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2024-08-27

校本教研活动简报(精选11篇)

1.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一

5月10日下午,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堂根带队赶赴石关中心学校,督查考核“有效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工作,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储俊、进校培训部副主任陈方节、教研副主任段琼英等陪同。

王堂根一行通过查阅文件、翻看会议记录、查对教师研修笔记和研修档案,检查学校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和活动开展情况,并随机听取辅小姜瑛老师的数学课和初中汪婷婷老师的化学课。

反馈会上,考核组详细评点公开课,通报资料检查情况,对石关中心学校重视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工作予以肯定,强调新老教师结对互促互进的师训形式成效显著,应进一步发扬成为学校特色,同时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有效措施。

校长周万春对考核组的辛勤工作和中肯建议表示感谢,表明进一步重视和改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态度,并表达恳请进校专家经常到校指导师训工作的愿望。

2.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二

一、以蹲点教研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批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2005年开始,我们制订了全市初中《“一带一蹲点式”教研实施方案》,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实施方案确定以5年为一个周期,教研人员深入全市初级中学,每所学校蹲点教研时间不少于一个半月。开展以学校为教研活动中心,采取教研员深入教研组,与教师结成“一带一蹲点”帮扶对子活动。教研员首先要做好结伴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工作,改变课改后仍然存在的“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的倾向,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二是开始关注学习“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三是有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四是能正确把握所教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其次,教研员与结对教师一起备课、研课,观课后要与教师一起议课,面对面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指导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做好教后反思,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引领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通过教师的课程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并发挥其在学科教研中的带头和辐射引领作用。桃山林业局中学的蒋守玲老师,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翠峦区三中的历史教师张桂霞,教学成绩突出,辐射作用明显,被区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教英语学科的陈昭、王凤刚、郝立新老师现已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伊春区第五中学的于为老师、上甘岭区中学的王艳双老师、铁力市第五中学的魏宝玲老师、友好区第一中学的张宏峰老师、带岭区第一中学的陈桂华老师等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市级名师,引领各校学科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历史学科多名骨干教师在教研员带领下,研究编制学科测试方案、2010年伊春市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及试题样卷,成为龙东地区中考历史学科的考试版本,编写的《资源与评价》成为龙东地区中考分析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

二、以联片教研活动为平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延伸

联片教研是基于伊春市34所初中分布于22个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教研活动。全市每年都要联片组织中考复习策略研讨活动和初中教育质量分析,这是每年教研工作的规定动作。每次活动明确研讨主题,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改进措施,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法。从教学角度以分学科开展观摩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教学设计,结合课程标准研讨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研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关注学生情况(参与教学活动,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及沟通合作能力);关注教师发展(教师学科素质及教学方法有效性)。从教学效果的角度集中研讨教学方法,几年来先后组织研讨了朗乡林业局中学的“ACDU”(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运用提升)教学法、乌伊岭区中学的“分科分层、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法、西林区第一中学的四步三查教学法(学案自学、对学群学、成果展示、回归目标及课堂上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嘉荫县的五步十环节(温故知新、探究释疑、理解巩固、互相提高、总结归纳)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各校在不断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经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打造出来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近三年共开展联片教研18次,有5 625人参与了联片教研活动。联片教研活动是教研员、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大校本教研,并已成为各校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大平台。

三、以市级学科名师为引领,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短时高效

为了实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研服务方式,提高教研工作服务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教研员、名师下乡活动。从2010年起,市教育局与市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下发文件,组织“名师送教、互帮互学、提高质量”送教进班活动。下乡送教到校进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基层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为主,将教学实际与校本教研融为一体,采用教研员讲座、名师示范课、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等形式。送教活动深入全市21个县(市)区(局),使基层教师都经历从理论到实践、从观摩课堂教学到深度研讨交流的全过程。比如思想品德学科,在西林区域的活动中先观摩西林区第一中学教师栾泽与辛启明分别展示的《唱响自信之歌》(初一)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三)两节公开课,然后由作课教师自评,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业务副校长、外校业务副校长、市级名师评课,市级教研员总评。针对这两节课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名师伊春区第五中学教师于为作了《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初三)一课的示范教学。送教进班活动一方面通过当地教师的观摩课教学与反思交流,使教师们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及问题所在,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市级名师的示范课教学,让教师进一步看到自己与名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有力地调动起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反思热情,有利于带动全市教学质量的提升。送教活动打破了“教研员”和“教师”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再是被动的听讲者,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研讨者。这种教研模式为教研员、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送教下乡、专业引领、名师引路是促进薄弱学校教师快速成长有效途径。

