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2024-10-18

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通用10篇)

1.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篇一

城市园林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的大学论文

1我国城市园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

园林管理相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管理体制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现在大多数园林的管理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的规则,无法使园林管理在市场中竞争,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政府管理机构对公共管理没有做到应有的职责,没有强化公共管理,导致园林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相互合作,不能做到协调统一,发挥不出应有的优势,对整个的园林管理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1。2管理意识淡薄

园林管理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受上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虽然得到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但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园林管理的意识淡薄,不明白园林管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园林管理得不到重视,甚至认为不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的园林管理不再是保护园林环境,为人们提供娱乐场所,它也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实际功效。

1。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科学

只有进行大量的科研分析,才可以进行园林规划建设。不进行科研分析,就不能使园林设计满足于城市的规划中,不能使园林在城市中体现最大化的价值。设计园林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整个城市提供服务,真正地发挥园林中绿地效果,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地方建设城市园林,就会对整个城市的环境都有帮助。由于城市人口的日剧增多,用地紧张,再加上资金不到位,加上城市绿地规划不科学、得不到实施,没有被充分运用。

1。4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

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在城市绿化行业的管理上有一定的缺陷,许多部门之间不能相互配合,不能协调统一地为园林建设服务。各个部门之间都不想把精力投入到园林建设中,园林建设就发展不全,也有许多园林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不懂行业的发展前景,这都需要加强。

2如何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的管理水平

2。1建立与完善园林管理机制

只有不断创新,园林管理才会符合时代的发展,才会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地对园林管理进行创新,才可以提出更加适合于现代园林在城市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不断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园林管理机制,城市园林的管理会逐步提高。

2。2加强对城市园林管理认识

园林的建设不单单满足人们观赏,休闲娱乐的需要,同时也要为整个城市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不仅需要我们园林工作人员的参与,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公众共同参与,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只有我们共同为城市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城市将会更加美好。在园林建设上,要多宣传,多做活动来提高民众的园林绿化意识,让园林建设和保护融入到民众的生活中去,成为城市的特色。也要加强园林的管理制度,保证园林事业的进行。

2。3规范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提升园林管理的重要一步就是规范城市绿化。而城市绿化则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依据来发展,使园林绿化融入到城市中去,让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绿化就是保证其生态化和可持续化,任何城市的绿化都要有其基本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城市绿地才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在这其中,不仅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也需要我们市民的共同参与,还要把城市绿化向乡镇延伸,在绿化上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规划管理要面向社会,保证其公正性,提高民众的参与,真正实现规范城市绿化管理。

2。4充分调动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城市园林中的主要职责就是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而想要发展城市园林就需要我们对政府职责进行创新,在体制和本质上进行创新,把园林管理当成一个行业管理,让园林管理在市场中竞争,接受市场的考验。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园林的管理制度和维护制度。

3结语

城市园林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健全,标志着我国在城市绿化方面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也可以看出我国对环境的重视性。在城市园林的管理中,我们要遵守管理规范,做好公民应做的义务。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为我国建设绿色城市做贡献。

作者:张亚平

单位:景德镇市园林管理局

2.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篇二

1 我国林业会计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走向完善, 我国的林业会计获得很大的发展。作为林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林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林业会计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只有不断的完善当前的林业会计相关制度体系, 才能够适应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而林业会计的发展还远远滞后于林业经济的发展, 这就使我国的林业会计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监督管理弱化

国家为了规范林业会计行业的发展, 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和法规, 国内也有很多的学者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也取得大量的学术成果。但是这些政策或者是相应的学术成果往往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林业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单位领导的制约, 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1.2 执法检查弹性化

在进行执法检查的过程当中, 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 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异。往往出现人情大于检查结果, 很多问题都在人情关系当中不了了之。这就导致外部监督被严重的削弱, 不利于规范会计工作。

1.3 执业保护不善

国家为了确保会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 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没有证的会计人员仍然从事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缺乏, 在工作当中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4 林业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

林业会计在日常工作当中不仅仅要服务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要向单位内部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是当前林业会计在舆论导向方面日益朝着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比如, 一些媒体在对某个会计人员进行报道的时候, 往往更多地是强调为单位的经济效益做出多大的贡献, 而对于会计人员应该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 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却很少提及。这样就导致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利的舆论导向, 使会计人员过多的关注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自身所肩负的监督职能。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很少有会计人员能够顶住单位领导的压力, 敢于曝光本单位的财务问题, 一旦这样做, 势必受到孤立。

1.5 林业会计核算对象不能满足

林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部门具有双重属性, 一方面林业生产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一样, 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林业生产不能够忽视其生态效益。这就要求林业会计在核算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反映林业的经济效益, 还要能够如实的反应其生态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中, 林业会计往往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之上, 而林业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往往都被忽视。同样, 生产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消耗也并没有计入生产成本当中。这样就导致将林业生产引向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方向上, 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 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林业会计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针对林业会计当前存在的问题, 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从而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 使其朝着更加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步。

2.1 进一步深化林业会计改革

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我国的林业会计进行改革, 使其能够使适应当前我国林业经济的现状。林业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深入到基层, 详细了解相关的生产流程, 从而更加熟悉业务。积极引进先进的会计核算技术, 采用先进设备改革当前的会计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相关技术的引进, 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机制。

2.2 继续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

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 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 也是转变林业会计管理职能, 保证林业会计工作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林业会计有关法规, 采取切实措施, 认真查处林业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保证林业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 积累经验, 使各项规定具体化, 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林业会计法规体系。

2.3 发展我国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实现林业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林业会计改革, 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 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第一, 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 以引导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第二, 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 逐步把林业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第三, 加强林业会计软件市场管理, 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 推动林业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 开展林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 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2.4 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素质

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调动如何, 直接影响林业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 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 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方针, 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林业会计在职教育。同时, 研究制定林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林业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 全面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2.5 改革育林基金的提取方式

林业经营单位的生产效益除来自林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外, 更多的则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对于林业生产资金不足部分应该由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受益者承担。育林基金作为生产经营资金之外的森林培育资金来源也应该由社会和政府来承担。因此, 育林基金在提取时, 一方面应来自享受生态效益的各类社会企业, 如生态旅游公司、水厂和污染严重的企业按一定比例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加以提取, 另一方面由财政资金加以补助。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走向完善, 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会计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不遗余力的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工作, 不断提升林业跨级的素质, 使林业会计能够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作为会计中的一个分支, 林业会计对于林业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林业经济的重视, 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林业会计工作的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林业会计工作体系, 并且极大的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林业会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进行改进。

关键词:林业会计,现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宏坤, 任晓琦.关于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 2009, (02) .

[2]赵森钢, 孙冬梅.林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绿色财会, 2010, (02) .

