往下行”。
利用范读,指导朗读,训练音调。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理解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彩的范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达出来。这样的范读语言清晰,委婉悦耳,可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 ,活跃学生 的思 ,发展学生的智,给人以美的熏陶、学的榜样,在范读中,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容易进行普通话音调的训练了。
五、用湘西民歌作范本训练普通话,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心和自豪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朗读能力和水平
湘西民歌 是中华民 族歌谣中 的一朵奇葩 ,是光辉灿烂 的民族文 化 ,湘西民族歌 谣凝聚着 湘西各民 族自强不 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进行普通话教学时,除了用典范的白话著作外,我们可以用优秀的湘西传统民歌作为训练教 材 ,贴近学生 ,增强教学的地域性、生活性、生动性,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湘西民歌的歌词都是具体、生 动、形象的 语言 , 歌词多用 比拟、多用衬词、多写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美。如:“土墙开花细绒绒,妹恋郎哥莫嫌穷 ;只要两人情 意好 ,冷水泡茶 慢慢浓。”“妹妹生来爱唱歌,情歌出口百鸟合 ;郎哥有心把 歌对 ,胜过千人 把媒说。”“天上月亮亮通通,妹妹心里跳咚咚 ; 哥哥约妹 茶园会 , 生怕有人 来跟踪。”“土家住在双凤坡,上上下下拐拐多 ; 脚板印成 胡椒眼 , 岩板踩成 灯盏窝。”在进行普通话训练中,学生学习湘西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心、自豪感。学生的普通话朗读能 力、对事物 想象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普通话教学教案 篇三
关键词:职校 普通话 口语教学 教学建议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口语交际》(第三版)在实际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有效的改善了以往口语教学应用素材的缺点,延伸其优势,将“普通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并行,这是多年来各地具有经验的教学者青睐的一本书,更是此书的一大特色。同时,其又为普通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创造了新的结构布局。结合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普通话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有效的知识;同时注重提升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了倾听、心理素质训练以及礼貌语言等口语基本交流能力,注重突出和提升求职面试相关能力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在实际生活和未来求职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或是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促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和生活。
一、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节
口语交流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脱离学生的生活,没有实际意义和生活原型。大部分的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内容的过程中选择远离学生的生活,更注重有趣性,没有关注其真实意义和应用性。例如,有些的教师更喜欢以往的案例为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是学生对于以往的话题并不关注,也不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就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随意畅谈的环境,让口语交际变成普通的闲聊,改善学生的学习课堂,同时教师也可以依据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引进学生真实的生活案例和经验,以此提升学生语言的真实性和完善性。
(二)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工作,口语交际一般情况下属于单向内容,缺少相互性。现阶段的口语交际课程有一定的训练要求和设计。整体的教学工作中都是依据个体、单向进行的,也就是有些问题看似是双向的沟通,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并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彼此交换彼此的建议和观点,实际上学生的语言并没有一定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
(三)缺少教学评价系统
在新课标颁布以前,有关口语交际的教学观念过于传统。通常情况下,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由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处理能力构成,其是提升个人素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从观念进行改善,教师不能只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需要不断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转变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关系。若教师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就忽视了自身在课堂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而导致教师缺少了主导影响力,促使课堂出现无纪律、杂乱无章的情况,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观念过于老旧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语文考试只是注重读写,没有听说,同时读写也是依据笔试进行表现,没有对于表达能力的评估,只是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进行评价,最终也没有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中。这就是说,缺少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系统。
(五)学生自身特点
依据相关的调查分析表明,很多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完善;有一部分学生是启而不发。也就是说有的学生智力很强,但是不愿意进行表达,有的思维能力较差,表达能力也很差。还有的学生思维过于模式化,说一些不符合发展的话。
二、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议
(一)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普通话口语课程是一门训练课程,其理论知识主要是注重指导训练,以此减少训练的无目标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这么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理论知识为引导。结合训练为中心,在不断训练发音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口语表达能力和技巧,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奠定有效的基础,语音上依据标准的发音音频和教师引导,将普通话的语音与其它区域的地方话进行对比,之后规范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其它方言在声母、韵母上存在的差异性,最后获取有效的评论。由于学生大部分都源于农村,依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学生最具问题的发音就是前鼻音和后鼻音,在最开始的学习中,学生都不愿意大声的阅读,害怕自己不标准的发音会引发其他人的嘲笑,这时教师就可以以自身为案例,不断的向学生展示错误和正确的版本,促使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音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正。
(二)课内外有效结合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构成
在课内外有效结合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构成,需要进行多次的实践和训练。依据课堂上仅有的四十五分钟,或是一周两节课的时间,要想提升学生普通话的能力,改变音乐状况是不可能的,因此大部分教学重点需要放在课堂之外,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和课外训练结合到一起,因为教师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应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以此构建完善的交流平台,从而在未来工作之后就可以具备完善的、标准的普通话,促使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为自我加分。同时,在课堂中实施的训练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练习与学生课外自己的练习相互融合。这些训练教师占据非常大的影响力。第二,普通话口语教学的课程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三,课程教学与校内外社团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结合传统教学方案和现代教学技术,从而构成新的教学方案
在人们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可以用眼睛观察到的事物非常的感兴趣,并且可以提升自身的记忆能力、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等。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创造视觉性的教学环境,依据视觉为学生输送有效的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无意识关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在学习字和词语发音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样化的音像资源,让学生观察他们发音的嘴型、倾听正确的发音,之后跟着读音反复的月都需。在学习朗诵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多样化的阅读资料,结合柔美的因素,让学生有效的融入到实际阅读的情境中。在解决学生发音问题之后,可以为学生播放更多优质的电影,让学生在故事中快乐的发音中进行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校进行的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教学目标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过于注重普通话口语教学得出认知目标,忽视了普通话口语教学的交流和素质修养;过于注重口语能力的表达能力,而忽视了口语的应对和倾听能力.在职校进行的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实际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与现实学生的言行举止存在脱节的情况,教学工作缺少活力。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构成完善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优质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还需要依据语文教学的工作更多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实现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亭.浅谈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中的三个“结合”[J].大众文艺,2011,(17).