四、以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为突破口,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3.校本教研活动形式综述 篇三

一、讲教育教学故事

讲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这类教育教学事例,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式,它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不高,很适合在农村学校或一般水平的学校开展。在讲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其中所展现的教育智慧、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开展此项活动时,学校可要求教师每周写一篇教育教学故事,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讲教育教学故事大赛。

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中,学校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要求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将教学反思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供教师们学习和交流。

三、临堂诊断

临堂诊断,就是由专业指导小组听新教师或教学质量偏低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在开展临堂诊断活动时,学校要成立由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小组,对教学质量偏低的教师进行指导。在听教学质量偏低教师的汇报课或研讨课后,专业指导小组要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四、课例研讨

课例教研,就是以课例为载体、采用“多人同备一人上”和“一个课例多人上”等方式进行观摩教研。其主要做法是:

1.集体备课。由教研组组织教师集思广益,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设计,共同制定出有代表性的教案。

2.分类评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多人同课循环”和“一人同课多轮”两种模式,进行上课、听课与评课。然后,经过反复交流与评议,在教研组形成有共识、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1)多人同课循环模式。它指的是,在前一位教师作课和评议的基础上,由其他教师再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其操作流程为:教研组集体听某位教师授课一做课者反思,其他教师评课一另一位教师再次授课,其他教师再听课一做课者反思,其他教师再评课。如此循环,直至每位教师授完同一内容。这种教研模式有助于教师尽快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反思,改进教学。

(2)一人同课多轮模式。它指的是,由一位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内容的课,并在每次课后由教研组成员对该课进行研讨评议,修改完善,并制定出指导性的教学方案。其操作流程为:确定课例主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献课者→献课者授课,教师集体听课→献课者反思,其他教师评课一教研员进行专业引领一献课者再次授课,其他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指导性教学方案。

五、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就是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教师工作中具有共性的具体问题,开展持续性的主题研究。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的步骤是:(1)经过教师商讨,教研组拟定所要研讨的专题。(2)由教研组成员发言,表达自己对专题的见解、想法和思考。(3)教研组成员对各位教师的发言进行研讨,并达成初步共识。(4)教研组成员将初步共识和教学设想写成问题解决初步方案。一(5)以课例为载体,安排教师做研讨课。(6)做课者进行自我反思。(7)由教研组集体评课,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研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作为下次专题研讨的子问题。当前,对具有共性的具体问题进行聚焦研讨,已成为不少学校教研活动的一大亮点。

六、示范观摩

示范观摩,就是先由优秀教师做观摩课,然后由同科教师进行分析研讨,反思交流。其操作流程为:优秀教师做课一做课教师谈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同科教师围绕课例研讨交流一达成共识,形成意见,优化设计一经验共享,推广成果。开展这项活动,可以在教师中起到经验共享、以点带面的作用。

七、视频会诊

视频会诊,就是先将教师的教学过程摄录下来,然后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教研组内回放录像,微格分析,专题研讨。该教研形式的优点是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和便利性。所谓真实性,是指摄录材料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真实记录。所谓开放性,是指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校外人员都可以成为会诊者。所谓便利性,是指会诊者可以随时暂停和回放某个摄像画面,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反复分析。

八、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支撑,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所采用的载体有:博客、论坛、专业网站、QQ、留言板、电子邮件等。目前,教师较为常用的网络教研工具为博客。为推动网络教研,学校要专门为教师建立网络教研平台,鼓励各科骨干在博客上创建网络教研室,引领教师在线研讨和共享资源。与传统的教研形式相比,网络教研的优势在于:(1)不受时间和人数的限制。(2)信息容量大,交流范围广。网上交流不受年级组和学科组的限制,所有教师都可以发表意见,连校外教师和专家也可予以点评。(3)氛围轻松,发言顾虑少。在网上交流,教师减少了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比较轻松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

4.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四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16.12 活动参与:参加培训的所有老师 活动主持:赵涛 活动记录:郭飞燕

内容摘要: 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共分五个方面:

一、寻无效教学症结

(1)归纳五种无效教学的形式。

(2)归纳的七种失衡。

1、效率层面:教学中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

2、理念方面:举了一个教育孩子的例子。

3、观念层面:教师与学生地位失衡。

4、思维层面:教学约位流于形式,而没有针对学生。

5、策略层面:在控制与开放之间往往难把握。

6、方法层面:

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投入、时间、产出、成绩、学习经验。

三、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1.目标的有效性 :目标要明确不能空洞、目标要适度、目标要适量。

2.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要分层次,每次的要求应该不一样,设置有效的问题。

(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大多的合作,探究大多流于形式。

(3)课堂上的资源生成利用现实的条件,课堂上临时发生的现象,事件作为一种资源。

(4)注重课堂反馈 , 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是课后表现,要对学生进行了解

(5)教师的个人素养,语言准确、生动,言出必践、评价要有效,不能空洞无针对性。

(6)创设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不能心急,不能强加给学生压力。

(7)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结构的有效性练习的有效性,练习要精选,适量,讲解要细致。

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1.80%的学生达到90%的目标

并向学生有所定。

五、学校在有效课堂中的责任。

2.任务定位准备,具体完整,校本研修成果

研修已经接近了尾声,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提高了我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促使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每天都要上网浏览研修论坛新发表的博文,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交流,认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找到了与外界的差距,同时有更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自觉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高了。

2、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进行自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3、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4、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善于总结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5.校本培训工作会议简报 篇五

11日上午,凯里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李凯光参加了开训仪式。

本次培训内容围绕:教师学习培训小结汇报,贵州高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讲座,届高三高考总结报告,凯里一中 20XX届2016届高三高考专项研讨活动,推进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建设工作,第二批省名校长名师工作室挂牌等进行。

在外出学习培训中,徐先寿老师作《杭州跟岗研修学习汇报》;粟永华老师作《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汇报》;赵相平老师作《“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学习汇报》,李时建老师作《“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学习汇报》。

20XX届高三高考专项总结里,龙廷辅老师作了班主任管理的工作报告,任忠坤老师作了年级部管理的工作报告,顾丹副校长作了团队合作建设的工作报告。本次总结给新一届2016届高三新的启发,14日下午,还进行了20XX届2016届各学科的交流研讨会。

贵州省高中化学潘安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了《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的教师成长》讲座,激励教师个人成长,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跟岗研修学习。

今年,贵州省第一批名校长工作室和第二批省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如期进行。州教育局局长,党总书记张荣根;副书记王兴国;市教育与科技局副局长顾丰业出席了活动。

6.怎样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篇六

一、深化认知, 丰富教师的研究内涵

就教师自身而言, 要形成读书学习不断积累的好习惯, 就应该积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学习, 特别是要学会利用网络, 主动进行网上学习培训, 开发丰富的网上资源, 开阔视野、灵活思路, 从而增强研究意识,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就学校而言,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积极为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 比如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培训方式, 全面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 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从先进、发达地区汲取教学智慧, 获得教研经验;主动邀请上级教研部门、高校专家、学者到校讲学、调研, 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 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当然, 教师的全面提高也是伴随着校本教研的开展而逐步进行的, 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二、同伴互助,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形式就是促进教师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 实行集体备课制, 教师提前研究教材, 独立备课, 集体研讨, 修改完善, 课后反思。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 做到资源共享, 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提高了备课实效, 防止和克服了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种教研形式重在倡导科学精神, 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以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三、课堂观察, 全面解析教学行为

许多教学问题的产生, 是由于教师缺少对问题的注意而引起的。在教学中, 教师很少有时间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现实情况是:教师从来就很少对课堂 (包括自己的和学生的) 进行系统地观察。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透过观察学习意想不到的东西”“授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极其复杂的, 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后面所隐藏的复杂性”。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 全体参加者边观看录像边讨论授课的具体事例, 大家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其目的并不是在于评价课上得好还是不好, 而是让大家一起感受授课过程的“乐趣”和问题。因此在讨论中, 最重要的是抛开一切抽象的语言, 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的质朴感受和具体的事实本身。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一切, 就必然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因此, 观课可以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短处, 通过放大特定的教学行为, 将自己的观察与他人的观察相比较, 变灌输式教研活动为主动参与式教研活动, 以达到共研共进之功效。