3.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篇三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弊端;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的出台,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已步入生态环境构建时期。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更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座好的园林景观可以吸尘、降温、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园林建设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园林建设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在施工技术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仍然有诸多的地方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有关部门及施工企业进一步的完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1 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管理不到位,缺乏具有计划性的施工组织

城市园林建设近几年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大多数园林绿化企业只注重加速发展,忽视了对经营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的规范性管理,从而导致企业对工程的管理落后。甚至,一些企业在进行施工时缺乏对施工可操作性的施工计划的制定,例如,没有对施工图进行最后的汇审,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没有搜集地形地貌、施工条件等有关资料,对质量、工期、效益目标做出具体规划。致使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质量。

1.2 在材料方面,缺乏规范要求

材料,是施工的物质条件,园林绿化一旦离开材料就无法进行施工。由于目前我国园林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对于大规格的材料需求十分旺盛。而且,一些好的材料例如,苗木、铺装材料、支架等工程材料的价格又极其昂贵。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企业及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节省成本,就会选择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企图蒙混过关,这种行为致使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严重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的质量。

1.3 施工队伍素质的良莠不齐,影响施工效果

由于我国园林建设起步较晚,一些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人员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他们不能很好的了解园林绿化工程的真正含义,他们的严谨性和技术性不高,缺乏对栽培技术、植物生长习性、立地条件等知识的足够的认识,有的施工人员甚至对施工的基本规范、基本程序都不知道。因此,在绿化过程中,不能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致使大量苗木死亡。此外,一部分素质不高的施工队伍又抵制不了园林绿化工程高利润的诱惑,他们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从而使施工质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化美感、效果和质量。

2 加强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园林绿化企业不要仅着眼于经济利益,仅着眼于企业的发展。要深刻了解施工质量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策略、管理模式、管理员工的水平。首先,要强化内部的管理机制,树立牢固的服务宗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提自高企业的信誉度与自身形象。

2.2 加强对材料的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

在绿化工程建设中,要想使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就需要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对材料的质量、性能、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坚决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把材料质量关。例如做好土方、苗木、铺装材料、各种管线等材料的采购订购工作,在采购订购时做到货比三家,认真挑选。材料进场后,要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对各种材料进行严格检查,消除质量隐患,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达标。

2.3 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们都知道,一个良好的景观是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一个好的园林景观创意与设计要想完美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就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施工技术人员做定期的技术培训,使他们了解园林景观建设的含义,园林建设的技术性与严谨性。使他们了解有关的栽培技术、养护技术,了解苗木的生长习性等。通过培训,培养栽培施工人员爱岗敬业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责任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从而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

3 总结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已备受人们重视,一座好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改善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更是体现城市发展水品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产业。对于国家有关部门及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严把材料关,工程质量关,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建造出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的园林作品,已迎合现代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与审美要求。保证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4.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篇四

【摘要】: 加快 仓储管理现代化建设,是 传统物流 应对仓储 现代化,降低 仓储成本,增加传统仓库使用 利用率,对 传统仓库物流行业具有 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仓储效率已不能 快速高效的完成仓储需要,迫切 需要加强仓储管理现代化,以更好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为此,本文首先 介绍仓储 管理 的现状,其次 阐述了仓储管理 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再次根据我国仓库 现代化趋势,对我国仓储 管理现代化 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 建议。

【关键词】:

仓储管理的 历史、概念及作用

仓储管理现状

现代化

建设 及改进措施

未来趋势

(一)仓储管理的历史、概念及作用

1.仓储管理的历史 :(1)仓储随物料的 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仓储管理是保证商品流通的 重要环节 之一,也是 物流活动的 重要支柱。在社会 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 下,为保持社会在生产的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 储存一定数量的 物料,并且 有了 人去管理,从而 仓储 管理 雏形就开始出现。

(2)伴随着社会 分工和专业化的出现,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使商品 存储规模 扩大,仓储管理的 专业化越来 越明显。原先那种附属于 某一企业或某一部门分散仓储 状况,已不能 适应生产进一步发展的 需要,于是商品 储备又逐渐从付属型发展为 一个 独立的 行业,即仓储业的出现,同时仓库管理员开始出现。

(3)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 世界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货物的物流量越来越大,物流矛盾愈加突出,如何 使物流更为顺畅?如何使 物流 成本 更低,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而 促使了 现代 仓储管理的 出现。即降低生产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物流费用,加强物料企业的周转等的 现代仓储管理理念 出现。仓储管理俨然成为 社会 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 一个 组成 部分。

2.仓储 管理的概念:

指对 仓库和仓库的货位和储存的货物进行管理。是 仓储企业为充分利用所拥有的来提高的仓储资源来提高仓储服务所进行的 计划、控制、控制和协调的活动。是将仓储领域内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中的有关问题进行 综合研究,以探索仓储管理的规律,不断促进仓储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当然其内涵随着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而变化。仓储管理已变成有包装、分拣、整理、简单装配的综合性管理的 活动。

3.仓储管理的作用:

(1)对 货物 质量起到把关作用。货物在物流过程中,通过仓储环节对 进入下一环节前进行

检查可以防止伪劣货物混入市场。为保证货物质量,仓储管理可以保证货物 不变质、不受损、不短缺和有效的使用价值。

(2).是实现物流增值 服务的重要环节。众多的物流增值服务在仓储环节进行,通过仓储环节可以对产品 进行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改变功能、实现 产品个性化;通过仓库的 产品 整合,可以 开展消费个性化服务。

(3)是物流成本构成和控制的重要环节。仓储管理不仅是物流成本的组成 部分,也是整体上对 物流成本实施管理的控制 环节。产品在仓储管理中进行组合、妥善配置和 包装,减少作业次数,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优良的仓储管理对商品实施优秀的保管和保护,准确的控制量控制 会大大的 降低风险成本。

(4)保障物流活动的顺利开展。仓储管理 能够有效率的利用 各种 交通工具,降低运输过程中的作业难度,从而保障了物流活动的顺利 进行。

(二)目前仓储管理的现状及仓储管理的改进的措施

一目前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方面

1.仓库的现代化 水平低下

仓储设备大都处于 设备老旧状态。多以 人工作业为主的状态。由于 新的装卸 设备 价格 昂贵,或者 无太多 资金 投资在 装卸设备更新设备上,使得有些设备老化没办法及时 更换,导致 仓储作业效率较低,增加了 装卸作业的难度。由于很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2.货物堆放 不合理。仓库平面布置区域 安排 不合理,只强调充分利用空间,没有 考虑前后作业的衔接和 商品在库内的堆放。混合堆码的现象严重,造成了出入库的混乱和 物料长期堆放,甚至一些已过期发生变质和退回的商品没能 得到 及时 处理,占据库存空间,增大了 库存成本。

3.消防安全不重视。仓储 过程中,有时候 会出现 电路短路,或者司机 缺乏防火 意识,在仓库 里 吸烟,更有甚者一些 仓管员 在仓库里 烤火,将造成巨大安全隐患。防火 措施 未达到 达到 国家 安全标准,或者一些 灭火装置(如灭火器)过期,都会 对 消防 造成巨大隐患。

4仓储人才缺乏,仓储管理 人才更不多。发展 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 技术的人才,也需要 善于 操作的运用型人才,更需要 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 目前 在这几方面的人才都 很缺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 物流人才缺口 50万,仓储人才尤其是仓储管理型人才缺乏 更为严重。二软件 方面

1仓库管理 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低。许多公司在仓储 管理软件系统方面没有专业的人才,依然与原始人工 做账模式 进行对仓库货物出入库、查询、盘点。工作量大且繁重,容易出错,同时 也会 影响库存管理控制和工作 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了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 科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还没有 一部完整的《仓库法》。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仓储内部依法管理的水平也比较低下,仓储企业 很难运用 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3没有专业的货物扫描器。目前许多仓库虽然 配备了 一定的扫描设备对货物出入库进行管理,但具有局限性。扫描仪只能 对货物的机身编码 进行管理,无法对货物型号等 进行管理。且扫描过程缓慢,设备操作 不方遍,严重影响 了 工作效率。从而 增加了货物的 仓储 成本。