[2]庞瑞红.职业学校口语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李玉珍.职业高中普通话口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2.
4.普通话教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到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2.养成说文明话的好习惯。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首儿歌,风儿和小鸟的录音。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平时与小朋友或者与老师的交流中也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活动难点:
让幼儿认识到说普通话、讲文明话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的语言真奇妙,小动物有小动物的语言,小花有小花的语言,小草有小草的语言,我们人类有也有我们自己的语言。我们有的说普通话,也有的说方言。你们平时说的都是什么话呀?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播放小鸟和风的声音的录音,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声音
师:小朋友们,刚刚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呀?(小鸟和风声)。
2.再播放录音,猜猜小鸟和风儿说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小鸟和风儿它们说了些什么呀?
师:小鸟和风儿说的话可真好听呀!那小朋友们还听过什么声音吗?(小动物的叫声,雷声,雨声,人们的说话声)。
小结:无论是风雨,还是鸟兽都说它们自己的话。那么我们人类,我们中国人应该说什么话呢?
三、学习儿歌《大家都说普通话》
1.教师念儿歌,幼儿仔细聆听
师:刚刚这首儿歌里,你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举手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2.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念儿歌
儿歌:鸟有鸟的话,风有风的话。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吵架。说话不能猜谜语,大家都讲普通话。
小结:普通话是我们人类的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儿歌后,以后小朋友们都要用普通话来交流。做一个会说普通话、讲礼貌的好孩子。我们早晨来园要用普通话跟老师说:老师早上好。回去也要用普通话跟老师说:老师再见。我们比比哪个小朋友是个会讲普通话懂礼貌的乖宝宝。
课后反思:
儿歌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学的既快乐又充实,还给孩子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小舞台。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也尽量多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注意纠正幼儿易发错的字音等,使小班幼儿的普通话发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感受到了学讲普通话的快乐。
不足之处
虽然说大多数小朋友都会使用普通话交流了,但是还是有个别的几个小朋友要在教师以及同伴的提醒下才会想起要说普通话、讲文明话。
5.普通话教学教案 篇五
学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任课教师:牟珊珊 课时:1课时 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芭蕾舞蹈兴趣,进而认识浪漫古典芭蕾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2、了解相关的芭蕾文化知识,感受芭蕾舞蹈之美。
3、让学生能独立完成脚位的练习,并能在文明礼仪方面有所进步。
教学重点:通过脚位的学习并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古典芭蕾舞蹈之美。
难点:四位脚和五位脚的学习,以及脚位和文明礼仪操的融合。
教具:播放机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热身操
二、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古典芭蕾舞
给学生讲解芭蕾舞的起源:古典芭蕾历史约有五百年,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
2、芭蕾舞蹈的四个特点:“开”、“绷”、“直”、“立”
4、脚位充分展示芭蕾“开”的特点,是学习芭蕾的基础给学生讲解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播放理查得·克莱德曼《思乡曲》)。
一位:两脚完全打开,脚跟彼此紧贴成一横线 二位:由一位两脚分开,相距一脚距离
三位:一脚位于另一脚之前,脚跟彼此紧贴另一脚中央 四位:由三位两脚前后分开,相距一脚距离 五位:前后紧贴脚尖与另一脚脚跟对齐
三、课堂实践
芭蕾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那什么样的旋律的音乐适合跳芭蕾舞蹈?