四、课题研究, 引领校本教研方向

课题选择是校本教研的关键, 它对整个教研活动起着定向作用。“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影响着教师“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所以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倡导以教科研课题作为教研的内容, 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 开展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 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结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 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 逐步形成“人人要参与、校校有专题、全市成体系”的科研格局。教师学习与教育专家指导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等。这种以校为本的教研是一个连续的、面向未来的、永恒的过程, 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教研方式之一。

五、搭建平台, 营造宽松和谐氛围

思想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知晓, 通过碰撞才能够产生火花。为了更好地促进教研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学校应该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的课题答辩会、课题推广活动等, 可以促进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如举办“教学思想”论坛, 促进校长办学理念的更新, 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中年教师创新教学活动、老年教师传艺活动等, 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发展目标和施展本领的舞台, 这些都是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方法。无论是科研所得, 还是教研所获, 都可以在“论坛”上交流。“论坛”上, 我们不求观点完美, 但求要有所思、所想, 对共同关心的无论是科研还是教研的热点问题, 都可以进行及时交流, 随时点评, 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自我反思, 提升校本教研层次

因为反思更能促进教师的自我转变, 让教师萌生“参与感”;体会教师的自我教学, 加重教师的“成就感”;通过反思使教师处于主动的角色, 获得即时的回馈。一方面, 教师可以在反思中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 然后寻找相应的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武装自己, 在自修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从而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另一方面, 对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也必须有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 这样才可能有实质性的收获和帮助。可以说, 任何外在的东西若是离开了教师自我反思这一环节, 都将收效甚微。

七、建立机制, 使校本教研制度化

首先, 必须完善“校本教研”工作体系, 规范“校本教研”制度, 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评估、测评办法。明确领导和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职责要求, 制定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科学策划, 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例会、学科研究组等工作制度。同时在学校组建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教科研领导机构, 并吸纳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校本教研”考核组。通过开展听课、评课, 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跟踪督查, 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各级教研组织的活动情况、效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随机对学生质量进行测评, 检查“校本教研”实验效果。

其次, 要建立“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与推广制度。由教科研人员深入基地学校, 具体指导, 和实验教师共同开展研究, 创造经验成果, 再分阶段面向全市汇报展示, 提供案例, 以发挥典型指导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好市、乡、校三级教研网络活动, 坚持教研组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教研活动,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校本教研”研讨活动, 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校间交流。打破常规, 通过不定期召开校本教研研讨会、不同层次的校本教研座谈会等形式交流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和做法, 提出研究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再次, 为确保“校本教研”科学有序进行, 要加强对实验档案的管理。各个学校、每个教师都应该建立“校本教研”专题档案, 要求档案积累做到“全、细、勤”, 学习的文献、论文、教案、实验记录、阶段小结、检测等原始材料及时归档整理。要周周有教学随笔, 月月有典型案例分析, 并将经验与困惑及时反馈到学校或教研室。

7.如何搞好校本教研活动的策划 篇七

一要把握校本教研的问题性研究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研究,没有问题强作研究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是功利性的,也不会收到研究的效果。不少教研活动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或问题不明确,导致研究不知要干什么,效果低下自不用说。校本教研所研究的问题,应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它来源于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试卷评析等具体教学实践及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等。

二要把握校本教研的目的性目的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目的不明确,行为则盲目。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目的来设计,要选择抵达目的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如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可以设计“问题研讨”活动,大的问题,还可以设计“主题研讨”系列活动;针对多数教师教学中某一方面共同的薄弱环节,可以设计“经验交流与互动”活动,让优秀教师讲做法、谈体会,然后其他教师提问题,与优秀教师一起互动交流;还可以设计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以课例形式传播优秀教师的经验,引领教师群体共同提高;为了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提高备课能力、授课能力等,大力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要把握校本教研的全员性全员性是指让同一教研组内的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里所说的“参与”,是指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思考者、表达者与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与“陪客”。传统的教研活动不注重全员参与,搞“一言堂”,如一人讲话大家听,不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一人上课大家看,课下只有一人“点评”等。这样的活动显然不利于教师群体智慧的发挥。我们倡导全员参与,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道理、谈自己的设想,从而使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

四要实现智慧共享校本教研活动从参与主体上讲,无外乎是教师个体与群体两个层面。在个体层面,“思考”要自始至终贯穿于全过程,这是每位教师专业提升的基础;在群体层面,其实质是集大家的智慧,实现智慧共享,共同提高。因此,设计校本教研活动,要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释放他们的智慧,挖掘他们的潜能。要创建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使教师们积极发言,不耻下问,平等交流,乐于争辩;让心灵碰撞,让智慧闪光,让每一位教师虚心汲取,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中成长,在互助合作中共同发展。通过智慧的碰撞,生成集体的研究成果,使大家分享研究的果实。