(三)仓储管理的改进措施及现代化建设

物流 产业 已成为 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物流最基本功能的仓储及其管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

1加强仓储设施基础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设备。这就要求仓储企业、政府与投资者进行 通力合作。仓储企业要为自身仓储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自身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投资者在适当的时机为企业的仓储设备建设投入资金,促使企业的仓储设施建设得以提高。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对仓储企业的仓储管理设施基础建设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和技术,还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形成科学合理的仓储管理体系,以提高仓储出入库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对仓库内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依据专业化、规范化、效率化的原则对仓库的使用进行分工和分区,合理安排货位,布局作业路线,合理的使用仓库。还要遵循以任务为目标,专业分工、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合理的原则。还可以使仓储人员管理到位,责任明确,员工激励和监督能有效进行,保证仓储管理有条不紊,员工的劳动业绩得以准确反映,便于考核,避免作业交叉管理重叠或出现真空地带。

3.加强消防安全意识。火灾是仓库的灾难性事故。仓库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防火。库房电线必须装置在金属或硬质塑料套盒内,电器线路和灯头应当安装在库房通道的上方,和堆垛保持安全距离。建立专门吸烟区,加强防火意识宣传。对消防器材和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整好用。还要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不断提高全体仓库职工防火的警惕性,让仓库职工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

4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仓储企业,就要有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企业也要对员工提供定期培育仓储专业知识,不断的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完善现代仓储管理管理机制。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率利用,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与之相结合。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物流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请专业认识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性人才。完成现代仓储管理人才的目标。5建立专业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加大网络利用率。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

6.建全仓储方面的法律、法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 在不断变化。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应该进行完善,以更好的完善《仓库法》。以更好的提高仓储管理员的法律观念,加强仓库内部的依法管理,从而实现仓储企业能够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到有

法可依.(四)未来发展趋势

1仓储机械化、自动化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机械化已是现代仓储管理的基本要求。机械具有承重能力强、效率高、损害低等多种特点。因而仓储管理机械化是仓库业发展的必然。仓储管理应通过机械化实现减少人力作业、加大企业密集度、减少人身伤害和货物损害、提高作业效率的目标。随着货物包装像大型化、托盘化的发展,仓储也必然要像机械化过渡。

仓储自动化指计算机管理控制仓库的仓储。在自动化仓库中,货物仓储管理、环境管理、作业控制等仓储管理工作是通过信息管理、扫描技术、条形码、射频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完成的。这些技术可以实现指挥仓库堆垛机、传送带、自动导引车、自动分拣等设备自动化完成仓储作业。对于危险品、冷库暖库、粮食等特殊仓储,都有必要采取自动化仓库。2仓储标准化

仓储业为物资流通提供服务,是物流和商流具体操作中的重要环节。仓储管理与物流和商流的其他环节的相互配合,是提高整体物流和商流效率的重要方式。整体物流标准化是实现各环节无缝结合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要求仓储管理标准化。仓储管理标准化一方面实现仓储与其他环节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仓储管理作业效率、充分利用仓储设施设备的有效手段,是开展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前提。

仓储管理标准化主要包括包装标准化、标志标准化、容器标准化、计量标准化、作业工具标准化和仓储信息标准化有机结合,从而最终实现整体标准化。3仓储信息化、信息网络化

对于存货品种繁多、存量巨大的仓库,要提高仓库利用率,保持高效的仓货流转,实施精确的存货控制,没有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和处理是不可能实现的。仓储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和相关信息输入输出设备,对货物识别、理货、入库、存放、出库等进行操作管理。仓储要实现高效率,降低损耗,降低成本就必须实现信息化。

仓储是物流的节点,是企业仓储管理的核心环节。高效的物流是建立实时控制和支配的基础上的,管理的决策迅速传达给仓库,由仓库对物流进行控制和组织。通过仓库、厂商、物流管理者、物资需求者等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控制物流,从而实现仓储信息网络化。4科学管理化

仓储管理需要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高效益、高效率的仓储。仓储管理需要现代仓储管理观念,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实现规章化的岗位责任制,建立有利于提高生产率的动态的奖励分配制度,实现有效的和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仓储管理科学化。

(五)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仓储仓储管理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北京大学现代仓储管理理念需要加快改进与学习,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实现仓储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改革,从而实现仓储 管理标准化,提高企业自身权益,实现仓储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吉亮主编 仓储与配送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陆光耀主编

物流信息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10

3刘丹主编 物流企业管理

科学出版社2010.2 4高晓亮主编

仓储与配送管理

5.我校道德修养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五

题目:我校学生道德修养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作者姓名: 张承良 单位(部门):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工程系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 电子邮箱: yunliangying@163.com

我校学生道德修养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内容摘要:我校学生中大量存在着不知礼情况与不守礼的不文明行为,与中职、技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对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开展礼仪教育加强道德建设是实现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德修养、德育教育、礼仪教育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从社会和网络中接触的知识范围广泛、复杂,内容参差不齐、良莠难分,其中面对的诱惑更加难以抵抗。为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学生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我认为要想很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与道德修养。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首先从我校学生的来源来讲,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有的是在社会上混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学校的,对学习的兴趣比较淡薄,尤其是理论教学兴趣不高;其次,从社会环境来讲,他们学习成绩差,初中阶段基本缺少教师的关心;再次,学生受社会影响,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另外我校学生基本还未成年,思想不够成熟,这个阶段他们对于辨识能力比较主观,也比较盲目,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同时叛逆心理特别强,需要我们老师正确的引导。

二、学生的道德修养的表现

全校学生道德行为主流是好的,大部分能积极参加德育教育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法,勤奋好学,具有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良好的学风。但也存在诸多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在:

1、道德观念模糊,是非观念差,容易受错误观念的驱使。

2、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合作意识、公共意识淡薄,个人功利主义严重。

3、不讲究文明礼仪、语言粗俗。

4、穿戴不整,多有染发、长发现象,行为不规范等。

三、造成学生道德判断力低,道德失范的原因

1、初中教育方式的偏颇。德育的本质应该是对人类心灵的开发、个性的培养、理想的建构,是最关注人的现实处境和内心世界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活动。以人为本是其根本的原则,然而我们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方式仍存在漠视人、忽视人的现象,没有认真分析学生感性经验和内心需求,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进行教学,因而造成我们的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影响了教育效果。

2、社会教育的冲击。中职学生与各行业的各色人士呼吸着同质的空气,感受着同源的文化,自然就产生了同形的心理定势与同色的思想意识。家长、成人的思想观念自然地影响着学生、子女的思想。此外,影视网络上的黄色、血腥暴力的镜头、画面的反复出现狂轰滥炸,怎能不泯灭学生纯真善良的天性。更有其者,一些影视作品良莠不分,竟然美化反面人物,致使不少中职学生赞之为英雄,视之偶像,模仿他们骂人的语气,打架的冷酷,花钱的派头。长期以往,自然就形成了一套畸形的道德观。

3、学生认识的偏差。缺乏道德践履精神,对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把握不准,道德实践意识不强。

4、法制的不完备。目前我国法制还不够完备,好人不能得到法律有效保护,“南京的彭宇案”等社会不公平不公道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一些扶贫济困者自陷尴尬,一些伸张正义者遭遇凄凉,一些为民请命者不得善终,这些现状也是令不少学生是非不明、美丑易位、思想迷乱的催化剂。