为芭蕾舞蹈选配音乐,播放两首:
1、摇滚乐;
2、钢琴曲《星空》
学生自己选配完后,即兴运用今天学习的手位和脚位编排舞蹈动作。
四、总结:
1、集合小结
6.普通话教案 篇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咱们坐在一起呢,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推广普通话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往大了说,有利于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往小处看,能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方便。现代社会,人的流动与交往越来越深入广泛,不会说或说不好普通话,确实会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说好普通话有着重大的意义。做为一名教师来说,普通话是开展工作的必备的教学工具,希望在这能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普通话的一点知识讲述出来,把有用的东西和大家一起温习一遍,争取共同进步。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标记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法定符号是《汉语拼音方案》,它有五部分组成:字母表,声母(21个)、韵母(35个),声调、隔音符号。一些简单的拼读拼写相信各位都学过,在这里强调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符号标调法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符号标在主要母音上:有句歌谣说的好,有a不放过,无a找e、o,i、u并列标在后,轻声不标调。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章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界线不清,则用隔音符号,隔开,以免发生混淆,比如pi,ao xi,an 普通话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及轻声、儿化、变调等内容,其中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可以自然察觉和独立使用最小的语音单位。
普通话的音节构成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构成,按照正确的拼合关系可以得到400个左右的音节
二、相关知识
(一)语调
调值的标记通常采用五度标记法即用一条竖线表示音高,线上平均设五个点,从下到上各点分别为:低、半低、中、半高、高。阴平5阳平4上声 21去声 3 普通话里一共有四种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即我们常说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阴平(第一声)
声调高而平,没有升降变化,起点、终点都在最高5度上,调值标为55,又称为高平调,或55调。发音时,声带绷到最紧(最紧是相对的)始终没有明显变化,保持高音。
发音例字:“方、编、端、亏、宣、装、酸、高、天、出、桌、休、说、家、庄、尊、关、轻、松、春天花开、江山多娇、发出通知、偏飞天边”等。阴平常见的发音缺陷(错误)为调值偏低(44、33),不能达到55。阳平(第二声)
声调由中向高扬起,起点在3度,终点在5度,调值标为35,又叫中升调或35调。发音时,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到最紧为止,声音由不低不高升到最高。发音例字:“然、人、棉、连、年、全、怀、情、唐、阳、王、娘、人民勤劳、群情昂扬、学习哲学、人才难得”等。
阳平常见的发音缺陷(错误)有:阳平起点高,动程短,(调值约为45);阳平上扬不到位(调值约为34);阳平略带曲折等。上声(第三声)
声调上次低降到最低,再升到次高。这个调型是前半段低降,后半段升高的曲折调。起点是2度,降到1度,又升到4度,调值标为214。因为先降后升,又叫降升调或214调。发音时,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驰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发音过程中,声音主要表现在低音段1—2度之间,这成为上声的基本特征。上声的音长在普通话4个声调中是最长的。发音例字:“惹、秒、碾、脸、广、九、闯、扁、党委领导、理想美好、改写底稿、手脚有短”等。
上声常见的发音缺陷(错误)有:上声未降到最低(调值约为324;上声上扬不到位;上声结尾时调型略有曲折(调值约为2143)等。去声(第四声)声调由最高降到最低,中间没有曲折。起点是5度,终点是1度,调值标为51,又叫全降调或51调。发音时,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驰为止。声音由高到低。去声的音长在普通话4个声调中是最短的。
发音例字:“辣、热、卖、浪、面、片、掉、换、胜利建设、大干快上、共助社会”等。
去声常见的发音缺陷(错误)有:去声音节作为重读音节时下降不到位(调值约为53)或起始时有曲折(调值约为451);把去声读成低降调(调值约为31)。
(二)音变
我们分析元音、辅音,分析声母、韵母、声调,都是从单字音出发,细致地揭示了语音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这只是一种静态的分析。但是,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说,总要把一些语言单位组织起来,说出的一个个句子,一段段话,形成连续的语流。在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的影响,或者受到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音变”,也叫做“语流音变”。普通话里的音变现象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以及语气词“啊”的音变等。
一、变调(即声调的改变)