五要注重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汇聚大家的智慧之光,对有关问题达成共识,然后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让实践与理论对话。其实质是为大家明方向、指路子并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学校要开展好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要特别注重培养和造就本校的“土专家”,发挥好本校的名师、教学标兵及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肩负起“引领”的重要职责。

下面以“问题研讨”为例谈谈如何策划好校本教研活动。

问题的来源: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先由教师个人认真思考与研究,力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只靠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记录表”,提交学校教研组。

问题的汇总与梳理:教研组长将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根据学校的实际,分清轻重缓急,筛选确定拟提交教师集体研讨的问题。

教师个人研究:在集体研讨之前,组长告知组内每位教师下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教师个人先独立思考、研究、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意见(个人的成果),以备集体研讨时交流。

集体研讨:(1)组长(或主持人)向组内成员公布本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2)问题的提交者讲述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形成与意义,自己的研究情况等;(3)每位教师谈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这一过程要使每位教师充分发言、交流。

生成研究成果:主持人总结大家的意见,采智慧之光并达成共识,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使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8.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八

石阡县白沙镇小学 2017年6月13日

白沙小学开展“十三五”继续教育《师德新说》校本培训 为了贯彻落实《石阡县教育局“十三五”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扎实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根据《白沙镇小学“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师德新说》校本培训方案,白沙小学于2017年6月12日开展了《师德新说》校本培训。

本次全员培训为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以《师德新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经典读本》为主,由教导处的三位老师主讲,全体在岗教师39人参加。培训中,全体学员遵守培训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认真参加培训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本次《师德新说》培训是“十三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一个开端,此项培训时间长达一个月,集中、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为辅,自学为主。通过培训学习,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9.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九

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已成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为了总结学校、教研组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中的有效做法,促进我县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教培中心在近期将开展2008年校本培训先进学校、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评选条件

1、校领导有较强的“校本培训”意识,校长主持或参与了校本培训的工作研究。

2、有健全的校本培训组织机构、有较稳定的开展校本培训辅导人员和完善的校本培训实施与考评制度。

3、能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开展校本培训,开发和形成了校本培训课程或有专题培训系列教材及由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培训的学习材料。

4、专任教师校本培训参与率在90%以上(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合格率在80%以上。

5、校本培训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青年教师及提高骨干教师等方面成效较为显著;推出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的典型事例;在展示教师校本培训成效或总结推广校本培训经验等方面有独到的做法,在区(片)或县域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较高。

6、有规范、完整的校本培训档案资料。

二、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条件

1、教研组组织管理到位,活动条件(含活动经费)有保障,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的工作制度和研究制度。

2、全组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主动有热情,教研风气浓,团队协作意识强;教研组长工作务实、创新,引领作用发挥好,在本组内威信较高。

3、教研组工作有明确规划,内容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有序正常,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要求、定主题,活动情况记载完整及时;各种档案及资料齐全。

4、校本教研的重点突出,能根据学科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研究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校本教研的形式多样,研究过程真实有效。

5、教研组内理论学习、教学常规工作的研讨与检查、教师间的观课议课、集体备课与资源共享、定期教学质量分析等常规教研活动实效性强。

6、教研组成员认真参加各级研培活动,不随意缺席或迟到早退;有1/4以上教师在校级或上一级教研活动中承担了公开课、专题讲座或经验交流等任务。

7、全组人员能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优质远教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学科课堂教学水平较高,学科教学成绩在本县内进入同类学校前1/2;音、体、美学科教研组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特长,组织学生在县、市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8、近三年来,组内教师在市县级优质课评选或论文评选中获得过等次奖,或在市级及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等,或者主持、参与过市县级及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三、评选办法

1、各学校在总结近三年校本培训经验的基础上自愿申报参加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评选。

2、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的评选,各校要根据评选条件,在做好校级评选的基础上,按比例推荐上报(12个教学班及以下推荐1个教研组,12个教学班以上推荐2~3个教研组)。