四、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主要措施。

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营造道德优化的环境。

1、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每位教育者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求教师都应正确认识德育的性质和功能,重视德育工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德育工作水平。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讲授道德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做好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楷模,起到道德的示范作用。

2、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种教育渠道和各个教育环节的德育功能,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德育教育的课内外衔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道德养成的实践。我们要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正确认识道德和教育的内化性、复杂性和实践性。开展德育工作、组织德育系列活动要与学生的个性修养、内心需求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性,把道德规范渗入到活泼、感性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道德教育,实践道德,提高道德修养。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把学生道德教育与培养纳入到整个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大背景中,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家校的互相沟通、交流,共同营造一个德育优化环境。

㈡加强和改进文明礼仪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1、加强和改进文明礼仪教育。一是确定在礼貌用语、国家象征活动(如升旗仪式)、公共集会、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要求,这在《中职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中已得到体现,关键是我们应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切实遵照执行;二要把文明礼仪教育和学生个体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以礼仪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德性之知,增强学生礼仪的观念。

2、加强和改进传统美德教育。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分段滚动、递进地实施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现阶段突出中国传统核心美德的教育,即“义”和“信”两个内容的意识强化。“义”即忠孝观念,要精忠报国,孝敬父母。“信”即信用,就是说到做到。教育学生养成不虚伪、不说谎、不舞弊的良好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与享受主义的腐蚀,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把爱国与学生的学习知识、思想教育联系起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守法,不仅是一个公民应有的素质,更有现代社会的公共契约,是约束和维权工具的统一体。

明礼诚信,不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更注入了现代内涵:它体现了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坦诚相待的思想,是现代人类立足于社会时所必须的最基本要求。

团结友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也有更为深刻的含义,现代人类必须有亲善的交往能力,在一个部门、一个公司、甚至一个项目中,互相尊重、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同样在学校,只有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团结协作,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更应指导学生认识实践基本道德规范,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督促学生遵规守纪,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倡导互相尊重、互爱互助、团结协作、勤俭自强的精神,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德育及学生思想品德关系着人才的发展,关系着育人大业,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应正确分析学生的特点,明确中职学生已经具有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对人生目标开始有了自己的追求。但是中职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经历少,可塑性强,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德育优化环境,要指导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要由浅入深地掌握公民道德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公民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指导学生努力学会放宽眼界看世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不断增进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自己的勤奋学习和不懈奋斗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一步步迈向人生的成功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这几年担任班主任以来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点经验,对于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既可以从道德感入手,也可以从提高道德认识做起,还可以从道德行为习惯开始,但更主要的是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而作为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德育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班主任》 《班主任》杂志社.北京出版社,2007.10 [2]《班主任》 《班主任》杂志社.北京出版社,2007.12 [3] 谢汉存 《中职生素质教育漫谈》 2008.4 [4] 李开霞 《浅议中职生的心理教育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 [5] 陈贵武 《中学生道德修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

6.电力生产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篇六

杨志成:实战派生产管理专家!华东理工大学 高级工程师

课程:消除对5S管理的曲解,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

电力企业生产是一门系统工程,而生产安全又是这一系统工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不足尚存,不能高枕无忧,要不断加以改进。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力生产管理的现状

1、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电力生产管理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2、缺乏风险识别能力

看不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看不见冰山下面潜伏的巨大隐患,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和危害。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受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不熟悉生产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了解新型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

3、忽视安全生产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电力设备管理而言的,包括电力安全生产的资料、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等。软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淡化。比如,大修一台开关或主变压器与贯彻检修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相比,就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后者远远逊于前者,甚至流于形式。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网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了,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也趋少,电力生产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软管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4、运行管理不严

现场运行规程没有及时修订,“两票”执行情况差,“五防”装置管理不规范,应急预案管理不完善。设备的正常周期检修、试验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原则进行,对存在的缺陷不分析、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缺陷、重复缺陷、习惯性违章抱着不足挂齿、微不足道的态度或者是对设备缺陷的处理不及时,长期带“病”运行。电网的稳定措施不力,留有安全隐患。对安全工作缺乏严格认真的态度,缺乏“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电力生产管理措施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5、安全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不严格或执行得不严格,所有的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而是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有的职工对《安规》不熟,以似懂非懂的心态投入工作,或者为了省事方便,不按《安规》的要求执行;有的职工思想麻痹,工作中凭经验办事,不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

6、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具质量差。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等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

二、电力生产管理的措施

1、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各级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监察机关应能正确地理解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企业员工,组织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把所有的规章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以制度与考核的约束来开展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电力生产管理。提高一线生产岗位安全生产补贴,在考核奖惩上,因为他们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中应该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真正实现生产者“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转变,可以肯定地说,只有从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到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在安全思想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才能够从事故源头上发挥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进一步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安全性评价工作主要分为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其有效开展,可以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全体职工对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和掌握,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职工处理事故的能力。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3、安全生产组织、制度与措施的建立健全

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和决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各部门必须在其业务范围内按照其安全生产职责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生产管理部门以及各级调度部门应做好电力生产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安全的各项规程制度。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建设和工程管理部门应做好电力建设安全保证体系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的各项规程制度。

4、电力企业系统内部实行安全生产监督制度

各单位依据产权或管理关系,实行上级对下级的安全生产监督,即电力企业对其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各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对其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监督;代管企业对被代管企业依据协议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安全生产除接受电力企业内部的监督外,还应接受所在地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5、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针对不同问题,电力生产管理工作要有不同的措施。电力生产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这是电力生产管理者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7.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篇七

关键词:园林规划,意义,原则

1 城市园林规划的意义

1.1 绿化功能

随着城市化的扩张, 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 以及工业化的加剧, 城市环境亟需改善。园林不仅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细小微尘, 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推进园林与城市上方的空气交换, 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2 调解人们的心理压力

处于都市环境的部分人们具有工作劳累﹑身心疲惫﹑工作压力大等特点, 而园林是缓解这些症状的不错选择。

1.3 为人们提供健身场所

园林是一个理想的健身场所。人们在园林中即可以锻炼身体, 又可以增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提高人们的生活素质, 促进城市更加和谐。

1.4 为人们提供艺术欣赏来源

园林是园林设计师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 可以细细品味园林的美景, 感悟生活之美。还可以对孩子进行欣赏美德教育, 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爱生活更爱自己的家乡。

2 园林规划的改进措施

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各个城市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差异, 必须根据各个城市的气温、土壤和纬度等条件, 设计出符合本地特点的园林规划方案, 提出的方案要能体现出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新城区土地资源较为充足, 可以采用大面积种植的方法, 而老城区因为可以用于种植的土地不多, 园林规划时可以对原有的地块进行改造, 针对所在地区的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造, 为居民提供活动休闲的空间。同时应该精心规划, 把城市的园林规划出多种不同的风格。

3 城市规划的片面性问题

3.1 重景观建设轻生态效应

在一些城市的规划中, 往往把园林规划作为城市的附属品, 没有考虑到园林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忽略了园林对城市的重要作用。在规划是没有根据自身城市特点和居民习惯, 盲目规划, 甚至生搬硬套。只是一味追求园林的视觉冲击力, 忽略了园林改善环境的设计要求。

3.2 重园林建设轻管理

园林同机器一样, 也需要日常的维护与管理, 这样才能保证园林长期地﹑有效地发挥作用。部分园林忽视了园林的管理, 建设时期热情高涨, 建设后不予置理。由于用于管理园林的经费不足, 从而导致园林的养护不到位, 直接导致园林质量的下降, 园林逐渐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3.3 不科学的园林规划认识