在语流中,一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与它原来的调值有所不同,这种现象就叫做“变调”。普通话里最重要的变调现象有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
(一)上声变调
在语流中,上声变调的情况最多,也最复杂。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上声是不变调的:(1)单念的时候;(2)出现在句子末尾的时候。在其他情况下,上声一般都要变调。上声变调有两种情况,一是调值变为211,称为“半上”;一是调值变为35,与阳平的调值一致。
1、上声和上声相连的时候,前一个上声调值近似35,与阳平的调值接近。美满 水果 保险 雨伞 选举 草稿 法宝 理想
2、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以及轻声的前面,变为半上,调值读为211。上声+阴平:语音 手工 演出 简单 每天 古诗 上声+阳平:演员 普及 朗读 补偿 感觉 走神 上声+去声:讲话 水稻 省略 管制 访问 走运 上声+轻声:打量 喇叭 免得 老实 买卖 我们
3、三个上声相连,如果前两个音节在语法上联系较为紧密,则为“双单格”又叫aab,前两个上声音节都变成阳平(调值35);
双单格;展览馆 表演者 草稿纸 打靶场 赶紧走 古典美 体检表
如果后两个音节在语法上联系比较紧密,则为“单双格”又叫abb,前两个上声音节分别变成半上和阳平。
单双格: 冷处理 女导演 很典雅 小广场 老领导 买雨伞
4、上声在由上声变来的轻声前面有两种变调:一种是变为半上(211),一种是变为阳平(35).变半上:姐姐 奶奶 马虎 耳朵 变阳平:想想 走走 手里 哪里
(二)“一”和“不”的变调
“一”和“不”在语流中也经常发生变调。“
一、不”在单念、出现在词句末尾,以及“一”表序数的时候读本调。如在“一等奖”(表序数)、“惟一”、“我不,就是不!”(词句末尾)中读本调。“
一、不”变调的情况有:
1、在去声字的前面,“
一、不”都变为阳平。(调值35)一定 一共 一律 一致 不必 不但 不是 不要
1、在非去声字(阴平、阳平、上声)的前面,“一”变为去声(调植51),“不”仍读为本调。
一般 一心 一直 一同 一起 一手 一壶 一点 一把 不堪 不惜 不如 不良 不许 不解
3、“
一、不”夹在重叠动词等词语的中间时,读为轻声。想一想 看一看 谈一谈 好不好 来不来 想不到
二、轻声
(一)轻声的性质
普通话里的音节分别属于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使用的时候,失去原来的调值,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轻声音节的主要特点是“轻”和“短”,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他非轻声音节来说,轻声音节音长较短,音强较轻。另外,轻声音节的音高和音色较原来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轻声的调值是根据前面音节声调的调值来确定的。一般来说,上声后面的轻声最高,阴平阳平后面的次之,去声后面的最低,如:
(阴·轻)桌子、吃着、妈妈、师傅(阳·轻)瓶子、脾气、婆婆、粮食(上·轻)本子、我的、马虎、姐姐(去·轻)扇子、坏的、豆腐、弟弟 1常见轻音节:
从语法角度看,以下成分常读轻音:
(1)语气词:“吗、呢、啊、吧、啦”如“唱啊,说呀,知道啦”。(2)助词:“的 地 得 着、了、过”如绿的叶、慢慢地、吃过了、去吧。(3)构成词的后缀:“子、头、们”如孩子、椅子、石头、我们等。(4)叠音名词和重叠动词的末尾音节:如爸爸、星星、听听、讨论讨论等。(5)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词或语索:如桌上、床下、屋里、那边、右面等。(6)量词个往往读轻音:一个、每个、这个、那个等。(7)还有刚才说的一夹在动词中间,不夹在动词、形容词中间,动词补语中间读轻声,如看一看、跑一跑、买不买、干不干、高不高、美不美、上不来、站不住等。
2、轻声的作用
(1)能辩词义 :如东西(之两个相反的方向),(轻声指的是物品或骂人);是非(指正确或错误),(轻声指的是纠纷)等。
(2)能改变词性:买卖(动词,指买和卖)(轻声,名词指经商),地道(名词,地下通道)(轻声,形容词,指纯真无暇)
三、儿化
后缀“儿”和前面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音节的韵母变成卷舌的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后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内部带有儿化韵音节的词就叫做“儿化词”。在书面上用汉字“儿”表示儿化,但是“儿”前面的字属于同一个音节。在汉语拼音中表示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音节的拼音形式之后加上“r”就可以了。
儿化的读音规律,一个韵母变成儿化韵,共同的特点是在原有韵母的增加上加上了卷舌的动作。但是,由于韵母的结构特点不同,使得韵母有不同的儿化方式。比如:点儿—diǎnr,树叶儿—shuyâr 小孩儿、蛋卷儿、有趣儿、瓜子儿、树枝儿、脚印儿、竹筐儿
儿化的作用:
1、区别字义,眼(眼睛)眼儿(小孔);信(书信)信儿(口信消息)2区分词性,盖(动词)盖儿(名词);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3、表示感情:表示细小、亲切、喜欢的感情色彩:小猫儿、小瓶儿、孙女儿。表示厌恶、不快、鄙弃色彩:小偷儿、破烂儿、没门儿。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孤立地看,语气词“啊”是由一个单元音a构成的轻声音节。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之前,连读时往往受前一个音节收尾音素影响发生音变,通常是在其原有读音前面加上一个音素。语气词“啊”的音变主要是同化或异化的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a、o、e、ä、i、û的时候,读ya,写成“呀”或“啊” 原来是他啊(tü ya)!还要上一个山坡啊(pō ya)!我喜欢听你唱歌啊(gý ya)!态度这么坚决啊(juã ya)!别着急啊(jæ ya)!这水好绿啊(lǜ ya)!