3、申报参评的学校、教研组分别填写申报表(附后),加盖学校公章,于2008年12月15日前交教培中心办公室。

4、教培中心组织评审小组,通过审查上报材料、查阅档案资料、座谈访问、实地考察等方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蒲江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2008年10月25日

表一: 蒲江县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申报表

申报学校(公章):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主要业绩:

经验特色:

蒲江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表二: 蒲江县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申报表

学校 教研组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主要业绩:

经验特色:

学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10.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十

一、健全管理机制,促进校本教研的有序进行

机制是保障,规范管理是保障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有序进行的关键。学校应注重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以校长全面负责、教导主任具体抓,学科组长分科组织、教师具体实施的教研管理四级网络,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教研工作管理有效,工作落实到位。

1、理论学习制度是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必备条件。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概念、新方法的有效保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添加剂”,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学理论新动态,转变教学理念,获取教学新信息,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改理论水平。

2、教研教改制度学校可以根据开学初的教研教改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实效性,开展上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或开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动,并从中吸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已之所短,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自我提升。

3、教学反思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我课堂活动的经验总结与成败反思。不断审视自我的教学行为,及时记下自已教学中的亮点,问题分析,理性思考与改进措施,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习惯,提升教学效果。

二、名师名家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教师多处农村学校,农村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新课程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相对滞后。借助名师名家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引领我们专业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成长的有效途径,可以取得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效果。

1、名师名家的专题论纸学习。为了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专家名师的专题培训,读名师专家的专题理论著作,如吴正宪老师《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让老师接受各级业务培训,从培训学习中学到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专家名师的课例品析。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展示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厚重的文化积淀、驾轻就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的教学过程,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师可以通过听取、观看名师名家的优秀课例,学习名师名家的做法,吸取名师名家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驾驭能力,使教师在学习中感受名师名家身上折射出的专业素养。

3、课题引领。走科研兴校之路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发展的共识。学校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勇于承担各级课题,坚持以新课程为导向,课题教研与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先模仿他人做法,从扶到放、从学到创,走科研之路。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实践是检验的标准,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教研平台,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的引领导向作用。让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学科带头人上课改研讨课,教学能手上示范课、观摩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优带新、以能促乏、共同发展、专业共升。给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教学实践、课后反思,经验总结。增强教师课改意识,教学更新意识,实现自我发展,体现自身价值,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逐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1.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十一

一、存在问题与相应分析

由于学校之间存在客观差异,校本教研的水平也相差很大,因此,其存在的问题也会大相径庭。但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复杂性认识不足,成效期望过高

一个学校数学教师群体的情况常常是复杂的。如果是18个教学班规模的学校,数学教师的数量在10个左右。但这10个人的情况也相当复杂,他们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等往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态度也不同。有积极主动参与的,也有应付了事的,还有消极对待的。如果学校规模超过18个教学班,数学教师人数还会增多,教师之间的差异可能就更大。而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又常常缺少同年级同伴交流与研讨的教研氛围。而对于校本教研的成效,人们常常期望比较高。比如,有希望通过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也有希望通过校本教研能够出研究成果并可以获奖的;还有希望能够解决学校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等等。许多教师对所在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满意度不高,这与他们对校本教研成效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密切相关。

(二)思考性启发不强,问题意识匮乏

培养有思考力的下一代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自己具有思考力自然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事实上,教师的思考是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思考也是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希望思考的是教师职业的一种状态。一个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应该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力。理想的教研活动,不仅能使教师获得某些具体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启发他们对教学问题的思考。目前许多校本教研活动在教师思考方面显得启发性不强。一个比较鲜明的现象就是有些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问题意识匮乏,甚至于没有问题。而教育研究是从问题出发的,一个不能发现、提出问题的教师,不可能进入研究的状态,也不可能增加自己的“学问”。因为,学必始于问,问必增于学。校本教研需要在增强教师问题意识、提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化大力气。

(三)过程性强调不够,全员参与度低

强调过程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校本教研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也应该强调过程,而不应该只关注结果,也不应该只关注开展活动时的那一段“过程”,应该十分重视活动的准备过程。目前,比较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是听课评课,这样的活动以课例为载体展开,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这是这类活动的优点。但常常是上公开课的一个或几个教师比较投入地经历了课前“研究一节课”的过程,如认真研读《标准》与教材,进行教材比较研究,做已有教学设计综述等等。而其他教师听课前投入比较少,甚至没有投入,有些可能在开始听课后,才知道这次教研活动研究的课例,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开课前“没有过程”,校本教研活动是从开始听课这一刻开始的。而上公开课的教师总是少数,这样就整个活动来说,全员参与程度就比较低。由于听课前对研究的课例没有多少思考,因此,听课后的交流就显得相对肤浅,交流的深度不够,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效性较低。