园林规划应遵循生物学中种类多样性的原则, 这样才能保证园林群落长期稳定发展。这就需要各地方应根据当地气候与环境特点, 充分考虑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但在部分城市规划中出现了盲目追求名贵品种的热潮。给城市发展规划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这说明部分园林规划部门对园林规划认识的不科学, 没有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生长状况, 难以促进园林真正的稳定和平衡。

4 园林规划的原则

4.1 结合当地情况原则

各地方的环境及气候不同, 园林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与文化特点, 详细制定园林规划方案, 以体现当地的特色。城市规划是园林规划的载体。在园林规划的过程中, 各级规划部门应该会同园林部门进行整体规划, 从而保证园林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 从而促进园林规划的合理性。

4.2 节约型原则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用地矛盾日益严重。这就要求园林规划部门在规划适应珍惜土地, 合理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在目标规划中, 尽量采用当地品种。由于当地品种适应性强,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规划成本, 降低对土壤的破坏, 还可以形成城市自己独特的风格, 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功能。

4.3 节约环保型原则

节能﹑环保是永不落后的主题, 园林规划应始终贯彻此项原则。城市在大规模扩建中, 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能源过度消耗。作为绿化工作的园林规划者, 更应该增强园林建设中的节能与环保工作。

4.4 加强管理原则

要保证园林绿化达到高品质﹑高质量的目的, 高标准的管理制度必须制定。因此, 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 要强化监督力度, 坚决制止资源浪费﹑管理松懈的行为;从规划设计的源头上把好关, 力求以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 达到最大的园林绿化效益。

5 总结

园林式城市中的绿洲, 是城市人们的必需品。这就要求在规划中切实保证园林规划的质量。在规划中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注重节约, 以期达到资源最优化的目的;贯彻节能环保理念;加强对园林的管理, 从而促进园林长期﹑稳定的发展, 从而为当地城市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8.配网运行的缺陷及改进措施探析 篇八

【关键词】配网运行;缺陷;改进措施;分析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网系统也随之变得更加的复杂,人们对于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障配网的运行安全可靠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其能够有效的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保障人们的日常用电,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1.配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供电企业配网运行内在存在不足

随着电力行业不断的发展,配电网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用电量的逐渐增加,部分配网当前处在超载或者是重载运行的状况,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到供电的质量,同时还会造成供电故障现象的发生。当前,个别的配网供电系统还采用一些老旧的电力设备,这些设备不仅不能够满足当前电力运行的相关标准的需要,同时还由于设备的老化更加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会严重影响配网的安全运行。此外,配网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电缆设施积水、线路老化等,这样就容易造成设备暴露或者是电缆设备坍塌等安全事故现象的发生。

1.2配网运行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严重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推行,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施工,这样就可能会造成对于电力设施破坏现象的发生。另外电力设施还经常出现被盗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发生就可能会增加配网跳闸频率和配网事故现象的发生,从而就会对于配网安全可靠的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利于配网的发展。

1.3自然因素对于配网运行造成影响

配网在运行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并且受到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在雷雨季节,对于配网设施的影响就会比较严重。配网设施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雷电的影响是最为严重的,并且造成的破坏也比较大,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配网的安全运行。此外,配网运行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暴风冰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来保障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1.4配网运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当前,在配网运行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还存在不足,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期的检查巡逻工作没有做到位;对于相应的规定标准没有严格的执行;相关管理信息传输不及时,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的去解决等。此外,个别配电系统人员综合素质不是很高,缺乏强烈的责任心,相应的管理经验也不丰富,技术水平也不是非常高,这样就会导致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落实不到位现象的发生,从而就不能够更好的保障配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2.保障配网运行安全可靠的有效措施

2.1提升供电企业内部管理

在配网运行的过程中,对于配网超载、超重等现象应该定期的进行负荷的检测和控制,对于超负荷的情况应该进行及时的整改,以此避免发生线路过载和极限过载而引发热烧毁现象的发生。此外,对于老化的配网设施,应该使用现代的设施进行替换,保障配网设施的安全有效运行,以此来保障供电的正常。还有对于电缆和线路应该定期进行检查,保障没有破损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现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理,加强巡视工作,保障隐患能够有效的消除,使配网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2.2加强外界因素的管理

在进行基础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基坑的开挖会对于地下埋置的电缆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还有可能会碰撞、甚至是破坏架空电缆的杆塔,要想解决此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宣传的力度,让施工人员明白保障电力设施的重要性。还可以在有可能需要开挖的地方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对于施工的建设项目应该加强巡视监察的力度,对于线路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应该及时发现,并且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对于电力设备被盗的现象,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还需要在配网设备上设置相应的安全防范的预警装置,在发生偷盗现象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出警报,以此来保障配网设施的安全,保障配网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相关的部门都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让人们真正的认识到保障配网运行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定,保障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

2.3克服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

在配网运行的过程中,主要需要预防的天气因素就是防雷以及抵抗暴风冰雪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配网运行系统设施的抗雷性能以及线路的倾颠覆性能。提升配网抗雷的性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加强绝缘子耐雷的水平,可以使用针式绝缘子来提高线路的防雷性能;其次是可以在线路中装设相应的避雷器,对于特殊的线路应该更加注重,在线路当中增设避雷器不仅能够增强线路抗雷的性能,同时其经济性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第三就是对于接地网进行定期检查,保障相应的接地电阻能够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抵抗暴风冰雪方面主要是可以加强架空线路的倾覆抵抗性能,加大杆塔基础稳定的加固工作,以此来增加抵抗暴风冰雪的性能,保障配网的安全运行。

2.4加强配网运行的管理

配网运行管理人员是保障配网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所以应该加强对于配网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保障工作人员整体能力的提升,从而使相应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另外,还应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保障每个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此来保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好相应的奖罚,对于表现出色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相应奖励,对于工作表现欠佳的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的教育力度,以此来保障日常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此外还应该加强日常巡视工作,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网路,保障出现隐患现象应该及时发现并且进行有效处理,保障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供电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随之越来越高,保障配网运行的安全有效运行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配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造成事故出现的原因,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对于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施宏亮.浅谈配网运行的薄弱点及应对方法[J].科技资讯,2010,(21):144.

[2]张晓红.浅析电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及其预防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3):210.