(二)、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u(o)的时候,读wa,写成“哇”或“啊” 这药真苦啊(kǔ wa)!快来瞧啊(qiáo wa)!
(三)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n的时候,读na,写成“哪”或“啊” 天啊(tiün na),大家快来看哪(kàn na)!他真是个好人哪(rãn na)!
(四)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ng的时候,读nga,写成“啊” 这菜真香啊(xiüng nga)!接着往下唱啊(chàng nga)!
四、普通话的节律 重音的种类
普通话双音节词语的语音轻重格式主要有三种,即(重轻格)(轻声词)、重中格和中重格。这三种格式中,中重格的词语占绝大多数。
重轻格: 抽屉 闺女 马虎 体面 糊涂 会计 裙子 伺候 岁数 别扭 重中格: 把柄 操持 产物 翻译 老虎 批评 恰当 穷人 智力 责任
这类词语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双音节词语项中出现时,如果读成中重格的话按正确对待。
中重格:这也是普通话双音节词语最基本的轻重格式。这种格式是否掌握好直接影响到普通话语音面貌。在测试中,双音节词语题项的失分往往跟这个问题有关,而朗读项的方言语调和说话项的语音面貌则更是跟这个问题密切相连。这种格式是将重音放在后一个音节上,前面的音节明显弱于后一个音节。(音长略短,音强略弱):如:
内疚 标准 国家 土地平均 村庄 拐弯 磁场 民族 尊重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 包庇——bå(统)如:庇护。背包——bâi(多)秘鲁——bå(多)除“秘鲁”外,其余读må 蝙蝠——biün(统)
摈除——bån(统)如:摈弃。不禁——jÿn(多)参与——yù(多)如:与会。
朝鲜族——xiǎn(多)原《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为阴平(第一声)。1996年修订版注音为上声(第三声)。又如:鲜见、鲜为人知。
称职——chân(多)如:对称、相称、称心如意。乘车——chãng(多)如:乘客、乘机、乘警、乘务、乘坐。(千乘之国)
处理——chǔ(多)如:处置、处决、处于、处罚、处方、处分、处治、处境。揣度——duè(多)如:测度、度德量力。创伤——chuüng(多)如:重创、创痕。
伺候——cå(多)除“伺候”外,在“伺机”“窥伺”“伺隙”中读si。答应——dü(多)只有“答应”、“答理”等词读阴平(第一声)。
逮捕——dài(多)常用词只有“逮捕”。注意:在单用时,读上声(第三声)dai,如“猫逮老鼠”。
当作——dàng(多)如:恰当、适当。提防——dÿ(多)普通话只有这个词读di。阿胶——ý(多)如:阿弥陀佛、东阿县、阿谀、刚直不阿。
发酵——jiào(统)如:酵母。供给——gōng(多)如:提供、供暖、供应 在“上供”“口供”中读去声gçng。
骨髓——suǐ(统)瑰宝——guÿ(统)如:瑰丽。呱呱——gū(多)如:呱呱而泣、呱呱坠地。
骨头——gǔ(多)只有“骨碌”“骨朵儿”读阴平(第一声)gu。
哈达——hǎ(多)如:哈巴狗,以及作为姓氏。横财——hâng(多)如:横祸、蛮横。几乎——jÿ(多)如:茶几。
混乱——hùn;(多)如:混淆、混合、混凝土、混浊。只有同“浑”字时,如“混蛋”“混水摸鱼”中读阳平(第二声)hún。上声(第三声)hǔn的读法,已取消。给予——jǐ(统)系——jå(多)如:系领带、系鞋带、解铃还须系铃人。夹克——jiü(多)在“夹袄”、“夹被”读阳平(第二声)jiá。
间断——jiàn(多)表示“隔开“义,应读jiàn。如:间隔、间歇、间接。尽快——jǐn(多)如:尽管。劲松——jång(多)如:强劲、劲敌、劲旅、疾风知劲草。角色——juã(多)如:主角、口角、角逐。
矩形——jǔ(统)句读——dçu(多)立即——jæ(统)绿林——lù(多)猫腰——máo(多)汉字也写作“毛腰” 模样——mú(多)如:一模一样、模具、模子。
宁愿——nång(多)如:宁肯、宁死不屈。毗邻——pæ(统)否极泰来——pǐ(多)
强迫——qiǎng(多)如:强辩、强求、强人所难。翘首——qiáo(多)如:翘望。悄然——qiǎo(多)如:悄声。
锲而不舍——qiâ(多)请帖——tiþ(多)如:喜帖。在“服帖“”妥帖“中念阴平(第一声)。在“字帖”“碑帖”中念去声(第四声)。
亲家——qång 如法炮制——páo(多)山冈——güng(统)如:景阳冈。妊娠——shýn(统)
似的——shå(多)“似”只有在这个词中读shå。塑料——sù(统)如:塑造、塑像。
太监——jiàn(多)如:国子监、监利县(湖北)啼笑皆非——jiý(统)如:满盘皆输。
挑衅——xån(统)未遂——suå(多)如:遂心、遂愿。只有“半身不遂”中念阳平(第二声)。
呜咽——yâ(多)无色无臭——xiù(多)如:乳臭。侮辱——rǔ(统)肖像——xiào(多)如:生肖、不肖、惟妙惟肖。只有姓“萧”俗写为“肖”时读阴平(第一声)xiüo。解数——xiâ(多)读的常用词只有“解数”。雪茄——jiü(多)压轴——zhçu(多)
亚洲——yà(统)如:亚军、亚当、亚麻、亚热带。友谊——yå(统)如:联谊会。一服药——fù(多)因为——wâi或轻声。(多)
载体——zài(多)如:装载、载歌载舞。黏糊。着急——zháo(多)如:着火、着凉、着慌、着迷。只有“着数”、“支着儿”读阴平(第一声)zhüo。召开——zhào(多)如:感召力、号召。照片——piàn(多)如:卡片、专题片、录像片。只有带“-儿”尾的词,才读阴平(第一声)“片儿”piünr,如:相片儿、影片儿、外国片儿。“片子”凡是指“照片”、“影片”的也都读阴平(第一声),如“送片子”“拍片子”。
症结——zhýng(多)除“症结”外均读zhâng,如:病症、症状。着想——zhuè(多)如:着重。总得——dþi(多)
马上就要开始朗读比赛了,为了更好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现自己的风采,在朗读时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普通话方面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由于字形相近而把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用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把握作品的基调