二、策略思考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应该在秉持“只有不断投入,才能不断发展”的理念下,以课例为载体,建立“阅读·思考·交流·发展”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新范式,建立这样的范式是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较好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精心选择教学课例

精心选择教学课例并进行研究,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可以对同类课的教学提供参考。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活动的设计者要精心选择典型课例,力求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例如,通过对“圆的认识”这节课的研究,不但让教师们明确如何进行“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而且能够提升对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概念课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研究素养。在具体操作中,选择不同的课例进行研究时,会有一些共性,可能会涉及到同一个研究的范畴,如课例长方形认识、与圆的认识都属于概念教学,在讨论与交流时,在内容上会有一些重复,这是正常的,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复习,以达到真正把握一类课的教学方法。

(二)适时提供阅读资料

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就目前的多数教师而言,真正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多,有阅读数学教学专业期刊或书籍习惯的教师则更少。有些学校也布置教师读书并写出读后感,这些都是好的做法,但仅有这样远远不够。要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应该围绕典型课例,提供资料让教师阅读。资料的提供可以从几句话开始,逐步过渡到一篇文章,再过渡到专业书籍。不要一开始就提供数学教育的专业书,否则,教师可能因为阅读困难、没有兴趣而不读。校本教研的组织引导者要先行阅读,并有选择地进行提供。如对“圆的认识”教学的课可以有不同的开头,组织者可以在杂志上摘录不同的开头方式提供给教师阅读。这样的短文可读性相对好一些。每次提供给教师阅读的资料,一共多少个字可以有一个统计,以便每个数学教师都清楚一个月的阅读量,这样可以不断强化“阅读数量”的观念,虽然阅读量大的人不一定比阅读量少的人聪明,但对于个体而言,阅读量的大小与他的发展速度自然紧密相关。

(三)恰当设计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的多数教师来说,要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在围绕课例提供阅读资料的同时,还十分需要紧密结合阅读的资料提出问题。也就是说,在提供阅读资料的同时也要提供给教师思考的问题。而设计者提供的这些问题应是教师通过阅读及思考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选择题、是非判断题、论述题等等。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数学、数学教学以及本校教师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可以多一点,以便供教师选择部分解答。问题的设计要能适应不同水平的教师,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提供给教师思考的问题,不仅可以要求他们想一想,还可以要求他们写一写,这样,参与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每一个人,在集中交流前都已经有了书面的准备,效率也就能提高了。同时也可以要求教师平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给全数学组的教师思考。但要提出恰到好处、难度合适的问题,又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不断实践反思每一次校本教研的情况,会对后续的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以便能够真正实现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有效创建交流平台

由于每一个参与活动的教师都事先进行了准备,并对问题进行了书面解答,因此,教师集中进行教研活动时,可以从书面语言开始,也就是可以先让他们交换资料,阅读其他教师是怎样解答这些问题的。书面语言的交流是进一步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读到同伴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读到自己的同伴怎样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同伴写出的文字可能会更亲切。在书面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口头交流。可以根据问题的顺序逐一交流,也可以选择部分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对话。如果学校规模比较大,数学组的人数比较多,也可以先分年级组进行口头交流,再大组集中交流;还可以让不同的年级组准备不同的问题,在大组交流时,年级组就报告他们组重点准备的几个问题的解答。在口头交流开始前,要指定一两个人对交流进行记录并随时归纳观点与问题,到活动的最后,记录人要对这次活动进行综述,归纳形成的共性、存在的分歧和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进行面对面交流时,不但每个教师的观点要明确,而且还要能够欣赏同伴的不同观点。如果在交流过程中有争议,那么这种争鸣的学术氛围教师都要加以珍惜与呵护。唯有这样,学术才能繁荣,教师才能发展。

在阅读、思考、交流的基础上,也可以围绕所研究的课例进行开课与评课。在整个活动结束后,要指定专人整理资料,并进行归档,作为永久性档案进行保存。这样系列地展开教研活动,可以为学校积淀数学教学的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急诊科主任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心中的愿望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