9.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篇九

摘 要:粮油在众多的食品中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食品需求,对于食品检验是我国?|量检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我国,已经被列为一项政策性的内容,因为粮油问题是关系到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如果粮油检验工作不够细致到位导致粮油产品的品质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的粮油质量检验工作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检验工作的现状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粮油检验;问题;对策

关于粮油食品的检验工作,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且产品质量都由严格的指标值保准,可见我国对粮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这类食品的安全,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最重要的一点,对于粮油检验工作来说,不仅有检验工作细致性方面的要求,更加应当注意粮油检验的管理和先进设备的应用。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加大检验力度,通过合理的管理规范检验工作的程序,才能确保我国的粮油质量。

一、粮油检验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1.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有限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转变为市场经济,粮油的生产和经营也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转变企业成为了粮油生产和销售的主要承担者。并且在随着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大,不断有新兴起的粮油企业出现,但很多新兴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并不具备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同时,从思想层面来看,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管理的意识,许多管理者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收益的取得,而将粮油的检验工作忽视,即便有部分企业设立了粮油检验的部门和机构,在检验指标的确定和检验标准的制定上,也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这种管理混乱的现象,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2.粮油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的粮油检验工作,其最基础的检验流程还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但目前的粮油企业中的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验水平有限,部分检验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粮油检验知识,在检验过程中存在凭借经验判断粮油质量的问题,另外,也有些检验人员本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粮油检验的工作中存在检验工作落实不够细致到位的问题,导致企业接收到一些品质不佳的粮油,如果在储存时间上不注意严格控制,则很有可能出现粮油变质的情况。一旦这些不合格的粮油产品流入市场,那么对消费者将会直接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

3.粮油检测制度与执行力度不强

一些从事粮油销售的企业,在受到粮油成品后,往往只是形式上进行一个简单的产品质量验收过程就将其投放到市场上,在企业内部对于粮油质量的检测,并没有制定出一个规范的制度流程。这引起了粮油质量上的漏洞,由于企业没有将粮油的检测流程制度化,因此,产品的检测工作实际上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且在出现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处罚制度对相关负责人或实际工作人员进行处罚,所以,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粮油质量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4.对先进检测设备缺乏利用

粮油检测工作的传统方式是通过专业检测人员人工检测,检测是主要通过检验员的个人感官判断来实现。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受到检测人员自身检测水平,主观工作经验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仅检验效率不高,且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一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已经逐步出现,例如通过光谱或色谱仪器,完成对粮油的检验,这些技术在粮油检验领域的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通过工作效率的提升节约了一部分事件成本,但许多企业由于资金投入方面的顾虑,对先进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1.加强检测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使粮油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就应当首先从制度上加大对粮油质量检测的管理力度,管理者自身应当首先对粮油质量检测的流程和具体方式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把握粮油检测工作中的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另外,为了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一种绩效激励的方式促进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对检验合格率高的工作人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另外,可以采取任务制和责任制的方式开展检验工作,将批量的粮油检验工作进行划分,便于检验责任的落实。

2.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

粮油检验工作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的,为了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可以通过聘请权威检验机构的检验专家开展培训讲座,促进企业检验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可以组织员工到优秀的粮油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促进其产生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或者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竞赛的形式,评选出粮油检验能手等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检验人员,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3.积极应用先进检测设备

在提高人工检测水平的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当用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粮油检测工作,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水平,引进一些先进的粮油检测设备辅助进行粮油质量的抽检验收工作,为产品质量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设备操作和应用的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切实的为企业的粮油检测工作服务到位。

4.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制度抓管理虽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最终还是要靠企业管理人员来把控。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合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三、结语

总之,粮油检测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保障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质量,且粮油的检测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讲,应当对粮油检测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制度管理、设备优化、人员素质提升等多种方式促进粮油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为人民群众粮油食用品质做好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0.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篇十

一、路桥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状况

1.路桥施工企业面临客观上的状况

(1)市场环境恶劣,标底普遍偏低。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国外市场一体化,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还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国际建筑承包商,原有的地区和行业保护被彻底打破,承揽任务越来越艰难。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竞争手段、竞争方式和意识多样化,市场开发成本增加,风险增大,给我们参与竞争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困难。业主(投资者)不断提出各种履约、保证金等方面的资金担保要求,致使企业大量占用流动资金,影响资金周转,增加了资金成本。业主标底普遍偏低,为了中标往往必须压低标价,有的项目甚至预计亏损一两千万还得照投,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变更索赔上。

(2)地质和气候变化,增加施工成本。

在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会迫使项目部改变施工方法,从而影响工程工期,使工程的总成本增加,同时也会使分项工程成本出现较大的变化。气候变化会使施工项目增加各项费用,比如冬雨季施工天数增加,如果在工期不变的情况下,项目部要么增加冬季施工的有关防冻材料,防冻、防寒用品;要么增加人员赶工费用,增添设备等。

(3)材料持续涨价,施工企业难承其重。

建设项目材料费用往往占到工程总成本的50%~60%,而钢材、水泥、油料、地材等主要材料费用又占到总材料费用的85%左右,其价格波动,对施工企业的盈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每遇到这种情况,施工企业只有咬紧牙关甚至贷款把工程干完。

(4)其它客观原因

征地拆迁难,因征地手续办不下来,开工日期被长期拖延,甚至搁置的情况常常发生;干扰多,沿线一些地方往往千方百计制造障碍,想法子让施工企业多掏钱,以求“利益均沾”;变更繁,恶拖欠,部分建设单位由于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对变更不进行及时确认或采取各种方式故意拖延结算时间。

2.路桥施工企业面临主观上的状况

(1)管理水平较低,项目成本较高。

由于路桥施工项目施工周期长、地域分布广,流动性大等特点,在成本管理上显示出地位弱化、行为软化、水平低下,导致成本控制及经营管理出现漏洞。虽然施工企业推行了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但项目成本的降低并不明显,项目施工的成本仍然较高。

(2)材料、配件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出库、消耗制度不健全。

在部分施工项目部中,购买材料、配件无计划,其结果必然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和浪费。另外由于项目部难以掌握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也不计算采购材料的资金成本,从而使项目部购买了高价材料。一些项目部没有收发制度,购买的材料无人验收,更无实物账,因而就谈不上保管和出库。特别是砂石料、油料等,有的项目部自始至终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以购代耗;严重的甚至用虚假的材料发票报销。项目部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要多少给多少,致使多发的材料浪费扔在工地,甚至可以回收的废料无人管理。

(3)没有实行利润绩效考核,制度贯彻执行很不到位。

在经营管理中,对施工项目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剖和纠正;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执行很不到位;各级职能部门管理监督职能没有很好地发挥,检查工作不深入,甚至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没有察觉,失去监控;经营考核工作淡化,部分单位的审计和考核评价因无据可依,停止执行,甚至对出现巨额亏损的施工项目也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解剖分析;不注重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及时进行分析,没有将信息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和直接责任人。

(4)债权债务账龄结构恶化,经营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

债权债务随着交通集团内部关联单位改制与重组,形成原因日益复杂,得不到及时清理回收、往来账款核对与确认,企业之间多年形成的三角债积重难返,不可避免地形成不良资产和坏账损失,导致资金成本上升,管理成本和隐性损失增大,大幅抵减利润,甚至引起经济纠纷。销售收入的增长只给企业带来账目利润,并不能带来维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现金流入,这种资金内忧外患的局面使企业很难进行扩大再生产,资本运营和资本积累受到严重制约。

二、对施工行业的影响

现以某省集团公司路桥施工行业的总体情况及四川宜宾项目一个合同段为例进行分析,用以反映路桥施工行业主客观状况在施工行业的体现及其影响。

某省集团公司施工行业是以建高速公路和桥梁为主的施工企业,在“十五”期间有五大总承包项目,在建施工项目每年平均有50-60个,资产规模达到了70亿元,净资产17亿元,完成施工产值290亿元;从业人员18150人,其中固定职工有3748人,同时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现结合该集团公司施工行业在“十五”期间现金流、债权债务、成本管理、产值、利润及获得能力等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1.现金流总体状况分析

目前,工程项目部比较普遍的控制现金程序是:项目部在分包单位完成实物工程但未形成计量前,为保证分包单位的持续经营,项目部根据分包单位完成的实物投资对他们支付部分预付账款,在现金方面予以扶持,此举增加了项目部的财务风险,但加速了现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了现金的使用效率,加快了工程生产,还能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增加项目部利润,有利于企业发展。