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任何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
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朗读者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思想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思想,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感情,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者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把握住基调。无论读什么作品,这“案上的工作”都不能少。如读《海燕》,就要用激昂的语调,较快的语速。
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注意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 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3.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二)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三)注意语速
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记叙文有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四)语调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7.香港的早期普通话教学 篇七
对早期普通话在香港的定位是进行早期普通话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黎欧阳汝颖 (1997) 认为“普通话对香港人来说, 既不是第一语言 (母语) 又不是第二语言 (外语) , 而是界乎其中的第一个半语言”。香港在本质上是一个广州话的社会和社区 (何国祥, 2005) , 幼儿的母语为粤语。普通话与粤语都是现代汉语, 属于同源异流的关系 (方小燕, 2003) , 语音和口语表达方式是主要的区别。而第二语言 (外语) 的语言体系则与母语完全不同, 学习中需要关注听、讲、读、写等方面。那么, 在开展早期普通话教学活动的时候, 普通话对于幼儿而言, 是否是一门全新的语言, 对听和讲都是陌生的呢?与母语教学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呢?在实际教学和观摩中笔者发现以下特点:
1. 幼儿能够较快理解与粤语发音相近的普通话词汇
普通话与粤语有部分声母和韵母相同, 普通话的三十九个韵母中, 二十六个是粤语中也有的 (程炳仁, 2001) , 声母中也有相像之处, 但是粤语的声调比普通话要丰富, 有九个声调。已有的母语经验可帮助幼儿在聆听中理解语义。例如“狗”字, 粤语与普通话发音近似, 教师出示狗的图片后, 幼儿可很快理解并能够辨别普通话语音的不同, 掌握发音。当再次重温图片的时候, 部分幼儿已可以不经教师提醒而掌握“狗”字的普通话发音。
2. 幼儿需要专门地学习普通话
虽然句子的理解先于说句子 (黄瑞琴, 1998) , 幼儿可以借助母语的经验来理解普通话, 在故事或者活动中理解语言。但如果需要语言的输出, 即运用词汇或者是进一步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则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和“学”语言的过程。幼儿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来认识普通话发音, 特别是粤语和普通话差异明显的词汇, 理解其字、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机会来模仿语言, 才能进一步在情景中有意义地使用语言。
3. 粤语作为母语也会干扰普通话的发音
粤语虽然和普通话同属现代汉语, 但有时候会对幼儿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干扰。例如幼儿学习普通话数字“一”和“二”的时候, 有部分幼儿较容易受到母语 (粤语) 的发音干扰, 因为粤语“二”字的发音容易与普通话的“一”字的发音混淆。如需要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则需要教学活动环节中不断熟悉和重温, 才能不受母语的干扰, 准确而熟练地运用新学习的语言。
对于香港幼儿的生活而言, 普通话在聆听和理解方面不一定是完全陌生的外语。但是在学习过程中, 幼儿需要对“听”和“说”进行专门的学习, 循序渐进地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在这个层次上, 香港地区的早期普通话学习与第二语言的口语目标相似, 可有效地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来探讨适切的教学方法。
二、开展早期普通话活动的形式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发表的一项报告中显示, 受调查的90间幼稚园中91.11%都开设了普通话课程 (张美灵、张励妍, 2006) 。对很多幼儿教育机构而言, 普通话教学活动已不是全新的经验, 笔者在此列出在香港开展早期普通话教学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胡馨允, 2008) :
1. 专科式早期普通话教学较为普遍, 即由普通话教师根据主题安排教学进度, 每星期进行一至两次教学活动, 每次大概20至30分钟左右。以普通话口语教学为主要目标, 主要培养幼儿的普通话听、说能力。通常在教学设计中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 浸入式早期普通话教学, 即教育机构一日或者半日所用的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全部为普通话, 幼儿被“浸泡”在目标语言环境中。普通话不仅是学习的目标, 而且是作为学习其它领域的工具。
3. 不同类型的课外普通话兴趣活动。幼儿机构也会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开展普通话活动。例如, 儿歌和诗歌朗诵活动, 普通话戏剧活动, 普通话亲子活动, 星期六的课外活动, 另外也有机构会使用普通话来进行早会, 或者是在宗教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等。
三、幼儿学习普通话时的发展过程和阶段
尽管每个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沟通技巧不同, 但是研究发现, 其发展过程阶段相当一致 (Tabors, 1997) 。笔者根据香港幼儿学习普通话的情形列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当然由于幼儿、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 幼儿学习普通话的进度也会有所不同, 存在个人差异。
1. 沉默期:
沉默期通常出现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初期。例如在早期普通话活动开展的初期, 幼儿还未能主动地用普通话来表达, 幼儿不能完全明白教师所使用的语言, 但可在活动中明白教师的要求, 并能够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参与教学活动。幼儿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新的语言有一个吸收和熟悉的阶段, 在需要时幼儿也会在课堂中使用自己母语与教师交流。
2. 模仿期:
幼儿开始模仿教师的语言, 例如普通话词汇、句型和儿歌等。在此期间, 活动以直接教法为主, 直接教普通话词语的发音、句型,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聆听和模仿的习惯。教师会刻意夸张地模仿语言, 并且鼓励幼儿尝试模仿和重复语言。例如教师在活动“小猫, 小猫, 喵喵喵”, 会停下来要求幼儿跟随教师重新跟读, 或者透过动作扮演, 让幼儿刻意地聆听和模仿普通话的发音。在这个阶段, 部分幼儿处于从“沉默期”到“模仿期”的过渡期, 幼儿在某些教学环节中不会主动地跟随教学进度进行语言的模仿, 而只是在教师要求下刻意重复语言。
3. 简单回应期:
幼儿能够明白教师的要求, 对教师的提问, 给予简单的如“是/不是, 好/不好, 对/不对, 知道/不知道……”等回答。幼儿能够认读教学活动中出现过的一些目标词语, 例如提问“这是什么?”幼儿可以回答教师, 但回答的语言中以单字和词汇为主, 并不能够流利地进行交流。
4. 流利对答期:
幼儿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大部分教学内容, 与教师沟通, 使用普通话来回答问题。这个阶段的幼儿普通话发展差异比较明显, 部分幼儿的语言适应能力较强或有普通话经验, 可以更加踊跃地与教师交流, 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但是也有幼儿仍然处于“沉默期”阶段, 很少主动表达。另外, 也有部分幼儿会模仿和重复教师的语言, 尚未达到流利地交流程度。
四、早期普通话教学的未来愿景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幼儿教育委员会发布新编订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 (2006) 》中第一次在语文部分提及普通话教学, 文中提到“针对本地语文学习情况, 口语方面有母语 (广州话) 和普通话, 书写文字则只有一种”, “有关听、讲、读、写的学习目的和教学原则, 同样适用于母语和普通话的学习” (页22) 。虽然普通话属于口语的类型, 但是在实际的教和学的过程中, 又有其学科的特点。通常情况下, 在有限的普通话课堂中, 幼儿很难运用所学到的语词和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更别提如同母语般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和分享经验。因此, 笔者认为早期普通话在教学目的与教学原则方面应区别于母语教学中的“聆听和说话”的活动。
目前早期普通话活动中, 以口语学习为目标, 注重普通话听说能力的培养。程炳仁 (2001) 曾建议将幼稚园中开展普通话活动称为“介绍普通话”, 不需要把具体语言的学习作为重点, 更不应开展拼音的认读, 应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认识语言。这一观点也与香港的第二语言 (英语) 在课程指引中的观点相似, 认为第二语言可以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语言, 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 扩阔幼儿对不同文化的接触和认识, 但开展活动当中应充分关注幼儿的能力、兴趣和需要。
笔者认为早期普通话教学的目的不应只强调语言的目标, 如普通话语言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方面的内容, 而是综合地融入文化的内容, 在幼儿喜爱的活动和游戏中培养语言交流的基本能力, 现尝试提出以下四个早期普通话教学目的:1.培养普通话语感;2.通过聆听故事、唱游活动等多元化的活动来培养幼儿对普通话的听说兴趣;3.通过普通话认识不同的文化;4.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应更多关注幼儿对语言的认同感, 在愉快的故事和唱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感和听说兴趣, 关注幼儿学习的兴趣, 将生活化的语言带入早期普通话课堂。另外笔者提出将文化的认识与交流作为学习的目的, 这也是语言使用的一个初衷, 用于交流, 用于沟通, 让幼儿可以有机会在自然的语言游戏中学习语言, 并使用语言。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 普通话教学的内容也可以融入普通话地区的多元文化内容, 让语言成为感受文化、理解文化的途径。普通话教学也可有机地与母语教学结合, 补充母语教学的内容, 避免只是用普通话来重复幼儿母语课程中的内容而使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挑战性。