但另一方面,投资方(业主)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各种方式故意拖延结算时间,或者将变更迟迟不肯批复,以至于施工项目受两头挤,为了赶工需要预付分包民工中队工程款,而业主的资金又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各种保函、投标保证金等款项冻结的情况下,施工项目很难得有用于周转的资金,有时甚至连需付的材料款都没法支付,材料供应商只得将材料又运回去。

根据统计调查资料,从2001年至2005年五年期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5.13亿元、1.42亿元、0.60亿元、2.69亿元、-0.08亿元,五年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除了2001年比较乐观外,其余各年情况令人担忧,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在此期间,施工行业为了增强生产发展能力,提高企业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作业能力,必须加大对施工生产用固定资产的购置,尤其在土石方施工机械、沥清路面成套设备、混凝土搅拌船、造桥机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从2001年至2005年五年期间,支付购置固定资产共为7.24亿元。可见,施工行业有必要筹集资金,加大多元化的发展,将企业做强做大,缓解资金压力,但此举同时加大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这种现状很难维持公司正常的经营与发展。

2.债权债务账龄结构失调,影响行业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该集团公司施工行业大量不良债权的形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1)业主以种种理由,不予办理最终施工决算。如以质量问题、资料不齐全等为由拖欠款项,致使有些工程竣工后要等待二三年才能予以决算。

(2)工程质保金扣留时间过长,由于收账政策不当或者收账工作不力,早已形成到期债权而无人催收;

(3)企业只注重对销售业绩的考核而忽略收现指标的考核,管理混乱,加之施工单位人员调动频繁,工作交接不清,应收账款清欠工作无人负责,造成长期挂账;

(4)由于应收款项质量不高或客户发生财务困难,内部关联单位三角债拖欠严重,致使账款结构恶化,款项难以收回。

因此,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抓紧变更、追加、索赔及决算工作,加强债权的催收力度,及时妥善偿还债务,是当今施工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根据统计调查资料,该集团公司施工行业2005年应收账款10.37亿元,集团内部关联单位应收账款占7.39亿元,占了应收账款的71.26%,而应付账款14.81亿元,一方面表现营运资金缺口过大,另一方面表现结算工作不及时,有部分预收账款未能真实反映债务,同时也存在内部单位拖欠资金非常严重,虚增债权债务。此种现象影响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相关偿债能力指标,给企业投标带来极大不利,削弱了行业市场竞争力。

3.成本管理总体状况分析

该集团公司施工行业为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分公司都建立了目标成本管理机构,公司本部设立了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施工现场设立了项目目标成本控制小组。

无论是分公司成本管理小组,还是现场成本控制小组,虽然在成本管理方面花费了很多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很多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分公司经营管理部门只是参与制定初始目标成本和填报各期核算资料,未及时对项目上报的成本核算资料进行核查与评价,在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检查,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和可靠程度较低,未能达到应有的过程控制的目的;施工现场成本控制小组的工作主要是由现场经营部填报资料应付上级检查,成本分析也只是单纯的数据对比,未及时查明成本节超的原因,对后期成本控制缺乏指导意义;项目领导班子对目标成本控制缺乏主动性,生产一线的施工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比较淡薄,控制成本的实质性工作并没有完全展开。

同时,对成本分析工作不重视,相当部分的管理者认为,只要抓好施工方案、进度、供应商竞价工作,项目的成本控制就差不多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为成本分析基础的成本核算工作的被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项目终结考核和奖惩,普遍都不能及时进行。根据调查资料统计,该集团公司在2002年至2005年,完工的项目有83个,进行项目终结考核并兑现奖励的仅有9个,大部分项目的终结考核因与业主的结算价未确定而无限期地拖延,挫伤了管理人员对目标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在对供应商实行竞价制度上贯彻执行不力,存在着大量漏洞,如对材料采购竞价制度上,除人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当地环境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有的对于小的合同标的又不实行竞价等。在对劳务供应竞价、分包工程竞价上,部分项目没有通过规范的竞价程序,存在贪污舞弊现象,在价格上还存在一些下降的空间。在材料、机械设备管理上,无法按时提供材料及机械设备准确的实际用量及其费用,存在以发代耗,没的实行跟踪监督管理,材料盘点等节省材料的有利措施,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偏高,利润空间小。

4.产值、利润状况及获得能力分析。

在“十五”期间,该集团公司平均每年完成产值58亿元,产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70%,保持这种增长趋势,是与近几年来加快交通建设是分不开的。产值毛利率水平极低,五年平均为9.50%,并且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成本费用总计)五年平均为2.84%,则说明在施工行业中,百元资产耗费所产生的盈利额只有2.84元,资源消耗相当高,盈利空间极小,导致施工企业巨额亏损。

从获得能力财务指标来看,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之和除以全部平均资产)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运用经济资源创造利润的基本能力,它反映企业总体盈利能力。从2000年至2005年,该集团公司总资产报酬率分别为2.35%、1.50%、3.88%、1.73%、1.17%,可见施工行业利用经济资源所创造利润的能力很低,总体盈利能力差。国有资本基本维持在保值的水平上,施工利润在下降,对于平均每年完成58个亿的产值来说,施工项目获利能力越来越低,形势越来越严峻,成本费用增高,光靠这些微薄的利润很难将公司做强做大,只有依靠多元化的产业利润来发展壮大。

造成以上种种局面,施工行业面临的主客观状况无不在施工项目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如磨刀门大桥施工项目合同总金额1.5亿元,由于工期紧(仅有17个月),为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追求进度,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施工,只注重赶进度,忽略了内部管理制度,造成各项费用指标超支,未能将生产和管理结合起来;又由于该项目地处磨刀门水道,两旁是当地鱼塘、水稻等农作物,施工场地必须穿过该处,施工环境恶劣,为了便于施工,现场投入了大量资金搭建可供大型车辆通行的便道,加之变更T 梁及桩基与业主方未能谈妥,导致项目巨亏。在征地拆迁方面,如汕头金凤桥已使工地处于停工状态,金鸿高速受当地居民干扰及征地拆迁影响,导致项目亏损等等。

5.以四川宜宾项目一个合同段为例,具体分析主客观状况对施工项目的影响。

四川宜宾项目属宜水高速公路D合同段项目中的两座大桥(吊儿咀大桥及癞子沟大桥),该项目于2002年下半年中标,中标价为4,254万元,在中标时预计亏损520万元,亏损率达12.22%.承包合同工期为24个月(即2003年3月5日~2005年3月5日),实际主体工程完工时间为2005年10月份,实际总工期32个月。该项目为省外工程,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造价偏低,地形复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价格飞涨,材料成本猛增,工期延长,最终导致该项目亏损1700万元。

(1)主客观原因对直接人工费的影响

①木工专业队模板安装人工费

安装人工费目标成本按省内的常规项目考虑,综合单价为20元/m2(包括小五金材料)。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地形陡峭复杂,大部分桥墩之间崎岖无路可通,模板的转运、提升及安拆等主要依靠人力操作完成,因此实际单价比目标单价高2.31元/m2,造成增加成本3万元。

②墩身、系梁及盖梁支架

目标成本是根据最初的施工方案,墩身考虑使用门式支架,系梁及盖梁考虑使用墩身预埋工字钢架设贝雷架施工,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高度在40~56米之间的桥墩就有10个,在高墩区使用门式支架的方案不可行,改用钢管支架方案,由于专业队选择的单向性,搭拆人工单价达到6.5元/立方米,以及由于市场影响,实际共发生费用62万元,比目标成本增加了58万元。

③混凝土专业队

目标成本综合单价为为16元/立方米,对项目施工中实际存在的地形陡峭复杂,大部分桥墩之间崎岖无路可通,桥墩较高并且难以使用机械配合,输送泵的转移、泵管的搬运、装拆等都需要依赖人工完成,造成实际单价比目标单价高13.76元/立方米,增加成本35万元。

④杂工班(含两个预制场建设人工费)

目标成本为15万元,由于现场实际未独立设置杂工班,杂工工作由钢筋(混凝土)劳务专业队负责,实际发生总成本为46万元,比目标成本增加31万元。

⑤小五金及小型机具

目标成本综合单价为300元/吨(包括小五金材料),由于在项目施工中地形复杂、依赖人工作业,另外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地方治安情况较差,材料保管成本相对较高,最终该项目的综合单价为428.5元/吨,比目标成本单价高128.5元/吨,增加成本46万元。

⑥预应力张拉费用

目标成本按500元/T考虑,实际施工中,由于该项目直到2004年下半年才正式开始张拉施工,市场的预应力张拉承包费用已大幅增长,又由于项目资金缺乏,进度滞后,专业队均不太愿意按包干单价执行,最终综合单价达到1082元/T(包括五金材料),比目标单价增加了582元/T,共增加费用22万元。

⑦20米空心板吊装及40米T梁吊装

原目标成本单价承包为21万元,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残旧笨重,提供预制场地限制,架桥机的维修、拼装至正式吊装耗时较长,人员配置多等原因,实际发生成本59万元,对比目标成本增加了38万元。

(2)主客观原因对材料费影响

①主要材料

混凝土目标成本预测参照了投标价,与实际的当地市场价有较大差异,其中中粗砂的平均市场价较目标单价约高35元/立方米,碎石的平均市场价较目标单价约高5元/立方米,目标成本中砼生产运输的综合费用为922万元,按实际采购商砼及现场自购水泥统计发生总费用为1005万元,对比目标成本增加83万元。

钢筋目标成本按投标时的市场价2350元/吨,总费用金额为1006万元,从项目进场开始,市场上的钢材价格持续上涨,根据项目部提供的进货价加权平均计算,钢筋采购单价为3837.73元/吨,造成成本增加637万元。

钢绞线目标成本按投标时的市场价4000元/吨,由于受预制场地交付延后的影响,施工项目使用的钢绞线在市场价格最高的时间段,根据采购单价统计,加权平均进货价为6636.4元/吨,后因项目施工后期债务缠身,地方治安环境恶劣,将剩余材料按废料处理,造成成本增加109万元。

②周转材料费

实际施工总成本135万元,目标成本22万元,增加113万元。主要是因为前期进度严重滞后,后应业主要求加快进度,造成钢管扣件使用量大幅增加,而这期间又因资金不到位,施工不正常造成材料使用时间长,周转次数少,造成成本增加13万元;按原施工组织计划,唯一可用的预制场用地交付推迟了一年,为加快进度满足工期要求,保证民工开工率,被迫改变了施工方案,增加发生租金成本16万元;由于两座桥位于城乡结合部,闲杂人员较多,夜晚偷盗现象非常严重,另外由于工人工资拖欠时间长,内部工人盗窃也是经常发生,因此造成被盗遗失钢管赔偿金额达到48万元;36#工字钢因单价比目标成本增加了597.2元/吨,相应成本增加18万元。

从材料分析看出,一方面由于使用钢管支架替代门式支架造成周转材料严重超支;另一方面对专业队的管理不到位,未经过公开竞价选择,没有将材料的损耗责任落实到专业队,加上地方治安环境恶劣造成钢管遗失严重;第三,由于地方劳务施工队伍中途退场及资金的影响,造成项目前期进度滞后,而中后期迫于业主的压力,全面铺开作业,增加了周转材料的使用,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其他零星材料超支。

(3)主客观原因对管理人员工资的影响

由于工期的延长及施工环境恶劣,管理人员工资都受不同程度增加。领导班子成员工资目标成本为29万元,实际统计发生成本87万元,对比增加成本59万元;主管及施工员工资及其他管理人员工资目标成本为100万元,实际统计发生成本155万元,对比增加55万元;警卫人员工资目标成本为9万元,实际发生费用29万元,对比增加20万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项目成本超支,施工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该项目的预计工期为20个月,而实际施工时间长达32个月,与该项目的规模、施工难度极为不相称;对项目的总体策划不够,选择合作队伍时对施工方的实力调查不够深入,对分包的风险估计不足,影响了工期;进场后遇上材料大幅涨价,在项目造价本身偏低的情况下,公司无法垫支足够的资金维持项目的正常运作,影响了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资金问题造成的材料供应商停止供货、民工情绪恶化等问题的恶性循环,造成项目多次停工待料;当地农民以饮用水供应及挖孔桩爆破破坏了房屋等理由阻挠施工造成多次停工;造价偏低也是造成项目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第一部分谈及的种种状况,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施工项目效益,施工行业要怎样才能找到出路,试想想要改变施工行业面临的客观状况是不可能的,只能从自身出发,从主观方面考虑,解决内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减少链条,将成本降到最低。本文就这些方面提出以下一些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三、改善经营机制,合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面对上述种种现状,该交通集团施工行业如何做到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赚取利润支持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要做好投标预算,找准工程项目盈亏平衡点,进行投标决策。

2.深化和完善供应商竞价制度。

3.鼓励技术创新,降低项目成本。

近几年来,施工企业对技术创新有所重视,这是好的一面,但遗憾的是没有将技术成果大力推广应用于施工生产中。工程技术人员很少参与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只注重技术质量,而忽视成本效益。因此应重视引导和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成本管理,并引入“价值工程”理念,从单纯注重技术质量转变为技术质量与成本效益并重,使技术人员把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贯穿于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防止因误工、返工和返修造成的浪费,切实把技术优势转化为节省成本的经济优势。

4.强化各级职能部门管理监督职责,加大公司制度贯彻执行力度。

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各级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能削弱,用制度管理企业的观念有所淡化,一些旧的制度和规定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形势而停止执行,而新的制度又未能及时推出,因而在管理上和分配制度上出现各行其道的混乱现象。同时,施工现场对公司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不力,检查工作不深入,监控不严,管理失察。因此,一方面各级职能部门应根据公司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各级领导要支持职能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以公司制度为准则,大胆管人管事。对贯彻执行制度的情况应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执行制度不力、监督不严和失职的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整岗位,追究责任。保证公司政令畅通,使有效的管理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5.对工程项目进行价值链分析

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相关活动来达到整个企业的战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价值链分析的目标是找出在价值链的哪一环节或哪一阶段可以增加产品价值或降低成本。把影响工程的每一环节,从工程设计、工程招标、材料供应、施工生产、工程保修到工程创优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工程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了解,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6.重视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分析,及时反馈真实的会计信息。

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优秀的人才,充分利用人才,认真对各项目进行分析、研究、预策,并监控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监控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程度等,以便更好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为公司经营管理服务。加强财务分析,建立定期报告制度,随时汇报重大财务事项,成本费用开支情况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等。还要定期审计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会计信息质量,参与项目管理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解决,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

7.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与监控,合理调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上一篇:11道题的答案下一篇: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