8.普通话语音矫正教学研究 篇八
一、语音训练的重要性
普通话的训练过程是一个逐步矫正语音、克服方言影响的训练过程,拼音是训练普通话的基础和关键,只有通过拼音的训练,普通话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否则无从谈起。由于海南地处闽南方言区,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时,除对声韵母进行发音培训外,还必须对学生日常训练中遇到的重点音、难点音进行重点练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集中帮助学生排除发音障碍,突破发音难点,掌握并巩固难点音节的标准发音。否则,很难从根本上矫正学生的语音。
二、语音训练的步骤
1.看——辨清音节的发音唇形、技巧
许多学生在刚开始上普通话训练课程时,都对观察语音的唇形变化不屑一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真正明白如果唇形不对,发音永远都不准。这是因为受方言的影响,许多方音不知不觉渗透到普通话中,人们往往会把方音的发音带到普通话中,连学生自己都混淆了。所以要掌握标准的语音,首先要注意观察每个音节在口腔中的发音位置,方能模仿。如由于海南方言中没有翘舌音,受此影响学生往往将平、翘舌音混读为一音,把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其实平舌音是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声带不颤动;而翘舌音则是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然后舌尖稍稍离开,让气流从狭缝中挤出,声带不颤动。通过对比、观察发音的位置,能够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发音技巧。
2.听——识别语音
学生学会观察语音后,要让他们从听觉中慢慢识别每个语音、字、词汇等的区别。教师可采取语音资料、广播、电视新闻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中,进一步掌握容易混淆的语音,巩固学生的语音知识,便于学生从听觉中识别每个标准音的正确读法。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学校都用普通话交谈,平均达2小时以上,并不存在普通话训练时间短的问题。但为什么还是说不准呢?原来大部分人无法辨清方音及普通话的声韵调,结果海南普通话不断地重复、巩固,语音的负迁移产生的错误在头脑中定型,难以纠正。
3.读——纠正语音
学会读是普通话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往往有些同学能听辨出标准语音,但到自己开口朗读的时候,又潜移默化地被带回到方音中,这使教师的教学陷入纸上谈兵的僵局中。俗话说“打铁要趁热”,在学生能够听辨语音的时候,教师要加紧让学生读准标准语音,纠正语音的错误。传统的语音纠正很枯燥,可通过绕口令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标准语音的印象。因为绕口令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独特的语言艺术,它有意将发音相同、相近、容易混淆的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读起来很绕口但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起到矫正发音部位、辨析语音、锻炼口舌灵活的作用。
4.说——学以致用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能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因此,学以致用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学生在经过课堂的发音训练后,语音的发音问题得以矫正。但在日常的生活中,与人进行交流时,不自觉地,方音又出现了,说明语音训练与实际运用相脱节,实际上方言并没有得以真正矫正。因此,在对语音进行训练的同时,还应当更加重视要求学生将标准发音落实到日常交流当中去,要分辨清每一个常用字、词的标准读音,而不受方言的干扰。例如海南话的音素几乎没有后部位辅音和后舌位元音,加上唇形、开口度等其他发音因素不同的影响,使学生的普通话走了样,带有浓重的方音腔。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勤查字典等方法将字的标准音落实,有效地找出原因,排除干扰,突破障碍,严格按发音的理论要求,强调发好普通话的后音素,进而发准声、韵母,切实打下学好普通话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学生语音面貌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进行学生普通话语音的训练,达到语音训练的目的。
【普通话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普通话语音发声教案07-04
推广普通话免费教案07-30
2016年普通话教案09-14
普通话主题班会活动教案08-09
推广普通话班会课的教案10-22
中专普通话教学课件07-04
普通心理学下教案07-28
零件普通车床加工教案09-24
江西普通话考试模拟真题江西普通话考试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